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ECP范文(精选4篇)
血清ECP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7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观察组男55例,女34例;年龄28~69(46.59±10.66)岁;病程1~9(4.66±1.39)年。对照组男51例,女38例;年龄27~66(46.59±10.33)岁;病程1~8(4.55±1.09)年。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入选患者均需符合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诊断标准[5]。(2)年龄≥18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4)1个月内未接受药物治疗者。排除标准:(1)除外存在其他鼻咽部疾病者。(2)存在其他上呼吸道感染者。(3)存在其他部位急慢性感染者。(4)存在恶性肿瘤者。(5)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者。(6)无法耐受中医治疗方法治疗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J20080070)治疗,每天1次,每次10mg,连续应用14d。研究组接受联合自拟中药方、针刺及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咪唑斯汀缓释片应用方法同对照组。同时给予根据患者辨证分型,予自拟中药方剂及针刺治疗。对于证属肺虚感寒型者,中药方剂予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5g,水煎服,每天1剂;针刺治疗予百会、印堂、迎香、大椎及足三里,每天1次。对于证属脾气虚弱型者,中药方剂予黄芪20g,白术15g,当归15g,陈皮15g,炙甘草6g,升麻10g,水煎服,每天1剂;针刺治疗予百会、印堂、足三里、丰隆、气海、关元,每天1次。对于证属肾阳亏虚型者,中药方剂予熟地20g,山萸肉15g,山药15g,附子10g,肉桂10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水煎服,每天1剂;针刺治疗予百会、印堂、肾俞、气海,每天1次。2组治疗均为14d。
1.4 观察指标
于患者接受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2周3个时间点分别抽取2组患者肘静脉血,进行血清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及白细胞介素-4(IL-4)检查。血清ECP、VCAM-1及IL-4含量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查。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前ECP、VCAM-1及IL-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ECP、VCAM-1及IL-4治疗1周及治疗2周均低于治疗前,且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咪唑斯汀缓释片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物,其可通过抑制包括组胺在内多种因子的活性,而达到抗炎性反应的作用,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有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6,7]。因此本文将咪唑斯汀缓释片作为西药治疗的药物,并将中药方剂及针刺治疗应用于其中。
本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ECP、VCAM-1及IL-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ECP、VCAM-1及IL-4治疗1周及治疗2周均低于治疗前,且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后患者血清内ECP、VCAM-1及IL-4三项指标含量均可达到显著的下降,且其下降幅度与患者的治疗时间有着显著关系。且观察组ECP、VCAM-1及IL-4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文不仅应用了西药咪唑斯汀缓释片,同时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将患者分为肺虚感寒型、脾气虚弱型及肾阳亏虚型三型,针对于肺虚感寒型,则以可达到“益气固表”作用的玉屏风散加减作为治疗方剂,并配合大椎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治疗;而针对于脾气虚弱型,则以可达“健脾助运”作用的补中益气汤加减作为治疗方剂,并配合足三里、丰隆、气海、关元等穴位;此外,针对于肾阳亏虚型,则以可达到“温肾助阳”作用的金匮肾气汤加减为治疗方剂,同时配以肾俞、气海等穴。
综上所述,联合自拟中药方、针刺及西药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敏性鼻炎患者血清ECP、VCAM-1及IL-4水平具有更为理想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Ldrup Carlsen KC,Roll S,Carlsen KH,et al.Does pet ownership in infancy lead to asthma or allergy at school age?Pooled 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11 European birth cohorts[J].PLos One,2012,7(8):43214.
[2] 张清全,杨清,孙勇,等.新疆维、汉人群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及其与鼻粘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4):355-356.
[3] Riegel AK,Faigle M,Zug S,et al.Selective induction of endothelial P2Y6 nucleotide receptor promotes vascular inflammation[J].Blood,2011,117(8):2548-2555.
[4] 高倩.鼻用糖皮质激素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口鼻呼出气NO浓度的影响[J].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0):913-919.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治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3):166-167.
[6] 孙莉.咪唑斯汀缓释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34(12):1928-1929.
