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精选9篇)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第1篇

文言文语句翻译教学案

教学目标:1.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断句意识; 2.翻译时要注意语句中文言现象; 3.翻译后的句子要通畅顺达。

教学重点:1.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断句意识; 2.翻译时要注意语句中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1.翻译时要注意语句中文言现象; 2.翻译后的句子要通畅顺达。教学方法:讲练引导 课堂实录:

文言文阅读是现在高考中,一定会出现的。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中,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又是必考的。今天我就试着讲述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师: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这是同学们都熟知的。对于文言文学习,同学们感到困难的是什么?

生1:读不懂。个别字词不知什么意思。

生2:文章中一些特殊现象,如前面我们学习过的一些倒装、活用一些知识,总是能不清。

„„

生: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对句意的理解。

师:同学们说的,我深有同感,你们所说的一些现象也是老师当年的困惑。今天,我就带着大家试着解决一些文言文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即翻译问题。因为老师认为对一篇文言文学习的好坏,最根本的要归根于对句子的理解与翻译。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文言语句的翻译:

出示:1.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3.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促织》)

生演示:1.沛公如果不先攻破关中,大王您怎敢入内呢?

2.登上高处摇动手臂,手臂没有加长,而看到的人远。

3.招募有能力抓捕到它的人,用抓蛇来充当他应缴纳的租税。师问:同学们在演示翻译过程中,注意了什么?

生1、2:两个句子都是学过的,我们按着记忆去翻译。生3:我注意了其中“募”、“当”两个字的意思。

师:这三个句子的翻译情况,我很满意。三位同学的方法,我只赞同第3位学生的解释。文言文翻译,或者是句意的理解,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感性记忆上,如上面三个句子。我们要学会从已掌握的知识迁移到新东西上,即要“学以致用”。

如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词意及画线的句子翻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生1.庄生家负郭:负,背负、背靠

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如,就像

可疾去矣: 疾,快速

生2.长男既去,不过庄生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朱公长子离开庄生家,不再去经过庄生而私自留在了楚国,把他私下带来的黄金拿去送给楚

国掌管事务的贵人。

师:句中词语的解释整体很好,现在我们请生2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2:在翻译句子时,我注意从自己的储备中找东西:如“过”有过错、经过、超过、拜访等意,在文中我考虑用“经过”意应该好一些;“献遗”中“献”有拿出意,“遗”有“赠送”的意思,我考虑“献遗”就应是“拿出送给”的意思;至于“楚国贵人用事者”,根据我的知识积累,我认为它应该是个定语后置句,所以我认为应该是“楚国用事者贵人”的顺序。综上所述,就有了上面的翻译。

师:生2分析的太好了,这种意识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要的。当然,我们要来看一看这里一处值得商榷的地方。

该选段中有“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可见,在前面应该有其父要求长男带着书信与金钱,来拜访庄生的意思,所以这里才说“如其父言”。文章紧跟着是庄生对长男的一段说辞,“可疾去矣,慎毋留”,可见庄生要求该长男快走。下面就出现了“不过庄生而私留”,这个地方的“过”到底是“经过”还是“拜访”呢,根据前文推断,该处还是“拜访”比较合适。

可见在学习文言文,尤其是理解文言文语句时,对语境的了解很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一句:

„再迁殿中丞,徙知鄠县。老吏曹腆侮法,以希亮年少,易之。希亮视事,首得其罪

该句中“易”、“视事”分别应作何解释。生:从前文可以看出希亮知鄠县,老吏侮法即老吏使法律受侮、老吏轻慢法律;“以希亮年少,易之”中“易之”应是“欺骗他”;“希亮视事”即“希亮看事情”,结合上文,应为“希亮上任”。

生:我认为“以希亮年少,易之”的“易之”应为“轻视他”更合适。因为“易”本身有“换”、“改变”、“轻视”等意,把这些意思带进去,“轻视”应更合适。

师:两位同学的分析与讲解都很精彩。文句中“易之”与“视事”的正确解释应是融合两位学生所说的就可以了。

从以上的例子与讲解可以看出,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对语句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走到文言语句所在的语境去具体的理解,才能较全面的掌握。

