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胃肠道手术后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胃肠道手术后范文(精选9篇)

胃肠道手术后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取于2007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对这92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6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其中,参照组中,有46例患者在我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9∶17,年龄在26~77岁,平均年龄为(54.23±6. 1 5)岁。参照组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有6例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其中双下肢、右下肢以及左下肢的患者例数分别有2、1、3例。观察组中,有46例患者在我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27∶19,年龄在25~78岁,平均年龄为(55.76±7.23)岁。观察组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有7例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其中双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有3例,右下肢的有2例,左下肢也有2例。

入选标准以及排除标准:①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在我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治疗;②研究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③将下肢瘫痪的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④研究将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排除。

经确认,两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的年龄、病情、男女性别比例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后,P值>0.05,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间可进行分析、比较。

1.2 防治措施

1.2.1 参照组:

进行常规血栓防治措施。①密切观察患者术后下肢颜色的变化以及是否有疼痛症状存在,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师。②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并依据患者的描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症护理。③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运动练习的指导,主要有下肢的抬腿练习以及屈伸练习[2]。④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主要是多饮水、少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水果、蔬菜[3]。

1.2.2 观察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低分子肝素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在围术期进行。首先,术前的12 h对患者进行5000 U低分子肝素钠的皮下注射,每天注射1次,持续注射10 d[4]。其次,结合肢体的康复训练以及下肢间断的气囊压迫对患者进行血栓防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年龄较大且在近期内出现过颅内出血或者是有颅内出血倾向的情况,则禁用低分子肝素,单纯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与下肢间断气囊压迫的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实施完成,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对所有参与研究的92例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超声诊断、静脉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发射计算机的断层摄影检查,确保本次实验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患者的下肢出现肿胀,腹股沟区有疼痛的情况,沿动脉走行时出现了压痛症状[5]。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凝血酶时间的检查,出现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时间缩短,并且FDP显示出阳性,患者血小板的功能有了明显地提升[6]。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将参与本次研究的92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相关情况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其中95%被作为可信区间,即当P值<0.05,可以表示此次实验研究的常规血栓防治措施与以低分子肝素为主的静脉防治措施间数据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治疗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经过15 d的防治措施实施,观察组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7%,而参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22%,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要低,P<0.05,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不受年龄大小的限制,但是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越大,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也就越大,与年龄呈现正相长的关系。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科研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有研究报道指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在50岁这个阶段其概率为0.50%,而80岁年龄阶段则可以达到3.80%[7]。这正说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会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关系。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老年患者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与患者其自身患有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息息相关。

研究认为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血流停滞、凝血功能亢进以及静脉壁的损伤[8,9]。而进行胃肠道肿瘤手术必然会对机体局部组织产生损伤,包括对局部组织血管带来的创伤;另外胃肠道手术之后,机体有伤后组织修复能力,此时凝血功能也随之增强;最后手术完成,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了运动量,容易导致静脉血管的血流缓慢等。这些原因均是导致患者进行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后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在对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防治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简单的运动练习有下肢抬腿以及屈伸等动作,这样可以促进静脉血流的运行循环;另外,多饮水,少食用高脂肪的食物也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本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防治主要使用到的措施为使用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因为其含有因子Xa,Xa活性可以作用于凝血因子,对血栓产生分离的效果,从而实现其抗凝血的治疗作用。并且,相关的临床研究认为,在外科手术进行前12 h对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获得较高的安全性,且能够发挥低分子肝素的预期效果[10]。

本次研究之中,观察组的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7%,而参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5.22%,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要低,P<0.05。

综上所述,常规血栓防治措施与低分子肝素结合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方法 择取于2007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对这92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常规血栓防治措施(参照组,共有46例)以及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低分子肝素的防治措施(观察组,共有46例)。结果 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常规血栓防治措施以及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在深静脉血栓防治的效果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常规血栓防治措施与低分子肝素结合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手术,深静脉血栓,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尹萍.ICU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分析与防治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3):2152-2155.

[2]徐起琴.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护理[J].中国药业,2012,21(23):60-61.

[3]方惠娟,史玉琴.空气波压力治疗加护理干预在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优育,2012,18(2):85-86.

[4]张军,郑莉,郑媛祯,等.妇科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39例的临床特点和护理防治[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46-149.

[5]刘霞,祝海萍.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及防治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2):78-79.

[6]龚桂芳,胡翠月,帅文君,等.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352-353.

[7]王金玲.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221.

[8]王其素.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2-54.

[9]宋富立,王丽萍,董均杰,等.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围手术期的防治(附28例)[J].医学信息,2013,26(17):323-323.

