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西方纪录片里的中国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西方纪录片里的中国(精选5篇)

西方纪录片里的中国 第1篇

关键词:纪录片,电影,电视,全球化,文化碰撞

1972年春, 安东尼奥尼受中国的邀请来到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此时中国的开放程度并不高, 文革的环境也将其文化氛围造就得十分敏感。安东尼奥尼在出发前寄往北京的“意向书”中写道:“我意识到我的纪录片将仅仅是一种眼光, 一个身体上和文化上都来自遥远国度的人的眼光。”在历将较长时间的拍摄之后, 《中国》呈现出的文化形态其实是十分客观的——一个西方文化的眼光下对中国现状的种种真实呈现, 这种真实是西方人眼中的对文革的呈现, 展现了中国人最真实也是愚昧的一面。而在《中国》发行之时, 被当时的中国政府定义为“反华”影片, 举国上下对安东尼奥尼进行了强力的批判。但在这种文化碰撞下, 其实质是跨文化下的矛盾的体现。从文化的角度来说, 这个现象是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的对话, 同时也是这种对话中的文化碰撞。在随后长达几十年的过程当中, 安东尼奥尼带来的这种碰撞逐渐得到了社会发展下的阐释与接受, 这几十年中国的发展, 对于研究这种碰撞提供了有利的时间证据。同时, 中国对于外界的批评或是批判的姿态也逐渐降低。

在很多西方人眼中, 中国是一个充满红色的“乌托邦”。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 首当其冲的便是Made in China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传, 其廉价的劳动力将物质文化广泛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世界在面对中国的崛起也纷纷表现了不同的眼光, 这种眼光, 既有赞赏的, 也有批判的, 但都无一例外地将族群意识深深地植入到了其文化传播中。

由美国PBS公司出品的电视纪录片《内视中国》 (《China From the Inside》) 于2007年于美国播出, 其拍摄经中国政府核准, 深入中国内部, 展现了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艰难、冲突问题, 十分具有深度。其在肯定中国太平盛世的所谓“表象”的基础上, 揭露了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大量的艰难与问题。虽然十分的客观与真实, 但实质上是饱含了美国的文化侵略的, 而且文化侵略的矛头往往与政治相挂钩。在美国人制作的这部电视纪录片中, 中国人实际上是没有人权, 没有自由, 没有民主的。而中央上的表面民主实际上也是空虚的。由于文化的全球化带来了重视技术理性和社会进化, 在进化过程中的矛盾也往往容易被放大化, 美国将文化霸权的意识植根于政治霸权、经济霸权的意识形态在本片中也有较大程度的体现, 其看似“冷眼”看中国的姿态下, 实际上是存在着大量的文化霸权主义的, 中国的社会现状也成为了美国向世界阐释自己的文化的一个有机载体。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 在这种客观批判的推动下着实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完善, 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 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并没有从其政府本身拍摄出反映个人真实现状的纪录片, 也是值得深思与讨论的。正如上文所说的拒绝批评, 虽然姿态已经降低, 但如何将他人的眼光转化为自己的眼光, 这仍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而中国观众本身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只有所谓“主旋律”影片的宣传与教化, 在全国化语境对话的过程中, 中国人不应仅仅只针对民族的优点进行宣传, 同时也应当正视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与矛盾。

在中国经济速度发展的今天, 中国的文化也走向了世界。其中, 中国的电影走向世界, 成为了世界的又一次聚焦点。而由日本NHK电视台2009年出品的《中国力量》 (《China Power》) 这部纪录片中, 就首先把中国的电影的全球化作为了切入点。在这部纪录片当中, 日本人改变了常态, 反而对中国大加歌颂, 十分肯定中国发展的实力, 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全球化现象。但深入影片内部不得不会产生十分可怕的意识——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感。这种似乎热捧中国的作法实际上饱含了日本人的“冷暴力”, 通过这种做法来麻痹一些中国人的意识, 其真正的动机实际上是伪善的。这种“冷眼”的姿态, 也不过是更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可以说, 日本的这一做法, 在文化战略的角度上是充满了复杂性的, 这也是中国题材纪录片角度的另一种体现。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 西方眼光下的中国题材的纪录片除了有西方意识的植入, 中国本身的意识其实也经常显现的。例如由中方与BBC合作拍摄的《美丽中国》, 就具有强烈的宣传意识。这部纪录片利用了先进的技术, 将中国天人合一的理念与野性的中国思想传播给了西方观众, 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图, 展现了中国不一样的一面。但换一个角度, 为何BBC没有对中国主流思想进行纪录与宣传, 而是以中国传统思想为主要渲染点?这也应是文化碰撞下的一种交锋。同时, 在BBC投资拍摄的《西藏一年》中, 虽然主创大多数为中国人, 但其实质上是带有强烈的西方色彩的。就西藏本身来说, 本身便是一个具有争议的地区, 充满了世界不同的眼光。在表达方式上, 这种观察式纪录片的表现方式将西藏现状较为客观地展现给了世界的人们。在这两部影片问世之后, 学界掀起了“中国题材的纪录片为何被外国人给拍火了”的热潮。除去技术问题, 文化的碰撞与全球化下的文化全球化成了学界讨论的热点。值得注意的是, 这两部纪录片都在CCTV上播出, 但都或多或少地删减了镜头, 虽然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姿态的逐渐降低, 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定和程度上的文化族群性与排他性。

