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我国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我国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精选6篇)

我国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第1篇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结课论文

—我国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新能源技术论文

我国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摘要:本文就我国当前的能源形势、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前景及其优越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四方面做出了论述,最后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必要性 前景

一、我国目前的能源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我国能源资源“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使我们正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近10年来,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率达到7%,而同期石油产量年增长速度仅为1.8%,石油供应形势十分严峻。2008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76亿吨,原油进口量达到1.227亿吨。2009年原油产量为1.815亿吨,原油进口量突破1.27亿吨,面对接近50%的对外依存度,我国的石油安全形势令人担忧。

尽管我国煤炭资源总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形势不容乐观。一是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二是经济可采储量少。三是煤炭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四是我国煤炭超过60%的产量用于发电,即世界每使用3t煤,就有1t是在中国烧掉的。五是煤炭生产安全隐患多,事故频繁发生。

因此,从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实际状况出发,积极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在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注重节约能源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

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

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人前途的社会。因此,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多地使用洁净能源替代含碳量高的矿物燃料,坚持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道路,应是我国能源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西部一些边远地区电网难以到达,但却有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因此,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西部大开发能源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脱贫致富,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前景及其优越性

新能源技术论文

⑴对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意义、重要性和优越性认识不足。

⑵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政策,尤其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有助于技术商业化发展的经济激励政策。

⑶目前我国除小水电、太阳能热利用发展较快外,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参差不齐,可商业利用的技术不多,生产规模小,过于分散,管理水平和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高,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尚无法与传统能源竞争。

⑷缺乏足够的系统技术与设备的开发与研究。

⑸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

五、看法和建议

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资源、环境和安全的需要。因此,为促进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发展,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⑴各级政府应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落实好“十一五规划”中制定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⑵按照资源节约和开发并重的方针,加强对我国储量丰富的煤矸石、油页岩、石煤、煤层气和可燃冰等其他化石能源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⑶在注意节约和合理开发或有限制开发的原则基础上,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能源资源发展的重点,特别是西部、经济较落后的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应成为重点发展地区,以加快这些地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⑷建立和完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

⑸研究制定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政策,将其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⑹大力广泛开展资源保护与节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意义和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加快我国节约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长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分类,太阳能,2005,(01)[2] 杜祥琬.新能源离我们还有多远,三峡建设。2007,(05)[3] 乔繁盛.大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国土资源情报,2009,(12)

[4]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广西节能,2000,(Z1)

我国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第2篇

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发展目标

产业化体系建设

预期效益分析

制约因素与存在的问题

政策与实施

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积极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制订的《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则进一步明确,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产业建设步伐。

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逐步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尤其是电力供应结构,促进常规能源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缓解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近期来看,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除了能够增加和改善能源供应外,还对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的用电用能问题、实现消灭无电县和基本解决无电人口供电问题、农村电气化等目标以及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及城镇生产、生活用能条件,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科技队伍逐步壮大,市场不断扩大,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制订“十五”计划工作已全面启动,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15年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制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制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成熟的、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制订符合市场发展的产业政策、采取规范市场的措施,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技术状况和市场发展潜力,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提出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具备的设备生产制造能力和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以及克服产业发展障碍因素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行动。

二、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一)资源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据统计,太阳能年辐照总量大于502万千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应用价值。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32.26亿千瓦,而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地热资源的储存条件也较好,其远景储量相当于2000亿吨标准煤以上,已勘探的40多个地热田可供中低温直接利用的热储量相当于31.6亿吨标准煤。生物质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每年约7亿吨,可用作能源的资源量约为2.8~3.5亿吨;薪材的年合理开采量约1.58亿吨,目前实际使用量达到了1.82亿吨,超过15%左右,存在过量砍伐等不合理使用现象;此外还有大量的可用作生产沼气的禽畜粪便和工业有机废水资源,集约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全国约有40336万吨,其中干物质总量为3715.5万吨,工业有机废水排放总量约为222.5亿吨(未含乡镇工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还包括可用作能源的固体废弃物,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源等,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二)技术发展状况和市场开发潜力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类新兴技术,其产品也具有新技术产品特点,即技术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商品化程度不高,市场发育不成熟,大多数产品未形成规范的市场与价格体系。

目前,一些技术如太阳热水器、地热采暖等,已较成熟并具有获利能力和相应的市场,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基础。沼气工程、风力发电、地热发电、太阳光电系统等技术基本成熟,产品已逐步在市场中出现,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降低成本以及实施激励政策进行推动,才能与常规技术竞争。随着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更多的、具有良好前景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对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太阳热水器是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太阳热水器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和开发,其技术已趋成熟,是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近几年来,太阳热水器市场年增长率达到20%~30%。到1998年,全国太阳热水器累计拥有量达到了15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热水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太阳热水器使用范围也将逐步由提供生活用热水向商业用和工农业生产用热水方向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采暖工程成本逐渐降低,也将是太阳热水器潜在的巨大市场。此外,国际市场的潜力也很大。1998年太阳热水器年生产能力已达400万平方米,行业产值已超过35亿元,大多数企业具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太阳能采暖技术,已列入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范畴和建筑节能“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太阳灶则主要用于解决在日照条件较好又缺乏燃料的边远地区如西藏、新疆、甘肃等省区的生活用能问题。

(2)太阳光电转换技术中太阳电池的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已能商品化生产的单晶硅、非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分别为12~13%和4~6%,多晶硅太阳电池也有少量的中试生产,效率为10~12%。目前,太阳电池已经不再局限于作为小功率电源使用,已扩展到通信、交通、石油、农村电气化以及民用等各个不同的应用领域,每年的市场增长率高于20%。截止到1998年底,累计用量已经超过13兆瓦。1998年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为4.5兆瓦,实际生产为2.1兆瓦。每峰瓦的光电系统价格在80~100元,发电成本在2.5元/千瓦时以上。到2015年,估计生产成本将下降50%,从而为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大规模应用创造良好的市场前景。

(3)并网风电技术发展迅速,但需加速设备国产化进程。1990年至1998年,我国风电场发展迅猛,年均增长率超过60%。截至1998年底,全国总共已建有19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22.4万千瓦。世界上一些国家风力发电成本已下降到约5美分/千瓦时左右,但我国风力发电成本仍然较高,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几乎都是引进的。并网风电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设备国产化和机制问题。

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国能够自行研制和开发容量从100瓦到10千瓦共约10个风力发电机组品种,累计保有量超过了1.7万千瓦。与国外同类型机组相比,具有启动风速低、低速发电性好、限速可靠、运行平稳等优点,而且成本低,价格便宜。但在外观质量、叶片材料的应用和制作工艺水平上以及在较大容量的离网型机组的生产制造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小型风力发电以及风/光、风/柴等互补供电技术的主要市场在于它能够为我国广大无电和缺少常规能源的地区解决生活和生产用电。

(4)我国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地热勘探技术和评价方法,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地热的能力,并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丰富的地热资源为地热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低温地热的开发利用已经进行了城镇供热和综合利用等多方面的试点示范,技术基本成熟,地热利用设备和监测仪器基本能够实现专业化成套生产。到1998年供暖面积已达800多万平方米。当前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尤其是热矿水医疗保健和旅游产业等低温地热利用市场。地热发电技术已具有一定的商业化运行基础。