普外科肠道口手术后护理探讨 第2篇

【关键词】 肠造口技术;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16-01

肠造口术是指利用外科手术方式在腹壁上人为开口,并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开口缝于腹壁,用于排泄粪便。是腹部外科急症临时性或根治性、永久性的治疗措施,尽管此术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由于造口的存在给患者带来了身心和社会功能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见手术之一,在中国每年有近10万人行肠造口术,累计共有100万肠造口者。肠造口术后改变了患者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需要终生使用人工肛门,不仅给病人的生理造成极大不便,并使其承受躯体、心理等多方面的痛苦。

1 术前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应尽早行常规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血型等的检测,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还应备血;择期手术除上述检查外还应行肝功能、胸片、生化全套等检查。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腹胀的病人在手术前还应留置胃管,择期手术应常规肠道准备如清洁灌肠和肠道使用抗生素等。充分的术前准备为手术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2 心理护理

对直肠癌的患者来说大便改道改变了生理情况下大便从肛门排出的习惯,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身体上都是一种打击,难以被患者接受。所以,在手术之前心理护理显得很重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后的恢复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术前与病人或家属交谈时应以和蔼的态度进行,尽最大努力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术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后只要注意饮食的调节和造口的护理,手术对肠道功能没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告诉家属或患者现在的技术能使手术后的不便降到最低的限度。对小儿患者的家长还应详细解释手术是为了小儿以后的治疗打基础的,造口最终是要闭合的,给家长以继续治疗的信心。

3 术后护理

造口的评估与观察。形状: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早期水肿是正常现象,一般6-8周逐渐消退。大小:圆形造口的直径一般为30-60mm;椭圆形造口按长和宽描述;不规则形按时钟点描述径长,理想造口的高度为20mm左右。颜色:正常为红润:贫血时颜色苍白:瘀血则呈暗红或淡紫色;坏死时则发黑。皮肤黏膜缝线及支架管:皮肤黏膜缝线一般于10d拆除;支架管一般7-14d拆除。造口功能:泌尿道造口:术后即有尿液排出;回肠造口:术后24-48h开始排泻,早期量多,可达500-1800ml;进食后排稀薄粪便;结肠造口:术后48-72h开始排泻,排泄物由稀糊状逐渐成形。

4 健康教育

造口袋的更换:护士进行示范操作,要求家属及患者观看;在护士指导下患者或家属进行参与性操作;由护士对患者或家属的独立操作进行反馈考核。先洗手备物,温水、柔软纸巾、剪刀、测量用具及笔、造口袋、垃圾袋,必要时备防漏膏及皮肤保护粉;再剥离造口袋,注意保护皮肤;记住用湿纸巾涂圈式清洁皮肤,避免玷污手;观察有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然后抹干皮肤,注意动作轻柔,必要时涂抹皮肤保护粉;用测量工具测量并剪裁底板大于造口底圈2-3mm,撕去底板粘纸,必要时沿底板口周围涂一圈防漏膏;再贴袋,反复按压抹乎使粘贴牢固;夹闭造15袋;最后处理用物,洗手。掌握自我护理技巧,减少并发症,恢复正常生活。日常生活指导:宽松避免压迫造口,避免腰带勒牢造口。多样化均衡饮食,进行饮食自控和自限,易胀气的食品如番薯、洋葱、汽水、啤酒;难消化的食品如糯米、油炸食品;引起异味的食品如大蒜、韭菜、葱;易引起腹泻的食品如油腻、不洁食物;易引起造口阻塞的食品如高纤维性食物、种子类食物;回肠造口者应多喝水、果汁,1500-2500ml/d;泌尿道造口者应多增加水分摄入2500ml/d。家中备齐造口护理用品;沐浴时,可贴袋淋浴,亦可不贴袋淋浴;睡眠时避免压迫造口:避免经常提举重物,避免剧烈运动。正常工作,正常社交;旅行时备足造口用品。术后3个月可适当行旁事。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刺激性皮炎:避免粪便长时间玷污皮肤,底板如有渗漏及时更换。过敏性皮炎: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机械性皮炎:注意剥离底板的手法,避免频繁更换。造口狭窄:带手套手指蘸润滑剂轻轻探人,从细小手指开始,每次5-15min,1-2次/日。

5 讨 论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活动中的技能能力和主观感觉,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全面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适应3方面总体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1]。肠造口使排便途径及外在形象发生改变,导致了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等改变,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外大量文献显示,肠造口者在术后6个月内若不能重返术前的社会生活,患者康复的机会大为减少。因此,缩短造口术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时间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有研究表明,造口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因而结肠造口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术后正确的结肠造口护理及护理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护理干预可减少肠造口的并发症,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珍玲.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4B):17-18.

