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护理(精选11篇)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护理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取在上述期间住院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 男16例, 女16例;年龄42~80岁, 平均 (58.4±9.8) 岁。患者入院时意识清楚, 无交流障碍, 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认识, 并均经病理明确诊断, 其中胆管癌6例 (18.8%) , 肺癌、肝癌、乳腺癌各5例 (各1 5.6%) , 胰腺癌4例 (1 2.5%) , 胃癌、直肠癌各3例 (各9.4%) , 脑胶质瘤1例 (3.1%) 。选择同期另外32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16例, 女16例;年龄44~80岁, 平均 (5 7.9±8.8) 岁;亦均经病理明确诊断, 其中胆管癌8例 (25.0%) , 肺癌、乳腺癌各5例 (各15.6%) , 肝癌6例 (1 8.8%) , 胰腺癌4例 (1 2.5%) , 胃癌、直肠癌各2例 (各6.2%) 。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姑息护理, 包括控制症状、支持患者和支持家属。
1.2.1 控制症状
临终患者心理过程经历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5个阶段。对否认期患者应耐心倾听述说, 表示理解;对愤怒期患者让其发泄不满情绪, 满足合理要求;对协议期患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减轻痛苦;对忧郁期患者鼓励增强信心, 正确面对疾病;对接受期患者了解临终心愿, 满足要求, 使其平静度过生命最后阶段。
1.2.2 支持患者
我们尽量将病种相同患者安排在同一病室, 方便患者间交流和鼓励, 同时保持病室空气清新, 安静整洁, 尊重其意愿, 集中治疗和护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化疗、放疗反应造成恶心、呕吐、厌食, 以及长期慢性消耗致营养不良、体质衰弱, 可导致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发生。段幼萍亦报道[2], 化疗患者的不遵医行为与历次化疗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相关性。为此, 我们提供色香味美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并嘱其少食多餐, 餐后漱口或用软毛刷刷牙, 保持口腔清洁。对长期卧床和消瘦患者铺气垫床, 每1~2小时翻身一次,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避免受压, 预防褥疮发生, 并适当拍背促痰液排出。癌症疼痛在晚期肿瘤患者中较为普遍, 可改变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3], 出现对死亡的恐惧和绝望, 明显降低生活质量, 甚至加重病情。我们在护理实践中, 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情绪、体位, 认真倾听其述说和感受, 指导患者准确表达疼痛, 根据疼痛程度合理采取三阶梯止痛法, 并结合针刺按摩疗法及物理疗法等。对于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疼痛, 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指导患者听优美音乐、观看电视、阅读书刊、亲属陪伴聊天等, 分散其注意力, 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1.2.3 支持家属
由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组成评估体系, 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 制订护理计划, 明确评估向他们提供支持的可能性, 并恰当应用, 为其提供更好的生活照顾和情感交流。对于临终衰竭进食困难的患者, 向家属讲明病情取得理解, 避免过度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延长生命, 以免加重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帮助家属缓解过度的身心压力, 使其以平静与理性的方式来协助患者, 调适因生离死别所引发的悲伤情绪。制订安抚计划, 安慰失去亲人的家属。
2 结果
由表1可见, 两组入院时焦虑抑郁量表 (HAD) 评分均较高, 但差别不大,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第1、2、3疗程末HAD评分均低于入院时水平, 尤以观察组降低明显,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与姑息性护理有关的五项原则:生活质量、对患者全方位的照顾、社会和家庭的关系、自主权和选择权、开放性的联系和协作。姑息护理服务的哲理与目标视患者和家属为一整体, 同时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 亲属的陪伴与安慰在其心理和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别人不能替代的[4]。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所面临的煎熬与痛苦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 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压抑、愤怒、绝望等。患者一开始被诊断为绝症之际, 都无可避免的表现出一系列的情绪反应, 所以护理应根据每个患者的情绪反应, 依个人的背景、教育程度与社会阶层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并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5]。护理人员应多陪伴患者, 以一种有尊严与满足的方式把姑息护理早期融入自己工作中, 将抗肿瘤治疗与姑息护理融为一体,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及休养环境, 提高其身体舒适度。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病例各疗程末焦虑抑郁程度均较入院前有较大改善, 尤以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
总之, 姑息护理能有效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 使其有尊严、平静地接受死亡。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姑息护理, 将有利于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 减少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也提高了患者余生的生活质量[6]。但减少医疗费用、发展家庭姑息护理、加强姑息护理的专业培训及教育、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切实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等, 仍然是姑息护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蕴伍.护理学基础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332.
[2]段幼萍.癌症化疗期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乡村医药, 2009, 16 (3) :71-72.
[3]万丽红, 刘明, 潘承恩.癌症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5) :373-374.
[4]俞素卿, 徐慧敏.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探讨[J].护理与康复, 2005, 4 (2) :139-141.
[5]李淑华, 章肖平, 陈明敏, 等.本土化临终关怀的实施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 2009, 8 (10) :857-858.
肿瘤晚期患者姑息护理(完整版) 第2篇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临终和死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进展迅速,但是癌症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根据WHO报告,2008年全球新发生的癌症患者超过1000万,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达700万。卫生部最新统计显示,2006年恶化肿瘤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死亡给患者、家属所带来的影响也日趋得到重视。随着肿瘤专业化护理的发展,缓解疼痛及其它痛苦症状,为患者提供身心、社会的全面照顾,以及帮助家属应对悲伤,成为肿瘤姑息护理的重要任务。姑息护理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在我国尚在开始阶段。现将我国晚期癌症患者的姑息护理综述如下。姑息护理的概念及内容
(1)概念
姑息护理是对没有治愈希望的疾病进行积极而全面的照顾。其宗旨是将临终阶段看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减少临终癌症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姑息护理始于临终关怀,但不等同于临终关怀,它贯穿于进展期疾病始终,由前期的姑息照护,患者临终阶段的姑息照护及患者死后对家属的哀伤辅导三部分组成。
(2)内容 姑息护理的目标是维护患者的尊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干预疾病的过程,姑息服务的照护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贯穿于整个诊断和治疗过程,主要内容是控制疼痛和其他
症状,如化疗、放疗带来不良反应的相关症状,全面的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系统,尽可能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活着到死亡,亲人能正确看待患者的疾病过程和他们的逝世;承认濒死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不刻意加速他们的死亡,也不拖延他们死亡的时间。2 姑息护理 2.1 基础护理
(1)病房环境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认为,人与环境之间产生移情作用。我们要为病人创造舒适、安静、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美好的环境可使病人产生对生命的热爱,并珍惜生命。保持病房内整洁,通风良好,光线明亮,温、湿度适宜,床单位舒适。
(2)饮食护理