(5)我国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发展方向是改进和完善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和生物质气化供气技术。以厌氧消化为核心技术、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已成为处理、利用禽畜粪便和工业有机废水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到1998年,全国共建成和营运的工业废水和禽畜粪便沼气工程分别有200和540多个,年生产沼气分别达到3.2亿和0.6亿立方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沼气工程厌氧消化成套技术已日趋成熟,在某些方面已居国际领先水平,可根据原料特性的差异,进行沼气工程全套设计和施工,而且投资相对较小,运行费用较低。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发电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关键是气化炉、净化系统及发电设备系统。我国在热解气化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全国已有160多个乡村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正处于营运中。集中供气的主要问题是气化炉生产的燃气中可燃气成分较少、热值低、焦油含量偏高等。虽然目前秸秆气化的燃气主要用于民用炊事,但从发展方向看,更有效的选择是用于发电,为农村提供分散的、更洁净和方便的终端能源。生物质能气化发电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开发和示范应用。推广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发电技术,不仅能有效缓解农村地区高品位商品能源短缺问题,而且有利于实现秸秆全面禁烧和综合利用,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秸秆气化、发电技术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巨大的市场潜力,关键是要提高和完善技术以达到成熟实用和可靠的要求。

(6)加快其它初具发展前景的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其科技成果尽快产业化,如燃料电池技术、温差能源利用技术、废弃物发电、燃料制造及热利用技术、生物质液化(酒精发酵)技术、新型地热利用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等。这些技术基本上还处于实验探索和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开展技术攻关,建立中试基地,逐步解决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发展目标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目标是:加速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增强我国设备制造和生产能力;建立产业化配套服务体系;健全法规和机制,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商业化发展。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开发量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占我国当时能源消费总量的2%[](如果包括小水电,则将达到3.6%);其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行业,拉动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用明显,将减少3000多万吨碳的温室气体及200多万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提供近50万个就业岗位,为500多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约2500多万人口)解决无电问题。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分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1、2000-2005年,逐步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经济激励政策体系以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行业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监测、服务体系;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产品的扶持力度以促进产业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量在我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中占0.7%,达到1300万吨标准煤。

2、2006-2010年,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配套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经济激励政策体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量达到2500万吨标准煤,在我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中占1.25%。

3、2011-2015年,大规模推广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大部分产品实现商业化生产,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新兴行业,其总产值达到670亿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量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占我国当时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2%。

具体内容和任务如下:

(1)规范市场,促进大型高效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

到2015年全国家庭住宅太阳热水器普及率达20-30%,市场拥有量约2.32亿平方米。形成一批年产200-300万平方米规模,并具有较强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太阳热水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太阳热水器和太阳热水系统中的集热器、水箱、零部件实行质量监督、检测和认证。推动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规格,降低成本,完善服务,创造出一批用户信得过、国内外有较高信誉的名牌产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使更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2)建立太阳电池与应用系统生产体系、降低产品成本

集中力量在现有太阳电池生产和应用的基础上,适应国际光电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形势,开拓市场,打破年产量徘徊在2兆瓦左右的局面。通过国家重点扶持,推动第二代太阳电池商业化,形成应用器件配套齐全的太阳光伏产业。2015年全国太阳电池发电系统市场拥有量将达到320兆瓦。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降低太阳电池生产成本,从而推动市场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在太阳电池市场中,通讯及工业用光伏系统将从目前的40-50%的市场份额下降到2010年的20-30%,户用及民用光伏系统将从目前的30%上升到40-50%。到2015年中国将开始大规模发展并网式屋顶光伏系统。

(3)推动并网风电的商业化发展,加快国产化进程

预计2005年并网风电装机将达到300万千瓦, 2010年的发展目标是490万千瓦,2015年达到700万千瓦。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国内风力发电设备制造能力,加速风力发电设备国产化进程,形成与风电场建设同步的生产能力,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出口。要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加强对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大多数风力发电设备部件要实现国内生产制造,其技术标准和营运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指标要求,能满足国内风场资源特征及市场需求,形成不同规格的系列化产品。要借鉴国外风力发电机生产的经验,打破行业界限,采用招标方式择优扶持零配件生产厂、整机组装厂,最终实现产品价格、风电场初始投资有较大下降,风力发电成本逐步能与常规发电方式相竞争。在国产化和商业化进程中,要加快形成和建立起风力发电机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

(4)继续做好离网型风力发电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

引导小型风力发电机生产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提高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加强较大容量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的研制及改进工作,推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推广应用。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成熟技术和经验,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到2015年形成5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市场拥有量累计装机10.5万千瓦。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发展和加强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和技术规范,修订并完善我国离网型风力发电的技术规范、标准、试验方法等;同时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保证、监督及检测体系。

(5)积极推广地热采暖和地热发电技术

要尽快解决地热回灌技术,注意开发和生产回灌设备,实现设备成套供应,从而避免地热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加快地热热泵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加速国产化。要大力开拓地热采暖市场,到2005、2010、2015年地热采暖面积分别达到1500万、2250万、3000万平方米。要积极推动地热的综合利用。在地热发电方面,2005年前主要是开发利用西藏羊八井深部高温热储,建成西藏羊易地热电站和滇西腾冲高温地热电站,地热装机达到40-50兆瓦。到2010年和2015年地热电站累计装机分别为87.5兆瓦和110兆瓦。

(6)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开发生物质能高效利用设备

大力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设计、工艺和自动控制技术水平。到2015年,处理工业有机废水的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2500座,形成年生产沼气能力40亿立方米,相当于343万吨标准煤,年处理工业有机废水37500万立方米。农业废弃物沼气工程到2015年累计建成近4100个,形成年生产沼气能力4.5亿立方米,相当于58万吨标准煤,年处理粪便量1.23亿吨,从而解决全国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问题,使粪便得到资源化利用。秸秆气化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近阶段仍将着眼于200个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的建设。在形成成熟可靠技术后,再进一步推广应用。到2015年,累计建成4500个气化站,总产气量达到20亿立方米,相当于57万吨标准煤。

(7)推进新技术产业化

目前,初具发展前景的潜在技术还没有成熟实用的产品,难以将潜在需求转变为有效需求,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市场基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国已建有8座潮汐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0.4兆瓦,但潮汐发电技术仍然只是处于试验和示范阶段。氢作为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如作为运输工具和发电的燃料,因无污染而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技术。燃料电池作为移动电源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潜在市场,预计2005年以后将逐步进入实际运用阶段。虽然目前还难以对这些技术制定具体的产业化发展目标,但是应重视这些技术的发展,加强中试的投入和技术引进,并逐步进入示范和发展阶段。一旦这些技术有了突破,达到成熟实用,并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也要将其纳入产业发展规划来进行推动和扶持。

四、产业化体系建设

为实现上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目标,需要建立起相应的产业体系。要支持重点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使其形成具有规模的产品生产和设备制造能力。同时,还要形成和建立与之配套的产业服务体系,包括发展工程施工企业、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制定质量标准、建立完善监测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等。目前,已经建立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委员会,要逐步建立相应的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制度。此外,还要建立一些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信息网站以及行业信息交流中心,以加强信息交流。

五、预期效益分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将带来明显的能源、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预计到2015年所规划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热水和燃气等终端能源产品的总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平均年增长率为17.32%。届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在我国商品能源消费中约占2%,成为我国商品能源消费的组成部分;如果再包括小水电供应的电力在内(但不包括传统使用方式的生物质能)将达到3.6%。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将达到19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为20.6%。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经济效益显著。预计到2015年,包括电力、燃气和热水在内的能源供应及其设备生产制造产业所形成的年产值将近67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还将带来很大的非直接经济效益,它不但能够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且将带来非常明显的环境效益。到2015年本规划包括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化石燃料的替代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这等于每年少用了6000万吨煤炭,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碳量近3000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减排量为210万吨。如果我们把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污费和减排二氧化碳的增量成本作为减排的交易成本进行货币化估计,那么减排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年环境效益约为120亿元。同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预计到2015年将提供近50万个就业机会,为约500多万户农牧民家庭(约2500多万人口)解决供电问题。

