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无机分析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无机分析范文(精选12篇)

无机分析 第1篇

一、生物无机化学发展历程

生物无机化学的历史已经有近半个世纪, 但也是在改革开放前后, 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 一本生物无机化学期刊的创立时其建立的重要标志。近20年来, 人们测定了一些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 从而促进了生物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相互渗透。生物无机化学真正在我国出现是在1984年全国生物无机化学会议召开后开始的,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 不断地由各个学科的研究者参与到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中来, 也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总体上来讲, 生物无机化学主要是用无机化学体系中的常见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物体系中的无机元素。研究范围很广泛, 主要是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生命体系中无机元素的循环, 环境、医药及食品营养体系中无机元素的正负作用, 生物体系中金属酶、金属蛋白的结构及功能, 金属与生物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我国在生物化学的研究各种主要集中在与地方病和心血管病有关的铅、铬、碘等, 以及结合动物与人体健康进行的汞、镉、铜、锌等, 还有结合作物生长开展的硼、锰和锌的研究, 关于微量元素应用时的潜在危害作用研究也有所涉及。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者主要采用生物无机化学的观点和方法, 从分子水平上解释宏观现象,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从环境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出发, 研究无机元素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与转化, 运动规律及其与生物效应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总之, 生物无机化学涉及的领域广泛, 随着各种研究者对它的研究,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它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现代社会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生物无机化学主要是指生物无机化学在环境方面的应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下, 无论是自然环境亦或是社会环境。环境与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繁衍依赖于环境, 另一方面, 人类不断地通过自身活动去影响着环境。人们曾经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环境利益, 那些破坏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不断显现, 于是环保便成了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人类要继续地生存下去, 必须学会保护和爱惜环境。下文主要从自然资源及环境污染方面来体现目前社会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1. 自然资源遭受破坏

在自然界中, 人们能够直接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的物资便称之为自然资源, 主要有不可更新的资源, 一旦用完便难以在有的资源;可更新的资源, 即能通过自身循环而更新的资源;还有取之不尽的资源, 即自然界持续供应的资源。土壤的肥力逐渐减弱, 土壤沙化、沼泽化以及森林遭受无休止的砍伐, 都是自然资源被破坏的表现。

2. 环境污染问题

伦敦的“烟雾”事件以及日本的“四日气喘病”事件都是环境被污染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受人类活动的干扰, 环境的某些组成部分也随之变化, 从而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

三、生物无机化学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人们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是共呼吸、同命运的, 人类应该像关爱自身一样去爱护生态环境。

对于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难以治理的污染, 科学家们可以利用生物无机化学的相关原理, 人为地创造出一些微生物, 然后将其投放到遭受污染的水体及空气中, 让微生物慢慢地化解那些污染元素。

其次, 我们应该加强城乡生态化建设, 创造宜居的环境。尊重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 合理的配置资源, 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最好是开发新的能源。对于可在生资源也要适度使用, 不能浪费。

再者, 科学研究不仅需要科学家们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 更需要一些实在的物质性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投资, 发挥政府管理环境的功能, 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促进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发展。

结语

随着无机化学和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作为无机化学和生物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逐渐兴起的学科, 生物无机化学的作用越来越广泛。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成果在医学、保健、农业、化工、环保等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地显现, 再加上人们一步步地认识它, 它的巨大作用定会慢慢地发挥出来, 并对国民经济和其所涉及的科目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 因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不良后果不断显现,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生物无机化学在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应用时也发挥了自身独特的效用。本文仅仅是根据现有资料以及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接触到的相关领域的信息而提出的, 因此分析的不全面也在情理之中, 但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生物无机化学, 并从自身做起, 学会保护环境, 爱护自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科学家们从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之间开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生物无机化学。它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本文立足于生物化学发展现状, 探讨环境与生物化学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分析促进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的的建议, 以期推动环境生物无机化学科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生物无机化学,微量元素,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黄国珍.生物无机化学研究[J].民营科技.2009 (04) .

[2]高志永, 王凤产, 常玖利, 郭玉明.当前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现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02) .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总结 第2篇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总结

一个学期的化学实验了,通过十几个化学实验,我收获很多。我最喜欢做的是结晶的试验,看着从溶液中析出的各种形状的晶体,会觉得特别开心。这个实验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每一步操作的正确与否都关系到结晶的效果是好是坏。在做硫酸亚铁盐的结晶的时候,我做的比较好,结晶很多也很漂亮,淡淡的蓝色很好看。但是高锰酸钾结晶的实验,我们就出了各种bug,然后结晶只有很少一点,颜色暗暗的也不好看。我觉得结晶实验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首先是药品的配比,虽然不是定量实验,但是合适的比例有利于结晶的形成;然后就是水的多少,加多了的话蒸干就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也会对结晶的物质有一定破坏吧,加少了的话药品不能完全溶解,结晶率就比较低了;在加热、冷却的时候也要注意观察,但不可以乱动。

滴定的实验也很有意思,虽然过程很累、时间也很长,可我还是觉得乐在其中。滴定终点颜色的把握是滴定准确的关键。其实我觉得,相比起准确的终点颜色,保证每次终点的颜色都一样才是最重要的。嗯,探究各个区化学元素的性质的实验,我总是要做好几次才可以成功,可能是太急于求结果吧,操作上就马马虎虎反而耽误了时间。然后就是,刷试管真的是好麻烦的一件事啊,如果是氨或者硫的实验,做不好的话问起来真的很痛苦。所以,做试验还是要细心细心再细心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建设探讨 第3篇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 教材内容 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王耀勇(1955-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化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化学教育和化学应用。(陕西杨凌712100)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46-02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是一门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合二为一的课程,涉及部分无机理论、元素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内容,将为学好药物、生命、环境、石油、食品等专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教育是“九五”期间先后由部分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以及国家级重点中专逐步发展起来的,高职教材也由这些学校的教师们编写而成,因此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原来本科、专科或中专教材的痕迹。一般情况下,原来本、专科教师编写的教材理论性较强,难度较大,而原中专教师所编写的教材相对来说则比较简单、难度低。通过“九五”和“十五”期间的教材建设,确实也出现了一批内容精练、取材先进、特点突出的精品教材,这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成果。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讲授过许多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使用和参考了若干版本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也参与编写过部分教材,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有些教材在教材内容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偏多,面面俱到。内容偏多是当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例如有些教材至今仍然保留着结构单元(早就被IUPAC取缔的内容)概念及计算;有些教材的章前有内容提要,后有本章小结,另有阅读材料,一项都不少,内容知识点偏多,面面俱到。这造成教材篇幅过大,闲置内容过多,学生的学习、经济负担过重。其中,有些教材的理论部分多达五十多万字,实验部分二十多万字,而对于大多数非化学化工类专业而言,总学时数约六十个左右,每学时要完成上万字的教学内容,既使本科学生也无法实现,更何况基础本来就比较差的高职学生。因而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导致根本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2.教材内容偏深,脱离实际。由于一些教材编写者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认为只有将教材内容编得深一些,理论性与系统性强一些,才更像高校(高职)教材,才能体现出编写者的理论水平。在编写过程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忽略了教材的定位和学生的接受水平,从而导致教材内容偏深、偏难。例如原子结构方面的“四个量子数”“不等性杂化轨道”以及氧化还原部分的“条件电极电势”等内容,虽然能更准确地揭示原子结构的本质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但是会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造成很大的麻烦,其结果也就背离了编写的初衷以及高职教材编写的主导思想。

3.教材内容重复,浪费学时。由于教材编写者不太重视对相关学科内容的了解,在选择内容时唯恐某些内容覆盖不到,因而在编写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与随意性,使得有些内容出现重复现象。例如无机化学重复着中学化学中有关“元素化合物”的内容;高职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中连续重复着在高中化学中关于物质的量及其计算等内容;分析化学也重复着无机化学的理论内容。这样重复的直接结果是造成课时浪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在本质上是对学科建设、学生的不负责任。

