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二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6篇)
小语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1篇
人教版小语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字,会写“洗、认”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有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课前准备: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生字卡片
预设教学过程:
1、照片导入,唤醒情感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照片,你们看有慈祥的爷爷奶奶,亲爱的爸爸妈妈,还有可爱的孩子。你看了这张照片,有什么想说的吗?
指名说,说出自己的感受。(照片最好是班级某位学生的全家福)
(2)、导语:是呀!我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们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古时候的孔融、黄香就很懂得关爱自己的家人,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三字经片段: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教师读,讲诉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带学生读
(4)现在我们小朋友是怎样关心家人呢?就在咱么课本中,我们也用了三字经的形式,你能找到吗?
2、初读儿歌,合作识字写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如:认、错、扫、事
看看谁的方法好,能帮助大家记住字形。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可推选代表,也可小组共同汇报)
(4)进行“识字比赛”,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
(5)组词比赛。
(6)相机指导写字“认真”。
看见大家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老师送大家两个字认真(板书)。
你会写这两个字吗?看书本,说说应该注意的笔画,描一描。
独立写字,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7)出示其他几个要写的字,指导写字。
3、读懂儿歌,懂得道理
(1)分小组轮读
(2)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4)师生比赛朗读;男女生比赛朗读;同桌轮读
4、实践活动:
(1)把儿歌背给小伙伴听,背给爸爸妈妈听。
(2)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做下简单纪录,一个星期后全班交流。
第五课看电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六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二、课前准备:
学生:留心观察家人喜欢看什么电视;教师: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引入: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电视)
2、交流课前的调查:说说自己喜欢看什么电视,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自和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谁教会自己什么,小组内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
2、自愿试读,正音。
3、识记生字交流,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记,开火车认读。
四、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个别读,评议。(重点评议生字念得准不准)
3、全班齐读课文。
五、写字:全部是上下结构,指导写“家”。
小语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2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1)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优良品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正确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和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2、难点:减数小于差的20以内退位减法。 3、关键:引导学生动手摆,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12课时 十几减九2课时 十几减几3课时 用数学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1. 十几减9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2、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 ◎◎◎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小语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 正确书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角色对话, 能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的知识, 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 培养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 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对话。
【教学难点】了解“地心引力”的作用。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新课;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 果园里的桃树结了很多桃子。哪个小朋友能把它们摘下来? (读生字, 摘桃子)
2.真能干, 老师再奖励你们几个大桃子。 (读词语)
3.我们的课文里啊也有一些桃子成熟了, 这回可是地球爷爷的大手帮助摘下来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球爷爷的手》。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一年级下册识字应是重点, 课一开始笔者就和孩子们一起复习生字、词语, 但是一味的读会有些枯燥, 因此笔者创设摘桃子的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聚焦对话, 朗读体会
1.地球爷爷的手真是神奇, 小猴和小兔非常疑惑。现在请大家赶紧读读课文, 找找小猴、小兔和猴爸爸的对话吧!看看他们的对话藏在课文的第几到第几段呢?
2.用不同的记号画出小猴、小兔和猴爸爸的话。
3.交流:谁来读小猴的话?谁找到了小兔的话?猴爸爸是怎么说的?找到了吗? (课件依次出示)
【设计意图】如何在长长的文本中寻找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种读书的本领, 但一年级孩子找句子容易盲目, 所以笔者先让他们找对话在哪几段, 缩小范围, 再开始找句子。
4.好好地读读他们的对话, 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我知道会读书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要说话了!
预设:
(1) 很有礼貌。
谁很有礼貌?从哪些词语你读到小动物很有礼貌? (请、谢谢、您)
谁能有礼貌地读读小兔和小猴的话? (指名, 评价———你一定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小朋友在生活中有没有用“请”和别人说话呢?你是怎么说的?看来大家和小猴、小兔一样都很有礼貌。
引读:听了小猴和小兔的对话, 猴爸爸亲切地说——— (齐读)
(2) 很奇怪。
从哪两句话看出小动物很奇怪?
仔细观察这两句话,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句子中都有个什么呀? (问号) 怎样才能把问句读好呢?自己试试看!
