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舞龙运动发展与前景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舞龙运动发展与前景(精选7篇)

舞龙运动发展与前景 第1篇

一、舞龙运动的历史起源

舞龙运动中, 龙是最重要, 也可以说是唯一不可缺少的工具。而龙的形象在中国历史上并非一成不变, 龙形不断演变, 舞龙运动的表现力也随之发生变化。夏商周直至春秋时期, 祭祀求雨仪式中的龙躯干似蛇、头似怪兽, 整个身体呈匍匐状, 具有明显的爬行动物特征。它们的表情大多狰狞, 显露出一种狂放、粗野、神秘的力量。如前所述, 这些主要用泥沙制成的龙不能移动。人们祭祀时就环绕着龙做一些原始的、简单的动作。此时舞动的不是龙, 而是人[1]。

战国以后, 龙形开始逐渐发生变化。龙身摆脱了以前似蛇的柔弱纤细感, 转而变得粗狂刚健有力。此外, 身体表面也逐渐多了一些装饰, 例如毛发、鳞片、龙角、龙须等。原来爬行动物的特征弱化, 龙的形象开始有了腾飞的感觉。到了隋朝, 舞龙运动进入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隋朝结束了近200年南北朝分裂割据战乱的时代, 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恢复发展使舞龙从主要用于祭祀求雨走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隋朝已经开始出现了以舞龙为主要内容的单纯的表演活动。在民间杂技表演中, 还有以舞龙为形式的顶杆、吐火等绝活。这一历史现象在《隋书》中都有清晰的记载。

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 经济、社会更为发展, 为舞龙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舞龙不仅在单纯的表演活动中继续深受百姓喜爱, 而且由于唐代农业的发展, 舞龙在祭祀求雨仪式中的地位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唐代的祭祀求雨仪式大多由皇室宫廷主办, 期间的舞龙环节自然比过去民间祭祀求雨时盛大得多。朝野上下、文臣武将都可以参与舞龙。朝廷甚至还举行只有舞龙的“烛龙斋祭”。所谓烛龙即与当下的火龙相似。表演性质的舞龙和祭祀仪式中只有舞龙环节情况的出现, 说明唐代的舞龙运动已经独立成型, 而且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烛龙、水龙等舞龙的变种形态百出。今天舞龙作为一项独立的民间运动和竞技运动, 都可以看到其中唐代舞龙的影子。

自宋代开始直到清朝封建社会结束, 甚至直至今天, 龙形大体上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可以说已经基本定型:它被减少了一些前期刚猛的色彩, 更加华美多姿、蜿蜒威严。龙形的定型也使舞龙运动基本定型。祭祀迷信意味在舞龙运动中渐渐淡化, 表演娱乐、健身益智的效果渐渐增强。宋代以来八百多年, 人们接受和固定化了对舞龙运动的审美, 它已经成为各地节假日期间不可缺少的文化活动安排之一。特别是近年来, 民族文化活动日益兴盛, 舞龙运动规模日益壮大, 舞龙运动也从露天场地走上了装饰华美的舞台, 吸引着世人越来越多的目光[2]。

二、舞龙运动的发展

第一, 舞龙运动所用到的服装、器材等随着社会的变迁、文化的发展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今天舞龙运动的服装和器材从外表上看很明显还保存着古代的风韵, 但它们的制作材料和工艺与古代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服装、器材的变化又会直接影响这项运动的很多技术动作。特别是器材变化导致整个运动项目变化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近几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中的弓弩射击比赛, 参赛运动员的成绩差距非常大。究其原因, 在于木质或竹质的弓弩根据赛事组委会要求不得加装瞄准器, 有些运动员所用的弓弩还是传统手工制作, 而有些运动员已经开始使用质量和精度明显加强的由机器生产的弓弩。因此使用不同的比赛器材导致了比赛成绩的大相径庭。在竞技体育现代化、竞争激烈化的大背景下,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用器具制作生产越来越倾向利用高科技、新材料, 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统特色。舞龙运动当前也因为器具的现代化问题而在探寻现代与传统的最佳平衡点。作为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其服装、器具都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 舞龙运动服装、器具结合时代特色的发展创新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这项运动千百年来蕴藏着的传统性、民族性内涵[3]。

第二, 与古代舞龙运动的民间松散性和随意性相比, 当今的舞龙运动的发展多了一份制度性保障。在制度的规范和有关组织机构的领导下, 舞龙运动更好地适应了新的社会形势、理顺了这项运动所涉及的各方面关系, 因而走上了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1995年, 香港成立了国际龙狮运动总会, 经过十多年发展壮大, 该机构已经覆盖了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在该总会的指导下, 欧洲、亚洲、美洲多个国家组建了龙狮组织。2006年, 国际龙狮运动总会在印度尼西亚改组成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 该联合会的宗旨在于推动舞龙、舞狮运动在国际上成为一项公认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 从而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软实力影响。在国内, 1995年当时的国家体委批准成立中国龙狮运动协会, 舞龙、舞狮运动进入到全国体育正式比赛的序列。八年后, 舞龙、舞狮运动因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加入,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遂成立了龙狮分会, 进一步扩大了舞龙、舞狮运动的参与群体和普及范围, 也培养了大批传承和发扬这项民族传统运动的青年继承人。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 不仅催生了不同级别的舞龙赛事的产生, 而且带动了全国有关舞龙运动的学术研究活动。舞龙运动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尽管如此, 舞龙运动在体育商业化色彩日益浓厚, 甚至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 它仍然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其他体育赛事的激烈竞争。因而制度性保障和组织机构的完善是否能够以及如何能够充分保证舞龙运动的长盛不衰, 是相关学者们亟须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摘要: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象征, 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舞龙运动是中国龙文化中一个值得称道的组成部分。它最早是从民间祭祀求雨仪式中脱离出来而逐渐成型的一种传统体育运动形式。

关键词:舞龙,起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毓庆.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2]谭业庭.中国传统节日[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9.

论文:展望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 第2篇

马俊成1,卫志强2,马杰3,(1,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处 上海 200438;2,上海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教研中心 上海 200438;3,阜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安徽阜阳 236032;)

摘要:舞龙舞狮运动已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较广泛地开展了起来,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以上海“浦东·三林”第八届中国国际龙狮邀请赛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数据和资料基础上对龙狮比赛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文章重点分析了其优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其需要改革和提高的几点建议,希望以此促进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舞龙;舞狮;龙狮运动;比赛;发展;设想

Prosp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ragon-lion Sports

from the 8th China Dragon-lion International Invitation Game

Ma Juncheng, Wei Zhiqian, Ma Jie

(1, Graduate Students Dep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Shanghai 200438, China;2,Social Physic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Shanghai Institute of P.E.,Shanghai 200438, China;3,Physical Education Dept,Fuyang Teachers’ College, Anhui Fuyang, 236032,China)

Abstract: Though the Dragon-lion sports have been widely developed all over the world, it still needs further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This paper analyzed compendiously through studying the 8th China Dragon-lion International Invitation Game which was held in Sanlin Town, Pudong district,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data and materials of the Dragon-lion sports.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ragon-lion Sport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t.Finally, the paper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innovation of the future Dragon-lion sports with hoping that 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ragon-lion sports.Key words: dragon dance;lion dance;dragon-lion dance;game;development;assumption

舞龙舞狮是一项历史悠久、具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近年来国际龙狮总会、中国龙狮协会已成功举办多次国际、全国舞龙舞狮邀请赛、锦标赛和精英赛, 极大地促进了该项运动的交流、推广和发展。舞龙舞狮同时也是全国农民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2004“浦东·三林”第八届中国国际龙狮邀请赛2004年11月27日在上海东方明珠广场隆重开幕。广场格外热闹,市委常委、新区区委书记杜家毫,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出席开幕式并一起为龙狮点睛,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宣布比赛开始。开幕式上,浦东新区三林镇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授予“中国龙狮运动之乡”铭牌。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上海市体育局、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比赛安排在27、28日两天,在为期两天的赛程中,来自比利时、英国、德国、荷兰、马兰西亚、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中国台北和上海三林等国家和地区的6支舞龙队和7支南狮队同台竞技,比赛分舞龙自选套路和南狮自选套路两个项目。正式比赛地点安排在浦东新区三林镇华城广场。舞龙舞狮运动简介

近十年来,经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的不断挖掘和整理,舞龙舞狮运动已发展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和吉祥喜庆色彩及观赏价值的国际性体育竞赛项目,比赛呈良好的发展趋势。1995年1月23日,在香港正式注册成立了国际龙狮总会。1997年7月,国际龙狮总会在马来西亚召开执委会和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将国际龙狮总会执委会秘书处迁至中国北京。1998年11月,国际龙狮总会改选,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任国际龙狮总会主席。

