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菌性感染范文(精选7篇)
细胞菌性感染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收集2013年2~8月入住本院ICU做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的136例患者, 血清降钙素原<0.5ng/ml的患者118例, 男68例, 女50例, 年龄19~69岁, 平均年龄 (45.5±12.3) 岁;0.51~2 ng/ml的患者11例, 男7例, 女4例, 年龄17~65岁, 平均年龄 (43.7±11.8) 岁、>2 ng/ml的患者7例, 男3例, 女4例, 年龄12~72岁, 平均年龄 (42.5±12.6) 岁。
1.2 仪器与试剂
采集患者术后第2天空腹不抗凝血2 ml, 分离血清后待测。PCT检测采用荧光免疫法, 试剂由郑州康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仪器是法国梅里埃荧光免疫分析仪。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由希森美康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阳性结果PCT>0.5 ng/ml, WBC>10×109/L, N>70%。
2 结果
各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检测结果由表1可知, PCT<0.5 ng/ml的118例手术患者中无一例发生细菌感染, 0.51 g/ml~2 ng/ml组11例术后无一例发生细菌感染, 而PCT>2 ng/ml的7例术后患者均发生了细菌感染, 而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 (N) 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变化。
3 讨论
白细胞计数是诊断细菌性感染较好的指标, 由于目前血液分析仪的广泛应用, 仪器计数和分类的结果只能用于健康人群的筛查, 对于异常结果根据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的要求需做手工复检, 手工复检比较费时, 人为影响因素多, 因此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影响。WBC计数的个体差异较大, 易受运动、疼痛、情绪、寒冷、刺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的原因有:急性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急性失血等, 而本调查中136例手术患者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129例术后患者是由于组织损伤引起的反应性增高, 因此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于诊断术后细菌性感染的患者有一定的影响。本调查结果显示, 术后患者细菌感染组PCT水平达 (12.9±1.23) ng/ml, 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 细菌性感染组PCT阳性率100%, 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8.5%, 证明PCT不但是用于诊断细菌性感染很敏感的一个指标, 而且也是诊断术后患者细菌性感染的一个灵敏指标, 并且有助于临床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评估病情进展, 指导抗菌药物使用, 预测疾病预后。PCT的检测对于判断患者的感染程度和预后更灵敏。在不明原因的感染中, PCT升高提示细菌性感染, PCT持续升高提示患者细菌性感染加重, 而病毒感染时血清PCT水平不升高或轻微升高。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 、白细胞计数 (WBC) 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 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 为细菌性感染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136例ICU做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和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 的患者, 比较PCT、WBC、N在判断术后入住ICU患者细菌性感染中的意义。结果 术后入住ICU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组PCT、WBC及中性粒细胞均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在<0.5 ng/ml的患者118例、0.512 ng/ml的患者11例、>2 ng/ml的患者7例。结论 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患者, 对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ICU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早期准确诊断细菌感染患者, 为尽早进行合理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
参考文献
细胞菌性感染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入我院就诊的细菌性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为观察组, 其中男56例, 女46例;年龄1~11 (5.2±1.1) 岁;选择同期进入我院的小儿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健康组, 其中男48例, 女54例;年龄2~13 (8.1±2.0) 岁。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 如内风湿、免疫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等, 排除近期服用抗生素的患儿。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抽取血液1ml, 血液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 (Beckman Coulter) 有限公司提供的LH785血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进行检测;CRP检测采用上海信然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人CRP检测试剂 (ELISA) 。均严格按照厂家提供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RP、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比较
