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文化演讲稿范文第1篇
1 词汇的文化差异
1.1 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指与地理环境, 以及自然世界里的动植物相关的文化。因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这些因素是不同的, 因此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态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
我们首先看一个例子“猫头鹰”, 在英文里, 它象征着智慧、沉着、严肃、稳重。英语中有句谚语“as wise as an owl”, 意思是“像猫头鹰一样聪明”。但是在中国文化中, 人们对猫头鹰的印象就没有那么好了, 他经常被视为邪恶的化身或不吉利的象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人们都害怕见到猫头鹰。中国有句谚语叫:“夜猫子进宅, 好事不来”, 意思就是看到猫头鹰就不会有好事。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狗”这种动物。在西方文化中, 自古以来狗是一种宠物, 被视为人类的朋友。如果英文中说“you are a lucky dog”, 并不是像字面上说的你是一只幸运的狗, 而是指某个人很幸运。又如“top dog”, 在英语中指最重要的人。但是, 在中文里, 关于这种动物的一些说法就没有那么好的含义了, 比如说:“走狗”、“狗仗人势”。
1.2 社会文化
众所周知,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社会习俗、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深深的受着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 不同国家的人观察世界、表达思想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例如, 在英文中“black tea”实际上指的是“红茶”, 而并非字面意义的“黑茶”, 然而, 在中文里, “黑”和“红”可是相差甚远。这一表达方式的不同正是不同文化习惯和观察视角不同的产物。中国人观察的是茶水的颜色, 因为茶水的红颜色的, 因而称其为红茶。然而, 西方人关注的是茶叶本身的颜色, 因为茶叶是黑色的, 所以叫做“black tea”, 实际上这两种叫法指的是一种东西。
1.3 宗教文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宗教文化。宗教是与人类的日常生活、交流和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理解译入语的宗教文化对翻译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宗教信仰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中国, 有许多人信奉“佛教”, 因此, 有许多词汇和表达方法有着宗教方面的联想含义。但是, 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的就直接把这些词汇翻译成英文的话, 也许就不能完全正确的表达含义。因为翻译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传达词汇意义, 同时要传达的还有其文化含义。在中国有一种说法:“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以下有两种翻译方法, 一种是:“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另一种为:“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相比之下, 第二种更好, 因为它如实的反映了中国的宗教文化, 如果采用第一种翻译的话, 读者会误以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信“God”“上帝”。所以, 在这句话中, 在“天”这个词的翻译上, “heaven”要比“God”更贴切。
1.4 物质文化
除了以上那些文化因素, 物质文化也是不能忽视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特殊的社会背景、生活习惯, 所以在不同文化中, 事物会有着不同的文化联想含义。或者, 在英文中非常普通的事物, 在中文中却不能找到相对应的词。这些因素都给翻译者制造了无形的障碍。
例如, “Hot dog”在美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食物。但是, 如果缺乏对这个词的联想含义的理解的话, 中国读者很容易的就会把“Hot dog”真的当成是一种动物。因此, 在进行翻译之前一定要努力的去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因素。
另外一个例子, 在英文中, 有这样一个词:“Drive-in”, 它在美国是一个非常普通而又常见的事物。它指的是一种餐馆, 在这种餐馆里, 司机顾客可以不必下车就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实际上, “Drive-in”这个词语反映了独特的以汽车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文化。但是, 相比之下, 中国则没有类似的文化, 所以,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 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的话, 理解这个词就会有一点难度。
2 结语
在国际交流中, 了解文化差异是相当重要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 词汇就是文化的代表。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风俗、生活习惯和历史背景, 每个国家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所有参与跨文化交流的翻译者都要仔细的考虑文化差异, 从而避免由文化差异造成误会。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 词汇就是文化的代表。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风俗、生活习惯和历史背景, 每个国家都拥有其独特的文化, 所有这些文化差异都会影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在交流中, 这些文化差异必须认真对待, 否则, 不同文化联想含义会成为交流的障碍, 所有参与跨文化交流的翻译者都要仔细的考虑。
关键词:词汇,文化差异,联想含义
参考文献
[1]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M].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 1980.
[3] 陈明明.试论词汇的文化内涵与外延[J].丽水师专学报, 1994 (4) .
