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小学三年级作文(精选6篇)
蜗牛小学三年级作文 第1篇
加油!加油啊!教室里传来一阵阵助威声,同学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在赛蜗牛!是什么规则呢?同学们两两一组,挑选自己找来的蜗牛进行赛跑,一共三轮,三局两胜,参赛助手,也就是我们不能用手帮助蜗牛,否则就输了。
第一轮比赛是在各自的桌上进行的。我和赵同学都将蜗牛放在桌子最后,让它向前爬,爬到桌子最前为获胜。开始!王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加油啊,向前(我蜗牛的名字)!我在心中默念到。可是,旁边赵同学的蜗牛都已经开爬了,所经之处留下一条黏液痕迹。而我的呢,一直停在原来的地方。我真琢磨不透它的心思,它到底为什么不爬呢?我只能干着急,因为不能用手帮助啊!后来,我发现它下面压着一颗黑绿色圆圆的东西一一那是它拉的便便!我恍然大悟,原来它想拉便便了!很快,我又哭笑不得,这可拉在桌子上呢!好在,它解决完三急后,就立马开跑了。
它跑起来,可不像它的名字向前一样向前,而是偏离道路,一直向右爬去。我很着急,先是用手为它开好道路,挡住别处,又是拿了一片菜叶来引诱它直走。可这些对它来说似乎都没用。不知不觉,赵同学的必胜号蜗牛已经要到这终点了,而我的也要到达了:到达桌子右边的终点。我无奈,只好放任它爬,只要不掉下桌子就谢天谢地了。赵同学的蜗牛到达了终点,我们的第一轮比赛结束了。我真是无奈又想笑,我的这只蜗牛应该叫向右啊!这样才符合呢!
随后,我们迎来了第二轮比赛,这一轮就更有趣了!怎么个有趣法呢?我们来看看。第二轮,比赛场地换成了我们坐的凳子凳子下面有两根线,让蜗牛在上面爬。我本以为这一次应该不会偏离路线了,可我的蜗牛用事实告诉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是这样的:比赛一开始,我的向前就又像睡着了似的,我拿叶子引诱它,而它却紧急掉头,像杂技团的表演人员一样挂在线上,吊下来。后来它忽然抬起头,将我引诱它的菜叶一口咬走,然后慢慢爬到赵同学的线上。我很无奈,只好任由它自己爬,只要不掉下线就好了。停!老师一声令下,第二轮比赛结束了,我和赵同学的蜗牛都没有到达终点,最终以平局收尾。
第三轮比赛,我的向前以巨大的身材优势压住了赵同学的必胜,双方纠缠不下,快要结束了,向前才动起来。最终,又打成了平手。
这次比赛,赵同学虽然以一分优势赢了我,但我还是非常高兴,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赛蜗牛,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发现蜗牛是个很有趣的动物,它有时的举动能把我逗乐。
蜗牛小学三年级作文 第2篇
小蜗牛把这个梦想告诉朋友们,可是,大家都说它异想天开、白日做梦。一只年老的猴子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说:“你不要白日做梦了,你们蜗牛本身就爬得慢,如果你能爬到五马山上,那也要猴年马月了。”顿时,小蜗牛的朋友们哈哈大笑。
小蜗牛的脸刹那间红了起来,羞愧地低下头。但是,它没有放弃,决定第二天启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到了第二天,风和日丽、花红柳绿,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如箭,鸭子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正如苏轼先生所说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小蜗牛赶紧收拾它那如泰山一样重的行李,来到山脚下,立刻出发了。小蜗牛迈着它那笨拙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往上爬,突然,它听到一个声音:“你来这里干嘛?”一个正倒挂在树上的蜘蛛说。
“我要到五马山顶上看融城美丽的夜景。”小蜗牛说。
“就你还爬五马山?你慢得出奇,怎么可能爬得到五马山上呢?”
