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外语专业人才范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外语专业人才范文(精选12篇)

外语专业人才 第1篇

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适应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专业外语是高等工科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作为大学英语的重要延伸,其目的在于强化和巩固基础英语并进行实践应用,是基础英语和专业教学的结合与实践。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外交流不断加强,身处高校的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外来气息。每年,在相对固定的时段都有国外大学教授带着学生和课题同我校建筑学院进行双语联合教学,学期中也经常有国外学者来校进行交流讲座。放眼校外,建筑行业国内外合作项目日益增多,国外建筑设计事务所也在国内遍地开花,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交流当中使用英语的机会比以前大幅增高。所以无论从学术性还是实践性来讲,专业外语的学习和熟练掌握,都能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到外来信息,更快的适应行业的发展。

2. 建筑学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其责任在于严格根据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这种模式下的教师往往更加注重个人努力,较易忽视学生的回应。上课时,学生只是一味机械的接收,由于缺乏主动性而逐渐丧失了积极性。我的大学时代学校也开设了专业外语课程,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翻译和词汇的学习,课程结束时虽然收获不小,但总感觉学习过程循规蹈矩、特点不足、鲜有乐趣。成为专业教师之后,我有幸参与到专业外语的课程建设中。我认为既然专业外语和大学英语不同,那么授课时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怎样让这门课程既满足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不感觉枯燥,既保证其学术性,又使其过程充满乐趣是我们探讨的重点。以往的专业外语教学也在强调突破传统,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某些不足,导致师生互动、同学合作等环节都流于形式,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此,建筑学专业外语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 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模式

3.1 教学目的

相较于初高中英语的应试教育模式,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向注重应用的方向发展。我校建筑学院本科生的专业外语设置于大五第一学期,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则更加强调专业性、实用性、灵活性等特点。其教学目的是在大学英语的基础之上进行专业方向的实践运用,进一步掌握科技英语技能。教学初始,专业教师会引导学生阅读简单易懂的国外专业文章,并帮助其逐步形成英文阅读习惯。之后,通过不断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最终学生能够较为熟练的阅读相关国外专业文献,以了解全球视野下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于硕士研究生,我们则要求其在上述基础上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科技英语写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

全国多所高校的建筑学专业都开设了专业外语教学,但是一直以来,教什么却成为一个普遍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我校的建筑学专业外语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选自公开发行教材,一部分为教师自选内容。教材选取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可小觑,之前选取的两本教材理论系统完整并结合了翔实的实例分析,教学效果良好。但由于其分别于1997年和2003年出版发行,时至今日不再具备前沿性,已不能满足学生们了解最新发展趋势的需要。2011年,教学小组将教材更换为当年出版的两本建筑类专业外语教材。教材由我校建筑学院专业教师参与编辑,涉及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建筑工程技术等多方面内容,使本专业学生能广泛接触到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由于教材的时效性有限,教师会自行选取最新的行业动态、经典专业文献和工程项目实例等作为教材的补充,在丰富和扩大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3.3 教学过程

我们所探索的新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分为三大部分: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学生回应和互动效果来调整三部分的课时分配,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主旨。

3.3.1 教师讲授

讲授以建筑学专业内容为主,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专业内容为辅,从教材中选取相应的文章进行授课,曾经讲授过的内容包括建筑设计过程、小住宅设计、建筑大师及其作品、学校设计、建筑风格、绿色建筑、广场设计原则、中国民居、无障碍设计、建筑制图、遗产保护等。此外,我们充分利用图书或网络广泛搜集资料,授课时加入相应的建筑理论或者设计实例作为补充和扩展用理论来总结实例,用实例去加深理解,使所教内容理论充实、实例完整。比如在教授近现代工业遗产建筑保护时,我给学生们讲解了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OXO码头塔楼更新改造方案;在讲解无障碍设计实例时,向学生发放了2010 ADA Standards for Accessible Design(《无障碍设计标准(2010年)》,美国)、Guidance on the 2010 ADA Standards for Accessible Design(《无障碍设计标准导则(2010年)》,美国)以及《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学习规范的同时,也对国内外在无障碍设计方面的差异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如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更激发了教师的创造性通过丰富的授课内容将枯燥的课堂转变成吸引学生的场所。除了PPT中的实例图片,每篇课文还配有相应的视频短片。运动的影像、鲜活的色彩配合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加直观和立体的感受。同时,所有的视频资料都是英文原音(可选择搭配中文字幕),提供了一个学习口语和纠正错误发音的机会。观看视频时,学生们会轻声跟读,并对重点语句做笔记,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在听力、口语、单词速记等方面都有收获,最重要的是掌握了很多简练、专业的表述方式,使学生们的口语表达更加自信。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的“阅读-翻译”仍然保留在我们的课堂上,此环节看似老套,但作为专业英语基本功,这两项内容的训练必不可少。尤其在理论和原则性内容的学习中,“阅读-翻译”这种中英文互换的过程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翻译时,需要掌握的重点专业词汇我会加以详细解释。一学期下来,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专业词汇量均有提高。

3.3.2 学生参与

专业外语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每节课会有相应的课时安排学生做presentation(专题讲解)。内容不做限定,留给学生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可以是建筑师、建筑作品、建筑理论、发展趋势、甚至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设计解读。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专题讲解的一般方式和程序,如:GreetingSelfintroduceBrief introductionOutlinePresent main partsSummarize main pointsConclude talkInvite questions学生根据程序和各部分特定的英语表达方式,规范明了对选题进行解释。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了解并掌握了国外经常使用的专题讲解方法,增强了英语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站在讲台上,学生就是老师,向同学们畅谈对建筑的感受和理解。

专题讲解环节重在参与,所以对于一些认真准备却由于自身英文水平欠佳而做得不甚理想的学生,必须要给与充分肯定和鼓励。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都参与到这项教学活动中来,上台不是被迫给同学们“上课”,而是一种愉快的交流体验。从最初的随机点名,到后来的踊跃要求上台,正是这种沟通的快乐使他们发生了变化。

3.3.3 师生互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课堂上经常开展讨论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英语讨论。小组讨论范围较小,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广泛交流,每个人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教师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例如期中的一次就专业外语课该如何改进的讨论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提出现存的问题、对老师的期望及改进建议,共同探讨如何营造更加有吸引力的专业外语课堂。这种方式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使学生觉得他们是课堂的主人,从而更加愿意主动的学习。

4. 学生反馈

教学改革开展后,通过课上、课下与学生的沟通,我们欣喜地发现他们对转变中的专业外语教学给予了较好的评价。首先,此教学体系设置了广泛、完整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根据建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授课内容和扩展程度上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安排,保证了教学的全面完整性。其次,教师的引导式授课、相关英文视频结合学生专题汇报、讨论,使得这门课程体现了极大的参与性,形成以“听说读写看”为框架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最后,在基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最新的专业理论、思想、发展方向、新作品、新技术等内容,使在校学生和行业发展保持一致性,对其今后的深入学习与研究有着启发和推动的作用。

5. 结语

以往五年的专业外语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现今的教学需求。从过去单纯的“阅读-翻译”模式到目前改革中的“教师讲授-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模式,建筑学专业外语的教学改革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的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并实践之,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时代特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通过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建立稳定的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长效机制,我们有信心将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继续推行下去。

摘要:近年来专业外语课程在高等工科院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其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方面,讨论了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外语教学改革的构想和实践,提出了具有全面性、参与性和前沿性三大特色的“听说读写看”立体化教学体系,希望能给其他高等工科院校的专业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专业外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勤,刘临安.城市规划专业外语教学方法探析.中国建设教育,2010,4(7~8):56~58

[2]王文峰.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中国科技信息,2008,(13):276-277

翻译人才求职简历(外语专业) 第2篇

本人概况

姓名:张咏梅  性别:女

民族:汉 政治面目:党员

学历(学位):本科 专业:英语

联系电话:12345678  手机:16816818

联系地址:中山市东城区XX大街10号 邮编:528400

Email Address: @sohu.com 呼机:888888-1234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1993.9--1997.7 科技外贸英语专业 本科

另:其他培训情况

辅修日语和导游

现正进行注册会计师考试

工作经历

*1999.4---至今 中美合资狄姆阿姆斯壮技术有限公司

翻译/总经理秘书

处理总经理所有日常事务/现场翻译美方执行总监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拓展/陪同美方技术支持进行现场工作指导/安排组织公司管理层会议并作会务翻译

*1997.10---1999.4 中瑞合资北京中安消防电子有限公司

外籍生产经理助理

负责瑞士、德国和香港地区的.国际采购业务/翻译各种生产技术、商务合同文件/协助实施电子元器件国产化工作/组织、协调生产各部门会议,并承担翻译工作。来源:中国求职简历网

个人简介

我本人适应性强,责任心强,勤勉不懈,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从事多年翻译及谈判、助理工作后,积累了丰富的外贸业务和国际贸易谈判经验以及优秀的英语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软件及设备,以胜任现代化办公的需求。

请给我一次机会,我必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

本人性格

开朗、谦虚、自律、自信(根据本人情况)。

另: 最重要的是能力,相信贵公司会觉得我是此职位的合适人选!

