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传染病简报(精选14篇)
卫生院传染病简报 第1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督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自觉遵守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按照国家和省卫计委制定的《国家卫生监督重点抽检计划》,我市制定了《合肥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抽检计划》,并于5月至10月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传染病防治专项监督抽检工作。全市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1000多人次,对全市636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检,重点检查医疗机构内镜治疗室、消毒供应室、基层医疗机构注射室、实验室生物安全等重点科室和重点部门。
检查发现通过多年重点监管和培训,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觉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抽检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
卫生院传染病简报 第2篇
2月14日,遂宁市爱国卫生运动暨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会召开,副市长袁冰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市卫计委主任李道丕对全市如何做好爱国卫生运动暨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做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副市长袁冰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认识再提高。各级爱卫部门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加强传染病防控放到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各级爱卫会要切实发挥议事协调作用,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强化组织管理和督促检查。二要坚持科学化,措施要落实。爱卫会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联防联控,共同做好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三要加强宣传引导,爱卫工作再深化。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强化防范意识,广泛深入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宣传H7N9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减少疾病发生。同时,结合卫生城镇创建活动,动员基层单位和群众,在城乡范围内深入开展一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农贸市场的卫生管理,落实清洗消毒等措施,着力解决活禽销售、宰杀方面存在的突出卫生问题。
卫生院传染病简报 第3篇
卫生院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是目前社会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工作任务, 其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终身利益。但卫生院在资源上的获取及各方面能力的加强等都有明显的滞后现象, 特别在于传染病的宣传及管理工作上, 是实现全民基本卫生服务制度的主要瓶颈之一。
2 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现状
2.1 制度不健全
目前, 我国卫生院对于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管理存在着滞后的问题, 不仅仅是政府对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不足, 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根据有关规定, 每一所卫生院应当建立起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 由院长作为总负责人, 同时对全院工作人员明确责任。事实上, 由于农村传染病所能收集的信息范围较广泛且内容复杂, 使得工作难度加大, 加至有的卫生院人员相当紧缺, 不能对民众的身体健康进行随访工作, 也缺少对病情信息的收集人员, 无法获取真实资源及反馈, 从而使得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复和帮助, 限制了卫生院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1]。
2.2 管理及运行措施不完善:
农村卫生院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实施过程中, 通常会因为管理及运行措施的不够完善, 加上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 从而使得县级、乡级、村级之间无法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使得卫生院的防治工作存在着“重医轻防“的现象, 忽略了传染病防治工作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 传染病网络报告机制也不够完善, 专职方面人员及其相关制度规定也没有得到准确的落实。
3 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的有效开展措施
3.1 加大疾病知识宣传力度:
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在防治工作中占有较大的引导作用, 对广大群众宣传有关疾病知识和提高群众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及防范意识, 是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的首要任务。工作任务开展的相关人员自身也要熟悉传染病的相关防治知识及措施, 增强法制观念, 才能对群众进行有效的引导, 让群众明白传染病的危害所在。防治工作管理者必须走出医院, 走进群众生活去更好地开展传染病防治及预防等相关健康教育讲座, 加大力度宣传《传染病防治法》, 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3.2 完整组织管理制度:
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明确好每一阶层职员及领导的责任,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拥有适当的经费及设备等。同时适当甄选人才加入到工作管理队伍中, 加强队伍的建设力度, 全面加强防治工作的培训及演练, 明确好工作人员的职责, 安排专管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治及预防工作[2]。完善领导监督制度, 将管理部门责任化, 确保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到位。
4 结语
卫生院关于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所指定的方针去执行, 落实好每一项工作的具体步骤, 为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着想。由于农村在经济文化上属于较为落后的整体, 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意识也相对薄弱, 因此, 要有效推行传染病防治工作首先要提高群众对传染病的认知程度, 进而提高其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对农村卫生院给予大的支持力度, 认真执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相关规定, 建立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扶持力度, 将乡村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得更好, 有效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摘要:乡镇卫生院在我国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发展伊始便成为了公共卫生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国家公共卫生职能的基层医疗机构及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前沿地。通过对农村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 为保障基层农民的身体健康, 加大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力度在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卫生院,传染病,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牟荟焰, 王向东.辽源市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 (02) :30-32.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现状调查研究 第4篇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行政机构