是啊!猴爸爸的话让小猴和小兔的脑子里产生了一个大问号, 谁来带着奇怪的语气读读小猴子和小兔的话?
指名读, 评价:“你把奇怪的语气读出来了。看来你一定也很奇怪。”
小朋友真会读课文, 我们已经把他们的对话读通了, 也读明白了, 真棒!我们一起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好吗?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读之前先请小朋友看看, 这两个句子写了猴爸爸和小猴说话时的样子。 (课件出示)
猴爸爸 (笑着) 说:“别谢我, 这是地球爷爷帮的忙。”
小猴 (奇怪地) 说:“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啊?”
小猴对正在树上的猴爸爸 () 地说:“爸爸, 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 好吗?”
小兔 () 地说:“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呢?它又没有手。”
你们能不能也模仿着这两句话来说说下面的句子?读出这个小动物的语气。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相应角色的语气。如读小猴子的话, 用欢快、有礼貌的语气;读小兔的话, 用惊奇的语气;读猴爸爸的话, 用慈祥、和蔼的语气)
师:这样一说句子就更加生动具体了。接下来,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这篇童话中的对话。比比哪一组读得最棒。 (全班分组读, 师生分角色读, 让全班都动起来)
【设计意图】在前一环节中, 孩子们已经能够体会到小动物说话时的语气, 让他们试着填一填语气词, 是在引导他们如何把句子说完整, 也是在为分角色朗读打基础。在内化语言的同时, 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读出角色的语气。
三、研读难点, 实验解疑
1.是啊, 别说小兔小猴了, 就连我们也觉得奇怪呀!地球爷爷的手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十段, 找一找地球爷爷说的话, 把它画下来。
2.小朋友想一想地球爷爷的手到底是什么?
3.你找到地球爷爷的手了吗?集体交流:
(1) 地球有地心引力。过渡:原来地球爷爷的“手”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这手的力气是很大很大的。
指导朗读:读好“很大很大”。
评价:地球爷爷的力气真的很大。还有谁能读出力气大的感觉?
(2) 那什么是“地心引力”呢?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做个实验大家就明白了。
请你拿着回形针慢慢靠近磁铁。请你告诉小朋友, 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是的, 当回形针靠近磁铁时, 就被磁铁吸引过去了, 这就叫“引力”。
(3) 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 而且它的引力比磁铁要大很多很多, 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事物, 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 (课件图文展示)
(4) 这地心引力的作用可大啦!谁来读好这个句子? (指导朗读, 评价:地球爷爷的手真了不起!)
4.我们的地球爷爷, 它用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地心引力”, 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地球爷爷真了不起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5.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 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自由想象说) 是啊, 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 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乱七八糟。 (拓展图片, 教师讲解)
6.看来地球爷爷的手还有很多作用呢, 你从课文中的哪个标点发现了? (省略号) 那么地球爷爷的手还有什么用呢?你能来说一说吗? (同桌说, 全班交流)
口头句式训练:地球爷爷的手能让__, 能让__。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什么是“地心引力”以后, 笔者让学生进行句式训练, 但是孩子们的知识有限, 在这个基础上笔者补充图片, 让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四、补充儿歌, 写字回顾
1.有个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发现了“地心引力”的神奇力量, 他写了一首拍手歌, 可是有几个字他不会, 所以写了拼音。小朋友自己把它读一读。看看你能帮他吗?
你拍一, 我拍一, 地球爷爷有法力。
你拍二, 我拍二, 能让táo儿落下来。
你拍三, 我拍三, 能让松鼠tiào下来。
你拍四, 我拍四, 能让shù叶飘下来。
你拍五, 我拍五, 能让qiú儿掉下来。
你拍六, 我拍六, 能让雪花飞下来。
你拍七, 我拍七, 什么法力大无比。
你拍八, 我拍八, 地心引力大无比。
高中二册第5单元练习 第4篇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Ⅰ.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The situation was so hard for all of us that we really had to ____ to pull through the hardship.
A. get togetherB. put together
C. hold togetherD. live together
2. ____, people who eat less fat and sugar but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s prove healthier than those who don’t.
