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上海外滩感想(精选8篇)
游览上海外滩感想 第1篇
早就听说上海外滩美不胜收,不仅能看到美丽的夜色,还能听见浪涛们的阵阵欢笑……这个夏天,我就跟爸爸妈妈,一同来到了这驰名中外的地方,准备饱览上海灯火辉煌的夜景!
在车上,我就想象着上海外滩迷人的景色,想着想着,我便陶醉了:雄伟巨大的轮船缓缓行驶着,江边,无数晶莹的光点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星,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在我们脚下,就是滚滚东去的浪涛……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望着这艘白色的船,就如同一条气壮山河的白龙,我迫不及待的上了船,迎风了望,远处的江平线与天融为一体,在微风的轻抚下,江面不时泛起阵阵涟漪!“白龙”周围,无数棵大树笔直的站着,还是不时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深黑色的夜空倒映在海水中,为这江上之旅又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深邃!
终于,在我的期待中,船启动了!浪涛们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然后又退回来,像个顽皮的孩子,风妹妹打着溜到了它们的身边,也急忙加入了游戏,在她的带动下,海涛们都互相追打了起来,一浪接着一浪,滔滔不绝,好似永远也流不到尽头……站在船上的我,真是好不欢喜,边享受着清凉和风的沐浴,边倾听着浪涛们叫声的喃喃私语……风吹乱了我的发丝,也吹乱了我的思绪,此时此刻的我,到底身处何方?我仿佛是一位武林高手,在江面悠然自得的镀着步子,感受着江水与足尖互相亲昵的凉爽与惬意……
突然,一个金光闪闪的东西直刺我眼球,“咦?那是什么?”我不禁遐想连篇,哦,会不会就是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或许他正在海底欣赏着他的宝贝呢!可他那里知道,这金箍棒终将成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的武器呀,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些为龙王感到惋惜,要是我能下水,一定要提醒龙王:防着点,那个孙悟空可厉害了!
随着一道刺眼的光芒,我的思绪又被拉了回来,怎么了?再向上看,原来是一个高大的建筑物,它上面的光环正不断闪射出绚丽的光芒,它通身金碧辉煌,只有小小的窗子才散发出一丝柔和的气息,这仿佛在诉说上海人民纯洁的理想,而金色,又体现了上海人民繁华的都市生活,两种颜色看似不协调,却让人倍感无比的温馨和愉快!
环望整个海滩,呀,那不就是“东方明珠”吗?,在黑夜的笼罩下,那颗东方明珠显得熠熠生辉,它璀璨的光芒石我们睁不开眼睛,我仔细打量它,尖尖的塔顶上一颗明珠灿烂而又夺目,下面裹着一条五彩斑斓的金圈,让人感到就如同一条彩凤凰盘曲而上,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坚定不屈的信念和民间传说,表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时间过得真快,眼间,就要上岸了,虽然有些依依不舍,但当我听着悠扬的乐曲走出船舱时,心中还是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
游览上海外滩感想 第2篇
亲爱的游客门,现在我们站在外滩的观景台上,西面就是着名的: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北面可以看到绿树成阴的绿色长廊,黄浦公园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在北面。隔江眺望则能看到陆家嘴经融区的摩天大楼建筑群。下面我将重点给大家讲解世界着名的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大家可以看到从延安东路高架下来一直到北面的外白渡桥,在中山东一路的西面成一字排开的20多栋西方古典风格的建筑,他们构成为了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这些上海的近代经典建筑源于西方的古典建筑,所以要想了解它们则要把它们和西方的传统建筑联系起来,在比较中了馑们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和功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凭借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别是历代中西方文化以及南北地域文化不断交流融合所造就成的深厚文化底蕴,让上海迅速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经济文化中心。使上海成为当时世界建筑大师们竞相表现自身价值,展示自己不风身手的大舞台。其时大量外国建筑师的登陆,先期留学欧美的中国建筑师的回归,给上海带了西方先进的建筑理念和技术,当然也使得当时建造成的上海近代建筑渗透了西方建筑的影响。所以当时上海的近代建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留下了一大批价值连城的文化遗产。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城市能像上海一样拥有如此规模庞大,精美,技术精湛的近代建筑群。其中万国建筑博览风景线就是上海最为集中的近代建筑群。
