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精选12篇)

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5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骨科初次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 (61膝) 。其中男22例, 女34例。年龄62~84 (69.4±5.9) 岁;身高158~170 (162.3±5.3) cm;体重64~89 (69.8±13.6) kg;病程8~21 (15.3±4.6) 年;左膝26例, 右膝25例, 双膝5例;56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畸形。50例膝关节内翻畸形, 6例外翻畸形, 51例伴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56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9例, 高血压病7例, 2型糖尿病4例, 心血管疾病5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假体均为全髁型膝关节假体。

1.2 治疗方法

术前对患者作出完善的评估, 制定完善的诊疗计划, 选择合适的假体, 所有患者均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 术中手术切口取于膝关节的前方正中位, 从髌骨的旁内侧进行入路[4]。彻底清除关节内炎性滑膜组织, 切除ACL、PCL、半月板等;分别作胫骨、股骨、髌骨切骨, 对于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 松解内侧副韧带及关节囊, 而外翻者则松解外侧关节囊及外侧副韧带, 纠正内外翻畸形;作软组织平衡, 恢复患肢正常力线;正确选择并安装膝关节假体, 骨水泥固定;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及其运动轨迹;将止血带松开, 观察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情况, 保证止血彻底后, 冲洗伤口, 并置入引流管, 逐层缝合关节囊以及皮下皮肤。术后用冰袋对患者进行冷敷镇痛, 术后需连续给予10d左右抗生素防止手术部位出现感染。术后6h可进行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收缩等主动或被动活动踝关节训练;术后3d主动进行膝关节伸屈运动及四头肌的主动锻炼;术后5d缓慢进行负重行走锻炼, 开展步态和平衡训练;术后1周进行关节伸屈度训练, 争取达到0°~90°;术后2w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办理出院, 留下联系方式, 出院后强调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并指导患者定期来院随访。患者出院后常规门诊随访, 随访时间点为术后3个月、6个月、1年;1年后每年随访一次, 随访时拍摄患膝正、侧位X线片, 记录患者自觉疼痛等症状缓解情况, 同时进行HSS评分[5]。

1.3 症状评分标准[6]

内容包括疼痛 (30分) 、功能 (22分) 、活动度 (18分) 、肌力 (10分) 、屈曲畸形 (10分) 、稳定性 (10分) 等6项, 总分100分。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文献标准进行[6]。按四级评定。 (1) 优:85分以上; (2) 良:70~84分; (3) 中:60~69分; (4) 差:60分以下。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5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 出院前无感染发生。单膝手术时间为40~75min, 手术时间54.2±19.4min;单膝术中失血量为360~450ml, 单膝术中失血量415.6±41.8ml;术中及术后输异体血200~400ml, 术中及术后输异体血310.5±39.8ml。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45~70min, 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55.7±13.6min。

2.2 随访结果

5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 随访时间24~36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30.6±14.3月。4例患者于术后12月后死亡。其中2例因心脏意外而死亡, 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 1例假体周围感染并继发脓毒血症而死亡。52例患者24个月随访时未发现严重假体断裂、膝内外翻畸形、髌骨脱位、髌腱断裂等现象发生。52例患者并发膝前痛9例, 发生率为16.07%;4例残留≥100的屈曲畸形。其中3例>100, 1例>150。

2.3 不同观察时点患者HSS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比较

患者术后3、6、12、24个月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及总分分别与术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术后12、24个月疼痛、功能评分分别与术3个月比较,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4 不同观察时点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与术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5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以患膝功能是否优良为因变量 (0=否, 1=是) , 以年龄、术前的膝关节功能、术前膝关节疼痛、术后早期患膝关节功能锻炼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无效假设检验水准0.15。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的膝关节功能差、术前膝关节重度疼痛、术后早期未进行患膝关节功能锻炼等是影响患膝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见表3。

3 讨论

注:与术前比较, (1) P<0.05, (2) P<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 (3) P<0.05, (4) P<0.01;与术后6个月比较, (5) P<0.05, (6) P<0.01

注:与术前比较, (1) P<0.05, (2) P<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 (3) P<0.05, (4) P<0.01;与术后6个月比较, (5) P<0.05, (6) P<0.01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 患者对关节疾病的治疗不仅仅满足于缓解疼痛, 更重要的是恢复良好的关节功能。对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严重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采用膝关节置换术既可以有效改善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解, 恢复或改善关节的功能, 又能很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目前而言, 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骨性关节炎最为有效的外科手段之一[2]。结果显示:患者术后3、6、12、24个月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及总分分别与术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2.14%, 85.71%, 83.93%, 82.69%。提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其优良率与文献报道的88.0%相近[7]。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除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外, 还有患者术前的评估、手术指征、手术技术、假体安装的精确度等因素[3]。本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术前的膝关节功能差、术前膝关节重度疼痛是影响患膝临床疗效的2个主要因素。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术前膝关节功能较差、膝关节重度疼痛的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对手术效果期望过高、对疼痛等的忍耐力极差而影响临床疗效。本次多因素分析还显示, 患膝未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者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下降, 与文献研究结果一致[8]。术后患者出现关节疼痛是影响患者膝关早期活动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术后进行早期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能够改善老年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水平。患者长期甚至终身的康复锻炼, 可避免已经恢复的膝关节功能减退的可能性,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10]。在临床治疗中应高度重视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适应证, 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患膝膝关节功能锻炼, 以期获得较好的疗效。本文结果还显示, 52例患者并发膝前痛9例, 发生率为16.07%, 高于Boume等10%的发生率报道[11]。患者出现膝前痛的原因可能与髌骨未去神经化有关。

摘要:收集2005年1月2012年9月在我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患者术后3、6、12、24个月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评分及总分分别与术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术后12、24个月疼痛、功能评分分别与与术3个月比较,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且患者术后3、6、12、24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2.14%, 85.71%, 83.93%, 82.69%。52例患者随访24个月时未发现严重假体断裂、膝内外翻畸形、髌骨脱位、髌腱断裂等现象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膝关节功能、术前膝关节疼痛、术后患膝关节功能锻炼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 恢复膝关节功能,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前的膝关节功能差、术前膝关节重度疼痛、术后早期未进行患膝关节功能锻炼等是影响患膝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骨性关节炎锻炼方法 第2篇

一、非药物治疗:包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训练、减肥、有氧操、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内翻的楔行鞋垫、职业治疗及关节保护、日常生活的辅助设施等,这就是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二、药物治疗:对于大多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轻度至中度疼痛可以通过服用止痛药物控制。在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必须注意的是,要警惕一些药物的消化道副作用,如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等,还有药物会引起血小板凝集抑制等副作用。临床上还经常使用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两种药物可以增强关节软骨对营养的吸收,维持关节的韧性和弹性,这也是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三、关节内注射治疗:这也是一种能够缓解关节症状的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用药物有透明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前者在国内已在临床使用了一段时间,有一定的疗效。

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3篇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01-0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由外伤、关节畸形、各种慢性炎症等各多种原因引起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很难解决复发问题。我院通过中药内服配合针刺、关节腔内注射等多方面治疗,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笔者从2009—2011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68例。男性152例,女性116例,年龄在35-76岁之间,病程短者2月,长者达30多年。诊断依据: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X线检查等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疾病的诊断标准.