A. In factB. In generalC. In particularD. In turn
3. In my opinion, he loves that girl so much that his marrying her is only a ____ of time.
A. questionB. problemC. doubtD. matter
4. This is a good chance for us to improve our living level, so we should ____ the most of it.
A. takeB. getC. makeD. gain
5. ____ great value, the suggestion that you came up with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will soon be made use of in our work.
A. WithB. OfC. InD. On
6. Tom is 190 centimeters tall and is without ____ the tallest student in our class.
A. questionB. problemC. matterD. doubt
7. Almost every Chinese knows that the biggest star in our national flag ____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 stands forB. stands byC. stands outD. stands up
8. It is said that the smokers in our factory ____ more than half of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n their school.
A. take upB. sit upC. stay upD. make up
9. It was not until he worked out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____ he went to bed.
A. whichB. whatC. asD. that
10. With the price of the computer ____, I don’t want to buy one at present.
A. riseB. risingC. to riseD. to be rising
11. As far as I know, the research group ____ famous scient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 is made ofB. is made from
C. is made up ofD. is made by
12. ____ from the pres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war will not break out in a short time.
A. JudgeB. JudgingC. JudgedD. To judge
13. Being the manager of a large company, you really should have a car of ____.
A. youB. yoursC. yourselfD. your own
14. ____ very poor, he could not even buy a new shirt for his son, which he felt ashamed of.
A. BeB. To beC. BeingD. Been
15. Don’t you know that some trees don’t ____ fruit at all? I think it is a common sense and you should know it.
A. bearB. makeC. produceD. bring
Ⅱ.完形填空(共20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Computer hackers(黑客) have now got their hands on mobile phones. A phone virus(病毒) program can __1__ your phone do things you have no control over, computer security experts __2__.
It might __3__ the White House or the police, or forward your personal address book to a marketing company.
Or it could simply eat into the phone’s operating software, turning it __4__ and erasing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Similar viruses have already made mobile phone owners __5__ in Japan and Europe.
Mr Hypponen, chief technical officer of a computer security in Finland said a virus “can get your __6__ and send them somewhere else. And it can record your __7__.”
Mobiles are now able to surf the net, send e-mails and __8__ software. So they are easy __9__ for the same hackers who have sent viruses to computers over the past decade.
“It’s technically __10__ now,” said Stephen Trilling, director of research at anti-virus __11__.
“If the phone is connected to the __12__, it can be used to transmit threats and __13__just as any computer can.”
In Japan, if you opened a certain e-mail message __14__ your mobile, it would cause the phone to repeatedly __15__ the national emergency number.
So phone operators had to __16__ emergency calls until the __17__ was removed.
In Europe, mobile’s short message service, __18__, SMS, has been used to send codes that could damage __19__.
Mobile users can __20__ virus, of course, by sticking to their traditional phones without Web links, some experts said.
1. A. get B. force C. makeD. damage
2. A. speak B. talk C. tellD. say
3. A. lead B. cause C. controlD. call
4. A. off B. out C. downD. on
5. A. interested B. angry C. excitedD. terrified
6. A. messages B. passages C. newsD. information
7. A. voice B. passwords C. musicD. address
8. A. make B. destroy C. downloadD. develop
9. A. jobs B. tasks C. subjectsD. targets
10. A. impossible B. possible C. usefulD. valuable
11. A. hardware B. software C. computerD. equipment
12. A. computer B. television C. InternetD. radio
13. A. strike B. visit C. hitD. attack
14. A. in B. by C. onD. with
15. A. send B. dial C. countD. press
16. A. cancel B. ban C. stopD. prevent
17. A. bug B. mistake C. faultD. e-mail
18. A. and B. nor C. orD. but
19. A. recorders B. computers C. TVsD. phones
20. A. stop B. avoid C. killD. find
Ⅲ.阅读理解(共20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A)
Tilly Smith, an 11-year-old British girl, who was called “Angel of the Beach”, saved 100 tourists from a Thai beach hit by a tsunami on Dec. 26, 2004 and had been named “Child of the Year 2005” by readers of a French children’s newspaper.
Tilly Smith is a schoolgirl at Danes Hill School in Oxshott, Surrey, England. Back from Thailand she told her geography class how the sea slowly rose and started to foam(起泡沫), bubble, and form whirlpools(漩涡) before the big waves came.
