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阅读理解附答案(精选9篇)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第1篇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阅读理解(附答案)
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②因此当母亲节来临时,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父亲决定向办公室请一天假,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③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是一向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坐车游逛几十英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⑤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⑥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母亲还准备了一顿便餐。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富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和新年那样。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⑦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愿意留在家里;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要我们马上出发,快快活活地过个节,不要为他操心。
⑧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做午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根本就不会做饭。
⑨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他说,当母亲本来可以好好地休息的时候,如果硬拉她到乡下去转悠,一下子得了重感冒,他是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他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儿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方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一会儿。他还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⑩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o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方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11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各式各样的大鱼,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12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13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腿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14这顿饭吃了好长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15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看见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有删改)
10.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4分)
①大家请假回家过节②? ③? ④大家外出游玩⑤母亲为大家忙碌。
11.结尾处母亲眼里为何会“含着泪水”?(4分)
12.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3分)
13.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5分)
14.母亲为家人忙碌操劳反而感到幸福,请结合这一点简述你对幸福的理解。(4分)
答案:
10.(4分,每处2分)
②大家筹划过母亲节 ③大家决定母亲留下(概括合理即可。)
11.(4分)
母亲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最最快活的一天,她看到大家请假回来给自己过节,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于是她流下了感动和幸福的泪水。(能从感动或幸福快乐角度进行分析,原因合理即可。)
12.(3分)
参考要点:①吃苦耐劳②无私奉献③体贴宽容④默默无闻⑤慈爱善良(答出三点,每点1分,概括合理即可。)
13.(5分)
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或:本该让母亲好好休息,结果却让母亲更加忙碌。)这一情节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令人哑然失笑(富有喜剧效果);突出了母亲形象(或:突出了文章主题)。(答出令人出乎意料的情节内容2分,艺术效果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
14.(4分)
示例: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的确,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能从付出的快乐这一角度理解,言之有理即可给满分。)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第2篇
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我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它使我们大伙儿都体会到: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沿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之外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就得整天忙个不停。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驱车游逛几十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但是,就在当天早晨,父亲有了一个新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说,出租汽车么,雇了一样得花钱,我们何不利用它又游玩叉开到山上有溪流的地方去钓鱼哩。就像父亲说的,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
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不管怎样,父亲昨天刚好又买了一根新钓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
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还准备了一顿便餐。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 姐妹俩 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
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 ,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到车后座的边上。
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 ,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还遇到几个熟识的.小伙子,便在一块儿聊起来。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 ,还有干净的衣服;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 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 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
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 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12.为母亲过节日的活动母亲却没有参加,请概述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2分)
13.简要分析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14.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4分)
①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到车后座的边上。
②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15.本文以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章作分析。(6分)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第3篇