与健康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CRP、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均有显著性地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健康组比较, *P<0.05
2.2 细菌性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CRP、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的相关性
细菌性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CRP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r=0.7001, P<0.01) , CRP水平与白细胞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r=0.8216, P<0.01) , 中性粒细胞水平与白细胞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 (r=0.8145, P<0.01) 。
3 讨论
由于小儿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感染及小儿免疫功能不全, 常还会累及一些除呼吸道功能异常外的其他病变, 如肾炎、关节炎、心肌炎等[5]。因此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采取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一些炎性反应指标如白细胞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能较好且较早地反映机体是否受到细菌感染, 以满足临床上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早诊断早治疗[6]。
CRP是可与肺炎链球菌多糖体进行反应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是一种能较早地反映机体的炎性反应状况的重要指标,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反应指标, 能刺激机体内的补体及加强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作用, 从而加强机体对外来细菌的破坏, 从而保护机体不受侵害[7]。CRP在细菌性小儿呼吸道感染时开始升高, 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的加强。但目前有研究表明CRP不仅是由于细菌引起的变化, 手术、机体的排斥反应等也会引起一定的变化[8]。故而在临床上通过检测CRP的含量可初步反映是否是细菌性小儿呼吸道感染, 还需结合一些其他的检测指标如白细胞等, 才能更好地对临床的早诊断提供辅助性的诊断。
人体的白细胞总数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的患者体内会显著性的增高, 但也可受药物、抗体、抵抗力、射线、早晚、运动、妊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服用解热镇痛类型的药物及抗生素等均可使体内的白细胞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且在生理情况下白细胞总数具有性别、年龄及个体的差异, 在临床上很难仅根据单项白细胞计数即判断机体受到细菌的感染[9]。血常规检测血液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传统检测机体是否具有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在机体受到细菌性感染时, 机体的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显著性地升高[10]。
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在临床上的检测较CRP应用广泛, 检测的正常范围也较宽, 且其个体差异较大, 如单纯使用这两个指标对于感染性疾病的判断仍较困难。本结果证实其与CRP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CRP炎性反应时较敏感, 受到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 因此联合检测机体的CRP、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3项指标对于细菌性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辅助诊断更准确, 能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断该疾病从而更准确地指导临床用药。
参考文献
[1] 邢业兰.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菏泽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4 (3) :7-8.
[2] Werner J, Hartwig W, Uhl W, et al.Useful markers for predictingseverity and monitoring progress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J].Pancre-atology, 2013, 3 (1) :115-127.
[3] 卢太新, 黄生金.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改变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4, 20 (4) :101-103.