“What Tilly Smith described as happening was exactly the same as I’d shown on a video of a tsunami that hit the Hawaiian Islands in 1946,” said Andrew F. Kearney, Tilly’s geography teacher. “She saw the consequences of not acting when something strange happens.” Kearney said topics for sixth-grade pupils include 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We covered tsunamis because they can be caused by earthquakes, volcanoes or landslides,” he added. “I’ve taught this particular course for at least 11 years.”
Kearney uses audiovisual(视听教学的) teaching aids such as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to exploi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online (his class often visits nationalgeographic.com). Tilly’s class had looked up U.S. websites about tsunami’s early warning systems.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位置 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加深对位置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多方法、多角度观察、思维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学会辩认和区分上下、前后、左右。 2、难点:认识什么是位置及确定位置。 3、关键: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加深对位置的认识,初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上下、前后1课时 左右1课时 位置1课时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学、爱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2、难点:积极主动的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准备: 挂图、小动物贴图。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关系。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2、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第三课时:位 置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 座位号、电影票等。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一)捉迷藏游戏 教师:你们最喜欢什么游戏? 生:(齐答)捉迷藏。 教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教师分别把动物放在讲台的各个位置)瞧!他们都已经藏好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小鸭在讲台的左边,小狗在讲台的前面,小兔在讲台的后面,小猴躲在讲台的右边。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们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二)联系实际进行描述 指名学生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听。 二、新授: l、引导学生熟悉整幅图。 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瞧!他们坐得多整齐。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2、发散思维找朋友。 教师描述位置,学生说出那个学生的名字。 教师说出学生的名字,指名学生说出他的位置。 3、指出说位置要确定方向。 4、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教师:你们和这么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上是从左往右,由前往后数的。从左往右数,请第1组同学 向老师招招手(学生招手);第5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学生点头);第8组同学笑一笑(学生笑)。 教师: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你们的位置。 同桌间互相说,后指名说。四名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三、创设情境: 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你怎样给他安排座位?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1、个子矮坐在前面,个子高坐在后面。 2、中间。因为转学落了一些课,中间听课清楚。 3、最后一排,放在前面就看不见了。 大家都把好的座位让给了新同学,大家的提议都很好! 四、练习: 练习一第3题,先小组里讨论,再指名汇报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6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蘑菇该奖给谁》讲的是小白兔与骏马赛跑落后了,小黑兔与乌龟赛跑,小黑兔提了冠军,可兔妈妈却把大蘑菇奖给了小白兔。形象地告诉学生要敢于同高手比,敢于向强者挑战。《骑牛比赛》全文分三个自然段,写了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予人们的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小松树和大松树》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本单元的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学习体会课文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 课时安排: 蘑菇该奖给谁2课时 骑牛比赛2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2课时 练习3 3课时 蘑菇该奖给谁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白兔与骏马赛跑落后了,小黑兔与乌龟赛跑,小黑兔得了冠军,可兔妈妈却把大蘑菇奖给了小白兔。形象地告诉学生要敢于同高手比,敢于向强者挑战。 教学目标: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高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示真正本领。 教材重、难点: 理解兔妈妈回家后与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一段对话。理解兔妈妈最后说的一句话和意思。 教学构想: 第一节课主要是把生字的读音读正确,认识应该认识的生字,把课文读熟为第二节课打好基础。第二节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你内容。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比较长,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特别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3个偏旁。 