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新闻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新闻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精选11篇)

新闻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第1篇

一、新闻英语的特点

新闻英语翻译, 就是利用英语这一公认的国际语言, 将世界上一些重大事件有效报道并传播全国的一种活动。新闻英语不同于商务英语、工程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类别, 它在遣词造句、语法和语言风格上有其独特之处。

在文体上, 新闻英语的标题的措辞短小精悍, 常常会使用略写词、缩略或短小的词, 运用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 以增强视觉效果, 提高醒目程度;其词汇具有明显的新闻色彩, 即多用短语、缩略词, 如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还有俚语、合成词等新造词, 根据实际内容赋予其新的含义, 以抓住读者眼球, 如One million computers get holiday bug (国庆期间百万台电脑感染病毒) 。

在语法上, 其语法过去时运用较少, 多用现在时, 为给读者以新鲜出炉、形象生动、新颖的感觉;多用主动语态, 被动语态应用较少;尽量避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等易造成误解的词;还会用定语、同位语、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来扩展单句, 以简化句子结构, 同时丰富内容。

在语言风格上, 为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闻英语的语言风格一般充满趣味性和新奇性;新闻面向不同文化水平的大众, 所以为了迎合其需要, 新闻英语也具有大众性特征;此外还有为了节省篇幅的节俭性等特点。

二、新闻英语翻译的策略

新闻英语是人们获得国际信息的重要平台。为了确保获取信息的准确性, 新闻英语翻译就承担了重要使命。而汉英语言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 所以我国对于新闻英语翻译还需加强研究。

(一) 突出特点

新闻英语有其自身的文体特点, 所以在翻译时要尤为注意。在标题上, 因其简洁精练, 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含义, 不容易产生歧义, 因而在翻译时只需直译即可, 如Looking Back to Look Ahead (回首往昔, 展望未来) 。在内容上, 也要考虑新闻英语的节省性等特点, 尽可能在保证语义完整的情况下用简洁精炼的词语, 删除可用可不用的词, 转换模棱两可或有歧义的词汇;对于新造词汇, 则需翻译者认真阅读全文, 根据上下文意思并查阅词典, 从语境中理解其含义;对于原文中双关、押韵或暗喻等词汇, 译者也要仔细斟酌, 考虑其相对应的汉语中的词汇, 或采用意译的方式, 将原文的文体特点和文化含义突显出来, 从而增强新闻英语翻译的可读性。

(二) 特定词汇

新闻英语翻译要做到清晰容易理解, 同时也要保证其客观性。但是,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风格等不同, 人们在某些词汇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多的掌握特定词汇的特定含义。如“dove”一词本来的意思是指动物“鸽子”, 但是在英语新闻中则一般以“鸽派”、“和解派”的含义出现;“egg”原意为“蛋”, 在英语新闻中则被译为“炸弹”或者翻译成“手榴弹”等;新闻中“说”的常用词汇有50多个, 但含义和修辞色彩有所区别, 像“admit”和“confess” (承认) 、“agree” (同意) 、“announce” (宣布) 、“claim” (声称) 等等。所以在新闻英语翻译时对于此类词汇要特别注意。

(三) 文化解释

新闻的最终目的还是传播信息和文化, 是一种书面语言。所以在进行翻译时, 除了忠实于原文外,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反映人物、事件背景等信息, 即进行文化解释。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在语言翻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文化背景的转换。在英语翻译过程中, 可适当引入一些谚语、典故等, 帮助人们减少理解障碍。如美国举行亚特兰大奥运会幸亏有Billy Payne, 举办才得以成功, 标题“No Payne, No Games”套用了谚语“No Pains, No Gains”。这样可以使得翻译更为引人入胜, 回味无穷, 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

(四) 添加注释

在新闻翻译时, 我们只是针对其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解说, 对其中涉及的地点、背景等信息不甚了解。所以在翻译时要适当“增译”, 补充有关介绍性、注释性词语, 尤其是对于一些专有历史事件、地理名称或专业机构名词等中国民众不太了解的词汇, 翻译时就要对其加以解释, 以利于人们理解。如Quake death to ll tops5000.地震死亡人数已逾5000。若直接翻译, 人们会对其感到迷惑。事实上, 这是对日本神户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进行的报道, 所以在翻译时要增加地区。这样更容易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 从而收到满意的信息传播效果。

三、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英语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客观存在差异性, 翻译会有一定难度。因此相关新闻工作者要积极了解新闻英语特点, 在此基础上研究新闻英语翻译的技巧与策略,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摘要:新闻英语是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信息传播载体, 在国际事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新闻英语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英语, 其词语、句子、语法等有其特殊的翻译原则与技巧。本文简要介绍了新闻英语翻译的特点, 并对其翻译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闻英语,特点,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李丹.新闻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10;08

[2]姜奕杉.浅谈新闻英语的文体特点及其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 2011;03

新闻教学中案例选用的原则与策略 第2篇

摘 要:在目前的新闻教学中,选取案例存在一些误区。教材中的案例往往缺乏独创性,教师在选取案例时也比较随意,甚至将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混同。新闻教学案例的选取应该遵循针对性原则、典型性原则、争议性原则和时新性原则。在运用案例时,要善于提出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评价,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闻教学 案例 新闻理论 新闻实务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对社会现实中真实的情境加以典型化处理,把学生引入这种真实的情境中,让其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进行充分的理解、分析、交流,并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独立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新闻教学案例的选取误区

要想让案例教学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优势,教师对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案例的类型、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后续教学是什么类型,该如何进行,应达到什么要求,合理地选编案例也就成为案例教学的兴废基础。”[1]然而,在目前的新闻教学和研究中,一些教师和研究者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教学案例的选取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近年来,新闻传媒方面的教材大批量地涌现,既有国内新闻传媒专家、学者的著述,也有不少国外教材的译著,这对我国新闻教学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一些新闻学教材所选取的案例,往往缺乏独创性,不少都选自不同时期的同类教材,既不适合当前的新闻传播环境,又缺乏新闻教学的可操作性,因而影响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同时,新闻专业教师在选取教学案例时也存在一些误区。一是随意性。新闻教学案例应该与要讲授的新闻理论和实务有某种程度的关联,但并非所有该类型的案例都可以拿来使用。有些教师在上课时,随机挑一个相关的新闻事件来做案例,很少考虑其是否能够紧扣教材,是否可以创设合理的情境,是否对学生有较好的启发作用。其结果是,既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二是将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法混同,把列举的用来说明某种新闻理论的例子当作案例,整个教学过程既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又缺乏一定的教学互动,学生无法发现在例子中所蕴含的新闻理论。实际上,举例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采取的用来说明问题的教学行为,它注重的是结果,而案例教学则是教师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双向学习活动,它更注重过程,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二、新闻教学案例的选取原则 在选取新闻教学案例时,需要考虑新闻学鲜明的实践特色和社会应用性。一般而言,新闻专业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新闻学是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理论和应用与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逻辑学、美学等相关学科密不可分。因此,新闻学的基础厚、背景广、应用面宽,涉及的理论也较丰富,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讲授也需要将相关学科知识设置好,有目的、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同时,青年学生也有其接受知识、理论和技能的自身条件与偏好,教师应该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做到有的放矢,使案例的内容与知识点有机结合,而且要考虑案例在教学环节中的适用性,结合学生的自身特征、实际层次和接受能力,选择适于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案例。例如,选取一些涉及学生自身利益、情感生活和校园生活的新闻案例,就容易受学生的关注和理解。还有一种情况往往容易被忽视,就是教师应该针对自身条件来选取案例,具体说来,就是要根据自己对新闻理论和实务的掌握情况,对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事件背景、处理问题的经验等选取案例,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临场发挥。

(二)典型性原则。新闻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新闻价值理论,综合新闻价值各要素的特征,它强调的是一条新闻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该新闻无论从哪个要素来看都相当出众,都在同类事件中具有突出的代表性。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就是新典型。同样的道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选典型的案例,选有代表性、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这样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展示事件的矛盾和冲突,体现案例的现实意义。在选取典型案例时,教师应该考虑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所选取的典型案例,应该能够符合教学目的和要求,集中蕴涵所要讲授的新闻理论和知识点,足以给出两难情境让学生自由取舍,使学生获得理性的判断和结论,掌握某种新闻知识、理论和技能。其二,学生从案例中学到的新闻知识、理论和技能,又能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很好地用来应对实际新闻活动中的新闻事件,指导新闻实务的开展和新闻理论创新。第一个方面强调从典型案例获得知识、理论和技能的优势,第二个方面强调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典型案例的普遍指导作用,它们共同构筑了典型案例的典型性。

(三)争议性原则。新闻讲究真实、客观,然而,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的过程中,不同的新闻工作者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的成分,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甚至经常出现立场、观点相冲突的情形。不过,这种冲突性和争议性,最终会促使新闻事件或新闻活动走向真实、接近真相。在新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共同探寻新闻的本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其核心就是要设置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选择与处理方法。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参与争议,最后归于理性,形成各自的观点并解决问题。在这种良性互动的情况下,案例就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会对学生形成很强的吸引力,使问题的焦点逐渐集中,使话题的深度得到不断的拓展,也使学生对争议而获得的结论印象深刻。这种教学特色和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案例教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需要注意的是,具有争议性的新闻案例,其内容不能过于简单,话题点不能太单一,有一定的矛盾冲突且不易取得一致意见,需要透过新闻事件的表面现象才能发现其本质。

