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校本课程说课稿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校本课程说课稿(精选8篇)

校本课程说课稿 第1篇

说 课 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开设情况做简要的汇报,题目是《“真趣” 课程引领学校发展》

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研发背景

二、开设方式

三、研发成果

一、研发背景

我校研发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首先是培养人才的需要。其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第三、教育的缺失。

二、开设方式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校本课程。必修课的开设: 1.根据纲要要求开设。

2.从既定课程表中抽出一定时间。3.弹性设计。选修课的开设: 我校四年级的走班教学。

三、研发成果

我校研发的“真趣”校本课程,现已有四类,知识拓展类、才艺提升类、生活技能类、行为习惯类。

1.知识拓展类有诵读欣赏《文坛撷秀》、书法欣赏《墨轩雕龙》、语言表演《闻声情动》、和数学文化《翻开数学的画卷》。

2.才艺提升类课程有音乐课程《节奏飞扬》、体育课程《体韵》、美术课程《心灵手巧》、《围棋》和《国际象棋》。

3.生活技能类的《快乐生活》,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技能过程中体验生活。4.《雅行花开》是行为习惯类课程,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意志品质

习惯三部分。

以上四类课程都是根据办学理念,集体规划研发,还有老师们自发研发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天天学数学》;北校区《凝神静写》、《经典荟萃》、《引领攀登》、《集思速算》;西校区“竖笛”特色课。

我校开设的“真趣”课程,使学生长个性,教师长绝活,学校长特色,教育长幸福。我校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开设情况,汇报完毕!

下面我重点对本次参评课题《告诉自己“我能行”》进行说课展示。本课选自我校行为习惯类校本课程《雅行花开》高年级段,是关于意志品质习惯——自信的培养内容。

一、说教材

1.首先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小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而自信是成功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信对小学生其他意志品质即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等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接着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一下三个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

(2)通过师生互动、游戏活动,让每一名学生乐于尝试,敢于表现。(3)通过游戏、表演等环节,让学生由胆怯、害羞变得勇敢大方,从而树立自信心。

3.最后说本课的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表演等环节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让学生变得勇敢大方,从而树立自信心。

二、说教法

本课我将运用游戏、表演、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手段,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认识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

三、说学法

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收到切身体验感受,受到激励和启发,进而提高自信。

四、重点说教学流程

(一)跳舞导入,以此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距离。然后请被邀请出来跳舞的同学谈跳舞前后的感受,相应揭示这节课的主题——大家一起努力,来增强每个人的自信心。

(二)发现优点,增强自信

1.要提高自信心,首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我先做调查,再发给同学们一张《调查表》,上面罗列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请同学们给自己找优点。我巡视,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尤其对那些没举手的同学,重点指导,引导其发现10个以上的优点,找其读一读。

我做小结:刚才老师注意到这位同学一直没举手,开始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现在竟也发现了10个以上的优点,看这位同学的表现,多么自信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优点(相应板书),增强自信。

(三)勤奋努力,才能成功

这一部分我采用问题过度:自信能帮助我们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但是要想实现心中的梦想,仅仅拥有自信还是远远不够的,请同学们想一想,更重要的是什么?

有的学生回答出要付诸行动,我顺势引导,对呀,心动不如行动,更为重要的是付诸行动,要勤奋努力(相应板书)。因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他们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们。再请学生介绍有关勤奋成才的事例。

这些勤奋成才的名人都是我们的偶像,等同学们介绍完自己的偶像,我也给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偶像——“飞人”刘翔。大屏幕上播放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视频和平时勤奋刻苦训练的图片。让同学们谈想法。

我做小结:可见,每一个人无论你的基础怎样,也无论你定下怎样的目标,只要想成功,都离不开勤奋努力。当然,对“勤奋”也要把握一个“度”,必要的活动和休息也是需要的。

(四)选对方法,超越自我

先做个拍手小游戏放松一下。规则很简单,看大屏幕上的倒计时,在5秒钟内,让同学们快速拍手,边拍边数拍手的次数。

找出拍的最多的一位同学到台前介绍拍手的方法。然后邀请一位拍手次数占中游的同学,请上台来。让同学们选用那位冠军同学的方法再拍一次。结果

学生按照好的方法,超越了原来的拍手次数,有的打破了冠军的记录。

师这样小结:一个小小的游戏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选对方法(板书)能帮我们超越自我,树立自信。

(五)交流名言,增强自信

先采访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能帮助我们树立自信,超越自我吗?我介绍一种方法:读名人名言。在大屏幕出示我带来的三句名言。

最后一句名言是我自己编写的。其实每个人都能像老师一样写出激励自己的名言。要求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名言,让它成为自己成长之路上的指明灯。在写之前,我送给同学一个小礼物,一个空白的书签,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名言写在空白的书签上。

找同学读自己编写的名言。

做出鼓励性的评价:有了这句名言相伴,相信今后有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你。这时,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相信大家对自己已经充满自信,更加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每一天也学会对自己说:“我能行!”