六、制约因素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潜在的巨大市场,发展速度也比较迅速,但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必须消除技术、资金、市场、机制等方面的障碍。

(一)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工艺相对落后、生产企业规模小,一些原材料和产品国产化程度低。这些原因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常规能源相比还不具备竞争能力。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水平。

(二)资金问题

实现上述产业发展规划需要的总投资约为890亿元,年平均约50多亿元。以199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941亿元)为基础,每年需要的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资金短缺和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障碍,除了需要有政府的扶持政策外,还需开拓确保整个规划资金需求的融资渠道及其融资方式。

(三)市场开发和发育问题

虽然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标准,但整体上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尤其是缺乏产品质量国家标准和认证标准以及相应的法规和质量监督体系,从而影响了市场的扩大。此外,很多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开发项目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潜力,但由于缺乏宣传和信息传播,使得这些产品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

(四)激励政策体系还不健全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供应成本还不完全具备与常规能源产品进行竞争的能力。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投资、税收、信贷、价格、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体系

(五)管理体制问题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按能源品种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加之历史原因,没有形成统一的归口行业。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领导和管理又分属于多个部委,这样的管理机制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很难出台统一的政策措施。

七、政策与实施

为推动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达到规划的目标与要求,需要制订相关的政策并付诸实施:

1、推动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建设,制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法”。

2、建立起完善的经济激励政策体系,逐步制订税收、信贷、投资、价格、补贴等方面的经济激励政策。

3、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工作的统一领导,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分散性及重复性,推动统一的政策措施出台。

4、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产品的投入,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推动一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骨干企业的规模发展。

5、积极开拓并建立有效的国际、国内融资渠道,通过不同的融资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

6、通过政府采购等措施刺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的增长,培育市场;制定产品标准,健全质量控制和认证制度,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建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施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质量监理和评审制度等。

7、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建设。

我国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第3篇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报价策略,智能代理仿真,运营指标,电力市场

0 引言

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CO2)的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成为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许多国家在相关的行业或领域制定了诸多减排机制,如排放权交易机制(emissions trading scheme,ETS)、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和联合履约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等[1]。同时,不少国家和地区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了许多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development schemes,RESDS)[2,3]。

在ETS实施后,发电公司排放CO2时就需要拥有相应的配额。如果排放配额不是免费分配的,燃煤电厂就需要支付CO2排放成本。与采用天然气机组或联合循环燃气机组(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CCGT)等CO2排放量较少的电厂相比,燃煤电厂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成本优势,发电机会减少;而天然气或CCGT电厂的发电机会增多,从而实现减排目标[4]。另一方面,在RESDS机制下,可再生能源由于得到政策扶持和激励,一般能够优先发电,从而减少了对传统火力发电的需求,进而减少了CO2排放。可见,RESDS的减排机制与ETS存在明显的区别。

ETS和RESDS的实施会给电力市场的运营带来新问题。不同类型的发电公司的收益会受到明显不同的影响,其市场份额、收益及运营策略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进而对整个电力市场的运营产生影响。因而,有必要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已有一些文献报道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文献[4]研究了ETS的实施对燃煤机组和CCGT最优报价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实施ETS后,CCGT在系统中不再仅仅承担峰荷和担当边际机组,还将参与基荷竞争;在负荷较高时,还可能达到满出力状态。文献[5]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研究了实施ETS后,CO2排放价格的不确定性对发电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较高的CO2排放价格将会促使发电公司倾向于投资CCGT等排放量较少的电厂。文献[6,7]用解析模型评估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可交易绿色证书市场的相互影响。文献[8]采用解析方法分析了CDM和JI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文献[9]则采用市场仿真模型研究了碳排放权交易对西班牙电力市场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总体上讲,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比较初步。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研究了ETS和RESDS的实施对发电公司的报价策略及电力市场运营的影响。采用智能代理方法来研究发电公司报价策略的变化趋势,提出了衡量电力市场运营特征的指标,进而分析了ETS和RESDS的实施对电力市场运营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对所提出的方法作了说明。

1 ETS和RESDS

ETS一般以配额交易为基础,采用总量管制或排放限额与交易(cap and trade)的管理和交易模式,排放量的上限由监管机构设定。受该体系管辖的每个企业将获得一定数量的排放“分配数量单位”(allocation amount unit,AAU)。每个AAU相当于1 t的CO2当量。如果在承诺期内,这些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该分配数量, 则剩余的AAU可以通过市场有偿转让给那些实际排放水平高于其允许排放水平而面临罚款的企业来获取利润;反之,则必须到市场上购买超额的AAU,否则就会被处以罚款。企业获得初始AAU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1)继承机制。

监管机构根据企业的历史排放水平,免费给其分配一定数量的AAU。

2)拍卖机制。

企业所需的AAU全部需要在排放配额交易市场通过竞价购买获得。

3)基准机制。

企业可免费获得一定数量的AAU。与继承机制不同的是,监管机构以行业内采用同一技术的某类机组的平均排放水平为基准进行分配。

实施RESDS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不同的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2,3]:

1)配额制。

要求电力零售商和批发商必须购买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2)固定电价制度。

要求电网公司以固定电价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

3)绿色电价制度。

主要利用用户的环保意识来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强制或自愿的方法要求用户认购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

2 电力拍卖市场的智能仿真模型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种被称为基于代理的计算经济学(agent-based computational economics,ACE)或智能代理仿真经济学逐步发展起来了。在ACE中,利用了自适应的、具有学习能力的代理(Agent)来表示市场参与者;Agent可以根据市场信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调整自己的策略行为。通常按照市场规则建立仿真系统,随着仿真的逐步进行,市场逐渐演化到一个稳定的状态,然后就可以基于这个稳定状态研究市场特征。

在电力拍卖市场的智能代理仿真模型中应用最早的是隶属于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Roth/Erev算法[10]。其包括3个学习参数,即初始化倾向(initial propensity)、遗忘因子(forgetting parameter)和探索因子(experimentation parameter)。计算经验表明,要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和收敛特性,必须适当整定这3个参数,而这一般相当困难。

本文采用了模仿者动态算法(replicator dynamics algorithm)。该算法隶属于进化博弈理论,能较好地描绘有限理性个体的群体行为变化趋势,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个体的群体行为,因而受到博弈论研究者的重视。基于模仿者动态的学习算法可调参数少,而且研究表明其一个稳定平衡态是Nash均衡点[11,12]。模仿者动态学习算法的详细描述见附录A。

3 计及排放成本的发电公司报价策略

假设在ETS下,发电公司(智能体)j所需的排放配额都需从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市场价格pCO2购买,则其成本特性如下:

Cj(Ρt,j)=(bj+pCΟ2ηj)Ρt,j+0.5cjΡt,j2(1)Cm,j(Ρt,j)=bj+pCΟ2ηj+cjΡt,j(2)

式中:Cj(Pt,j)为发电公司j的生产成本(包括CO2排放成本);Pt,j为发电公司j在时段t的出力;ηj为发电公司j生产单位电量的CO2排放因子;Cm,j(Pt,j)为发电公司j的边际成本;bj和cj为常数。

