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精选8篇)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第1篇

第二章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知识梳理

1.物体的 叫温度。在物理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温度,该仪器是根据液体 的舰律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① 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 ;② 玻璃泡要跟被测物 ;③读数时,玻璃泡 离开被测物体,且要待玻璃管内液柱 后再读数。视线要跟液柱上表面。

3.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 甩下去。

4.物体的三年种状态与六种变化的关系图

注意:(1)每种物态变化有其特定含义,也有其变化的条件。例如熔化是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 温度要达到 ;② 还要继续。(2)六种物态之间的变化每两种互逆。例如物质经汽化可由液态变成气态,相反物质也可经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

5.固体分为 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确定的,非晶体则没有。

6.沸腾是在 和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沸点跟液面的气压 关(选填“有”或“无”)。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7.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 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吸热.有 作用。8.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 先是温度要达到 ;② 要继续。9.液化的两种方法是:① ②。

1O.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 叫升华。升华要 热。物质从气态 叫凝华。凝华要 热。霜的形成属 现象。

课堂巩固

1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宿迁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 B.正常人的体温

C.夏天,让人感觉舒适的房间温度 D.在宿迁,无盖锅中的沸水的温度 1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 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1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14.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我市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请

不要使用手机”等。原因是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5.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 B.熔点是2000℃ C.沸点是3000℃ D.凝固点是3000℃

16.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5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17.夏季是雷电多发季节,强雷电的内部温度可高达3×10℃。因树木中含有水分,当雷电劈中树木时,强电流通过树身会产生大量的热,使树木中的水分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形成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这些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对树木________,会将树木劈开。请同学们雷雨天不要在书树下避雨。

18.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抗震抢险中的许多场面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灾区一青年为防止液化石油卸罐在烈日的曝晒下发生爆炸,将液化石油气罐的一部分埋入土中,并在其周围倒插了几个装满水的啤酒瓶。

(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中时,采取 方法使气体液化。

(2)罐中的液化石油气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内能,压强增大,容易发生爆炸。(3)瓶中的水缓慢流入土中,在逐渐蒸发的过程要 热量,可以降低液化石油气罐的温度,保证安全使用。

19.我国运动员王濛在2010年冬季奥运会的比赛中收获了三枚金牌.滑冰时.冰面在冰刀压力作用下.稍有熔化,由此,你能猜想到冰的熔点可能与 有关.这层水的作用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减小了

2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②。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 第2篇

第1课时 温度的测量 汽化和液化

一、考点归纳

考点1 温度温度计 1.(2013.北京)如图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考点2 蒸发和沸腾

3.教室内气温为25℃,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下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4.(2013.临沂)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

()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5.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中,1 min、2 min„„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

B.这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这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 6.(2013.莆田)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某同学的操作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其错误是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 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在第1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实验时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标准大气压.

(3)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上做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4)请归纳出水沸腾时的特点(写出两点):

特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丁中(a)、(b)是实验时,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不同情况,图_______[(a)/(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6)为了节省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的时间,请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 考点3 液化 7.(2013.六合)冰柜里刚拿出的冰棍周围的“白气”是______________(填写来源)的水蒸气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8.(2013.宿迁)一支大的注射器的小孔用橡皮帽堵住,里面装有乙 醚蒸气,如图所示.现在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气的体积,当乙醚蒸 气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会看见注射器中出现了液态乙醚,这表明用 _______的办法可以使气体_______.向外拉动活塞,注射器内的液态 乙醚消失,这是一个_______现象.

9.如图是用水壶烧开水时的情景,大量“白气”的形成是一种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过程要_______(吸热/ 放热).细心的小张发现离壶嘴较远处“白气”较浓,而靠近壶嘴处却几

乎看不到“白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3.烟台)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内表面/外表面)

二、反馈练习1.(2013.恩施)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2.(2013.日照)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沸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3.(2013.潍坊)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2013.广安)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地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改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5.(2013.义乌)夏天打开冰箱,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一股“白气”,下列实例中,物态变化方式与“白气”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把湿衣服挂在阳光下晒干

B.用牛奶自制牛奶雪糕

C.将丁烷气体贮存在气体打火机里

D.在饮料中添加冰块降温

6.(2013.广东)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

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1)仅增加

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又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和_______.(a/b/c/d)

参考答案

一、考点归纳

1.-4 39

2.D

3.D

4.A 5.B 6.(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杯底

(2)92 98 小于

(3)如图所示(4)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任选两点即可)(5)(a)(6)减少水量(答案合理即可)