问下面几个问题,考考同学们敢不敢回答大声说出“我能行”!

我做小结:我们不能空喊口号,说到就要做到,要敢于尝试,只有敢于尝试,才能成功,不敢尝试,永远不会成功。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敢于尝试。(相应板书)

(六)再次跳舞,迎接挑战

我对这节课做总结。最后让同学们一起自信地跳起来吧,去迎接新的挑战!

五、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本课的内容主线,简单明了。

告诉自己“我能行”

发现优点

勤奋努力 选对方法 敢于尝试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校本课程说课稿 第2篇

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居与地理环境》,节选自校本教材《身边的地理》。下面我将从说课程纲要、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课程纲要

1、编写理念

该教材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新课改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科学性、实用性,注重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能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开发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主要内容

身边的地理主要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入手,重点描述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影响下,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饰、饮食和民居文化。

3、意义和作用

该校本教材通过展现身边的地理事象,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地理的生活性和实用性.。另外,也可以在教学之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潜意识中认识到地理无处不在。

4、课程目标

(1)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民居与地理环境》是校本教材《身边的地理》的第四单元,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特色民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描述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影响下,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文化。通过特色民居展示,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根据校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特点,我将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典型民居的建设特点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材料、教材等多种途径展现各地民居信息,并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

3、从重难点及突破上看,应该把重点放在“地理环境对民居特点的影响”上,在突破教学难点“分析民居是如何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特点的”时,我展示合作探究中的问题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和回答所准备的问题。

三、说学情:

1、知识基础:高二的学生对一些自然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2、学习能力: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但理论联系实际意识不强。

3、学习动力:本节课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说教法和学法:

民居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上课所需的图片、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显示出来,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都落实到图上,读图、析图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读图、析图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途径,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并掌握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

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

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这节课我们将展示我国民居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堂上。

环节

2、落实基础,回顾前情:通过几幅风格迥异的图片,回顾上一节学习的内容。

环节

3、讲授新课

1、北京的四合院

先向学生介绍: 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最为普遍、历史最为久远的住宅形式,以北京最为典型。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一大特色,通过观看北京的四合院视频和山西乔家大院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精湛的建筑艺术,并且完成合作探究一。

2、黄土高原的窑洞

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房屋大都因地制宜而营造,在黄土高原表现得尤为突出,生活在这一带的人们,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直立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一种独特的住宅——窑洞。学生阅读图片和教材,自主完成合作探究二。

3、展示其他典型民居图片:

完成合作探究三和四。

在完成这四个合作探究题目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纠正完善。

环节

4、总结归纳:

本节课通过自主互助、小组探究和合作的方式,对我国各地极具特色的民居进行了分析,突破了地理环境对民居特点的影响这一教学重点和各地民居所映衬的地理环境特点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身边的地理现象和事物相联系。

环节

5、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来诊断学生的学习成果。

环节

6、课后作业

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说教学反思: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的差异,导致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各地住房更是风格迥异,怎样把这样丰富的教学内容很好地呈现给学生呢?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和上网搜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非常直观形象地了解了不同地域的住房及其特点,明白了区域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生不仅了解了各地的住房,还培养了搜集资料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还提醒我要重新审视我们创编的校本教材,不能只满足于教师的使用,要从趣味性、直观性、知识性、实践性、参与性上入手不断修订、完善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说课稿 第3篇

1. 课程定位。

《市场营销》是市场营销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 即, 在特定的市场营销环境中, 企业以市场调研分析为基础, 为满足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所实施的以产品 (Product) 、定价 (Price) 、渠道 (Place) 、促销 (Promotion) 为主要决策内容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它是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服务的。

2. 课程目标。

市场营销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熟悉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与法规, 具备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结合三本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 其目标定位为: (1) 市场营销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直接为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综合能力服务, 又为市场营销专业后续各门专业课奠定基础。 (2) 市场营销课程服务于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强调实践能力, 以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培养为主线。 (3) 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为中小企业培养具有中、高级素质的营销工作者和管理者。

二、课程资源

1. 教材。

本课程选用的《市场营销学》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吴健安教授主编。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首先, 该教材强调了系统性的教学过程, 涵盖了除服务营销和国际市场营销外的全部内容。其次, 增加了营销理论前沿和营销观念的介绍。最后, 考虑到了营销教学适应性的要求, 每个章节后面都有“本章关键性概念”和“本章思考题”两个部分内容, 主要涉及每章介绍过的重点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其运用。

