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物化教案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物化教案范文(精选6篇)

物化教案 第1篇

物化实验总结

10环科 林泽震 120101202126

大二的生活已经临近尾声了,伴随着我们走完一学期的物化实验也结束了。通过这一学期来的物化实验,让我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实验操作上还是合作配合上。回想起一个个实验,总有一些是让我铭记于心的。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第一次使用了氧弹,并且知道了雷诺校正。也学会了通过测量一个已知燃烧热样品燃烧放出的热量来倒推回去测量水当量的方法。这个实验的操作并不复杂,主要是通过仪器测量数据,我们记录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单位以及正负号的问题。

实验二: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

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静态法测定饱和液体蒸汽压,直接测量测定各个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最后以lnp对1/T作图,并求出斜率。然后以斜率求算出该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汽化热△vapHm,并且求正常沸点。这次试验是我们第一次用电脑作图,绘制图像并得出直线方程,得到斜率。进而进一步进行数据处理。在实验操作上,要注意放入空气的速度要防止倒灌。

实验三:完全互溶双液系的平衡相图

这次试验我们通过蒸馏混合液,并测定馏出物和蒸馏液的折射率,并与绘出的工作曲线进行比较得出组成,最后绘出乙醇—环己烷的平衡相图。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第一次使用了阿贝折射仪,掌握了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对温度的把握,加热速度不能太快,通过回流的速度把握好温度。不然得不到较为准确的馏出物。

实验四: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本次试验中,我们是通过仪器直接测定温差,然后代入公式求算出待测物的摩尔质量。而测定温差也使得我们的数据更加准确,保留到小数点后面四位。并且这次试验中我们第一次了解到了过冷现象,试验中也要求我们时刻进行搅拌,并注意各个时期搅拌速度的差异,这也是这个实验的关键。

实验五:液相反应平衡常数

这次实验算是本学期物化试验中偏麻烦的一次实验。试验中要求我们配着不

同浓度的混合液,并且测定其吸光度。这次实验使我们首次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液体的吸光度,使用时要注意比色皿的擦拭和仪器的校正以及波长的确定,不然会导致测量不准确。并且这次试验也是我们第一次使用pH计,掌握了pH计及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六:电极的制备的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制备了锌电极和铜电极,并且用甘汞电极与制备的铜锌电极进行组合,测定了三个原电池电动势。本次试验中我们使用了电动势测量装置,掌握的测量装置的使用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测量装置需要进行温度校正,通过实验时的室温,代入公式计算要校正的数值进行校正。

实验七: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这次实验我们学会了用另一种方法测量物质的摩尔质量。了解了高聚物摩尔质量和粘度的关系。本次试验我们使用乌式粘度计,通过直接测量溶液只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一定距离的时间,进而进行比较,求出相对粘度。然后通过电脑作图,使用外推法求出溶液的特性粘度,最后用Mark-Houwink经验公式求出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实验八: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这次实验主要是为了掌握电导仪的使用方法,并且通过电导仪测定溶液的电离平衡常数。首次使用电导仪,要注意电导仪的电极的洗涤,用电导仪测量时,需要用待测液对电导仪电极进行洗涤,保证实验的准确,并且电导仪在使用时也需要进行校正。在数据处理方面要注意单位的转化。

实验九: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泡压法

这次实验中操作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观察气泡冒出的同时需要记录此时的压力,因此这个实验需要同学间的合作,并且要知道气泡必须是一个一个冒。测定压力的同时我们还通过阿贝折射仪测量液体的折射率,然后通过乙醇—水曲线得出液体的质量浓度。在数据处理方面,本次实验同样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实验十:蔗糖转化

蔗糖转化实验使我们接触的第一个化学动力学实验。实验中我们首次使用旋光仪,掌握了旋光仪的使用方法。实验通过旋光仪测定各个时期的旋光度,进而以ln(ɑt—ɑ∞)对时间t作图,通过电脑作图得出直线方程,用其斜率求出反应的速率常数k。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以阿累尼乌斯公式求出反应活化能。这首次的化学动力学实验,让我们了解到了影响化学反速率的一些因素,并且学会了通过作图得出斜率来求速率常数的方法。

实验十一: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这同样是一个化学动力学实验,与蔗糖转化实验不同的是,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反应级数的概念。且这次试验我们是测定电导率,而不是旋光度。通过电导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来作图,同样是以斜率求算出反应速率常数,以及求算活化能。

实验十二:丙酮碘化

这次实验我们初步认识复杂反应机理,料及复杂反应表观速率常数的求算方法。这个实验是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透光率,进而求算反应速率。与之前的化学动力学实验类似,通过求的的速率常数k进一步求反应的活化能。

实验十三: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这次实验我们学会了JX-3DA型金属相图测试仪册使用方法,并且通过电脑记录数据,绘制出各组分的步冷曲线。试验中我们也学会了出现过冷现象时步冷曲线的校正方法。最后通过各组分的步冷曲线找出转折点及平台温度,绘制出二组分金属相图。

实验十四: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本实验我们掌握了希托夫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计算出n原、n电、n后计算出离子迁移数。在这次实验中,要时刻注意电流计上显示的数值,太小的话要转动电极,使数值回升。

对于我个人来说,这一学期来的物化实验也让我受益良多。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以前从未遇见过的各种实验仪器,比如分光光度计,阿贝折射仪,电导仪等常用的物化实验仪器。并且通过实验课上老师的讲解以及实验过程中亲自的动手操作,掌握的各个一起的使用方法。由于频繁的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安装仪器,还有进行实验物品的配置等方面,这学期的物化实验对我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个严峻的考验。让人欣慰的是,通过一次次的实验我的动手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众所周知,在化学实验中,动手操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做化学实验经常需要配置药品,这时对于操作就有很高的要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进一步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也从这一次次的试验中发现了我的不足,进而进行改进加强。

另一方面,这么多次的实验,我掌握许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比如在“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的试验中,我通过这个实验了解到了粘度与高聚物的摩尔质量的关系,通过Mark-Houwink经验公式可以通过特性粘度求算

出高聚物的摩尔质量。并且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是直接测量待测物的粘度,而是通过求算时间,进而求算出相对黏度和增比粘度。然后通过作图求出特性粘度。这只是这学期物化实验的一个缩影。在物化试验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发散思维的重要性,我们一般是无法直接测量出我们需要的物理量,实验时我们经常是测定出各个实验物的其他物理量,然后通过公式或者作图进一步进行计算求出我们需要的物理量。