[4] 戴炜栋, 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5] 侯晓君.英汉词义的内涵与外延[J].连云港化工高专学报, 1998 (2) .
[6] 李延林, 潘利锋, 郭勇.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
[7] 袁媛.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 (2) .
[8] 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不同民族文化演讲稿范文第2篇
一般来讲,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指高校校园中, 师生尤其是学生在互联尤其是校园网使用中, 以及高校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 体现出来的精神、物质、制度、行为等多个层面的文化形态总和。所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是两个相交集合的关系, 如果两者都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话, 它们相交的仅仅是精神文化一个方面, 其他三个方面则各有异同。在精神文化方面, 两者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
同时, 高校校园网络根据各种网页功用的不同,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所展示的文化层面也不尽相同。
一类是门户网站, 比如校园网主页、各系部二级网页等。其作用主要是宣传和交流, 介绍学校、院系概况, 通报近期工作动态, 发布院校、系部通知等。这是学校面向社会的宣传窗口, 是社会对学校及各系部进行了解的重要网络途径, 通过对这类网页的浏览, 各高校、院系的管理体制、办学水平等都将展露无遗, 所以其展示的主要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中制度层面的文化。
一类是服务网站, 主要涉及到为学生和教师网络服务系统, 比如:学生选课、查询成绩、学费缴纳、手续办理、教师排课、邮件服务、图书借阅查询、校内办公系统等。这类网站展示也大多是高校的制度与管理水平, 折射出高校网络文化中的制度层面。
还有一类就是虚拟社区, 比如校内交互式网上信息交流平台 (BBS) 、师生校内博客等。这是高校校园网络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形成与展示的重要基地, 在这里师生间、学生间的思想碰撞交流, 形成了一种氛围, 这种氛围就是高校网络精神文化的展现。高校整个网络的网速、链接以及覆盖面等建设情况则是高校网络物质文化的体现。
2007年1月23日和4月23日, 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发表讲话, 强调“要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 指出了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以及建设中要遵循的原则。
基于以上认识及分析, 笔者认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根据其功用及所体现文化的不同层面, 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 物质文化建设是整个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 没有了物质基础, 其他的制度、管理、精神文化都无从体现。所以在整个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 首先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高校网络需要有足够强大的服务器, 也即强大的网络中心, 并要在整个校园内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和师生宿舍楼的布线率达到80%以上, 做好网络接口布局, 逐步扩容高校校园网, 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真正建设起一个和现实相对应的虚拟校园, 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使大部分师生能够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中来, 整个高校网络文化中人的因素才能够形成, 成为高校网络文化的整个物质支撑。
与硬件设施同等重要的是各类软件的更新和网络技术的提升。高校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 更新网络技术软件和应用软件, 选用或者研发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科研、管理系统软件和平台, 充分适应学校在各方面的应用需求, 不断提高各类网站建设水平和网络有害信息防范技术, 在提升健康信息传输速度、展现丰富多彩学生喜爱的网站、高效服务师生的同时, 有效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净化网络空间, 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软件基础。还要建立起具有本校特色的电子教材、课件、学术文献等数据库, 为师生学习和科研服务。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中的体制、管理文化主要从高校校园网的管理中体现出来, 并影响到网页上的内容以及虚拟社区的思想交流。而高校校园网络管理中, 首先要把握好整个管理与建设的指导思想。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和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 更好地满足高校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保证学生健康成才, 促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为高校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其次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做保障。工作体制上要分工负责, 加强有效的协调和整合, 形成管理合力。要有专门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构, 以满足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日常联系协调工作。涉及到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 要根据各自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特点, 确定工作重点, 维护、监控、建设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工作机制上, 则应注重明确的建设目标和考核体系, 并建立起舆情收集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信息安全保护机制、网络监管机制等一系列网络工作机制。