本节课所讲的是第八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第一节市场细分。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和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的内容,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作了必要的知识准备。第二节和第三节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 主要讲述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的概念, 选择目标市场三种基本策略, 是市场细分的目的所在。第一节市场细分的内容在知识结构上承前启后, 市场细分既是在消费者市场、购买者行为分析基础上的市场细分, 又是确定目标市场, 准确进行市场定位的前提和基础, 体现了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下, 企业应着重研究购买者行为, 分析市场、选择市场、优化市场, 强调市场细分化的先导战略地位。

2. 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次介绍了市场细分的概念、作用、理论依据及标准等内容。针对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及学生实际知识水平, 拟采取讲练一体、案例点缀、的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讲述“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 着重强调市场细分的作用, 引出市场细分的概念;以细分服装市场为例作市场细分图, 直观教学;分析市场细分的原理和理论依据, 举例讲述同质市场与异质市场分类图, 并要求学生举出实例;重点分析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针对每种标准举例说明, 最后提出问题, 让学生根据所讲内容来进行市场细分。整个教学过程采取讲练一体, 案例点缀、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 力求顺利突破重难点。

3. 教学目标及其确定依据。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及

其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 教材、大纲对学生的要求, 并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从培养学生技能出发,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掌握市场细分化的概念; (2) 明确市场细分化作用和理论依据; (3) 初步掌握市场细分化标准。能力目标:通过讲练一体、案例点缀、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细分标准, 准确且有意义地进行市场细分。

4. 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市场细分的概念、理论依据及标准;难点为:异质市场分类、市场细分应树立的观念。因为市场细分是以消费者需求“异质性”理论为基础的, 根据消费者的不同特征将市场细分为若干子市场, 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又是错综复杂的, 由此便决定了市场细分的标准多元化, 准确而有意义的市场细分又必须以正确的观念为指导。而市场细分的关键又在于市场是异质的, 且细分应该是有意义的, 即根据市场细分结果选定最佳目标市场。

三、教法

(1) 举“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 引出市场细分化概念, 并以细分服装市场为例作出市场细分图, 使学生巩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讲练结合, 师生共同归纳强调市场细分的作用。 (3) 举例分析同质市场与异质市场, 作出异质市场分类图, 启发学生举例分析。 (4) 用图表讲解市场细分化标准, 举典型实例, 启发学生练习。 (5) 举反例讲述市场细分应树立的观念。 (6) 通过讲练、案例、图表手段相穿插结合, 突破教学难点。

四、学法

从学生情况看: (1)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比较感兴趣, 有一颗必探究竟的心理。 (2) 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低:由于接触的知识有限, 所以对观察到的现象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3)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适合因材施教。因这是一门综合学科, 需用到各种基础知识, 而学生的基础和表现各不相同, 所以要采用多种教法因材施教。

鉴于上述学生情况, 在教学中, 教师应授之以法, 精讲多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本学科的特点, 除了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课堂中进行学生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练习巩固等学习市场营销的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案例分析法。选择普遍性、代表性的案例, 整个学习过程是贯穿于案例分析之中, 引导学生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2) 情景模拟法。从实践、案例和相关资料中, 收集相应素材, 设计模拟情景, 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 身临其境。 (3) 小组合作法。对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指定一名学生负责, 带领全组同学分析项目和任务要求, 使所有参加者掌握自己所完成工作在整个操作中的位置和作用。

五、教学程序

1. 复习引入。

上课伊始, 教师提出问题: (1)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2) 企业如何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学生回答完提问后。教师强调学习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是为学习市场细分做准备的, 由此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

(1) “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 强调指出麦当劳在中国的成功正是利用市场细分, 找准目标市场, 从而突出市场细分的作用, 引出市场细分的概念, 并举例分析服装市场细图, 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细分。 (2) 结合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过程, 介绍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并讲述某钟表公司细分市场的案例, 与学生一起归纳市场细分的作用。 (3) 市场因消费者的异质偏好而细分, 讲述市场细分化的理论依据, 以消费者对奶油蛋糕的属性偏好为例, 显示同质型偏好, 分散型偏好及集群偏好图, 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4) 消费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并举例细分因素, 要求学生指出所属细分标准。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 自学生产者市场细分的标准。 (5) 举例分析市场细分化应树立的观念。1) 动态观念是由环境动态所决定的;2) 实用观念是市场细分化的目的及评价标准;3) 组合观念是市场细分化的保证条件, 分析汇源果汁饮料市场的细分案例。总之, 动态观念是基础, 实用观念是目的, 组合观念是保证。

