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英语电影名中文翻译赏析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英语电影名中文翻译赏析(精选8篇)

英语电影名中文翻译赏析 第1篇

英文电影名中文翻译赏析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个产业。2006年,我国内地电影票房收入为26.2亿元。电影海外收入也大幅度增长,2005年海外收入是16.5亿元,2006年增加到19.1亿元。中国电影已经渐渐受到世界的关注,于此同时,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影片也被引进中国。片名已经成为影视片的品牌商标,具有强烈的商业宣传作用,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它是一部影片留给大众的第一印象,在广告宣传和海报上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好的电影名可以迅速吸引大众接受电影,观看电影,从而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因而电影名的翻译至关重要。

二、电影名翻译现状 目前,西片译名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混乱、不统一。同一影片有多种译名的现象屡见不鲜,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有时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才能把西片原名与五花八门的译名对上号。目前,西片译名领域出现的混乱局面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西方影片引进中,大陆、香港、台湾三地不同的译名使译名造成混乱。引进西方电影初期,大陆译名多为直译,比较严肃和忠实于原名;港台译名多为意译,比较随意,商业味较浓。较典型的例子有美片Ghost,大陆译为《幽灵》或《鬼魂》,香港译为《人鬼情未了》,台湾译为《第六感生死恋》;美片Pretty Woman,大陆译为《漂亮女人》,香港译为《风月俏佳人》,台湾译为《麻雀变凤凰》。

翻译不单纯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片名翻译中体现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

由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历程,地理气候、历史政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和不同,文化价值的实现首先表现在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避免出现误译这一方面。

让我们来看看1995年的一部著名心理惊悚片“seven”。这部影片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晦暗的背景叙述了一个极富哲学意味的犯罪故事:一个疯狂的凶手自认上帝,围绕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惩戒逐条杀人。这七条死罪指七项世人常犯的过错,即:饕餮gluttony、贪婪greed、懒惰sloth、淫欲lust、骄傲pride、嫉妒envy和暴怒wrath。Seven这个在宗教上非常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 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在这部电影里可谓无处不在,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宿命的罪与罚。但是,可以想象,如果汉译为简单的一个“七”字,中国观众绝不会产生同样的文化联想和认同,所以影片公映时译为《七宗罪》,点明故事主线和seven最为主要的宗教寓意。可谓文化价值体现的经典范例。

电影American Beauty的中文翻译大费周章也根源在于此。目前流行的译文 –“美国丽人”,和早先俗气一点的“美国美人”其实并不准确,简直可以说是望文生义。American beauty指的是美国产四季开花的红蔷薇。蔷薇花美丽、圣洁,表示崇高神圣的爱情,尤其是红色的蔷薇,更是初恋者赠送的佳品。据神话传说,有一位爱神要亲手采摘蔷薇花去送给自己的恋人,由于心情过于急切,动作有些慌乱,一不小心手指被花枝刺破,鲜血洒在了蔷薇花的花瓣上,把本来是雪白的花瓣染成了红色。爱神拿着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蔷薇花去送给恋人,恋人见到后十分激动,以百倍的感激之情回报了爱神的忠贞。以后红色的蔷薇花就表示爱情的纯真和坚定,尤为恋人们所钟爱。电影以花喻人,以花表情,名花和美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熟知此中花语的台湾翻译将之改译为“美国心?玫瑰情”,以中国玫瑰代替美国蔷薇,揭示出了影片的精神内涵,倒是别有意境。不过这部片子目前也有了一个更直接而准确的文化翻译“美国蔷薇”。还有一个译本叫做“美丽有罪”,也许是译者根据剧情发出的慨叹吧!

此外,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形式类似的中英两个词汇,也有可能会指代截然不同的内容,这种貌合神离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误译。比如:First Wives Club曾被人译作“大老婆俱乐部”,殊不知英文中的first wives 指的是男士的第一任夫人,与中国文化中的大小老婆妃嫔小妾一概毫不相关。这部妙趣横生的喜剧片,其实讲述一群糟糠之妻怎样报复让自己下堂另娶新欢的陈世美老公。现译为“原配夫人俱乐部”“发妻俱乐部”就准确得多了。再如: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的“the Third Man”起初译为“第三者”,结果被中国观众误以为是婚姻伦理片。其实“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车祸事件的第三个目击证人,现在该片改译为“第三个人”或根据剧情转译为“黑狱亡魂”,笔者曾无意中发现还有DVD将片名译为“第三类男人”!撅倒!

同样,由于文化认同的差异,词汇所附带的联想意义也就会失之毫厘,缪以千里。以动物词为例,大多象征丰富,寓意迭出。要想译笔传神就要正确理解它们独特的含义。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电影Dragon Heart 没有直译为“龙的心”。考虑到“dragon”在英语中的负面联想意义(使人联想到残忍、魔鬼),以及中国文化对龙的推崇(中华民族、帝王、成功的象征),该片加上一个“魔”字译为“魔龙传奇”。

另外,片名中的习语、典故负载大量文化信息,常常不能从字面意义理解,马虎从事,率尔操刀,势必会错误百出,贻笑大方。比如,“Rambo:First Blood” 一直被译为 “第一滴血”。殊不知“first blood”是英语习语,意为“首战告捷”。台湾将“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译为 “飞越杜鹃窝”,其实“Cuckoo’s Nest”在英语里是 “精神病院”的意思!这部电影改编自肯?克西(Ken Kesey, 1935-2001)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述了精神病院对病人人性和基本人权的残酷摧残,强烈抨击了枷锁式的社会制度,影片中最后印地安人撼动并举起沉重无比的石台而水花四溅的镜头,以及他勇敢的冲出了铁窗把守的牢笼,正是影片所要体现的真谛:看似不可撼动的制度的基石,只要反抗的意识凝聚到一定的时刻而爆发出令人振奋的力量,终将突破一切束缚,而达到新生。大陆译名“飞越疯人院”因而更为准确传神地体现了原片名和影片本身的真谛。

在影片文化价值的传译中,我们应该有以下的共识。一方面,应该看到片名翻译受制于译入语的文化。译入文化必然对源文化进行选择、规范、强化、排斥、贬低,同时附加自身文化色彩。如英文电影“Love with My Father” “the Wedding Night”的汉译为“天伦乐”“洞房花烛夜”,就明显夹杂了汉语文化色彩。另一方面,应当认识到翻译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动态过程,因而对译文评判应该以历史的眼光去衡量。在某一地区、某一时代被认为通顺可读的译作在另外一些地区、时代则不一定是好的译作。如港译“太空也入樽(Space Jim)”“走佬俏佳人(the Runaway Bride)”在香港颇受欢迎,但内陆观众就很费解。“入樽”在粤语里其实是“打篮球”的意思,而“走佬”则意为“逃跑”。

