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网络系统综合设计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网络系统综合设计(精选12篇)

网络系统综合设计 第1篇

1 存在的问题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实验,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使用市面上一些公司开发的综合布线技术实训室方案套包,一次性购买4至8组(根据学生数),同时选配相关组件,从而形成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供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使用。但该方案有以下不足之处:

1.1 不太适合本科教育

其实训室的定位是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重在施工过程,包括所有的施工环节和施工技术,因而非常适合高职院校使用。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本科教育是培养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又具有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建设、网络运行维护与管理、开发网络应用软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非过分突出施工过程及施工技术。

1.2 费用太高

一组墙面及组件约需5至7万元经费,1个网络工程专业班级学生数约30人,按照4人一组,则需7至8组,整体成本算出来,学校最少得投入30万。高校耗费大量资金建设实验室,培养出的学生却是重施工技术的“熟练工人”,显然是不合适的。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结合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理论课的知识点,从系统综合性、高效实用性、经济灵活性等方面考虑,对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实验作以下设计。

2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实验设计

2.1 设计目标

结合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社会对应用复合型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从演示实验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教学到综合性实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达到学生在学校与社会零距离上岗的需求。

2.2 设计思路

结合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理论课知识点,完成实验课程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及现有条件进行设计,使实验在可行的条件下顺利进行(利用学校网络中心的优势,进行实践锻炼);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及认知能力等因素的不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在适度紧张的实验任务中完成学习目标。

2.3 实验环境设计

2.3.1 实验室规划

实验室面积约150平方米,逻辑上分为A区,B区。具有8个实验台(即8组,A区包括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B区包括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2个网络机柜(即A柜、B柜,其中A柜属于A区,B柜属于B区,模拟综合布线中的CD、BD、FD),综合布线模拟墙面1块,综合布线展示区及教师示范操作台各1个。实验室布局见图1。

2.3.2 实验室组建

实验室中实验台组成见表1,网络机柜内设备组成见表2(A、B柜配置相同)。相关网络辅材1批。采用此配置,可满足每个实验台提供4位同学做实验,整个实验室可以容纳32位同学同时做实验。

2.4 实验设计功能

2.4.1 综合布线展示区及教师示范操作台

主要用于学生认知综合布线材料及相关工具,以及实验教师进行实验介绍及演示等。便于学生认识各种规格线缆及其端接设备,了解其区别、性能等,包括光纤综合布线器材,以及常用网络压线、整线工具的介绍与使用方法。

2.4.2 学生实验台

学生操作区域之一。用于网络跳线制作,熟悉和掌握跳线的压接方法、技巧;网络插座的安装与模块压接,熟悉和掌握线缆在模块中的端接方法、技术,以及模块与面板、底盒的安装方法;熟悉和掌握监控线缆BNC及电视F头等其他用途的常用接头制作方法及技巧,包括互联技术等。工作区子系统逻辑结构图,见图2。

2.4.3 网络机柜(A、B柜)

学生操作区域之二。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配线架及110配线架的安装、压接及管理区线缆整理,使学生掌握数据配线架的压接方法、技巧,了解模块补偿特点,规范整理线缆,以及标识制作;光缆两端端接方式,熟悉光缆的常用熔接技术,熟练运用光纤熔接的技巧与方法,掌握光纤尾纤整理及固定技术等。

2.4.4 模拟墙面

学生操作区域之三。用于模拟综合布线CD、BD、FD互联,包括水平、垂直子系统的线槽(管)、桥架安装,使学生掌握线槽(管)的铺设技巧及计算用量,熟悉线槽(管)拐弯、跨接的常用铺设方法;水平子系统(包括干线)的铜缆计量方法,常用的铺设方法以及规范的线路整理;垂直、建筑群子系统光缆测算、选型及铺设方法等。

2.4.5 整体功能

综合布线系统实验结构图,见图3(左图为数据实验结构图,右图为语音实验结构图)学生完成实验环境物理线路的互联,数据网络要求互相能够Ping通对方机器的IP地址,语音网络要求互相能够连通电话。

学生在完成各操作区实验后,再进行线缆认证测试,包括熟悉Fluke设备(包括Fluke DTX-1200、Fluke Cable IQ、Fluke Nettool、Fluke链路通、Fluk寻线仪等)的使用,了解相关参数的含义,掌握测试模型及测试方法,并能够对网络工程中综合布线故障进行分析,从而快速准确定位故障点;同时根据学生实验内容,逐项进行模拟验收,包括熟悉并掌握我国及国际上最新的综合布线验收的相关标准,并能利用标准对综合布线工程进行验收,同时编制相应的验收文档;通过验收,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方式,再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的设计,并能对工程进行比较准确的预算,了解投标报价的策略,并能够编制综合布线工程投标书。

2.5 实验总结

通过分组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综合布线实验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实验老师采用PPT文档演示并配合现场操作,使学生明白“做什么”(目标、内容)、“为何做”(实验内容与真实岗位的技能对应)、“怎么做”(具体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中,结合既定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时间,辅以实验教材,重点强调实验过程,通过组内、组间竞争考核,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工作效率以及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实验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效果。

实验完成后,再配合综合布线工程真实环境的参观与实践,并进行现场讲解,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环境中,从各方面提高和加深学生对综合布线课程相关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同时要求学生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总结在实验中学到的内容,并整理归档,帮助学生明晰实验内容及最佳思考方法,找出不足,并对实验进行拓展和延伸,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跨越。

3 结束语

本实验设计已在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得到验证,在应用与实践中,能够建立课堂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良好衔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华杰.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研究[J].软件导刊,2007(11):74-75.

[2]王磊,罗高美,秦川.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田丰.综合布线工程实训情境设计与实践[A].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4):56-58.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第2篇

浏览次数:322次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11-6-15 16:35 | 提问者:lin5362391

要求:根据教科书第八章的案例,参考本附件的方案格式,每人写出一份综合布线方案。方案中必须包含综合 布线的工程概述、设计目标、需求分析、总体结构、6个子系统的具体设计、图纸设计、施工方案等,必须包含用Visio画的结构图

1、某大学新建学生宿舍2栋,这2栋相邻,每栋有

6层,每层有宿舍45间,每间设计3个网络信息点,一个电话语音点。另外每层楼还需要设置2个摄像监

控点,每栋楼有2个门禁控制点。

2、干线子系统采用多模光纤,水平子系统采用超五

类非屏蔽线缆,每2个楼层设计一个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安排在1楼。系统全部采用568B标准设计。

3、每间宿舍看作是一个工作区,按照综合型系统设

计。配线架采用RJ45型48口,要设计有建筑群子系统,采用光纤连接,方便与其他已建成宿舍联网互通。

4、布线路由采用在公共走道安装桥架的方式;工作区

的面板用2个信息点1个面板。问题补充:

就是要我们写出一份综合布线方案。方案中必须包含综合 布线的工程概述、设计目标、需求分析、总体结构、6个子系统的具体设计、图纸设计、施工方案等,必须包含用Visio画的结构图。求个给力点的啊啊。

最佳答案

网络工程实施方案 关键:系统设计方案

一.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连接器、连接跳线、信息插座;信息插座有墙上型、地上(防水)型、桌上型等多种;标准有:RJ-

45、RJ-11及单、双、多口等结构。2.水平布线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将电缆从楼层配线架连接到各用户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通常处于同一楼层之上,可以采用3类、5类或超五类4对屏蔽/非屏蔽双绞线;3类、5类及超五类双绞线都是由4对24-AWG的对绞铜线组成;3类线在10MBPS应用时无误码传输距离为100米、16MBPS时为50米;5类线在155MBPS时可传输80米、在100MBPS时为100米;超五类在155Mhz时传输距离可以达

到100米,速率更高时可采用光纤。为了满足高速率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选用普天超5类四对UTP双绞线,由于所用的数据线均采用了超5类UTP双绞线,因此对学院校园网而言,超5类UTP双绞线布线时的带宽和传输速率能满足武威职业学院校园网楼宇内信息点要求的100M接入,超5类布线与垂直干线一起使用,为带宽应用程序提供完全的端到端布线解决方案,适用于网络的扩展及升级,成本底维护费用少。

3.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 BACKONE SUBSYSTEM): 指各搂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间的干缆:可以为大对数双绞线、光缆也可以二者混用;其主要功能是将主配线架系统和各楼层配线架连接起来。4.布线柜子系统(RACK SUBSYSTEM): 由楼层配线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垂直干缆与各楼层水平子系统相连接,布线系统的优势和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布线柜子系统上,只要简单的跳一下线就可完成任何一个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信息插座以对任何一个智能系统的连接,极大的方便了线路重新布局和网络终端的重新调整;光纤连接时,要用光纤配线箱,箱内有多个ST或SC连接器安装口;其线路弯曲设计符合62.5/125μM多模光纤的弯曲要求,光纤接头采用ST或SC型,由陶瓷、塑胶、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光纤藕合器可做为多模光纤与网络设备或接线装置上的连接,配线架和光纤配线箱通常设在弱电井或设备间内,用来连接其他子系统,并对它们通过跳线进行管理。5.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SUBSYSTEM): 设备间子系统由主配线架和各公共设备组成,它主要功能是将各种公共设备(如:计算机主机,PABX、各种控制系统、网络交换设备等)与主配线架连接起来,该子系统还包括雷电保护装置。

