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蛋鸡粪便处理现状及政策建议(精选6篇)
西南地区蛋鸡粪便处理现状及政策建议 第1篇
西南地区蛋鸡粪便处理现状及政策建议
摘要:1 西南地区蛋鸡粪便处理现状近年来,西南地区蛋鸡产业发展趋于稳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尤其是下游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蛋鸡产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带动农村地区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作 者:殷宁佳 马骥 朱宁 秦富 作者单位:殷宁佳(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100083)
马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3)
朱宁(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秦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3)
期 刊:中国家禽 PKU Journal:CHINA POULTRY年,卷(期):,32(18)分类号:
西南地区蛋鸡粪便处理现状及政策建议 第2篇
从近几年的社会报道中可知, 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的不到位已经是很多景区广泛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与景区管理体制有关, 也与景区的商户和游客有很大关系。对此,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网络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主要对西南地区的磁器口等十个景区的垃圾回收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1.1 景区自身管理对垃圾回收处理现状的影响
景区自身管理对垃圾回收处理现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垃圾桶设置上看, 部分景区垃圾桶设置的数量和游客人数不相符, 存在间距过大或过小等放置不科学问题;垃圾桶的设计未能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 且垃圾桶指示标准模糊。二是清扫制度方面, 大多数的景区采用的是一人全班制, 清扫人员的工作任务重, 工资待遇不高, 这将降低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在宣传、检察力度方面, 部分景区在内部有较多的宣传标语, 缺少对环境的检查监管。
1.2 景区商户对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现状的影响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 旅游景点的垃圾更多的来自于景区内的商户而不是游客。尤其是餐饮业和酒店等行业, 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庞大且不主动清理。但相关部门却未对这一社会现状引起重视, 导致大多数景区对商户疏于管理。
1.3 游客对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现状的影响
一般来说游客在景区旅游留下的垃圾主要是食品包装、餐盒、竹签、水瓶和烟头等。游客的素质影响了他们是否会将垃圾扔进垃圾桶里。从调查的结果可知, 大部分的游客会将垃圾扔到垃圾桶中, 但是部分中老年人会因生活习惯等原因不能将垃圾合理的放入垃圾回收处。
2 优质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的经验
2.1 丽江大研古城景区
在黄金周7天时间里, 大研古城共产生了近300吨垃圾, 平均每天42吨。但城内基本看不到垃圾成堆的现象。大研古城一天安排三批环卫工人轮班倒, 这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压力。对于景区内的商户, 集中时间倾倒垃圾, 并规定了垃圾存放区域。环卫公司每天出动13辆垃圾清运车, 分时段清运垃圾。在垃圾桶的设置上, 密度大数量多, 随处可见爱护景区环境的标语。
2.2 阿坝九寨沟景区
九寨沟景区在全国率先采取控制游客数量的措施, 拆除了沟内所有经营场所, 实现了游客“沟内游、沟外住”。还实现了景区内污染“零排放”, 导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完成了资源调查, 建成了生态监测站。游客中心统一设置购物点, 集中管理的方式很好的保护了景区环境。
3 关于景区垃圾回收处理的建议
3.1 科学设置垃圾桶
权衡景区游客数量与产生的垃圾数量, 避免垃圾桶设置过密或过疏, 在人流量大的路口多设置垃圾桶。在垃圾桶的设计上, 以实用为主, 尽可能的兼顾垃圾桶的美观性。垃圾桶上的标示应更详尽, 以引导游客分类投掷垃圾。景区的垃圾种类相对单一, 可针对景区垃圾类型设计新型垃圾桶, 便于景区垃圾的回收处理。
3.2 合理安排清扫制度
建立合理的清扫制度, 科学安排环卫工人的工作, 提高其工作热情。可将景区的门票收入中的一部分作为环卫基金, 提高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建立志愿者组织, 募集志愿者在景区清扫压力过大时, 缓解环卫工人工作压力。
3.3 加强对商户的管理
对景区内的商户进行严格的管理, 控制景区商户的数量和经营场所的面积, 要求商户对其经营所产生的垃圾实施清洁包干。设置集中的商业区, 便于对景区商户的集中管理。建立商户评估机制, 对于不能执行景区要求的商户进行处罚。在环境维护上, 发动商户主动参与到景区环境维护工作中来, 对于在环境维护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商户给予一定的奖励。
3.4 建立奖惩机制
建立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机制, 对于能很好地维护景区环境, 将垃圾自觉扔至指定位置的和能主动捡拾乱扔的垃圾的游客给予一定的奖励, 如奖励纪念品或直接进行现金奖励等;对于破坏景区环境的游客进行一定的处罚, 如义务捡拾垃圾等。
3.5 提高游客环保素质
要想实现旅游垃圾最终处置量最小的目标, 就必须从游客这个源头, 减少旅游垃圾的产量, 这是提高解决景区垃圾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应在景区内多设置关于爱护景区环境的标语, 并通过景区门票、户外广告、播放环保视频等方式加强宣传, 引起游客的重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素质是最有实施性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黄成林.安徽“两山一湖”地区的旅游生态破坏和视觉污染问题[J].灾害学, 2003, 18 (4) :80-84.