1.2放射学检查。根据患者膝关节的X表现,对膝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分为四度。0度:关节未见异常;1度:可疑关节内有骨赘,关节间隙正常;2度:肯定关节内骨赘,可疑关节间隙变窄;3度:關节内少量骨赘,硬化,关节间隙狭窄;4度:关节内多发性骨赘,硬化,囊性变,关节间隙严重狭窄或消失[1]。参照以上分级。本组病例0度38例,1度74例,2度143例,3度9例,4度4例。

2治疗方法

我院骨科自创伸筋透骨散中药钦片:鸡血藤12g、熟地15g、鹿衔草15g、莱服子9g(炒)、淫羊霍12g、骨碎补15g、豹骨6g、牛膝9g、灵仙12g、川芎12g、元胡12g、甘草6g。气滞血瘀者加乳香、没药各6g;肝肾亏损者加杜仲12g、寄生12g;湿毒浸淫者加黄柏12g、苍术9g,水煎服,日一剂,10天一个疗程,一般2~6个疗程。对0~2度的病例采用内服伸筋透骨散结合针刺脉冲电疗,针刺内外膝眼、鹤顶、足三里、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委中等穴,并在内外膝眼用中频直流电脉冲治疗20分钟,其它穴位每隔5分钟捻转一次,留针20分钟,针刺每日一次,7次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对3~4度的病例采用内服伸筋透骨散结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每次注射2毫升,每周一次,5周一疗程,一般一个疗程。

3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优:主诉症状全部消失,工作如常,与普通人无区别;良:患膝疼痛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明显改善,劳累后轻微不适;有效:症状有所缓解,关节僵硬减轻,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关节活动时有弹响;无效:患膝疼痛、僵硬、关节活动、关节弹响均无改变。在以上268个病例经过治疗后,通过不同的方式随访,时间为半年到三年,优者153人,良者83人,优良率为88%,有效27人,有效率为10%,无效有5人,约2%。

4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破坏、缺失、导致软骨局灶性改变直至弥漫性侵蚀,关节边缘骨赘增生,伴随滑膜炎及关节活动度受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祖国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不荣则痛”。肝主筋,肾主骨、藏精,由于肝肾亏损,不能主骨生精,筋骨失养,不荣则痛;由于感受外邪,湿毒浸淫,气机升降失常,气滞血瘀,壅塞经络,不通则痛。伸筋透骨散用熟地黄、骨碎补、淫羊霍、豹骨、牛膝用于补肾填精、强筋壮骨;鸡血藤、元胡、莱服子、川芎活血行气止痛;灵仙、鹿衔草、苍术祛风除湿;甘草调和诸药以奏补肾壮骨、活血祛瘀、祛风除湿之功。通过针炙可以疏通经络,增加局部血供,松解肌肉痉挛,消除炎性病变,提高神经的痛阀,从而达到通络止痛。通过注射玻璃酸钠可以提高滑膜中透明质酸钠的含量,防止软骨基质进一步破坏,减轻关节磨擦及疼痛,通过与糖蛋白结合形成聚合体,能够修复损伤的软骨,从而更加改善关节功能[2]。总之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方法宜实行多种方案下的分级治疗,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标本兼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徐卫东,吴岳高,张春才,等.骨性关节炎论断与治疗.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2004,140-141

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4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 01~2009- 12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矫治成功的替牙晚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32 例。其中男性15 例,女性17 例,平均年龄(11.6±1.3) 岁,平均矫治时间为26 个月。病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处于替牙晚期;②磨牙近中关系;③前牙反牙合,以上颌发育不足为主,下颌稍前突;④ANB角<0°;⑤未经正畸治疗;⑥均采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⑦矫治后达到个别正常,侧貌形态改善。

1.2 研究方法

1.2.1 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检查[3]

所有患者矫治前后均行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Ai(anamestic dysfunction index)分析。主诉症状分为3 级:①Ai 0表示无症状;②Ai I表示有轻度症状,即有关节杂音、咀嚼肌疲劳、晨起或运动时咀嚼肌僵硬等症状之一或一个以上者;③AiⅡ表示有重度症状,即有张口受限、绞锁、脱位、下颌运动痛、颞下颌关节痛或咀嚼肌痛等症状之一或一个以上者。

1.2.2 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

所有患者矫治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定点及测量项目如图 1、2。建立校正水平垂直坐标系[4],过S点由SN向下旋转7°所得的平面为水平参考平面,构成参考坐标系中的X轴;过S点与X轴垂直的平面为垂直参考平面,构成参考坐标系中的Y轴。测量项目有:①SNA角: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②ANS- Ptm距:翼上颌裂垂线至前鼻棘垂线的距离;③Co- x距:髁顶点Co到X轴的距离;④Co- y距:Co到Y轴的距离;⑤Co- S距:Co与蝶鞍点S的线距;⑥Ar- x距:关节点Ar到X轴的距离;⑦Ar- y距:Ar到Y轴的距离;⑧Ar- S距:Ar与蝶鞍点S的线距;⑨Go- x距:下颌角点Go到X轴的距离;(10)Go- y距:Go到Y轴的距离;(11)Pg- x距:颏前点Pg到X轴的距离;(12)Pg- y距:Pg到Y轴的距离;(13)S- Ar- Go角:连接点S、Ar、Go构成的角;(14)N- S- Ar角:连接点N、S、Ar构成的角;(15)N- S- Go角:连接点N、S、Go构成的角;(16)N- S- Pg角:连接点N、S、Pg构成的角;(17)ArGo- SN角:下颌支平面与SN平面的交角;(18)ArGo- MP角:下颌支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19)MP- FH角: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的交角;(20)SNB角:蝶鞍点- 鼻根点- 下齿槽座点角;(21)NP- FH角:面平面与眼耳平面相交的后下角;(22)Ar- Pg距:关节点到颏前点的距离;(23)Me- Go距:颏下点到下颌角点的距离;(24)Y- axis角:Y轴与眼耳平面相交之下前角;(25)U1- L1角:上下中切牙长轴的交角;(26)ANB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27)Wits距:上下齿槽座点AB向功能性牙合平面作垂线,2垂足间的距离;(28)NA- PA 角:NA与Pg A延长线的交角;(29)A- B plane角:AB或其延长线与面平面(NP)的交角。

所有头颅定位侧位片都经标准化条件严格定位头颅,由专业技师按同一照射条件完成,所有头颅侧位片均清晰。由笔者于4 周内集中描绘并测量头颅侧位片的头影图。所有测量均进行3 次,取平均值。采用 Excel version 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各组头影测量项目矫治前后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 果

2.1 主诉症状的变化

32 例患者矫治前后主诉症状变化见表 1。 矫治后患者的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分布发生了明显改变,Ai 0 级比例明显升高,AiⅡ级比例减少为零。

2.2 头影测量比较

32 例患者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比较结果见表 2。矫治后患者的SNA角、ANS- Ptm距、Co- y距、Ar- y距、Go- y距、N- S- Ar角、N- S- Go角、N- S- Pg角、ArGo- SN角、Y轴角、MP- FH角、ANB角、Wits值、NA- PA角均明显增大(P<0.05),Co- x距、Pg- y距、SNB角、NP- FH角、A- Bplane角均明显减小(P<0.05),且N- S- Ar角、N- S- Go角、N- S- Pg角变化值为依次增加。