这学期的物化实验,我们也屡次使用电脑作图,这提升了我们实验的准确性以及实验效率,对我们的实验有很大啊的帮助。同样的,由于经常性的作图,是的我们对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增强,通过电脑软件对化学数据进行处理加工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这对以后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在做物化实验时我们通常是两个人一组,通过一学期的物化实验,我体会到了搭档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要快速操作的时候,这时候一个人进行实验操作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同时实验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失误,导致试验的不准确及失败。比如在做“丙酮碘化”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每隔一分钟就对反应液体进行透光度的测量,由于间隔时间短,并且测量透光度时需要对比色皿进行擦拭,并且取出液体后,剩余的液体仍需继续进行保温加热。这时我们就需要同学的合作才能完成测量,否则这个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不仅如此,在和同学的合作过程中,我还能通过和同学的交流以及观察,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所以这学期以来的十四个物化实验我从中学会了和同学搭档,团结合作一起实验的能力,发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对我以后的成长,学习,甚至是以后的事业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这学期的物化实验和以往的无机实验,分析试验和有机实验给我的感觉很不同。物化实验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更加频繁与多样,在实验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操作仪器得出数据;另一方面,在实验数据处理上,更多的用到了作图的方法,我们经常是每个实验都要做两个图以上,这对于电脑作图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以往的实验中我们经常是将测的的数据用公式进行直接计算,得出实验结果。而物化实验还需要绘图,然后从图中找出所需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

这学期的物化实验结束了,这宝贵的十四次物化实验让我学会了很多,在娄本勇老师和黄雅莉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指导下,我顺利的完成了这学期的实验。从老师们身上我同样学到了很多,在这里感谢两位老师的指导……

物化教案 第2篇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年 级:

专 业:

物理化学实验是师专化学学科的一门必修基础实验课程。它以测量数据为主要内容,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化学反应规律。它综合了化学学科各领域所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

物理化学实验可以培养我们初步掌握物理化学的实验方法,训练我们掌握基本的物理化学实验技术,并加深对物理化学中某些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它对培养我们观察、思维、动手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先行课程的基本实验技术的训练是一个巩固、熟练和提高。

这学期我们的实验也都结束了,其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这里我就对我们之前做的十个实验进行一一总结一下。实验一: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操作要点:

(1)对样品加热温度不能太高,温度太高样品易氧化变质,步冷曲线可能出现转折;

(2)冷却过程中应该注意经常轻微转动装有热电偶的玻璃套管,并且热电偶热端应插到样品中心部位,使样品受到轻微搅拌以防止产生过冷现象,保证实验精度;

(3)混合物的体积有两个转折点,必须待第二个转折点测完后方可停止实验,否则需重新测定;

(4)实验使用电位差计连续测量时,要经常核对工作电流,以保证实验精度;(5)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检查保温杯内的冰水,必须保持冰水共存,以保证热电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6)某些体系在析出固体时,会出现“过冷”现象,即温度达到凝固点是不发生结晶,当温度达到凝固点一下几度时才出现结晶,出现结晶后,体系的温度又回到凝固点。在绘制步冷曲线时,会出现一个下凹。在确定凝固点温度时,应以折线或平台作趋势线,获得较为合理的凝固点。实验改进及其建议:

(1)本实验所用体系为Sn-Pb低熔点金属体系,但它的蒸汽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因而要在样品上方覆盖石墨粉或石蜡油,防止样品的挥发和氧化。石蜡油的沸点较低(大约300℃),故加热过程温度不宜过高,特别是样品近融化时所加电压不宜过大,以防止石蜡油的挥发和碳化。

(2)由于实验步骤繁琐,耗时过长,我们可选用可控升降温电炉,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同时,简化了步骤。实验二:纯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操作要点:

(1)测定系统不能漏气时本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实验装置所有玻璃活塞均要用真空脂封旋紧,用于连接的橡胶管都应完好不漏气,无老化现象;(2)真空泵与系统相通时,抽气不可太快,否则会使封闭液迅速蒸发,不能顺利冷凝回流,封闭液迅速减少以致消失而使实验难以进行;

(3)开动真空泵前必须先接通冷凝水,以保证已蒸发的乙醇冷凝回流至封闭液处;

(4)蒸汽压与温度有关,故测定过程中恒温槽的温度波动需控制在正负0.1K以内;

(5)实验过程中调节液面等位时需防止B管液体及空气倒灌。一旦倒灌带入空气,必须补足B管内液体并从排空气步骤重新做起;

(6)抽空气的速度要合适。必须防止等位计内液体沸腾过剧,以免使B管内液体被抽尽。实验讨论:

1、影响实验成败的几个关键因素:(1)实验装置密封性的好坏;(2)是否能适时调节真空泵的抽气速度;(3)实验过程中冷凝水的作用是使被抽出的乙醇蒸汽不断冷却回流补充封闭液。

2、影响实验精确度,作图时线性不佳的主要因素:(1)温度波动误差的影响;(2)初始测量时,A、B管间空气未能驱尽;(3)等压计固定的位置不垂直读书时会产生误差。

测定液体饱和蒸汽压的其他方法介绍:

(1)动态法。当液体的蒸汽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体就会沸腾,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即与沸点所对应的外界压力就是液体的蒸汽压。若在不同的外压下,测定液体的沸点,从而得到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叫做动态法。该装置较简单,只需将一个带冷凝管的烧瓶与压力计及抽气系统连接起来即可。实验时,先将体系抽气至一定的真空度,测定此压力下液体的沸点,然后逐次往系统放进空气,增加外界压力,并测定其相应的沸点。只要仪器能承受一定的正压而不冲出,动态法也可用以101.325KPa以上压力的实验。动态法较适用于高沸点液体蒸汽压的测定。

(2)饱和气流法。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让一定体积的空气或惰性气体以缓慢的速率通过一个易挥发的待测液体,使气体被测液体的蒸汽所饱和。分析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量以及总压,在按照道尔顿分压定律求算混合气体中蒸汽的分压,即是该液体在此温度下的蒸汽压。此法一般适用于蒸汽比较小的液体。该法的缺点是:不易获得真正的饱和状态,导致实验值偏低。

