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休闲类型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休闲类型范文(精选3篇)

休闲类型 第1篇

一、休闲农业地产概念

1989年,台湾大学经过系统研究,正式提出“休闲农业”的概念,并将其内涵概括为:农业与旅游联络在一起,运用农业表象和村庄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赏识、旅游、品味、休闲、劳动、领会、参与、购物的一种新式农业生产形态。而休闲农业地产则是以休闲农业为依托,在运营休闲农业项目时,引入房地产的运营思想,从产品方案、景区效能、推行等方面进行地产化运作,然后充分表现项目优势,更加深化地开掘产品的市场潜力。

二、休闲农业地产类型

休闲农业地产是休闲农业同地产业的一个嫁接,涉及到农业、旅游业和地产业,要对其进行分类是一个提炼和概括的过程,以休闲农业的分类为理论基础,与房地产业进行融合、对接,然后构成休闲农业地产分类,主要包括以下5种。

1.以农家乐为基础的地产开发

农家乐是休闲农业中最广泛的方法,是以农家为卖点,即该区域农民的日子现状、生活起居和风俗习惯为吸引物,满足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回归天然需求的一种农业休闲业态。以农家乐为基础的旅游地产开发可以称之为农家乐升级版,它联络村庄旅游与旅游地产,使旅游经济和地产经济相融合,完善村庄旅游仰仗旅游地产提升内涵,旅游地产依托村庄旅游提升品牌价值。北京市旅游局在全国首要拟定了“世界驿站、摄生山庄、休闲农庄、旅游赏识示范园、村庄酒店、采摘篱园、生态渔村、山水人家”等8个村庄旅游新式业态的标准,将成为农家乐开发的新潮流。

2.以农业赏识园为依托的地产开发

农业赏识园是以高科技农业或许成方案培养、养殖农业为主体吸引物来满足我们在休闲活动中的有关物质与精力需求的一种农业休闲业态。由于农业赏识园自身是具有一定土地方案的,可以某项农作物、养殖业或手工副业为卖点,概括餐饮、住宿、采摘、游乐等多项休憩内容,选用“庄园式”地产开发,如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摄生山吧等系列农庄、酒庄、水庄、山庄。

3.以古村落为依托的地产开发

古村落是经过时间和前史的堆积而彻底或有些保留下来的人类居住的区域,这些村落汇集反映了当时我们的日子及劳动状况,具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通常都是遗留下来的贵重文明遗产。此类产品是田园旅游房地产中本钱条件最好的产品,山水、建筑、景色、文明、人物等方面,对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跟着可进入性和款待设备的配套,悉数产品可以相对较少的出资带来十分好的现金流。已有许多地产商开始在这上面做文章,例如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文明特征古村,已租售给外来游客居住度假、休闲养生,古民居和江南水乡很受欢迎。

4.以景区为依托的地产开发

景区是具有一定的天然、人文本钱,为游客供应旅游、赏识、探险、休闲、科考等效能的盈余性安排。以景区为依托开发的旅游房地产:一种是在天然景色周围的度假型地产,如环黄山游憩带上的各类摄生、养老度假物业,太平湖、奇墅湖、丰乐湖、齐云山、清凉峰度假区内的度假别墅、村庄客栈等;另一种是与景区融合进行地产开发的项目,如丽江古城,酒吧、悦榕村等休闲度假地产都在景区里。

5. 以新村庄缔造为基础的农业新村及村庄房地产开发

随着一线城市房地产商场逐渐走向成熟和饱满,许多开发商开始向二、三线城市进军,但是迄今村庄房地产商场依然是一片蓝海。

中央连续4个一号文件,预示着新村庄缔造将成为未来的热门项目。政府加大关于村庄基础设备的投入,如公路交通、供电、供水等,这些都为村庄房地产的开发供应了超卓的基础。村庄房地产是在房地产开发的进程中浸透农业文明所构成的一种延伸方法。如在商场发育的进程中构成了教授村、画家村这些专业村,既成为村庄翻开的特征,又成为特征旅游点。

三、经典案例解读——“唐乡”

唐乡被称作是第四代乡村旅游“乡村生活”的先锋代表,是农民闲置宅基地、住宅资产化、市民度假需求相结合的产物。

发展背景

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

发展目标

全球范围内,国际化、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品质化、智慧化、规模化、分散化的乡村度假酒店服务体系。