从历时角度讲,我国当前宽松、开朗的社会环境、双向交流的文化心态,随着人民对外部世界的进一步关注和社会文化条件的成熟,也无疑会促使更多更贴近原片风貌的优秀译作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早已取代“北非谍影”成为国内流行的译名。而“真人Show”(Trueman Show又译:戏剧人生,特鲁门节目等)一类的中英夹杂的片名也已日益为部分中国观众所接受。

为了影片的商业利益,西片在翻译的过程中片名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为了和网络上早已传播的片名区分开,西片公映时会刻意另行译名推出,这也导致了西片译名的混乱。Mission Impossible 被译为《不可完成的任务》、《无法完成的使命》等,公映时被译为《谍中谍》。尼古拉斯·凯奇的大片The Rock 网上被译为《石头》、《石破天惊》,在公映时被译为《勇闯夺命岛》。

三、电影名翻译常用的方法 1.音译 对于以主人公名称,地名或者反映该民族特有文化的事物命名的电影,其名称可以采用音译,这样既一目了然,又保留了海外电影的异国风情。例如,Jane Eyre简爱,Spartacus斯巴达克斯,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Harry Porter 哈利·波特,Troy特洛伊等。2.直译 直译也可称为全译,指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在合乎译文的全民规范的情况下,也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既保持原文的思想内容,又尽可能保持与原文语言形式相对应的形式(如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的翻译。例如,Sister Carrie《嘉莉妹妹》,Driving For Miss Daisy 《为戴茜小姐开车》,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Around the World 80 Days《环游世界80天》,Roman Holidays《罗马假日》,Gladiator角斗士,Love at First Sight《一见钟情》,Brave Heart《勇敢的心》,City of Angles《天使之城》,The Patriot《爱国者》,Lion King《狮子王》等。3.意译

每个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方式有矛盾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这种方法称为意译。意译包括加注,或者以文化或剧情为基础创造性的叛逆。有的影片名称直译过来不能完整地表达故事,也不能吸引观众,可以在原名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使之从形式上或内容上更符合译语观众的心理接受和文化期待,从而更生动,更上口,更具有商业效益。例如美国影片Shrek 如直译为《史莱克》,中国观众对此片的内容很难理解,译者通过增译“怪物”两字,把它译为《怪物史莱克》,非常完整生动。观众对该影片的主要内容会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另外一个成功的例子是Bambi 《小鹿斑比》,Baton 《巴顿将军》。

四、文化因素对电影名翻译的影响 什么是文化?英语中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其最早的基本意义是“耕作,种植,作物”。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认识的深化,culture一次的外延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在世界各国的正式出版物中,关于文化的定义达160种之多。文化的蕴含极为丰富,尽管一直为多种学科所关注,但其内涵和外延一直不很明确。人类学家认为文化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文化学者则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艺术、政治、经济、教育、修养、文学、语言思维的总和。跨文化交际学者皮埃斯(W.B.Pearce)则认为 “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流,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目前最具权威性的文化的定义是是英国十九世纪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er)1871 年提出的:“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我国出版的《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见, 文化的概念范围极为广阔,内涵十分丰富,大则宇宙观、时空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则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一切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语言方式,简言之,文化是指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全部成果。电影是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在片名翻译时当然需要考虑到商业因素。这首先要求译者充分把握译语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创造出的语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引起其心理认同,激发审美愉悦而产生观看欲望。比如根据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捷(Michael Ondaatje)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the English Patient,讲述的是以二战为时代背景下男女主角一段超越道德界限,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荣获英国布克文学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保留小说原题对欧美观众很有吸引力。而香港当地观众对小说知之甚少,若直译为“英国病人”,反而显得索然无味,译者因此将之另译为“别问我是谁”,抒情意味浓厚,又扣住了全片追寻英国病人身世的情节,深受当地观众喜爱。而台湾译名“英伦情人”,VCD译名“乱世情天”也都扣住了影片凄婉的爱情主题,诗意浓厚,不失为佳作。

商业价值的另一体现是片名强调新颖醒目,善于制造悬念,渲染气氛。比如将It Happens One Night译为“一夜风流”,Sister Act译为“修女也疯狂”,the Net“网络惊魂”,就十分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而惊险片The Rock 的大陆译名“勇闯夺命岛”,港译“石破天惊”,台译“绝地任务”也都雅俗共赏,自然贴切,悬念十足,成功地体现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结合。

为达到以上两方面目的,商业价值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要求大胆创新,“得意忘形”,甚至可以以改变片名形式为代价,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片名之内容。在具体操作中,译者经常运用增词、减词、转类、扩展等方法进行翻译,从而起到深入传达原片内容,增强片名感染力的作用。

08050341X19

英语电影名中文翻译赏析 第2篇

【摘要】本文对奈达的读者同等反应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例证明读者同等反应论对电影片名翻译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文章首先探讨了电影片名的特点与功能,然后介绍了读者同等反应论,并通过实例来从用词等效原则和文化信息等效原则两个方面论证该理论的可行性,这对于指导影片名翻译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电影片名的翻译;影片名的特点与功能;读者同等反应论;

电影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各国影片特别是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影片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其间,英语电影的译制工作对中西影视文化的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而首当其冲的则是片名的翻译。专门研究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国内学者并不多,但也已渐渐引起重视。何悦敏(1997:41-43)就曾指出西片译名中的许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贺莺(2001:56-60)则根据功能对等理论,结合中英电影片名的特点,提出了指导电影片名翻译的四大价值标准,概括了片名翻译的主要方法。肖陆锦(2001)也对片名的汉译技法作了分析。而本文则是从读者同等反应论的视角来分析电影片名的翻译。

一.电影片名功能和特点

要翻译电影片名首先要了解电影片名功能和特点。《乱世佳人》(美国影片(Gone with the Wind),就是一个片名翻译的成功之作。然而,近年来的电影译名可谓良莠不齐,有些堪称典范,令人拍案叫绝,有的可谓败笔,让人观前不知所云,观后不以为然。《中国翻译》1997年第4期刊登了何悦敏的文章《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指出了当前西片译名中“给人带来的混乱与遗憾”,并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可以说,何悦敏的分析是透彻的,提出的对策也是可行的,对今后电影片名的翻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怎样才能译出好的电影片名呢?何悦敏认为,好的译名“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实用性”。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讲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片名一般都是先于影片与观众见面的。好的片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渴望先睹为快,无疑起到了为影片作广告的作用。作为影片主题思想的浓缩,片名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影片、吸引观众、活跃和美化影片,这便是片名的功能。