游览上海外滩感想 第3篇
关键词:隧道,防水,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底涂
道路、桥梁、隧道等混凝土工程易受到水分的侵蚀。水分对混凝土的腐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水分渗进混凝土内部,引发混凝土内部碱环境受到破坏、钙质流失,造成混凝土的溶蚀,引起混凝土内部钢筋骨架腐蚀生锈,强度降低,最终导致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降低。因此,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专业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1 上海外滩隧道改建工程概况
上海外滩隧道改建工程是外滩综合交通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分流外滩地区的过境交通,缩减地面道路的交通压力,并为恢复外滩的历史风貌、改善地区的环境、提升区域功能等创造条件。外滩隧道福州路天潼路全长1 098 m,外径13.95 m;双层单向车道,上层由南向北,下层由北向南;盾构工作井分别设在福州路南侧和天潼路。本隧道改建工程防水防腐材料主要选用了喷涂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
2 主要防水材料介绍
本工程所选用的SPUA-102G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是青岛佳联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针对路桥、隧道防水所开发的新型防水材料。从材料性能上看,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的拉伸强度等指标接近合成高分子卷材,使用寿命可达20~30年;从施工角度看,由于喷涂聚脲防水涂料采用专用设备实施整体喷涂工艺,聚脲与基材100%粘结,整体性好,减少了卷材施工搭接缝带来的渗漏隐患。此外,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在生产、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不使用溶剂,无有毒有害物质释放,有利于环境保护,适用于屋面、工业建筑、场馆看台、污水处理池等混凝土保护工程。SPUA-102G喷涂聚脲防水涂料主要性能指标见表1。
3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防水工程承包商上海汇城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与聚脲防水涂料生产商青岛佳联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一起为本工程提供了整套施工方案,并配合完成了防水工程的施工。
3.1 基层处理
上海外滩隧道防水层基面为模板混凝土结构,表面作了抹面处理。由于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固化速度快、对基材的浸润时间短,因此对基材处理要求较高。施工时,首先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去除表面浮浆及其他污物;清理干净后再对裂缝和孔洞等各种缺陷进行修补,并对通风口、临时支柱、直角部位进行细部处理;最后刷涂配套底涂(SPUA-D400混凝土专用封闭底涂)。
3.2 大面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施工
底涂涂刷完工后,再进行大面的聚脲防水涂料喷涂施工。聚脲防水涂料的施工间隔一般控制在12 h之内,否则会导致层间附着力较差;如果超过12 h,必须刷涂1道SPUA-AP100层间附着力促进剂,以保证工程质量。
在喷涂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A、B两组分的压力差,压差一般控制在300 psi(2.07 MPa)以内。如果压差过大,则意味着两组分不能按照既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易出现鼓泡、粘手、材料力学强度差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上海外滩隧道工程聚脲防水层现场施工照片见图14。
4 喷涂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4.1 附着力与针孔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发生反应快、施工快捷,这些特点也导致其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附着力失败、起鼓、针孔等现象。从原理上讲,聚脲的固化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且较为剧烈,在喷射到基材上以后很难有时间充分浸润,同时剧烈的放热又对基材内残留的空气形成“加热效应”,导致空气膨胀形成针孔。因此,施工过程中采取先刷涂底涂对混凝土进行封闭的方法,既可以封闭混凝土基材的毛细孔和部分小缺陷,又可以提高聚脲与基材的附着力。从现场施工情况看,经正确涂刷后,底涂可大大减少针孔的产生,但不能完全杜绝。针对针孔问题,施工单位采取了刷涂混凝土专用封闭底涂、多道喷涂、局部修补的方法,经检验,喷涂完成的表面涂膜完整,无针孔缺陷,达到了防水设计要求。