1. 标准化管理:制订“唐乡”建设标准,服务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

2. 品牌化建设:注册“唐乡”商标,通过强力营销,使之迅速成为知名度假服务品牌。

运营模式

1.选址

A农耕文明印记深刻传统院落:院子、房屋外观保持完好的老瓦、老砖、老窗。

B初期选择:距离成熟风景区较近。

C硬性条件:与村委会、党支部进行合作联系,不直接与农民接触。

2.建设

A整体风格:屋外差异化,屋内现代化。

B整体情调:浪漫小资。

C餐饮方面:每个小院设置独立的自助厨房,冰箱内拥有足够新鲜与数量的食材,根据不同院落的风格独立设置烧烤区等。

D设立“唐乡”网站,网站详细介绍每一个乡村酒店。

E唐人设立呼叫中心,通过网络、电话等接受预定。

3.管理

A聘请当地农民培训上岗。

B聘请有经验人员为本地的“农民员工”带来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并进行技能培训。

C公司和村里共同成立合作社,农民将自家的闲置房和土地出租给合作社。

唐乡的经营理念是在全国范围内通过租赁或收购的方式,对农民闲置住宅进行创新利用,为其注入全新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功能,盘活农民闲置资产,为市民提供全新乡村生活设施和空间。

建设原则

本着农民闲置院落旅游功能化复活、农民闲置资产资本化注入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原则进行建设,并在建成后负责这些酒店的经营、管理和客源市场等。依托原有的淳朴老瓦、老砖、老窗,外观保持完好的院子、房屋,在尊重传统建筑文化、保持原有建筑风格的前提下,针对都市人的度假生活需要,打造“外朴内秀”的乡村度假服务酒店。

其中,叫“果岭上”的院子,也是“金山岭唐乡”仅有的一间取自外来文化的主题院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高尔夫本属荷兰文化,意为“在绿地和新鲜阳气重的美好生活”,“果岭上”临近葱山林地和鸟语花香。

同时,在《唐乡建设和服务规范》里要求,在传统村落、4A及以上景区周边村落、美丽乡村等地区,选择闲置甚至废弃的传统院落,本着“修旧如旧,外朴内雅”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实施“标准化、品牌化、品质化、国际化、连锁化、规模化”的运营管理,建设市民与农民共同创造的新型乡村社区,探索传统村落保护新途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新模式、乡村旅游新业态、破解农村空心化难题的新农村建设新方向。

台湾休闲农业类型和经验借鉴 第2篇

1.乡村花园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追求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地域性强的乡村花园开始出现。清境小瑞士花园位于台湾南投县仁爱乡台14甲公路清境农场旁,海拔大约有1800公尺,这里的空气清新自然,景色优美如画,兼具北欧风光,因此又有“台湾小瑞土”及“雾上桃源”之美名。清境小瑞士花园的年平均温为摄氏15-23℃左右,舒适宜人的气候成为人门避暑的胜地,园区内种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美丽又新奇。而区内的设施如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天鹅湖而建,悠然地徒步其间犹如置身在欧洲。园中设有大型停车场、露营烤肉区、欧式花园、精致餐饮中心、纪念品贩卖部、露天咖啡广场等,提供另一种休闲享受。

2.乡村民宿

乡村民宿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景观、特色文化、民俗,让人们深度感受到独特的民风、民俗,于优雅宁静中体验乡村生活。优雅的环境、朴素的民风民情、优美的风景和朴实亲切的主人,使乡村民宿成为世界各地自主旅游者的最爱。台湾乡村民宿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是南投县清境地区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目前清境地区民宿通过策略联盟经营的方式,成立了清境观光发展促进会,共同进行营销活动推广,在对外事务的利益争取、地区发展的规范、地区的资源分配与协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当地乡村民宿的健康发展。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则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把原先的台湾冶金矿区,从炼金厂、古烟道、废矿坑、战俘遗迹甚至是天皇寓所进行合理规划开发,独特的景观吸引着无数前来到访的游客。

3.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以便利游客体验采收农特产的乐趣并了解农特产生产过程,以增长游客时间,寓教于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目的。台湾的观光农园最初形成于1980年,苗粟大湖,彰化田尾菜地开始经营的观光果园、观光花市。到1998年,观光农园发展结果为北部区域有55处观光农园,占全台湾地区的55.56%;中部区域有21处,占21.21%;东部区域有12处,占12.12%;南部区域有11处,占11.11%。目前,观光农园的类型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瓜园等。各式各样的观光农园因开放时间不同分布全年不同季节,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享受观光、休闲、摘果、赏花的田园之乐。