小蜗牛对着蜘蛛,满怀信心地说:“我的脚虽然短小,但很结实。我一定会爬到五马山上看到融城那美丽的夜景!”
“哼!不听他人言,吃亏在眼前。”说完,小蜘蛛又开始玩它的倒立游戏了。
小蜗牛说:“那么,再见了小蜘蛛。”
说完,小蜗牛又开始无声无息地爬。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小蜗牛终于到了半山腰。正当它准备歇会儿时,它听见了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朝上空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天敌来了两只麻雀。小蜗牛赶紧躲藏,可是,还是逃不出麻雀的手掌心,只见它们像闪电一样俯冲而下,一下子就抓住小蜗牛,并开始争论不休。
“是我先抓到的!”一只胖点的麻雀生气地说。
“不,是我......”另外一只瘦些的麻雀也不甘示弱。
倏地,两只麻雀都没拿住小蜗牛,小蜗牛就“嘣”地滑了下来,摔在了草丛上,它激灵地跳下叶子,迅速地钻进草根里,躲过了一劫。于是,小蜗牛又继续悄无声息的爬行,每当口渴的时候,它就喝点叶子上的小露珠;每当想休息的时候,它就躺在草丛底下闭目养神;每当热燥来临,它就用露珠清爽清爽脸庞。
蜗牛小学三年级作文 第3篇
语文课标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因此, 作为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就应该把作文看成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 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可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是刻板地依据教材的习作编排, 死板地从理论和结构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最终陷入了“老师指导倦, 学生习作愁”的不良循环。可见, 教师行之有效的指导在习作中显得极为关键。“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 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 抓住恰当的教学契机, 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点, 组织相应的活动, 让学生主动走进生活, 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 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才能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拥抱作文, 表达自己生命的真情实感, 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基于这种认识, 我在习作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案例叙述
九月一连下几天的毛毛雨可真不多见, 阴沉沉的天气让人烦闷。下午第二节课我来到教室, 准备指导第一次日记《难忘的暑假生活》。上课铃已响了好一会儿, 几个头发湿漉漉的男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这是干什么去了?怎么迟到了?”我不满地大声问道。他们几个还没回答, 其他的孩子就七嘴八舌地说:“老师, 他们下去抓蜗牛了。”“蜗牛?”我疑惑起来。调皮鬼于泉涌把掌心慢慢伸开, 几只小小的蜗牛正在他手心中探出脑袋东张西望呢!“哦!”下面的同学瞪大眼睛惊叫了起来, 另外几个男孩也伸开掌心, 几十只小小的蜗牛立刻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眼光, 他们忘记了他们的老师正在生气, 一齐围拢到我和这几个迟到者身边, 争先恐后地来观赏这些课堂的闯入者小蜗牛。几个迟到者此时仿佛成了英雄, 骄傲地举起他们的蜗牛向大家展示着。看着孩子们喜悦的面容, 热切的眼神, 听着他们七嘴八舌好奇的提问, 刚才不悦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了。我眼前一亮:多自然的童真的流露!这不是很好的指导习作的机会吗?可转念一想:这是开学的第一周, 按照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 按照往年的惯例都应该写《我的暑假生活》, 再说已经和各位老师讨论了指导的思路, 还写出了指导的教案, 现在丢掉它, 行吗?我犹豫了。“老师, 蜗牛的触角都有什么用啊?”“它们的家在哪里啊?”“老师, 小蜗牛吃什么呀?”听着孩子们兴味盎然的提问, 看着孩子们兴奋而涨红的脸蛋, 我终于下定了决心:先丢开已写了几年的暑假见闻, 让小小的蜗牛牵线, 引领孩子们走进蜗牛奇妙的世界, 让他们眼看, 耳听, 手摸, 心感, 嘴说, 笔写!想到这里, 我竟跟孩子们一样激动兴奋起来。