归纳起来,陈宏薇将片名的功能主要分为三种:信息功能,美感功能和祈使功能。信息功能就是通过片名,将影片的内容简练的传达给观众,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原片的思想内容。美感功能就是通过精心构思的片名,给观众以美好的享受。而信息功能、美感功能都是为了祈使功能服务的。从心理学角度讲,人们都有一种好奇心,见到新鲜、奇异的事物都会感到兴奋,乐于知晓,易受感染。祈使功能正 是通过片名,感染观众的情绪,吸引观众。

二、读者同等反应论

Nida 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著名的功能对等论。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奈达明确阐释了功能对等,即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功能对等强调读者反应,追求等效原则的实现。这一理论创造性地将接受理论的原理引入翻译研究,将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反应是否对等作为衡量翻译的最高标准,故称读者同等反应论。奈达译论强调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大致相同,追求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以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达到和原文读者一样的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程度,这对于传递电影信息的影片名翻译确实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方法。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读者的同等反应,用词等效和文化信息等效。首先电影原来的片名会传递电影的一定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尽可能的按照原有的片名进行翻译,优先根据原来片名进行等效的替换。当然单凭字面意义上的对等是不行的,同样的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所以用词等效不单单是字译,需要加入一些文化元素,已达到相同的效果。还有一种就是文化信息的等效。由于意识形态,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相应的电影文化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西方电影片名有时候带有的独特文化怎样才能传递过来,并且不引起误解,要怎样才能符合中国观众的文化心理 呢?这就需要译者了解双方的文化背景,在翻译时注意给观众同样的感受,如实的传达文化信息。

三、读者同等反应论在翻译影片名中的应用

影片名好比电影的门楣,它既要反映影片的中心内容,还要简短、新奇,将观众引入门内;影片名又像商品的商标,承担着宣传、推销商片的责任。如果片名很吸引人,就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观众就会踊跃购票。如果太贫乏,其票房一定让人失望。奈达的读者同等反映论恰恰着眼于接受者的感受,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传递原影片信息,传递美的感受以感染观众。

3.1用词等效

一种部电影能否得到观众的青睐,除了其本本身的情节意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它能否赢在第一时间引起观众的兴趣。所以,译出的影片要求雅弃俗、趋吉避凶,选择那些寓意美好的、象征性强的、易引发有益联想的到电影情节的词语。一些欧美电影中不乏成功的译例,如Ghost(人鬼情未了),Speed(生死时速)等。“Ghost”直译为“鬼魂”,如果这样译的话,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这肯定是一部恐怖片。而电影内容并非如此,而是讲述人莫莉与死去男友的幽灵之间的爱情故事,“人鬼情未了”既突出了原片名中的“鬼”,又给观众带来了爱情之美的联想,从而煽动观众的观看情绪。“Speed”是速度的意思,但从“速度”这两个词,我们想到的是赛车或者跑步之类的故事,“生死时速”,“速”字实现了用词的等效原则。Speed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列高速奔驰的列车上排除一颗定时炸弹的故事。故事情节迭宕起伏,扣人心弦,真正反映了“生”与“死”全系于列车之“时速”,译名“生死时速”可谓经典之作。“生死”给人一种急迫危险的感觉,让人感觉是时间就是生命,要以非常快的速度去拯救生命,从而达到了片名的祈使功能。

同时还有不违背电影情节、内容及不致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以生动、形象的译入语再现片名。如: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All Quiet On the Westernfront(西线无战事);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这些片名即实现了用词方面的等效,同时也给人故事情节的联想。传递了故事的信息也给人美的感受,也能够感染观众。

3.2文化信息等值

Nida译论在处理语言转换问题上具有抛开形式看内容,撇开语言差异看读者反应的特点。要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对同一电影产生同样的反应,同样的文化联想,片名的翻译就得既要保留电影的精华,又要符合观众的民族心理。同一信息,用两套不同语言,接受者不同,却要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这就是等效翻译的主要原则。译者对影片名的理解不能只限于字面意义,还应了解它的引申意义和丰富的文化蕴涵,以避免使译文有悖于目的语文化,形成文化失语。

我们知道,一切语言现象中形式和内容是一致的。译出语和译入 语属于不同的语言形式。各自的读者对本族语有自己的感受。在电影片名的翻译实践中,全面实现“效果”的对等。金隄说,正因为不同语言的各种变化都必然引起语言效果上的变动,所以只有从译文效果着眼,才能判定译文语言是否恰当(1998:43)。以此为标准,译名在音、形、义等方面尽量达到精神、事实、意境的对等,即最终使“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上基本相同”(奈达,cf.金隄:1998)。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ry,如果译作“麦迪逊之桥”并不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本来外国的地名,人名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很头痛,这样以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很难吸引观众的观看欲望。“廊桥遗梦” 就给人一种美好意境,也符合中国人对于四字片名的独特情怀。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首先直译出来“你不能带走它”很难猜出这部电影的情节,“浮生若梦”则深刻体现了汉语文化独有的意境,也让我们朦胧的体验到故事的情节,而也就是这种美好朦胧的意境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人想先睹为快。

很多片名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译难以体现其中精髓,译者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内容、风格、情节甚至于文体等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创造性加工,将它译成能反映原片特点的译名,以实现其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的对等。如: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Cuckoo’s Nest与杜鹃窝无关,它是个习语,为“疯人院”之意,因此,该名后被纠正为“飞越疯人院”。Midnight Cowboy中的cowboy本意为“牛仔”,是美国特有文化,与汉文化中的“牛郎”并无关系,但作为折衷,“午夜牛郎”似可接受。再如,Butch Cassidy and the Sandance Kid译为“神枪手与智多星”,生动了体现了该片内容、情节,优于最早的“虎豹小霸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片名本身虽然表示人名或地名,但却是有意虚构出来的,且与电影内容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单纯音译的话,恐怕不能够体现片名的内涵。如Cash Mccall。但从字面上来译的话,会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商海情深”符合中国人对四字片名的审美心理,实现文化等效,也能让观众了解到电影的内容。Shane译为“原野奇侠”。Shane为该影片中男主角的名字,单凭这个名字我们很难知道电影的内容,也不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更不符合我我们的文化心理。“原野奇侠”则告诉我们故事的地点和人物的性格,符合观众的文化心理,能够勾起观众的观看欲望。