4.教材内容破碎,碎片堆积。一些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建设中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原则的理解欠妥,因而,在教材内容设置上不顾课程特点,一味地追求实践技能,而对理论知识大有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感觉,将所有的理论一概删掉。如有些教材中对酸碱质子的理论遮遮掩掩不敢正视,对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也只停留在中学阶段,也只限于强酸强碱溶液pH值的计算,唯恐因强调理论知识而落得重理论轻实践的“罪名”。这导致有些教材的内容像碎片堆积似的,支离破碎,前后脱节,毫不相干,使本来理论性与规律性就比较弱的化学教材内容显得更加凌乱,从而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也感到很无奈。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编写的思考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性资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媒体,教学内容是教学实现的基本依据,也是对教材编写者思维方法与认识过程的反映,因此一本教材质量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鉴于当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内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教材建设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要编写一本好教材,出精品教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教材要定位准确,简明实用。作为教材编写者必须准确把握教材的定位。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而且又只是部分专业的基础课,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因此,教材不仅要体现出科学性,即符合化学学科课程的特点与规律,同时还应体现出适用性,即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与专业特点。教材应针对各类专业的不同要求,精选适当的内容,而不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例如对于农业类高职院校,教材应紧密地联系动、植物以及农药、化肥、环境等内容,重点介绍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知识、分析方法等;而对于原子结构理论与有关平衡计算的理论,则不宜深究细讲,应该点到为止,够用为宜,从而使教材定位准确,特点鲜明,简明实用。

2.教材内容要实现理论与实践合理配置。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验证性、技能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的关系。首先,要正确理解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够用”为度原则,是指不过分强调化学学科的系统性,但要“必需”“够用”,从而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对于传统的理论不能一概地认为都是陈旧的、过时的,我们要善于放弃陈旧,但不能丢弃经典。化学学科不同于计算机或服装设计专业等发展较快的应用型专业,其中有些传统理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酸碱理论,虽然出现了质子理论,但电离理论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互为补充,这样才能使许多实际问题、科学现象得以合理、全面地解释。同时,更要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如新材料、新技术等,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到现代科学信息,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也要处理好验证性与综合性实验的关系,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内容建设中加强实践技能内容,这是高职教育的本质性要求。对于高职学生(初学者)而言,在中学阶段很少做实验,因此在教材内容中强调验证性实验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并不能因此而忽略技能性实验,应该相应地增加这部分内容以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这是学生做好实验的基础。综合性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与创新能力。因此,在教材内容设置中要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它们在教材中出现的顺序及其比例。

3.科技人文,和谐搭配。文理渗透是当前教育的大趋势,科学与艺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方向。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学习任务也比较重,只能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环节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无机及分析化学也应结合课程的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渗透文理交融的思想与内容。例如结合元素的周期律渗透哲学思想,通过元素化合物内容向学生宣传环保知识。通过情境化的教学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环保意识及爱国情怀。由此可见,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材内容对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高品位的合格人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建设要立足于高职教育的本质与特征,树立为专业课、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思想,教材内容力求简明、实用。同时,在教学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科技与人文相互渗透,这样才能使教师好教,学生易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叶霞芬.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曹素忱.无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张延金.无机及分析化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

[4]徐英岚.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5]徐英岚.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体会 第4篇

1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性

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3,4]。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平时留心把与化学有关的生活资料收集起来,适时穿插到教学中去。例如,在讲凝固点降低时,举例冬天下雪结冰后在路上撒盐,有助于积雪的融化,这和凝固点降低有关;在讲稀溶液的渗透压时,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盐碱地不易长庄稼?”然后,让学生自学后来回答这个问题;在讲定量分析方法时,联系当前食品安全事件,如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面粉中吊白块的检测,以及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检测;讲到溶液酸碱性时,说明血液的pH值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人的食物结构应保持酸碱平衡,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持血液酸碱平衡,防止疾病的发生;在讲元素化合物时,介绍伪劣的美白产品通常含有大量的铅,经常涂抹会与皮肤表面的含硫化合物生成黑色的硫化铅,使人的脸上产生黑斑等等。因此,把化学理论与学生身边感受到的、容易接受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并产生学以致用的体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主动学习这门课程。

2 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定时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

把学习化学兴趣高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定时在学校开展化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5]。例如,利用业余时间,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学生比较感兴趣且与化学有关的话题,然后查资料,开设讲座,对相关话题进行介绍;利用多媒体教室,放映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影视作品,比如二战时法西斯在战争中用化学武器—氯,使英法联军全军覆没。另外,我们还会定期开展一系列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竞赛,形式多样,竞赛摒弃了传统的考试的方法,采取电视娱乐节目经常用的抢答器,分几个组进行抢答比赛。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同时开展猜化学谜语、化学魔术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长知识。另外,针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我们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校园内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其中包括现场做一些和同学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比如检测假果汁,检测米面中是否掺有硼砂,牛奶中是否掺有淀粉等等。这样在普及化学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实验设计能力。实践表明,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趣味性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兴趣小组的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联系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带动其他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增长,开阔视野,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有一些章节比如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一些微观概念和理论比较晦涩难懂,一些微观过程很难想象[6,7]。因此,我们就需适时引入多媒体教学。例如:杂化轨道理论这一部分,杂化轨道的形成比较抽象,学生仅凭想象很难理解,但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来表现则就简单多了。课件具体设计时,可以先展示出杂化前的原子轨道,然后原子轨道相互靠近,在靠近的过程中部分重叠,在重叠的过程中形状发生变化,最后形成杂化轨道。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杂化前的原子轨道的形状、杂化轨道以及在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中原子轨道的变化情况。再如,离子键的形成,内容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老师在讲解时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我们采用多媒体动画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来展示离子键的形成。课件具体设计时,首先显示出钠原子、氯原子结构示意图,这样能看到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接着,两个原子开始靠近,在靠近的过程中,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氯原子得到电子,从而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最后,钠离子、氯离子移动接近到某一距离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达到了平衡,阴阳离子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这样生动的画面,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如同进入了微观世界,扩大了宏观视野,强化了直观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顺利解决了教学难点,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合理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在大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以此来评价教学效果[8,9]。这样的方法能综合考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但是,传统的平时成绩一般仅仅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考勤和课堂讨论。这样的形式太单调,不能突出那些对化学比较有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的同学。因此,我们把平时成绩的内容扩大化,鼓励学生对其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课下查资料来写一些相关小论文,这样,平时成绩不仅包括作业、课堂考勤、课堂提问,还引入了平时小论文,另外,学生平时在化学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也被列入平时成绩。另外,期末考试,我们对考试内容及形式也进行了变通,改变传统的整篇死记硬背的题目的做法,我们加了一些考察学生创新思维的题目。这样,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 关注学生生活、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

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10]。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出远门,离开父母的呵护独立生活,对于他们来讲,一切都是新鲜的,对大学的生活方式、学习方法都不太了解,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如果能及时调节好,就能顺利地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转变,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但如果调整不好,个别同学有可能就会有厌学情绪。因此,在上课时,除了讲解这门课的专业知识以外,适时地给他们介绍一些调节心理的小故事,帮助他们去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充分利用上课前以及课间休息的十分钟,在这个时间里,主动找同学聊天,不仅聊学习,还聊一些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喜好,这样坚持下来,与学生建立了比较和谐的关系。而且,给他们留下联系方式,比如,手机号,电子邮箱,告诉他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管联系老师,老师将竭尽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这样让他们克服离开家长的无助感。老师和学生之间拉近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这样,你的建议、你所传授的知识他们都愿意接受。

实践证明,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中坚持以上几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今后,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教学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激发学习兴趣、合理利用多媒体、建立科学考评制度、建立良好师生情谊等。多年来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实践,方法探讨

参考文献

[1]冯辉霞,裴先武,王毅,等.工科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8):191-192.

