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保守治疗范文(精选12篇)
外科保守治疗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 男17例, 女3例, 年龄22~56岁, 平均39岁。其中交通事故15例, 摔伤5例。均为HohlⅠ型骨折。均予以保守治疗, 其中石膏外固定17例, 骨牵引3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20例患者均为HohlⅠ型骨折, 入院后均常规行核磁检查, 确定无合并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后, 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跟骨骨牵引术。石膏外固定者均为加长石膏管型固定, 有关节积液者术前抽出关节内积液或积血, 加压包扎, 然后即开始锻炼股四头肌活动, 4周后去除石膏联系膝关节屈伸活动。X线片上有骨性愈合后可负重行走。有3例患者伤后软组织条件差, 伤后短时间即有水泡发生, 予以行跟骨牵引治疗。于牵引中早日嘱患者行膝关节活动。同时勤换药, 预防水泡发生感染。牵引4~6周后去除。
1.3 护理
1.3.1 心理护理:
患者受伤后因担心骨折预后等问题, 易产生恐惧、焦虑和悲观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耐心开导, 讲解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 介绍应用保守治疗方法已治愈的例子, 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该方法, 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3.2 在石膏外固定期间, 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注意肢体远端的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 避免腘动脉及腓总神经损伤或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观察局部有无压痛, 石膏边缘皮肤有无擦伤及刺激现象, 石膏内有无腐臭气味。按摩受压部位, 帮助患者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尤其是在受伤早期, 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予以处理, 肿胀可进一步影响静脉回流, 以致影响血液的供给, 发生肢体缺血的严重后果, 所以应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要观察肢端末稍血压, 皮肤的颜色温度以及是否肿胀, 还可用来指压足趾以观察毛细血管的充盈情况, 如果手压松开后血不能马上返回, 而且比较慢就要提高警惕。此外要指导患者足趾活动, 促进血液循环, 减轻肿胀。并指导患者积极锻炼股四头肌以防萎缩。
2 结果
本组20例患者随访时间在1~5个月, 优者为15例, 无明显疼痛, 感觉较伤前无明显异常, 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5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减退, 屈伸度减小, 但是仍可以生活自理。
3 讨论
胫骨平台指骨上端的两个微凹面, 与股骨髁构成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及关节囊将胫骨平台和股骨髁相连。胫骨平台主要是骨松质, 外力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 作用后易造成塌陷骨折, 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功能明显受限[2]。发病率为0.5%, 多见于成年人, 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临床上以外侧平台骨折为多见, 同时易合并内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损伤, 且有30%的病例伴有半月板损伤[3]。胫骨平台属关节内骨折, 常导致关节失稳, 疼痛及功能障碍。因此, 重建平整的关节面, 维持关节的稳定性, 力求应力分布合理和保证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最终目的[4]。胫骨髁部为海绵骨所构成, 其外髁皮质步入内髁皮质坚硬。Hohl做了简单分类, 根据关节内骨折良好复位的指导原则, 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三类。第Ⅰ型为轻度移位, 单髁或双髁, 无移位或移位在5 mm以下, 塌陷在2 mm以下, 对关节功能影响小。这类的骨折均行保守治疗[5,6]。石膏固定时应做长腿管型石膏, 并且要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 感觉及运动。石膏松紧度要适中。定期复查X线片, 若发现位置有变化及时纠正。事实上我们现在对于此类骨折的保守治疗原则有所放宽, 很多Ⅱ型骨折若患者拒绝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者亦做保守治疗。如有移位者关节面在下陷2 mm以内者, 劈裂骨折移位在5 mm者, 在局麻透视机下行手法挤压复位, 复位满意后维持位置不变行长腿石膏管型固定。大部分胫骨平台Ⅰ型骨折软组织条件允许我们行石膏固定, 但是亦有部分患者为开放性骨折或入院后短时间内骨折周围即肿胀加重有大片水泡发生。开放性骨折先行彻底的清创缝合术变为闭合伤口。在局麻下行患肢跟骨骨牵引, 患肢置于布朗架上, 牵引重量一般为患者体质量的1/10即可, 保持中立位, 注意防止跟骨下压疮的发生。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脱水药物。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 感觉及运动。早期即鼓励患者行末梢各关节活动。需要说明的是保守治疗的患者必须是单纯的骨折, 若术前临床检查有交叉韧带断裂或半月板损伤, 即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 尽量鼓励行手术治疗, 以免耽误患者。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是一个较棘手的问题, 很多患者有关节功能的缺失, 原因很多, 主要有髌骨粘连, 创伤性关节炎等。所以此类患者早期的关节功能锻炼是很关键的。我们一般是固定4周后即拍片若显示骨痂生长满意即鼓励患者不负重行关节屈伸锻炼。最早6周后部分负重锻炼。我们在近几年的工作中遇到不少这样的病例, 基层医院中所面对的患者各方面要求及条件不同, 保守治疗效果较好, 而且经济, 花费相对手术治疗要少很多, 对于大多数患者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摘要:目的 探讨无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外科保守治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20例胫骨平台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1~5个月, 全部20例骨折均临床愈合。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 胫骨平台无移位骨折行保守治疗同样能起到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无移位胫骨平台骨折,保守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白建忠, 郁凯乐, 俞思勤, 等.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级与治疗方法选择[J].临床骨科杂志, 2003, 6 (4) :234.