6.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一个完整的布线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工程设计图纸、施工记录、测试报告、使用说明等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档交由用户保存以备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对于学院校园网而言在设计方案中,将各个楼层的信息点通过PVC管槽走墙边通向各个楼层的配线机柜,机柜里放置普天超5类24口配线架,对各个信息点的接头进行跳线配置,再通过配线架与交换机相连。采用普天超5类24口配线架(由安装板和超5类RJ45插座模块组合而成),可安装在19"标准机架上,只占用1U空间,占用地方小,搬运迁移方便。插座正面是标准的RJ45插座,端口性能达到超五类性能的要求,屏蔽性能完全符合标准要求。数据主干光缆的端接采用普天抽屉式12端口光纤分线盒。超5类系列跳线在设备间用于连接配线架到网络设备端口,在终端用于连接墙面插座到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网络接口。7.建筑群布线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栋建筑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群内的其它建筑的通信设备和设施。它包括铜线、光纤、以及防止其它建筑的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本建筑的保护设。在学院校园网综合布线设计方案中各楼间的距离都超过了100米,而当计算机数据传输距离超过100米时,用光纤作为数据主干将是最佳选择,并具有大对数电缆无法比拟的高带宽和高保密性、抗干扰性。因此各楼间的连接采用普天6芯多模室内光缆,支持数据信息的传输。在校园网综合布线设计方案中将使用光纤把各新综合教学楼、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餐厅、学生宿舍楼互联。并集中于校园网网络中心。其敷设方式室内采用金属桥架,室外采用暗埋深沟填铺的方式进行。在设计中进入主设备间的所有光纤、大对数电缆、电信电缆都采用金属桥架或钢管进行硬件保护,同时采用IDC线对保护器对铜缆予以电气保护,避免人员和设备免遭外部电压和电流的伤害。二.网络设计方案

网络结构为分层星型结构,网络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网络中心,为中心节点。网络中心选址在学校地域的中心建筑(实验大楼),布置了校园网的核心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堆叠式集线器3COM SUPERSTACK)。设计楼内的综合布线时根据需要可进行了一定取舍:如取消干线子系统;合并管理子系统与设备间子系统;将水平子系统的布线直接引入到设备间的主配线架上等等。

以交换式千兆以太网作为校园网的主干,按10M/100M交换式子网方式接入(如图)。

校园网布线设计一般采用多级物理星型结构、点到点连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他线路的正常运行。网络采用分散式三层交换体系,二级交换机具有第三级交换能力,主干线路压力小,而且全部实现百兆交换入室。三级交换机可以堆叠,能将一个主干和桌面交换机组成一个整体,提供足够的交换口,可扩展性好。

1、主干网选用千兆以太网,其第三层以太网路由器交换机大都满足IEEE802.3Z标准,技术成熟,具有流量优先机制能有效保证多媒体传输时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千兆以太网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在ATM技术成熟时,可平滑集成到ATM网络中,作为ATM网的边缘子网。

工作组子网可选用100M交换模式。使用户终端独占100M带宽的数据交换。在核心交换机与工作组交换机之间,采用100Mbps传输带宽,当使用全双工时,传输带宽为200Mbps。技术特点:

采用模块化星型拓扑结构,主干段相互独立,便于网络维护和扩充。光纤主干采用单模光缆,有利于千兆网及今后更高速率的网络应用。而且通过跳线的不同跳接,组网方式也十分灵活。可以实现:

(1)点对点: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起高速通道。传输速率为几十个Mbps至几百个Mbps,距离可达2km(多模)至5km(单模)。

(2)逻辑星型网络:通过光纤网络设备,建立起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以太网或ATM网。

(3)环形网络:用信号再生器连接光纤,形成环路,组成FDDI主干网。

楼内线缆全部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性价比高,施工方便,且可以达到100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并支持155/622Mbps ATM。

(4)交换是在第二层进行,真正支持即插即用工作,无需人工干预。三.系统设计方案 1.系统设计的目标:

满足日常工作的处理电子化、日常办公自动化、领导决策科学化,和信息交流快捷方便化。即实现业务系统处理、日常办公、领导决策计算机化、信息交流国际化的先进系统。即:以先进的计算机及通讯为手段建立内部网络,纵向向上与Internet互联网相连,向下与各管理子网点相连接,横向与其它单位相连接的计算机综合网络系统。2.系统需求:

1.建立一个基于校园Intranet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的网络系统,并提供相应的各种服务。

2.共享网络上各种软、硬件资源,快速、稳定地传输各种信息,并提供有效的网络信息管理手段。

3.采用开放式、标准化的系统结构,以利于功能扩充和技术升级。

4.能够与外界进行广域网的连接,提供、享用各种信息服务(与各级教育信息中心相连、与国内外著名站点相连……)。5.具有完善的网络安全机制。

6.能够与原有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和应用系统平滑地连接,调用原有各种计算机系统的信息。3.系统应用平台

没有应用系统的网络只能是一个各类设备的集合,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这不是用户所需要的。所以,在用户没有特别指定应用系统的情况下,我们的设计应该把传统的网络应用考虑在内。1.网上校务管理

1)学校基本文书管理: * 来往公函

* 会议通知,会议纪录

* 教学热点情况(教育手段现代化等)2)学校制度管理:

* 重要文件的文件头,提要(要点,主题)* 学校管理制度,历年的决定 * 学校规划,设想

3)学校重要事件管理:

* 校史纪录、校友纪录:面向全国,全市的重要事件。* 大事纪录: 校内各项重大活动的安排和纪录。

* 外事接待:对国内、国外参观人员的接待,安排及相关事宜的纪录和管理。2.网上学生管理

1.对学生基本信息的输入,修改(主要依据学籍卡和各种符合市里标准的表格)* 学生入学时的基本情况:包括入学时政治面貌、入学类型、入学成绩、健康状况等。

* 学生在校时的基本信息:包括学号、姓名、籍贯、家庭住址及照片等比较全面的个人信息。

* 学生离校时的基本情况:包括离校时政治面貌、离校去向、健康状况等。

* 学生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政治面貌、工作单位等。学生学籍变更管理:由于转班、跳级、休学、退学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学籍变更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管理。变更原因都可纪录以备以后查用。

对学生基本信息的查询:可以将许多查询条件任意组合的功能比较强大的查询。2.学生成绩管理:

* 可设置各年级班级的考试课程、时间。

* 可以按学年、学期输入学生各门功课的成绩。* 可以选择输入方式(按原始分或按等级分输入)。* 可以管理必修课、选修课、中考的成绩。

3.学生成绩的统计:对输入的成绩进行各种统计,统计方法采用规范标准。4.学生成绩报表打印:可以打印各种类型的成绩报表,如:学生期中成绩单、期末成绩品德评语单、各班级的成绩统计信息、总分的年级排名单等报表以供各种场合使用。

5.对学生评语的输入,修改,打印: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评语、操行等第、奖惩纪录等信息进行管理,并可打印成报表。3.课务管理:

主要完成对课程(必修课、选修课)的自动编排和学生Web选课管理。

1.对所有课程基本信息的管理。在各种条件的限制下自动排课:要求有对场地、教师、时间等复杂条件的处理。

2.在预排的基础上,可以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手工调整,软件自动处理各种限制条件。

4.输出报表:

各班级课程表、教师课程表等。

5.选课控制管理:

1.是否允许学生选课,对各选修课的情况进行管理。

2.学生Web选课:学生通过浏览器在校内或在家中进行选课。3.考务管理:主要完成对考场及监考教师的安排。4.可要求对考试科目的前后顺序进行安排。5.可要求对考试科目的特定时间进行安排。6.监考教师的时间、次数限制。7.场地的限制。6.教师信息管理:

.对全校教师基本信息的管理。7.Web通用查询系统

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通过Web浏览器根据不同的授权对全校的管理信息(校务信息、教务信息等)进行查询,包括: 1)学校基本文书信息查询 2)学校制度信息查询 3)学校重要事件信息查询 4)学生学籍信息查询 5)学生成绩信息查询 6)课程信息查询 7)考试信息查询 8)教师信息查询 8.信息服务

1.构建全校Intranet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校园信息的网上发布、全校的电子邮件系统、网上资源的信息共享。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多媒体阅览室

2.可将大量学习资料、教学参考以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放在校园网上,供全校师生享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阅览室功能,将大大节省广大师生的时间,使得师生在家里也能阅览到光盘中的信息,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9.图书馆管理 1.资料输入。2.图书借阅。3.查询、检索。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网络安全;光纤;铜缆

中国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293-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network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Data cent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twork, it’s construc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wiring system as the base of the network is the first to be considered. At the same time, integrated wiring technology is also in constant development, then the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becomes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of data center is described in detail.