假设电力市场中市场规约要求各发电公司向联营体申报线性递增的报价函数及其最大和最小出力,每个发电公司j的策略集Aj包含K种策略,每一种策略都是固定其边际成本Cm,j(Pt,j)中的常数项bj+pCO2ηj,而对一次项cj乘上一个系数D(D∈MIN, DMAX),将此范围分为递增的K等份,Dmin和Dmax分别为最小和最大的可选系数。这样,若参与者选择了第i(i=0,1,,K-1)个策略,则其对应的系数为:

Di=Dmin+iΚ-1(Dmax-Dmin)(3)

则发电公司j的报价为:

Bj(Ρt,j)=bj+pCΟ2ηj+DicjΡt,j(4)

4 电力市场运营指标

假设RESDS采用固定电价制度,即要求电网公司以固定电价prenew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则电力市场中非可再生能源机组在交易时段t的市场出清过程可表示为:

bj+pCO2ηj+DicjPt,j=Rtj=1,2,,n (5)

j=1nΡt,j=Lt-Ρrenew,t(6)

xt,jPjminPt,jxt,jPjmaxj=1,2,,n (7)

式中:t=1,2,,T;Rt为时段t的市场出清价;n为参与报价的发电公司数目;T为研究周期内的时段数;Lt为时段t的系统负荷预测值;Prenew,t为可再生能源在时段t的出力预测值;xt,j=0,1,分别表示发电公司j的机组处于停机状态和运行状态;Pjmax和Pjmin分别为发电公司j的出力上限和下限。

定义如下电力市场运营指标:

1)研究周期T内平均市场出清价R¯为:

R¯=t=1Τj=1nΡt,jRtt=1Τj=1nΡt,j(8)

2)研究周期T内(电网公司)平均购电电价p¯为:

p¯=t=1Τj=1nΡt,jRt+prenewt=1ΤΡrenew,tt=1ΤLt(9)

3)研究周期T内CO2的排放总量Etotal为:

Etotal=t=1Τj=1nΡt,jηj(10)

4)研究周期T内发电公司j所占的市场份额θj为:

θj=t=1ΤΡt,jt=1Τj=1nΡt,j(11)

5)研究周期T内发电公司j的容量因子ρCF,j为:

ρCF,j=t=1ΤΡt,jΤΡjmax(12)

5 市场仿真过程

应用附录A介绍的模仿者动态学习算法,即可进行电力市场运营过程仿真。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置时段计数器t=1。

步骤2:读取预测的时段t的系统负荷Lt和可再生能源出力Prenew,t

步骤3:置计数器l=0。

步骤4:置l=l+1,随机产生发电公司报价数据。

步骤5:利用式(5)~式(7)求解市场竞价模型,确定市场出清价、各发电公司的出力和其获得的利润。

步骤6:重复NT次步骤4和步骤5,NT为市场仿真的训练次数。

步骤7:市场仿真训练结束,发电公司学习开始,置计数器k=0,并赋予各发电公司的每个报价策略以相同的初始选择概率。

步骤8:置k=k+1,l=NT+k,采用轮盘赌的方式随机产生第l轮发电公司报价。

步骤9:利用式(5)~式(7)求解市场竞价模型,确定第l轮各发电公司的出力和获得的利润。

步骤10:根据第l轮的利润和此前NT轮的平均利润,利用附录A中的式(A1)~式(A7)求第l+1轮各策略的选择概率。

步骤11:根据报价概率判断模拟是否收敛,判据为:当系统中所有发电公司选择各自策略的概率均超过某一阈值时,即认为模拟收敛到了一个稳定的状态。如果收敛了,则转到步骤12;否则,转到步骤8。

步骤12:保存当前的市场出清价、各发电公司的出力和相关利润。

步骤13:判断t是否大于等于T,如果是,则转步骤14;否则,置时段t=t+1, 转步骤2。

步骤14:根据式(8)~式(12),计算电力市场运营指标。

6 算例分析

假设有4家发电公司参与某电力市场的运营,且每家发电公司仅拥有一台发电机组或一个等值发电机组,其中前3家拥有的是燃煤机组,而第4家拥有的是CCGT。这4家发电公司的生产成本函数系数、出力上下限,以及CO2排放因子等经济技术参数均列于表1中。

假设研究周期T为52个星期,预测的系统负荷Lt如附录B表B1所示。为减少计算量,以1个星期平均负荷来表示每星期的负荷特性。为分析2种不同机制对电力市场运营的影响,设计了以下4个场景。

场景1:未实施ETS和RESDS,且无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

场景2:只实施了RESDS,电网公司需以固定电价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这里假设为风能),固定电价为70美元/(MWh),预计出力如附录B表B2所示。

场景3:只实施了ETS,发电公司排放一定量的CO2需从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等量的排放配额,CO2排放配额的价格固定为20美元/t。

场景4:同时实施了RESDS和ETS,2种机制的具体设计同场景2和场景3。

表2列出了4种场景下的电力市场运营指标的计算结果。图1为发电公司在4种场景下的容量因子变化过程。

从表2和图1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1)场景2的市场出清价R¯在4种场景中最小。由于对火力发电需求的减少,场景2下的市场出清价R¯与场景1相比下降了3.16美元/(MWh);在场景3和场景4下,由于实施ETS,导致发电公司的生产成本因计入CO2排放成本而大幅上升,市场出清价也相应有了较大幅度的升高。

2)在场景2下,电网公司的平均购电成本p¯与市场出清价R¯相差最大,同时发电公司4的市场份额也处于这4种场景中的最低点。如根据可再生能源激励机制对电网公司进行补贴,在场景2下,补贴成本将达到5.31美元/(MWh)。而作为CO2排放系数最小的发电公司4,其市场份额在场景2下只有9.18%,对照图1,此时发电公司4的容量因子ρCF,4只有0.281。

3)在场景4下,发电公司总的排放量最少。与场景1相比,在场景4下少排放了9.63 MtCO2,这占到了场景1下排放量的21%,场景4下的减排总量超过了场景2和场景3的减排总量之和。同时,市场份额和容量因子指标也显示在场景4下,发电公司4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拥有较高的容量因子。

基于上述结果,ETSRESDS对电力市场运营的影响可以归纳如下:

1)如果只实施ETS,市场出清价和电网公司的购电电价都会上升。此外,排放量较少的发电公司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有利于减少系统总的CO2排放量。但在这种情况下,不产生CO2排放的可再生能源难以获得快速发展,减排效果不太显著。

2)如果只实施RESDS,则政府部门需要对电网公司提供较高的购电补贴;另外,尽管实施RESDS后,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CO2排放,但导致市场中CO2排放量较少的发电公司市场占有率过低。长远来看,这将使得这部分发电公司退出市场,而排放量较高的发电公司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削弱甚至抵消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带来的减排效果。

3)如果同时实施ETSRESDS,政府部门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而对电网公司提供的购电补贴将比只实施RESDS时大幅下降。此外,CO2排放量也将显著下降;同时,排放量较少的发电公司会拥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这样,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激励机制将使得可再生能源得到迅猛发展,降低负荷对传统火力发电的需求,从根本上减少CO2排放;另一方面,排放量较少的发电公司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也使得将来的火力发电投资更倾向于CCGT等排放量较少的机组,从而优化系统中的电源结构。

7 结语

采用模仿者动态学习算法描绘了发电公司报价策略的动态变化过程,用智能代理方法模拟了电力市场运营过程。采用了一些市场运营指标来反映电力市场的运营状态,并以此分析了ETS和RESDS的实施对电力市场运营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作为初步的研究工作,本文假定了CO2排放价格由外因决定,且为固定值,尚未考虑其在电力市场运营过程中随着减排需求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情况,也还未考虑发电公司在CO2排放交易市场的投机行为。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www.aeps-info.com/aeps/ch/index.aspx)。

参考文献

[1]ELLERMAN A D,BUCHNER B K.The European Unionemissions trading scheme:origins,allocation and early results.Review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2007,1(1):66-87.