所以比较而言静态法适用于固体加热分解平衡压力的测量和易挥发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量,准确性较高。实验三:完全互溶双液系的平衡相图 实验操作要点:

(1)沸点仪中没有装入溶液之前绝不能通电加热,如果没有溶液,通电加热丝后沸点仪会炸裂;

(2)一定要在停止通电加热之后,方可取样进行分析;

(3)沸点仪中蒸汽的分馏作用会影响气相的平衡组成,使得气相样品的组成与气相平衡时气相的组成产生偏差,因此要减少气相的分馏作用;

(4)使用阿贝折光仪时,棱镜上不能触及硬物(滴管),每次加样前,必须先将折射仪的棱镜面洗净,可用数滴挥发性溶剂(如丙酮)洗涤,在用擦镜纸轻轻吸去残留在在棱镜面上的溶剂。在使用完毕后,也必须将阿贝折射仪的棱镜面处理干净;

(5)测定折光率时速度要快,以避免样品中易挥发组分损失,以确保数据准确;(6)每次取样量不宜过多,取样管一定要干燥,不能留有上次的残液,气相部分的样品要取干净。

实验四: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操作要点:(1)每次测定应按要求的速度搅拌,并且测溶剂与溶液凝固点时,搅拌条件要完全一致,读取温度应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2)寒剂温度对实验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过高会冷却太慢,过低则测不出正确的凝固点;

(3)纯水过冷温度约为0.1-1℃(视搅拌快慢),为了减少过冷温度,可以加入少量的晶种,每次加入晶种大小应尽量保持目的;(4)高温、高湿季节不宜安排本实验。实验讨论:

(1)“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是一种比较简便和准确的测量溶质摩尔质量的方法,而且在溶液热力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2)为了获得比较准确的摩尔质量数据,常用外推法,即以所测的摩尔质量为纵坐标,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外推至溶液浓度为零,从而获得比较准确的摩尔质量值。

(3)本实验测量的成败关键是控制过冷程度和搅拌速度。实验改进:

在橡胶塞上钻一个小孔,穿入细铁丝,铁丝的下端系上经过小孔可以上下提拉的宽5mm,长2cm的小铜片,当发生过冷时把小铜片伸入溶液中,铜的导热性好,在精确测定水的凝固点过程中,在粗测以下0.2℃开始搅拌同时放入铜片,铜片迅速吸热降温,周围水的温度回升,打破过冷水的亚稳状态,水中固体析出。实验五:电极的制备和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操作要点:

(1)铜电极电镀前应认真处理表面,将其表面用新的金相砂纸磨光,须做到平整光亮;电镀好的铜极不宜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防止镀层氧化,应尽快洗净并置于电极管内的溶液中,放置半小时,待其建立平衡,再进行测量;(2)组成电池的两电极管的虹吸管部位不能有气泡;(3)标准电池不能大角度倾斜,更不能反转倒置。该实验中的缺点:(1)电池难以实现恒温;

(2)铜电极的电极电势复现性差。实验六: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泡压法 操作要点:

(1)测定用的毛细管一定要洗干净,否则气泡可能不呈单泡逸出,而使压力读书不稳定,如发生此种现象,毛细管应重洗;

(2)毛细管一定要与液面保持垂直,管口刚好与液面相切;(3)温度保持恒定,否则对γ的测定影响较大 实验改进:

用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时,要求待测液面正好与毛细管底端相切,也是该实验最困难的地方,如果预先可做标记(有刻度的大试管更好)表示液面的高度,则可根据标记倒入溶液,不会偏移太多,可减小观察的误差。实验七:乙酸乙酯的皂化 操作要点:

(1)实验所用蒸馏水必须是新煮过的而不是放置已久的;

(2)称量乙酸乙酯时动作要迅速,防止液体挥发以保证实验的精确度;(3)用洗耳球把乙酸乙酯溶液压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动作要迅速。同时不能用力过大,以防止损坏双管电导池;

(4)初次对电导仪进行调试时,应当先把范围选择器调至最大量程位置。每次用电导仪进行测量时,都应当提前进行仪器校正。实验讨论:

1、影响实验准确度,作图时线性不佳的主要因素:(1)恒温槽的温度超过正负0.5℃范围;(2)配制的蒸馏水放置太久;(3)使用电导率仪进行测量时,若不经常进行仪器校正,会产生测量误差。

2.活化能的影响因素:由于测量的温度只有两个点(25℃和35℃)也许这两点都是偏离直线的,所以实验应多测量多个点才使得结果更加准确。实验八:丙酮碘化 操作要点:

(1)反应要在恒温下进行,各反应物在混合前必须恒温;(2)混合反应溶液时操作必须准确迅速;(3)应使用同一比色皿,同一位置。实验讨论:

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卤素浓度较高时,碘化反应并不停留在一元卤化酮,会形成多元取代,所以应测量初始一段时间的反应速率。但当碘的浓度偏大或丙酮及酸的浓度偏小时,因不符合朗伯比尔定律,读数误差较大。实验九:蔗糖的转化

实验讨论:蔗糖的水解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时,H+为催化剂,故反应是一复杂反应。反应的计量方程式显然不表示此反应的机理,反应不是双分子反应。本反应视为一级反应,完全是由实验得出的结论。实验建议:

(1)处理数据的方法:用㏑(аt--а∞)对时间作图,用二次曲线拟合,得到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可能会更加精确;

(2)由于温度对数据结果影响较大,最好可在旋光仪上配置恒温装置。实验十: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操作要点:

(1)电镀液不可装太多,只要浸没阴极铜即可,否则防止铜镀到上面,导致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2)实验过程中凡能引起溶液扩散,搅动等因素必须避免,电极阴阳两极的位置能对调,迁移数管及电极不能有气泡,两极上的电流密度不能太大;(3)使用电泳仪的直流电源设备要注意接上或断开外电源时,仪器的开关应处在关的位置;

(4)中间区溶液的浓度若发生明显变化实验应该重做。实验心得:

通过这个学期的大学物化实验,我体会颇深,首先,我通过做实验了解了许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了基本物化量的测量分析方法,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其次,学会了团队协作,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以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并且我也深深感受到做实验要具备科学的态度,认真态度和创造性思维。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以及细心指导下,实验技能有所提高,接触了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去。在实处理实验报告时,也要把误差的原因真正分析到点上,在实验数据处理时要懂得可疑值取舍,以及误差具有传递性;还有数据处理的方法:列表法,作图法,数字函数法,其中用到最多的也就是作图法了。作图中很多细节也是值得注意的,比如坐标值得选取,单位的表示,坐标轴的确定等。

这次物化实验对我的影响很大,在老师给我们的相关材料上,给我们讲了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的严谨性,还有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实验注意事项,以及物理化学实验数据的表示法(列表法、作图法和数学方程式法),还有对残差的处理方法(平均法和最小二乘法)。在实验中我们还懂得了各种实验仪器,量具以及器件,让我们以后在做实验有初步的了解。为我们以后在实验室做实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验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物理化学实验还培养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了我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测定实验数据、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同时也非常感谢两位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参考文献

语文的物化 第3篇

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个精妙的比喻:园丁与鲜花。

这个比喻, 蕴涵了语文教育几乎所有秘密。

在长期的反复使用之后, 这个比喻已经变成了隐喻:学生被“物化”了他们是“鲜花”, 而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鲜花是一种草本植物, 外表漂亮, 根茎脆弱, 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摧残。鲜花虽然令人愉快, 只能摆设观赏, 缺乏实用价值。在贫困年代, 很少人会想到鲜花有什么用处。鲜花, 本质上只拥有审美特性。它们能给人带来愉悦, 表现出一种浮面的美。通常来说, 它们并无内在价值食用、药用, 像粮食那样果腹, 像药物那样治病因此给人一种“无用”的联想。

鲜花如果不再美丽, 不再散发香气, 就缺乏存在的意义, 有沦落为杂草的危险。

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植物, 杂草也有自己的价值, 但是在“花园”里这是“园丁”和“鲜花”的天地, 他们彼此构成一个排他的世界:除了他们双方, 其他任何的事物都没有存在的价值, 杂草却因为鲜花的审美外缘过分庞大, 远远超过了杂草自身的生存, 因此, 杂草就毫无用处, 会被“园丁”强行拔除。

从生存能力来看, 杂草比鲜花强。“园丁”不警惕地进行维护和弹压, 鲜花就会遭到杂草的围攻, 失去生存空间鲜花与杂草, 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生存价值:生命力脆弱的事物反而拥有更高的价值。在这里, 价值的评估标准, 形成了对生命力的一种巨大的压制:制订“花园”管理标准的园丁只喜欢美丽脆弱的鲜花, 而讨厌丑陋顽强的杂草。

在审美的意义上, 鲜花占了上风, 然而在生存的能力上, 它们却失去优势。这样一来, 美丽的鲜花就变成了一种脆弱的象征, 必须在外力的保护下才能生存。

“鲜花”这个隐喻, 有效地把活生生的学生形象转化成弱不禁风的植物, 从而赋予了“园丁”介入他们生活的充分理由。

就这样, “园丁”就以合理的身份出现了。

“园丁”为了拯救和保护鲜花, 巡视在花园里, 时刻注意着要区分着鲜花和杂草, 并且随时把杂草拔掉。鲜花们脆弱不堪, 时刻会遭到杂草的威胁, 它们不得不依赖“园丁”, 把一切权利交给“园丁”, 获取了自身安全的保证。

学生首先转化为一种“植物”, 于是就形成了学生“物化”的效果。那些生而具有不同个性、好动好静各不相同的学生, 其最为重要的人性, 也因为这种“物化”而被芟除了。鲜花拥有的是物性, 只有一个活生生的人才拥有人性。“物化”之后的学生, 其“人性”也被“物化”成了“物性”。人性不再具有价值, 因为它是“不存在”的。人性只有转化成物性后, 园丁们才能进行有效价值衡量和评判。

为什么学生会转化成一种“物”, 他们身上固有的“人性”也需要转化为“物性”呢?

这是这个时代的教育体系所决定的:教育不是人的教育, 教育是物的教育。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规则制订者, 不把被教育的对象当作活生生的人, 而是看成一个一个的物体。他们执著于对物体的计量, 是数量和体积。例如, 对于学校的评估, 人们最容易感兴趣的就是这所学校的校园建设、校舍建筑总面积、教师数量以及学生的数量。人们还会关心这所学校考试成绩的总体排名, 关心这所学校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的成绩, 关心历届毕业生的升学率, 关心学校里是不是出现考试状元。等等, 都是具体的数字。这种评估模式, 是量化模式。量化之后, 具体的人就变成了抽象的人, 具体的人性就变成了物性。

这种计量模式, 最后就彻底抽象成了数字。从中小学到大学,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 他们十几年的受教育生涯, 只剩下每一年期末考试的成绩:一串阿拉伯数字所呈现的分数。

分数成为决定一切的首要条件, 这也是学生“物化”的最本质现象。通过“分数”联结到教师身上,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就“数字”化了。教师与学生之间, 本来应该拥有的人性化情感因素, 也完全地被“物化”。

在这个具体的“物化”过程中, 教师每日上班下班, 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工资报酬。他们面对的学生, 就如同园丁面对鲜花, 机床工人面对零件, 面点师面对蛋糕。学生的产品化, 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物化”的最具体表现。

作为隐喻, 园丁管理下的鲜花们, 需要的只是对风雨的遮蔽和对肥料的吸收, 至于他们的具体特性, 因为它们是“植物”, 所以无需特别关照。在当代教育体系下,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就是“物与物”的“物化”关系, 而不是人与人的“人性化”关系。

2. 教师形象的低智化倾向

把教师比喻成“园丁”, 是一种蓄意的“矮化”和“反智化”。

就像把繁体字的“太陽昇起“的“昇”简化为“一升米”的“升”, 把繁体“戰鬥”的“鬥”简化为“一斗米”的“斗”一样, 把教师比喻成“园丁”, 意味着知识阶层的教师群体, 被贬抑成了农民阶级, 他们的教学活动跟下地耕作完全等同, 他们的价值也就等同于体力劳动者的价值。长期以来, 这种对知识分子阶层的故意贬抑, 导致了全体社会阶层的混淆以及对知识分子阶层的歧视。知识分子的形象, 即使到了当下, 都是被诬蔑和被凌辱的, 例如电视连续剧《渴望》里对女医生王亚茹的知识分子形象的丑化和对刘慧芳小市民阶层形象的拔高, 就是长期以来, 社会主导力量有计划地整体性压制和贬低知识阶层的恶果。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个主要群体, 因此也长时期地遭到了非人性的侮辱。这种侮辱, 在“文革”、“破四旧”中,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至今仍然贻害无穷。