3.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采取多样化, 口头提问、举例练习与板演相结合, 每一知识点均有巩固练习, 新课授完后安排总练习, 穿插案例分析, 侧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4. 归纳与总结。

简要讲述本节课的内容, 强调市场细分是确定目标市场和进行市场定位的基础与前提, 企业进行市场细分是为了更好地确定目标市场和组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 而不是无意义的细分, 因而应遵循一定的标准, 树立动态、实用、组合的观念。

5. 布置作业。 (1) 什么是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有什么作用? (2) 根据市场细分的标准细分乒乓球拍市场和自行车市场。

六、课程特色

《市场营销学》是实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其教学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同时, 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即独特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本课程特色集中体现在教学方法上, 即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 并使之与三本院校人才培养相结合, 即在教师讲授基础理论的前提下, 视章节内容及学生接受能力与组织能力相应安排案例教学, 积极引导学生兴趣, 注重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学生在自愿基础上, 主动查询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 以具体的企业案例为主, 在课堂上采用分组或共同讨论的方式寻求最佳解决途径, 以培养、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团结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只做指导和总结。实践证明, 此方法很受学生欢迎, 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每年的期中教学检查中都受到学生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廷均.怎样撰写说课稿[J].教学与管理, 2002, (22) .

[2]高翔.市场营销课程说课讲稿[J].南方刊论, 2010, (2) .

校本课程说课稿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视听说课;视听教学法;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

一、视听说课程的选定

开设校本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师的喜好或特长,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所以,开发什么样的校本课程需要做一些必要的调查。笔者在高一年级随机选择了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征询他们的意见。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最关注哪些能力的发展?②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③学生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指导?④学生希望教师以什么形式进行指导?调查结果表明,学生除比较关注语言知识(语法和词汇)外,最希望能发展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和英语本族语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能力。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十分欠缺,与外国人进行交流时无法完全听懂对方的语言,也不知如何恰当地回应对方。学生也反映不太了解英语国家人士的思维习惯和肢体语言的确切含义。所以他们希望能开设相应的课程,帮助他们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针对学生的需求。笔者进行了认真深刻的思考。首先,笔者反思了我国英语课教授听说课的普遍做法。笔者发现,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授听说课时,普遍采取的是放录音练听力,模仿例句学口语。这样做有两个弊端:第一,切断了听和说的联系。听说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在交流过程中必须先听后说,听懂了才能说。同时,说才能使交流继续下去;第二,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用于教授听说的教材内容大多是编者想象出的情境,很多情境脱离实际,有些则过于偏向说教,不能引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经过比较研究,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必须有真实可信的情境,还需要有本族语者地道、真实的语言及身体语言的示范。而视听说教学,是经过长期实践的、效果显著的听说教学法。视听材料既有真实的场景,又有本族语者逼真的表演,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并可以在观看模仿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二、视听说课程的准备

1师资的配备。视听说课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要熟知西方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开设视听说课的教师,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可以说,师资质量的高低,是视听说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2材料的收集、筛选和分析。视听说课程需要大量的英语原版视听资料,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收集,这不仅需要时间的投入,还可能需要资金的投入。收集之后,教师要对资料进行筛选。尽管我们拥有许多视听资源,但并不都适合用于视听课教学,有的内容过于深奥,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些内容则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即便是合适的视听资料也不意味着全都能用于视听说教学,它们需要被裁剪、整理。选好教学资料后,我们还需要对里面的内容进行详尽的分析,不仅要听懂所有的对话,找出重点句子,确定授课重点,还要明白影片资料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肢体语言。这对教师是巨大的挑战,需要依赖于我们英语教师的团队合作,共同讨论,相互交流,互通有无。

3学校的硬件准备。视听说课硬件要求较高,需要视频播放设备及投影仪等。大量的视听资料也需要得到学校的资金支持。因为视听说课程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教师个人的力量还不足以维持视听说课程的长期开展。因此,学校必须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一切合理的帮助。

三、视听说课校本课程的开展

1确定教材

教师应该选取难易适中、趣味盎然的视听内容,并遵循生活化、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经过大量比较,笔者认为,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积极向上的原版电影(如动画片)和一些专门针对非英语国家英语学习者编写的口语教学资料都是很好的教材。笔者比较认同的是曾经风靡全国的自学教材《走遍美国》。它内容丰富,平易近人,而且演员表演逼真,语言地道,语速中等,词汇简单,是适合教授高中学生听说技能的最佳教材。同时,这套教材涉及了文化因素的方方面面,如风俗习惯、价值观、民族心理特征等等,它既适合用于语言文化教学,又适合用于非语言文化教学。