西南地区蛋鸡粪便处理现状及政策建议 第3篇
关键词: 长春市;禽畜粪便;处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6.034
畜禽粪便处理不当,有较大污染,研究显示: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和磷 [1],残余的药物添加剂 [2]和重金属[3],其臭气中含有大量的化合物,如氨、硫醇、有机酸、硫化氢、酚类和吲哚等[4],另外用于排放禽畜粪便的污水每10毫升约含有大肠杆菌330万个和大肠球菌690万个,每2000毫升沉淀池污水中约有蛔虫卵380个和线虫卵200个[5]。
为防止污染,国内有许多该方面的研究,并且也从国外学习获得一些处理方法,但就我国现况而言,这些研究成果和国外引进的处理方法被应用和普及程度不高,我市规模化养殖较发达,同样面临污染和好的处理手段得不到普及和应用的问题,因此为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做本次调查研究。
1 国内外粪便处理的主要方式简述
国内外畜禽粪便处理都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进行,有三个主流方向:做肥料;做饲料(鸡粪);做能源(如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牛粪挤压成块做燃料),或复合处理,如禽畜粪便发酵产生沼气,粪渣可做肥料。
从当前的处理方式先进程度来看,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落后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原始堆肥应用,该方式的特点是污染较大,处理周期长,且处理后的粪便较难达到我国农业行业要求的标准(NY/T 1168-2006),最后由附近农村的耕地消纳或自用,无直接效益或效益微薄;第二层次为较先进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在处理过程中有设施和设备的使用,该方式的特点是处理周期短,污染较少,可达到行业标准(NY/T 1168-2006),而且会产生价值品,如有机肥料、沼气和饲料(鸡粪)、生物质煤(牛粪)等。但这些会因为粪的种类不同,具体处理方式也不同,而且有的处理应用上投入成本较高;第三层次为新式的处理方式,主要为新手段、新工艺的使用,如处理过程中使用太阳能等,该方式的特点优于前一层次,所产生的价值较前一种多,但投入成本较高,设备设施先进。在国内外相关资料的查阅中,该层次的研究和应用,显现较少,因此证明该层次对于畜禽粪便处理的研究和具体应用还不完善,仍需进一步研究。
2 本地区粪便处理情况调研
本次调研工作在我市九台、德惠、榆树、农安和双阳等五个地区开展。调研结果如下:
一是九成以上的养殖场仍采用原始发酵、堆肥方式,即将禽畜的粪便放到村屯周边空地或林带中挖好的坑中发酵、堆肥,污染严重,优一些的有建立存储库防止污染扩大化。冬天则无法发酵;二是一成以下的规模养殖场在禽畜粪便的处理上采用了相对先进的手段,投入了一定量的设备与设施,但仅刚刚起步,时间较短。使用较先进的工艺后,有周期短,减少污染,成品质量高等优点,但前期投入高,后期运行成本高(能源、运输)等缺点,具体情况需要长期论证。该情况在冬天也存在发酵的问题。
3 原因分析
一是农村现有的人文环境较散慢,生活环境没有城市规范;二是养殖户及周边居民对禽畜粪便造成污染的意识薄弱;三是一些禽畜粪便达到无污化处理的成本较高,获得利润空间较小,而养殖户仍以利益最大化及最近化为目标;四是农村地区的养殖户及农民对禽畜粪便处理的相关知识缺乏,而且少有该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指导,同时先进的处理技术渗入较少,或没有;五是购置设备、设施和技术成本高,规模大,而本地区多是中小养殖户,他们无能力接受;六是如禽畜粪便处理后成为肥料,养殖户由于生存环境的局限,无法开拓市场进行销售;七是禽畜养殖区多在农村,而小规模的养殖场所产生的粪便,当地耕地有直接消耗的能力;八是一些养殖场长期是否进行禽畜养殖的不确定性;九是从养殖户角度看,政府关于该方面工作的扶持较少,引导较少;十是由于其他原因,地方无法完全对畜禽粪便处理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
4 措施与建议
一是现有畜禽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再加上认识、资金、技术等方面原因,只是原则上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另外一些养殖企业重饲养轻治理,不愿购买环保技术或环境设备。因此各县区应建立相应的专门机构,以政府负责该工作的主管部门为主担当,其他相关单位为成员,开展工作;二是对广大养殖户、农民宣传禽畜粪便的污染影响,且常态化。对养殖户采用集中学习;三是探讨适合的处理方法。禽畜粪便需要分类处理,同时处理手段要随时空、地域不同,多样化处理;四是探索区域养殖户合作性的处理模式;五是研究相关的设备,且该设备具有投资小、规模小、数量少、占地少、后续成本低,且先进的特点;六是向养殖户传授禽畜粪便处理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同时帮助养殖户规划销售和应用;七是具体执行工作采用先广泛宣传与重点扶植,然后树立相关典型,最后彻底与全面的推广等步骤。
参考文献
[1] 王方浩,马文奇,窦争霞,等.中国禽畜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5):614-617.
[2] 张树清,张夫道,刘秀梅,等.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主要有害成分测定分析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6):822-829.