外语专业人才 第3篇

关键词:浸入式 物质情景 文化情景 交际情景

外语教育源自对外交往,国家对外开放需要外语人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以及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需要不断加强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外语人才的培养出现了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模式,其中一种叫做“浸入式”的教学模式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中备受推崇。所谓“浸入式”教学,即让学生身处一个纯外语交流的情境,不管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互相之间的沟通均使用外语,课堂上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材料都是用外语表达,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培养一种外语的思维: “用”外语,而不是“学”外语。本文主要是探讨浸入式专业外语教学模式下外语情景创立的问题。

一、 物质情景的创立积极利用当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发展新成果,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有可能感触到地道外语做好物质准备。当前多媒体的使用,给专业外语语教学的良好课堂氛围的创设带来了更有利的条件,大大方便了教师更迅捷地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营造多维的视听说语境场,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外语;广播、电影、电视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正确的发音,还可以扩大教学规模,增强外语学习的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电影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目标语国家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当然,仿照目标语国家风格对教室、宿舍、外语沙龙等教学、生活场所的装饰也是营造异域氛围的应有措施。

二、文化情景的创立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受文化的影响,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这就使得外语教学中创立纯正目标语文化情景显得尤为重要,有了此种经历的浸入式磨炼、熏陶后,学习者才能贴切、地道、自然地使用外语。这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文化情景的创立分两个方面:

纯外语组织教学活动

所谓纯外语组织教学,它不仅仅指使用课堂用语,还包括用纯外语进行教学活动,用外语授课,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学生词汇少,听不懂”作借口而不用外语介绍新知识,在课堂上创造外语环境,让学生接触的、听的、说的都是外语,让那个环境没有机会说听本族语,天长日久,外语思维就养成了。当然,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可以根据课本設计一些情景,让学生自行的进行对话,这样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主动性,进而促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外语的课堂氛围,对提高学生勇敢说出外语的信心有重要意义。发挥多媒体优势,通过图片、影像和音频,使学生能更直观的接触外语。例如,通过电影情节,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知道哪些词汇和句型是适用在哪种语境的。学生也可以更直接的接触到西方文化,自主的对比东西方的价值观差异,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多观看外语电影,并且可以组织同学们用外语讨论某部电影,以形成一种看电影学外文的良好生动活泼的氛围。

举办丰富多彩的外语文化活动,创建校园外语文化氛围

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缺失自然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外语教学很难达到最佳效果。外语文化活动是良好外语文化氛围构成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和途径。作为外语教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动员、协调各学校各部门,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外语文化氛围。丰富的外语文化活动可以让学生走进校园就强烈感受到外语环境,使外语逐步成为校内外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际手段。通过开展诸如外文歌曲大赛、外语演讲比赛、外语话剧比赛、外文讲座、外语辩论赛等系列主题活动,可以逐步营造浓郁的校园外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了解文化差异,拓宽视野。

三、交际情景学以致用,在真实的言语交际中学会言语交际

课堂上,教师应尽量把教学过程设计得接近于真实的言语交际过程,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各种人为的言语交际条件和环境,尽可能多地让他们用外语进行交际,参加社会实践,努力为学生创造与抄目标语人交流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言语交际学习言语交际,优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和掌握技能。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创造宽松有利的外语交际环境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要达到实际目的,不仅是要掌握语言形式,还应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和作用,并能正确使用语言进行真实性和半真实性的交际。基于此,要使学生思想上自觉意识到,学习外语不仅是为了就业,熟悉学习目标语国家先进科技文化成果,更是为了理解、友谊、和平。另外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学生发言出现“卡壳”的时候帮助他们,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选择他们熟悉、感兴趣,语言上容易理解和表达的话题与他们交谈。教师要多和他们接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多参加他们的课外活动,多鼓励他们,保护他们的交际积极性和自信心,以此来消除学生在思想上及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这样,学生就会形成想交际的良好愿望,使自觉学习就成为可能。

浸入式专业外语教学使得外语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机械式背诵,不再是沉闷的自我式抄写,它不但是充满了好奇的探索,还是满怀惬意的欣赏,更是带有智慧的超越自我的创造。在浸润式专业外语教育的领域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和研究的方面,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态度将浸入式专业外语教育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高维彝《培养口语能力的办法》,《中国俄语教学》,1993年第二期

[3]干永明《比较与借鉴》 《中国俄语教学》,1997年第二期

[4]刘华雯浅议中德文化差异【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牡.1992

外语专业人才 第4篇

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总体而言是根据院校学科内容, 有针对性的培养符合专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在众多专业性学科领域中, 高职院校培育人才局域一定的专业特殊性, 而其培育人才获得的专业知识, 也同样有部分内容具备着专业的特殊性。在此其中, 专业外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借由大量国内外专家学者研讨总结所得成果, 均通过专业术语形式应用于受教者日常工作者, 因此, 专业外语学习, 是确保从业人员行为专业性的重要考量。与此同时, 专用外语并非独立存在, 其与公共外语的有机结合, 才是保证世界性专业交流的手段, 因此, 专业性人才不能局限于本国内的自行发展, 其应通过专业外语及公共外语学习, 实现国际性专业交流, 从而提升并革新现有技术, 实现专业的长足发展。由此可见, 在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摇篮中, 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的新颖与先进, 是保证外语应用的重要手段, 同时是实现专业良性发展的不可或缺因素。故此, 探究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策略, 对地域性专业发展十分重要, 值得各大高职院校重视并研究发展。

二、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现存弊端

1.教育主体关注偏差致事倍功半。当前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弊端之一, 便是教育主体关注偏差所导致的事倍功半。分析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的应用主体可知, 其重点落实于受教群体的有效利用, 因此, 教育主体应着眼于受教群体的本身。然而, 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则是以教师填鸭式教学为主, 完全不顾及受教群体的吸收程度与理解状态, 久而久之, 无论是专业外语, 亦或是公共外语, 受教群体都只是一知半解, 别说很好的专业交流, 甚至连基本对话都有难度, 很难达到专业交流水平。

2.教育方法运用不当致费时低效。相较于教育主体关注偏差, 教育方法应用拙劣则是导致受教群体不能良好吸收并应用外语知识的又一大问题。就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方法而言, 杂乱无章, 缺少系统性是其最大弊端。专业外语及公共外语分科太细, 无法有效实现相互渗透, 彼此促进作用, 外语语言教学环境建设力度不足, 同样无法良好的实现教学引导。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不足, 无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外语教学中来, 更加不利于受教群体吸收并应用外语知识, 同时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3.教育兴趣培养不足致成果难结。结合以上两点来看, 教育主体关注偏差及教育手法运用不足所导致的最终结果, 将是教育兴趣的培养不足。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只能是负担。然而, 目前教育教学模式过渡注重知识的教导, 而轻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吸收, 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久而久之, 学生将无法正确面对外语教学, 更不可能于教学中收获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内容。

三、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科学落实策略

1.科学定位主体促事半功倍。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科学落实的过程中, 科学定位主体是其教学目的落实的重点所在。就高职院校的教育特殊性, 及其专业需求的特殊性, 教学主体的定位准确才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实现专业知识的渗透与落实。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对公共外语知识的了解, 决定了其学以致用的程度。

2.时效教育手段促节时高效。保证了教学主体科学定位的基础上, 教学手法将获得巨大的改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被摒弃, 取而代之的是以自主教学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先学后教、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将引入课堂。学生可通过自主学习、疑问学习、情景体验等多种方法更为深刻的了解并认知所学知识, 从而更为科学与合理的运用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

3.落实兴趣培养促成果凸显。科学的教学主体认知与全新模式的教学手段落实, 将促进教育以学生兴趣培养为优先考量点, 落实受教群体的外语兴趣培养, 从而实现受教群体应用公共外语会话, 采用专业外语学术交流。将兴趣这一老师引入外语教学之中, 外语教学不再会是学生的学习负担, 反而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趣味学习方式, 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 实现兴趣培养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从而令专业外语不再冰冷, 公共外语更为灵动, 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生活化、常态化, 从而扭转现行外语教学教育弊端。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中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教学策略的科学落实十分重要, 尊重教育主体, 科学教育手段, 实现兴趣培养, 是当前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重要策略, 同时是保证高职院校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应用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志康.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就业需要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成都) , 2008, 04:42-44.

[2]刘黛琳, 卢丽虹.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师发展[J].外语界, 2012, 04:23-29.