[2]冯良东.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轻工业,2009(11):156-167.

[3]刘金民.浅谈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25):188.

[4]王燕,朱燕舞,翟林峰,等.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化工高等教育,2010(3):97-99.

[5]张福兰.《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9(3):94-95.

[6]刘泉.浅谈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高校讲坛,2010(7):162-163.

[7]李双妹.多媒体技术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21(1):25-26.

[8]周本华,张怀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与改革的探索[J].广州化工,2009,36(9):226-227.

[9]唐小兰,周晓华,龚淑华.对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广州化工,2010,37(7):159-160.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总结 第5篇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实验课已经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在化学实验课上,真的收获了很多。这些收获也不仅仅是学会了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对很多元素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严谨,学会了提前准备,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自己探究……这些都将在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最重要的一点是严谨,做实验时要做到一丝不苟。还记得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看到的情景,整齐的仪器、药品摆放,一尘不染的桌面,各种事故处理的器材……我深深意识在这个实验室里是不容许有一点马虎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做分析实验上,做分析实验是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来的。称量、滴定、移液、定容……每一个地方都要足够细心,足够严谨,很多时候会做得慢,如果有时候追求速度,就很容易出现实验数据不准确或者几次数据的偏差很大的情况。还记得第一次做滴定实验时,由于在终点附近对液滴控制不够熟悉,也有想快一点完成实验的想法,导致前两次滴定都滴过了终点,只能重新滴定。后来虽然终点可以控制的很好,结果也很准确,但由于怕滴过了所以整个过程特别慢。在熟练了几次后,心中就有了正确判断滴定快到终点的那种感觉,整个过程就变得流畅多了。我深深体会到了做分析实验时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分析实验的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导致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很多。也许我们当时偷懒了,也许我们当时走神了,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失误走向了结果,那么等待我们的很可能就是误差很大的实验结果,或者是要重新完成实验操作内容。

当然做化学实验时也需要足够的耐心。还记得制备高猛酸钾的时候,用了十分钟搅拌固体混合物,用了二十分钟通二氧化碳,又用了接近一个小时蒸发结晶,这些过程都需要足够的耐心,当看到自己制备的晶体长的很“好看”时,觉得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还有很多实验操作是需要慢工出细活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很难做出理想的实验结果。

做化学实验时要提前准备,事先有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预习了,就会对这个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实验的一些具体步骤,要准备哪些药品和器材,实验过程中又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只有预习好了,在做实验时才能够得心应手。当然,在预习中,我们也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有一些不懂的地方,而这些我们都可以把它们标记下来,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认真搞懂,或者是带着疑惑去实验探究,这对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有一次做实验前没注意看,就预习错了实验,直到做实验之前一个多小时才发现预习错了,没有办法就抄袭了同学的实验报告,等做实验的时候才发现之前没看过,做起实验来真的很费劲,得一点一点照着实验教材来做,不时还得询问同学,虽然那次没有被老师发现,但我也深深意识到了之前认真预习的重要性,之后的预习一点也不敢马虎了。

其在做实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合作。有的实验要求两个人一起完成也大概是出于培养合作能力的目的。毕竟以后得科研项目,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是很难以完成任务的,况且,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在合作的情况下,可以明确分工,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一个人操作,另外一人记数据,或者是在旁边监督,这样更容易发现操作过程中不足的地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虽然我动手能力不强,还经常坑队友,但在这个过程中,真的发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而且总觉得两个人做实验会比较顺利一点。而这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扬合作精神。

我还在实验的过程中学到了自己探索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做元素实验时。一直觉得很多实验现象就是像课本描述的那样,比如会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会产生大量气体,但当自己动手做时,会发现很多现象没有出现,或者是不够明显,甚至有时会出现新的现象。遇到这些问题是要去认真思考,是不是操作出了问题,或者是加试剂的量没有正确,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试剂变质,或者有了杂质。有时候就需要改变一下实验方案,找替代试剂,重新配置试剂。通过这个探究的过程,我们往往能找到问题所在,对元素性质有更深的认识。

我还学到了要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思考。很多实验的操作,还有一些技巧,之所以要那样,而不能用其他的方式代替,一定有这样的原理,如果我们弄清楚了原理,做实验时就不需要很费劲的去记住那些关键的动作标准,很自然的就按照标准去做了。而且我也觉得在引导我们去思考原理的这样方面,老师真的做的很好,不是单纯的给我们演示与讲解,每次讲到关键的地方,老师都会问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引导我们去思考,然后再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感觉获益匪浅,也明白了思考的重要性,这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无机分析 第6篇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 溶液 元素及其化合物 定量分析 农林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0-01

化学与农林业生产关系极为密切,化学知识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新型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化肥(复合肥、生物肥及生化复合肥)的开发利用;、除草剂的研制;从天然植物中提取杀虫剂;遗传工程培育新品种与植物组织培养;对植物生命现象及生理活动的研究以及农产品的加工、检测和贮运等,都需要化学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农林专业课如土壤学、肥料学、植物学、林学、栽培学、植物保护学等都要借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深入论述。

一、溶液在农林上的应用

1.溶液的酸碱度

土壤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土壤的酸碱度,与植物营养成分的吸收、植物的生长等有密切关系。土壤的酸碱度不同时,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也不同。如土壤里的磷元素一般在PH为6.5-7.5之间有效性较高。PH﹥7.5或PH﹤6.5时,磷元素多以难溶状态存在,有效性降低。土壤里的氮元素在PH为6-8之间有效性较高。钾元素在PH﹥6时有效性较高。土壤酸碱度对植物本身也有直接影响。土壤的酸碱度会使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溶解,而破坏植物组织;土壤的酸性强则会使原生质变性并影响酶的活性,这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不同作物都有适宜其生长的土壤PH范围。总之,应用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知识,测定溶液的PH,对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2.缓冲溶液

在微生物实验中,常在含缓冲溶液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在土壤里存在着多种缓冲溶液,其中主要是由KH2PO4(弱酸盐)和K2HPO4(弱碱盐)组成的缓冲溶液。除此以外还有碳酸及其盐类,腐殖质酸及其盐类组成的缓冲对,这些缓冲对的存在,使土壤具有比较稳定的PH ,以利于微生物的正常活动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胶体溶液

胶体知识在农业生产有广泛的应用,它能解释许多植物的生理现象。一切细胞的原生质和植物的汁液都是胶体溶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受到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稳定性将受到破坏,输送养分的通道就要受到阻碍;它能解释土壤的保肥作用。实验表明,土壤里含有大量的胶体粒子,其胶体粒子主要带负电荷,并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土壤具有吸附周围液体中的阳离子的作用。如当可溶性氨肥施入到土壤时,使土壤溶液里的NH4+浓度增大,土壤胶体原来吸附的阳离子就被NH4+交换,这样NH4+就被土壤胶体吸附,使NH4+不至于未被及时吸收而损失,故土壤胶体的存在能对铵态氮肥起到保肥作用。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农林上的应用

1.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是同位素示踪技术。同位素示踪法是引入放射性同位素,并观察其行踪的方法。如把放射性磷制成磷肥,喷洒在棉株叶上,很快在棉株中就发现了放射性磷,这证明了叶子也能吸收磷肥;辐射育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照射生物体,使其正常代谢发生改变。通过遗传变异,选育出优良品种。植物的保鲜、贮藏:用小剂量的射线照射种子或用放射性物质的溶液拌种,刺激胚芽的生长发育,使种子发芽又快又好。用强辐射照射马铃薯、大蒜等,可抑制种子、块茎、块根的生长发育,达到延长贮藏期的作用。

