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语文教学活动兴趣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语文教学活动兴趣(精选12篇)

语文教学活动兴趣 第1篇

一、点燃兴趣———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处于兴趣盎然状态时, 更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乐此不疲, 从而推进认知活动, 提高认知质量。正如顾泠沅教授所说的:“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 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反之,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任凭教师口若悬河, 台下的学生依旧昏昏欲睡。因此, 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是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有效目标的重要前提, 高中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所以,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不能单纯讲解课本知识, 既要发掘教材的趣味内容, 又要基于教材发掘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适时穿插, 包括现实生活 (如音乐、影视、个人经历、网络等) 、人文背景知识 (风土人情、风俗文化等) 、幽默故事或笑话等等, 点燃兴趣, 保持热情。

如教学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时, 教学伊始, 教师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展示电影《雷雨》结局片断, 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使其感受悲剧色彩, 更好地渲染氛围, 初步奠定文本情感。而后再以问题引导:《雷雨》, 除了生命毁灭的黑暗与沉默外, 到底还有多少难解之谜, 还可以探究多少人和人性的启示, 调动学生阅读热情, 以探究者的身份, 主动走入《雷雨》, 探索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另外, 在这部戏剧中, 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感情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特别是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存在真感情?这是学生想了解的话题。对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阅读基础上, 结合个人理解与感悟进行交流讨论, 集思广益, 深化认识, 获得体验与乐趣。

二、学生活动———有效教学的策略

出于应试考虑, 有的高中语文教师以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活动, 学生虽然能够记住某些灌输的内容, 但因理解不透而容易遗忘。但若是亲身参与和体验, 印象就更为深刻。因而,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以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 推进有效课堂。另外, 在高中阶段, 学生的思维渐渐趋向成熟,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 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需要的是适当组织学生主体参与活动, 引导他们亲自体验与感悟, 获得知识, 也发展探究能力。因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体验, 设计适宜的学生活动, 促进有效教学。

如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边城》时,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小说中蕴含的风情美、语言美、人性美、人情美, 熏陶他们至真至美的人性, 采取综合性学习, 引导学生构建小组, 拟定可行计划, 分工合作, 完成学习任务: (1) 了解沈从文的创作风格, 体会诗化小说的魅力与特色; (2) 围绕“边城之美”的活动主题, 阅读作品, 并由湘西自然景光与湘西人情方面搜集相关材料, 提炼整理后汇报展示。这样, 以小组承包方式, 引动学生参与, 使其在老师指导下, 向课外拓展, 由整部作品切入, 多角度探讨与评价, 于想象中品味与感悟, 于探究中学习与深化, 再借助图片、文字等多元方式展示成果, 增强自主体验, 强化学生整理归纳、提炼信息的能力。同时, 在展示交流中,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还增进对小说的理解, 感悟湘西真善美的人性, 受到思想与情感熏陶。

三、思考质疑———有效教学的保障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的成败, 不在于老师讲解了多少知识, 学习者又接受了多少知识, 而在于学习者问了多少为什么, 质疑与批判了多少。但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 因缺乏民主, 学生不敢挑战“权威”, 不敢质疑, 或者缺乏质疑意识, 不会提问。实际上, 思维源于问题, 当学生质疑 (提问) 时, 说明他们爱思考, 想知其所以然, 而不是局限表面认知, 这需要教师予以肯定, 并努力将他们的这种行为变成习惯, 使其学会学习,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这是有效教学的长效保证机制。因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合理提问, 点燃学生思考火焰, 渗透提问方法指导。同时, 允许并鼓励学生质疑, 让“问题之花”灿烂绽放, 使有效教学持续发展。

如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 标题令人寻味, 文中分明是爱斯梅拉达用一滴水换来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 作者为何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个标题?是否可以换成“一滴水换一滴眼泪”?指导学生学会由标题入手, 进行质疑, 深入思考, 增进理解。如教学《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 有的学生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 教师因势利导:本文中的母亲与《背影》中的父亲有什么异同点?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学习。再如教学《渔父》时, 传统教材分析淡化了渔父, 偏向赞颂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同学提出疑问, 渔父与屈原两者比较, 更喜欢渔父, 可以吗?这一认识虽直观感性, 却是学生的个体感悟与质疑, 值得肯定。

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第2篇

本学期,我班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本着对学校和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对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让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同学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在兴趣小组活动初,我努力的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然后针对他们的基础和特点,认真制订了一份辅导计划,然后按所定的计划去辅导学生,希望能让参加了的学生在每周的活动中都能学到一些知识,取得一些进步。