Key words:data center;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network security; optical fiber; cooper cable

本文介绍的是某超算中心的综合布线升级改造项目,该项目是对内提供应用与管理、对外提供可靠服务的重要项目,建设目标是综合运用当前业界成熟的综合布线系统技术及产品,建立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信息网络系统,确保能够充分满足未来四、五年的业务发展需求。

1 项目需求

数据中心地位特殊,其布线系统要求支持三次网络设施的更新换代,而且,需要达到支持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和存储业务的要求。这样,就要求选择一套优秀的布线系统。这将能将保证在很长时间内,不需更换或升级布线系统本身。

2 设备选型

结合本IDC数据中心的项目特征及用户需求,从速率、存储、容错以及安全性和业务持续性等方面考虑,选择如下类型传输介质:

1) 所有主干、水平铜缆均采用LSZH等级光缆;所有主干、水平光缆均采用OFNP等级光缆;

2) 所有多模光缆均采用OM4光缆;

3) 单模光缆均为OS2单模光缆;

4) 主干铜缆及水平:均采用超六类铜缆;

5) 铜缆均采用非预端接系统;

6) 光缆均采用MPO预端接系统。

根据项目需求,本方案推荐使用西安开元公司的超六类屏蔽铜缆及光缆布线系统。

3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规划设计

3.1 LAN系统网络架构

1) 网络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2) 在一楼为运营商提供两个管理间,两个管理间之间通过5根24芯单模预端接光缆和5根24芯OM4预端接光缆互联;

3) 在6楼机房设置数据中心核心区域(MDA),在每个楼层的机房设置汇聚区域; 若每层再划分分区,按分区设置汇聚;

4) 每个机房分区设两个汇聚配线区,每个机房分区的HDA到汇聚配线区(IDA)为双链路;

5) 核心与核心之间要进行互联。

3.2 SAN系统网络架构

1) 采用光纤直连集中配线的方式;2) SAN交换机设置在主配线区。

3.3 KVM系统网络架构

1)KVM考虑服务器及网络设备部分;2)KVM交换机放在列头柜HDA中,服务器通过铜缆与KVM交换机连接;3)KVM交换机通过LAN交换机进行互联。

4 重点区域配线原则

1) 通信接入间/电信间:在本设计中,在大楼的1楼设2个运营商接入室,为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机柜和空间作为安装电信设备安装及端接的场所,以确保传输畅通无阻。两个接入室之间通过5根24芯单模预端接光缆和5根24芯OM4预端接光缆互联;

2) 核心主配线区(核心-MDA):主配线区内包含的主交叉连接(MC)配线设备是数据中心结构化布线分配系统的中心配线点。本项目中核心MDA设计在6楼核心配线区域,设立两个主配线区(MDA-1、MDA-2) 。核心配线区MDA的布线每个接入机房到6楼核心区域采用2根24芯单模光缆,2根12芯多模光缆。

3) 楼层中间配线区IDA(汇聚-IDA):本项目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结构,2F~5F每层均设置两个主机房模块,这些模块区域的配线在网络核心和跳线区域设两个汇聚中间配线区(IDA),每个汇聚配线区布放2根24芯OM4万兆光缆和2*6=12根Cat.6A铜缆至6楼网络核心区#1(6楼的A4列)和网络核心区#2(5楼A5列)。

4) 水平配线区:数据中心可以设置很多机房,这些机房分布于各个楼层,每层上至少包含一个水平配线区,甚至如果配线设备和其它设备的距离超过线缆的有效传输距离后,可以增加水平配线区的数量。

水平配线区的主要作用是在数据中心中为位于设备配线区的终端设备提供网络连接,设备端口数和线槽通道的空间容量决定了最终的链接数量,这里应为日后的发展留有空间。

5) 设备配线区(EDA):设备配线区是指分配给端设备安装的空间,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就含在其中,另外,服务器、存储设备刀片服务器、服务器及外围设备也在此列。连接时,将水平线缆接到机柜或机架的链接硬件上,这里要求设备缆线和电源线的长度减少至最短距离,并要为每个设备配线区的机柜和机架提供数量充足的电源插座和连接硬件。

5 结束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数据中心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适度考虑将来的扩展需要,然后进行设备选型,并最终进行实施。

参考文献:

[1] 郑叶来,陈世峻.分布式云数据中心的建设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9).

网络综合布线之系统配置设计 第4篇

1 工作区

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要符合规定。首先, 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 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应加装适配器。其次, 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 光、电转换, 数据传输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 也要采用适配器。再次, 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 也应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最后, 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均应安装在工作区的适当位置, 并应充分考虑现场的电源与接地。

2 配线子系统

要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终端设备的设置要求, 用户性质、网络构成及实际需要确定建筑物各层需要安装信息插座模块的数量及其位置, 配线应留有扩展余地。配线子系统缆线应采用非屏蔽或屏蔽4对对绞电缆, 在需要时也可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缆。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 (电、光) 数量不宜少于2个, 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底盒数量应以插座盒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定, 每一个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不宜大于2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 每一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应连接1根4对对绞电缆。从电信间至每一个工作区水平光缆宜按2芯光缆配置。电信间FD主干侧各类配线模块应按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及主干电缆/光缆的所需容量要求及模块类型和规格的选用进行配置。电信间FD采用的设备缆线和各类跳线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 比例范围为25%~50%。

3 干线子系统

对于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 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 并留有适当的备份容量。干线子系统主干缆线应选择较短的安全路由。在同一层若干电信间之间宜设置干线路由。主干电缆和光缆所需的容量要求及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对语音业务, 大对数主干电缆的对数应按每一个电话8位模块通用插座配置1对线, 并在总需求线对的基础上至少预留约10%的备用线对。

(2) 对于数据业务应以集线器 (HUB) 或交换机 (SW) 群 (按4个HUB或SW组成1群) 或以每个HUB或SW设备设置1个主干端口配置。

(3) 当工作区至电信间的水平光缆延伸至设备间的光配线设备 (BD/CD) 时, 主干光缆的容量应包括所延伸的水平光缆光纤的容量在内。

(4) 建筑物与建筑群配线设备处各类设备缆线和跳线的配备宜符合第4.2.11条的规定。

4 建筑群子系统

CD宜安装在进线间或设备间, 并可与入口设施或BD合用场地。CD配线设备内、外侧的容量应与建筑物内连接BD配线设备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及建筑物外部引入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相一致。

5 设备间

在设备间内安装的BD配线设备干线侧容量应与主干缆线的容量相一致。设备侧的容量应与设备端口容量相一致或与干线侧配线设备容量相同。BD配线设备与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亦应符合第4.2.3条的规定。

6 进线间

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光缆及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 应在进线间成端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在进线间缆线入口处的管孔数量应满足建筑物之间、外部接入业务及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缆线接入的需求, 并应留有2~4孔的余量。

7 管理

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点等设施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 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管理, 并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应实现汉化。

(2) 综合布线的每一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接地装置、敷设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唯一的标识符, 并设置标签。标识符应采用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标明。

(3) 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

(4) 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一的色标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

总之合理的系统设计, 不但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降低施工难度, 节约大量资金, 也为日后的维护维休带来及大的方便。

摘要:本文从“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管理”七个方面阐述了网络综合布线中系统设计的方法, 以期实现网络综合布线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管理

参考文献

[1]黎连业.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 (第2版) [M].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21383-3.

[2]王公儒.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1-26722-5.

[3]国家标准:GB50311-2007.