4.2 细部处理
上海外滩隧道工程顶板有通风口、临时支柱、直角等细部构造,现场施工时做好这些部位的细部防水处理,对保证整体防水层质量至关重要。
阴角部位应适当打磨,并增加附加层,以减少直角应力集中引起的开裂或从基材脱开,保证防水效果,见图5。聚脲涂层在通风口处的收口也要特殊处理,增加附加层,并上翻20 cm,见图6。施工时应注意底漆刷涂位置适当高出3~5 cm,而喷涂聚脲不能超过其刷涂位置。
5 施工经验总结
1)基材表面处理对聚脲涂层的附着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2)针孔问题是喷涂聚脲涂层施工中面临的最大困难,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从基材处理、底涂施工、喷涂聚脲施工等各个环节综合解决。
3)细部构造的处理对聚脲涂层的整体防水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认真对待,精心施工。
6 结语
上海外滩“地王”之争 第4篇
2010年2月初,上海黄浦江沿岸的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项目(8-1地块)以92.2亿元的成交价创下上海“地王”,至今无出其右。上海证大击败复地、中华企业、新黄浦等对手,揽下此地块。
8-1地块位于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的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上,占地面积仅为4.5万平方米,可谓寸土寸金。拿下地王的民企上海证大演绎了地产版的“蛇吞象”故事。土地款的价格,是截至2009年6月30日上海证大总资产的1.2倍,现金余额的19倍。上海证大掌门人,是出身“五道口”(即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戴志康,他自信可以利用金融杠杆撬动“地王”项目。
不被业内看好的上海证大此后逐渐陷入困境。按照上海市土地出让管理规定,土地款在竞拍半年之内付清。但不久,房地产调控走向纵深,银根缩紧,房地产市场急转直下。金融业出身的戴志康游走各种融资渠道,为“地王”后续募资。
戴志康首先找来的,是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和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2010年4月,上海证大公告宣布,与复地集团、杭州绿城置业及上海磐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四方股权比例分别为50%、30%、10%和10%。四方分别向合资公司提供贷款10亿元、25.72亿元、8.58亿元和1.873亿元。但也仅够支付土地款大部。土地回收、易主的传闻还是时有传出。
上海证大2011年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上海证大实现营业收入约13.2268亿港币,同比下降53%,负债率一路走高,流动负债总额为157.27亿港元。在公开场合,戴志康依然表示自己募集几十个亿不是难事,却也坦言8-1項目日生利息数百万元,对项目推进的速度和效率要求很高。
双雄争霸上海滩
上海证大以金融杠杆撬动“地方”的初衷失灵,此前坚称对8-1项目“不可能失去的控股权”的戴志康屈于现实。上海证大寻求相对宽裕的股东复星国际纾困,2011年11月,将项目公司上海证大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置业有限公司转让给上海海之门房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者成为新的项目公司,而持股比例上,已变化为复星国际50%、上海证大35%、绿城中国10%及磐石公司5%。出让自己和磐石公司手中共计20%股份,证大拱手献出大股东的地位。
2011年12月下旬,已经退为二股东的上海证大和三股东绿城集团都被传欲转让该项目股份。传闻在不久之后得到证实。12月29日,SOHO中国宣布,已分别和上海证大、绿城中国旗下子公司签署协议,以40亿元现金接手上海外滩8-1地块50%股权。若交易完成,SOHO中国将吃下8-1项目50%的股份,和复星国际平分“地王”,这对潘石屹来说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作为目前房地产行业寒流中当仁不让的“金主”,在此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SOHO中国在上海一口气收购了六个项目,斥资逾120亿元。潘石屹曾向记者表示,上海繁华地段的“半成品”是其主要目标,对8-1项目“关注并有兴趣”。
由于这块地是上海第一次采用预申请的方式,双标竞拍,郭广昌此举被解读为“双保险”护航“地王”,以确保万无一失。郭广昌更是全程参与了竞拍。接近复星管理层的人士告诉记者,“地王”竞拍落槌的第二天,郭广昌就召集高层人员召开了紧急会议,痛斥竞拍失手,郭广昌认为“地王”项目应该由复星主导来做。
随着揽得“地王”的证大陷入资金困境,复星顺理成章地曲线入主8-1项目,逐渐增资,摇身变成控股50%的大股东。复星12月30日发表公告称,对于SOHO中国、绿城中国的有关安排感到惊讶。复星认为,在上海证大建议转让外滩地块项目中,复星公司拥有优先认购权,并称若该等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将采取一切手段维权。