作为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舞龙舞狮运动不仅倍受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引起了海外民族体育运动爱好者的极大兴趣。随着国际舞龙舞狮运动交流的日益增多,舞龙舞狮正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世界和各族人民的喜爱,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并由此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龙狮文化。在近代,龙狮运动又随着华人的迁移及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当今世界上,舞龙舞狮运动得到了较广泛的开展,而且呈现出大好的发展形势。在国外,不仅是华人舞龙舞狮,当地人也对此仰慕不已。

中国的舞龙舞狮,原是一种以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封建性,悠久性、延续性、多样性、综合性、功利性和政治性等为特点的民间传统文体运动,经过两千多年来的嬗变发展,其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风格、流派异彩纷呈。舞龙舞狮运动已破除了封建迷信思想,由一般的表演活动,发展成为一项集娱乐、喜庆、竞技和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它由民间走向官方、走向学校,并开始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1.1 舞龙

舞龙的起源与龙的起源密切相关,通常认为“假面”与“假形”的祭祀舞蹈到西周和战国的“人龙的和谐相处”是舞龙的萌芽时期,从汉朝到隋朝是舞龙的渐进期,唐朝到清朝是舞龙的独立成型发展期,进入20世纪是舞龙的新生期,这是舞龙就开始与世界接轨,运动与文化同时与世界其他运动共同组成了体育运动,形成了普及世界的舞龙运动,尤其是1995年世界龙狮协会的成立更始加快了舞龙运动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舞龙运动的规范化、国际化和竞技化。

舞龙有“龙舞”、“耍龙”、“盘龙灯”和“龙灯”等不同称法。在传统舞龙中,人们把龙视为吉祥的化身,龙的形象也各有特色,后来就逐渐发展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舞龙。据统计,全国目前有两三百中不同的舞龙样式,主要有:舞龙头、舞麻龙、舞草龙、波水龙、百叶龙、烧火龙、板凳龙、滚地龙、三头喜龙、火龙、布龙、水龙、醉龙等等。

舞龙是一种集武术、舞蹈、民族鼓乐、文化等为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舞龙通过鼓乐的击打节奏将武术和舞蹈艺术动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舞龙者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在动态和静态造型中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合于舞龙技巧当中,完成各种高难、优美并具有健身功能的动作。它不受场地、性别、人数和年龄的限制,有3人舞龙、9人舞龙、11人舞龙等;有男子舞龙、有女子舞龙;有成人舞龙、有少年舞龙等等。舞龙的表演和比赛,精彩激烈、气势不凡,充满吉祥和欢乐,为节日增添喜庆,给生活增添欢乐。

1.2 舞狮

舞狮古时又称为“太平乐”。按制料上分,有毛狮和布狮;根据狮头造型分,有木雕和竹篾扎成的蚱蜢头,鲇鱼头,大头狮,鸡公狮,鸭嘴狮等;按表演方法分,有露脚狮,基脚狮,高脚狮,矮脚狮等;按地域和流派分,有南狮和北狮。目前比较普及的分法和称法为南狮和北狮。

南狮泛指流传于南方的舞狮,分为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主要以广东等地的舞狮最具有代表性。南狮动作大而威猛,配以大锣,大鼓,大钹等,鼓乐雄壮,闻之令人振奋,主要盛行于广东、广西、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南狮又分为佛山派和鹤山派两个主要流派。佛山的龙狮运动更是走在国内和国际发展的前列,历届比赛成绩也相当好。佛山南狮有如佛山咏春拳一样,有“狮王之王”之美誉。佛山的传统“三星”“七星”狮,技艺精湛,神、形、态俱美,是难得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鹤山狮形象凶猛,狮头和狮被大都以黑色为多。南狮一般由单头狮子进行表演,也没有引狮员,既可以在平地上舞,也可以在不同的器具上舞,而大多都是在桩阵上舞的,现在的竞技南狮比赛也通常是在桩阵上舞的。

北狮,顾名思义,指流传于北方的狮子。北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狮有雌、雄之分,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北狮由两头狮子进行表演,每头狮子都是有狮头和狮尾两人合作进行表演的。北狮动作轻巧,一般有跌扑、翻滚、跳跃、搔痒等,也有滚绣球、过跳板、上楼台等技巧动作,模仿真狮子的表情,结合方桌、圆球桩柱等器材进行表演,鼓乐配以小锣,小鼓,小钹等。北狮流行于华北中原和中南、华东部分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有河北双狮、安徽青狮和湖南狮等。本次舞龙舞狮比赛分析

这次比赛于在上海东方明珠广场开幕,参赛的有6支舞龙队和7支南狮队,运动员180余人。有22名主要裁判,都是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级和国际级裁判。开幕式上观众席有贵宾席和普通席两种,虽然必须买票入场,但能容纳2000余名观众的观众席却是座无虚席,而且场外也挤满了观众,场面非常壮观。下午在浦东三林镇华城广场进行的比赛更是让人意想不到,万余多名观众早早地就来到广场等待比赛开始,从下午2:00到5:30观众有增无减,尽管当时天气很冷,人们还是沉浸在优美刺激的表演之中,时而鼓掌欢呼,时而为运动员的惊险动作捏一把汗,直到比赛结束,人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第二天的比赛同样如此。

2.1 观众较多,市场开发空间大

本次比赛的观众众多,男女老少,高官平民都来观看这丰盛的舞龙舞狮大赛,实在是令人赞叹。无论是在东方明珠广场的开幕式还是浦东新区三林镇华城广场的正式比赛,观众都犹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明珠广场内有一万余名观众,广场外观看的过往游客及当地居民也有几千余人。接下来的正式比赛观众更加爆满,整个华城广场挤得是水泄不通。这说明龙狮比赛具有大众化的欣赏价值,拥有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继而可以推断其具有相当大的经济价值,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空间。

2.2 官方重视,操作具有规范性

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国际龙狮运动协会、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主办。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主席张发强发布贺词并宣布了比赛开始;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杜家毫,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出席开幕式并一道为龙狮点睛;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主席李杰也为比赛发来贺电预祝比赛取得圆满成功。这也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狮运动已不再停留在自娱自乐的民间活动的层次上,而是跻身为一项有组织有规模,富有文化内涵的国际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因而我国国家和地方体育局对龙狮运动格外重视,使比赛走向正规化、国际化、竞技化。

2.3 技艺精湛,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这次比赛参加的队伍不是很多:境内有中国香港中国国术总会舞龙队、中国广东广宁醒狮武术团、中国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上海浦东三林舞龙队、中国广东湛江市沙坡醒狮团龙狮团5 支队伍,而境外的有比利时螳螂武馆、英国旅欧吉澳同乡会、德国舞龙队、荷兰舞龙队、马兰西亚柔佛洲者加末五祖武术协会金狮团、新加坡文礼联络所金狮团、泰国龙狮运动总会、中国台北龙狮运动协会8支队伍,这些队伍都是世界各国及地区的较好的队伍。尤其是比利时螳螂武馆完全是纯纯正正的洋人,而且比赛的表现也相当出色,这引起了观众的阵阵喝彩。但若是在把比赛规模搞大一些,相信会有更大的效果。

2.4 宣传面广,宣传具有多样性

本次龙狮比赛宣传面广,宣传形式多样。比赛的开幕式放在最繁华的东方明珠广场举行是最好不过的宣传方式了,既能让国内的过往游客一饱眼福,又能让国外人士领略中国繁华大都市的魅力。许多对龙狮比赛很感兴趣的市民得到比赛的相关信息,从四面八方赶来欣赏这一别具一格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与次同时,政府也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广告条幅等手段对比赛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报道。

2.5 合乎民意,密切联系群众

这次比赛除了开幕式在繁华的东方明珠广场外,正式比赛场地设在浦东三林镇华城广场,是平民群众的生活区,场地是漏天场地,广场一面有看台,能容纳三到五千名的观众,而且周围其他地方也能站立五六千名观众。因此比赛能够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欣赏比赛,因此也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对龙狮运动的展望