7.冰棍周围空气中 液化 8.压缩体积 液化 汽化 9.液化 放热 壶嘴处温度较高 10.外表面

内表面

二、反馈练习

物态变化题型解析 第3篇

一、从物态变化判断吸、放热

例1 (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放热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晒小麦

(C)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D)“霜”的形成

解析:对这种吸热还是放热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上述物理过程所经历的物态变化,因为在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有三种吸热(熔化、汽化、升华),三种放热(凝固、液化、凝华),本题中“用电吹风吹干头发”“晒小麦”的过程是液体蒸发(即汽化)的过程,是吸热的,“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过程,同样是吸热的,“霜”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这是放热的,因此本题答案为:(D).

二、图象信息题

例2 (2010年广西河池)如图1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解析:从图1看,AB段表示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升高,BC段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CD段表示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只有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才有吸热但温度不变的规律,并且其熔化过程即BC段所对应的温度为该种物质的熔点,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是吸收热量并且温度不断升高的,所以(A)选项是对的,(B)选项中BC段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在B点物质是完全为固态,在C点物质刚好全部转化为液态,而在BC段物质应该是既有固态又有液态,所以(B)选项也是对的,物质从B点到C点虽然温度没有变化,但物质的内能在增大,所以仍然要吸收热量,因此(C)选项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三、解释生活现象

例3 (2010年内蒙古赤峰)寒冷的冬季,我们坐空调车会发现汽车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关于“哈气”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哈气”出现在挡风玻璃外壁

(B)“哈气”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哈气”的出现是汽化现象

(D)“哈气”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解析:所谓“哈气”是指窗户上出现的小水珠,由于冬天车外温度很低,车内开着空调,内部水蒸气温度较高,这样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玻璃就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因此水珠是水蒸汽放热液化形成的,且水珠会出现在挡风玻璃内壁,所以本题答案为(B),如果是夏天,空调车外的水蒸气温度比挡风玻璃温度高,所以车外的水蒸气就在玻璃外侧液化,从而附着在玻璃上,但由于车外温度很高,附着在玻璃上的水珠很快又汽化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所以艳阳高照的夏日开着空调的汽车外壁很少看见水珠.

四、综合应用

例4 (2010年江苏常州14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漂浮于海面的冰山正逐渐熔化.小明为了探究冰山熔化后海平面是否变化,将一块冰放入浓盐水中,冰处于漂浮状态,冰熔化后杯中的液面将比熔化前()

(A)不变(B)上升(C)下降(D)无法判断

第3讲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第4篇

第1节 温度和温度计

[重点考点]

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考查较多的是温度计的使用.

[中考常见题型]

例1 (2007年济宁)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思路分析:我国建国以后记录的最低气温是1969年2月13日在漠河观测到的-52.3 ℃,最高气温是1986年7月23日在吐鲁番盆地观测到的47.7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温度计内的液体不能汽化也不能凝固,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酒精温度计.选C.

[综合应用题型]

例2 (2007年潍坊)医生用普通体温计给感冒发烧的病人测量体温.从体温计的构造和使用来看,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举例 测量体温时,一般将体温计夹在腋下较长时间再取出读数,这里利用了热平衡.

①_____ ②_____

思路分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要在熟练掌握温度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热学、光学、力学等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参考答案:① 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② 体温计内部用水银是因为水银是热的良导体,利用了热传导;③ 体温计的玻璃管做成三棱柱形,利用了凸透镜的放大作用;④ 体温计用之前都要甩一甩,利用了水银的惯性.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重点考点]

会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知道它们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本知识点考查较多的是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读温度、时间的函数图象.

[中考常见题型]

例3 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1所示,海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填写序号).

分析图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①_____;②_____.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填一条即可).

思路分析: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图A中的DE段吸热但温度不变,因此图A是海波的熔化图象.分析图A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 海波的熔点是48 ℃;② 熔化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不变;③ 海波的初温度为20 ℃;④ 海波在CD段处于固态,在DE段处于固液共存态,在EF段处于液态.非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一直升高.图B是石蜡的熔化图象,分析图B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 熔化过程温度不断上升;② 石蜡没有熔点;③ 石蜡的初温度为20 ℃.

