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旋卡多曲联合炎琥宁(精选7篇)
消旋卡多曲联合炎琥宁 第1篇
关键词:消旋卡多曲,葡萄糖酸锌,病毒性肠炎,小儿
有报道称,我国约有40%的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其起病较急,早期可发生发热、呕吐的现象,继之腹胀并水样便,尤其秋冬季节易造成广泛的流行,对小儿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1]。本研究以240例6个月~2岁的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消旋卡多曲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0年9月到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肠炎患者240例,其中男126例,女114例,年龄6个月~2岁,粪便均为稀水样便;粪便镜检基本正常,少数病例可见到少量的白细胞;粪便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A-Ag为阳性,均符合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2]。将患者按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腹泻情况、发病天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口服和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同时给予思密达、微生态制剂妈咪爱,并指导患儿饮食,改低乳糖奶粉或稀粥。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儿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四川百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1102)每次1.5mg/kg,每日3次,餐前温开水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含元素锌每包10mg):<6个月10mg/d,>6个月20mg/d,分两次服用,止泻后继续口服,连服10d。开始服药后24h,记录两组患儿的大便性状、次数、全身状况,同时观察患儿有无任何不良反应如恶心、便秘、皮疹等。
1.3 疗效判定
本研究疗效的判定依照的是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研讨会制订的标准[3]。治疗72h后,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判定为治疗显效;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症状明显改善为治疗有效;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则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
采集患儿疗效资料,建立数据库,行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消旋卡多曲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体结果见表1。
两组总有效率χ2=20.91, P<0.05
3 结论
多年来的大量研究证实,轮状病毒感染是秋冬小儿病毒性肠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占所有病毒病因的50%以上,且感染的人群主要为6个月至3岁左右的婴幼儿。有研究统计,我国现有约2.6亿5岁以下儿童,而每年秋冬季患腹泻的儿童高达1.2亿,其中轮状病毒感染位于小儿腹泻病因的首位[4]。婴幼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含有较成人含量高的乳糖酶,该乳糖酶作为一种轮状病毒受体,使婴儿较易发生轮状病毒感染[5]。轮状病毒感染人体后,能局部破坏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使肠粘膜上皮细胞发生病变。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病变,上皮脱落,使肠粘膜过度分泌液体。同时双糖类食物由于肠粘膜的病变,不能被完全消化而过多储积于肠腔,更加促进了水分的渗出。除此之外,小肠上皮细胞内的钠离子转运通道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水、电解质紊乱,最终引起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因此,修复损伤的上皮细胞,抑制肠管水电解质的过度分泌,在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治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人体肠道液体的分泌吸收受肠神经系统的调控。脑啡肽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通过肠神经系统调控肠管的功能。消旋卡多曲是人体脑啡肽酶的抑制剂,可以阻止酶对内源性脑啡肽的消化作用,延长其活性,从而快速改善水样便的症状,缩短患儿的病程。由于其在改善腹泻症状的过程中,是通过抑制血浆脑啡肽酶来改善肠管的分泌,不影响中枢神经脑啡肽酶的水平,对肠蠕动产生也无明显影响,因而该药的使用而对中枢神经系统无副作用,无成瘾性,不会产生明显的腹胀症状,也不影响正常的水盐吸收[6]。因此,消旋卡多曲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能有效减少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同时不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使其成为临床上较常使用的一种有效药物。
近年来,有大量研究着重于微量元素与疾病关系,其中利用锌制剂治疗某些儿科疾病得到较好的效果,使其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广泛。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在肠道进行代谢。人体缺乏锌会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完整性和肠道酶的活性,同时使肠道钠转运障碍,导致腹泻的发生。而腹泻能使肠道锌吸收减少,加重锌的丢失,使腹泻迁延不愈进而形成锌缺乏的恶性循环。给病毒性肠炎患儿补充锌,能修复肠黏膜损伤,有利于肠道对水和钠的重吸收,减少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减轻患儿的腹泻症状[7];锌还能增加肠道酶活性,增强抗感染能力,增强机体抗病毒作用,缩短病程。
本研究以消旋卡多曲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不仅可以促进肠黏膜上皮的修复,加速肠黏膜的再生,又能抑制肠管液体的过度分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同时不影响正常的水盐吸收,不影响肠道正常的蠕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既减轻了患儿的腹泻症状,又缩短了病程。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治学, 徐朝辉, 江忠, 等.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43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22 (19) :1497-1498.
[2]林峰.儿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1211.
[3]方鹤松, 魏承毓, 段恕诚, 等.“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纪要、腹泻病治疗新原则、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临床儿科杂志, 1998, 16 (5) :358.
[4]魏升云, 张淑珍.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 2004, 22 (6) :409.
[5]栾利娟, 村建明, 何志忠.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 2002, 14 (3) :150.
[6]段世玲.消旋卡多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 2007, 9 (12) :1592.