传染病的发生会给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卫生监督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国目前针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对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国家相关部门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科学的改善措施,减少社会中传染病的发病几率,保证人民大众的健康。
1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卫生监督是有效防治传染病的方式,我国已经成立相关机构专门开展监督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染病防治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还是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
1.1医疗卫生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
虽然我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发现卫生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相对还是较多:第一,主要部门职责不清。根据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卫生监督的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其下属的卫生监督部门是真正的执行机构,卫生监督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规范性的文件对他们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标准等进行明确。另外,对于公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监督存在漏洞,因为公办医疗卫生机构既是卫生行政部门开办的,又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监督,这样就导致在卫生监督中很难做到一视同仁,对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2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目前我国法制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在卫生监督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如《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对卫生监督中的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涉及较少,缺乏针对性措施,一些处罚的标准混乱,卫生监督工作很难有序、科学的进行。例如,对于谎报、瞒报门诊日志的,在相关法律中规定要进行处罚,但是如果医疗机构不建立门诊日志,则无从查起,也就不能进行处罚。
1.3人员经费、培训问题
由于卫生监督的对象涉及行业比较多,包括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学校及托幼机构、消毒产品生产单位等等,这些单位的分布较广,卫生监督的工作量较大,卫生监督人員缺乏。对不同的场所卫生监督的标准不一样,涉及的监督内容不一样,而目前与传染病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门类是最多的。专业化的传染病监督人员比较少,缺少临床医生的加入,对待专业性很强的如《处方管理办法》的执法等,卫生监督的效果很难提高。另外,对于基层卫生监督单位来说,单位性质不明确统一,经费问题也是影响卫生监督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大问题,很多卫生监督机构的经费严重不足,往往只能依靠创收来维持单位生计,严重挫伤了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卫生监督员特别是传染病卫生监督员在面临许多新的传染病监管时,对疫情情况、诊疗方案、指南、防控方案等培训滞后,业务能力下降,不能及时掌握疫情新动向,造成工作被动。卫生监督员的形象未能得到全面提升,未能体现传染病防治的效益外在性。
2如何加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2.1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
在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中,要对卫生监督部门、行政部门以及疾控中心三者的关系进行协调,使其形成良性循环。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制定相关的传染病防治方案和规划。在发放《医疗机构许可证》之前,设置前置程序,与卫生监督部门一起现场对重点环节进行把关审批。卫生监督部门即卫生监督所具体执行监督工作,对于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并通报各相关单位。疾控中心则需要对各种传染病防治规划具体执行,同时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吸取实践中的经验,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增强法律的实践性,使其能在卫生监督工作中有更强的操作性。
2.2增强卫生监督机构执行力
卫生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必须得到保障,卫生监督机构从属于卫生行政机构的同时,必须要高于普通医疗卫生机构,明确其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性质,让卫生监督机构保证其执法地位,在执法监督过程中能保证中立地位,不偏不倚。传染病防治监督中具有专业化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配备足够的卫生监督人员的同时要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建设,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引进新鲜血液如法制、临床、药品专业人才,对卫生监督中出现的漏洞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另外,在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中,执行机构要针对具体执行情况制定严格的标准,明确奖惩措施。例如,加强对执行队伍的管理,采用绩效考核的办法考核监督工作等等, 从整体上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保证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
2.3重视传染病信息监测
重视传染病的常规性数据和一时性数据的收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对每年开设的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开设情况,设施、设备、人员常抓不懈;要对重点单位如微生物实验室,重点科室如内镜室、供应室、医疗废物暂存间等加强检查、抽检;要对疫情发生时指定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门诊、观察室、病房等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找出存在的漏洞,从而防止医院中感染的产生。传染病爆发时的卫生监督是非常重要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通过对疫情的动态及时掌握,从而能保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疫情爆发之后,卫生监督机构应及时跟进疫情,对疫情展开恰当的处理,其中包括病人的转运、隔离、消毒等等,同时要将本地的疫情情况及时上报,让上级机构能对本级卫生监督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对不到位的措施提出整改意见。另外,在传染病防治中卫生监督单位还应该主动与治病、防病机构、健康教育机构联合起来,形成纽带,全方位控制传染病疫情扩散。