向病人和家属做好饮食宣教,分析饮食的重要性,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给其制定富营养饮食食谱,并告知其家属尽量按照患者口味烹饪食物。
(3)生活照护
根据护理级别予以生活护理。①注意口腔卫生:如果有口腔溃疡、炎症,建议患者不要吃酸性食物,饭后及时漱口。对不能进食或口腔有疾病者,及时予以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张口呼吸者可以用生理盐水湿润口唇,也可涂唇膏。②加强皮肤护理:晚期癌症患者身体衰弱、长期卧床、因疼痛而长期采取强迫体位,还有大小便失禁、水肿等原因都极易引起褥疮,因此给予压疮风险评估后,及时有效的预防,可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碎屑、皱褶,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及完整性。③头发、胡须护理:选择适合患者发质的洗发水给病人洗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
水,一周两次,如果是油性发质可适当增加次数,使患者的头发保持清洁,无头皮瘙痒、头屑。女病人要劝其将头发剪短,便于护理。④排便的护理:临终患者大多数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因此要保持肛门和会阴部的清洁,每次便后要及时清洗,肛门周围红肿的患者涂凡士林油。
2.2 症状护理
(1)
疼痛
癌性疼痛在晚期肿瘤病人发生率为80%左右.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睡眠、进食和情绪,还会使病人和家属感到不安和恐惧。许多临终病人并不害怕死亡,只是害怕死亡前或死亡时的痛苦。因此要通过对病人实施止痛治疗、心理支持及临床护理,有效地缓解疼痛,增强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减轻病人的痛苦,努力做到“让癌症病人不痛”。
①药物止痛
通过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按照“三阶梯”止痛方法给药,一般90%以上的病人可以疼痛可以缓解。
②心理支持
还可以运用心理治疗缓解疼痛,医护人员通过良好的环境和心理状态来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和痛阈,常用的方法有:(1)认知疗法,引导病人正确看待所发生的事件和身体的感觉,纠正错误的信念,改善对问题的认识。(2)行为疗法,通过分散注意力、催眠、松弛、生物反馈、音乐疗法、支持疗法来改变自身疼痛的反应,产生疼痛被控制的感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病人,使其学会自身止痛。
③家庭支持
晚期癌症病人的癌性疼痛的缓解不仅取决于病情的发
展和治疗措施,而且与病人自身的精神状况和家庭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属是病人主要的照顾者,应要求家属加入对病人疼痛的护理,向家属介绍癌性疼痛的原因、疼痛分级、治疗误区、止痛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各种宣教方式,使其了解癌性疼痛知识,解除家属对止痛药物的顾虑,消除他们对病人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病人疼痛控制中的积极作用。指导家属如何运用亲人的角色来鼓励病人,对病人予以体贴与关心,以亲情激发病人战胜癌性疼痛的信心,提供情感支持。多与病人聊开心的事,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鼓励家属与病人一起参加有益的活动,避免病人长时间躺在床上感到无所事事,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躯体疼痛上。陪伴病人看散步、听音乐、看幽默电视、小品节目等,提醒病人按时服用药物,记录病人疼痛的变化及缓解情况,预防及处理止痛药的不良反应等。指导家属应用冷热敷、按摩等物理方法,配合药物治疗以减轻疼痛。
(2)
癌因性疲乏(CRF)
CRF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它是一种对疲乏的主观感受,具有持续性以及普遍性的特点,与癌症本身以及影响生理功能的治疗有关。①
控制症状,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主诉和疲乏日记了解患者的病情,掌握患者疲乏的规律和特征,预防性的采取处理措施,如根据病情的需要预防性的应用止痛药、镇静剂等,并观察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②
行为干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活动计划,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患者自我认同感,并发现自我价值,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③ 心理干预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适,让患者参与自己的治疗和护理决策,教会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以减少消极情绪。
④为患者家属提供支持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疾病相关信息,让患者家属参与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制定,并给予家属情感支持。
(3)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造成癌症末期患者痛苦的众多症状之一。晚期肿瘤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原因有多种,如感染、支气管痉挛、上腔静脉阻塞、大量胸水、严重贫血、患者有焦虑或抑郁等心理因素等,都可引起呼吸困难。
①
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原因及病情应用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可缓解支气管痉挛,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肿瘤周围的炎性反应及水肿,焦虑患者可予以镇静剂,疼痛与呼吸困难有相加作用,应用止痛药控制疼痛可缓解呼吸困难的感觉。
②
氧疗
氧疗可降低晚期肿瘤患者的呼吸困难,支气管痉挛、肺炎、肺栓塞及肺纤维化等可予以60%的吸氧浓度,伴有COPD的患者和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吸氧浓度为28%。
③
呼吸方式的训练
帮助患者建立一个放松的呼吸模式,减少呼吸做功,增强信心,相信自己在呼吸困难发作时控制好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如(1)放松式呼吸
采取呼吸深而慢规则的呼吸方式。(2)腹式呼吸
教患者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有意识的在吸气时胸部尽量不动,腹部向外鼓,3次/日,10-20分钟/次。(3)缩唇呼吸
用鼻吸气,经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成“O”型。
④
改变呼吸体位
呼吸困难可通过改变姿势缓解,对一些COPD及肿瘤患者有效。如前倾坐位、健侧卧位、附伏位等。
(4)发热
发热原因大致有两种:感染及癌性热。①癌性热是肿瘤坏死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癌性发热,常在后期有广泛的转移后出现。指导患者进高热量、低脂肪、低蛋白饮食,多饮水,穿宽松、棉质的衣服,利于排汗,向病人宣教发热的危险性、预防及处理方法,切忌滥用退烧药及消炎药。②感染是晚期肿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舒适的重要因素,导致抑郁情绪发生的直接原因。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疗;加强营养,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5)便秘
晚期癌症患者由于活动减少、过多使用麻醉止痛剂等抑制了肠蠕动,某些抗代谢类药物的神经毒性麻痹肠道、水分摄入不足等均可引起便秘。护理上应注意患者的排便情况,指导患者进粗纤维、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可酌情使用轻泻剂。
2.3 死亡教育 晚期癌症患者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外,更重要的是面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对临终患者进行死亡教育,让患者对死亡持乐观顺应的态度,帮助他们安详、舒适地离开是姑息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肿瘤科护士的重要责任。进行死亡教育的原则和内容有:(1)评估临终患者的病期、生理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以往的生活阅历,是进行死亡教育的前提。(2)对患者不同的死亡观念及言行不能妄加评判,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个人信仰,理解他们对死亡的态度和观念,不应取笑或刻意去纠正他们的说法。(3)尊重临终患者的权利,医护人员
应在全面评估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告诉患者实情并引导他们讨论死亡相关的问题。(4)根据临终患者不同的心理阶段进行死亡教育,临终患者对待死亡的心理变化通常有五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及接受期。这五个阶段不一定按照顺序发展,有时交错,有时重叠,有时仅出现其中一个时期的表现。护士应准确评估患者对死亡的心理反应,针对不同心理阶段,进行死亡教育,适时予以辅导和支持。(5)全面评估患者的意愿而不应勉强患者谈论死亡。(6)耐心解答患者对死亡的疑虑,不应回避或敷衍。(7)死亡教育的对象应包括家属,及时评估家属关于死亡的想法,指导他们正确面对死亡并克服自身的恐惧,才能够有效的支持患者,帮助患者平静、有尊严的离开。在患者濒死期,告诉家属可以坐下来陪伴、触摸、倾诉,表达他们对亲人的爱。
2.4 心理支持
晚期癌症患者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一般表现为焦虑、恐惧、不安、孤独、愤怒、抑郁、猜疑、内疚、自责、失落、接纳等。患者一开始被诊断为绝症之际,都无可避免的表现出一系列的情绪反应,所以护理应根据每个患者的情绪反应,依个人的背景、教育程度、社会阶层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并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1)针对恐惧、紧张的患者,视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尽可能起床活动,既可延缓机体功能的衰退,也可使患者从心理上增强自信。需要采取各种支持措施,解除患者的痛苦,以缓解对死亡的恐惧,并保持其尊严;采取体贴、温柔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之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并让病人懂得