(四)时新性原则。新闻对时间因素有着极高的要求,和真实性一样,时新性也是其基本特征和最为核心的规律。时新性原则强调的是,在保证新闻事件相对新鲜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介入新闻事件和新闻活动,过早或过晚都会损害新闻的质量。在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教学中,教师选取案例,首先应该考虑与所要讲授内容有关的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这种案例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新鲜感,产生强烈的获知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获知事件的最新变动,及时了解新闻前沿,这一点也正符合新闻的本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审时度势,分析案例的适用性,把握新闻事件的发展态势与结果,最后确定什么样的案例适合拿来作为教学之用。一条案例单从内容上看,既能蕴涵要讲授的新闻理论和知识点,又是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如果教师发现该事实目前仍属于保密对象,或者在法律上还需要最后定性,或者它作为案例的全部意义目前还不能充分展现,这时就需要将该事实放一放,以备适当的时候所用。要保证案例的时新性,教师需要将功夫放在平时,国内外发生的新闻、发布的新成果要经常关注、分析,同时对自己教学的需求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像这样做到知彼知己,才能不失时机地用好教学案例。

三、新闻教学案例的运用策略

案例是用以配合和促进课堂教学服务的,它的存在相对固定,而其服务对象却是不断变化、千差万别的,因此,案例就存在一个适用性的问题。同时,对现有的比较适合教学所用的案例,应该如何恰当地安排使用的时间、环境、方式,如何引导、组织和评价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这又是一个组织策略的问题。因此,教师在选取案例之后,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时代背景、周围环境条件、教师自身条件等等,对案例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安排;根据讨论之中学生的表现、进展的节奏等,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评价,使案例与学生、教师以及现有条件配合得当,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善于“抛锚”。案例教学也被形象地称为“抛锚式教学”,“所谓的‘锚’就是指一个与实际情境相关的问题”,[2]这个问题一旦被确定,整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随之被确定下来,如同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在新闻教学中,教师在一定新闻情境的基础上,选取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这就是“抛锚”。确定问题之后,学生到实际的新闻情境中去感受和思考问题,根据教师提供的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搜集尽可能多的案例资料和背景,自主研究和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可见,抛锚的方式,即确定什么样的真实事件或问题,如何安排事件或问题,就成为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师在选取和布置案例时,应当采用能够反映新闻前沿、与学生有一定接近性的新闻事件,确定容易让学生产生两难情境的问题,让其在这种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研究和讨论的需要,进而主动以新闻工作者的视角观察事件,或者模拟转换为职业记者身份,仿佛自己就在新闻事件的现场,就报道的内容、对新闻事件的立场等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二)适当引导。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之一就是角色的转换,即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以一个引导者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当然,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应尽最大可能把握自己的学习进程,而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两难情境的生成、讨论话题的丰富、思维困境的疏导以及结论的多元化等方面给以引导。所以,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当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时,何时真正需要引导,如何向学生提供引导。新闻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实践机会,同时新闻实践应用又具有复杂性,因此,教师要适时、适度地给以引导,保证学生讨论问题的顺畅进行。教师可以就课程需要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新闻敏感的问题,在学生就此问题联系实际时,可以与学生共同思考信息的来源、事件的焦点、当事人的矛盾冲突以及受众的两难选择等话题;在学生产生初步结论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自主进行支撑材料的选取、同类新闻事件的归纳的方式;在学生试图解决新闻事件的问题时,要鼓励学生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处理新闻事件,评估各种方法的可行性,预测可能造成的后果等等。

(三)积极评价。在案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当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或得出某种结论时,要积极地给以适当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讨论、思考的兴趣和信心,促使学生自我确认和调整,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评价要客观公正,给学生平等表达的机会;评价以教师对学生的为主,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避免教师的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对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时的表现一般不作优劣评价,而应以鼓励与表扬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遵循以思维状况的考查为主体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淡化结论的途径和质量。在新闻教学中,由于新闻学的多学科交叉特征,对新闻事件性质、原因和影响的判断有一定难度,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认识和方法方面的不足,教师应该端正心态,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学生培养新闻敏感力,逐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新闻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水平。

参考文献:

浅析新闻英语翻译策略 第3篇

关键词:新闻英语 特点 翻译策略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最广泛的一种国际性语言,通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阅读英文获得信息也逐渐成为人们了解国际新闻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渠道,新闻英语翻译也成为国家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新闻英语的特点

新闻英语翻译,就是利用英语这一公认的国际语言,将世界上一些重大事件有效报道并传播全国的一种活动。新闻英语不同于商务英语、工程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类别,它在遣词造句、语法和语言风格上有其独特之处。

在文体上,新闻英语的标题的措辞短小精悍,常常会使用略写词、缩略或短小的词,运用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视觉效果,提高醒目程度;其词汇具有明显的新闻色彩,即多用短语、缩略词,如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还有俚语、合成词等新造词,根据实际内容赋予其新的含义,以抓住读者眼球,如One million computers get holiday bug (国庆期间百万台电脑感染病毒)。

在语法上,其语法过去时运用较少,多用现在时,为给读者以新鲜出炉、形象生动、新颖的感觉;多用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应用较少;尽量避免否定句,双重否定句等易造成误解的词;还会用定语、同位语、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来扩展单句,以简化句子结构,同时丰富内容。

在语言风格上,为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新闻英语的语言风格一般充满趣味性和新奇性;新闻面向不同文化水平的大众,所以为了迎合其需要,新闻英语也具有大众性特征;此外还有为了节省篇幅的节俭性等特点。

二、新闻英语翻译的策略

新闻英语是人们获得国际信息的重要平台。为了确保获取信息的准确性,新闻英语翻译就承担了重要使命。而汉英语言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我国对于新闻英语翻译还需加强研究。

(一)突出特点

新闻英语有其自身的文体特点,所以在翻译时要尤为注意。在标题上,因其简洁精练,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含义,不容易产生歧义,因而在翻译时只需直译即可,如Looking Back to Look Ahead(回首往昔, 展望未来)。在内容上,也要考虑新闻英语的节省性等特点,尽可能在保证语义完整的情况下用简洁精炼的词语,删除可用可不用的词,转换模棱两可或有歧义的词汇;对于新造词汇,则需翻译者认真阅读全文,根据上下文意思并查阅词典,从语境中理解其含义;对于原文中双关、押韵或暗喻等词汇,译者也要仔细斟酌,考虑其相对应的汉语中的词汇,或采用意译的方式,将原文的文体特点和文化含义突显出来,从而增强新闻英语翻译的可读性。

(二)特定词汇

新闻英语翻译要做到清晰容易理解,同时也要保证其客观性。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风格等不同,人们在某些词汇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尽可能多的掌握特定词汇的特定含义。如“dove”一词本来的意思是指动物“鸽子”,但是在英语新闻中则一般以“鸽派”、“和解派”的含义出现;“egg”原意为“蛋”,在英语新闻中则被译为“炸弹”或者翻译成“手榴弹”等;新闻中“说”的常用词汇有50多个,但含义和修辞色彩有所区别,像“admit”和“confess”(承认)、“agree”(同意)、“announce”(宣布)、“claim”(声称)等等。所以在新闻英语翻译时对于此类词汇要特别注意。

(三)文化解释

新闻的最终目的还是传播信息和文化,是一种书面语言。所以在进行翻译时,除了忠实于原文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反映人物、事件背景等信息,即进行文化解释。中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语言翻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文化背景的转换。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可适当引入一些谚语、典故等,帮助人们减少理解障碍。如美国举行亚特兰大奥运会幸亏有Billy Payne,举办才得以成功,标题“No Payne, No Games”套用了谚语“No Pains, No Gains”。这样可以使得翻译更为引人入胜,回味无穷,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

(四)添加注释

在新闻翻译时,我们只是针对其某一事件或人物进行解说,对其中涉及的地点、背景等信息不甚了解。所以在翻译时要适当“增译”,补充有关介绍性、注释性词语,尤其是对于一些专有历史事件、地理名称或专业机构名词等中国民众不太了解的词汇,翻译时就要对其加以解释,以利于人们理解。如Quake death to ll tops5000. 地震死亡人数已逾5000。若直接翻译,人们会对其感到迷惑。事实上,这是对日本神户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进行的报道,所以在翻译时要增加地区。这样更容易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从而收到满意的信息传播效果。

三、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客观存在差异性,翻译会有一定难度。因此相关新闻工作者要积极了解新闻英语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新闻英语翻译的技巧与策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丹.新闻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技巧[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0;08

[2]姜奕杉.浅谈新闻英语的文体特点及其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1;03

[3]周丁丁.新闻英语的语言特性及其翻译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0

新闻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第4篇

一、英语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发展语言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所采取的措施 (Ellis, 1994) 。O’Malley和Chamot (1987) 划分了三种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 (1990) 将学习策略分为两大类六小类:直接策略 (记忆、认知、补偿) 和间接策略 (元认知、情感、社会) 。学习策略具有中介协调 (mediating) 的功能, 是建立在学习者自身因素与学习能力之间的联系机制。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了对学习策略的选择, 同时, 策略的选择也影响了语言能力。听力与其他技能不同, 由于语速快, 词汇量大等特点, 学生普遍存在焦虑, 因此, 使用策略可以作为促进听力能力发展的桥梁。