消旋卡多曲联合炎琥宁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5例均为我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具备轮状病毒肠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且符合以下条件:年龄4个月~3岁;病程2d以内;大便次数≥5次/d,伴或不伴发热、呕吐等症状;粪轮状病毒抗原检测(ELISA-试剂盒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阳性。其中男75例,女60例;4~12个月63例,12~36个月72例;伴发热90例,呕吐69例;轻度脱水60例,中度脱水23例;肝肾功能均正常。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65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大便常规、培养,RV抗原检测。在支持治疗、微生态治疗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连用3~5d;治疗组给予喜炎平5~10mg/(kgd),1次/d,静脉点滴,连用3~5d,并加用消旋卡多曲,体重<9kg给予10mg/次,体重≥9kg给予20mg/次,3次/d,连服4~6d。服药后24h,两组均记录大便次数、性状、体温变化、脱水情况及不良反应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72h后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72h内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3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3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67.7%。见表1。
(例)
3 讨论
轮状病毒腹泻在小儿病毒性腹泻中发病率最高。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黏膜液体平衡紊乱,肠液在肠腔内大量聚集,导致临床上重症水样腹泻、发热及呕吐,其次可引起患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抑制。
减少水、电解质分泌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起关键作用。脑啡肽是胃肠道中的一种神经递质,它通过激活D-阿片类受体降低环磷酸腺苷的水平,且对肠蠕动无明显影响,从而发挥减少肠液过度分泌的作用。啡肽酶可降解脑啡肽,消旋卡多曲是一种口服脑啡肽酶抑制剂,可阻止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脑啡肽酶)的降解,减少肠道黏膜内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又不对肠蠕动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快速改善腹泻症状,缩短病程。目前西药治疗RNA病毒感染缺乏特效药物,病毒性腹泻的治疗尚停留在对症治疗阶段,而一般认为中药对病毒性腹泻疗效较理想。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穿心莲总内酯主要有14-去氧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总内酯、14-去氧-11,12去氧穿心莲内酯等,它可以直接灭活病毒,也可通过增加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它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均有灭活作用,能抑制内毒素引起的发热;除了抗病毒作用,它还能提高血清白介素水平,增强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脾内T、B淋巴细胞密度,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缩短疗程。
对于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在抗病毒及补液治疗的基础上,如何快速止泻、改善症状是我们的目标。表1数据显示,消旋卡多与曲喜炎平两者联合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明显提高了疗效和总有效率,相对其它单种药物治疗,可快速缓解症状,有效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6.
[2]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消旋卡多曲联合炎琥宁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浙江省诸暨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患者102例, 所有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3]。年龄6个月~2岁, 平均 (1.51±0.67) 岁, 病程1~3 d,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脱水情况、腹泻次数和发热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入选标准
(1) 年龄:6个月~2岁; (2) 急性起病, 每天大便次数大于5次, 大便性状均为稀糊便、水样便、黏液便; (3) 双抗体夹心斑点酶联法检测轮状病毒阳性; (4) 大便常规正常或偶见白细胞; (5) 大便培养阴性; (6) 患儿家长配合并知情同意; (7) 就诊前未使用药物治疗者; (8) 患儿依从性好, 能坚持门诊治疗1周以上者。
1.3 排除标准
(1) 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 对本研究中的所有药物过敏者; (3) 脓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 (4) 就诊前已治疗者; (5) 重度脱水; (6) 不能坚持服药; (7) 同时应用其他药物或抗病毒药物者; (8) 依从性差者。
1.4 治疗方法
入院采血后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及对症治疗, 予去乳糖奶粉喂养2~8 d, 大便正常1~2周逐渐恢复原来饮食。两组均于确诊第1天即开始用药, 5 d后判定疗效。对照组:蒙脱石散剂 (3 g×10袋, 哈药集团中药二厂, 国药准字H19999240) 1岁以下每日1袋, 1~2岁每日1~2袋, 2岁以上每日2~3袋, 均分3次服用, 疗程为3 d;治疗组:消旋卡多曲颗粒 (10 mg×4袋, 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411) 1.5 mg/ (kg·次) , 每天3次, 疗程为3 d;儿泻停颗粒 (2 g×8袋, 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33020121) , <6个月, 1 g/次;6个月~3岁, 2 g/次, 2次/d, 疗程为3 d。
1.5 疗效判定标准[4]
显效:用药后24~48 h腹泻次数减至<2次/d, 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用药后48~72 h腹泻次数减至<2次/d, 大便性状好转, 水分明显减少, 临床症状消失;无效:72 h腹泻无缓解, 甚至加重, 改用其他治疗方案者。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 d后, 对照组有效率为56.9%, 治疗组有效率为86.3%, 两组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11.22, P<0.01) , 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11.22, *P<0.01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儿热退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和脱水纠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均P<0.01) 。提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致病原[5], 主要侵犯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黏膜上皮细胞, 使微绒毛肿胀、不完整、变短而导致肠上皮细胞大量坏死, 肠蠕动加快, 使肠道对营养物质及水的吸收发生障碍, 同时引起双糖酶不足及其活性下降, 最终导致未吸收的肠液和食物中消化不全的糖类积滞肠腔内, 继发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和微绒毛上皮细胞钠转运的功能障碍, 造成大量水样泻及内环境紊乱[6]。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等症状, 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利巴韦林是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 对多种病毒 (包括DNA和RNA) 均有抑制作用。张军[7]将病毒唑应用于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因治疗, 但疗效不理想, 并有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止泻药早期应用可阻止胃肠道内滞存的各种有毒物质的排泄, 加重病情, 严重者可威胁小儿的生命。消旋卡多曲是一种特殊的脑啡肽酶抑制剂, 能可逆地抑制脑啡肽酶, 从而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 延长消化道内源性脑啡肽的生理活性, 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消旋卡多曲进入肠道后, 快速水解为更有效的脑啡肽酶抑制剂醋托芬, 醋托芬对脑啡肽酶的抑制作用增加了阿片物质的利用, 阿片物质可以激活胃肠道的δ阿片受体, 导致c AMP黏膜水平的减少, 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l-和水, 减少Cl-分泌, 从而导致肠液中Na+、Cl-和水总量减少, 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 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酶活性, 且对正常小肠的上皮细胞的水、盐吸收无影响[8]。