根据高校自身实际, 结合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思想特点, 建立一套科学的网络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使校园网络的管理和运行有章可循, 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 综合运用法律、技术、思想教育等手段, 进一步规范网络秩序, 严肃上网纪律, 形成依法监管、规范有序、健康文明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师生是整个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中的活动主体, 尤其是在高校虚拟社区内,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话语交流、思想碰撞创造并传播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所以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网上引导是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做好网上引导工作就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技术人员、网络管理人员和网络信息员、网络评论员在内的师生工作队伍。这支队伍的构成要多层面, 不论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 不论是行政工作人员还是一线教师都要参与进来, 把网络德育融入日常教学、生活、学习当中, 潜移默化, 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所以这就要求所有教师都要不断更新观念, 提升网络技能、网络工作艺术和工作方法, 主动利用网络阵地, 与学生在网络上面对面, 回应学生提出的疑问和问题, 帮助其解决问题, 影响学生思想和思维。学校要定期对网络工作队伍进行网络技术培训, 提高他们的网络管理能力, 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 帮助他们处理网络管理中的棘手问题。同时要不断加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学生之间互管的力度, 积极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和自我管理作用, 聘请部分思想素质高的学生担任网络管理员或网络评论员, 在网络上对不健康的信息和行为进行抨击和谴责, 在校园网内形成扬善祛恶的网络舆论环境, 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舆论引导。
对于网络道德教育就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学生共同努力了, 多方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构建新型道德教育体系。高校还可开设网络道德课程, 将网络道德与网络技术作为并重的大学生必修课之一, 在提高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精神, 提高网络道德素质,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使之能够自觉抵御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科学研究, 利用网络全面发展自己。高校不但要占领现实的道德教育阵地, 还要占领虚拟世界的道德教育阵地, 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传播与精神文明传承上的方法多元化、技术先进化以及效果特殊化的优势, 不断丰富校园网络内容, 增强学生网络使用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网络文化知识传递习惯。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与优秀的校园网站是分不开的。门户网站要尽力宣传高校特色, 展现高校风貌。服务网站则要尽力满足师生需要, 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而虚拟社区网站, 则要尽量使虚拟与现实相结合, 把虚拟空间建设成现实生活的缩影, 真正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起到凝聚人心、潜移默化、传播文化的作用。同时虚拟社区要结合现实生活, 开展网上、网下统一的校园文化活动, 使之从网上走到网下, 把网络当作连接现实生活的一种技术手段, 使网络服务于现实生活, 为己所用, 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体, 解除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人格障碍、心里障碍、上网成瘾等问题。
另外, 高校校园网络也是互联网中的一部分, 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和无边界的网络世界中, 互联网也不断影响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所以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离不开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大力支持,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管理的力度, 规范上网行为, 立法部门应加快网上立法, 根据网络特点, 界定网络违法和犯罪, 严厉查处网上“黄、赌、毒”的行为, 采用法律手段制止和处理各种网络犯罪。并在整个社会开展网络道德体系建设, 构建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社会成员则要不断提高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强化网络主体的道德责任, 自觉抵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 为营造绿色网络空间创造主流氛围。
摘要:高校网页根据功用不同可分为门户网站、服务网站和虚拟社区等, 根据其功用的不同, 其所体现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笔者根据其所体现出的某一层面的文化而建议采取不同的措施, 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内涵和水平, 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能够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 全面为师生服务, 健康发展。
不同民族文化演讲稿范文第3篇
一、婉转文雅准则
《茶馆》中, 无论是贵族、旗人还是特务、当差的, 甚至是茶馆打杂的或是平民百姓, 每个人的语言都代表了特定的身体地位, 在言语交际中, 也都依据剧情需要, 在沟通中遵从了婉转文雅准则[1]。例如:
(原文) 康六:我得跟姑娘商量一下!
刘麻子: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 耽误了事别怨我!快去快来!
(霍译) SIXTH-BORN KANG: I’ve got to talk it over with my daughter.
POCKEACE LIU: This is your only chance. If you miss it, don’t blame me. Hurry up.
(英译) Kang Liu: I’ll have to talk it over with my daughter.
Pockmark Liu: You won’t find another chance like this. If you lose it, don’t blame me! You’d better get a move on.