战胜不良情绪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勇敢地面对疾病。(2)面对焦虑患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应用医学知识讲解和说明疾病的一般知识,使其常识性的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措施,消除或减少不必要的烦躁、忧虑等心理反应。(3)面对抑郁患者,护士应多巡视,主动沟通,或允许家属陪住,及时解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得到慰藉。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微小愿望,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最大的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4)对临终患者应采取更多心与心的对话,促使患者获取心理舒适。每次护理查房时身体尽量靠近患者,握握患者的手,摸摸患者的头,对不能说话的患者点一点头,用眼神示意患者在关心他(她)。有资料显示,有患者说护士与他的每次握手都给他无穷的力量,也有患者进入模糊状态后,对护士的握手都会做出反应。2.5 家属的安抚
家属是姑息护理的参与者,他为病人提供可口、富营养的饭菜,可以和病人一起分享过去的幸福生活,可以安慰病人消除病人的痛苦和恐惧,让病人身体与心理上舒适与放松。家属是患者最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也是主要照护者,存在着各方面的心理应激。我们为癌症患者提供姑息护理的同时,也要重视家属的需求和关怀护理。尽量满足家属的需求,并和家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抓住有利的沟通的关键时机,做好丧亲辅导,鼓励他们适当的释放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及死亡,缩短伤痛的时间,减轻悲伤的程度,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3.小结
舒适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晚期恶性肿瘤;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39-01
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其已经失去了手术治愈的可能性[1]。在其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舒适度。本文将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舒适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患者年龄为60-89岁,平均年龄为(73.6±5.8)岁)。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对比实验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模式,即病情分析、用药护理、饮食卫生指导、患者住院时间、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措施。舒适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环境护理,其实施步骤如下:
(1)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在病情逐渐加重的情况下,情绪容易出现波动。如果实行日常的护理很容易忽视患者的心理感受与情绪变化。因此舒适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评估,进而实施个性化的舒适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信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病情的影响下,行为与性格容易发生改变,精神萎靡或暴躁易怒,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心理护理。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注意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主动与患者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具备同情心、爱心,护理服务倾注自己的真实情感,促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的使用注意态度诚恳、亲切,促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鼓励患者相信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协助患者调整心态,从病痛的萎靡精神中走出来。
(2)疼痛护理
晚期肿瘤患者中超过一半会出现疼痛。大部分患者身体瘦弱,体质较差,患病期间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自理能力相对较差[2]。在此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当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换衣物床单。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控制与缓解对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疼痛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疼痛接替指导原则,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观察患者疼痛期间的表情与患者疼痛护理的表述,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与疼痛的情况进行分级。给予患者口服药物、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个性化的给药方式。针对轻微疼痛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放松,实行理疗、热敷与冷敷等物理方法为患者止痛。而针对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与镇静剂进行给药。护理人员在缓解患者疼痛的基础上,还应当做好患者饮食、大小便、皮肤与口腔等护理,避免患者出现褥疮的情况。
(3)环境护理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医院环境极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为减少患者这种情绪的产生,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还可以带领患者到院内走走,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在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当调节室内的湿度与温度。湿度保持在50%左右,温度以患者机体感受舒适为主。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播放柔和的音乐,促使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情,同时还应当注意病房内保持安静,尽量避免出现大声音。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还应当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由于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免疫力会下降,在此种情况下,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做好防寒保暖措施。
1.3判断标准
根据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制定一份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的百分制,90分以上的说明患者满意,在60-89分之间的表明患者一般满意,分数小于60分的,则说明患者对护理效果不满意。同时采用横线式目测疼痛评分法(VAS)【3】。具体方法:每位病例1张评测单,单上划1条10 cm长横线,两端以0和10标记,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让病例标出其疼痛位置,测量距离,用以描述病例疼痛程度。在疼痛评分中,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忍受的疼痛程度越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操作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经过SPSS17.0的统计学处理。并且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采用t检验原理来对资料比进行分析,而资料笔中所产生的数据都统一的应用X2来检验,检验结果的数据P<0.05,就充分说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别,观察组患者对护效果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为77.5%,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详情见表1;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状况与最终生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 P<0.05),最终生存期屋明显差异,详情见表2。
3.讨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多数难以治愈,复发与转移的概率非常高。临床中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措施,就应当与患者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促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改善对疾病不来感受的适应度。从本次研究活动就可以了解到,护理人员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使患者能够调整到良好的心态,虽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通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轻了患者对疼痛不适的感受,从而坚定患者的与疾病斗争的信心。
综上所述,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能够促使患者感受到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减轻了患者对疼痛的不良感受。
参考文献:
[1] 钟肖红,郭龙斌,郭凤华,等.舒适护理在肺癌胸腔镜围手术期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0.
[2] 胡学慧,吕素红,耿淑芹,等.舒适护理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满意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77.