与矫治前比较, ① P<0.05; ② P<0.01

3 讨 论

3.1 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样本选择标准

Ⅲ类错患者的下颌能否后退至对刃对临床矫治及预后有重要影响,也是临床鉴别功能性和骨性Ⅲ类错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功能性反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骨骼异常,骨性反病例也可表现出一些功能因素。由于这两种因素常同时存在,临床上严格地鉴别功能性和骨性反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替牙期。因此,一些研究并未以下颌不能后退至对刃作为骨性Ⅲ类错的纳入标准。本实验参考王欢等[5]以ANB<0°作为骨性Ⅲ类错的样本选择标准。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

本研究同时选用了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分析和头颅侧位片测量2 种方法进行分析。其中,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是目前较为公认的研究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有效指标[6],它将各种主观症状量化,可以较客观地反映TMD的严重程度。而头颅侧位片测量中通过建立垂直坐标系统,测量各项角度及线距,比较髁突及下颌矫治前后的位置变化。本研究通过以上2 种方法的结合,既定量分析了髁突及下颌位置的变化,又量化分析了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主观症状的改变,使客观和主观研究相结合,更能有效地评价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矫治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3.3 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

3.3.1 主诉症状的变化

由表1可见,矫治后患者的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分布发生了明显改变,Ai 0 级比例明显升高,AiⅡ级比例减少为零。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患者矫治后,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级别显著降低,说明该矫治可使TMD症状有效缓解,颞下颌关节区感觉舒适度更高,提示了该正畸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3.3.2 头影测量比较结果分析

由表2可见,矫治后患者的SNA角及ANS- Ptm距明显增大提示上颌骨有前移,上颌骨量有增加。SNB角明显减小提示下颌位置有相对的后移,以及ANB角、Wits值、NA- PA角明显增大和面角(NP- FH)、A- B平面角明显减小,说明患者矫治后下颌生长受到抑制,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得到有效改善。

矫治后患者的Co- x距明显减小,Co- y距及Co- S距明显增大,提示髁突点有向后上的位移。Ar- y距、N- S- Ar角明显增加,也说明了髁突位置的后移。从Go- y距增加1.50 mm,Pg- y距减少2.38 mm,说明点Go及Pg相对于前颅底均有后移,且Pg的后移量比Go大。从N- S- Ar角、N- S- Go角、N- S- Pg角变化值(2.13°、3.21°、4.07°)的依次增加,可发现点Ar、Go及Pg相对于前颅底均发生后移,且后移量依次增加,说明下颌骨在伴随髁突发生后移的同时,还以髁突为中心发生了顺时针旋转;ArGo- SN角、MP- FH角、Y轴角的增加也说明了这一点。

本研究显示,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矫治对患者Helkimo主诉症状有改善作用。患者矫治后髁突点发生了向后上的位移,下颌生长受到抑制,下颌的位置有相对的后移,还以髁突为中心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前牙的反覆牙合对牙牙合及关节形成明显锁结关系,使关节髁突制锁于明显的前下位是骨性Ⅲ类错患者常有颞下颌关节区不适症状的重要原因。矫治后患者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级别显著降低,Helkimo主诉症状如关节杂音、咀嚼肌疲劳、晨起或运动时咀嚼肌僵硬、张口受限、下颌运动痛、颞下颌关节痛或咀嚼肌痛等得到有效缓解,这可能是由于:①患者为青少年,关节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髁突功能性改建及适应能力很强,关节软骨的增殖能力活跃;②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矫治能在较短时间内解除反锁结关系,解除前牙的反锁结时间一般只需要3~5 个月,通过解除前牙的锁结关系,髁突由前下向后上复位,从而有利于TMD症状的有效缓解,此适应性改建对于恢复正常的口颌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③本研究选择的实验组患者矫治前年龄为10~13 岁,平均年龄(11.6±1.3) 岁,均处于替牙晚期,均采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平均矫治时间为26 个月,矫治完成后患者一般都已完成了替牙,并均达到个别正常牙合,有利于颞下颌关节位置的保持和稳定,有利于正常的口颌系统功能的保持和稳定。

因此,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矫治有利于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以及颞下颌关节位置的改善,不会对颞下颌关节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样本量和观察时间有限,对颞下颌关节的远期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替牙晚期骨性III类错矫治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患者32例,施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后均做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分析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患者Helkimo指数分布发生了明显改变,Ai 0级比例明显升高,AiⅡ级比例减少为零。矫治后Co-y距、Y轴角、ANB角等明显增大(P<0.05);Co-x距、SNB角、NP-FH角等明显减小(P<0.05);且N-S-Ar角、N-S-Go角、N-S-Pg角变化值为依次增加。结论: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矫治对患者Helkimo主诉症状有改善作用。矫治后髁突点发生了向后上的位移,下颌生长受到抑制,下颌的位置相对后移,以髁突为中心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关键词:骨性Ⅲ类错,正畸治疗,颞下颌关节,头影测量

参考文献

[1]敖同江,杨四维,袁小平.安氏Ⅲ类错畸形矫治对髁突影响的研究现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6):729-731.

[2]王春玲,赵艳红,郭杰,等.正畸治疗骨性Ⅲ类错对下颌平面角小的成年女性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8):471-474.

[3]Covell DA Jr,Trammell DW,Boero RP,et al.A cephalo-metric study of Class II Division l malocclusion treated withthe Jasper Jumper appliance[J].Angle Orthod,1999,69(4):311-320.

[4]Denis KL,Speidel TM.Comparison of the three methods ofProfile change rediction in the adult orthodontic patient[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1987,92(5):396-402.

[5]王欢,丁寅.髁突形态与骨性Ⅲ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生长发育的相关性[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22(6):759-762.

膝骨性关节炎的症状 第5篇

膝骨性关节炎

定义:膝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软骨、关节结构的退行性变以及继发于退行性变而导致的软骨的破坏或增生性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的膝关节由于过度磨损而老化而引起的疾病。 临床表现:

1、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劳累史。

2、膝关节疼痛是病人的主要表现,疼痛的性质表现不一,运动初始疼痛是典型特点之一,变换膝关节位置时产生疼痛,活动后可减轻,负重劳累后再加重。如患者诉说下蹲、上、下楼梯等在负重位置时产生疼痛,称为负重痛慢性患者表现为沉重酸痛,急性患者出现锐利灼痛,半月板破裂、关节游离体出现关节绞锁痛。疼痛与季节、天气、劳累、情绪等变化有关。疼痛部位不一,有时表现为膝关节一侧或局部,有时为全关节痛。

3、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摩擦音,部分患者关节肿胀,日久可见关节畸形。

4、膝关节肿大 膝关节肿大是不同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使组织增生,膝关节肥大。急性炎症滑膜渗出大量滑液,膝关节肿胀。故此关节肥大是因为软组织增生,肿胀是因为关节积液的结果。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自我按摩治疗 第6篇

膝部关节炎常常累及双膝,局部出现发僵、疼痛、肿胀、温热感等症状,无论是行走,上下楼梯,起身,坐下时都会感到疼痛,连洗澡都会很困难。如果不及时治疗,由于膝关节韧带经常过度受牵拉而使关节变得不稳,最终膝关节变形,可导致弓形腿,甚至残疾。

骨性关节炎是否有无局部原因存在,均分为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和继发性骨性关节炎。

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发病原因多为遗传和体质的影响,女性多于男性。继发性骨关节炎系在局部原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畸形、创伤和疾病——如关节细菌感染、血友病、神经性关节病等,都能造成软骨的损伤,从而导致日后发生骨性关节炎。以下介绍几种自我按摩的方法。