3.1 龙狮运动走进学校

学校是教育学生成材的地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终身体育锻炼观的不可缺少的摇篮。学校有大规模的学生,有适合各种运动项目的运动场地,更有开展运动项目的多样性的必要。因而是开发舞龙舞狮运动的一个很有前景的市场。我国大、中、小学各级各类学校,不仅是培养和造就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后备人才的学习园地,同时,也是体现我国青少年人文素质的一个窗口。学校是祖国赋予的一块宝地,青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的好坏;思想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与祖国未来的命运息息相关。而舞龙舞狮这项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运动走进学校既可以起到对学生身心的锻炼,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珍视和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的理念。利用学校来普及推广龙狮运动,不仅能达到全民健身教育的目的,而且也能更好地促进龙狮运动在全民的普及和发展。目前全国有近百所大学开展了舞龙舞狮运动,这也足以证明在学校开展龙狮运动的可行性。

3.2 促进龙狮比赛的多样性

龙狮比赛应追求多样性发展,使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竞赛是任何运动都必须经历和发展趋势,否则这种运动就可能被社会淘汰,这也是社会的发展规律。因此,要充分挖掘比赛的潜力发展龙狮运动,同时在举行龙狮比赛时,应当使龙狮竞赛形式多样化,以提高竞赛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比如:龙狮比赛可以分为儿童组、青少年组、男子组、女子组等诸多组别,还可以将现在技术评定的套路形式竞赛扩展成量化式的比赛形式等,让观众进行一定的评分等,从而使龙狮竞技的竞赛活动与社会活动协调发展。

3.3 促进国内各省市龙狮运动发展

国内龙狮比赛次数多,规模大小不一,但是比赛的参赛队员和省市不多,而且发展不平衡,水平呈现两极分化。另外,许多地区在龙狮运动方面还是空白,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地区进行龙狮运动教学与传播,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比赛队伍参加比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经济收入。在开展龙狮运动的同时要强强联合,增强我国龙狮运动质量,还要学习我国“先富带动后富”的经济政策,鼓励先发展、发展快的龙狮运动队带动后发展、发展慢的队伍。

3.4 对南狮比赛的器材进行改进

观看南狮比赛确实是一种刺激、优美和艺术的享受,但是比赛的高桩阵太笨重,比赛代表团需要千里迢迢把自己的器材运到比赛场地,海外的代表团也要漂洋过海把这种器材带到比赛地,这不仅花费财力物力,还使运动员遭受劳顿之苦。不仅如此,这些器材也占据了极大的比赛场地。因此要研制出更合适的共用的比赛器材,各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调节,这样既能促进比赛的发展又能减少财力物力的开支。

3.5 开拓龙狮运动市场

对龙狮运动器材进行研制开发和改进,对于偏远及落后地区购买器材采取比较优惠的政策。比赛开发市场的竞争机制,拉取更多的赞助单位,在大中等城市采取售门票的方式进行比赛,并对参加比赛的舞龙舞狮队进行奖励以提高其参赛的积极性。以俱乐部形式来发展龙狮运动竞赛市场是竞赛发展的战略重点,这样可以取得更多的表演娱乐方面的发展。这样面向市场,有机结合社会力量,从而使运动竞赛拥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对龙狮竞赛进行法制法规建设,使龙狮运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可以大大促进龙狮运动的规范性和公平性,从而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有利于促进龙狮运动的大力发展。

3.6 加强对外交流与走向世界

舞龙舞狮运动已经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而传播到世界各地,但是其发展也是呈不平衡发展的现状。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龙狮运动发展成为一项体育竞赛活动,但国际化的龙狮运动还在于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海内外朋友和炎黄子孙积极投入到舞龙舞狮运动的行列之中,以此促进友谊和互相交流。这也是世界体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在国际上的重大活动中举行舞龙舞狮比赛及表演,既能扩大运动的地域又能促进国外人民了解我国这种龙狮文化。结语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舞龙舞狮运动,我们要在传统上求发展在发展上求传统。众所周知,舞龙舞狮运动起源于中国民间,因而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但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模式转变了,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舞龙舞狮运动也要跟着时代的脉搏跳动,不然就会面临危机。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把龙狮运动改革得面目全非,丧失了龙狮的民族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它的巨大价值往往就在其原汁原味上,将其“现代化”反而可能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在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同时,一定要突显舞龙舞狮运动的民族特色,传承其传统文化价值,既要保持其传统性,又要与时俱进,开创龙狮运动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胡小明,虞重干.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2] 卫志强.中国龙文化与龙运动[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版

[3] 张继生.雷军蓉..舞龙运动发展与前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

[4] 关润雄.传承民族瑰宝的舞狮人[J].中华儿女海外版,2003.(1)

[5] 马行风,葛国政.中国舞狮的社会特性和功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6)

[6] 黄益苏.龙狮表演与竞赛[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1版

[7] 金永兴.中国舞龙竞赛套路的评分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

第一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处

作者简介:马俊成(1981—),男,汉族,安徽利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与民间体育

址: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179信箱,邮编:200438

Email:mjch1314@163.com

话:021-51254838

第二作者简介: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教研中心

作者简介:卫志强(1952—),男,汉族,上海市人,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教研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址:上海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教研中心,邮编:200438

话:021—51253464

舞龙运动的文化特征及发展策略 第3篇

【关键词】舞龙运动;文化特征;发展策略

Cultural Features and Developing Strategies of Dragon Dance

LI Yong-ming

(Tianjin Sports College, Tianjin 300381)

【Abstract】 Dragon Dance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activities of China and part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The promotion of the sport is helpfu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rricula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helps to inherit and develop national culture and national spirit. This thesis probes into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dragon dance and points out that it has the features of inheritance, variability, historicity, and locality, hence holding tha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Keywords】 Dragon dance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1前言

舞龙,是中国民俗体育的杰出代表,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并且鼎盛不衰。舞龙运动以其喜庆、欢快、吉祥的象征性和赏心悦目的技艺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运动形式,是劳动人民在对生命、自然、社会不断地深入研究和理解过程中的精华凝聚,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团结向上、不懈努力的写照。它凝聚着中国人千百年来创造的艺术精华,舞龙运动所体现的内涵是需要我们不断发扬的民族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项宝贵的遗产,就必须深入地了解舞龙运动的文化特征,掌握其本质特点和趋势,科学地做出与时代同步的发展策略,推进舞龙运动向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2舞龙运动具有传承性、变异性、历史性、地方性等文化特征

2.1舞龙文化的传承性特征表现在形态传承和性质传承两个方面

形态传承是指舞龙的活动方式和外部形态的传承。虽然各种龙经过历代加以艺术化,并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追求与精神力量,例如:人们从各种爬行动物(鳄、蛇、蜥蜴)和哺乳动物(马、牛、猪等)撷取既有美感又有威力的器官,并集合了自然天象(雷电、龙卷风、彩虹等)的力与美于一身,不断地润饰和创造完善心目中的龙的形象,但是普遍认为“龙具有四足、细颈、长尾、以及扭动的虫形的身躯,能飞翔于天空,行走于路上,潜伏于深渊,是一种极为理想和完美的超越自然的神灵”。这一基本的龙的形象是永恒的,不变的,直到现在。

性质传承是指对龙信仰等内在因素的传承。舞龙运动从用于祭祀求雨的萌芽时期,到现代舞龙的规范发展时期,无不映射着人们对龙的崇拜。龙作为舞龙运动的文化载体,所体现的内涵是需要我们不断发扬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奔腾争跃、喜庆祥和的精神风貌。

2.2舞龙文化的变异性特征是由地理环境、时代变迁、文化传统等因素造成的

变异性与传承性是统一的,传承是变异的基础,变异是传承的继承和发扬。现代舞龙运动的萌芽,完全是求雨的祭祀活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由于这一形式的存在,才孕育着现代舞龙运动的萌芽,并为今后舞龙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舞龙”在汉代已经相当流行了,这一时期舞龙的规模、种类以及制作工艺,都具有了相当的水平。而且其形式更符合表演艺术的要求,“舞龙”的娱乐和观赏功能大大地加强了,“舞龙”又有了娱乐观赏的价值。唐代的“舞龙”,已经基本上摆脱了原始祭祀的宗教活动,与民间传统的节日、庆典,以及民间社火等社会活动密切地结合起来了,成为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舞龙”的娱乐和健身功能大大提高。由于我国地域广阔,风俗各异,加上区域文化的不同,因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特点的“舞龙”形式。近几年来,通过挖掘整理和试办各种舞龙比赛,使传统的民间舞龙习俗发展成为寓身体锻炼于精彩表演之中的群众体育活动。1995年2月将其列为全国正式比赛(四类)项目,批准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出版了《中国舞龙竞赛规则》,并且创编了两套中国舞龙运动竞赛规定套路,举办了四届全国舞龙比赛;以及第三、四届农运会舞龙比赛,舞龙运动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2001年7月和2004年7月在北京体育大学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全国各高等院校舞龙舞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和“首届全国各高等院校和武术馆校舞龙舞狮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舞龙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使舞龙运动朝着科学化、竞技化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3舞龙文化的历史性特征,亦称“时代性特征”,是指舞龙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特征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强烈的影响着舞龙运动的历史蜕变。传统舞龙从最初的祭祀和玩舞,企望消灾纳福,万事顺畅演化为娱乐,由单项舞龙演化为多项目的龙灯盛会,古往今来,相沿成习,无不显现它的时代特征。千百年来,舞龙活动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精神纽带,中国被称为“东方巨龙”,华夏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舞龙运动反映出了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性。