采煤专业外语试卷 第5篇

(一)Gradually, black powder was introduced to blast down the coal, but undercutting, sidecutting, and drilling were still done by hand.During the late 1700s and 1800s, a number of basic developments greatly aided the mining of coal.The first steam engine was invented by James Watt in 1775 in Britain to pump water from coal mines, a very important application that made it possible for mines to go deeper.The first rail transportation was for mining, the first steam locomotive was developed in 1814 by George Stephenson in England for a colliery and the first electric locomotive was developed in 1814 by George Stephenson in England for a colliery,and the first electric locomotive was developed in 1883 in Germany for underground use.Accumulation of vegetal matter is now occurring in areas of the world ranging from subarctic to tropical resulting in formation of peat.Two major types of peat land can be recognized:(1)that developing on continental interior areas relatively elevated above sea level, and(2)that forming in low coastal areas ciose to sea level.In both types of areas, pea formation requires that growth of vegetation exceed that of decay and that the plant material be allowed to accumulate and not be removed by erosion.Many of these marine animals and plants extracted calcium carbonate from the seawater.When their remains accumulated on the sea fioor, their shells and fine calcium carbonate muds formed deposits commonly from a few feet up to hundreds of feet thick that are now limestone and dolomite.After plan material accumulatesand is buried by various sediments, it may be removed by the downward erosive action of streams.Its absence in the rock sequence is termed a washout or cutout.Washouts may happen shortly after deposition of the peat or much later, even after the coal has been covered by other sediments.The channel is later filled with mud and sand deposits so that the normal position of the coal is occupied by shale or sandstone.大学采煤专业外语学习影响因素调查经过几个月的专业外语学习,你对专业外语

A 很了解B 有了一定的了解C还是不很了解D 一点都不了解经过几个月的专业外语学习,你是否愿意继续学习专业外语

A 很愿意B 有点愿意C不太愿意D 一点都不愿意你认为将来工作时能用到专业外语吗?

A 能用到B 能用到一点C不太清楚D 一点都用不到你认为学习专业外语重要吗?

A 很重要B 有点重要C不太重要D 一点都不重要你认为就这几个月的专业外语学习,就自己有限的学习内容,你理解的程度

A 理解得很透彻B 有了一定的理解C不是很理解D 一点都不理解 6 你认为专业外语学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没有语言环境 B 没有动力C教材不合适D 教学方法不合适E 其它 7 你认为现在专业外语的教材怎么样?

A 太难B 有点难C中等D 不太难你认为现在专业外语的教学方法怎么样?

A 好B一般C不太好D 一点都不好你认为教师平时的教学进度怎么样?

A 太快B 有点快C正好D 不快通过专业外语的学习,你认为你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吗?

A 提高了很多B 有一点提高C和原来一样D 一点都没提高

如果提高了,请问在哪方面得到提高了?

A 专业知识B 英语学习能力C与同学合作的能力D 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11 谈谈你对专业外语学习的建议:

外语专业人才 第6篇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建设和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应运而生。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机遇和挑战并存,本土外语翻译专业人才的匮乏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国家战略、云南的区位特征和民族文化三方面阐述了云南对外开放的优势和对本土翻译人才的需求,并具体报告了云南省对外开放前沿的景洪、河口和瑞丽三市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状况,以期为云南本土外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 “一带一路” 本土外语翻译人才 需求

项目基金:本文为201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桥头堡背景下云南本土特色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C14006)成果。

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通过多边合作交流,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交流。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云南因为其特殊的区位特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老挝、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相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云南作为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对外开放与合作成为必然要求。因此,培养能够胜任云南对外开放的本土化外语及翻译专业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对外合作与交流成了当务之急。

1 云南本土翻译专业人才需求背景

1.1 国家战略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正式建成,建成以后成为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体,占世界贸易的1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2000年时任总理的朱镕基提出到2010年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得到了区域内各国的支持与响应,为区域内各国带来了广泛利益,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云南与东盟国家紧密相连,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云南对外开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充分利用这个机遇,云南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提高云南自身的竞争力。在这样一个对外发展开放的背景下,人才需求被摆在了突出位置,尤其是对外交流的本土专业翻译人才,还有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小语种翻译人才。房慧、张九洲(2008)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的深入,云南本土高级口译人才缺乏,很难独立完成外事接待任务,满足国际会议、经贸谈判、旅游市场拓展等需求。

2009年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在考察云南时提出“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要求,旨在把云南建设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把云南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等特色基地。“桥头堡”建设是国家的战略目标,同样也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得机遇,余文静(2010:172)提出云南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合作交流的时候,需要大量的外语、外经、外贸人才,在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等方面都要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对外开放发展的过程中占得先机。在国家“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不仅只是面对南亚和东南亚各国,而是以南亚和东南亚为首要合作交流伙伴,面向印度洋沿岸乃至西亚和非洲东部等国家;这是在以往开放上的提升,更加需要大批复合型的专业翻译人才。庞学峰(2012:51)提出,“云南桥头堡建设必须加强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早日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中心”。随着开放发展的深入,云南已经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合作交流的前沿阵地,杨玉(2013)指出,长期以来以英语为唯一外语进行交流、教育的政策已经跟不上云南发展的需求,云南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特别是需要掌握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语种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云南的发展,深化与这些国家的交流合作。“桥头堡”战略涉及56个国家,云南省在旅游、农业、交通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对人才素质和专业技能等各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急需大量的具有宽阔国际视野、国际商务知识、并且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李桂丽,2013)。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虽然会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重叠,但同样也带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云南需要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改善交通带来的不便,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在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共有19种语言,每种语言又带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方言,为了同这些国家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语言翻译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李德鹏,2016)。王婷婷(2016:108)指出,为实现“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人文先行,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多元化英语人才势在必行,云南处在开放发展的前沿,对各种小语种和多元化英语人才需求迫切。聂丹(2015:66)指出,现如今我国非通用语的语言资源匮乏,语言教育薄弱,语言人才缺乏,语言服务落后,不能满足“一带一路”语言互通的需要。云南作为中国连通东南亚、南亚的大门也同样急需语言人才。“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资本和企业走出去,从“引进来”转为“走出去”(文秋芳,2016:27)。在对外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经济建设等方面,需要培养掌握本土文化的外语翻译人才。2016年,赵磊在“一带一路”语言问题多人谈中指出“语言是实现人心相通的基础,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是互联互通,一定要重视软联通,就是要重视语言、文化、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沟通和交流。”赵明昊(2016)和周庆生(2016)也同样在“一带一路”语言问题多人谈中提到要培养精通别国语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能够融入当地生活,更好的服务两国建设。在云南的边陲市对这类人才的需求较高,他们往往需要频繁地跨越两国,进行沟通交流,合作建设。

1.2 地理位置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界,毗邻东南亚、南亚,是我国内陆对外开放条件最好的省份, 具有其他省市不可比拟的独特区位条件。在国家采取的各种政策之下,构成了以云南为中心的多个区域经济(熊理然,骆华松,蔡定昆,向云波,2005)。正是这种独特的区域地理优势使得云南的经济发展迅猛,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扩展,同时也导致了多元化人才的紧缺。在进行对外寻求合作交往的时候,本土跨文化专业翻译人才的数量跟不上需求。云南的边界线长4060公里,大约是中国内陆边境线的1/5,与缅甸、老挝、越南相接,毗邻泰国、柬埔寨、孟加拉等国;云南处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汇处,连接着南亚和东南亚,为孟加拉湾国家进入中国提供了最佳通道。优越的地理优势让商品运输到国外更加方便、快捷,给合作交流提供了优越条件。“云南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将从国内的地理边缘变成自由贸易区某些方面的中心,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蔡定昆,骆华松,熊理然,王家文,胡燕花,2006:93)独特的地理优势加上国家的政策执行,给了云南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不断深入的发展交流中,对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特别是本土专业翻译人才,他们在区域合作发展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无论是商品、文化的“走出去”,还是国外商品、文化的“走进来”,都需要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者。

1.3 区域文化

2013年卫志民提出关于“构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体系的设想”,认为文化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在文化产业的构建和发展中,国内图书存在翻译出版人才不足的现状,缺乏大量可以将民族文化资源变为民族文化产业的人才。云南有26个世居民族,民族的多元性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南文化,多个族群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尹绍亭(1989)认为,根据经济形态以及围绕经济生活的主要精神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可将云南全省划分为四大文化区域:寒温带文化区域、北亚热带文化区域、中亚热带文化区域和南亚热带文化区域。这四个经济区域又包括了八个经济文化类型,这种多彩文化的对外输出需要了解当地文化的本土翻译人才,大量的本土翻译人才对展示云南形象,提升云南文化软实力都有重要作用。彭清(2011:154)提出民族地区外宣翻译中本土文化输入的必要、问题和策略,认为“民族地区在制作和翻译外宣材料时,应该适当地融入本土文化元素,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宣扬和扩张,于无形中展示出我国民族地区的正面形象”。 在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给中国提供了许多具有说服力的文化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例子(杨福泉,2010)。云南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需要外语翻译工作者在对外交流的时候,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外语更要熟悉云南的本土文化,把独特的云南多彩文化展现出来。陈平(2016)在“一带一路”语言问题多人谈中提到,我们还应该积极主动融入学习别国知识文化,了解别国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形成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的世界放射性效果。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开放的“桥头堡”,应该积极树立并展示一个生态优美,文化多元的云南形象,让南亚和东南亚的国家通过云南深入了解我国的多彩文化。

