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远离教条走向开放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远离教条走向开放(精选3篇)

远离教条走向开放 第1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陈旧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的弊端逐渐显露。语文教学应与时俱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我们呼唤有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止于教条。

关键词:语文  开放式教学

创新是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它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正因有创新这潭活水,语文课堂才能永葆生机。然而语文课堂里的创新也是有所凭依的。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符合于未来社会语文应用发展变化趋势的语文能力。既然服务于社会,语文教学就要贴近社会生活,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联系,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脱离社会的一切语文教学都是舍本逐末,没有任何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精心挑选开放的教学内容、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选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从内容上看开放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应不止于教科书上的内容。教科书上的内容当然要学,还要学好。这是为后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因为语文学科的社会功用,语文教师还应有选择课外相关的内容填充。只有及时纳入时代气息的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保持语文课堂的新鲜度。正所谓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只有贴近鲜活的生活,才能求发展。除此之外,语文课还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脑、口、手并用是现代教学的特点。有了课本作为依托,生活作为补充,这样的教学才是开放式的教学。这样的开放才是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着眼于学生的一辈子。

二、从教学过程看开放

课前,开放体现在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公布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学生可通过预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等途径,对新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的感知与准备。如《定**》一课,文言文给学生阅读带来困难。在课前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疏通文意,大概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苏轼面对挫折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课中,教师不能全讲也不能不讲。这里的开放体现在对于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练习的内容,则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充分调动他们的自觉性自学。课后也可以开放。语文学科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一堂课虽然结束了,但这堂课所激发出来的疑点和兴奋点往往会延伸至课外。正所谓举一反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书海中去涉猎,去汲取。。

三、从教学方法看开放

语文教学除了课堂、学校以外,还可以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譬如走进自然。学生徜徉于大自然的怀抱,和自然展开心灵的对话,和自然交朋友,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霜雨露、草木鸟兽纳入观察对象,定能开拓视野,获得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描写大自然景象的课文和游记,如:《荷塘月色》、《始得西山宴游记》、《故都的秋》、这些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色入文,把人物的塑造放于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四季美景并领悟生活的真谛。我们还可以融入社会: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像个万花筒,社会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现实,要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工厂、田间、社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堂,只有贴近生活,语文才能发挥其功用。

四、从教学模式看开放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变革学习方式成为一种需要,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探究性学习发展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但教师在理解和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误区,认为接受和探究只能二取一。其实,主张探究并不等于反对接受,目前教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接受在教学工作中的实施。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有机地整合两类学习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功效显著。一方面,探究性学习需要以接受式学习为基础。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其效率必然是低的,学习只能盲目地、机械的进行。另一方面,探究性学习也是促进接受式学习的重要条件。首先,接受式学习的进行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具体的经验做支柱,而探究性学习是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是接受式学习的基础。其次,在接受式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探究式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使新学知识得到理解与巩固。这样看来,探究和接受真的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扬长避短、各施其效,我想我们的学生才能够健康快乐地汲取知识。

总而言之,从语文教学的原则、内容、过程、方法都要求我们拥有开放式的语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身体力行者,我们更应把开放牢牢记在心上,努力探索和实践,实实在在地还学生开放有效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远离教条。

童蓓蓓

[远离教条走向开放]

远离课堂沉默,走向兴趣教学 第2篇

关键词:课堂沉默,英语课堂,教法,提问,教师用语

英语课堂是让学生们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但是,面对沉默的学生,没有兴趣的学习态度,是难以达到这个目的的。怎样远离课堂沉默,走向兴趣教学呢?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法多样,激发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上课沉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这就好比正在讨论的一个话题,如果你感兴趣,就会滔滔不绝;反之,你自然就会沉默不语。试想,一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守旧,没有时代气息,怎能激发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英语呢?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 通读文章,让学生动起来。

初中生对读英语课文发愁。八年级下册每单元的末尾加入了一篇阅读文,篇幅长,生词多。学生如果只是单纯根据内容判断句子的正误或做出选择的话,其难度也不是很大,但是这些文章都是选入教材的好文章,所以在阅读过后我认为有必要对文章细细研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因此,我这样组织:(1)朗读阶段。让同学自由结组(每组3或4个人),分工协作流利读文章;(2)指正阶段。读完后由其他同学指出有没有读错单词的地方,有的话,就当场真诚地提出来,要求该同学改正;(3)提问阶段。由听的同学给读课文的同学每人出一道小题,例如某个单词的拼写,它的同义词或反义词,以及重点的短语句型等,以检验学习效果,最后由同学代表选出表现最佳的三组,提出表扬。我发现,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练习,虽然一节课只能练习7至8组,但毕竟参与的人数较多,听读能力得到逐步培养。关键是,此时的课堂由他们主宰。远离课堂沉闷,调动学生,让他们活跃在课堂上是我们的职责。活动起来就是好事。

