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第1篇
小草和大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 学生交流对大树和小草的认识。
课文所写的夏洛蒂.勃朗特成材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二、自读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嗷嗷待哺 要强好胜 节衣缩食 脱颖而出 寥寥无几 惴惴不安 孜孜不倦 大名鼎鼎
四、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1、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一(1节):概述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以为在逆境中成材的典范。
二(2-4):讲述了生活在极度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坚持学习、写作,不断遭受着打击与失败。
三(5-7):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经过慎重思考,从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五、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文中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什么?
2、认识仙人掌花吗?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感受到主人翁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
三、学习第二大段
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课文,说说主人公遭遇到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翁是怎样艰难谋生的?用笔把表现主人翁艰难谋生的词语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1)抓“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一连串生活细节体会主人翁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
2)抓“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翁热爱学习、要强毫升的性格。
3)抓“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翁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
1、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1)遭遇诗人嘲讽训诫。
2)自费出版诗集,只卖出两本。
2、体会夏洛蒂向诗人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抓“惴惴不安”等,开展对话交流,想象主人翁害怕而又充满期盼的心情。
3、夏洛蒂热切盼望的结果怎样?
抓“原样退回”等词语理解诗人所说话的意思。
4、面对这样傲慢的训诫,夏洛蒂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抓重点词开展想象,体会倔强、不屈服的性格。
5、沉重的打击,夏洛蒂屈服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学习第三大段
1、夏洛蒂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
2、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翁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五、回顾全文
1、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通过题目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翁与命运和世俗的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顾全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蒂成功的人生启示。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交流文后第二道练习题八个成语的意思。2.把握文章脉络,体会课题的精妙。
3.品味“她的生命艰辛而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等两个比喻句的含义,并组织语言恰当表达出来。
4.能组织书面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夏洛蒂勃朗特取得成功给自己的启示,课后写一篇完整的读后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
把握文章脉络,体会课题的精妙。
品味“她的生命艰辛而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等比喻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
逆境——成才
学习过程:
一.交流练习题中八个成语的意思,了解对文章内容的熟悉程度。出示ppt(1)出示词语
第一组:嗷嗷待哺要强好胜 第二组:惴惴不安大名鼎鼎 第三组:寥寥无几节衣缩食 第四组:孜孜不倦脱颖而出
(2)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交流词语的意思。
(3)这两组词语其实概括了夏洛蒂勃朗特逆境成才,奋斗的一生,你能到文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吗?
二、纲举目张,把握文章脉络 1.找出中心句
2.由中心句“以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中的中心词“逆境成才”展开教学。
3.文章哪些地方描写夏洛蒂三姐妹遭受的逆境和成就的伟业?
三、感受三姐妹生存“逆境” 1.自主学习
师:那么夏洛蒂又是处于什么样的逆境之中艰辛地生活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有关主人公在逆境中艰辛生存的句子划出来。
生:(学生自主学习,做点评)2.交流反馈,品读句子.(1)家庭不幸的逆境 生交流家庭生活的不幸。
师:失去了母亲就意味着永远失去母爱,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从此,她的生活更加艰辛。根据下列句式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出示)夏日炎炎,别的孩子(),而夏洛蒂();寒冬腊月,别的孩子(),而夏洛蒂()。再读“作为姐姐,她不得不„„”(2)遭遇训诫的逆境
师:尽管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了近20年,但是她们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的尝试,她们希望用文学之笔敲开生命的幸运之门,她们所希望的幸运之门为她们打开了吗?从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来呢?