计划制定之后,我开始认真地写辅导教案,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小组成员进行授课和辅导。结合本学期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同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了课内外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从点到线再到面全方位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如:在训练掌握字词的时候,我们在读物中选取适合他们阅读的材料给他们阅读,并让他们用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我,让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我还积极组织各种学习竞赛,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个学期来,我组织了内容丰富、知识全面的活动,如:课文朗读、短文背诵、听力比赛、写作等。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学习语文更感兴趣了,而且每一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他们在阅读、作文、听力、口语、交流等方面都提高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

虽然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得,但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导致教学简单的内容时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太简单;教学教难的内容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会觉得无从入手。又如: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过份依赖老师的讲解,特别是在阅读短文时遇到新词时,他们很习惯等待老师的讲解,而不去自己根据文章的情节和意境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兴趣小组活动中继续思考,寻求一些更有效、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主动的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引入教学活动 提高学习兴趣 第3篇

1. 用活动(Activity)进行Warming-up exercise

在新授课之前,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我曾经把有关教师个人方面的信息以life circle的活动形式引用到课堂中来,把life circle的图形画到黑板上,里面标上一些数字和英文单词,然后告诉他们这些信息对我来说都很重要,猜猜为什么?(life circle中的数字8表示我与丈夫已经结婚八年了,数字12表示我的教龄,日期3/21/2002是我女儿的出生日,happy是家中pet的名字,pink是家中卧室的颜色)根据以上信息,学生很快提出很多问题:例如Is your daughter eight ? (No)

How long have you been a teacher? (12) When was your daughter born? Do you like pink? Do you have a happy life? (But the word “happy” doesn't mean this. They can't guess it right for many times, I will give them some hints.)等。

如果一个学生能够猜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问题,我就会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示鼓励。此类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情况写到黑板上,让其他学生去提问,进行对话,这样不仅增强同学之间的了解,提高了英语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活动(Activity)进行topic

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把自己的物件,比如与家人一起去海滩的照片、一件带有“北戴河”字样的T-shirt、一些带有素描的画册、一本关于文学小说的书、一个茶杯等。然后把自己的物件传给每个学生,让每组学生用英语讨论这些物件,然后每组都做一个topic,例如My teacher has a very happy family. she has many hobbies. She likes traveling. She has ever been to Bei daihe. Besides, she also likes drawing and reading. In her spare time, she often goes to the libriary. She is knowledgeable. We all like her very much.

3. 利用Activity操练单词

例如在教给学生学读音较相似的基数词时,可以采用Bingo活动。首先给出学生新学的基数词;13,30,14,40,15,50,16,60,

17,70,18,80,19,90,113,130,114,140,115,150,116,160,117,170,然后发给每名学生一个表格和一些棋子,如下;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4篇

一、用多样、灵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实践活动课中,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学科的特点、知识的属性、学习的规律等,并以此为根据合理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综合性的发展。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情感丰富,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他们不像初、高中学生那样能以理智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也不像初、高中学生那样能对深奥的问题作持久的深入钻研。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把一些枯燥、单调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灵活的活动课,让学生在集知识和娱乐性为一体的活动中接受知识。化单调为灵活,化深奥为浅易,化枯燥为有趣,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编排了三首写景的古诗《早发白帝城》《绝句》《小池》。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从白帝城到江陵途中的绮丽景色;成都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初夏小荷花池的秀美,充满生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我抓住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指导学生完成一期“古诗专刊”。首先对诗的意思进行了解,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在学生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描写画面和意境的理解,在脑海中展现出一幅幅迷人的场面,再把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用画笔呈现出来。三年级的学生对画画非常感兴趣,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所想象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画面画下来,使他们充分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激发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形象的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等学生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画好以后,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表现了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后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正是引导学生将诗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好时机,即将原诗改写成一篇写景记叙文,从而使学生受到一次极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二、提高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问题的综合性强,块状明显,所以,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冷场”现象。如果点拨得当,冷场可以转变为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大好时机。于漪老师曾说过:“利用知识本身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知识本身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多方面的,其中,知识的趣味性是其力量之一,知识有无趣味是决定学生能否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小学生。小学语文活动课涉及的知识,具有学科的特殊性,除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外,还具有特色的趣味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活动课的趣味性引向课堂,使活动效果大为提高,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课文中的手抄报活动中,我将它设计成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利用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去阅读报纸,让学生领悟办报宗旨与报纸内容,去认识报纸的版面组合,对报纸版面的设计、文字以及美术的搭配进行深刻研究。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报纸的认识比往常更多了,然后让学生自行组织“编辑部”,自己学习办报,通过征集文稿、修改文稿、版面设计、刊头设计、题图插图、书写等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办报的辛苦和乐趣。当第一期手抄报出版时,学生们欢呼雀跃,兴奋异常,每个同学都喜出望外,他们互相交换着欣赏、品析,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如今,这一活动一直在进行,学生办报的激情越来越浓,手抄报的质量越来越高。从学生办手抄报这一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地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要我们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形式,用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形式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火就会被点燃。

