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玩的沙发垫(精选13篇)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玩的沙发垫 第1篇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好玩的沙发垫设计思路:贯彻落实《纲要》精神――让幼儿的学习游戏化、生活化,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沙发垫作为一种家居用品,既轻巧美观又安全舒适,适合小班幼儿摆弄,漂亮童趣的沙发垫又可以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动手、动脑、学习、游戏。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沙发垫的多种游戏方法
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活动准备:小动物沙发垫若干;录音机等。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与小朋友边走边唱进入活动区(地上散放着沙发垫)
二、认识沙发垫,激发游戏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指沙发垫)活动室里有什么?
2、这叫沙发垫,你们想不想有一个这样的沙发垫――脱掉鞋子,到地毯上来吧!
3、你们手里有几个沙发垫?压一压、拍一拍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坐在地毯上“这是什么样的沙发垫?”(启发幼儿从形状、颜色、图案等多方面观察)
5、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沙发垫?在哪里?
6、沙发垫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试一试(靠、抱、躺、坐等)
三、游戏:
1、沙发垫不但可以抱、靠、躺,还可以玩,看谁玩得最开心。
2、幼儿伴随欢快的音乐进行游戏,教师适时的参与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方法,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交流、学习。
四、介绍游戏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游戏。“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玩得非常开心,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各种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互相学习)例如:骑大马、跳房子、学小乌龟爬等可以单独游戏;走小桥、盖房子等可以合作进行。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玩的沙发垫 第2篇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沙发垫的多种游戏方法
2、在游戏中发展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活动准备:小动物沙发垫若干;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与小朋友边走边唱进入活动区(地上散放着沙发垫)
二、认识沙发垫,激发游戏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指沙发垫)活动室里有什么?
2、这叫沙发垫,你们想不想有一个这样的沙发垫――脱掉鞋子,到地毯上来吧!
3、你们手里有几个沙发垫?压一压、拍一拍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坐在地毯上“这是什么样的沙发垫?”(启发幼儿从形状、颜色、图案等多方面观察)
5、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沙发垫?在哪里?
6、沙发垫可以用来做什么?我们试一试(靠、抱、躺、坐等)
三、游戏:
1、沙发垫不但可以抱、靠、躺,还可以玩,看谁玩得最开心。
2、幼儿伴随欢快的音乐进行游戏,教师适时的参与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多种方法,在游戏中与同伴合作、交流、学习。
四、介绍游戏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游戏。
“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玩得非常开心,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各种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例如:骑大马、跳房子、学小乌龟爬等可以单独游戏;走小桥、盖房子等可以合作进行。
五、结束:
今天,我们和沙发垫玩了这么多游戏,回家后你们把这些游戏教给爸爸妈妈和小伙伴,让他们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玩?
搬礼物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教案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抗挫能力和创新精神,我设计了这节中班社会综合活动。这次活动以幼儿最感兴趣的礼物为刺激源,以探索和了解搬运礼物的各种方法和策略,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力图使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实践、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且体验挫折及战胜困难所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收获。
活动目标:
1、探索和尝试搬礼物的各种方法和策略。
2、提高创新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玩具
若干,工具材料若干:小推车、塑料袋、塑料筐等,小山羊布偶
活动过程:
1、谈话:、“前几天,我们小朋友过了一个自己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啊?开心吗?在‘六一’节那天你们肯定收到了许多的礼物,告诉老师你收到了什么礼物,好吗?(幼儿回答)小朋友收到的礼物可真多啊!今天,邵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客人,小朋友你们看,是谁啊?
2、进入情境:教师出示木偶,由小山羊告诉幼儿礼物在哪里
小山羊:“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礼物,这些礼物被我藏在森林里的大树后面,如果你们能想办法一次把他们都搬完,这些礼物就送给你们玩了!”
3、师幼共同尝试搬礼物
《1》找寻礼物
《2》看看有些什么?