第一幕中, 康六为了生存不得不卖掉女儿。但听到人贩子刘麻了要把女儿卖给太监为妻时, 他既痛苦, 又绝望。他便以要与女儿商量为借口, 给自己一个重新思考的余地[2]。这里康六采用的就是交际中的婉转准则, 不能直接拒绝刘麻子, 又担心女儿不答应, 同时, 这句话也是给了女儿面子, 表明自己虽然被逼无奈要卖掉女儿, 但女儿在自己的心中仍然十分重要, 他要征求女儿的意见, 即便这意见不会被采纳, 至少让刘麻子感觉到自己对女儿的爱与重视。而刘麻子因担心康六反悔或再提高价钱, 就以警告的口气说明自己是为对方着想, 只有自己能帮助他, 能给他最大的好处[3]。英译用“have to talk”表示“不得有、必须”和女儿商量的意思潮起伏, 有一种坚决的态度;霍译是用“I’ve got to talk” (这两处概念一样) 表示自己需要去和女儿谈谈, 符合原文意思, 但没有表现出一个父亲对女儿的那种愧疚之情。同时, 英译和霍译都用了“don’t blame me!”这个词, 表明了东西方的相同的礼貌原则, 意即把事情事先说明白, 而把自己摘除在外, 不要抱怨自己。但英译“You’d better”相比霍译的“Hurry up”略显婉转一些, 因而在表达礼貌上也略胜一筹[4]。
二、求同存异准则
在双方交谈中, 总是会发生意见不同的时侯, 为了使交流顺利进行下去, 采用求同存异准则是一个基本的策略之一。例如:
(原文) 周秀花:谁逃出去谁得活命!喝茶的不是常说:想要活命得上西山吗?
(霍译) ZHOU XIUHUA: Getting out of here means a new chance to live. Aren’t our customers always whispering: if you want to live you should go to the Western Hills?
(英译) Zhou Xiuhua: You’ll have a chance to live if you go away. Customers are always whispering to each other, “If you want a chance to live, go to the Western Hills.”
茶馆生计越来越艰难, 寄居的茶馆的康顺子为了给茶馆掌握王大栓家减轻负担, 决定去西山找儿子康大力, 王大栓的妻子周秀花非常支持她。《茶馆》原文中的“西山”是指“北京西山一带的八路军游击区”。周秀华这里采用了求同存异原则, 将“活命”做为交际沟通的共同目标, 而将西山作为活命的唯一出路指引给康顺子。在这里, 霍译直接译为“if you want to live”, 而英译则为“If you want a chance to live”意即去西山就可找到一个“活命和生活下去的机会”。西方读者通过霍译可以直接领会原文“活命”的含义。而英若诚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出发, 将去西山解释为是去寻找一个生活的机会, 不论东西方读者, 都能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 因而比霍译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5]。
三、同情准则
《茶馆》中对同情准则的应用方式较多, 表达了说话人为博得对方同情或乞求对方同情, 或自贬身价, 或语气充满哀怜, 表达了说话人无奈的心理与希望对方理解明白同情的愿望。例如:
(原文) 王利发: 我要是会干别的, 可是还开茶馆, 我是孙子!
(霍译) WANG LIFA: If I had a chance to get out of this business , I’d be a bloody fool.
(英译) Wang Lifa: If I were good at something else, then I’d be a bloody fool!
茶馆老板娘王淑芬向丈夫王利发提出要给茶馆添派人手, 王利发没有直接拒绝妻子的要求, 而是通过婉转诉说茶馆生意的艰难和自己的无奈, 称呼自己开茶馆就像孙子一样, 来博得妻子的同情。王利发是在和妻子沟通, 两者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处于同级平等状态, 他用“孙子”这种含有贬义的称呼来指代自己目前处境和生活状态, 虽然不符合人物之间的关系, 但却表明现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开茶馆, 生意难做、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说话人采用的是自贬策略原则, 表达的是想博得同情的愿望和自己对世事无奈的心理。英译和霍译都用“I’d be a bloody fool”来表现“孙子”这个称谓, 而“bloody fool”在英文中的意思是“笨蛋、傻瓜”, 这与原文中“孙子”所含之意区别相当大, 英译与霍译均未能准确地表达出原文之意。以示弱的心理求得对方同情也是《茶馆》中人物语言的常用方法[6]。
又如:
(原文) 康六:把女儿给太监做老婆, 我怎么对得起人呢?
(霍译) SIXTH-BORN KANG: How could I face my daughter if I sold her to be a eunuch’s wife?
(英译) Kang Liu: But, please, how could I ever face my daughter again if I sold her to be the wife of eunuch.