学生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读题。 2、这个课题是一句话,如果让你们给它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们会加什么标点?为什么? 3、(在黑板上画个特大的蘑菇)这个最大的蘑菇到底应该奖给谁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明辨事理 (一)学习3 、 4 自然段 1、自由读 3 、 4 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黑兔得了第一名,是什么心情?得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试着读一读。 小白兔落在后面了,又是什么心情?难为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么读? (二)学习5 ― 7 自然段 过渡:刚才有的同学说要把最大的蘑菇奖给小黑兔,有的说要奖给小白兔,理由也很充分,让我们再朝下看,看看这个蘑菇到底该奖给谁。 1、自由读 5 ― 7 自然段,读后组内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教师仍然只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不做任何结论。) (三)学习8 ― 10 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的意见仍然不一样,谁也不能说服谁,没关系,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1、自由读 8 ― 10 自然段,读后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 2、交流,相机出示: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 ①什么叫高手? ②课文里的高手指谁? ③为什么说骏马是高手? ④为什么要跟高手比呀? 3 、再次讨论:蘑菇该奖给谁?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其实在我们班上也有像小白兔一样的好孩子,他们处处和高手比,所以进步很大,大家能说说吗?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 过渡:在刚才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读得不错了,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朗读高手,你们敢不敢和他比? 1、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学习、体会。 2、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 3、读读你最喜欢的角色的话,边读边在脑子里浮现这个角色说话时的样子。 4、指名分角色朗读。 5、学生评价:他们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6、小组分角色读。 板书设计: 蘑菇该奖给谁 小灰兔 小白兔 作业设计: 读熟课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兔妈妈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要敢于同高手比,敢于向强者挑战。) 二、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怎么知道读哪只兔子的话该用什么语气呢?分角色朗读课文。 2、老师奖励你们,我们一起表演课本剧,好吗?自由组合表演。上台表演。评选最佳表演。 三、教学生字 1、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教学新偏旁。 练:绞丝旁,跟丝线有关,跟读两遍,书写新偏旁。 参:私字头,书写新偏旁,跟读两遍。 军:秃宝盖,跟哪个偏旁很相近?有什么区别?跟读两遍。 3、自学课后生字的笔顺,边学边书写。 4、反馈检查 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师重点提示: 练:第6笔是横折钩,那一小横千万别忘记写,右边不能写成“东” 乌:跟“鸟“有点像,为什么没有一小点?引导学生从“乌”的字义上想。(乌鸦全身黑黑的,边眼睛也看不出来了) 5、指导写字 6、师重点提醒以下几个字: 参:下面的三撇不要写成横,长短要有变化。军:下面的“车”中间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提:左窄右宽。 加、敢:左右等宽。 7、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8、生临写生字,师巡视指导。 9、我们都记得,怀素写字时,总是先看清――记住――再――所以他成了有名的书法家。我们写字时,也要吸取好的经验。 10、学生描红,注意刚才提到的注意点,教师巡视指导。 11、反馈,表扬写字写得美观、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指出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毛病。 板书设计: 不奖小黑兔 得意 跟乌龟比 蘑菇该奖给谁 敢于和高手比 奖 小白兔 难不情 跟骏马比 作业设计: 预习《骑牛比赛》 课后反思: 骑牛比赛 教材分析: 《骑牛比赛》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全文分三个自然段,写了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予人们的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课文故事。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得来的,只有不怕吃苦,经得起摔打,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是第3自然段骑手所说的话。 教学构想: 采用有趣的识字游戏激发学生认识生字的兴趣,在认字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中认字比较多,课文比较长,对学生的读课文制造了很大的困难。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出示“比赛”一词 小朋友知道的比赛有哪些? 小朋友知道的比赛项目真多,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个比赛画面。(播放各种比赛的画面) 师:比赛充满着趣味,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骑牛比赛。(出示课题,齐读) 师:骑牛比赛到底是怎样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个比赛?想那是要门票的哦!你们把课文读好了,就等于拿到门票了。 二、初读 正音 师:读书是有要求的,出示要求:1.看清音节,读准字音。2.朗读课文,读音正确。 出示: tè bié xìng zhì bó bó guān zhòn jǐ wèi 特 别 兴 致 勃 勃 观 众 几 位 liǎn miǎo zhōn jì yì chāo 两三秒 钟 技 艺 高 超 3、出示: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有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指名读一读。 三、学习重点句 师:读得很好,恭喜大家拿到了入场券。读了课文,大家说应该到哪儿看?(南美洲) 师:南美洲在地球西半球,离我们很远很远,怎么去?(坐飞机) 师:数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南美洲了,现在我们就是观众了,你进入赛场最想看到什么? 师:看比赛前,老师有个要求:仔细看录像,看看牛的表现如何?骑手们的表现又怎么样?(板书:牛、骑手)(播放录像,学生观看) 师:牛的表现怎样? 师:小朋友看得真认真,那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一精彩场面的?请到课文第二段中找一找,用“――”画出来。 师: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出示: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