ppt出示:她苦苦的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等到一封远不至她失望的回信,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冰冷冷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们的感受是什么?注意联系下面的语言思考。生交流。
你们的感受尚且如此,三姐妹呢? 指名学生朗读,品味三姐妹的内心世界。齐读三姐妹在遭遇训诫之后的所思所想。
师:姐妹们发誓要在文学这条路上闯出一条路来,结果怎样呢?(3)出版失败的逆境
生:夏洛蒂姐妹的诗却写得不少,发表出来却寥寥无几,姐妹三人节衣缩食,于1946年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结果仅卖出了两本。
师:至此,夏洛蒂三姐妹遭遇的不幸已经摆在我们眼前,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完善板书: 逆境————————————————成才 家庭遇不幸 写诗受嘲讽 出版遭失败
四、痛定思痛孜孜不倦
师:沉重的打击只会使弱者低头叹息,却会使强者更加发愤图强。三姐妹痛定思痛,另辟蹊径,决定改写小说,她们是怎样抢回自己在诗的迷途上失去的时间的?读第六自然段。
五、逆境成才脱颖而出
1.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三姐妹的成功。然后个别学生展示朗读。
用成语来说说三姐妹的成功,相机板书:脱颖而出轰动文坛 2.准确表达比喻句的含义
出示: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此处的“小草”加了双引号代表什么,“大树”加了双引号代表了什么?三姐妹由默默无闻的小草变成了轰动文坛的大树靠的是()。
3.夏洛缔姐妹取得成功,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让我们把自己的心声下来吧!(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不能满足于学生简单的口号似的话语。学生交流时,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进行第二次指导,以期待每个学生在这一个环节里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均上一个台阶。师:这是文章第几次出现小草和大树这样的字眼?
六、谈谈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刚出现了3次,一次是在课题,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引导学生分别交流自己的认识:
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
文末的“小草”指的传统观念中妇女不能从事文学事业,“大树”则是指的夏洛蒂姐妹在文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影响,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课文题目中“小草”和“大树”还有这样的意思在里面:
把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了小草,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在接踵而至的艰辛和磨难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了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里,小草虽然不能成为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暗示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
八、总结全文。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命,你会自然而然想起那句话——“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结合文章内容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生交流,师概括这句话出现在第一段中,是对夏洛蒂个人事迹的简要概述。作者在文中把夏洛蒂比作“仙人掌花”,意在突出她在恶劣环境中钢铁般的意志,从中可以看出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九:板书设计 钢铁般的意志
逆境————————————————成才 家庭遇不幸脱颖而出 写诗受嘲讽
《小草和大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3篇
1.品味“她的生命艰辛而壮丽, 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等两个比喻句的含义, 并组织语言恰当表达出来。
2.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小草和大树的含义, 由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了解夏洛蒂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体会三姐妹坚强不屈额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意志。
教学过程:
一、直现比喻, 进入中心
1.今天, 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齐读课题《小草和大树》。
2.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张图片, 请看。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沙漠是怎样的环境?
这么美的仙人掌花开放在气候恶劣的沙漠里, 我们觉得仙人掌花 (生命力顽强, 艰辛地成长, 坚强而勇敢。)
仙人掌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绽放着惊人的美丽, 而我们的课文中也有这样一位如仙人掌花一般的勇者, 还记得是谁吗?夏洛蒂?勃朗特。板书: (夏洛蒂)
二、围绕逆境, 展开教学
1.课文中有两句话, 概括介绍了夏洛蒂。请同学们打开书, 快速的浏览课文, 找出这两句话。
齐读。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夏洛蒂坚强不屈地为理想而奋斗?“逆境成才”。
什么是逆境?