三、活动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语文实践活动进行之前,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语文实践活动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流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问题,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的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应该是有准备的,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同时又是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要让学生带着课本走进生活,让教师从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科技读物,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纪念馆、博物馆以及鲜活的现实中,经过有准备的筛选作为教学内容。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教育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联系现实生活而学,学了又为现实生活而服务。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有一节“谜语竞猜”的内容,我事先做好安排,把它设计成活动课的形式,把猜谜活动引进课堂,深深地吸引了全班同学。同学们在课后收集了很多谜语,课堂上全班同学踊跃竞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以至下课铃响了之后,学生还欲罢不能,极大限度地激起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我发现:在这节课里,平时极少发言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求知欲望特别强烈。学生通过猜谜活动,认识到自己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第5篇

一、活动指导思想:

本着培养学生兴趣及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型人才,促进第一课堂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热情,掌握一定的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的知识和技巧,极大限度地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能力。

二、活动目标要求:

第一、选材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第二、传授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第三、活动内容紧扣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四、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进行心得交流,老师做指导。

三,兴趣小组活动形式。

利用课余时间,大胆实践,充分自主交流并接受教师指导。四,辅导老师

梁波 王怀林 常箐 王娅 余晓露

五、活动计划安排:

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努力加强课后管理,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定高一语文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安排如下:

(一)活动队伍组织及活动时间

学生采取自行报名方式,兴趣小组具体活动有:演讲朗诵小组、课外写作小组、语法及修辞研究小组、古诗词阅读小组、古文典籍阅读小组,活动时间定在每周的星期六下午第二、三两节课。

(二)活动具体时间及内容

第一、二周 迎接教师节诗歌朗诵比赛

第三、四周 书法比赛

第五、六周 成语接龙 第七、八周名著阅读

第九、十周诗词背诵竞赛

第十一、十二周修改病句比赛

第十三、十四周讲故事比赛

第十五、十六周语文学习感悟

第十七、十八周散文诵读

第十九、二十周 春联大比拼

(三)指导老师名单:

丁睿 汪伟国 赵旻 唐海燕 江月富 王士贵 孙开清

王名志 裘玉霞 郭海霞 蔡丽萍 徐亚峰韦前进 程月梅

四、活动措施

1.成立语文活动兴趣小组和训练指导小组。

2.兴趣小组活动应制订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指导内容、课时安排、辅导老师安排等。3.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视各班具体情况灵活统一安排。

4.班级每学期参加一次校级语文竞赛,检验一学期语文兴趣小组活动成果。参加县及以上语文竞赛的学生必须经过校级竞赛选拔。

5.每学期末各语文兴趣小组活动负责人上交一份活动总结,便于交流,提供借鉴。

6.训练指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各兴趣小组的活动检查,督促兴趣小组正常规范地开展活动。

五、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本学期的这次兴趣小组活动,我相信一定能让各班小组内的每位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方面等都有一个大的提高,并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语文教学活动兴趣 第6篇

一选好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

适宜的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选材要紧扣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体现趣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结合。如:可以开展诗词朗诵会、演讲比赛、成语接龙、书法比赛、辩论会、情景模拟表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要能促进课堂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做好兴趣小组的组织策划