崔丽霞[8]报道, 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 能显著缩短止泻时间和病程。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 是指排便次数增多, 粪便稀溏, 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中医认为, 湿热之邪, 蕴结脾胃, 脾喜燥而恶湿, 湿困脾阳, 运化失职, 湿盛则濡泻。湿热之邪, 下注大肠, 传化失司, 故泻下如稀水样, 气味秽臭;热性急迫, 湿热交蒸, 壅遏肠胃气机, 故泻下急迫、量多;湿热困脾, 故纳差食少, 神倦乏力。中医认为治疗小儿泄泻宜运脾化湿[9], 且积累了有丰富的经验, 文献[10-16]提示中药治疗小儿泄泻具有良好疗效。儿泻停颗粒由苍术、羌活、车前子、大黄、甘草、制川乌组成, 具有健脾化湿、消肿止泻功效。方中苍术具有燥湿健脾作用, 对脘腹胀满、泄泻具有良好功效, 羌活、制川乌具有祛风除湿作用, 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作用。车前子具有利水通淋、渗湿止泻作用。药理研究发现[12], 大黄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李冰[13]研究发现, 轮状病毒性肠炎予儿泻停颗粒治疗2 d, 有效率达92.16%, 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 热退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和脱水纠正时间方面比较, 消旋卡多曲联合儿泻停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显著 (P<0.01) , 有效率达86.3%,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说明儿泻停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显著, 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浙江省诸暨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02例,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1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剂, 1岁以下每日1袋, 12岁每日12袋, 2岁以上每日23袋, 均分3次服用, 疗程为3 d;治疗组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1.5 mg/ (kg·次) , 3次/d, 疗程为3 d;儿泻停颗粒, <6个月, 1 g/次;6个月2岁, 2 g/次, 2次/d, 疗程为3 d。结果 治疗组显效29例, 有效15例, 无效7例, 有效率为86.3%;对照组显效12例, 有效17例, 无效22例, 有效率为56.9%,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退热时间为 (2.62±1.49) d, 止泻时间为 (3.13±1.83) d, 止吐时间为 (3.16±0.83) d, 脱水纠正时间为 (2.15±0.53) d;对照组退热时间为 (4.86±1.57) d, 止泻时间为 (6.79±2.44) d, 止吐时间为 (4.53±0.87) d, 脱水纠正时间为 (3.36±0.84) d,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均P<0.01) 。结论 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消旋卡多曲联合炎琥宁 第4篇
关键词:消旋卡多曲,蒙脱石散,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又叫做秋季腹泻, 发病的高峰期在秋冬季节, 是临床小儿腹泻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患儿一般病情比较严重[1]。此病发病迅速, 且病程比较长, 患儿在起病初期会出现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患儿大便次数会增多, 并且通常会伴有脱水、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2]。如果不能对患儿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 会引发肠套叠、肠穿孔以及感染性休克等一系列临床并发症[3]。为了进一步探究消旋卡多曲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患者, 比较分析采用单独口服思密达治疗和采用消旋卡多曲联合思密达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18例, 女22例。年龄4个月~2岁, 平均年龄 (8.49±4.39) 个月, 发病时间3~6 d, 平均发病时间 (5.48±2.12) d。对照组中男19例, 女21例。年龄5个月~2岁, 平均年龄 (8.51±4.33) 个月, 发病时间3~6 d, 平均发病时间 (5.68±2.62)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思密达[ (生产厂家:博福-益普生 (天津) 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00690) ], 年龄≤12个月的患儿1袋/d, 12~24个月的患儿给予1~2袋/d, >24个月的患儿2~3袋/d。急性腹泻的患儿可以首次剂量加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联用消旋卡多曲颗粒 (生产厂家: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50412) 1.5 mg/ (kg·次) , 3次/d, 总剂量<6 mg/kg。所有患儿连续治疗3 d, 临床症状消失则停止用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在72 h内临床体征基本消失, 恶心呕吐症状完全消失, 大便恢复正常, 频率<5次/d;有效:患儿在72 h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 但是仍然有轻微的恶心呕吐, 大便性质呈现出稀水样或蛋花样, 频率5~10次/d;无效:患儿在72 h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患儿伴有严重恶心呕吐, 大便呈稀水样或者蛋花样, 频率>10次/d[4,5]。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7.5% (39/40) ,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 (32/40)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2.2 两组患儿止泻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止泻时间为 (3.2±0.7) d,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4.9±1.3)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不良反应, 患者出现荨麻疹, 在停止治疗后荨麻疹消失。对照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多发性疾病, 此病的发病高峰期在<2岁的婴幼儿。其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所导致的感染性病症,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和粪-口传播[6]。目前临床上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常采用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抗病毒治疗为主要方法[7]。思密达是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 其有效成分双八面体蒙石微粒具有对细菌、病菌以及水分的强吸附能力, 从而能够有效抑制病菌的复制和传播, 进而强化了胃肠黏膜的屏障作用, 最终起到调节肠道微平衡的作用。消旋卡多曲是一种脑啡肽酶抑制剂, 可选择性、可逆性的抑制脑啡肽酶, 保护内源性脑啡肽生理活性, 能够有效减少水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 从而控制腹泻[8,9]。
在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思密达治疗, 观察组采用消旋卡多曲联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7.5%,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止泻时间为 (3.2±0.7) d, 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4.9±1.3)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不良反应, 对照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可见采用消旋卡多曲联合思密达治疗的临床意义显著。
综上所述, 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采用消旋卡多曲联合思密达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峰.物理降温在轮状病毒肠炎高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护理研究, 2014 (12) :1494.