4.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台湾农业类型中最具代表性者,农场原以生产蔬菜、茶或其他农作物为主,且具有生产杂异化的特性,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休闲农业可发展的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更具多样性。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休闲农场是由数个农民或多个农民团体联合兴办的,规模比观光农园要大,面积一般在50公顷以上,经营的项目比较多元化。在台湾对于观光农园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观光农园也可以休闲体验,休闲农场也可以观光游览,大多数农园、农场都同时兼具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的功能。

5.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在教育农园里各类树木、瓜果蔬菜均有标牌,有昆虫如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等活生生的教材。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的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台一教育休闲农场于1991年成立,起初主要是以提供农民各类蔬菜、花卉的种苗培育为主,近年来致力于推广地方的产业观光,开始积极转型。在场区规划设置多项深具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的设施,如押花生活馆、DIY才艺教室、亲子戏水区、浪漫花屋、可爱动物区、渡假木屋、景观花桥、各类植物生态标本区等。这是一处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的观光景点。在这里规划建设了全亚洲最大的蝴蝶生态馆及甲虫生态馆,利用园区内原有的多种蜜源植物来培育各种蝴蝶,利用香菇废弃物等营造出甲虫的生态空间,为游客提供认识昆虫生态的地方,是一处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学习的园区。

6.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1989年,台北市农会积极规划推动市民农园,并于1990年辅导北投区设立第一家市民农园,从而成为台湾第一家市民农园。到1998年底,台湾已设置58处市民农园,都属于农耕体验型市民农园。这些市民农园的设置,以都市近郊、水源充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车程在半小时最为理想。与观光农园相对,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台湾市民农园的规划建设远没有其他园区形态发展好。

7.休闲牧场

休闲牧场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我们考察的初鹿牧场地处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内,场区占地约54公顷,为全省坡地集中牧场之最。休闲牧场内宽广辽阔,乳牛及乳制品是主要的经营目标,以奶牛饲养,品尝自产牛奶、奶酪、牛肉,并以其秀美的牧场景观吸引游人。2004年,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300万人民币,效益很是可观。牧场划分为露营区、产品贩卖部、菠萝园、茶园、槟榔园、枇杷园和竹林等区域,是适合露营度假的好去处。

二、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经验

1.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加快农业转型,开发农业功能

台湾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农业面临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以及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益少,台湾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针对这一挑战,台湾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

2.研究与规划并举

台湾农业最高农业管理部门——台湾农委会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处和推广科,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观光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的联系。另外,台湾相关部门机构在做好休闲农业规划,包括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园区的建设规划的同时,根据休闲农业产业需求,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2005年台湾休闲农业的研究主题分别为服务人员人格特质、服务态度与服务行为关系研究,经营模式研究;园艺治疗活动对于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台中县新社乡休闲农园规划建置研究:旅游商品特色研究;养生农业园区建置模式研究等。

3.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

虽然台湾的休闲农业园区已达1102家,但经过农委会筹建的只有206家。农委会与休闲农业学会合作推动了园区和农业旅游景点的检查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台湾休闲农业园区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营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8项进行评证。台湾农委会为鼓励休闲农场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人们正确选择优质的休闲农场,委托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按照“2005台湾休闲农业服务品质提升计划——休闲农场评鉴、认证与辅导计划”,进行优良休闲农场之评选及甄选工作,并编印优良休闲农场服务宣传手册。评选的对象为经农委会核准设置登记或准予筹设且实际经营之休闲农场。评选内容包括:①农场资源;②农场设施及活动配置图;③整体经营方向;④服务及体验活动;⑤餐饮服务;⑥住宿服务。

4.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游憩地的发展跳出了以往规模经济的思维,朝向精致农业延伸转型。休闲农业园区的“园区”概念,被赋予了具有地方意义的community(社区)的理念,而不只是强调专业生产的属于工业特质的park(厂区)概念。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这是台湾发展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也是走在世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前列的重要原因。

三、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启示

首先,应大力加强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这是立足城郊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步骤之一。

其次,国家农业部门应重视发展农业旅游,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组织、规划、研究推动大陆农业旅游的发展,为发展农村这一新型产业提供组织保证。