[2]TSOUTSOS T,PAPADOPOULOU E,KATSIRI A,et al.Supporting schemes fo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theirimpact on reducing the emissions of greenhouse gases in Greece.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8,12(7):1767-1788.

[3]张粒子,李才华,罗鑫.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政策框架研究.中国电力,2006,39(4):86-90.ZHANG Lizhi,LI Caihua,LUO Xin.Study on the policy of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Electric Power,2006,39(4):86-90.

[4]刘国中,文福拴,薛禹胜.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对发电公司最优报价策略的影响.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9):15-19.LIU Guozhong,WEN Fushuan,XUE Yusheng.Impacts ofemissions trading on optimal bidding strategies of generationcompanies in day-ahead electricity markets.Automation of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9,33(19):15-19.

[5]刘国中,文福拴,薛禹胜.计及温室气体排放限制政策不确定性的发电投资决策.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8):17-22.LIU Guozhong,WEN Fushuan,XUE Yusheng.Generation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under uncertain greenhouse gasemission mitigation policy.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Systems,2009,33(18):17-22.

[6]AMUNDSEN E S,MORTENSEN J B.The Danish greencertificate system:some simple analytical results.EnergyEconomics,2001,23(5):489-509.

[7]BOOS M.Green certificates and carbon trading in theNetherlands.Energy Policy,2003,31(1):43-50.

[8]DELRIO P,HERNANDEZ F,GUAL M.The implications ofthe Kyoto project mechanisms for the deployment of renewableelectricity in Europe.Energy Policy,2005,33(15):2010-2022.

[9]LINARES P,SANTOS F J,VENTOSA L,et al.Estimatedimpacts of the Europea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directive andpermit assignment methods on the Spanish electricity sector.The Energy Journal,2006,27(1):79-98.

[10]ROTH A,EREV I.Learning in extensive-form games:experiment data and simple dynamic model in the intermediateterm.Game and Economic Behavior,1995,8(1):164-212.

[11]B RGERS T,SARIN R.Learning through reinforcement andreplicator dynamics.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97,77(1):1-14.

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第4篇

现在,环保概念已经风靡全球。从混合动力汽车到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甚至地铁站现在也以环保做宣传噱头),但是,随着所有的市场被“环保”淹没,有能力做一些真正的创新将至关重要。看看下面这五家能源领域的公司都在做些什么。

创业公司:IST能源

创新之处:环保能源机械(G reen EnergyMachine,“GEM”)

具体做什么:很简短的答案——吞噬垃圾,吐出金钱。有一个经过验证的、比较科学的数据;这个机器每天能消耗多达3吨的垃圾,捣成微小的碎片,然后转换成天然气。这对学校和医院来说,绝对是理想的大型环保设施。在那里,除了提供廉价的电力,它还可减少95%的废物处置成本。

如何赚钱:85万美元的机器价格并不会让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感觉到压力。而它也确实帮助客户节省了大量的金钱,并能在3~4年内收回成本。

应用领域:GEM包括捣碎器和天然气井两部分,所以可以被用来在一个地方收集垃圾,而在另外一个地方发电。一种更小型号的机械也正在规划开发中,不久将面世。IST公司CEO斯图·哈勃(StuHaber)说,公司将考虑自己收集垃圾,然后利用GEM产生能源,再进行销售。

创业公司:Energy Solutions International和Green Revolution

创新之处:健身设备动能适配器

具体做什么:从技术上讲,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当你疯狂的踩着踏板车,它只是待在那里,根本也没动。但是,它确实能让你把所有的汗水和精力转化为能源,然后再将这部分电力输送回健身房的电网。

如何赚钱:“可以更好的捕捉到流失的能源。”Energy Solutions International公司的克里斯·麦登(Chris Maddern)说,“你必须做的事情是,要能够真正保持在技术最前沿,才能减少能源浪费,并从消耗的能源中产生新的能源。你在不断前进,你的产品也必须越来越高效率。”

应用领域:麦登说,他的公司和GreenRevolution公司正致力于一项倡议,将创建完全可自我维持能源的健身房,会员们可以在线跟踪自己产生了多少能量,以及由此减少的碳排放。

创业公司:Great Plains

创新之处:从亚麻中提炼生物柴油

具体做什么:首先,亚麻可以在任何地方成长,不像大豆,很多地方不适合种植。GreatPlains公司的创始人萨姆-赫特恩鲍尔(SamHuttenbauer)本来想利用植物创造治疗性蛋白质,但发现几乎有一半的作物种子都含有油质。现在,该公司正在进行第三次收割,并计划未来五年内将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到100万英亩,这将产生约100万加仑的燃料。

如何赚钱:“我们是从产业链末端往上溯,而大多数公司是从前端开始。”萨姆说,“他们从产品切入,先寻求原料来源,然后生产出燃料,再卖掉它。我们是从种子发育阶段就开始,到作物的收割。我们的最终出路是将能源直接卖给消费者或企业。”

应用领域:当前,Great Plains正在推进的计划是开发出一种完全可替代的喷气燃料。从总体而言,似乎潜力无限。“我们处在一个可轻易实现目标的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种子资源,我们能够培育和创造出更好的高产作物,这将最终实现降低成本。这是真正令人兴奋的事情。我们真的是从零起点开始的。”

创业公司:Little Foot Energy

创新之处:从余热中生产能源

具体做什么:从你45分钟的淋浴中浪费的热水里获得能量,并用热能来驱动空调。这样也可以用于工业领域,回收各个环节中的热量,并重新分配给工厂的其他部门。

如何赚钱:该公司2008年上千万美元的收入无疑能证明,这样做是能挣钱的,而且商业模式十分经济。“我们产生热量的单位成本不足1美元。”该公司CEO凯文·鲍尔森(Kevin Poulsen)说,“与天然气比较,生产同样数量的能量,需要1.50美元~2美元的成本。这种套利交易,带给了我们很多可以发挥作用的机会。”

应用领域:现在正在运行的一种产品是投币式洗衣房设施,可以利用从干燥器回收的废热来加热洗衣机中的水。如果你认为化石燃料的时代就要结束了,那么请再好好想一想。“我们并不想给你一个能改变一切的小药丸,”该公司应用开发部门的主管克雷曼(Elia Kleiman)说,“这项经过验证的尖端技术将慢慢改变这种能源现状,并将带来不同的体验。”

创业公司:Borrego Solar Systems

创新之处:应用于环保能源的现代商业实践

具体做什么:它使得太阳能成为消费者可以负担得起的能源,同时生产商也更加有利可图。通过电力采购协议,Borrego允许其客户先免交设备费用,只支付他们的能源使用费。该公司不断追赶先进技术,比其他的承包商竞争对手将更多的重点放在营销和客户服务上。

如何赚钱: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如何做到与竞争对手不同,因为到头来我们只希望它是一个普通商品,你可能不会在乎品牌,你只是想以最低的成本买到。”该公司CEO亚伦-霍尔(Aaron Hall)说。“如果我们想比所有竞争对手的成本都低,这将非常具有挑战性,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商业模式。”霍尔所做的努力也看到了回报,该公司2008年的销售额达到7,000万美元。