数字系统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第5篇

1) 实验目的

(1) 复习加法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2) 掌握用图形法设计半加器的方法。

(3) 掌握用元件例化法设计全加器的方法。

(4) 掌握用元件例化法设计多位加法器的方法。

(5) 掌握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多位加法器的方法。

(6) 学习运用波形仿真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7) 学习定时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实验原理

加法器是能够实现二进制加法运算的电路,是构成计算机中算术运算电路的基本单元。目前,在数字计算机中,无论加、减、乘、除法运算,都是化为若干步加法运算来完成的。加法器可分为1位加法器和多位加法器两大类。1位加法器有可分为半加器和全加器两种,多位加法器可分为串行进位加法器和超前进位加法器两种。

(1)半加器

如果不考虑来自低位的进位而将两个1位二进制数相加,称半加。实现半加运算的电路则称为半加器。若设A和B是两个1位的加数,S是两者相加的和,C是向高位的进位。则由二进制加法运算规则可以得到。

(2)全加器

在将两个1位二进制数相加时,除了最低位以外,每一位都应该考虑来自低位的进位,即将两个对应位的加数和来自低位的进位三个数相加,这种运算称全加。实现全加运算的电路则称为全加器。

若设A、B、CI分别是两个1位的加数、来自低位的进位,S是相加

的和,C是向高位的进位。则由二进制加法运算规则可以得到:

3)

(1)

(2)

(3) 实验内容及步骤 用图形法设计半加器,仿真设计结果。 用原件例化的方法设计全加器,仿真设计结果 用原件例化的方法设计一个4为二进制加法器,仿真设计结果,

进行定时分析。

(4) 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一个4为二进制加法器,仿真设计结

果,进行定时分析。

(5) 分别下载用上述两种方法设计4为加法器,并进行在线测试。

4)设计

1)用图形法设计的半加器,如下图1所示,由其生成的符号如图2

所示。

2)用元件例化的方法设计的全加器如图3所示,由其生成的符号如图4所示。

图三:

图四:

5)全加器时序仿真波形如图下图所示

6)心得体会:

第一次做数字系统设计实验,老师给我们讲了用图形法设计的全过程。在这次过程中,我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小问题是生成半加器符号,后来发现缺了File/Create Default这一步。通过这一次的失误,我明白了做事要认真!最后将实验做出来了,体味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这次实验我复习了加法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并掌握了用图形法设计半加器的方法,掌握了用元件例化法设计全加器的方法,掌握了用元件例化法设计多位加法器的方法,掌握了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多位加法器的方法,学习了运用波形仿真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学习定时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

高校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系统分析与设计

中图分类号:G472.4,T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46-03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是高校的一笔宝贵财富。[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保管和开发利用创造了现代化的途径和手段。为此,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国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例如,哈佛大学档案馆实现了档案自动采集、数字化保存和网络化共享。在哈佛大学档案馆网站中,资料内容丰富,更新及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同时提供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文献资料,[2]网站还提供了强大的检索功能,并且与Google等互联网检索工具相融合;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采用了RSS为用户提供定制管理。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校园网的建设是基础,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等的建设往往被优先考虑,并很受重视。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由于受众面相对较小,在高校中的重视程度不足。因而在人员配备、硬件建设、软件开发上投入相对来说不足。

(2)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实施条件还不完善。[3]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和相关人员。在硬件设施方面,主要有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存储器及其他必备的组件,尤其是需要生产和接受电子文件的工具和网络;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档案信息处理系统、档案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软件和程序等。目前,高校档案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利用不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方便、快捷地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纵观国外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其网络检索、网络资源服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资源的价值体现。而我国高校的档案网站多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介绍和目录检索,服务大众功能较弱,资源利用不足。

三、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分析

1.系统的需求

档案管理系统的需求总体看来包括档案整理和档案利用两大方面,有以下几点主要需求。

(1)整理编目

编写各类目录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初需求就是打印编目。通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自动产生档案目录,并打印规范统一的编目。

(2)数据查询利用

为了能够在网上方便地查询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浏览电子版卷内档案文件,查询档案文件的借阅情况,系统应当提供室藏电子档案的文档、图形图像、语音资源、视频资源的检查阅览等服务。并可以通过高级检索、简单检索等方式,进行档案的查看、订阅,同时实现文件的远程查询功能。

(3)档案整理组卷

根据档案管理的若干标准,完成档案的整理组卷,最终实现档案有条理的分类整理存放。

(4)文件归档管理

档案记录着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档案丢失、损毁,将是单位的重要损失。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和网络技术,使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完成各基层单位的及时归档,解决档案丢失问题。

(5)电子文件管理

电子文件管理是现在档案管理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现在的档案管理系统应当可以保存电子文件、声像电子档案,同时可以扫描原纸质档案,形成电子文件,并对这些文件进行全文检索。

2.业务流程分析

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由档案征集、整理、编目、归档、保管、利用以及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组成。

(1)档案归档业务流程

归档单位和个人将整理的资料送交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经初步整理和检查,合格的送交档案室,档案管理员审核并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后组卷归档。由档案管理员移交到保管人员。由于业务需求,文件资料来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实时提交电子文件,由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录入,提交审核;另一部分为大量的纸质文件档案,档案整理后,提交档案室,同时由数字化人员负责数字转化工作。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2)档案利用业务流程

档案归档后,由档案保管员负责档案的日常维护、利用工作。其中,利用工作主要包括档案借阅、检索和复印。不涉密档案,部门和人员可以凭借相关证明到档案室借阅档案、复印资料,并登记;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借阅。涉密档案必须由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提出,经由相关领导批准,方可借阅。

档案检索分为Web检索和人工检索。进行Web检索时,须登录管理系统,进行身份认证后进行;人工检索由保管人员提供相应服务。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3)档案检查监督业务流程

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都需要相应的监督、审核工作。档案室主任(审核员)负责档案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对关键过程进行审核,并不时抽查。通过统计、总结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endprint

四、档案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高校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包括档案收集、整理编目、表格打印、档案划控、查询借阅、档案编研、鉴定销毁、统计报表、用户管理、数据管理、综合事务和预留接入学院办公系统等功能模块。

(1)档案收集:进行各档案资料类的数据录入、原文扫描挂接。建立纸质、图纸、多媒体、照片等电子原文数据。

(2)整理编目、网上归档:对各档案资料类录入的数据按档案管理标准进行整理编档号,形成正式可用性档案目录数据,网上归档达到一次著录重复使用的效果。

(3)表格打印:实现表格Word格式自由组态创建和表格打印条件的自行定义。

(4)档案划控:根据档案密级程度进行控制查看人员范围。

(5)档案利用:实行档案的检索,档案资料通过“电子阅览室”实现登记、借阅、催还等功能。

(6)档案编研:进行档案信息的编研、素材编辑和各项专题的编写。

(7)鉴定销毁:允许用户对经过鉴定的旧档案进行销毁处理,即从档案库中删除。

(8)统计报表:能对系统中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打印。

(9)用户管理:用户组成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

(10)系统管理:对保管期限、机构、密级、公文类型,公文登记号,实物、声像的载体类型等进行设置。

(11)数据管理:不同类型数据库的数据转换,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导入导出;插入或删除一条目录后档号自动生成,重新排序。

(12)档案保管:档案保管主要对档案库房、档案进行管理记录,提供存放位置索引表的制作及打印功能,并留有接口与温湿度控制、电视监控、门禁、消毒记录、防火控制、防盗控制、安全检查记录等系统进行对接。

(13)档案在线:包括消息管理、工作信息、通知、公告、档案法规等。

2.系统结构设计

在网络结构中采用C/S和B/S两种模式,C/S结构负责数据的采集、制作;B/S结构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档案检索、借阅、编研、保管和统计,以及数据备份等功能。实际使用中,借助于校园网,可以实现各科室与档案管理部门的连接,保证档案信息传输高效性。系统一般采用档案数据库服务器保存全部数据,用户可以通过网页访问档案数据,也可登录C/S模式下的客户终端,进行更深入的数据管理。内网和外网采用物理隔离方式,确保学校内部网络档案信息的安全。

在数据库设计当中,选择JDBC数据访问形式,可以保证数据库访问跨平台性,提高数据读写的效率。数据库则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具有数据存储容量大、界面比较友好,各技术人员比较熟悉,维护相对容易的特点。同时支持SQL Server、Oracle、Access、DB2等多种数据库。

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使用,达到了设计的标准。系统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兼容性及可扩展性,又兼有界面美观、用语规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89/201001/xxgk_81841.html.

[2]罗宝勇.美国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10(10):13-14.

[3]王彤.对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3(3):107-108.