3 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展,无论在预防还是在控制疫情方面都有较为完善的控制措施。但是面对一些突发性传染病的时候,我国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不足就显露出来。为了提高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的质量,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相关部门首先要完善传染病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卫生监督规划和方案,建立高素质的卫生监督队伍,对目前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 韦雪芳.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现状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8):4230-4231
[2] 张冉燃.卫生监督如何落在实处[J].瞭望,2012,12(52):50-51
[3] 黄文光,石健.传染病分析和预测及其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46-49
[4] 盖红飚.对加强传染病防治的研究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7):192-193
卫生院传染病简报 第5篇
南山区爱卫会以春季爱国卫生清洁整治专项活动为契机,开展以“清洁卫生齐动手,预防疾病保健康”为主题的活动。活动当天,各街道办、驻区大单位的干部职工、社区居民、志愿者等深入城中村巷道、居民小区等卫生状况较差的`场所清理垃圾,清除乱张贴乱涂写,清除各类蚊虫孳生地,使辖区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消杀队伍在全区的公共场所、城中村、老住宅区、校园等场所开展除“四害”统一消杀。区爱卫办联合华侨城集团及各街道办等单位还在活动现场开展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向市民派发家庭除“四害”药品和宣传资料,向居民宣传除害防病知识,提高卫生防控意识,倡导社区居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营造清洁、美好、健康的居住环境。
卫生院传染病简报 第6篇
工作简报
第7期
禅城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编2010年11月22日
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开展重大传染病和
突发传染病等卫生科普宣传活动
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联合区医学会,组织卫生医疗科普志愿者开展多渠道、多种形式健康教育科普宣传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
1.针对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的特点,结合国际禁毒日的活动要求,6月24日在莲花广场举办一场‚‘远离毒品,预防艾滋’2010年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派发宣传资料7种1420份,安全套700个,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6月25日与佛山市劳教所、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区疾控中心在市劳教所内举行了一场禁毒宣传教育大会,向劳教人员开展有关医疗、戒毒、预防艾滋病、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咨询,为劳教所的部分劳教(强戒)学员解答了心中的疑问。
2.租用佛山火车站附近的文昌桥广告牌宣传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信息,提醒群众要‚远离毒品,预防艾滋‛。
3.10月30日禅城区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中,向学校教师和-1-
学生家长宣传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派发宣传资料500份。开展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经统计,居民防艾知识知晓率为86%。
开展“遏制结核,健康和谐”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 3月24日在铁军文化广场开展结核病咨询活动,动员社区有结核病症状的群众主动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免费检查与治疗,并倡导群众主动加入宣传,扩大影响。现场共发放宣传资料四种共850份,通过结核病知识有奖问答,增强了居民对结核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发放预防蜱、恙虫病的宣传资料,消除群众对寄生虫病的猜疑和恐慌
2010年9月初,国内河南、山东等地发生数起蜱虫叮人致死的病例,引发全国关注。佛山亦有相关的蜱虫、恙虫咬人致病的新闻报道,新闻扩大化报道导致群众的恐慌,及时在期刊刊登相关的防护信息和发放上级下达的宣传海报1800份和折页1500份,宣传蜱虫、恙虫叮咬可治愈以及预防被虫叮咬的方法,尽快消除群众的猜疑。
及时开展预防红眼病的宣传和督导工作
8月份,祖庙街道郊边、敦厚村委辖区聚集出现多例急性出血性红眼病病例,及时编印了‚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红眼病‛的宣传单张和挂画,送到村委医疗室、郊边小学和郊边幼儿园。敦促村委做好村民和流动人员的宣教工作;医疗服务站首诊医生要对病人做好治疗和明确的隔离指引;小学和幼儿园做好晨检工作。并针对疫情发展情况,及时加印1000份海报,发放到全区中、小学校,加强学校的集中宣传。
加强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宣传工作
10月初,我省个别城市出现了名为基孔肯雅热的急性传染病疫情。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禅城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关于基孔
肯雅热疫情的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宣传防蚊灭蚊预防基孔肯雅热的知识,及时编印了《预防基孔肯雅热》折页13万份和《防蚊灭蚊,预防‚基孔肯雅热‛病》挂画2000张。折页发放到区属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生,让学生带资料回家进行家庭宣传。其余折页和挂画分别发放到各镇/街道办事处、幼儿园、职业学校、区属各医院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宣传消除积水,预防蚊虫孳生,预防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
加强手足口病和甲流的宣传
根据省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结合卫生日活动,积极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引导公众对手足口病的正确认识,提高家长们对儿童手足口病的辨别能力。今年共发放《预防手足口病》折页2万份,开展宣传活动2次。
今年虽无强势的流感来袭,但仍继续在社区开展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宣传。年初到鸿运汽车站向主管人员和运输工作人员举办预防甲流讲座;在绿景路安装10块预防甲流宣传广告画;在市区30个宣传栏安装预防甲流‚勤洗手、常通风、少扎堆、爱卫生‛宣传画;年底籍终身学习周活动到各小学宣传预防流感的知识,向学校强调要培育好学生的正确洗手习惯。今年共在各种活动开展预防流感宣传10场,编印、发放宣传资料6000份。
(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供稿)
报: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科协
春季传染病简报 第7篇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此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为防止春季传染病的传播,呵护学生健康,后堡小学高度重视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加大宣传力度。在各班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出一期黑板报和宣传栏介绍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防控措施。
二、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预防传染病方面的作文,组织一次知识竞赛,使学生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利用国旗下讲话,为全校师生上一次健康教育课。