[3] WangXP,WangYC.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 with Hyaluronidase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J].Clin J Med Office(Chinese),2004,32(2):119-120.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护理 第4篇
由于高龄患者心理、生理的特点, 术后并发症较其它年龄组高, 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考验, 所以需要护士投入更多的爱心、更大的精力, 通过多种途径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相应的护理。介入治疗术是目前治疗晚期无法手术切除的恶性肿瘤的一种首选疗法, 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重复性强、插管位置准确、安全、并发症少和疗效高等优点[1]。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是介入治疗的重要环节, 可直接影响到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 而且, 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对术后的恢复也很重要。
1 高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的问题
除肿瘤外, 多半都有全身性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自理能力下降, 生活行动不便;耳聋眼花, 有时所问非所答;心理障碍, 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烦躁、情绪低落等;疾病知识缺乏, 患者只知道癌症是绝症、不治之症, 其他的治疗方式一知半解;陪床的家属年龄也相对较高, 日常照顾也不够周到;对家庭经济负担的担忧, 想到漫长的治疗过程和昂贵的医药费, 使患者担忧负担不起。
2 针对性的护理
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应多与患者交谈,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并耐心倾听其诉说, 尽量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为其排忧解难, 消除其心理上的各种压力;生活护理:针对患者疾病给予生活习惯及饮食的指导;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让患者了解癌症不等于痛苦和死亡, 随着医学的发展, 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是可行的, 同时介绍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得到家属的支持与配合, 也利于疾病的有效治疗, 涉及到经济费用问题, 要避开患者, 也与家属沟通, 也可以根据医院的政策给予一定的优惠、减免;细心观察病情:高龄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容易发生突变, 而且常常没有先兆, 所以他们表现出的细微变化和新的症状, 都要引起高度重视, 并及时通知医师。
3 患者入院的护理
护士的接待 (第一印象特别重要) , 科室可以设置一间谈话室, 作为护士接待患者或与家属沟通时的场所, 相对温馨些、随意些;护士热情接待, 耐心、细致地解释病区的环境, 提供安静舒适病房, 使患者有家的感觉;做好入院评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体格检查、既往史等, 做好相应的宣教及护理安全指导;准确判断患者的心理问题, 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注意委婉、谨慎;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使患者和家属有亲切感;提供条件, 鼓励患者间的交流 (选择介入治疗效果好的患者) , 这样可以感染到新病员, 使他们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从而很好地配合治疗。
4 术前护理
讲解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讲解介入治疗的基本治疗原则及麻醉方式, 让患者感到微创治疗的好处, 消除恐惧心理;讲解术中、术后卧位及术侧肢体制动的重要性, 便于操作及并发症的预防;指导、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排便:术前要了解男性高龄患者有无前列腺增生, 提前预防排尿困难的发生;术前做好双侧腹股沟区备皮, 并洗净穿刺部位的皮肤, 嘱患者排空膀胱;术晨测量血压;告知术前禁食水6h, 如当日手术台次较多时, 对待高龄患者一般优先手术, 避免因长时间禁食水而引起虚脱。
5 术中的配合
病区护士轮流到介入导管室培训、学习 (全面了解介入手术的操做过程, 灌注化疗药物的特性及各类栓塞剂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护士全程陪同患者, 除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者的表现外, 还可以了解患者的情绪波动, 及时给予安慰, 避免患者有无助的感觉。
6 术后的护理
术后护送患者返回病房交给病房护士护理, 护士要经常巡视患者、观察病情, 对手术的成功给予肯定, 使患者放心, 注意术侧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及末梢血运、皮肤温度, 建议同时触摸双足, 这样有对照, 相对好判断, 重点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6.1 预防穿刺局部出血、血肿的护理
卧位:患者取平卧位, 卧床休息12~24h, 术侧肢体伸直制动6~8h;局部加压:穿刺局部除绷带加压包扎外, 并予以砂袋压迫6h, 注意有无移位;密切观察穿刺局部:如有渗血或皮下淤血, 及时通知医师处理;特殊指导:告知患者如要咳嗽、打喷嚏时要以手压迫绷带卷, 以减轻穿刺局部的张力。
6.2 发热的护理
栓塞热一般体温不超过38.5℃, 1周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首先做好体温的监测:手术当日及术后3日内每日测量体温4次, 或根据病情随时测量体温;降温、保暖:如果体温过高, 及时给予酒精擦浴、冰敷, 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 并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 及时补充水分, 以免降温过度发生虚脱;心理护理:安慰患者, 讲解发热是介入术后的一种正常反应, 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
6.3 预防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胃肠道反应是化学治疗药物常见的副作用, 常表现为恶心、呕吐[2], 尤以栓塞者表现为剧, 大多在栓塞后即刻或4h内出现[3], 所以术后应禁食4~6h, 避免因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起恶心、呕吐;可进饮食时, 宜清淡、好消化, 并少量多餐, 勿餐后立即平卧, 可适当活动;部分患者对病房的味道比较敏感, 可指导其闻桔皮的清香味;遵医嘱应用托烷思琼、胃复安等药物。
6.4 预防肝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水化护理:由于灌注大剂量的化疗药物, 毒副反应比较明显, 手术当日及术后3日内水化治疗很重要, 护理人员要准确执行医嘱, 高龄患者输液速度不宜超过60滴/分, 鼓励患者多饮水, 但是, 有些患者因为床上排尿的不便, 不能按要求饮水, 护士要勤巡视病房, 了解患者饮水及排尿的情况, 讲解水化治疗的重要性, 督促并协助患者多饮水。
6.5 疼痛的护理
介入治疗的2~3天内, 因肿瘤组织坏死及血管栓塞可引起肿瘤区疼痛, 护士在加强病情观察的同时, 要做好患者的安慰工作。对于疼痛不能耐受者, 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 以便和其他并发症引起的疼痛区分开来, 必要时按医嘱使用止痛药。
6.6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高龄患者血液粘稠度高、血液流速较缓慢, 长时间卧床, 极易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所以, 在患者卧床、肢体制动期间, 协助或指导患者家属按摩制动肢体, 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病情允许时, 鼓励并协助患者尽早活动。
关键词:高龄,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宋林杰, 杨晓玲.28例肺癌介入治疗术的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2) :106.
[2]刘芳, 冯胜强, 刘德军.紫杉醇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32例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7, 10 (3) :265-267.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护理 第5篇
关键词:晚期肿瘤患者 化疗 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193-01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也逐渐发生变化,肿瘤患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不断攀升[1]。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通常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消极情绪的影响也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基于此,该文开展综合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化疗中的研究,具体报告如以下几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98例,其中,男43例,女55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6.4岁;病程为6个月~12个月,平均病程8.5个月。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2)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以下几点。
①入院前期的护理工作。具体如下:
生理护理:晚期肿瘤患者通常伴有严重的疼痛感,由于长期的化疗,可能会出现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以及睡眠质量低下等诸多不良反应[2],对于患者出现的不良严重反应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督促患者按时吃药,注意饮食清淡以及营养搭配。对于长期卧病床出现压疮的患者,要经常给患者翻身。
心理护理:晚期肿瘤患者往往会出现不良的情绪状态。入院初期,患者会产生对周围环境的陌生,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以及对自己病情的错误认知,这些不良情绪往往导致患者产生对化疗的抵触情绪,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将患者最真实的病情告知他们,注意语气温和,语言直白。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应定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询问患者心理的想法并及时帮助他们疏导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社会护理:晚期肿瘤患者需要更多的人去关心,最直接的支持来自于家人的陪伴与呵护。护理工作者应鼓励患者家属多陪在病人身边,给予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一些患者担心费用问题而感觉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因此,家人要尽量给予他们安慰。对于经济困难家庭,医院可以开辟绿色通道,减轻患者家庭的医药负担。
环境护理:医护工作者要考虑到患者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尽量提供让患者感到舒适的环境。对于刚刚入院的患者,医护人员要主动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医院环境。同时,病房环境要保持清洁、注意空气流通,病房的温度和湿度都应该保持在特定的区间范围内。对于病房内的人际关系,医护人员鼓励患者之间主动沟通,但必须注意患者之间悲观情绪的相互传染,尽量鼓励患者交流一些积极向上的话题,建立和谐的病房环境。
②入院中期的护理工作。这一阶段通常为化疗期间,患者由于对化疗的不了解,往往会产生恐惧、退缩,护理工作者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以安抚为主,削减恐惧、紧张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刚刚化疗完的患者,医护工作者要主动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让患者增加对医护工作者的信任,增加对术后恢复的信心。对于化疗后并发症,责任医生与护士要多加关注,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③入院后期的护理工作。这一阶段通常属于康复期,护理工作者要做好患者每天的生命体征报告,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朝有利方向发展。对于即将出院的患者,医护工作者主动告知家属有关家庭护理的工作方法,互留联系方式,确保患者在家恢复良好。除此之外,医护工作者应该与社区医生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
1.3 评价指标
以肿瘤患者入院前后的疼痛等级、焦虑程度以及护理满意程度为评价指标。疼痛等级采用晚期胃癌患者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3]进行分级评估;焦虑程度采用焦虑等级测量表(SAS)进行等级测量;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估则采用《护理满意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后疼痛等级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疼痛程度相當;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度均有所缓解,但两组患者的平均得分差异较大,实验组为(28.52±7.23),对照组平均得分为(35.47±6.58),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后焦虑程度的比较
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均在70分以上;在入院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得分为(35.25±3.88),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得分为(49.12±3.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如表1所示,两组满意度评价差异较大(P<0.05)。
3 讨论
根据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在缓解患者的疾病疼痛和焦虑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他们经常忍受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折磨,许多患者由于未接受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服务,以至于术后病情反复加重,有的患者直接走向死亡,这些问题都是患者及家属难以承受的。而舒适护理恰恰克服了常规护理存在的不足,它能够提供给患者全过程的、全面的优质服务,为肿瘤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这不仅提高了患者在院期间的生活质量,也是医院服务水平的体现,这种护理服务模式正是现代医院发展所必须的。
参考文献
[1]孙桦.晚期肿瘤放化疗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5(14):708.
