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语文新课导入之管窥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语文新课导入之管窥(精选6篇)

语文新课导入之管窥 第1篇

一、直观法

即在导入新课时, 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借助图片、音乐等, 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 这也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形、声、色的感官刺激, 形式的新颖、形象, 会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 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例如, 在教学《苏州园林》时, 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 请大家和我一起边欣赏音乐, 边观看图片 (播放苏州评弹, 同时用幻灯放映苏州园林的图片) ,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古老的苏州有着驰名中外的两大文化瑰宝, 那就是评弹和园林,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瑰宝———苏州园林, 走进这如画般的世界中。”教师要尽力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二、激发情趣法

1. 情感激发。

即通常所说的“以情动人”, 就是用作者的情熏陶学生的情, 使之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 犹如欣赏一件艺术珍品, 从而怀着与作者相同的情趣进入学习状态。如:学习《醉翁亭记》一课时, 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 历史悠久, 不仅有许多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 也有着无数蕴含深厚文化的人文景观。我们大家在赞叹黄山和九华山之时, 可不要忘记了这么一个地方, 它曾经令宋代大文豪家欧阳修迷醉, 并因此而给自己取了个‘醉翁’的雅号, 那么这是什么地方呢?今天就让我们大家跟随‘醉翁’一起来领略醉翁亭的风采吧。”这个时候学生的情趣就被激发起来了, 急于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美景让人陶醉, 因此阅读兴趣也就大大增强了。

2. 知识激发。

初中语文新课导入例谈 第2篇

下面是两位教师分别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的“导入片断”:

【案例一】

师:同学们,什么是语言?

生:(没有人回答)

师:语言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我们今天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有谁能说一下“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意思?

生:(仍然没有人回答)

师:下面我们看课文……

在案例一中,老师只给学生从概念上解释了语言,准确地说,是解释了人类的语言,并没有与课文标题“大自然的语言”发生联系。那么,“大自然的语言”究竟是怎样的含义?学生仍然理解不了。因此,这样的导入对学生理解课文并无帮助,甚至是浪费课堂上的时间。

【案例二】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我们人类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生:语言就是人们平时说话。

师:语言的功能是什么?

生:表达自己的思想。

生:告诉别人一件事情。

师:好!刚才大家弄清了两个问题:一是“人类的语言就是平时的说话”;二是“人类的语言能告诉别人一件事、表达一个意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的语言能告诉大家什么?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弄清这些问题。

在案例二中,教师利用类比的方法,把我们人类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同课文的内容巧妙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阅读时易于感知课文内容,把握重点。学生一读就会明白大自然的语言原来指的是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大自然的语言会向人们预报农时,帮助人们安排农作物区划、选择造林日期等,对农林业的发展具有广泛的意义。

由此可见,导入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选取恰当的切入点设计导语?兹举例介绍几种方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就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与课文内容相类似的现象或事情做“导语”,深入浅出,把学生引进课文,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案例二中已有介绍,不再赘述。

二、兴趣导入

兴趣导入就是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导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情感。例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老师可进行这样的导入:

师:同学们,民间有句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苏、杭指的是?

生:苏州和杭州。

师:看来这苏、杭二州真是个好地方,可以和传说中的天堂比美。特别是那苏州园林,可是我国有名的园林——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还有那花草树木的相互映衬……不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去观赏,呈现在眼前的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同学们有没有人去过?

生:没有。

师:那么,老师今天就带领同学们到苏州园林旅游一次,去领略苏州园林风景之美,去体会苏州园林美的奥妙。(板书课题:苏州园林)

师:(范读课文)……

三、背景导入

有些文章,比如鲁迅先生的文章,写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之下,往往具有特定的含义。那么,我们就需要把介绍时代背景作为“导入”,让学生在“背景”下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下面是教学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的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鲁迅先生的又一篇小说《孔乙己》。(板书:孔乙己)

小说取材于清朝末年。当时,政府腐败,民不聊生,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通过“科举”爬上了统治地位,而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但是,他们思想昏沉、精神麻木,执迷不悟地冲着“科举”二字一直走向自己人生的穷途末路。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作者塑造的一个活生生的典型。

到1918年,封建帝制已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然统治全国;科举制度虽已废止,但封建文化和教育仍根深蒂固地毒害着广大人民。这年的冬天,鲁迅先生写下这篇小说,对其进行了无情地控诉和有力地抨击。

下面老师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

四、情境导入

文章万千,风格各异,有的以景引人,有的以情感人。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前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课时,笔者以这样的方式导入:

师:春天!同学们都熟悉这个季节吧?

