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胃十二指肠溃疡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胃十二指肠溃疡(精选11篇)

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 男34例, 女6例;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52.5岁;腹痛到入院时间1.5~26h, 平均8.5h;有明确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史34例, 溃疡病史3~15年。经胃镜确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9例 (胃溃疡穿孔14例,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5例) , 常规行立位腹透或腹平片, 3例未见隔下游离气体, 但因有弥漫性腹膜炎行探查手术确诊穿孔 (腹腔镜探查) , 患者穿孔直径约2~9mm, 平均3.5mm;部分患者根据情况进行了腹部穿刺、B超、CT、血尿淀粉酶等多项检查;临床表现:大多数患者餐后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短时间内扩散至全腹, 产生弥漫性疼痛, 上腹部或全腹部有压痛感, 腹肌紧张。

1.2 术前准备

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 并行病理检查。术前禁食禁饮, 以减少胃肠内容物对腹腔的污染, 造成腹腔感染, 必要时抽吸胃内容物。纠正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及时给予患者补充营养, 对个别体质差的患者在术前可适量静脉点滴全血、血浆, 或者白蛋白、复方氨基酸等, 对于合并出血者则采用输血纠正贫血, 在入院时发生失血性休克、中毒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等, 给予吸氧、补液、抗感染、输血等处理, 先抗休克方法治疗。

1.3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 合并出血患者3例行输血及手术治疗;单纯穿孔修补术28例, 修补加迷切6例, 行胃十二指肠溃疡大部分切除术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切除者均行传统开腹手术, 其他均采用腹腔镜手术修补。 (1) 传统开腹:硬脊膜外麻醉, 硬脊膜外麻醉有禁忌者用全身麻醉。均在上腹正中切口, 采用B illroth-I术式5例;B illroth-II术式行胃大部切除术3例; (2) 腹腔镜手术修补:手术采用全麻醉, 在此作用下建立气腹, 患者取头高脚低卧位, 气腹压力12~14mmHg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 确认病变部位后, 剑突下偏左放置10mm trocar作为主操作孔, 右肋缘下锁骨中线、右腋前线各放置5mmtrocar作为辅助操作孔, 吸净脓液, 用4-0薇乔线, 距穿孔边缘0.5cm, 于胃十二指肠纵轴平行全层缝合1~2针, 同时将大网膜覆盖于修补部位并作固定, 用大量生理盐水或者甲硝唑液冲洗腹腔, 吸净腹腔积液, 通过腋前线5mm放置乳胶引流管。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抗感染、抑酸、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 并且出院后继续口服H2维持治疗。

2 结果

全组42例均成功行外科手术, 治愈出院, 无死亡病例。胃穿孔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溃疡穿孔。住院5~11d, 平均6d。术后3个月对胃大部切除的8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 发现2例吻合口溃疡, 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34例修补术后无胃肠瘘、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发生于十二指肠部位的局限性组织缺失, 累及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的非特异性溃疡。其形成的机理是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与十二指肠的抵御作用之间失去平衡, 故属消化性溃疡范畴。本病是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溃疡病的常见并发症, 大部分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既往有溃疡病史,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可为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 也可表现为仅在饥饿时隐痛不适。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 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2]。以往, 传统的治疗方法为采用各类有效药物用以碱化胃腔、保护胃黏膜屏障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但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 以及穿孔、出血、幽门梗阻、溃疡恶变病例仍然是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我国对溃疡病的外科治疗, 已有数十年历史, 传统的外科治疗包括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及各种不同方式的迷走神经切断术, 而在这之中, 胃大部切除并行BI式胃十二指肠吻合被视为外科手术的理想方案, 是在胃大部切除后将胃的剩余部分与十二指肠切断吻合, 这一手术不但符合正常解剖生理, 并发症少, 安全, 而且还可避免早期胃癌的遗漏。近年来, 随着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开展, 而胃大部切除术应用则越来越少。相比之下, 腹腔镜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以下几点优点: (1) 创伤小, 出血少, 痛苦轻, 恢复快; (2) 对腹腔内其他脏器干扰少, 降低肠粘连、肠梗阻、切口感染发生率; (3) 腹腔冲洗彻底, 腹腔引流放置到位, 引流效果好; (4) 对术前诊断不明确者, 可通过腹腔镜明确诊断治疗, 避免了盲目切口损伤。手术要点:腹腔镜修补术需要有熟练的腔镜缝合打结技术, 可用弯钳夹住胃肠壁, 使穿孔组织向外突出鼓起或用电凝钩伸入穿孔处, 挑起胃肠壁, 距穿孔0.5cm处组织进针, 避免打结时组织裂伤, 避免缝合后壁, 以外科结松紧适度, 穿孔处加覆大网膜固定;手术结束关腹前尽量冲洗腹腔彻底, 特别是膈下、肠襻间和盆腔等部位, 脏器及腹膜上黏附的脓苔尽量擦去;术后我们常规放置橡皮引流管于上腹及膀胱直肠陷窝, 以引流腹腔残留积液, 防止腹腔脓肿的形成, 同时可术后观察有无出血、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若吻合口破裂出血、瘘等均可首先在引流管中发现, 此外, 若术后48~72h无液体引出时可将引流管拔除, 若有液体引出可继续留置观察。在本案例中, 全组42例均治愈出院, 无死亡。胃穿孔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良性溃疡穿孔, 平均住院6d。胃大部切除8例中术后3个月胃镜检查, 吻合口溃疡2例, 胆汁反流性胃炎1例。34例修补术后无胃肠瘘、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总之, 胃十二指肠合并出血、穿孔是溃疡的严重并发症, 必须实施综合外科治疗, 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秀文.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42例联合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 2009, 15 (27) :51.