例4 (2007年安徽)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_____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思路分析:在菜窖中放几桶水能防止蔬菜被冻坏,主要是利用水凝固放热,不至于使气温降得过低.例如1 kg水从15 ℃降到0 ℃,放出的热量是63 000 J;而1 kg、0 ℃的水凝固成0 ℃的冰,放出的热量是335 000 J.当然前者跟水的比热容大有关,但后者因放热更多而起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凝固 放 蒸发(汽化)

第3节 汽化

[重点考点]

会解释生活中见到的汽化现象,能区分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的异同.

考查较多的是:① 观察沸腾现象;② 探究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

[中考常见题型]

例5 (2007年梅州)当室内温度为20 ℃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思路分析:首先知道温度计的初始示数应为室温20 ℃,排除D项.酒精蒸发时吸热,温度降低,温度计示数减小,但是酒精很快蒸发完了,温度计示数很快恢复到室温,所以A、B也错.选C.

例6 (2007年泰州)制糖工业中,一般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但在加热时,必须确保糖汁的温度低于100 ℃,否则会影响糖质.为此,你将建议采取以下哪种措施?()

A. 用“文火”给糖汁缓慢加热

B. 用“猛火”快速加热,缩短加热时间

C. 设法增大糖汁液面上的气压

D. 设法减小糖汁液面上的气压

思路分析:液体的沸点跟液面上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液体的沸点越低.所以,要确保糖汁在100 ℃以下沸腾,就应该设法减小糖汁液面上的气压.选D.

例7 (2007年长春)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 如图2所示,水的温度是_____℃.

(2) 为了缩短水从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一种有效的操作建议:_____.

思路分析: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所以读数是98 ℃(说明:除了刻度尺以外的其他测量工具有时可以不估读,因为这些测量工具并不十分精密).一定气压下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能够一直吸热且温度达到沸点,想尽快达到沸点可以用热水开始加热、减少散热、减少水量、增大火焰且用外焰加热等.

参考答案:98 用热水开始加热(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综合应用题型]

例8 (2007年黄冈)在四川邛徕窑遗址中出土了一种唐朝“省油灯”.这种省油灯的灯盏是铜质的,在灯盏下增加了一层夹层,又叫夹层灯(如图3).夹层留一小孔,可以从小孔向夹层中加水.灯点燃后,热会由灯盏通过_____方式使油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加快油的_____,增加耗油量.在夹层中加水,降低油温,可以达到省油的目的,这是利用水的_____的特性.为了更省油,请对这种灯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意见:_____.

思路分析:增加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加热当然是热传递.对于同种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液面上空气的流速越大蒸发得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在夹层中加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与其他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温度升高得少.想减少油的蒸发还可以换用导热性能较差的瓷质灯盏,也可以给油灯加盖,以减少油的表面积和表面的空气流动.

参考答案:热传递 蒸发 比热容大 在灯盏上加盖(或用瓷质灯盏代替铜质灯盏)

例9 (2007年山东)水饺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在水中煮一会儿就会漂起.这是因为_____.

思路分析:刚下锅的水饺都是沉底的,但是在水中煮一会儿,水饺馅儿里的水分受热迅速蒸发,使水饺体积增大,所受浮力也增大,就会浮起来.但当水饺温度降低后还会沉底,这是因为水饺内的水蒸气又液化了.

参考答案:水饺内的水分受热汽化,水饺体积增大,浮力增大

例10 (2007年温州)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不同时间观察到水中气泡产生情况如下图.其中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

思路分析:当下面的水受热开始汽化时,会产生一些小气泡,因为上面的水温度较低,小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又逐渐放热液化了,所以气泡越来越小,升不到水面就消失了.加热一段时间后,上面水的温度也高了,水蒸气气泡不能放热液化,就一直上升,随着深度的减少,气泡所受水的压强也越来越小,所以气泡的体积越来越大,一直上升到水面气泡破裂,这就是沸腾.选D.

第4节 液化

[重点考点]

会解释生活中见到的液化现象,了解促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该部分考查较多的是解释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

[中考常见题型]

例11 (2007年广州)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珠

B.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 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 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思路分析:水蒸气符合气体的特点,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因为分子很小且又是单个的,所以肉眼看不见.我们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选C.

第5节 升化和凝华

[重点考点]

会解释生活中见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中招考查相对较简单,要会辨别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中考常见题型]

例12 (2007年枣庄)冬天,在暖和的教室里,窗子玻璃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玻璃上的“汗”是液化形成的

B. 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形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

D. “汗”出在玻璃的外表面

思路分析:只有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才会放热液化或凝华,冬天室内的温度比室外高,如果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放热较慢,则从气态变为液态,也就是液化;如果放热较快,则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也就是凝华,形成冰花.它们都在玻璃的室内侧.选D.