随着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在中国的上映, 越来越多的纪录片走近了普通中国人的眼中。在全球化的进程中, 文化也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也许, 在西方的“冷眼”下, 中国的姿态也将越来越低, 能够更加谦卑地聆听世界各国的不同声音。

参考文献

[1]张江华, 李德军.影视人类学概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9.

[2]江月.试析安东尼奥尼<中国>的跨语境传播[J].经营管理者, 2008年第9期.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 第2篇

中国大陆四季分明,每个季节的景色和特点各不相同。

不知不觉,春姑娘悄悄的来了。她温柔地抚摸着大地,空气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小草也偷偷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打量着这个清新的世界。花儿漫山遍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嗡嗡的蜜蜂和彩色的蝴蝶也来了,在这美丽的花丛中尽情欢快地玩耍。

温和的春天悄悄离去,热烈的夏天,轰轰烈烈的来了。不等你吃完早饭,太阳早已高高的挂在天空,尽情地把阳光洒遍大地。这时,高大的树木沐浴在阳光中,树叶变得又大又绿。夏天的雨也别有一番特点,有时连雷声都没有,豆大般的雨点就噼里啪啦的落下来,不久小河里的水也涨满了。

夏天结束了,秋风萧瑟吹来。枯黄的树叶像蝴蝶一样悄然落地,风一吹,落叶又翩翩起舞,踩在上面沙沙作响,像一曲优美的小令。这时候,果园里的农夫可闲不住了,大大小小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灯笼。田野里,成熟的麦子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风一吹,高低起伏,美丽极了。

当树叶落尽,冬天到了,这时我国北部已经飘起了雪花。那晶莹的雪花像顽皮的孩子,嬉戏着从空中落下,经过一夜的雪,远处的树和房子都穿上了一件雪白的纱衣,那雪被太阳一照闪亮亮的,直逼人眼睛,整个世界变得晶莹,平静,安宁。

世界媒体里的中国题材纪录片 第3篇

一、英美制作视角下的中国

(一)英国“画风”转变

2015年8月4日,英国BBC播出了三集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国学校》。严格来说,这是BBC出品的真人秀纪录片,影片中选择了外国人认为合适的中国老师,到了英国的几所学校按照中国的教育方式对外国一部分感兴趣的学生进行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将两种教育方式下的学生进行一个比赛,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一个比较。《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国学校》在英国第一次播放,收获了208万英国观众,中国观众也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观看,这件事立即在中、英两国引发巨大关注,视频网站累计点击率达100万次。在纪录片中,中国的教育方式被塑造出一副“狰狞”形象,旁白道:“中式教育是基于高压学习和残酷竞争的无情学习制度。”这副形象在片中贯穿始终。在这部纪录片取得成功并迎来许多人关注的前提下,BBC电视台紧接着又推出一部名为《中国的秘密》的三集系列纪录片。在这部纪录片中,BBC的记者带着有色眼镜为英国观众打开一扇窥视中国的窗口,所展现出来的中国非常符合长期以来被西方构建的刻板印象:一个缺乏自由的共产党国家。而该纪录片运用许多手法将中国的刻板印象反复加深,向英国观众展示一个“你从未见过的中国”。在这部纪录片中,英国BBC从镜头中负面素材的刻意选择与放大,到解说词中按照西方逻辑的“合理想象”,无不体现着“西方的偏见”。2014年,英国的BBC推出纪录片《中国是如何愚弄世界的》,该片主要表现的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这几年一直保持旺盛增长,通过武汉的经济奇迹以及它所面临的问题,影射出中国在飞速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