生:熟悉。

师:谁能给说一处春天的景象?

生1:春天里百花开,满山遍野姹紫嫣红。

生2:春天,村外的小河边一片新新的绿。

生3:春天,人们都换了春装,显得格外的精神。

……

(同学们兴致勃勃,言犹未尽。)

师:好!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能用简练的语言把春天描述得如诗如画——的确是这样。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天的一切都是新的;春天的一切都是美的;春天的一切都充满无限活力和勃勃生机!

下面,同学们翻开书,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

……

孔夫子说“因材施教”,我们语文课的导入也应“因文而导”。归根结底,要有助于学生对文本思想意义的理解与领会。

(孙娟蕊 河北省宁晋县东城实验学校 055550)

初中语文新课导入法研究 第3篇

一、以实体导入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 偏重感性认识, 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 在教学中, 教师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新课, 如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 引发学生注意力, 激发其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 也可自己制作。例如, 教读《石榴》一文时, 走进教室, 我一言不发, 静静地从教案下面拿出一个已经剖开的鲜红欲滴的石榴, 放在讲台上。学生交头接耳, 议论纷纷, 有的同学甚至想要尝一尝, 教师一语未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已被激发了出来。

二、以问导入

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往往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 造成注意力分散, 其注意力维持时间也不持久。教师如果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总是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 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 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这种导语适合于通讯报道、报告文学、小说、戏曲等课文。总之, 悬念的设计要“新、精、奇”, 要能一下子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具体而言, 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在手法上既可浓缩全文, 也可截取片段;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省, 留有余味, 引人入胜。如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时, 我一上课就说:“今天, 老师考大家一道科普题。”语文课考科普题, 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 我问大家:红色的花朵热情、奔放, 令人赏心悦目, 精神振奋。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积极思考, 积极发言, 经过讨论之后, 引入新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三、以寓言故事导入

以寓言故事导入就是根据课程需要, 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容易给学生以启迪, 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 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 易于接受与记忆。如教学《陈涉世家》时, 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成语“揭竿而起”, 让学生解释它的意义, 有学生说:它的意思是砍了树干当武器, 举起竹竿当旗帜, 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我接着这个话题说下去: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什么起义吗? (同学们纷纷回答:陈胜、吴广起义。) 是的,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下陈胜吴广是如何发动、如何组织这次起义的, 自然引出《陈涉世家》。

四、以实验导入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 经常动手, 参与实验可以刺激思维发展, 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 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语文课中的实验是很少的, 因此这种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 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实验的内容恰是对课文内容的印证, 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 并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如教学《死海不死》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拿两个鸡蛋思考在水中如何使它们浮起来, 然后再把两只装着水的烧杯放在讲台上, 这两只烧杯大小相同, 水位一样。把鸡蛋放进水中, 却出现不一样的现象, 一个鸡蛋沉下去了, 一个浮起来了。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让学生自己探索, 有的学生去尝了烧杯的水, 发现一个很淡, 一个很咸, 于是他们知道是盐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设想如果有这么一个湖, 含盐量特别高, 人下到湖水里会怎么样呢?然后让学生对《死海不死》这课进行探索。

五、以情感语言导入

在课文学习开始时, 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起学生的激动情绪, 以求对所学习的内容有共鸣感, 并收到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背影》时, 教师可这样说:“在我心中有一座山, 险峰万里它最伟岸, 爸爸, 亲爱的爸爸, 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想儿是一封家书, 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 一袋闷烟, 满天数星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 同时也是父亲最真的写照, 今天, 我们就来学一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 其中也刻画了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 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情感语言导入可凭借教师语言表达功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六、以情景导入

例如, 在教学《团结果》时, 教师可以出示一把筷子, 先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根筷子, 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把筷子, 看出现什么后果?同学们兴致颇浓, 一根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了, 但无论另一位同学怎样使劲, 甚至台下同学帮忙, 那一把筷子仍完好无损, 随即教师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 而一把筷子却不易折断?学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 教师可顺藤摸瓜, 请同学自行创意上台来表演一个类似的活动或小品, 反映团结力量大的事例, 学生踊跃举手, 现实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例子被他们搬上了舞台一一表现。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 能自然地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由此可见, 舞台艺术在语文课导入环节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初中语文新课的导入 第4篇