一、 揉捏法

患者坐在按摩床上,用一个薄枕头把患病的膝关节垫起,患者用拇指与四指对合成钳形,自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到膝关节做揉捏3-5分钟左右,再屈曲膝关节,在小腿三头肌、胫股前肌的部位自上而下地做揉捏手法3-5分钟左右。

二、膝关节痛点部的揉法

用拇指或用四指的指腹部在膝关节疼痛明显的地方做轻柔的揉法。用拇指的指腹部或四指的指腹部沿膝关节的关节囊做揉法,而后手掌的掌根在膝关节上沿膝关节做揉法,两种动作都持续3-5分钟左右。

三、掐法

结束揉法后,患者用拇指指腹部的前1/3部在膝关节局部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做掐的手法,其用力大小以患者自己能承受为准。掐法是刺激局部疼痛比较大的手法,此手法应用2-3分钟之后,在局部改用揉的手法2-3分钟,以缓解掐的动作对腿部肌肉的刺激。

四、摇摆法

患者取坐位在按摩床头的一侧,让患病的小腿部悬空,在膝关节下垫一个薄的枕头以相对固定膝关节。操作者用拇指的指腹部或四指的指腹部压住膝关节疼痛明显的部位。小腿向侧做旋转,带动膝关节被动运动。摇摆幅度要大一些,为360°左右。

五、锤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进展 第7篇

OA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1]。60岁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达50%,75岁的人群则达80%。该病的致残率可高达53%[2]。OA好发于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减轻膝关节OA患者的病痛、促进康复同时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则成为护理的主要任务。现将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膝关节OA临床症状

1.1 诊断标准

关于骨痹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同时符合美国风湿病诊断及治疗标准委员会骨性关节炎分会制定的KOA诊断标准[4]。临床表现为: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屈伸功能受限,有时有摩擦音;体检:髌骨周围有压痛,膝关节肿胀,畸形;X线显示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狭窄以及边缘唇样改变。骨赘形成;实验室检查一般正常。

大多患者伴有膝关节晨僵,活动后可缓解;有时伴有关节活动时弹响,严重时出现关节肿胀。由于疼痛、关节肿胀而致患者活动减少。病情进展时,膝关节活动受限,引起废用性肌萎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导致的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关节畸形,活动受限[5,6]。

1.2 心理特点

王大忠等[7]在对膝关节OA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征候分布关系的调查后分析:膝关节OA患者的生存质量总评分得分较低,各维度受损程度按得分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心理维度仅次于躯体维度而列第二。

2 膝0A的中医治疗现状

2.1 中医辨证论治

刘氏等[8]根据中医辨证将本病分为3型:气滞血瘀型,治以身痛逐瘀汤加减;寒湿痹阻型,治以当归四逆汤和独活寄生汤加减;肝肾亏虚型,治以六味地黄丸加减。

2.2 中药外治

中药外治的方法很多,药物多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品,常见的有外敷法、熏洗法、中药离子导人法等。郑氏[9]认为中药外用达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改善症状起到一定的作用。近期显效率为57%,总有效率为87%。

2.3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本病,各种手法着重解决因经络血脉不通而引起的疼痛,采用点、揉、擦、屈伸等手法的机械作用,起到舒筋散寒,活血通经,改善关节腔内压力,促进关节内病理产物清除,从而使疼痛缓解[10]。薛氏等[l1]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本病60例,总有效率为100%。

2.4 针灸治疗

针灸因其简便、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是目前保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分为针刺法、刺络拔罐法、火针温灸拔罐法、水针穴位注射法。贺氏等[12]针刺加刺络拔罐治疗本病46例,总有效率达到100%。

2.5 其他疗法

物理疗法通常用透热疗法如短波、微波等增加或保持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力,减轻疼痛。TDP疗法称特定电磁波疗法,有消炎、消肿、止痛、减少渗出、改善微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作用。麻氏[13]采用氡泉水疗并TDP中药贴敷治疗该病症108例,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6%。郑氏[9]采用铰链活动夹板治疗早中期单间室狭窄膝骨性关节炎30例,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6.6%。

3 护理现状

膝关节OA在本地区是典型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的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致残率极高。近几年来,鉴于针对膝关节OA的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针对膝关节OA护理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提高了膝关节OA病的临床疗效。也促进了膝关节OA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

3.1 辨证施护

膝OA属中医学骨痹范畴,肾主骨,藏精、生髓;肝主筋,筋附骨。中年以后,肝肾渐衰,肾虚不能主骨,肝虚无以养筋。中医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发病基础,风寒湿邪及跌仆扭伤为发病诱因,故治疗本病,关键在于补益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故可分为肝肾阴虚型、淤血停滞型、寒湿痹阻型3型[8]。按中医辩证施治方法进行针对性护理,总有效率93.3%[14]。

3.1.1 肝肾阴虚型

劳逸结合为主,疼痛加重卧床休息,抬高患肢15~30。用3%红花乙醇按摩膝眼、血海、阳陵泉、委中等穴;多食新鲜水果及牛奶、猪肝、羊肉、大枣、胡桃肉、枸杞、黑芝麻、骨头汤等强筋健骨之品。

3.1.2 淤血停滞型

抬高患肢;给予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和疼痛;中药熏蒸及不负重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每日3~4次,每次10~20min。

3.1.3 寒湿痹阻型

多食坚果、豆类及富含维生素、蛋白、钙食品,疼痛较甚;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减少关节活动,中药熏蒸;多食羊肉、狗肉等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食物。

3.2 中药外治护理

王思茹等[15]将威灵仙30g、独活30g、桑寄生30g、透骨草30g、五加皮30g、姜黄30g、赤芍30g、红花30g、当归30g、制川乌30g、制草乌30g、桂枝30g、花椒30g等混合稍加打碎,装入15cm×20cm的棉布袋内扎紧,将药袋放入陈醋中浸30min取出,沥干后放入电饭煲里隔水蒸40min后即可烫熨。

3.3 推拿治疗护理[16]

推拿治疗时注意操作要求患者身心放松,心平气和。操作者取穴准确,手法正确,用力恰当。

3.4 针灸治疗护理

针灸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交待施术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并使其体位舒适,做好保暖和体位固定的护理[17]。严格掌握针刺禁忌症和禁忌部位,如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皮疹处、肿瘤部位、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不宜施针。针后注意观察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3.5 物理疗法护理

熟悉各种物理疗法的操作方法,郑氏使用TDP照射治疗时提示注意事项[18],吴氏应用铰链活动夹板治疗早中期单间室狭窄膝骨性关节炎的操作方法,重视外固定支具的安装,病人的主诉及出院后的回访[19]。

3.6 其它护理

3.6.1 疼痛护理

首先应从护理角度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疼痛的程度、部位、诱发加重情况,以及与关节活动的关系,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或服止痛剂,或关节腔封闭治疗,或制动,或减少患肢关节活动,或外用中药止痛;或予以心理安慰护理,保持情绪的稳定,积极配合治疗[20]。观察患者的用药后反应,重视患者的主诉。如乙酰氨基酚大剂量使用时可引起肝损;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大且有潜在的心血管风险[21]。

3.6.2 康复训练

功能锻炼应是膝关节OA患者的预防和治疗任务。尤其是肌力的锻炼可以促进关节本体感受的恢复[22]。

3.6.2. 1 肌力训练

指导患者在急性期采用等长肌力训练,如直腿抬高练习等。或下肢CPM训练。训练时应循序渐进,注重个体化和适度。

3.6.2. 2 关节活动范围

训练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如仰卧位行膝、髋关节的屈伸练习。实践证明CPM是促进关节活动康复的有效设备[23]。