胃肠道手术后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患者, 男38例, 女20例, 年龄35岁~76岁, 平均年龄 (45±3) 岁。其中胃穿孔修补4例, 胃大部切除17例, 全胃切除27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8例, 胆肠吻合2例。

1.2 置管方法

患者均在术前留置胃肠减压的同时, 放置鼻肠管1根。术中关腹前, 将鼻肠管调整至距屈氏韧带20 cm处, 或至距胃空肠20 cm~40 cm的吻合口处[2]。

1.3 肠内营养方法

置管后先予以5%糖盐水500 m L缓慢持续滴入, 使肠道适应, 如无不适, 24 h后即可开始肠内营养。营养液采用配方营养粉如安素、能全力以及营养乳剂瑞素等, 或我院自行配制的流质饮食;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及多种维生素的补充, 如可以将氯化钾缓释片碾碎加入营养液、在流质饮食中加入胡萝卜汁及各种果汁等。营养液现配现用, 通过输液泵经输液恒温器加温后均匀持续输入, 原则上先予以配方营养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 量由少到多, 速度由慢到快, 浓度由低到高。

1.4 护理

1.4.1 心理护理

患者刚刚经受过手术的创伤, 不能经口进食, 加之鼻胃管的不适, 本能地产生抵触感和恐惧、焦虑情绪。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 多交流沟通, 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 同时宣教肠内营养的优点、方法、配合措施及注意事项, 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1.4.2 置管护理

先将鼻肠管插入胃管侧孔中并固定, 液体石蜡充分润滑后按常规胃管插入法一并置入。分别妥善固定好两管, 不要盘绕折叠, 防止滑脱, 同时须注意胶布粘贴固定时留有一定的余地, 以免活动时导管脱出。可将胃管和鼻肠管分开固定, 为防止压迫鼻腔, 应24 h更换1次方向。

1.4.3 输注营养液的护理

配制及输注营养液时应遵循无菌原则, 输液管每天更换1次, 防止污染。每次输注前后用20 m L温生理盐水冲管, 连续输注时应间隔3 h~5 h重复冲管1次, 以防营养液残留导致堵管。若发生管道堵塞, 可用5 m L注射器抽温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 直到管道畅通。输注时患者取半坐卧位为宜, 输注完毕鼓励患者床上活动。输入瑞素或流质饮食前应摇匀, 若患者因故暂时停止输入, 营养液应放入冰箱4~6℃下保存, 如放置超过12 h, 无论变质与否均应丢弃, 重新配制使用。

1.4.5 并发症的护理

1.4.5. 1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EN最常见的副反应, 包括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其发生原因与患者不耐受、营养液滴注过快、温度不适宜有关。所以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地予以肠内营养。滴注过程中严密观察, 保持适宜的量和速度, 同时保证营养液的温度在37℃左右。我院由于使用输液泵和恒温输液加温器, 有效避免了上述情况导致的副反应的发生。护士应多巡视病房, 准确记录排气、排便时间, 大便的颜色、性状和量, 患者发生腹泻时应进行大便培养及常规检查, 如患者持续腹泻, 应暂时停用EN, 改用PN。

1.4.5. 2 吸入性肺炎

胃肠术后初期, 由于胃动力障碍及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退, 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所以输注营养液时及输注后1 h患者应取半坐卧位, 或者床头抬高30°~45°。每天输注前检查胃潴留情况, 必要时暂停EN2 h~8 h, 予以吗丁啉等促胃动力药, 增加胃肠蠕动。对胃蠕动功能严重障碍有高度误吸危险者, 应采用空肠造口行EN[3]。

1.4.5. 3 鼻咽及消化道损伤

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插管时发生机械性损伤;二是导管质地较硬, 长期压迫鼻咽、食管、胃黏膜可导致糜烂、坏死、溃疡、出血等。预防的关键是插管时动作须轻柔, 遇阻时应查明原因, 切忌强行粗暴插入。选用新型材料导管如聚氨酯和硅胶导管, 其质地柔软、口径较细, 可最大限度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2 结果

58例患者伤口均按时拆线, Ⅰ期愈合。发生肺部感染5例, 应激性溃疡出血2例, 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未发生吻合口瘘。患者术后体重下降程度较术前小于5%。

3 讨论

由于胃肠道疾病的性质所决定, 患者消化道较长时间受累, 术前多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而手术的创伤和应激, 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 导致蛋白质的分解加快, 能量消耗增加。所以, 胃肠道手术后的营养支持近年来在临床上愈发受到重视, 实践证明, 其是手术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环节。与PN相比较EN以其营养全面、价格低廉、护理监测简单方便、并发症及后遗症少、对机体影响小的优势受到临床上的青睐。小肠功能通常在术后几小时便可恢复正常, 所以术后不久即可开始EN, 其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同时还能刺激胃泌素、胃动素、胆囊收缩素等分泌, 促进胃肠蠕动及胆囊收缩, 增加内脏血流, 减少胆汁淤积和胆石症的发生率[4]。认真仔细的观察和严密周到的护理也是肠内营养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本研究结果表明, 有效疏导患者负性心理, 做好置管及输注营养液的护理, 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 胃肠道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坚, 黄坚雄.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术后的临床应用分析[J].海南医学, 2007, 18 (10) :58-59.

[2]宁长青.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杂志, 2010, 30 (1) :63-64.

[3]庄逸辉, 廖泽飞, 吴淼.胃肠道手术早期肠内营养对术后感染影响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 2007, 35 (2) :225-226.