康六是个穷苦的农民, 他为了活下去, 托人贩子刘麻子卖女儿, 但得知刘麻子要把女儿卖给太监做老婆, 痛苦万分, 因而原文中康六苦苦哀求刘麻子, 求他不要把自己女儿卖给太监当老婆, 此时他的话语中饱含了哀怨、无助、哀求的语气。“How could I?”为疑问句式, 表现说话人面对强势个体的无奈与哀求的语气。英若诚在译文中添加了“please”和“ever”一词, 更加彰显了说话人的无能、无望与绝望, 进一步揭示了人物渴望被同情、被理解的强烈愿望, 与霍译相比, 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郁[7]。
通过对不同母语文化背景下两译者对原文中所体现的礼貌原则的不同译法进行对比, 我们发现母语文化对戏剧翻译中译者翻译思维的影响不容忽视, 母语文化是译者的第一文化优势, 当不同的创造手段体现在原文的字里行间时, 译者往往是在自己的母语体系中竭力寻求相应的语言、文体以及修辞等不同手段, 以达到与之类似或基本类似的动态对等的表达效果[8]。
摘要:《茶馆》是我国著名剧作家老舍先生的话剧代表作, 也是我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本文从礼貌角度研究戏剧翻译, 期望充实戏剧翻译研究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礼貌原则,母语文化,茶馆
参考文献
[1] 冯庆华.母语文化语境下的译者风格[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45-46.
[2] G.Leech.Corpora and theories of linguistic performance[A].In Thomas, J.and Short, M. (eds) , Using Corpora for Language Research[C].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2.
[3]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 (4) :10-17.
[4] 老舍.茶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33-35.
[5] 老舍.茶馆 (英若诚译) [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08.52-53.
[6] 老舍.茶馆 (John Howard-Gibbon译)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63-65.
[7] 李美.母语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70-72.
不同民族文化演讲稿范文第4篇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三年四班 李思佳
指导教师:唐晓峰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
泱泱中华,滚滚逝水,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他们前赴后继、关怀民生、保卫祖国。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升华出民族精神的核心,那就是爱国主义。幼儿园时,常听妈妈讲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上学后,自己又知道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顾炎武等文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他们感人的故事,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无比的敬仰,不禁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悠中华,古老的文化,有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有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孔孟之道成为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更让世界
叹为观止,“四在发明”的科技引领世界潮流,唐诗宋词再现盛世繁华。在此我不能不赞叹我们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精湛文化遗产。
今天,我国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促和谐求发展是当今两大主题,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让文明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
点评:
这是一篇包含强烈爱国之情的演讲稿,感情激越,重点突出,富有感染力。
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排比句和段落,层次分明,气势磅礴,富有号召力,感染力和鼓动性,文章通过列举古代文人志士的名言名句,以及中华古文明成果说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弘扬中华文化的迫切性。文章结尾注意联系当前的现实情况,立志努力学习,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本文语言气势恢弘,论述严谨,富有激情,是一篇优秀的演讲作文。
指导老师:唐晓峰 篇二: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演讲稿:
岁月已然流逝,所留下的, 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他们发愤图强,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和发展 正是靠着这种伟大的精神。
可是现在,在社会上,在我们同学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随处可见,公交车上抢座位,老人跌倒不敢扶,损坏公物,乱扔垃圾的同学大有人在,更不敢与那些坏人歹徒做斗争。今年春晚不是流行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我不禁
要问中华民族精神,中华美德去哪了?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的精神由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来传承。
要让这一精神贯穿我们整个学习生活中,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见到老师要问声好,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与同学相处时要少些唯我独尊的霸气,多些关怀与帮助,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步步为营。,继承并发扬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善待他人的民族精神。
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走廊上、阳台上、楼梯口、操场上,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打好基础,为中华民族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
演讲人:原化学校 六(2)班 张佳怡
篇三: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我眼中真正的中国文化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
铿锵玫瑰,斗志男儿,逐鹿中原,力拔壮丽山河。万里长城,绵亘巍立,母亲黄河,千里滔滔,崛起民族的脊梁,夯实民族灵魂的基础。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髓,是一个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石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岁月中继往开来、永远开拓的强大精神动力。
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是中华的瑰宝。看,那仓颉造的汉字神奇奇特。端正的楷书规范又漂亮,飘逸的草书龙飞凤舞。这些无不展现了文字独特的艺术魅力。平平仄仄平平仄,独特的拼音和有趣的绕口令,都让汉语变得妙趣横生。
作为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被世人所折服为四大古文明。埃及的文化早在尼罗河水的泛滥和英国的殖民中泡的失去颜色;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明,如今人们只能在亚马逊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
象它曾经拥有的辉煌。惟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推崇。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语言,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她是根植在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试想,倘若没有汉语,又怎么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持节;又怎么会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只致远”的高志;又怎么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热情!