[3] 董占荣.猪粪中的重金属对菜园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积累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
[4] 张素梅.我省集约化养殖环境污染与控制对策[J].河南畜牧兽医,2000,21(9):9-10.
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现状及对策 第4篇
1 盐城市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现状
盐城市是畜牧业大市, 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挑大梁产业。2013年底, 全市生猪出栏量803.02万头, 家禽存栏量11 713.94万羽, 生猪、家禽已分别发展成为2个百亿元产业。2013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260亿元, 占大农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一, 居全省第一。随着各类畜禽养殖量的增加, 全市畜禽粪便量日益增加, 产生量巨大。据测算全市全年畜禽粪便产生量约800万t, 尿液量约400万t。
目前畜禽粪便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直接用作肥料, 这种方式占全市畜禽粪便总数的40%左右。规模养殖场将粪尿无偿提供给附近的农户, 农户自备运输工具直接将畜禽粪便运送并施于田间, 使用的作物一般以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为主, 农户一般都是在施用时采集运输, 因而制约了畜禽粪便的使用量和腐熟程度。二是畜禽粪便能源化利用, 约占粪尿总量的4%左右。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 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同时沼渣沼液用作有机肥料, 这是近几年国家重点扶持并发展的一种方式。经调查测算全区几年来新建户用沼气池11万座, 中小型沼气工程510座, 年均处理利用畜禽粪便约40万t。绝大部分规模养殖场没有足够的粪污处理能力, 大多数粪便被直接或间接冲入地表水环境, 粪便有效利用率较低。
2 畜禽养殖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2.1 畜禽养殖场布局不合理
畜禽养殖业发展和污染治理缺乏全局性规划和布局, 规模畜禽养殖场 (户) 的建设发展尚未完全纳入统一的审批管理。农民在缺乏政策导向和技术引导的情况下, 选择在住宅附近和村屯旁边发展畜禽饲养地, 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另外, 在污染容量较小的地区和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发展畜禽饲养场, 会给水源地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2.2 相应政策和环境管理严重滞后
我国现有畜禽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再加上认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有些规定难以有效落实, 现有的政策、法规大多数只是原则上的规定, 缺乏可操作性, 缺少操作性强的专门法规来规范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不愿使用环保技术或购买环境设备, 加上各相关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 导致在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漏洞, 这些都加大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难度。
2.3 投入不足, 技术设备落后
虽然目前我国在畜禽粪污处理技术装备上有一定的研究与创新,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落后, 对畜禽粪污还缺乏经济有效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 相关配套技术与设施也跟不上。
2.4 缺乏对畜禽养殖污染资源化治理的鼓励措施
如在税收、信贷、用地、用电、补偿等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 从而导致商品有机肥价格居高不下。国家对畜禽粪便处理的补偿机制和鼓励措施不足, 企业往往因经费问题而采取回避措施, 致使畜禽粪便的处理效果不理想。
2.5 农家肥施用减少
传统的作为农家肥施用的方式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省工栽培、化肥使用等技术应用而减少。
3 畜禽粪便处理成功的模式和经验
全市近几年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基本做到了科学规划布局, 设施配套, 生态环保。全市已建成部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7个, 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321个,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示范场326个, 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场420个。可以预见, 通过这些示范场的示范带动作用, 必将有效降低畜牧业的面源污染。