例13 在1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0 ℃时,关于水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

C. 一定是气态D. 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思路分析:在1标准大气压下,0 ℃是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大家都知道冰水混合物可以存在,但是这时的冰还可以升华成水蒸气.水也可以汽化成水蒸气,所以这时水的三态都有可能存在.选D.

[综合应用题型]

例14 (2007年威海)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热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波和石蜡都有一定的熔点

B. 冰块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 古时候人类“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D. 夏天吹风扇使人感到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低

思路分析:海波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石蜡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A错误.冰是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但是内能增加,B错误.钻木取火的过程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利用做功的方式使物体的内能增加,C正确.吹风扇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汗液蒸发,蒸发有制冷作用,所以感到凉爽,但空气的温度不会降低,D错误.选C.

例15 (2007年厦门)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

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思路分析:水凝固形成的冰都很坚实,凝华形成的霜都是蓬松的,所以“粉”属于凝华现象;所有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杯“冒汗”也属于液化现象.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案(推荐) 第5篇

九年级物理 班 执课教师: 执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时安排 1第1课时

教学课 型新授课□ 实(试)验课□ 复习课□ 实践课□ 其他□

教学目 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课前准备试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1、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分度值(最小刻度值)。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构造: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①可离开人体读取。②用前需甩

实验室温度计

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 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

②不能甩

(三)、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a、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b、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在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

a、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

2、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规律

a、晶体在达到熔点(凝固点)时,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稀变稠、变硬。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a、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b、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3、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气体凝华时要放热。

4、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地球上水循环简图(课本)

(2)水的循环伴随能量的转移。

2、课堂练习

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摄氏 度,体温计的量程是___。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_______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_____。

2.如图所示,容器a中装有水,在水中放入另一个小铁桶b,b中也装水,给容器a加热并使a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b中的水是否也可以沸腾?为什么? 3.夏天,人们吃冰棍时,看到冰棍周围冒着“白气”;冬天,人呼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b.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

d.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4.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刮风是水蒸气太多形成的 b.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6.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7.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8.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3、10.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 ;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 侧出现冰花,这是 现象。

11.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 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2.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二、选择题

13.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14.如图2-4,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

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15.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16.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作业设计

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 ;② ;③。

物态变化复习课的反思 第6篇

《物态变化》这一章的知识,作为教师,我已向学生传授了多年,虽然每年的学生不同,知识的掌握也有差异,但近期总是感觉到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可能适合一批学生,但对另一批学生却不一定有好的效果。教育的整体观念在改变,学生的思维、认识、学习方法、习惯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进行深深的思考。有时课堂教学中自己的思维习惯、方式不一定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某种程度上可能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如果不进行思考,可能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而此次参加全区“课内比教学”教学比武活动,使自己能够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教学如何才能适应不同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现在的课堂教学再也不是教师传授为主导了,而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教学的主要方向。课堂上占用大量的时间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久而久之,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引导学生主动、自发的学习才是解决学生成绩的最好办法,为此,本节课的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小组竞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回顾这节课,我觉得在这方面自己做得很不够,应向优秀教师多探讨、多学习。

对本节课的引入我没有设计太多的花样,也没有提出新颖的问题,而是采用直接引入。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还需要改进,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组自然界中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图片,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迅速进入课题。

在知识复习上的我把课堂复习共分了三个模块,基础知识复习,重难点知识解析,课堂小结。我先是把第四章的基础知识以学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以小组竞赛采用必答的方式来回答,并给每个答对的小组加分。本环节由于都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而言是较为容易的,教学效果也如我预期设计的,学生较为顺利的完成了每个小组的三道必答题。

接着分别复习了本章的重难点知识点,并且每一部分都穿插了例题讲解。在这个部分主要由老师引导学生复习,重点回顾了两个实验探究、六种物态变化、三个区别与联系和三个物态变化的条件。整个复习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抢答、典例解析来进行,应该来说还比较顺利,而且通过例题4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用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但由于是在教室,投影用的是小电视机而不是投影银幕,对学生的视觉的较大的影响,靠近后面和第四小组的学生看不清楚投影,所以对部分学生的参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预期设想的效果与一定的距离。今后在学生的参与面上要注意,不能总是几个学生在抢答,而忽视了大部分的学生。