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2篇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頦唇沟相交于承浆穴,返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上关穴,沿发际,至额前。

分支:自大迎穴前方下行至人迎穴,沿喉咙向下,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二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经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下行,沿大腿前侧,至膝膑,沿下肢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厉兑穴)。

分支:自膝下三寸处(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中趾外侧端。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内镜下表现 第3篇

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局限性组织缺损改变的底部,超过了黏膜肌层者称溃疡,而未超过黏膜肌层者称糜烂。溃疡的内镜下表现为破损较深、多有白苔(见图1a);糜烂的内镜下表现为破损较浅、多无白苔或有薄白苔(见图1b)。

图1a 溃疡破损较深,多有白苔

图1b 糜烂破损较浅,有薄白苔

按发生部位不同进行溃疡分类

胃溃疡还可以根据部位不同再细分为:胃窦溃疡、胃角溃疡(见图2a)、胃体溃疡、胃底溃疡、幽门溃疡及贲门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还可以根据部位不同再细分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见图2b)和十二指肠降部溃疡。

图2a 胃角溃疡

图2b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按照良恶性进行溃疡分类

溃疡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溃疡的溃疡底部较平坦、均匀,边界清晰,活检质软(见图3a胃窦溃疡);恶性溃疡的底部凹凸不平,周边为堤坝样改变,活检质硬(见图3b胃癌)。

图3a 胃窦溃疡

图3b 胃癌

1 活动期(又分为A1期和A2期)见图(A1,A2)。A1期:初期溃疡,底部有白苔或血凝块,周边充血水肿明显;A2期:底部多为清洁厚白苔,周边充血水肿减轻,开始出现皱襞集中的表现。

2 愈合期(又分为H1期和H2期)见图(H1,H2)。H1期:溃疡缩小、变浅,白苔变薄,溃疡边缘出现明显的红色再生上皮;H2期:溃疡明显缩小,白苔进一步变薄变少,红色再生上皮范围增宽。

3 瘢痕期(又分为S1期和S2期)见图(S1,S2)。S1期:又称红色瘢痕期,白苔消失,表面被红色再生上皮覆盖;S2期:又称白色瘢痕期,被覆的再生上皮与周围黏膜的颜色几乎相同。

图(A1,A2) 良性溃疡活动期

图(H1,H2) 良性溃疡愈合期

图S1

图S2

溃疡的Forrest分级

Ⅰa:喷射状出血;Ⅰb:活动性渗血;Ⅱa:血管裸露;Ⅱb:附着血凝块;Ⅱc:黑色基底;Ⅲ:基底洁净。

图Ⅰa 喷射性出血

图Ⅰb 活动性渗血

图Ⅱa 血管裸露

图Ⅱb 附着血凝块

图Ⅱc 黑色基底

图Ⅲ 基底洁净

图4a 胃角溃疡

(H1期,Forrest分级Ⅲ)

图4b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Forrest 分级Ⅰb)

图4c 胃角癌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完整内镜诊断书写格式

胃角溃疡(H1期,Forrest分级Ⅲ)(见图4a);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1期,Forrest分级Ⅰb)(见图4b);

胃角溃疡(性质?),或写成胃角癌(见图4c)。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护理体会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40例,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2例, 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35岁。

1.2 临床表现

40例患者中, 入院时板状腹38例, 发热15例 (体温37.5~39 ℃) , X光片提示膈下有游离气体的29例, 血WBC>10×109/L 36例, 腹部彩超示腹腔积液的12例。

1.3 治疗方法

33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4例为保守治疗过程中腹痛程度加重, 范围扩大, 体温和心率升高, 转为手术治疗) , 7例保守治疗。