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家庭里,这个想法特别受欢迎,所以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我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它使我们大伙儿都体会到: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因此,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成为全家的一个节日,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父亲决定向单位请一天假,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圣诞节或别的盛大节日一样隆重。我们决定用鲜花点缀房间,在壁炉上摆些格言,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请母亲安排格言和布置装饰品,因为在圣诞节她是经常干这些事情的。
两个姑娘考虑到,在这样一个大场面,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親把两顶帽子都装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更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节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似乎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沿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早饭后,我们作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一向是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因为我们只雇得起一个女佣人,在家里母亲几乎整天都忙个不停。当然,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驱车游逛几十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是莫大的享受。
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父亲说,出租汽车么,雇了一样得花钱,我们何不利用它又游玩又开到山上有溪流的地方去钓鱼呢?就像父亲说的,如果你只是驱车出游而没有一个目标,那么就会有一种漫无目的的感觉;可是如果你要去钓鱼,前面就有个明确的目标,能提高你的兴致。
我们大伙儿都感觉到,对母亲来说,有个明确的目标会更好些;再说,父亲昨天刚好买了一根新的钓鱼竿,这就更自然而然地使他想起钓鱼来了。他还说,要是母亲愿意的话,她还可以使用那根钓竿;真的,他说过,钓竿实际上是给她买的。不过母亲说,她宁愿看着父亲钓鱼,她自己却不想钓。
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作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防止我们肚子饿,还准备了一顿便餐,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盛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和新年那样。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而且他相信他能利用这段时间在花园里干点活儿;他说那里有一大堆他可以干的粗活和脏活,比如挖个垃圾坑什么的,这就免得雇人来干了,所以他愿意留在家里;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3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日这回事;他要我们马上出发,快快乐乐地过个节,不要为他操心。他说他能够整天埋头干活,而且,真的,他还说,本来,他想过个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
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也都乐意留下来,帮着女佣人做中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就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在准备饭菜上,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因此,到最后,觉得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
他说,当母亲本来可以好好地休息的时候,如果他硬拉她到乡下去转悠,一下子得了重感冒,他是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他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儿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方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一会儿。他还说,他之所以想到出门去钓鱼,主要的是,这么一来就可以给母亲一点安静。他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关于他自己,他总算还够硬朗,不过他很高兴能让母亲避免这一场折腾。
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3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才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着我们了。
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岗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鱼,他敢肯定,要是母亲来钓的话,她是无论如何也拽不上来的。维尔和我也都钓了,不过我们钓的鱼都不及父亲钓的那么多。至于那两个姑娘呢,在我们乘车一路去的时候,她们碰到不少熟人,在溪流旁边她们还遇到几个熟识的小伙子,便在一块儿聊起来。这一回,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我们到家已经很晚,快到下午7点了。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鸡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帮着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这顿饭吃了好长的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第4篇
里柯克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中无私的母爱;
2.体会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表现力; 3.学会认识珍惜亲情。教学重点:
在轻松的文字中感受母亲的操劳与母爱的无私。教学难点:
作者的愧怍之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一段视频导入(演讲材料)。
二、简单介绍母亲节的由来:
十七世纪英格兰,为表达对英**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的第四个星期日为「Mothering Sunday」,人们在这一天回家探视双亲,并致礼表示敬意。(注:四旬斋是指复活节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在美国,最早关于母亲节的记载是1872年由茱丽雅(Julia Ward Howe即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的作者)所提出的,她建议将这一天献给「和平」,并在波斯顿等地举行母亲节的集会。
1907年,费城的安娜(Ana Jarvis)为了发起订立全国性的母亲节而活动。她说服了她母亲所属的、位于西维琴尼亚州的教会,在她母亲逝世二周年的忌日——即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举办母亲节庆祝活动。隔年,费城人也开始在同一天庆祝母亲节。
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虽然,有一些国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时节庆祝属于他们的母亲节,然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比利时等等,都是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母亲节的。
三、抽问学生以往是如何过母亲节的:
有时候,当母爱在身边时,却茫然不知所措,不懂得去珍惜,也不善于去体恤母亲,也许当自己心灵脆弱之时,才觉得自己亏欠母亲的太多太多,天底下的每个母亲都用她博大无私的胸怀承受着子女所带给她的喜怒哀乐,她们全身心关注的是孩子和家庭,而不是她们自己,而我们似乎业已习惯母亲为我们无私的奉献,却从没想过去为母亲做些什么,无形中把母亲的爱当成一种必然,却疏忽了岁月对母亲青春的吞噬,等到发现之时,徒生些许愧怍罢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家庭成员的自述《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看看里柯克他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四、作者介绍
里柯克,加拿大作家、经济学家。是加拿大著名的幽默作家,也是加拿大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在美国,他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之后最受欢迎的幽默作家。
五、自由散读文章:
a、请简要概述我们是如何安排母亲节的?
b、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全家人的美好愿望是让母亲在这一天多一点休息和快乐,但事实是母亲为了全家人过好这一节日反而更加辛苦地为家人操劳,文中我们看不见母亲的外貌,形象,却能够看到母亲身上的精神,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谈谈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
明确:勤劳、不辞劳苦、勤俭、无怨无悔、以家人的快乐为最大的快乐。c、在家人周密的安排背后,却是不停改变计划的结果,最终母亲在母亲节这天依旧忙碌、辛苦,我们看看事与愿违的背后,家人的选择说明了什么?可以结合具体句子诵读品味,分析人物的心理。
明确:自找借口,以求心安;父亲:自私之中的伪善,反衬出母亲的含辛茹苦,无怨无悔的崇高与伟大。
d、既然是最终是这样的结局,我为何还要把自己和家人的这种不断找寻借口的心理暴露在读者面前呢?