在对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的研究方面, 国内研究者得出了以下结论:在策略的使用频度上, 符志松 (2010) 认为, 大三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多于社会/情感策略, 更多于认知策略;李向东 (2010) 调查了英语大一新生得出的结论是, 认知策略的使用率最高, 其次是元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关于策略使用与听力水平的关系, 李向东的研究结果是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与听力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而元认知策略与成绩无统计意义;王晓芳 (2009) 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 元认知策略与听力成绩显著相关, 而认知和社会/情感策略与成绩无显著相关。在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使用策略的差异上, 李向东认为, 高分学生比低分学生更多地使用情感和部分认知策略;而赵晓平 (2010) 则认为, 低分学生多使用社会/情感策略, 较少使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

纵观以上研究笔者发现, 国内目前关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新闻听力策略的研究还很缺乏。因此, 笔者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旨在研究学生的新闻听力策略使用情况及其与听力成绩的关系, 为以后的新闻听力教学找到依据。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问题。

(1) 学生英语新闻听力的策略使用情况如何? (2) 学生英语新闻听力水平与学习策略的使用有何关系? (3) 英语新闻听力高分和低分学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有何差异?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受试为齐齐哈尔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学生, 两个班共64人。新闻英语听力课程为本校的专业任选课。

3.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调查问卷, 语言为中文, 由两部分组成:个人简况和英语学习策略量表。英语学习策略量表参照Oxford (1990) 的语言学习策略问卷 (SILL) 编制, 包括记忆、认知、补偿、元认知、情感和社会六大策略。

4. 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调查分别在两个班的新闻听力课上进行, 教师即研究者之前对学生统一进行了指导, 然后将问卷发给学生填写, 收回有效问卷62份。听力测试采用本学期的期末考试。问卷采用了里克特 (Likert) 5级量表形式, 经测试, 英语学习策略量表Cronbachα为0.879, 具有较高信度。问卷数据输入电脑后, 用SPSS 16.0进行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 学生总体使用策略的情况。

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平均值为3.03分, 说明学生总体上不是经常使用学习策略。但在分类的策略中, 社会策略 (3.37分) 使用最多, 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对新闻听力的学习感到有些不习惯, 会与同学老师交流和寻求帮助;学生常用补偿策略 (3.29分) , 说明他们对学习时遇到的困难能采取补救措施;学生有时也使用元认知策略 (3.05分) , 说明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而且大学要求自主学习, 所以学生对元认知策略有较高的意识, 并能作出相应的学习计划。在比较少用的策略中, 记忆策略 (2.74分) 频率最低, 说明学生面对庞杂的英语新闻专业词汇, 记忆缺乏主动, 没有足够的词汇量, 同时, 新闻语速快也对短期记忆提出了挑战, 影响了他们理解英语新闻的能力;学生较少使用情感策略 (2.89分) , 说明他们对学习中的情感状态缺乏明确的意识, 无法找到让自己降低焦虑的有效手段;认知策略 (2.96分) 也很少使用, 在这点上与符志松 (2010) 的观点相似。说明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 而且英语新闻中飞快的语速, 陌生的词汇, 复杂的语言结构, 不熟悉的话题等都会造成学生的焦虑, 从而影响认知策略的使用, 如在听力录音播放之前不能对题目进行有效预测, 听力过程中母语思维的干扰, 缺乏听时记笔记的习惯等。

2. 英语学习策略与新闻听力水平的关系。

分析结果显示, 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听力成绩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性。可能说明, 语言能力与学习策略的使用是互相影响的, 策略的使用并不一定越多语言能力就越高, 反之, 语言能力也影响策略的选择, 学生的新闻听力能力普遍不高可能也会导致这个结果。

3. 高分组与低分组学生在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为了检验不同听力水平的学生在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笔者还对高分和低分学生的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t检验。

从上表可以看出, 除了情感策略, 高分学生在其他的策略使用方面平均值都高于低分学生。情感策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指培养、调整、控制自己情感的策略, 情感策略使用水平较高者, 学习者的焦虑水平也可能较高。低分学生情感策略使用较高, 说明他们对自己情感状态的重视程度高于高分组, 而这却往往导致焦虑, 并因此影响学习成绩 (刘振前等, 2005) 。两组学生在记忆和补偿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 高分学生更多地使用记忆策略, 可能受以知识为本、以记忆为基础的传统学习文化的影响, 他们重视对单词、语法及文章的背诵。刘润清 (2004:224) 指出, 记忆策略是中国历来求学的一个传统, 受到高度重视, 被认为是学业成功的重要条件。Mangubhai (1991) 也认为成功学习者会更多地使用记忆策略, 相比单个的词汇他们会更注意语块的学习 (Ellis, 1994:552) 。同时, 二年级学生还没有达到较高的语言水平, 只好用各种手段来补偿, 这可能是高分学生普遍使用的策略。

四、结语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总体上较多使用补偿, 元认知和社会策略, 较少使用认知, 记忆和情感策略。 (2) 学习策略与新闻听力的学习没有明显关系。 (3) 除了情感策略, 高分学生比低分学生更常使用学习策略, 尤其是记忆和补偿策略。

本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 (1)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英语新闻听力的特点, 多创造机会练习听各种话题, 语音语速的新闻。找出并帮助学生了解适合新闻听力的策略, 并根据不同学生, 有针对性地练习。 (2) 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认知策略的训练, 包括推理、联想、概括、记笔记、归纳、演绎等, 同时加强词汇的记忆, 提高策略使用水平,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焦虑, 并改进新闻听力理解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符志松, 陈慧.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听力策略调查与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 2010, (1) :116-117.

[2]李向东.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实证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2010, (3) :106-111.

[3]刘润清, 吴一安.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224.

[4]刘振前, 肖德法.外语学习策略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

[5]王晓芳.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与听力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148-150.

新闻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第5篇

英语新闻标题歧义的理论分析

(一)英语新闻标题歧义定义

标题对于新闻就像眼睛对于人一样重要,它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我们都知道“题好一半文”,英语有谚云:“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一则好的新闻标题能给新闻报道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英语新闻标题,显然就应该避免英语新闻标题歧义现象的发生。所谓英语新闻标题歧义,指的就是英语新闻标题歧义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歧义是语言的共生属性,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打个比喻来说,歧义就是语言表达中的感冒症状,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含糊其词是导致出现谬误和错误推理的重要原因,换句话说,歧义无处不在,不分领域,不分语言。有语言存在就会有歧义。

(二)研究英语新闻标题歧义的必要性分析

长期以来,围绕歧义的研究一直很多,多数语言学家认为歧义是语言的误用,是人们自由交流的一个障碍,应该尽量避免。也有一些语言学家认为如果妙用歧义,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对于英语新闻标题来说,本文更赞同前者的观点。一般说来,英语新闻标题应当避免歧义,因为英语新闻标题不是文学作品。英语新闻标题能够很好利用双关毕竟少之又少。当我们试图拟一个双关标题时,一定要确保我们创作的英文新闻标题不存在歧义的问题。

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研究也是由来己久,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新闻标题的文体特征与语言特点。标题并非与英语新闻一同出现,最早的名为《每日新闻》的现代报纸发行时是没有标题的。英语新闻标题历经了数个世纪的发展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这种形式。因为标题是报纸的“眼睛”,所以英语新闻标题要求准确、简洁、内容新颖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使报纸能在竞争日益严峻的社会里生存下来。英文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语法和词汇两方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真正理解了英语新闻标题中的歧义,找出引起歧义的原因,才能更好地避免歧义。研究英文英语新闻标题中的歧义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英语新闻标题,以及对英语阅读、教学和翻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实,不管在语言学领域,还是在商业、医学或其他任何领域,歧义一直是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对歧义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语言学的研究必然包含着歧义现象的研究,而歧义的研究必将推动语言学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英语新闻标题的歧义现象分析

(一)词汇歧义

1.语言歧义

语音是语言表达的外在表现,是语言形成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正是因为语音是语言形成的基本内容,又由于语音在组成要素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类似情况发生,从而导致英语语音在表达出来时会形成歧义的现象。英语标题的某些句型、习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读法,但是这些语句的读法音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言语的语境、说话人的心理、个人习惯、话语题材等多种因素;音位特征的变化常常影响言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例如在缺乏特定语境的情况下,由于语音形式的局限性,该句即可能被理解为YAO MING had a grade“A”,也可能被理解为YAO MING had a grade,从而造成语音歧义。

2.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指的是当一个词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或者不同的意思就会形成歧义。词汇的歧义与短语的歧义具有相同之处,两者都可体现修饰语与中心词的结构关系。尤其是合成词,与相应的短语都含有相同的要素,其前项表示突出特性、功能、形态等,与一般定语相似。比如:a covergirl(封面女郎)是a girl or woman whose picture illustrates cover of magazine,etc.前缀和后缀也为词干增加语法或语义特征;再如:A Celebrity finished the race last Friday.由于race的多义性,句中的“finished the race”可能被歧解为“参加了竞赛”和“消灭了那个种族”两种意思。

(二)句子歧义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基本含义指的是一个短语或句子的意义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歧义现象。一般来说句法歧义包括两种情况:一类是句子(含短语)中相邻的成分(词或词组),在语义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句法关系进行多种不同的组合,传达不同的意思;一类是句子相邻成分之间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潜在的语义关系,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解释。本部分讨论的句法歧义是第一种情况。这类歧义主要是由句法结构的不同而产生的。