[2]Hall JA, Beuerlein MJ, McKee MD, et al.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ompared with circular fixator application for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fractures.Surgical technique[J].J Bone Joint Surg Am, 2009, 91 (2) :74-88.
[3]Trenholm A, Landry S, McLaughlin K, et al.Comparative flx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using alpha-BSM, a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versus cancellousbone graft[J].J Orthop Trauma, 2005, 19 (10) :698-702.
[4]Sciadini MF, Sims SH.Proximal tibial intra-articular osteotomy for treatment of complex Schatzker type IV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with lateral joint line impaction:description of su rgical tech nique and repor t of nine cases[J].J Or thop Trauma, 2013, 27 (1) :18-23.
[5]Chanasit P, Sa-Ngasoongsong P, Chanplakorn P, et al.Anteromedial Marginal Fracture of Media Tibial Plateau without Significant Knee Ligamentous Injury in Hypermobility Patient: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Orthop Rev (Pavia) , 2013, 5 (2) :56-58.
肠梗阻保守治疗方法 第2篇
1、预防肠梗阻,首先要保持饮食卫生,不洁饮食会引起肠梗阻。饱食后不要剧烈运动,以避免发生肠扭转。发生肠梗阻后,即使在缓解期,也不要吃较硬的食物,最好以半流饮食为主。
2、老年人应多选择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少吃肉。一些不易嚼烂、易形成团块的食物,如糯米、葡萄、香菇、竹笋、黄豆芽、动物筋膜、肌腱等,要尽量少食。要重视牙齿保养或修复,因为老人牙齿衰老、脱落,易造成咀嚼不全,食物易形成团块阻塞肠腔。同时老年人要防治便秘,平时应多活动、多饮水、少吃辛辣食物,必要时可选用些药物调节肠道分泌功能,促进肠蠕动,帮助粪便软化,预防肠梗阻。
肩周炎如何保守治疗 第3篇
邓女士:
5 0岁左右的人容易患肩周炎,因此也叫“五十肩”,尤其女性多见;其次身体虚弱、肩部受过外伤且经久不愈的人群好发该病。当然,事无绝对,其他年龄阶段也有发生的,像三十多岁的壮男也可能得肩周炎。
如果发现自己除了剧烈肩痛,夜间明显,受凉后加重,遇暖后缓解之外,还有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抬、梳头,不能向后反手,旁人帮忙抬手也不能完成以上动作时,基本上就可以确诊是患了肩周炎。
肩周炎的传统治疗有针灸、推拿、敷药等,但效果较差,久不痊愈,治疗过程长达半年到1年,甚至也有长达2年方愈的患者,且传统治疗中推拿手法的治疗原理为强力撕裂肌肉来达到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治疗中、治疗后患者痛苦不堪。我院开展的关节腔加压灌注术历经多年临床检验,疗效显著,可很快缓解病情,据统计,有40%的病患一次就能改善80%的症状,多数患者2~3周可痊愈。
肩周炎患者平时的保养最主要的是保暖,肩部不能当风受凉,可局部热敷处理。肩部的锻炼可主要做以下4个动作:
正面爬墙 患肩面对墙壁,手臂尽可能向上爬墙,爬到最高点后,停留一小会儿,然后放下休息片刻,再重复正面爬墙的动作,尽可能让第二次爬墙的高度比上次要高。这个动作可以改善关节向前抬起的功能。
侧面爬墙 患肩侧对墙,患侧手臂尽可能向上爬墙,爬到最高点后,停留一小会儿,放下来休息片刻,再重复侧面爬墙的动作,尽可能让第二次爬墙的高度比上次要高。这个动作可以改善关节向外展开的功能。
背后拉手 健侧手从背后牵拉患侧手臂。这个动作可以改善肩关节内旋动作,也就是提拉背后裤带,或者说女士穿内衣所需要的动作。
双手上举吊杠 双手上举吊在单杠或者双杠上,尽可能牵拉关节,这个动作是最难的,可以改善关节的内外旋功能和外展功能,如果锻炼得好,梳头、戴帽的动作都可以完成了。
特别提示,一些人常用的甩手、肩关节画圈等锻炼法效果非常不好。
四川省人民医院中医骨科
副主任医师 张允
外科保守治疗 第4篇
关键词:妊娠,急性阑尾炎,外科手术,保守方法,治疗效果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进行对等分组,分别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对比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收治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单胎妊娠,均经血尿常规、超声检查、临床病理等确诊[1]。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成外科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方法治疗组各60例。外科手术治疗组:年龄22~38岁,平均(28.5±4.2)岁;孕周16~38周,平均(26.3±3.7)周;其中初产妇33例,经产妇27例;疾病类型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1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9例。保守方法治疗组:年龄23~38岁,平均(28.4±4.0)岁;孕周16~38周,平均(26.5±3.6)周;其中初产妇34例,经产妇26例;疾病类型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0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生产经历、疾病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外科手术治疗组:实施常规阑尾切除手术,不放置腹腔引流,以降低对子宫造成的刺激。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选择对胎儿影响小且有效的光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类),根据孕妇及胎儿的综合情况静脉滴注硫酸镁,肌注黄体酮注射液与绒促性素注射液,口服维生素E,以防流产或早产[2]。②保守方法治疗组:患者入院后48 h内禁食,静脉补液,静脉滴注抗生素(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甲硝唑)。待疼痛消失、体温与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时,口服氧氟沙星[3]。
观察指标:①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切口感染、出血、腹腔脓肿、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P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结果
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外科手术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7±1.6)d,保守方法治疗组(12.4±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费用(4 723.9±97.3)元,保守方法治疗组(3 550.2±63.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外科手术治疗组切口感染3例,腹腔脓肿1例,早产1例,并发症发生率8.3%;保守方法治疗组腹腔脓肿4例,自然流产2例,早产3例,并发症发生率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是妊娠的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由于妊娠,孕妇全身各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病情较为复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孕妇及胎儿的综合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5]。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对比效果显示,外科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治疗费用较高。由此表明,外科手术治疗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优于保守方法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衍奎.外科手术和保守方法治疗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3,(8):1449-1450.