[2]陆爱琼.优质护理理念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3(20):278-279.
晚期肿瘤病人自杀未遂的心理护理 第6篇
1 临床资料
7例病人中, 男5例, 女2例;胰腺癌3例, 肝癌2例, 肺癌1例, 食道癌1例;年龄最大的72岁, 最小的49岁。7例自杀未遂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自杀方式:跳楼3例, 自缢2例, 拒绝治疗并绝食1例, 投河1例。
2 心理分析
2.1 心理分析
7例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和不良预后均了解, 便产生一种对自己的极度不认可, 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个废人, 只能坐以待毙了, 对社会再没有任何贡献了, 还会成为家庭和亲人的累赘。
2.2 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
有4例病人不堪忍受癌性疼痛和化疗产生的副作用。
2.3 经济条件差
有3例患者认为晚期肿瘤治疗已没有希望, 不愿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 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但家庭又不肯停止治疗, 就选择自杀。
2.4 家庭不和睦
有1例病人得不到家人的同情和照料, 感到孤独、寂寞和无助而选择自杀。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为患者准备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 生活上热情照顾, 态度上和蔼可亲,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 为达到有效的心理护理打好基础, 针对自杀的原因和表现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医护人员要以谦让的态度去同情、理解病人, 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痛苦, 选择适当的时机, 劝说、开导、安慰患者, 绝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 更不可将怨气发泄到患者身上。对病人所表现出来的敌视和暴躁, 要理解, 切忌“以牙还牙”, 让他们理性地面对生死。在护理过程中要视病人为亲人、朋友, 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 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 让患者回想过去的快乐, 畅想美好的未来, 了解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向患者介绍医学最新发展动态和良好的治疗前景, 举证成功的康复病例, 以此激发病人的生存欲望, 延长其期待心理, 增强他们对生命强烈的眷恋之情, 并正确对待癌症, 积极配合正规治疗。
3.2 避免对患者不良的心理刺激
病人一旦得知自己得了癌症, 会坐立不安、多方求证、心情紧张、猜疑不定。因此, 应言行谨慎, 要探明病人询问的目的, 科学而委婉地回答病人所提问题, 不可直言, 减轻病人受打击的程度, 以免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要避免晚期肿瘤患者与垂危病人接触。对患者的病情要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既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又要注意医疗保护工作。良好的心理状态, 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好处。
护理人员应不断通过护理过程的交往, 以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等方式, 巧妙地向患者暗示病情正在稳定并逐渐好转、治疗已开始见效、身体正在康复等有利于患者增强信心继续与癌症抗争的内容, 进而改善他们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压力, 并借此来减轻或消除痛苦。
3.3 对经济条件差的患者
要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 采取既经济、疗效又好的治疗方法, 即使需用贵重的药品时应向患者保密, 而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3.4 对家庭不和睦的患者
要注意协助患者与家属、亲友建立起融洽的亲情关系, 让病人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亲情的可贵,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境, 安然享受天伦之乐, 产生惬意的满足感, 从而减轻或消除身心痛苦。同时积极配合治疗, 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3.5 严密监护
3.5.1 要注意病人暗藏的危险物品, 在做治疗护理的同时, 巧妙检查病人床铺、床头柜、衣服内是否藏有自杀工具及累积药物等, 加强对轻生观念强、性情暴躁的重要病人的巡回观察及家属随时陪护。
3.5.2 及时与患者家属联系, 向患者家属交代患者的精神表现和心理状态, 取得家属合作。必要时需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 以防万一。
3.5.3 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也可起到很好疗效, 病人往往集中精力于病情及相关可以带来不良情绪的问题上, 如经济负担、子女赡养、老人照顾、人际关系等。根据不同的情况, 鼓励病人培养相应的爱好, 如养花、养鸟、书法、美工等, 使注意力巧妙有效地转移到感兴趣的事情中来, 不良情绪会逐步得到改善。
通过对7例晚期肿瘤病人自杀未遂的观察分析及护理, 认识到对于晚期癌症患者, 在努力减轻或消除躯体痛苦的基础上, 加强心理护理, 让病人克服心理障碍, 保持愉悦的心情,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癌症的严峻考验。这样不仅可有效抑制躯体的主观不适, 更能激发机体的潜能, 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再积极配合医护措施, 就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疗效, 促使病情逐渐康复好转。
晚期肿瘤病人姑息护理的效果观察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住院行化疗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40例,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TNM分期为Ⅳ期,经医生证实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入院时意识清楚,无交流障碍,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均在确诊1个月内初次知道自己的病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2岁~80岁(58.4岁±9.8岁);肺癌8例,食管癌7例,贲门癌5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4岁~80岁(57.9岁±8.8岁);肺癌7例,食管癌7例,贲门癌6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姑息护理,从病人、医护人员及家属三方面着手。①以病人为中心的关怀,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表示理解;让其发泄不满情绪,满足合理要求;鼓励病人增强信心,正确面对疾病;了解病人临终心愿,满足病人的要求,使其平静度过生命最后阶段。②缓解症状和舒服治疗。尽量将病种相同病人安排在同一病室,方便其交流和相互鼓励,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安静、整洁,尊重其意愿,集中治疗和护理。建议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嘱其少食多餐。对长期卧床和消瘦病人铺气垫床,1 h~2 h翻身1次,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发生,并适当叩背,以促进痰液排出。指导病人准确表达疼痛,根据疼痛程度合理采取三阶梯止痛法,并结合使用针刺、按摩疗法及物理疗法。③对病人家属的支持。评估病人及其家属的需要,制订护理计划,为其提供更好的生活照顾和情感交流。对于临终衰竭进食困难的病人,向家属讲明病情取得理解,避免过度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延长生命,以免加重家属经济负担。帮助家属缓解过度的身心压力,使其以平静与理性的方式协助病人,调适因生离死别所引发的悲伤情绪。制订安抚计划,安慰失去亲人的家属。
1.2.2 评价方法
在测评人员现场的指导下,由病人自行填写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HAD由英国利兹詹姆士医院于1983年创制,包括14个项目,其中焦虑(A)及抑郁(D)每项0分~3分,4级评分,总分各为21分,A及D评分≤7分为无症状,8分~10分为可疑,≥11分为确诊病例。对因某些原因不能自行填写的则由测评人员协助填写。通过多次与病人及家属交谈的方法,了解病人心理状态。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
分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姑息护理的定义为:对所患疾病不能根治的、进行性恶化的或生存期较短的病人给予积极的整体护理,控制疼痛和其他非疼痛症状,解决重要的心理、社会、精神问题,从而改善病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姑息护理适用于所有威胁生命或潜在威胁生命的慢性疾病,如艾滋病(AIDS)、癌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运动神经疾患等。就癌症而言,所需提供姑息护理的程度与癌症的阶期相关。早期恶性肿瘤的转归一般较好,但临床所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已非早期,这些晚期恶性肿瘤的姑息照护需求巨大和迫切[1]。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姑息护理得到了迅速、良好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当疾病无法治愈时获得姑息护理在西方国家已逐渐被视为一项基本人权。目前我国姑息护理的服务项目、内容和专业程度比起发达国家还很不成熟和完善[2],仅仅局限于专业的医院。国内陈钰等[3]通过临床试验对比证实了姑息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恶性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主要涉及疼痛、营养、呼吸及癌性疲乏4方面。这些症状相互影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姑息照护旨在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所面临的煎熬与痛苦是其他疾病所无法比拟的,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压抑、愤怒、绝望等。因此护士应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表现、个人的背景、教育程度与社会阶层而不同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4]。应多陪伴病人,以一种有尊严与满足的方式把姑息护理融入其中,将抗肿瘤治疗与姑息护理融为一体,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及休养环境,提高其身体舒适度。本研究显示,两组病人各疗程末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入院时水平,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总之,姑息护理能有效改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使其有尊严、平静地接受死亡,提高病人余生的生活质量。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慢性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姑息护理,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减少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郑树.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9-231.