四、开展消毒。学校为每个班级、宿舍、办公室及公共场所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不留安全隐患。
卫生院传染病简报 第8篇
1 背景
1.1 饮用水供水现状
温岭市的水资源相对贫乏而用水量日益增长, 供、用水矛盾突出, 特别是农村自来水水质达不到卫生标准, 还有许多农村居民和外来人口使用井水, 而井水的污染又十分严重, 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温岭市农村供水方式为正规水厂供水、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 除城市延伸供水外往往不经净化消毒直接供给居民使用。2008年3月, 我们对全市的饮用水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全市有各类水厂计138家 (其中, 市级3家、镇级10家和村级125家;按水源类型分:水库水及山水等96家、深井水40家及河塘水2家) 。另有自备式 (含企业及家庭式) 集中式供水732家。分散式供水情况:全市有各类水井97 863口。
1.2 农村水质检测结果
为摸清温岭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 我们对不同供水类型的水质微生物指标进行了监测, 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执行, 项目为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结果为:14家镇级及以上水厂的23份出厂水和末梢水, 合格11份, 合格率为47.83%;20家村级水厂的20份水样, 合格11份, 合格率为55.00%;抽检12个镇 (街道) 的123份各类山水和水井水, 合格11份, 合格率为8.94%。
1.3 饮用水不安全是引发肠道传染病的严重隐患
温岭市各镇 (街道) 拥有数目庞大的水井, 共有各类水井97 863口, 理所当然地井水成为人们的饮用水源, 尤其在农村, 这一现象更为普遍。例如:2004年出现副伤寒暴发疫情[1,2], 引起2004年我市伤寒副伤寒较大规模流行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因连续干旱少雨, 因而, 水库库容严重不足, 自来水不能正常供应, 部分居民只能饮用不洁水源, 未经消毒的水井水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率达96.00%。二是由于饮用水不足和使用不卫生的饮用水影响到食品卫生的状况。经省、市专家共同参与的流行因素调查研究表明, 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主要有在外就餐史和饮用井水史[3]。所以, 饮用水安全卫生非常重要。必须加强农村居民饮用水的管理, 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和安全,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2 饮用水不安全因素分析
水资源相对不足主要是由以下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是温岭市人口密度高, 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级市, 且外来人口有60万人之多, 为本地人口的1/2, 饮用水使用人口多是造成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外来人口大都使用井水。二是温岭市是全国百强县 (市) , 工业发展迅速, 工业用水大幅增长, 是造成水资源紧张的第二个原因。三是温岭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 境内无大江大河通过, 虽然该市为丘陵地区, 可以建造水库, 但该市的水库均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水库总容量没有增加, 反而下降, 所以, 水资源减少。四是随着工业的发展, “三废”对水体的污染严重, 特别是生活污水的不合格排放, 水源生物污染严重, 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 导致肠道传染病高发等危害。
分散式供水水源面临的问题最为突出。一是水源防护设施不完善, 如人工井无井台、井盖、防渗层和过滤层, 山泉无泉室等, 地面污水可直接进人水源。二是水源位置定点不合理, 易受污染。三是水源无卫生保护区, 污染源多。四是村民缺乏对水源的卫生保护意识及一些不良的取用水习惯, 造成水源直接或间接污染。
3 饮用水消毒的方案和实施
3.1 饮用水卫生工程主要内容
一是提高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覆盖率, 到2010年达到90.00%以上。二是加速农村中小型自来水厂的改造, 使出厂水合格率达到98.00%以上。三是加强井水的管理和消毒。
3.2 加强水井管理, 落实井水科学消毒, 摸清位置, 统一编号
各村均要掌握本村水井分布情况, 摸清公用水井、企业自备水井和家庭独立使用水井的所在位置、水量和使用人数, 实行以村为单位统一编号, 落实消毒管理人员, 确定消毒方法和时间频次, 建立水井档案。对公用水井设置管理标牌, 设立水井防护设施, 确定水井消毒人员, 责任到人, 根据水质等情况确定科学消毒方法, 落实水井消毒并做好记录。
各镇 (街道) 要掌握全镇水井分布情况, 落实管理组织, 建立消毒人员和监测人员名单, 组织人员培训, 下发消毒药物, 统计消毒开展情况, 定期开展消毒情况检查和消毒效果监测。
3.3 水井消毒管理由当地政府负责, 并落实人员和经费
镇 (街道) 公共卫生所具体负责辖区的水井卫生管理和消毒监测;市财政负责消毒药品、余氯比色计和水质检测所需的经费,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消毒药物现场监测仪器的采购和供应, 负责井水消毒的技术指导和骨干培训, 落实饮用水卫生学监测, 建立饮用水消毒药械和监测专项账目, 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3.4 落实各类人员职责
各镇 (街道) 均要建立饮用水消毒工作管理小组, 有专人负责, 有消毒员和监督员队伍。 (1) 消毒员:消毒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 佩证上岗, 按每20~30口井1名消毒员的标准进行配备, 同时配备督查员 (消毒管理员) 。消毒员必须按消毒方法科学规范操作, 保证消毒的质量, 余氯合格率达80.00%以上, 要及时做好记录备查, 并每7天将记录表交镇 (街道) 消毒管理员。消毒员应向周围群众做好宣传, 取得群众的配合。消毒员队伍要建立档案和奖罚制度, 严格管理。 (2) 监督员:选择工作责任心强, 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员组成, 原则上按每3个村 (居民委) 配备1人 (可以由责任医生兼) , 监督频率每周每个村 (居民委) 不少于1次, 每次不得少于5口井, 监督内容为向周围群众了解井水消毒情况, 测量水井余氯并做好记录, 发现不符要求的及时报告。 (3) 镇 (街道) 消毒管理员职责:消毒管理员可以由镇 (街道) 社区发展办公室人员担任, 也可由公共卫生所人员担任。消毒管理员的职责为组织水井的调查, 收集汇总水井数量和分布情况, 确定应消毒的水井和消毒方法并建立档案, 建立消毒员档案, 每7天收集水消毒登记表, 并进行及时分析检查, 反馈余氯监测结果, 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正措施。对不合格的消毒员要撤换, 定期下发消毒药物, 布置下阶段工作。定时统计分析消毒效果向政府汇报并提出建议。保证余氯合格率达80.00%以上。
3.5 消毒方案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开展水井的消毒。
3.5.1 所有公用水井及外来人口聚集地的水井, 5~11月开展消毒。
3.5.2 发生肠道传染病时, 对疫点所在的自然村, 包括私井在内的所有水井开展消毒, 消毒至疫情平息后15天。
3.5.3 洪涝灾害后开展为期1周的所有水井的消毒。
3.5.4 对出租私房使用的户井5~11月开展消毒。
3.6 井水消毒方法
主要是使用某品牌长效缓释剂片, 每片20g, 含有效氯16g, 每吨水2片, 或大片每片200g, 含有效氯160g, 按每日用水量10吨1片的量, 装入专用消毒器内, 放入井水中, 每7~10天更换消毒片1次, 同时注意按水量的大小和药片的多少调节消毒器的开口大小。也可使用自制简易方法。使用的药物数量和添加更换时间可根据余氯测定结果进行调节, 保证余氯达到0.3mg/L以上。
4 消毒开展情况及效果
2008年温岭市财政拨出专项经费70万元, 购买下发长效缓释片13万片, 下发饮用水卫生宣传资料45万册, 添置了余氯比色计等设备;按要求落实了消毒工作。由于重视了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和消毒, 肠道传染病总病率明显下降, 2008年报告肠道传染病604例, 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11.82%, 与2007年比较下降了38.00%, 2008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35例, 是本市历史的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志明, 江夏明, 黄宝定, 等.温岭市2004年甲型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防控策略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7, 8 (6) :720-723.