太多太多,融汇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一如既往的中华美德。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华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作为中华美德的三个方面是不可不谈的,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则更应注重“修身”之所在。在食堂打饭时候的谦让与井井有条,同学们对不喜欢吃的饭菜也不曾浪费,大家更不会忘记对宿管阿姨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感谢??真的,90后的学子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温、良、恭、俭、让的中华美德,也正是我们自己将这看似古老却终将永恒的中华美德传承了下来。
中国文化承载的不仅是祖先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更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是神秘的,是古老的,是丰富的。我们应该为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该为传承中华文化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为她的广博才让我欣赏她,并由衷的热爱她。最后,我也要呼吁同学们一起
关注中国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文化这坛承传了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 篇四: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悲壮与神圣,凝结成一股茁壮的血之根,闪烁在万古苍原之上。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长城在我们脚下延伸,黄河在我们胸中沸腾,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滚滚流淌。火柴为了光,油灯为了夜,我们为了祖国而生而醉而死。在用血汗铺就的明天的路上,我们的命运已经与祖国紧紧相连。让黄河嘹亮的涛声跨越我们的灵魂,让辽阔的黑土地磨砺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发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复兴、和平、统一而献出无悔的青春!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
谢谢大家! 李玉芳的空间 > 日志 > 教师港湾 > 演讲稿;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12月02日 | 演讲稿;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标签: 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开讲前,我先给大家叙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9年10 月24日下午,在古城湖北荆州市,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在这里,我要重复这三个大学生的名字以表哀悼: 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他们都是19岁,长江大学大一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他们的义举应发扬光大。与此同时,其他不会游泳的同学毫不犹豫地手拉着手,形成一根长长的生命链条,迅速向江中延伸,用这种无可奈何的方法拯救落水者。这是发生在一周之内的二十一世纪青年大学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最新一曲英雄壮歌。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最好的传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些人,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有了这些民族的精英,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美国有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我们弘扬了民族精神,好好学习,奋发有为,我们人人都可做中国的脊梁。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的大哥哥们就是我们最新的榜样。士不可以不弘毅,我相信,我们在坐的各位,不久,都会成为祖国建设的精英,
谢谢大家。 百分号的空间 > 日志 > 教师随笔 > 升旗讲话稿-----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02月05日 | 升旗讲话稿-----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标签: 升旗讲话稿-----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标签: 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篇五: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各位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
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的长征
不同民族文化演讲稿范文第5篇
非常荣幸来参加这个盛会,也非常高兴。因为在供电公司我们有很多的朋友、同学和亲戚。另外我们在2008年向湖北省教育厅申报并立项了一个科研课题,就是研究企业文化的。当然,我们是从学生如何认识企业文化、如何适应企业文化这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孝感供电公司的“孝模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非常感谢!