休闲类型 第3篇

休闲农业 (也称观光农业或农业旅游) 是指以农业、乡村和农家为依托, 为到访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休闲旅游经营活动[3]。国外休闲农业起步较早, 已有约150年的历史[4], 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20世纪30年代, 欧洲休闲农业迅速发展, 并扩展到世界。到20世纪末, 英国、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都分别拥有20 000-30 000家农场旅游类企业。国外与休闲农业相关的概念有农场旅游 (farm tourism) 、农业旅游 (agritourism) 和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等。农场旅游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 早期研究主要使用“基于农场的旅游” (farm-based tourism) 或“在农场的旅游” (tourism on farms) 等概念, 将旅游发展视为农场多功能化的一种途径。随着旅游业对农业渗透加深, “在农场的旅游”转化为“农场旅游”[5], 标志着农场旅游业的独立和成熟。20世纪70年代, 国外研究探讨了农场旅游的概念[6,7]。20世纪80-90年代, 休闲农业的区域发展分析盛行, 研究聚焦欧洲、大洋洲以及北美等国家或区域休闲农业兴起的原因、特征、影响和存在问题[4,8,9], 有代表性的研究有Evans和Ilbery[10]分析了英格兰和威尔士农场型住宿的空间分布特征。21世纪后, 休闲农业发展的区域分析内容包括:探讨风景名胜区对休闲农场的空间分布的影响[11]、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的宏观影响因素[12]、评估国家休闲农业扶持政策[13]、从城乡供需视角构建了都市边缘区农业休闲企业的商业模型[14]、考察休闲农业对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15]等。

国内休闲农业实践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深圳荔枝节举办。大致在同一时期, 学术研究也开始起步。20世纪80-90年代研究主要表现为对欧洲和中国台湾地区农场旅游业发展情况介绍和国内农业旅游发展实务的思考, 文献数量较少, 以描述性、概念性研究为主。21世纪初, 国内学者归纳了休闲农业类型和分布模式[16], 休闲农业发展规律和机理的探讨开始起步。2004年前后, 我国休闲农业研究成为热点, 研究内容涵盖休闲农业概念、发展现状和对策[17]、类型与发展模式[18,19]、资源与产品开发[20,21]、空间布局[3,22,25,26]与发展演化[24], 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少数学者还初步探讨了休闲农业园区分布的影响因素[25,26]。总体而言, 国内外学者重视休闲农业的地理学研究, 但仍存在基础数据收集不够全面、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分析不够深入的问题。本文以2004年以来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数据为基础, 深入探究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模式、分布格局、类型以及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的优化对策。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02年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 (试行) 》的通知, 并于2004-2005年评选出两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分别为203家、156家, 其名录可通过中国环保网获取。2010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 (农企发〔2010〕2号) , 并在2010-2015年共评选出636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其中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4年每年均为100家, 2013年为83家, 2015年153家, 示范点名单分别通过人民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国农业信息网、农业部、中国旅游诚信网等官方网站获得。

合并历年名单, 得到包含995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名单表, 再剔除35家重复的示范点, 保留960家。样本库确立之后, 再通过互联网获取园区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状况等信息, 其中经纬度信息通过查询百度地图获取, 而发展概况则通过百度搜索引擎、各类门户网站获得。定西市金源水保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无法通过网络查询到有效信息, 因而被剔除出样本库, 最终保留959家。其中, 山东、江苏、辽宁、浙江数量都较多, 而吉林、青海、宁夏、海南、西藏的数量较少 (图1) 。

1.2 研究区域

根据农业发展的地域特征, 划分休闲农业发展区域, 以便于考察区域差异。根据区域间农业生产条件、产业结构和功能定位的差异, 以往研究倾向于采用四大经济区域的划分方法。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俱佳, 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高, 出口创汇型农业、设施农业等发展快, 但农业资源非农化严重, 新时期定位为发展都市型、外向型、特色型农业[27,28]。中部地区农业资源丰富, 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重任[29]。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组合条件俱佳, 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粮食增产和粮食供给潜力最大。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劣, 农业生态系统相对脆弱, 生产力较低[30], 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 实现农、林、牧协调发展。而我国港澳地区、台湾省、南海诸岛由于缺乏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数据, 因而未纳入研究范围。

综上所述, 将我国休闲农业园区的研究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比较合适。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0个省市,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等6个省,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12个省 (自治区) ,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个省[31]。据此统计得出, 东部地区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共370家, 占38.58%, 中部地区共173家, 占18.04%, 西部地区共314家, 占32.74%, 东北地区共102家, 占10.64%。