2 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

2013年,据新华网报道,亚洲交通运输部长论坛第二届会议在曼谷举行,期间,亚美尼亚、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伊朗、缅甸、韩国、俄罗斯和越南等国在曼谷签署了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政府间陆港协定》,云南昆明、瑞丽、景洪和河口被列入国际陆港城市。瑞丽、景洪和河口这三座城市属于云南的边陲城市,分别靠近缅甸、老挝和越南。本研究报告了云南的这三个典型边陲城市的外语需求,对当地居民的基本信息、外语能力、外语学习需求和工作中外语使用状况做了相关研究调查。数据涉及景洪市156人,河口197人,瑞丽104人;其中景洪涉及7个少数民族,河口9个少数民族,瑞丽9个少数民族(详见表1)。这三个边陲城市表展示了云南的多元文化色彩,在云南“桥头堡”的建设中,应加快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并有效对外进行云南民族文化传播,让南亚及东南亚各国了解我国民族地区的状况,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外传播本土文化的意识和能力(杨玉,2013)。在民族本土文化对外传播中,学生对外语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急需云南本土专业的翻译人才。

瑞丽、景洪和河口被列入国际陆港城市,成为云南对外开放发展的前沿,然而除了景洪会外语的人有84.5%外,河口和瑞丽仅有大约一半的受访者会外语。由此可见云南内陆城市外语普及率也并不会太高。云南边陲陆港城市外语普及率并不算高,要发展跨国界、跨文化的经济文化关系,语言人才很重要(陆生,2000:96)。云南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在南亚、东南亚实施的首要重点,需要提升外语普及率,更好地展示美丽云南。从景洪的地理位置可知,相比河口、瑞丽,景洪市更加临近老挝、缅甸和泰国,以至于人们会说的语种数量和所会外语人数相比河口和瑞丽要多。然而景洪说英语的受访人数有100人,占景洪受访者总人数的64.1%;河口说英语的人数为71,占河口受访者总人数的35.5%;瑞丽说英语的人数为63人,占瑞丽受访者人数的57.3%。相比其他小语种而言,学习过英语的人数占了大半(见表2和表3)。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建设的背景下,李丽生(2011)指出,“长期以来实行的以英语为主要甚至是唯一外语语种的外语教育政策已不适应云南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实际”。 近几年随着“一带一路”的稳步建设,云南拥有着开放发展的新机遇,但机遇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加快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培养成了云南省目前的急需之事。 李丽生(同上)提到多元外语教育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语种多样性人才,增强国家之间的了解,建立和谐的国家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中国威胁论”。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各国的门面,增加培养云南各地本土小语种翻译人才既能对中国边境的稳定做出贡献,也能带动云南当地的经济发展。云南作为旅游大省,各种了解本地多彩文化的小语种人才定能让云南的多彩文化广泛传播。

云南省景洪、河口和瑞丽三市作为国际陆港城市,对周边国家语言的需求相比其他云南中部城市更大。景洪、河口和瑞丽三市受访者认为学习外语非常有必要加上有必要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108人(69.4%)、137人(68.5%)和77人(70%)(见表4)。在当地所占比例都超过了一半的人数,说明特殊的地理位置需要人们对外语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府的经济政策,加速了云南的经济发展,给云南带来了发展机遇。景洪市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缅甸、泰国和老挝,河口更靠近越南,瑞丽更靠近缅甸,因为地理原因和对外开放政策,三市受访者对最想学习的外语比例都不一样。景洪市人更加中意泰语、缅甸语和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河口市更注重越南语和英语,而瑞丽市更中意英语、泰语和缅甸语(见表5)。陈平(2016)在“一带一路”语言问题多人谈中指出,“一带一路”促使人们尽快培养各种懂得语言,熟悉别国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的人才,这种人才要懂得交朋友,先交朋友,后做生意。特殊地理环境给了景洪、河口和瑞丽三市更加优越的条件去学习邻近国家的语言,去深入了解国外的生活习惯,加之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更加激发了当地人想要学习国外语言,想要与外国合作交流的意愿。

景洪、河口和瑞丽三市的受访者对学习周边国家外语都有很强的愿望,但对于外语的学习,包括方方面面: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外国文化、中国文化、东南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语言知识和技能是学习外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有助于简单的交际。除了语言技能和知识,景洪、河口和瑞丽三市受访者对外国文化、中国文化和东南亚知识也有相应的需求,这既基于我国文化、经济“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同样基于和别国的稳定发展,交流合作(见表6)。人才培养要创新,需要大力培养能够帮助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摆渡型”人才;语言翻译人才、文化传播人才都是培养对象(卫志民,2013:35)。云南省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推广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样需要了解国外的文化。刘丹青在2016年“一带一路”语言问题多人谈中提到“一带一路”不是单向、强势地推广我国文化和语言,而是要建立互利共赢、相互沟通的状态。可见,在“一带一路”的大格局下,云南省景洪市、河口市和瑞丽市在面对南亚、东南亚发展交流的过程中,对本国知识文化,国外知识文化以及东南亚文化都有一定的需求。

由于“一带一路”,“桥头堡”经济战略的实施和建设,为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省,绿色经济强省提供了机遇与支持。为了推动云南经济、文化建设,云南需要大量外语人才,尤其需要精通南亚、东南亚国家语言的人才(杨玉,2013)。云南景洪、河口和瑞丽三地是靠近国外的陆港城市,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去那里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需要运用到外语,在景洪有82.7%的受访者在工作中使用外语,河口有71.5%的受访者在工作中使用外语,瑞丽有84.5%的受访者在工作中使用外语(见表7)。相信在“一带一路”不断加快建设进程中,当地对外语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

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各国都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建立经济贸易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在融洽地进行着,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也积极采取措施紧跟世界发展的步伐,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并为之努力。云南地处东亚、东南亚、南亚和太平洋、印度洋的结合部,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桥梁,连接着中国、东南亚、南亚三个经济圈,沟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李德鹏,2016)。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的前沿,景洪、河口和瑞丽三市都需要多种外语语种人才,在景洪受访者工作中需求的语种有8种,在河口需要的语种有4种,在瑞丽需要的语种也有8种(见表8)。 “语言资源特别是非通用语种资源已成为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一带一路亟须语言资源建设。”(聂丹,2015)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都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边陲省份,需要接受挑战,把握机遇,培养掌握非通用语种的本土人才,这样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建设大美云南。

由于云南的区位优势、与东盟经济的互补性加上滇侨优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云南企业“走出去”,为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张祥熙,2010)。在云南省景洪、河口和瑞丽三个边陲市中,调查显示三市大部分受访者在工作中外语使用的区域集中在境内和境外自贸区。受访者工作中在景洪境内和境外自贸区内使用外语的人数所占比例为36.5%和42.9%,河口为33.5%和17.5%,瑞丽则为29.1%和9%(见表9)。显而易见,在境内自贸区和境外自贸区,使用外语的人数占了大多数。基于国家的经济政策,三市乃至云南全省,机遇与挑战并存。房慧、张九洲(2008)提出,云南本土高级口译人才严重不足,很难在没有外援的帮助下完成外事接待,满足国际会议、贸易谈判、旅游市场拓展等活动和会议的翻译要求。无论是经济政策,还是地理优势都提供给云南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云南需要牢牢把握,大力培养本土翻译人才,做好对外交流与合作。

3 结束语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经济战略的发展与深入,在与别国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吸收借鉴别国的优秀文化,也需要推广本国的灿烂文化。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必要手段之一,决定了我们需要培养了解云南本土多民族文化的本土翻译人才。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合作交流的前沿需要把握开放发展的机遇,在与别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同时,也要注重本土多彩文化的输出,以提升云南省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更美好的云南。

注: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为彭庆华、张彪2015年出版的《外语教育规划的微观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定昆,骆华松,熊理然,王家文,胡燕花.云南面向泛珠三角的比较优势及其区域合作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 2006(2):89-93.

[2] 房慧,张九洲.云南—东盟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东南亚纵横, 2008(6):40-42.

[3] 李德鹏.“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区域性语言服务——以云南省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 2016(1):85-89.

[4] 李桂丽.云南省高校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育策略研究[J].商业教学, 2013(12(b)):185-186.

[5] 李丽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施区域性多元外语教育政策的必要性[J].中国外语, 2011(4):55-59.

[6] 陆生.培养面向东南亚的复合型语言人才[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0(4):93-96.

[7] 连谊慧.“‘一带一路语言问题”多人谈[J].语言战略研究, 2016(2):61-67.

[8] 聂丹.“一带一路”亟需语言资源的互联互通[J].中国战略, 2015(22):66-71.

[9] 庞学峰.以云南桥头堡建设为导向的翻译硕士(MTI)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2(10):48-51.

[10] 彭清.民族地区外宣翻译本土文化输入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11(5):153-157.

[11] 彭庆华,张彪.外语教育规划的微观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

[12] 文秋芳.“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J].语言战略研究, 2016(2):26-32.

[13] 王婷婷.“一带一路”背景下就业导向型英语人才培养初探[J].语文学刊, 2016(6):105-108.

[14] 卫志民.建构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体系的设想[J].现代经济探讨, 2016(4):32-35.

[15] 熊理然, 骆华松, 蔡定昆, 向云波.云南在多边外向区域合作中的“轮轴—辐条”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05(12):112-115.

[16] 杨福泉.桥头堡建设与云南特色的社会事业[J].学术探索, 2010(6):79-84.