例如:A little boy came up to his mother.“Ma,”he said,“I have something to tell you. My teacher kissed me.”“Well, were you a good boy and did you kiss her back?”“Of course not!” he denied indignantly,“I kissed her face.”根据上下文,发话者mother说did you kiss her back的原意是:你也吻她了吗?但受话者little boy却将其错误地理解为:你吻她的背了吗?上则对话中的“did you kiss her back?”所指不明确,因而是造成歧义的诱因。

(三)句法结构歧义

英语新闻标题句法的特殊性表现在时态和句式浓缩两个方面。首先,标题中动词时态用法大大简化,几乎都用一般现在时表述新闻。新闻所述的事件多半是刚刚发生、正在发生或将会发生,按英语语法规则应用动词的相应时态。但为了突出新闻报道的新奇感而用现在时。如:Schools Ask Parents for Money Toward Books。读者单纯浏览标题时很难确定新闻事件是已发生的、正在发生的还是将会发生的,会有多种理解。英文标题有时还采用现在分词(短语)表示正进行的动作、动词不定式短语表示未来动作,但常省略助动词,因此造成歧义。如:“Broadway”coming to China中的“coming to China”既可理解为“is coming to China”也可理解为现在分词短语作定语。其次,英语新闻标题句式高度浓缩,主要体现在用标点符号代替词以及用省略方式来凝练语言。

(四)读者自身引发的歧义

新闻标题中有的词汇和语法的多解性是引发歧义的主要原因,而读者的英语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标题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要避免误解英语新闻标题,读者应尽可能多地熟悉标题小词的词义及标题的句法特征。

英语英语新闻标题以名词性短语居多,很少以动词开首,若是短句,则主谓的单复数一致性直接体现。如:Gender studies become a joking matte中studies应被视为名词。省略是英语新闻标题最显著的句法特点,读者若能明白哪些成分或词语被省掉了,则可避免一些理解上的麻烦。

应对英语新闻标题的歧义现象的策略

(一)语言表达要简洁

语言表达简洁,能避免英语新闻标题的歧义现象,所以要尽量简化英语新闻标题表达中的词汇量,英语新闻讲究所谓的“客观、简约”,要求尽量“简化直白”,但这并不影响记者、编辑在标题中对典故的妙用。新闻标题如果适当地用一些典故、成语,会使整个文章顿时生辉。

(二)标题中尽量使用动词

动词可以有效简化标题词汇的数量,使表达出来的意思没有歧义。动词使新闻标题变得活跃,但它本身必须是一个活跃的词,能最准确、生动地描述新闻事实,因为标题里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容纳形容词,所有修饰性的内容,包括程度、颜色、感觉等,都必须依靠这个动词来体现。因此,要尽量避免使用“ask”这类平淡的动词和表达含糊的混合动词,例如American government gives views on Mexican’s racism”,如果报道对象“American government”在谴责“Mexican’s racism”时用了很有力很明确的语句,那么就应该避免“gives views”这种含糊的写法。

(三)读者应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水平

总的来看,英语新闻标题的歧义主要为词汇和语法歧义。歧义的产生除与英语新闻标题的句法和语言特点有必然联系外,还与读者对英语语言特点、英语新闻标题特点的了解程度,词汇量的大小及知识面的宽窄有直接关系。所以读者应掌握一定数量的新闻词语并拓宽词义,多熟悉英语新闻标题的句法和语言特点,具备必要的读报背景知识,夯实读报基本功,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对英语新闻标题的误解。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新闻英语的词汇特征及翻译策略 第6篇

创新性

随着科学研究的日新月异、高科技产业的突飞猛进, 新生事物不断涌现,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来表达这些全新的概念, 具有前瞻性特征的新闻英语也就成为这些新生事物的最佳表现渠道。很多新词新语都是首先从新闻英语报刊媒体面世, 然后被人们不断效仿, 逐渐得到普及, 最后被公众接受, 成为日常生活用语。因此, 创新性, 即旧词附新意、生造新词以及派生新词就成了新闻英语的一大特征。例如eu-thanasia (安乐死) , 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艾滋病) , informationa superhighway (信息高速公路) , surfing (冲浪) , hula hoop (呼啦圈) , DIY (do it yoursel自助) 等很多词汇最初都是通过新闻英语报刊等媒介传播后才被人们接受并普遍使用的。而brunch (breakfast+lunch早午餐) , medicare (medical care医疗保险) 等通过拼缀法构成的新词首次出现也是在新闻英语中。

简洁性

新闻报道的最大特点是以最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给读者最大的信息量, 因此简洁明了、言简意赅便成了新闻英语的基本特征之一。一般说来, 英语新闻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客观陈述。新闻英语不同于英语的文学创作, 因此, 用词应该简明扼要、准确清晰、避免陈词滥调, 尽可能少用形容词和副词。例如, 新闻英语一般大量使用缩略词, 因为缩略词的使用正好满足了节约时间、节约版面的要求。例如FM-foreign minister (外交部长) , HKSAR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香港特区) , IOUI owe you (我欠你的, 白条) 等缩略词都频频出现于新闻英语中。

趣味性

当然, 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 新闻英语还要讲究一定的趣味性。为了使报道的内容更为形象、生动, 报道的形式更为新颖、多样, 新闻英语也常常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其中, 委婉语 (Euphemism) 、拟人 (Personification) 、借喻 (Metonymy) 等写作手法均在新闻英语中得以广泛运用:

1.委婉语:委婉语是具有安慰或美化作用的语言。

例如:welfare mother (福利母亲) 指jobless mother (失业母亲) , entitlement (s) program (应得权益计划) 指social security program (社会保障等计划) , the oldest profession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 指prostitution (卖淫业) , preemptive action (先发制人的行动) 指aggression (侵略) 。用the South (南半球) , the Third World (第三世界) , the developing nations (发展中国家) , the underdeveloped nations (不发达国家) 指the poor nations (贫穷国家) 。

2.拟人:新闻英语常把报道的事物、事件人格化。

例如:How Whitehall Managed the News?白厅如何控制新闻?World Leaders Line up for White House Attention。各国领导人竞相争取白宫的重视。

3.借喻。新闻英语还常用借喻的手法, 即用某一事物来代替另一有关事物以更形象地描述人物、地名和建筑物。

例如:White House (白宫) , 指美国政府;Pentagon (五角大楼) , 指美国国防部;Elephant (象) , 指美国共和党;Hollywood (好莱坞) , 指美国电影业/电影界;Wall Street (华尔街) , 指美国金融界;Downing Street (唐宁街, 伦敦一街名) , 指英国首相府/英国首相/英国政府/英国内阁等。

民族性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也是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 更是维系民族文化的纽带。而词汇是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如果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 那么词汇就是语言的主要载体, 它所承载的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当然, 语言作为人类的一种共同特征是有其普遍性的, 但是, 不同民族的语言总是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 其特殊性也是必然的。语言的特殊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民族性, 这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真正内涵, 是一种语言区别于其他语言的本质特征。换言之, 语言的特殊性, 即其个性, 是第一位的, 普遍性, 即共性, 是第二位的, 离开了语言的特殊性, 其普遍性也就无从谈起。既然语言具有不同的民族色彩, 那么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和重要载体的词汇当然也就被烙上了深深的民族印迹。

词汇的民族色彩源于文化的民族性。帕默尔曾经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 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这一点现在是十分清楚了。”因此, 作为语言一部分的词汇也就与文化息息相关, 有什么样的文化, 就会有什么样的词汇来反映它。

那么新闻英语的词汇必然会忠实地反映英语国家和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情感色彩。西方文化以古希腊文化为源头, 是以海洋为导源的多元文化。它是希腊的个人主义、罗马的群体组织 (法律、军事、政治) 、希伯来的宗教信仰和现代科技糅合在一起的一个有机组成, 形式多样, 富于变化。这种强烈的文化民族性也给词汇蒙上了浓厚的民族色彩。从形式上看, 英语是以线形为特征的表音文字, 是抽象的, 具有不可解性;从内容上看, 尽管英语的词汇对某一事物或思想的基本释义与汉语词汇有相同或相近之处, 但隐藏在其背后的延伸及联想意义却是迥乎不同的。例如, 汉语中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都有传说中“有鳞有须有爪的神异动物, 能喷火和兴云作雨”之意, 作为对这一动物的基本释义, 英汉两种词汇是一致的。但是, 由“龙”所引发的联想意义, 在两种语言中却有天壤之别:在汉语中, 龙是中华民族自上古以来一直备受尊崇的神异动物, 被赋予了超凡神力与智慧, 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在英语中, “dragon”却是无恶不作的怪物。在英国乃至西方很多文学作品中, 龙常常被当做罪恶的象征而加以打击和毁灭。再如white elephant一词, 汉语中不乏以此为商标的, “白象”方便面便是一例。但在英语中white elephant指的是“累赘而无用的东西”。由此可见, 对同一词汇, 尽管人们对其基本看法是一致的, 但由于这种词汇所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 因而在其延伸意义上, 每个民族总是把自己的爱与憎、美与丑、善与恶、悲与喜等感情色彩融于词汇之中, 形成鲜明的民族色彩。新闻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语言, 介绍其民族发展, 展示其民族特征, 其词汇运用的民族性特征也就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