阜宁县作为全省生猪第一大县, 2013年全县累计新建万头生态猪场46个, 千头生态猪场252个, 发酵床养殖面积达63万平方米, 年出栏生态猪81万头, 占出栏生猪总数近一半, 实现了生猪粪便零排放。
中粮肉食 (江苏) 有限公司在东台市建成11个标准化养猪场, 其中在金东台农场建成投产标准化猪场5个, 常年存栏生猪16.5万头, 年出栏商品猪30万头。为做好猪场的废弃物处理, 发展环保型养猪业, 中粮投资近5000万元, 配套建设了一座特大型沼气发电站, 实现了生物质的良性循环利用。养猪场采用漏缝地板、水泡粪工艺, 粪污从各养殖场经全封闭传输管道输送到沼气发电站, 管道长度11 km, 为全国之最。建成900 m3匀浆池2座, 5000 m3厌氧发酵罐4座, 贮气柜2150 m3, 厌氧发酵单体和总量均为全国第一。沼气生产采用的生物脱硫技术、连续中温发酵工艺、控制系统全自动化均为全国先进水平。厌氧发酵后的发酵液经过固液分离产生沼渣、沼液, 用作果园、林地、农田的有机肥料。病死猪经专车密封运输、投进处理设备, 经过机械粉碎、高温高压蒸煮灭菌后, 进入沼气发酵系统, 既解决了传统方法处理病死猪的难题, 又增加了厌氧发酵原料的有机质。以猪粪为原料进行沼气发电, 日产沼气1.7万m3, 年产沼气595万m3。已有一台发电机组于2012年9月底成功并网发电, 为全国单体最大的以猪粪为原料的沼气发电厂。
上海东裕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在川东农场建有6个生猪养殖基地, 年上市生猪15万头左右, 是名副其实的“上海菜篮子”。申川有机肥厂是一个具有年产万吨级有机肥的现代化有机肥厂, 有机肥厂具备粉状和颗粒两条生产流水线生产建筑包括主发酵车间后发酵车间、造粒间共5 469 m2, 发酵槽八条共2 350 m3, 强力搅拌机1台, 拥有2 500 m2, 并设有质量控制实验室。生产有机肥, 有机复合肥, 为3万亩耕地提供了肥料供应。
4 提高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利用率的对策措施
4.1 加强养殖污染防治知识宣传
要加强养殖污染的科普知识宣传, 让人们了解养殖业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 把养殖污染纳入法制轨道依法治理。对新办户要严格要求, 让每个规模养殖户都有做好畜禽粪便处理的思想认识, 积极配合周边农户共同做好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本着“谁污染, 谁治理”原则, 使广大畜禽养殖户明白自己肩负着治理环境、消除污染的责任, 从而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减轻和消除, 也促使畜禽养殖户及早注意环境保护, 防止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
4.2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监管力度
要严格环境保护审批制度, 确保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环保和农业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能, 相互协调, 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 强制畜禽养殖企业对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 引导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回归到大农业生态系统中去, 实现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环保部门对辖区内的养殖户应加强监督, 确保环保设施正常完好的运行, 保证处理效果, 积极促进和引导养殖污染治理和废物利用。
4.3 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
引导已经建成的规模养殖场加强生产管理, 努力实现“规划科学化、建设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管理企业化、防疫程序化、粪污无害化”, 并带动更多养殖户发展中小规模家庭式养殖场,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并按程序组织生产。围绕重点环节, 着力于标准的制 (修) 订、实施与推广, 使畜禽养殖达到“六化”要求, 即:畜禽良种化, 养殖设施化, 生产规范化, 防疫制度化, 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
4.4 积极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
坚持一手抓畜牧业发展, 一手抓养殖污染防治, 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处理工艺, 对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 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 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 以综合利用为主, 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发展循环农业;对于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 可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 (厂) , 生产有机肥料, 变废为宝;对于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 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 采取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落实好大中型沼气建设等项目, 扶持大中型畜禽养殖企业利用沼气等方式进行粪污处理, 提高集约化处理和利用能力。