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30例临床研究 第4篇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确诊为肠瘘的患者30例, 其中男性患者20例 (66.7%) , 女性10例 (33.3%) , 年龄分布为35~69岁, 平均年龄45.7岁。30例患者肠瘘均发生在接受胃肠手术后, 肠瘘位置分别为:结肠瘘6例, 回肠瘘12例, 空肠瘘4例, 十二指肠瘘8例。其中肠内瘘为6例, 肠外瘘为24例, 低流量瘘为16例, 高流量瘘为14例。

1.2 治疗方法

经确诊后, 全组患者均采取住院治疗方式, 每2d进行一次血尿素、血糖、血清电解质、血红蛋白的检查, 每1周进行一次肝肾功能的检查。 (1) 保守治疗:本次入选的病例中, 18例患者经明确出现肠瘘后, 选择保守治疗的方式, 实行胃肠减压、绝对禁食, 瘘口附近设置引流管进行腹腔引流, 对瘘口的皮肤涂抹氧化锌软膏进行保护, 增强患者抗感染的能力, 注意患者机体的水电解质应保持酸碱平衡, 保护器官的正常功能。为减少患者瘘口溢出的肠液量, 可采用生长抑素皮下注射100g, 每日3次。同时采用营养支持疗法, 由TPN逐渐转为TEN, 或适时转为手术治疗[1,2]。 (2) 手术治疗:本次入选病例中, 有12例实施手术治疗。其中实施肠切除及吻合术的为4例, 实施肠修补术的为3例, 仅实行单纯的腹腔引流术者为5例。

2 治疗结果

采取保守治疗的18例患者中治愈14例, 治愈率为77.8%, 自动出院者为3例, 死亡病例为1例;采取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中治愈10例, 自动出院者1例, 死亡病例为1例, 治愈率83.3%, 总治愈率为80%。采用保守治疗的1例死亡病例中, 系患者长期卧床, 形成血栓导致肺栓塞, 而手术治疗法的1例死亡病例, 则因严重腹腔感染, 导致败血症。

3 讨论

虽然目前外科手术在技巧及器械设备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肠瘘仍属于一种多发的并发症, 若医治不及时, 往往导致患者因严重感染、全身性脓毒症、脏器功能衰竭或水电解质出现严重失调而死。

3.1 造成肠瘘的因素

通过本次研究总结, 易引发肠瘘的因素, 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 腹腔感染导致胃肠吻合口出现炎性水肿或感染。通常情况下, 当出现腹腔感染时, 肠壁易出现炎性水肿, 引起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 局部愈合能力下降, 易出现感染, 溃破形成瘘; (2) 肠腔局部的张力过大, 或压力过大。若前期胃肠手术中, 未有效对远近肠腔进行减压, 加之手术后, 患者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相对较为缓慢, 或同时出现粘连性的肠梗阻, 往往容易引起吻合口位置的张力增大, 导致瘘的出现, 例如直结肠、十二指肠等处的缝合, 容易因张力或压力的增大而形成瘘; (3) 进行肠吻合时缝合不当。若手术中因不规范操作、不当使用吻合器械、经验不足等原因, 使缝合针距过大、过小、过密, 或线结过紧过松、漏针、未全层缝合等情况, 引起肠瘘; (4) 供血不足或休克。例如十二指肠手术时, 由于属边缘血供, 若消化性溃疡切除面积较大时, 一旦切除不彻底, 则愈加影响血供, 影响愈合速度, 导致肠瘘, 或者在行肠吻合术时, 过多分离肠系膜, 未准确判断血供情况, 导致漏口附近缺血性坏死, 形成吻合口瘘等; (5) 其他情况。漏诊, 未及时发现局部破裂;前期手术引流管不当放置, 摩擦或压迫肠管肠壁;肿瘤穿破引起肠瘘等[2]。

3.2 治愈措施

由上述因素可见, 肠瘘的出现虽然存在着客观因素, 但通过人为控制和注意, 即可降低肠瘘的发生率。 (1) 经研究表明, 肠瘘治愈的重要因素在于是降低瘘口消化酶的浓度, 并减少肠液的溢出量以。因此, 采取生长抑素以及生长抑素的衍生物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降低消化酶含量, 促进瘘口愈合。据统计, 在24h内, 生长抑素能够使肠液量从原来的2000mL降低到200mL, 提高瘘口70%~80%的愈合率。 (2) 过去肠瘘患者的死亡因素, 多源于营养不良, 约占到肠瘘患者总病死率的48%。因此, 在治疗肠瘘的过程中, 营养支持至关重要的。目前, 采用TPN方式是肠瘘治疗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TPN能够确保人体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充分补充各必要的营养要素, 并在此基础上, 减少50%~70%的胃肠液量, 使瘘口的肠液溢出量显著降低, 利于控制合并感染, 提高治愈率提高; (3) 适时手术治疗。并非所有的保守治疗均能够治愈肠瘘, 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若早期出现以下情况, 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防止出现危险:因引流不畅导致弥漫性的腹膜炎者;小肠穿孔或梗阻;腹腔内形成脓肿并伴随出血等。若出现上述情况, 首先应预防感染, 保证引流顺畅, 施行冲洗引流, 以及肠造口粪便转流等[3]。