[4] 宁静.C-反应蛋白对于鉴别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 2013, 12 (34) :7719-7720.
[5] Hur M, Moon H W, Yun Y M, et al.Comparison of diagnostic utilitybetween pro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for the patients with bloodcuhure positive sepsis[J].Korean J Lab Med, 2009, 29 (6) :529-535.
[6] 柳瑞春.临床应用C反应蛋白 (CRP) 检测于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2 (11) :33-34.
[7] Edner N, Castillo-Rodas P, Falk L, et al.Zincsupplement at ionin severe acute lower respi rator y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a trip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 rolledtrial[J].Jou 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 2010, 50 (7) :313-315.
[8] 孙庆梅.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6) :76-77.
[9] 宁静.C-反应蛋白对于鉴别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 2013, 34 (36) :7719-7720.
奶牛细菌性感染与繁殖疾病用药 第3篇
1.1水样糊状腹泻
氟苯尼考注射液 (10~20 mg/kg体重) , 1次/d, 头孢噻呋 (2 mg/kg体重) , 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3 d。
1.2副结核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 (10 mg/kg体重) , 分点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3 d。盐酸多西环素 (混饲100mg/kg饲料) 。
1.3醋酮病
(1) 停喂或减少富含脂肪的精料, 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优质干草料。
(2) 静脉注射葡萄糖50% (500~1 000 mL) +维生素B1, 饮水添加丙酸钠110~200 g/d。
(3) 地塞米松磷酸钠10~30 mg, 肌肉注射。
(4) 5%碳酸氢钠500 mL, 静脉注射。水合氯醛内服15~25 g/d。
1.4胃肠炎 (结肠炎)
(1) 内服抗菌消炎药物―磺胺+TMP或恩诺沙星。
(2) 补液、解毒、强心 (5%葡萄糖、5%碳酸氢钠、安钠咖) 。
(3) 收敛止泻:次碳酸铋15 g内服。
1.5坏死性恶臭下痢 (犊牛)
肌肉注射氟苯尼考 (20~30 mg/kg体重) , 1次/d。
1.6血便下痢
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2.5 mg/kg体重。输液强心, 病情严重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1.7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
氟喹诺酮类药物口服。
1.8奶牛寄生虫病腹泻、血便下痢
(1) 犊牛球虫病:磺胺二甲嘧啶50 mg/kg体重, 内服。
(2) 线虫:牛肺丝虫、前后盘吸虫、莫尼氏绦虫, 肝片吸虫。 (1) 伊维菌素0.2 mg/kg体重, 肌肉注射; (2) 定期驱虫。丙硫咪唑10 mg/kg体重;吡喹酮10~20 mg/kg体重, 内服。
2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2.1牛出败
(1) 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青霉素、氟苯尼考, 肌肉注射。
(2) 氨茶碱, 肌肉注射。
(3) 病情严重时, 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
(4) 解热镇痛, 可用安乃近。
2.2地方流行性肺炎 (溶血性曼氏杆菌病、犊牛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支气管肺炎)
酒石酸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复方磺胺、恩诺沙星、甲磺酸达氟沙星内服或肌肉注射。
2.3牛支原体肺炎 (以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为特征)
恩诺沙星、甲磺酸达氟沙星、替米考星、泰乐菌素, 肌肉注射, 注意强心补液。
2.4高热稽留病
(1) 巴氏杆菌-败血症及急性肺炎型链球菌感染。大剂量青霉素G钠 (4104 IU/kg) , 静脉注射;头孢噻呋2.5 mg/kg体重, 肌肉注射。
(2) 急性大肠杆菌-败血症。氟苯尼考20mg/kg体重, 肌肉注射, 头孢噻呋5 mg/kg体重, 肌肉注射, 1次/d。阿米卡星10 mg/kg体重, 肌肉注射, 2次/d。
(3) 产褥热。 (1) 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大观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呋。 (2) 地塞米松磷酸钠, 肌肉注射; (3) 肌肉注射垂体后叶激素, 子宫投放抗生素 (多西环素100 mg) ; (4) 强心输液 (葡萄糖+生理盐水+安钠咖) ; (5) 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 g, 碳酸氢钠2.5 g, 氯化钾1.5 g, 白糖20 g;溶于1 L水饮用。
3繁殖障碍感染性疾病
3.1牛生殖道弯曲菌病
子宫内投放药物。先用0.1%的高锰酸钾冲洗子宫, 生理盐水冲洗后投放土霉素或多西环素100mg。
3.2牛地方流行性流产
(1) 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10~20 mg/kg体重, 1次/d。
(2) 盐酸多西环素拌料 (5 mg/kg) 。3.3子宫内膜炎