(编辑:王天鹏)endprint

四、档案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高校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包括档案收集、整理编目、表格打印、档案划控、查询借阅、档案编研、鉴定销毁、统计报表、用户管理、数据管理、综合事务和预留接入学院办公系统等功能模块。

(1)档案收集:进行各档案资料类的数据录入、原文扫描挂接。建立纸质、图纸、多媒体、照片等电子原文数据。

(2)整理编目、网上归档:对各档案资料类录入的数据按档案管理标准进行整理编档号,形成正式可用性档案目录数据,网上归档达到一次著录重复使用的效果。

(3)表格打印:实现表格Word格式自由组态创建和表格打印条件的自行定义。

(4)档案划控:根据档案密级程度进行控制查看人员范围。

(5)档案利用:实行档案的检索,档案资料通过“电子阅览室”实现登记、借阅、催还等功能。

(6)档案编研:进行档案信息的编研、素材编辑和各项专题的编写。

(7)鉴定销毁:允许用户对经过鉴定的旧档案进行销毁处理,即从档案库中删除。

(8)统计报表:能对系统中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打印。

(9)用户管理:用户组成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

(10)系统管理:对保管期限、机构、密级、公文类型,公文登记号,实物、声像的载体类型等进行设置。

(11)数据管理:不同类型数据库的数据转换,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导入导出;插入或删除一条目录后档号自动生成,重新排序。

(12)档案保管:档案保管主要对档案库房、档案进行管理记录,提供存放位置索引表的制作及打印功能,并留有接口与温湿度控制、电视监控、门禁、消毒记录、防火控制、防盗控制、安全检查记录等系统进行对接。

(13)档案在线:包括消息管理、工作信息、通知、公告、档案法规等。

2.系统结构设计

在网络结构中采用C/S和B/S两种模式,C/S结构负责数据的采集、制作;B/S结构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档案检索、借阅、编研、保管和统计,以及数据备份等功能。实际使用中,借助于校园网,可以实现各科室与档案管理部门的连接,保证档案信息传输高效性。系统一般采用档案数据库服务器保存全部数据,用户可以通过网页访问档案数据,也可登录C/S模式下的客户终端,进行更深入的数据管理。内网和外网采用物理隔离方式,确保学校内部网络档案信息的安全。

在数据库设计当中,选择JDBC数据访问形式,可以保证数据库访问跨平台性,提高数据读写的效率。数据库则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具有数据存储容量大、界面比较友好,各技术人员比较熟悉,维护相对容易的特点。同时支持SQL Server、Oracle、Access、DB2等多种数据库。

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使用,达到了设计的标准。系统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兼容性及可扩展性,又兼有界面美观、用语规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89/201001/xxgk_81841.html.

[2]罗宝勇.美国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10(10):13-14.

[3]王彤.对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3(3):107-108.

(编辑:王天鹏)endprint

四、档案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高校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包括档案收集、整理编目、表格打印、档案划控、查询借阅、档案编研、鉴定销毁、统计报表、用户管理、数据管理、综合事务和预留接入学院办公系统等功能模块。

(1)档案收集:进行各档案资料类的数据录入、原文扫描挂接。建立纸质、图纸、多媒体、照片等电子原文数据。

(2)整理编目、网上归档:对各档案资料类录入的数据按档案管理标准进行整理编档号,形成正式可用性档案目录数据,网上归档达到一次著录重复使用的效果。

(3)表格打印:实现表格Word格式自由组态创建和表格打印条件的自行定义。

(4)档案划控:根据档案密级程度进行控制查看人员范围。

(5)档案利用:实行档案的检索,档案资料通过“电子阅览室”实现登记、借阅、催还等功能。

(6)档案编研:进行档案信息的编研、素材编辑和各项专题的编写。

(7)鉴定销毁:允许用户对经过鉴定的旧档案进行销毁处理,即从档案库中删除。

(8)统计报表:能对系统中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打印。

(9)用户管理:用户组成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

(10)系统管理:对保管期限、机构、密级、公文类型,公文登记号,实物、声像的载体类型等进行设置。

(11)数据管理:不同类型数据库的数据转换,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导入导出;插入或删除一条目录后档号自动生成,重新排序。

(12)档案保管:档案保管主要对档案库房、档案进行管理记录,提供存放位置索引表的制作及打印功能,并留有接口与温湿度控制、电视监控、门禁、消毒记录、防火控制、防盗控制、安全检查记录等系统进行对接。

(13)档案在线:包括消息管理、工作信息、通知、公告、档案法规等。

2.系统结构设计

在网络结构中采用C/S和B/S两种模式,C/S结构负责数据的采集、制作;B/S结构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档案检索、借阅、编研、保管和统计,以及数据备份等功能。实际使用中,借助于校园网,可以实现各科室与档案管理部门的连接,保证档案信息传输高效性。系统一般采用档案数据库服务器保存全部数据,用户可以通过网页访问档案数据,也可登录C/S模式下的客户终端,进行更深入的数据管理。内网和外网采用物理隔离方式,确保学校内部网络档案信息的安全。

在数据库设计当中,选择JDBC数据访问形式,可以保证数据库访问跨平台性,提高数据读写的效率。数据库则采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具有数据存储容量大、界面比较友好,各技术人员比较熟悉,维护相对容易的特点。同时支持SQL Server、Oracle、Access、DB2等多种数据库。

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使用,达到了设计的标准。系统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兼容性及可扩展性,又兼有界面美观、用语规范、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89/201001/xxgk_81841.html.

[2]罗宝勇.美国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10(10):13-14.

[3]王彤.对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3(3):107-108.

电信综合楼综合布线系统分析及设计 第7篇

关键词:电信,综合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分析,设计

1 引言

为了建立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能方便管理, 可以在建筑物内部或建筑群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网络通信系统, 这就需要使用综合布线的知识。综合布线是将建筑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传输线路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来进行处理。通过规划整理, 可以将数据通信中的交换设备、语音设备、数据设备等各种控制或输入输出设备与信息管理软件系统连接成一整体。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网络相连接。如下图1是一个电线综合楼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图。

采用如图1所示的综合布线方案, 主要是根据布线中系统的兼容、开放、可靠、经济、先进和灵活的特征来设计的。

2 电信综合楼综合布线概述

根据图1所示的电线综合布线方案, 在电线综合楼中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零部件, 所需的材质设备有:数据处理中心设备、适配器、转换器、交换机、插头、插座、配线架、电器保护设备以及各种设备所需的传输介质, 如光纤、网线、网卡等等通信耗材。选取这样的配件, 都有各自的用途, 易于实施且能随环境而做出适当的变化, 进行平稳的升级。电信综合楼作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办公网络场所, 其智能化系统在设计中需要配置合理、先进的设备, 实用性要强, 以指挥中心内的网络系统作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平台, 能为电信公司所属的各个部门提供便捷、高效、和谐的办公环境, 通过这个网络系统, 总部还能对下属进行监控。

在设计电信综合楼综合布线系统的时候, 将其设计为一个开放的标准平台, 能完全由独立的子系统单元及模块化元件的配置而成, 综合布线系统不仅能支持所有厂商的弱电设备, 而且也能够满足不同网络传输协议的通信要求。即便将来网络升级到千兆比以太网1000Base-TX和万兆比以太网时, 此布线系统也能顺利运作, 满足整个电线办公楼内人员的工作需求。

3 某电信综合楼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设计电信综合楼综合布线系统的目标是将电信综合楼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图文数据、控制信号和办公所需数据, 提供一个统一的设备接口和可靠安全的传输线路。实现全面的电信业务管理集成化、智能化, 把电信计算机通信网络建成一个功能强大、高度开放和平滑升级的网络平台, 具有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特点。电信大楼的综合布线系统是电信综合大楼智能化集成度最高的平台, 能为整个电信业务提供清晰的话音通信、顺畅的数据交流平台服务。整个电信大楼内的各个功能区, 可以通过高性能的综合布线平台链接起来, 形成一套具有高传输能力、结构化的高速通道。整个系统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电信综合楼的特征, 将其综合布线设置成如图2所示结构。该系统集成了通讯传输系统 (语言和多媒体数据的传输)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网络智能化管理) 、大楼安保功能 (安排系统) 和大楼空调调控系统 (楼栋自身能源调控) 等四大模块。采用模块化的组合压接技术, 连接电信大楼内的话音设备、数据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和网络交换设备等, 在布线时使用非屏蔽的双绞线与光纤相混合的布线方式来将这些设备进行连接, 并且要让这些设备能与外部通讯网络设备相连接, 还能提供可靠、安全的开通能为大厦的弱电集成系统信息基础链路所使用, 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首先将整个电信大楼的布线系统划分为五大模块进行实施, 具体五大模块为:工作区子系统的布线、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的布线、主干子系统的布线、设备子系统的布线等。而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布线实施。工作区布线子系统, 主要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联机 (或软线) 组成, 其构成部件有装配的软线、适配器和连接线路所需的扩展软线等耗材构成。水平布线子系统, 采用水平非屏蔽的双绞线为耗材, 该系统的水平非屏蔽双绞线由管理区的配线架出发, 通过金属的线槽、管道、桥架从地面或天花板延伸到指定的位置上, 而后与插座模块端相链接, 其链接端口的每一个插口均为RJ45样式。在设计水平布线系统时, 为了保证线路安全不收影响, 要求单条水平双绞线的最长距离不得超过100米 (对于所处同一栋楼的电信综合楼是可以做到的) 。出于对传输数据安全方面的考虑, 水平布线子系统采用超五类UTP信息模块、语音采用RJ11信息模块。其电信业务的语音通信部分的水平布线采用三类四芯电缆设计。管理子系统的布线, 是由每层弱电井内的壁挂式机柜、配线架与跳线三部分构成。先通过跳线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楼层的不同部位, 在设计时必须保留5%的余量, 这主要为今后系统扩容做准备。采用110式的卡接式配线架连接语音主干, 采用机架式光纤端接箱连接数据主干, 配置相应的数据点的数据跳线和110-RJ45语音跳线, 并设置标准电源插座, 以便安装相关网络交换设备。主干子系统的布线从计算中心总配线的房间开始通往接有各个IDF分配线的房间, 主干线将系统设计的五个模块连接成一个整体, 集于一体。主干线的布线材质, 在语音传输线路大对数非屏蔽UTP双绞线铜缆、传输数据的线路采用多模光纤、各个系统间用双绞线电缆来连接, 设备室与各个管理子系统房间采用光纤连接。设备间子系统由分配线间和主配线间组成。语音主干采用110式卡接式配线架连接, 数据主干采用机架式光纤端连接, 所有的设备都安装在19英寸标准机柜内, 交接区具有良好的标记系统, 交接间的配线设备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能方便将来的系统维护。系统还必须设置标准的电源插座, 以便安装相关网络交换设备。

系统设计完成后, 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实施, 要求施工人员认真、负责的按照要求施工, 以确保布线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海滨, 唐磊, 吴彬.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双绞线传输[J].安防科技, 2007, (10) .