教师要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结合,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兴趣小组的组织策划。在小学语文教学兴趣小组活动的安排过程中,第一,要选取好活动的具体时间及内容:如每周一为朗诵会;周二为写字比赛;周三为成语接龙;周四为情景表演。第二,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和学力水平做好分组,尽可能多的鼓励学生选取这其中的一到二个活动内容参与到活动中来。第三,要因材施教,给特长生发展的空间,给他们施展的平台,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训练。让学生在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所谓自主意识,就是在兴趣小组实践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我选择、自我参与、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评价的行为方式和思维倾向。因此,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如在教学《小桥流水人家》一文后,我组织了一个课文情景绘画活动。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绘画兴趣小组。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自己喜欢的段落,同时划出喜欢的句子,并与小组其他组员共同分享。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作者家乡美的事物(清澈见底的小溪、长长的柔软的柳枝、歌唱的水鸟、美丽的小桥等)画到黑板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很兴奋,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四在活動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开启学生的潜能。教师必须认识合作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价值”,多措并举,构建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散发独特的魅力。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大的方向要求,然后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启发,最后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如在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后,我组织了一次朗诵活动,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朗诵兴趣小组。首先让小组成员展开讨论,相互谈谈自己假期走进自然、贴近自然的感受。教师再引导学生体会:“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 “攀登吧”、“前进吧”等词中所饱含的深情,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相互分享各人接触大自然事例的感受。最后让各小组成员代表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最喜欢的一节进行朗读,由教师做出评价。通过参与探讨、朗诵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认识团队的合作精神,更让他们在小组学习的探讨过程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提问,让他们从多方面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大胆想象和拓展,进而发现新问题,带着新问题思考和讨论,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如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时,教师开展讲故事的兴趣小组活动。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天文知识,讲述有关九大行星的故事,随后教师可以对提出问题:“为什么文中作者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呢?” “火星与地球,同样是行星,环境相似,水的来源相似,为什么地球上的水能留下来,还孕育出了生命呢?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不能留住呢?”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对《火星——地球孪生兄弟》进行探究,理解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的道理,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收获知识的喜悦。

总之,教师要从选好活动内容,做好活动策划,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等方面,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创新思路,让语文教学呈现生机、活力的课堂,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正阳小学)

以兴趣带动听力课堂教学活动 第7篇

一、有趣的游戏和竞赛

教师在教学中将有趣的游戏和竞赛融入到听力活动中,如让学生根据听到的词句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根据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等等。

[教学内容] 4B Unit 7 What’s the matter?

教师在巩固已学句型What’s the matter? I’m...时,将单词happy, sad, hungry, thirsty, ill, tired带入句型,让学生根据Bobby和Sam的对话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当他们的对话是What’s the matter? I’m hungry.时,学生听懂了,做饥饿状,教师则顺势说Here are some cakes for you.当他们的对话是What’s the matter? I’m thirsry.时,学生做口渴状,教师则顺势说Here’s some water for you.以此类推不断地进行What’s the matter? I’m ...的听力游戏练习,与此同时,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顺势说Here’s/ Here are...for you.大部分学生听懂了,还配合着不同的动作,之后,学生四人小组之间互换对话与做动作,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参与着。Listenand do游戏既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在游戏的操练中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二、感受歌谣与歌曲的魅力

[教学内容] 4B Unit 5 Seasons

教师对学生说Let’s say a rhyme to relax for a moment,OK? 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多媒体呈现呈现各个季节以及天气,这时,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分别以动画的形式跳到相应的季节中,当spring跳下来时,教师问Whichseason is coming? 学生说spring, 教师有节奏地说Spring, spring.In spring, it is warm.让学生复述句子,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学生听到后说Spring, spring.In spring, it is warm.的同时将双手放于下巴下方做花朵状,十分可爱,这时,多媒体再呈现小诗的文字。接下来summer, autumn, winter跳下来的时候,教师说小诗的内容,学生都可以流利地复述并做出与气候相应的动作。多媒体呈现的小诗内容如下:

Spring, spring.In spring, it is warm.

Summer, srmmer.In summer, it is hot.

Autumn, autumn.In Autumn, it is cool.

Winter, winter.In winter, it is cold.

之后,教师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小诗的表演,学生在表演的时候非常和谐,他们变换不同的动作演绎,小组内打节拍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一个人打节拍说小诗的内容,另外三人根据内容做动作,有两人合作相互打节奏的,另外两人根据内容做动作的,表达warm, hot, cool, cold的肢体动作也很有趣,例如hot, 有的学生做扇扇子的动作,有的则是擦汗。学生快乐听、说、表演的同时,也理解了四季不同的气候。

三、进行听力内容的课前预测

[教学内容] 4B Unit 5 Seasons

多媒体呈现本课的主人公,教师对学生说They areour good friend.They’re...学生接着教师话介绍他们Su hai,Yangling, Liu Tao, Wangbing and Mike.教师说They’re tlakingabout the seasons too.Let’s listen to the tape.Before listening,they give us a question.Let’s read it.学生朗读问题What do we do?教师给出语言支架We____.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纷纷进行猜测内容如:We draw some picture in the pare in spring.We fly kites.We play football.We go swimming.We make snowmen...