1.3 GIS空间分析法

使用Arc GIS10.0空间分析软件, 对全国与各区域的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格局进行分析, 前者采用最近邻比率 (Nearest Neighbor Ratio, R) 和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来反映, 后者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来揭示。

1) 最近邻分析。采用最近邻分析揭示全国及各区域内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分布模式。最邻近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R为最近邻比率, dobs表示观测点与最邻近点的平均距离, dexp表示假定随机分布时所期望的平均距离。R=1代表点分布模式呈随机型。如果点呈集聚型分布, 则R<1, 若呈离散型分布, 则R>1。Z得分 (Z-score) 表示分布模式为随机结果的可能性, 值为负且越小, 集聚分布可能性越大。分析范围限定在除香港、澳门、台湾和南海诸岛之外的国土空间。

2) 基于Voronoi图的变异系数。Voronoi图是对平面的一种分割方法。在任意一个凸Voronoi多边形中, 任意一个内点 (本研究为园区) 到该凸多边形的发生点pi的距离都小于该点到其他任何发生点pj的距离, 这些发生点即为Voronoi图的质心或发生元。依据质心进行Voronoi图分割后, 再通过计算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 (CV值) 来衡量现象在空间上的相对变化程度。当点集为随机分布时, CV值为57% (包括33%-64%的值) ;当点集为集群分布时, CV值为92% (包括大于64%的值) ;当点集为均匀分布时, CV值为29% (包括小于33%的值) [32]。

3) 核密度估计。核密度估计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属于非参数检验方法, 可以进一步揭示点集在空间上聚集的具体情况, 从而看出某一区域发生事件概率的高低。核函数表达为双变量概率密度函数, 以一个点为中心, 在一个定义的带宽或窗口范围内逐渐减小到0, 其表达式为:

式中:k (x-xi) /h是核函数, (x-xi) 为已知点到事件xi的距离, h是带宽, n是在带宽范围内的已知点的数目, d是数据维度, 对于二维数据, d=2。

1.4 归纳法

国内外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类型的归纳, 不外乎是区位[3]、功能[33]、开发主体[19]和旅游资源内容[15,23]等。通过网络收集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资料, 细致了解其发展概况, 从资源依托、开发主体、区位选择、主导功能四方面识别其所属的类型, 然后采用“逆向归类法”逐个归类, 直到所有园区归类完成为止。归纳结果见表1。

资料来源:作者归纳整理。

1.5 数理统计法

采用交叉表 (Crosstab) 方法分析全国及各区域各类型所占比例, 并在交叉表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卡方检验比较各区域之间类型结构有无显著差异。卡方检验 (Chi-square test) 是一种用于分类资料统计推断的方法, 主要考察两组或多组比例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使用SPSS21.0软件来检验全国、四大区域这5组资料园区类型构成比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若Pearson卡方值渐进Sig. (双侧) 值小于0.05, 拒绝原假设, 说明各组资料之间有显著差异, 并需要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 反之则不然。

2 结果与分析

2.1 空间特征分析

利用最邻近指数和CV值揭示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分布模式。经计算 (图2) , 全国尺度园区最邻近比率R=0.477 (Z得分为-31.006, P=0.000) , 远小于1, 说明园区分布呈集聚型。东部地区最邻近比率R1=0.469 (Z得分为-19.536, P=0.000) ;中部地区最邻近比率R2=0.766 (Z得分为-5.885, P=0.000) ;西部地区最邻近比率R3=0.449 (Z得分为-18.695, P=0.000) , 说明虽然我国西部地区国土面积广阔, 园区数量较少, 但集聚分布在少数地区;东北最邻近比率为R4=0.650 (Z得分为-6.772, P=0.000) , R值也较低, 集聚程度大致与全国尺度相当。四项R值均小于1, 说明我国四大区域内国家级园区分布模式都属集聚型, 与许贤棠[25]的研究结论一致。

进一步利用基于Voronoi图的CV值来比较集聚程度的区域差异。经计算, 全国空间尺度泰森多边形的平均面积为9 630.86 km2 (图3) , 标准差为29 209.52, CV=303.29%, 远大于64%, 说明园区的集聚分布程度高。东部地区内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生成的泰森多边形的平均面积为2 474.899 km2, 标准差为3 387.16, CV=136.86%;中部地区泰森多边形的平均面积为5 958.36 km2, 标准差为4 644.48, CV=77.95%。同理, 可得西部、东北地区CV值分别为234.63%、149.98%。说明四大区域的CV值均大于64%, 园区集聚分布程度都较高, 但比较而言, 西部地区集聚分布程度最高, 其次为东北和东部地区, 二者集聚程度相当, 最后是中部地区, 集聚分布程度最低。