2.4地方性特征是舞龙文化发展在空间上所呈现出来的特征

舞龙运动受一定地域的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的制约,从而或多或少总要染上地方色彩,并且因地区和民族欣赏习惯的不同,而面目各异。从丰富的民俗资料中我们看到:龙的制作方法、用料、造型,舞龙的套路、技法,以及舞龙结束后道具的处置法,在各地按不同的习俗有不同的表现,据此各地对所舞之龙有不同种类,如“布龙”、“火龙”、“滚龙”、“蛇龙”、“夜神龙”、“金龙”、“烟花龙”、“草龙”、“烧龙”等。北方的龙几乎全是马面,云贵的龙多是蛇貌,重庆铜梁龙则取型端庄威严的狮头;火龙是重庆铜梁舞龙的极品之一,江西客家人更喜欢舞水龙,安徽一些地方流行板凳龙,而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有舞人龙的习惯等等。多少年来,神州大地皆舞龙,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舞龙的套路也有多种名称,在长期积淀的过程中,各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舞龙从南北地域上划分,具有北刚南柔的风格特点。

3现代舞龙运动的发展策略

现代舞龙运动的发展要以文化传统和人文理性以及社会需要相结合为原则,融合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也可以说,借助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来发展,才能体现舞龙运动发展的现代价值,也可以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精神和无穷魅力,体现促进人类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现代舞龙运动的发展首先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又要融进时代对舞龙运动提出的新的要求,把舞龙运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3.1科学化为舞龙运动发展提供了内驱动力

舞龙运动必须向科学化发展才有前途,科学化是舞龙运动发展的内驱动力。舞龙运动科学化,一方面是指要科学地认识舞龙运动,要科学地阐释龙是什么?龙并非自然界之物,它是人为的创造,来自于远古先民对图腾的信仰和崇拜。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发展。什么叫舞龙,什么叫龙舞,还有竞技舞龙运动等等,如果把这些都能用现代语言科学化表述和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舞龙运动发展中,无论国内国外都将形成一个中国龙文化圈。

另一方面,舞龙运动科学化是指舞龙运动的管理、训练、竞赛、裁判、科研、器材和宣传等一系列工作都要走科学化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提高舞龙运动工作的效率,促进舞龙运动的发展。舞龙运动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利用科学化的手段与方法以及社会相关科技成果,促进舞龙运动向科学化发展。舞龙运动的科学化必须做好舞龙运动科学研究工作。舞龙运动科学研究是运用各种科学研究办法认识舞龙运动的规律,整理和创造舞龙文化的反复探索工作。现代舞龙运动的科学研究,只有多方面、全方位协同作战,才能获得更好成果,才能达到更好发展的地步。中国舞龙运动科研基地在上海、湖南等地的建立,无疑说明了管理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

同时,要把舞龙运动推向更高的赛事,也必须加强科研。(1)应成立智囊团,为决策机构提供建议;(2)充分利用科研基地,联合各院校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对舞龙运动硕士点的建立和扶持;(3)建立和完善舞龙运动科研网络,以加快舞龙运动科研信息的传播和加速舞龙运动科研的进程。只有加强舞龙运动科研,才能提高舞龙运动的科学化水平,开拓舞龙运动发展空间,为舞龙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

3.2娱乐健身是舞龙运动发展的生命源泉

从历史上看,中国舞龙运动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围绕祭祀、节日庆典等龙崇拜活动而展开、延伸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又受到了诸如图腾崇拜、舞蹈、宗教等多种文化的影响,使之具有良好的娱乐健身价值。进入近现代后,舞龙运动依然以其独特的神韵和显著的娱乐健身效果,成为全民健身运动中一项引人注目的运动形式。正是这种健身价值的体现,舞龙运动才得以更大程度的普及和推广。

目前,应加强社会舞龙运动推广和普及工作,为舞龙运动提供具体目标。如争取在学校体育教育中,让舞龙运动项目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大学生体育活动项目中,让舞龙运动成为普修课、选修课、必修课或开设舞龙专业,现在已有部分大、中院校开设舞龙课,这些院校应加强师资培训和教材配备;军警系统开展舞龙运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团队精神,增加集体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如上述,对舞龙运动应科学管理,制订相应法规,定期考核,优胜劣汰,使其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以提高舞龙运动项目的档次。

在农村和社区里也应加强舞龙运动的推广和普及。舞龙运动作为一种大型公共集体活动,舞龙队需要由有号召力和组织能力的专业指导员出面组织,让更多的人参加进来。在舞龙的系列活动中,由于成员之间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内部人际关系会更加密切,既可培养团队精神,又能增强集体凝聚力。同时,其他单位的人们来观看舞龙或舞龙队到其他单位表演,也会增强单位之间的交流。

3.3竞技化是舞龙运动发展的桥梁

健全竞技舞龙运动体制,举办职业舞龙运动、专业队舞龙运动、业余舞龙运动等多个层次的比赛。依托舞龙运动俱乐部和舞龙运动经济组织,创立舞龙运动赛制;依托省体育局、行业体协、俱乐部组队参加全国舞龙运动锦标赛、农运会舞龙运动比赛,在全运会增设舞龙运动比赛项目,在项目的设置和规则方面要体现舞龙运动的特征和向保护性倾斜。通过竞技舞龙运动比赛,造就舞龙运动明星队伍。年度评选最佳舞龙队、最佳教练员、最佳裁判员。舞龙比赛可每月、每季度比赛,推出各级别冠军。

3.4市场化是舞龙运动发展的纽带

当今社会,余暇消费是每个人的需要,大众化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已经形成,体育文化消费亦是文化消费的普遍形式。舞龙运动作为民俗民间体育的杰出代表,它的真实性、历史性,可奠定它在市场上的权威性。所以我们应该很自信、很有把握地进一步开拓舞龙运动的潜在价值。舞龙产业的市场培养涉及到方方面面,搞商业舞龙运动比赛,不仅可扩大舞龙运动的影响,而且会为舞龙运动带来不少商机。坚定不移地举办国际舞龙邀请赛、舞龙精英对抗赛,经常进行国内外各种层次的商业表演,能为舞龙运动今后的社会化市场提供极佳的氛围和环境。

鼓励地方举办舞龙运动节,舞龙运动搭台,经贸唱戏,以舞龙养舞龙,以龙兴市。舞龙运动器械主要是各种材料制作的龙具,舞龙运动产业要蓬勃发展,更应该充分利用舞龙运动本身的财富。“龙”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舞龙运动器械、服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可以也应该不断创新。可以通过举办舞龙器械展,舞龙运动服装艺术节的形式,拓宽商业销售。同样,我们可以尝试与著名体育服装品牌合作,利用名牌效应扩大舞龙运动的影响。由于名牌的灵魂是产品品质,而舞龙运动悠久的文化底蕴,为创立舞龙运动品牌打下了基础。创立名牌的途径是技术创新,我们在制造舞龙运动器械、设计舞龙运动服装中,必须打破传统,不断立意创新,这样舞龙运动市场才有生命力。如龙具制作用塑料、合金替代竹子等材料,既增加了龙具的韧度和耐用性,又能提高舞龙运动器械的档次和品位。

目前,舞龙运动图书、音像、器材、服装、办班、交流大会、擂台赛等有关舞龙运动的经营活动逐渐增多。舞龙运动市场化最终会形成一个有出版社、工厂、商店、舞龙运动俱乐部、体育院校、各国舞龙运动组织、各种商业团体以及政府等共同参与的繁荣局面。

4结论

(1)舞龙文化具有传承性、变异性、历史性、地方性等特征。

(2)科学化为舞龙运动发展提供了内驱动力,娱乐健身是舞龙运动发展的生命源泉,竞技化是舞龙运动发展的桥梁,市场化是舞龙运动发展的纽带。舞龙运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完成了它的历史蜕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的意识,同样,创新意识源于社会生产方式,这在现代社会加剧变革中,显得尤为明晰。

(3)我们应当把握住历史的发展机遇,努力进取,开拓创新,充分发挥龙的文化载体作用,为舞龙运动的市场、产业化发展拓展思路,增加活力。

参考文献

〔1〕吉成名.中国崇龙习俗〔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7.