(1) 预防。奶牛分娩后36~48 h内, 肌注PGF2a 10 mg, 用药目的是为了在子宫颈闭合之前将子宫内容物通过子宫肌肉的收缩运动排出子宫因为在生理条件下, 子宫颈在分娩完毕后第3天完全闭合, 因此前列腺素的给药时间应安排在分娩后36~48 h。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 给母牛产仔后注射前列腺素可缩短母牛断奶到发情的时间间隔, 提高犊牛的存活率、减少日后的死胎和流产, 预防或治疗子宫积脓和子宫炎症。
(2) 治疗。母牛在生产后36 h内注射PGF2a10 mg。然后投回力清胶囊2~3粒, 可有效地防止病毒、细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引起的子宫内膜炎, 子宫恶露, 不发情, 不孕, 返情繁殖障碍等疾患。
3.4乳房炎
(1) 挤奶后乳头药浴:0.1%碘伏, 挤奶后1 min, 药浴30 s。
(2) 干奶期注射恩诺沙星或头孢噻呋+地塞米松6 mg。
3.5产后瘫痪
(1) 25%葡萄糖500 mL, 20%葡萄糖酸钙300~400 mL, 20%磷酸二氢钠500 mL, 缓慢静脉输注, 2次/d, 直到站立为止。
(2) 静脉输液5%碳酸氢钠500 mL, 1次/d, 连用3 d。
(3) 皮下1次注射20%苯甲酸钠咖啡因10~20mL。
(4) 配合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D。3.6持久黄体
(1) PGF2a 5 mg, 肌肉注射, 1次/d, 连续2 d。
(2) 孕马血清30 mL, 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2 d。
(3) 己烯雌酚10~20 mg, 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3 d。
3.7卵巢囊肿
(1)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 000 IU, 静脉注射, 或10 000 IU肌肉注射。
(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00μg, 肌肉注射加用PGF2a或类似物进行治疗。
细胞菌性感染 第4篇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尤其为16、18型)持续性感染是公认的宫颈癌主要病因[3]。然而HPV感染中只有一部分人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或癌症,这其中必然有其他因素的参与。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腥臭味。而临床上发现宫颈癌的患者也往往伴随阴道分泌物腥臭气味。本文拟通过对TCT检查异常患者取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Nugent评分、宫颈分泌物HPV16、18检测来探讨BV与宫颈异常上皮细胞病变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2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门诊经TCT诊断为宫颈异常上皮细胞患者46例作为研究组(其中ASC-US 6例,LSIL 12例,HSIL 19例,鳞癌9例),另同期经TCT诊断为慢性宫颈炎症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之间年龄及妊娠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阴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宫颈分泌物核酸扩增荧光检测HPV16、18型。主要试剂:革兰染色所需试剂及巴氏染色所需的试剂由湘雅医院妇产科细胞学室自制;HPV16、18型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实验步骤:(1)TCT检查:Cyto Fast液基薄层细胞(thinlayer Cyto Fast test,TCT)制片技术结合TBS分类[4]诊断。(2)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评分:于阴道侧壁近穹窿处取阴道分泌物涂片,经革兰染色,于油镜下观察20个视野,参照Nugent评分标准[5](详见表1)进行细菌评分。(3)宫颈HPV16、18的检测:于宫颈管内取分泌物置于无菌生理盐水中,使用DA7600型核酸扩增实时荧光检测系统以及HPV16、18型核酸扩增荧光检测试剂盒检测。研究组均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取可疑组织送病理检查。
注:总分=乳酸杆菌+加德纳菌和普雷沃菌+动弯杆菌。0为未见细菌;1+为少于1个细菌;2+为1~4个细菌;3+为5~30个细菌;4+为30个以上细菌。)总分为0~10分:>6分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4~6分属中间态,<4分属正常。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阴道分泌物涂片的革兰染色评分结果比较
研究组中Nugent评分>6分诊断为BV有24例,患病率为52.18%;对照组BV有10例,患病率为10%,研究组比对照组患BV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2 宫颈分泌物HP V16、18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组中HPV16、18阳性有28例,病毒阳性率60.87﹪,对照组有3例,病毒阳性率3﹪,研究组比对照组病毒阳性率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2.3 BV与HP V16、18感染之间的关系
研究组BV(+)合并HPV16、18(+)有19例,占41.30%,而对照组为0,研究组患BV同时合并病毒感染者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BV(-)同时HPV16、18(-)有13例,占28.26%,而对照组中有87例,占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4。
2.4 研究组病理检查结果
慢性炎3例;CIN I级9例;CIN II级11例;CIN III级14例;鳞癌9例。说明TCT筛查宫颈病变阳性率高。
3 讨论