明确:愧怍,内疚,同时也与母爱的无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难点
在这样一种事与愿违的前后对比,以及母亲最终仍觉得自己过得最最快活,并且眼中饱含泪水的出乎意料之中,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呢? 明确:一种愧疚之情,以及对母爱的赞美。
七、把握语言风格
读完文章之后,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风格怎样?可以适当结合文中的语言进行品味。
小结:里柯克不魁为一代幽默大师啊,在美国他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之后最受人欢迎的作家,他的正式职业是大学的政治经学教授,而且也出版过好几本专业著作,但他在这方面的名声远不如他作为一位幽默作家的名声大;本文中的幽默同样体现了泪水与欢笑的交融,愧怍的泪水伴随着母亲含泪的微笑。
八、拓展
天底下的母亲总是以家人的快乐为自己的最大的快乐,我们又为母亲做了些什么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我与母亲”。
小结:也许,在每个家庭成员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我”字,只有母亲不是,这使“我”的家庭幸福美满,母爱似水,无声地流过心田,却饱含了至真的温爱,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在黑暗中燃尽其光,让我们在黑夜里不再惧怕;母爱是三月的春风,不息地吹拂我们稚嫩的心灵,让我们欢快地成长。
九、作业: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运用圈划、批注的阅读方法,捕捉文中的细节,思考细节的内涵。在语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内心。
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体会人间至爱真情,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尊敬母亲的感情。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加拿大作家里柯克的名篇,本文从一个家庭成员的角度叙述了这个家庭所度过的一个母亲节,其主旨是用家庭成员们对母亲辛勤操劳的理所当然来表现母爱。里柯克善于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去提炼一些大家司空见惯却又往往熟视无睹的可笑的和不合理的东西加以放大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篇文章就是撷取了生活中母亲辛勤操劳、父亲和孩子们理所当然享受的这个司空见惯但不合理的这件事来作为素材,写就了这篇幽默小品。里柯克在《我的幽默观》里说:“(幽默)是深深地根治在生活的深层反差之中,我们的期望是一回事,而实际结果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而对于读者来说,期望与实际结果相符合是合理的,而期望与实际结果不符合的情况则是不合理的。文章中的家庭成员们原本期望母亲过一个愉快、舒服的母亲节,但实际结果则是孩子们和父亲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母亲节,而母亲则操劳了一天,期望和实际结果不符合。除了情节,文章的细部还有许多家庭成员的期望与实际的结果不相符合之处,这些都是不合理的。所以,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种不合理所表现出的幽默。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所以学生可以体会这篇课文中所表现的母亲的操劳及对家人的爱、孩子们的不懂事、父亲的自私,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对比领悟本篇课文的主旨。文章中的幽默以及这种幽默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多数七年级的学生所熟悉的,所以本篇文章的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并熟悉里柯克的幽默的表现形式,即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让读者觉得幽默的。
教学重点
通过母亲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对比,领悟母爱的伟大无私。教学难点
抓住细节,体会幽默的语言风格。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检测反馈——归纳总结五环节教学法。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朗读课文n遍,完成课前预习题。
1、本文作者是(),()国家,()家。
2、母亲节是每年的()天,代表花儿是()。
3、给加粗字注音:
点缀()兜 游()筵席()游逛()鱼篓()屡次()
肮脏()明媚()美滋滋()解释词语:
想入非非
力所能及
漫无目的 诸如此类
屡次三番 点缀
迁就
扫兴
折腾
兜游
5、分组复述故事情节。
6、将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回顾节日,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五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那么你们又是怎样给母亲过节的呢?(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做法。)好,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方式,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里柯克家看看他们一家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小组检查自主预习1、2、3、4小题,组长汇报完成情况。
2、复述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分小组复述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理清故事内容思路:
起因: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的庆祝。
经过:我们最初打算是在(家里)过母亲节,帮助母亲打扫整理装饰房间,我们突然改变计划,让母亲到乡下兜游,母亲准备便餐收拾行李;出现意外,汽车太小,必须有一个人留在家里,我们都有理由出去,母亲留了下来
;我们尽兴游玩归来,享受丰盛晚餐;
结果:我们吃得很高兴,母亲很累却很快乐。
三、理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一家原打算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明确: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把这一天过得像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让母亲兜车享受。
2、为了庆祝母亲节,父亲和孩子们为母亲做了些什么?