应用领域:从地域来看,这家2007年开始扩张的公司已经将业务做到了美国东海岸的一些城市,并进入了很多学校。从内部发展来看。公司正朝着霍尔希望达成的目标迈进,那就是再生能源界广为人知道的“电网平价”(即太阳发电成本与传统发电成本相当),太阳能公司将可以与传统的公用事业公司竞争,而不用得到政府的扶持,“如果我们能与他们竞争,太阳能将还有无限的需求。”

我国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第5篇

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逐步改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尤其是电力供应结构,促进常规能源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缓解与能源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近期来看,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除了能够增加和改善能源供应外,还对解决边疆、海岛、偏远地区的用电用能问题、实现消灭无电县和基本解决无电人口供电问题、农村电气化等目标以及进一步改善我国农村及城镇生产、生活用能条件,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科技队伍逐步壮大,市场不断扩大,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制订“十五”计划工作已全面启动,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15年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制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制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成熟的、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制订符合市场发展的产业政策、采取规范市场的措施,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技术状况和市场发展潜力,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要求,提出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具备的设备生产制造能力和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以及克服产业发展障碍因素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行动。

二、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一)资源

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据统计,太阳能年辐照总量大于502万千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应用价值。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32.26亿千瓦,而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千瓦。地热资源的储存条件也较好,其远景储量相当于2000亿吨标准煤以上,已勘探的40多个地热田可供中低温直接利用的热储量相当于31.6亿吨标准煤。生物质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每年约7亿吨,可用作能源的资源量约为2.8~3.5亿吨;薪材的年合理开采量约1.58亿吨,目前实际使用量达到了1.82亿吨,超过15%左右,存在过量砍伐等不合理使用现象;此外还有大量的可用作生产沼气的禽畜粪便和工业有机废水资源,集约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全国约有40336万吨,其中干物质总量为3715.5万吨,工业有机废水排放总量约为222.5亿吨(未含乡镇工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还包括可用作能源的固体废弃物,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源等,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二)技术发展状况和市场开发潜力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类新兴技术,其产品也具有新技术产品特点,即技术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商品化程度不高,市场发育不成熟,大多数产品未形成规范的市场与价格体系。

目前,一些技术如太阳热水器、地热采暖等,已较成熟并具有获利能力和相应的市场,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基础。沼气工程、风力发电、地热发电、太阳光电系统等技术基本成熟,产品已逐步在市场中出现,但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降低成本以及实施激励政策进行推动,才能与常规技术竞争。随着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更多的、具有良好前景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对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太阳热水器是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太阳热水器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和开发,其技术已趋成熟,是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近几年来,太阳热水器市场年增长率达到20%~30%。到1998年,全国太阳热水器累计拥有量达到了15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热水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太阳热水器使用范围也将逐步由提供生活用热水向商业用和工农业生产用热水方向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采暖工程成本逐渐降低,也将是太阳热水器潜在的巨大市场。此外,国际市场的潜力也很大。1998年太阳热水器年生产能力已达400万平方米,行业产值已超过35亿元,大多数企业具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太阳能采暖技术,已列入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范畴和建筑节能“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太阳灶则主要用于解决在日照条件较好又缺乏燃料的边远地区如西藏、新疆、甘肃等省区的生活用能问题。

(2)太阳光电转换技术中太阳电池的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已能商品化生产的单晶硅、非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分别为12~13%和4~6%,多晶硅太阳电池也有少量的中试生产,效率为10~12%。目前,太阳电池已经不再局限于作为小功率电源使用,已扩展到通信、交通、石油、农村电气化以及民用等各个不同的应用领域,每年的市场增长率高于20%。截止到1998年底,累计用量已经超过13兆瓦。1998年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为4.5兆瓦,实际生产为2.1兆瓦。每峰瓦的光电系统价格在80~100元,发电成本在2.5元/千瓦时以上。到2015年,估计生产成本将下降50%,从而为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大规模应用创造良好的市场前景。

(3)并网风电技术发展迅速,但需加速设备国产化进程。1990年至1998年,我国风电场发展迅猛,年均增长率超过60%。截至1998年底,全国总共已建有19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22.4万千瓦。世界上一些国家风力发电成本已下降到约5美分/千瓦时左右,但我国风力发电成本仍然较高,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几乎都是引进的。并网风电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设备国产化和机制问题。

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国能够自行研制和开发容量从100瓦到10千瓦共约10个风力发电机组品种,累计保有量超过了1.7万千瓦。与国外同类型机组相比,具有启动风速低、低速发电性好、限速可靠、运行平稳等优点,而且成本低,价格便宜。但在外观质量、叶片材料的应用和制作工艺水平上以及在较大容量的离网型机组的生产制造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小型风力发电以及风/光、风/柴等互补供电技术的主要市场在于它能够为我国广大无电和缺少常规能源的地区解决生活和生产用电。

(4)我国已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地热勘探技术和评价方法,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地热的能力,并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丰富的地热资源为地热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低温地热的开发利用已经进行了城镇供热和综合利用等多方面的试点示范,技术基本成熟,地热利用设备和监测仪器基本能够实现专业化成套生产。到1998年供暖面积已达800多万平方米。当前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尤其是热矿水医疗保健和旅游产业等低温地热利用市场。地热发电技术已具有一定的商业化运行基础。

(5)我国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发展方向是改进和完善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和生物质气化供气技术。以厌氧消化为核心技术、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已成为处理、利用禽畜粪便和工业有机废水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到1998年,全国共建成和营运的工业废水和禽畜粪便沼气工程分别有200和540多个,年生产沼气分别达到3.2亿和0.6亿立方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沼气工程厌氧消化成套技术已日趋成熟,在某些方面已居国际领先水平,可根据原料特性的差异,进行沼气工程全套设计和施工,而且投资相对较小,运行费用较低。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发电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关键是气化炉、净化系统及发电设备系统。我国在热解气化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全国已有160多个乡村级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正处于营运中。集中供气的主要问题是气化炉生产的燃气中可燃气成分较少、热值低、焦油含量偏高等。虽然目前秸秆气化的燃气主要用于民用炊事,但从发展方向看,更有效的选择是用于发电,为农村提供分散的、更洁净和方便的终端能源。生物质能气化发电技术和设备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开发和示范应用。推广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发电技术,不仅能有效缓解农村地区高品位商品能源短缺问题,而且有利于实现秸秆全面禁烧和综合利用,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秸秆气化、发电技术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巨大的市场潜力,关键是要提高和完善技术以达到成熟实用和可靠的要求。

(6)加快其它初具发展前景的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其科技成果尽快产业化,如燃料电池技术、温差能源利用技术、废弃物发电、燃料制造及热利用技术、生物质液化(酒精发酵)技术、新型地热利用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等。这些技术基本上还处于实验探索和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开展技术攻关,建立中试基地,逐步解决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发展目标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目标是:加速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增强我国设备制造和生产能力;建立产业化配套服务体系;健全法规和机制,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商业化发展。到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开发量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占我国当时能源消费总量的2%[](如果包括小水电,则将达到3.6%);其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兴行业,拉动机械、电子、化工、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对减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作用明显,将减少3000多万吨碳的温室气体及200多万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提供近50万个就业岗位,为500多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约2500多万人口)解决无电问题。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分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1、2000-2005年,逐步建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经济激励政策体系以及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行业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质量保证、监测、服务体系;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产品的扶持力度以促进产业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量在我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中占0.7%,达到1300万吨标准煤。