2.农药

石硫合剂:配制是石灰:硫磺:水按1:2:10的比例共煮而成,它的杀菌能力强,容易渗透入细胞内,同时侵蚀昆虫表皮的蜡质层,对介壳虫和一些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波尔多液:是由CuSO4和石灰乳混合可制成,波尔多液对植物具有广泛的杀菌和预防保护作用,能消灭青苔和绵腐病菌。

3.化肥

(1)钾肥: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农村多用作钾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抗倒伏和对病虫害的抗病能力,能促进作物光合产物的运输,促成糖类的生成,使籽粒饱满。硫酸钾(K2SO4):也是重要钾肥,但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性增强,土壤板结。

(2)氮肥:铵盐:易溶于水,易被作物吸收适宜作基肥、追肥。

(3)磷肥:磷酸的钾盐、钙盐、铵盐在农业生产上是常用的磷肥,其中常用的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不溶于水,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但在酸性土壤或有机肥料中的有机酸作用下,能转变成可溶性的磷酸二氢钙,而被植物吸收。因此,它是迟效肥。过磷酸钙(简称普钙),是硫酸钙和磷酸二氢钙的混合物,磷酸二氢钙溶于水可被植物直接吸收,是一种速效磷肥。重过磷酸钙(简称重钙),它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因此,它是比普钙肥效高的速效磷肥。

(4)微量元素肥料:硼肥,农业上常用的硼肥有硼砂、硼酸、硼泥等。硼是植物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能促进光合作用,增加糖类物质在体内的运输。特别是对马铃薯、甘薯、萝卜等块茎根类作物及油菜、棉花、果樹等经济作物影响较大,缺硼时植物的根、茎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油菜、小麦等常发生“花儿不实”的现象,农业上多用硼砂作根外追肥。

三、定量分析在农林上的应用

在现代科研领域中,分析化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和工具,无论是在农副产品的营养成分析、土壤普查,肥料和农药的质量检测等方面都具有广泛应用。

1.酸碱滴定法:常用此法测定水果、蔬菜等的总酸度,天然水的总碱度,土壤、肥料、中的N、P等元素的含量。

土壤、肥料中N的含量的测定(K氏定氮法):在CuSO4的催化下,用浓H2SO4将试样分解消化,使各种形式的氮化物转化为NH4+。NH4+的Kb极小,不能采用标准碱直接滴定,可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滴定。但NH4+与甲醛最有可定量置换出H+,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置换出的H+,便可间接得到氮的含量。

2.氧化还原滴定法:在土壤分析中,用重铬酸钾测定土壤里的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通过测定土壤中碳的含量换算。即在浓H2SO4存在下,加入过量K2Cr2O7标准溶液,在170-180°C下使土壤中的碳被K2Cr2O7氧化成CO2,剩余的K2Cr2O7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FeSO4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溶液呈亮绿色。其反应为:

2K2Cr2O7+8H2SO4+3C=3CO2+2K2SO4+2Cr2(SO4)3+8H2O

K2Cr2O7(剩余量)+6FeSO4+7H2SO4=Cr2(SO4)3+K2SO4+3Fe2(SO4)3+7H2O

3.配位滴定法:钾肥中钾含量的测定

K+可以沉淀为K2Na[Co(NO2)6]·6H2O,沉淀过滤溶解后,用EDTA滴定其中的Co2+,以间接测定K+的含量。

4.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普遍用于测定微量组分的分析方法,对于生物体、土壤中有机物及微量元素均可测定。在农业上,常用来分析铵、铁和磷等。

微量磷的测定:原理:在酸性溶液在,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钼磷酸,再用还原剂SnCl2或抗坏血酸,使钼磷酸还原为磷钼蓝,溶液呈蓝色。蓝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磷的含量成正比,然后用标准曲线法测定试样中磷的含量。

以上例子只是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农林专业的应用一个小的缩影,通过举例说明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农林专业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学好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上官少平.化学.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翠莲.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施工方法分析 第7篇

1.1 准备工作

施工前必须配备齐全的施工机械和配件, 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试机工作, 并保证在施工期间一般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路面基层施工, 一律要求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 按层次施工, 要求各施工单位配备足够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机械, 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20 cm, 以确保基层施工质量。底基层可以采用路拌施工工艺。

根据不同公路等级的技术要求和摊铺日进度配备拌和设备。对高速公路, 必须配置产量大于400 t/h的拌和机, 要保让其实际出料 (生产量的80%) 能力超过实际摊铺能力的10%~15%。拌和机必须采用定型产品, 并在多个工程中应用, 且用户反映良好。为使混合料拌和均匀, 拌缸要满足一定长度要求。至少要有4个进料斗, 料斗口必须安装钢筋网盖, 筛除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拌和机的用水应配备大容量的储水箱。所有料斗、水箱、罐仓都要求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 所有电子动态计量器应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后方可使用。

摊铺机应根据路面基层的宽度和厚度, 参考摊铺机的参数选用合适的摊铺机械;基层施工应采用多台摊铺机梯队作业, 最好为同类机型, 以保证路面基层厚度一致, 完整无缝, 平整度好。

压路机至少应配备12t左右轻型压路机1~2台, 18~20 t压路机2~3台、振动压路机2~3台和胶轮压路机2台。压路机的吨位和台数必须与拌和机及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 使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时间不超过2 h, 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水泥和其他填料钢制罐仓可根据摊铺能力决定容量, 用2个50 t的, 也可用一个80~100 t, 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 以免水泥起拱停流。

1.2 路拌法施工

1) 准备下承层。

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 具有规定的路拱。对于底基层, 应进行压实度检查, 对于柔性底基层还应进行弯沉值检验。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措施, 使之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对于老路面, 应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 如不符合要求, 应翻松老路面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底基层或老路面上的低洼和坑洞, 应仔细填补及压实;搓板和辙槽应刮除;松散处, 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 达到平整密实。新完成的底基层或土基, 必须按规范的规定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 必须采取措施, 使其达到标准后, 方可铺筑稳定土层。在槽式断面的路段, 两侧路肩上应每隔一定距离 (可为5~10 m) 交错开挖泄水沟 (或做盲沟) 。

2) 施工放样。

在底基层或老路面或土基上恢复中线, 在直线段每15~20 m设一桩, 平曲线段每隔10~15 m设一桩, 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标高。

3) 备料。

利用老路面或土基上部材料时, 必须首先清除干净老路面上或土基表面的石块等杂物。施工时应控制翻松及粉碎的深度, 用犁、松土机或装有强固齿的平地机或推土机将老路面或土基的上部翻松到预定的深度, 土块应粉碎到符合要求。利用料场的土时, 采集土前应先将树木、草皮和杂土清除干净。土中的超尺寸颗粒应予筛除。应根据各路段水泥稳定土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 计算各路段需要的干燥土的数量, 并根据料场土的含水量和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 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卸料距离应严格掌握。再根据稳定土层的厚度和预定的干密度及无机结合料剂量, 计算每一平方米稳定土需要的无机结合料用量, 并确定无机结合料摆放的纵横间距。

4) 摊铺土。

摊铺土前应事先通过试验确定土的松铺系数。摊铺土应在摊铺无机结合料的前一天进行。摊铺长度按日进度的需要量控制, 满足次日完成掺加水泥、拌和、碾压成型即可。应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 表面应力求平整, 并有规定的路拱。摊料过程中, 应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他杂物拣除。如土中有较多土块, 应进行粉碎。