《3》幼儿尝试一次将礼物全搬走
4、请出小山羊,对幼儿的表现予以评价
《1》先请幼儿将自己搬来的礼物放在椅子前
《2》幼儿介绍搬运方法和策略(对活动中使用的工具材料,运用的各种方法有创新表现的幼儿予以表扬,对幼儿的合作行为给予肯定)
《3》小山羊结合“一次全搬完‘这一规则要求决定是否将玩具送给大家
《4》教师鼓励幼儿再争取一次机会,不怕失败。
5、师幼共同讨论第一次未成功的原因
6、再次尝试搬礼物
《1》运回礼物
《2》再次尝试
7、归纳总结经验,体验成功
《1》
小山羊再次评价,决定是否将礼物送给幼儿
A请幼儿归纳方法
B再次按“一次都搬完”的要求衡量,决定是否送给幼儿
《2》
与现实生活联系,迁移经验:
“今天小朋友在搬玩具的时候时使用了很多巧妙的方法,终于成功了,如果你们以后遇到了什
么困难也不要怕,只要开动脑筋,你一定会成功的。”
《3》
体验成功的快乐
感谢小山羊,大家一起高高兴兴的把礼物搬回教室。
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浓厚,主动参与的愿望强烈,玩具作为活动的刺激源,的确起到了恰当的作用。
2、整个活动过多的强调了礼物,而没有很好的让幼儿探索搬运方法,体验到一文档仅供参考
种合作精神。
小班主题教育活动:好玩的盒子 第3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物品的包装设计精美、颜色鲜艳、形状奇特,就是我们见了也有点舍不得丢弃,孩子们更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一天,我班的昌昌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大大卷盒子,红红的、圆圆的。昌昌说:“它像一个螃蟹夹子,看看!”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盒子,孩子们羡慕极了,都想摸摸、玩玩。第二天,十几个孩子都带来一个盛小食品的盒子,不仅造型美观,而且图案精美,孩子们开开、合合、捏捏、碰碰,玩得不亦乐乎。为了进一步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我们特预设了主题活动——好玩的盒子。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收集各种盒子及相关资料,在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体,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自然地达到预期的活动目标,预计两周完成。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1.情感与态度目标:关注周围的事物,乐于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能坚持克服困难,坚持完成活动;能大方地和教师、同伴交往,感受玩盒子的乐趣;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并能说出常见盒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材料及用途。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闻及作品;能用不同的方法大胆玩盒。
3.技能目标:学会利用垒高、接长、围拢等技能,搭建一些简单的物体,提高幼儿揭贴、拆装、涂鸦的技能。
4.创造力培养目标: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乐于探索盒子的不同玩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四、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五、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一)幼儿园资源
1.环境创设:
布置“会变的盒子”主题墙饰,展示幼儿的制作作品。利用其它空间,制作动物投箱,引导幼儿练习投掷。
2.活动区:
自然角:在盒子里种植豆类。
结构区:放置各种盒子及纸箱积木,供孩子拼拼搭搭。
美工区:准备剪好形状的即时贴,让孩子在盒子上粘贴。放置油画棒,供孩子在盒子上自由涂鸦。
益智区:通过摆弄盒子、比较大小、区分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体能区:游戏——喂老虎,积极探索盒子的不同玩法。
(二)家长参与
请家长带孩子参观商店里盛放物品的各种盒子。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盒子,并和孩子一起做“盒子变变变”的亲子活动。
(三)社区资源的利用
和孩子一起参观商店里的各种盒子;了解废品收购员的工作。
(四)社会资源
带领幼儿到郊区纸箱厂参观。
(五)媒体资源
利用电视广告、杂志了解盒子的特殊用途和趣味玩法。
六、主题探究活动的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盒子一家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形状的盒子,感知盒子的多样性。
2.养成认真听故事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贴有五官的盒子一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东西是用盒子来盛放的。小朋友,你能说一说你见过的盒子有什么样的?
2.教师讲述故事《盒爷爷过生日》,引导幼儿认真地听讲。
3.幼儿自由观察、摆弄各种盒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拿的盒子的形状、大小及其制作材料。
附故事:
盒爷爷过生日
今天是盒爷爷的生日,盒子爷爷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着大家和他一起过生日呢!
圆盒妹妹来敲门,盒爷爷把门开。圆盒妹妹说:“爷爷,我给你送大蛋糕来了,祝你生日快乐!”盒爷爷把圆盒妹妹请进屋,笑呵呵地说:“谢谢你,谢谢你,我也请你吃东西。”
方盒哥哥来敲门,盒爷爷把门开。方盒哥哥说:“爷爷,我给你送鞋子来了,祝你生日快乐!”盒爷爷把方盒哥哥请进屋,笑呵呵地说:“谢谢你,谢谢你,我也有礼物送给你。”
梯盒弟弟来敲门,盒爷爷把门开。梯盒弟弟说:“爷爷,我给你送领带来了,祝你生日快乐!”盒爷爷把梯盒弟弟请进屋,笑呵呵地说:“谢谢你,谢谢你,我也有礼物送给你。”
盒爷爷把他们请进屋,大家一起为爷爷点上生日蜡烛,快乐地唱起了生日歌。
活动二:套盒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摆弄感知物体的大小和数量。
2.发展操作的有意性。
活动准备:
各种大小的纸盒若干(每人3~5个)。
活动过程:
1.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摆弄盒子,如:排列、堆高、拼搭、套在一起。
2.教师和幼儿对话,引导幼儿感知盒子的大小和数量。
3.请幼儿制作套盒,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活动三:盒子里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感官了解盒子的主要功能。
2.发展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盛放各种物品的盒子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带幼儿走进纸盒垒高的活动场地,以帮助商店摆放盒子来激发幼儿玩盒子的兴趣。
2.玩盒子。
幼儿自选盒子,尝试打开,通过闻、看、摸、交流,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猜一猜盒子是装什么的,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3.分类游戏。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手中的盒子摆放在相应标志前,将盒子分类摆放。
活动四:小小杂技员
活动目标:
1.练习顶盒走,发展平衡能力。