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其疗效的关键。随着TBS标准的推出及TCT的运用,对宫颈异常上皮细胞的检出率有了显著性提高。本文研究组中ASC-US 6例,LSIL 12例,HSIL 19例,鳞状细胞癌9例,经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为CIN I~III级34例,鳞癌9例,慢性炎只有3例,T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高度吻合,是一种比较可信的宫颈癌的筛查方法。
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正常菌群(主要为乳酸杆菌)减少或缺失,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主要是加德纳菌、普雷沃菌、类杆菌、动弯杆菌、革兰阳性球菌、支原体等)的过度增殖所引起的多细菌紊乱性疾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采用革兰染色Nugent评分法已经作为诊断BV的国际标准方法[6]。Nugent评分>6分确诊为BV,4~6分属中间态,<4分属正常。细菌性阴道病时,细菌产生丁二酸、唾液酸酶,分解lg A,减少IL-8的诱导;降解氨基酸产生胺(即BV鱼腥味的来源),胺浓度的升高合并乳酸浓度的下降导致阴道pH值增高;这些改变可严重减退中性粒细胞的吞吐作用和对趋化的刺激反应。BV临床及病理特征炎症改变不明显,大部分女性因临床症状不严重而延误治疗。由于宫颈阴道部长期暴露于非正常环境中,细胞因子(如IL-1a、TNF等)及低氧刺激下,可使NF-kB持续性异常激活而致肿瘤发生[7]。另一方面,大量胺类物质,长期直接作用于宫颈,可能诱导其发生癌变。本实验中研究组比对照组患BV明显增多,提示BV可能促进宫颈异常上皮细胞的发生发展。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是密切相关的[4]。本研究发现研究组HPV16、18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与报道一致,支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宫颈癌变的理论。一般情况下,当HPV感染上皮细胞时,被NK细胞及吞噬细胞识别,吞噬杀伤该细胞后产生并释放细胞因子,使炎症形成,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并被病原体成分活化,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对病毒感染的细胞施加杀伤作用[8]。而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时,其致病菌代谢产物抑制白细胞的趋化和激活,减退中性粒细胞的吞吐作用,机体自行清除感染的机制被打断,使得感染不能被清除,导致持续性HPV感染,最终引起细胞异常增殖。本研究发现,研究组BV(+)合并HPV16、18(+)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而研究组BV(-)同时HPV16、18(-)则明显比对照组低,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提示BV和HPV16、18感染增加时,宫颈上皮细胞异常者增多;而普通宫颈炎症患者BV和HPV16、18感染明显减少。由此可见,BV和HPV感染均为宫颈癌变的高危因素。因此,对于反复出现BV的患者,应在积极治疗厌氧菌的同时检测有无HPV感染及是否有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对于有HPV感染的患者,应注意预防和纠正阴道菌群的紊乱,以避免或减缓其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
参考文献
[1]ZHANG Y,DASGUPTA J,MA RZ,et al.Structures of a human papillomavirus(HPV)E6polypeptide bound to MAGUK proteins:mechanisms of targeting tumor suppressors by a high-risk HPV oncoprotein[J].J Virol,2007,81(7):3618-3626.
[2]MARC ARBYN,PIERRE MARTIN-HIRSCH,FRANK BUNTINX,et al.Triage of women with equivocal or low-grade cervical cytology results:a meta-analysis of the HPV test posi-tivity rate[J].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2009,13(4):648-659.
[3]LIU X,CLEMENTS A,ZHAO K,et al.Structure of the human Papillomavirus E7oncoprotein and its mechanism for inactivation of the retinoblastoma tumor suppressor[J].J Biol Chem,2006,281(1):578-586.
[4]SOLOMON D,DAVEY D,KURMAN R,et al.The2001Bethesda System:terminology for reporting results of cervical cy-tology[J].JAMA,2002,287(16):2114-2119.
[5]NUGENT RP,KROHN MA,HILLIER SL,et al.Reliability of diagnosing bacterial vaginosis is improved by a standardized method of gram stain interpretation[J].J Clin Microbiol,1991,29(2):297-301.
[6]PIPPA OAKESHOTT,PHILLIP HAY,SIMA HAY,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bacterial vaginosis or chlamydial infection andmiscarriage before16weeks’gestation:prospective community based cohort study[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2,325(7376):1334-1338.
[7]AGGARWAL BB,SHISHODIA S,SANDUR SK,et al.Inflam-mation and cancer:how hot is the link[J].Biochem Pharmacol,2006,72(11):1605-1621.