之后,老师呈现多张活动卡片,其中有课文中出现的八个活动图片,让学生用We____.说一说,再进行听力活动——听录音,找出所听到的人们从事的活动。学生边听录音边找出相对应的活动图片,分别是fly kites, go boating, eat icecreams, go swimming, have picnics, go climbing, make snowmen,goo skating。这样的听力活动学生喜欢,有效地提高了听力活动的实效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兴趣。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兴趣培养 第8篇

语文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 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 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一、观察生活

在语文教学活动课中渗透学生的生活, 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应该是语文教学活动课的返璞归真。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 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 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 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 扩大视野, 理解课文, 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 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调查访问,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讲究提问的方法

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语调、语气不同, 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应尽量使提问语言带有趣味性。结合课文内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 认真思考, 踊跃发言。

三、灵活处理冷课堂

冷场是学生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时的反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我在问题难度的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工夫, 课堂上及时表扬学生, 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问题太难, 学生望而生畏, 问题太简单, 学生又觉得没意思, 为此, 在备课时, 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是花了大量的工夫的, 以期问得巧, 问得妙, 让课堂气氛在学生的思考中活跃起来。

总之,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 加强课堂教学活动与生活的沟通, 让教学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这样,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 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 做生活的强者, 做生活的主人。

创设英语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9篇

一、提供个性展示平台

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别人认可的需要,这一点在初中一年级学生身上的体现最为充分。因此,我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个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在实践中我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 让学生亲手制作富有个性化的作品

英语课本中许多内容都是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从语言使用上来看,又都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因此,我围绕这些内容设计一些个性化的活动。例如,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上册在Unit 11和Unit 12学习了书信的写法后,我让他们把信笺纸装饰得漂漂亮亮,用英文写一封信。同时要求他们注意书信的格式、书法及正确的表达法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意识到任何一点错误都会影响整体效果,他们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并将枯燥的训练书写和写作练习变成了一次快乐的手工活动。又如,学习了Unit 8关于日期,月份和日常活动的行程安排的内容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日程表,形式不定,第二天带回课堂上展示并用英语介绍给其他同学。结果表明,学生都乐于参与,有的贴上了漂亮的图画,有的用自己设计的英文字体来书写在第二天的口语课上,面对各自设计的日程表,同学们饶有兴趣地互相观看、评论,同学都积极发言,而且都有话可说,比起单纯地让他们准备一段对话的效果明显好很多。

2. 利用英语手抄报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和家长经常抱怨作业太多,但布置作业是教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要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要让他们不是疲于应付,而是乐于完成、积极参与呢?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作业的形式,让他们通过手抄报的形式,把单词的抄写、作文以及一些语言点的运用都在手抄报的内容中体现出来。题型和版面设计由学生自己来设计,给他们发挥的空间。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效。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攀高。

3. 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学习英语的活动可以延伸到课外、深入到日常生活中。当今的年代,广告信息充斥了我们的整个世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注意街头、公路边、传媒广告,把平时在报刊和影视中看到的一些简短精炼的英语句子等记录下来,或摘抄在专门的素材本上。这些英文形式大都活泼俏皮,包含着优秀的创意,富有创造性和审美性,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过一段时间,让他们拿出来展览,当学生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被别的同学围观和欣赏时,那种乐滋滋的感觉都写在他们的脸上了。随着学生英语知识的积累,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弄明白收集到的英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养成用批判、接受的眼光来欣赏英语的美,加深英汉语言的对比,增加对母语的热爱和对外语美的感悟。

二、创设模拟情景

初中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在较为逼真的模拟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种表演性质的活动,学生们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期望以模拟的方式表达出来,从中获得满足。因此,巧妙的创设情景既可以克服英语教学中缺乏在非母语教学环境下的生活情景体验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学生这种乐于表演(甚至表现)的动力,从而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和有效。在初一英语学习中,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一般现在时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表示动词形式的差别。为帮助同学克服这一困难,在学过用第一人称表达自已的拥有物和喜好、一天的日程安排等内容以后,我要求学生设计一张有关个人喜好和日程安排的表格,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并用英语表达出来。这样一来,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第三人称的学习做了准备。在学完用第三人称表述后,就可利用他们设计的表格,要同学们扮演不同角色、分组采访,然后用第三人称英语讲述出同一组其他同学的喜好和一天的生活安排。通过这样的模拟情景,不仅满足了学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举多得。

这些活动,设计简单,便于操作,当我们教授进行时态时,可以让同学们带些照片,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就照片内容设计一个采访活动。

例如:A:What are you doing?