2.体验大家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纸盒若干、杂技表演录像带。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杂技表演录像,请幼儿说一说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用手、脚托着,用头顶着)
2.鼓励幼儿争当小小杂技演员,练习顶纸盒。
3.做游戏:比一比,谁走得稳。
活动五:纸盒变变变
活动目标:
让幼儿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引导幼儿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大小的方形或长方形的纸盒(拆开成平面的)。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尝试按照盒子上的折痕将平面的纸盒变成立体的。
2.启发幼儿用其它的方式完成这些纸盒,教师观察幼儿的玩法并选择推广。
活动六:会唱歌的盒子
活动目标:
1.学习制作盒子乐器,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2.初步学习用盒子乐器按音乐节奏有规律地做动作。
活动准备:
各种盒子、小型积木、大豆、花生等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晃动两个盒子(一只装了豆子,一只没装豆子),让幼儿听听它们有什么不同,说说哪个盒宝宝会唱歌。
2.幼儿打开盒盖,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往自己的盒子里装,最后盖上盖子。
3.幼儿晃动盒子,让盒宝宝唱歌。
(1)请幼儿晃动装有不同材料的盒子,比较其声音的不同。
(2)让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摇晃盒宝宝。
活动七:盒子娃娃
活动目标:
1.学习粘贴盒子娃娃,练习揭、粘等技能。
2.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用即时贴剪的眼睛、嘴巴若干,纸盒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把两个黑色圆形贴在盒子上面,把红色半圆形贴在下面的中间,请小朋友看看像什么?(盒娃娃)
2.幼儿制作盒子娃娃,教师巡回指导。
3.请幼儿和自己的盒娃娃说说悄悄话。
4.展示作品,互相观赏。
活动八:运输忙
活动目标:
1.感受游戏的快乐,并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2.训练幼儿钻爬和速跑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山洞2个、大小不同的盒子、轮胎若干。
活动过程:
1.以帮助小猫搬家为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后,幼儿分成两组,做游戏“抢运家具”。教师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3.幼儿排成一队,一人站一个轮胎(代表楼梯),引导幼儿合作把“家具”搬运到小猫的新家。
4.引导幼儿以自己的方式庆祝小猫搬进新家。
活动九:漂亮的小提包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粘贴的方法装扮盒子,制作小提包。
2.发展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色提包三个,纸盒若干,各种形状的碎即时贴,贴有双面胶的彩色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提包,引导幼儿观察提包的色彩、图案及其构造。启发幼儿想象怎样把纸盒做成漂亮的提包。
2.幼儿用各种形状的即时贴装扮纸盒,并贴上彩纸条。教师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3.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附体育游戏二则:
游戏一:小松鼠运砖忙
活动目标:
1.练习拖物倒退走,双腿能较协调地向后挪动。
2.提高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纸盒若干(用来代替砖块),大报纸与幼儿人数相等。
2.在场地一端将“砖块”堆放成3~4堆,另一端画三个圆圈。
玩法:
幼儿分成3~4组,手持报纸站在起点处。教师发令后,幼儿立即转身,拿一块“砖块”放在报纸上,倒退至终点,将“砖块”放在圆圈里,迅速跑回,用右手拍第二名幼儿手后,第二名幼儿接着进行。各队幼儿依次进行游戏,看哪队最先将“砖块”运完。
规则:
幼儿倒退时控制好自己的路线,倘若“砖块”掉出来,应迅速将其放回报纸,方可继续行走。
游戏二:喂老虎(投球)
活动目标:训练幼儿瞄准和投掷能力。
材料:用纸盒做红、黄、蓝、绿“老虎”四个,玩具筐四个,海洋球若干。
玩法:幼儿分成红黄蓝绿四队,各色海洋球分别放在四个玩具筐中,游戏开始,四队幼儿分别将相应颜色的海洋球投入“虎口”,比比哪队喂得多。
规则:不得越过投掷线。
七、主题活动完成网络
八、主题探究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为期两周的“好玩的盒子”主题活动结束了,孩子们不仅仅玩得高兴,而且收获颇多。我们教师也从教材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开展等方面丰富了经验,开阔了视野。我们按认识盒子、玩盒子的步骤逐步展开活动,力图体现课程的“生活化”和“整合性”。活动中,孩子们拿着自己喜欢的盒子高兴地拆拆合合、摇摇、跳跳、顶顶、贴贴画画、拼拼摆摆,在玩其它玩具时,孩子们也喜欢用盒子来盛放,盒子成了孩子们游戏的玩伴,充分体现了玩盒子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玩的沙发垫 第4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好玩的圆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把泥搓成长条粘接成圆环的方法。
2、激发幼儿自由想象讲述:自己做出的圆环像什么。
3、培养幼儿对陶艺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盒陶泥、陶艺板、湿布
2、课前让幼儿观察圆形。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作,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像什么?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二、教师边念儿歌,边做示范。
师:今天我们就也来做圆环,好吗?请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小泥条搓呀搓,搓成小木棍,弯弯腰,拉拉手,拉拉手,不松手,接在一起成圆环,圆环圆环真好玩。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放一点音乐)
1、先把陶泥捏一捏,团一团,团成圆形;
2、把团好的陶泥放在两手上来回的搓;
3、接自己搓的圆环摆成各种图形。
四、评讲幼儿作品: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玩的沙发垫 第5篇
活动目标:
1.喜欢玩纸,积极搜索纸张的各种玩法。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3.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纸张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让幼儿舒展筋骨,减少活动时运动损伤,注意让幼儿隔开一定的距离,避免活动时碰到受伤。
二、幼儿自由讨论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纸),对啦,那如果给你们拿纸来玩,你们想怎么玩呢?注意,不要把纸撕掉,谁能告诉我怎么玩呢?
