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精选6篇)
五年级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第1篇
兰花
妈妈是个很温柔很善良的人,她总喜欢在家里种一些花,尤其喜欢兰花。在妈妈的熏陶下我也变得很喜欢这种香味清醇又稍有点苦涩味道的花。
兰花在中国十大名花排名第四,也是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兰花为多年生草本,兰花大大的脑袋跟纤细的身躯组合在一起却也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称赞。
唐代王勃爱兰花,至今都被广为流传。他隐居期间写过不少称赞兰花诗句“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直到如今还在文学作品之中常见踪迹。
兰花有少年的心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池塘。荷花还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环境。荷花不耐阴,在半阴处生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它可不光仅仅是观赏性的植物,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能入药治病,久服或饮兰花茶还能令人长寿。清代郑板桥曾有诗云“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兰花令人惊叹的不仅仅是它的美丽与价值,更是它那顽强的生命,它的产地遍布中国各城镇与农村,它从未抱怨过环境的不适,但只要有可能它一定会在这里生根,发芽。
在家庭的影响下,我对兰花的爱,不止在言语之中,更渗入了我的灵魂里。
五年级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第2篇
严冬时节,最令人向往的便是温暖的房间可口的饭菜,和家人或两三知心好友,在初雪的日子里,伴着缓慢飘落的雪花,将一片片牛肉 变成暖身的食物。古话说,牛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牛肉锅子即涮牛肉,冬日必备食品。
当一盘纹理分明的牛肉片端上来时,我的目光便被紧紧吸引住了。精致,白润,光滑,透着亮丽的光泽,仿佛是细腻的缎子,红白相间的牛肉片在洁白的玉盘中犹如盛开的莲花,或许只有惊艳才能描述它给我的震撼。
夹起一片牛肉放进翻滚的热汤,只需短短几秒,牛肉就从鲜红色变成了暗红色,蘸一点麻香四溢的酱料,放进嘴中,肉香、酱料与汤汁的味道同时在味蕾爆炸,让人胃口大开。屋外寂静,屋内已成一片热闹欢愉的景象。
涮牛肉醇香不腥,香味纯正,鲜嫩可口。再加上新鲜的油菜,西兰花和豆皮,荤素搭配,才会使涮牛肉久吃不腻,鲜味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更有益于健康。吃到正酣,外面零星小雪也已变成鹅毛大雪。
五年级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第3篇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作文兴趣不高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习作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从内心里升起对写作的极大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练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习作技巧。然而,从当前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是奉命而作,缺乏主动意识,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写作动机不足造成的。一旦缺乏写作动机,学生的思维单一固定,漫无目的,所写出的文章就丧失了生动性与真实性。
2.作文情感空缺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这种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情感空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学生的作文个性不足,甚至陷入某种固定模式,千篇一律,丧失了作文本身的情感魅力。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作文增添生命活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的作文教学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与生动性。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对作文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然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会降低,影响写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生习作策略研究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与宽泛性,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够信手拈来当作写作的素材,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写作中无内容可写,或者三言两语就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活中缺少观察与思考,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中,主题是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本单元均为该类型的文章,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学生对家乡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对该事物印象深刻?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另外,在进行本章的习作教学时,可以引入《银杏》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分析,借鉴其中的表现手法。在课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该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融入丰富的内心情感