[2]李惠玉,杨静,祁静.晚期肿瘤姑息照护研究现状[J].中华误诊学杂志,2011,11(17):4055-4056.
[3]陈钰,陈秀玲,黄小飞.姑息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3):71-72.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护理 第8篇
1 腹腔热灌注化疗前护理
1.1基础护理了解病人全身情况, 如心、肝、肾功能情况, 测量体温、脉搏、血压, 完善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称体重、测腹围, 指导病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1.2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治疗的目的、操作过程、不良反应以及应对措施,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通过该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甚至延长生命[5]。减轻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 稳定病人情绪, 注重心理支持, 对恐惧心理严重、极度敏感而脆弱的病人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 采取谨慎态度, 正确运用沟通技巧, 使病人对治疗方案有信心, 以较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接受治疗[6]。
1.3 化疗前护理指导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备好化疗用品, 药品现配现用, 建立好静脉通道。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配合化疗。
2 腹腔热灌注化疗中护理
2.1 基础护理腹腔热灌注化疗过程中, 脏层、壁层腹膜及腹腔内脏器的血管床可吸收大量热量, 可引起病人体温升高[7], 可能引起腹胀、出汗、头晕、胸闷等不适。因此要注意观察病人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注意病人表情, 倾听病人主诉, 询问有无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腹痛等异常情况。
2.2 灌注护理注意管道通畅性, 严密观察灌注液入量、出量和温度, 保持有效温度43 ℃, 保证灌注出入量平衡。引流灌注液不宜过快, 以防腹内压骤降而发生休克。
2.3 镇痛护理热灌注前30min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及盐酸异丙嗪, 以减轻腹痛以及预防过敏。
2.4 静脉通道护理灌注前需建立好静脉通道, 并保持通道通畅, 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
3 腹腔热灌注化疗后护理
3.1 腹腔引流管护理指导病人活动时保护引流管的方法并给予协助,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注意观察引流管口有无渗液, 如有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 必要时管口予以荷包缝扎, 以防腹腔积液渗出[8]。
3.2 卧位指导护理指导病人适当翻身左右交替侧卧位, 能下床活动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 是药液能均匀分布于腹腔[9], 与腹膜充分接触,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翻身和活动时注意固定引流管, 避免引流管移位、脱落、折断。
3.3 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 (1) 恶心、呕吐的护理。化疗前后给予相应的止呕药物, 如出现呕吐, 及时清理呕吐物。 (2) 预防肝肾功能损害。治疗后多喝水, 使尿量保持每天在2 500mL~3 000mL, 促进药物排泄, 降低肝肾毒性[10]。 (3) 腹痛、腹胀的护理。化疗药物注入腹腔后可直接杀死腹腔内游离的肿瘤细胞, 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也可以刺激腹膜和肠管, 引起腹痛。此外, 由于化疗药物本身毒性对腹腔持续性刺激以及灌注速度过快导致腹内压升高会引起腹胀。灌注前化疗药物应充分稀释并加温至38 ℃~42 ℃, 同时加入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等药物, 可减轻腹膜刺激症状[11], 化疗药物灌入腹腔后应协助病人变换体位, 有利于药物吸收, 也可以减轻腹胀、腹痛。
3.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腹腔热灌注化疗过程中, 病人大量出汗, 因此治疗30min后鼓励病人多喝温糖盐水, 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5 饮食指导建议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以利于增强体质, 提高自身免疫力, 增强治疗耐受性。
3.6 局部皮肤保护皮肤灼伤是热疗的并发症之一, 应密切观察处理。如皮肤发红, 应及时涂药, 并用无菌纱布覆盖, 避免水疱产生。3d内密切观察全身皮肤有无迟发性烫伤。
4 并发症的护理
4.1 骨髓抑制的护理骨髓抑制是化疗病人常见的并发症, 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病人66.7%出现白细胞下降[12]。因此, 应定期复查血常规, 指导病人注意休息, 预防感冒;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减少探视人员;避免去公共场所及人口密集的地方;定期更换引流管敷料, 注意无菌操作。
4.2 肿瘤溶解综合征化疗后因肿瘤细胞坏死, 可能产生肿瘤溶解综合征, 严重时可导致病人死亡。因此, 治疗后应名且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血尿酸、血钾、血磷、血钙、血肌酐、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3 肠粘连肠粘连是腹腔热灌注化疗后最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 术后应早期指导及协助病人在床上活动和下床活动, 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4.4 其他并发症腹腔热灌注化疗后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引流液情况、腹部体征, 以判断有无腹腔感染、腹腔内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护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患者中, 男10例, 女6例, 平均年龄53岁。从基础疾病上看, 肺癌患者最多, 为6例, 约占38%;乳腺癌4例, 约占25%;鼻咽癌3例, 约占18%;肝癌2例, 约占13%;子宫癌1例, 约占6%。患者入院治疗前, 在笔者所在医院经听诊和X线, B超等辅助检查显示及相关实验室病理细胞学检查, 以上患者被确诊为恶性心包积液。
1.2 方法
对16例患者进行规范科学治疗后, 从心理护理, 积液引流护理, 基础护理, 饮食护理等方面对患者实施强化式护理, 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
1.3 护理
1.3.1 心理护理
对于肿瘤晚期患者, 从患者心理上来说, 一定会有焦虑、恐惧等情绪, 而且考虑到心包积液带来的心包填塞的体征, 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心慌等临床表现, 尤其对端坐呼吸, 平卧限制的恐惧性是较大的。作为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这一情况, 尽量采取人性化护理, 给予患者一定的人文关怀, 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 采用礼貌用语, 微笑护理, 做到耐心、细致的护理态度。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方法, 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2]。
1.3.2 积液引流护理
心包穿刺抽液是缓解心包积液、减轻心包填塞症状的最有效措施, 但由于穿刺部位特殊, 又考虑到肿瘤晚期患者的身体、心理状况, 所以在对心包穿刺抽液的患者护理时, 应尤为谨慎。在抽液之前, 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 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抽液时, 速度不应过快, 应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抽取。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200 ml, 以后可逐次增至300~500 ml, 如抽液过多, 可导致患者大量血液流回心脏, 引发急性肺水肿。在抽取积液的过程中, 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管腔较细, 心包积液中的大量纤维蛋白及脱落细胞极易阻塞中心导管, 所以,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活动时尽量避免导管受压, 必要时可采取肝素稀释液进行抗凝。依据患者的病情情况, 也可选择向导管内注入一定量的顺铂、丝裂霉素等化疗药物, 目的是可以控制积液的增多, 减轻患者症状, 注入化疗药物前, 还应该给予患者2%利多卡因5 ml, 以防止化疗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疼痛。护理人员在抽液的过程中, 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认真记录患者血压、呼吸状况、脉搏、面容等表现。如患者出现呼吸急促, 血压不稳, 等表现, 应立即停止抽液, 给予相应救治措施, 在穿刺术进行的过程中, 应当严格坚持无菌观念, 按照相关规程正确操作, 避免感染。穿刺术结束后,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 渗血现象, 注意每日更换无菌透明敷贴, 并用安尔碘对穿刺处进行消毒。
1.3.3 基础护理