翻译策略

鉴于新闻英语的这些词汇特征, 在新闻英语的汉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翻译策略:

寻找等值对应词汇的直译。直译是保留词汇民族色彩的有效途径, 也是丰富译入语语言的好方法。所谓直译, 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既保留原文的内容, 又保留原文的形式, 同时还能保留原文的民族色彩。当然, 直译不等于死译或硬译, 它必须遵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并能够确切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例如, white-collar worker (白领工人) , gold card (金卡) , green food (绿色食品) , soft-landing (软着陆) , sour grape (酸葡萄) , crocodile’s tears (鳄鱼的眼泪) , summit meeting (高峰会谈) , hotline telephone (热线电话) 等都是通过直译较好保留英语民族色彩的佳译, 这些词汇也丰富了汉语的表达。

“抛开”原文形式的意译。意译是传达原文神韵的明智选择。在新闻英语汉译的过程中, 很多时候可能都无法在汉语中找到等值对应的词汇, 而如果采取音译再加上解释又过于繁琐, 甚至会造成译文读者理解上的困难。这时就不得不“抛开”原文, 采用意译。当然, 这里所说的“抛开”原文, 只是说译文在形式上不再受制于原文的字面意义与语言结构, 但在内容上还要忠实于原文, 只不过是采用了一种更容易被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来表达其内涵。

例如:I tried to make friends with my new neighbors, but I got the cold shoulders.

“shoulder”是“肩膀”, 但在这个句子里, “cold shoulder”绝不是“冷肩膀”的意思。在英语中, 这一表达是有其历史典故的:在骑士风行的年代, 骑士们除暴安良、扶贫济困, 深受人们爱戴, 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美酒佳肴的热情款待, 一般路人则只能吃到一盘冷前腿肉, 从此以后, “cold shoulder”便成了遭受冷遇的代名词。因此, 如果将“cold shoulder”译为“冷肩膀”, 译文读者就会不知所云, 倒不如意译为“我想和新邻居交朋友, 却遭到拒绝”更直观。

又如:Didn’t she swear she’d never again believe anything in trousers?

在英语中, “trousers”除了有“长裤”的意思之外, 还用来指“男人”。如果译文只求形式对应而将其直译为“她不是发过誓说她再也不相信穿裤子的人了吗?”就会让读者感到莫名其妙, 甚至引起误解, 而采用意译, 将其翻译为“她不是说再也不相信任何男人了吗?”意思就一目了然了。

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变通翻译法。变通法是解决“不可译”问题的有效途径。所谓变通法, 其实就是一种“混合译法”, 它是在单一的直译或意译均无法准确传达原文内容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迂回补偿法”。除单纯的直译和意译之外, 其他所有的翻译方法都可以归入此类, 直译加意译法、直译加注法、直译加意译加注法、拼音加注法等均为变通翻译的方法。

例如: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约翰忠实得斋日不吃荤, 凡事都循规蹈矩, 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这个句子的翻译采用了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在英国历史上, 曾出现过旧教与新教的激烈斗争, 旧教曾规定教徒在斋日可以吃鱼, 而新教则反其道而行之, 拒绝在斋日吃鱼以示忠心。因此, 英国人用“eat no fish”表示忠心。这里译者把它直译为“斋日不吃荤”, 再将其所蕴涵的意义用“忠实”表达出来, 既保留了原文的文化色彩, 又方便译文读者理解, 也算得上是较为巧妙的翻译。

又如:I am not talking about the castles in the air, the donkey’s carrot.

我并不是在谈论空中楼阁, 叫大家望梅止渴。

英文中的“castles in the air”与汉语中的“空中楼阁”正好对应, 采取直译;而“donkey’s carrot”如果直译为“驴的胡萝卜”未免让人费解, 其实, 它所表达的是“难以实现的目的”, 此处用“望梅止渴”一词加以补充说明,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也可谓翻译得恰到好处。

总而言之, 新闻英语是一种特殊的应用语言, 其词汇运用在求新求简的基础上也不乏趣味性和民族性, 因此, 在新闻英语汉译的过程中, 译者必须尊重其个性、认真分析其词汇内涵, 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 在忠实传达原文内容和神采的同时, 更好地将其所传达的信息内涵介绍给译文读者。

参考文献

[1].徐燕:《谈谈新闻英语的“新词新语”及翻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 (49) 。

[2].郑素杰:《谈新闻英语的语言特色》, 《赤峰学院学报》, 2006 (3) 。

[3].杨鹏飞:《词汇的民族色彩与翻译》, 《安徽大学学报》, 1998 (2) 。

[4].徐敏、陈颖:《报刊新闻英语的特点》, 《高等函授学报》, 2007 (4) 。

[5].邵红松:《文化传播和新词语翻译的误区与对策》, 《浙江广播电视学院学报》, 2003 (2) 。

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与翻译策略 第7篇

新闻英语是促进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因此在进行新闻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深入了解新闻英语的语言特性,进而针对这一特性制定相关的翻译策略,从而能够保证新闻英语翻译的精确性。因此,本文在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新闻英语的语言特性进行了相关的总结,进而提出了如何进行新闻英语翻译的相关策略。

2新闻英语的语言特性

新闻英语作为促进世界各国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各国的外交过程中体现出重要的作用,新闻英语能够促进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的传播,所以很多国家非常注重将自己国家的语言翻译为英语。但是,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有所不同,因此在新闻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差异,因此必须要正确掌握新闻英语的语言特性,才能精准地进行新闻英语的翻译。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得知,新闻英语的语言特性如下:

2.1从词汇方面来讲

新闻英语在词汇方面的特点如下: 第一,短小的词汇在新闻英语中经常使用,这是因为在很多时候新闻英语需要利用简短的词汇在有限的篇幅中将新闻的内容描述清楚,同时简短的词能够简洁有力地表达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二,新闻英语会使用很多缩略词,这些缩略词中很多都是由英文首字母缩写而成的,例如 “OPEC” “WTO”等等,这些英文的简写能够体现出新闻英语简短的特性,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的篇幅,使得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更多的内容; 第三,一些比喻的词汇和流行词汇的使用, 虽然新闻英语具有严谨性、真实性和正确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地表达新闻的内容,但是新闻英语有时也会利用一些比喻词和流行词汇,从而更好地推动新闻英语的传播和发展,可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第四,新闻英语中词汇的不断变换,新闻英语是一定时期的产物,同时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可以在一些新闻英语中看到很多创新的词汇,其中很多词汇都是来自网络用语; 第五,新闻英语中会使用很多外来的词汇,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不断交流,新闻英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加入很多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不仅能够增加新闻英语的生动性,而且可以体现新闻英语对各国文化的包容性。

2.2从句法和时态来讲

新闻英语不仅仅包含自己独特的词汇特点,而且在句式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很多新闻英语都擅长使用短句,这延续了新闻英语简短的特性,同时由于很多时候新闻英语的篇幅有限,因此语言的结构构成比较严谨简短,能够将众多的新闻内容浓缩到比较简短的句式当中,不仅使得阅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注意力; 第二,新闻英语大多数时候都是使用主动句式,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新闻英语中, 被动句式也往往会出现,不过主动句式仍然占据大多数, 这是因为在新闻英语中使用主动句式能够使得阅读者亲身感受新闻的内容,使得新闻英语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三,新闻英语的时态运用比较灵活,较为常见的往往是一般现在时或者是现在进行时,这样能够更好地体现新闻英语的及时性,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报道的真实性,也会使用一些过去式,所以说新闻英语的时态特征还是比较丰富的,所以在进行新闻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掌握新闻英语的时态特点,才能进行更加精准的翻译。

3新闻英语的翻译策略

3.1新闻英语在翻译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新闻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英语表达方式,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新闻英语的特性,所以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翻译原则: 第一,保持新闻英语简洁清晰的特点,新闻英语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除了精通英语语言的人阅读之外,还会有其他国家的人员进行阅读,因此必须要保证新闻英语的清晰简短特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英语的传播作用; 第二,新闻英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尊重客观事实,虽然在很多时候新闻英语无法很好地与本国文化进行切换,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闻英语的相关内容,使得新闻英语能够更好地进行传播; 第三,注重翻译效果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对于新闻英语来讲其最大的作用是进行新闻内容的传播,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保证翻译内容的准确性,而不必对新闻英语中的单词和句式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样能够更好地屏蔽新闻英语与本国文化之间的不同。

3.2新闻英语标题的翻译策略

对于大多数的新闻英语来讲,其标题比较简洁明了, 而且主要是利用了较为简短的句式,所以在进行新闻英语标题的翻译过程中,采用直译的方式比较好,这是因为: 第一,新闻英语为了更好地进行传播和表达,在拟定新闻标题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了简短句式,而且加入了一些特定的缩略词,才能使得新闻表达简短而且富有表达力, 所以采用直译的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新闻英语标题的含义; 第二,新闻英语的标题为了保证新闻内容的客观性,一般会比较严谨,很少使用主观感情色彩的词汇和一些特定的民族词汇,因此采用直译的手法,能够有效地避免人们在理解过程中的困惑,有助于阅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标题的内容。