明确:起先是大家请假回来,用鲜花和格言装饰房间,女孩子隆重地购买了新帽子,男孩子隆重购买了新领带;决定出去游玩。
3、但实际上为了庆祝母亲节,父亲和孩子们为母亲做了些什么?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明确:
我们:什么也没有为母亲做。
母亲:为我们准备晚饭;伺候父亲;帮忙上菜;洗碗块。
4、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课堂交流:通过对比显示母亲的伟大,同时以一种对比来显示反讽,显示父亲和孩子的自私,也从反面显示出母亲的无私。
四、研读课文,品味细节
1、品味具体细节,体会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
我们”一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母亲过节,但是,最后,母亲却独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待一家人郊游归来,事实上又回到了起点。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圈划出“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结合感触最深的细节谈谈自己的理解。
(1)当初决定父亲留下,父亲说了一大堆他留下来的好处,其中又说到大家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过一个真正的假日这回事,还说,本来,他想过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两句是真话还是反话,有无言外之意?
明确:父亲说的两句话当是反话。三年的时间和一次假日都没有真正过过,这在对比上是非常悬殊的,说“用不着顾虑”,其实就是提醒大家要考虑、要顾及。说本来他想过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这已经近乎发牢骚、表抱怨。这些都是他话里的言外之意。
(2)最后决定母亲留下,父亲又说出免得她着凉等一大堆好处,这些话是真诚的吗? 明确:决定母亲留下了,又要说免得她外出着凉,这是自己得了好处不承认,别人没得到实惠还要硬给她安上“得了好处”的虚名。表面上是宽慰别人,实质上是替自己解脱;表面上是替别人着想,实际上仍然打的是自己的小算盘。所以这些话是不真诚的。
写父亲突出他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自私,他的言内和言外之意的矛盾充分暴露了他的自私,这里运用反语的手法。
(3)全文反复强调其他人不合适留在家里的理由,这与庆祝母亲节,“让母亲休息一天”的强烈动机有无矛盾?如有矛盾,作者不厌其烦地细写是要表达对父亲及孩子们态度的同情还是有点嘲笑意味?或者主要是歌颂母亲天生以牺牲为乐?
教师归纳:反复强调其他人不合适留在家里与“让母亲休息一天”的强烈动机显然是有矛盾的。其他人留在家里的理由都是为了戴帽子之类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即使父亲所谓三年来没过过一个真正的节日的理由与操劳一生的母亲,又适逢母亲节这个特殊日子相比都是应当让路的。所以作者不厌其烦细写这一切包含了对父亲及孩子们的嘲笑。同时,文章这样写,更是歌颂了母亲天生以牺牲为乐,因为文中表现出,母亲对这一切“理由”似乎乐于接受或者至少是并不关注,她关注的是孩子们、亲人们过得愉愉快快,她能为这些提供她的服务就是她的最大快乐,就是她的节日。就象《养母》的母亲看着亲人们吃好吃的饭菜,自己一口不吃却觉得是最幸福的时刻;《慈母情深》的母亲辛苦挣来钱不许替她买罐头,而给儿子买书却感到挺高兴。父爱也一样,真正的父爱也是以牺牲为乐的,就像《背影》里的父亲,不顾年龄、身体、尊严,为二十岁的儿子忙这忙那,挑这拣那,忙得心甘情愿,做得心满意足。
2、品味重点细节,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的结尾写到“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1、请想象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明确:觉得能让孩子和丈夫过得愉快,幸福感到高兴而满足。
2、在母亲节里,母亲劳累了一天,但她却说这是她有生以来最快活的一天,为什么,其他课文有无类似的例子?