B:I'm doing my homework.

A:What is your father doing?

B:He is watching TV.

A:What is your grandfather doing?

B:He is reading the newspaper.

A:What is your grandmother doing?

B:She is talking to my mother.

A:What is your sister doing?

B:She is eating dinner.

然后由采访同学把内容转述给大家。

Jack is doing his homework.His father iswatching TV

当我们教授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时,也可以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类似的活动。让学生分成几个组,一个组扮演自己心目中的名人,一组接受采访,另一组用间接引语进行新闻报道(转述)。这样,学生通过对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体验,获得较大的成就感,并从中领悟语言的精妙,同时也加深了对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相互转换的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另外,在我们进行枯燥的时态转换教学时,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操练。

三、强化过程性评价

前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设计了“新星评选”的制度。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们都可以获得持续的积极评价的机会。首先,设计一个表格,将在平时教学中评选“每日之星”的名字和照片放在表格中。表格按照不同任务和难度级别划分成若干个栏目,只要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或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愉快地合作等,我就会给出诸如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如:“well done”“excellent”“very good”“good job”,并增加一颗星,每节课上得到星星最多的人,就获得“英语之星”的称号,获得“英语之星”称号的同学在当月的操行评定成绩上加上相应的分数。这样,学生的一点一滴的发展和进步,都会给他们以推动和促进。对于那些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则在评定体系中体现出分层教学的原则,对他们采取简单提问或根据他们的知识层面来设计问题或要求。只要他们出现一丁点进步就表扬、鼓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防止学生的厌学倾向。通过多途径的激励措施,学生感觉自身的价值在每一颗小星星上得到不断的体现,从而激发了学习的自豪感。

语文教学活动兴趣 第10篇

一、让语文实践活动为语文课堂注入源头活水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语文实践活动课, 可以架起语文与生活的桥梁。与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相比, 语文实践活动课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 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教学有明显区别。在教学内容上, 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 是开放的, 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 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因此, 能够补充阅读教学的不足, 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写字比赛”、“新闻发布会”、“语文知识抢答赛”等专题活动, 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 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 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以后, 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 那样有用。在教学方法上, 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 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 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 语文实践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课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 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 以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 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 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二、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实践活动, 让生活走进了语文课堂, 同时, 又让语文走进了生活。教室之外, 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文化场所、名胜古迹、商贸商场都可以成为学生主动求知的课堂。开放的、立体的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置身于五彩缤纷的世界, 把学生推到各种情境中, 在活动中学习, 在交流、讨论、辩论中学习, 在观察、欣赏中学习, 在交往交际中学习但语文活动课的设计一定要适度, 要让每个学生都充分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乐趣, 而不是可望而不可及。尤其是农村小学, 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不可盲目随意。要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善于从多方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 使课上得生动活泼, 注意将趣味性、生活性、语文性结合于一体。以下是笔者对语文实践活动的一些尝试及认识。

首先, 可以让学生充分、大胆的表现自己。如在每节课前开展三分钟的演讲活动, 演讲包括成语故事, 新闻介绍, 名人轶事, 名言理解, 根据学生特点及每学期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轮流上台。一开始学生不感兴趣, 只当任务完成, 选不好内容, 也不会加入自己的体会。笔者从学生的认识态度进行引导, 鼓励学生抓住这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后来, 学生端正了态度, 认真在课下搜集资料、合作探索, 演讲的内容逐渐精彩, 还融入了自己的体会, 甚至有了鼓励其他同学的内容。这一活动成为每节课的保留节目, 从一开始的最简单的故事的“照本宣科”, 到现在的侃侃而谈, 每个学生都已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其次, 开展名著阅读的语文活动, 增加阅读量。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古诗、名人故事, 积累名言、警句、格言等, 并适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或读书活动演讲,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对语文有了更高的兴趣。

结合教材内容走进影视文学, 展开辩论赛。如观看《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等, 引发学生对影视文学的思考、评论、甚至是辩论。