如果用一二个词来概括形容夏洛蒂的一生, 你想用什么词。板书: (艰辛壮丽)
过渡:那么作者为什么说夏洛蒂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夏洛蒂又经历的哪些逆境呢?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4小节, 把有关主人公在逆境中艰辛生存的句子用“”划出来, 可以借助关键词语写下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3.交流反馈, 品读句子。
(1) 家庭不幸的逆境。
a出示:1816年, 夏洛蒂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穷牧师家庭。童年的一段生活靠富人施舍, 在慈善学校里度过的。
你读出了什么?过渡:生活凄凉, 艰苦对夏洛蒂的成长来说这是逆境。
b出示:母亲早逝以后, 她一个人照顾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挑起了整个家的担子。为了挣钱养家, 夏洛蒂除了洗衣、烧饭、砍柴干家务活以外, 还要替人家带孩子, 后来还去给别人当家庭教师, 办寄宿学校等等。
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告诉你的?夏洛蒂经历了更大的不幸她母亲在她5岁时, 便不幸因病去世了。失去了母亲就意味着永远失去母爱, 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从此, 她的生活更加艰辛。板书:家庭不幸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同情。
c根据下列句式展开想象, 进行说话练习 (出示)
夏日炎炎, 别的孩子 () , 而夏洛蒂 () ;寒冬腊月, 别的孩子 () , 而夏洛蒂 () 。
这就是家庭不幸的夏洛蒂, 长兄为父, 长姐为母啊!作为姐姐, 你再来说。
(2) 遭遇训诫的逆境
过渡:夏洛蒂遭遇的不仅仅只是家庭不幸带来的逆境, 还有更多的不幸。谁来说?
是的, 我们看课文这样描写的, 大家自己读一读。
(出示) 她苦苦地等了几个月, 直到第二年春天, 才等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诗稿原样退回, 骚塞还以傲慢的冰冷冷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 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 不是妇女的事业, 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业。”
请一位学生读一读。你觉得骚赛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语和句子可以看出来呢?
那么这里的小草和大树分别指的是什么?
我们在读这封信的时候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先自己读读, 再指名读。读出“傲慢”、“冷冰冰”“讽刺嘲笑”的语气。
板书:写诗遭讽
(3) 出版失败的逆境
夏洛蒂在文学之路上艰难地行进, 可是命运并没有垂青于她, 似乎在故意与她作对。她又经历了怎样的逆境?
h出示:夏洛蒂姐妹的诗却写得不少, 发表出来却寥寥无几, 姐妹三人节衣缩食, 于1946年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 结果竟卖出了两本。
板书:出版失败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出版的失败?寥寥无几是什么意思?
年轻的夏洛蒂此时最需要什么?谁来鼓励鼓励她们?
面对这么多的困难, 夏洛蒂没有倒下, 她没有让我们失望, 她就像一棵从岩石中长出的小草, 环境越恶劣, 她就越结实挺拔。面对逆境, 夏洛蒂是又有哪些让你敬佩的地方呢?请大家再读课文2~4小节, 用﹏﹏画出相关句子。
出示“她从小要强好胜, 生活再艰苦再劳累, 都不肯放弃学习。
“尽管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 她们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 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
她不肯放弃的是什么?始终说明了?她心中的希望又是什么?
从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夏洛蒂?夏洛蒂把逆境当作人生的宝贵财富, 她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着, 板书:不放弃。多么可敬啊!难怪作者说她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谁来带着敬佩的语气读读这两句?
出示“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 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 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
“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
“锥心”是什么意思?那是怎样的羞和痛啊!能用成语来形容吗?
学生齐读。
她是不是仅仅把信钉在了床头?又是不是仅仅订的是信呢?小组讨论。
假如你是夏洛蒂, 你会立下怎样的誓言?此时我们又看到了一个 () 的夏洛蒂?
谁能来读出这份坚强与抗争来?我们一起来读读!板书:不惧怕
2.她们是在怎样地创作?”走路、干活、会亲友, 随时随地”这些词你读出了什么?
3.写话练习:
夜深人静了, 夏洛蒂三姐妹_______________
天快要亮了, 夏洛蒂三姐妹________________
炎热的夏天里, 夏洛蒂三姐妹________________
严寒的冬天里, 夏洛蒂三姐妹_______________
4.带着想象, 带着敬意, 读第6、7节。 (板书:不悲观)
(三) 追寻成功, 书写感悟
1.过渡:
2.出示“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 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 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a这里的“小草”指的是什么?
“大树”呢?
“小草浇灌成大树”, 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 取得了巨大成功。
两个“硬是”说明了什么?能去掉吗?
b我想追问, 夏洛蒂他们的成功仅仅是文学创作上的吗?你觉得夏洛蒂三姐妹的成就还体现在哪里?