[2]钟群英.秋泻灵合剂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8) :35-36.
[3]迪丽班·阿不都吾甫, 王芳.轮状病毒性肠炎的47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4 (8) :201-202.
[4]胡时先.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15) :452-453.
[5]宗建, 张辉.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研究.中医临床研究, 2014 (8) :18-19.
[6]赵鹏.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124例临床分析.中国优生优育, 2014, 20 (1) :22-23.
[7]刘建丽, 厉红, 王兰英, 等.葡萄糖酸锌联合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 (3) :256-258.
[8]付梅梅.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医学信息, 2014 (2) :353-354.
消旋卡多曲联合炎琥宁 第5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定西市临洮县人民医院门诊自2014年8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99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标准[2]。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4月~3岁;(2)病程在48 h以内;(3)每日腹泻次数超过5次,伴中度以上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4)无营养不良、佝偻病、乳糖不耐受等基础疾病;(5)无先天性心脏病、肾病综合征、肝功能异常、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合并症;(6)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排除标准:年龄小于4月或大于3岁;病程超过48 h;每日腹泻次数少于5次;轻度脱水;伴有营养不良、佝偻病、乳糖不耐受、先天性心脏病、肾病综合征、肝功能异常、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双歧杆菌组(B组)和联合治疗组(C组),每组各33例,三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及脱水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例
1.2 治疗方法
A组患儿饮食上限制双糖类食物及油腻等不消化食物,母乳喂养儿暂停母乳,口服蒙脱石散等常规治疗,呕吐明显时暂禁食,口服或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B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培菲康);C组给予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剂量同B组)及口消旋卡多曲颗粒,1岁每次10 mg,>1岁每次15 mg,每日3次,连用1周。观察三组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第3天、第5天及第7天病毒转阴情况及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24~48 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天或恢复到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至正常次数,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48~72 h,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天,大便性状好转,水分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经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B组和C组呕吐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和大便次数回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2.2 三组患儿病毒转阴情况比较
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B组与C组的病毒转阴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见表3。
例(%)
*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2.3 三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B组总有效率为90.9%,C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A组的78.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P<0.01);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5。
3 讨论
小儿急性水样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尤以轮状病毒多见。轮状病毒为双链RNA核心病毒,其感染小肠微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引起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从而破坏了小肠黏膜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功能,肠腔内大量集聚肠液而引起腹泻。同时,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后分泌双糖酶的能力减弱,尤其是乳糖酶,从而造成乳糖分解障碍,肠道渗透压增加,水分大量进入肠腔,超过结肠吸收功能,最终导致稀水便,引起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4]。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作用于肠壁,刺激肠壁细胞分泌功能亢进,向肠腔分泌大量的水和电解质,引起稀水便。已知脑啡肽可以减少消化液的分泌,而消旋卡多曲颗粒是一种特殊的脑啡肽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脑啡肽酶,从而保护内源性脑啡肽免受降解,减少水分及电解质过度分泌[5]。
培菲康胶囊是一种微生物制剂,可以给肠道直接补充具有活力的有益菌促进原有菌的快速恢复繁殖,同时抵制外来菌的入侵,提高菌内生长环境,激发人体免疫活性,增强人体抵抗力,促进受损肠道黏膜的恢复,缩短腹泻病程。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呕吐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和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消旋卡多曲颗粒仅仅作用于外周脑啡肽酶,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啡肽酶活性,也不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因此不会导致便秘。王伟[6]的研究发现,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明显缩短患儿腹泻的病程,疗效较显著,而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总有效率为90.9%,C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效高于A组的78.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P<0.01);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旋卡多曲治疗腹泻起效时间快,可迅速控制腹泻症状,国外报道消旋卡多曲治疗腹泻患儿平均治愈时间仅为28 h。本研究证实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可明显缩短患儿腹泻的病程,缩短病毒转阴时间。B组和C组呕吐停止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和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第3天、第5天、第7天,B组与C组的病毒转阴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
本研究对消旋卡多曲联合双歧杆菌三连胶囊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进行研究,发现二者联合应用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单用双歧杆菌三联胶囊组,在总有效率、止吐止泻时间、轮状病毒转阴时间方面,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因此,双歧杆菌三联胶囊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学磊,李玉静,贾娜尔,等.2010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监测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7):565-567.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9-850.