5) 洒水闷料。

如已整平的土 (含粉碎的老路面) 含水量过小, 应在土层上洒水闷料。洒水应均匀, 防止出现局部水分过多的现象。严禁洒水车在洒水段内停留和调头。细粒土应经一夜闷料;中粒土和粗粒土, 视其中细土含量的多少, 可缩短闷料时间。如为综合稳定土, 应先将石灰和土拌和后一起进行闷料。

6) 整平和轻压。

对人工摊铺的土层整平后, 用6~8 t两轮压路机碾压1~2遍, 使其表面平整, 并有一定的压实度。

7) 摆放和摊铺无机结合料。

按所计算出的无机结合料的纵横间距, 在土层上做安放标记。应将结合料当日直接送到摊铺路段, 卸在做标记的地点, 并检查有无遗漏和多余。将无机结合料均匀摊开。

8) 拌和。

拌和分干拌和加水湿拌两个步骤。干拌应采用专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并设专人跟随拌和机, 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拌和深度应达稳定层底并宜侵入下承层5~10 mm, 以利于上下层粘结。通常应拌和两遍以上。低等级道路, 在没有专用拌和机械的情况下, 可用农用旋转耕作机与多铧犁或平地机相配合进行拌和, 但应注意拌和效果, 拌和时间不能过长。干拌完成后, 如果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足, 应加水并湿拌。洒水应均匀, 防止局部水量过大。洒水后, 应再次进行拌和, 使水分在混合料中分布均匀。洒水及拌和过程中, 应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含水量。

9) 整形。

混合料拌和均匀后, 应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整形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 并应特别注意接缝必须顺适平整。

10) 碾压。

根据路宽、压路机的轮宽和轮距的不同, 制订碾压方案, 应使各部分碾压到的次数尽量相同, 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一般需要碾压6~8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 前2遍应该采用1.5~1.7 km/h为宜, 以后宜采用2.0~2.5 km/h。采用人工摊铺和整形的稳定土层, 先用拖拉机或6~8 t两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 然后再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 应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碾压过程中, 稳定土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 如水分蒸发过快, 应及时补撒少量的水, 但严禁洒大水碾压。碾压过程中, 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 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 (加适量的水泥) 或用其他方法处理, 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1.3 中心站集中厂拌法施工

稳定土可以在中心站用厂拌设备进行集中拌和, 对于高等级道路, 应采用专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料。集中拌和时, 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土块应粉碎, 最大尺寸不得大于15 mm;②配料应准确, 拌和应均匀;③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 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④不同粒级的碎石或砾石以及细集料 (如石屑和砂) 应隔离, 分别堆放。

当采用连接式的稳定土厂拌设备拌和时, 应保证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符合要求。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 必须先调试所用的设备, 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 应重新调试设备。在潮湿多雨地区或其他地区的雨季施工时, 应采取措施保护集料, 特别是细集料 (如石屑和砂等) 应有覆盖, 防止雨淋。

应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 及时调整加水量。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 减少水分损失。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如下承层是稳定细粒土, 应先将下承层顶面拉毛, 再摊铺混合料。

拌和机与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互相匹配。对于高等级道路, 摊铺机宜连续摊铺, 拌和机的产量宜大于400 t/h。如拌和机的生产能力较小, 在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 应采用最低速度摊铺, 减少摊铺机停机待料的情况。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窝”, 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1.4 养生及交通管制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 应立即洒水, 用草袋或麻布、湿砂湿润覆盖开始养生。对于基层, 也可采用沥青乳液进行养生。养生期宜不少于7 d。养生结束后, 必须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同时注意养生车辆对路面的影响。

在养生期间未采用覆盖措施的水泥稳定土层上, 除洒水车外, 应封闭交通。在采用覆盖措施的稳定土层上, 不能封闭交通时, 应限制重车通行, 其他车辆的车速不应超过30 km/h。

2 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在组织现场施工以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 原材料 (包括土) 或混合料发生变化时, 必须对拟采用的材料进行规定的基本性质试验, 评定材料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对用做底基层和基层的原材料, 应进行表1所列的试验, 对初步确定使用的底基层和基层混合料, 应进行表2所列的试验。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包括外形尺寸的控制和检查以及质量控制和检查。质量控制的项目、频度和质量标准应符合表3的要求。

3 结束语

无机结合料粒料基层施工过程包括现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配料、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 无机结合料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 从材料选、机械、施工组织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确保施工按照要求和程序进行, 从而保证无机结合料基层获得较高强度和刚度, 具有良好抗永久性变形能力。

摘要:论述公路路面无机结合料基层的分类, 从路拌法施工、中心站集中厂拌法施工和养生及交通管制等方面分析无机结合粒料的施工方法, 并阐明严格控制粒料原材料的质量, 控制基层材料的级配组成, 按照要求和程序进行碾压是控制无机结合粒料基层施工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路面,基层,无机结合料,施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2]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3]何兆益, 杨锡武.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4]叶国铮、姚玲森.李秩民.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5]李宇峙.公路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5.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体会 第8篇

1 讲好绪论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绪论课中, 主要介绍化学学科的发展和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般都不列入考试, 因此容易被一些教师忽视。但是, 笔者认为绪论课非常重要, 不应该被忽视。因为通过一堂好的绪论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学科的发展概况, 更能让学生了解到本门课程在生活、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 学好这门课程, 最重要的是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在本课程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绪论课中要让学生了解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在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无机化学是最早出现的化学学科, 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定律都是在研究无机物的基础上创立的。当今的无机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实验技术研究除碳氢化合物以外的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性质、结构及其应用之间的联系的一门学科材料能源信息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三大支柱产业。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到无机化学在纳米材料、陶瓷材料、超导材料、激光武器、电池、太阳能等新材料、新能源的合成制备方面的重要作用, 开阔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欲望。分析化学为化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提供了有关物质组成和结构的信息, 促进了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食品药品安全等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发展、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医药卫生、国防建设等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被誉为生产和科研的“眼睛”。分析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比如2008年出现的“三聚氰胺”事件, 正是由于部分分析工作者没能把好牛奶质量检测关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危害了许多婴幼儿的健康, 同时也正是由于有了分析化学, 才让这些违法犯罪曝露出来, 阻止了“三聚氰胺”产生的进一步危害。还有最近在全国很多矿区出现的当地居民体内重金属超标以及日用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事件, 这些案例都说明了分析化学的重要性。在绪论课中通过这些案例讲解, 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多分析化学学科的重要。此外, 在绪论课上还要给学生介绍大学课程的教、学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方法, 养成课前预习, 课堂认真听讲, 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 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通过对绪论课的精心设计和讲解, 在第一节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从而可以为后续内容的讲解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凝练课程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发展至今, 其内容面广、知识点深, 决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的, 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随着《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课时的不断下调, 教学内容多与学时短的问题日益突出教师只有加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量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导致教师上课前要做大量的备课工作, 无暇去阅读相关知识的发展和应用, 无法让学生了解到学科的前沿。此外, 由于课时少, 影响了教师在知识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拓展。另一方面, 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来说, 学习方式还停留在高中每节课课堂容量小, 老师通过讲解大量习题和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某一知识点的模式中。进入大学学习后, 发现每节课要接受大量的信息, 吃不消, 而且教师讲解习题也比高中少得多, 学习突然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要转变为现在需要“主动学习”, 经常会感觉到无所适从, 慢慢地就对该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