[2]彭爱明.某商务办公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J].低压电器, 2009, (20) .

[3]计宏.浅谈网络布线传输介质[J].科技信息, 2007, (04) .

[4]计宏.论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J].陕西建筑, 2007, (04) .

[5]吴强.综合布线和网络系统的发展及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深圳土木与建筑, 2008, (02) .

网络技术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第8篇

一、设计等级

1、基本型

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 用铜芯电缆组网。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置:

(1) 每个工作区 (站) 有一个信息插座;

(2) 每个工作区 (站) 的配线电缆为一条4对双绞线, 引至楼层配线架;

(3) 完全采用夹接式交接硬件;

(4) 每个工作区 (站) 的干线电缆 (即楼层配线架至设备间总配线架电线) 至少有2对双绞线。

2、增强型

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中等配置标难的场合, 用铜芯电缆组网。

增强型综台布线系统配置:

(1) 每个工作区 (站) 有两个以上信息插座;

(2) 每个工作区 (站) 的配线电缆均为一条独立的4对双绞线, 引至楼层配线架;

(3) 采用夹接式 (110A系列) 或接插式 (110P系列) 交接硬件;

(4) 每个工作区 (站) 的干线电缆 (即楼层配线架至设备问总配线架) 至少有3对双绞线。

3、综合型

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 用光缆和铜芯电缆混合组网。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登:

(1) 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2) 在每个基本型工作区的干线电缆中至少配有2对双绞线;

(3) 在每个增强型工作区的干线电缆中至少有3对双绞线。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 并应选用相应等级的传输缆线和设备。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语音、数据、图像系统的传输标准要求。综合布线系统所有设备之间连接端子、塑料绝缘的电缆或、电缆环箍应有色标。不仅各个线对是用颜色识别的, 而只线束组也使用同一图表中的色标。这样有利于维护检修。这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之一。所有基本型、增强型、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都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等系统, 能随工程的需要转向更高功能的布线系统。

二、特点

1、基本型综台布线系统的特点

(1) 是一种富有价格竞争力的综合布线方案, 能支持所有语音和数据的应用;

(2) 应用于语音、语音/数据或高速数据;

(3) 便于技术人员管理;

(4) 采用气体放电管式过压保护和能够自复的过流保护;

(5) 能支持多种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传输。

2、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具有增强功能.而且还可提供发展余地。它支持语音和数据应用, 并可按需要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

(1) 每个工作区行二个信息插座, 不仅机动灵活, 而且功能齐全,

(2) 任何个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应用;

(3) 按需要可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

(4) 是一个能为多个数据设备制造部门环境服务的经济有效的综合布线方案

(5) 采用气体放电管式过压保护和能够自复的过流保护。

3、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引入光缆, 可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其余特点与基本型或增强型相同。综合布线系统也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的问世, 逐步完善而趋向成熟。因为综合布线系统和网络技术息息相关, 所以在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使用的网络技术, 也就是布线设计要和网络技术相结合, 尽量做到两者技术性能上的统一, 避免硬件资源冗余和浪费, 才能充分发挥综合布线系统的优点。

三、分析这三种技术

1、FDDI/CDDI (光纤/铜线分布式数据接口)

这是一种成熟的、非载波侦听的、100M带宽共享的网络技术。采用了令牌传递服务策略, 网络设备之间有主环和副环相联, 在网络线路或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时, 有很强的自重构能力。同时其站管理 (SMT) 功能十分强大, 适合于作主干网络。但其技术难度高、价格昂贵、扩展性较差, 呈环行布线, 与ATM不太兼容。

2、ATM (异步传输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系统、应用了统计复用技术、采用了短信元交换技术的先进异步模式。它直接支持数据、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传输。速率相当快 (达成155M, 622M) , 由于采用了异步模式, 共效率相当高, 比较适合于作主干网格。但它仍然是一项有争议的技术, 许多标准尚待完善, 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互操作及通用性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3、FAST ETHERNET (快速以太网)

现在的高速以太网技术一般包括两种:100M VG-ANYLAN和100M-T。这里主要谈是后者--快速交换式以太网。100M AG-ANYLAN虽然提供了多媒体功能, 但它的兼容性差、价格高、复杂度高, 这里不作考虑。100BASE-T是10BASE-T的改良变种, 它在原来的基础上采用将网格分割为若干网段, 分割冲突域, 并采有了缓冲交换, 使网格上传输速率和传输效率大大提高。

快速以太网具有实用 (兼容了原以太网, 软件、硬件丰富) , 先进 (速度快--100MBPS) , 升级方便 (向ATM或更快的网格转换方便) , 扩展性好 (通过互连设备, 交换机, 路由器容易扩展) , 开放性好 (软硬件协议开放) , 价格便宜 (相比于ATM、FDDI) , 支持的厂家多 (得到Intel、Sun、3com、Bay、Accton等大公司的支持) 等特点。对于多媒体网格应用, 快速以太网也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虽然以太网的网格设备之间的有效距离较短 (100米) , 适合于部门级的小局域网, 但可采用心光纤电转换器和光纤来延长传输距离。

综合布线实验系统设计研究 第9篇

关键词:综合布线,实验系统,布线防护

0 引言

针对传统布线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所暴露出来的局限性, 目前发展智能建筑的迫切需求, 势必要求发展一种能够联通各通信终端设备的同时, 也能够实现走线智能化, 数据多样化, 业务综合化等布线发展趋势, 因此本论文重点探讨综合布线实验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探讨

1.1 综合布线实验系统设计内容

就目前应用的综合布线实验系统而言, 总体上都是由6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的, 以其中任意一个子系统为中心构建星形网络拓扑结构, 可以使其他子系统都方便的接入整个系统之中。对于这6个独立的子系统分析如下: (1) 工作区子系统, 主要是由保证综合布线系统工作的各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连接设备构成, 具体来说包括适配器, 信息插座, 插座盒等; (2) 水平子系统, 主要是由干线子系统和用户工作区组成, 其中干线子系统和用户工作区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严格来说在一幢建筑物内部就是处于同一楼层上, 信息传输链路是从信息插座到同一楼层配线间通信设备终端的跳线架上, 实现将通信终端的信息传输到信息出口处; (3) 干线子系统, 主要是由主要的通信设备组成, 主通信设备之间一般采用大对数的通信光缆、光纤连接, 实现干线子系统的高速联通网络; (4) 设备间子系统, 主要是由不同功能的通信连接装置组成, 一般包括通信电缆、光缆、跳线架及相关保护支撑装置, 如防雷击装置, 抗干扰装置等等。设备间子系统对于实现和保障通信设备终端之间的网络联通与通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设备间子系统的维护往往比通信设备终端还要重要; (5) 管理子系统, 主要是由相关的组网管理程序软件构成, 它是联系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之间的信息通道, 通过管理子系统, 实现对整个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参数设置、网络配置及进程管理。即使某一个网络通信设备因为架构层次而发生改变, 对于管理子系统而言也无需改变其布线结构与体系, 只需要在管理子系统中进行相应设置即可实现, 大大提高了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效率; (6) 建筑群子系统, 主要是由不同的建筑物内部的数据通信信号组成, 由不同的数据通信信号构成综合布线数据传输系统, 实现对整个综合布线实验系统的数据管理。