“亿万人同时迁徙,只为一次团圆。”这是BBC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庆典》形容中国春节的一句话。BBC用三集给大家讲述了有关人们返乡与亲朋好友共聚一堂,欢庆新年的故事。这部纪录片由中国五洲传播中心与英国雄狮公司联合制作,该片一改以往对中国的偏见,歪曲中国的现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视角来展现中国的风土人情,通过不同的镜头来展现中国不同地方的特色,为世界各国展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英国BBC相较之前的《中国的秘密》《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学校》《中国是如何愚弄世界的》这几部纪录片,描述的角度大有不同,该片主要是讲述了几位主持人从从中国的最北端哈尔滨一直到达中国香港,以中国人欢度春节为核心内容,面向世界描绘出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中国年,吸引了中国人们的关注。就在当时,BBC还正在播出另一部以西方人的角度对中国历史进行描述的纪录片《中华故事》,但它的受众群体是英美观众。此纪录片自1月21日起在BBC开始播出,共有6集,从普通中国人的视角追溯到中国过去4000多年的历史,讲述中国从古代到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变迁。《中华故事》这部纪录片让世界各国的观众都可以倾听到中国人的声音,“让中国人讲自己的故事”。这部立足于介绍中华文明的纪录片,立场相对中肯,它并没有把焦点落在西方对中国的那些偏见上去。

(二)美国“视角”转变

美国的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这两家的商业电视频道近两年来都在不断地推出关于中国题材的系列纪录片,《运行中国》由建筑师丹尼·福斯特主持,它共分为城市变迁、科技与创新、民生与愿景等主题,并且将视角放在了正快速成长的中产阶层身上,全面展现了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现状和中国人民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运行中国》是美国探索频道和中国的五洲合作项目《神奇的中国》的第一季,《神奇的中国》在探索亚太电视网上被称为《中国一小时》,这部纪录片将在三年中为全球观众呈现三季关于中国香港的内容。中国的飞速发展引来了全世界的关注,所以探索频道首次将目光固定于中国,让中国客观、真实地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

2015年,国家地理频道《鸟瞰中国》通过先进的航拍技术与电脑特效以及地面拍摄相结合,展现了中国的各个方面,有蔚为壮观的自然风景、有气候、各个都市的飞速发展和先进的国家基础设施等内容。这部片子从长城到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从匆忙的城市到乡村,从奔腾的河流到鱼虾蹦跃的大海,通过简单易懂的解说和独特的角度,第一次从空中展示了中国的幅员辽阔,让中国的自然地貌得以全景呈现。

二、日本制作视角下的中国

作为中国的临近国日本,NHK纪录片一直在对中国社会发展现状保持高度的关注。此前的《激流中国》《激动中国》系列都对中国的教育、养老、医疗制度、资源的利用以及贫富差距等话题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激流中国是NHK精心打造的系列电视纪录片,于2007年4月在日本国内开播,计划每月播一集。该纪录片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的部分现状。2015年NHK将视角聚焦于中国的经济层面,并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尤为关注。《影子银行的破灭——动摇中国社会的新危机》《股票暴跌冲击下的中国股民——上海广东路的秋天》《激变中的中国制造业——服装节正在发生着什么?》等一系列的影片反映了中国虽然经济在一段时间飞速发展,但已经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比如说银行坏账,股票暴跌等问题。不光是经济,中国的政治、民族和文化问题被日本的纪录片涉及。《孔子编制的中国梦挑战贫富差距的山里纪录》这部纪录片就是讲述了一名大学生想要帮助贵州山区里的孩子们,却屡屡碰壁,最终被迫放弃。

NHK纪录片所关注的自然也少不了关于中日直接关系的题材。但在其中一些敏感题材上,NHK总体上并没有出现一些负面倾向,通常使用一种客观的角度来展现。某些题材的选定,对于中日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一些方面,对中日关系中应该共同坚守的原则,被或明或暗、若有若无地予以弱化。一些不明确的表达方式对于观众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导向作用。

NHK纪录片对中国的关注程度,更多的表现出的是日本的自我阐述,是对于日本自身的文化价值、历史认识和现实利益的一种“映射”,其显象是中国,而内在的隐象却是日本自身。

三、结语

纪录片是不受时空和文化限制的,在价值观传播和文化输出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可以让世界各国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王敏.NHK涉华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乐戴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庆福.纪录片研究[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4]爱德华.超越文化[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

[5]苗元华,高光元.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纪录片的拓展与创新[J].中国电视,2015,(2):90-93.

[6]孙蕊.论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纪录片对国家形象的塑造[J]魅力中国,2014,(11):293.