[3]余彤.消旋卡多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8(26):4445-4446.
[4]顾冬云.喜炎平联合消旋卡多曲及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J].牡丹江医学报,2013,34(5):86-87.
消旋卡多曲联合炎琥宁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4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 其中男68例, 女46例, 年龄为5~28个月, 平均年龄 (15.2±3.4) 个月;所有患儿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均不足48 h, 其中42例患儿存在脱水表现, 39例患儿并发呕吐, 33例患儿有发热现象。将11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56例, 观察组58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病情及男女比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可展开对比。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与轮状病毒肠炎相应诊断标准相符, 年龄为5~28个月, 患病后均未接受抗腹泻药物或抗生素治疗。排除标准:重度脱水, 频繁呕吐, 有造血功能障碍, 心、肝、及肾功能障碍, 并发佝偻病或营养不良等。
1.3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按照病情与脱水程度给予静脉补液或口服补液盐, 对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予以调节, 给予合理饮食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治疗, 单次给药量为:年龄<1岁患儿给予1.0 g, 年龄为1~2岁患儿给予2.0 g, 年龄>2岁患儿给予3.0 g, 均为3次/d给药, 在饭后1 h用药, 初次用药时剂量加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 给药剂量为体重<9 kg患儿用药10 mg/次, 体重9~13 kg患儿用药20 mg/次, 体重>13 kg患儿用药30mg/次, 均为3次/d, 以温开水进行冲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经3 d治疗对照组显效25例, 有效14例, 无效17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9.6%;观察组显效33例, 有效19例, 无效6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9.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2.2 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及总疗程时间对比
观察组大便次数恢复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止泻时间及总疗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 , 具体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人群为6个月~2岁婴幼儿[2], 大部分患儿在发病后1~2 d有明显呕吐症状, 之后有腹泻表现。据报道, 我国 每年有25%左右婴幼儿发生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其中50%的患儿有血清 心肌酶谱异常表现[3], 部分患儿疑因暴发性心肌炎导致猝死。然而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通常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以疾病自限恢复为主。
蒙脱石散是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 目前已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证实, 蒙脱石散不仅可对消化道黏膜发挥有效保护作用, 同时可对病毒及毒素发挥一定吸附效果。国外有研究证实, 该药物可对病毒复制、传播予以有效抑制, 可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有效阻断病毒对肠道黏膜的攻击。因此利用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可促使腹泻时间大幅缩短, 同时患儿耐受性较高。消旋卡多曲属于脑啡肽抑制剂, 可经对内源性脑啡肽发挥保护作用, 使其免于被降解而促使内源性脑啡肽生理活性增强, 促使肠黏膜中c-AMP水平大大降低, 减少电解质与水过度分泌。同时, 该药物属于外周脑啡肽酶选择性抑制剂及可逆性抑制剂, 可对血浆内的脑啡肽酶发挥抑制作用, 而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啡肽酶水平造成影响, 因此不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 不会成瘾, 故而该药物在小儿腹泻治疗中可发挥显著治疗效果。结果表明, 这两种药物联合用药可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发挥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 同时不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可更为迅速的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 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具有显著疗效, 可促使患者病程大幅缩短, 迅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金晓荔, 罗晓明.补锌疗法对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意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 21 (35) :4030-4033
[2]孙爱玲, 延永, 朱楠楠, 等.消旋卡多曲与宝乐安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4) :3815-3816
对消旋卡多曲制剂的探讨 第7篇
消旋卡多曲是由法国的Bioproject公司开发创制的一种新的作用机制的抗腹泻药, 于1993年首先在法国以商品名Tiorfan上市, 并在1997年在国际市场上上市, 用于治疗成人急性腹泻。2001年儿童腹泻适应症批准上市。消旋卡多曲是一种脑啡肽酶的抑制剂,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抗分泌作用。它通过抑制脑啡肽酶活性, 进而抑制水和电解质过度分泌来发挥其抗腹泻作用。其特点是:高效、作用迅速、治疗指数高, 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无明显作用, 不引起便秘。