3.3保留新闻英语中的一些习惯用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在新闻英语中,为了体现其简洁性,往往会加入一些缩略词,这些词汇不仅能够完整地表达新闻英语的含义,而且能够使得新闻英语更加简洁明了,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新闻英语的翻译,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保留这些特定的词汇,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新闻英语中,可能多个不同英文单词的缩写是同一个词,这时应该对特殊含义进行详细的标注,有助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第二,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词汇,尽量采用保留的形式,如WTO、APEC等,不仅能够使得新闻英语更加简洁,而且有助于其他国家的读者了解和使用特殊的词汇; 第三,新闻英语与各国文化之间的友好切换,在进行新闻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主要是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因此在将新闻英语翻译为其他国家语言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他国家语言的特性,才能使得新闻英语进行更加准确的翻译。

4结论

新闻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第8篇

关键词:英语新闻听力,学习策略,频率效应,运用

1. 引言

在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的基础听力课堂上,老师会强调收听英语新闻的重要性。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能够在大一、大二阶段成功完成从VOA Special English到Standard English的过渡,这是他们听力水平实现质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然而就难度而言,英语新闻是大一、大二学生在听力训练中普遍的难题。许多英语专业新生在接触英语新闻听力的初期会对这类相对较难的听力内容产生巨大的恐惧和焦虑情绪,直接导致对听力学习兴趣的下降。根据Brown在1987年指出的对焦虑的两种分类:抑制性焦虑和促进性焦虑前者包括一些妨碍学习的不良情绪,如害怕、畏惧等,而后者对学习则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听力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英语新闻听力初期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摆脱抑制性焦虑,充分利用其促进性焦虑,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学生听力水平得以较大提高的良好目标。然而英语新闻本身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上的特点使得学习者可以通过一定学习策略的使用将其彻底征服。

2. 学习策略

Chamot (2002)指出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行动。他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更易于自己学习、记忆语言信息和内容所使用的手段、方法或有意识的行动。而Tarone也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获得目标语的语言及社会语言的能力所作的尝试和努力,并把其区分为两种类型:语言学习策略和技能学习策略。前者指为获得目标语的新的语言信息及社会语言信息所作的尝试和努力,后者关心的是学习者为能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技能所作的尝试和努力。本文关注的则是Tarone所提出的第二种学习策略,即技能学习策略中能助于听力能力提高的策略。针对英语新闻听力的学习策略,国内许多文章主要关注的是对听力文本语篇特点的分析一则英语新闻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它的第一句话,即导语,因为从导语中我们可以获得who, when, what, where, why and how等重要信息。而且英语新闻一般呈倒金字塔结构,信息的重要性呈递减状态,所以学生在听力的过程中必须努力抓住每则新闻的导语;也有许多文章介绍了英语新闻在词汇上的特征,例如用词灵活、不太用大词等。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英语新闻听力是可以通过强化有效的学习策略得以提高的。但是,这些文章并未能非常直接明确地说明该用何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来应对英语新闻的这些特征。通过对课堂实践的结果总结,本文将介绍频率效应作为一个十分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英语新闻听力中的应用。

3. 频率效应在英语新闻听力中的运用

频率既包括语言特征的分布规律,即语言项目在语段和语言材料中出现的次数(Richards et al.,2000),也包括个体接触语言的经历,即我们所说的练习频率(task frequency)。Harrington&Dennis (2002)认为,语言学习是在语言表征之间建立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匹配和联系,联系的加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练习频率。

国外一些提倡任务性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的学者认为练习频次是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Skehan (1998:119)指出,练习频次能帮助学习者熟悉学习任务,每一次的重复都相当于下一次任务前的准备和排练。任务前的准备能帮助学习者减轻在完成任务时在线信息加工的负担,从而能更好地达到语言的综合发展。

通过两年半的探索和实践,作者认为练习频率在学生英语新闻听力中的运用会发挥令人满意的效果。笔者的实践方式如下:首先,对新闻进行归类,一般可归为12类: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政治选举,示威抗议,暴力动乱及恐怖主义,军事行动,天灾人祸,经贸与商业,司法审判,卫生保健,社会生活,科技英语,体育文娱。然后,就每类新闻进行分专题的方式进行逐个攻破每一类新闻从内容上来说本身是有类似性的,学生通过多次接触同一类型的新闻,可以从总体上先把握住这类新闻的大方向。而英语新闻听力使学生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词汇的灵活性。然而,通过对同一类新闻的多次听和说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首先从心理上不再畏惧,还可以帮助他们彻底征服一类类的听力内容。

一般情况下,同一类型的新闻,学生精听三则以后就感觉难度下降了许多。因为学生在精听了第一则新闻后,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单词已经有所掌握,而第二则新闻的巩固,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已获信息进行发散性思维联想,第二则新闻对其难度得以降低,进而学生在第三则同类新闻的听力过程中能够体会的便是通过频次练习而获得的自信和对正确率的坚信。这本身正如Ellis (2002)提出的,语言是联想学习。语言学习的完成需要语言学习者在反复出现的语言材料之间建立联想,并不断强化这些联想。随着频率的增加,同时出现的语言单位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和积累,因此易于习得。而且频率能帮助学习者认识语言输入的规律性,从而提取可能的语言学习模式。如例中所示:

第一则新闻:Witnesses say clashes broke out between proand anti-government demonstrators in parts of Sana’a Thursday...and today there are over nine different provinces in Yemen which are seeing protests.”...Large contingents of the Yemeni Army and the Republican Guard were reportedly deployed in both Taiz and Aden...Protesters are demanding the resignation of President Saleh, who has been in office since 1978.He recently indicated that he would not run again when his term expires in 2013.

第二则新闻: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shouted, jeered and ran for cover after government security forces attacked their protest camp Saturday close to Sana’a University...Eyewitnesses said that police used live ammunition to try and disperse the crowd, along with tear-gas and batons...The attack on the antigovernment protest camp comes two days after President Saleh offered a vast series of political reforms to opposition political leaders and to the protesters.The protest movement is demanding thatMr.Saleh, who has ruled the country since 1978, resign.

第三则新闻:Hundreds of pro-government demonstrators marched and chanted in the streets of the Libyan capital Tripoli and the coastal port city of Benghaz.The demonstrations follow reports in the Libyan press of disturbances by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Tuesday in Benghazi....Supporters at one large rally denounced Qatar-based al-Jazeera TV, calling it“despicable.”The Libyan press has attacked al-Jazeera TV in recent weeks for what it calls“biased coverage”during popular demonstrations that top-pled the veteran rulers of both Tunisia and Egypt.

这三则新闻都属于暴力动乱类的,第一,二则是关于也门动乱的,第三则是关于利比亚的。三则新闻从整体语篇来说非常类似导语总括+冲突的过程(首先出现pro/anti-government demonstrators/protestors,接着clashes发生,政府会deploy security forces用各种方式来disperse示威人群,包括tear-gas, batons或live ammunition,此事由witnesses/eyewitnesses见证,由press报道)+支持者的谴责(denounce)+反对者的要求(topple现任总统president/ruler who is in office或要求总统在任期term未满前resign/resignation)。学生在精听第一则新闻后(听35遍),对这类新闻的语篇及新闻中粗体的词和短语已有大致的印象,在精听第二则新闻后已能记住大部分的难点词汇,并能在内容上就第一则新闻产生的记忆而发生联想,并积累更多的联系的可能,精听第三则新闻时,脑中对此类新闻细节(语篇与词汇)的映射和联想得到进一步强化,因而在费时最短正确率极高的情况下完成听力训练。

4. 结语

上文描述的知识频率效应作为一种学习策略运用于英语新闻听力训练中的一则例子,但从这一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频次练习对于提高学生英语新闻听力水平的无限潜在作用。Ellis曾指出,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在语言表征之间建立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匹配和联系,而联系的加强主要靠练习频次。一个语言单位出现得越频繁,就越容易被强化而被习得。语言学习者通过不断接触语言材料和反复积累学习经验最终养成习惯而习得语言(周丹丹,2006b)。当然,通过上述例子我们还可以发现,对英语新闻分类是进行频次练习的一个前期准备,因为一类类地攻破英语新闻听力会给学生一个相对固定的语境,否则,让学生在固定的一个时间段内游离于各类新闻间会使他们轻易遗忘并无法巩固刚刚接触的内容。而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语言环境中不断增加学生练习的频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摆脱对于英语新闻听力的焦虑感,快速地将其它听力策略与频次训练相结合,从而达到最好的听力效果。频率效应对于提高学生英语新闻听力水平的积极作用已被肯定。频率效应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在英语新闻听力中的细化运用研究还有许多契合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Ellis, N.C.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acquisition[J].Studiesin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2002, (24) :143-188.

[2]Harrington, M.&Dennis, S.Input-driven language learn-ing[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2, (24) :261-268.

[3]O’Malley, J.M.&Chamot, 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4]Richard, J.C., Plat, J.&Platt, H.eds.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Linguistics (English-Chineseed.) [Z].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6]马丁.韦德尔, 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7]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8]肖建壮.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学与管理, 2010, (2) :58-60.

[9]周丹丹.输入与输出的频率效应研究[J].现代外语, 2006a, (5) :154-163.

[10]周丹丹.国外练习频次研究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b, (3) :54-58.

[11]周丹丹.练习次数对故事复述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5) :41-45.