一、直观法

即在导入新课时,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图片,音乐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这也是学生特别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形、声、色的感官刺激,形式的新颖形象,会使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增强学习知识的吸引力。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请大家和我一起边欣赏音乐,边观看图片(播放苏州评弹,同时用幻灯放映苏州园林的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古老的苏州有着驰名中外的两大文化瑰宝,那就是评弹和园林,今天让我们走近这瑰宝——苏州园林,走进这如画般的世界中。”教师要尽力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强化优美的学习气氛。

二、激发情趣法

1.情感激发。即通常所说的“以情动人”,就是用作者的情来熏陶学生的情,使之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犹如欣赏一件艺术珍品,从而怀着与作者相同的情趣进入学习状态。如:学习《醉翁亭记》一课时,可设计如下导语:“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不仅有许多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着无数蕴含深厚文化的人文景观。我们大家在赞叹黄山和九华山之时,可不要忘记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曾经令宋代大文豪家欧阳修迷醉,并因此而给自己取了个;‘醉翁的雅号,那么这是什么地方呢?今天就让我们大家跟随‘醉翁一起来领略醉翁亭的风采吧。”这个时候学生的情趣就被激发起来了,急于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美景让人陶醉,因此阅读兴趣也就大大增强了。

2.知识激发。如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就得引起学生对沙漠的关注,引起对人类目前生存状态的关注。导语可做如下设计:“同学们,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从太空俯瞰这个蓝色的星球,如梦如幻。但是在这个蓝色星球上,陆地仅占29%,沙漠却又在争抢着我们的宝贵土地。仅我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就达33万平方千米,沙漠、戈壁占去了我们国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且在不断蔓延扩大。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总面积为770万平方千米,约占整个非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它的面积每年还在不断地增大。我们美丽的家园正在日益遭受沙漠的侵袭,沙漠成为了严重威胁我们人类的自然敌人之一。那么我们人类怎样才能战胜这个敌人呢?让我们一起从《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找一找办法吧。看谁找的办法最多。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都被激发了起来,进入新课的学习,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

高中语文新课导入实例分析 第5篇

一. 结合生活实际导入: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万花筒, 花在怒放;生活是多彩笔, 五彩纷呈;生活是永不停歇的时光, 永远前进。抓住生活, 让生活成为语文课堂导入的调剂品, 那么, 课堂也如生活那样多姿多彩。如《剃光头发微》这篇课文的导入, 我结合实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去理发店剪头发, 要求理发师按你要求的发型理发, 理发师会怎么办?”同学们听到这样一个问题后, 都很活跃, 有的说“理发师会按我的要求剪”;有的说:“他会根据我的脸型给我更好的建议”;有的说:“他会在我的要求基础上, 询问一些更细致的方面的要求”这时, 我把话题一转, 说到:“可见, 理发师很尊重顾客的意见, 但是, 在我国八十年代, 却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位乡下人要求理发师理平头, 理发师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 而拒绝了他。这是为什么呢?”不仅顺理成章地引出了课文,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不断地进行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认识到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深刻地理解了杂文作为“匕首”、“投枪”的针砭时弊的文体特点。

二. 利用音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导入:

音乐, 能熏陶人的性情, 能抒发人的情感, 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影视和图片则比较直观, 生动, 而且学生对于一些影视剧, 多少也有接触过, 比较感兴趣。把音乐、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里, 能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鸿门宴》作为一篇文言文, 本文的字词理解不难, 作者主要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的描写, 生动地揭示项羽的悲剧性格。因此, 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本文的一个重点。之前, 我让同学们预习了全文, 梳理了字词, 上第一课时, 我让同学们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 音乐响起, 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 怎么会沦落到乌江自刎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上第二课时, 我展示了电影《鸿门宴》中的几个片段, 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情和动作, 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三. 利用实物、道具或表演导入:

实物、道具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 特别是运用在说明文里, 能使同学们更直观地看到说明对象的特点, 从而利于教学的进行。而充分利用特定的场合, 巧妙地安排学生的活动做为导入, 新鲜活泼, 别具一格, 也能让课堂精彩起来。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对于文中主人公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 是本文学习的重点。课前, 我让表演天赋比较好的一些同学担当不同角色, 呈现文中片段, 表现人物性格。同学们很积极, 课前准备了道具, 上课时, 在大家的掌声中, 从教室门外走进来一位穿着雨鞋, 带着雨伞, 穿着棉大衣, 把脸藏在大衣衣领里的“别里科夫”, 接着, 在另外几位同学的配合下演绎了文中的“漫画事件”这一情节, 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被演绎地淋漓尽致, 惟妙惟肖。接下来, 大家结合着课文, 把人物形象概括地非常准确, 从而, 在愉悦中完成了教学。

导入的方法还有多种, 但是, 无论运用那种导入技巧, 都要紧扣教学中心,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力求新颖、别致, 过程设置要恰当自然, 同时应注意时间的控制。切忌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 也不可耗费相当多的时间而冲淡教学。

试论初中语文新课导入设计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 导入 重要

一、知识型激趣导入

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济南铁路局第二中学的魏风传老师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学生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姻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瑞士景色最荚:绿色山林,环绕着浅蓝色的湖泊,映衬着阿尔卑斯山头的皑皑白雪;悬崖上瀑布流泻,草地上鲜花盛开,无愧于“世界公园”的美称。同学们知道哪儿的秋天和冬天最美吗?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先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教师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二、借助游戏导入

游戏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游戏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参与性、逼真性的特点,把那些客观的、抽象的事物通过游戏变得主观、直接。采用游戏会增强导入的逼真性、趣味性,达到“潭影空人心”的效果。例如学习司马光的《孙权劝学》,过去教学是介绍背景、作者简介,再翻译,引导学生悟出道理。如果我们采用游戏方法导入,再用分角色游戏法对文章进行教学,两种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便老师没有翻译,学生就知道吕蒙说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就知道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就知道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三、用俗语、千古传诵的名句导入

用俗语、千古传诵的名句对新课进行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到“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不断促进学生去汲取知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教学茅以升的《中国的拱桥》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听到有位老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吗——‘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要多。’这位老人在告诉我们,他过的桥多是不是?你知道有什么桥?那么今天我们就看几千年以前的中国石拱桥。”这样自然而然就和新课接轨,使学生听起来有联系,富有逻辑性。五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中有很多世代被传诵的千古名句,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而且还具有艺术魅力,因而,教师应该把它运用到新课导入,让它展示雄姿,再现悠久的文明,引起学生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无限遐想。

四、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制造一个美妙情景,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的急切感。如教学《沁园春·雪》时,首先用幻想或录像打出一幅气势磅礴的莽莽北国雪景图,让学业生从视觉、知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感受雪景带给人的辽远的意境。撤去画片,让学生闭目、静思、凝神,然后播放上阕的磁带录音,学生通过文字构筑图画,使原先留在脑际的图象得到充实和深化,让学生进入诗中描绘的意境。最后导入:1936年冬天,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世纪伟人是如何描写雪景,怎样抒发情怀,评古论今的。

五、前后知识联系导入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导入新课《范进中举》可以这样开头:我们学过了《孔乙己》,鲁迅以传神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今天,我们要从范进的喜剧命运的另一个侧面,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和罪恶。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由“孔乙己”这一刚学过的人物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以使两个形象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再如教授《社戏》时可以这样导入课文:我们很多同学小时候,甚至现在,都愿意随妈妈到外婆家去,鲁迅也是如此。他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有巨大的吸引力。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在那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同农家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步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品格。那里的人、事和生活,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以至在他四十一岁时,写下了回忆那段生活的文章一《社戏》。这段导语是由学生已有的生活引出文章,使之感到亲切,自然而然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回忆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动人情景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得益匪浅。

巧妙的导入,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但是导入毕竟是新授课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不宜费时。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就立即开始新课学习。新课导人方法及形式有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就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者就会有不同的导入方法,不管是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有效的方法,通过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导入新课。良好的导入使学生更鲜明地感知和理解教学所呈现的语言材料 ,大大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寓教于乐 ,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乐趣,而不枯燥乏味,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与老师达成一种默契 ,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封瑞林.初中语文新课导入法浅议[J].教育创新,2011-10.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