最后对本节课作了小结,与学生再次回顾了本章的主要知识。本来设计的对学生竞赛的成绩作总结与表扬的,但由于投影的效果耽误了一点时间而导致时间上不够,最后漏掉了这个过程,使整个竞赛如同评委所说的有点龙头蛇尾。这说明我在今后还要多多锻炼,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预设不够,对突发的事件的处理能力还需加强。

通过对整节课的思考,

一、课堂结构要合理,问题配置要适当。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的时间需要合理安排,应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多思维、多讨论、多实验,自主的总结问题,掌握问题,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

二、学生活动要组织有序、课堂纪律要严格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不愿思考问题;有些学生不愿有解决问题的习惯,但缺乏耐性,有时要偷懒,容易知识断节;又有些学生既有好的学习习惯,又有探求知识的渴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全面学生的活动,或督促、或警示、或激励、或表扬,使他们遵守纪律,思维有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三、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中常常伴随着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还处在不定性的年代,喜欢新鲜的事物,而有时又没有正确的认识,常常是看到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有模仿的意愿。而对不认可的事情又有着逆反的心理。因此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应用生活。《物态变化》教学中联系生活的问题很多,学生也愿意思考,思维活跃。应在课堂中多引导他们联系

生活实际。学生有生活经验,有了理论基础以后,愿意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际问题又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中应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讲解、学生结论。引入竞争机制、奖励机制,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五、加强教学基本功,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在教学中自己还有很多缺点存在,教学形式还不完善,要不断学习,克服问题。板书形式、语言艺术、教学仪态、思维结构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再一步提高。既完善自己,又要做好学生的表率。

六、深入探究教材,扩展知识。新课程教材是一个框架、一个参考、一个标准,课堂容量不够,照本宣科,既解决不了教学任务,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还会影响尖子生对知识殿堂的探索。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活泉水。因此探究知识、深入学习显得尤为迫切、要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一起探求、教学相长,也将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当然,细细回顾起来,要思考的问题很多,要探讨的问题也很多,要完善的问题更多,一时不能以言表,仅以肤浅认识谈谈自我教学的想法,还望领导和同事们给以帮助。我会以一个教师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

一、教学内容反思:

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基础知识。新课程不再强调对物态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掌握,而是要通过对物态变化的认识,能较深刻地了解自然界的雨、雪、雾、霜等现象。

本节课通过目标教学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勾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主动的去总

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给学生更为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去回忆、去讨论、去总结、去联系生活、去应用,使学生在轻松和谐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后的反思:

1、通过目标教学使目的性明确,教学网络清楚,今后一定多用这种方法。

2、语言不够精练,不必要的重复还有好多,唯恐学生没有听清、没有学会的心理过重,以后应当控制语速和轻重音,用语速的快慢节奏和声音的轻重来突出重点比用快速的重复两遍效果要好得多。

3、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今后需要在此有所加强。

4、提问学生时重点放在目标生,所以课堂气氛对于优秀生不显得活跃。

5、提问学生时重点放在目标生,可以随时知道他们学到了什么程度,所以后进生的积极性被提高,其中一学生尤为突出,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上课从从来不听到主动记笔记,下课问老师问题,也带动了一批人,为初三的复习创建了良好的氛围。

6、备课时要紧系《教学大纲》,分清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有针对性;熟读近三年吉林省中考题,使自己心中有题型,重点考点以什么形式再现;教学要分层次备好学生。

7、表扬学生讲求艺术,不盲目,不去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第7篇

A. 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 B. 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C. 物质升华时会放出热量 D.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1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12.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1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D.冬天,湖水结冰

14.若想在高山上将饭煮熟,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减少加热时间 B.减小火力 C.用高压锅煮 D.打开锅盖

15.小明买了根“冰棍”,小玲买了根“棒棒糖”。当他们把冰棍和棒棒糖放进嘴里后,都慢慢消失了。下列对于这一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棍”溶解了,“棒棒糖”熔化了 B.“冰棍”熔化了,“棒棒糖”溶解了

C.“冰棍”和“棒棒糖”都熔化了 D.“冰棍”和“棒棒糖”都溶解了

16.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可以看到门的附近出现了“白气”.这些“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 ( )

A.液化形成的 B.汽化形成的 C.升华形成的 D.熔化形成的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在熔化和液态金属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D.任何情况下冰的温度一定低于0℃

19.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 )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

20.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阵后下车,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此现象是由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 ( )

A.液化 B.凝华 C.熔化 D.凝固

2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 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物态变化”检测题 第8篇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2.如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3.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4.下列是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热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放热防止菜被冻坏

B.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了

C.清晨花草上的小露珠是由空气液化而形成的

D.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降温是因为酒精的温度低

5.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6.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0℃、-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气温,应选用( ).