以上所说的解决文言文语句意思的方法只是较基本的,这些思路与方法对简单易懂的语句是很有用的,然而现实是文言语句并不都是简单易懂的。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语句,尝试着翻译:成龙„„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余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

一分钟后:

生:成龙„„曾经考察知道强盗所住的地方,他假扮成乞讨的人,进入他们的巢穴,和强盗们相处十来天,详尽的得知他们平时打劫的情形。

师:很好。能否分析一下? 生:“尝察知盗所在”即“曾经考察知道强盗所住的地方”;“伪为丐者”即“假扮成乞讨的人”;“入其巢”即“进入他们的巢穴”;“与杂处十余日”即“和强盗们相处十来天”;“尽得其平时行劫状”即“详尽的得知他们平时打劫的情形”。

师:很好,你真正的做到了结合语境,在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章法。同学们看看我的理解步骤如何。

“成龙„„尝察/知/盗所在,伪为/丐者,入其巢,与/杂处/十余日,尽得/其/平时行劫状” 生(群):这样断开后,看的更直接,理解起来更容易。

师:所以,我们在看文言文时,尤其是看到较复杂的文章时,都一定要有适当的断句意识。它能帮助我们直观、直接的理解文言文语句的意思,即使是对一些文言现象也可以反映出来。

如:邑人同在籍中者忌之,潜加构毁,自是连上不中选。

我们把它适当的断开为:邑人/同在籍中者/忌之,潜/加构毁,自是/连上/不中选 则“邑人同在籍中者”这个特殊句式就能够直观地看出。

师:下面我们来练习恰当的断句: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生思考断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师:断的很好。说说你的根据。生:“莫柔弱于水”是整体;“攻坚强者”是整体与“ 莫之能先”是完整的意思,应放在一起;“ 柔之胜刚”、“ 弱之胜强”两个句式相同,且“ 柔”、“ 弱”相应,把其断开很恰当。“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中“ 莫不知”、“ 莫能行”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所以把它们分别划开;“ 其无以易之”中“ 其”代指前面所说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且“ 其无以易之”句式完整,所以划在一块。

师:很好,说得很到位。同学们看看,这样断开后理解起来就很容易很直观。所以,我们以后在解决文言文语句时,把语句恰当的断开是理解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练习几个句子的翻译:

1.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

2.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

3.德贇既失党军子,遂围竹山民贼所尝舍者曰王氏,杀父子三人。生: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

何福想坚持使燕国军队疲惫,移军营到灵璧,深挖沟筑高墙自己固守。生: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

经过他的窗户,听到屋里安静的如同没有人,掀开门帘发现人正在屋里,这样的人怎么会不成为出名的贤人呢?

生:德贇/既失党军子,遂/围竹山民/贼所尝舍者/曰/王氏,杀/父子三人

崔德贇失掉党军子的行踪后,就包围了贼军曾落脚过的竹山平民向氏一家,杀了向家父子三人。

师:本堂课,我们学习并整理了文言文语句的理解与翻译的方法。请同学们一定不要忘记,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有整体与断句意识。相信长时间的断句练习加上同学们积累的文言文知识,一定能帮助同学们走出迷茫的文言文海洋。

反思:本堂课所授知识是复习内容,一开始学生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当我说出了对句子要断开后再理解,学生好像有了很大的兴趣。学生们在掌握这一知识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灵感令我佩服,同时,我也看到在上复习课时,我们一定要在更高的层面上给学生以指引,让学生尽量多掌握一些实用的东西,争取使他们在面对难点时,能多一些方法,多一些尝试。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第2篇

在学生的作业及考试中,我发现文言文翻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直译为主,对译的意识不强。学生总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想当然来译句。

2、忽视下文,把句中应当译出的意思遗漏了,造成语意理解错误。

3、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4、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学生翻译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生词,不知其义;二是一词多义,不能断定;三是句子省略,不知所云;四是语序倒置,不会调整。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语境意识,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二是学生缺乏必要的文言知识的积累,不能在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提高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存在的盲点,为了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提高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从以下方面入手指导学生:

一、认真阅读原文,上下文,把握文句大意。因为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二、审清得分点。得分点一般是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搭配、关键字词(如语类活用、互文见义、偏义复词及通假字),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三、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如:“而我美妾与马”应分清句法结构:主语是“我”,谓语是“美”宾语是“妾与马”“美”应译成“使……(穿得)美丽”“使……(吃得)精美”。不能译成“我有美丽的婢女和好马”。如:“几误罪言者”应准确理解“罪”为动词。

四、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恶可深罪?”学生译成“罪恶是很深的吗?一是没弄懂句法结构,“罪”是谓语动词,二是不理解“恶”的意义,其实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疑问句可判断出“恶”是疑问词,可译成“哪”,“怎么”“什么”。我们在《逍遥游》中“彼且恶乎待哉?”中学过此类用法。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第3篇

关键词:文言文,预习,朗读,翻译

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 对79年级阅读要求的第九点:“朗读古代诗词, 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 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为了能达到这个要求, 所有的中学语文老师都在孜孜不倦的努力着。如何能穿透文言词汇去与古代圣贤进行心灵沟通, 这需要我们有较高的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一.课前预习, 走近文本。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学生翻译课文存在困难很大程度上是对文章很陌生, 不了解作者, 不了解写作背景, 不了解文体, 而这些内容完全可以依靠课前预习解决, 例如在教学刘禹锡《陋室铭》时, 课前知识检测时, 有一位学生这样回答:刘禹锡, 字梦得, 唐代诗人和散文家, 在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中, 我们体会到的是他的豪迈达观, 他21岁中进士, 授官监察御史, 他曾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 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 失败后受降职处分, 做闲散官员, 他很有文才, 受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大诗人白居易的赏识, 他的散文清新又活泼, 富有韵味。这篇文章写于他被贬期间, 在贬至安徽和州时, 当地知县在半年期间, 强迫他搬了三次家, 他因不满这个势力的狗官, 愤然提笔写下这篇情趣高雅的《陋室铭》。铭, 原意是刻, 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 或歌颂赞美, 或警戒勉励, 这篇文章是作者警戒后人, 勉励自己。

通过他的回答, 我感觉, 学生课前充分的预习太重要了, 他已经有了自己对文章的看法, 这就离作者更近了一步。

二.课上朗读, 走进文本

课程标准中阅读第一点要求就是:“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 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 是走进任何一篇文章的重要途径。正所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特别是文言文教学, 朗读更显得尤为重要, 而学生在朗读时仍然存在着各种误区, 作为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 避免学生走弯路。首先朗读应读准字音,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 个别通假字的字音需要老师重点强调;其次注意节奏, 例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水陆草之花, 可爱甚番,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 世人盛爱牡丹。”其中这几个副词读的时候必须得加重语气, 这样才能体现出来当时世风污浊, 趋炎附势之人很多。最后要注意语气, 我们知道语言有陈述, 疑问, 祈使, 感叹四种语气, 只有读准语气, 才能读出感情, 读准感情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 在讲《晏子使楚》时, 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当扮演楚王的学生说“晏子, 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 吾欲辱之, 何以也?”我依稀看到了一个目空一切, 傲慢无礼的楚王, 反之, 扮演晏子的同学, 也把晏子的机智灵活, 不畏强权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的魅力太大了, 学生通过读自己走进了主人公, 走进了文本, 这是任何教学方式不可代替的方式。

三.合作学习, 取长补短。

以往在遇到翻译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时, 学生独立翻译确实存在困难, 所以, 学生过分的依赖课外工具书, 根本不动脑思考, 自从我把级分成以四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织以后, 学生在翻译课文时兴趣总是很浓厚, 因为同学都想表现, 都想在小组中有发言权, 所以能够多动脑, 这样学生只要结合书下注释就能疏通文意, 实在疏通不了可以提出问题, 让其他的小组帮助解决, 在翻译过程中我告诉学生就六个字, “不拘泥, 敢推测”。教学经验告诉我, 学生对待文言文总是很畏惧, 何来畏惧?因为他们受到古人思想的拘泥, 对待文言文, 我们要用今众人的思维去揣摩, 而不应该受原来作者思维的束缚, 翻译语句离不开语境, 一定要大胆的推测, 才能有判断, 而我们学生往往不敢推测, 结果举步维艰, 在教学中, 我总是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答案, 即使错了也要表扬, 鼓励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 实践证明, 这样合作的学习方式对于文言文的翻译效果很好, 既调动了他们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也提高了翻译文言文的效率, 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借鉴好的学习习惯, 一举多得。