消旋卡多曲口服后被迅速吸收, 首先在胃肠道内分布, 不通过血脑屏障, 并迅速分解为其活性代谢物Thiorphan: (R, S) -N- (1-氧代-2-巯甲基-3-苯丙基甘氨酸) , 然后转化为非活性代谢物, 通过肾脏、粪便和肺排除。给药100mg后, 抑制血浆脑啡肽酶的活性在30min内出现, 生物活性约在给药1h后达高峰, 生物半衰期约为1h, 抗血浆脑啡肽酶活性可持续8h。
消旋卡多曲的活性代谢物约有90%与血浆蛋白结合, 主要为白蛋白 (约为70%) , 但并不能置换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24h有92%的药物从尿液和粪便中消除, 无体内蓄积或快速耐受。
2 试验设计、对象、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总体设计
本试验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各阶段均以杜拉宝为参比制剂, 消旋卡多曲颗粒、卡多曲分散片或卡多曲干混旋剂分别为供试制剂, 分别采用双周期、单中心、开放、随机、自身交叉对照的研究方法。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 每阶段将18-2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人数相等, 在Ⅰ、Ⅱ周期分别交叉口服供试制剂或参比制剂, 交叉服药前有一周清洗期。每次服药后在规定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样, 以SPE-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 利用DAS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的比较。
2.2 实验对象
本试验采用健康男性为对象。被告知与药物试验有关的信息及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后, 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符合入选标准、同意遵守试验要求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参加本试验。
2.2.1 受试者例数
各阶段试验计划入选的受试者例数分别为18-24例, 实际入选人数为18-20例。
2.2.2 入选标准
①年龄与性别:18~30周岁男性, 同一批受试者年龄不宜相差10岁以上;②体重:正常受试者的体重一般不应低于50kg。按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体重 (kg) /身高 (m2) 计算, 一般在标准体重 (19-24) 范围内。同一批受试者体重 (kg) 不宜悬殊过大;③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④全面体检, 身体健康;⑤无心、肝、肾、消化道、神经系统、代谢异常等病史;⑥实验室检查显示心电图、肝、肾功能和血象无异常;⑦试验前两周内未服任何其它药物。⑧无烟酒嗜好;⑨受试者在被告知所有与药物有关的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其它相关事宜后, 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2.3 给药途径及剂量
考虑到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试验的消旋卡多曲给药途径为口服, 均为单剂量给药。第一阶段给药剂量为600mg, 因参比制剂一次口服600mg体积过大, 故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给药剂量改为300 mg。
2.4 试验方法
2.4.1 仪器、药物与试剂
2.4.1.1 仪器
Waters 2695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 包括:2695 HPLC泵及自动进样器、2487双通道紫外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
BP121S电子天平, 德国赛多利斯股份公司;
雷磁pHS-3C精密pH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LN-9527-01高速离心机, 美国雅培公司;
XW-80A旋涡混合器, 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
AS2060B超声仪, Autoscience公司。
2.4.1.2 药物与试剂
消旋卡多曲颗粒 (杜拉宝) :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10mg/袋, 批号:050302、050304、051001。
消旋卡多曲颗粒:昆明邦宇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 规格:30mg/袋, 批号:20040601。
消旋卡多曲分散片:北京德众万全药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研制, 规格:30mg/片, 批号:20040601。
消旋卡多曲干混悬剂:太阳石 (唐山) 药业有限公司开发研制, 规格:30mg/袋, 批号:20050901。
奈韦拉平 (内标) , 纯度99.5%, 北京万全阳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031220。
代谢物Thiorphan对照品, 纯度>99.8%;批号:508421;提供单位:Bachem公司;-20℃冰箱保存。
偏重亚硫酸钠:分析纯;
乙腈:Merck化学品有限公司产品, HPLC级;
磷酸二氢钾:分析纯;
磷酸:优极纯;
流动相及固相萃取用水:三蒸水;
C18 SPE柱:大连化物所装, 2.5ml/200mg。
2.4.2 色谱条件
固定相:Waters sunfire C18 5m色谱柱 (150mm×4.6mm)
流动相:0.0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 (74:26V:V) , 用磷酸调p H=2.6。
检测波长:波长210nm。
柱温:30℃
进样量:20l。
代谢物Thiorphan对照品和奈韦拉平保留时间分别为9.67分钟和5.60分钟。
2.4.3 贮备液及工作液配制
TP贮备液:精确称取TP对照品5.0 mg, 置于50 ml容量瓶中, 加乙腈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即成TP (100.0μg/m L) 贮备液, 置-20℃冰箱保存。
奈韦拉平 (IS) 贮备液:精密称取奈韦拉平对照品20 mg, 置于100 ml容量瓶中, 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即成IS (200.0μg/m L) 贮备液, 置4℃冰箱保存。
内标工作液配制:取IS贮备液2ml, 置于100 ml容量瓶中, 加水定容至刻度即成IS (4.0μg/m L) 工作液。
饱和抗氧化剂溶液配制:取过量偏重亚硫酸钠, 置于100ml广口瓶中, 加水适量成饱和溶液即成。
2.5 生物样本采集