2.请个别幼儿做示范,其他幼儿跟着做。
三、集体活动
1、游戏一:
(1)、教师:刚才有好多小朋友都说出啦玩纸的方法,但是,还有几种方法,是你们没有想到的噢,你们想不想看看我来怎么玩呢?(想)
(2)、教师:先把纸放到地上,然后听我的哨子声,我“嘀“一声,你们就踩住纸,我再次“滴”的时候,你们就跳出来。跳的时候千万不要跳出纸外,跳出来的小朋友就算输了。
(3)、教师:刚才你们跳的时候好不好玩啊?那现在我们要增加难度了,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纸对折一半,对折的时候要边对边角对角,然后放好在地上,听我的口令,跳进跳出。游戏直到纸再也容不下幼儿的小脚。
2、游戏二:走独木桥
(1)教师:小朋友,现在你们还能不能跳进纸里让脚不露在纸外面呢?(不能)
(2)教师:不能了是吧?我现在还可以拿这张变得小小的纸来做游戏噢,想知道怎么玩吗?我要把你们手上的纸来做独木桥,先把你们手上的纸一张连着一张放好,放好后过来排好队。走独木桥的时候,两手张开,变成小飞机。要小心噢,慢慢走,千万别走出桥外呢,要不然就会掉到水里咯。
(3)教师演示,幼儿跟玩。
(4)反复游戏3~5次
3、游戏三、打狐狸
教师:在森林里,有2只狐狸,它们专门出来抓小鸡吃,鸡妈妈经常找不到自己的鸡宝宝,今天我们当当小猎人,帮鸡妈妈打走小狐狸,好吗?
教师:要把狐狸打走,就需要拿子弹了,现在,我们来做做子弹,然后就在这里等狐狸出来,好吗?
教师:把我们手上的纸揉成一团,现在这团纸就是我们的子弹咯。等待狐狸出来吧~由2位老师饰演狐狸,小朋友将手中的子弹抛向狐狸。
四、结束游戏
放松运动,结束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玩的沙发垫 第6篇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科学领域中关于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直觉行动性的特点及爱游戏、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数学活动更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来进行。通过选择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探索活动的对象,在生活化形式的操作和探索中感受数量关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糖,是幼儿生活中亲密的“朋友”,基本上每位幼儿都喜欢糖、爱吃糖,特别是小班幼儿,一看见糖眼前就会一亮,马上垂涎欲滴想吃糖。因此,抓住幼儿生活中的这一兴趣点,我将通过玩糖、品糖,让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练习对5以内数量的点数、计数、匹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数字卡片1—5.活动过程:
一、导入:
(集中幼儿注意,让幼儿产生新鲜感、好奇心,从而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看看篮子里装着什么呀?(糖)鼻子凑上去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很香)你们喜欢糖吗?好,那我们先来玩糖,再来吃糖,好吗?
二、猜糖、夹糖游戏:
(通过幼儿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及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操作与探索和手、眼、耳朵等多种感官的协调、交互运用,反复感知5以内的数量,从而使幼儿对5以内数量的点数、计数在整体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幼儿在猜糖和手指夹糖的过程中促进手和手指的小肌肉得到锻炼。)
1、猜糖:
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幼儿游戏数次)
2、手指夹糖:
来,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好,下面,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我来数“1、2、3”,你来把糖一粒粒夹到桌子上,老师数到“3”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
(幼儿玩夹糖游戏3-4次,每次停让幼儿先自己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教师每次都要改变数数的速度)
三、装糖游戏:
(目的是通过幼儿积极的、主动的操作,让幼儿将圆点与实物(糖)正确匹配起来,提高幼儿匹配能力,并为今后学习数物匹配打下基础。)
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篮子拿起来。篮子里是什么呀?抓住袋袋的口,把塑料袋倒过来,数一数有几只塑料袋?(幼儿点数塑料袋一共5只),每只塑料袋里都有一张圆点卡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来装糖,先数数口袋里的卡片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听清楚了吗?