进一步采用核密度分析法, 揭示园区分布格局, 结果如图4所示。从全国来看, 休闲农业园区分布将发展形成13个集聚分布带 (区) , 分别是东北平原区、京津地区、黄河中下游平原带、关中平原地区、宁夏平原地区、湟水谷地地区、乌鲁木齐地区、四川盆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乌江流域区、闽南丘陵平原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南外围环岛地区。

在四大区域尺度上, 东部地区主要集聚分布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地区、京津地区、以厦门为中心的海西经济区、以深广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山东半岛南部经济区 (沿济宁-枣庄-临沂-日照-青岛) 、三亚都市区等6大地区, 其中长三角地区为园区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 京津地区次之, 再次为厦门都市区, 最后为珠三角城市群和三亚都市经济区。在中部地区, 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集聚分布最为明显, 此外, 太原都市区、武汉都市区、南昌都市区、黄山-安庆地区也是集聚分布区。东北地区的园区集聚分布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大都市区, 其中大连的休闲农业园区分布密度最高。西部地区围绕重庆、成都、西安、银川、西宁等大城市形成5大大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分布密集区, 此外, 贵阳-遵义地区、昆明都市区、乌鲁木齐市、南宁-防城港经济区、贵港-玉林地区、包头城市经济区也是园区的密集分布区。总体而言, 除少数风景旅游城市外, 休闲农业基本依托大城市集聚分布。

2.2 分区发展特征与区域差异

从资源依托、开发主体、区位选择和主导功能定位4个方面考察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的区域差异。

2.2.1 资源依托

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资源依托类型以特色种植型为主, 共380家, 占比为40.3%, 其次为自然生态型, 为159家, 占16.9%, 乡村庄园型、农村风貌型占比分别为11.9%和10.8%, 特色养殖型、农业科技型、民俗风情型占比分别为8.9%、8.4%和7.1%, 人文景观型、渔场渔家型数量分别为40家和19家, 占比分别只有4.2%和2.0%。

区域层面, 东部园区的资源依托类型主要是特色种植型, 占区域园区数的39.6%, 其次是自然生态型、乡村庄园型、农村风貌型、农业科技型, 占比分别为15.2%、12.7%、11.6%和10%, 再次是特色养殖型 (7.2%) 、民俗风情型 (5%) 、人文景观型 (4.2%) 和渔场渔家型 (3.3%) , 说明东部地区主要依托特色种植业、自然生态、乡村庄园和农业科技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中部地区以特色种植型占据主导, 占33.3%, 其次为自然生态型 (占19.9%) 、乡村庄园型 (19.3%) , 再次为农村风貌型 (12.3%) 、特色养殖型 (10.5%) , 农业科技型 (6.4%) , 其他类型占比较低。西部地区特色种植型占比更为突出, 高达48.1%, 自然生态型占比为16.1%, 其次为民俗风情型, 占比10.3%, 再次为乡村庄园型、农业科技型和特色养殖型, 占比在7.7%-9.0%间, 其他类型占比都比较少。东北地区园区开发也主要依赖特色种植业, 占31%, 其次也是自然生态型, 占20%, 民俗风情型、特色养殖型、农村风貌型紧随其后, 所占比例介于10%-14%之间, 其他类型占比均较低, 在8%以下。

对比四大区域, 特色种植型都占据主导, 而西部地区尤其突出, 自然生态型在各区域都处在第二位, 但乡村庄园型的比例, 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相对较高, 民俗风情型的比重, 又以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较高, 渔场渔家型占比都比较低, 但东部和东北地区占比相对较高。其余类型占比在各区域间大致相当。