作为回应,上海证大当日发布澄清公告称,资产处置给SOHO中国附属公司并不构成直接转让上海海之门房地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权,并不违反任何适用的优先购买权。并称公司的资产处置已遵守所有适用法律和法规。上海证大还指出,公司已考虑了其他有接触的意向买家所给予的商业条件,其中包括复星。公司认为,该处置符合股东最大利益。
而SOHO中国方面则表示,上海证大已针对此事发布公告,SOHO中国不便多作评论,已达成的购买协议不会受到影响。复星给予媒体的书面回复明确表示反对股权转让安排。并称,虽然双方有过一些接触,“但在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公开宣布这个转让安排,试图造成既成事实,对复星极不尊重,我们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
围绕着8-1地王项目的股权之争,SOHO中国与复星国际新一轮博弈开始。而身处漩涡中心的上海证大,更是难以置身事外。
游览外滩的导游词 第5篇
进入上海县城附近的黄浦江在陆家浜出口处形成一个急弯,于是上海人就以陆家浜为界,其上游称为“里黄浦”,下游称为“外黄浦”。里黄浦的河滩叫作“里黄浦滩”,简称“里滩”,外黄浦的滩地就叫作“外黄浦滩”,简称“外滩”。
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放,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至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租界和法租界占据,并分别被叫作“英租界外滩”和“法兰西外滩”。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别为它们的最高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
租界俨然是一个主权区,西方列强以他们的方式经营、管理。建设租界,外滩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设和最繁华之地。早期的外滩是一个对外贸易的中心,这里洋行林立,贸易繁荣。从19世纪后期开始,许多外资和华资银行在外滩建立,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东方华尔街”之称。
于是,外滩成了一块“风水宝地”。在外滩拥有一块土地,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名誉的象征。商行、金融企业在外滩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兴土木,营建公司大楼。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外滩游览区导游词 第6篇
外滩是上海标志性的景点,到上海必游外滩,否则就等于没来过上海,它的总体布局可以5条线来概括。1、万国建筑博览群(在这条路上有中外建筑26幢形成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2、10车道的中山东一路贯通了四方的交通。3、外滩的绿化、城雕、喷泉。4、浦东新兴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5、外滩情人墙
走到这里,我们先看下对面那幢不起眼的房子,它位于中山东一路和金陵东路口。现在看起来十分的不起眼,但在解放前他是上海比较高级的公寓房,里面的房间布置相当豪华,每个房间都有20平方左右,而且有独立的卫生设备,它是专门给在外滩工作的高级职员居住的。郭沫若先生在日本和他第2个老婆安娜生的儿子也在这里居住过。
首先我们在这里揭开外滩序曲的是这座具有86年历史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的气象台。他建于19的3月9日,他统高50米,包括上面的天线等,塔的实际高度为36.8米。这个塔原先并不是在这个位置上的,因为92年外滩改建的时候马路拓宽,修建新的防汛墙,基于这个天文台历史悠久,而且十分有价值,就把他从原来的位置向东北面整体移位20米,并对他进行装修。他在以前的作用是他可根据徐家汇气象信号台测得的气象信息。每天5次在塔顶桅杆上悬挂各种形状的标志,向往来船只告示吴淞口外的风浪和海浪等气象信息,以保证航行安全。另外在桅杆上有一只可以上下升降的大球,每天中午11:45分,球升到桅杆一半的高度,11:55分又将球升到顶端,12点正又将球升到原来的位置向往来的市民、船员报时,所以他也是中国出现的第一座报时台。但随着现代划信息传播科学的发展,它也只能“退休”了,现在是外滩的历史陈列馆,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上海外滩导游词3
现在我们位于中山东一路3号,现上海总会,原英国侨民活动的上海总会又称皇家总会。它19建成,耗资白银45万两,是文艺复兴式风格。所谓文艺复兴式风格的特点就是整体感觉给人十分均匀、对称。整幢建筑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对称,显得和谐均匀而稳重。大楼的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有六根爱奥尼克立柱,爱奥尼克立柱特点是柱身修长,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两种柱子风格叫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壮,柱顶是突出的圆形,上方有方形的石头盖顶,是“男性美”的象征。海关大楼地层就是用这种柱式。还有就是科林斯柱,此柱出现在希腊时期商业繁荣的科林斯城,柱顶有一束树叶和花蔓组成,似花篮状,雕刻华美,是“富豪”的象征,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都使用这种柱式,以显示自己的财富。这里要和大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幢建筑中远东第一长酒吧台,有34米长。大堂北侧是环形楼梯,旁边有半圆形铁栏电梯,现仍能上下通行。市内装修由日本设计师承担,参照日本帝国主义王宫的风格设计,故又称之为“东洋的伦敦”,这做优秀近代建筑已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外滩游览区现场导游201208 第7篇