2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消化道穿孔腹痛剧烈, 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较大, 护理人员应在听取医师治疗意见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作出合理解释,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3]。如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进食水导致的严重后果。

2.1.2 胃管的护理

胃管下入后要注意胃液的量、颜色和腹痛情况。如胃液量少考虑胃管下入长度不够, 可再向下插入一些;如有血性胃液考虑是否溃疡出血;如腹痛加重考虑是否胃管下入太深刺激溃疡, 可适当拔出一点胃管。以上情况详细记录,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2.1.3 腹部情况的观察与护理

早期穿孔的病人腹痛多见于中上和右上腹, 如腹痛面积加大说明腹腔渗出较多,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另外注意腹肌紧张程度, 如腹肌紧张度明显并弥散说明患者病情重, 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 必要时通知医师。

2.1.4 生命体征护理

要每小时测量1次体温, 穿孔初期的病人体温不会马上升高, 但并不等于病情轻, 如经保守治疗体温仍上升说明治疗无效, 可考虑行手术治疗。要每小时测1次血压和脉率, 脉率反映病情较血压为早, 如脉率超过130次/min要通知医师。如血压下降说明病情已经引起休克, 要迅速通知医师并准备抢救用药和器械。呼吸的观察亦很重要, 消化道穿孔的病人呼吸频率快, 要给予面罩吸氧, 不但增加氧供而且能预防呼碱的发生。

2.1.5 尿量的观察

要注意每小时的尿量, 如发现尿少要注意病人入液量并叩膀胱是否有尿, 必要时通知医师处理, 以防肾衰。

2.1.6 用药护理

用药前详细询问病史, 如过敏、饮酒等;抗炎、抑酸药要加大用量;补液要足量, 并计算出入量。

2.2 术后护理

2.2.1 吸氧12 h (由于手术时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加之手术刺激、本身病变等可引起病人缺氧和低血压) , 每30 min监测1次体温、脉率和血压并详细记录。

2.2.2 观察胃液量、颜色, 可适当调试胃管的深度并防止术后溃疡出血。为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患者术后6 h取半坐卧位, 12 h可下床活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体温高时要注意腹部情况, 防止手术失败, 穿孔再发。

2.2.3 术后3天生命体征平稳、腹部症状体征恢复可拔出胃管, 第4天如病人未诉加重可进水, 肠蠕动恢复后, 逐渐给予流质、半流质及普通饮食, 应避免进食易引起腹胀的不易消化食物, 防止诱发穿孔。

3护理体会

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腹痛剧烈, 腹膜炎明显, 如诊治不及时容易出现感染性休克, 甚至危及生命。穿孔小可以保守治疗, 穿孔大保守治疗不但不能治愈而且会延误手术时机, 因此对这类病人的护理显得格外重要。护理中应态度温和、细致耐心, 取得患者的信任;运用专业知识向患者及家属宣教, 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效果、安全性,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稳定患者情绪;多观察多记录, 不但要注意到病人的局部症状和体征而且要注意全身变化,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合理的治疗, 早日康复出院。

摘要:目的:提高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对4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记录、整理、分析。结果:40例穿孔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优质高效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护理

参考文献

[1]谢崇英.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术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6) :730-731.

[2]欧艳辉.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 11 (16-6) :111-112.

冬天胃、十二指肠溃疡爱找麻烦 第5篇

生活实例

李先生,32岁。两周前,李先生出现上腹部疼痛,空腹时加重,饮水或饮食后可缓解;两天前,他突然出现头晕、心慌,并排大量咖啡样黑便。李先生被送往北京天坛医院就诊。在门诊做胃镜时,徐主任发现李先生十二指肠球部有急性期巨大溃疡,并且有活动性出血,遂将李先生收住院,经过抑酸、止血等对症治疗后,李先生的病情很快好转并出院。

据徐主任介绍,李先生出院后宜再坚持用药6至8周,以后在寒冷季节或出现胃部不适症状及时按医嘱服药治疗便可以预防复发。徐主任说,溃疡病病人,大部分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可以痊愈。但是,一旦溃疡出血,则有生命危险;患者不能轻视,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就诊。

10%左右的人受到胃或十二指肠的困扰

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估计有10%左右的人会受到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困扰。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胃酸分泌增多引起的。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也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发生消化性溃疡,而另一些人不容易发生呢?这主要是由于人的身体素质决定的。容易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人往往胃酸分泌较多,再加上不注意保护自己的胃,以致患病。另外,已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如果不进行正规治疗,往往不易痊愈;即使暂时愈合,也容易复发,所以说正规治疗和预防复发同样重要。