血清ECP 第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并经过变应原特异性Ig E测定确诊的支气管哮喘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32例,病程2~26年。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
1.2 药物
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阿罗格标准化变应原浸液0级浓度为5TU/ml(therapy unit,TU),1级为50TU/ml,2级为500TU/ml,3级为5000TU/ml。
1.3 方法
治疗组采用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阿罗格标准化变应原浸液行初始免疫治疗和维持免疫治疗,1年半后结束。初始治疗变应原以5TU/ml(therapy unit,TU)稀释液(0级),从0.05 ml皮下注射开始,每周一次,逐渐递增为0.1ml、0.2 ml、0.4 ml、0.6 ml、0.8 ml、1.0 ml,然后递增一个浓度级即浓度增至10倍(1级),剂量为0.1 ml、0.2 ml、0.4 ml、0.6 ml、0.8 ml、1.0 ml,依次增至3级变应原稀释液,剂量到0.8 ml完成初始治疗;维持治疗为3号变应原稀释液,从0.1ml、0.2 ml、0.4 ml、0.6 ml依次递增每周一次皮下注射,然后以0.6 ml皮下注射每周1次维持8次,此后0.6 ml皮下注射每两周1次维持8次,最后0.6 ml皮下注射每四周1次维持12次。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共78周,SIT治疗期间,如有哮喘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对照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吸入,疗程与治疗组相同。
1.4 血清ECP检测
1.4.1 标本采集
所有受检患者2周内未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停用抗组胺药3 d(息斯敏停药1周),每位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各抽取静脉血2.5 ml,置普通玻璃管中,在37℃下凝血60 min,1000~1350 g离心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备用。
1.4.2 仪器、试剂
Pharmasia Unicap100 System及ECP测定试剂盒,包括:β-半乳糖苷酶标记抗ECP抗体、抗ECP包被的固相载体(CAP)、底物(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苷)、ECP标准品、质控品等均为瑞典Pharmasia公司生产。
1.4.3 测定方法及原理
包被的ECP抗体与血清中的ECP结合,经洗涤后,加入荧光底物,在β-半乳糖苷酶作用下,产生荧光,仪器动态检测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自动计算并报告血清标本ECP浓度(μg/L)。
1.5 统计学方法
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CP值,求出均数和标准差,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血清ECP测定,两组治疗前患者血清ECP均值±标准差分别为(27±5.8)μg/L和(28±6.2)μg/L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ECP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6±3.6)μg/L和(24±3.2)μg/L,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注:P<0.01,*P<0.05
3 讨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目前唯一能改善支气管哮喘病程的治疗方法,可能机制包括三个方面:(1)抗体反应:首先产生一过性变应原特异性Ig E升高,然后出现变应原特异性Ig G(特别是Ig G4)升高和Ig E升高;(2)效应细胞反应:特异性免疫治疗抑制支气管粘膜中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的聚集和活化;(3)T细胞反应:抑制变应原诱导的Th2免疫反应,促进Th1免疫反应,表现为诱导产生干扰素γ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2]。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和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两个重要特征,嗜酸粒细胞和支气管哮喘的密切关系已得到公认,它对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预后的判断和药物疗效的评价有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对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检测,同时测定对照组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吸入治疗前后血清ECP水平。结果显示:各组治疗后患者血清ECP值均低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血清ECP值明显降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ECP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血清ECP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观察到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患者血清ECP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减低,表明SIT能有效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能力,减少ECP释放,从而起到治疗目的,该途径可能是SIT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之一。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的变化,评价免疫治疗的效果,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阿罗格变应原浸液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照组吸入布地奈德,在治疗前后抽静脉血查ECP。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ECP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ECP,其可能的免疫机制是有效地抑制了嗜酸性粒细胞在气管的聚集与活化,降低其释放ECP的能力,起到治疗作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变应原,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特异性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机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Durham S.R.Allergen immunotherapy(desensitisation)for aller-gic diseases.Clin Med,2006,6(4):348-35.