第一单元
外滩游览区
主要景点:上海总会大楼→中国通商银行大楼→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汇中饭店→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大楼→百老汇大厦→外白渡桥→黄浦江→黄浦公园广场→观景大道→两岸对比
一.游览区概况
外滩游览区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与浦东东方明珠游览区隔江相望。它北起外白渡桥,南至延安东路的中山东一路,呈新月形,约1300米。
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中了这块地方,遂在1845年以上海道台公布的所谓“上海土地章程”为依据,划定外滩在内的800亩土地为英租界。1849年法国也在英租界的南侧划得986亩土地为法租界。当时,沿江开筑的道路称黄浦路、黄浦滩路,1945年更名为中山东一路。
新中国建立后,外滩在20世纪90年代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改造。20世纪90年代的外滩改造是着重解决交通功能和防汛安全问题。2009年2月到2010年2月的改造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打造最经典的滨水区和公共活动区域,最大限度地展示历史文化建筑的风貌,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为市民公众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活动空间
外滩游览区具有自己的特色与功能。
1.它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人文景观最具代表性的是“万国建筑博览”,而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则是黄浦江。为此,有人把有“凝固的音乐”美誉的“万国建筑博览”称为外滩景观的筋骨,而黄浦江作为“流动的音乐”则自然成为其血脉。
2.它是一部“万国建筑”的百科全书。现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滩的精华就在于这里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建筑群。全长约1300米的中山东一路西侧,排列着折中主义式、文艺复兴式、哥特式、新希腊式、法国古典主义式、装饰艺术派式、现代主义式、巴洛克式和中华民族式等多种风格的建筑。(列举2-3项)
3.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基地。外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三层含义:
第一,“租界”的历史警示着国人不能忘记当年的国耻。第二,革命前辈和英烈的事迹教育着人们新中国来之不易。第三,经济的繁荣昭示着国人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总之,作为上海城市发展的缩影,她见证了上海一个半世纪的沧桑与巨变;作为现代上海的重要窗口,她集中展示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是上海城市发展繁荣的标志; 是上海都市旅游中经久不衰的经典旅游景区。
二.主要景点介绍
(一)上海总会大楼
上海总会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号,1910年建成,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
整个建筑以大门入口为主轴线,东立面采用横三段处理,横向檐口线、腰线处理得体,建筑两侧对称,外墙除柱和勒脚石料外,其余均为水刷石,显得非常华丽。
大楼底层三个门洞和两扇圆窗烘托着与中间的拱心石组合在一起的垂花雕饰,凸显主入口的气派。第3、4层贯以六根爱奥尼克立柱。第5层层顶南北两端有巴洛克式塔亭。这种运用,既强化了构图的效果,又提升了整幢建筑的高度。
大楼内部装饰典雅豪华。大厅南部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酒吧,长达34米。大堂北侧有半圆形的铁栅栏电梯,至今仍在使用。大楼内装饰仿英国王宫格调,故有“皇家总会”之称。
这里曾为旅沪英侨俱乐部会所。现在,这里已改造成为希尔顿集团旗下亚洲首家华尔道夫酒店。
(二)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6号,1906年建造,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风格。