总结:
练笔:同学们, 我们现在都是“小草”, 将来可以成长为“大树”栋梁之才。那同学们从夏洛蒂身上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或长或短, 或深刻或智慧, 写下你想说的话。
四、推荐书籍, 延伸拓展
今天的学习, 我们被夏洛蒂姐妹的坚强的意志征服, 启发我们做生活的强者, 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 奋斗自己的一生!
课文只是夏洛蒂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 想要继续走进夏洛蒂, 同学们不妨在课外与她的成名作握手, 与她面对面交流。
《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4篇
《小草和大树》讲述的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逆境中奋发努力、脱颖而出的艰辛历程,歌颂了逆境成才的奋斗精神,展现了主人公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她用自己和两个妹妹的成功证明了无论是“小草”还是“大树”,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一样可以有自己的事业,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样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只要努力奋斗,在逆境中也能创造奇迹。这篇课文与本单元另两篇课文一起,共同表达了“奋斗与生存”的教育主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
教学重难点
1.品味“她的生命艰辛而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等比喻句的含义。
2.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感悟夏洛蒂艰辛而又壮丽的逆境成才经历,体会夏洛蒂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
教学过程
一、 由题生疑,带疑读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小草和大树》。乍一看课题,像是一篇童话或者寓言故事的题目,但是这篇课文既不是童话,也不是寓言,而是一个人的真实经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开门见山,三言两语,直奔课题,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文本上。同时由题生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整理:课文写的是谁的经历?课文实际上写了这个人的什么事情?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作为课题呢?
设计意图:通过暗示、对比、启发等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课题,开始在课堂上与“小草、大树”的精神交往,由初步的感觉开始到后来深刻的质疑,都是在带着自己的思考学习课文。只有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课文,为与主人公展开心灵对话打下基础。
3.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了解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吧。
二、 自学字词,了解大意
1.学生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初读课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课文写的是谁?这个人是英国人,名字不好读,我们先来读一读。(出示:夏洛蒂·勃朗特)学生读。
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情?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介绍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以及她的代表作《简·爱》。
2.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指名学生朗读,及时正音,读正确。
堪称 逆境 撇下 前辈
狭窄 权衡 铅笔 钢铁
(2)分组出示词语。
嗷嗷待哺 节衣缩食 惴惴不安 寥寥无几 (夏洛蒂的逆境)
要强好胜 孜孜不倦 脱颖而出 大名鼎鼎 (夏洛蒂的成功)
指名读词语,提醒学生重点注意加点的字词要读正确,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齐读。
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交流加点字的含义,然后理解和讨论词语的含义。
教师启发:你能看出这两组词语的区别吗?说说自己对这两组词语整体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小结:对,成功前的夏洛蒂和成功后的夏洛蒂的区别,当然,我们也能从这些词语看出夏洛蒂的成功之路绝不平坦,相反却非常坎坷,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因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教学生字词时不必面面俱到,重点在于教学生不会的和易错的。让学生比较这两组词语,了解成功前的夏洛蒂和成功后的夏洛蒂的区别之大,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多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时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形成板书,如下:
小草——夏洛蒂三姐妹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小草成为大树——夏洛蒂三姐妹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对整个事件有了一些了解,了解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当学生明确事件的发展过程后,学生对课文的脉络更加清楚。这就为学生深入发掘课文内涵、体味精彩细节、感受人物形象打下了基础。
5.同学们,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那么,你现在能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吗?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
文中几次提到“小草和大树”?(3处)
请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并在书上写下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指名学生读读刚才画出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引导所有的学生认真听,收集有效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阅读文本,是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读完课文后,他们一定有自己的见解,教师组织学生写批注,交流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和表达。课堂上,学生充分汇报自己的阅读感受,也为教师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和内容提供了可能。
三、 深入研读,感悟精神
1.默读圈画,品读文字
课文用“小草和大树”为题,是有深刻含义的。同学们,请大家静心地默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夏洛蒂的生活,感受夏洛蒂的内心。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夏洛蒂逆境成才的故事,就会明白题目的含义。
默读课文,提出要求:用“ _______”画出夏洛蒂遭遇的困境,用“~~~~”画出她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的句子。边读边想,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交流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下面四个方面交流。
(1)夏洛蒂生活艰辛——不放弃学习;
(2)夏洛蒂求助遭讽——不惧怕打击;
(3)夏洛蒂写诗遇挫——不退缩叹息;
(4)夏洛蒂创作艰难——不浪费时间。
3.理解课题“小草和大树”的含义。
出示句子: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挑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
“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是什么?(回顾前面骚塞的话加以理解)如果骚塞听到了她们的宣战,会怎么想呢?