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包括学生在中学已学化学知识内容、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 , 认真钻研教材和辅导书, 协调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与后续的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部分等课程内容的联系, 削减中学化学已学内容和后续课程重复安排的内容, 突出知识主线, 使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合理、层次更分明。无机化学以理论部分和元素部分两条主线, 将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归纳为物质结构基础、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基础以及水溶液中的化学原理,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在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分析的原理、方法、规律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典型与一般方法之间的共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把分析方法与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前沿课题结合起来, 通过分析、探讨这些事例, 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另外, 在整理出教学内容的“精髓”和知识点的“关键”后, 突出重点、难点。如四大化学平衡是本课程的重点, 在学习四大化学平衡以前, 要先学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一节, 这一节内容就是“精髓”。该节主要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等有关平衡的基础知识, 与后面四大化学平衡的关系类似于辨证法中的普遍与具体的关系。因此应该在这一节内容上花功夫, 细讲、慢讲、讲透, 多举例, 多总结。当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 再学四大平衡, 就很容易理解。再譬如在“物质结构基础”一章中关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内容的讲解方面, 对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薛定谔方程进行简单介绍, 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要用波动方程来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的缘由就可以了, 而对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进行重点讲解, 让学生理解这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和取值范围, 以及如何用四个量子数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

内容的精炼可以使教学安排更合理, 也给授课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 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阐述, 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效率, 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地缓解了教学内容多和学时不足的冲突。

3 合理运用课件, 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精炼只是为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了可能, 最终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实施。《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存在着化学基础理论比较多, 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繁杂和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手段多以板书为主, 存在着不生动、不直观形象的特点, 使得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比较困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采取灵活多变的讲述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比较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直观、生动等优点, 充分利用Flash动画、示意图、幻灯片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看不见的现象变清晰可见, 让学生易于理解、记忆, 做到深入浅出[1]。比如借助于计算机特殊的动画功能多媒体课件在讲解“物质结构基础”这一章中原子结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晶体结构等内容时, 使得难以言传的抽象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直观, 提高了教学的形象化、具体化、生动性和活泼性,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微观结构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此外, 利用多媒体还可增加师生的互动机会,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的比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 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但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也不能放弃。比如在讲解滴定曲线等部分内容时,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中不同的色彩、动画和立体效果, 而在有关平衡问题的处理时, 除了利用多媒体对重点部分进行强调外, 还需用板书对一些重要公式进行必要的推导, 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另外, 板书的优越性还体现在一些没有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 如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 以及根据学生的反应或时间临时补充的内容等。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多媒体和板书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两者的优越性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著名化学教育家戴安邦先生生前提出“全面的化学教育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 更应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 还应培养科学精神与品德”的化学教育思想[3]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 在尝试现代教学手段的同时, 在教学中还应把学生作为主体,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采取灵活多变启发式教学法、比较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比如在讲授完稀溶液的依数性后, 我们启发学生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 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解释农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启发学生由渗透作用反推反渗透作用及其应用等。在讲授化学平衡时, 通过比较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 找出共同点———都用平衡常数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但针对每种不同体系的平衡特点, 平衡常数有不同的含义, 求解不同平衡体系各组分的浓度方法都各不相同, 这样, 比孤立地去单独记忆某种体系的平衡更有效, 更全面, 避免了在计算中乱套公式, 误打误撞。

近几年我们针对学时减少情况下如何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以上几个方面的初步探索, 实践结果表明, 以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改革,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学生的基本功扎实, 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增强, 善于思考, 勤于动手, 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摘要:分析了我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结合授课教师近年来教学工作实践, 总结了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亲身体会。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实践,体会

参考文献

[1]文曦, 李安民.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5 (3) :101-103.

[2]薛娟.多媒体教学与课程改革的探索[J].科技资讯, 2009, 28:237-237.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管理探讨 第9篇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管理

1 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无机及分析化学越来越成为社会所重视的领域, 并且广泛运用于社会实践, 很多检测机构都是利用这一科学对化工化学材料及食品安全进行检测。这就离不开检测机构内强大的实验室设备以及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根据调查可以看到, 目前很多实验室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随着很多检测机构的增多以及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检测人员也进行了扩招, 但是原有的实验室数量以及设备的质量已经不足以应对如此庞大的检测群体的使用。二是随着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发展, 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和研究人才, 如果在实验室内没有良好的物质保障, 那么就难以保证往社会科学人才的质量。三是实验室内部有较多比较复杂的实验药剂和其他设备, 加之实验内容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如果不对实验室进行及时管理, 很容易影响实验的质量和效率。[1]

通过以上的问题分析可以看出, 对检测机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进行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进行管理的具体措施

以下提出的管理措施都建立于对高校实验室问题和使用情况的分析之上。

2.1 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很多检测机构的实验室没有统一的管理措施, 虽然是对外开放, 但是很多方面都不严格。实验室需要根据规定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以此来保证实验室的使用效果。其中要包括检测人员使用守则, 实验室工作人员管理条例, 实验室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工作准则, 设备丢失或损坏赔偿方法,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药品使用规定, 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实验室成绩评定方法等等, 这些规定和制度都要经过详细的规定, 并且在实验室负责人的监督下进行一步一步的具体实施, 体现实验室奖惩结合、权力与义务为一体的工作原则。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并且实行是实验室管理的第一步, 这就需要极大调动检测人员的积极性, 从而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积极参与到实验室的维护与管理中来。

2.2 优化实验组织安排

怎么优化理论和实验之间的关系是实验室管理也需要考虑的问题。加之很多检测机构的实验室还需要为高校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研究场所, 所以容易出现实验室使用紧张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首先, 要科学制定实验室使用进度表。这样可以方便实验室管理人员安排实验室。然后要根据不同的工作进度进度表来整合不同工作人员之间需要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时间。最后制定实验室使用时间表。做相同实验的尽量安排在一个时间段, 因为这样实验室的设备可以持续使用, 不需要更换。与此同时, 要注意的是先理论课再实验, 如果理论不掌握就进行实验, 那么就如同缘木求鱼, 没有任何学习和检验的效果。[2]

2.3 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

化学实验室最为关键的就是一些化学药剂的使用, 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1) 药品管理。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各式各样的化学试剂, 这其中包括液体和固体, 大多都是具有酸碱性的, 可以产生氧化或者腐蚀作用, 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不同的药品性质分门别类的进行摆放和管理, 像是那些具有挥发性的药品应该密封好, 而那些见到阳光会分解的药品应该放在阴暗处。

(2) 仪器管理。实验室内最多的就是仪器,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涉及到的仪器有很多, 像是天平、滴管、锥形瓶、试管、烧杯、滴瓶等等, 这些设备使用完之后要洗涮干净, 摆放整齐。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定期的对不同的仪器进行检查, 尤其是那些比较注重刻度以及准确度的仪器, 对于仪器的采购、使用、外借情况要需要及时的记录下来, 一般来说, 一些常用的玻璃仪器是整套使用的, 所以更要注重保管。可以按照检测人员的编号来进行管理, 例如首次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员要按照自己的编号来管理仪器, 并且进行签名确认, 如果仪器有问题, 就可以找对应编号的检测人员,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 还能提升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3]

(3) 实验室工作管理。实验室有工作人员需要定期的检查和管理, 还需要负责日常的卫生打扫。一般来说, 一个实验室可以安排检测员进行轮流管理, 或者安排固定人员进行管理, 主要负责对实验前物品以及设备的检测, 以及公共实验仪器和物品的收放和检查, 力求能让实验顺利进行。实验室需要的药品和试剂可以让班级内的小组来负责, 那些对外开放的实验室要提高要求, 让每一个都参与到管理中来。

3 结语

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已非常普及, 如何能够管理好实验室让检测人员能够正常使用实验室是每个检测机构实验室负责人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实验室使用安排等方面提供了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梁巧荣, 赵建芬, 杨海贵.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管理探讨[J].广东化工, 2011, (110:161-162.

[2]王金玲, 谢劲松, 张晶, 宋要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室科学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03) :105-106.