四、结语

翻译是从一种符号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再创造活动。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在进行翻译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翻译对象的特点及作用,同时也要着眼于接受者的需求,也就是翻译的目的。所以在翻译影片名之前我们要了解其特点和功能,翻译的标准,来找出翻译对策,读者同等反映论则是翻译影片名的一种好的翻译标准。当然,不排除其他的翻译方法也适用于影片名的翻译。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实践中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创新,从多角度去思考和实践影片名的翻译,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翻译的目的,才能不断丰富翻译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何悦敏.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 1997(4).[2]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 2001(1).[3]金隄.等效翻译探索(增订版)[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7.[4]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5] Nida, Eugene A & Taber,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目的论下的中文电影名翻译技巧 第3篇

关键词:中文电影名,影片名翻译,目的论

随着中国电影特别是香港电影的快速发展, 大量的华语电影进入国际市场, 越来越多人透过中国电影来研究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影片的名字在电影的宣传当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时, 一个好的电影名, 对于实现电影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 其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此研究中文电影片名的翻译非常有必要。

但是, “2011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数据”显示, 这一中国电影在海外受欢迎的假象被打破, 这项调查显示, 超过三分之一的外国观众一点不了解中国电影, 超过5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电影对世界电影影响一般。

根据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AICCC) 官方解释, 其中原因是由于文化价值的差异产生, 该调研是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来调查的。总共发放问卷1450份, 分别在美、英、法、德、日、韩、印等多个国家有效回收1308份。调查人群年龄集中在35岁之下, 为电影主流观众。该调查显示, 在所有国外受访者中, 有三分之一的观众对中国电影一点都不了解, 近一半的人对中国电影多少有点了解, 而看电影的方式上, 进电影院看电影是人数最少的选择, 55.1%的人买或租DVD、录像带则是首选。而国外观众没看过中国电影的原因, 排在首位的是没机会看。笔者认为, 过半数的外国人士会选择买或租DVD来观看中国制造的电影, 而这个微小的细节里, 观众在林林总总的碟片里, 能否一下子被一个片子吸引住, , 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在网络社区Facebook等新型传媒传播方式的盛行, 电影名字是否能在短短140个字符里一下子捉住读者的心, 显得同样重要, 片名, 虽然是寥寥几字, 看似简单, 但却含有整个电影的精华。

1 目的论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 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 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 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 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合性交际翻译, 即在概念性内容, 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 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功能特征。

第二阶段:汉斯弗米尔 (Vermeer) 提出了目的论, 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 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 其中目的法则居于首位。也就是说, 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 翻译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前者指译文必须内部连贯, 在译文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 后者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应该有连贯性。这三条原则提出后, 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 而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充分性。

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 即应该由译者来决定是否, 何时, 怎样完成翻译任务。也就是说, 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 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 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

费米尔认为, 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则”。也就是说, 翻译的目的不同, 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 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 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 “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 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由于功能翻译理论就是以“目的原则”为最高准则, 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 片名翻译的最终目标和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影片的主要内容, 并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因此我们需要对功能翻译理论尤其是“目的论”流派做简单了解。

第三阶段: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 提出翻译行为理论, 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 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和目的论有颇多共同之处, 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融合。

第四阶段:克里斯汀娜诺德全面总结和完善功能派理论。克里斯汀娜诺德首次用英语系统阐述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虑的内外因素, 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克里斯汀娜诺德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 并且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 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2 翻译目的论的应用

目的论认为, 全部翻译活动遵守的第一条原则是“目的原则”, 即翻译应按读者期待的方式来翻译。翻译的所有动作都应该为翻译的目的来服务, 即目标决定行动。但是翻译活动一般有多个目的, 这些目的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译者本人的目的 (如赚钱) ;二是译文的交际目的 (如启发读者) ;三是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 (如为了忠于原文的的语法方式而采取直译法) 。但是, 一般情况下, “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 即“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功能”。 (Venuti:2001) 因此, 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中明确其特定目的, 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方法直译、意译或介于两者之间。

2.1 直译

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 , 是指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信息内容的前提下, 基本上译名的词汇、语义、语序与原名一致的翻译。正如前文所述, 这是是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 翻译过程中, 尽量保持了原电影名的词语排列顺序、语义, 忠于原文。在翻译中文电影的时候, 电影名本身就是中国的成语或者电影名就是从某典故中来, 在一个短语组成的电影名中, 很难把该影片名的背景交待出来, 这时候, 采取直译法可以忠实于电影名, 这样, 观众在观看完影片后, 自然会从中体味中国文化的博大, 对于电影的传播, 起抛砖引玉作用。

2001年由导演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被译为Crouching Tiger, Hidden Gragon.在奥斯卡盛典上赢得四个奖项, 被称为华人电影的突破。当然, 影片的成功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宣传也有很大功劳。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中, 龙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 龙是一种神异动物, 具有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象, 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 也用来指帝王和帝王的东西:龙种、龙颜、龙廷、龙袍、龙宫等而在西方文化中, 龙是一种口吐火焰、长着一对翅膀的恐怖怪兽, 有记载表明龙是邪恶的化身。对于中国观众来说, 卧虎藏龙一词是含褒义的成语, 中国观众并不会引起反感, 而对于西方观众来说, 理解会跟中国观众有很大出入, 在这种情况下, 采取直译, 忠于影片的名称, 基本反映了影片的信息, 事实证明, Crouching Tiger, Hidden Gragon得到了奥斯卡的相关奖项。

1991年由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rise the red lanterns, 红灯笼, 在中国除了照明之外, 同时有喜庆的意思, 而西方的灯笼, 基本上是作为照明的工具而已。影片直译成rise the red lanterns保留了原影片的原汁原味, 也让观众对影片的场景有个大概的了解, 一举两得。

2010年由姜文执导的影片《让子弹飞》, 对于影片片名的由来, 制片人马珂回应说, 之所以叫“让子弹飞”是因为这句话是片中很重要的一句台词。据称, 姜文这部片本来想叫《火烧云》, 这个片名颇具大场面的画面感, 而且和片中火烧遍野的战争场景相吻合, 但因为这个名字“太琼瑶”而被最终弃用。翻译该影片名为let the bullets fly符合导演的命名的思路, 而对于观众产生的bullets是如何fly之类的联想, 可以在观看电影时候一一口味。