2课堂的组织

视听说课一周两课时,两课时最好连上。上课需要的教具为电脑(或DVD播放器)、光盘(也可网上下载)、投影仪、音响。视听说课最好能在专门的电影播放室里进行。笔者将以Family Album USA,episode 2,ActⅡ为例,阐述教学过程的具体步骤:

步骤一:背景介绍,内容引入。在进入课文之前,问学生如下问题:①Do you know how to offer and orderin a restaurant?Please work in pairs as customer andwaiter and show us how you do it,②What would you dis-CUSS with your new friend before 0r during the meal?请学生表演或回答。之后问:Why does Harry leave therestaurant without having dinner?Please watch and listen,andtrvtogettheanswer,以此进入本课内容。

步骤二:观看影片。影片结束之后,请同学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复述刚才所看片子的内容。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够详细,教师可以用Why、What、How开头的问句来帮助学生回忆所看过的内容。

步骤三:精听。重复播放刚才的片子,要求学生尽可能听懂每个句子。在听的过程中,可以使用Spot dictation等形式帮助学生听懂片子内容,尤其是重点句子必须完全听懂,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反复播放该片段。我们要引导学生听懂如何会面介绍、服务生如何提供服务和客人如何点菜,重点教学内容如下:

①会面介绍:

This is my friend Harry Bennett. Pleased to meetyou. Very nice to meet you.

Any friend of Miss Stewart's is welcome at Som-sak's.

What do you do at Universe Toy Company? I'm thevice-president of new toy development.

I know you're a CPA. That's true. Harry Bennett,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I love numbers. I do somework for Smith and Dale, your company's accountingfirm.

I have a daughter. I know. How old is she? She'snine years old. That's a nice age. What's her name?

②提供服务和客人点菜:

A special place for special people.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Yes, I'd like aglass of ginger ale with ice. Harry, what would you Like?Do you have a dry white wine? How about a Californiachablis? Chablis is fine.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d like the mee krob.

Harry, would you like to see a menu? No, it' s Ok.

I'll have the mee kreb also.

May I bring you a salad? What do you recommendtoday? I recommend rose-petal salad. Special for newfriends.

I'll take care of everything.

教师在操作时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确定不同的重点内容。一般每个场景都有其特殊的教学意图,教师可以加以了解并对学生进行引导。

步骤四:探讨文化异同。在学生充分听懂教材语言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注意非语言行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想他们所观察到的有意义的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态等,理解它们在交际中所表达的意义,并与中国的非言语行为作对比。在这里,笔者之所以强调有意义的非语言行为,是因为如果学习者仅关注一些次要的、无意义的非语言行为的差异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理解错误,产生定型看法或偏见gensen,1970)。在本课,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注意以下几个现象:服务生给女士搬椅子;第一次约会的两人所表现出的尴尬神情以及他们的身体语言;男士不得不先离开而向女士道歉时的身体语言。

步骤五:角色扮演(role-play)。前面几个步骤(观看影片和听力练习)属于语言输入,而后的角色扮演就属于输出。在这之前,学生们已经熟悉了台词并了解了角色的身体语言等非语言行为。一般可以让几个学生(看剧情需要)组成一组,先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排练(一般为15-20分钟),然后请同学表演。可以自愿表演也可以教师挑选,但必须让所有的学生在视听说课上有机会进行表演。

步骤六:复习评价。在本课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评价既要涉及表演的学生,也要涉及未参加表演的学生,主要是对他们上课过程以及准备表演阶段给予评价。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使视听说课程的开发和开展显得十分必要。英语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更要掌握良好的语言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视听说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和交流能力。同时,视听说课程的开设,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说,视听说课程无疑具有更重大的意义。这也是所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共同的意义所在。

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说课 第5篇

三兴中心小学孙平

我是三兴中心小学 音乐教师孙平。我今天这节校本课的歌颂家乡好的说、唱、舞小节目。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有当地特色的音乐舞蹈节目。

2、培养学生热爱家长,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片断过程

㈠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由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㈡教者板前讲清课程内容及要求。

1、内容:

五年级上学期校本课程《家乡好》。

2、要求:

⑴小组成员交流创作作品,全体组员合作完成节目。⑵态度端正、认真。

⑶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出来。节目形式不限,要具有地方特色。

㈢教者引导学生说出有当地特色的节目形式。

(秧歌、三句半、对口词、民歌合唱等)

㈣教者用电脑、录音机等出示秧歌、三句半、对口词、民歌合唱等作品,引导学生观看思考。

㈤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选择节目形式进行练习。

(教者指导)