迅速组织好课堂后, 我将迟到男孩抓到的几只蜗牛放在手心, 微笑地问道:“同学们, 喜欢小蜗牛吗?”“喜欢!”孩子们响亮地回答道。“那这节课我们就与小蜗牛来个约会, 走进它们奇妙的世界, 去感受它们独特的生活与情感, 好不好?”孩子们一听就欢呼雀跃起来。“不过, 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 答应了, 咱们才能下去与蜗牛约会, 否则”“老师, 您就快说吧!我们一定按要求做。”孩子们的眼中闪动着热切的光芒。“同学们, 蜗牛的世界是和谐安宁的, 它们喜静不喜闹。所以老师希望你们与蜗牛约会时能安静而文明, 细细地观察, 轻轻地触摸, 静静地遐想, 把自己当做它们中的一员, 真正融入到蜗牛的生活中去, 好吗?”看着在我手心安静待着的蜗牛, 孩子们深深地点了点头。
五彩的伞花在校园中绽放, 孩子们与蜗牛的约会开始了。他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 有的蹲在平坦的甬路, 专注地盯着那正在长途跋涉的“旅行者”;有的站在冬青树边, 探下身子用目光追寻那些“登高者”的足迹;还有的不顾满地的泥水, 干脆趴在花坛的边角石上, 用手拨弄着地上的杂草与树叶, 直接游历蜗牛的村落孩子们的神情是那样专注而陶醉。此时, 他们已真正与蜗牛那神奇的世界、奇妙的生活融为一体。
回到教室, 许多孩子的衣衫头发都湿了, 他们因为专心赴约而忘记了那绵绵雨丝的存在。孩子们意犹未尽, 满脸是新发现后的兴奋与激动。我知道是时候让他们开口说了。“看来, 你们与蜗牛的约会很成功。在约会中你有什么新发现、新感受, 快和小组同学畅谈一番吧。”话音刚落, 孩子们就聚在一起热烈地交流起来。那争先恐后的场面, 那滔滔不绝的话语, 那充满童真的奇思妙想, 让我惊奇更让我惊叹:源于生活的真情实感, 才是学生习作灵感的源泉!于是, 当天晚上的作业就是写与蜗牛的这次约会。布置作业时, 没听到长吁短叹声, 没有看到眉头紧锁的脸, 没有询问写多少字的无奈, 孩子们带着欢快, 带着愉悦离开学校。
第二天孩子们的佳作便摆在我的桌前。他们与蜗牛约会时的所见所闻所想从笔尖倾泻而出, 跃然纸上。看看这些可爱的题目吧:《我与蜗牛有个约会》《相亲相爱的一家》《树叶上的精灵》《奇妙的蜗牛世界》《两只蜗牛的悄悄话》灵动而充满个性, 童真而溢满真情。性格恬静的孙优悦写道:“在无限的静谧中, 我走进了蜗牛的世界。此时, 我仿佛已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与他们一起优雅而娴静地漫步在细雨中”活泼的张红阳写道:“我终于清楚地看到了蜗牛的庐山真面目。它洁白的身躯上通体透明, 犹如光滑而圆润的玉石做成的。头顶上两只长长的触角上长着两只灵敏的眼睛, 随着触角的延伸, 周围的一切都在它的监控之中。好厉害的小蜗牛!还自带雷达呢”心细的孔海婷写道:“今天我有个新发现。在冬青树下的草丛中, 两只蜗牛将它们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身体拉长、挺直, 然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是那样深情, 那样热烈, 根本没把我这个不速之客放在眼里。我想, 他们一定是对久别的恋人。原来蜗牛的世界也跟我们人的世界一样, 蕴藏着无尽的亲情与爱情啊!”一篇篇角度奇特、感受真切、充满奇思妙想的习作深深吸引了我, 让我陶醉, 让我欣慰。正在兴头上, 一篇短短的文章映入我眼帘:“在花坛的冬青树下, 我发现了一个蜗牛家族。这个家族有大大小小二十只蜗牛, 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 看起来懒洋洋的, 偶尔有几只悠闲地来回爬爬。这些蜗牛长得都一样, 每只都背着一个对它身体来说有些沉重的壳, 它们的身体都是透明的白色。在无人打扰时, 他们才小心地探出他们的脑袋, 用两只长长的长着眼睛的触角观望着外面的世界。 (今天就写到这儿啦, 未完待续!) ”未完待续?在阅读诸如《三国演义》等章回小说时, 见过有类似的“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的噱头;在报纸的小说连载中, 也见过这样的字眼, 可在学生的作文中, 可是平生头一遭!这个时候这种心境下看到这种“未完待续”的态度, 我不禁冒火。来到李广照身边, 把本子递给他。“这是你的作业?”“他今天早上才写的!”同桌严厉地指出。“他还说, 老师说过, 我们这是观察, 可以尝试观察一段写一段, 写成系列。我们有自由选择权!’”哦!闹了半天, 问题出在我身上!我的确是这样说过。小家伙今天是断章取义了。我吸了一口气, 拍了拍满脸通红的小家伙。“知道未完待续’是什么意思吗?”“接下去还有的意思!”他小声而流畅地应对着。“老师很有兴趣, 想听听这蜗牛家族的故事!行吗?”他似乎有些不敢确定。中午, 小家伙来到了我办公室, “老师, 我补好了!”“我悄悄地拨弄了一下一只正在树叶上观望风景的小蜗牛, 它立刻把脑袋缩回壳中, 过了一会儿, 对刚才的美景仍没看够的小蜗牛又试着将触角伸出来, 这次我用小木棍轻轻地点了一下它的身体, 可怜的小家伙终于意识到了危险, 又一次将柔软的身体深深地缩回到它那所小房子中, 再也不敢轻易露头观望风景, 可怜的小家伙。”我沉浸在这奇特的想象之中。“我礼拜天会再去观察蜗牛的!”孩子一脸忐忑不安地说。“其实, 我的小家伙!我觉得很满意了, 不信?你将两段连起来读读, 短小却不失精彩, 真实又不乏童趣。”好一个未完待续!