浅谈文言文翻译的教学 第4篇

大凡文言文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古今译文要做到信、达雅

1.信,就是准确

要求忠实于原文,不误解,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一句话,尽可能逐字逐句加以翻译。如“虽然”在古语里是两个词,:“虽”:可以翻译成:“虽然”,“尽管”,“然”可以翻译成“这样”,“如此”。即译成“虽然”“这样”或“尽管”“如此”,是个连词加代词的短语。再如“妻子”也是两个词,“妻”译为“妻子”,“子”译为“儿女”,这是个名词加名词的短语。

2.达,就是通达,无语病

译出的文章句子要通顺,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由于古汉语在词语顺序省略方面与现代汉语不完全一致,所以在翻译时,不能呆板的信守原文,否则译文就会颠三倒四,甚至文理不通。如《曹刿论战》一文中的“何以战”一句,按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以何战”,即“凭借什么打这一仗。

3.雅,就是文辞优美

要求同原文“神似”。如《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的结尾。“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一句中的“辱教之”的翻译,应该译为“屈尊教导我”,因为这是作者一种谦逊的说法,如果非要追求“形似”,译成“侮辱来教导我”,就完全曲解了作者的愿意。

二、要注意所选文章中的个别字的读音

一些文言文在编入教材中,由于不是一个编辑所定,目前又出现了好多版本,文章中的个别多音字的读音改来改去。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的“汤熨之所及也”一句中“熨”字,人教版多少年都把它注释为“wèi”音,可有的版本却把“熨”字注释为“yùn”音。查古汉语词典,关于“熨”字的读音与解释是这样的:“熨(yùn)用加热过的金属器皿按压衣物使其平整。”“熨(wèi)中医的一种外治疗法,把药物炒热用布包裹热熨患处。”可见熨(yùn)与治病无关,熨(wèi)和汤(烫)即热水敷,都是治疗腠理的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名词,故不能随意读成“yùn”音,这是明显的两个概念。

三、要注意文言文中的修辞

古人寫文章注意修辞,当然这给今天的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语文教学中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往往会出现错误。如《醉翁亭记》一文中的“泉香而酒洌”应该翻译成“泉水清,酒水清”,若译成“泉水香,酒水清”是错误的,并且也不符合事理,酒是通过蒸馏出来的,哪有不清之理?虽有“浊酒”之说,只是说一种劣质的酒,低等的酒,不是说浑浊的酒,刚出山的泉水还没有经过污染当然清了。人们评价酒都说好香,可有些资料却不负责的硬翻译成“泉水香,酒水清”,原因就是此处没有运用修辞。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第5篇

阎良区西飞第一中学

高三语文备课组

张长院

【内容概要】

1.翻译策略:学会“踩点”翻译。

2.理解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

标准:信、达、雅。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留、补、删,换、调、贯

【关键词】

“踩点”翻译。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教学理念】

1.着眼学生,瞄准高考,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2.明确目标,一课一得。

3.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以学生学会、会学为目标。4.以多元理论为指导,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学习目标】

1.翻译策略:学会“踩点”翻译。

2.理解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

标准:信、达、雅。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留、补、删,换、调、贯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会“踩点”翻译。

2.理解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并能运用相应的方法会翻译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有一定的基础,但从前三次质量检测考情来看,分数偏低,得分率为30℅左右。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读不懂文章,不能理解,就不能翻译;原因在于阅读量少,积累不够。二是不懂必要的翻译常识,没有真正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踩点”翻译意识不强。需要讲一讲翻译常识,使同学们能够熟练翻译, 规范翻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精讲细练。【教学步骤】

