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歌唱给母亲听-教学教案(精选2篇)
心中的歌唱给母亲听-教学教案 第1篇
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爱。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发扬集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欣赏:《摇篮曲》舞蹈片断;
2、欣赏歌曲《我在妈妈的眼睛》、《小背篓》、《祖国像妈妈一样》等;
3、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4、创编歌曲。
三、教学重难点
歌曲的创编既是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vcd带、磁带、大歌纸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小朋友们,很高兴能到我们**班上课,希望通过这堂课,我们都能成为好朋友,好吗?谢谢!能成为大家的朋友,老师特别开心。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舞蹈,给点掌声,好吗?老师这段舞蹈让你想起了谁?(播放《摇篮曲》师创编舞蹈)
2、引题
师:你想起了谁?(生:妈妈)说起妈妈在你们心目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啊,你听(音乐+旁白)妈妈把春风轻轻吹,把雨露轻轻洒,在蓝蓝的天空底下,我们盛开着朵朵美丽鲜花。
(师范唱《我爱妈妈的眼睛》前两句)放音乐《我爱妈妈的眼睛》。从妈妈那深情、慈爱的眼睛中,你看到了什么?——如: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会怎样?当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或当你受委屈时,妈妈又会怎样?……
师:是啊!妈妈无时无刻不佩在我们身边,照顾我们——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多么动听的歌声啊!在你们心中还有哪些唱给妈妈的歌呢?——如:《只要妈妈露笑脸》、《只要妈妈笑一笑全家喜洋洋》、《我的好妈妈》(孝敬妈妈)、《鲁冰花》(想念妈妈)、《小兔乖乖》(信任妈妈)……
师:说起妈妈,我们有唱不完的歌。妈妈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学会的第一句话是叫妈妈,我们学会的第一支歌是唱声妈妈(欣赏《小背篓》)——第二段加上老师的律动
师:这是少数民族的妈妈,其实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你的妈妈,我的妈妈,他的妈妈。(引出《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欣赏一遍——当妈妈整天为我们忙碌的时候,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对妈妈说吗?——生表达心里话——第二次欣赏歌曲+律动——跟琴学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跟唱。
师:真高兴有妈妈陪着我,真高兴有妈妈爱着我,真高兴我永远是妈妈的小宝贝。我该送什么礼物给妈妈来表达我对妈妈的爱呢?你听,有位小朋友给妈妈送来了一份礼物——(旁白)——他的礼物师把心中的歌唱给妈妈听,那么,我们也把自己心中的歌唱给妈妈听,好吗?
3、创编
师:同学们,可以结合老师给你们的歌词或者你自己的心里话,把心中的歌唱给妈妈听,你可以唱一句或几句都行,我们分小组,你们可以先把编好的歌唱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师可示范创遍一两句。
(生创编)
4、升华
师:小朋友们优美的歌声,唱出了对妈妈最真、最深的爱,妈妈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最美的,那么,除了生我、养我的妈妈外,你们还会说什么是妈妈——祖国、老师……——是啊!祖国就像妈妈一样(放《祖国就像妈妈一样》)从这首优美的歌声中,你听出了祖国妈妈是怎样的?(富饶、美丽…)是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多么繁荣富强,是她培育我们茁壮成长,让我们为我们亲爱的祖国妈妈献上深深的祝福吧!——齐唱《太阳、红旗》
5、小结
师:带着对妈妈的爱,请小朋友课后给妈妈或者祖国妈妈画张像,把妈妈最美的样子记录下来,好吗?——下课。
心中的歌唱给母亲听-教学教案 第2篇
我们课堂教学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 就是过去的社会现象。这就决定了我们认识历史时, 不能通过直接感知生动、完整的历史事实形成历史概念, 只能通过观察和研究有关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 在头脑里想象出历史事实的具体情景, 形成想象的历史概念, 经过综合分析, 形成历史概念, 做出科学判断。历史不可重复性和过去性的特点, 决定了历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如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 数学的推理和验证, 这最终决定了再现教学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再现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方法策略。
再现教学首要的一个要求是教师要“神入”。所谓“神入”是指人们参与客观事物的感知, 已深入其中, 达到物我交融的境地。作为教师, 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客观表述阶段, 他应该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 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氛围中, 去体察、认识和分析历史, 进而阐述自己的见解, 抒发自己的情感, 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上的相互沟通和情感上的相互传递。如讲述“渡江战役”时, 赋诗一首:“三军号令动山川, 樯橹如云敌胆寒。炮火连天争飞渡, 雄师百万下江南。”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倾注在课堂教学中, 在课堂上朗诵, 将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教师要真正主导“神入”, 他不仅要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来指导学生学习历史, 而且也要像学生一样, 对史实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和联想, 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以感染学生。
再现教学的另一个要求是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和手段, 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想象根据。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时, 他们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再现接近于历史真实的完整画面, 并据以思维, 形成概念。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 当然在于目标和意义的明确性, 需要教师的语言技巧。但是, 更有力的还在于引用作为想象根据的材料本身生动、具体, 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能吸引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感受到历史跳动的脉搏。
再现教学需要历史教师根据教材和相关的史料、史迹列举有效的事例, 既不能拘泥于教材, 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因为教材提供的只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问题概念, 这就为教师整合教材、再现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师做到“神入”, 灵活驾驭课堂, 尽量还原鲜活的历史事实, 要具备一些条件。
首先, 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充电, 做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 要边教边学。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 历史科学的教育、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终身学习日益显得必要。因此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的养料, 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自身水平提高了, 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历史是包罗万象的大百科, 历史教师什么都研究不可能也没必要, 笔者重点谈谈对历史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史料, 而史料源于史籍。要学会对史料史籍进行收集、整理和检索。了解史学研究的动态。中学教材内容对于专门史的内容要单薄、浅显一些, 特别是考古发掘的许多新成果, 史学研究的新突破, 由于教材编写的稳定性和滞后性, 并不一定能及时补充。教师只要掌握了大量的史料和研究历史的方法, 需要的材料信手拈来, 课堂教学才不至于发生低级的科学错误。
其次, 学生要及时复习巩固。通过课堂上的再现教学, 学生处于当时的情景, 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在大脑皮层建立起短暂的神经联系。但是历史在时间上的一度性, 决定了历史现象、事件、人物在历史长河中不会二度出现, 它不像语文数学等知识有经常重复的可能性, 因而它比其他学科更容易忘记, 所以及时复习、巩固尤其重要。复习不仅仅能促进知识的巩固, 而且能补上初学中的不足和从已学的知识中悟出规律性的知识, 而这些都是历史再现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条件之一。
再次, 要运用多种教学工具。诚然,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 但是现代教学工具,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引进, 使历史课堂的再现教学更加丰满。特别在材料的选择和组合, 以及在课堂的呈现方式上, 使学生从听觉、视觉多角度地感知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激发了其学习历史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