2.2.2 开发主体

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开发主体以企业型为主, 占55.6%, 但村镇型仍有28.2%, 园区型占比8.6%, 其余各类型占比介于1.5%-2.6%之间 (表3) 。东部区域内国家级园区的开发主体主要是企业和村镇, 分别占比56.4%和27.6%, 其他类型占比介于0.5%-8.4%之间。中部区域内园区开发主体类型同样以企业和村镇占主导, 分别占各自区域的61%和26.2%, 园区型占5.8%, 其余类型比例比较低, 小于等于2.9%。西部地区企业型和村镇型分别占各自区域园区数的53.4%和27.8%, 园区型占11.8%, 其余类型占比在1.3%-2.2%之间。东北地区企业型和村镇型占比分别为50.5%和34.7%。卡方检验得出, Pearson卡方值为29.256, Sig. (双侧) 概率为0.108, 说明四大区域开发主体的结构没有显著差异, 表示四大区域园区开发主体的构成比例是相近的。

2.2.3 区位选择

全国尺度上, 都市型与乡村型区位大致相当, 分别占47.3%和45.7%, 景区型较低, 占6.3% (表4) 。东部地区区位选择主要以都市型为主, 占58.4%, 乡村型35.9%, 景区型占4.9%。中部、西部地区则以乡村型为主, 分别占56.1%和54.5%, 东北地区也以都市型为主, 占比为56.9%。卡方检验得出, Pearson卡方值为48.549, Sig. (双侧) 为0, 小于0.05, 说明区域间有显著差异, 其中东部、东北地区区位选择倾向于都市型, 而在中西部地区乡村型区位比例要高于都市型。

2.2.4 主导功能

全国尺度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主导功能以接待导向型为主, 占48.9%, 其次为生产导向型, 占36.9%, 生活导向型占10.2%, 其他类型也占有少量比例 (表5) 。四大区域与全国相似, 也以接待导向型和生产导向型为主, 其次为生活导向型, 商贸导向型和生态导向型占比都比较低。从差异来看, 东部、中部地区生产导向型比例 (34.6%和31.8%) 要低于西部 (42%) 和东北地区 (38.2%) , 而接待导向型的比例 (50.5%和53.2%) 略高于西部 (48%) 和东北地区 (48.9%) 。Pearson卡方值为12.365, 相伴概率Sig. (双侧) 值为0.651, 大于0.05, 说明各区域主导功能类型构成没有显著差异。

3 优化布局与分区发展引导

3.1 空间布局优化

第一, 在东部地区依托城市人口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带。我国东部地区人口众多, 城市分布密集, 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珠江-西江流域下游地区平原面积广阔, 农业发达, 河网和城市分布密集, 为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区, 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优势。未来可主要依托城市人口密集带, 积极开发休闲农业, 将带上的园区集聚区连绵成片, 形成由东向西纵深发展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

第二, 提高中部地区休闲农业发展集聚度。我国中部地区水热条件优越、地形地貌多样, 生态环境优越, 农业资源丰富, 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良好, 但目前园区数量偏少、区域集聚程度相对较低。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推进优势农业资源的开发, 大力推进种植基地型、自然生态型休闲农业园区开发, 以精品打造、政策扶持、示范园区带动等措施不断增加园区数量和优化空间布局, 扩大市场吸引范围。

第三, 加强西部、东北地区部分省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我国西部、东北的园区虽然集聚程度较高, 但包括西部的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以及东北的黑龙江、吉林等在内的省区拥有的园区数量相对较少 (图1) 。实际上, 我国西部、东北地区的一些省区乡村民俗、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等都非常丰富, 比如西藏的河谷农业以及特色养殖业, 云南的热带农业、热带雨林、民俗风情和自然风景资源等, 黑龙江与吉林的大型农场、林海雪原等, 这些地区可以积极发展外生型的休闲农业, 开发特色资源, 打造国家级精品园区, 不断开拓省外和境外市场。

第四, 围绕风景名胜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区。在英国, 风景名胜区5 km以内形成了农场旅游集聚区[11]。与之相比, 我国国家级旅游区对休闲农业的带动效应不够明显。未来休闲农业园区建设应统筹推动风景旅游和休闲农业互动发展, 积极推动风景旅游向周边农业资源渗透, 例如, 在长城、兵马俑、黄山、三亚等众多国际知名旅游区周边, 建设发展多种类型的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 提升旅游业与农业的协同发展与地域集聚水平, 相辅相成, 推进彼此的持续快速发展。

3.2 分区发展导引

东部地区。资源开发上, 应抓住特色化和高科技化两条主线。具体而言, 东部地区是我国自然岸线和水域分布的集中区, 可以在保护海岸与水域生态的基础上, 积极发展渔场渔家型、特色养殖型等休闲旅游精品, 同时应积极利用东部地区科技优势,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型休闲农业。开发主体上, 应逐步降低村镇型的比例, 提高企业型园区比例, 提高园区组织化程度。在主导功能上, 可积极利用靠近客源市场优势, 继续发展以休闲娱乐、度假、接待和商贸为主导功能的园区。