西方纪录片里的中国 第4篇

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聚焦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深入提炼作品中的文化标识、审美价值、时代意义,以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助力艺术表达,向世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壮阔征程中的时代之变、中国之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薛继军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创作推出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书记关于“要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等重要指示精神、助力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总台持续推动“思想+艺术+技术”创新融合、深化“5G+4K/8K+AI”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成果。《美术里的中国》是影像化、数字化的美术馆,通过它让优秀的美术作品亲近更广大的受众,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在致辞中表示,艺术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程。宝藏于中国美术馆的经典之作和当代中国美术家新的创造,在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中讲述着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节目利用最新视听技术手段,使静态的图像活起来,使美术作品在科技、数字化时代获得了新的生命,展现了历史文化之美、红色文化之美、社会主义建设之美、改革创新之美、民族伟大复兴逐梦之美。

西方纪录片里的中国 第5篇

在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中,杜深忠向自己的儿子提到:“贫瘠土地不养人!”一场天灾可以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颗粒无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许是谎话?陪伴我们几百年,见证着几代人成长的古树,在村民的吆喝下说砍便砍,当我们连温饱都成问题时,“根”有那么重要吗?于是我们和土地的爱成了仇,你不抚养我,我就不赡养你。

再也回不去了,消失的土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成千上万的村庄消失在地图上,不久以后,土地只存在记忆里。离开只是为了更好地物质生活,坚守的都是年迈体弱等着入土为安的老人。可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就一定会实现脱贫致富?物质与文明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与其离开,不如留下,改善土地条件,守护土地文明。

乡土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地方,也是杓峪村村民们灵魂血液流淌的地方,不管是客死他乡的张中军,还是远嫁异地的杜海萍,都会再心心念念回来的地方,乡土不光氤氲着乡愁,也是艺术家们用尽所有灵感都写不完的情感。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背景地点是史前风貌,之所以画出史前风貌是希望如果没有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存活在最初该有多好,因为那是“根”之所在。在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的作品《托列多风景》中,他的整个精神世界都在崩溃,浓云密布快把家乡吞噬,也反映出他抑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试想如果有一天,乡村从地平面上消失,我们何处安放自己的灵魂,与无根的浮萍又有何区别?

故土的“根”所带给每个人怎样的情怀?焦波导演试图想通过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唤起观众忽视已久的精神良知。在沂蒙山区杓峪村,人们还保持着祖先留下来的传统——靠天吃饭,渴望风调雨顺。所以人人都对土地存有敬畏之心,在春分之时给山羊角涂上红色;在房舍墙上写“春”字;在儿童玩乐时咬“春”来表达对春天的情感。春是万物之始。即使在物质文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村们仍如泥土般热情、淳朴、勤劳、踏实,仍对明天的生活充满向往。而在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物质文明非常发达的城市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极度匮乏。混淆事实真相,语言暴力伤人,人们似乎都在寻找着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规则。如此这般,社会秩序将不复存在,那么,谁还会相信善始善终?谁会相信朋友之间的情与义?于是宫廷剧火得一塌糊涂,它是反映当今职场的一面镜子,而我们遵守的不是社会法则,而是人伦社会,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人与人斗争的血泪史。

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又利益至上的社会,有没有一种精神是人人应该推崇的?有没有一种规矩是大家呼唤的?

作家阿城曾说:“佛说慈悲,是因为他知道人性中恶的底线。因为知道人的本能底线,所以慈悲。慈是慈爱,悲是悲悯。”回过头来看中国的乡村,守候在这里的人们安贫乐道,他们比谁都要懂得滴水之恩涌泉报的道理。人们在这片土地上都是平等的,都在接受着土地无穷的馈赠,在乡村,土地是神灵的化身,为什么在城市拥有高学历的我们,甘愿沦为金钱的奴隶,除了绞尽脑汁地算计还剩下一具极其疲惫的躯体。我们在呼唤什么?

我们在呼唤着可以为土地摇旗呐喊地英雄。古希腊时代有奥林匹克英雄,中世纪有骑士精神,日本有武士道精神,中国有侠道精神,他们忠诚守信、骁勇善战、扶弱济贫、替天行道,他们把一切高尚的品格作为自己毕生所求,为自己捍卫的权利视死如归。今人宁愿对其抱以悲悯之心,也从未想做真英雄,因为英雄的符号注定不被世俗所懂,注定会妻离子散,这也是我们的教育避之而不愿推崇的,就像任何一个家长都不会把希腊神普罗米修斯作为孩子的学习榜样,试想孩子因为守护崇高的理想而被鹫鹰吞噬其肝脏,天下父母得有多悲痛欲绝,所以我们选择活在套子里。

我想生活中的英雄也许并不需要时时准备舍身忘死,而是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不为等死而活着,不为权钱而活着,为我是谁而活着,为自己的理想而活着,就如摇滚所倡导的精神——永不妥协、永不言败。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