我们对于供电公司的很多工作,是外行,了解非常有限。但在阅读了孝感供电公司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系列材料后,对照我们曾经研读过的有关企业文化方面的材料,感觉很振奋,因为在我们孝感这么一个中小城市,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居然也有这么丰硕的成果,真是可喜可贺,同时也为我们的孤陋寡闻而惭愧。
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是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人在研究日本的经济腾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未提出之前,并不意味着以前的企业没有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之所以要把它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提出来,是因为当代的企业管理已经冲破了先前的一切传统管理模式,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文化模式出现,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兴起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里程,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
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引入我们国家不到30年的历史,而孝感供电公司自2002年明确地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以来,至今已经7年了,所以说孝感供电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方面是相对前沿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们在建设的过程中,有着明确的建设规划和脚踏实地的实施方案,几任领导薪火相传,现在,不仅撰写了关于企业文化的专著,还请专业机构对企业作了专项评估。因此可以说,这里的文化是相对成熟而系统的,为创造全新的企业形象作出了辛勤的工作,也可以说是圆满地完成了第一期的工程,企业文化所造就的无形资产也必定是处在迅速增值之中的。
通过学习材料之后,作为一个读者的我认为,孝感供电公司的“孝模文化”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的话,可以尝试选用这样几个词:忠诚、学习、奉献。这几个概念也是在材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词。
下面就从这几个词来谈谈我的体会。
首先说说“忠诚”二字。以前接触一些企业谈文化话题的时候,总是让人感觉到有某种咄咄逼人的东西,前些年,企业界盛谈“狼文化”、“狮文化”,如 华为、国美、格力、娃哈哈、李宁等,都是中国企业狼文化的典型代表。在狼文化特征的企业里,主要追求的是活力,创造力、革新和冒险,它的领导决策者多体现为铁腕式的管理。企业最为看重的是在行业的领先位置,常常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担忧和自我激励。
在这里我提出这么个话题并不是要比较个高低,而是想要探讨一个这样的问题,各种不同性质和特点的社会组织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上面列举的那些企业多是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所处的都是一些竞争很激烈的行业,他们最关心的是市场对他们的认可,当然他们也同样承担着对社会对国家应该负有的责任。
供电公司是国有大型企业,是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为此国家和人民都对供电企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政府对供电企业的扶持和倚重也是供电企业生存的基本背景,所以说供电企业在经济建设中是当然的“骨干”,其重要地位是国家赋予的。所以供电企业的文化应该充分体现这一点。孝感供电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以“忠诚”为作为基点定位是非常准确的。倡导“孝文化”和“劳模”精神,是一个很不错的切入点。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孝感的地方特色,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孝道的核心其实就是要求对长辈付出“爱和奉献”,劳模精神强调的也是奉献,同时也强调了对自己事业的忠诚。作为国有大型供电企业就是要给国家给人民做孝子,要忠诚,要做经济建设的千里马,要任劳任怨,持之以恒,承担起国家的重任,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这种价值观念如果既体现在企业的战略决策中,又体现在每一个电业工作人员的头脑中和工作中,那么这就一定是成功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在2008年的雪灾中,我们的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抗灾斗争中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给全国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他们在关键时刻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分忧解难,担重任于危难之中,谱写了一曲英雄本色的历史新篇章。
再说“学习”二字。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企业的构建必将成为未来企业的主要内涵,大量的传统企业正逐渐向学习型企业的方向转变,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孝感供电公司在2004年12月编辑出版的《愿景发布会文本》的序言中写到:“学习使人品格高尚,知识使人理性思维,愿景为人们提供不懈的动力。企业的核心是知识。知识是唯一长期可持续资源。不学习即消亡。”也就是说早在四年前,孝感供电公司就已经将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抓住了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学习型组织学什么?该怎样去学?这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确定学习的主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孝感供电公司对此有明确的阐述,序言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如果没有共同的愿景,就不会有学习型组织。共同愿景,是指组织中人们共同愿望的景象。它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拥有一个中心的共同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为了实现大家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而主动的去认真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很显然,这种学习不是那种为学历而进行的学习,也不能宽泛地理解为文化和技能的学习,而是一种把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及长远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目标明确远大的学习,它关系到企业要朝什么方向走,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给员工提供的可发展空间和努力的方向,这些都是公司确定学习主题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孝感供电公司对此是明确的,那就是要创电力企业服务品牌,目标就是要增强软实力。从材料中可见,公司组织的学习,其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有团队大学习与班组小学习、有课题项目式学习与工作岗位式学习、有横向交流与纵向沟通等相结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员工中,形成了以学习为荣的风气,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逐步建立起来。
2007年专家评估报告中对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作出了有五个特点的诊断:1是创建有持续力,领导班子在变,但是创建的步伐不变。2是创建有精神内涵。形成了“敢为天下先,样样工作创先争先领先”的自我超越的理念和追求。3是创建有文化自觉。4是创建有广泛的参与度。5是创建有成效。创建的几年中,公司从平凡走向优秀,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给予的重大荣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涌现。
第三、关于“奉献”
电力公司既是经营型企业,又是公共服务型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双重的追求目标。孝感供电公司所倡导的“孝模文化”,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调动起每一个员工服务社会的热情,圆满地去承担电力企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塑造企业品牌的必由之路。阅读了相关材料后,感觉在这一点上,孝感供电公司下功夫最深,从编辑出版的《孝电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活跃在电力行业的员工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乐于奉献和勇于奉献的宽广胸怀、任劳任怨的辛勤工作状态、可圈可点的工作业绩。
在这里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看到,孝感供电公司的品牌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孝模文化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思考和总结中产生的。孝感供电公司的“忠诚于社会、忠心于企业、忠实于岗位”的主流价值观念是从一批批的电力劳模的成长实践中总结出来,并被大家所认可,所效仿,并且逐步形成为公司宝贵的企业精神和财富的。
尤其是以孝行回报社会,对客户中的弱势人群孤寡老人给以特别的关怀,这不仅是对地方文化的继承发扬,也是对劳模精神的延伸,集中地表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心,赢得了社会的敬重。我个人认为这一点是孝感供电公司文化建设中最有突出的内容。
