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为伴范文(精选3篇)
以文字为伴 第1篇
一、唤醒沉睡的“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要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 首先应先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 要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 身边的事。为自己的真情, 为自己的个性, 毕竟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宝贵的素材。那如何唤醒这沉睡的“心”呢?
1. 将“写什么”的权利交给学生。
新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上, 我改变了从前命题和半命题的方式, 改由学生们自由作文, 体裁不限, 内容不限, 自己命题, 写最真实, 最自然的表达。经过几次训练, 他们作文的内容渐渐丰富了, 从学校写到家庭, 从自己写到朋友, 从细微写到博大, 从浅显写到深入, 从历史写到现实, 学生们不再绞尽脑汁咬笔杆, 成了写作的主角。
2. 将品评的机会留给学生。
作文是心灵的文字表达式, 学生希望透过文字, 得到大家的肯定, 所以我会将他们优秀的文章打印出来, 留出空白, 张贴在班级, 其他同学看完, 可以留下个人看法, 鼓励的话。这样既鼓励了本人, 又激励了他人, 更激发了大家思维的火花。
3. 将观察的任务交给学生。
很好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提取有效的作文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也是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积极思维, 产生写作兴趣的有效动力。这种动力还能使想象力在思维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事、熟悉的人的特征, 及时记录, 写作文时再经过梳理整合和去粗取精, 达到有话可说, 有事可叙, 表达真情实感。
二、打开狭窄的“心”重视积累
1.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要想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 就必须重视“金字塔”式的积累。从低到高分别是酷词, 佳句, 好段, 美文。我们班通过“每日语文”方式, 每天积累四个词语, 三个句子, 两个段落和一片文章。学生根据自己最近的阅读进行摘抄, 久而久之, 他们的摘记本成了专属的“《读者》”, 早读课会大声朗读出来, 自习课也会拿出来美滋滋地翻两页, 写作文时, 还会找找酷词用一下, 虽然也许只是“蜻蜓点水”, 却荡起了层层涟漪。
2. 广泛涉猎, 厚积薄发。
为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在良莠不齐的课外书中“则其善者而从之”, 我们老师应根据需要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向上且受学生欢迎的书。如《骆驼祥子》《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这些名著, 以及《读者》《意林》《格言》《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博览群书》这些杂志, 都很适合初中生。每过一个阶段, 还可以推荐一些新书, 有些青春文学的新新作家, 如韩寒、郭敬明、饶雪漫的书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各类题材的优秀作品, 是学生的饕餮盛宴, 使他们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写作素材就不会到用时方恨少了。
三、挣脱“羁绊”的心放飞想象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 热爱生活的情感, 从周而复始, 单调乏味的生活中挣脱出来, 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 课本迁移。
想像力的培养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可以培养。我们可以抓住一些富于想像空间的课文进行训练。比如在学习古诗《凉州词》时, 请同学们对诗当中所描述的“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孤独苍凉的景象加以想象, 并写出来, 以提高他们的想像力。
2. 情境命题。
情境命题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 就是由教师设计并提供一种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如一件未完成的事、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一组正在展开的矛盾、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等, 要求学生运用分析、推理、联想、想象,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的内容或思路来展开。这种命题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较广阔的联想天地, 而且是定向联想, 不易出现偏差。
3. 源于生活。
生活一定是想象的基础, 经历过才能触动灵魂的弦。从学校到班级, 应该尽可能多得组织一些参与率高活动。我们年级在二零零八年新学期, 组织了《奥运精神, 激励人生》的演讲比赛, 学生们自己写稿, 从冠军身上找到了感动, 动力、梦想、很多学生在作文里写出了自己的奋斗方向。
综上所述, 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 学生会想写作文;在积累到了相应程度后, 学生会会写作文;当他们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四季变化皆可入景, 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时候, 我们“文以载道”的梦想便可传承下去了。
参考文献
[1]张民生, 于漪.教师人文读本[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潘新和.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与文字为伴抒情散文 第2篇
我出生在辽北乡下。我对幼年的记忆是一片生满杂树的河滩,一块时大时小的池塘,一条渐行渐瘦的小溪穿过池塘,捎带上一点水,向东流去。再就是几本旧书。那些排列得密密麻麻的文字,有它们做陪伴,我走上了成长的道路。
几岁的时候,她就做我的“语文”老师,教我识字读书了。除了跟伙伴们玩,我更喜欢一个人躺在草甸子里看书。
我先读《西湖民间故事》。不认识的字我去问她。再加上我的猜测,居然读了下去。我知道天底下有一个湖,叫西湖,比门前的池塘大多了美多了。那里有很多传说:白娘子和许仙、济公、岳飞和秦桧他们的故事非常吸引人。我跟伙伴们说,很远的地方有个湖叫西湖伙伴们都说我在骗他们,他们不信,我信。我信那些文字里面装着的美好传说。
《鲁迅全集》我读不懂,只是喜欢看书前面的照片。我问她,这个梳平头的`人是谁,他的照片为什么要印在这本书上。她告诉我,这个人叫鲁迅,是写这本书的人。所以照片印在了这本书的上面。我便试探着问,将来我要是写书,我的照片也能印在书上了?她说是的,但是写书可不是容易的。于是有很多天我都在想:将来也写一本书吧,写一本书吧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她是我的班主任。也是我的语文老师。一天,我写一篇作文《梦游天上的街市》,写完之后,我自己觉得棒极了,她看了也觉得好,就在班级里当范文读。她让我相信,将来我大概是可以写出书来的。我再一次把这个想法说给她听。她说我行的。她还要我像鲁迅那样把作品写到语文书里,到时候,她讲着这篇课文,很自豪地说,这是我儿子写的。这样的目标太遥远了,可是我还是点点头,答应了她。
她是我的母亲,她的名字叫贺荣。
几年前开始,我的几篇小说陆续入选几种版本的初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课本。我兴奋地把这些消息告诉她,她满意地笑笑,眼神中却闪过些许的遗憾――几年前她以民办教师的身份“退休”了。
以梦想为伴作文 第3篇
梦想,有人会问梦想是一个怎样的东西?它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又是什么时候梦想才会停止?如果这些问题是我问的话,我想我会这样回答:
梦想是一个令人向往,可却又很难追求的东西。
它来源于你的意志,它为了让你不在漫无目的而存在。至于,什么时候停止?我说过它是源源不断的,只要你的意志一直存在,梦想也会随着你的意志而存在。有人会认为这样太贪了。不,这不是太贪了,是渴望,因为人们渴望梦想,意志才会存在。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与梦想为伴,听着有点不切实际,夸大其词。但我确实有梦想,我现在的梦想是上大学,虽然这还早,但是我很想考上大学。这样,我可以实现妈妈的愿望。我的爸爸对我很严格,他希望我能成为博士而我认为那实在是太遥远了。
梦想,一直持续到死前,人临死前的梦想和愿望是什么呢?有些人希望自己能奇迹般活着。而另一些人会希望自己能奇迹般的活着。让他们代替自己活着。那我死后梦想还会延续吗?我认为还会吗!因为我想与梦想为伴,我想追赶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