设计意图:只有充分了解主人公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才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才能真正被夏洛蒂的所作所为感动。此处的问题不露痕迹地指导学生关注事件的背景,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你能读懂这句话吗?以“小草和大树”为题的妙处在哪里呢?
四、 总结全文,链接课外
1.夏洛蒂姐妹的成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指导学生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
2.课文只是夏洛蒂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要想更多地了解课文中的故事,了解夏洛蒂·勃朗特这个人,大家课后可以阅读《简·爱》这部经典著作,相信会给你很多启发。
五、 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识记本课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 第5篇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
西陵区滨江小学
梅扬
今天,西陵区教科院来我校督导,我上了一节课,是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课《大树和小草》。由于是一节观察课,所以我将课堂放在了室外,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环境下感受科学之美。
对于这节课,我最初的想法主要是着眼于让学生更好的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尽量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在观察的同时做好观察记录。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情况,让不禁反思,初始年级的兴趣与规矩之间的平衡在哪?该怎么做?
对于起始年级的教学,要照顾三个方面,一是科学学习的要求和规矩,二是延续他们对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三是科学基本技能的传授于指导。这三个要求特别是前两个要求往往是对立的。对于学生而言,对他们提出要求和立规矩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是着重于延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学习地点放在了室外,但是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和立下的规矩遵守的实在不好。后来,在教研员赵老师的指点下,我才意识到,室外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太多外部的环境因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自然的会关注其他的一些事情而忽视认真听教师的要求和规矩。因此,赵老师建议,这种课应该在室外上,但没有必要整节课都在室外上。可以先在教室内讲好要求,立好规矩,然后再带到室外进行观察活动,活动完成后再带会教室进行分析和总结。将需要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放在教室里,需要学生放开兴趣的时间放在室外,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兴趣玉规矩的平衡。
另外,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试图培养学生边看边记的科学观察习惯。但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完全忘记了记录,非常兴奋的在观察并且一有发现就呼朋唤友;二是有学生记录时写字的很慢,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写字上了,观察的内容不多。针对这种情况,教研员赵老师也在课后和我一起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主要是起始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为三年级的学生一是好动,很容易被外部事物所吸引,同时写字速度又较慢,文字功底不够。因此,对于起始年级的技能传授与指导上要求就不要太多,太细,要认识到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同时要观察学生课堂反映,视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来适度提高或降低技能要求。让学生保持“踮一踮脚就够得到”的学习状态。这样也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 第6篇
(1)家境贫寒,失去亲人,自谋生计,生活艰难;
(2)写诗希望破灭,遭受训诫,打击沉重;
(3)一败涂地,损失惨重。
在这一基础上,我这样问:“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逆境会怎样呢?”学生交流后,我话锋一转:“但夏洛蒂成才了,还有她的两个妹妹。”接着就出示文章最后一段,让学生感受她们三姐妹取得的辉煌成就。“那她们凭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呢?”我抛出了这个问题。
接下来,就让学生默默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并在令你感动的地方写上批注。几分钟后,我终于等来了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从尽管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她们却始终这句话读出了夏洛蒂她们心中的信念非常坚定,她们渴望成功。”“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她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打不垮她。”“我从夏洛蒂和两个妹妹没有悲观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