1897年盛宣怀筹资兴办的的中国人自己最早经营的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买下这幢楼房,在这里开业,一般将其称为“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大楼装饰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窗洞造型自下而上每层都不一样,分别采用半圆券、弧形券、平券和尖券。大门入口竖有罗马廊柱;底层、二层为落地长窗;屋顶坡面陡,开有老虎窗,形成东立面一排五个尖角顶,每个尖角顶的顶端原立有十字架,尖角顶的两侧原来又都有小尖塔,如向上帝供奉的巨烛。顶层南面有平台,是观览黄浦江的胜处。
现有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经营,采用“顶级服装品牌旗舰店+高档餐饮”的经营模式。
(三)汇丰银行大楼
汇丰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11~12号,1923年建成,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又带有新希腊建筑风格的装饰。
现在的汇丰银行大楼为钢框架结构,是外滩门面最宽、占地最广、体量最大的建筑。主立面成横3段、竖3段的格式,给人以坚固、稳重、典雅的视觉效果,主人曾自诩是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讲究的一幢建筑。
大楼主入口由三个罗马石拱券形花饰细腻的铜质大门组成,2至4层中段中部贯以6根希腊式科林斯柱子。建筑顶部为古罗马万神庙的穹窿顶,顶周围附有方形柱式,顶端还有巴洛克式尖塔,整幢大楼的顶部犹如一顶巨大的皇冠,显出华丽庄严的风范。
汇丰银行大楼门前的铜狮、八角形六厅穹顶上的巨型马赛克镶嵌壁画和主营大厅中的4根意大利大理石圆柱被称为“稀世三宝”。
驻守在大楼门前的铜狮是汇丰银行的重要象征物,嘴巴一张一闭,有银行吐纳资金之寓意。铜狮并非原物,现在的铜狮是大楼的新主人浦东发展银行于1996年出资复制的,原物现收藏于上海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内。
进入大门,是八角形门厅,上面是穹顶。门厅的下半部是由8个圆拱形门洞,门洞上方8个主要的镶板代表东西方的金融中心:伦敦、纽约、东京、上海、香港、巴黎、曼谷、加尔各答。门厅里圆形天顶图案是:太阳神、月亮神、谷物女神。象征的是苍穹大地和日月星辰的生生不息。穹顶外圈是黄道12宫星座图像。这组壁画当年由意大利工匠制作,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在大厅里,有4根用整块意大利天然大理石凿成的圆柱,没有拼接。这些圆柱在意大利制造,每根柱子重约7吨,从意大利完好无损地运到现场。据说,世界上这种大理石圆柱只有6根,另2根在法国卢浮宫内。
大楼采用了上海最先进的通风和取暖系统。大楼的许多结构钢梁跨度都创造了当时上海建筑的纪录。
大楼目前有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迁入使用。
(四)海关大楼
海关大楼(现为上海海关)位于中山东一路13号,1927年12月建成,折中主义建筑风格。
1857年在这里建成的江海北关,外观为两歇顶官府衙门式样。第二代海关大楼,采用洋派的英国都铎王朝时代建筑式样。现在的海关大楼建筑高度79.2米。外墙用金山石砌筑,顶部的钟楼为整幢建筑纵轴线,两边对称、和谐。基座部分为古典主义风格,主入口多立克风格,钟楼部和外立面有新哥特式风格,装饰有文艺复兴风格,整幢大楼被称为:上海终结复古主义样式,尝试“新潮”或“摩登”的第一座建筑。
大楼顶部的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大钟式样制造。大钟钟面是圆形,每面用12角棱形图案组合,直径达5.4米,钟的指针用紫铜做成,其中分针长3.17米,时针长2.3米。大钟上还有72盏自动开关的电灯,晚上灯光明亮,大钟钟面清晰可辩,铜钟声音洪亮,从前被叫做大清钟,取为此名与伦敦著名的大笨钟有关。大钟于1928年元旦敲响的第一声是《威斯敏斯特》报时曲,文革中改播《东方红》乐曲,1986年国庆前夕恢复《威斯敏斯特》报时曲,2003年5月1日起恢复播放《东方红》报时曲。“外滩晨钟”被列入“新沪上八景”之一。海关大楼与汇丰银行大楼被称为“姐妹楼”。
(五)汇中饭店
现为和平饭店南楼,正门设在南京东路23号,1908年建成,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
前身——中央饭店。因其设计于1906年,该楼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外墙用白色清水砖砌成,镶以红色水砖做腰线。门窗有圆弧拱,也有平拱,追求装饰效果。当时,无论从豪华舒适还是规模或建筑高度方面,它都占据了上海第一的位置,也是第一幢安装电梯的大楼。
这幢大楼的设计者在建筑南立面的二层以上大胆地采用了铸铁外廊,大楼屋顶曾建有花园,花园的东西两侧各建一座巴洛克式凉亭,地面上铺设了人工草坪,人们可以坐在东侧的凉亭内观望黄浦江潮水,眺望上海城市和黄浦江对岸乡村的景象。可惜火灾烧得面目全非。前些年,屋顶花园又重新建成。
汇中饭店发生过的故事:
1909年,第一届世界反毒品大会主会场。
1911年,中国同盟会召开欢迎孙中山回国大会,当天上午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1996年“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同时为1909年的“万国禁烟会”会址立纪念会牌于大门西侧。
2008年引入斯沃琪集团,对汇中饭店进行重新修缮,实现了:世界级文化艺术中心的华丽转身。顶层露台的标志性塔楼建筑打造成主题为:“爱与和平”的餐厅。