[2]黄宝定, 叶方友, 江夏明, 等.温岭市2004年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特征[J].浙江预防医学, 2006, 18 (11) :16-17.
卫生院传染病简报 第9篇
卫生队是传染病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承担着传染病病例报告、统计等工作,在疫情突发情况下,及时报告疫情是防止疫情擴散,控制疫情蔓延的前沿任务,同时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个案病例调查、重点传染病检测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
1 高度重视,从思想上把传染病防治摆到重要位置
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将传染病防治工作列为日常重点工作之一,从思想上把传染病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从领导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 健全机构,分化责任,发挥作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健全传染病防控组织。成立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主管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传染病监测、医疗救治、应急处理、消毒隔离、后勤保障等职能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 完善制度,做细做实各项规章制度,靠制度管人
一是卫生队明确医生首诊负责制和传染病首诊报告责任制。二是各相关单位做好疫情报告管理登记、自检自查等工作,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要上墙。三是各级医务人员都通过培训掌握传染病报告的病种、时限,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是卫生队制定具有极强操作性控制应急预案,做到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防患于未然。
4 科学培训,抓好从事传染病工作人员,多层次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每年都详细地做好全年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计划体现层次性,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分三个层次,即卫生队医务人员、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卫生员。应急培训列入培训计划中,发现新的传染病就立即启动应急培训计划,请有经验的专家给予指导,重点放在传染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上,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一是定期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法规知识培训及测试,通过专业试题测试,使医务人员掌握和增强对传染病工作的能力和自觉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二是对新进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方面的业务培训。合格上岗,不合格者建议调离岗位,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管理知识、传染病报告管理、职业防护、消毒隔离等。
三是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目标分级管理要求,对从事者进行制度培训。通过培训让大家明白和掌握卫生队肩负着本单位内传染病预防、报告、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流行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规范》规定每位首诊医生是法定传染病报告第一责任人,负责相关传染病的报告制度、预检分诊制度、传染病信息登记制度、职业防护制度及职业暴露处置流程等相关知识及各类人员职责。使大家行有规范、做有准则,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分量和意义。
四是做好疫情发生过程中的培训。采取多元化、多层次对参入应急工作的医生的培训,使他们尽快了解和掌握传染病及职业防护等知识,增强共同参与传染病报告管理意识,避免传染病迟报、漏报而引起疫情播散、流行,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坚定一个信念:传染病不可怕。只有正确认识,防范措施得当,就能有效地控制、避免引起大面积流行播散,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转诊、早救治就会有效控制并完全治愈疾病。
5 强化宣传,提高公众传染病预防能力和配合预防工作能力
健康教育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十分重要。一是利用健康教育讲座,进行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二是根据季节的变化,收治病种不同,结合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预防措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三是向家长普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特别是在传染病容易流行的季节到来前积极进行的传染病预防接种宣传。四是利用手册、墙报和宣传板等形式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五是通过走访、上门服务宣讲科学生活方式,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公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6 严格程序,全面强化对传染病的质量控制保证无遗漏
6.1对报告的所有传染病进行“六对照”核对,即核对门诊日志、收治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传染病接收登记本和传染病报告卡(电子卡),以确保无误。
6.2定期到相关科室查漏补缺,查看各科室工作日志、病人登记本,询问医生,逐一核实,确认无误后填写报告卡及各种登记本,进行系统编码、网络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迟报漏报发生,发现漏报传染病例,及时与科室主管医生联系,确认后及时补报。
6.3重大疫情或特殊传染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联系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到病区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掌握充分资料和可靠线索,确定传染源或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暴发或流行。