导入:多年以来,高考文言文翻译备受出题人青睐,两道小题,共计10分,题型高度固定。估计2017年高考肯定会有。同学们对文言文翻译有一定的基础,但从前三次质量检测考情来看,分数偏低,得分率为30℅左右。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读不懂文章,不能理解,就不能翻译;原因在于阅读量少,积累不够。二是不懂必要的翻译常识,没有真正掌握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踩点”翻译意识不强。今天,我们讲一讲翻译常识,使同学们能够熟练翻译, 规范翻译。取得好的成绩。

一、翻译策略:学会“踩点”翻译。

展示:高考文言文翻译评分细则:按点赋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课标全国卷Ⅰ 语 文(陕西卷)原文:孙傅,…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5 分)

【参考答案】我只知道我的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己,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评分细则】“帝”(称帝,主宰)1分;“苟”(如果,假使)1分,“死之”(为……而死,因此自尽,以死报国)1分:句意: “吾唯知……尔”,1分;“立异姓,吾当死之”,1分;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5 分)

【参考答案】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评分细则】“不吾索”(没有点名要我,没有索要我),1分;”面责”(当面指责,面对面斥责),1分;“庶或”(或许,可能), 1分;句意:答对任两句1分,四句2分。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课标全国卷 Ⅱ 语 文(陕西卷)原文:陈登云,……(《明史·陈登云传》)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jǔyǔ],多不能安其身。(5分)【参考答案】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评分细则】胜,禁得住,1分;安,安身,1分; 龃龉,抵触,排挤,1分。译出大意给2分(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 [dàn]泽中雁矢,囊[náng]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分)

【参考答案】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评分细则】啖,吃,1分;矢,通“屎”,此处指雁粪,1分;囊,名词作动词,用袋装,1分。译出大意给2分。

小结:文言文“踩点”翻译 1.重点翻译“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虽为考查句子翻译,实为考查字词与句式翻译。是按点赋分的。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2.得分点有:

(1)重要的文言实词(120个。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

(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二、我班文言文翻译答题考场样卷分析

例1:西飞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文言文翻译答题情况分析(2016-10-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冯[píng]翊[yì]以霸入财为官,不暑右职,使领郡钱谷计(5)

译文:左冯翊因为黄霸是捐财为官,不给他高职,让他负责掌管郡里的钱、谷出入工作。【解析】得分点: “以”“右职”“领”各1份,语句通顺2分。2.鳏[guān]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5分)

译文:郡中若有鳏寡孤独的人死了没钱安葬的,由乡吏上书报知,黄霸都能为他们分别妥善处理。【解析】得分点:无以”“书言”“区处”各1分,语句通顺2分。

展 示:考场样卷

答题情况分析:

得分:1+3+1+2+2+1=13平均:13÷6≈2.17 得分率:13÷60 ≈21 % 结 论:得分偏低 小结二:文言文翻译得分偏低的原因 客观原因:

1.试题文本有一定难度。2.阅卷稍严。主观原因:

1.没读懂文章----不理解,不会翻译。文言文阅读少,实词、虚词积累不够,文言句式不熟。2.专项训练少,“踩点”翻译意识不强。

三、翻译指导

1.文言翻译的标准 信、达、雅

信: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达: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语言通畅,没有语病。

雅: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注: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文言翻译的原则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句顺。直译为主:对于大多数词句,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为辅: 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词句,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注:高考重点考查直译能力。3.文言翻译的方法

“六 字”经:留、补、删,换、调、贯

①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

⒉庐陵文天祥

⒊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②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

例:1.夫赵强而燕弱(发语词)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语气助词)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结构助词)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停顿助词)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副词)

③换: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主要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例:1.至莫夜月明:到了晚上月亮明亮(单换双)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古今异义)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如同云一样(名作状)小结:字字落实留删换

④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例:1.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苏轼《石钟山记》)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2.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劝学》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硬的筋骨。4.“甚矣,汝之不惠。”应为:“汝之不惠,甚矣!”(主谓倒装 《愚公移山》)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⑤补: 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例:⒈沛公谓张良曰:“(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略主语)⒉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谓语)⒊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宾语)⒋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介词)⑥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贯”即“意译”。意译,既是一种翻译的原则,也是一种翻译的方法。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宜用意译。

例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黄发”和“垂髫”分别是老人和孩子的特征,借指老人和孩子)译文:老人和孩子一同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借代)