节目形式预设:、秧歌

2、合唱

3、三句半

(因为学生对这些比较熟悉,而且形式和内容简单易学。)㈥板前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大家评议)

师生共同评议出优胜节目。并表扬,发给小红花。

三、总结全课

评出本节课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四、留作业

综合实践课程说课稿 第6篇

综合实践课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时间都去哪儿了》。下面,我将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效果、活动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活动背景

古训云:“百善孝为先”。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在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占第一位。但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娇生惯养,百般呵护。致使他们: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接受,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感恩。为了擦亮学生蒙尘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并结合学校正在开展践行的“感恩”德育教育活动,我决定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我们制定了本次活动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观察、表达、倾听、习作及动手能力,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采访记录、调查问卷、拍摄视频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感悟到父母之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将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主题确定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一)主题确定阶段

确定活动内容,安排时间一课时。

(二)活动准备阶段

学生按照兴趣、特长自由构建合作小组,并给小组命名。

制定活动计划,探讨活动方法。安排时间一课时。

(三)活动实施阶段

各小组采访、调查、搜集、整理资料。

分小组制作家庭手册、父母寄语录像、歌曲小品,以及相关PPT。

共安排时间2个星期。

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我始终用灵活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保持较高的热情和信心,快乐地去实践,去活动,鼓励小组同学团结合作。

(四)总结交流阶段

汇报交流,成果展示。安排时间一课时。下面,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我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成果汇报。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汇报分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 引发话题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恩情怀,活动之前,我播放了最近融化众人心灵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为实践汇报活动创设动人情境。在这情境之中,让同学们一起朗读小诗《家》,带他们进入感恩之家,自然而然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感恩交流 真情互动

在两个星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快乐地忙碌着、体验着、探索者、收获着。终于可以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了,孩子们心里肯定特别激动。

说一说

知恩组同学准备了有趣的《家庭手册》,手册里有家里的每个成员,他们的爱好、工作、生日等等资料跃然纸上,那是一本本制作精良的图画名片,蕴涵着孩子们对每个成员满满的爱。听着他们滔滔不绝地介绍家里的父母,讲述着每个感人的点滴,大家顿时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感同身受,有时便是如此。

问一问

颂恩组同学在活动期间进行了《我对父母知多少》、《父母对我知多少》为题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他们总结出自己对父母的了解太少,而父母却知道自己的每一个细节,无微不至的关怀有时却得不到孩子的一丝体谅。这其中满是无奈与伤感,当他们把调查分析图展示在大家面前时,同学们唏嘘不已,不禁想起自己,想起辛苦养育他们长大的父母。

演一演

忆恩组同学顺势表演了小品《唠叨的妈妈》,讲述平凡生活中妈妈处处唠叨,却又处处关爱的小事。他们深入生活,观察妈妈的每个唠叨瞬间;记录生活,写下自己的小品台本;展现生活,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准备的过程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对父母的感恩。小品结束时,全体演员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全班引起共鸣,大家不禁大声合唱,那歌声动听而感动。

看一看

感恩组同学把一张张儿时和现在的父母与自己的对比照,一一展示在大家面前,分明可以看到照片中的少年越发俊俏挺拔,而父母脸上却悄悄爬来了皱纹和几丝白发,起先大家还会为同学儿时的稚嫩捧腹大笑,“瞧,这也太逗了!”紧接着便停了下来,此时他们终于明白“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来得及报答,你们就老了。”

当事先录好的“父母寄语”爆笑登场时,大家已再也笑不出来,“你健康长大,是妈妈最大的愿望”,“要多吃饭,正长身体呢”,“爸爸陪你慢慢长大”......一句一字都震慑的大家的心,什么是爱,便是如此简单平凡,却深入人心。

3.感恩留言 唱响感恩

活动汇报课上回荡着动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旋律舒缓而感人,同学们在这感恩的氛围中写下对父母的心里话,此时的他们心中一定满盛着对父母的爱。当他们大声的念出自己的留言时,早已热泪盈眶。

四、活动效果。

最后,同学们彼此交流着此次活动的体会和感受,并填写了活动收获卡,孩子们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懂得了要多关心、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有人说“我的胆子变大了!”,有人说“我养成了查阅资料的习惯。”有人说“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而说的最多那句还是“我们感谢爸爸妈妈!”家长也深有感触地说:“这种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体验、交流中受到了教育。而我们做家长的也在这一过程中知道了孩子的心声,更明白了自身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同填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星级评估表》,通过自评、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在多元化的评价中,给予孩子实践能力的肯定。

五、活动反思:

一个个永恒的瞬间记录着孩子们那一颗颗真诚的感恩之心。他们真的懂事了,真的长大了!这次活动也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科整合并不难,而且整合后的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的`生动有趣。如:收集有关的资料,撰写心得和调查报告等,这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上网查资料,这是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还有的学生统计调查各种数据和绘制统计图表,得出有用的信息,这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吟咏、歌唱,又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制作贺卡、心语卡,又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

当然,这一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不太受小组同学的欢迎;有的小组的展示形式太过单一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加以正确引导,我们的孩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天空中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活动结束后,一位孩子送给我一张贺卡,上面写道:“敬爱的老师,谢谢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我要学会感恩生命中的一切!”是呀,感激生育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磨练了你的心志于是,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可以生成新的课题。感恩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祖国。

新闻采写课程说课稿 第7篇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21世纪的高职高专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新闻采访与写作是职业技术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础理论及基本采访与写作技能,以有益于将来从事采访,撰写新闻稿件的工作。本课程主要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般原理、发展规律,介绍国内外各类新闻文体的采访与写作的方法和一般规律,介绍当前新闻写作最新发展动态,介绍当今国内外新闻名篇,较熟悉地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和各种新闻文体的采访和写作,强调可操作性。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和文字处理能力。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指记者通过采访收集材料,并将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采访与写作学则是研究新闻作品及其采访原理、采访技巧、采访规律、写作原理、写作规律、写作技巧及相关知识的一门学科。

一、课程地位

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的性质及重要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首先,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历史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理论新闻学(新闻理论)与实用新闻学(新闻业务)。由于新闻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实用新闻学乃是整个新闻学研究的落脚点。实用新闻学研究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广播与电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新闻业务的应用知识。在这一知识体系中,新闻采访与写作处于“龙头”位置,是以后一系列业务的入门课。其中,新闻采访与写作与其它业务的联系又更加密切。因此,新闻采访与写作又是实用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落脚点。零散信息能否形成传播产品,从而传播出去。同时,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第三,新闻采访写作是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新闻记者作为一名信息传播工作者,新闻作品是他们劳动的最终成果,也是唯一表现形式,记者必须也只能以新闻作品来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同时传播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取决于新闻作品本身质量的高低。因此,新闻采访写作能力是一名记者必备的基本功,新闻采访写作水平是衡量一名记者基本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综上所述,对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学习新闻采访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新闻采访写作学这门课程作为新闻学专业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学习,逐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标明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制定各专业的人才规格和知识能力结构。教学内容必须做到实用性、针对性,必须根据就业需要去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恰当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必需够用”和将来的发展“迁移可用”的关系,科学构建针对性强、能培养高等实用性人才的课程结构。

为更深层次上完成教学改革任务,进行创造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就必须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证。以下就课程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实践性做几点尝试:

为体现新闻教育内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突出高职教育的适用性和创新性,贯彻“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的“双主体”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改革具备鲜明的高职教育特色。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参照本科新闻专业的计划,将教材讲授课时压缩了一半,用以增加技能实训的课时,以追求理论对技能的指导效应。特别是新闻采访写作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中,以实践环节为主,实践课时占50%以上。为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运用有限资源,采用“交互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学校的《福商通讯》为平台,让学生全面参与报纸新闻业务的整个运作流程,进行以新闻采访写作训练为主导集各项新闻业务技能为一体的综合实训。重视学生的参与,加强学习实训的指导,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树立创新观念。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效果显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动手参与”的学习积极性,有周期出版物《福商通讯》、电视节目作品等多项教学成果。新闻专业的学生在“记者”、“编辑”、“制作”、“校对”等角色意识的驱使下完成各自的岗位职责,在对报纸新闻业务流程的参与中发现授课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突破,切实领悟新闻业务各单位教材中阐述的新闻敏感、新闻价值、新闻时效、新闻传播效果等理论的实际意义,切实掌握各项专业技能的操作要领和操作技巧,培养解决业务问题的动手能力。

三、教材的选用与结构 本课程参考的教材有: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该书为人大社“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荣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选一等奖。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刘海贵 尹德刚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四、讲授方法

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外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对各部分内容除务必从理论上进行准确、清晰、透彻的阐释外,还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实际新闻作品,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介绍分析,以加深学生对新闻采访写作基本原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此外,还可视教学需要,采用课堂讨论法。