(六)沙逊大厦
沙逊大厦(现为和平饭店北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0号,1929年建成,装饰艺术派建筑风格。
沙逊为英籍犹太人,是到上海最早的外国冒险家,外号叫“跷脚沙逊”。
这幢大楼是上海终结复古主义样式、开创“摩登建筑”时代的第一座建筑。大厦屋顶平面略呈“A”字形,楼高77米。建筑外观以竖线条构图为主,强调垂直线,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塔楼上冠以19米高的墨绿色瓦楞紫铜皮方锥体。被誉为“远东第一楼”。
饭店内设9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套房。有4块拉力克艺术玻璃制品。酒吧有颇受海外游客欢迎的上海老年爵士乐队,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上海访问期间的晚餐,曾在此楼举行。同年,“汪辜会谈”也曾在此进行。
2009年,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改造,使之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装饰艺术盛行的风格。
(七)中国银行大楼
中国银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3号,1937年建造,整幢摩天大楼装饰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式建筑风格。
中国银行是旧中国四大银行之一,它的前身是清政府的“大清银行”。
主楼为钢框架结构,高度76.7米,共17层,底下2层,地面15层。大楼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有中国钱币形镂空窗框,门前有9级花岗石台阶,门柱有如意图案雕装,大门为紫铜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列国石雕。屋顶采用中西结合的四方手攒尖顶,四角微微翘起,上盖蓝色琉璃瓦,檐口用斗拱装饰。
中国银行新楼在建筑高度上曾发生过周折。原定是建造一幢34层的“高塔”楼,隔壁邻居“跷脚沙逊”心怀不满,沙逊的后台——公共租界工部局也以对中国人建筑水平质疑为由,拒绝给34层的中国银行大楼发执照。中国银行据理力争,把官司一直打到英国伦敦,最后英方依据不平等的“中英天津条约”迫使中国银行做出让步。于是,原“高塔”楼设计方案只能放弃,新的楼高比沙逊大厦的金字塔尖矮了三十多公分。上海人民在造好17层楼后,在大楼靠近沙逊大厦旁边的顶部竖起了一根旗杆,它的高度远远超出那“金字塔”尖,气得沙逊哇哇大叫。
现大楼的主人仍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八)百老汇大厦
百老汇大厦(现为上海大厦),位于北苏州路20号,1934年建成,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老汇大厦因邻近百老汇路(今大名路)而得名,楼高76.7米,共22层,从11层起,逐层收进。整幢建筑古铜色调、风格凝重,外部处理与内部装修简洁明朗。
配有当时远东最大的汽车库。在外形上,大楼向四面伸展,呈汉字“八”字形,巧妙地解决了房间的朝向和采光的问题,可使四翼的房间获得较好的朝向、提高建筑容积率。1951年改名为“上海大厦”。
第18层有观光平台,是观赏黄浦江、外滩、浦东景色最佳处,在东方明珠建成之前,独占了“浦江最佳观览”的盛誉,为此,引来了无数中外名流、风云人物:周恩来、陈毅、江泽民、朱镕基先后陪同近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政府代表团俯瞰上海市容。外滩和浦东陆家嘴地区的绚丽夜景尽收眼底。
现在五星级涉外饭店,有中、美、英、法、日、阿拉伯等国6种特色高级套房。
(九)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建于1906年,1907年建成通行。桥全长104米,分成两跨,宽18.3米,是上海历史上第一座钢铁桥。1855年前,人们摆渡过河。苏州河上有两个摆渡口:头摆渡、外摆渡。1856年,英国商人韦尔斯集资建造了跨苏州河的第一座木结构桥梁,称韦尔斯桥。长 120.17米,宽4.88米,中间有吊桥,当有桅杆的帆船通过时,吊桥可吊起放行。外国人过桥可不付费,中国人过桥必须要付费,由此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工部局将此桥买下,并在1873年7月拆除,同时另建了新的木结构桥,名曰公园桥。公园桥长117.43米,宽12.2米,两边还设有2.14米的人行道。中国人过桥不再收费。由于新桥位于外摆渡口,不付费就可白白渡过苏州河,所以大家叫它为外白渡桥。1906年公园桥被拆除,改建钢铁桥,1907年建成通行,这是上海第一座钢铁桥。
外白渡桥作为上海的第一座钢铁桥,不仅负担了繁重的外滩南北交通任务,见证了上海一个世纪的发展变迁,称为外滩的标志性人文景观。2008年4月到2009年3月进行“移桥入厂”大修。大修后的外观上有了3大变化:
1、桥上部的三角形托架换成弧形,2、把人行道由混凝土路面改为木板路面,3.为桥身添设了主色调为软黄色的景观照明灯。满足了再用50年的要求。
(十)黄浦江
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母亲河,是上海灿烂文化的象征,上海历史的见证。
发源于西部淀山湖口,全长113.4千米,宽约400米。贯穿上海市,是上海市最大的河流,是上海市居民主要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并有航运、排洪、灌溉、渔业、旅游、调节气候的综合功能。黄浦江历史上曾名:黄歇浦、春申浦都和春申君黄歇有关。