〔2〕黄凤兰.中国民俗影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3〕吕韶钧,澎芳.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

〔4〕刘毓庆.图腾神话与中国传统人生汇〔M〕.北京:人民出版社.

〔5〕庞进.龙起东方〔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6〕唐韶军.中因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1.

舞龙运动发展与前景 第4篇

2002年8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要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广泛深入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要利用申奥成功的体育热, 积极宣传和倡导健身体育。”从中可以解读出这是党和政府对全民健身运动的热切期待。社区作为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已逐渐演变为现代城市的基层组织, 他直接面对民生民意, 担负着社会矛盾载体和社会合作枢纽的要重功能, 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社区教育是指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社区体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体育主要是指成年人针对自身, 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 以获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者调查了安徽省的滁州、合肥、黄山和蚌埠四所城市的社区体育情况显示:安徽省社区体育内容集中于健身舞蹈、太极拳和慢跑等项目, 没有舞龙运动的开展。舞龙运动进入社区体育的前景如何, 作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舞龙运动的开展现状和自身特点

1.1 舞龙运动的开展现状

舞龙活动在安徽省开展的历史非常悠久, 舞龙活动倡导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吉祥祈福, 已经深深地烙上了安徽的地域文化特色。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舞龙运动在民间的开展情况总体呈萎缩态势, 城市社区体育中更鲜有舞龙运动者的身影。近年来, 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有关部门的不断挖掘和整理下, 舞龙运动已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喜庆吉祥和观赏娱乐的体育比赛项目之一, 我国许多高校也相继开展了舞龙运动。1997年,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创建了我国第一支高校舞龙队;中南大学在2003年成立了中国大学生舞龙运动培训中心;北京体育大学在2004年建立了舞龙培训基地;随着2006年“百龙百狮进课堂”计划的大力实施, 全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先后开展了舞龙运动, 目前我国已有100多所高校成立了舞龙队, 舞龙运动在我国高校已经得到开展, 然而在社区体育中却鲜有舞龙运动开展。

1.2 舞龙运动的自身特点

1.2.1 舞龙运动的健身价值

舞龙运动是在静态与动态动作中将力量、速度、耐力与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融合于动作技巧中, 由盘回、穿插、翻滚、腾跃、耸立等造型完成各种高难动作。因此, 舞龙运动能全面锻炼身体, 经过长期、反复练习, 可以促进肌肉、骨骼、身体机能等多方面的正常发育和发展, 对提高身体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具有显著效果。

1.2.2 舞龙运动的娱乐观赏价值

舞龙运动具有非常高的娱乐观赏性, 这使得舞龙运动能在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 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喜爱。舞龙的精彩演绎, 极具表演性和观赏性, 通过舞龙表演, 舞龙者也得到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丰富了生活, 娱乐了身心。舞龙表演充满吉祥欢乐, 对于观赏者来说也是一种健康休闲、调节身心的娱乐方式。所以, 开展舞龙运动可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促进社区文化的建设, 缓解和消除工作和生活压力。

1.2.3 舞龙运动对文化的传承价值

龙与我国的历史、宗教、文学、民俗、以及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众多文化融化在一起, 它应用广泛, 含意深刻。中国人被誉为龙的传人, 舞龙运动的发源地也在中国。舞龙运动自问世以来, 历代相传, 久盛不衰, 一直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并由此形成了极其独特的龙文化。到了21世纪, 它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随着华人的迁移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进而被世界人民所推崇和喜爱, 成为一种维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感纽带, 振奋民族精神的桥梁,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 舞龙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项目, 它的传播, 不仅在于运动项目推广, 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的推广、交流、传播和弘扬。所以, 开展舞龙运动, 能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培养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

2 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社区体育的概念及开展现状

社区体育主要是指成年人针对自身, 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 以获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社区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阐释, 社区体育也是城市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杆。

进入21世纪,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体力劳动的日益缺乏, 城市“文明病”日益严重, 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显得非常迫切, 应运而生的城市社区体育成为现代城市中锻炼健身的重要场所。经过对安徽省滁州、合肥、黄山和蚌埠四所城市的社区体育现状调查显示:安徽省城市社区体育组织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 自主形成的健身锻炼团体, 以晨晚练活动点为主要形式的自主性体育组织;一种是有专业指导教练, 固定练习场所的健身俱乐部组织形式。社区体育参加的主要人群以老年人和离退休人员为主, 中年人和青少年参加人数很少。社区体育的活动内容以慢跑散步类、太极拳气功类和健身操类为主, 具有健身表演一体的项目少。

2.2 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体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在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长远来看, 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研究, 发展总体上趋于缓慢, 无论是社区体育的实践研究还是其理论研究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问题。经过调查, 深入研究, 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当前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机制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社区体育需求显得滞后, 社区体育活动随意性强, 有计划锻炼的人很少;活动内容以慢跑散步、健身操、太极拳为主, 自主随意性大;集体项目少, 开展活动内容表演性和观赏性不足等特点。

3 舞龙运动进入社区体育的前景

3.1 舞龙运动的健身性和娱乐性非常适合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人, 而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 既不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当运动员, 也不是为了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成年人进行体育的目的, 是在其生长发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 为了追求健身健康;为了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为了“健、美、乐”。这就决定了社区体育必须具有健美性与娱乐性特点。舞龙运动对提高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具有显著效果, 并且舞龙时气氛热烈, 场面欢腾, 能使练习者在愉悦的情境中体验运动的快感, 对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锻炼, 是一种健康休闲、调节身心的良好方式。舞龙运动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决定了其非常适合社区体育。

3.2 舞龙运动的表演性和观赏性符合社区体育的需求

现在社区体育的活动内容以慢跑散步类、太极拳气功类和健身操类为主, 具有健身表演一体的项目少。表演在体育运动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运动员在运动中体现的力量、速度、灵敏、智慧需要观众的欣赏才能体现其价值, 运动员的表演和观众的欣赏审美是一体的。体育运动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它是以感知为基础, 理解为关键, 想象为载体, 情感为动力的复杂活动, 在这过程中, 它对参与双方而言是享受、是快乐、是休闲, 是获得精神的愉悦。舞龙运动具有很强表演性和观赏性, 它能使练习者在愉悦的情境中体验运动的快感, 从而激发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对表演者来说, 舞龙舞狮是极好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锻炼, 是一种健康休闲、调节身心的良好方式, 这是社区体育非常需要的。

4 结论与建议

后奥运时代,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 同时, 龙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内涵, 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开拓、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大瑰宝, 舞龙运动进入社区体育, 不但能够进一步丰富社区体育的健身内容, 而且能够加强社区体育的观赏性和表演性。舞龙运动和社区体育的结合, 拓宽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纽带, 提升了舞龙运动发展的空间。

摘要: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朵奇葩, 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具有较强的健身性、观赏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社区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幸福生活指数。调查显示, 安徽省社区体育中鲜有舞龙运动的身影, 作者结合舞龙自身和社区体育的特点, 研究认为舞龙运动进入社区体育是可行的。

舞龙运动发展与前景 第5篇

1、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形式

舞龙运动起源于中国, 原是民间传统习俗活动, 经过“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 具有中国民俗传统特色的“龙”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并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喜爱。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对“龙”的认识的不同, 从而在舞龙的内容和形式上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然而中华民族对舞龙运动的本质和价值的认同确是一致的。各民族的舞龙运动体现的是其民族性格、风格、习惯等, 可以说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 值得保留和传承下去。龙的上下翻飞, 左盘右转, 无疑表现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

2、种类繁多, 形式各异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风俗习惯的不同, 使得我国舞龙运动的种类和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各民族文化特点和对龙的不同认识产生了280多种形式, 其中包括:灯龙、人龙、草龙、百叶龙、板凳龙、段龙等等。

3、娱乐节日, 寓意吉祥

在中国许多传统节日里, 舞龙也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古代中国, 人们的生活以农耕为主, 民间把“龙”看作是吉祥象征, 舞龙就变成了祈求神灵庇佑、祈求丰年的一种方法, 由于民间赋予它的文化的内涵, 是传统节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突出集体性, 注重团结协作