无机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无机锚固材料,结构加固,微膨胀

我国现有建筑物中, 有相当部分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后, 已有不同程度的老化, 或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 这些旧建筑物现在已经迈入了维修加固的寿命时期。当前, 我国建筑物维修改造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 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筋锚固技术是最为常用的维修加固技术之一, 具有设计灵活、定位精确、施工简便等众多特有的技术优点, 成为现代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技术中最具活力的分支。目前, 植筋锚固材料主要分为有机粘结材料和无机粘结材料, 以有机类为主。但随着无机锚固材料技术的进步发展, 有机类锚固材料其有机特性与水泥混凝土构造物无机特性的不协调性逐渐暴露出来, 越来越多的加固改造工程开始青睐与水泥混凝土同性能的无机锚固材料。以下我们从性能方面来分析有机无机锚固材料优劣:

有机粘结材料主要包括环氧树脂胶、聚酯树脂胶、乙烯基树脂胶等, 具有早期强度高和发展成熟的显著优点;无机粘结材料主要包括普通混凝土锚固砂浆、高强混凝土锚固砂浆、高强特种锚固砂浆等, 具有水泥基、耐高温、无毒环保等优点。根据对比应用, 有机类锚固材料存在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相差太大、耐热性能差、易老化、有微毒、价格高等不可克服的缺点。

1 有机锚固材料的不足

目前有机质类锚固材料在应用中虽然可以起到较好的锚固作用, 但在也存在较多不足, 具体表现有:

(1) 有机类锚固材料性能不协调。锚固材料要求具有与被修补材料相接近的弹性模量和线膨胀系数, 但实际应用中两者弹性模量往往不在同一数量级上, 容易造成有机质锚固材料与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减弱甚至脱粘, 成为锚固结构不安定的隐患。

(2) 有机类锚固材料耐久性不良。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组分的混凝土硬化体中的液相呈高碱性pH值, 高碱度的环境中, 有机质类锚固材料容易碱化变脆或脱粘, 大幅度降低粘结强度, 影响锚固结构的安全性。

(3) 有机类锚固材料耐热性差。有机类植筋锚固材料中高分子结构的键能较小, 高温下易降解, 不能满足建筑物耐热与防火要求。

(4) 有机类锚固材料微毒昂贵。当前, 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有机质类锚固材料价格均较昂贵, 且材料浪费量相对较大, 推高加固工程造价。

(5) 有机类锚固材料施工难度较大。有机类锚固材料通常对设备和人员要求较高;同时, 受制于室外温度和天气变化, 对施工场地和环境都有较高要求。

2 无机锚固材料的技术优势

鉴于有机类锚固材料的性能限制, 水泥基无机锚固材料与混凝土构件有着天然的相容性, 植筋锚固材料由有机类向无机类过渡是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无机锚固材料的技术优势主要有以下五点:

(1) 早强与高强特性。无机锚固材料在一定锚固条件 (锚固深度、固化时间) 下, 锚固强度均能满足工程技术要求, 拉拔试验时, 抗拉拔力达到植筋极限抗拉强度, 以颈缩破坏为主。

(2) 微膨胀特性兼具变形协调。无机锚固材料与混凝土基体均为无机类材料, 在温湿度循环变化时, 与混凝土变形协调一致, 不会产生附加温度应力, 也就没有因为疲劳而产生开裂损坏。

(3) 耐高温耐老化。无机锚固材料与水泥混凝土具有相当的耐高温耐老化特性, 在常规的高温环境下可以长时间服役, 在拼接施工中, 可以采用先胶后焊的工艺, 符合实际施工的要求。

(4) 施工快捷。无机锚固材料一般为单组分, 无需现场调和, 也无需借助胶枪设备, 竖直孔、水平孔和垂孔均可快捷植筋;无机锚固材料对作业面要求较低, 潮湿、微水和微尘不妨碍施工。

(5) 绿色环保。无机锚固材料不含苯乙烯等组份, 无毒无味, 对施工人员不造成伤害, 对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 适用于各种使用场合。

(6) 造价便宜。实际工程上, 选用材料时不但要注重材料的性能, 在性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 影响材料大范围推广使用的更为主要因素是材料的价格。经某实体工程的实际运用测算, 造价降低50%。

3 结论

无机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无机材料;建筑外墙;保温作用

引文

增加外围保温性能是建筑能耗降低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而使热损失减少,对新型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应用。外墙外保温系统目前来看是采用的有机材料,比如聚苯板以及挤塑板等。虽然有机保温材料成本低、施工操作方便,而且也具有非常的好保温效果,但因聚苯板等材料限制增水性,与常规亲水性建材不相容,从而导致面层外后续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而与之不同,无机保温材料则防火等级比较高,也具有非常的强阻燃性,多为A级防火级别;无机保温材料稳定性好、不易变形,具体施工过程中和抹面层、墙体基面之间的粘结非常牢固,基本上空鼓或者开裂等问题不会出现。因此,无机外墙保温材料在现代建筑外墙施工过程中,应用价值非常的大。

1.无机保温材料性能指标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建筑外墙保温施工过程中常用的几种保温材料,对关键性能指标确定,具体对比如下表所示。

表1 无机保温材料主要性能指标数据对比

通过分析以上外墙外保温关键指标对比可知,泡沫玻璃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对温度范围也相对使用较广,不吸水、不收缩,加之相对较小的导热系数,可在外墙外保温材料适用。虽然岩棉基于对实践中很多无机墙体保温材料的应用来看不燃烧,而且有较低价格,但是其质量相差非常的大,而且保温性比较好的岩棉密度低,耐久性差、抗拉强度小;实践中,若对钢丝网架、岩棉板结合的方式作为保温板材采用,会使局部热桥现象容易出现,对保温效果有不利影响产生。虽然玻璃棉、岩棉的性能有很多相似点存在着,但是手感要优于岩棉,能够使劳动条件有效改善,但相对价格较高。作为固体基质粘结封闭微孔网状材料,硅酸盐保温材料由含镁、铝的非金属矿质——海泡石作为基料,然后复合加入辅助原料以及填充料,配以添加剂,对特殊的工采用艺加工而成。其对于硅酸盐保温材料而言,有相对较大密度,虽然有非常的强耐高温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材料脱落现象经常会出现。聚脲聚氨酯是值得一提的,在防水领域的应用非常的多,作为一种保温材料,具有快速固化、与底材有效附着的功能;然而,任何一种有机保温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缺陷与不足,聚脲树脂也不例外,比如容易收缩、脱落等。

2.无机外墙保温材料在现代建筑外墙保温中的应用

2.1无机保温砂浆

经常在建筑外墙保温施工过程中会对无机保温砂浆用到,其是一种新型的保温节能材料,主要用于建筑物内墙和外墙的粉刷;该种物质,主要成分是无机、轻质保温颗粒,由胶凝材料、添加剂和填充料构成,属于干粉砂浆。无机保温砂浆从应用实践来看具有保温隔热、节能利废、耐老化以及防火防冻和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建筑外墙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无机保温砂浆体系构建,可以使保温效果有效提高。具体而言,这类无机保温砂浆的应用确实具备着理想的应用效果,骑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能够较好的运用保温层和抗裂曾结构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有效提升其整体的应用效果;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其应用效果和价值,同样需要针对无机保温砂浆的应用规范性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控制,尤其是对于无机保温砂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标准要求进行高度评价,切实提升无机保温砂浆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在无机保温层构建的具体应用年限上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其应用的整体效果,避免在后续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各类问题和损坏现象。