(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四、买糖、品糖游戏:
(教师买糖,幼儿卖糖。检查糖装得是否正确,再次点数5以内的数量。最后把一粒的那袋糖奖给他们,是让幼儿对自己的操作有一种成功感,愉悦感,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糖都装好了,我想买你们的糖,行吗?(“我想买有X粒那袋糖”)(收回4袋糖。)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玩的沙发垫 第7篇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自然现象--风的存在,知道风能使风车转动。
2、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并能讲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风车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设计说明:
小2班一共有30名幼儿,除了3位幼儿有过上学经验,其余全部是第一次上幼儿园。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小,观察水平较低,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对多种材料的比较探究和细致观察有困难,不善于整体或多角度地去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因此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简单、直观、有趣,以引发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饶有兴趣地探索事物间的简单关系。而孩子们都很喜欢会转动的东西,而风车又是他们熟悉和常会接触到的物品,因此孩子不但不会感到陌生,并且还会十分感兴趣。因此为了让孩子既能玩道风车,又能激发幼儿对探索风车的兴趣,所以我决定开展这一活动。
活动准备:
风车、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玩风车,初步获得让风车转起来的经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1、教师出示风车,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玩?请小朋友和我玩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教师提问如何能让风车转动,请幼儿思考。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1)观察孩子探索风车的玩法,总结典型的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你的风车宝宝是怎么转起来的,快告诉小伙伴吧!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4、引导幼儿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玩风车的发现。
(1)让孩子停止玩风车,坐下来休息。
教师:小朋友带着风车宝宝回家了。你们看老师的风车宝宝多听话,我叫它停它就停,叫它休息它就休息。小朋友你们的风车宝宝听不听话,我们也让它休息下吧。小朋友和风车宝宝玩的开心吗?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师:“你是怎样和风车宝宝玩的?”请幼儿演示给同伴看,同时请同伴一起尝试风车的玩法。
(3)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知道用嘴巴吹吹,用手拨,迎着风跑、顶着风推、甩、用手搓等方法让风车宝宝转起来。风车宝宝可高兴了。他们要跳集体舞给小朋友看呢!
二、多观察,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风车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思维。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可以让风车转起来,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教师出示小风扇,给幼儿吹风,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并利用风使风车转起来。
3、幼儿相互讨论。
提问:人不跑动,风车会转吗?怎么才能转起来?教师与幼儿一起探索风扇可以让风车转起来。
4、教师:请小朋友们拿好我们的小风车,用刚才我们想到的方法和风车宝宝开心的玩吧
教学反思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老师为孩子先准备好材料,幼儿只要制作就行了,这样就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这次我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制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脑筋选择材料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学习内容,而且孩子们对于自己选择的材料很喜欢,制作风车的过程也十分顺利。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玩的沙发垫 第8篇
活动目标:
1.知道玩玩具时不能乱扔,要爱护玩具,玩具玩完以后要放回原处。
2.学会给玩具分类,并体验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宝贝魔术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1.出示玩具宝贝魔术箱,给幼儿变魔术,变出几个代表性的玩具,幼儿演示玩法(例如:玩具车,蔬菜、水果玩具,动物玩具......)这些玩具好玩吗?