[2]邓香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14例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173-174.
[3]周世雄.38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7):101-102.
[4]张志丹.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比较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4):54-55.
肱骨上端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 第5篇
①骨折后对病情的不了解,想要摆脱外固定带来的限制,想要早日康复,故要向患者耐心说明治疗的目的及必要性、重要性,让其知道固定的具体时限,患者才能静心配合各种治疗。
②骨折后应选择富含钙、磷、钾、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鱼、瘦肉、贝类、豆制品等。老年人应更加注意高钙、丰富维生素的摄入,以促进骨折愈合。另外不能持续用某种方法悬吊或固定治疗,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都应下床适当活动,活动量以自身感觉能承受为准。
③患处在伤后2-3日属肿胀高峰期,可先行冷敷,减少渗出。3日以后可行热敷,促进局部血肿吸收,改善静脉回流,并适度做患肢远端握掌、伸指练习,达消肿目的。局部疼痛多因体位及固定物松脱,骨折位再次移动所致,故只要通过调节患肢摆放在体位与外固定物的位置来缓解疼痛,再移位的骨折需重新复位固定,治疗3-6周后复查x线见骨折位置良好,局部肿痛缓解,即开始渐进行肩部耸肩,前屈后伸,与环转肩内外收,肩上举等功能锻炼,防止因粘连引起冷凝症(肩)。
异位妊娠治疗方法及保守治疗的护理 第6篇
【关键词】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护理
异位妊娠是妇科的常见急腹症,其是指受精卵在宫体腔以外的地方着床,根据孕卵不同的着床部位,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1]。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未婚以及未生育者发病率也明显升高,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药物保守治疗有效且经济,且可保留患者的子宫生育能力,适用于年轻且未生育的患者。为研究异位妊娠的临床保守治疗方法及其护理方法,我院选取收治的90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异位妊娠患者,所有病例均经B超检查以及血β-HCG检测确诊,年龄18-39岁,平均年龄(25.6±1.9)岁,停经时间35-59天,平均为(45.6±2.9)天,其中78例为经产妇,12例为未产妇。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在年龄以及停经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1.2病例入选标准均为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者流产,包块直径小于4cm,无内出血,血β-HCG小于2000u/L,凝血功能、肝功能以及白细胞计数均正常。
1.3临床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肌肉注射甲氨蝶呤,1mg/kg,每天1次,连续注射5天;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天2次,连续口服5天。5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β-HCG恢复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成功: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妊娠包块消失,血β-HCG值恢复正常水平。失败:仍会出现腹痛以及阴道流血等症状,B超检查妊娠包块未见明显缩小,血β-HCG值没有下降甚至升高。
1.5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成功44例,成功率97.78%,失败1例,因治疗过程中血β-HCG值持续上升而直接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成功43例,成功率95.56%,失败2例,因治疗后包块未见缩小和血β-HCG值无明显变化而行手术治疗。两组治疗成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患者1例患者出现恶心,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白细胞下降,停药后自行恢复正常。研究组β-HCG恢复时间为(23.1±6.5)d,包块消失时间为(25.9±6.4)d;对照组β-HCG恢复时间为(36.5±7.2)d,包块消失时间为(37.4±7.6)d,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异位妊娠患者随时可能发生妊娠囊破裂而造成大出血,因此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应治疗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异位妊娠的注意事项以及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等,消除其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前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体温以及呼吸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B超检查和血β-HCG值检查,保证患者符合药物保守治疗指证。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包块缩小以及血β-HCG水平的变化情况,若出现血压下降、手足发凉、面色苍白、腹痛加剧,阴道流血增加以及肛门坠胀感明显等情况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手术治疗[3]。叮嘱患者多饮水,保持24h尿量超过2500mL,保持口腔清洁,多摄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铁蛋白的食物,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定期复查,出院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甲氨蝶呤是臨床上治疗异位妊娠的常用药物,其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型滋养细胞的增殖,阻碍滋养细胞生长,使胚胎发育停滞并萎缩,最后被吸收。米非司酮可以在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使绒毛组织以及蜕膜变性,并促进内源性的前列腺素释放,下调黄体生成素水平,使依赖于黄体发育的胚囊发生坏死[4]。本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研究组成功率与采用甲氨蝶呤的对照组基本一致,但研究组β-HCG恢复时间以及包块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说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可促进妊娠包块缩小,缩短β-HCG恢复时间,且可以有效避免手术风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相应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世媚.异位妊娠的不同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8):95-96.