相似的, 《满城尽带黄金甲》the city of golden armor, 《画皮》painted skin, 《风声》the message, 《建国大业》the founding of a respublic, 直译法, 并非是要把影片名一字不漏全译出来, 而是一种简单而又忠于原文的方法, 在保证较高的信息传递有效度的前提下, 让观众对影片的名称有最直观的理解, 并且是让观众对中国文化、习惯有最原始最简单的理解。

2.2 音译

音译法是根据片名的发音而将片名译成另一种语言, 这些片名一般是地名或者人名, 影片内容大多数是关于主人公的事迹或关于这地方发生的故事, 正如前文所述, 这是是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 这样翻译会让观众对影片中主角有极深的印象, 可以说是是目前最能保留原味原味的办法。

如Tao Jie《周恩来》、《林则徐》、《成吉思汗》就可分别译为Zhou Enlai, Lin Zexu, Cenghis Khan。这样既顺应了名从主人的原则, 又明晰提示了影片的内容, 无论是国内外的观众, 看到影片名就马上得知影片的内容。《菊豆》音译为Judou;《周恩来》译为Zhou Enlai;《南京!南京!》译为Nanking, Nanking;《花木兰》译为Mulan等等。

2.3 其他翻译方法

1) 译者本人的目的而译

有电影中有大部分是出于译者本人的目的而译出来的片名, 这类片名用于商业片居多, 用于让观众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从而赚取更多的钱或者让影片中的文化、理念传播得更远。在翻译活动中, 信息的传输有可能不是等效的, 但在商业电影名中, 这并不是重要, 重要的是译出来的片名是否有悬念, 是否能贴实表达影片的中心思想。基于目的论, 这样的翻译可能对译者的文化水平翻译技巧有很大关系, 特别是翻译中的创新思维, 尤为重要。

电影《不见不散》被译为To be There or to be Square, 英文片名意思是“要么在那等候, 要么互相碰面”。请注意, 这里的square不是“广场”的意思, 它与there一样, 也是副词, 表示“面对面地”或“正对着地”。如:I looked at her square in the face.我直视着她的脸。

《走四方》Business Go to Anywhere, 在中国, 从事商业活动的大老板一般都是要出去外面不同的地方来闯荡的, 所以这片名翻译让国外观众直观了解了电影主要内容。

《爱情呼叫转移》Fit Lover, 作者用自己的理解把片名译为“恰当的爱人”, 纯出于译者的目的, 应该是译者觉得这样会让票房大卖。

《黑白道》On the Edge, 在中国, 黑道是特指黑社会之类的, 白道也是中国特有的名词, 译者出于让观众更易于理解影片的缘故, 所以翻译成的意思是“行走在边缘甚至刀刃上”。

《家有喜事》是中国相当出名的影片,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若采取直译, 会让人觉得很平淡, 作者就译成All's Well End's Well强扭的瓜不甜, 这是十分标准的中国俚词, 在国外也许有某些地方的俚语可能会与中国的相近, 但是也并非适合于在国外推广, 译成just let it be, 相信会让国外观众更易于接受。

2) 基于交际目的而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 其实是译者与读者的一次思想交流活动。根据目的论理论, 译文可以出于交际目的而译, 这样做可以让译者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读者也会因此受到启发, 浮想联翩。

《非诚莫扰》If You Are The One, 按一般翻译的话, 很多人会译成If you aren't serious, please don't bother me, 仔细一看, 太罗嗦了, 并且, 这也违背了译文的翻译要求“信, 达, 雅”的标准, If You Are The One, 让人想像无比, 如果你是这个被认为合适的人, 会发生什么呢?

《阿飞正传》Day of Being Wild, 这部由张国荣主演的电影, 揭示了一个年轻人在未觉悟前放荡的人生, 所以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没有按题目来译, 而是把电影所表达的内容略略地表达出来, 对观众有很大的启发。

《高考进行时》Growing Pains, 经历过高考的中国大部分考生都会觉得, 高考或许是独木桥, 或许是某些人一辈子的痛, 或许是某些人成长的里程碑, 一言难尽, 译名的字面意思是“成长中的痛苦”《云水谣》The Knot, 这影片描述了由于台湾海峡的阻隔, 造成了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之间难解的的爱情心结的故事, 云水谣是中国语言文学化很浓的词语, 在短短几个英文单词中, 可能很难表现出影片的精髓, 译成“结”, 还没看的观众心里会有个结, 看了看的观众心里也许还会有个结, 很有启发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目的论指导下的电影名翻译策略需要更多译者的创造性思维, 它要求译者充分考虑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两种语言下的背景差异, 它主张运用灵活的翻译方法, 在没有扭曲电影的内容的基础上, 更多的注意译文所带给观众的第一体验、市场营销的效果和文学上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梁君.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国产电影英译名[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 (11) :114-116.

[2]孙炳文, 方圆.目的论对官方记者招待会口译的指导[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1 (6) :216-217.

[3]陈永国, 贺晓梅.基于翻译“目的论”的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J].电影文学, 2010 (3) :11-12.

中英文电影名翻译及其比较 第4篇

浅谈英文电影名的翻译 第5篇

【内容摘要】 电影片名就如同“人的衣,马的鞍”,直接影响到影片留给观众的印象。本文就翻译英文电影名需要注意的原则与技巧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 电影片名; 翻译原则; 翻译技巧

第一章 绪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活动也趋向于多样化,而闲暇时去电影院看上一部电影无疑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电影作为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在近几十年已经成为了大众乐于接受的一种休闲方式。电影事业发展于20世纪中期,在近几年尤其繁荣,同时,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世界电影事业迅猛发展,不同国度制作的电影,作为不同文化交流的媒介,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部好的电影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但是怎样才能使一部电影有吸引力呢?也许是靠强大的演员阵容,也许是靠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但最简单首要的方法无疑是要拥有一个好的片名。电影的片名就如同一面镜子,它能够反应出电影本身所包含的信息,而一个翻译的成功的外文电影名更能成为架在文化差异鸿沟上的一座桥梁,起到更好的文化交流作用。因此,在外文电影的宣传与商业战略上,片名的翻译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就以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作为外文电影片名翻译的一个例子,就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和技巧作简要论述。第二章 翻译原则 1.忠于作品原则