舞龙运动是一项集体配合的项目, 其突出的特色就是运动员通过集体配合完成各种难度动作, 在《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一文中说:“舞龙,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 不但是一种集体的健身体育, 也是集体的技艺、集体的项目。”在这一句话中, 简单明确的突出了竞技舞龙运动的集体性。每个舞龙者都是其不可分割的部分, 舞龙过程是通过龙珠的引导完成各种动作。舞龙运动中, 龙珠就像是大家奋斗的方向, 每个难度动作都是奋斗方向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大家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 团结协作, 冲破各种困难, 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5、要求鼓乐伴奏

鼓乐伴奏是舞龙运动中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鼓和敲击方式的不同, 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舞龙。鼓乐声除了可以娱乐大众, 同时龙体与鼓乐的协调配合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给人以美的享受。

6、负荷适中, 强身健体

民间传统的舞龙运动是一项以娱乐民众为目的的表演活动。传统舞龙方式比较单一, 多以游龙为主的一些简单动作, 是负荷适中的有氧运动项目。其次, 舞龙运动参与者通过控制龙体完成不同姿势动作, 不仅锻炼了身体, 也愉悦了身心。同时, 场外观众也随着龙的游走、翻腾而热情高涨, 调节了身心, 满足了观赏的需要。

二、竞技舞龙运动的运动特点

竞技舞龙运动除了所有的额舞龙运动所共有的集体、娱乐、健身等特点外, 区别于民间舞龙, 还有一些较为突出的特点。

1、舞龙头运动员负荷强度大

龙头是竞技舞龙运动中较为关键位置, 区别于其他把位的运动员来说, 舞龙头运动员除了要把握自身的表现力, 保证表现出威武神圣龙的形象外, 同时还需通过自己带动整条龙体的游、穿、腾、跃、翻、滚、戏、缠组图造型等等, 要舞好杆高不低于1.8米、重量不得少于3公斤的龙头完成8-9分钟的表演, 这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体能储备。在运动员选材时需区别对待。

2、体现竞技舞龙运动的综合性

竞技舞龙运动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运动项目, 它集合了武术、表演、音乐等于一身, 同时要求从事此项运动的运动员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 如力量、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外, 还需要艺术表现力、乐感、时间空间感等等。

3、良好的上肢力量

竞技“舞”龙, 是运动员通过舞动手中的杆, 来表现龙的穿梭。上肢力量包括臂力和握力。有良好的上肢力量, 可以游刃有余地控制好运动器械, 更好的把握龙体运动的效果。

4、要求步伐合理有效

竞赛规则中竞技舞龙运动的比赛场地是一个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 对于不少于18米的龙体来说, 表演空间是比较狭小的, 舞龙时几乎贯穿整个场地, 并且要求在准确时间、准确位置进行急转、急停动作, 这对步伐合理有效的运用尤为关键。如何理解舞龙运动中步伐的合理与有效。合理:指的是技术动作的相对规范 (平稳、协调、连贯) ;有效:指的是完成技术动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说, 合理的技术动作并不一定都有效;有效的技术动作才是合理的。理想中的舞龙运动合理有效的步伐应该是灵活、轻盈、有弹性地。竞技舞龙运动中的腾、跃等动作是基于良好步伐基础上的, 所以在训练中应该是重点强化的内容。

5、竞技舞龙运动节奏感强

比赛时音乐由始至终贯穿于整套动作中, 这要求运动员跟随音乐节奏强弱、快慢有序地进行表演。如果运动员表演与音乐的节奏不一致, 不仅会造成比赛的失误, 破坏龙体造型, 还会影响下一个动作的顺利进行。培养运动员有良好的乐感, 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含义, 才能在比赛中表现出完美的画面。两者的完美结合, 协调一致的表演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

6、突出艺术表现力

舞蹈表演也是竞技舞龙运动组成部分之一, 当然就少不了培养运动员对艺术的表演能力。艺术表现力, 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感染力。竞技舞龙运动的艺术表现力, 也就是在探讨竞技舞龙运动在艺术表演中所表现出的渲染作用和感染力量, 以及在美化画面、艺术造型诸多方面的特殊效应及其内蕴丰富的意境、节奏、韵律、品位等等。我们理想中竞技舞龙运动应该是, 动作的规范、肢体协调, 形态的美丽、气质的潇洒, 在此基础上去追求其实用性, 以最终达到竞技舞龙运动要既有艺术的感染力, 又有力与智慧的较量, 在众多竞技体育项目中才能显示出其独具民族特色的高雅个性。

参考文献

[1]钱其琛.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J].科技智囊, 2007 (10) .

[2]闵武凌, 罗锡文.中国民间舞龙运动的传承特征及其当代价值研究[J].搏击, 2009 (5) .

中国舞龙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6篇

关键词:舞龙运动,现状,发展对策

龙是中国古老的图腾,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运动起源于中国, 几千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并随着华人的迁移而传播到世界各地。经过不断的发展, 它逐渐具有鲜明的体育运动特色, 成为构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 大力发展既是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体育健身娱乐良好手段之一的舞龙运动, 对于实现全民健身战略, 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进步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舞龙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发展舞龙运动的思路与对策, 为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舞龙运动的历史

1.1 龙的出现。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 对“龙”崇拜的思想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形成了观念上的、文化心态上的龙。这种龙实际上并不存在。南方的越人自认是大禹的子孙, 渔猎为生, “断发纹身, 以象龙子”。楚人则是另一以龙为图腾的部族。人们开始只是对龙图腾崇拜, 久而久之, 龙就逐渐在人们心目中变成能大能小、呼风唤雨、变化无穷的神。龙越是神化, 它的应用范围也就变得越广。皇帝称儿子为“龙种”, 老百姓认为龙是吉祥的化身。最终在蛇图腾特征的基础上, 龙经过若干年的演变, 形成了“鹿角、虾目、狗鼻、牛嘴、狮髻、鱼鳞、蛇身、鱼尾、鸡脚”的样子[1], 也就是现在龙的形态。

1.2 舞龙运动的出现。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龙看作神灵、吉祥的化身。初期的舞龙运动, 为的是祈求上天保佑, 以求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每逢喜庆节日、求雨祈福等习俗活动都有舞龙的习惯。先秦时期就开始流行, 到汉代已具有相当规模, 形式上也很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记载:“舞龙前要举行祭祀, 不同日子, 用不同的人, 舞不同的龙。汉代人早春求雨舞青龙, 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 秋季求雨舞白龙, 冬天求雨舞黑龙。后来人们为欢庆丰收、节日庆典也舞龙庆贺。”而后又融入戏曲之中, 如汉代的“鱼龙蔓延”。据《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 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 蔓延鱼龙, 角抵之戏以观之。”东汉张衡《西京赋》、李尤《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蔓延”的生动描述[2]。“鱼龙蔓延”作为大型歌舞从汉到唐, 延续了七八百年时间, 而后整体逐渐失传, 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部分节目。民间的舞龙、舞狮等, 可视为“鱼龙蔓延”的传承和演变。

2. 舞龙运动的现状研究与分析

2.1 舞龙运动的民间性、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

20世纪80年代后, 全国各族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在政府的民族文化政策鼓舞下, 曾一度被遗忘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活跃起来, 舞龙运动也得到了可喜的发展。舞龙运动由于具有活动民间性、组织的自发性、目的的娱乐性和动作的随意性特点, 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经过几千多年的中华文化的洗礼和发展, 形式种类繁多, 风格、流派异彩纷呈。舞龙常见的有灯龙、火龙、伞龙、布龙、稻草龙、百叶龙、板凳龙、段龙、三人龙等[3]。如:陕西汉中的板凳龙, 湖南湘西的稻草龙, 广州佛山的伞龙, 都没有统一的器械和规范的动作。

2.2 舞龙运动逐步规范, 但程度不够。

舞龙运动娱乐性和观赏性强的特点使其在民间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民族教育、健身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龙狮协会”、“国际龙狮总会”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舞龙运动的发展, 该项运动逐渐步入了规范化、竞技化的道路。目前我国所举行的舞龙常规赛事主要有邀请赛、锦标赛、精英赛和各级农运会的舞龙比赛等, 赛事少, 赛次单一, 参赛人数少, 年龄层次少, 且受性别限制, 与《全国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还有着很大的距离。

2.3 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近些年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带领下, 全国已进行了几期舞龙运动的裁判员、教练员的培训学习。江泽民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提出:“要把我国一流大学办成传播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之后, 中国大学生体协、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主办了首届高校培训班, 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的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 为高校开展舞龙运动培养了骨干人才, 使得这项具有悠久中国文化历史的传统运动项目, 通过一批批高素质学子的演绎而发扬光大。此后, 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个规范化运作的龙狮运动俱乐部于2002年7月8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并在继后的一些重大赛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对我国高校舞龙运动的开展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然而, 这样的俱乐部至今为数太少, 且由于经费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 没能在全国起到很好的以点带面的作用。