2.引导幼儿讨论玩具的各种玩法,幼儿自由发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引导幼儿自己玩玩具,和好朋友交换玩玩具
1.幼儿拿着自己的玩具自由自在的玩,教师注意关注幼儿的玩法。
2.引导幼儿交换玩玩具,体验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快乐,也可以两个人一起玩。
3.教师演示摔疼了玩具,让幼儿体会一下玩具摔疼了也会哭的。
教师小结:边说儿歌边玩玩具(玩具玩具真有趣,天天和我做游戏,轻轻拿、轻轻放,不扔不摔要爱惜)。
三.请幼儿将玩具宝贝送回家
1.教师通过打电话的方式,玩具妈妈要请玩具宝宝回家了,请幼儿帮忙把玩具宝宝送回家。
2.分别介绍玩具妈妈家的名称,然后启发幼儿将玩具按类别分别送玩具宝宝回家。
3.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确认玩具宝宝是否回到了自己的家,并分别把送错的玩具宝宝正确的送回家。
四.活动结束
带着好玩的玩具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也玩一玩,大家一起分享。(因为玩具上有很多的细菌,提醒幼儿玩玩具时不能放嘴里,玩完玩具要把手洗干净。)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玩的沙发垫 第9篇
活动目标: 1.探索小靠垫的不同玩法,尝试一物多玩。2.提高动作的协调性,能进行夹物跳、双腿屈膝向前滑行的动作。3.体验创造性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小靠垫、“大海声”“下雨声”的背景音乐、热身、放松的音乐、胡萝卜若干、大鲨鱼头饰一个、一片青草地。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播放“小动物”模仿操,随音乐做动作。
二、引导、组织孩子们探索小靠垫的多种玩法。1.组织孩子们自己自由的玩小靠垫,教师随机指导。2.依据幼儿的想象,带领幼儿用小靠垫做游戏。(1)顶着玩:播放下雨声,引导幼儿想象把小靠垫做雨 伞。配儿歌:“下雨了,下雨了,滴滴答答下雨了。”(2)开汽车:引导幼儿扮演小司机,把小靠垫当方向盘玩。配儿歌:“小汽车跑得快,开到东,开到西,嘀嘀嘀,嘀嘀嘀,红灯停,绿灯行。”(3)趴着玩:引导孩子趴在垫子上,学小鱼游游游。配儿歌:“小 鱼小鱼游游游,游到深海里,游到浅海里,游来游去真快乐!”(4)坐着玩:引导孩子坐在垫子上划小船。配儿歌:“划小船、划 小船,我们一起划小船,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小船划得快!”(5)用小靠垫进行连接、拼摆:引导孩子们把小靠垫用腿夹住,蹦蹦跳跳到山上拔胡萝卜,在下山的路上,路断了,引导孩子们,用 小靠垫摆小路。
三、放松运动。1.播放轻柔的瑜伽音乐,引导孩子们躺在小靠垫上休息、放松。2.在音乐声中,对孩子们进行安全卫生教育。3.请出大龙球,依次滚过孩子的身体,进行放松。延伸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引导幼儿继续创编靠垫等物品的多 种玩法。韵律活动:《快乐洗衣》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快乐的情绪,尝试用身体各部位随音乐转动。
2、能创造性地表现衣服在洗衣机里转动的样子。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物质准备---音乐《快乐洗衣》 知识经验准备---了解洗衣机工作的步骤,观察衣服在洗衣 机里的转动。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回忆经验。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风格 教师:我们已经一起了解了洗衣机是怎样洗衣服的。现在 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洗衣机洗衣服的乐曲,听后说说你的 心情是怎样的。
2、回忆已有经验 教师:你都从乐曲中听到什么?(进水,洗涤,甩干)
二、随音乐创编身体不同部位旋转的动作。
1、幼儿探索自身旋转 ①用游戏形式请幼儿随乐曲自由探索(袖口、袖筒、衣摆)教师:我们一起当小衣服到洗衣机里洗一洗吧。②请个别幼儿示范并集体练习。
2、教师进行经验提升 教师:我这件大衣服也想来洗一洗,你们的本领我也会了,现在看我的吧!看看我哪里和你们洗的不一样? ①教师随A 段音乐示范(将幼儿的探索动作进行整合提升)②幼儿听音乐随教师练习。(创造型表现B 段甩干动作。)
三、集体合作表演。(游戏:大大的洗衣机)
1、师幼共同建造一个“大洗衣机”。
2、个别幼儿在“大洗衣机里”舞蹈。(引导幼儿合作表现 转的动作)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玩的沙发垫 第10篇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拼板的多种玩法。
2.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找到自己的站位。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1.红、黄、蓝色的拼板与幼儿人数相同,红、黄、蓝兔子各一只。
2.《小叮当》音乐、铃鼓一个、大灰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小小拼板操
1.教师和幼儿共同说说小拼板的用途。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拼板),它有什么作用呢?
2.师幼一起伴随《小叮当》音乐做拼板操。
师:小拼板的作用可真大,你们喜不喜欢和小拼板做游戏呀?好,那我们就跟小拼板一起来运动运动吧。
二、游戏:小拼板变变变
1.激发幼儿玩拼板的兴趣。
师:小拼板的本领可大了,它会变魔术,一、二、三,哟~~老师的脸不见喽(用布垫把自己的脸遮住)。再看哦,一、二、三,哟~~~我的脸出来喽(拿开布垫)。哈哈,我们小朋友也来试一试吧。(重复几次)
2.教师把拼板的玩法串起来让幼儿模仿游戏。
--拼板变变变,变成小矮人
师:一、二、三,我要变成小矮人了,你们也来变一变(幼儿跟着做)。
--拼板变变变,变成大巨人
师:很好,那你们来试试怎么做一个大巨人?哇,我们小朋友学得真快,--拼板变变变,变成方向盘
师:走,我们一起去开车吧!向前开,转弯开--拼板变变变,变成碰碰车
师:碰碰车开起来喽!碰碰手臂、后背、臀部、膝盖等--拼板变变变,变成跳跳兔(双腿夹紧拼板跳)
师:我们一起跳,看看哪只小兔子跳得好。
--拼板变变变,变成小帽子(头顶拼板四散走)
师:我们顶着帽子走起来,真像个杂技演员。
--变变变,变成乌龟壳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乌龟背着壳走。
--拼板变变变,变成小雨伞
师:下雨拉,我们一起来躲雨吧--拼板变变变,变成了小小船
师:大象住在河的那边,我们划着小船过去吧,我们划快一点吧。
三、游戏:找家家
1.小朋友真了不起,把小拼板变成了那么多有趣的东西,现在我们把小拼板变成小兔的家,一起来玩找家家的游戏好吗?