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肺部感染中的价值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ICU住院的298例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87人, 女性111人, 年龄 (60±26) 岁;依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资料将患者分为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及重度感染组。选择无肺部感染的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中度感染组125人, 治疗有效73人为有效组, 无效发展为重度感染者30人为恶化组, 无变化者22人为无变化组。
1.2 方法
PCT检测试剂盒购自德国BRAHMS公司。严格按照厂家试剂盒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标准品、质控品、标本各加20μL然后加发光物标记抗体20μL, 加荧光素标记抗体20μL, 混匀, 37℃水浴15min;加磁分离试剂40μL, 37℃水浴5min, 上磁分离器分离4min, 倒去上清;加应用洗涤液400μL, 混匀, 上磁分离器4 min, 倒去上清;重复一次洗涤规程;直接按要求上机测试。PCT浓度与相对光强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仪器自动拟合计算PCT浓度。
1.3 标准
PCT浓度>0.5ng/mL为阳性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录入Excel 2003, 建立数据库。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均数采用xx±s表示, 两组间的检验用t检验, 率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轻度感染组PCT浓度为 (13±4.5) ng/mL, 中度感染组PCT浓度为 (48±7.6) ng/mL, 重度感染组PCT浓度为 (82±9.3ng/mL, 对照组PCT浓度为 (0.19±0.5) ng/mL;三组感染组的PCT浓度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肺部感染组的PCT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2.2 治疗有效组PCT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 无效组较入院时无明显变化, 恶化组则较入院时明显升高,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ICU肺部感染患者大多以细菌性感染为主, 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对患者预后有很重要的影响。如不能有效控制并治愈肺部感染, 患者的死亡率急剧上升。反映感染程度的指标对临床医师有重要参考价值。CRP、血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为较常用的反映炎症的指标, 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很多帮助。近年来, 降钙素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其可敏感反映有无炎症感染及其感染的程度, 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重要帮助, 值得大家深入研究[1]。
降钙素原是人类降钙素的前体物质, 主要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合成, 血清中含量极低, 半衰期为25-30h;严重细菌感染时, 细菌脂多糖等刺激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 血清PCT急剧升高;细菌内毒素是诱导PCT产生的最主要的刺激因子, 只要存在细菌内毒素的释放, 血清中的PCT浓度就会升高。有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小剂量内毒素2 h后, 在血清中检测到PCT迅速升高, 12-48 h到达峰值[2]。病毒感染时, IFN-γ大量产生, 抑制PCT的产生, PCT浓度较低。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 在健康人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及局部细菌感染时, PCT浓度<0.5ng/mL;而在严重创伤和烧伤、严重细菌感染及脓毒血症时, PCT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这就为我们临床工作提供了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本文就此探讨PCT在ICU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为临床工作提供重要帮助。在本研究中, 将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按照感染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组PCT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中度肺部感染患者按其治疗一周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无变化组及恶化组。有效组较入院时PCT明显下降, 具有统计学意义, 无变化组则无明显差别, 无统计学意义, 恶化组则较入院时明显升高, 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PCT随着肺部感染的加重而升高, 随着感染程度的减轻而下降, 可作为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
由此可见, PCT浓度的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项强有力的武器, 有助于感染程度的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 从而制定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从而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降低了死亡率, 是我们应大力推广及深入研究的一项指标[3]。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 在ICU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ICU细菌性肺部感染患者血清中PCT水平。结果 随着肺部感染程度的增加, 血清中PCT浓度显著增高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一周后, 治疗有效组血清中PCT水平明显下降 (P<0.05) , 而治疗无效组血清中PCT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PCT的水平对细菌性肺部感染危重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降钙素原,细菌性,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Vincent JL.Procalciton in:the marker of sepsis[J].Crit Care Med, 2000, 28 (4) :1226-1228.
[2]Dandona P, Nix D, Wilison MF, et al.Procalcition increase after endotoxin injection in normal subjects[J].Chin Endocrinol Metab, 2006, 79:1605.