[17] 尹绍亭.试论云南民族地理[J].地理研究, 1989(1):40-49.

[18] 余文静.围绕建设“桥头堡”培养云南外语外经外贸人才[J].经济问题探索, 2010(5):172-178.

[19] 杨玉.桥头堡战略视阈下云南外语政策思考[J].前沿, 2013(20):112-114.

[20] 张祥熙.中国—东盟自贸区视阈中云南的机遇与挑战[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0(6):34-36.

机电专业外语翻译浅析 第7篇

关键词:机电,外语,翻译

在信息流通高速发展的今天, 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合作日趋广泛, 面对大量的外文资料和文献, 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人员的专业英语在听说读写方面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掌握实际的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既具有普通英语的特点, 同时又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本文结合专业英语的常用表达特点, 提出比较实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一、机电专业外语特点

(一) 专业词汇多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所涉及的大多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 这就要求在翻译的时候能准确使用机械工程领域专业术语, 不能望文生义与基础英语相比, 机电专业外语有更多的特点, 在翻译时要多加注意。许多词汇在专业外语中的意思与在基础英语是的含义有所区别, 比如:

One m ate rialcan ofte n be dis tinguis he d from anothe r by m e ans ofphys icalprope rtie s, s uch as color, de ns ity, s pe cific he at, coe fficie nt of the rm al e xpans ion, the rm al and e le ctrical conductivity, m agne tic prope rtie s质, and m e lting point一种材料可藉以其物理特性与其他材料加以区别, 比如颜色、密度、比热、热膨胀系数、热传导和电传导、磁性、熔点。专业词汇的另一个特点是外来词汇较多, 缩写词较多, 比如:Computergraphics (CG) 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aidedengine e ring (CAE) 计算机辅助工程;Com pute r-aide d de s ign and drafting (CADD)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Com pute r-aide d proce s s planning (CAPP)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

(二) 语句严谨

专业英语的用词和表达方法都要求比较严谨准确, 因此, 常常一句话要包含几个分句, 从而形成复杂长句。对于这种复杂长句, 在翻译时可先仔细阅读英文原句, 确切理解原文内容, 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修饰关系, 把句子简化到只剩下主干部分, 即以上五种基本句型之一的形式, 然后从基本句型开始翻译, 一步步添加修饰成分, 直至完整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即:分析句子成分压缩找主干翻译主干部分逐步添加修饰成分完整通顺表达。例如:

The principal kinds of he at-tre atm e nt us e d in practice, w hich diffe re ntly affe ct the s tructure and prope rtie s, and which are assigned to meetthere quire ments made to the semifabricate dmaterials and finis he d article s, are anne aling、norm alizing、harde ning and、te m pe ring。

在这句话中, 短语usedinpractice (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 是用来修饰主语The principalkinds ofheat-treatment (热处理的基本方法) , 分词短语which differentlyaffect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作者加) , and which are as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e m e nts m ade to the s e m ifabricate d m ate rials and finis he d article s (它们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影响各不相同, 可安排来满足半制品材料和成品件的要求) 用来说明主语的主要用途;谓语是are;宾语是anne aling、norm alizing、harde ning and、te m pe ring (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可见, 这句话的其实就是简单的 (主+谓+宾) 结构, 主干部分是The principalkinds of heat-treatment are annealing、norm alizing、harde ning and、te m pe ring (基本的热处理方法是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 其余的短句都是修饰成分, 是对这一结构的丰富, 意在使语句表述严谨, 完整。

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把每个成分都翻译出来, 重新组织顺序, 用中文完整通顺地表达出来:在工程实践中, 最基本的热处理方式有四种, 分别是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它们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影响各异, 可用于满足半成件和成品件材料的需求。

翻译过程中, 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 不改变原文的意思的前提下, 允许有增词的减词的现象, 比如在这个例句中structure and propertie s后面增加了ofthe m ate rial, 使原文的意思表达得更充分了。

(三) 多用被动语态

据不完全统计, 机械工程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的占1/3以上, 这有很多种原因, 或者是为了强调主语, 突出重要性, 或者无法指出动作执行者, 只能使用被动语态。在对这类语句翻译时, 要注意将被动语态译成中文常用的主动语态。例如:

The conce pt of safety factors is norm ally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and cons ide ration of s tre ngth of m ate rials used in a design设计中在评估材料强度时通常会用到安全系数。

二、机电专业外语翻译注意事项

中英文表达方式毕竟有很多不同之处, 在翻译时不要拘泥于原文语序, 要在充分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 重新组织语言, 按照中国读者的习惯翻译出来。

The materials system is onlyas s trong oras s table as its weakestormostunstable com ponent。如果按照字面来翻译:材料系统仅仅象其中最弱或最不稳定的部件一样坚强或稳定。这种译法让不懂英文的中国读者很难看懂, 我们应该在理解原文的意思后, 把它拆成两部分来译:材料系统的强度取决于其中最弱部件, 而稳定性则取决于其中最不稳定的部件。显然这种译法虽然没有严格按照原文的语句次序, 但原文意思表述了出来, 并且容易理解接受。

又如It is naturalthat in the past engineers gave first consideration to the functionaland econom ic as pects of new devices.After all, unless devices can bemade to functionusefully, the yare ofno furtherenginee ring interest。很自然地, 过去对于新设备, 工程师首先关注它的功能方面和经济方面, 毕竟, 假如设备做出来没用, 也就不值得进一步关注了。在专业外语翻译过程中, 经常会增加或删减一定词汇, 这是允许的, 比如本文1.2中举的例子。再如:

Murphy’s law:Ifanym ate rialcan fail, it w ill。这句话在最后补充一个“fail”, 变成Ifanymaterialcan fail, it willfail译起来就会通顺得多:墨菲法则:任何材料, 若能失效, 终将失效。

三、结语

专业外语翻译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英语功底, 还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是一门经过较长时间训练才能掌握的学科, 这需要在翻译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更新更实用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秦艳.浅谈机械工程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ceramic research&voca-tional education, 2005.

外语专业人才 第8篇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知识范围全面的外语人才却极其有限。外语专业的学生不应只局限于词法、语法等语言技能的学习,他们应该是既懂外语又懂经济、管理和计算机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商科类院校有经济和管理类学科的资源优势,其所开办的外语专业应在坚持外语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以培养经济外语人才为自己的专业特色,以满足对外语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商科类院校外语专业的学科定位是:依托经济和管理学科的资源优势,适度规模发展,以适应性和基础性为主,专业方向侧重于商务英语,培养既懂外语又懂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的复合型外语专门人才。

1. 具有外语知识以及应用能力。

外贸活动中与海外客户频繁的沟通联络,要求员工不仅掌握扎实的外语基本功,而且能够应用外语处理各种外贸单证。因此,外语复合型人才必须在具备一定外语水平的基础上,熟练运用某一种外语处理实际工作。

2.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能力。

从事外贸工作的外语复合型人才,应该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并具备从事函电处理以及单证制作与管理的能力。他们只有熟练地处理各种往来函电,制作单证,才能顺利完成外贸活动中的相关任务。

3. 具有一定的管理或营销能力。

在实际的外贸活动中,外语复合型人才遇到的不会是单一的翻译以及单证处理问题,他们被期望的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管理对外贸实务、管理所接触的人员、管理自身行为,能够从事商务谈判、商务开拓,甚至把握商机,掌握广泛的客户资源能力,更好地开拓所在领域的商务业务。

4. 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和开拓创新的综合能力。

外贸业务涉及商检、海关、外汇管理等,需要外语复合型人才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顺利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同时,外贸业务针对的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每个市场需求千差万别,因此,需要善于思考、分析各种实际问题,具备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以及开拓创新业务的能力。

二、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策略分析

外语在涉外交流中作用很大。在当今国际经济环境中,外语经济概念中所包含的外语+外语人+外语人的言语行为,决定了涉外贸易能否顺畅进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应该适时地转变。

1. 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在涉外贸易中,操控外语的人在其对目标语人文、经济及政治环境各综合因素掌握的基础上的表现,决定了涉外贸易的成功与否。在新形势下,高校必须更新观念,转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培养一批既掌握外语知识又具备其他专业技能的人才,完善外语复合型师资队伍。只有转变人才培养的观念,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才可以顺利进行。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外语教师在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中的重要作用,外语教师必须主动迎接时代的挑战,加快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更新。青年教师尤其要尽早确定发展方向,做到专业教学和语言教学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专业发展。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国内外进修或校内交流两种方式中,校内交流可行性更强。在校内,各院系之间可以实行资源共享,外语学院可以和其他学院合作开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充分利用商科院校的其他资源,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其他院系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选择。而其他院系的教师承担相关专业课程,可以更专业地对外语系学生进行复合型知识培养。

三、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的实现路径

依照外语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分析,其实现的基本路径应该是:在拓宽专业面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整体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培养既通外语又懂经济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1. 提供真实的语言素材。