7 重点监测,认真应对各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7.1做好肝炎相关知识信息教育普及,发放宣传资料,使大家了解不同类型的肝炎的传染途径,正确认识肝炎,帮助大家消除恐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7.2做好结核病的防治宣传工作。①宣传结核病的防治知识,让大家懂得结核病的危害情况,早期症状是什么,有症状的人应该到哪里去检查。②宣传结核病流行情况,以引起重视。③做好结核病病人的服药、督导和访视工作,给他们送去组织的关怀和关爱,让他们不要恐惧,正确认识结核病,积极治疗,按时服药,早日康复。
传染病预防宣传活动简报 第10篇
秋冬季是多种传染病易发季节,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护民院师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增强全院对预防传染疾病的关注和重视。11月4日上午11:00,在第一食堂前门开展了预防人类传染病感染宣传活动,出席本次的领导有学生工作处处长、强发江、辛雷乾、袁东亚。组织本次活动的是学生工作处和理疗保健协会。
首先、是由院长助理宣读传染病防治知识,而后由医疗保健协会龙东阳代表宣读传染病防治倡议书,最后强发江老师倡议,在“共呼吸、共命运、抗疾病、齐行动”横幅上签字。同时,利用宣传展板就传染病种类及如何正确防治传染性疾病等相关预防知识进行宣传。还把宣传资料发放到过往师生手里,给他们讲解如何预防传染病及传染病的危害等特征,让更多的师生知道传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及防治措施;加强预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让本校区广大师生知道秋冬季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期,以来哦保健协会还现场量血压、赠药等活动,目的是让大家,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共呼吸、共命运、抗疾病、齐行动”。
传染病督导检查工作简报 第11篇
14个定向到街镇的督导组全部开展工作并报送工作资料,4个专项督导组2个开展工作并报送资料。
各督导组共发现40所中小学幼儿园存在87条问题,主要集中在“沂码通”使用情况、出入校门登记台账、师生核酸检测登记、“一日三检两报告”台账记录、教室通风消杀记录、缺课缺勤登记台账、留观室隔离室配备、防疫物资储备与质量等八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台账记录不规范、不完整、有超前现象,台账缺失,留观室隔离室应备物品缺失、无应急处置流程,防疫物资储备量不达标、台账不清、使用存储不规范。在本周督导中要关注有关学校整改落实情况。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简报 第12篇
小学传染病防控工作简报
2015年3月18日贺兰县疾控中心的同志到我校检查疾控工作。不但给同学们每人发了一份《诺如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手册,还走进课堂给同学们做了方诺如病毒防控知识的讲座。
根据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近期是各种传染病高发期,特别是麻疹、风疹、腮腺炎,尤其是诺如病毒在一些地区爆发。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校安排专人负责,学校还专门召开了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班主任和有关人员人手一册《传染病防控知识手册》。后勤派专人给学校的公共区域喷洒消毒液,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在周一升旗仪式上,教育学生要讲究个人卫生,教室的窗户要打开通风,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晒被褥,勤换衣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买小商小贩摊位上的小食品,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去。要求各班做到晨午检制,每天清点人数,发现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并上报。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孩子劝其不要到校,直至开据医院证明方可到校。
卫生院传染病简报 第13篇
农村学校在安全、卫生、集体活动的组织管理等方面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宿舍人员拥挤, 学生食堂无证经营, 从业人员没有健康体检证明等现象相当普遍。边远地区和服务半径较大的学校, 由于没有配备学生宿舍及食堂等生活设施, 导致大批学生在校外寄宿或就餐,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儿童青少年的基本卫生知识相对不足, 且在校学生人员集中, 极易引起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影响了学生特别是寄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1 农村学校主要卫生安全问题
农村学校校舍配备不足, 卫生状况较差;缺乏专职卫生管理人员, 后勤工作难以保障。这给学校卫生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卫生安全状况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问题, 因此, 农村学校的卫生安全问题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1.1 食品卫生安全情况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调查显示学校食品卫生普遍存在基础卫生设施较差, 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督办不及时等问题。
1.1.1 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情况
抚州市的一项调查表明, 农村学校食堂持证经营率为79.4%, 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率为65.9%;此外, 94.1%的食堂未建立卫生管理组织及卫生管理制度[1] 。沂水县130所农村学校食堂均为个体承包, 其食品卫生许可证办证率仅为30.0%, 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率为33.3%[2] 。承包经营造成学校内部责任不明确, 卫生管理松懈, 使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难以得到有效监控。
1.1.2 食堂卫生设施及布局情况
部分农村学校食堂硬件设施长期得不到改善, 食堂功能分区及布局流程不符合卫生要求, 易造成食品的交叉污染。有调查显示, 34所农村学校中有29所学校食堂加工场所内外环境不洁, 其中无防蝇设施的食堂21所, 无防尘设施19所, 无防鼠设施26所, 无冷藏设施8所, 无原料专用仓库18所, 原料存放不符合卫生要求14所[1] 。王延辉等[2] 对沂水县农村中学130所食堂调查显示:有91所 (70.0%) 食堂防蝇、防尘设施不全, 清洗、消毒保洁设施配套的仅有2所 (1.5%) , 30所 (23.1%) 食堂有冰箱、冰柜等冷藏设施, 存放食物做到生熟分开的仅2所 (1.5%) , 生熟刀板分开且有明显标记的有34所 (26.2%) , 加工场所符合要求的有26所 (20.0%) , 设原材料仓库的有10所 (7.7%) , 面粉做到离地、离墙存放的有20所 (15.4%) 。有些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 在食堂对外承包时将原来的大食堂分割成数个小食堂, 造成各食堂的厨房面积狭小, 加工场所条件简陋, 致使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较大。