2、2006-2010年,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配套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经济激励政策体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量达到2500万吨标准煤,在我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中占1.25%。

3、2011-2015年,大规模推广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大部分产品实现商业化生产,完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新兴行业,其总产值达到670亿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量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占我国当时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2%。

具体内容和任务如下:

(1)规范市场,促进大型高效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

到2015年全国家庭住宅太阳热水器普及率达20-30%,市场拥有量约2.32亿平方米。形成一批年产200-300万平方米规模,并具有较强新产品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建立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太阳热水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太阳热水器和太阳热水系统中的集热器、水箱、零部件实行质量监督、检测和认证。推动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规格,降低成本,完善服务,创造出一批用户信得过、国内外有较高信誉的名牌产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使更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2)建立太阳电池与应用系统生产体系、降低产品成本

集中力量在现有太阳电池生产和应用的基础上,适应国际光电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形势,开拓市场,打破年产量徘徊在2兆瓦左右的局面。通过国家重点扶持,推动第二代太阳电池商业化,形成应用器件配套齐全的太阳光伏产业。2015年全国太阳电池发电系统市场拥有量将达到320兆瓦。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降低太阳电池生产成本,从而推动市场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在太阳电池市场中,通讯及工业用光伏系统将从目前的40-50%的市场份额下降到2010年的20-30%,户用及民用光伏系统将从目前的30%上升到40-50%。到2015年中国将开始大规模发展并网式屋顶光伏系统。

(3)推动并网风电的商业化发展,加快国产化进程

预计2005年并网风电装机将达到300万千瓦, 2010年的发展目标是490万千瓦,2015年达到700万千瓦。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国内风力发电设备制造能力,加速风力发电设备国产化进程,形成与风电场建设同步的生产能力,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出口。要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加强对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大多数风力发电设备部件要实现国内生产制造,其技术标准和营运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指标要求,能满足国内风场资源特征及市场需求,形成不同规格的系列化产品。要借鉴国外风力发电机生产的经验,打破行业界限,采用招标方式择优扶持零配件生产厂、整机组装厂,最终实现产品价格、风电场初始投资有较大下降,风力发电成本逐步能与常规发电方式相竞争。在国产化和商业化进程中,要加快形成和建立起风力发电机组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

(4)继续做好离网型风力发电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

引导小型风力发电机生产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提高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加强较大容量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的研制及改进工作,推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推广应用。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成熟技术和经验,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到2015年形成5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市场拥有量累计装机10.5万千瓦。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发展和加强技术管理工作的需要,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和技术规范,修订并完善我国离网型风力发电的技术规范、标准、试验方法等;同时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保证、监督及检测体系。

(5)积极推广地热采暖和地热发电技术

要尽快解决地热回灌技术,注意开发和生产回灌设备,实现设备成套供应,从而避免地热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加快地热热泵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加速国产化。要大力开拓地热采暖市场,到2005、2010、2015年地热采暖面积分别达到1500万、2250万、3000万平方米。要积极推动地热的综合利用。在地热发电方面,2005年前主要是开发利用西藏羊八井深部高温热储,建成西藏羊易地热电站和滇西腾冲高温地热电站,地热装机达到40-50兆瓦。到2010年和2015年地热电站累计装机分别为87.5兆瓦和110兆瓦。

(6)推进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开发生物质能高效利用设备

大力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设计、工艺和自动控制技术水平。到2015年,处理工业有机废水的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2500座,形成年生产沼气能力40亿立方米,相当于343万吨标准煤,年处理工业有机废水37500万立方米。农业废弃物沼气工程到2015年累计建成近4100个,形成年生产沼气能力4.5亿立方米,相当于58万吨标准煤,年处理粪便量1.23亿吨,从而解决全国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问题,使粪便得到资源化利用。秸秆气化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近阶段仍将着眼于200个气化集中供气示范工程的建设。在形成成熟可靠技术后,再进一步推广应用。到2015年,累计建成4500个气化站,总产气量达到20亿立方米,相当于57万吨标准煤。

(7)推进新技术产业化

目前,初具发展前景的潜在技术还没有成熟实用的产品,难以将潜在需求转变为有效需求,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市场基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国已建有8座潮汐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0.4兆瓦,但潮汐发电技术仍然只是处于试验和示范阶段。氢作为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如作为运输工具和发电的燃料,因无污染而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替代能源技术。燃料电池作为移动电源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潜在市场,预计2005年以后将逐步进入实际运用阶段。虽然目前还难以对这些技术制定具体的产业化发展目标,但是应重视这些技术的发展,加强中试的投入和技术引进,并逐步进入示范和发展阶段。一旦这些技术有了突破,达到成熟实用,并具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也要将其纳入产业发展规划来进行推动和扶持。

四、产业化体系建设

为实现上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目标,需要建立起相应的产业体系。要支持重点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使其形成具有规模的产品生产和设备制造能力。同时,还要形成和建立与之配套的产业服务体系,包括发展工程施工企业、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制定质量标准、建立完善监测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等。目前,已经建立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委员会,要逐步建立相应的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制度。此外,还要建立一些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信息网站以及行业信息交流中心,以加强信息交流。

五、预期效益分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将带来明显的能源、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预计到2015年所规划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热水和燃气等终端能源产品的总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等价值),平均年增长率为17.32%。届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在我国商品能源消费中约占2%,成为我国商品能源消费的组成部分;如果再包括小水电供应的电力在内(但不包括传统使用方式的生物质能)将达到3.6%。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将达到19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为20.6%。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经济效益显著。预计到2015年,包括电力、燃气和热水在内的能源供应及其设备生产制造产业所形成的年产值将近67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还将带来很大的非直接经济效益,它不但能够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而且将带来非常明显的环境效益。到2015年本规划包括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化石燃料的替代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这等于每年少用了6000万吨煤炭,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碳量近3000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减排量为210万吨。如果我们把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排污费和减排二氧化碳的增量成本作为减排的交易成本进行货币化估计,那么减排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年环境效益约为120亿元。同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也带来了多方面的社会效益,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预计到2015年将提供近50万个就业机会,为约500多万户农牧民家庭(约2500多万人口)解决供电问题。

六、制约因素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潜在的巨大市场,发展速度也比较迅速,但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必须消除技术、资金、市场、机制等方面的障碍。

(一)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工艺相对落后、生产企业规模小,一些原材料和产品国产化程度低。这些原因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常规能源相比还不具备竞争能力。因此,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水平。

(二)资金问题

实现上述产业发展规划需要的总投资约为890亿元,年平均约50多亿元。以199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941亿元)为基础,每年需要的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2.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资金短缺和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障碍,除了需要有政府的扶持政策外,还需开拓确保整个规划资金需求的融资渠道及其融资方式。

(三)市场开发和发育问题

虽然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标准,但整体上缺乏系统的技术规范,尤其是缺乏产品质量国家标准和认证标准以及相应的法规和质量监督体系,从而影响了市场的扩大。此外,很多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开发项目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潜力,但由于缺乏宣传和信息传播,使得这些产品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

(四)激励政策体系还不健全

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供应成本还不完全具备与常规能源产品进行竞争的能力。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投资、税收、信贷、价格、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体系

(五)管理体制问题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按能源品种分属于不同的行业,加之历史原因,没有形成统一的归口行业。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领导和管理又分属于多个部委,这样的管理机制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也很难出台统一的政策措施。

七、政策与实施

为推动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达到规划的目标与要求,需要制订相关的政策并付诸实施:

1、推动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建设,制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法”。