在外语基本功训练方面,要提供真实的语言素材。常规的教学材料,均以语篇为基础材料,侧重于对字词句进行分析、理解。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法,如听说法、交际教学法等,并尽量以任务为单位,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语言素材。例如,可以先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函电资料并分析,然后,教师提供函电样本,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外贸函电文本特点,在给学生规定函电语境之后,要求学生尝试撰写外贸函电。在学生基本掌握该单元信函的特点后,单元中的其他信函可由学生课后自习,并另外安排时间让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展示形式可采用演示文稿,分析各信函中的交际事件、交际手段、写作特色、语言重点,或发挥想象力,进行角色表演,生动展示交际事件。教师应进行针对性的评点,并把学生的作品与课文中相关的范例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其中的差距和优势,发现各自应获取的新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进行适度的文化导入。讲解翻译练习时,通过对比凸显英汉语言结构与文化间的异同,使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还可通过学生喜爱的讨论方式进行文化导入。这样的实践,有助于推进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真实素材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

2. 开展丰富的语言交际活动。

外语是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习得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将课堂变成“交际”场所,根据各单元的主题精心设计相关的情景活动,为学生提供交际环境及材料,更要鼓励学生在设定的情景语境中应用语言进行学习。另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到外语角等真实外语交流场所,与国外学生进行交流,真正将语言能力应用到实践中。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更有助于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提高对语言变体的认识,增强实际操作及应对能力。

3. 拓宽学生知识范围及培养良好个性。

学生对各领域知识的了解及掌握,可以为其在外贸活动中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有利于顺畅、准确地交流。所以,在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专业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领域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读书会、网络分享、带学生考察企业等方式,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世界、了解社会。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个人良好的个性有助于沟通的顺畅。在外贸活动中,那些个性积极的人更容易以正面的方式快捷地解决问题,同时也更容易被活动中的其他个体接受。所以,知识面以及个性培养均是外语复合型人才重要策略之一。

4. 增加校外实践工作。

外语属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外语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有机组成部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高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的平台。外语学习毕竟不同于母语学习,它需要一个从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变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有赖于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是同步进行的。同时,学生直接服务于社会,简化了就业环节。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前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成为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在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应该深刻理解外语在外贸活动中所起到的传递信息、增加交流的作用。所以,更应该在实践中、在尽可能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外语、使用外语。这样,既可以检阅、修正和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又有利于学生得到外语操作与思维能力的真实训练,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团队精神,因而是外语专门人才培养的最有效的手段。复合型人才可以在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更大限度地吸纳和平衡有价值的外部经济资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 2007 (4) .

[2]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docin.com/P-33419584.html.

[3]孙有中, 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7) .

外语专业人才 第9篇

近年来, 外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不断完善和深入。外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更是与时俱进, 因势而为, 实践教学的成效在不断提高。但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更加客观与全面地反映了目前外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真实诉求 (文秋芳2014;陈法春2014) , 外语类人才的复合性和应用性, 使得实践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化、行业的特性以及学科思维训练。

从多元人才培养这一理念出发, 2013年, 南京晓庄学院进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外国语学院将原来零散的外语专业实践活动进行课程化管理, 如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经过三年不断地探索, 逐渐形成“五法五式”实践教学模式, “五法”指“导、练、赛、训、娱”五种方法或形式, “五式”则是由五种方法或形式自由组合而成的五种特殊模式。

一、“五法五式”实践教学模式的理念

(一) 教学化整为零

实践类课程一般设置0.5~1学分, 安排7~28课时不等, 为避免集中短时间教学而导致的效果差, 首先在教学安排上化整为零, 通过分散难点、拉长教学战线、注重过程和师生互动, 根据任课教师的任务安排, 不要求按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开展教学活动, 而是根据实践的目的、内容、方式等要求灵活进行时空安排和线上线下沟通。其次是实践任务安排上化整为零, 如成立翻译工作坊, 经常参与校外的翻译项目合作 (如展会咨询、实地参观、旅游考察、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国际会议交流等) , 一般的中小型活动, 要求翻译服务的人数并不多,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实践的机会, 更好地提升实践的能力, 将学生分批、分项目安排翻译实践。

(二) 考核聚零为整, 注重过程考核与集体考核

考核以赛、演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形式进行, 如商务英语讲介课程, 采用进阶式比赛, 先班级内自由组队比赛, 第一名代表班级参加学院比赛, 再胜出的第一名则代表学院参加校外赛。再比如, 模仿秀和英语戏剧表演两门课程则联合考核, 举办神配音、戏剧表演等活动, 在考核中娱乐身心, 在欢声笑语中获取学分。

翻译类专业更是把专业实训、见习等通过赛、训结合, 以赛促训, 以训提赛。通过初赛的学生, 可获得校外企业实训机会, 更可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二、“五法”的具体内涵

“五法”是指在实践教学中所运用的五种教与学的形式和方法, 包括“导、练、赛、训、娱”, “五法”的具体内涵如下:

“导”是指任课教师以引导、指导为课堂角色定位, 引导学生明确课程实践目标, 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 示范方法, 提出要求, 指引学生努力的方向。教师导的方式和进度, 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决定。

导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现学生问题, 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和纠正, 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积累经验, 提升能力的过程。导与教的区别在于, 教是呈现知识, 教师直接把学生带到目的地, 而导是教师指出方向, 学生自己想办法到达目的地。

“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课堂上和课后自行练习, 不同课程要求练的方式不同, 如名篇背诵只要自己背诵即可, 而影视模仿、戏剧表演等需要团队配合练习。教师定期督促和检查练的效果, 师生共同探讨练习中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结果再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 学生再练习, 循序渐进。

“赛”是指考核的一种形式, 以赛代考, 参与者为所有开设相同实践课程的教学班, 教师组成评委团, 首先进行班级内部比赛, 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学院的比赛, 如英语辩论、名篇背诵、演讲、日语知识、商务讲介等课程。如果该门实践课程与校级以上的赛事有衔接关系, 那么再经过学院比赛, 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校外比赛。

“训”是指实训, 以集中完成模拟或实际任务为特征, 对专业性强、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高的课程比较适用, 如翻译类课程实践、国际贸易实务实践、电子商务实践等。实训课程具体依托实际合作项目、仿真系统、竞赛辅导来开展。实训邀请行业精英、企业高管参与, 既可以在校内的实验室也可以到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 有的还会根据临时性的合作项目与活动安排学生灵活实训。如口译、笔译实训、翻译工作坊等实践课程, 结合校内翻译软件的人机互动实训、选拔学生到翻译公司接受高级议员的实训, 还有不定期带领学生到校外参加翻译沙龙、酒店推介会、国际会议翻译、旅游考察翻译等项目实训。

“娱”是指实践教学结果的展示方法, 通过轻松、愉快的形式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与过程, 体验异国文化, 展示个人才艺,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如日本文化体验 (寿司、和服、剑道) 、影视配音模仿、戏剧表演等, 娱乐化的考核形式不仅仅是供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分享, 还供全校的师生共同欣赏, 外院每年一届的外语沙龙就是实践课程展示的最好平台。

三、“五式”实践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实践中,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根据实践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摸索出以下五种教学模式 (如表1) :

第一种“导—练—赛”的模式, 适用课程特点是学生通过教师布置任务, 提出阶段要求和目标, 自行搜集材料或自行练习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没有校外赛事与其衔接, 考核以院内比赛的形式进行, 凡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都要参加。

第二种“导—练—赛—训—赛”的模式, 相对于第一种模式多出两个环节, 该门课程与校外的相关赛事相结合, 通过校内选拔赛之后选出优秀选手组队进行集中实训, 再到校外参赛。

第三种“导—练—娱”的模式, 适用于外国文化体验的相关课程, 如影视配音、戏剧表演、日本文化体验等, 这些课程本身就是融教学与娱乐于一体, 所以其考核方式是学生能够面对众多师生进行展示, 同时能为师生带来轻松与愉快的体验。

第四种“导—训—练”的模式, 适用于专业实践课程的训练,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模拟系统进行操练, 课后学生根据任课教师的要求自行到实验室练习, 或者通过网络资源进行练习。

第五种“导—练—赛—训—赛”模式, 这种模式与第二种模式在形式上只有第二个环节不同, 也就是说, 该种模式的教学要求更高, 必须由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专业的扎实训练, 然后以赛代考, 进行校内选拔。学院根据校外赛事要求和校内外提供提高性实训的机会等, 对不同学生进行再次集中实训, 该阶段的实训时间、地点、形式都比较灵活, 根据实训的具体情况给予学分认定。如参加企业或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实训, 根据比赛要求参加大赛组织机构的专门培训等, 或者校内指导团队集训等。

四、“五法五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好的教学模式如没有实施的保障都是空谈,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通过三年多的摸索, 初步形成了保障“五法五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 全员参与

参与教学组织的除了任课教师, 还有教学秘书、辅导员、实验室管理员、其他教师、学生专业社团成员和学生会组织。他们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参与了教学的组织、协调工作。教学秘书除了安排常规教学的时间和地点外, 在集体考核的环节中, 还负责如比赛、校外实训的联系与安排等工作, 辅导员负责实训期间的安全、生活教育, 实验室管理员对教学平台或教学硬件和软件的维护, 秩序维持等, 其他教师也会受邀参与集体考核担任评委等工作。翻译社、戏剧社、演讲社、外语角等社团的学生和学生会各部门主动参与到相关实践教学课程的比赛和娱乐活动的宣传、报名、赛事现场布置、奖品的购置等。