3.6.2. 3 身体适应性训练

主要是全身大肌群参与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游泳、跳舞、打太极拳和力量训练等[24]。

3.6.3 饮食护理

饮食对于膝关节OA患者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以下食品[25]:牛奶、奶制品、大豆、豆制品、鸡蛋、鱼虾、海带、黑木耳、鸡爪、猪蹄、羊腿、牛蹄、山药、甘薯、樱桃、生姜、洋葱、虾、绿茶。

3.6.4 心理护理

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骨痛的折磨,身心疲惫,均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做好患者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告诉患者治疗的方法,讲清治疗中患者须注意的事项。多一分耐心,多给点解释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是必要的。

4 小结

阶梯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8篇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综合疗法,针刀疗法,膝关节腔内注射,关节镜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亦称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病、膝骨质增生,是多发生于老年的慢性进行性疾病。虽然脑卒中的致残程度比关节炎严重,但由于关节炎53%的发病率远远大于脑卒中的5%发病率,故关节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可低估,且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关节炎所导致的残疾问题,远比脑卒中问题更为重要[1]。KOA目前治疗原则是保护膝关节功能,减轻膝部疼痛,缓解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逐渐恢复受损的软骨并预防膝关节残废。传统上KOA的治疗方法较多,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各种方法都有局限性,无法满足病患日益增长的要求。本院采用基础疗法、中药熏洗、针刀疗法、膝关节腔内注射、关节镜疗法等阶梯综合疗法治疗KOA 33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KOA的诊断标准[2],即必须有近1个月的膝关节痛、X片有膝关节周围骨赘2项中的1项,以及至少有下列3项中的1项:年龄>40岁、晨僵<30min和骨摩擦音、触痛骨增大及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X线分级标准:0级:正常;Ⅰ级:可出现唇样骨赘;Ⅱ级:明显骨赘,可发生关节间隙变窄;Ⅲ级:中度多发性骨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有些骨质硬化,可有骨质磨损;Ⅳ级:骨赘巨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骨质严重硬化,明显骨磨损[3]。

1.2 一般资料

本组336例,男121例,女215例。年龄40~86岁,平均年龄(58±14)岁。双膝118例,单膝218例。病程最长18年,最短3个月。有明显外伤史82例,无明显外伤史254例。临床表现均有膝部不同程度的酸痛,活动功能受限。其中268例在深蹲时、久走时、上下楼梯、爬坡时疼痛加剧,休息后渐好转。183例活动时可听到或摸到清晰的摩擦音,髌骨研磨试验阳性。204例膝关节屈曲受限,深蹲时疼痛明显,鸭步试验阳性。64例患膝有肿胀,浮髌试验阳性。X线片检查有部分病例关节间隙变窄、骨硬化形成,并见不同程度的骨赘形成等,其中放射分级为0级有84例,Ⅰ级有186例,Ⅱ级有32例,Ⅲ例有25例,Ⅳ级有9例。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疗法适用于每个患者,包括对患者的功能锻炼指导,减肥,使用手杖,借助护具同时指导避免深蹲、爬山、爬楼梯等生活中的损害关节的活动。减肥虽可以减轻退化关节的负荷,但其实对于大部分老年人而言,减肥是折磨人且失败率较高的治疗项目,虽然如此,但是一旦减肥成功,他们不但会减轻KOA的痛苦,还可以使患其他内科疾病的机会大大减少,减肥过程中,家人的鼓励、监督必不可少。我们还可以通过转移负荷力线的方法来减轻患膝负荷,在患膝对侧使用手杖可大大分担退化关节所受的压力[4],拍X片明确有膝关节内侧软骨磨损较重的患者,可以用外侧楔形鞋垫转移其膝关节内部负荷,使其患侧疼痛明显减轻[5];对于膝关节韧带松弛的患者则可用护膝加强膝部肌肉力量,而偏向外翻的护膝可使膝关节内侧软骨退化的患者即时大大减轻膝关节痛苦[6];而对于髌软骨退化较重的患者可用胶贴调整髌骨以减轻磨损软骨面的压力而减少痛苦[7]。

2.2 中药熏洗适用于每个早期患者,自拟经验方,药用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牛膝、苍术各20g,红花、鸡血藤、桂枝各10g,装纱布袋,置入加水2 000ml的煲药容器中。煮沸后文火煎30min,将患膝置容器上,利用中药蒸汽熏浴约10min,待温度适宜后并用盛药纱布袋浸药液热敷患膝,反复多次,后将患膝浸泡于药液中至药液冷却。1~2次/d,7d为1个疗程。

2.3 针刀疗法适用于每个早期患者,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30°左右,膝下垫软枕,仔细寻找膝部阿是穴,用龙胆紫标记后常规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巾,每个阿是穴处皮下注射1%利多卡因约0.3ml行局部麻醉。与痛点肌纤维平行方向刺入标记点,深可达骨面,切勿刺入膝关节腔,先上下提插松解后沿痛点肌纤维平行方向纵行剥离3~5刀,后横行剥离3~5刀,在小针刀下手感松动时即可拔出小针刀,用力压迫针眼数秒。用创可贴贴敷针眼处,嘱其2d内保持针眼处干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未见好转者1周后可再行针刀治疗,4次为限。

2.4 膝关节腔内注射适用于经针刀疗法仅好转及无效的患者,严格无菌操作,取仰卧位患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采用外侧髌上位行注射,用20ml注射器针尖向髌骨与股骨关节面间隙斜向刺入。穿刺时应避免损伤关节软骨,刺入有落空感后,回抽无血后尽可能将关节积液抽净,更换注射器套筒为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套筒,并将透明质酸钠液缓慢注入膝关节腔内,注射时保持固定针头,避免将透明质酸钠液注入滑膜及肌肉内,以防造成局部疼痛及肿胀,注射后应让患者卧床休息10min,变换体位并屈伸膝关节数次,使透明质酸钠液充满各部分软骨面。1次/周,4周为限。

2.5 膝关节镜疗法适用于对膝关节腔内注射疗法仅好转及无效的患者,硬膜外麻醉成功后,采用仰卧位,取标准髌下内外侧入口,置入膝关节镜器械,依次观察髌股关节面、内外侧关节间隙、髁间窝。然后刨除增生滑膜及皱襞;修整磨损的交叉韧带、半月板,若半月板损伤严重者行半月板成形术;清除关节内分离、剥脱和不稳定的软骨碎片,取出游离软骨体;修整磨损的软骨缺损区,严重者行软骨下骨钻孔术;术中观察若有髁间窝狭窄则行髁间窝扩大成形术;术后处理:术后膝关节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冰袋间断冷敷患膝24h,以减轻疼痛及炎性反应。术后常规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和膝关节CPM功能练习,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3d可扶拐下地行走,患肢部分负重,负重量逐渐增加,要求1周内屈膝达110°,以后逐渐增加。术后膝关节如有积液的及时穿刺抽液。术后7d常规拆线。出院前教会患者康复锻炼方法及患膝保护措施,使其坚持功能锻炼。