对于如何选择手术的时机, 应因人而异, 并非单纯通过肠瘘出现的时间进行判断, 应在进行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后, 控制感染情况, 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瘘口溢出量减少, 才能够进行手术。对于术后早期出现的部分较小瘘口, 可通过支持治疗后, 进行二次手术修补瘘口修补并引流, 即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此外, 对于手术方式, 应根据瘘出现的时间、特点灵活选择。此外, 在手术前, 还应检测是否存在大范围的腹膜炎及脓肿现象, 通过CT检查粘连程度及分布范围, 同时评估患者的耐受力及脏器功能是否允许手术。值得注意的是, 若患者已发现存在严重的腹腔感染, 甚至全身感染, 低蛋白等情况, 手术成功概率较低, 容易陷入反复出现肠瘘的恶性新欢之中, 在临床上, 应引起重视。

4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不同的肠瘘患者, 应根据其自身特点灵活制定治疗方案, 及时调整, 准确判断, 相信随着肠瘘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临床营养学方面的长足进步, 肠瘘的治愈效果会逐渐增强, 帮助越来越多的肠瘘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尹新华, 路艳茹.肠瘘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及护理[J].宁夏医学杂志, 2011, 33 (6) :572-573.

[2]薛利军, 尹路, 林谋斌, 等.腹部手术后肠瘘的诊疗体会[J].腹部外科, 2010, 23 (4) :227-229.

胃肠道手术后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经造口袋收集引流管周围渗液病人18例, 男12例, 女6例;年龄45岁~78岁, 平均59岁;平均住院16 d。

1.2 手术方法

在全身麻醉加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 肠破裂修补术6例, 胃癌根治术4例, 直肠癌根治术8例。

1.3 结果

18例使用造口袋处理引流管周围渗液的病人, 引流管口周围渗液均引流入造口袋内, 周围皮肤无破溃、皮肤保护良好, 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 引流物观察清晰, 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病人及家属依从性好, 满意度及舒适度明显提高, 减轻了医生、护士处理伤口和渗液的工作量。

2 使用方法

2.1 单根引流管周围渗液

采用一件式透明造口袋 (康乐保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5985型) , 底盘不做裁剪或稍做裁剪, 留出一个引流管通过的小孔。在透明袋外的偏上方处顺着引流管伸出的方向做一个标记, 在标记处贴一块3 cm×3 cm的水胶体薄膜 (康乐保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水胶体薄膜) , 并在此处用剪刀剪开一小口, 长度小于引流管直径2 mm~3 mm为佳。彻底清洁消毒皮肤后, 底盘封闭引流管周围皮肤, 引流管由底盘开口置入袋内后, 用无菌小血管钳前端自透明袋外小口处伸入造口袋内, 夹紧引流管末端, 将引流管外端自小口处穿出造口袋, 再按照常规更换引流袋的方法将引流管末端与引流袋连接, 封闭造口袋末端即可 (注意无菌操作, 分离引流管及连接引流袋前都要严格消毒) 。

2.2 多根引流管周围渗液

多根引流管相距较近者, 可用大底盘一件式透明造口袋 (康乐保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1903型) , 底盘根据引流管分布情况和距离加以裁剪, 加用防漏膏, 其他依照单根引流管周围渗液方法处理。多根引流管相距较远者, 可使用多个造口袋, 依照单根引流管周围渗液方法处理, 尽量保证多个造口袋能够同时粘贴。

3 讨论

腹腔引流是胃肠外科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胃肠道手术关腹前, 通常放置腹腔引流管, 一方面是为了引流腹腔积液、积血, 另一方面用来监测腹腔内情况, 预防瘘的发生[2]。导致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的原因包括:腹壁戳孔径过大;腹腔渗液较多;引流管位置不妥或管腔堵塞、扭曲。这些渗液多为碱性黏液, pH 值为7.6~8.4, 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无机物成分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 还有氯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微量的镁离子、锌离子等, 有机物主要有消化酶、脱落细胞、炎性细胞等;这些碱性黏液会对皮肤造成持续不良的刺激, 导致皮肤糜烂、溃疡[1]。持续的渗液还容易污染敷料及病人衣服、被单, 增加医护人员伤口换药和更换衣服、被单的工作量, 同时增加病人心理压力, 降低舒适度, 容易引发医疗纠纷[3,4,5]。

采用造口袋收集引流液具有明显的优点。①防止渗出物对皮肤的刺激, 避免皮肤糜烂溃疡。②腹腔引流管引流量与管口周围渗出液可分开计量, 能够及时根据引流液及渗液的性状、量, 判断病情的变化, 提供计算补液量的依据, 对病人的恢复具有较大的帮助[1]。③减少了医护人员与渗液直接接触的几率, 降低了职业暴露, 降低了医院感染率。④造口袋的应用使换药由每天4次~10次减少至5 d~7 d更换1次, 减轻了工作量, 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降低了医疗费用。⑤减少了潮湿的衣物对皮肤的刺激, 密闭的造口袋使渗液气味不易逸出, 提高了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⑥持续的渗液会使病人认为病情恶化或医生治疗不力, 使用造口袋收集渗液可以减轻病人及家属心理压力,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6]。腹腔引流管管周渗液的病人采用造口袋以不同的方式收集渗液, 可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