案例反思
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训练学生“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口”, 即表达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 习作的指导与训练都不能脱离学生实际, 更不能离开学生真切的生活。在习作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 摒弃死板的技巧讲解, 注重激发学生说写的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爱玩的天性组织相应的活动, 激活思维,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 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 有话想写。本案例的习作实践重点突出了以下几个特征。
(1) 充分的自主性。传统的习作教学中, 教师往往是习作内容的主宰者, 教师凭着自己的理解与感悟给学生提各种各样的要求, 学生只有被动地被老师的指导思路牵着鼻子走。而在本次习作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成了真正的主角。他们自由自在地沉浸在蜗牛的世界中,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 用自己的耳朵倾听, 用自己的大脑思考,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种无拘无束的自主习作中, 学生领悟了生活, 也真实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2) 盎然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奇, 面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 他们的小脑瓜中会涌现出无数的奇思妙想。而我们的指导恰恰就是要引发他们的这些潜能。在这个习作案例中, 教师抓住了孩子对蜗牛的好奇这一难得的契机, 灵活地改变习作指导内容, 将枯燥的课堂延伸到生动多趣的的校园中, 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 在愉快中领悟, 自然就思维活跃, 习作生动。
(3) 新颖的独创性。习作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 都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一味地按部就班、因循守旧, 必然会遏制习作的兴趣与激情。在本节课的设计上, 教师抓住蜗牛这一契机, 根据孩子天性的需求, 果断地抛开原来的预定任务, 将习作教学由单纯讲解变为组织观察活动, 把学生吸引到习作教学之中。正是这种教学思路的创新才换来此次习作的成功。而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也摆脱了千篇一律, 更注重学生在习作中个性的张扬与表达。尤其是针对学生李广照对小蜗牛的系列观察, 教师恰当引导, 充分鼓励, 调动了他习作的积极性和独创性。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第4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三年级;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97-01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这个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作文起始阶段的三年级语文教师,更应该深思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写作意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让学生轻松畅游于习作乐园,也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的追求目标。