所谓忠于作品,就是指在翻译片名时要正确传递给观众与影片本身相关的信息,而不能离题万里,不知所云。片名是电影作品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观众在观看电影前对影片内容的猜测与想象都来源于片名。如果观众被片名所吸引,他们会有兴趣去欣赏,但若发现题不符实,观众会有怎样的感觉?是被骗与失望。这样的话,翻译就毫无意义和价值可取。例如,由美国著名演员阿诺德•施瓦辛格主演的经典动作片True lies在一些电影院上映时被译为《魔鬼大帝》,与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大相径庭,令人啼笑皆非。而《真实的谎言》就简单明了的将故事内容呈现给了观众。同样的例子如Sound of Music 在台湾曾被译为《仙乐飘飘何处闻》就令观众颇为不解,后该片被译为《音乐之声》,显然比前者翻译更佳,已被广泛接受。

2.突出艺术性原则

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以其艺术性质量为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电影时,尤其是电影片片名时,要全面把握作品的艺术内涵,强调艺术特征,进行艺术性创造。好的译名传递着美的信息,常引起观众的遐想,使观众有先睹为快的强烈欲望。片名的翻译就是要联系片名原文与影片内容,经过判断、推敲、演绎、归纳、抽象、升华等一系列思维创造,艺术性的再现影片精髓的过程。如,众所周知的Ghost讲述了一段超越生死的恋情,再现了生死不渝的真情境界,让人为之扼腕。被译为《人鬼情未了》就符合了电影想要表达的主旨,给人以意境深远之感。再如,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也已成为经典之作。艺术系创造还可利用英汉语言的语音特点达到语音上的审美功能,成功译例有体现抑扬顿挫美的,如“Outland”译作《天外天》,体现韵律美的,如“Singing in the Rain”译作《雨中曲》,突出鲜明对照美的,“Courage under fire”译作《生死豪情》,以及押韵美的,“Dumb and dumber”译作《阿呆和阿瓜》。同样利用丰富的修辞手段也可使影片的翻译锦上添花,如使用明喻修辞的“Gaslight”译作《狼心似铁》,使用重复修辞的,“A Few Good Man”译作《好人寥寥》,使用对比的,“Old Wives For New”译作《旧宠新欢》。3.通俗易懂原则

电影是面向大众的一门艺术,受众面广,这就要求在翻译电影片名时要做到通俗易懂,便于观众的理解。尤其是对于涉及到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一些影片,翻译时要特别考虑到观众的知识储备与文化素养。电影Gone with the wind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南方两个庄园的兴衰历程以及几个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尤为突出的是美貌而倔强的望族千金斯佳丽与年轻商人白瑞德的曲折的爱情故事。译为《乱世佳人》比《飘》使那些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更容易理解,“乱世”指出了电影的背景,“佳人”指的就是女主人公斯佳丽,这样就给观众想象的空间,同时,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意识。4.文化交流原则

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一部影片都与它存在的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影片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的一种交流。关注片名本身的特点,同时也考虑其承载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文化意味,体现相似的文化底蕴。如惊悚影片Seven,是围绕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惩戒而展开的逐条杀人的故事,如直译成《七》不免让不了解其宗教背景的中国观众一头雾水,而翻译成《七宗罪》,不仅与电影内容相呼应,也与其渊博的宗教背景相联系,让人有了然顿悟之感。同样的如影片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曾被直译为《飞越杜鹃窝的人》,而Cuckoo’s nest 在英语里是疯人院的意思,后译为《飞越疯人院》则符合了作品的文化背景。5.商业性原则

如今,在商业化背景下,商业竞争愈加激烈,高利润是每个电影人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电影片名的翻译不可避免的受到商业化的影响,那么怎么样的片名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是每部影片翻译时要严肃对待的问题之一。因为片名的翻译直接决定电影能否热播。掌握不同语言的特色,洞察观众的内心需求,很大程度上能够激起观众的心理认同。2003年全球火爆一时的美国好莱坞大片Catch Me If You Can 在中国遭受票房惨败,原因之一是这部影片在大陆的译名是《我知道你是谁》,读起来不仅拗口,而且作为一部主要讲述FBI捉拿通缉犯的侦探片的片名,语气过于平淡,气势薄弱,无法先声夺人,引人入胜。The Matrix翻译成《骇客帝国》就成功的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而诸如此类的影片不胜枚举,如Spiderman译为《蜘蛛侠》,The Italian Job 译为《偷天换日》,the Transformers《变形金刚》。电影是一种商业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的商品,电影艺术是依赖电影的商业性而存在,发展的,所以片名汉译时必须注重体现商业元素。第三章 翻译技巧

1.音译法

音译指的是根据英语词汇的读音巧妙的译为合适的汉语对应词。音译法有时相当具优势,音译的词语,一方面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另一方面又保持了洋味,给人新鲜感和时尚感。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这种方法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于涉及到一些大家所熟知的人名,地名,或一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影片。如,《安娜 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泰坦尼克号》(Titanic)。这几部电影名的翻译不仅体现了翻译的价值,也因此在中国地区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2.直译法

直译指的是在翻译时要最大限度的保留片名的内容与形式,也就是说,在译语条件许可时,即指在不违背电影情节内容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前提下,按照字面进行翻译。这是最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如,《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黑天鹅》(Black Swan)、《珍珠港》(Pearl Harbour)。

3.意译法

意译指的是忠实于片名内容,在形式上另有创新的翻译方法。当翻译时,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如果片面拘泥片名的形式,只会造成生硬甚至词不达意的效果。在直译难以达到效果时,意译更能体现影片的精髓和特点。如美国魔幻喜剧电影Mask如直译成《面具》不免让人觉得生硬死板枯燥,而译成《变相怪杰》则符合了它喜剧电影的风格,给人活泼欢乐之感。

4.扩译法

扩译是指在不偏离原名含义的基础上使用增加词,使译名符合目的观众的语言习惯的翻译方法。片名翻译中有时会出现直译和意译都难以恰如其分的体现影片内容的情况,扩译法就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点。扩译法中常添加的词多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如,《生死时速》(Speed)、《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幸福终点站》(The Terminal)。第四章 结论

著名翻译理论家冯庆华先生曾说过:“如果把创作比成自由跳舞,翻译就是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而且还要跳的优美。”从某些意义上来讲,翻译不比创作容易,而电影片名的翻译更非易事,它的翻译不仅具有一般文学作品翻译的共性,又有其独特性。它要求在翻译准确的同时要将影片本身所包含的艺术思维传递给观众。很大程度上,片名的翻译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我们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它,这样才能翻译出合适的电影名与观众见面。