摘要:[目的]探讨造口袋在胃肠道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处理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胃肠道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病人使用造口袋协助收集渗液, 同时加强护理。[结果]引流管口周围渗液均引流入造口袋内, 周围皮肤无破溃、皮肤保护良好, 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 引流物观察清晰, 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病人及家属依从性好, 满意度及舒适度提高。[结论]造口袋应用于胃肠道术后引流口周围渗液的处理, 可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 准确记录引流量、渗液量, 提高病人舒适度。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造口袋,腹腔引流管,渗液,护理

参考文献

[1]乔莉娜, 车文芳, 阮瑞霞, 等.造口袋在腹部渗漏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0, 24 (9B) :2398-2399.

[2]陈亚, 张亚琪, 邵洁.造口袋在胃肠道手术后腹腔引流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6) :29.

[3]Rust J.Care of patients with stomas:The pouch change procedure[J].Nurs Stand, 2007, 22 (6) :43-47.

[4]Black P, Br J.Stoma care nursing management:Cost implications in community care[J].Community Nurs, 2009, 14 (8) :350-352.

[5]Brindle CT, Blankenship J.Management of complex abdominal wounds with small bowel fistulae:Isolationt echniques and exu-date control to improve outcomes[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 2009, 36 (4) :396-403.

胃肠道手术后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肝胆外科手术的52例患者, 其中包括女性患者25例, 男性患者27例。年龄均在 (32~54) 岁之间, 平均年龄 (42.13±3.34) 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及影像学诊断, 确诊为胃肠活动受阻及不同程度肝胆病变现象, 于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外周血液的病理学检查显示, 52例患者预后的营养指数 (44.2±4.0) 。现采取两种不同营养方式对其分组, 每组患者各26例。两组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基本资料对比分析无显著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手术前, 针对所有患者进行盲插鼻肠管, 手术实施阶段, 确保鼻肠管末端在治愈患者的空肠下部, 术后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2]。

常规组:在术后的第3天开始给予26例患者营养, 通过鼻肠管泵入温开水, 剂量是400ml, 再加入全能, 剂量是800ml。

营养组:采取早期营养方式。在26例患者术后的第1天, 经鼻肠管泵入0.9%浓度的生理盐水, 剂量是30ml。第2天, 泵入剂量为300ml的温开水, 并加剂量是400ml的全能。第3天泵入剂量是400ml的温开水, 同时加入800ml剂量的全能。以后3天内营养供给方式同第3天一样[3,4]。

7天后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 并对患者预后营养指标进行统计, 随访1个月, 观察其疗效。

1.3 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肛门恢复排气, 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症状消失, 没有出现腹泻象及其它术后并发症;有效:患者肛门排气好转, 腹痛腹胀现象均得到明显改善, 合并轻微腹泻。无效: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 腹泻等并发症情况加重视为无效[5,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处理分析, 采用均数±、平均数 (±s) 表示营养均值, 计量数据资料的组件3比较采用t检验, 采用卡方X2法行最终的比较分析, 当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营养组预后的营养指数 (46.6±3.9) , 常规组预后的营养指数 (44.5±4.2) 。营养组明显优于常规组, 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养组的疗效率是96.15%, 常规组的疗效率是84.62%, 两组疗效率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3 讨论

肝胆疾病患者行外科手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对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越早的加入肠内营养供给可有效对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肝胆疾病患者肠道黏膜萎缩及肠道内菌群的移位缺点进行克服[7~9]。手术治疗后, 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胃功能及小肠蠕动等均可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及早的加入肠内营养供给可对患者的机体代谢功能快速回复起到积极的作用[10]。通过本次研究提示:早期给予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肝胆疾病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对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可有效缓解患者因胃胀等导致的不适感, 有助于机体的康复。针对肝胆患者的早期营养供给, 要依据患者临床所表现的出来的实际情况, 科学的对营养物质的泵入速度及营养液温度进行调整。同时, 加入适当的心理护理, 多方面协同促进患者肠胃功能尽早恢复。

综合上述论述, 通过本组研究对比可知, 肝胆疾病患者行外科手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对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能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现象。

参考文献

[1] 曲慧利, 孙彩霞, 张丽惠.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疾病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医学杂志, 2010;23 (2) :137~138

[2] 武鸣, 吴为.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24 (8) :3886~3887

[3] 蒋骏.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3;5 (11) :32~33

[4] 郑国利.大承气汤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4 5例[J].陕西中医, 2011;32 (7) :868~873

[5] 王先平, 刘舒.自拟胃肠舒对107例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10;13 (3) :184~185

[6] 邱清泉.肝胆病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24 (3) :497~498

[7] 张玉芳, 刘胜初.危重症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对比观察[J].现代医院, 2010;10 (7) :99~100