例2: 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译文:秦汉时的明月(依然高悬),秦汉时的关隘(依然留存)。

例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婉曲、避讳)

例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用典)

直译: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

意译:我活着应当以不惜性命,死了应当报恩。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左传》:讲一个士大夫(魏颗)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取胜;《续齐谐记·华阴黄雀》(杨宝):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也说“衔环结草”)

小结:文从句顺调补贯

四、总 结:文言文翻译

1.策略:“踩点”翻译。2.标 准:信、达、雅。

原 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 法:留、删、换、调、补、贯

五、课堂练习

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先踩点,后翻译)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②”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③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四位同学板书)

①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译文】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译文】

③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

(教师讲评:先找得分点,再翻译)展示参考答案 ①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译文】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 ② “孰与君少长?” 【译文】 他与你相比,(年龄)谁长谁少? 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一般的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苦,但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颜回多么贤德啊!(贫贱不能移)

⒊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文】藏丹的地方就有红色,藏漆的地方就有黑色,因此君子必须慎重选择和自己相处的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译文】“(所以说)跟善人一起,就像到了长满香花草的房子里,时间久了之后,也不觉得香了,因为已经与它同化。而跟不善的人一起,就如同走入出售鲍鱼的店里,时间久了,也不觉得臭了,因为也被它同化了。朱砂放的地方,往往会变成红色;而贮藏漆的地方,就变成了黑色。因此,君子必然谨慎地选择与自己在一起的人啊!”

4.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先踩点,后翻译)

(王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译文】(王冕)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六、作业:归纳 1.古今词义词 2.词类活用

3.古汉语特殊句式 4.固定句式

七、谈谈我的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相信自己,梦想就在前方!

附:1.板书

高考文言文翻译 1.策略:“踩点”翻译。2.标 准:信、达、雅。

原 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 法:留、删、换、调、补、贯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第6篇

据悉,首师大专家呼吁中学古文教学应避免简化为文言文翻译教学,古文学习是一种母语教育,不应存在偏重字词讲解与考查,忽略审美体验和文学鉴赏等问题,将文言文教学的文学鉴赏和人格培养的功能大大弱化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首师大专家呼吁中学古文教学应避免简化为文言文翻译教学的详情。

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讲授存在偏重字词讲解与考查,忽略审美体验和文学鉴赏等问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胡萨等学者20日为此呼吁,中学古文教学要避免将文言文教学简化为“文言文翻译教学”。

胡萨在20日闭幕的“第三届现象学教育学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学文言文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但在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把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和学业考查的时间大量花费在课文的翻译上。本来古文学习是一种母语教育,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文言文的教学变成了单纯的古文翻译训练,使文言文教学变成了与母语文化脱节的“翻译教学”,学生好像是在学习另一门外语,学生在这种枯燥的训练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应试思维,只重视对字词的记忆和掌握,而不太重视对文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风格的探究,也使得本来可以充满激情、生动鲜活的古文教学活动变成了古文翻译技能的强化训练,这样就将文言文教学的文学鉴赏和人格培养的功能大大弱化了,学生也难以体会古文的优雅与作家的深邃意境,也无法灵活自如地把古文学习的成果转为自己的作文实践。

她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在中高考中要加大对古文人文内涵等方面的考查比重,发挥中高考对文言文教学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师范院校要在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时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解决之道。

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第三届现象学与教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9月18日至20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现象学与专业实践”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与会学者提出,现象学教育学研究有助于解决困扰当前我国教育界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现象学教育学坚持实践哲学的取向,从学生的体验发生、意识品质养成,以及在学校、课堂中的学习生活体验入手来研究教学;从教师之教如何实际地引起学生意识体验的发生入手,来反省教师工作的方式及其教育意义。现象学教育学的现实意义不仅是让一线教师简单掌握一套如何做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始终关注如何使教师在内心中真实地充溢着对于教育的意向、信念和理解,从而使教师的持续有效发展产生不竭的动力。现象学教育学对于人们重新思考如何培养师范生、如何有效促进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第7篇

[考试说明]文言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

[目标]了解并运用“意译”这种翻译方式。[回顾] 文言文直译(字字落实)的技巧:对、留、删、换、补、调

1、对:尽量把原文中的单音词翻译成能够解释的现代汉语双音词。如:众

顾,迄

者。

(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

2、留: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不用翻译。如: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

3、删:只有语法意义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应去删去。如: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等。如: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4、换:古今异义的地方须替换。如:古之学者必有师。

5、补:省略的地方应该补出来。

6、调:翻译特殊句式一定要调整。如:夫晋,何厌之有?(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关于意译]

一、1、宝藏手泽,使后世子孙知夫人之精鉴。《上谷郡君家传》3月周考 ..