4.5 进一步完善畜禽粪便污染治理机制
浅析规模化畜禽业粪便现状及处理 第5篇
1 畜禽粪便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畜禽养殖布局不合理
目前, 在我国在规模畜禽养殖场的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划审批制度, 由此造成很多地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布局混乱, 政策导向和技术引导缺乏。农民大都选择就近在住宅、村落附近建设畜禽饲养基地, 加之污染物排放、处理不及时, 造成目前农村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畜禽养殖业发展和污染治理缺乏全局性规划和布局。另外, 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和污染容量较小的地区也大规模发展畜禽业, 粪便污染对该类区域水源及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考虑到畜禽产业链中的运输、产品加工、成品销售环节的便利, 畜禽养殖已由原来主要在农、牧区发展, 逐渐过渡到向市郊和城市转移。在部分城市, 有些养殖场已与居民区和工业区紧密相连, 形成了目前城市周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普遍存在且分布较为集中的现状。这是目前全国部分城市环境恶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1.2 对畜禽粪便治理认识不足
全社会对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严重性认识远远不足。在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的今天, 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 没有充分意识到畜禽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仍将治污的重点放在工矿企业。
畜禽养殖业主对化肥与有机肥在认识上存在不足。化肥在长期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不可忽视的是, 化肥的长期不恰当使用、过量使用等情况, 已经造成土壤板结成块、微生物数量减少、土壤理化性质改变, 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化肥会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并且此类危害持续时间较长。
1.3 相应政策和环境管理严重滞后
国家的有关扶持政策不到位。有机肥较之化肥有较大优势, 但由于其价格较高, 导致农民使用的积极性不大, 我国对化肥的生产、销售等环节有不少优惠政策, 但对畜禽粪便的处理、资源利用方面目前政策方面缺少帮扶, 也是导致有机肥使用较少的原因。我国目前在畜禽业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即便已制定的法规在操作中也缺乏可操作性, 再加之人们在认识上、技术水平上等多方面因素, 这些法律、法规难以落到实处, 造成环保部门在对畜禽粪便污染管理方面无从下手。大多数养殖场在废水处理、粪便处理上设施落后, 技术含量低, 设施管理差。部分农民思想觉悟不高, 技术水平低, 不了解处理方法, 相关技术资料也不完善, 因清粪不及时造成设施不能有效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
2 畜禽粪便污染防治对策
2.1 大力倡导生态畜牧业
发展生态型养殖业, 将畜禽养殖业纳入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中, 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以“饲料一饲养排泄 (产污) 收集处理 (贮存、加工、利用, 削减净化、排放) ”为链条, 具体分析畜禽养殖系统中影响污染物产生、利用、处理与排入环境的各种因素, 通过实验与实际养殖过程中观测, 定量确定各种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的量值。根据土壤的实际容量, 科学确定养殖业的数量、规模, 从而保证畜禽养殖产生的废物有足够的消化空间。提倡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养殖业产生的废物是种植业中的宝贵资源, 科学合理的种养平衡, 能够很好的实现资源再利用, 节约投资成本、治污成本。科学配方饲料, 加入添加剂控制畜禽N、P、K排放量, 减少粪尿发酵中氨与硫化氢的挥发, 减轻N元素损失与猪粪的恶臭, 建立畜禽粪便治理和综合利用措施。目前, 我国畜禽粪便处理方式多为厌氧方式。厌氧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粪便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等, 在缺氧的条件及微生物的作用下, 将有机酸转化为CH4和CO (沼气) 。