新闻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第9篇

1 新闻英语的文体特点

1) 新闻英语的标题特点

标题的措辞应短小精悍, 所以经常会使用略写词、缩略或短小的词。标题中的首字母是大写的, 所以采用不同字体或不同的编排方式, 在视觉效果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标题中的语言应做到简洁精炼, 所以在新闻标题中会常用到比喻、双关等多种修辞手法。

2) 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

新闻英语所采用的词语应具有一定的新闻色彩, 应尽量采用新闻惯用词语。小词由于所占的篇幅小, 词义范畴宽, 使用起来非常灵活, 所以在新闻英语中采用的词汇经常会用小词, 即短语。当然为了减小篇幅, 使用缩略词也是新闻英语的另一大特点, 比如可以将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意为世界贸易组织) 缩写为WTO等等。新闻由于其自身的特征, 经常会接触并需要报道新生事物, 为能更好地表达出来传播信息, 经常会采用临时造新词新句。另外, 新闻英语中根据报道的需要还经常会采用俚语、合成词等。

3) 新闻英语的语法特点

新闻英语的报道有着自己独特的语法特点。比如在标题和正文中都经常用现在时代替过去时, 给人感觉事情正在进行中, 增加真实感。由于被动语态的语法把施事者排斥在外, 使得文章无力, 所以一般很少使用被动语态。怕给匆匆阅读的读者造成误解等也尽量避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等。在语句中还经常会用定语、同位语、分词短语和介词短语等来扩展的单句, 或者使用插入语等, 对所述事件进行补充说明。这样对句型进行高度扩展, 将丰富的信息浓缩化, 还能给读者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背景资料。

4) 新闻英语的语言风格

新闻英语由于其读者面和篇幅等因素, 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新闻英语语言风格。新闻刊物要面对的是大众读者, 读者面宽, 故要求新闻语言符合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水平, 即大众性。新闻语言若枯燥无味, 难免会使读者厌烦, 故报道需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和新奇性, 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然还需迎合读者的却读习惯和爱好。由于新闻版面和广告利润的因素等造成了新闻的篇幅小, 但是报道的内容却不能减少, 所以只能要求在有限的篇幅里写尽可能多的新闻内容, 所以新闻英语的语言另一大风格即为节俭性。

2 新闻英语的翻译策略

1) 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

在对新闻英语进行翻译时应注意其语言的选择, 使语言有趣易懂, 用词简洁精炼。翻译中在保证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条件下尽可能删除可用可不用的词, 语言的表达上须有力, 不可出现模棱两可或有歧义的词汇。由于新闻中经常会出现临时造的新生词, 处理好这些新生词就需要根据上下文意思, 并查阅该词的词根或词缀, 从该词与其他词的搭配组合或各种语境中得出该词的定义。有些语句在充分理解其原意之后, 结合有些问题的内涵和文化特色, 可以用直译与意译结合的方法翻译,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2) 新闻英语的翻译策略

新闻英语的翻译最重要的是保持其报道的原汁原味。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风格不同和词汇的理解偏差等, 给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翻译中一定要准确掌握新闻词汇中惯用词特定的含义, 应对语言中使用的双关和押韵等修辞手法仔细斟酌, 对报道中容易造成误解的地方也可采用添加注释等方法进行更好地对新闻英语进行翻译。新闻英语中有很多扩展的单句, 若是对其进行直译, 会使语序颠倒, 与汉语习惯不符, 故应充分理解句子原意, 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和逻辑采用切断、重组等方法进行翻译。为了新闻英语的翻译更加准确, 还应扩大知识面, 具备必要的文化和政治常识, 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造成严重的后果。另外, 译者在译文中避免使用有个人感情或爱好的语言, 不应带有个人思想感情和情绪等词句。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直译、意译和释译。释译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 或由于译文不便理解, 可以适当针对中国受众的情况加些注释译出, 也就是翻译技巧中说的“增译”。

3 结论

总之, 新闻英语作为国际间重要的信息传播刊物, 应掌握其标题、词汇、语法及语言风格等特点, 了解其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作为一名新闻英语的翻译者, 这样不仅能让我们更准确地阅读和理解新闻英语报刊的信息, 提高实际运用英语水平的能力, 还能让读者及时掌握世界各个领域的最新信息。

摘要: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全球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让英语变得尤其重要。由于国家之间存在语言的风格、语法和文化背景等差异, 使英语翻译十分困难, 当然新闻英语也不例外。该文从新闻英语的标题、词汇、语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对其文体特点进行研究, 提出几点新闻英语翻译中的技巧。

关键词:新闻英语,文体特点,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肖显宝.XIAO Xian-bao.新闻英语的文体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6 (6) .

[2]马腾.浅析新闻英语的语用文体特征[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3) .

[3]吴永红.浅谈新闻文体的翻译[J].太原科技, 2005 (4) .

[4]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85.

[5]孟琳, 詹晶辉.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与翻译[J].中国翻译, 2001 (5) .

新闻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第10篇

【关键词】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特点;难点

现代的英语教学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因此,提高听力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处于一线的英语教师。听力能够帮助学习者简洁、方便、迅捷地获取信息。然而,高中英语的新闻听力更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了解世界动态的重要手段。新闻英语听力教学又与其他的听力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笔者在这谈谈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与其他听力教学的区别。

一、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与其他听力教学的基本要求区别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描述了其他听力教学的几点要求是: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能听懂操作性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能听懂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发展以及结果;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抓住要点;能听懂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

新闻听力教学的要求是:在其他听力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加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交际性的活动;突破以往语言表面层次上的教与学,注意学生学会对新闻英语语言特点,语义、语篇、修辞等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解决新闻词汇和英语新闻听力理解的能力,同时要使学生理解时政新闻的惯用结构和国内外的政经文化内涵;熟悉各种新闻听力的技巧与手法。

二、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与其他听力教学的特点区别

一般听力教学的特点是:听力的内容都是涉及购物、邀请、问路、自然灾害等常见的生活内容;具有口头语言的特征,诸如犹豫、省略、思考、重复、自我更正等。语言结构不是很严谨,句子简短,冗余信息多;材料长度适宜,既有足够的信息量供试题设计之用,又不会给考生增加记忆负担。最长的录音材料一般不会超过180个单词,就连最短的对话也创设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语境;对话部分由一男一女对话,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谈话双方的声音特点明显不同,身份明确。

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特点:l.新闻词汇多。新闻报道的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等社会各个方面,因此新闻使用的词汇相当丰富,新词也层出不穷。专有名词和地名的大量出现也是新闻词汇的一大特点。由于新闻报道的需要,新闻中会出现因名、地名、人名、机构或者组织的缩略词。这些词汇超出学生平时学习积累的范围。如果不熟悉新闻报道的词汇,就会对听力理解形成障碍。2.句式结构紧凑。新闻报道由于受到时间的紧迫性,所以一般篇幅简短,便于迅速及时的报道新闻事实,语言要生动简洁。新闻的报道大多采取高度扩展的简单句,采用同位语、介词短语。3.“倒金字塔”结构。新闻报道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把新闻中最重要的五个w(who,what,when,where and why)和一个H(how)头重脚轻地安排,把新闻的高潮和结论置于全文的第一个句子,这个句子被称为新闻导语(吐帕news lead).然后按照事实的重要性以递减的顺序来安排,从小到大,最重要、最新的事实,所以听懂新闻的最前面对了解全部内容很重要。

三、英语新闻听力教学与其他听力教学的难点区别

1.词汇的区别。其他听力教学的词汇简单,通俗易懂,较为常见的生活用语,学生听起来容易理解。然而,新闻听力教学的词汇量大,新闻涉及的面广,包含的词汇量大,据VOA的Voice杂志称,要想听懂各种各样的Stan-dard English,一般要掌握2000个左右的单词。还有专业词汇和专有名称多,及大量的数词,贯用语的出现,导致学生对新闻词汇不熟悉,从而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2.语法的区别。其他听力教学的语法是最基础的语法知识,句式简单,几乎以短句为主,单词也是常见的生活口语,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语法的知识,就能得心应手。而新闻不同其他听力教学的一般材料,句法结构复杂,常用前置修饰语代替后置的名词修饰语或从句,大量使用扩展句型。它固定格式多,长句多,虚词多,缩略词多,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语境,理解就很困难。

3.语速、停顿的区别。英语新闻特点之一是播报语速快,国际新闻英语每次播出下分钟,播出约12条新闻,播报速度是每分钟140个单词左右,这样快的语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大多数学生认为新闻中间的停顿很短,导致凭记贮存的信息很少。因而对新闻听力产生了焦虑的心理,不愿主动听新闻,害怕英语新闻。

四、英语新闻听力教学的几点建议

我们英语老师了解新闻听力教学与其他听力教学的基本要求、特点和难点后,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顺利的理解所听新闻材料。

l.听前做好充分准备。在听新闻之前,老师可介绍与该篇新闻报道相关的背景知识,并讲解其中出现的较难的专业词江:和专有名词,以降低理解的难度。因为,新闻词汇的掌握直接影响着对新闻听力效果。也可以在听新闻之前,先让学生了解要听新闻报道相关的中文资料,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新闻词汇储备量。再来听新闻报道时,学生就会感到容易了很多。做好听之前的准备工作,还可以帮助学生预测新闻内容,做到有目的的锁定主要信息,使学生基本听懂新闻大意,不会打击学生听新闻的积极性。