站在外滩观景平台上:
黄浦江流与苏州河在这里汇合后折向东去,形成一条湾道。黄色的江水和深色的河水汇集在一起,不分彼此。江水河水的奔流声,轻舟快艇的滑水声,巨轮船舶的汽笛声,海鸥水鸟的鸣叫声共同构成了活泼生动的“音乐美”。西岸一幢幢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万国建筑、东岸一幢幢拔地而高耸云间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辉
可以展望上海的灿烂未来。两座大桥像两条巨龙横卧于黄浦江上,中间是东方明珠电视塔,正好构成了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五彩缤纷的灯光给整个外滩披上姹紫嫣红的丽装„„,她是现代和古典的完美融合。
(十一)黄浦公园广场
黄浦公园又名公家花园、大桥花园、外滩公园。公园占地2万平方米,建成于1868年,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
公园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中国上海世博会前夕进行了两次改造。20世纪90年代初的改造,主要筑起了474米长的防汛墙、开辟了“新世纪广场”、建立“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
上海世博会前夕的改造,主要对道路、部分灌木进行局部改造,保留原有肌理、植被系统、水景等。
“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于1950年5月28日由建国后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亲自主持奠基仪式,立下奠基碑石。塔名题词由江泽民同志亲笔书写。由三根高达60米的花岗石石柱组成的塔体,寓意着从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以来,在上海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英勇斗争、献出生命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塔以黄浦江为背景,奔腾不息的江水象征着一百多年来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下沉式圆岛广场周围有上海百年风云大型花岗石浮雕。浮雕全长120米,高3.8米,浮雕以写实的手法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从1840年到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浮雕可分为七组:(可取4组)
第一组,是陈化成坚守吴淞炮台,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以及1853年小刀会起义;
第二组,是邹容撰写《革命军》以及“苏报案”事件和秋瑾创办《女报》; 第三组,是上海日本纱厂二月大罢工、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第四组,是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
第五组,是“左联五烈士”和“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击日本侵略军”、“十九路军‘一·二八’淞沪抗战”;
第六组,是上海学生“反饥饿、反迫害”爱国民主运动和上海工人、学生的护厂、护校活动;
第七组,是庆祝上海解放。浮雕共有97个典型人物,表现了先烈们伟大的革命业绩。
(十二)观景大道
观景大道位于防汛墙顶,北起黄浦公园,南至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北侧,岸线总厂1800多米,高6.9米,已经到达千年一遇的防汛标准,被视为“铜墙铁壁”。
上海世博会前夕的改造,加宽了3米,整个宽度约15米,大道选用的主要材料与外滩历史建筑完全呼应,以灰色调石材为主,与万国建筑博览群和谐呼应。
上海新外滩 第8篇
重新开放的亮丽外滩,不仅要迎接7000万人次的世博会游客,还将为上海航运、金融两大中心的建设扬起风帆。正如上海市市长韩正所说,“外滩是上海的象征。它承载着上海开埠近170年的历史,浓缩了百年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新外滩不仅保护和延续了外滩历史文脉,还将对“促进浦江两岸功能转换”发挥重大作用。所谓浦江两岸功能转换,意味着改造之后的外滩,不仅有中国最璀璨夺目的华丽江景,还将出现一个占地2.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超过460万平方米的“外滩金融聚集带”,重点集聚以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至此外滩综合改造使浦江两岸遥望的金融、航运核心聚集区将终于“联成一体”,使上海城市经济功能全面升级。事实上,从初步形成战略设想,到国务院专门以文件形式明确上海
“两个中心”的国家战略地位,上海已经孜孜求索了足足20年。外滩金融聚集带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棋局”上的一枚关键棋子。这一子将激活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