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五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时,可先以石榴为例,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一种水果的方法。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可以从多种渠道入手,如:观察感知、利用教材进行想象、练习说话中进行想象等等。我们可结合课文,在“写”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仿写。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是让学生举一反三。”好的仿写就是在创作。如:我们在教完《听听,秋的声音》一文后,就要求学生仿照文中描写大树、蟋蟀声音的语句格式,写一写其他事物的声音。这种仿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分析、抽象、探究、类比思维和创造想象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续写。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可选择结尾含蓄而有较大想象余地的课文。如:寓言《守株待兔》一文结尾,种田人的庄稼全死了。可启发学生:种田人见到庄稼全死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有没有醒悟过来等。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短文。这样,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文结尾的妙处,加深理解课文,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想象能力。
3、改写、扩写。如:古诗《小儿垂钓》,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启发学生,将古代文学语言改编为现代文学语言。适当展开想象,注意行人和小孩的语言、神态、对话环境、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将一首简单的古诗改编成动人的文学故事,在改编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又如:《新编乌鸦喝水》,由原来的一只乌鸦改编为四只小乌鸦排着队去喝水,它们将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喝到水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形象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要求学生每天看一、两篇童话故事;要舍得每堂语文课前五分钟用来给学生上讲台读或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可按学号顺序开展,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四、同学间互相批改作文
学生打好草稿后,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互相批改作文。为了鼓励学生多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要求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同学会用一个好词就给十分,会用一个好句子给十分,就这样加上去,不限分。互改下来,有的同学得了二百多分,有的得了一百多分,有的只得了几十分。得分高的同学让他到讲台上去读自己的作文,让大家听后说说自己喜欢他作文里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这样,写得不好或偷懒的同学也会自觉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慢慢学会去完善自己的作文。学生互改后再把自己的作文誊写在正本上给老师批改,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就会逐步完整和完善了。