2.2玻璃棉板

玻璃棉板是无机保温材料中的一种有着高效保温特性的材料,与传统的有机材料相对比,其主要具有以下几种优点:无机玻璃棉板遇火不燃,而且具有火焰的点火性以及传播性,其特性为容重轻、导热系数低,并且防火无毒、使用的周期较长等,如果运用得当,是一种良好的保温材料。但是在玻璃棉板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主要包括:玻璃棉板有着较强的吸湿性,因此作为外墙的保温材料会导致墙皮容易下垂脱落;玻璃棉板的抗拉强度比较低,在墙面运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剥离现象等。目前的一些玻璃棉板厂家,其为了改善无机保温玻璃棉板的性能,在生产流程中添加了打褶工序。普通的玻璃棉纤维间主要为层状结构,因此结合力小,并且较容易撕裂;打褶玻璃棉纤维间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此种结构能够有效提高保温板的抗拉强度、降低导热系数。

2.3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

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在保温结构中同样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这种材料的应用并非是单独构建的,还需要结合砂浆材料进行联合应用,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其保温效果以及整体的稳定性效果,尤其是要重点关注该类材料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密性问题,避免该方面存在缺陷影响其隔热效果保温。

2.4无机纤维喷涂

无机纤维材料一经发现就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理想的应用,具体到建筑物的墙体构建中,无机纤维的有效喷涂同样能够发挥出理想的左右效果,其不仅仅能够体现出较强的保温效果,在防火性能方面同样极为有效。此外,该类材料的应用还具备着理想的环保性和清洁性,值得进行推广运用。

2.5岩棉板

岩棉板是无机保温材料的一种,具有优秀的保温性能。外国对于岩棉制品的使用较为广泛,特别是欧洲地区,对于岩棉制品的消耗人均消耗量在20kg以上;在德国,当建筑超过22m时,几乎使用的保温材料全部为无机岩棉保温材料;在美国,由于存在这防火安全问题,因此无机岩棉制品的使用更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在我国,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刚刚起步,因此对于无机材料的使用还不够广泛,因此岩棉板作为建筑外墙所使用的无机保温材料还较为局限,其所主要运用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能源、石油化工、船舶工业以及公共建筑的隔声等方面,除去上述的用项之外,无机岩棉材料在民用建筑中的使用较少,在无机外墙保温环节中的使用也刚刚开展。岩棉板这种无机保温材料主要有以下优点:此种无机保温材料的隔热、隔声以及吸声性能较为良好;与传统的保温材料相比,导热系数较低、密度较小;除上述优点之外,其化学性能较为稳定,而且无毒不燃烧、使用的周期长。岩棉板材料的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相对于国外的岩棉制品来说,我国岩棉制品的质量以及保温性能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我国岩棉制品的酸碱系数。现阶段我国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岩棉,其酸度系数大都在1.6以下,相对于国外的岩棉,我国额岩棉酸减系数过低,因此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的提高。提高岩棉的酸度系数对于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进行高度重视。提升岩棉的酸碱系数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其耐水性能,对于其力学强度也能进行一定的提升,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改善,那么其不仅会危害人们的呼吸系统,还会对人们的皮肤产生一定的伤害。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保温节能领域的应用中不能够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指的无机保温材料的产业化,而工艺的改进问题是在在产业化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而并不是产能问题,要对高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加以注重,从而为企业和建筑领域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总而言之,建筑外墙外保温的施工安全可靠性是基础,全面推广无机外墙外保温材料,可以有效确保建筑物消防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赵新峰.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火灾危险及预防措施[J].低温建筑技术.2013(08).

[2]楚军田,申连喜.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标准研究[J].建筑安全.2012(01).

[3]刘璨.外墙保温材料在装修中的使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5).

无机分析 第12篇

为进一步了解古田银耳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本文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古田银耳中的20种无机元素含量, 为古田银耳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以期更好地指导古田银耳产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实验材料:银耳样品均采集于宁德市古田县。

试剂:B、Mg、Al、Ca、V、Cr、Mn、Fe、Co、Ni、Cu、Zn、As、Se、Sr、Mo、Cd、Ba、Hg、Pb标准储备液 (质量浓度为1000μg/mL) , 内标储备液 (6Li、Sc、Ge、Rh、In、Tb、Lu、Bi) (质量浓度为100μg/mL) 和调谐液 (Li、Y、Ce、Tl、Co) (质量浓度为10μg/L) 均购买于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使用时用2%HNO3稀释到所需浓度;HNO3和H2O2均为优级纯。

1.2 仪器与工作条件

仪器:Mars6Xpress微波消解仪, 美国CEM公司;Agilent 7700x,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美国Agilent公司。

微波消解程序:仪器功率为1200W, 消解分为三步:第一步:10min内温度上升到120℃并保持6min;第二步:6min内温度上升到160℃并保持5min;第三步:8min内温度上升到190℃并保持25min。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工作条件:等离子体流量15.0L/min, 射频功率1550W, 载气流量1.0L/min, He气体流量4.5mL/min, 采样深度8.0mm, 分析模式为全定量分析, 分析时间0.3s, 数据采集重复3次, 氧化物<2%, 双电荷<3.0%。

1.3 样品前处理

准确称取经过烘干粉碎后的银耳样品0.5g (精确至0.0001g) 于微波消解罐中, 先加入4.0mL HNO3, 浸泡1h, 再加入1.0mL H2O2, 放入微波消解仪中按微波消解程序进行消解。消解结束后, 于140℃电热板上赶酸。冷却后, 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 超纯水定容, 待测。同时做试剂空白。

1.4 样品测定

将定容后的样品溶液用ICP-MS测定, 同时分别测定各个元素的检出限, 并做加标回收实验和国家标准物质的验证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结合银耳中各无机元素的含量, 选择合适的浓度区间绘制标准曲线, 其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对样品空白连续测量11次所得标准偏差的3倍计算各元素的检出限, 结果见表1。

2.2 准确性试验

为验证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采用上述实验条件, 对银耳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 并测定国家标准物质辽宁大米 (GBW10043) 和绿茶 (GBW10052) 中各元素含量, 结果分别见表2、表3。结果显示, 加标回收率在90.0%-103.0%之间, RSD<5%, 国家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 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注:*表示参考值。

2.3 实际样品的测定

采用上述实验方法, 对采集来的100份古田银耳样品进行ICP-MS测定分析, 结果见表4。

注:ND表示未检出。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古田银耳含有丰富的Mg、Ca、Mn、Fe、Cu、Zn、Se、Sr等矿物质元素, 而重金属污染物As、Pb、Hg、Cd等含量均低于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污染物限量 (GB 2762-2012) 。此外, 由于100份古田银耳样品的来源有所不同, 各无机元素含量分布存在差异, 变异系数为13.5%-83.2%。

3 结论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100份古田银耳中的20种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实验数据显示, 古田银耳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矿物质元素, 其中Mg和Ca是人体必需常量元素, Fe、Cu、Zn、Mn、Se、Co、Mo、V和Sr等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而重金属污染物As、Cd、Hg和Pb等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污染物限量。这表明古田银耳矿物质元素含量高, 重金属污染小, 是可以放心食用的食用菌。此外, 古田银耳中各无机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 说明环境条件 (空气、水、土壤) 、栽培方式等影响银耳的无机元素含量。建议选择安全无污染的生产环境、改良栽培技术、优化栽培基质组分等以提高古田银耳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贺国强.菌中燕窝银耳[J].北京农业, 2015, (10) :38-39.

[2]甘梅容.延年益寿银耳菌[J].山东食品科技, 2002, (6) :23.

[3]杨萍, 张震.银耳的功能性及发展前景[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9, 30 (7) :179-180.

[4]顾智章, 陈瑛.银耳的食疗[J].蔬菜, 2000, (1) :33.

[5]黎勇, 王晓东, 高敏.我国银耳的研究历史及现状[J].北方园艺, 2014, (16) :188-191.

[6]魏茂羽.古田银耳:响亮的食用菌品牌[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11, (8) :43.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