2.请幼儿按小兔颜色用垫子拼好。
师:拿到红色垫子小朋友为红兔子变一个家,拿到黄垫子的小朋友为黄兔子变一个家,拿到蓝垫子的小朋友去蓝兔那为蓝兔变个家。
3.游戏
师:你们真了不起,为小兔子们都变出了家,接下来我们玩个找家家的游戏,请你们仔细听老师说游戏的规则:现在小拼板是小兔的家,等会儿和老师一起出去,老师快快的敲铃鼓,你们就跑起来,老师慢慢的敲铃鼓,你们就走,我说大灰狼来了,你们就赶快找到你刚变出小兔子的家,大家不发出声音,再用石头把它打走,记住了吗?这样啊大灰狼就抓不到我们了。
师:你们真勇敢,不仅找到了小兔的家,而且把大灰狼也赶走了,我们再玩一次好吗?
四、放松休息
坐在垫子上敲敲腿、敲敲手臂,敲敲前面小朋友的背,然后带着布垫离开场地,并跟老师说再见。
师:好累呀,时间也不早,我们在小兔家休息一会儿。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玩的沙发垫 第11篇
活动目标:
1.能够利用报纸团自由游戏,感受一物多玩的乐趣。
2.尝试朝目标进行投掷,锻炼手臂力量,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纸球玩法:
1.夹纸球:学习用双脚前部夹纸球,跳起用力抛出。
2.踢着纸球跑:边把纸球踢向前方,边跟着纸球跑。
3.投掷纸球:朝墙壁投掷纸球。
●游戏:投掷飞碟
将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两组,两位教师分别顶着雨伞变身“飞碟”,朝不同方向跑动,幼儿在固定范围内向“飞碟”进行投掷,看谁投的准。
●游戏规则:
1.要朝目标物“飞碟”进行投掷;
2.投完以后可以迅速将纸团捡回来继续投掷;
3.不能碰到“飞碟”,否则会触电,游戏停止。
教学反思:
让幼儿与教师一同游戏,由于幼儿是第一次玩游戏,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掌握了游戏的规则和基本动作。
小班体育:好玩的小布垫 第12篇
1、乐于尝试用布垫玩各种游戏。
2、能肢体协调地做动作。
活动准备:
1、布垫若干。
2、活动用音乐《我爱洗澡》、《甜蜜童话屋》、《划小船》、《泡泡爱唱歌》。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小布垫)
师:我们来和小布垫打个招呼吧!
2,师:老师给你们也带来了漂亮的小布垫,请小朋友们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啊?软软的还是硬硬的?来抱一抱,什么感觉?(很舒服)还有什么感觉?(很暖和)
3,师:那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小布垫啊?(家里椅子上,汽车,超市)现在我们就来和小布垫玩一玩,看看老师把小布垫变成了什么,今天天气真热现在我想洗个澡,我把小布垫可以变成什么?(毛巾)来,我们一起变成小毛巾洗个澡吧!(放音乐:我爱洗澡)
4,幼儿跟随音乐一起做洗澡动作。
二、师幼共同探索小布垫的玩法。
1、 幼儿自由地玩小布垫,教师巡回指导。
2、 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玩小布垫的方法,全体幼儿一起玩小布垫。
3、 师小结:小布垫的几种不同玩法。
三、游戏:小青蛙挑荷叶
1,师:原来小布垫有这么多的玩法,你们玩的开心吗?玩的这么开心呀,有个小动物都着急了。来听一听,哪个小动物来啦?(呱呱呱)小青蛙
儿歌:我是快乐的小青蛙,池塘里面是我家。荷叶上面跳一跳,锻炼身体本领大。
2,师:小青蛙在什么上面跳来跳去呀?(荷叶)
你想不想来试一试啊?(想)
那我们有没有小荷叶啊?(没有)
没有怎么办呢?想一想(用布垫当荷叶)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3,师:拿着小布垫转一圈,把小布垫放在一个碰不到其他小朋友的地方,小眼睛找到我了吗?跳上去,试试。(呱呱呱)
师:这个小朋友跳起来落地的时候啊,膝盖弯弯的,他这样跳可好了,膝盖不会受伤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念儿歌。
4,师:我来问问小朋友,在荷叶上跳的时候,怎么样才能跳的更高一点呢?(使劲跳,用力向上跳,蹲着跳)
我们来试试,跳10下。太棒了,你们跳的太好了。
除了自己在自己的荷叶上跳,还能怎么跳呢?