(二) 经费资助

一般与立项的竞赛相联系的课程, 其校内考核中的奖品发放、比赛评委邀请、比赛的宣传和材料费等都由立项竞赛经费给予支持, 超出学校竞赛的支出或者是需要增加额外培训的辅导费由学院资助, 参加校外比赛的报名费, 师生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等根据学校的差旅报销规定给予资助。一般学校立项的竞赛, 学院都会给予配套支持。对于没有相关赛事立项支持的课程比赛或者娱乐活动, 由学院提供奖状或者邀请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企业给予资助并以企业冠名比赛。

(三) 激励肯定

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实践教学的工作量计算上, 大大提高了课时系数, 以往的做法是“一刀切”, 任何形式的实践课, 不管怎么上都是5折计算, 教师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教学缺乏创新, 学生实践效果差。现在实践教学的课时计算方法不同, 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安排课时数, 认定标准班人数和超出人数的增加系数。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认可的校外比赛获奖的给予奖金和额外课时补贴, 同时与岗位级别晋升和年终考核等挂钩。

(四) 指向就业

以往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没有多少收获。而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下, 学生选择相关的赛事课程不但能获得学分而且能通过选拔参加竞赛, 甚至可以得到去企业实训、获得行业认可的相关从业证书等机会, 学生选择课程的积极性更高, 参与实践的目标更加明确。同时, 对于临时性的实践机会也能够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 如大型国际会议与活动的志愿者、贸易推广会、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的临时性翻译工作等, 学院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课程和见、实习计划有序安排, 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学分认定, 促进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五法五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

“五法五式”的实施不仅是外语专业实践教学中教与考的改革, 也是教学实施与管理的创新, 它促进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对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对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南京晓庄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于2013年正式获批并招生, 此前学院积累了约10年的商务英语方向人才培养经验, 也深刻认识到实践教学比较薄弱。一方面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脱节, 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较差;另一方面, 具有商务英语背景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少, 教师接受培训和参加企业锻炼的机会少。通过实施“五法五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教师组队带领学生参加校外比赛, 有机会观摩和接受比赛辅导, 强化师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更多行业、高校的发展动态, 加强校际交流和校企合作。通过把企业请进实验室、让学生走进企业一线等方式, 开展了电子商务实训、外贸实训等, 通过企业冠名比赛、校内认定学分的措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毕业时, 用人单位更青睐于曾经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 认为这些学生更具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 为提高翻译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 翻译专业的教学团队以“五法五式”为抓手, 通过开展系列翻译比赛, 扩大翻译专业的影响, 与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翻译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邀请高级译员来校指导比赛, 选拔学生到翻译实践基地集训。同时, 学院承接校外国际交流会议与活动的口笔译任务, 带领学生完成各类商品和服务的推介工作等, 带领学生参加校际间组织的翻译沙龙, 观摩翻译比赛, 还组织学生参加语言服务能力培训与评估。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都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紧密联系, 这些灵活的实践形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激发了学生学习翻译的积极性, 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五法五式”实践教学模式是开放的, 更多的实践方法和形式将在今后的外语专业实践教学中丰富和发展。该模式对于高校外语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首先, 它使师生归位到恰当的实践教学角色中, 教师以导为主, 以教为辅;学生以导自练, 以赛促练;师生以训提赛, 赛娱代考。其次, 在实训环节开发了多种实训模式, 如实验室模拟、企业现场实践、实践教育基地集中实训等, 学生可以分批次、分时段灵活实践, 实践课程项目化。再次, 该模式探索了一条选拔学科竞赛苗子的路子, 既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比赛, 发现学生的特长与优势, 同时又使比赛的水平得以保证;一些需要集体合作完成的比赛项目, 如商务讲介大赛、全国POCIB贸易从业大赛等,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竞争的精神。最后, 该模式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社团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组织能力, 学生有效参与到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师生之间通过沟通与理解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陈法春.2014.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J].中国外语教育, (2) :13-16.

外语专业人才 第10篇

一、古训名言

公元前11世纪以前殷商时代甲骨上记载主宰万物的是天 (或帝、上帝、天帝、天地、老天爷等) 。《诗经》中“玄乌”与“履帝武敏”显示“道”的间接作用;“天生烝民, 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 好是懿德。” (《诗经·大雅》) ;“凡人之生也, 天出其精, 地出其形, 合此以为人。” (《管子·内业》) , 精即灵, 形为形体。“天乃道”、“道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 ;“夫天者, 人之始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天地之道, 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 则其生物不测。” (《中庸·二十六章》) ;“天能生物” (《荀子·理论》) ;“惟初太始, 道立於一, 造分天地, 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一。’” (《许慎·说文》) ;“惟人万物之灵。” (《尚书·秦誓上》) ;“天地者, 生之本也, 先祖者类之本也。” (《荀子·礼论》) ;“天者, 万物之祖”、“天地之精所以生万物者, 莫贵于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 ;“形者神之质, 神者形之用” (《范缜·神灭论》) , 神即灵;道造成男、造成女, 分称乾、坤。 (见《易经·系辞》) , 道应为始、为一。综上可知, 人类的祖先是人, 不是动物, 人不可有兽行。“德者道之舍, 物得以生。”, “道生之, 德畜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何以得德, 由乎道也。” (《老子·道德经》) , “导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 “以德为本” (《庄子·天下》) ) 、“天道之道, 圣人之德” (《庄子·刻意》) , “少德而多宠, 一危也” (《淮南子·人间训》) , “德比于上, 故知耻。” (《荀悦·杂言下》) , “弃德崇奸”必失民心 (《左丘明·左氏春秋》) 。我国古代哲学中的“德”是由“道”而来, 不是politics, political integrity, kindness, … 等等, 也无相应的英文单词, 应以英文拼音加引号“Te”表示。敬“天”重“道”, 突出“德”与“爱”是我国古训的根基和传统, 也是我们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之所在。人类生存在“道”场, “道”与人类沟通决定了人类与它类的区别。人应知传统、守规范、循天道, 管理好一切动、植物。人应当尽力奉献, 不求名利, 不图索取, 则无争鬥。

二、科学结论

在对人直立行走起关键作用的人和多种动物膝关节进行科学实验和得出的“进化角”实验数据及结论可知:人与现有高级灵长目动物 (Gibbon, Orangutan, Gorilla, Chimpanzee) 的“进化角”相差甚远不属于一类, 而却与低等灵长目动物 (Monkey) 的“进化角“相似。也就是说, 人与低等灵长目之间不存在中间过程, 没有中间过程就不存在同一物种的进化演变, 进化演变要有中间物质。存在决定认识, 人与动物的区别是因各从其类产生了智慧、劳动、自由自觉活动、关系等等差别, 不是进化演变幻想出的。同样, 在一颗树上放上各种动物只是不同物种间没有中间过程进化演变的幻想。同一物种出现分支和所有中间过程的动物都已灭绝的猜想均毫无科学依据。人与猿猴在骨骼、生理、血液等等多方面均有明显不同。早在十六世纪吴承恩的神幻小说中就已编造出戴緊箍的猴变人和动物。人人都可以幻想, 但是, 如果以科学包装, 则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 要用科学数据下结论。不能以超抽象想像画出根本不存在的“类人猿”, 基因也要先区分标本是否是同一物种。

三、结束语

我们绝不可将洋人奉若神明, 数典忘祖;绝对不可隨心所欲认祖、认父;牧人或被牧 (父与牧不可滥用) 。更不可自暴自弃以有兽类基因而自意妄为, 灭绝人性或反对“有物有则”和“德畜之”而荒淫无耻, 无所不为, 以己所欲施于人或尽己能取己需, 从而失去人性、作奸犯科。对“不王不禘” (《礼记·大传》) 的限止和逆天的教训应引以为戒。天人关系是主、从关系, 人应当顺“天”意。人类应当敬“天”、循“道”、尊祖、重“德”和“爱”。逆“天”者迟早定会有报。外语工作者尤应重視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维护民族尊严。

引用古训如有误, 请以繁体文言古籍及原著为准。当否则见仁见智, 本文仅供选择参考。

参考文献

[1]融入传统文化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校园英语.2015, 11.

[2]张人骧.人体膝关节运动轨跡的研究[D].北京钢铁学院, 1979. (中美生物力学学术交流资料) .

[3]Zhang Ren-xiang.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Human Joint[A].Proc.of the Third ICMMB, 1982:169-170. (Compiegne, FRANCE) .

[4]张人骧, 兰祖云, 张鸿姿.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Ⅰ[J].力学学报, 1982 (3) :308-310.

[5]Zhang Ren-xia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Human Knee Joint[J].Acta Mathematics Scientis, 1984, 4 (2) :139-145.

[6]Zhang Ren-xiang, Lan Zu-yun, Qu Wen-ji.Acta Mechanica Sinica, 1986, 2 (2) :178-184.

[7]Zhang Ren-xiang, Yu Jie, Lan Zu-yun, Qu Wen-ji, Zhang Hong-zi.Biomechanical Research of JointⅣ.[A].SPI EProc., 1990 (1380) :116-121. (Massachusetts, USA) .