2.4 各地重视程度不一样导致发展不均衡。

目前, 我国各地舞龙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势头。各地间的各种级别的比赛, 各种规格的裁判员、教练员培训不断增多, 运动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竞赛规则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以及各民族人口分布不均衡等诸多原因, 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好, 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地区比少数民族人口稀少地区发展好, 南方比北方发展好。

3. 舞龙运动的发展对策

3.1 改革竞赛制度, 提高竞技水平。

“竞赛制度”是检验运动水平高低的标尺, 也是运动项目发展的催化剂, 只有适宜的竞赛制度才能促使竞赛项目健康有序地发展。现有舞龙运动的竞赛形式组别较为单一, 因此, 可以考虑增加竞赛组别。如:男子组、女子组、成年组、青年组、少年组、业余组、儿童组等, 使更多人有机会参加规范的竞技比赛, 促进竞技水平的提高。同时, 可在各级民运会、全运会、大运会、中学生运动会中增设舞龙项目, 改变过去民族体育仅设武术一项的局面, 使舞龙运动能在竞赛杠杆的推动下, 不断提高普及程度和运动技能水平。

3.2 国家增大投入, 加强训练基地建设。

随着舞龙运动的不断推广, 国际、国内各级赛事不断增

试论基层图书馆馆员的素质

曾俊丽

(宜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广西宜州

摘要:改革开放给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等各项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也对新环境下的基层图书馆和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层图书馆要大力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 以迎接新形势快速发展的挑战。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馆员素质继续教育

1.基层图书馆馆员素质提高和继续教育是图书馆发展的必要

现代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给图书馆带来质的变化, 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现代基层图书馆以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为特征, 不再以馆藏为中心, 而是以读者为中心, 并多, 竞争必将会越来越激烈。仅在赛前匆匆应急地抓一阵, 没有制度化的训练作保证, 将很难在各级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虽然2003年2月广东南海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指导中心中国龙狮协会授予“中国龙狮运动训练基地”称号, 但像这样的基地在我国数量不多, 层次结构不完善, 不能形成很好的竞争机制。建议在各地分别建立训练基地, 并合理分布, 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实施目标管理, 经费直接与成绩挂钩。这样将会更好地促进舞龙运动的发展。

3.3 突出重点, 推进舞龙运动广泛进入学校。

舞龙运动不仅有很明显的娱乐性、健身性, 更具有民族教育性。全民健身计划要求“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 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在学校广泛开展舞龙运动的学习, 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更可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强感。同时, 这也是热爱生活, 团结进取, 勇于竞争精神的一种深化教育。如果能将舞龙运动纳入高校教学内容之中, 培养出许多舞龙运动的专门人才, 这些人才在当今灵活的就业体系下奔赴全国各地, 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将舞龙运动带到全国各地, 舞龙运动就能在各民族人民中得到较好的开展。同时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融为一体, 对培养各民族的民族精神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4]。虽然现在我国部分高校已成立了舞龙俱乐部, 且有了自己的龙队 (如湖南师大体育学院、吉首大学体育学院) , 并把舞龙运动作为体育专业学生必修课列入了教学计划, 但这样的高校不多, 中、小学更是少之又少。

3.4 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建设, 逐步进入社区。

社区体育是我国社会体育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活跃的组织形式。随着社会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居民的健康意识增强, 很多社区都自发成立了自己的龙队, 但社会体育指导员对舞龙的了解程度与社区人们对舞龙运动的热爱程度极不平衡、不相称。也就是说, 我国绝大多数社区中没有舞龙运动专业水平较高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我们不仅要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的舞龙运动的专业人才进入各种基地学校, 而且要培养更多的社区舞龙指导员进入社区,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为城市、农村增加一道绚丽多彩且充满喜庆的独特景观。

3.5 依托社会力量, 开拓舞龙运动市场。

现有的舞龙队伍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 非常有限。通常是在比赛前投入一些, 用于训练与比赛的支出。由于训练经费不足, 队伍难以扩大, 队员正常训练难以保证, 设备

以网络为基础为其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 从传统意义的图书馆转变为信息服务中心, 是基层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趋势。但同时令人担忧的是, 当通过网络可以存贮和传输图书期刊等全文信息时, 以及随着各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个人电脑拥有者更加普及, 且上网费更加低廉, 市场运作的结果将使图书馆原有的功能削弱, 读者也许不再把图书馆作为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唯一场所, 会出现图书馆坐等读者上门的局面。图书馆只有转变服务功能, 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吸引读者, 才是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

目前, 基层图书馆馆员的素质状况不尽人意:人员结构单一, 缺乏既懂专业知识、图书馆业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难以更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国家投入舞龙运动的经费比重将会逐年下降, 但由于社会财富的迅速膨胀和国民对舞龙运动认可程度的提高, 社会赞助将成为舞龙运动经济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例如:湖南吉首大学体育学院龙队就将冠名权给了一家建筑企业。这样, 企业给舞龙运动提供了经费的保障, 舞龙运动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 还可以开发经营相关产业。如:出售舞龙运动的器材, 培训舞龙教练, 进行各种商业化的表演等, 都可以为舞龙运动带来一定得经济来源。这样, 将队伍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地分开, 可以增强队伍的主动性, 从而促进市场的发展要求。

3.6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认识度。

英美等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电视媒体是体育产业发展绝不可少的市场合作伙伴。我国舞龙运动的迅速发展同样需要新闻媒体的介入, 以宣传为导向, 全面、多方位地宣传舞龙运动。同时, 也要像太极、瑜伽、木兰拳等体育运动一样有书、教学片, 使其成为大众参与的热点。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企业的关注, 为舞龙运动奠定物质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人群了解舞龙运动, 并投入到舞龙运动中来。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舞龙运动的发展形势很好, 但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弘扬和发展舞龙运动, 首先, 要改革竞赛制度, 提高竞技水平。其次, 应建立舞龙运动基地, 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再次, 应将舞龙运动推广进学校, 依托学校培养一大批专业人才走进社会。最后, 应通过社会力量开拓舞龙运动的市场, 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对舞龙运动的投入和支持, 从而更好地促进舞龙运动科学、有序地发展, 开创舞龙运动发展的新高潮, 达到推动全民健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全伟, 王辉.现代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04) .

[2]张继生, 雷军蓉.舞龙运动发展与前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05) .

[3]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07) .

舞龙运动发展与前景 第7篇

近十年来,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的深切关注下,舞龙运动已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今天的舞龙运动不仅作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活动形式被完整地保留于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同时,作为一种体育形式、一项竞赛项目,其规则和体制也在逐步完善,比赛规模越来越大,影响覆盖面越来越广。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协会、俱乐部、科研基地、培训基地等,不仅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1 舞龙运动在民间开展状况概述

“自汉代起,舞龙运动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并逐渐演绎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舞龙运动在以后的历史发展长河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朝代,但是在每个时期舞龙运动不仅没有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消亡,而且舞龙运动无论作为祭祀仪式还是作为“鱼龙曼衍”的娱乐活动都得到了发展。在不同时期发展的程度与方式各有差异。

近年来,各地民间舞龙的兴趣逐年增长,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每到新年、春节或喜庆节日,人们常常舞动各式各样的巨龙以示庆祝,整个中国大地处处龙腾虎跃,显示了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舞龙的场所也由过去的露天场地走向舞台。现代化的灯光布景设备、音乐伴奏旋律、乐曲快慢、强弱转换等与舞龙动作组成为一个协调、和谐、完美的整体,更增加了舞龙运动迷人的色彩。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5月20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文件。其中民间就有7种舞龙项目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分别是:重庆市“龙舞”,广东省湛江市“湛江人龙舞”,广东省汕尾市“汕尾滚地金龙”,浙江省浦江县“浦江板凳龙”、长兴县“长兴百叶龙”、奉化市“奉化布龙”,四川省沪县“沪州雨坛彩龙”。这表明中国的民间舞龙从此由区域性的传统民俗活动,走向开放、走向社会并被民众认可的健身娱乐项目。

民间舞龙运动所散发出来的文化意蕴,同时也深深吸引着一些知名专家教授。如中南大学国际著名龙文化专家、舞龙专家黄益苏教授就把民间传统艺术精品“三人布龙”整理改编,在炎帝陵祭祖大典公开表演,大放异彩。在黄益苏教授的创编下,民间舞龙不仅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性、表演方式的单一性,而且展现了湖南传统文化的特色。因此受得了专家、民众和媒体的高度赞扬,并成功走进了课堂,走进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