心包积液患者由于积液可产生心脏负荷过大, 从而引发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烦、躁动等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应耐心教导患者前倾位或半卧位休息, 严重呼吸困难时, 可端坐呼吸或适当导管或面罩用氧, 给氧时, 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心率、血压等, 实时监测患者呼吸频率、及呼吸深浅度等情况, 做好观察记录。保持日常病房的干净与整洁, 给患者提供舒适柔软的床垫, 经常更换患者的床单衣物, 密切注意卧床患者的皮肤情况, 尤其是对下垂部位, 如臀部、踝部、骶尾部等的观察, 防止因受压而导致的皮肤溃烂、软组织坏死等现象的发生, 避免出现褥疮, 给予患者日常的口腔清洁护理, 协助患者搞好个人卫生[3]。
1.3.4 病情护理
恶性心包积液患者临床表现比较明显, 胸闷气短, 烦躁不安, 循环障碍时有发生, 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这一情况,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监视重症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记录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状态等数据,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确保患者在发生危险时, 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1.3.5 饮食护理
由于肿瘤疾病的严重消耗性, 以及心包穿刺抽液所消耗的大量蛋白质, 患者的身体状况严重下降, 营养缺乏, 体质虚弱。因此, 在护理的过程中, 应给予患者高蛋白, 高维生素, 高热量的食物, 同时, 鼓励患者少食多餐, 选取易消化的食物, 减轻肠胃负担, 减少豆类, 牛奶等产气较多的食物摄入, 避免肠道积气, 推压膈肌上抬, 造成呼吸不畅, 采取低盐饮食, 减少引发水肿的条件, 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提高患者身体质量, 保证患者对治疗的身体耐受性。
1.3.6 康复指导
对于部分出院患者, 护理人员应当耐心劝导, 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乐观心态, 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顽强的与疾病作斗争。在家庭饮食方面, 应严格参照住院饮食的标准, 尽量进行适量的运动, 特殊季节要注意保暖措施, 房间应勤通风换气, 避免上呼吸道等感染, 发现身体不适要立即就医, 定期回医院复诊, 向医生说明自身具体情况, 遵从各类医嘱,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尽可能的战胜疾病。
2 结果
16例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中, 心包积液现象有所好转者9例, 病情控制稳定患者4例, 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者例2例, 死亡患者1例。
3 讨论
恶性心包积液是肿瘤晚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且对患者病情的稳定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肿瘤晚期患者的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为主要目标, 所以, 在对肿瘤晚期并发恶性积液的患者的护理中, 一定要坚持实施强化式护理干预、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护理、指导患者, 能够大大降低肿瘤晚期患者的预后情况, 减轻患者痛苦, 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有效降低肿瘤晚期患者的死亡率[4]。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16例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强化临床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积液引流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结果:在笔者所在医院16例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中, 心包积液现象有所好转者9例, 病情控制稳定患者4例, 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者例2例, 死亡患者1例。结论:对于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 采取强化式的临床护理, 有利于为患者减轻病痛,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肿瘤晚期,恶性,心包积液,强化式护理
参考文献
[1]沈爱娟.置管引流并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 14 (6) :800-801.
[2]张红梅, 盂利霞.肿瘤晚期并发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30 (3) :362-364.
[3]彭薇, 张娜, 罗会红.深静脉穿刺导管用于恶性心包积液引流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36) :178-179.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护理 第10篇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晚期肿瘤;放化疗;护理效果
人性化护理主要是指护理工作需要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以人为中心、以患者为本、替患者着想、关心患者。为了进一步提高晚期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并且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可以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和整体护理相结合。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进行肿瘤放化疗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度。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收治的100例进行肿瘤放化疗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36-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2.3)岁。在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33-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情况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发放护理工作满意调查表,在患者入院时就发放给每位患者,由患者根据自己接受服务的亲身感受来填写,在出院前将调查表投入“服务反馈箱”中。由专人开启并且进行统一的数据处理(满意率=很满意+满意)。对于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而对于观察组中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营造和谐气氛,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患者在入院后的第一视觉效果比较重要,因此需要在走廊上放置适量的鲜花和绿色植物,并且医护人员需要保持好病房舒适、整洁和温馨,护理人员需要仪表端庄,在接诊患者的时候需要保持温和的态度,努力创造一个人文环境和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为第一位的诊疗环境。晚期肿瘤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此时医护人员应及时对其讲解肿瘤的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配合治疗,给予其适当自信心,使其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部分患者了解自己病情,易有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需要倾听患者的心声,接受患者的内心宣泄并且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做好相关卫生宣传工作,介绍放疗和化疗的原理。护理人员还需要鼓励患者的家属和亲戚好友经常谈访,给患者以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1.2.2 规范护理服务程序 患者在进行放化疗的过程中需要舒适护理。在化疗医嘱开出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具体如下:①护理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在化疗之前的恐惧。②在化疗操作的时候,医护人员的动作做到轻柔,并且耐心的向患者解释操作步骤,从而得到患者的理解和积极配合。在输注化疗药物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巡视病房,如果发现药物外渗的现象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③在化疗结束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问候患者,并且观察患者是否有常见消化道反应现象,再进一步安慰和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82%,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詳见表1。
3 讨 论
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周期比较长,治疗显效比较慢,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承受着剧烈的疼痛以及在放化疗毒副作用带来的巨大痛苦,所以患者往往会心情低落,容易产生消极、抑郁的心情。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都处于舒适的状态,尽可能的减少在治疗疾病时所带来的痛苦。护理人员对患者语言、表情以及情绪上的仔细观察之后,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尽可能的为患者解决疑惑。人性化护理模式涉及到很多学科领域,有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要求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品质。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做到耐心细心。总而言之,对于晚期肿瘤放化疗治疗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法具有比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桂云,靳传红.人性化护理在癌症放疗患者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8):6.