[2]朱素荣.宫外孕保守治疗观察[J].医学信息,2011,2(12):421-422.
[3]张洁.保守疗法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4.
植入性胎盘的保守治疗 第7篇
1 药物保守治疗
1.1 药物保守治疗的种类
目前报道用于治疗植入性胎盘的药物有: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天花粉、氟尿嘧啶等。适用于自然分娩或剖宫产时, 生命体征平稳, 无活动性出血且出血不多的植入性胎盘患者。给药途径和用药剂量, 根据胎盘植入的部位、深浅和面积大小而异。
1.1.1 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 对二氢叶酸还原酶具有高度的亲和力, 与其结合后阻止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 后者在嘌呤、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过程中起一碳基团的转移作用, 使脱氧尿苷酸不能形成脱氧胸苷酸, 使DNA生物合成受阻, 而嘌呤核苷酸、RNA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也因此受阻, 从而抑制滋养细胞的生长与繁殖, 破坏绒毛, 使胎盘组织坏死、脱落、吸收。甲氨蝶呤的给药途径有全身给药 (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 、局部给药 (剖宫产时或B超监护下局部注射) 。目前甲氨蝶呤治疗植入性胎盘方案很多, 还没有形成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①全身用药:1 mg/kg单次给药, 20 mg/d连续5~7天或序贯疗法 (第1天,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给予甲氨蝶呤1 mg/kg肌内注射,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第8天各给予四氢叶酸0.1 mg/kg) ;根据实验室监测血β-HCG和B超监测胎盘血流大小变化, 决定是否再次给药;②局部给药 (剖宫产时) :剂量为1 mg/kg, 单次给药;③局部给药 (B超监护下局部注射) :B 超引导下经腹腔穿刺至胎盘组织注射甲氨蝶呤 (20 ml 0.9%氯化钠液稀释) , 多个部位分别注射, 共75 mg。若1 周后无效可以再次重复。
1.1.2 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 与孕激素受体结合, 阻断孕酮的生理活性, 使底蜕膜失去孕激素支持而变性坏死;抑制绒毛增殖, 诱发和促进其凋亡发生, 抑制绒毛增长, 增加绒毛和蜕膜的纤溶活性, 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水解, 有利于剥脱。王德芬 (2001年) 提出米非司酮用于治疗胎盘残留 (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等) :50 mg, 每12小时1次, 共3次, 然后25 mg, 每12小时1次或每天1次, 连用7天, 根据随访B超检查的情况而决定用药的时间和剂量。用药剂量, 根据胎盘植入的部位、深浅和面积大小而异。目前有人提出米非司酮联合其他方法治疗植入性胎盘:如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或米非司酮联合选择性动脉栓塞术, 都取得不错效果。
1.1.3 氟尿嘧啶
氟尿嘧啶也为抗代谢类抗肿瘤药, 阻止尿嘧啶脱氧核苷酸转变为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干扰DNA合成及细胞复制, 滋养细胞对其特别敏感, 用氟尿嘧啶后可使胎盘绒毛坏死、脱落。在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氟尿嘧啶, 单次剂量250~300 mg, 1周2次, 500~600 mg为1个疗程。
1.1.4 天花粉
天花粉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天花粉蛋白, 是从葫芦科植物中提取的一种植物蛋白, 主要用于终止早期及中期妊娠, 也可用于植入性胎盘。其药理作用是选择性直接损伤绒毛滋养层细胞, 使之广泛变性、坏死, 纤维素沉着, 绒毛血流阻断, 继而脱落或吸收。天花粉是一种异体蛋白, 易产生过敏反应。用药前需作皮试, 皮试阴性者方可应用。常规行天花粉皮试, 取皮试液 (0.05 mg/ml) 0.l ml, 用注射用水稀释至l ml, 吸取其中0.l ml再稀释至l ml (即天花粉蛋白0.5 μg/ml) ;抽取该液0.05 ml作皮下注射, 如皮试阴性, 再用安瓿内剩余的皮试液即0.045 mg/0.9 ml作肌内试探注射, 观察2小时, 如血压、心率等正常, 再注射天花粉针1.2 mg。严云 (2002年) 报道用天花粉治疗40例植入性胎盘患者均取得成功。
1.2 治疗期间监测
1.2.1 疗效监测
①监测阴道流血和排出物等情况;②监测β-HCG下降程度, 了解植入胎盘滋养细胞活性;③B超监测胎盘大小、血流变化情况等。
1.2.2 副反应监测
特别是用甲氨蝶呤和氟尿嘧啶期间, 监测血象、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等。如甲氨蝶呤单次给药达到100 mg或多次给药总量达到150 mg时, 必须监测是否有粘膜炎症、骨髓抑制、肝硬化、肾损害等多种副反应的发生。
1.3 疗效判断
①有效:胎盘组织排出、β-HCG正常、阴道流血停止、B 超检查未见胎盘;②无效:阴道流血增多或有大出血倾向、β-HCG不降、B 超检查无变化。
2 保守性手术治疗
保守性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局部“8”字缝合、宫腔纱条填塞、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压迫缝合术等。
如果胎盘植入面积比较小、比较局限, 则可以考虑局部“8”字缝合;如果胎盘植入部位靠近子宫切口并且植入面积小, 可以考虑局部病灶切除;但是如果植入面积比较大、比较分散、出血呈弥漫性, 则可以考虑宫腔纱条填塞、子宫压迫缝合术或高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作高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时, 可以同时局部注射甲氨蝶呤, 疗效将会更好。
宫腔纱条填塞期间子宫仍然不断出血, 易引起产褥感染, 24~36小时后需取出纱条, 有再次出血的可能, 并且产妇感到非常不适。子宫压迫缝合术简便、见效快、有效率高。子宫动脉高选择性栓塞术对于设备、人员、场地的要求均较高, 不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但是保守性手术治疗本身并不能使植入的胎盘剥离, 仅仅治疗由于胎盘植入引起的出血, 为药物治疗创造时间。因此术后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外科保守治疗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8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 (40例) 和药物组 (40例) 。腹腔镜组中患者年龄19~34岁, 平均 (24.5±3.4) 岁, 人工流产史22例;药物组中患者年龄19~36岁, 平均 (25.2±3.7) 岁, 人工流产史20例。