作文实际上是对心灵的真实反映,它不仅与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密切相关,要想在作文中将自己的思想进行全面丰富的表达,除了大量阅读、积累知识,还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感悟、多观察、多思考。新课改下,作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修辞方法的应用,学会选材立意,更多的是启发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本章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后,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家乡产品的介绍,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工业产品,它都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在对这些价值进行介绍的同时,还可以融入自己与这些产品的故事,增强文章的情感表现力,使文章更富生命力。
3.加强作文分享与交流
作文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文学功底,而且体现了个人的性格特征,在完成作文后,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这不仅是作文学习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互改,对于作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标注,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一起交流探讨,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提升习作水平。在本章节的习作练习中,每位学生就家乡的某种事物进行描写,通过作文互改,能够了解到其他地区的人文风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写作充满兴趣,逐渐提升习作水平。
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作文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意识的表达,更是学生价值观、内生力的彰显,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从语文教育的价值观出发,多进行引导、启发,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开始转向对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视与培养,这也正是新课改语文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以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为例,对小学生的习作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策略,兴趣不高,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五年级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第4篇
蝉的体长约3~5厘米,在夏天,它常常附在树上。蝉的身体是黑色的,背上一对薄薄的蝉翼,上面的纹路清晰可见。头上的眼睛亮亮的,蝉并不是看不见,它可是能看见的哦。
蝉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聋子,即便有人在离知了很近的树下大喊大叫,发出很大的声音,蝉也听不见,一动不动,还停留在原先的那棵树上。科学家达尔文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来检验蝉能否听到声音,在蝉的面前放了一枪,若将蝉和灵敏的松鼠进行比较,那蝉的听力可就是相当地差了。
蝉在陆地上的寿命很短,只有60~70天的时间。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利用口器吸取植物根部的汁液,汲取营养,然后在土里慢慢长大,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破土而出。再过一段时间,蝉就会把身上的一层老壳脱掉,这时,就是一只真正的蝉了。有时,你明明看到是一只好好的蝉,可拿近观察才发现只是一个空空的蝉壳,这就是蝉脱落下来的蝉壳。蝉主要喝露水和树汁,螳螂喜欢吃知了,就是因为蝉常常喝甜甜的树汁,所以腹部是甜的。
蝉在夏天为什么会叫呢?原来知了叫个不停,是为了引诱异性前来交配,交配过后的知了就不会叫了,同时也会迎来死亡。会叫的知了都是雄性的,它们的叫声,在雌性知了听来就是一首美妙的音乐。蝉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呢?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它腹部的两侧,各有一片鱼鳞似的硬壳,像铠甲一样,里面有一对透明薄膜。蝉叫时,薄膜就不断地颤动。用手轻轻一捏这个地方,蝉就叫了;若是把薄膜刺破,再怎么捏,它也不会叫了。温度会影响知了鸣叫的频率,天气越热,知了叫的越欢。
五年级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第5篇
榴莲是热带著名水果之一,原产马来西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种植较多,其中以泰国最多,中国广东、海南也有种植。榴莲在泰国颇负盛名,被誉为“水果之王”,它气味浓烈,爱之者赞其香,厌之者怨其臭;泰国人特别喜欢榴莲,常常被它的特异香味所吸引,泰国还流行“典纱笼,买榴莲,榴莲红,衣箱空”以及“当了老婆吃榴莲”的谚语。
传说中国古代明朝的时期,航海舰队到达今东南亚,品尝当地特产果实时,郑和对这种水果大为赞赏,然而果实只能一年一熟,故命名留恋,后人取其谐音,称作榴莲。
五年级上册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第6篇
昨天放学后,顺丰快递就送来了花牛苹果,大家可能听得最多的苹果是红富士,很少听过花牛苹果,花牛苹果因生长在甘肃天水花牛村而得名,它和美国的蛇果外形相似,果实为圆锥形。一个大约260克,颜色鲜红或浓红,色泽艳丽,削一个尝一口,肉质细密松脆,香气浓郁,口感非常好,刚摘下的苹果有点脆脆的,放几天后就会变得粉糯可口,这个时候,老人和小孩儿吃更好。
据资料显示,甘肃天水花牛苹果栽培区年平均气温8。5℃10。8℃,年降水量约500至600mm,海拔高度为1000至1600米。那里土层深厚,年日照数为1700至2300小时,非常有利于果品糖分积累。花牛苹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钙、磷、钾等成分含量,这些营养成分可以给人体带来更多的营养补充增强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