A.酒精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都可

7.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8.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结果

C.衣柜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是樟脑汽化的结果

D.只有达到100℃,水才能沸腾

9.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10.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内放着盛有80℃热水的大试管B,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B内的水将( ).

A.到100℃就沸腾

B.到100℃不能沸腾

C.管内水温保持80℃不变

D.无法确定

11.两只相同的杯子置放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酒精.一段时间后,两杯液面如图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

A.表面积大小有关

B.温度高低有关

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D.种类有关

12.研究员在不同气温条件下,测量某受试者呼气、尿液、汗液和粪便中的水分,利用这些数据计算此人平均每日失去的水分,如表中所示.根据此表,若受试者在测试期间生理现象皆正常稳定,且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固定的范围内,则推测在气温7~11℃的环境下,此受试者最可能发生下列何种现象( ).

A.呼气时不会失去水分

B.以汗液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少

C.以粪便形式失去的水分较尿液多

D.尿液和汗液所失去的水分都比炎热时增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 (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14.2011年底,为了预防甲型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a)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规律制成的,图(a)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如图(b),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

15.如图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冰块降温和喷雾降温.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也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16.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17.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其熔点是 ,BC段物质处于 状态(固体/液体/固液共存).

18.2011年春季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的旱灾.进入夏季以来,气温的升高加剧了旱情,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

(增加/减小)水的蒸发.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把水滴入果树下的土里,这是利用 (增加/减小)水在地面的表面积来减小水的蒸发.

19.如图所示是电冰箱工作原理图.电冰箱工作原理是利用了一种叫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边.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 ,又容易 的物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工作时,电动压缩机将氟利昂蒸气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

(吸热/放热),这些热被周围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 (吸热/放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出来的热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20.李军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云和雨的形成”,如图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21.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43℃,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由以上知识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

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 的方法是不行的,首先要 .

(2)氧气的沸点是-183℃,氢气的沸点是-253℃,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首先液化的是 .

(3)氮气的沸点是-196℃,氦气的沸点是-269℃,采用液化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来的是 .

三、解答题(共48分)

22.(8分)如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

(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 ;

(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像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

23.(5分)炎热的夏天来啦!小明家买了一台电风扇.站在电风扇旁,小明感觉凉爽.于是他大胆猜想:是电风扇降低了室内温度.为了验证猜想,他关闭了门窗,选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下列步骤中有未完成的部分,请将其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1)温度计放置: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

(2)温度计读取:闭合电风扇开关,稍候读取温度计示数.

分析论证:

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表明吹电风扇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这一现象引发了小明的思考,为什么室温没有降低,而吹电风扇却觉得凉爽呢?小明联想到液体蒸发的知识.人体是通过汗液蒸发来调节体温的,人在吹电风扇时,汗液比平时蒸发得更快,所以感到凉爽.

为了证明吹电风扇能加快蒸发吸热的速度,小明又进行了实验,他只增加一种物质,并且首先补充了一个步骤,然后重复前面实验的操作.请你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增加物质 ;

补充步骤 ;

分析论证:

如果观察到 ,说明吹电风扇能加快蒸发吸热的速度.

24.(6分)如图所示,用浸透酒精的湿方巾擦拭扎紧的气球,然后摆动气球或给气球扇风,会观察到气球的体积明显缩小.请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25.(6分)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26.(7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他为图中温度计写了一份使用说明书,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一条是 .

(填序号)

温度计说明书

①测量前,了解温度计的理程和分度值;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③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直到沸腾5min后停止加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其中第2min时的温度如图所示,为

℃.

(3)根据表中数据,水的沸点是 ℃.

(4)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此时的温度 (高于/等于/低于)沸点.水能继续沸腾的原因可能是 .

27.(6分)酒精中通常含有一些水分,导致酒精的纯度不高.张岩和刘芳想找些纯度比较高的酒精,他们准备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纯度不高的酒精进行提纯.请回答下列问题:

(1)提纯的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能用水浴法给酒精加热?

(3)此实验中涉及哪些物质的哪些物态变化?

28.(10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0

~15℃.考虑到防冻液占混合液的含量增加的同时散热能力会减弱,因此,混合液中水的含量不宜过低,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这是因为水的散热能力较 (强/弱).

(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60% D.90%

(4)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

(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升高/降低/不变),其原因是

.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