1.2 入组标准
(1) 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病史、临床症状, 结合腹部超声、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均明确诊断为输卵管异位妊娠; (2) 药物组患者血HCG值<2000 U/L, 输卵管妊娠包块≤4 cm, 无明显出血; (3) 腹腔镜组患者无明显腹腔出血症状发生; (4) 排除合并有其它严重疾病患者。
1.3 方法
腹腔镜组患者在行手术前积极完善术前准备, 常规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常规消毒、铺巾后选取脐孔作长约1 cm切口作为观察孔, 注入CO2建立人工气腹, 维持压力在15~20 mm Hg, 置入腹腔镜探头观察腹腔内情况。在探讨引导下分别在两下侧腹部作长约0.5 cm切口, 置入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探查输卵管包块位置、大小, 选择手术方式。固定患侧输卵管后于输卵管峡部系膜下注射4~6 U垂体后叶素, 取输卵管纵轴作长1~2 cm切口, 达病灶处后取出胎盘组织和血块, 充分电凝止血后冲洗盆腔, 检查无明显出血点后关闭腹腔。
药物组采用甲氨蝶呤 (MTX) 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 给予MTX50 mg/m2, 肌肉注射, 给予米非司酮50 mg/次口服, 2次/d, 5 d为1个治疗周期。在治疗4 d和7 d检测血清HCG值, 若下降<15%, 则重复治疗, 后每周检测血清HCG值, 直至将至5 IU/L。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1年随访, 在出院6个月进行碘造影检测输卵管畅通率, 并统计两组患者异位妊娠再次发生率。
1.4 观察指标
(1) 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血清HCG恢复正常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血清HCG正常标准为<5 IU/L;输卵管包块采用超声检测, 直至未发现包块[1]。 (2) 出院后6个月采用输卵管碘造影检查患者输卵管畅通率;并电话随访两组患者1年, 统计再次发生异位妊娠例数。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进行χ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血清HCG恢复正常时间、包块消失时间
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血清HCG恢复正常时间及包块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两组间各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输卵管畅通率及1年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率
腹腔镜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为95.00%明显高于药物组77.5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腹腔镜组1年内再次发生异位妊娠率为2.50%明显低于药物组17.50%发生率,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异位妊娠为胚胎在子宫外着床并生长, 随着妊娠发生、发展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研究表明, 约95%异位妊娠发生在输卵管[2]。随着医学技术发展, 血清HCG灵敏度增强和超声诊断技术提高, 异位妊娠早期发现率明显提高, 避免了异位妊娠导致输卵管破裂发生大出血而造成严重后果[3]。异位妊娠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有效治疗, 以免胚胎增长而撑破输卵管造成大出血等不良后果[4]。目前临床中治疗异位妊娠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和手术, 不同治疗方法有不同治疗效果, 对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 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创伤, 保障生育能力。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在无明显腹腔内活动性出血前提下即可行手术, 手术创伤较小, 直接将输卵管胚胎清除以达到治疗目的。其治疗方法简单、直接, 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降低患者在长期治疗中风险和痛苦。但研究指出, 腹腔镜保守治疗将输卵管切开可造成输卵管瘢痕, 影响输卵管疏通率[5]。该次研究得出, 腹腔镜保守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 输卵管疏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该次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不符[6]。分析得出, 腹腔镜保守手术在取出输卵管中胚胎时将输卵管作长约1~2 cm切口, 在取出胚胎后彻底清除病灶并缝合, 有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 而较小瘢痕不影响输卵管疏通率。反而药物治疗在输卵管中将胚胎杀死, 胚胎在输卵管中引发炎症反应, 可增加输卵管炎症发生, 进而造成输卵管粘连等发生, 影响输卵管疏通率。MTX为化疗药物, 临床常用于治疗异位妊娠, 研究指出, MTX可干扰DNA、RNA及蛋白质合成和胚胎滋养层细胞分裂, 导致胚胎死亡, 胚胎死亡后在机体被吸收, 而达到治疗异位妊娠目的[7]。但采用MTX治疗异位妊娠在杀死胚胎过程中用药时间较长, 延长患者治疗痛苦。另有研究指出, 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后, 多数患者可出现输卵管炎症, 其中还有多数患者表现为盆腔炎症, 对输卵管疏通和再次妊娠造成一定影响, 并增加再次异位妊娠风险[8]。
综上所述,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较药物保守治疗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提高输卵管畅通率, 降低再次发生异位妊娠风险, 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小娜.自拟异位妊娠保守方与西药结合治疗异位妊娠65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3, 20 (2) :213-214.