2、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武阳县君程式墓志铭》百校考 ..

3、(岁大旱)饥民旦暮且死,何咎之云乎?知府请任。《济南知府庄君传》1月苏州 ..

二、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 ..2.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蔺》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5.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6.(张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张衡》 ...7.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8.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9.廉者不受嗟来之食。....10.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11.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腾王阁序》)....1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1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14.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蔺》 ....15.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16.秦时明月汉时关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8.主人下马 客在船。《琵琶行》

三、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1]。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2]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注:[1]亢:过甚。[2] 裒:póu,聚集、收集。

四、课后自主学习,以下词语分别有怎样的指代意义?该如何意译

文言文翻译教学设计 第8篇

一、加强“朗读吟诵”,奠定扎实基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充分凸显了朗读和吟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文言文学习也不例外。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吟诵相关的文言文篇章,可以有效地增强语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却常常忽略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语文教师大都是按照相关的教学大纲开展课堂授课的,接着要求学生在课下背诵有关的段落。而很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或者吟诵相关的文言文篇章,以至于学生大都是按照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相关的文言文内容的,而没有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思维来动情地朗诵有关的文言文篇章,从而影响了学生文言文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基于上文所述,语文教师需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深化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首先,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读文言文全文,确保发音的准确性和节奏性,比如可以先由教师示范,接着再让学生进行仿照朗读,以便为后续的精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熟读文言文全篇,确保学生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相关语句的具体含义。最后,要读懂文言文全篇,切实做到“声情并茂”,以全面提升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同时学生在反复朗读和吟诵的过程中也有利于积累文言文翻译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例如,在讲解《马说》这篇文言文的时候,经过反复朗诵之后,待学生可以充分朗读出对识马者“浅薄无知”的嘲讽感,那么也就预示着学生已经基本上可以深刻把握这篇文言文的中心思想了。

二、明确翻译方法,提升翻译能力

理论上讲,当前大多数初中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文言文学习和他们当前所处的语言环境不相符而造成的。相较于当前的白话文而言,文言文在词义、句式、用语习惯等方面均有不同,学生很难运用当前的母语思维去理解文言文,所以单纯地借助朗读和吟诵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师还需要将文言文翻译的一些常用方法教给学生,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相关内容,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可以说,明确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打开文言文宝库的“大门”,是提升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的“金钥匙”。

而就具体的文言文翻译方法而言,其可以归纳为“抄、释、换、删、增”这一“五字真言”。其中的“抄”实际上就是“人名、物名、官名、年号和日期”等某些同当前现代语文词汇含义相同的一些文言文词汇,它们不需要进行翻译而可以直接抄录下来,比如在《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这句文言文中的“太元”和“武陵”分别代表年号和地名,而“捕鱼”则同当前的现代汉语含义保持一致,所以可以不用翻译;“释”实际上就是代表那些需要进行翻译的实词,具体表现在词义扩大、缩小以及感情色彩的变化等方面,所以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来确保其更加符合原文意思;“换”则主要是指针对文言文中存在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和主谓倒装等问题的文言文语句进行替换;“删”和“增”则就是适当地删除或者增加有关词语来确保语句的通畅性,比如在讲解《黔之驴》这篇文言文篇章的时候,针对“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这句语句而言,其实就是缺少了相关的主语“虎”,所以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补充完整之后方可确保语句翻译的通畅性。

三、加强教学训练,增强教学效果

俗话说:“熟能生巧。”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翻译技巧之后,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经过反复的实践训练方可不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些合理的教学情境,并且要设置一些同文言文知识相关的教学活动,以便学生可以在实践训练运用中使自身的文言文知识基础更加扎实,提升自身的文言文翻译能力。例如,在讲解《爱莲说》这篇文言文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采用竞赛式或点评式等朗读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朗读训练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对于莲的痴迷之情。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教学策略 第9篇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翻译;教学策略

在高考中,语文的文言文翻译得分率相对较低,这成为老师的教学难点,也成为很多考生的痛苦。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教学呢?