用“园丁”来比喻教师, 长期以来, 人们觉得是一种褒奖, 实际上却是主导力量长期打压并导致教师阶层整体情感麻木之后的一种可怕欺压。在近几十年来的文艺作品中, 知识分子的形象唯唯诺诺, 胆小怕事, 自私自利, 已经进入全社会的集体无意识之中。教师的价值被彻底取消, 在“文革”中, 最生动的否定, 就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把几百万本来应该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近现代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青年学生, 欺骗并驱赶到乡村, 让他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园丁”的隐喻, 在这个时期, 忽然具有了现实性。

插秧的农夫, 地位被突然转化, 升级为教师。

教师和农夫的身份互换, 就导致了教师价值的彻底沦丧。

把本应掌握现代知识、本该具有相应理性分析能力和独立个人精神的、理当充满爱心并懂得对学生进行人性化、差异化教育与引导的教师群体, 比喻成是农夫 (园丁) , 这就把教师身上所肩负的知识传递和人格培养的重任, 轻易地扔到了臭水沟里去, 让他们摇身一变, 成了进城的农民他们挑来臭水沟的水, 来浇灌那些可怜的、在微风中浑身发抖的鲜花。于是,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独立人与独立人的关系, 就物化成了物与物的关系。他们之间联系的纽带, 不是知识传递和爱的教育, 而是生产与回报的价值关系。

教师的价值等同于园丁, 意味着教育的低级化。教育不再是培育人的人性, 不是对其具体而微的差异化人性进行引导和呵护, 而是对这种人性进行压制和抹煞。

由此一来,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就变成了新时代的寓言:园丁与鲜花。

在这则新寓言里, 园丁和鲜花构成了一种有趣的物与物的关系, 也就是马克思的著名的“物化”关系其中包含着极其微妙的意识形态秘密。

这也是语文教育物化的最生动、最有趣的例子。

因为自然形成的等级差, 园丁对鲜花具有很大的主导权力。过去, 这种权力体现在体罚、斥责上, 经过一段时期的进化, 这种暴力收敛并伪装成了一种标准的尺度:成绩。通过成绩这样一个尺度来衡量, 园丁就可以对鲜花任意处置了。

如果是一个开放式的植物园, 我们可能看到里面的生态多样性:有乔木, 也有灌木;有鲜花也有杂草。但是在园丁掌管的小花园里, 这却只是一种理想性培育的世界。在这里, 园丁的理想是种植出一种合符市场需求的产品, 因此, 他不会对鲜花的差异性予以关注, 而是对类型化特别留心。

与此形成呼应, 中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选入了很多与花草树木有关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 作者不是欣赏鲜花自身的美丽, 而是在鲜花这个符号上寻找道德寓意。

上海的小学教材里有一篇季羡林的散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歌颂德国的居民种植鲜花, 都朝外摆设, 供别人观看。引出“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道德寓意。中学教材里有一篇周敦颐的《爱莲说》, 通过“莲”的描写与想象, 赋予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理想。从物性化的学生到人性化的植物, 他们互相混淆, 彼此取消。

现代教育体系里的学校, 本来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具备理性分析能力、身体健康心智健全、能够正常有效地与人进行交流和交际、每个人都得以充分发挥各自个性价值的新人。然而, 通过伪装成“花园”, 并且把师生关系物化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强化了一种物的概念, 而不是人的概念。

物化的最高境界, 是“螺丝钉”的比喻。

在这个比喻里, 学生的终极目标, 就是经过各自的努力, 彻底消磨掉自己身上的个体特征, 把自己融入到一个统一的尺度里, 让自己变成千万个同类型零部件中的一枚。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的“机械唯物主义”的理论, 在这里得到了美妙的升华。在这种理论中, 整个世界、整个社会乃至人的身体, 都是一架精密的机器, 由若干个零部件构成。因此, 只要我们生产出合适的零部件, 我们就能生产出整个世界。十六世纪的西医有一个终极的幻想, 就是通过机械生产, 能够把人体身上的所有部件都换成人工的产品, 例如人工肢体、人工心脏等。

这个幻想, 在科学技术进步下, 部分地得以实现。

前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在著名的小说《狗心》里, 描写一位著名的外科医生把一个无产阶级的大脑装到一条赖皮狗的头上, 创造出一个名叫“沙里科夫公民”的无赖汉。这是对机械唯物主义和极权社会的最伟大的讽刺之一, 布尔加科夫籍此进入世界文学大师行列。

现实生活中, 假肢、人工心脏等机械唯物主义的幻想, 确实在逐渐走向现实, 似乎也努力地暗示着人类彻底物化的命运如果不是现代生物学发现了人体的排异性, 这种机械唯物主义的理论也许就会彻底贯串人类文明的始终, 最后在真实生活中, 制造出类似《终结者》系列里的施瓦辛格那样的超级的、机器的人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 语文教育的终极任务就出现了:物化。

不是培育人, 而是创造物。

从小学开始, 学生们就被教育要用机械的方式、零件的方式来学习语文。他们天天写字, 却不知道每个字背后的真正文化含义和具体的构成方法;他们天天背诵词句, 却不具备分析和感悟这些词句的能力。他们阅读一篇文章, 不是去整体感受这篇文章的风格, 体味文章的优美修辞, 而是忙于寻找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划出好词好句。最不可接受的是, 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到大学, 学生们无法阅读到真正的好作品, 小学教材里的绝大部分文章, 竟然是那些来自各小学语文组的编委们自己编造出来的“黑板报”, 这些垃圾文章充斥着各种无聊的陈词滥调, 弥满着令人作呕的虚假情感。这种文章, 不仅基本的修辞都不过关, 而且就像三聚氰胺一样有害身体和心灵。然而就是这样的垃圾食品, 园丁们却要按照操作手册, 强行填进学生们的身体里, 毒害他们的心灵。长此以往, 学生们习惯了垃圾的滋味, 就失去对美好事物和文学佳作的感受能力, 最后, 他们的心灵在高考之后彻底枯萎, 而真正地变成了干涸的、死板的行尸走肉。我每次上下班, 在乘坐的地铁里, 总能看到那些年轻的白领们, 一旦站稳就会从包里掏出手掌游戏机, 一刻不停地玩。没有玩游戏机的, 则在玩手机发短信, 或者看一些无聊的报纸和读物。