[2]陈梅娟, 黄苑萍.异位妊娠早期诊断及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观察[J].海南医学, 2012, 23 (19) :67-69.
[3]李婵娟, 凌斌.异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 2013, 24 (4) :501-503.
[4]黄平, 陈光元.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中行输卵管逆行通液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学, 2015, 21 (3) :382-385.
[5]张晓英.不同药物保守治疗方法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2, 8 (3) :345-346.
[6]袁晶, 郑桂珍.化学药物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效果比较[J].中国药业, 2014, 21 (14) :29-30, 31.
[7]孙玉娟.输卵管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方式对患者生育能力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 (23) :6154-6155.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观察 第9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保守治疗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156例。年龄19~41 (28.25±7.32) 岁;停经时间35~55d, 查血β-hCG<2000U/L;B型超声检查均有附件包块, 包块直径≤4cm;盆腔少许液体深直径<2.5cm或无液体。
1.2 入选标准
(1) 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 (2) 患者无明显腹痛, 生命体征平稳, 无明显内出血; (3) B型超声示宫腔内无孕囊, 盆腔包块直径≤4cm, 未见胎心管搏动; (4) 血β-hCG<2000U/L; (5) 患者本人要求保守治疗。
1.3 治疗方法
将156例患者分成3组, 观察组36例表现为血β-hCG<1000U/L且继续下降, 包块<3cm, 无腹腔内出血, 在医院密切观察暂不用药。其余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 2组治疗前孕龄、血β-hCG水平、盆腔包块大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用米非司酮片300mg、150mg、150mg, 分别于第1、3、5天空腹口服, B组用甲氨蝶呤注射液50mg/m2每天肌内注射, 第7天复查血β-hCG、B型超声, 若血β-hCG下降<15%, B型超声示包块无变化或增大, 无明显腹痛, 可重复用药1次。A组中将血β-hCG<500U/L分为A1亚组, >500U/L且<2000U/L分为A2亚组;B组将血β-hCG<500U/L分为B1亚组, >500U/L且<2000U/L分为B2亚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保守治疗成功率100% (表2) 。血β-hCG<500U/L时, A组 (16例) 与B组 (17例) 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血β-hCG在500~2000U/L时, B组 (44例) 治愈率明显优于A组 (43例)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B组不良反应明显大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A1组比较, *P<0.05;与A2组比较, #P<0.05
2.2 复通及妊娠率
治愈后3个月输卵管复通率及2年的妊娠率各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 常因延误治疗而危及患者生命[2], 随着异位妊娠诊疗技术的提高, 可以在异位妊娠初期做出诊断, 使保守治疗的成功率得到提高。本结果表明血β-hCG<1000U/L且继续下降, 包块<3cm, 无腹腔内出血者。血β-hCG<500U/L, 附件区包块小, 无腹腔内出血用米非司酮治疗, 可减少甲氨蝶呤治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但血β-hCG在500~2000U/L用甲氨蝶呤治疗, 可减少中转手术率。
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虽有失败, 但它减少了手术的损伤, 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了条件, 以上治疗方法在基层医院尤为适用。
摘要:目的 观察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156例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成3组, 统计治疗成功率、输卵管复通率及再妊娠率, 并进行分析。结果 血β-hCG<1000U/L且继续下降, 盆腔包块<3cm, 无腹腔内出血;血β-hCG<500U/L用米非司酮治疗;血β-hCG在5002000U/L用甲氨蝶呤治疗。结论 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虽有失败, 但它减少了手术的损伤, 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异位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期待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光仪.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4) :198-200.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分析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共计86例, 患者年龄在22~38岁, 平均年龄为 (27.8±2.5) 岁, 初产妇有68例, 经产妇有18例, 患者入院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有停经史、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在内。以上患者停经时间均在36~56 d范围之内, 平均的停经时间为 (43.0±1.2) d, 异位妊娠包块直径<4 cm, 未见心管搏动。入院后通过HCG检测呈阳性的有39例, 呈现出弱阳性的有47例。经检查血β-HCG<2 000 U/L, 生命体征平稳, 皆排除肛门坠胀感、剧烈腹痛、明显内出血、肝肾功能不全的可能, 所有患者皆无药物过敏及禁忌史。随机分为两组, 各43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中药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针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予以相关观察及研究。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式, 采取20 mg/d的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 联合50 mg/d的米非司酮口服治疗, 2次/d, 连续使用5 d为1个疗程[1], 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血中β-HCG水平及不良反应。