5,师:我们把这个小荷叶摆成一座长长的荷叶桥,大家一起跳,可能会更开心哦!
来,我们一起来摆小桥吧!(放音乐:甜蜜童话屋)
过来排队,我们一起跳吧!
四、游戏:划小船
1,师:(音乐停)拿着你们的小布垫到老师这边来休息一会儿吧。深呼吸,嗯,好了。
师:刚才我们是在小布垫上跳的玩得,那坐在小布垫上还能玩什么游戏呢?(划小船)
我们来试一试,怎么划小船吧!(放音乐:划小船)
你们划得这么快呀?是怎么划得啊?(用腿、手、膝盖、脚使劲向前滑)
师:你们的办法都不错,我们用你们的办法呀,再来划一次。用你的手、膝盖、小脚。
2,师:你们能不能试试,不用小手啊?把我们的小手藏起来试试吧。
五、放松活动
1,(音乐停)宝宝们过来吧,小船靠岸了,让我们休息一下吧!
2,(放音乐 泡泡爱唱歌)(睡着了 打个呼噜 伸个懒腰 喝口水 韵律 拍拍手臂 拍拍肩膀拍拍腿 抖一抖 站起来抖一抖 转一圈 把布垫卷起来 拍一拍 转一圈 )
好玩的夹子幼儿园小班教案 第13篇
1、在游戏中能手口一致地点数以内的实物(夹子),感知数量。
2、颜色分类及对应。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点数。
难点:毛绒玩具的颜色对应。
活动准备
各色夹子若干 钢琴曲 篮子 数字卡片若干 毛绒动物玩具。
活动过程
一、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夹子的用途,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玩游戏夹夹子,练习手口一致的点数夹子,并说出总数。
1、今天小夹子要和我们玩游戏,请小朋友数一数老师身上有几个夹子啊?
哦,袖口夹了5个小夹子,领口夹了7个小夹子,上衣下摆夹了9个小夹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吧!老师示范手口一致的点数它们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是几。
2、夹夹子。小朋友想和小夹子做游戏吗?小夹子也想跟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那现在我们和小夹子一起玩吧。
3、数夹子。提问:你是怎么玩的呀?(堆了一堆、一条长龙,也可能有把相同颜色的夹子夹在衣服上或摆在桌子上的幼儿)小朋友玩的真好呀,那请给大家数数看你和几个小夹子做朋友了呀!可请3—5名小朋友数数看。
4、引导幼儿按颜色分类夹夹子。学习将颜色相同的夹子在一起,并点数数量说出总数。
(刚才有的小朋友把相同颜色的夹子放在一起了,小夹子可高兴了,别的小夹子也想和颜色相同的夹子在一起玩游戏,小朋友,咱们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呀?)
三、按毛绒玩具身上的数字数量匹配夹子,学习一一对应。
四、结束部分:整理小篮子和小夹子以及数字和动物宝宝等等。
请小朋友把各种卡片宝宝轻轻放到小篮子里,让它们休息一下吧!我们小朋友也去喝点水休息好吗?
教学反思
本此活动的设计创意源于幼儿平时生活的小细节,选用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夹子为题材,延发出一个生动而极富内涵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数(科)学活动。
第一环节开始在教师身上夹夹子,通过点数和说出总数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幼儿自由的玩夹子让孩子自己夹出喜欢的形状,物体等,同时请小朋友一定要爱护小夹子,要不然小夹子就不能和小朋友做游戏了,每个孩子在这一环节都能玩的尽兴,用小夹子夹出的物品让孩子体验到强烈的成就感,游戏后让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前面,进行展示,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数。
然后第二个环节教师利用夹子本身颜色的不同,让每个幼儿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做一件作品,引导幼儿巩固了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并对颜色分类,这一系列的细节,不仅帮助孩子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手指小肌肉动作。孩子们玩得非常尽兴!
第三环节,延续了夹子为线索,出现了对数字的巩固和认识,在让孩子手口一致的点数的基础上进行夹子与数字或颜色之间的匹配,这一环节孩子的兴趣点更高,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毛绒玩具,仔细观察毛绒玩具身上的不同来进行找朋友的游戏,有的孩子观察出毛绒玩具身上有数字就按照数字对应夹夹子,有的孩子按照毛绒玩具的颜色夹夹子,还有的孩子观察敏锐根据毛绒玩具的颜色和玩具身上的数字夹上了相对应的夹子,本环节达到了教育的目标,锻炼了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把毛绒玩具和小夹子收起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活动进行延伸,让幼儿回到班级对班级的男生女生进行点数,巩固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