参考文献

电影名的翻译策略的论文 第6篇

在指导电影名的翻译中,异化策略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文化处在相等对位的前提下,异化策略能让目的语观众感受到异国情调。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异化翻译策略则是要求翻译者保持原文中的语言特征,并使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让目的语观众对译语产生陌生感。在遵循异化翻译策略的前提下,翻译者可以灵活采用直译、补译等翻译方法,充分地展现出源语中的语言特色,与此同时,观众也应主动、自觉地去感知源语中包含的异国风情。在英文电影RainMan中,主要讲述的是患有自闭症的哥哥长期生活在幻想中,所以他的行为作风让人感觉很奇怪,甚至被人当做白痴,但他很害怕雨天,时常把自己的名字念成“雨人”。而弟弟对哥哥的情感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刚开始的疏离,到对哥哥的关心让他终于明白了生命中最珍贵的是手足之情。弟弟的思想也好像经历了一次洗礼,整个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翻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把RainMan译为“雨人”,实质上,“雨人”在影片中就包含了双层的意思,不由得让中国观众对影片激发了强烈的兴趣,甚至让观众在欣赏完影片后再回想片名,让人感到更加富有深意。在另外一部爱情电影AWalkintheClouds中,翻译者采用了异化翻译策略,把它译为《云中漫步》,片名中的“云”和“漫”蕴涵了浓厚的拉丁基调,富有梦幻和唯美色彩的情感体验让中国观众感到浓烈的异国情调,充满诗韵和浪漫的语言表达与中国观众的审美性实现了共鸣。影片中的画面萦绕着一层宛如人间仙境般的薄雾,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让人好像身临梦幻一般,影片中的情感基调和片名实现了对等性。有人则把AWalkintheClouds译为《飘飘欲仙》,这一片名并没有充分地展现出影片中的思想情感,也没有营造出一种仙境美的体验,甚至会让人对它产生误解,其结果必然导致文化氛围和商业功能的丧失。相类似的电影名翻译也有很多,例如TheMummy在异化的指导下译为《木乃伊》;英文电影TheGodfather中,翻译者基于源语中包含的文化气息,把它译为《教父》。

总之,翻译者在进行电影名的翻译中,应在忠实源语的基础上要求富有独特性。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正确把握中西方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性,并综合关照目的语观众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性,灵活地采用归化和异化来指导电影名的翻译。在归化策略的指导下,翻译者应采用目的语观众较为熟悉的语言表达和文化意象,使目的语观众能简便地理解电影名所传达的信息;在异化策略的作用下,翻译者应尽可能地把原作者的意图诠释出来,使目的语观众体会到异国的语言意涵和文化氛围,从而使译名传达出源语中的情感内容,又能被观众所认可。

英语电影名中文翻译赏析 第7篇

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重构能及时有效地吸引广大观众.而对文化意象作恰如其分的.修润,能使译文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于观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若采用直译手法,会使观众难以认同.

作 者:望丽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外语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41) 分类号:H0 J9 关键词:电影翻译   文化意象   重构   修润   转换  

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影响因素 第8篇

一、商标的定义

从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 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品打入了中国市场, 国内研究商标名中文翻译的文章也层出不穷。但是, 有些文章对品牌、商标、商标名的界限划分的不是很清楚, 甚至把三个概念混为一谈。要研究商标名的翻译, 首先要明确品牌、商标、商标名这几个概念。美国营销协会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对品牌的定义是:A brand is a name, term, sign, symbol, or design,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intended to identifiy the goods or services of one seller or group of sellers and to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those of competitors.即品牌 (brand) 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 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科特勒等, 2006) 。品牌是一个集合概念, 具体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和商标等。其中商标是指经过注册登记, 受到法律保护的品牌或品牌中的某一部分。通常有“注册”、“注册商标”或“R”字样。商标是一个法律名词, 是注册者享有专利权、其他任何个人和企业都不能随意仿效使用的品牌。品牌只有根据商标法规定进行登记后, 才能成为商标, 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商标都是品牌, 但品牌不一定就是商标 (万后芬等, 2007) 。而商标名特指其中的文字部分。

二、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研究综述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 我国学者对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研究已历时30多年。国内学者对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 翻译方法

对商标名翻译方法的探讨是商标名翻译研究中最热议的话题。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 笔者将商标名的主要翻译方法概括如下1、音译法音译是指按照商标源语的发音, 将商标词用与之语音相同或相近的目的语中的字词进行翻译的方法。音译法可分为纯粹音译法与谐音双关法。纯粹音译法即根据商标词的源语读音, 在目的语中选择尽可能与之相同的字或词组合在一起, 而这些字或词组在目的语中并没有现成的意义 (张晓欣王红爱, 2007) 。如Tiffany (珠宝) ─蒂梵尼;“蒂凡尼”读音与“Tiffany”相似, 但是这三个字的组合在汉语中没有意义。谐音双关法以原商标的发音为基础, 注意音、形、意三者的结合与搭配, 选用内涵赞誉的词语, 将商品的功能、用途或特性暗含于译名 (张晓欣王红爱, 2007) 。如Pampers (纸尿裤) ─帮宝适。“帮宝适”读音与“Pampers”读音类似, 又将儿童纸尿裤这一商品的特性暗含于译名之中。2、意译法即把按照源语商标中的词的实际意思翻译成意思相同或者相似的目的语的翻译法 (张彦鸽, 2 0 0 7) 。如Mustang (汽车) ─野马。3、借译法, 指原封不动地或稍做改动地将商标译出的一种翻译方法 (张怡玲, 2007) 如M.A.C (化妆品) ;Vero Moda (服装) 。4、形译即根据商标的图案来翻译。有些商标的图案比商标名形象生动, 使消费者印象更深刻。如洋酒Remy Matin商标上的人头马身图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译者独具匠心, 将其中文译为─人头马, 使得商标名称不仅和图案达到了和谐统一, 而且直观又好记, 对消费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陈振东, 2005) 。

(二) 翻译与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又是文化的载体,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 不仅包含了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 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商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 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该民族的文化内涵 (李邦帅, 2007) 。国内很多学者对外国商标中文翻译的研究都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如肖辉、陶玉康的《等效原则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与文化联想》、李广荣的《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汪清囡的《商标翻译的文化解析》等等。文化也是影响商标翻译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国内学者对文化与商标翻译的研究较多, 这里不再赘述。