1.2.2 观察组
采取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中药的治疗方式,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方法同上, 然后给予以下自拟方服用:天花粉60 g, 丹参15 g, 桃仁15 g, 红花15 g, 当归6 g, 三棱6 g, 蜈蚣5 g, 莪术6 g;合并明显腹痛患者, 给予没药5 g, 乳香12 g, 合并出血的患者, 给予加仙鹤草9 g, 阿胶5 g, 以上药物1剂/d, 分早晚1次温服, 连续服用7 d为1疗程。
1.3 评价标准
该研究数据结合《妇产科学》相关疗效评价标准予以实现[2], 具体划分方式如下, 显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附件包块缩小或消失, 超声未见原始心管博动, 血中β-HCG显著下降, 无并发症出现;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好转, 附件包块直径3 cm, 超声未见原始心管博动, 血中β-HCG有所下降, 极少并发症出现;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输卵管包块破裂引起内出血, 血中β-HCG持续不降或升高, 包块直径不缩小甚至增大。总有效率按照显效率+有效率的方式予以计算。
1.4 统计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 随访1年再次宫外孕0例, 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不良反应5例, 随访1年再次宫外孕4例, 总有效率为7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数据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随访1年后, 再次宫外孕比例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用药后的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该文统计发现, 采取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中药治疗在保守治疗宫外孕的总有效率为90.7%, 随访1年再次宫外孕0例, 用药后的β-HCG下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显示此治疗方案在保守治疗宫外孕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对更高。
甲氨蝶呤是1种抗叶酸类的抗肿瘤药物, 同时也是现阶段有关异位妊娠治疗过程中疗效比较显著且应用普遍的药物之一, 患者在服用甲氨蝶呤后, 药物会在体内与细胞中所含有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发生结合反应, 致使四氢叶酸形成障碍, 进而也就能够达到干扰DNA、RNA及蛋白质合成和胚胎滋养细胞分裂反应的目的, 这也就使得患者体内异位妊娠胎盘绒毛出现变性坏死反应, 最终治愈异位妊娠。
米非司酮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炔诺酮的衍生物, 凭着米非司酮高出孕酮2~10倍左右的强亲和力, 与孕酮受体进行高度结合, 阻断孕激素活性的出现, 使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 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 促进黄体生成素的下降, 黄体萎缩, 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而流产。临床实践过程当中认为将米非司酮应用于异位妊娠的辅助性治疗有着明显优势: (1) 通过发挥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 以杀死胚胎组织, 促胚胎组织发生变性、坏死; (2) 米非司酮还可增强MTX的敏感性, 从而减少药物治疗的危险性。 (3) 临床证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及中药治愈率高达90%以上, 此方法能有效避免子宫附件的切除, 尤其对于要求生育的育龄女性, 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生育功能。
自拟方中桃仁和红花具有活血祛瘀, 通经止痛功效;丹参能够凉血安神, 活血调经, 同时有提高局部血流量, 扩张血管, 促新陈代谢的作用;天花粉可以沉着绒毛间隙的纤维蛋白, 使胚胎活性降低, 加快细胞变性和坏死;蜈蚣具有较强的杀胚作用, 促胚胎组织迅速死亡;三棱与莪术可以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4], 联合常规的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一起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地使血浆胶原酶活性与血浆纤维蛋白溶血酶活性提高, 加速了单核细胞吞噬及腹腔淋巴管的吸收, 促胚胎组织迅速变软与吸收, 加快包块周围的瘀血的消散, 提高治疗效率, 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减少复发。
综上所述, 对符合保守治疗适应症的患者, 采取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中药治疗宫外孕的治疗效果明显, 并且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意义上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式, 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妊娠的迅速终止, 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控制患者血液中的β-HCG数值, 整个治疗过程中对子宫附件的损伤较小, 患者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较少, 减少远期复发, 安全性提高, 尤其适用于育龄妇女, 值得合理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湘全.甲氨喋呤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4) :44-45.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64-266
[3]郭久柏, 张琦.子宫动脉栓塞与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比较研究[J].天津医药, 2010, 38 (5) :429-431.