[2] 刘立美.基层医院人文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际[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5,(7):24.
[3] 李宏亮,严研,李刚,等.实体瘤脑膜转移的放射治疗(附5例报告)[J].实用肿瘤杂志,2010,24(02):35-36.
[4] 杨荣水,林勤,苏新辉,等.(18)F-FDG-PET/CT早期预测鼻咽癌放疗疗效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0,18(08):120-121.
[5] 谭华,陆艳红.癌症56例住院期间文化休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4(14):56-57.
[6] 袁超燕,罗尖尖,陈向荣,等.癌症疼痛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4(05):89-90.
[7] 吴永勤,陈淑兰.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9(05):24-25.
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护理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9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各47例。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心电图与血常规均显示正常, 生存期预计均>3个月, Kamofsky活动状态评分 (KPS) >70分。观察组:男26例, 女21例, 年龄32~84岁, 平均 (51.42±5.61) 岁;8例肺癌, 9例宫颈癌, 12例鼻咽癌, 2例胃癌, 5例直肠癌, 3例脑胶质细胞癌, 8例其他。对照组:男25例, 女22例, 年龄31~86岁, 平均 (52.08±5.76) 岁;9例肺癌, 8例宫颈癌, 11例鼻咽癌, 3例胃癌, 4例直肠癌, 4例脑胶质细胞癌, 8例其他。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持续静脉泵入恩度 (山东先声麦得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050088) 联合放化疗进行治疗, 恩度剂量为7.5 mg/m2, 持续14 d, 间歇7 d, 将其加入200~22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 采用便携式输液泵进行持续均匀续静脉泵入, 5 ml/h, 间隔48 h换药。一疗程为21 d, 治疗两个疗程。
1.2.2 护理方法
1.2.2. 1 药物护理
因恩度价值昂贵, 药液配置前需检查泵的有效期与完整性, 以2∶1∶1先行注入2/3氯化钠溶液, 无问题出现后注入恩度, 将剩余药液冲洗管道后注入储液囊中;恩度在体温与保存温度4℃相接近时, 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 持续静脉泵入时需保持温度不宜过低, 以免药液黏滞度增加影响泵入速度, 对药效产生影响;储液囊需高于静脉穿刺点, 连接管需保持畅通, 长度适中, 防止其影响泵入速度。
1.2.2. 2 治疗过程护理
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定时测量血压、脉搏、体温, 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维持病区环境, 进行常规健康知识宣教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具体方案如下: (1) 心理护理。因治疗中患者对新型药物不熟悉和和对疾病的恐惧, 会导致患者治疗信心不足。通过向家属与患者讲解治疗的基本知识与注意事项,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恩度治疗可能会产生许多毒副作用如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泻、皮肤过敏、乏力等, 护理工作中需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告知患者预防和应对措施, 及时对症处理和停止输液,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配合。让患者了解停药后症状会消失, 消除恐惧心理。 (2) 药液输注及不良反应护理。输注时对输液速度严格控制, 予以患者心理安慰, 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过程中注意采取严格的预防感染的措施, 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 避免患者到人多场所, 加强患者营养的补充。如患者治疗中出现消化不良反应, 采用音乐、按摩等疗法对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 保持腹式呼吸, 室内空气需保持清新洁净, 指导患者少食多餐, 多注意饮水;心脏不良反应的患者需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 给予吸氧, 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 对紧张情绪进行缓解;对骨髓抑制患者需每日对病房进行40 min紫外线消毒, 保持室内通风, 按医嘱给予抗生素以及升血象治疗;出现呕吐者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指导腹泻患者对肛门的保护, 防止周围皮肤破损。对出现皮疹者需保持皮肤卫生, 避免阳光直射, 不可使用碱性肥皂避免出现药物反应, 影响泵入速度。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 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缓解情况进行分析。 (2) 采用自制满意度评分表对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评分, 其中85~100分为非常满意;75~84分为满意;60~74分为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7.325, P=0.007) , 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1.49%, 对照组为76.6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3.887, P=0.049) , 见表2。
例 (%)
3 讨论
目前, 临床对于恶性肿瘤多采用放化疗进行治疗, 以降低肿瘤远处转移和复发的风险,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恩度作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可对血管皮内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阻碍其繁殖, 能够对肿瘤的生长起到阻塞作用[6]。文献[7-8]研究表明, 持续静脉泵入药液可将有效的药物浓度持续均匀作用于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 从而对肿瘤组织产生持续、恒定的治疗效果。作为一种抗肿瘤新药, 使用前护士需充分掌握恩度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及时予以对症处理和护理干预, 以减轻不良反应,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 治疗结束后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出现, 通过对患者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 患者病症均得到明显的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提高肿瘤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降低患者不适;两组患者满意度相比,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给予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有利于缓解患者治疗的痛苦, 减轻患者的病症, 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 采用持续静脉泵入恩度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 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病症, 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临床价值显著。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恩度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9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持续静脉泵入恩度联合放化疗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对两组不良反应及治疗满意度进行统计, 分析两组的护理影响。结果: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通过对患者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 患者病症均得到有效的缓解。观察组满意率为91.49%, 对照组为76.6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持续静脉泵入恩度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 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并发症, 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恩度,放化疗,恶性肿瘤,护理
参考文献
[1]高绍荣, 宋成村, 徐红燕, 等.血管靶向药联合化疗治疗胸膜血管肉瘤1例[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23) :162-164.
[2]秦慧清, 王会明.张代钊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用药特点分析[J].山西中医, 2015, 31 (9) :54-55.
[3]汪波.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临床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 32 (3) :359-360.
[4]郑晓珂.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3 (10) :25-26.
[5]王群慧.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 13 (4) :455-456.
[6]普石菊.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世界临床医学, 2015, 9 (11) :62.
[7]吕远, 姜镕, 马春华, 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静脉持续泵入联合窗口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肺癌杂志, 2015, 18 (8) :5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