于给药前 (0min) 、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0.5 h、0.75 h、1 h、1.5 h、2 h、3 h、4 h、5h、6 h, 于上肢静脉取血4.0ml, 取血前1min在经肝素处理过的试管中加入50ul饱和抗氧化剂偏重压硫酸钠饱和溶液。3000r转速离心5min分离血浆;血浆样本置-20℃冰箱保存待测。
2.6 血浆样本的处理
取已加入饱和抗氧化剂溶液的血浆0.5 ml, 加入内标工作液100μl, 0.2 mol/L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 (p H 2.0) 100μl, 混匀后取550μl上于已依次用1.0 ml乙腈、1.0 ml水和1.0ml 0.02 mol/L (p H 2.4) 磷酸盐缓冲液洗后的SPE柱, 再用1.0ml 0.02 mol/L (p H 2.4) 磷酸盐缓冲液和1.0 ml水各洗1次, 负压抽干后用1.0ml乙腈洗脱于5ml尖底试管内, 置40℃水浴中氮气挥干, 残渣充分溶于100μl流动相, 进样20μl。
2.7 样品检测
2.7.1 参照参考文献,
固相萃取法分离药物后采用HPLC-UV检测方法。建立检测方法学后, 对受试者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检测。
2.7.2 血浆样品测定的质量控制
每个未知样品测定一次, 必要时进行复测。血浆样品测定时建立随行标准曲线, 并平行测定含TP 0.1、0.4、2μg·ml-1的高、中、低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质控样品均匀分布在未知样品测试顺序中, 质控样品测定结果RSD均小于15%。
2.8 药代动力学分析
首先将所得的各受试者不同时间样品的血药浓度数据及平均值与标准差列表并作图, 然后分别对各受试者进行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求算, 并求出参数的平均值、标准差。
主要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消除半衰期 (t1/2) 、峰浓度 (Cmax) 、峰时间 (Tmax) 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Cmax、Tmax用实测值表示。
AUC0-tn (零到t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用梯形法计算, tn是最后一次可测浓度的取样时间。
AUC0- (零到无限大时间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按下式计算, AUC0→∞=AUC0-tn+Ctn/λz。Ctn是最后一点的血药浓度, λz是末端消除速度常数。
t1/2可按t1/2=0.693/λz求出。λz可用对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末端直线部分的斜率求得。
从零时间至最终采血点的AUC0-tn要求 (AUC0-tn/AUC0→∞) ×100%>80%
生物利用度F应用各个受试者的AUC-tn和AUC-分别计算, 并求其均值与标准差。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公式为:
2.9 统计学分析
参数检验:采用DAS软件对制剂Tmax进行非参数评价。
方差分析:Cmax、AUC0-tn及AUC-在进行对数转换后, 采用D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分析药物间、个体间及周期间变异的统计学意义。
等效性检验:采用双向单侧T检验, 对两制剂Cmax、AUC-tn及AUC-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
评价标准:供试制剂参数AUC的90%可信限落在参比制剂80%~125%范围内, Cmax落在70%~143%的范围内, 则认为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2.10 不良反应
在整个试验过程的每一阶段中, 由医生于给药前及给药后密切观察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事件, 并在试验结束后进行血液生化、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查。一旦有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将立即中止试验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受试者安全。该项试验全过程在临床医生、护士的监护下进行, 试验前、试验中、试验后均观察、记录受试者身体情况和试验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三个阶段所有18-20名受试者两周期服药均如期完成, 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3.1 对试验设计及对照药选择的考虑
3.1.1 试验设计的依据
试验设计的依据为GCP有关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指导原则;自身交叉对照的试验设计主要的考虑是:可以将制剂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其他因素区分开来, 减少了不同试验周期和个体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1.2 对照药选择
对照药的确定是依据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参比制剂的选择原则来考虑的:一般选择国内已经批准上市相同剂型药物中的原创药, 在无法获得原创药时, 则选用上市主导产品作为对照药。该试验三个阶段均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的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 临床批件中已确定了对照药。但从本试验结果来看, 三种试验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均为正偏差, 提示参比制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相对较差, 是否是理想的参比制剂尚可讨论。
3.1.3 给药途径及剂量确定依据
按使用说明书消旋卡多曲用法为每次100~300mg, 每日3次, 亦有文献报道单剂服用600mg、2g等均安全, 考虑到检测灵敏度、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试验的消旋卡多曲给药途径为口服, 第一阶段给药剂量为600mg, 但试验中发现由于参比药物为颗粒剂, 辅料中淀粉比例大, 在该剂量下药物体积过大, 故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给药剂量改为300 mg。结论:变化明显