此外还可以结合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家庭生活为话题的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情感生活, 更具亲和力。如“我与高尔基比童年”的活动课, 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 认识到高尔基的苦难与抗争, 自己童年的幸福与追求, 在比较中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的教育,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合学校生活组织的“对联集锦”, “歌朗诵会”, “走进苏轼”等都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又使其从多角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结合社会生活开展的辩论赛“诚信的意义”、“永不言弃”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活动唤醒了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语文教学活动兴趣 第11篇

我的语文活动课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我认为这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契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点到兴趣的“穴位”

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种思维特点决定了形象的、生动的、有声的语言对大部分初中学生更有吸引力;而对纯文本的内容,学生则提不起太大的兴趣,也缺乏认真感悟的动力。如果将抽象的、枯燥的、无声的文字以学生喜欢的口语和肢体语言的形式表演出来,将会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剧本表演赛的题材我要求从当学期必读的名著中选择,并且要求尊重原著,这就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主动阅读,阅读必考的名著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成了快乐和需要。剧本表演赛以学生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的活动为主,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学生小组研读原著,讨论故事的细节,无形中就让阅读走向了深入。每逢剧本表演,班级中总是笑声不断,掌声连连。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得到了落实。

配乐朗诵的设置更是让学生走进了经典美文的世界,学生们为了挑选合适的美文,开始广泛、主动地阅读。学生选择的范围很广,有现代散文、诗歌,也有经典古文,甚至还有学生自己写的散文,一时间,学生写文章的热情也得到了推动。

二、营造“竞赛”氛围,激发潜在的兴趣

比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紧张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绝大多数的活动内容都是以比赛的方式展开的,这样就能够作为刺激因子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兴趣从潜默状态转向显性状态。

自从比赛开始,无论是否轮到比赛,学生们都对每周一次的大赛保持浓厚的兴趣,这节课成了学生最期待的一节课,民意测验显示,所有的学生都对这课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充满激情的,比赛的时候,紧张热烈的气氛充盈着整个过程,古诗文抢答的时候,参与的学生全神贯注、热血沸腾,抢到分的组兴奋激动,失利的一组扼腕不已,学生们经常会为某个精彩的抢答不由自主地鼓掌喝彩。这样的气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后,学生们背诵古诗文的劲头更足了,甚至有些学生在宿舍中还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渠道查询文学基本常识和背诵经典的古诗文名句。日记中以语文活动课为题材的文章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学生背诵、写作的热情空前高涨,而这种热情也带动了课内的语文学习。

三、找回“失落”的自信,让兴趣大展身手

“自信心就是确认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确信自己有能力与力量去实现所追求的那个目标。”(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自信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对语文学习没有自信的学生,不可能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和激情。教师需要唤醒更多学生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自信。但传统的考试、默写、上课可能更多的是学习优异者展示自我的舞台,一般语文成绩不算优秀的学生会默默无闻。但事实上所有的学生都可能存在我们并不知晓的才能,作为教师需要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他人包括老师的认可和赏识。

比赛设置的项目比较全面,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发现更多学生的闪光点。所以,整个比拼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出乎意料的发现和惊喜出现。在剧本比赛中,最精彩的往往是那些平时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剧本表演赛充分挖掘了他们身上的潜能。有一个男生扮演的孙悟空让全班大为叹服,学生们直说凭他的表演水平可以被评为“影帝”;有一个平时说话细声细气的女生表演的观音菩萨惟妙惟肖,被学生笑称是最神似淡定的菩萨。有一个平时背诵不咋样的男生在古诗文抢答时,竟然出人意料地战胜了对手组中的学霸,抢到了关键的一分,同学们的鼓掌和崇拜的目光让他兴奋得脸都红了。

学生们在活动中大展身手,找回了“失落”已久的自信,也点燃了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激情,他们渴望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能够享受到同样的快乐。

四、体悟语文之“美”,回归兴趣的本真

学生很多时候不喜欢学习语文,是因为没有体会、感受到语文本身的魅力。身在语文之外,自然是无法感受到的。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体悟式教学”是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从而对所学内容有深刻感悟。

语文活动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的活动,置身于语文之中,从而达到深刻体悟的目的。学生们通过一组组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充分感知了经典美文的魅力;通过充满激情的表演,领略了传统名著的美丽;通过即兴创作诗歌和对联,感受了用心写作带来的愉悦美感。有一名学生担任听写的裁判,批阅完欧阳修的《朋党论》后,竟然主动找我索取打印的文章,说:“老师,我觉得这文章挺有意思的,想保存了自己好好看看,我发现批阅了几篇以后,我差不多要背出来了,古文背诵真的很简单。”如果没有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去体验,他们如何能够感觉到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又如何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活动课以比赛为主,可以综合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它是服务于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段中最具有可行性、便捷性和有效性的一种课型,能够非常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