血清ECP 第3篇
关键词:ECP,模式,ECR,寄存器,前向传输,后向传输
1 引言
并行数据传输接口 (简称为并行口或并口) 主要是指八位数据并行传输的接口类型, 配合必要的握手信号以实现数据的快速、可靠传输的目的。早期的P C机并口多采用SPP模式, 现在的PC机并口可以选择SPP、EPP和ECP模式进行数据传输。S P P是半双工单向数据传输, 传输速率较低;E P P增强型模式采用半双工双向数据传输, 传输速度高达2MB/S, 大大提高了并行口的实用性;E C P扩充型模式采用全双工双向数据传输, 传输速率比EPP高, 因此ECP模式为并行口提供了另一种高效的数据传输途径,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传输。另外, E C P传输可以在一个I S A总线周期内完成、可以使用R L E数据压缩方法、可以使用DMA方式等优点, 因此对于更高速的传输来说, 可以更快速地传输更大的数据块, 且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2 ECP模式的协议
2.1 ECP信号定义
E C P协议是一种可以真正实现双向数据传输的协议, 并且与标准并行口协议兼容。E C P传输可以通过标准并行端口IEEE 1284-A接口实现。设计人员通过灵活地使用这些信号, 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表1给出了ECP协议中各引脚的信号定义与描述。
Host Clk为低电平表示主机有有效数据, 该信号的上升沿用于将数据移入设备;D a t a 0-D a t a 7是双向数据总线;Periph Clk为低电平表示在设备端有有效数据, 该信号的上升沿用于将数据移入主机;设备设置Periph Req为低电平表示可以使用后向传输模式;n Reverse Req为低电平表示数据处于后向传输;后向传输时, Periph Ack为高电平表示数据周期而低电平表示命令周期;前向传输时, Host Ack为高电平表示数据周期而低电平表示命令周期;IEEE 1284Active为高电平表示主机处于1284传输模式, 低电平则终止该模式。
2.2 EC P模式下的主要寄存器
根据ECP的引脚信号定义, 就可以通过这些引脚来传输相关的握手信号, 利用这些信号信息来配置ECP模式下的重要寄存器。在ECP模式下, CPU主要使用5个寄存器。并口的基地址BASE通常是378H或278H。这5个寄存器的定义及功能参见表2。
在ECP接口的寄存器中, 有一个重要的寄存器E C R---扩展控制寄存器。E C R负责保存ECP的各种重要的配置信息。这个寄存器需要在软件设计中重点配置。 (表3) 给出了ECR各个位的功能及描述。
另外, 还有一个需要指出的是控制寄存器PCON, 它包括了上位机的Host Clk、H o s t A c k、n R e v e r s e R e q u e s t、I E E E1284Active信号和中断及传输方向的控制。
2.3 EC P模式的传输控制时序
E C P模式的传输时序是软件设计的重要依据。E C P模式提供了两种传输周期时序:数据周期 (data cycle) 和命令周期 (command cycle) 。这两种周期可用于两个传输方向:前向数据/命令传输和后向数据/命令传输。
E C P模式定义前向传输为主机到外设, 当Host Ack为高, 表示进行data周期;当Host Ack为低, 表示进行command周期。下图1描述了一个前向传输过程中的data周期和command周期的时序。
一个完整的ECP模式的前向数据/命令传输的过程如下: (1) 模式协商阶段。主机首先把ECP的一个扩展请求值放到数据总线上, 然后将IEEE 1284 Active置高、Host Ack置低, 对ECP模式进行查询。1284兼容的外设接着将Periph Clk置低作为应答, 并将n P e r i p h R e q u e s t、X f l a g、n Ack Reverse置为高。如果外设支持模式建立, 主机置H o s t C l k为低, 然后置Host Clk和Host Ack为高, 表示已经确认了一个兼容于ECP模式的外设。接着, 外设为了作为回应, 置n A c k R e v e r s e、Periph Ack为低, 置Xflag、Periph Clk为高, 结束模式建立, 接口进入ECP配置阶段。 (2) E C P模式配置阶段。主机置Host Ack为低, 外设置n Ack Reverse为高, 以响应主机。然后进入前向等待阶段, 准备进行数据传输。 (3) 前向等待阶段。外设置Periph Ack为低, 主机检测到此信号后可开始传输数据。 (4) 前向数据/命令传输阶段。主机向ECP数据FIFO或ECP地址FIFO中写入一个字节。在进行数据传输时, 主机将Host Ack置高, 置Host Clk为低, 表示数据有效。外设通过置P e r i p h A c k为高来应答主机。主机置H o s t C l k为高, 外设接收数据并置Periph Ack为低, 完成这次传输。Host Ack为低, 所以下一个周期为command cycle。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可以完成多字节数据的前向传输。