1.2 综合布线实验系统设计要点

1.2.1 综合布线实验系统设计流程分析

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开始时, 首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评估和了解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用户的通信需求; (2) 评估和了解物业管理用户对弱电系统设备布线的要求; (3) 了解弱电系统布线的水平与垂直通道、各设备机房位置等建筑环境; (4) 根据以上分析情况来决定采用适合本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布线系统设计方案和布线介质及相关连接硬件; (5) 完成建筑中各个楼层面的平面布置图和系统图; (6) 根据所设计的布线系统列出主材料清单。

1.2.2 电源设计

电源设计一直是综合布线实验系统应当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这不仅仅是因为电源为综合布线系统提供了直接电源, 更重要的是电源影响着通信设备的数据信号传输质量, 因此对于电源系统的设计, 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负荷等级的选定。由于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的供电电压不同, 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彼此之间的负荷等级也不一样, 因此应当根据设备的电力负荷等级确定电源系统的电压等级额定功率等电力参数是实现对通信设备的稳定供电; (2) 供电方式。由于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 有的采用交流电源供电, 有的设备采用直流电源供电, 而采用交流电源供电还有供电频率区别, 我国统一为50Hz, 因此综合布线系统所采用的供电方式必须符合直流供电或者交流供电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如果对于特殊的通信设备, 应当采用专用变换装置实现统一供电方式, 以统一综合布线系统中的供电; (3) 供配电方式。综合布线系统除了要考虑供电方式外, 还应当对供电系统的配电方式进行考虑设计, 这主要是因为防止干扰的产生, 对于一般的通信环境较好的场所, 综合布线系统应当采用直接供电方式, 以减少综合布线的成本投入, 对于环境较复杂, 电磁干扰较严重的场合, 配电方式则除了采用直接供电方式外, 还应当考虑进一步加强抗干扰措施的应用。

1.2.3 防护设计

防护系统的设计, 主要包括对于电磁干扰、雷击以及其他不稳定因素的防护,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 目前防护系统的设计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应用逐渐增多,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随着通信设备内部技术的复杂化, 本身产生电磁辐射干扰以及受到辐射干扰逐渐增多, 需要为通信设备设计防护系统; (2) 网络通信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 使得对于网络通信设备的防护等级越来越高, 客观上增加了防护技术的设计要求; (3) 由于近期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线的日益广泛, 相对也产生了较多的电磁干扰, 同时对于雷击、电源尖峰脉冲冲击等常见现象也有较高的防护要求。

由此可见, 综合布线实验系统中设计具有一定防护等级的防护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综合布线实验系统, 防护系统主要是从通信线缆防护的设计以及系统接地系统的设计两个方面实施的, 下面逐一简单分析:

(1) 通信线缆防护设计。对于通信线缆防护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了解布线现场的实际环境与电磁分布情况, 选用合适的通信线缆, 并对通信线缆进行合理的屏蔽、抗干扰设计;另一个是结合综合布线实验系统的布线结果, 对部分防护等级要求较高的通信设备单独设计屏蔽系统或者非屏蔽系统, 当屏蔽系统也无法满足现场防护要求时应当采用光缆系统。

(2) 接地系统设计。综合布线实验系统中所涉及的通信设备、防护器材以及连接线缆等设备, 出于防护雷击、浪涌电压的考虑, 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接地系统的设计, 在具体接地设计时,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首先屏蔽保护接地:对于需要进行屏蔽的通信设备, 除对通信设备本身进行接地保护外, 还应当对屏蔽线缆或者屏蔽设备进行接地保护, 以抑制外接的电磁干扰。在进行屏蔽接地设计时要确保配线设备有一端也接地并且配线设备两端接地最终要通过一点联通;如果屏蔽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点, 则二者之间的电位差应当满足屏蔽接地的有效电压值, 这一点十分重要。其次安全保护接地和防雷保护接地:当通信线路处在下述的任何一种情况时, 就认为该线路处于危险环境内, 根据规定应对其采取过压、过流保护措施。

1.2.4 光缆传输系统设计

综合布线实验系统不仅能够适用于普通的通信线缆布线, 对于光缆光纤传输通信系统布线同样适用。由于光缆传输系统具有传输速率高、衰减低、频带宽、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因而近年来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由于光缆更多的是应用在大范围内、高性能的通信场所, 因此对于光缆传输系统的设计, 在具体进行设计时也要结合综合布线系统进行设计,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光缆传输网络结构:综合布线实验系统对于光缆传输的布线布局, 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传输网络拓扑结构。对于光缆传输系统,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点对点、星型和环型结构, 应当结合布线现场的地理位置条件具体分析, 并结合综合布线系统确定光缆传输网络拓扑结构,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光缆的布线与布局。 (2) 光缆敷设方式:光缆的敷设方式具体可以分为室内与室外敷设两个方面, 总体来说与电缆的敷设方式是相类似的, 室内光缆线路的敷设, 基本都是采用暗管路或者在线槽内进行线路的敷设;室外光缆线路的敷设, 可参照电缆线路的规定设计。这样可以较好的保护光缆, 延长光缆的使用寿命, 确保网络通信的质量。

2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综合布线系统也朝着集成布线系统和智能住宅家居布线系统两个方向发展。本论文重点探讨了综合布线实验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并针对其中的技术要点展开了分析讨论, 对于进一步提升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另一方面, 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 对于进一步发展智能建筑、智能数据传输系统都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而智能化布线系统也是布线综合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许国法.综合布线的测试方法和过程[J].计算机时代, 2004 (5) .

[2]高峻, 王晴.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研究与设计[J].情报技术, 2003 (5) .

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设计 第10篇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通信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各类通信机房的数量、种类也在不断增加, 这对通信机房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国内外已有许多成熟的机房监控与管理技术。文献[1]利用电源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 从而提高通信电源的运行效率, 方便快速的发现设备的故障。文献[2, 3]研究机房温度的采集和监控, 设计实现智能温度监控系统, 有效地降低电力资源的浪费、减少机房空调使用时间, 达到节能的目的。文献[4, 5]实现机房门禁的时实监控系统, 有效撑握相关人员出入基站的情况, 降低了机站的维护成本。文献[6-11]综合研究机房电源、温度和门禁等动力环境数据时实采集、时实监控和实时控制, 设计了满足各种需求的通信机房监控管理系统。文献[12]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基站巡检方案, 有效解决基站维护巡检中数据传输成本过高问题。文献[13]克服传统巡检工作弊端, 设计了“基站巡检及机房环境监控系统终端”。

目前, 机房监控与管理技术缺乏对机房房租和电费的自动化管理手段, 对代维公司的巡检力度难以把握, 主要表现在:对于机房的房租、用电、代维等数据缺乏自动化监管手段, 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数据可信度较差, 存在较多的安全漏洞;对于机房的巡检维护工作计划、过程、结果都缺乏自动化管理监控能力, 导致巡检的执行、巡检的数据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难以保证其可信度, 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

本文根据上述不足, 设计开发出一套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软件, 并构建统一的网维机房综合监管平台。该系统可实现机房数据、房租合同、电费合同、代维合同以及缴费数据等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实现合同到期与缴费的自动预警功能;提供能耗分析手段, 为机房能耗改造提供依据;制定巡检模板和巡检流程, 为代维人员制订明确的巡检任务要求, 为考核代维人员提供明确的依据。

1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如图一所示, 包括应用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存储层和外部接口层。应用层采用WEB接入方式, 业务逻辑层实现合同管理、缴费处理、巡检管理和异常能耗分析的业务逻辑, 数据存储层完成数据的查询与存储, 外部接口层完成与外部系统的通信功能。

2 系统模块设计

本系统功能模块由合同管理、统计分析、巡检管理和系统管理四大模块组成, 如图二所示。

2.1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模块包括房租合同、电费合同与代维合同管理三部分, 实现合同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房租缴费、合同预警和缴费预警功能。合同预警实现对小于预设时间到期的合同进行预警提醒;合同缴费预警实现对小于预设时间 (天) 需要缴费的进行预警提醒。

2.2 查询分析

查询分析模块包括电量分析和异常用电分析功能两个模块。电量分析包括机房用电量同比、环比和横比分析。电量同比分析实现同一机房在不同年份同一月份的用电量比较分析;电量环比分析实现同一机房同一年份相邻月份的用电量比较;电量横比分析用普通机房和与其关联的节能机房一年中相同月份用电量的横向比较, 以了解节能机房的节能效果。异常用电分析功能分析并显示环比异常的机房信息, 包括对比月份、对比电量及对比差, 从中找出能耗异常机房, 为机房能耗整改提供依据。

2.3 巡检管理

巡检管理用于为机房制定代维巡检的计划, 包括巡检计划管理、巡检模板管理、巡检任务查询和巡检计划任务执行四个模块。巡检计划模块用来制定代维巡检计划, 生成巡检任务;巡检模板管理为不同类的机房设备制定不同的巡检模板, 模板内容分为两级, 第一级是巡检的设备 (巡检项) , 第二级是巡检的具体内容 (巡检子项) ;巡检任务查询模块实现机房巡检任务执行情况明细查询。