几乎看不到一个阅读的人。

十几年下来, 读了太多的垃圾文章, 他们的胃口早已经被彻底败坏了。

他们就像吃多了有毒的垃圾食物一样, 对这些语文垃圾产生了眩晕和呕吐的欲望。为了压制这种呕吐的冲动, 必须通过别的方式, 让我自己的身体失去具体存在的感觉。无论是随时随地打游戏, 还是泡吧唱歌看电视, 都是这种对自己的有毒身体不堪重负的具体体现:有毒的身体缺乏存在价值, 因此必须将其麻痹或者遗忘。

在这种物化的教育中, 把个性差别万千的学生打磨光滑, 由各种形状变成统一的、光滑的鸡蛋状, 是其终极目标。

“园丁”拥有极大的权力, 可以随意修剪自己管辖下的鲜花。“园丁”所理解的世界, 是一分为二的世界。“园丁”所持的态度是“爱”与“恨”。鲜花得到“爱”的保护, 杂草遭到“恨”的消灭。

这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然的世界, 而是人为的、被加以粗暴划分的理想世界。在这个理想世界里, 扮演园丁的教师, 他们的终极理想是制造出一种合格的产品:小到螺丝钉, 大到栋梁, 都是物, 都是扮演了大小零件角色的物件。“园丁”的任务, 就是要把学生身上的物性激发出来, 把他们的人性打压下去。使他们成为物, 而不是成为人。

在这种把具体的学生朝着物化和工具化的方向去压榨的过程中, 语文教育具有最直接的工具性职能。

在中小学教材编写大纲上, 明确地说明了:语文是一种工具。在这种工具理论掌控之下, 一切都是工具理性的牺牲品,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被物化了:教育者是工具, 被教育者也是工具。

在教育工具化, 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 语文教材的编选, 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 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的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十年, 毕业之后, 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

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

“物化”的爱 第4篇

这篇《爸爸的便当盒》是日本7岁小学生片山悠贵徳写的,他在文中写道:爸爸去世后,他吃得很多,还经常练习空手道,原来的小便当盒已经不够用了。他借用了爸爸的便当盒,想要变成爸爸一样坚强而温和的人,保护妈妈和妹妹,担当起“一家之主”的责任。这篇作文感动了很多人,曾获“朝日新闻”作文比赛最优秀奖。

这篇作文的写法,也值得一谈。可以想象这样的一家人,因为年轻父亲的去世,肯定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但作者只用“便当盒”这一个物件,把家庭的变故、父子之间的责任传递,表达得特别集中,伤感中有温暖和力量。

学生读了也很感动,但有的孩子问:“便当盒是什么?”

我说:“就是饭盒。”因为中国孩子不经常吃冷食,所以带便当上学的情况并不多,对“有爱的便当”没有太多体会。不过,父母经常给孩子做他们最爱吃的东西,用食物来表达关爱,应该是最常见的。我问:“你们的爸爸妈妈最擅长做什么食物?有没有给你们准备爱心早餐?”

不知道孩子们是意识到要写作文了,还是现在的爸爸妈妈们都懒于做饭,他们纷纷否认,有的说:“我妈妈不做饭。”有的说:“我妈妈只会下泡面。”“我妈妈给我五块钱,让我去面馆吃。”

我有点失望:“那就没有别的吗?一件毛衣、一个随身的包、一张留言条、一双手套、一件小摆设……我就不相信,你家没有一件能代表关爱的东西……”

我看了很多散文或作文,发现作家或一些会写的学生,特别善于寻找一个附着物,这些文章把琐事都集中于“一物”,我将之称为爱的“物化”。它们无一例外地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亲,穿过铁道给儿子买橘子……

下面给大家看一篇《我给爸爸做道菜》

爸爸妈妈工作一直很忙,这不,都出差了,好想他们早点回来。接到爸爸电话,他说晚上到家。中午,我特地跟奶奶学了炒菠菜,这是爸爸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打算晚上亲手炒给爸爸吃。

晚上,爸爸一进门,我赶忙迎了上去,主动请缨炒菠菜“犒劳”爸爸。爸爸连连点头称好,眼睛都瞪得像铜铃一样。我心中暗自得意,自己小露身手的机会来了。

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细心地完成了每一道程序。爸爸忍不住蹿进厨房,用鼻子使劲地嗅了一下,啧啧赞叹道:“太香了,太香了!”我心里一下子乐开了花。

我请爸爸坐好,把筷子递给爸爸,用漂亮的酒杯帮爸爸倒了一杯奶奶自己酿制的葡萄酒,红红的葡萄酒在透明玻璃杯里显得晶莹透亮,真好看。爸爸吃了一口我炒的菠菜,连连说:“真好吃!真好吃!”此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我还要再学几道菜,等妈妈出差回来,也给她个惊喜。

(苏州市工业园区方洲小学四(1)班 赵 鑫)

看,孩子对父母的爱,通过一道菜,不显山不露水地表达了出来,温暖而含蓄。这样的表达,可能是我们做父母的和孩子都应该去学习的。

物化总结 第5篇

一、基本概念

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过程与途径,热与功,内能与焓。

二、基本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焦耳实验:ΔU=f(T);ΔH=f(T)

三、基本关系式

1、体积功的计算

δW= -pedV

恒外压过程:W= -peΔV

V1p2nRTln可逆过程:

W=nRTlnV2p1

2、热效应、焓

等容热:QV =ΔU(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等压热:Qp =ΔH(封闭系统不作其他功)焓的定义:H=U+pV

;dH=dU+d(pV)焓与温度的关系:ΔH=

3、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

T2T1CpdT

HU)p)V;Cp(热容定义:CV(TT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关系:

CpCVnR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p=a+bT+c’T2

四、第一定律的应用

1、理想气体状态变化

等温过程:ΔU=0;ΔH=0;W=-Q=pedV 等容过程:W=0;Q=ΔU=CVdT;ΔH=CpdT 等压过程:W=-peΔV;Q=ΔH=CpdT;ΔU=CVdT 可逆绝热过程:

Q=0;利用p1V1γ=p2V2γ求出T2, W=ΔU=CVdT;ΔH=不可逆绝热过程:Q=0;

利用CV(T2-T1)=-pe(V2-V1)求出T2,W=ΔU=

2、相变化

可逆相变化:ΔH=Q=nΔ_H;

CdT

pCVdT;ΔH=CpdT

W=-p(V2-V1)=-pVg=-nRT;ΔU=Q+W

3、热化学

物质的标准态;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摩尔生成焓。摩尔反应热的求算:rHm(298)HBfm(B,298)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rHm)[]pBCp,m(B)。

TB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基本概念

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克劳修斯,开尔文,奥斯瓦尔德。实质:热功转换的不可逆性。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克劳修斯不等式)

dS

三、熵

QT “=”可逆;“>”不可逆

1、熵的导出:卡若循环与卡诺定理

2、熵的定义:dSQrT

3、熵的物理意义:系统混乱度的量度。

4、绝对熵:热力学第三定律

5、熵变的计算(1)

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QrV2p1SnRlnnRlnTV1p2

T2(2)理想气体等压过程:SnCp,mlnT1

(3)理想气体等容过程:SnCV,mln(4)理想气体pTV都改变的过程:

T2T1

TpSnC21p,mlnTnRln1p

2Sn_H(5)可逆相变化过程:T

(6)化学反应过程:

rSm(298)BSm(B,298)

1、定义:A=U-TS;G=H-TS 等温变化:ΔA=ΔU-TΔS;ΔG=ΔH-TΔS

2、应用:不做其他功时,ΔAT,V≤0 ;自发、平衡

ΔGT,V≤0 ;自发、平衡

3、热力学基本关系式

dA=-SdT-Vdp;dG=-SdT+pdV

4、ΔA和ΔG的求算(1)理想气体等温过程

用公式:ΔA=ΔU-TΔS;ΔG=ΔH-TΔS 用基本关系式:dA=-SdT-Vdp;dG=-SdT+pdV(2)可逆相变过程

ΔA=ΔU-TΔS=W=-nRT;ΔG=0(3)化学反应过程的ΔG

标准熵法:ΔG=ΔH-TΔS 标准

成吉

四、赫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rGm(298)BfGm(B,298)

(4)ΔG与温度的关系

ΔG=ΔH-TΔS,设ΔH、ΔS不遂温度变化。

五、化学势

1、化学式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GB()T,p,nc(cB);在T、p及其他物质的量保持不变的情nB况下,增加1molB物质引起系统吉布斯函数的增量。

2、化学势的应用

在等温等压不作其他功时,BB<0自发;=0平衡;>逆向自发

3、化学时表示式

RTln(p/p)理想气体:

纯固体和纯液体:

第三章 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达式 如:Zn+2HCl(aq)=H2+ZnCl

2(aq);

[p(H)/p][c(ZnCl2)]2K lc2(H)C

二、标准平衡常数的求算 rGm(T)RTlnK

三、范特荷夫等温方程



rGm(T)rGm(T)RTlnJRTlnJ/K

四、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rGm(T)rHmTrSm;



rGm(T)RTlnK

五、各种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分压、总压、惰性气体、温度。



第四章 液态混合物和溶液

一、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1、拉乌尔定律

pA=p*xA

;pA=p*ax,A

适用于液态混合物和溶液中的溶剂。

2、亨利定律

pB=kx,BxB=kb,BbB=k%,B[%B] ; pB=kx,Bax,B=kb,Bab,B=k%,Ba%,B

适用于溶液中的溶质。

二、液态混合物和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1、理想液态混合物

(T,p,mix)x(T)RTlnx

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

2、真实液态混合物

(T,p,mix)x(T)RTlnax

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

3、理想稀溶液

(T,p,sln)溶剂:AxA(T)RTlnxA

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

溶质:B(T,p,sln)xB(T)RTlnxB

标准态

为:同温下xB=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质(假想状态)。

4、真实溶液

(T,p,sln)溶剂:Ax,A(T)RTlnax,A ;ax,A=fx,A x;标准态为:同温下的液态纯溶剂。

溶质:B(T,p,sln)xB(T)RTlnax,B;ax,B=γx,B xB;标准态为:同温下xB=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质(假想状态)。

B(T,p,sln)b,B(T)RTlnab,B;a

b,B=γb,B bB;标准态为:同温下bB=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质(假想状态)。

B(T,p,sln)%,(T)RTlna%,B;a%,B=γ%,B[%B];标

B准态为:同温下[B%]=1且符合亨利定律的溶质(一般为假想状态)。

三、各种平衡规律

1、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 pA=p*Aax,A;pA=p*Aax,A;p=pA+pB2、溶液的气液平衡 pA=p*Aax,A;pB=kx,Bax,B=kb,Bab,B=k%,Ba%,B;p=pA+pB

3、理想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TfRTfTf*fusHm,AxB

4、分配定律

5、化学平衡

6、西弗特定律

第五章 相平衡

一、相律

1、物种数、独立组分数、相数、自由度数

2、相律公式 f=C-φ+2

二、单组分系统

1、克-克方程

p2vapHm11ln()p1RT1T22、水的相图 三面、三线、一点。

三、双组分系统

1、相律分析

根据f=C-φ+1(一般固定压力),φ=2,f=1;φ=3,f=0

2、杠杆规则

3、步冷曲线

四、典型相图

1、Mg-Ge相图

2、Na-K相图

3、Ag-Cu相图

第六章 电解质溶液

一、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1、电导

G=1/R;单位:S(西门子)

2、电导率

G=κA/l 或κ=G l/A;单位:S/m

3、摩尔电导率 Λm=κ/c

4、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

ΛΛmΛ

5、离子的电迁移

EQUIUl ;tQIUUtt1

二、电解质溶液的活度

1、电解质的化学势(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用mB或bB表示)

BBRTlnaB

1/1/1/aBa;a(aa)m/m;();m(mm;)