E C P模式定义后向传输为从外设传输到主机, 当Periph Ack为高, 表示进行data周期;当P e r i p h A c k为低, 表示进行command周期。下图2描述了后向传输过程中的command周期和data周期的时序。
因为在ECP模式协商和ECP模式配置成功后, 接口默认是在前向传输下, 所以外设要使用后向传输时, 必须要经过ECP前向传输到后向传输的转换步骤。过程如下:主机置八位数据总线为高阻状态, 并设置Host Ack为低, 在等待最小建立时间后, 置n Reverse Request为低。外设置n Ack Reverse为低, 应答主机, 进入后向等待阶段。接下来的ECP后向等待阶段和后向数据/命令传输阶段与前向传输中的这两个阶段相似。
3 USB转ECP模式并口电路
单片机STC11F32XE具有1280字节的R A M, 可以作为传输过程中的数据缓存, 可以很好地解决上位机速度较快而下位机 (单片机) 速度较慢的而带来的问题, 也可以将其作为E C P模式下常用的一些寄存器来使用, 另外, 此单片机的速度快且抗干扰性强, 端口驱动能力强, 完全可以满足该系统的要求。
并行口采用的是IEEE 1284-A接口, USB接口驱动芯片采用Philips半导体公司的PDIUSBD12, 该芯片的数据端口D0-D7接单片机的P0口, 引脚WR_N、RD_N、及A0分别接单片机的P3.6、P3.7、P3.5引脚。整个硬件电路图如图3所示。
4 软件设计
E C P模式下的软件设计主要是通过引脚信号相关的握手线来控制传输信息, 通过这些握手信号信息来配置E C R、P C O N和P S T A T寄存器, 并利用八位数据线来传输数据与地址。E C P的数据传输中需要使用F I F O寄存器, 这里的FIFO是单片机内部R A M存储空间, 把这这部分空间划分为两个FIFO, 一个用于前向ECP写入数据空间, 另一个用于后向ECP读取数据空间。当进行前向E C P写数据时, 首先将写FIFO空间复位, 随后将数据成批写入写FIFO中, 然后给目标ECP设备一个中断信号, 通知它读数据;当进行后向ECP读数据时, 首先将读FIFO空间复位, 随之将数据成批写入读FIFO中, 然后给PC或其他U S B设备一个中断信号, 通知它读数据, 这样就完成了数据的双向通信。对于前向传输, 该系统必须要清楚知道F I F O寄存器中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待发送的字节;对于后向传输来说, 系统要检测是否有等待读取的字节。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利用某种方式检测FIFO的状态。一般可以通过轮询、中断或DMA方式来检测FIFO的状态。图4和图5分别给出了上位机前向数据传输和后向数据传输的流程图。
5 结语
本文对U S B到E C P接口的转换电路进行了研究与实现, 电路实现上并不复杂, 但从实现E C P模式的通信角度来看, 对协议的充分认识与把握上有一定难度。由于并口E C P通信协议的复杂性也导致了许多设备并没有充分利用并口的这一功能。当然随着USB不断广泛地应用, 并口的使用将越来越少, 但对并口的研究仍具有一定意义, 本文研究并口的意义不但在于为系统提供对已有设备的支持, 更在于对并行接口及协议的理解上。
参考文献
[1]Jan Axelson著, 精英科技译, 并行端口大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
[2]圣怡, 戴一帆, 王宪平等著.Win-dows环境下软硬件接口技术.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3]彭昕昀.ECP模式下并口在数据采集中的应用[J].韶关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24 (3) :52-56.
[4]宋大雷, 张东来.[EEEl284标准简介[J].电子计算机与外部设备, 2000, 24 (1) :21-24.
血清ECP 第4篇
美国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 (UP) 开始在长滩达拉斯的多式联运中使用电空制动系统 (ECP) , 第一辆安装电空制动系统的列车使用的是纽约空气制动公司 (NYAB) 生产的电空制动系统, 第二辆安装电空制动系统的列车使用的是Wabtec制动系统。为了验证两套系统的相容性, UP最终计划将NYAB和Wabtec制动系统混合使用。美国联邦法律要求一级铁路公司对传统的列车制动系统每运行1 600 km进行检测, 安装ECP系统的列车可以运行5 600 km进行检测, 这样UP的列车从长滩达拉斯再返回只需要进行一次检测, 包括装载货物在内的每个方向的旅行时间为60 h。之前, 美国伯林顿北方圣太菲铁路公司和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在大宗铁矿石和煤炭列车上进行了装备电控制动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