不同民族文化演讲稿范文第6篇
黄春英
我们大家知道初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我们所学的都是为了以后的学习打基础,所以我们要更加的注重一下。下面就是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一份初三政治教学案例,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下。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依法同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做斗争。
(2)能力目标:提高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与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的辨别能力。
(3)觉悟目标:明了法律规定的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的重要意义,增强爱国情操,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3、教学难点: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
二、教学设计构思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尽的基本义务,是集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录像,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二是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进行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理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教学,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师)澳门回归,是指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它说明了我国政府和人民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履行维护国家统
一、保卫祖国安全的义务。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十四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引言,了解本课的基本范围和要求。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
(师)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公民为什么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这一义务? (生)因为国家的统
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师)正确,国家的统
一、民族的团结在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1.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板书) ①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板书) (师)什么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生)公民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是指公民有责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做斗争。
(师)香港、澳门回归,说明了我国政府坚决维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统一。同时使我们明确了一个道理:主权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条件,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自觉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应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把国家主权割让给外国,也不允许外国干涉我国内政。第一,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板书) (多媒体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师)一个国家的领土不仅包括它所治理和管辖的陆地,而且还包括它的领海和领空。它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它的完整与否关系着国家主权和公民的利益。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不仅是人民解放军的神圣职责,而且每个公民都应自觉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反对一切侵略、占领和割让、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 第二,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板书) (讨论)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坚决反对“台独”?(师)2000年2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有关台湾的全部事实和法律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我们在台湾问题上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台独”的实质就是分裂祖国、破坏国家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台独”。我们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文化政权的统一,坚决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第三,维护国家政权的统一(板书)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分不开的。
②公民依法履行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板书) (多媒体显示)材料一:1998年10月和11月,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喜迎成立40周年,举行隆重庆祝活动。这两个自治区和全国其他民族团结互助、同心同德,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科索沃省,阿尔巴尼亚族和塞尔维亚族民族纠纷不断加深,民族矛盾和冲突发展为政治军事危机,被美国找到借口,从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长达两个多月的野蛮轰炸,造成1000多人死亡,几千人受伤,百万居民被迫逃离家乡,经济损失2000多亿美元。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 (师)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最高利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我国维护民族团结尤为重要。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因此,宪法规定公民有履行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这项义务主要是指什么?中学生应怎样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生)略
(师)这项义务主要是指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和互助关系,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做斗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公民光荣的、法定的义务,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就是违法犯罪行为。
2.破坏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要负法律责任(板书) (师)请思考:破坏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要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为什么?我国哪一部法律规定了对这类犯罪的处罚? (生)略
(师)很正确。凡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的行为,都要负法律责任。我国刑法对这类犯罪作出了严格而详细的处罚规定。请一个同学朗读本框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略
(师)有国才有家,无国哪有家?祖国统一岂容破坏!华夏56个兄弟民族团结亲如一家,兄弟团结岂容挑拨?同学们,让我们以国家、民族的大局为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我们国家的统一和个民族的团结吧! [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宪法关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义务的规定,懂得了这一义务是公民法定的义务。我们应以实际行动自觉地履行这一义务,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我们要坚决反对李登辉、吕秀莲、陈水扁的“台独”谬论,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要与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进行斗争;要依法惩处煽动民族歧视的行为,必须牢记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人民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四、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