巡检流程如图三所示。 (1) 局方人员制定巡检模板; (2) 局方人员根据巡检模板为机房制订巡检计划任务; (3) 待维人员按巡检任务要求进行机房巡检; (4) 待维人员提交巡检结果, 填写巡检子项取值; (5) 局方人员根据巡检结果完成的进度和质量来考核巡检人员。

2.4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机房管理、部门管理、角色权限管理、密码管理和日志查询管理六个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实现系统用户的查询、添加、修改、删除和批量导入功能;机房管理模块实现机房相关数据和属性的管理;部门管理模块实现用户所在部门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功能;角色权限管理模块实现对角色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删除操作, 以及对角色进行权限设置操作;密码管理模块实现用户修改密码功能;日志查询模块实现对所有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 以便后期查询。

3 结束语

本文根据目前电信企业机房管理的不足, 设计开发了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 主要特色和创新体现在:构建统一的网维机房综合监管平台, 实现机房数据、房租合同、电费合同、代维合同以及缴费数据等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实现合同到期与缴费的自动预警功能, 保障机房正常运行;提供同比、环比和横比的能耗分析手段, 有效的分析出能耗异常机房, 为机房能耗改造提供依据;制定巡检模板和巡检流程, 为代维人员制订明确的巡检任务要求, 为考核代维工作提供明确的依据。该系统目前已经完成研发, 在江西电信投入使用, 效果良好, 能有效提高机房监管、维护、管理的响应速度、处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机房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 设计开发了一套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软件, 并构建了统一的网维机房综合监管平台。该系统可实现机房合同以及缴费数据等信息的自动化管理;提供能耗分析手段, 为机房能耗改造提供依据;制定巡检模板和巡检流程, 为代维人员制订明确的巡检任务要求, 为考核代维人员提供明确的依据。

企业综合信息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 第11篇

一、企业IT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生产与决策信息相融合的问题,它作为 SIS 和 DCS 的上层机制,以 DCS 和RTU 为基础,以经济运行和提高企业整体效益为目的,采用先进、适用、有效的专业计算方法,实现整企业厂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及厂级生产过程的实时信息监控和调度。它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有效、可靠的实时运行数据,为市场运作下的企业提供科学、准确的经济性指标。

二、企业IT 系统构成和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集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经营为一体的综合信息自动化新模式,即人们希望从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和控制过程 3 个方面实现企业的综合信息自动化。具体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过程控制层、支持层等 5 层以及 2 个数据库 ( 关系数据库系统和实时数据库系统 )。其中:决策层包括企业信息部门、经营辅助决策、关键业务指标和基础信息。管理层包括生产计划调度、分厂管理、供应采购、销售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财务成本、计量信息、人力资源、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环保。执行层包括实时数据监控、生产调度、流程模拟组、优化控制。过程控制层包括 DCS 控制、数据采集 RTU、传输、安全报警、在线质量检测等。支持层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环境 ( 网络、计算机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 )。其中管理层从关系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來帮助解决,而执行层和过程控制层从实时数据库中提取实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来管理和监控生产的正常运行,当然两者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相互交换,协同工作。由以上的层次结构图可以看出,各层次的功能模块相互配合,通过接口紧密连接在一起,完成信息集成的功能。IT 系统功能定位为厂级生产实时监控及管理信息系统,以企业负荷为中心,强调生产过程的经济性。IT 系统信息来源可以取自 MIS 或 DCS 与 RTU 系统,并应具有监视与控制功能。

三、关于 企业IT 系统的安全问题

企业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是值得重视的一项重要问题,特别是实时控制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调度自动化系统间的通信,以及不同系统间的互联网络通信已成主流。但在目前的形势下,基于 Internet 技术的网络通信,很可能受到各种动机黑客的攻击和感染病毒,这一点切不可忽视!非常可喜的是,企业的信息专家们早就重视了这个问题,并已初步采取了措施,防止不测。通辽盛发热电厂 IT 系统网络安全采用了网络安全评估分析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和防病毒技术等多层次动态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网络安全评估分析技术:用实践性的方法扫描分析网络系统,检查报告系统存在的兹点和漏洞,建议补救措施和安全策略,为最终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供技术手段。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功能是实时地发现网络中的入侵攻击和安全违规行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响应对策,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防火墙技术:从总体上看,防火墙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①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②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③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④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⑤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报警。防火墙是整体安全防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应将防火墙的安全保护融合到系统的整体安全策略中,实现多层次的安全保护。防杀网络病毒技术: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制定企业防病毒策略,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采取强制执行的管理策略,即在管理员为客户端配置好相应的防病毒策略后,必须将其锁住,客户端不得更改,以保证统一制定的防病毒策略确实在整个网络得到实行,确保网络的防病毒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等:《信息网络安全规划及实施》,《中国电力》,2003 年第 5 期。

[2]李若明等:《信息综合自动化的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年第 20 期。

[3]陆延昌:《用自动化技术带动中国电力工业的现代化建设》,《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年第 24 期。

[4]张恺,张华钦. 电力MIS建设的特点及方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1,(21) .

[5]杨春雨,李连成,刘小丽. 企业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J]. 电气自动化, 2003,(01) .

[6]黄道,李光华.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的探讨与思考[J]. 中国工程科学, 2000,(12) .

[7]黄文斌,唐旭章. 新一代电力企业MIS框架初探[J]. 软件世界, 2000,(07) .

[8]陈燕林.基于Internet的变电站信息化技术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03,(02) .

作者简介:

综合监控系统与信号系统的接口设计 第12篇

关键词:集成,联动,接口,功能

0 引言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正在进入一个高发展期。截止目前, 我国已批准36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划, 总里程超过6000km。我国已有17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 总运营里程2100多km, 日均客运量2448万人次, 全年客运量达到87亿人次。

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特大城市, 基本形成网络化运营系统, 取得了较好的网络效应, 天津、武汉、南京、成都和重庆等城市形成了基本的骨干架构, 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人们出行中不可缺少的方式。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线网的形成和规模的扩大, 节能、环保、资源共享、应急处理等问题逐渐突出, 迫切需要对线网和线路上其它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控, 特别是应急情况下的联动指挥。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 综合监控系统 (ISCS) 应运而生。综合监控系统在充分考虑乘客、环境及设备的防灾和安全的基础上, 通过对众多机电系统的集成和互联, 建立2级管理3级控制的集中监视、分散控制的体系结构, 利用自身丰富的机电设备监控信息, 建立联动机制, 提供各系统之间的业务关联和触发联动, 提高事件反应能力和速度, 实现包括行车指挥、运营管理、设备维护、优化配置在内的轨道交通整体综合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介绍综合监控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机电系统信号系统 (SIG) 之间接口的设计。

1 物理接口

ISCS与SIG的物理接口主要在正线车站和控制中心综合监控设备室, 其接口界面分别如图1、图2所示。

2 接口功能

为实现设备监视和联动功能, ISCS与SIG须按照设计功能的要求, 交换相应的数据信息, 如表1所示。

3 设计要求

(1) 软件协议。ISCS与SIG的软件协议一般为MODBUS TCP/IP或经同意的其它基于TCP/IP或UDP/IP的开放软件通信协议, 运营时刻表采用文件传输协议。

(2) 接口冗余。接口应采用冗余设计, 双方系统通过互相检查对应接口的工作状态, 实现冗余切换。

(3) 电磁兼容:接口设备、连接线及连接电缆的电磁辐射应符合相关标准 (如EN50210-4:2000, TB/T3073-2003, GB6833, GB9254, GB6162等) 的规定;接口设备、连接线及连接电缆应在现场电磁环境中安全、稳定、可靠地工作。

4 结语

综合监控系统一方面向信号系统转发相关信息, 减少信号系统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从而减少信号系统故障点, 为行车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另一方面, 综合监控系统通过与众多机电系统的集成和互联, 获取信息资源, 通过整合、二次处理, 可向相关机电系统或运营管理者提供一线信息。

参考文献

[1]魏晓东.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分析[J].自动化博览, 2009, (5)

相关文章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精选14篇)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第1篇本月,自己积极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事们...

1
2025-09-19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精选8篇)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第1篇2011年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

1
2025-09-19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精选9篇)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第1篇六、施工组织设计㈠文字表述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施工进度安排主要工程...

1
2025-09-19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精选7篇)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第1篇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1
2025-09-19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精选10篇)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第1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

1
2025-09-19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精选4篇)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第1篇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随着20...

1
2025-09-19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精选13篇)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第1篇初中暑假日记作文400字【作文一】一天暑假,妈妈就子啊家里河东狮吼: “扫地了,...

1
2025-09-19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精选6篇)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第1篇3S技术在林业的应用与前景随着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我国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