(三) 以不同的翻译理论或语言学理论为支撑谈商标翻译

以不同的翻译理论或语言学理论为支撑谈商标翻译的文章也很多。有的学者从归化异化角度谈商标翻译, 从语言规律、民族心理等多方面对归化、异化策略在商标中的具体运用方法进行阐述。有的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商标翻译, 针对商标翻译的要求和特点从目的论视角阐述商标翻译的策略选择。有的在等效原则视角下分析商标翻译。还有以语用学的顺应理论为视角探讨商标翻译等。

(四) 跨学科视野下的商标翻译研究

由于商标翻译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和领域, 所以跨学科视野角度的商标翻译研究也很重要。孔令翠等 (2007) 的《跨学科视野下的商标翻译研究》就从文化、美学、语言学、命名学等多个学科视野下对商标翻译进行了研究。

三、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影响因素

商标名的翻译不仅仅涉及到翻译方法、跨文化交际, 商标名翻译的成功与否还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广告宣传及销售等。所以在对外国商标名进行中文翻译时, 我们应该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

(一) 广告与品牌宣传

成功的商标名翻译是企业品牌运作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后期产品广告和品牌宣传。从广告与品牌宣传的角度来讲, 商标名的中文翻译首先必须便于记忆, 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其次, 要可转换, 也就是说翻译过来的名称在经历地域转移、文化变迁之后, 能够被新市场的顾客所接受。再次, 要可继承, 即翻译过来的名称能够体现原品牌的特色、形象, 给顾客原本的品牌感觉, 这是品牌内涵及品牌文化延续的基础。最后, 可保护, 还要考虑到品牌或商标翻译过来之后, 保护其不被盗用或模仿等。

(二) 商品类别及特性

由于不同的商品会给消费者不同的预期形象, 所以在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中, 还需要关注商品类别及特点。例如, 化妆品、食品、电子产品分属不同的类别, 在翻译其商标名时就要充分考虑其不同类别及特性。化妆品的品牌名称或商标名称翻译过来之后, 应给人一种比较唯美的感觉, 以体现产品特点, 我们从Lancome─兰蔻、Clinique─倩碧这些国外化妆品商标名的中文翻译中, 就能大致猜到其产品类别, 译名中“兰、蔻、倩、碧”这些字眼也给消费者一种美的享受;电子产品的译名应体现其科技感, 这样才能抓住顾客的需求。

(三) 消费者或用户特点

在市场营销中, 商标是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和工具, 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市场购买的角度来讲, 购买者可以是消费者个人, 也可以是企业或单位等组织部门。通常情况下, 消费者购买时对于品牌或商品名称相对比较敏感, 且他们大多属于非专业购买, 企业对产品的宣传对此类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较大。所以针对大多由消费者直接购买的产品的商标名翻译要极其重视。相对而言, 与消费者购买不同的企业或单位的组织购买行为更加关注产品的技术参数、价格或其他方面, 且一般从事组织购买的用户都会有专业人员负责购买适应, 属于专业型的理性购买, 因此对于品牌或商标的名称不像对消费者购买影响那样大。

(四) 商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八条规定商标不得使用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勋章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或图形;同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旗帜、徽记、名称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或图形;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带有民族歧视性的和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文字或图形。法国伊夫圣洛朗香水公司曾通过我国商标代理机构将其出品的“Opium” (译为“鸦片”) 香水在第三类化妆品和香水商品上注册了商标, 公司认为“Opium”是一个带有暗示性并与香水行业相互贴切的好商标。鸦片是一种能使人抛开困难和现实问题, 造就一种惬意、舒适心态的药物。但将“Opium”译为“鸦片”, 由于鸦片是导致近代中国走向没落的罪恶之源,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典型的邪恶的代名词, 而且该商标带有强烈的民族歧视性, 最终该商标注册予以撤销。所以, 在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我国的法律规定。

四、结论

商标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国外商品商标名中文翻译时要综合考虑翻译方法、文化、商品类别、商品特性、消费者、商标法等诸多因素。只有综合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 才能译出好的中文译名, 促进商品的销售。

摘要: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之一。由于商标的特殊性, 商标名的翻译除了要考虑翻译方法、文化等因素外, 还受到广告、商品类型、消费者特点、商标法等诸多因素影响。文章分析了外国商标名中文翻译的影响因素, 期望对外国商标名的中文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商标名,翻译,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美) 阿姆斯特朗, (美) 科特勒著;何志毅改编.营销学导论 (第7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 (美) 科特勒, 凯勒著;梅清豪译.营销管理 (第12版)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3]、万后芬, 汤定娜, 杨智主编.市场营销教程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张晓欣, 王红爱.国际贸易中商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J].商场现代化, 2007.

[5]、张怡玲.商标翻译的方法和特点[J].商场现代化, 2007.

[6]、陈振东.浅论英语商标翻译[J].上海翻译, 2005.

相关文章
化学助理员求职信

化学助理员求职信

化学助理员求职信(精选7篇)化学助理员求职信 第1篇尊敬的公司领导:您好,很是感谢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能够阅读我的求职信,我从报纸上看...

1
2025-09-22
汉语比较句练习

汉语比较句练习

汉语比较句练习(精选8篇)汉语比较句练习 第1篇大连盼达汉语学校对外汉语课堂练习:学习比较句我:汉语教师安娅:中德混血小美女 南宫俊...

1
2025-09-22
化学课评语范文

化学课评语范文

化学课评语范文(精选8篇)化学课评语 第1篇对化学优质课的评语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评语都不陌生吧,评语能激励被评价对象向更高...

1
2025-09-22
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

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

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精选16篇)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 第1篇好玩的人民公园作文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我和妈妈一起去看参观南宁人民公...

1
2025-09-22
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精选6篇)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 第1篇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控制度构建有这样一则案例.上海某超市的经营者从2005年3月...

1
2025-09-22
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

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

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精选6篇)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 第1篇湖北省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指南第一节 卫生监督协管职能定位卫生监...

1
2025-09-22
环保节约绿色征文范文

环保节约绿色征文范文

环保节约绿色征文范文(精选6篇)环保节约绿色征文范文 第1篇让我们节约用电用水——让我们行动起来电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生活...

1
2025-09-22
淮南案例分享范文

淮南案例分享范文

淮南案例分享范文(精选8篇)淮南案例分享 第1篇经典销售案例时间: 2014.2.19 地点:中国银行淮南体育场支行人物:华夏人寿淮南银保营...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