2.抓住新闻的主题。在新闻的听力理解中,抓住导语是关键。因为导语是整篇新闻的灵魂,是新闻的精华所在,它揭示了新闻的主题。但由于导语的信息高度浓缩,信息量大,句式结构紧凑,包含了人物、时间、地点及事件的前因后果,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接受消化如此大量的信息。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新闻,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抓住新闻的主题。还要要求学生边听边做笔记,可以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而且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培养学生有效地运用缩写、符号等形式有选择,有系统地记下新闻中的重要信息的能力。

3.听后練习。听完了新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简单的新闻材料做听力练习。在听懂大意之后,让学生逐词逐句的将所听材料写下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彻底理解该篇材料。也可以让学生复述新闻以检测学生对于新闻内容理解的方式,完成对所有信息的汇总和练习。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和新闻汇报,让学生对新闻的主要内容、常用词汇、专有名词、背景知识、近期热点话题等进行讨论汇报,并定期进行整理和归类。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后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坚持收听英语新闻,掌握和总结新闻材料的特点和理解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总之,新闻英语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听力教学中的难点和学生听力技能中的薄弱环节。国内对于新闻英语听力教学这一领域的全面、系统的研究还相当缺乏。填补这一空白将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听力技能。

新闻英语听力教学初论 第11篇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也在进一步地深入。因此,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迅速且全面地掌握相关国家的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各个国家的新闻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媒介。此外,新闻英语作为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就目前新闻英语听力的教学现状来看,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新闻英语是教学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 各个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繁杂。

新闻涉及面极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文化、体育、医学、宗教、历史、世界热点问题及风土人情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常还有一些新闻人物的谈话录音。这就决定了其内容的复杂多样性。而英语专业以女生居多,平时对于时事新闻的接触较少,从而使得大多数学生在面对新闻英语的听力方面显得无所适从。

2. 语速快。

新闻英语多为原声英语,语音、语调、节奏、停顿通常都很自然、准确,但说话者的语速一般较快,同时说话者声音之间常可能有重叠或吞音等现象,也可能有背景声音、停顿以及不完整的句子等。而学生每天接触到的只是死板的教材和辅导书,以及课堂上中国英语教师常常违反正常语言规则的“教师话语”,真正能和外教交流的机会很少,而可以直接听到英语原声新闻的机会就更加少。一句话,他们缺乏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因此,对于新闻英语难以适应。

3. 涉及词汇量大。

新闻英语中的词汇相对而言较为特别:某些词汇和词缀出现在新闻中衍生出特定的意义,例如,“水门事件(Watergate)”之后,-gate成为新闻中经常出现的词缀,用来指类似的政治事件或重大的丑闻。相关的词汇有:Irangate(伊朗门事件),Whitewatergate(白水门事件),Zipgate(性丑闻)等。同时在报道中会大量出现国内外的组织、机构的名称及其缩略语,如,UN(联合国),WTO(世界贸易组织),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IMF(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此外,在新闻英语词汇中还存在换喻(Metonymy)形式的名称,如Beijing(中国政府),the White House(美国政府),Hollywood(美国电影界)等。如上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总而言之,正是新闻英语词汇的这种复杂多样性直接导致了学生听力上的困难。

二、英语新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虽然新闻英语的教学存在着不小的困难,但与其它的听力材料相比,新闻文体内容具有新颖、简洁、趣味、题材广泛、时代性等特征,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得到学生的青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该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新闻英语的教学目的,使困难不难呢?

首先,尽量先以自己熟悉的语言了解新闻内容。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中文的新闻,或是通过媒体对近一段时期的新闻有一个大致上的了解。或者可以阅读同一新闻的中英文不同版本,在交叉阅读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还可以学习一些特定的词汇的特定含义。这样,透过自己熟悉的母语,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再回来听英文稿时,本来以为很复杂的内容,就变得简单多了。这对于刚刚开始进行新闻英语听力的初学者而言,是一个相对较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其次,听、说、读、写不分家。对于听力而言,更是如此。听力没有直观的材料可供参考,全靠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听、记及理解,因此,对于词句语音、语调的掌握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单词的正常读音之外,部分单词在词性发生变化的时候,其读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desert作为名词时意为沙漠或不毛之地,而作为动词时则指使沙漠化或使之荒芜,而它的动词形式的读音又与另外一个单词dessert(甜点)相同,对于这样的词,学生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它的读音及其变化,在听力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绕圈子甚至完全错误地理解文意。因此,在提醒学生注意自己平时的读音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这类单词,适时地作出总结和提醒。此外,现阶段,英语主要包括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两种。二者在音位、字母、单词、语调等方面都存在语音上的差异。同时,英国和美国国内还存在着大量地区方言和不同社会阶级采用的口音,因此,部分新闻尤其是涉及采访时,就很有可能对学生的听力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在英式和美式的发音的不同之处,教师应作适当的归纳及总结,避免不应有的错误。不过绝大部分的新闻英语还是以标准英语为主,因此,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只要提醒学生稍加注意便可。

再次,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词汇上的困难,一方面,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这种积累除了学生自己在课下通过对新闻的阅读及收听观看自行完成以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作适当的补充。如“Step by Step”中有一个单元涉及太空航天方面的知识,但由于课本版本较为陈旧,使之失去了新闻的时效性,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目前的现实,比如各国对于中国最新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的各种相关报道,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不但贯彻了课本内容的教学,而且补充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词汇和相关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对新闻英语听力中经常出现的素材的相关词汇作一定的总结,如自然灾害中涉及的词汇“mudslide, storm, tsunami, cyclone, hurricane, drought, flood, forest fire”,或是在特定区域会发生的特定事件,如巴以的地区冲突、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暴力袭击、或是东南亚地区的政权争夺和更迭等。当然,由于新闻英语词汇的特殊性,学生不可能做到理解每一个单词的词义,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学会分清主次,适当取舍。比如,在涉及国家或国家政府首脑的名称时,由于不少地区政权更迭频繁,国家或其首领的名称过于复杂,再加上新闻英语语速较快,学生无法瞬时反应,这时就应该适时取舍,而这也不会对听力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若是遇到关键词汇无法理解的情况,则可以联系上下文对该词所在的短语或句子的含义作出合理的推断,在注意新闻内容的延续性及连贯性的前提之下,个别词汇是不会对整篇新闻的理解产生太大障碍的。

再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尤其是在面对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时,掌握新闻英语的文体结构是十分必要的。绝大多数的新闻都会采取常用的所谓“导言法”进行报道。所谓“导言法”就是将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开门见山地在新闻的最开始展示出来,这种结构也被称为“倒金字塔”(inverted pyramid)结构。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以及新闻必须在第一时间抓住接收人注意力的特点的影响,才必须将最重要、最精彩、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最前面,形成导言,而次要的部分紧随其后,构成补充或细节说明,最不重要的部分则安排在最后,作为背景材料。因此,在进行新闻英语的听力时,尤其是在四、八级考试时,对于首句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了对新闻全文的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新闻的细节部分。对新闻基调的了解也有助于在出现生僻词汇的时候对新闻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同时也才能结合平时的知识积累降低新闻的难度。以下选自2009年4月21日的SENEWS:

Witnesses say gunmen have killed an aid worker in the southern Somali town of Marka.The aid worker was employed by CARE International.Also, gunmen in central Somalia have kidnapped two European aid workers.The kidnappers are reportedly demanding money for their release.Kidnappings and attacks on aid workers have compromised aid work in Somalia.The World Food Program says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Somalis need humanitarianaid.

以上这则报道在导语中推出关于援助人员在索马里被枪杀这一最重要的信息。报道的第二句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表明了援助人员的身份,第三句则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补充,第四句为导语事件的进一步发展,第五句则说明了现阶段索马里局势的混乱以及严峻的现状。从这则报道中可以看到,倒金字塔结构的报道方式对新闻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使读者从导语中迅速掌握主要信息,然后再从其他句子中获取较为次要的细节和信息,掌握了新闻英语的这一特点,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分清主次,以达到理解新闻内容的目的。

除此之外,新闻报道导言一般有六个基本要素,即5个W和1个H,也就是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及How(如何),这6个基本要素勾画出一则新闻报道的内容。而四、八级考试中的题目也无外乎这几类,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其含义,进而了解其内容,最终对新闻作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指导学生善加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应用及互联网为工具。可以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将每天的新闻内容记录下来,每次上课时抽取一或两个小组作当周的新闻综述,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在语音、语调和词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训练。在上课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设备,使学生不仅可以听到,更可以看到新闻的发生,这样可以使新闻本身从枯燥的文字中跳脱出来,使之更加生动,也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新闻本身的了解和兴趣。

三、结语

总之,新闻英语不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教师应该运用丰富的英语新闻材料,在充分利用先进的电教技术及互联网络技术的同时,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有效的学习督导措施,使学生摆脱对新闻英语的恐惧,鼓励学生多听、多读、多看,从而对其产生兴趣,并在日积月累中使之成为学生接触到地道英语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拓展了英语学习的知识面,还可以对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产生不可估量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曹明伦.谈英语报刊新闻的基本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翻译, 2005, (6) :87-881.

[2]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温美昕.新闻英语听力同步教学探讨[J].江西: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0, 4.

[4]吴国真.英语听力捷径[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3.

[5]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1.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