胎盘植入保守治疗15例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 胎盘植入;保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6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06-01
胎盘植入是产科较少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2]。现将我院近几年来出现的胎盘植入治疗及原因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住院分娩产妇1350例,15例出现胎盘植入,年龄在20-40岁之间,其中10例有两次以上人工流产术,5例为一次人工流产,后追问病史,3例有两次以上清宫,患者孕期无不适主诉,无阴道出血,来院要求剖宫产术。术中发现有胎盘植入。
1.2 治疗方法 术中行人工剥离胎盘,在不出血的情况下钳夹植入部位胎盘组织,并送病检,术后予抗炎、缩宫治疗,并予米非司酮75mgbid口服,连用三天,定期复查肝功能、血HCG及B超。
2 结 果
15例病例术中未发生大出血,无输血,无一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2周后复查B超示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血HCG降至10U/L左右,一周后复查均恢复至正常。
3 讨 论
3.1 病因 人工流产、引产、剖宫产、产褥感染、前置胎盘、高龄被认为是导致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手术时可引起子宫内膜的损伤,导致胎盘的绒毛组织侵入子宫肌层,使胎盘与子宫壁不能剥离。宫腔操作次数的增加促使胎盘植入的发生率增高。为了更有效的降低胎盘植入的发生率,首先要做好妇幼卫生宣教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强化计划生育宣传,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刮宫,尤其要避免多次刮宫或宫腔感染,更不要非法私自堕胎。
3.2 诊断 胎盘植入的诊断往往是产后胎盘滞留、剥离不全、剥离面大出血为主要表现,产前彩超诊断胎盘植入也是一个重要方法。但彩超对胎盘植入的诊断的正确率现在还比较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果产前能确诊或可疑胎盘植入,可使医生在产前做好充分准备,遇到紧急情况时当机立断,争取抢救时间。
3.3 治疗
3.3.1 保守治疗 胎盘部分植入且出血不多,根据胎盘植入的面积大小、深浅,可用肠线“8”字结扎缝合出血点,结扎双侧子宫动脉,局部热盐水纱布压迫和电灼等措施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3.3.2 药物治疗 ①MTX可抑制滋养细胞增生,破坏绒毛,使胎盘组织坏死、脱落、吸收。②米非司酮能抑制绒毛增殖,诱发和促进其凋亡发生,抑制绒毛增长,增加绒毛和蜕膜的纤溶活性,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水解,有利于剥脱。药物治疗对出血少、无感染、想保留子宫的患者是一项有效措施。
3.3.3 手术治疗 胎盘植入面积大、植入深、发生大出血时应果断的行子宫切除术。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15例病例术中未发生大出血,无输血,无一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2周后复查B超示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血HCG降至10U/L左右,一周后复查均恢复至正常。由此可见,保守治疗胎盘植入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严宇,孙江川,常淑芳.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2(2):298.
[2] 张凤仪,蒋泽清.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时卵巢的去留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2):712.
[3] 钟利若,苏放明,魏晓萍.剖宫产瘢痕妊娠并胎盘植入的临床研究(附12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29(23):3998.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156例分析 第12篇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6年7月156例病例。这些病例血β-HCG在5 000 U/L以下, 盆腔包块直径小于5 cm, 没有胎心搏动, 根据B超检查和临床症状, 估计腹腔出血量<100 ml, 并且排除宫内妊娠。实验室检查血, 肝、肾功能正常, 且患者均要求行保守治疗。
2 治疗方法
2.1 分组情况
将156例患者分为4组:A组50例, 为米非司酮口服配伍甲氨蝶呤肌注, 米非司酮为100 mg, 2次/d, 口服, 并肌注甲氨蝶呤, 50 mg/m2;B组为47例, 单纯甲氨蝶呤肌注, 50 mg/m2;C组为32例, 单纯米非司酮口服, 100 mg, 2次/d;D组为27例, 观察组。
2.2 治愈标准
患者经治疗后1周行血β-HCG以及B超检查, 血β-HCG下降达15%以上, B超示盆腔包块较前缩小属治愈出院, 并定期复查。
2.3 注意事项
2.3.1 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腹痛, 阴道流血情况。
2.3.2 用药后每周复查血β-HCG至正常, 每3 d复查B超了解盆腔包块情况。
2.3.3 肌注甲氨蝶呤后每周复查血系列及肝肾功能。
3 结果
A组患者48例治愈 (96%) , 其余2例因血β-HCG下降不理想, 进行甲氨蝶呤的二次注射后治愈。
B组患者42例治愈 (90%) , 其中12例出院1周后复查血β-HCG, 下降不理想, 进行甲氨蝶呤的二次注射。其余5例腹痛加剧, 有内出血征象, 转为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
C组患者16例治愈 (50%) , 其余16例中9例血β-HCG上升, 盆腔包块增大, 转为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7例血β-HCG下降不理想, 给予二次口服米非司酮。
D组1例治愈, 其余26例中15例1周后给予米非司酮口服, 配伍甲氨蝶呤注射后好转。11例转为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
4 讨论
米非司酮口服配合甲氨蝶呤注射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高。甲氨蝶呤的治疗机制是抑制滋养细胞增生, 破坏绒毛, 使其坏死、脱落吸收而免于手术。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酮药物, 具有甾体结构, 其通过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 阻断孕酮作用, 使蜕膜组织变性、坏死、黄体溶解, 胚胎坏死而流产[1]。采用甲氨蝶呤单次注射联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异位妊娠的机制是在甲氨蝶呤杀胚的基础上, 米非司酮作用于绒毛使其变性、坏死, 起协同作用, 能更快、更有效地抑制滋养细胞增长, 破坏绒毛, 使胚胎组织坏死, 脱落吸收, 从而降低输卵管妊娠发生破裂的危险性。说明联合用药对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成功率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