1.1.3 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行为情况
农村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多来自农村, 大多未经过卫生知识培训, 卫生知识缺乏, 规范操作意识差。许多食堂承包业主为获取高额利润, 采购廉价质次的原材料或“三无”产品。张鉴存等[3] 调查发现, 大多数食堂都未按相关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马生法等[4] 调查发现,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工作时不穿戴工作衣帽、戴手饰或留长指甲及穿拖鞋上岗等现象较为普遍。于笔邪[5] 调查发现, 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料索证率为58.2%, 生产加工过程合格的食堂只有70.9%;大部分学校食堂留样制度执行不规范, 食堂留样品种不全、量少, 保存条件差, 且不保留菜单, 个别食堂甚至不留样, 这给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带来困难。
1.1.4 食 (饮) 具消毒保洁情况及食品生产过程卫生情况
部分农村学校的餐具消毒存在隐患, 主要表现在缺乏食品保洁设施、消毒设施;餐具消毒不够规范, 有的消毒设施已经完全丧失功能, 有的餐 (饮) 具消毒、保洁不到位, 少数学校食堂餐具甚至未经消毒就直接供学生使用[3] 。据调查资料显示, 农村学校食堂食 (饮) 具样品合格率为30%~70%之间[1,2,6] 。纪海泉[7] 采集40所乡镇初中学校食堂餐具, 大肠杆菌阳性率为52.1%。
1.2 生活饮用水卫生情况
农村学校饮水多取自天然山涧水、井水等, 缺乏必要的防护及净化措施, 且大多未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及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周沭仁等[8] 发现:220所农村学校中, 有72所未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 未配备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的有125所, 水源选择不合适的27所, 水源防护不符合要求的132所, 自备水不消毒或未能做到定期消毒的86所。有关调查还显示, 农村学校自备水源合格率为5%~30%之间[9,10,11,12] , 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细菌学指标不达标。使用自备水的学校, 要建立健全供水安全卫生制度, 保护好水源地和供水设备, 定期清洗和消毒;加强对供、管水人员的健康检查, 防止病原携带者污染水源;教育学生不直接饮用生水, 以防止肠道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1.3 宿舍卫生安全情况
随着村级联中的撤并, 大量学生集中到中心学校, 多个学生同居一室, 甚至挤在大通铺上, 通风效果及环境卫生较差。学生宿舍气温大多处于适宜温度范围, 但室内风速未能达到基本卫生要求的宿舍占有较大比例。室内风速过小, 不利于利用室内外气体交换和室内空气清洁。另外, 平房或一楼宿舍相对湿度过大, 长期居住于通风不良、空气潮湿的房屋内不利于健康。潘振[13] 对36所乡级中学共144间宿舍进行调查后显示, 合格率为61.1%, 其中高中和初中的合格率分别为80.3%和44.8%。某市学校卫生监测发现, 学生宿舍人均面积较少, 人均面积≥2.7 m2的只有3.3%[14] 。某城乡学校卫生调查发现:监测的56间宿舍全部不合格, 主要是没有盥洗水槽, 人均宿舍面积未达到卫生标准, 且部分存在着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 有虫媒及老鼠、环境和个人用品不卫生等现象[15] 。凌媛[16] 调查发现:学校宿舍人均面积达到卫生要求的比例是73.7%;采光系数符合卫生要求的比例为47.3%;室内细菌总数符合卫生要求的比例为52.6%。云南省学校卫生监测发现:中学宿舍人均面积有60.0%不达标, 且无纱窗等防蝇防蚊设施[17] 。滨海县农村学校卫生调查发现:8所乡镇学校学生宿舍人均面积在1 m2 左右, 最低的不足0.7 m2, 且缺少必要的卫生管理制度, 无浴室、盥洗室及专用水槽[18] 。宿舍居住人数过多, 室内卫生差, 且大多学生宿舍较拥挤, 人员稠密, 生源多来自农村, 不良卫生习惯等因素使学生患病机会增加, 尤其表现为皮肤疾病和呼吸道感染人数增多[19] 。
1.4 厕所卫生情况
农村学校厕所蹲位数不足, 以女生厕所为主;男生厕所小便池长度不够;洗手设施缺乏或数量不足。聂志学等[14] 发现, 女生厕所每蹲位25人的仅为29.4%, 男生厕所每m小便槽50人的为35.3%, 洗手设施配备合格率为29.4%。倪桂莲等[15] 也发现, 某乡农村学校男生厕所全部无小便槽, 女生厕所蹲位大部分不达标。刘凤霞等[20] 也发现, 中小学厕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也是厕所蹲位过少, 某学校平均53名女生才使用1个蹲位, 造成学生课间入厕困难, 不能及时回到教室和养成憋尿、便后不洗手的不良卫生习惯。
2 农村学校传染病发生情况
2.1 结核 (tuberculosis)
结核是全球三大传染性疾病之一, 寄宿学校结核病爆发时有发生[21,22] 。李惠芬等[23] 对肺结核患病情况调查发现, 1993-2004年广州市新登记肺结核患者4.4%为中学生。张臻平等[24] 对22 533名中小学生进行PPD试验, 结果阳性5.5%, 强阳性3.8%。仝玉平等[25] 对20 309名中学住校新生进行PPD试验发现阳性70.5%, 强阳性1.7%, 且强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刘福华等[26] 对一起中学生结核病爆发调查发现, 该校某班级70人3个月内先后发现结核病人10例, 患病率为14.3%。该班学生多来自农村, 卡介苗接种工作开展不利, 70人中仅48人有卡痕。路丽等[27] 统计2003年以来12起学校结核病发病资料发现, 其中有8起发生于农村地区。
2.2 病毒性肝炎 (virus hepatitis)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 发病率高, 流行面广。乙型肝炎在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重, 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易引起爆发流行。薛海滨[28] 检测8 616名学生, HBsAg阳性率为4.4%, 乡村和城区分别为5.1%和3.7%。蒋凤雷等[29] 发现, 中小学生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4.1%和3.4%, 城乡分别为3.0%和4.6%。毕延光等[30] 调查发现, 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为8.7%, 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王剑等[31] 研究发现,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寄宿学生与走读生及社会青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陶学永等[32] 对一起中小学甲型肝炎爆发调查发现, 共发病58例, 其中52例为中小学生, 且49例为小学生。胡得意等[33] 发现, 15岁以下儿童甲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低于成人组 (16岁以上) 。学生总体免疫力偏低, 易被感染。病毒性肝炎可通过接种疫苗、改善卫生条件及矫正不良卫生习惯来控制。改善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卫生状况, 对于预防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意义重大[34] 。