教师总结:这正是真正母爱的表现,以自己的孩子、自己亲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哪怕自己只有辛苦付出而没有享受也在所不计。其他课文中类似的例子有:《背影》中父亲付出一番艰辛买回橘子后“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慈母情深》中母亲为“我”讨回小人书;母亲在如此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挣钱却又爽快地拿出大约等于二天工资的钱给儿子买书,并说:“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又责备儿子把这钱用来给她买了罐头,说:“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养母》中的例子更多,凡是有一点好吃的,养母总是不吃,都留给自己的亲人,包括养父、“我”、她的兄妹几家人;看着自己亲人有滋有味吃那些好吃的饭菜,是她觉得最幸福的时刻;不惜以哭闹丢脸的举动为儿子争讨玉米面窝窝头,而自己却吃掺了玉米轴的玉米;乃至希望以自己替代丈夫的去世。
五、拓展延伸,感恩母亲
如果你是文中母亲的一位孩子,你打算怎样给母亲过母亲节。
六、课堂检测,及时反馈。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4分)
①大家请假回家过节→②__→③__→④大家外出游玩→⑤母亲为大家忙碌。
2.结尾处母亲眼里为何会“含着泪水”?(4分)
3.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3分)
4.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5分)
5.母亲为家人忙碌操劳反而感到幸福,请结合这一点简述你对幸福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4分,每处2分)②大家筹划过母亲节 ③大家决定母亲留下(概括合理即可。)
2.(4分)母亲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最最快活的一天,她看到大家请假回来给自己过节,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于是她流下了感动和幸福的泪水。(能从感动或幸福快乐角度进行分析,原因合理即可。)
3.(3分)参考要点:①吃苦耐劳②无私奉献③体贴宽容④默默无闻⑤慈爱善良(答出三点,每点1分,概括合理即可。)
4.(5分)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或:本该让母亲好好休息,结果却让母亲更加忙碌。)这一情节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令人哑然失笑(富有喜剧效果);突出了母亲形象(或:突出了文章主题)。
(答出令人出乎意料的情节内容2分,艺术效果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
(4分)示例: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的确,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能从付出的快乐这一角度理解,言之有理即可给满分。)
七、总结课堂,归纳收获。
细节是最能够打动人,也最难编造的东西,学生如果能够养成捕捉细节,品味细节内涵的习惯,就能更好地感受文中母亲的伟大和无私。母爱是一个深刻而沉重的话题,尤其是母亲的无私、牺牲,往往令人落泪,而作为著名幽默文学作家的里柯克,选择了以幽默的方式来表现这种深沉的情感。面对幽默的文字,通过各种形式的鲜明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到幽默背后的深情,体会到笑与泪交融的。
八、布置作业,感受母爱。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第6篇
周次 8 课次 6 课时 一课时 班级
高一(3)班 课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教学
目的
1、感受作品中无私的母爱;
2、体会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表现力;
3、学会认识珍惜亲情。教学
要求 知识点 重点 难点
1、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2、梳理“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
3、分析人物形象
4、把握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提问 作业
1、请回家用心地为母亲做一件事。
2、阅读小说《疯娘》,写一篇读后感。教学 后记
执教人:袁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曾几何时,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占据着相当的份量,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被人们所接受,比如说: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2)简单介绍母亲节的由来
关键词:古希腊、古罗马。迷信与对母亲的尊敬,美国安娜.贾维斯,为纪念其母亲,完成其母亲的心愿,石竹花等。
(3)抽问学生以往是如何过母亲节的?
三、整体感知课文。问题设计:
1、文章是怎样的顺序展开故事情节的?请简要复述故事情节。明确:决定过节→制定计划→修改计划→游逛钓鱼→晚归盛宴
2、“我们”一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母亲过节,但是,最后,母亲却独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待一家人郊游归来,事实上又回到了起点。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请梳理“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
a、我们全家为报答母亲成年累月的操劳,是怎样准备过母亲节的? b、带母亲游逛的计划为什么发生了变化?是为母亲着想吗? c、当车上只能坐5人时,我们都找了什么理由说自己留下不合适?你觉得这些理由成立吗? d、母亲为什么说今天是她有生以来最快活的一天,眼里含泪说明什么?