3 疗效评定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良好:症状基本消失,功能活动基本正常,但劳累后仍有不适和隐痛。好转:疼痛减轻,行走仍轻度疼痛,上下楼梯稍感不便,关节活动稍受限;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综合治疗的336例中,总共治疗时间最少1个疗程,最多5个疗程,平均3.2个疗程。其中施行针刀疗法者185例,最少1次,最多4次,平均2.3次。103例行膝关节腔内注射疗法,最少1次,最多4次,平均2.1次。77例行膝关节镜疗法。随访病例半年,按上述标准评定结果,痊愈102例,占30.4%;良好162例,占48.2%;好转63例,占18.8%;无效9例,占2.7%;针刀疗法、膝关节腔内注射及膝关节镜疗法术后均未发生感染。

4 讨论

KOA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膝关节骨痹”、“筋痹”范畴,好发于女性中老年人,其发生与年龄、关节局部外伤因素、软骨代谢、内分泌、免疫异常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传统医学对其病因病理很早就认识,《素问·气穴论》“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现代中医医家认为,其基本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即同时存在着肝肾(气血)亏虚及风寒湿邪痹阻筋脉、气血淤滞的现象,但在标与本何者在发病过程中较为重要的问题上需视病患个体情况而不同。

4.1 治疗原则

对KOA患者采取阶梯综合疗法,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疗法,包括对患者的教育,使其加深对KOA的认识和日常生活中配合治疗的措施及指导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等;对所有早期患者均采用中药熏洗和针刀疗法,这两者有疗效好、费用低、损伤小、患者接受度高等优势;对针刀疗法仅好转及无效者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对于有腔内关节中轻度退化者有良效;对关节软骨破坏较重的患者,再其他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采用关节镜疗法,甚者可以推荐其行关节置换术。

4.2 治疗方法分析

(1)基础疗法是所有治疗的基础,通过对患者的指导教育,提高对KOA的认识,使其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能避免损害关节、保护关节,配合医生的治疗及能遵守注意事项。(2)中药熏洗法:选用具有祛风除湿、温通经络、消肿止痛作用的中药,并采用熏洗方法,使其对膝关节炎患者具有明显的减轻疼痛、舒筋活络,松解关节囊及关节韧带的粘连。(3)针刀疗法: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引起了关节应力的改变,进而形成筋膜、韧带等的粘连挛缩,关节软骨的磨损退化,进一步引起了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废用性萎缩等一系列改变,针刀通过其物理剥离,能够很好地松解粘连挛缩,消除高压应力点,改善微循环且小针刀本身有针刺的优势,针感较强,在损伤部位上下提插,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再通过针刀剥离松解手法恢复患膝应力平衡,从而逐渐减轻膝部疼痛,保护患膝功能[8]。(4)膝关节腔内注射疗法:玻璃酸钠是构成膝关节液的主要成分,在关节腔内起营养软骨、润滑关节及缓冲外力等作用,从而保护关节软骨,维护关节软骨基质完整,将可溶性蛋白等作为营养液营养软骨组织,可减轻致病因子对软骨组织的损害及活动时受损软骨面的进一步破坏。因此,补充外源性玻璃酸钠能够恢复滑液的润滑功能,促进软骨的恢复,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从而打破膝关节内病变所致的恶性循环[9]。(5)关节镜疗法:主要是通过膝关节镜进行包括关节灌洗、滑膜刨除、骨赘切除、游离体清除、关节面修整、软骨下骨钻孔、半月板修整及髌外支持带松解等。患膝关节液中存留大量的炎性因子如IL-1、TNF、PGE-2等,关节镜下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清除炎症因子,减少炎性介质同时调整关节液的渗透压、酸碱度,改善膝关节内环境,使膝关节内无菌性炎症迅速消退;清除了脱落的软骨体、纤维蛋白碎片、软骨碎屑、增生滑膜等,修复损伤关节面,松解紧张的髌外支持带改变应力方向等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保护并促进软骨修复,延缓KOA的发展来达到治疗目的。

对KOA患者采用阶梯综合疗法,具有疗效好、治疗简便、创伤小、患者依从性高的特点,特别是单一疗法的效果不好时则进行阶梯性升级,能结合其他疗法,多管齐下累积治疗效果,则不必早期过度用药或过度治疗,从而提高了疗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节省了治疗费用及医疗资源,减少了KOA患者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机会。而在临床治疗中也存在部分患者由于轻视KOA的危害造成就诊时间过晚,患膝损伤过重而治疗效果不佳,不得不行膝关节置换术,如何加强KOA患者教育认识并配合治疗将成为骨关节科医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梅,于长隆.老年骨性关节炎(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5-26.

[2]Balint G,Szebenyi B.Diagnosis of osteoarthritis.Guidelines andcurrent pitfalls(J).Drugs,1996,52(Supp13):113.

[3]Lawrence JS.Rheumatism in population(M).London:WiliamHeinemann Med,1997:153.

[4]Balint G,Szebenyi B.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in osteo-arthritis(J).Baillieres Clin Rheumatol,1997,11:4795-4815.

[5]Tohyama H,Yasuda K,Kaneda K.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of the knee with heel wedges(J).Int Orthop,1991,15:131-133.

[6]Draper ER,Cable JM,Sancgez Ballester J,et al.Improvementin function after valgus bracing of the knee:An analysis of gaitsymmetry(J).J Bone Surg Br,2000,82:71001-71005.

[7]Cushnaghan J,Mccarhty C,Dieppe P.Taping the patella medi-ally:anew treatment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joint(J).BMJ,1994,308(6931):753-755.

[8]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8.

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均为2007年4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住院及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人, 男18人, 女22人, 年龄42-70岁, 平均年龄52.1岁, 病程1月~20年。对照组36人, 男16人, 女20人。年龄41~69岁, 平均年龄53岁, 病程1月~19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反复疼痛、肿胀、僵硬, 尤其上下楼时疼痛明显。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1986年全国类风湿协会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1]: (1) 膝关节疼痛在就诊前1月内≥14天; (2) 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响声; (3) X线摄片见膝关节骨端边缘有骨赘形成; (4) 膝关节周围肿胀; (5) 膝关节晨僵≤30min; (6) 年龄≥40岁。具备 (1) 、 (3) 或 (1) 、 (2) 、 (4) 、 (5) 、 (6) 即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具体操作方法: (1) 主穴:电针髋骨, 膝眼 (向膝中斜刺0.8-1寸) ;配穴:针刺阳陵泉, 阴陵泉, 足三里, 三阴交或太溪, 主穴每次必用, 配穴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和基础体质情况选用。将梁丘穴两旁各1.5寸的髋骨穴为1组, 将髌韧带两侧凹陷中的内、外膝眼为1组, 得气后接电针 (华佗牌SDZ-Ⅱ电针治疗仪) , 选连续波, 剂量以患者接受为度, 每日一次, 每次30分钟;针刺同时TDP (重庆产.TDP-D2-L-1-4) 照射膝髌部30分钟。 (2) 电脑中频疗法 (北京BA2008-III电脑中频治疗仪) :采用两电极对置或并置于膝关节患部, 剂量以患者耐受为限, 每日一次, 每次为20min。10次为1疗程, 疗程间休息2~4d, 两疗程统计结果。

1.3.2 对照组

口服芬必得0.3g, 每日2次, 10天为1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 无关节肿胀, 僵硬, 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疼痛基本消失, 肿胀, 僵硬明显减轻, 功能基本恢复, 遇劳复发;有效:疼痛缓解, 肿胀, 僵硬减轻, 遇劳复发;无效:原有症状, 体征无改善者。

2.2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42.50%和27.78%, 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80.56%。进行疗效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组间比较P<0.05,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例 (%)