一、直面高考,合作探究

直接以高考题为探究对象,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此,课前给学生印发近五年的高考题,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中再以某一个文言文翻译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思考翻译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说道:“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事实证明,课前的自主阅读为课堂学习作了必要准备,而分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化整为零,各点击破

文言文翻译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那么在教学中便可以通过“化整为零,各点击破”来探究翻译技巧。以2008年广东语文高考卷的文言文翻译题为例,要求翻译的句子之一为:“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我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讨论该如何翻译此句,并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了五个方法:“留”“换”“补”“调”“代”。

“留”指人名、地名、官职名、朝代、年号、时间等保留不译。比如句中“陶侃”“访”“瞻”皆为人名,“主簿”是官職名,都保留不翻译。

“换”指将古词换成现代汉语,将单音词变为双音词。如句中的“时”要翻译为“当时”,“散吏”要翻译为“闲散官吏”,“荐”要翻译为“举荐或推荐”等等。

“补”指将句中省略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回来。如句中“访荐为主簿”应为“访荐(之)为主簿”,即句子省略了宾语。

“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主要是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如句中“相与结友”就是“与相结友”的倒装,“相”在这里是指代性副词,可翻译为“他”,“与相结友”就是“与他结为好友”的意思。

“代”指将多义词的词义代入句子中,选择能够使句子通顺的词义。比如句中的“为”,可解释为认为、成为、作为、是、担任等,显然作“担任”解比较通顺。同时古汉语里还常有词类活用现象,如“以女妻侃子瞻”中的“妻”解释为“妻子”句子不通顺,应活用作动词“嫁(给……做妻子)”。

三、结合课内,迁移巩固

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题中,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联系,才能巩固所学。

比如,在归纳“留”的方法时,有学生便举出了课内学过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其中“庆历四年”是年号和时间,“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都保留不译。在归纳“换”的方法时,我问学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句哪些词要“换”,有学生很快就回答,“妻子”要换成“妻子儿女”,“绝境”要换成“与世隔绝的地方”。这样,和课内文句一结合,学生对方法的掌握顿感轻松。

另外,在文言文翻译的时候,有些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要删去,我也用了课内的例子。如,《师说》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此句,“夫”是发语词,“之”是结构助词,都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这个方法简言之曰“删”。

四、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只是其中一步,坚持训练,不断培养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才是硬道理。因此要精选练习题,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后训练中,不断巩固。相信平时功工深,高考得高分。

参考文献:

[1]邓春琴.高考语文试题与文言文翻译教学[J].考试周刊,2008(53).

[2]刘秀文.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05).

[3]石有平.新课标下对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学探索,2006(01).

相关文章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精选6篇)202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延续注册-系统考试试题 第1篇2015年全国注册监理工程...

3
2025-09-19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精选12篇)秋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 第1篇九年级思想品德备课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举有中...

1
2025-09-19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精选11篇)2024年实验高中安全知识竞赛策划书 第1篇2014年大方县“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之安全知识竞...

2
2025-09-19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精选15篇)2010年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第1篇2010年丰都中心小学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工 作 总 结传染病防治...

1
2025-09-19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精选5篇)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 第1篇2016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兵简历自我评价【退伍军人简历自我评价(一)】入伍十八...

1
2025-09-19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精选4篇)2020年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 第1篇医院各部门科室岗位职责2020年总结(一)保安队长职责一、实行...

2
2025-09-19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精选10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 第1篇2020给老人的新春祝福语11、怀揣崭新希望,穿过泥泞沟坎,义无反顾奔向...

1
2025-09-19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精选12篇)2022--2023 第二学期明德小学少先队计划 第1篇2022-2023学第二学期小学教师个人课...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