3.2 辅料对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第一阶段的试验数据和DAS软件检验结果, 试验制剂T1和参比制剂虽然均为颗粒剂, 但以Cmax进行等效性判断证实两种制剂有差异, 口服试验制剂T1的Cmax明显高于口服参比制剂的Cmax。采用非参数法检验评价口服两制剂后的Tmax生物等效性, 结果表明试验制剂T!与参比制剂Tmax有差异, 受试者口服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显示药物的吸收与代谢出现了一个平衡期。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很可能是由于参比制剂与试验制剂的辅料量具有一定差异所造成:参比制剂每袋含10mg卡多曲, 受试者一次口服60袋, 总重为:116.4g;试验制剂每袋含30mg卡多曲, 受试者一次口服20袋, 总重为:55.03g, 相同含药量下参比制剂辅料量为试验制剂的2~3倍, 而两制剂都是溶于200ml温开水中口服, 辅料越多, 药物溶出、吸收的速度越缓慢。在试验过程中加等量水 (100ml) 溶解两种制剂时, 发现试验制剂的溶解性明显优于参比制剂, 所以受试者口服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才会显示药物吸收与消除出现了一个平衡期。试验制剂辅料量少, 药物溶出、吸收较快, 受试者口服试验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比较正常, 因此试验制剂的Cmax、Tmax明显高于、前于参比制剂, 其他药代动力学参数也显示了这种趋势。Cmax、Tmax主要反映吸收的速度, 它们依赖取样时间的安排, 用它们衡量吸收速率有时不够敏感和恰当, 尤其不适合用于具有多峰现象的制剂及样本变异大的试验。
第二阶段的试验数据和DAS软件检验结果, 以口服T3和R后的Tmax进行等效性判断证实两种制剂有差异, 这也可能是在本试验口服剂量下两制剂辅料量有明显差异造成的。参比制剂每袋含消旋卡多曲10mg, 受试者一次口服30袋, 总重量为60g;试验制剂T3每袋含消旋卡多曲30mg, 受试者一次口服10袋, 总重量为15g;相同含药量下参比制剂的辅料量是试验制剂的4倍。因此可能和第一阶段一样, 造成两种制剂Tmax的不等效。这一试验结果提示在进行药物制剂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到辅料对药物进入生物体后动力学的影响, 选择适宜的辅料量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3 不同剂型对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从第二阶段的试验数据和DAS软件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以口服两制剂后的Tmax进行等效性判断证实两种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均有差异, 第二阶段受试者口服分散片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显示药物的吸收与代谢出现了一个平衡期。该阶段口服两制剂后的Tmax出现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由颗粒剂和分散剂的剂型差异所造成的。从20名受试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明显看出口服颗粒的达峰时间明显前于口服分散片, 而口服分散片后药物平衡相的浓度波动明显小于口服颗粒。这种差异完全符合两种剂型的特点。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四种国产消旋卡多曲制剂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 分别计算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Cmax、Tmax、t1/2、AUC) , 得到单剂量口服不同消旋卡多曲制剂在中国正常健康男性中的药代动力学资料, 并比较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剂型间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消旋卡多曲颗粒 (商品名:杜拉宝) 为参比制剂 (R) , 昆明邦宇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消旋卡多曲颗粒制剂 (T1) 、北京德众万全药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消旋卡多曲分散片 (T2) 、太阳石 (唐山) 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消旋卡多曲干混旋剂 (T3) 分别为试验制剂,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卡多曲活性代谢产物TP的浓度, 利用DAS统计学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评价制剂间的生物等效性。结果与结论昆明邦宇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消旋卡多曲颗粒制剂和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消旋卡多曲颗粒 (杜拉宝) 具有生物等效性。两种制剂Cmax、Tmax存在明显差异, 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两制剂辅料量差异所造成。北京德众万全药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消旋卡多曲分散片和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消旋卡多曲颗粒 (杜拉宝) 具有生物等效性。两种制剂Tmax存在明显差异, 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两制剂剂型差异所造成。太阳石 (唐山) 药业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消旋卡多曲干混旋剂及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消旋卡多曲颗粒 (杜拉宝) 具有生物等效性;两制剂Tmax差异有显著性, 可能是剂型差异造成的, 也可能和本试验口服剂量下两制剂辅料量有明显差异有关。
关键词:卡多曲,药代动力学,相对生物利用度,固相萃取-高效液相法
参考文献
[1]Jean P.C., Jean F.D., Martine M, et al.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racecadotril in acute diarrhea in children[J].Gastroenterology, 2001;120 (4) :799-805.
[2]J.-C.Schwartz.Racecadotril:a new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di-arrhoe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2000; (14) :75-79.
[3]J.M.lecomte.An overview of clinical studies with racecadotril in adul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2000; (14) :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