中部地区。充分依托本地区广阔的丘陵山地以及平原, 发展特色种植型和自然生态型的休闲农业园区, 稳步提高两个类型所占比例。同时, 中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具有较大潜力, 应积极依托美丽乡村和特色城镇建设, 发展村镇风貌依托型园区。开发主体上需要降低村镇型比例, 提高企业型园区比例。区位选择上, 应注意依托城市中心城区的近郊区位条件, 发展都市型园区。主导功能上, 应有限度发展专业化接待型的园区, 防止这类园区供过于求, 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基地的休闲旅游化改造和现代化转型。

西部地区。种植型园区比例偏高, 与当地水、土地资源承载力存在一定的矛盾, 需加以适度控制。充分考虑西部地区资源和生态本底, 可优先扶持开发民俗风情型、自然生态型和人文景观型休闲农业园区, 提高开发比例, 鼓励发展以牧业为基础的特色养殖型园区。在开发上应大力推动园区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 逐步转村镇型为企业型、合作社型。区位选择上, 乡村型已经占有较大比例, 未来发展应注重乡村型园区的数量控制和质量提升。主导功能上, 应考虑到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 需着重发展接待导向型和生态导向型园区。

东北地区。坚持自然生态型和民俗风情型休闲农业园区并重发展和提升。如辽宁省拥有较好的海岸海岛资源, 适宜于发展精品渔场渔家型园区, 而黑龙江和吉林的民俗风情型园区开发潜力巨大。开发主体上, 应逐步降低村镇型比例, 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和企业型园区。在主导功能上,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应积极推动一些种植基地的休闲旅游化改造, 如稻田艺术农业园、玉米文化产业园等创意型农业园区, 提高生产导向型园区比例。

4 结论

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具有依托城市集聚分布的指向, 且区域间分布存在差异。计算结果表明, 园区的空间分布模式是呈集聚型的。具体而言, 从全国空间尺度上考察, 园区主要集聚分布在平原、谷地、盆地和主要河流的流域, 这些地区农业发达, 人口与城市密集, 休闲农业发展迅速。而在四大区域上主要围绕大城市或城市群形成集聚区。在区域差异上, 西部地区园区集聚程度最高, 东北和东部地区次之, 中部地区集聚程度相对较低。

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类型构成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资源依托和区位方面。整体上我国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主要依托特色种植业和自然生态资源发展, 开发主体以企业型、村镇型为主。区域的资源禀赋影响区域内园区类型结构, 中部、东部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对乡村旅游资源依赖较大, 而西部、东北地区对民俗风情文化资源的依赖较大。东部、东北地区城市对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发展驱动效应显著, 而中西部地区乡村区位驱动效应更为明显。

本文分析了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与类型结构特征, 提出全国空间布局优化和分区发展优化两个层面的优化对策, 对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优化布局与发展转型具有指导意义。但由于篇幅限制, 数据资料有限, 对休闲农业园区经营效率与发展规模、园区分布的形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未能展开。在今后的研究中亟需深入分析休闲农业园区与旅游区、交通干道、农业资源分布的空间关系, 揭示休闲农业园区分布的形成机理, 同时, 也需要深化宏观格局视野下休闲农业园区的微观管理研究。

摘要:休闲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成为乡村地理与旅游地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是休闲农业的龙头, 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等方面具有明显示范效应。利用我国960家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数据, 采用GIS空间分析、归纳等方法, 分析了全国尺度以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尺度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空间分布及其类型结构。结果表明:1) 在分布模式上, 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主要依托城市呈集聚型分布;2) 在分布格局上, 每个区域内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分布都存在明显的集聚区, 在全国尺度上, 这些集聚区在区域间具有连绵成片、形成大集聚带 (区) 的趋势;3) 各区域间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的开发主体结构、主导功能类型的构成比例没有明显差异, 但资源依托和区位选择的类型构成比例存在区域差异。根据研究结论, 提出在东部地区依托城市人口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带、提高中部地区休闲农业发展集聚度、加强西部和东北地区部分省区休闲农业开发力度、围绕风景名胜打造休闲农业集聚区等空间布局优化建议。同时, 还提出了四大区域内国家级休闲农业园区类型结构的优化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