学生的课外练习包括阅读新闻作品和写作练习两方面。阅读新闻作品是学习新闻写作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对同一题材不同写法的新闻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优劣,探究其原因,必定对学习大有裨益。因此,本课程将要求学生养成从专业角度阅读新闻作品的习惯。写作练习更是学习新闻写作的必由之路,新闻写作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必须落实到动笔实践、且反复大量的实践中,才能加深领会,真正掌握,从而转化为自身的实际技能。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由于新闻采访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以实践环节为主,实践课时占50%以上,实践课程采取设计实训项目的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写作训练还通过学生自主编办报纸的方式来达到锻炼的目的。教学过程采取理论讲授与完成实训项目穿插进行的方法。每一种文体的介绍,分三个阶段进行:

1、理论讲授时结合经典案例的分析、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基本概念,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新闻敏感性。

2、课堂理论学习与课后新闻作品阅读相结合。每一部分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报纸或网络上找到相关的作品进行分析,以作业的形式来完成这一环节。

校本课程说课稿 第8篇

说课把备课、授课和评课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对课题操作方案及其依据的陈述与评析, 实现了教与研的紧密结合, 有效改变了教学与研究割裂、实践与理论脱节现状。说课能督促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更新教育观念, 反思教学行为, 突出了教师教学的理性因素, 使教师备课的隐性内涵获得显性展示, 促进教师间的双向交流, 增添了教学研究的理性色彩[1]。为此, 笔者对人身保险说课稿进行了认真设计,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课程性质

人身保险是医疗保险实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其阐述、分析了人身保险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能够使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与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等资格考试相关的人身保险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该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从事人身保险工作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课程性质,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的指导思想, 笔者以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为教学目标。具体包括: (1) 认知目标:了解当前国际、国内人身保险业发展现状, 掌握人身保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营管理实务等知识。 (2) 能力目标:能独立运用人身保险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 熟练、准确地进行人身保险产品评估;掌握人身保险推销、核保、理赔及客户服务等操作流程,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目标:增强学生对人身保险事业的热爱;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材选择及内容组织

3.1 教材选择

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特点, 为适应医疗保险实务专业教学, 笔者选择使用21世纪高职高专金融类系列教材保险子系列的《人身保险》 (池小萍、郑祎华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教材。该教材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原则为指导,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务性, 通过学习, 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人身保险的基本知识与业务操作流程。

为了教学内容的完整、完善, 笔者还根据教学需要参考相关教材;同时,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参阅有关高等院校人身保险精品课程相关内容。

3.2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人身保险有关工作, 笔者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以保险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实际业务操作流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整合, 重构了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设置了强调操作性、职业性、实用性的人身保险实务课程。该课程包括3个模块 (人身保险原理篇、人身保险产品篇及人身保险经营管理篇) 16个章节, 共计54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42学时、课内实践12学时。

3.3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身保险的概念、特征、原则, 人身保险合同的特殊条款, 人身保险产品等基本理论以及人身保险推销、核保、理赔、客户服务等业务操作流程。

难点:运用所学理论与实务知识,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实施

4.1 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分析医疗保险实务专业学生学习情况, 发现学生普遍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 而喜欢分析、讨论案例, 模拟操作等。为此, 笔者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原则, 合理、充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

4.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4.2.1 讲授式教学方法

针对人身保险有关概念、原理等基本理论以及人身保险发展历程、监管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以多媒体为载体, 主要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同时, 结合一些实例进行讲解,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2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1) 问题教学法, 即提问回答式,

可在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时使用。如讲解人身保险原则时, 回顾性提问保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各原则的含义和内容?这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力;同时有利于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也便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 探究教学法, 即具体讲解新内容之前, 可先设置1~2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如讲解人身意外伤害险具体内容之前, 笔者针对教学重点, 选择了2个案例: (1) 关于“气死人”的例子。某病房住着62岁和45岁的2个人, 年老者有心脏病, 2人因为开、关窗户产生了矛盾, 年老者在床上生闷气, 引发心肌梗塞而死。这种情况是否属于意外伤害? (2)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听到某人因某事受到精神上的打击或心灵上的创伤, 这是否属于伤害?是否属于人身意外伤害险所指的伤害?该教学法利用学生在探究问题时产生新奇、困惑、矛盾等心理, 激发其主动思考,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4.2.3 训练实践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设定内容, 通过案例讨论、学生模拟等环节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如讲授完人身保险合同章节基本内容后, 笔者利用训练实践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讨论。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再将事先准备好的案例分析题分发给每位学生, 让他们分析后进行小组讨论, 得出小组意见, 然后全班交流, 最后教师点评。训练实践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所学理论与实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激发学生求知欲, 增强学生自信心, 培养其独立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并获得成功体验。

5 课程考核

除保持课程理论部分试卷考核外, 灵活采用案例分析、课后习题等形式进行平时考核, 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从各方面检验课程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黄荷英.“说课”的启发与思考[J].职业技术, 2009 (9) :14~15.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