[8] 黄仕雄, 张坚.胃肠道疾病患者术后早期低热低氮肠外营养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院, 2011;11 (11) :27~29

[9] 赖佳明, 梁力建, 张瑞风.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9 (20) :105~106

胃肠道手术后 第7篇

资料与方法

收治肝胆外科手术患者48例, 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试验组24例, 男13例, 女11例, 年龄36~64岁, 平均 (51.4±0.8) 岁;对照组24例, 男10例, 女14例, 年龄37.4~67.6岁, 平均 (52.6±1.3) 岁。患者对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 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恢复法处理, 方法如下:患者手术后第3~4天进行肠内营养, 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试验组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方法处理, 方法如下: (1) 患者手术后24 h内均给予250 m L常规生理盐水经鼻插管注入补充患者体液, 流速控制在13~18 m L/h。 (2) 患者注入生理盐水后1 d, 对于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 继续注入肠内营养混悬液 (TPF) 混合400 m L温开水营养液, 并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的增加营养液的速度。 (3) 患者术后第3天进行混合营养液肠内营养注入, 并将肠内营养混悬液增加到750 m L, 将肠内营养混悬液混合400 m L温开水混合注入, 注入速度控制在82~95 m L/h, 患者持续3~4 d后, 停止肠内营养[2]。

统计学方法: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采用[例 (%) ]表示, 计量资料行t检验, 采用 (±s) 表示,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次研究中, 试验组预后营养指数均值 (46.6±3.9)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4.5±4.2) , P<0.05;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 (27.36±5.79) h, 首次进食时间 (1.46±0.37) d, 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讨论

肝胆外科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 疾病类型也比较复杂,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 临床上对于肝胆外科疾病更多地以手术治疗为主, 这种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 但是部分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影响患者治疗预后。

近年来,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肝胆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次研究结果和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相仿[3]。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其他营养支持相比优势较多, 这种肠内营养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外科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其具体优势如下: (1)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经静脉输液量, 从而能够降低患者发生微粒性并发症发生率。 (2)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操作相对比较简单, 对术后操作技术以及相关设备要求相对较低, 操作过程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相对比较低。 (3)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更好地保护患者肠道黏膜结构, 从而对肠道内良性菌群以及肠道黏膜功能维持发挥作用, 也可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 患者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并根据患者情况调节营养液的输入速率;同时, 还应该提高对患者意识的观察,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进一步提高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 从而更好地促进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治肝胆外科手术患者48例, 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恢复法, 试验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恢复方法, 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预后营养指数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效果好, 能够改善患者胃肠功能, 且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处理方式,肝胆患者,外科手术,胃肠功能恢复,影响

参考文献

[1]武鸣, 吴为.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8) :3886-3887.

[2]代胜云, 邵淑萍, 张瑞风, 等.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6) :133-134.

[3]王乃杰.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11 (24) :208-209.

胃肠道手术后 第8篇

关键词:胃肠道疾病;手术期后;护理体会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after the operation period.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April -2013 year in October to 32 cases in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an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on nursing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after the operation period. Results: the patients after proper methods of car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restore health. Conclusion: the correct nursing method to help patients recover early.

Keywords: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operation period; nursing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169-01

胃十二指肠手术后的患者,由于禁食、饥饿和手术创伤,常存在水和电解质的紊乱。手术后水与电解质代谢的改变,主要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有关。当麻醉开始后,垂体后叶的ADH分泌增加,手术时血中的ADH水平与手术创伤大小、失血量等因素有直接关系。手术后,ADH的升高持续3~5d才恢复至正常。在ADH的作用下,肾小管回吸收水分增加,致手术后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而血浆渗透压降低,呈稀释状态。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10月到我院就治的32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4例,最大年龄52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0.5岁。

2 手术后近期补液

正常人,输入大量的5%葡萄糖液,水分可以很快从肾脏排出而不产生水潴留。但在手术后,由于ADH的抗利尿作用,如过多输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在体内代谢后剩余的水分,加上组织分解代谢和氧化所产生的内生水,可产生水潴留。麻醉、缺氧、疼痛、失血、创伤等刺激,均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从而增加肾上腺皮质醇的水平。皮质醇升高对手术后的分解代谢和钠潴留均有影响,但影响钠潴留最重要的是醛固酮。血容量减少、低钠、高钾等均可使醛固酮的分泌增加而导致钠潴留,因此术后钠潴留也很常见。术后尿钠排出下降,可自术前的每天100mmol降至25mmol,持续3~5d,然后排出量逐渐增加,将术后潴留于体内的钠排出。术后输给含钠溶液并不改变钠潴留。在钠潴留的同时,体内总钠量增加,而血清钠浓度却有所降低,此种低血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潴留稀释所致,此时若输给过多的5%葡萄糖溶液,低钠血症则更为明显。