2.3 腹泻 (diarrhoea)
感染性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 多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 一般夏秋季多发。农村地区学校一般都使用深井水甚至浅井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 且学生中不乏喝生水者, 极易引发肠道传染病。翁惠华等[35] 对一起群集性腹泻事件调查发现, 406例腹泻病例均为学生, 住校生为311例, 罹患率为18.1%, 走读生24例, 罹患率为1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钱欣等[36] 调查一起学校感染性腹泻事件发现, 该校内部环境卫生较差, 食堂厨房无三防设施, 食堂、厕所和教室内苍蝇较多。学校生活用水取自土井水, 土井距离厕所仅10 m, 且未采取任何消毒措施。整个教学楼可供学生洗手的水龙头很少且经常停水, 导致很多学生饭前便后不洗手。韦余东等[37] 对一起细菌性痢疾爆发调查发现, 共发病74例, 罹患率为10.9%, 其中住校生为64例, 罹患率为24.3%, 非住校生为10例, 罹患率为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发病学生喝生水的次数明显高于未发病学生。杨荣华等[38] 经调查证实一起小学生不明原因的发热、腹痛、腹泻疫情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腹泻疫情爆发, 学校小卖部的散装豆腐是引起此次疫情爆发的主要传播因素。因此, 加强食堂工作人员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传染病, 加强校内食品卫生安全监督, 是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爆发的关键[39] 。
此外, 其他常见传染病, 如细菌性结膜炎、疥疮等皮肤疾病农村学校特别是寄宿学生中也时有发生。2002年缅因州小学爆发了细菌性结膜炎, 有31名学生报告患有细菌性结膜炎[40] 。王砚宁等[41] 对130例学生疥疮患者调查发现, 患者均为在校住宿学生。Tuncel等[42] 调查发现, 682名学生中有378人 (55.4%) 至少患有1种皮肤病, 其中最流行的疾病为脚癣 (32.5%) 、痤疮 (28.6%) 、甲癣 (8.06%) 、斑秃 (5.6%) 、人乳头瘤病毒 (5.3%) 等。
卫生院传染病简报 第14篇
卫生部公布2006年7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卫生部8月10日公布了2006年7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2006年7月(2006年7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81693例,死亡788人。7月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
上海建立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
上海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8月15日正式揭牌。这是上海地区唯一经过卫生部批准设置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由上海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等共同创建。上海也由此成为我国继北京、天津之后拥有具备执业许可资质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城市。
首个抗菌产品标准出台
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等权威机构编制的国内首个《抗菌针织品》行业标准从8月1日起将全面推广实施。以后,内衣、袜子包装上“抗菌”的字样不是说加就能乱加的了。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公布 医生不准卖健康险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将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9月1日以后,保险公司在销售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时如果诱导被保险人重复购买保障功能相同或者类似的保险产品将被视做违规。保险公司也不得委托医疗机构或者医护人员销售健康保险产品。
违规炒作“大连珍奥”被商务部责令整改
大连珍奥集团由于近期在多家媒体上高调炒作夸大直销业务范围,误导社会公众,被商务部责令整改,其间停止其直销的相关核查、备案程序。
港澳台
香港26至35岁在职已婚女性压力大
香港九龙社团联会妇女事务委员会发布一项“女性与压力”调查报告指出,香港年轻的在职妇女在同时兼顾工作及家庭时遇到的压力,较单职妇女为高。妇女的压力20.9%来自工作,19.1%来自经济,14.6%来自健康。其次是子女与学业。
台湾乙肝丙肝人口三百万
台湾乙型及丙型肝炎人口为三百万,其中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是带原者,每年有一万多人因肝病过世。因此,肝病是威胁台湾民众健康的大敌。
网上热销的“奥美斯”被查出添加禁药
香港卫生署呼吁不要购买及服用内地生产的“奥美斯超浓缩清脂胶囊”,该减肥药被查出含有西布曲明及马吲哚。如果服用可能会有血压上升、神经紧张及腹部绞痛等副作用。
全台近10%成人感觉不快乐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个人生活感受”等调查,发现近10%的大人不快乐,10%(推估约190万人)的人对未来不乐观,5%的人认为“生命没有意义”。
台中16岁少女整天听MP3听力退化成60岁
台中地区有一名16岁少女,因为长时间带着耳机听MP3,结果医师发现她的听力受损,不但出现耳鸣,听力还退化到相当于60岁的老年人。
调查:每五名香港儿童就有一名“肥仔肥女”
香港卫生署资料显示,每五名香港儿童中便有一名“肥仔”或“肥女”。肥胖儿童占全港小学生的比例,由1997至1998年度的16.4%,增加至2004至2005年度的18.7%。
国际
美专家发现“鸡尾酒疗法”再添药物疗效不增
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由4种药物组成的药方,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疗效与标准由3种抗病毒药物组成的“鸡尾酒疗法”几乎没什么区别。科学家称,在标准“鸡尾酒疗法”基础上添加1种药物只会增加治疗的复杂性,提高治疗成本。
日本公务员5%感觉过度疲劳
日本霞之关国家公务员工会组织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东京霞之关中央省厅工作的国家公务员中,5%的人表示“感觉有过劳死的危险”。公务员每月平均加班时间为39小时。
哮喘病研究取得突破 科学家找到发病关键机理
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科研小组发现,一种抗病毒蛋白质的缺乏导致了大多数严重哮喘病发作。这一发现开启了治疗哮喘病重大突破的希望。
盖茨捐款全球基金抗击结核、艾滋和疟疾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全球基金捐赠5亿美元,这笔捐款将于未来5年内分期支付。
科学家找到H5N1禽流感病毒致命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