3 讨论

现代医学对KOA的病因和病机尚未有明确认识, 多数人认为与生理性的退行性变化、关节磨损有关。人到中年以后, 关节软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 过度劳累负重或感受风寒湿气, 反复刺激造成关节软骨的破坏, 继而引起全身免疫反应, 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充血、水肿, 在形态学上表现为骨赘形成。骨刺能引起无菌性炎症, 又能刺激滑膜、神经及关节周围肌肉等软组织引起积液、疼痛、僵硬。因此, KOA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关节软骨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TDP照射、电脑中频治疗二者均有消炎 (无菌性炎症) 、镇痛作用。TDP局部照射有降低神经的兴奋性, 使深层组织升温,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畅旺气血, 增强组织代谢, 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加上电脑中频治疗增强促进消炎、镇痛作用的同时, 又有解痉、缓解组织粘连等作用。故二者均有对关节软骨及周围组织损伤的修复功效。

中医认为KOA属中医"痹症"范畴;为本虚标实症。中医理论脾为后天之本, 主肌肉四肢;《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张氏医通·诸痛门·膝痛》:"膝为筋之府, 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 虚则风寒湿气袭之"。治法:祛邪 (风寒湿瘀) 补虚 (肝、脾、肾) , 活血通络, 强筋健骨。膝眼主治膝关节痛, 鹤膝风;髋骨刺于股四头肌部, 主治膝部肿痛、腿痛。膝眼、髋骨为主穴, 体现了针灸的近治原则, 可疏通膝周经络, 活血化瘀, 祛风除湿。加电针能增强穴位的刺激量, 提高穴位的主治功效, 加强舒筋通络, 祛邪止痛, 消肿的功效;局部TDP照射增强局部针刺"得气"的效果。足三里、阴陵穴分别为胃、脾经合穴, 气血生化之源;阳陵泉为筋之会, 有柔肝养筋之功;太溪系肾经原穴、输穴, 有益肾、滋阴、降火、利湿的作用。足三里与三阴交穴相配具有益气养阴, 健脾补虚之效。

KOA是一种病情复杂, 病程较长的疾病, 对这类退行性疾病, 单纯针刺或艾灸, 所取得效果是有限的, 希冀单一疗法立竿见影, 药到病除是不现实的[2]。综合治疗可弥补各种疗法的不足, 提高疗效。通过临床观察和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治疗简便, 避免口服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曾庆徐, 许敬才.骨关节的分类和流行疾病学[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 18 (2) :108-109.

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 (07版) , 将确诊55例患者随机分为艾灸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 其中男12例, 女18例, 均龄 (60.3±5.4) 岁, 病程平均 (20.6±11.7) 个月;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最高29分, 最低20分, 平均 (25.3±4.1) 分。对照组25例, 其中男8例, 女17例, 均龄 (61.5±6.2) 岁;病程平均 (21.3±10.2) 个月;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最高29分, 最低20分, 平均 (25.6±3.1) 分。2组一般情况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1) 治疗组:自制艾灸箱:长方形木质箱, 设有通风及烟雾循环、排出通道。箱内肢体前、后、内、外侧四壁设有安装艾灸条的固定夹, 该固定夹底设计有滑动轨道, 中部有调节和锁定装置, 便于调整艾灸热敏点位置、方向。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内外膝眼、足三里、承山。操作:患者仰卧位, 患膝置于自制艾灸箱内, 按上述穴位调节艾灸托位置, 放置艾条, 并使其对准穴位, 点燃艾条, 距皮肤3~5cm左右进行熏灸, 时间30min, 留意患者不适、疼痛主诉, 随时调节艾灸点距离。1次/d, 5次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 (2)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物理远红外线治疗仪对病变局部进行热疗, 疼痛剧烈时可给予止痛药物西乐葆来治疗。15min/次, 1次/d, 5次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

1.3 评定标准

依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合苏佳灿等[3]报道评定标准, 进行临床评价。分为显效 (>70分) , 进步 (51~70分) ;改善 (31~50分) , 无效 (30分以下) 。优良率=显效率+进步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以P<0.05为显著差异。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 结果

2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关节屈伸度、关节稳定度与上下楼梯分值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P<0.05) 。治疗组治疗后优良率为90.0%, 显著优于对照组 (80.0%) (P<0.05) 。结果见表1。

3 讨论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 为一种主要侵害关节软骨、骨和滑膜组织, 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 影响活动能力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 属于祖国医学“痹病”、“膝痛”、“骨痹”等范畴, 多由肝肾不足、精血亏损、慢性劳损及感受风、寒、湿、热, 或气滞血瘀所致。目前, 对于骨性关节炎缺乏确切有效的治愈手段, 主要以控制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避免治疗毒副作用为目标。

中医认为KOA与年老体衰、长期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有关,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是其基本治则。王松等[4]研究发现, 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和和非药物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其中艾灸疗效显著。艾灸是传统医学疗法, 具有疏通经络, 松解粘连, 改善膝周血液循环, 促进炎性介质吸收, 消除或缓解KOA疼痛等临床症状, 减轻关节内压力及骨内压, 加速损伤的良性修复。本研究显示, 2组患者经相应的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关节屈伸度、关节稳定度与上下楼梯分值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P<0.05) , 表明积极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患者经艾灸治疗后, 临床综合疗效优良率90.0%, 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艾灸疗法表现出显著优势。此外, 艾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 无痛舒适, 维持时间长, 减少发作频率及副作用等优点。同时, 对患者进行少量医疗操作培训, 即可达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全面的医疗保障需求, 具有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Das A, Neher J O, Safranek S.Clinical inquiries.Do hyaluronic acid in-jections relieve OA knee pain[J].J Fam Pract, 2009, 58 (5) :281.

[2]陈日新, 康明非.一种新类型的疾病反应点一热敏点及其临床意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 18 (2) :29~30.

[3]苏佳灿, 曹烈虎, 陈维华, 等.艾灸联合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30 (5) :79~82.

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第11篇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温针灸;膝关节HSS评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073-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被临床称为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发病群体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具有发病率高、根治难度大等临床特点[1]。发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膝部肿胀、疼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积水,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膝关节畸形、关节活动障碍,对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产生影响[2]。现阶段,临床上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方法很多,包括中医物理疗法和常规西药治疗等。笔者对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研究,旨在寻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12例作为研究对象。112例患者均为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均与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符合,排除合并心、脑、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障碍患者。随即将112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男31例,女25例,平均年龄(61.2±1.5)岁,平均病程(3.6±0.8)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0例和26例,平均年龄(60.9±1.7)岁,平均病程(3.7±0.9)年。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94046;生产单位:沈阳药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0.1g)治疗。用药方法:温水口服,每次1片,每天服用1次,治疗周期为1个月。

1.2.2研究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取患者膝关节局部穴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内膝眼穴、血海穴、犊鼻穴、梁丘穴)及腰部两侧肾俞穴。针灸时患者先取俯卧位,针灸者常规消毒患者两侧肾俞穴皮肤,使用0.35mm×50mm毫针进行针刺,进针约1~1.5寸,得气后在针刺毫针的针柄上插长度为2cm的艾条在下方点燃,艾条燃尽清除艾灰,待毫针针柄完全冷却后将毫针取出。然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患侧膝盖下放置软垫,常规消毒患膝皮肤,使用0.30mm×40mm毫针进行针刺,进针约1~1.5寸,得气后在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内膝眼穴、犊鼻穴的毫针针柄上插上长度为2cm的艾条点燃,艾条燃尽清除艾灰,待毫针针柄完全冷却后将毫针取出。温针灸过程中,为避免患者局部皮肤烫伤及针刺点被艾灰污染,在患者皮肤上方放置纸垫,每天针灸1次,选取的其他膝部穴位留针期间每间隔10min行针1次,治疗周期为1个月。