对于低渗性低钠血症,如属于低容量低渗性低钠血症(即低渗性缺水),在处理上应首先补充细胞外液容量。通常用等渗电解质溶液(如平衡盐溶液)补充全部液体需要量(包括目前和积累的损失量),但要采取比较温和的手段,让机体内环境逐渐恢复平衡,一般数天内即可恢复正常的渗透性。若因紧急情况需要提高体液的渗透性,可根据汁算的机体钠需要量,使用高渗氯化钠溶液,初次用量一般只用计算量的1/4,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补充。

术后补钾仍是有争议的问题。过去认为,由于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可引起钾从尿中排出增加,又因分解代谢增强,大量钾离子自细胞内逸出,使细胞外液钾浓度增高,因此,手术后早期(3d内)不宜补钾。目前认为,术后补钾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胃肠手术后早期,患者低钾血症并不少见,因此术前原已有钾缺乏者或手术后有继续失钾者(如胃肠液、胆汁、胰液丢失或较大创面渗出等),术后早期仍可适当补钾,但应在有充足尿量的情况下进行。若术前无缺钾,在择期手术2~3d后即可恢复进食者,术后2~3d内可不必补钾。

3 手术后后期补液

多数患者手术后2~3d,胃肠功能已基本恢复、逐渐恢复口服饮食及减少胃肠外补液量。但如果术中或术后不平稳、术后发生并发症或胃肠功能恢复不良时,术后补液就显得非常重要。术后后期的补液应根据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的体液丧失量和摄入量等具体情况而定,在制订补给方案时要注意液体总量、浓度及其成分,还应注意补充营养物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应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并避免使用损害肝肾功能的药物。

4 患有胃肠道疾病的妊娠期患者补液

妊娠病人一般很少采用TPN,但如并发肠梗阻、中毒、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子痫或剧吐或妊娠期手术禁食时,应从静脉补液。静脉补液除包含孕妇所需的营养物质外,热量应以糖类为主。糖类作为维持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的热源利用率最高,对胎盘的通透性较强,补充葡萄糖后可被直接氧化利用或转化为葡萄糖储存。禁忌输注脂肪乳剂,因孕期内可出现生理性高脂血症,如再输入脂肪乳剂,可使血中甘油三酯浓度升高,产生对胎儿有害的酮血症。此外,脂肪乳剂可使子宫肌层收缩,不仅影响胎盘功能,还可致早产。输入氨基酸可给胎儿提供正常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母体伤口愈合。

综上所述,手术后近期的补液要注意下列几种情况:①血容量是否足以维持良好的循环功能;②术中失液情况及补液量;③术后是否有继续失液,包括胃肠减压、胆管引流、腹腔引流、伤口引流等;④由于大手术的应激反应,机体常出现水钠潴留和排钾的倾向,因而术后补液不可过多。一般认为,术后近期补液应以维持平稳的循环状态及适当的尿量为宜,最初24h不需补钾。补液种类以平衡盐溶液及葡萄糖溶液為主,若术中血容量补充不足或术后仍有失血,应酌情继续补充胶体溶液或输血。对于手术后后期补液以及妊娠期患者的补液情况,则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加以制定和修改。

参考文献

[1] 黄仕雄; 张坚,胃肠道疾病患者术后早期低热低氮肠外营养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医院;2010,10;27.

[2] 王磊,周亚楠等,不同途径营养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7(01).

胃肠道手术后 第9篇

关键词:术前清洁灌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肠道功能

2008年2月至2009年5月, 我科对30例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术前行清洁灌肠, 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60例符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标准的患者, 其中男21例, 女39例, 20~75岁, 平均44岁。慢性结石胆囊炎45例、胆囊息肉病变15例。按手术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其中实验组男16例, 女14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经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均在全麻下为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制定评价项目, 如患者有无腹胀、肠鸣音恢复情况、是否使用开塞露等指标。

两组患者在术前24h禁止食用豆制品、牛奶等易产气食品, 术前6~8h开始禁水。实验组术前给予0.9%的氯化钠溶液 (400~500mL) 温水灌肠。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 未进行特殊灌肠处理。

1.3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观察到的实验数据利用SPSS16.0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肠鸣音恢复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方面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在有无腹胀及是否使用开塞露帮助肠道功能恢复方面, 实验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2。

3 讨论

术前清洁灌肠的目的在于清除残留在肠道内的粪便及肠道细菌[1], 同时还可以防止胃肠过度胀气而影响手术视野,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2]。因此术前肠道准备是否干净, 直接关系到患者术后恢复是否顺利, 由于术中麻醉作用, 气腹的造成, 致使尝到肌肉麻痹, 肠道松弛。术后放置引流管, 术后切口疼痛, 使患者活动受限, 致肠道内积存的粪便和气体不能顺利排出[3], 给患者带来严重不适, 同时还延缓肠功能的恢复。术前清洁灌肠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伤口愈合, 还对肠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我科采用术前清洁灌肠, 对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虽无明显差异性, 但结果表明可有效地促进肠功能恢复, 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清洁灌肠可操作性强,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秋平.大肠癌术前不同肠道准备法的效果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0, 6 (5) :341.

[2]王三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20) :58-59.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