浅析语言类教学活动兴趣的持续激发 第12篇

第一、深入挖掘故事教学的价值

故事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主要语言教学形式,幼儿在故事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需求。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故事教学中的价值,以此有效的服务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在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1.创设丰富多彩的故事教学形式。幼儿喜欢听故事,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几乎每天都会安排讲故事的教学活动。可是每天都讲故事,面对3~6岁的幼儿,他们很容易对单一的故事呈现形式感到无趣、单调,久而久之,幼儿参与故事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减弱。为此,老师要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故事教学形式,以促使学生的持续兴趣。比如把故事和PPT、Flash动画相结合,也可以请老师打扮成故事情节中的角色来边演边讲。丰富多样的故事呈现形式会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动力,能有效的提升故事教学的效果。

2.激发幼儿参与故事情节的思维。为了提升幼儿在听故事过程中的接收能力和接收效率,我们要经常通过提问的形式来激发幼儿对故事情节的采集和思考,以此促使幼儿对相应内容的理解和转化,比如教师经常提问,你觉得某某某会怎么样呢?你觉得这样做会怎么样呢?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激发了孩子的思考,另一方面还能激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思考结果,以此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参与故事内容的复述。每天由教师来讲故事,幼儿也会变得乏味无趣,教师可以不定时的组织孩子进行“故事大王”比赛,让孩子复述他以前听过的故事,或者是最新听到的故事。对孩子的参与给予不同的鼓励表扬,比如“小小故事家”、“故事小能手”等等,在激发孩子的参与兴趣的同时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多元开展语言表达的实践

在语言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多为孩子开展真真实实的实践活动,通过多元的开展来激发学生的持续兴趣,并以此促使能力的提升。

1.区域活动的开展。区域活动是我们幼儿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主要活动之一,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渗透语言表达实践的环节,一方面能促使区域活动价值的多元达成,另一方面也能丰富我们区域活动的内涵。比如我们在活动室的一角开辟“建构区”,在孩子们完成自己的建构主题后,可以让他们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内容,要求搭得好还要说得好。这样在满足幼儿表现欲望的同时,有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阅读交流的开展。在学前阶段,教师会慢慢的引导幼儿开始进行绘本阅读,让幼儿通过图像获取相应的信息,并引导孩子通过自己对图像的观察对信息进行理解,并试着去表述出来,教师可以开展类似的阅读交流活动,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事或物,由浅入深、逐渐提升。

3.儿歌学唱的开展。儿童歌曲的教学也带有丰富的语言信息采集和转化,而孩子对儿歌的学习也是乐此不疲,让孩子大声的跟唱、试唱,并进行唱歌比赛等活动,也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无论在听还是学的过程中,不仅会关注儿歌的速度、旋律、节奏,还有关注儿歌中的歌词和歌词的意思,并通过自己的演唱把儿歌诠释出来。

第三、有效渗透游戏中语言元素

游戏是孩子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一项活动,而教师开展的游戏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另一方面要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促使孩子智力水平的提升,促使孩子健康积极的成长。在游戏活动中也可以促使孩子语言兴趣的持续激发。

1.娃娃家游戏的角色语言。娃娃家是一个非常流行且取材简单的团队小游戏,孩子可以三五人一组的扮演家庭成员和小客人等。在娃娃家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达成多个教学价值的达成,比如艺术、科学、社会合作、语言等等,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娃娃家游戏中可以引导孩子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孩子要用自己的语言扮演对应的人物角色,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完成相应角色的任务。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经意的训练着语言的采集和表达过程,让语言训练成为孩子的一个快乐之旅。

2.猜谜语游戏的智力训练。孩子进入中班以后,很多教师都会为孩子准备一些简单的猜谜语的游戏活动,孩子在参与猜谜语的活动中会达成以下四个好处:1认知收集谜语中的信息,提升孩子的语言信息采集能力。2分析谜语中的有用信息,和自己已有的经验相对比。3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答案,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4以孩子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参与来提升孩子的参与兴趣,如果结合教师巧妙合理的激励评价的话,孩子的兴趣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谜语:一座七彩桥,雨后天上挂。孩子就会把七彩桥和雨后、天上挂进行采集和分析,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彩虹这一正确答案,最终得到教师肯定和表扬,以此达成兴趣和智力双提升的效果。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