细胞菌性感染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标本来源:宫颈涂片标本来源于2013年该院在黄合少镇地区农村妇女体检样本。通过筛选挑取质量满意的合格标本585例, 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正常对照组397例, 阴道炎组188例, 年龄21~59岁, 平均年龄30.2岁。研究对象要求在一周内未使用过任何抗生素, 非月经期妇女, 要求体检前3天无性生活、无阴道上药。所有宫颈涂片结果均按照最新TBS诊断标准分类, 观察各组的线索细胞检出情况。
(2) 宫颈管涂片法:先将宫颈表面分泌物用消毒棉签拭净, 用小型刮板进入宫颈管内, 轻轻刮取一周做涂片。要求每人的涂片薄厚都均匀一致,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备份一份涂片, 以备复查使用。涂片面积不小于1平方厘米。
(3) 染色法:所有宫颈涂片立即用95%乙醇固定后进行HE染色 (所使用染色材料都符合国家标准, 二甲苯和酒精盐酸都是分析纯, 苏木精和伊红也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染色材料) 。
(4) 细胞学诊断标准:采用最新诊断TBS诊断标准作细胞学诊断。
(5) 线索细胞诊断标准:阴道脱落鳞状上皮增多, 可见有成堆现象, 阴道乳酸杆菌减少。线索细胞为阴道鳞状上皮细胞粘附大量加德纳菌及其它短小杆菌后形成。高倍镜下可见该细胞边缘呈锯齿状, 部分细胞已有溶解, 细胞核模糊不清, 其上覆有大量加德纳菌及厌氧菌, 其表面粗糙, 出现斑点和大量细小颗粒。线索细胞占所检细胞的比例≥18%为线索细胞阳性。这次调差就是按照这个标准进行体检阴性及阳性划分的。
(6) 统计学方法:采用SAS6.12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 (如表1 ) 。
2 结果
该研究共收集585例样本, 正常对照397例, 阴道炎组188例, 正常对照组线索细胞检出率为11.34%, 阴道炎组中线索细胞阳性率为83.51%, P <0.01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线索细胞阳性率与BV呈正相关。
3 讨论
此次妇女病的普查结果表明, 妇女健康保健工作是一项急需解决的工作。需要我们把此项工作长久深入的进行下去。这项工作需要以社区及村镇为单位, 按照不同年龄组划分, 按育龄妇女及生产情况划分, 建立健全完整的妇女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妇科科普讲座, 普及妇女健康科普知识, 争取让每个妇女都了解妇女保健的常规理论知识, 提高妇女的健康意识。同时还要定期进行妇女体检。以检验科、功能科、防疫科及其它科室成立体检中心, 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大夫定期对妇女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4 结语
近年来妇科疾病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细菌性阴道炎也被重视。妇女体检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各单位及相关组织机构应该每年举办健康讲座 (以妇科为主) , 定期进行妇女体检, 以提高妇女的健康意识。同时还要加大卫生宣传力度, 使全社会的妇女都能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增强健康保健意识, 从而降低妇科疾病的发生率。此次调查结果线索细胞阳性率随阴道炎的加重而升高, 可见阴道炎患者处于BV的易感状态。通过这组数据表明, 临床患者中, 线索细胞的检出率与BV呈正相关系。此外, 正常对照组中亦有线索细胞检出的样本, 即为无症状的亚健康人群, 应预期随访观察。
总之, 从古至今妇女健康状况尤其是伟大母亲的重要性已被视为全世界人类发展的核心。妇女承担了人类生存繁衍后代最重要的生殖功能, 尤其是现在我国根据实际情况, 人口状况准生二胎政策的实施, 妇女的健康及其各方面指标更为社会关注。
摘要:目的 是调查研究2159岁呼和浩特黄合少地区农村妇女中线索细胞与细菌性阴道炎的相关性, 以及引起此类疾病的各种原因。为广大妇女提供早发现早期治疗疾病的依据, 真正达到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目的。方法 收集呼和浩特黄合少地区女性健康普查中合格标本585例, 正常对照组397例, 阴道炎组188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通过对检查对象的阴道涂片进行显微镜镜检发现线索细胞的阳性率随着细菌性阴道炎的加重而增加, 线索细胞的显微镜镜下检出率与细菌性阴道炎 (BV) 呈正相关性。
关键词:线索细胞,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性,讨论
参考文献
[1]刘源, 李秋红, 刘军.农村妇女宫颈炎人群中线索细胞的调查临床检验杂志, 2008, 26 (2) :148.
[2]郑州安图公司检测说明书[Z].