2、离子强度

12ImBzB

23、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lg0.5093|zz|I溶液。

;适用于25℃时的极稀水

第七章 电化学

一、可逆电池的构成

电池反应互为逆反应;充放电时电流无穷小。

二、可逆电池热力学

GzFE;GzFE;F96500C/mol

1、rmrmE)p

2、rSmzF(T3、rHm4、QrrGmTrSm

TrSm ;电池反应做了其他功。

三、能斯特方程

1、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 0.0592EElgJ;常用

z

2、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

0.0592a(O)EElgza(H);不常用 

四、可逆电极的种类

1、第一类电极 金属电极;气体电极

2、第二类电极

难溶盐电极;难溶氧化物电极

3、氧化还原电极

五、电极电势的应用

1、测定电池反应的热力学函数

2、测定电解质的

3、测定溶液的pH值

4、浓差定氧

六、极化现象和超电势

1、浓差极化

电极反应速度比离子迁移速度快造成的。

2、电化学极化

电极反应速度比电子移动速度慢造成的。

3、极化结果

EiEe;对阳极η总为正;对阴极η总为负。

七、金属腐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

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

2、金属防护

阴极保护法:牺牲阳极法,外加电流法。阳极保护法:钝化。

涂层保护法:热镀、电镀、有机涂层。

第八章 表面现象

一、表面吉布斯函数

1、产生

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的差别。

2、定义及单位

G()T,p,nB

;J/m2或N/m;因此又称表面张力。A3、影响因素

物质本性、温度、相邻相、溶质的种类。

4、表面热力学

在温度、压力、组成不变的情况下,dG缩小表面积和降低表面张力为自发方向。

二、弯曲液面的表面现象

1、附加压力

dAAd p2/r

2、饱和蒸气压

prln()K/r p03、毛细管现象

2coshgR

三、新相生成与介安状态

1、过饱和蒸汽与人工降雨

2、过冷现象与晶种

3、过饱和溶液与种盐

4、过热现象与沸石

5、淬火与回火

四、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1、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范德华力与化学键力;又无选择性;单分子层与多分子层。

2、吸附曲线

等温线(判断单多层);等压线(判断吸附类型)、等量线(求吸附热)

3、吸附等温式 弗伦德里希:a朗格谬尔:VVVkpn mbp 1bp

五、溶液表面的吸附

1、溶液的表面张力

各类溶质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2、吉布斯吸附公式

c()T RTc

六、润湿现象

1、接触角θ

θ=0°,完全润湿;θ<90°,润湿;θ>90°,不润湿; θ=180°,完全不润湿。

2、杨氏方程

sgsllgcos

七、表面活性剂

1、定义

溶于水后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

2、分类

离子型、非离子型。

3、结构特点

一端亲水基一端亲油基。

4、应用

乳化、去污(增溶)、浮选、改变润湿角。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关于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

1、反应速率的表示

1dcBBdt

2、反应速率的测定

测定不同时刻的浓度(化学法、物理法),作c~t曲线,t时刻切线的斜率即为t时的反应速率。

3、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一步完成的反应为基元反应,基元反应遵守质量作用定律。是否基元反应只能通过实验确定。

4、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

质量作用定律是速率方程的特殊形式,对于非基元反应也有类似的式子。

速率常数仅与温度和催化剂有关,而与浓度无关。

5、反应级数

速率方程中浓度幂之和称之。基元反应一定为正整数,非基元反应可为0或小数。

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一级反应

dcAkcA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微分式:dtk的单位为时间-1;

c0kt

——以lnc~t作图得一直线; 积分式:lnc半衰期:t1/2ln2k

——与起始浓度无关。

2、二级反应与准一级反应

dc2kc微分式: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dtk的单位为浓度-1时间-1;

11kt

——以1/c~t作图得一直线; 积分式:cc0半衰期:t1/21kc0

——与起始浓度的一次方成反比。

准一级反应:对于A+B==Y+Z,当A大大过量或B大大过量时,可按一级反应处理。

3、反应级数的测定

尝试法:将一组c~t数据代入不同积分公式求k,若k为常数则所代公式正确;

作图法:将一组c~t数据按lnc~t、1/c~t等作图,若得直线可判定反应级数;

半衰期

t1/2Kc1n得lgt1/2(1n)lgclgK,以lgt1/2~lgc作图可得直线,从斜率可求n。

nkc微分法:根据得lgnlgclgk,以lg~lgc作图可得直线,斜率即为n。

四、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阿仑尼乌斯公式

Eadlnk微分式: dTRT2k2Ea11积分式:lnkR(TT)

1122、活化能

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第十章 复合反应动力学

一、复合反应基本类型

1、平行反应

ckdcA(k1k2)cA ;B1

cck2dt2、对行反应

ckdcAk1cAk1cB ;KcB,e1

cA,ek1dt3、连串反应

dcdcAdck1cA ;Bk1cAk2cB ;ck2cB dtdtdt

二、复合反应机理近似处理方法

1、平衡态法 对于AB2k1D k1k

DC ;若k1k1k2,则反应物与中间物达成平衡。

cDKccAcB ;

dcCk2cDk2KccAcBkcAcB dt2、稳态法 对于AB2k1D k1k

DC ;若k1k1k2,则中间物的浓度维持微小量不变。

kccdcD0k1cAcBk1cDk2cD ;cD1AB

k2k1dtdcCkkk2cD12cAcB dtk2k

1三、链反应与爆炸半岛

1、链反应

分为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

2、爆炸半岛

物化心得 第6篇

通过本学期的物理化学的学习,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成了做事讲步骤,循序渐进的习惯。物理化学很多的题目都是讲究适用的条件的:恒温,恒容,绝热条件的不同,所用的方法绝对是不同的。画框图,列出各个状态的条件,应用相关的步骤来达到标准状态下的求解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方法。

物理化学的学习与一般的学科是不同的。如果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交上去的作业都是参考书上挪来的,靠考试前几天的突击,看看书,是很难弄清楚的。几份历年考试的试卷做下来,发现选择题是难做的。各种各样的使用条件,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

同时,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必须要掌握,各种不同条件下的焓变的定义以及符号,都要有了解。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相关的问题。上课虽然不是听得很懂,有时在听微观粒子知识的时候完全是在听天书一般,但课后的作业自己对着相关的知识还是能做的,比如书上的例题等。但这不是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它的弊端会在做试卷的时候显示出来。新的题目,条件的改变,应用知识的改变,都会造成自己的不会。

物理化学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读图的能力。在物理化学的基础实验中,读图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且读好图能让我们更容易理解相关的知识并做一些比较。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