1.3评价标准

1.3.1疗效评价标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评价。显效:膝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无障碍。有效:膝关节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关节活动有轻度障碍。无效:上述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进一步加重。

1.3.2膝关节HSS评分该量表中共包括6个评价维度,分别为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度(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和稳定性(10分),总分值为100分,评分≥80分表示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为优,评分为70~79分表示膝关节功能为良,评分为60~69分为可,评分≤59分为差。

1.3.3SF-36量表SF-36量表[4]中共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四个评价维度,总分值100分,评分≥90分表示生活质量为优,70~89分为良,50~69分为可,≤49分为差。

1.4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和[例(%)]表示,组间样本差异检验分别以t和χ 进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周期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6%,与对照组患者的82.2%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HSS评分、SF-36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膝关节HSS评分、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中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骨痹”、“痹症”等症的范畴,发病实质为外感风邪所致经脉闭阻,气血不畅[5]。气、血、津液是维持机体活动的基本物质,只有气、血运行不息,才可保证机体新陈代谢正常。而当气、血运行因其他因素影响发生阻滞时,则会导致机体出现各种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6]。因此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应为祛邪通络、顺行血气[7]。

3.2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温针灸是指借助艾条燃烧产生的热力刺激患者穴位,发挥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的作用[8]。采用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选取的穴位包括肾俞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内膝眼穴、血海穴、犊鼻穴、梁丘穴。肾俞穴经肾经,针刺肾俞穴具有温肾阳、益肾气的作用,足三里穴、犊鼻穴和梁丘穴经胃经,针刺上述三个穴位可起到活血顺气、消肿止痛的作用,血海穴、阴陵泉穴经脾经,针刺上述两个穴位可起到祛湿逐寒、消水肿的功效,阳陵泉穴经胆经,针刺该穴位可起到舒经活络的作用,内膝眼穴为经外其穴,针刺该穴位可缓解患者膝盖疼痛,治膝冷。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膝关节HSS评分、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该研究结果与秦云[9]对“温针灸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进行研究时所得临床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机体痛苦,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宋双镇.电针和温针灸合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9):4722-4722.

[2]肖宗平.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6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0):76-77.

[3]李国锐.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出台[J]. 标准化信息,1995,02(1):5.

[4]潘雁,叶颖,朱珺,等. 应用SF-36量表分析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QOL)的影响因素[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02(6):205-209,273.

[5]索有桂.火龙疗法配合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体会[J].甘肃医药,2015,34(4):303-305.

[6]杨云松.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4,1(17):2434.

[7]余洋,孙强,樊效鸿.加味当归四逆汤配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72-74.

[8]肖宗平.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6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0):76-77.

[9]秦云.温针灸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29-4031.

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骨科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6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满足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关于骨性关节炎疾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6例, 女31例;年龄54~77岁, 平均年龄 (60.1±10.2) 岁;病程最短4个月, 最长12年, 平均病程 (5.6±2.1) 年;发病部位:40例左膝, 27例右膝。排除近6个月服用透明质酸制剂、皮质醇、非甾体类消炎药以及伴有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成研究组 (34例) 与对照组 (33例)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均行保守治疗, 主要服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远大医药 (中国) 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2021951, 25 mg]25 mg/次, 3次/d。

1.2.2 研究组行手法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①患者取卧位, 采取摩擦法、滚法以及揉法等对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进行按摩, 使其处于放松状态;对血海穴、犊鼻穴、梁丘穴、阳陵泉穴、内膝眼穴、外膝眼穴、委中穴、足三里穴、承山穴以及委阳穴等穴位进行点揉;②对髌骨进行推揉:医者使用双手拇指对髌骨进行推揉, 使髌骨下缘朝上推揉, 然后在髌骨上缘位置朝下推揉, 反复多次;③五指拿髌骨:医者使用一只手扣住髌骨, 顺着髌骨边缘稳力朝上拿髌骨数次;医者一只手握住患者踝部, 另一只手扶住患者膝盖, 按照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对膝关节进行反复、多次摇晃, 摇晃数次;④采取擦、揉等方法使膝关节放松, 结束手法治疗。20 min/次, 2次/周, 疗程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起立-行走时间测试等指标。①疼痛评分应用VAS[3]进行评定, 以受试者主观疼痛感觉为准, 在0~10分的标尺中, 对疼痛位置进行标注, 无痛:0分;剧痛:10分;②膝关节活动度:对患者膝关节屈曲度进行测量, 取患者俯卧位, 检查髋关节是否有外展、内收、伸展、旋转以及屈曲等情况;③起立-行走计时测试 (TUGT) :其为一种快速定量评定法, 对患者功能性平行能力进行评定。评定时, 患者脚穿舒适的鞋子, 坐在靠背椅上, 双手放到扶手, 身体靠到椅背, 距离患者3 m位置放置一个标记物, 待测试者发出指令后, 患者站起, 正常步行到标记物后转身原路返回到椅子, 主要对患者背部离开椅子到再次坐下所需时间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改善均优于治疗前 (P<0.05) ;且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起立-行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对比, aP<0.05;与对照组对比, bP<0.05

3 讨论

目前, 骨性关节炎已经发展为一种全球性疾病, 在老年群体中约18.0%的女性和约9.6%的男性伴有骨性关节炎。患者主要伴有关节畸形、疼痛以及活动功能受限等症状, 女性发病人数多于男性。发病后期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继发性骨质增生、关节软骨磨损以及关节周围肌肉由于疼痛产生保护性痉挛等情况, 进一步对关节活动产生影响, 加快退行性变进程, 并使关节出现纤维性强直。目前对该疾病发病机制、原因尚不清晰, 可能受到性别、肥胖、年龄、遗传以及超负荷运动等方面因素影响。

研究显示[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改变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人关节软骨蜕变软化等导致局部挛缩、粘连、牵拉以及结疤等情况, 使膝关节应力失去平衡, 产生高应力点, 进而出现保护性骨质增生。以此病理基础为依据, 可采取手法治疗改善患者关节功能[5]。本次研究, 研究组患者行手法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针灸治疗, 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起立-行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与李忠龙等[3]结果一致。其中, 采取手法治疗主要具备以下几点优势:①可起到松解粘连、消除肿胀的作用;②可加快炎性渗出吸收, 促进膝关节周围微循环;③加快损伤修复速度, 并对关节腔产生压力, 产生关节液, 并促进重吸收;④可保持关节腔与关节液动态平衡, 进而缓解或者消除关节肿胀增强关节腔润滑程度, 最终有效改善关节活动。

总之, 采取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整体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 对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6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根据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成研究组 (34例) 与对照组 (33例) , 分别行手法治疗与保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起立-行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且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采取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整体疗效显著。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手法治疗,活动度,疼痛

参考文献

[1]吴烨, 廖宏伟.中药热敷联合手法按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6例.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12) :106-107.

[2]范荣, 刘玉金.温针灸结合推拿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骨保护素、降钙素及骨钙素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10 (31) :95-96.

[3]李忠龙, 王建军, 刘康, 等.深部揉压按摩法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 30 (6) :580-584.

[4]余先晖.针灸联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临床研究.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 (18) :75-76.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