细胞菌性感染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住院患者共64例, 其中男44例, 女20例;年龄18~65岁;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6例, 急性支气管炎27例, 社区获得性肺炎20例, 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例。入选标准:所有受试者均经临床、实验室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呼吸系统感染, 需经静脉给予全身抗菌药物治疗 (细菌培养阳性率达80%以上) , 在48h内未接受有效抗菌治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 2组入选例数、性别、平均年龄、病情轻重程度、治疗前体温、感染类型、基础疾病、治疗前用药、治疗中合并用药及治疗前呼吸、血压、心率、细菌阳性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试验组给予法罗培南钠片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150mg/片) 150mg口服, 3次/d;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酯片 (深圳市制药厂生产, 规格:250mg/片) 250mg口服, 3次/d, 2组疗程均为6~14d。
1.3 观察项目
试验期间详细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各种反应。查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X线胸片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只查用药前1次胸片) 在用药前24h内、停药后第1天各查1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按照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进行临床疗效判定, 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4项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但上述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 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加重。以痊愈+显效计算总有效率。
1.5 细菌学检查及评价标准
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分别于治疗前、后取痰标本和 (或) 血标本作细菌培养, 并且对菌株做出鉴定;细菌学评定标准:按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换、再感染进行评价, 并计算细菌清除率。
1.6 安全性评价
记录受试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对检查结果异常者定期复查, 直至恢复正常或确定与研究药物是否有关。按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5级标准进行评定, 前3项为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组用药前行均衡性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1%、96.9%, 对照组分别为81.3%、93.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细菌学疗效
2组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共55例 (85.9%) 。试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7.5% (28/32) , 对照组为84.5% (27/32) ;试验组治疗后细菌清除率为92.9% (26/28) , 对照组为88.9% (24/27)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安全性评价
2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 、皮疹、肝酶升高等, 但均轻微, 无需特殊处理, 不影响继续治疗, 停药后均消失或恢复正常。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 (2/32) , 对照组为6.3% (2/32)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诸多优点: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 对需氧菌和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静止状态的细菌亦有杀灭作用;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并有抑制作用;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产生菌亦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法罗培南是世界上第1个口服有效的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其特点是青霉烯环上2位被四氢呋喃基取代, 为非酯型口服吸收药物, 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作用。健康成人单次口服法罗培南1h后达血药峰浓度, 半衰期为1h, 主要经肾脱氢肽酶代谢后从尿中排出;不良反应与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相似, 偶见胃肠道反应。国外多项研究表明, 法罗培南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系统感染及复杂性尿路感染,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2]。
法罗培南抗菌谱广, 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及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头孢西丁、头孢特仑、头孢克肟、头孢克洛等口服头孢菌素, 但抗革兰阴性菌活性与口服头孢菌素相似, 抗绿脓杆菌作用微弱,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对头孢菌素耐药的弗氏枸橼酸杆菌、阴沟肠杆菌等亦有良好作用。本文结果显示, 应用法罗培南钠片与头孢呋辛酯片随机对照治疗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 2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78.1%和81.3%, 有效率分别为96.9%和93.8%,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8%和88.9%,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与文献报道[3,4,5]一致。
综上所述, 法罗培南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强, 临床疗效高, 安全性好,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国产法罗培南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予以法罗培南钠口服治疗, 对照组予以头孢呋辛酯口服治疗, 疗程均为6~14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78.1%和81.3%, 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和93.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8%和88.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和6.3%,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国产法罗培南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与头孢呋辛酯相仿。
关键词:法罗培南,头孢呋辛酯,呼吸道感染, 细菌性
参考文献
[1]邓蕙, 黄文祥, 刘成伟, 等.法罗培南钠片与头孢呋辛酯片治疗呼吸道细菌性感染135例[J].中国新药杂志, 2007, 16 (5) :391-395.
[2]周光宇, 苏雪松, 李德天, 等.法罗培南钠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7, 23 (5) :323-328.
[3]Jones ME, Blosser-Middleton RS, Critchley IA, et al.Activity of faropen-em, a new furanem, against European respiratory pathogens collected dur-ing2000-2001:a comparison with other beta-lactam agents[J].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3, 51 (1) :196-199.
[4]Boswell FJ, Ashby JP, Andrews JM, et al.Effect of protein binding on the in vitro activity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faropenem[J].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2, 50 (4) :52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