2. 创设适合话题,让学生动起来。

组织这种活动,话题应是学生生活中遇到过的、接触过的。前一段时间我上了这样一堂课。题目是:How to use pocket money(如何使用零花钱)?我给出了两个观点:1:buying snacks and drinks(买零食和饮料)2:going to Internet bar(去网吧),这两个观点供同学们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观点,随后小组讨论。10分钟后,学生们开始用简单的句子表达想法:I think buying snacks and drinks is wrong(我认为买零食和饮料是不对的)”,“I don’t agree with the ideas(我不同意这些观点),还有的说:I think you can go to the Internet bar with the pocket money,but you shouldn’t spend lots of time”(可以用零花钱去网吧,但不要花费太多时间)等。接下来我问是否有好的方法来使用零用钱。这下子他们的回答更精神了,有的小组说:We can buy some books about our study(买学习方面书籍);We will give it to charity to help the people in trouble(捐给慈善机构来帮助困难的人);还有的说“We can save it for the future(可积攒,以后用)等,我把这些写在了黑板上,供同学们参考,最后让同学们把刚才讨论的写出来。这样,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得以锻炼,同时,又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当然,在讨论过程中语句时有错误,但我认为是正常的,毕竟他们在思考,在用心地组织句子,已令我欣慰。只要学生对课感兴趣,就不会沉默。

二、课堂提问有技巧,调动积极性

在进行教学组织时,所选择的提问方式对课堂间师生交流的影响非常重要。

1. 平衡分配提问次数。

经常提问某个学生,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教师对他的关注和欣赏。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他们有表现欲,争强好胜。教师务必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对学生的沉默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问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优生、学困生兼顾,不落中间的学生。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我们更要态度和蔼,多给与关注。

2. 提问的问题难易程度要分配得当。

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进行合理的课堂提问。对某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超出该生的实际能力范围。我们的目的就是每个学生都是课堂主人。尤其对学困生要多关照,可以把一个中等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让他们来回答,答案可让优秀生来补充。如果课堂提问的技巧使用得当的话,就会成功地避免课堂沉默,保持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三、完善教师用语,沟通师生心灵

教师语言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

1. 课堂用语要有鼓舞性,激励性。

“表扬能使傻子变成天才”。是的,谁不渴望工作被给予肯定?何况是学生。我认为表扬学生不能话语太肤浅,类似过程一样。我们要给与学生更深更有层次的赞美。比如我就经常这样说:“问题答得真是巧妙”、“想法有创意,有新意”、“这段时间能力提高了好多啊”等。这种表扬更能激发学生思考,并且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谁不对欣赏自己的人有好感呢?听了你的表扬,学生上你的课就会意气风发。

2. 书写交流用语运用得当,效果更佳。

每周,我在测验单词和简单句子时,给每人发一张小纸。在判完后,对于90-100分成绩的学生,我会在纸的下方批上“How excellent you are!”(你多优秀啊),表示我对他们的肯定;成绩取得进步的,我会批上“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你的进步很大);对于懒惰的学生我也会批“You are a little lazy,study hard!”(你有点懒,用功吧),等等。学生很关注我对他们的评价。我认为这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批语里面蕴含着我对他们的鼓舞与期望。我发现这种做法对学生学习英语有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这样的反馈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走向开放,更要走向融合 第3篇

一是“主動”。诚然,职校工作千头万绪,事繁任重,如何把“事务型”职校变成“事业型”职校,改变消极地、应付地完成各项教育任务的被动形象,关键就在这一点。积极应对,主动争取,做好分析,抓住机会,“治事”而不“治于事”,才是打开局面的良策。南京金陵中专的宝马项目现在风生水起,让人羡慕,可这一切的开端就是当年学校主动去敲宝马在职培训的大门。假设学校当初没有这种努力进取的心气,恐怕现在也只能是“泯然众校”而已。

二是“开放”。开门办学,开放教育,本就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可这里说的不仅仅是实训设施、教学场所的开放,也不只是办学形式、教学状态的开放,更是办学理念、合作心态的开放。许多职校的国际化道路走不通、走不畅,问题就在于面对一种异质文化时,理念和心态的开放没有调整和整合好。常熟中专与奇瑞捷豹路虎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其间遇到多少理念的碰撞和文化的冲击。但学校想引进“原汁原味”的英国现代学徒制,在磨合与调整中始终坚持,目前进展良好,企方还追加和扩大了二、三期项目。如果没有开放的眼界、开阔的胸襟,这个项目是不可能良性循环的。

三是“融合”,事实上这是最重要而决定国际化成败的一点。“师其长技”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国际化培养的目标,要融合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融合学校的历史、现状和特色;国际化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整合到学校自己的人才培养方略中去,整合到其他专业、其他科目的教学实施中去。融合什么与如何融合,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篇大文章。南京高职校30年来的德国“双元制”国际化合作过程,就是沿着“全盘吸收―适当改造―融合提升”的路径行进,最终形成了学校本土化双元制的办学特色。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