外语专业人才 第11篇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标准

一、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和标准

我国第一份对国际化人才的专项研究是2001年12月完成的“构筑上海国际化人才资源高地”研究报告,该报告对国际化人才的定义是:“指具有较高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1]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针对外语院校培养的国际化人才提出了6个特质:

(1)有全球视野、国际观念,了解当今时代问题、世界发展历史与趋势。

(2)有民族情怀,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现实国情,有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3)有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善于学习,适应变化,充分胜任竞争。

(4)有参与国际事务、国际经营活动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5)至少精通两门外语,听、说、读、写、译本领过硬。

(6)有跨文化沟通能力,能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提出在夯实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

李媚、朱志良、于瑞云通过赋予Globalization这一英文单词的9个字母以特殊含义,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9个标准[4]:

G—Global Mindset 国际化思维

L—Language 外语能力

O—Occupational Skills 专业知识与技能

B—Background of Oversea Experience 海外经历背景

A—Ability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能力

I—Innovation 创新精神

Z—Zigzag 抗挫折能力

T—Tangram Spirit 七巧板精神

N—National Dignity 世界眼光 中国立场

本文在以上几种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这方面的总体思路和本人对国际化人才内涵及标准的认识,对Globalization中英文字母的赋义进行部分调整,提出如下标准和能力框架:

G—Global Thinking 全球化思维

L—Languages 多语言能力

O—Occupat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专业知识技能

B—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背景经历

A—Aspiration 精神动力

I—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能力

Z—Zigzag 抗挫力

T—Triangulation 三角校正能力

N—National Dignity 民族文化定力

本文结合以上九个方面,对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阶段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做具体分析。

二、G—Global Thinking全球化思维

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全球化思维,本土化实施。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各国、各地区史无前例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小小地球村成为命运共同体。在这种背景下,观察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必须有意识地从国际化、全球化视野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事情的本质,否则会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正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在语言学、文学、翻译学、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向国别与区域研究大幅拓展。区域和国别研究借助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语言对象国家和区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中外关系,注重全球与区域发展进程的理论和实践,提倡与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法等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5]。201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中东欧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和加拿大研究中心等四个研究机构获批教育部首批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在应对国家亟需解决的重大国际问题上提供智力支持,传达中国声音。

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推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在二级学科层面使课程体系不断丰满,一方面在全校通识教育层面下大力气提升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和综合素质,针对当今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邀请著名学者和高级政府官员组织系列讲座。

例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区域和国别研究”专题系列讲座的题目如下:

美国研究与中美关系

南海争端的由来与现状

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与中国-东盟关系

在探索中发展的俄罗斯

中东大变局

魅力非洲、希望非洲

欧洲一体化的未来与中欧关系

生物专业外语的课程设计 第12篇

佳木斯大学生物科学专业采用蒋悟生的《生物专业外语》作为教材。根据师范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生物学教学甚至双语教学的需要, 进行了专业外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对生物专业外语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

生物专业外语授课内容分为课文单词、补充词汇、课文知识介绍、课文翻译、课后习题等7部分。

1. 词汇讲解采用分类记忆法和词根词缀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和词根词缀记忆法在词汇讲解中应用较多, 例如, 在“Lesson one Inside the living cell: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internal cell parts”中, 采用词汇的分类记忆法。

(1) 蛋白in。Actin肌动蛋白;Dynein动力蛋白;Myosin肌球蛋白;Tubulin微管蛋白。

(2) 肉、肌肉my, mya。Myoblast成肌细胞;Myocardial cell心肌细胞;Myocardial Infrastructure心肌梗塞。

在“Lesson three:Mitosis and Meiosis”中采用词根词缀记忆法。

(1) haplo, mono, uni单, 一, 独;haploid单倍体;monoxide一氧化碳。

(2) bi, di, dipl, twi, du二, 双, 两, 偶;dichromatic双色的;dikaryon双核体。

这些词汇记忆法的运用, 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记忆单词, 加深记忆。为及时了解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程度, 每2次课听写1次单词, 督促学生记忆。

2. 补充词汇突出重要词汇

补充词汇部分给出在课文中出现的较重要的词汇, 并给出音标, 方便学生朗读记忆。在第2课“Lesson two Photosynthesis”中, 课件制作中给出补充词汇“exergonic放能的;endergonic吸能的;ground state基态;stable state稳定态;excited state激发态”等。在第9课“Lesson nine The origin of species”中, 提前给出补充词汇“prezygotic合子形成前的;postzygotic合子形成后的;gential生殖的, 生殖器;incompatile不相容的”等, 方便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对于比较难记忆的词汇, 还可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3. 课文知识介绍采用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

在课文知识介绍的讲授中, 根据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 采用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 同时结合知识口诀、大量视频材料讲授课文和讲解知识。介绍课文相关的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促进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融合。

在“Lesson four Foundations of genetics”中, 首先引入孟德尔生平简介, 进行课程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同时, 在课程知识介绍中, 引入色彩鲜艳、对比鲜明的图表, 加深学生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在“Lesson five Discovering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gene”中, 课文知识介绍比较详细, 包括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核酸的化学结构、嘌呤和嘧啶的分子结构式和DNA复制的主要特点等6部分, 采用比较法分析嘌呤和嘧啶的分子结构差异, 采用图片分析核酸的化学结构和DNA复制的主要特点, 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 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在“Lesson three Mitosis and Meiosis”中, 引入有丝分裂口诀“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体增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在“Lesson eight Animal development”中, 引入动物的个体发育口诀“受精卵分动植极, 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 组织器官分化期。外胚表皮附神感, 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 内脏外膜排生肌”。这些口诀方便记忆,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同时, 学生还可以将这些口诀运用到以后的生物学教学工作中。

课堂上的视频材料应用较多, 采用“Photosynthesis”“Mitosis and Cytokinesis”“Cell Structure Overview-Cell Biology”“The Origin of Life-Scientific Evidence”等视频材料, 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 课文翻译突出长句和难句的结构分析

在授课过程中, 首先提出全文的主旨内容, 接着分析段落内容, 最后进行课文内容的句讲解。在句子分析中强调长句和难句的学习, 进行句子结构和固定搭配词组的分析, 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 又可以巩固基础英语的知识。

例如在“Lesson seven Fungi:The Great Decomposers”中, 首先结合微生物知识, 教师提出真菌的主要作用和分类, 课堂上让同学自主发言, 提出常见的真菌种类及特点。学生们积极发言, 表现活跃。接着介绍课文的4个主要部分, 然后对段落进行分析, 对句子进行逐句讲解。例如, 分析句子“The algal portion of the lichen provides the fungal portion with essential nutrients, while the presence of the fungal component may enable the alga to exploit an otherwise unavailable ecological niche.”时, 突出分析句子的主体结构、while对比关系以及词组搭配结构“provide....with..., enable....to...”, 增强学生对固定搭配词组和句式结构的掌握。

5. 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的讲授中以课堂提问为主

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的讲授结合课堂提问的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巩固课堂知识。思考题包括3种类型:第1种是课文学习前, 根据课文预习内容设立的问题, 要求学生结合问题阅读课文;第2种是课文学习中, 巩固单词和句子的课堂练习;第3种是课后复习的习题, 以及知识归纳总结。

课后习题的讲授主要采用提问的形式, 而对于阅读材料中比较重要的大量生物学词汇内容, 教师采用提供生词释义、督促学生记忆的方式, 拓宽学生的词汇量, 突出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Lesson eight Animal Development”的“Reading Materials”中的生词, 教师提前给出接近100个生词的中文释义, 分类解释。这种方法节省了学生查单词的时间, 减轻阅读的难度, 有利于词汇积累。

6. 课堂内容中穿插设计知识专题

课堂内容的设计中, 穿插多个知识专题, 提高学生查阅期刊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在授课中, 结合课后练习题的相关内容, 设计知识专题, 例如设计“生物学期刊和网站的介绍”“科技论文撰写专题”等。学生对此内容比较重视, 学习兴趣较高, 课堂气氛活跃。结合专题讲授内容, 根据大四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问题以及毕业后学生工作中论文撰写较困难的情况, 设计出多个题目, 如“网上或图书馆检索期刊”“摘抄中英文摘要”“翻译英文文章”等作业题, 提高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7. 信息反馈环节了解学生的建议

课程讲授期间以及讲授后, 设计信息反馈环节, 及时了解学生的建议和意见。通过定期的信息反馈, 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了解学生的想法, 同时根据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进, 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专业外语课程设计通过采用多种记忆法学习单词、突出课文翻译中的长句难句分析、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开展知识小专题等方式, 提高学生翻译文章以及阅读文献的能力, 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兴趣。开展生物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 探讨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庄丽, 肖守德, 王斐, 等《.生物专业外语》实践教学的拓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 (1) :118-119.

[2]于娅.生物学专业英语教学技巧初探[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1 (2) :142-144.

[3]焦述强, 陈艳.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和认识[J].中国地质教育, 2006 (3) :76-79.

[4]陈莉娜, 贾国欣.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探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 :75-77.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