四、分析人物形象。a、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全家人的美好愿望是让母亲在这一天多一点休息和快乐,但事实是母亲为了全家人过好这一节日反而更加辛苦地为家人操劳,文中我们看不见母亲的外貌,形象,却能够看到母亲身上的精神,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谈谈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明确:勤劳节俭、不辞劳苦、以家人的快乐为最大的快乐。
b、在家人周密的安排背后,却是不停改变计划的结果,最终母亲在母亲节这天依旧忙碌、辛苦,我们看看事与愿违的背后,家人的选择说明了什么? 明确:自找借口,以求心安;自私、伪善。c、既然是最终是这样的结局,我为何还要把自己和家人的这种不断找寻借口的心理暴露在读者面前呢?
明确:愧怍,内疚,同时也与母爱的无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把握语言风格。
读完文章之后,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风格怎样?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第7篇
21.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2.治理黄河管住泥沙的方法有哪些?(2分)
2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第8篇
一、作者简介
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是著名的加拿大幽默作家,也是加拿大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在美国,他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之后最受人欢迎的幽默作家。他于1869年在英格兰汉普郡的斯旺穆尔出生;1876年随父母迁居加拿大。1891年他在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当了8年中学教员;1899年进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与政治学;1903年获得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开始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任教,先后担任政治学讲师、政治与历史副教授、政治经济学教授及政治与经济系系主任等职;1936年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担任该校的名誉教授;1944年在多伦多去世。
尽管里科克的正式职业是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而且他也出版过好几本专业著作,但他在这方面的名声远不如他作为一位幽默作家的名声大。
二、文赏析
细节是最能够打动人,也最难编造的东西,所以,在阅读时,如果能够养成捕捉细节,品味细节内涵的习惯,就能更好地感受文中母亲的伟大和无私。所以,指导学生品味细节的内涵是准确把握情感的重点。母爱是一个深刻而沉重的话题,尤其是母亲的无私、牺牲,往往令人落泪,而作为著名幽默文学作家的里柯克,选择了以幽默的方式来表现这种深沉的情感,这恐怕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本文的障碍点。面对幽默的文字,除了笑,我们还应该有怎样的思考?本文幽默的风格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展现的,所以,思考可以从此处入手,利用各种形式的鲜明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到幽默背后的深情,体会到笑与泪交融的力量。
三、后练习
1结尾处母亲眼里为何会“含着泪水”?
2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
3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
4母亲为家人忙碌操劳反而感到幸福,请结合这一点简述你对幸福的理解。
答案:
1母亲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最最快活的一天,她看到大家请假回来给自己过节,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于是她流下了感动和幸福的泪水。
2参考要点:①吃苦耐劳②无私奉献③体贴宽容④默默无闻⑤慈爱善良
3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这一情节引人入胜;令人哑然失笑;突出了母亲形象。
4示例: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的确,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阅读理解附答案 第9篇
⑥而守望既是惦念,也是防范。这一点我们还做得很不够。从技术层面来看,这些年来国际性的防灾减灾呼声日渐高涨,每每发生灾难时,防灾减灾都会作为重要的政策被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提上议事日程。但是灾难总不常见,因此防灾减灾的进度也会随着生活重归平静而怠慢。如果没有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各受害国家不会用极快的速度建立起海啸预警机制。而加勒比海地区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因为不经常遭遇自然灾害的袭扰,在防范机制上相应落后。
⑦感恩和守望,是公共精神的一种体现。在此次海地地震之时,我们期待更多的国人能够参与到。但是我们同样期待,这种自然灾害永远不要再有。地震发生时的感恩和守望,更应该扩大到我们在国内生活的各个领域。正如汶川地震后,我们第一次看到志愿精神已经深入不少国人的脑海;而此次海地地震后,_______________。
⑧没有感恩,我们就不会在灾难来临时感同身受;没有守望,我们就不会变得更坚强,更互助。感恩和守望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也是我们面对灾难所学到的。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请为选文第⑦段末尾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参考答案:
1.灾难让我们学会感恩和守望。
2.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多国救援队援助汶川和和海地看守总理悼念罹难国人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感恩是国际合作的责任”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