2.2 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由于政策扶持、技术推广方面工作尚有很大缺失, 目前畜禽粪便资源化技术还不够普及, 致使畜禽粪便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与工业废弃物不同, 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的粪便含有农作物必需的N、P、K等多种营养成分, 是宝贵的资源。该类元素施用于农田后将有助于改良土壤化学属性, 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进而促进农作物增产。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主要有如下5种:直接还田、沼气发酵、高温烘干制作肥料、堆肥处理以及粪便饲料化。尽管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方法不少, 但根据农业发达国家和我国这些年摸索的经验, 高温烘干制作肥料具有较好经济效益, 且能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环境的压力。由于高温堆肥具有异味少、耗时短、有机物可以充分分解, 且较干燥, 易包装、可以制作有机肥等突出优点, 目前正成为研究开发处理粪便的热点。
3 总结
初产蛋鸡水样粪便的病因及防治 第6篇
1 发病特点
发病日龄一般在120~150日龄之间, 蛋鸡开产初期, 产蛋率在5%左右开始。病程短的在15d左右, 长的可达60d。主要临床症状为:鸡群采食量变化不大, 饮水量明显增多, 鸡只表现口渴, 粪便含水量较大, 不成型, 产蛋率上升缓慢, 鸡群精神尚可, 个别鸡只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拉水样粪便维持时间一长, 往往有其他疾病发生, 造成鸡只伤亡。随着产蛋率上升, 拉水样粪便的症状逐步有所缓解。
2 病理解剖和实验室检验
解剖患病活鸡, 泄殖腔有充血, 肾脏充血肿胀, 个别鸡肾脏还有尿酸盐沉积。取病鸡的心血、肝脏、脾脏等组织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未见细菌。无菌取上述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上, 37℃恒温培养24h, 未见细菌生长。
3 病因形成分析
3.1 应激因素
(1) 蛋鸡从不产蛋到产蛋是一个应激过程, 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 肠道各种腺体分泌增多, 肠蠕动加快, 因而粪便呈水样。
(2) 在更换产蛋期饲料的过程中, 对于鸡群来说也是一种应激, 使肠黏膜受到损伤, 肠功能紊乱, 造成水样稀便。
3.2 饲料因素
(1) 产蛋初期饲料中钙和蛋白质偏高。由于不少养鸡户趋利心切, 为了让鸡群尽快达到产蛋高峰, 根本没有使用青年鸡到蛋鸡阶段的过渡饲料, 而是见蛋后就直接供给蛋鸡高峰期饲料。在这个阶段, 鸡群有95%以上的鸡仍未开产, 饲料中的钙质在鸡肠道内以50%~60%的吸收率吸收入血液。过早使用蛋鸡高峰饲料, 营养水平比较高, 超过机体的需要, 增加机体的负担, 并且大量蛋白质和钙质的代谢, 形成的尿酸盐从肾脏排泄, 这时肾脏将通过加快水的排泄来缓解肾脏的尿酸盐沉积。此时发生的水样粪便实际是尿液聚积在泄殖腔与粪便混合后的排泄物。随着鸡性成熟后开始产蛋, 钙的需求量增大, 此症状才得以缓解。这一病理过程形成后, 影响鸡的正常生产性能, 从而给养鸡从业者带来经济损失。
(2) 饲料中食盐含量过高, 使鸡群饮水量增加, 造成腹泻。
(3)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 使肠道蠕动加快, 从而造成水样腹泻。
3.3 疾病因素
(1) 鸡群患顽固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病毒性肠炎, 也能造成水样腹泻, 此时投喂氟苯尼考加抗病毒中药连喂3~5d即可好转。
(2) 长期投喂抗生素, 致使肠道菌群失衡, 有益菌群数量减少, 肠道功能紊乱, 造成水样腹泻。
4 防治措施
(1) 提高雏鸡及育成鸡的质量, 达到品种要求, 使鸡群开产整齐。
(2) 按鸡的营养标准合理使用过渡饲料。对发病鸡群减少饲料中钙质的添加量, 并在饲料中投入0.3%~0.5%碳酸氢钠, 在饮水中添加0.l%的维生素C, 连续服用7~14d。
(3) 刚开产时饲料里添加0.1%的土霉素, 抗应激且消炎, 预防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肠道菌感染。
(4) 降低初产蛋鸡育成后期的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 不添加米糠, 将麸皮的添加量控制在10%以内。对初产蛋鸡进行换料时要进行过渡饲喂, 一般在3d内换完, 以防饲料中含量较高的石粉和粗蛋白对其肠道造成刺激。
(5) 治疗方案:对于已经发病鸡群, 减少饲料中营养, 特别是钙和蛋白质的添加量, 饲料中钙含量不能超过4%, 蛋白质含量不能超过17%, 食盐含量不能高于0.35%, 同时适当减少麸皮等粗纤维含量, 并在饲料中投放0.2%碳酸氢钠, 饮水中添加0.1%的维生素C, 连续服用7~14d, 具有良好的效果。
适当控制饮水, 在饮水中添加消化道抗菌剂新痢灵, 每只蛋鸡饲喂1~2片鞣酸蛋白, 早、晚各1次, 中午添加电解多维饮水, 连饮3d。停药1~2d后再添加益菌多, 每10 000只鸡用50~100g, 连用3~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