2、建立起完善的经济激励政策体系,逐步制订税收、信贷、投资、价格、补贴等方面的经济激励政策。

3、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全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工作的统一领导,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分散性及重复性,推动统一的政策措施出台。

4、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产品的投入,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推动一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骨干企业的规模发展。

5、积极开拓并建立有效的国际、国内融资渠道,通过不同的融资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

6、通过政府采购等措施刺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市场需求的增长,培育市场;制定产品标准,健全质量控制和认证制度,加强对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建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施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质量监理和评审制度等。

7、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政策倾斜等措施推动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建设。

我国未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第6篇

摘要:人类生存依赖能源,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的缺口增大,能源安全及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显突出。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再三指出: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要大力提倡和扶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要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而最重要的便是大力研究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关键字: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一、我国能源形势与发展接替新能源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我国能源资源“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使我们正面临严峻的能源形势。近10年来,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率达到7% ,而同期石油产量年增长速度仅为118% ,石油供应形势十分严峻。2003年我国进口原油9 112万吨,对外依存度达35%。今年原油进口量将突破1亿吨,面对50%的进口石油,我国石油安全形势令人担忧。

我国煤炭资源总藏量位居世界第一,可釆储量2 406亿吨,位居世界第二。煤炭约占我国化石能源的95%和储量约90%。尽管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形势不容乐观。一是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己查明资源中精查和详查资源只有42% ,煤炭供给能力不足。二是经济可采储量少,人均占有量仅145 t,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三是煤炭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全国煤炭回采率仅30% ,小型煤矿回采率仅15 ~20%,与国外85%的先进水平相比相差甚远。四是我国煤炭超过60%的产量用于发电,即世界每使用3 t煤,其中就有1 t是在中国烧掉的。

而燃煤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五是煤炭生产安全隐患多,事故频繁发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能源资源形势是严峻的。石油、煤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总有一天要消耗殆尽。因此,从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在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注重节约能源资源的同时,大力开发接替能源(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的要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生态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

——《国土资源情报》

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1.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地热来自地球内部。按目前地热井可以钻到4000 米深度计算, 大陆地壳浅层就贮存有相当于3.57 亿亿吨标准煤的热量。按现在全世界一年的能源消耗相当于100 多亿吨标准煤折算, 这部分地热能可供全人类消耗300 年。

我国地热资源的最广泛利用是继承了传统优势的温泉洗浴和医疗,近十余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利用温泉的品位开发的地热休闲和保健项目受到越来越多大众的青睐, 各种形式的温泉游泳和娱乐, 以及人性化的温泉泡浴和保健理疗都有稳定持久的发展, 更有“温泉入户”的房 地产适应了富裕家庭的消费享受。还有一种结合高新技术的地热(源)热泵利用, 已形成了世界上近十余年来的热门发展。它可以提取低温地热资源、甚至常温地下水和土壤中的热量, 通过热泵技术使1kW 的电能产生3 ~4kW 的热能, 这样高的能效利用是其他任何能源做不到的。这种技术能兼用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 因此适应欧美市场的需求, 带动了运用和技术的大发展。近年来在我国也已开始应用。2005 年世界地热大会的主题是“地热能: 本土的可再生的绿色选择”。虽然目前世界上地热资源的发电利用和直接利用的能量仅占世界总能源利用的1%, 但是面临世界原油价格的飞涨, 地热能向我们展示了作为基本没有污染的可再生能源的巨大潜力

——《知识就是力量》

2.风能的开发利用

在我国,风能也是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气象条件复杂多样,蕴藏的风力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分布在两大风带:一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二是东部沿海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据统计,陆地加近海有15亿千瓦以上的风力资源。其中,陆地10米以内风力资源为2.53亿千瓦,陆上杆塔高度100米内可利用风能则高达7亿瓦。

我国的风电开发目前还处于初期,但发展较快,技个装备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已能批量生产单机容量为750千瓦的风电设备,1.2兆瓦和1.5兆瓦机组正在样机

试验阶段。截至2007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已突破了600万千瓦,居世界第五位,目前正在河西走廊、鄂尔多斯盆地、,沿海等地加快建设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厂。未来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前景非常广阔。据预测,今年底风电的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两年后将突破2000万千瓦,有望提前实现《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将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之一。

开发风电对环境来讲,利大于弊。由于大量的风能资源处于戈壁滩、大草原和沿海滩涂地区,给开发带来不便,但依靠后方力量的支援一定能够克服。此外,虽然风电建设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旋转的风机叶片可能产生噪音污染等,但在荒凉地区开发风电,对社会和环境影响非常少,不占用基本农田,不存在与民争地的矛盾。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大风口建设风电,不仅可以利用荒地清洁生产电力,还可以削弱风速,减少冬春季节的扬沙浮尘天气。

——《陕西综合经济》

3.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3175 ×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己高达173 000TW,即太阳每秒钟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标准煤。

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能,主要是利用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单晶硅电池、太阳能供热系统等。资料表明, 1999年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200MW,预计到2010年将累计达到14~15GW, 2050年前后将可能超过核电。我国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到目前为止,我国太阳能装机发电总量达到100万千瓦,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光热产业己占全球76%的市场份额。

(1)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1.1 指导思想 对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要以合理开发、加大力度为指导思想,加大太阳能热利用开发力度, 促进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份额较迅速地提高, 这不但可使常规能源得到节约, 也促使之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缓解与能源有关的环境污染问题,使能源、环境、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2 太阳能产业发展策略

① 太阳能供热水是应用最普通、技术最成熟, 效益也较好、较易于发展的项目,也是全世界应用最普遍的太阳能技术。②太阳能热利用其它项目(干燥、空调等)也要因地制宜,计求效益的原则上进一步发展。③太阳能光电要以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 争取在5 年内技术上有较大突破, 降低单位成本,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形成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导报》

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从政府到老百姓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认为中国的煤炭资源极其丰富,因而缺乏能源资源危机感;各地政府也因而未能因地制宜地把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列入发展战略规划和工作计划,或者没有将中央的战略方计真正加以实。

(2)我国还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政策,尤其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和有助于技术商业化发展的经济激励政策。

(3)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我国目前学校教育中尚没有设立专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学科,现有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都是半路出家。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知识的社会普及程度也比较低,未引起全民的关注与重视。

四、几点看法和建议

(1)政府应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予以考虑。要制定好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不断提高其在一次能源供应中的比重,适当降低煤炭的比重。

(2)按照资源节约和开发并重的方针,在加大对我国能源资源勘查和能源储备的基础上,在合理开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煤矸石、油页岩、石煤和可燃冰等其他化石能源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国土资源情报》

相关文章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精选14篇)11月份幼儿教师工作总结 第1篇本月,自己积极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事们...

1
2025-09-19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精选8篇)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 第1篇2011年兽药饲料监管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

1
2025-09-19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精选9篇)1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第1篇六、施工组织设计㈠文字表述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施工进度安排主要工程...

1
2025-09-19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精选7篇)202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 第1篇2013年中国网络教育激发创新意识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1
2025-09-19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精选10篇)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活动计划 第1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

1
2025-09-19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精选4篇)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 第1篇2018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注意事项随着20...

1
2025-09-19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400字初中日记作文(精选13篇)400字初中日记作文 第1篇初中暑假日记作文400字【作文一】一天暑假,妈妈就子啊家里河东狮吼: “扫地了,...

1
2025-09-19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精选6篇)3s技术与方法名词解释 第1篇3S技术在林业的应用与前景随着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我国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