五、教会学生细心地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多彩,写作素材就越充足,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具体,具有真情实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地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作文素材的习惯,我每周一都会给学生画一个表格,表格里记录着一个星期里自己每天最有趣、最难忘的事。比如:星期一,在学校早餐店里我与同学发生争执。到了周末,我就会给学生从表格里选一件事来写一篇日记。慢慢地,学生就逐渐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了。
小学三年级作文:蜗牛 第5篇
望着不远处久违的山巅,我轻快地在山间小路上徜徉。好久没有与山共舞,与阳光拥抱了。今天,一个甩出的周末,我要重上南山,与渊明种豆,与渊明采菊,暂时忘掉尽日学习的烦劳,卸掉满身升学的重压。
还没到山腰,腿好像要抽筋的样子,腿腹急剧膨胀,呼吸急促,粗气混着阳光,跃动在耳旁,退堂鼓在心底隐隐敲响。好像再也没有力气往上,我索性一屁股坐在小路上。落叶旋在路旁,轻轻的呢喃着泥土的芬芳。一只蜗牛正在落叶中凝望。哦,也许它不需要落叶的缠绵,它有自己螺旋式花纹的美丽的背囊,它不愿意始终躲在背囊下安逸的生活,它要走出自己虽然崎岖却铺满银光的小道。
这是一只普普通通的、难以让人找出任何特点的蜗牛,它就那样缓缓地掀掉挡在前面的落叶,用弱小的身躯背着那个重重的壳,缓缓的往前蠕动,也不知道它到底要去向何方。我捡起一根小树枝,将它身旁的树叶统统赶掉,露出有些石子的凹凸不平的泥土的背脊。偶尔,手中的树枝绊倒了小蜗牛,它簌簌的滚下去了相对于它来说遥远的一段路程。定定神,它用头前的触须探了探,又继续往上爬行。我不知不觉用树枝在它前面刮地而行,留下平整的路痕,想牵引着它一起朝山顶前行。
我笑了,近三年来,我第一次感觉到如此的轻松和惬意。山上有如此独到的美景,我在这样轻松的心境中读到了,也不枉我“扔下书本,走出房间”的一份周末的坚定。我站起身,捡起一根长长的棍,拖在自己的身后,继续向山顶冲刺,身体就像燕子那样轻盈,每一步都是那样坚实,那样干脆,只留下身后那一行扫去落叶的印痕。那是留给那只蜗牛的路,我要用我的行动牵引它快速向山顶前行。
不一会儿,我就在长吁中顺利地登临了山顶。我伸开臂膀,拥抱着山顶的阳光,是那样的舒坦,是那样的神怡。“啊”对着远处小小的山峦,对着自己来时的路,对着路上那只还在缓慢爬行的蜗牛,我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呐喊,将自己学习中所有的疲累,将自己意志的薄弱,将自己失败中的颓废,将自己懒惰的推诿,统统呼之而出,放于蓝天,放于山巅,放于旷野,放于过去的时间。
小学三年级作文:蜗牛 第6篇
有一天,我们的主人公也就是那只蜗牛(以下称呼他为小明)在菜园里用完早餐,正在进行晨练,突然,他看见在不远处的土堆上好像有一幅壁画,出于好奇,他便走上前去仔细瞧了瞧,原来讲的是一只蜗牛,他聪明又勇敢,喜欢游历四方帮助他人,有一次,他竟意外的帮助了蜗牛国王打败强敌,就此登上了高位。小明看到这里,不禁想入非非,他的脑海中瞬间勾勒出了一个头戴金盔,身披铠甲,腰间还挎着一把大宝剑的蜗牛勇士的形象,再一变换,那个勇士竟成了他自己!他想到这里,顿时激动无比,决定立刻出发。于是,他不顾家人朋友的阻拦,带上了足够的口粮就上路了。
众所周知,蜗牛的移动速度极其缓慢,小明走了几天几夜才刚刚走出菜园来到大路上,他此时也有点灰心丧气,一路上除了蔬菜,好像啥也没看到,壁画上画的东西莫非都是假的?边想边走,他突然发现自己走入了一片阴影里,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比自己大几十倍、有着一双翅膀一个尖喙的大怪物。我们的可怜的小明在菜园子里见到过的最大的非人动物也只不过是只田鼠,他那里认识这种生物!他还以为外面的世界的生物都是这个样子的呢,于是,他就上前和那个怪物打起了招呼。那个怪物能听见就怪了,看见“食物”自己送上门来,哪有不接受的道理,一口就把小明吃进了肚子里,再看看周围没有什么好吃的了,就拍拍翅膀飞走了。
小明顺着鸟儿狭长的食道一路向下滑,经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消化系统,最后还裹上了一层粘稠的消化液,他实在是受不了啦,就昏厥了过去。等他醒来时,已经是他在做“自由落体”的时候了,他吓得赶紧缩进壳中,幸好他摔在了沙滩上,这才没有“壳毁蜗牛亡”,不过这样也够他受得了,使得他晕头转向,差点爬进海里,吓得他一个激灵,这才清醒过来,心中满是恐惧和自责。
不知不觉间,小明在这座孤岛上已经待了好几个月了,他一刻都没有放弃寻找逃生的机会,还好,天助蜗牛!此时竟然刮起了大风!小明立刻抓住时机,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顺风“起飞”了。他本以为在夜间行动可以避开鸟儿,可没能想到竟然真的有一只鸟在“等待”着他!小明在空中,身不由己,只好又体验了一把“消化系统旅行参观”,顺便以鸟儿为顺风车,就这么搭着顺风车回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