中国舞龙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中一项宝贵遗产,更是世界体育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它在腾飞变化之中呈现出的优雅和谐姿态,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项运动。

1.2 舞龙运动在学校开展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舞龙运动在我国高校迅速发展。“1998年湖南师大体育学院创建我国首支高校A级舞龙队,2001年4月‘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北京体育大学培训基地’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龙狮运动已经在我国高校生根”。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之中明确指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2001年9月北京体育大学正式将舞龙运动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将其作为武术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程,从此舞龙运动开始迈入高等学府的殿堂。2002年1月,湖南师范大学囊括第四届全国舞龙锦标赛自选套路、规定套路、全能三项金牌,从而获得了代表国家参加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2届世界龙狮锦标赛资格”,并获得亚军,这是我国首次由一支大学生队伍代表中国出征国际龙狮大赛。“2003年9月,中南大学承办了全国高校首期舞龙、舞狮教练员培训班。2003年12月首届大学生龙狮锦标赛在中南大学举行,同年12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狮分会’成立,将舞龙舞狮运动正式列入我国大学生体育竞技项目”,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大学生舞龙锦标赛。2004年4月“中国龙狮运动科研基地”在武汉体育学院挂牌成立。“国家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提出要在近五年内使舞龙运动进入100所高校。但不到五年,舞龙运动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组建舞龙队的高校,现已超过100所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舞龙队,在全国还相当有名气”。“除高校外,一些龙狮文化传统较为浓厚的地区,如全国有名的‘舞龙之乡’上海浦东三林镇的中、小学也开设了龙狮课程”。

1.3 竞技舞龙运动赛事开展现状

中国是竞技舞龙运动的故乡,竞技舞龙运动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努力和支持。近些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大力领导下,竞技舞龙运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践证明,从民族传统体育形式中整理和挖掘出来舞龙运动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下,其组织规模、组织形式、竞赛管理日趋规范和科学。1995年2月,经国家体委批准把舞龙运动列入全国正式比赛(四类)项目,同年4月在北京颐和园举办了首届全国舞龙锦标赛,使舞龙运动第一次在国家级运动会上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1997年至2010年成功举办了八届全国舞龙锦标赛,两届全国体育大会;2004年10月第五届全国舞龙锦标赛和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中,又增设了三个舞龙运动的竞赛项目;还有各种国际邀请赛、世界锦标赛、争霸赛、大学生比赛等。竞技比赛活动走向正常化和正规化。年年有赛事,一年中有多次赛事,成为中国现代舞龙运动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自国际龙狮总会和中国龙狮协会成立以来,已经举办了4次世界舞龙锦标赛、20多次国际舞龙邀请赛、30多次全国舞龙比赛。可以说,竞技舞龙运动发展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骄傲、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2 舞龙运动现状留给民族传统体育的思考

2.1 传统文化自信心是民族传统体育复兴不可或缺的信念

关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继承与发展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理论广为关注的焦点。100多年以来,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话语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昔日在农耕文明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失落了,陷入了长时期的发展困境之中。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社会转型——农业经济社会走向工业经济社会,使在农业文明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原有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次由于西方现代体育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主导地位的确立,使民族传统体育的“自然进程”被打乱了,并实际地失去了应有的发展空间乃至“失语”;然后现代人以竞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文化心理,使以自娱自乐为主要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最后文化大革命使民族传统体育在“破除‘四旧’”声中受到了严重的摧残。面对这样的现实,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意义上讲,民族传统体育急需要解决的是保护、继承与发展问题。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首要的,还是一个文化自信问题。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保持充分的文化自信心,是复兴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不可或缺的信念。自信心从何而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有着顽强的草根力量,中国人对它有着浓浓的民族情怀和天然的文化认同感,只要“水分、养料、阳光”充足,民族传统体育就会“茂盛”起来。还有无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国家现在对民族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的国内环境,还是全球化必然带来的文化多元化的国际环境,都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而且,现在舞龙运动、龙舟等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实践已经现实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但需要指出的是,增强传统文化自信心,是创造条件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体育文化舞台,其最终目的是发展自我,实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发展,不是为了走向另一个终结———奥运会。

2.2 市场化是民族传统体育实现复兴的必由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资本化浪潮的兴起,也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再认识,很多一度被边缘化了的传统节日文化又重新焕发了青春,且被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涵义,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不仅如此,为适应时代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少地方还根据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创造性地组织了一些新的主题节(会)活动。文化资本化或产业化,实际上就是把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手段运用于经济的发展,是对文化资源的商品化开发。“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顺乎时代潮流,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着明显资源优势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舞龙运动的产业化发展,以及湖南、云南、广西、新疆等一些少数民族旅游区,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和整理,然后以体育表演和娱乐活动的形式,将其纳入旅游消费的内容,使其商品性得以释放,如桂北侗族地区的民众在最近几年开始自觉而有意识地强化抢花炮的民族特色,还有湘西土家苗族的人们也大力宣扬摆手舞、高脚等民族特色,以求扩大旅游和为地方做宣传、吸引投资。这些实践都已经证明了上述观点。

2.3 竞技化是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体育文化舞台的可行途径

舞龙运动、西方户外运动、飞镖、跆拳道等之所以能快速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体育,正是得益于其竞技化的发展。竞争是人之天性,利用这种天性,并正确、合理地加以引导,一定会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将其中具有鲜明竞技特征的项目进行改造与推广,借鉴现代竞技体育的组织制度和以奋发与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实现功能的根本转变,与现代体育接轨,走向国际体育竞技舞台,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高级现代化形态。”我国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乏竞技因素,竞体力、斗智力、比技巧、赛技艺是其常见的竞技形式,如角抵、蹴鞠、拔河、毽球、棋类博弈、龙舟竞渡等。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过程中:一要尊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统文化特质,尊重民族情感,这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否则其传统和民族的意义就不复存在了;二要考虑项目的特点,换言之,并非所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都可以走竞技化发展的道路,不可一刀切,反对将竞技化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惟一的发展模式;三要循序,要做充分的研究,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

2.4 政府干预是现阶段乃至较长时间内复兴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个必要手段

无论是竞技化发展,还是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在我国现阶段乃至较长时间内,从我国现行体育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上,政府干预还是有其必要性的,这与现实的“利大于弊”的管理观念并不矛盾。所谓“小政府、大社会”,主旨是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把不属于政府的职能分离出去,扩大社会自治功能。但是,没有“大社会”就没有“小政府”。在民族传统体育组织还没有建立健全,或者说市民社会还不完善,社会自主自理力量还很薄弱的情况下,民族传统体育要想得以发展,政府理应有所作为,舞龙运动的发展是最好的证明。政府作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发挥其组织管理功能,二是起到对民族传统体育组织的培育和扶持作用。待时机成熟,即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健康发展起来之后,政府要摒弃部门利益观念,逐步实现组织管理职能向民间的转移。所以说,政府今天的作为就是为了明天的不为,今天的干预就是为了明天的放手,目的都是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保护和正常、有序、平稳、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2.5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民族传统体育正常发展的基本保证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国法”是保证国家正常发展的基本律法,“家规”是家庭人员按照基本的规矩去生活、做人处事,是家庭兴和的基本保证。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是走不了多远的。

民族传统体育在舞龙运动的发展现状得到了文化、心理、信念等方面的启示,舞龙运动的管理体制相对其他(下转第94页)(上接第75页)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说也算是比较完善的。从1995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和国际龙狮总会的成立,便标志着龙狮运动开始进入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并被世界所接受。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国外的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也可以看到管理体制对项目发展起到的作用,比如韩国的跆拳道运动,一样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世界跆拳道联盟、国技院等)被世界公认的组织和管理体制,还有美国的橄榄球,日本的空手道等等,这些项目都是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起来的,他们的管理体制是我国诸多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借鉴的。我们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因为它的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最重要的是应该改革民族传统体育现行的运行机制,充分重视个人理性,建立起个人得益与集体得益目标一致性的制度或运行机制,使集体得益和个人得益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参考文献

[1]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张远波,龚耘.舞龙运动的文化解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3):406-40.

[3]蒋代新.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龙狮课程设置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

[4]周争蔚,陈志宏.舞龙运动在高校发展初探[J].延边党校学报,2009(4):120-121.

[5]张继生.中国龙狮运动的发展现状与战略规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41-143.

[6]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现代化中的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科学,2004(1):65-69.

[7]吕韶钧,彭芳.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9):1179、1195.

[8]曹虹.中国龙狮运动竞赛表演市场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9.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1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2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