下述症状提示溃疡的发生

在消化性溃疡病人中,年轻人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而老年人则以胃溃疡多见,有的人会出现上腹疼痛,可长期发作,空腹时疼痛比较明显,进食后可缓解;有些患者有夜间痛醒史;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也可出现后背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烧心、反胃、嗳酸等症状。如果患者反复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天气转寒时出现这些症状,应怀疑消化性溃疡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防止发生胃、十二指肠大出血和穿孔的风险。

消化性溃疡与心情有关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乐观的心情、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对防治均很重要。

对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是关键,目前提倡的是三联治疗。十二指肠球溃疡一般需要正规治疗4~6周,胃溃疡需要治疗6~8周。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避免“二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做法。

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维持治疗也很重要。如果患者通过治疗症状消失后,不注意预防和维持治疗,多数都容易复发。

预防保健功课要做足

曾有溃疡病史的患者,治疗后如果幽门螺旋杆菌仍存活,很可能为下次复发留下祸根。所以此类患者可以到医院做13碳呼气试验检查,不用胃镜就可查找幽门螺旋杆菌的踪影。假若发现其存在,在它“作威作福”前赶紧将其消灭也是颅防复发的关键。除此之外,情绪不良、作息不正常、饮食无规律、抽烟喝酒、滥用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及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类药物)也是诱发因素,应注意避免。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治疗进展 第6篇

保守治疗

随着规范化的抗溃疡治疗, 溃疡病的内科治愈率90%以上[1]。外科医生更倾向于保守治疗或穿孔修补术, 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2]。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患者越来越倾向于保守治疗或穿孔修补手术[3]。

适应证:①患者情况较好的空腹穿孔;②上消化道穿孔时间>24 h, 腹膜炎已局限;③经造影检查证实穿孔已封闭。保守治疗不适用于伴有出血、幽门梗阻、不能排除癌变可能的患者[4]。

方法:①患者取半坐卧位, 从而能够减少膈下积液;②对患者进行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治疗;③质子泵抑制剂联合H2受体阻滞剂对胃酸的分泌进行抑制;④使用广谱抗生素对感染进行治疗;⑤肠外营养支持。保守治疗期间, 对患者的腹痛情况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 如果6~8 h后患者腹痛无缓解、腹膜炎体征加重或生命体征改变如发热、休克等情况, 表示患者的保守治疗无效, 此时应该改为中转手术治疗[5]。在治疗过程中, 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是关键, 能够对胃内容物持续漏入腹腔起到有效阻断的作用, 从而能够起到促进腹膜炎局限的作用, 应尽量选择大号鼻胃管, 且可增加引流管端侧孔[6]。穿孔愈合后1个月常规行胃镜检查。

疗效:资料显示, 保守治愈率91.8%、94.4%、95.6%等[7]。这说明效果肯定,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 采取正规的抗溃疡药物治疗, 有效的胃肠减压,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但也有学者认为非手术疗法带有盲目性, 对穿孔病变的性质、大小及腹腔污染轻重仅靠临床分析估计, 尤其对胃癌穿孔致腹膜炎, 保守非手术治疗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该方法不是主要疗法, 使用需谨慎[8]。

手术治疗

过去因多行胃大部切除术, 目前主要趋向于单纯穿孔修补术。

单纯修补术:有传统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方式。自Mouret等于1990年首先报道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9], 国内学者也陆续开展此术式, 并进行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手术的对比研究, 大量资料显示腹腔镜创伤小, 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 而且探查充分, 冲洗彻底, 引流充分, 手术安全可行, 值得推广应用[10]。以下主要介绍腹腔镜单纯修补术。适应证:与传统开腹修补术基本相同, 包括:①血流动力学稳定;②穿孔时间<36 h, 因超过36 h后患者腹腔内多水肿粘连严重, 分离困难;③老年人合并主要脏器功能不全不宜行胃大部切除术;④无上腹部手术史;⑤未合并出血、幽门梗阻、可疑恶变等。穿孔位置位于后壁者大多需要中转开腹手术[11]。方法:①用特制的纤维蛋白封闭剂和ZT胶封闭穿孔;②缝合修补[12]。前者操作简单, 时间短, 但费用较高, 穿孔直径>1.0 cm时术后再复发的可能性增大[13]。后者用圆针丝线直接缝合穿孔, 成本低、缝合确切, 但对术者操作水平要求较高。也有学者将两者结合起来, 在腹腔镜下缝合修补溃疡穿孔处, 再用OB胶水经皮注入大网膜片状黏合加强修补处, 效果更为可靠。疗效:资料显示在术后正规抗溃疡治疗2个月后胃镜检查, 腔镜组和开腹组溃疡愈合分别达到81.5% (22/27) 和81.8% (27/33) , 无明显差异[14]。腹腔镜组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降低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住院费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有学者认为手术效果与开腹手术比较仍有争议, 术后发生再漏需要手术处理者不少见, 手术时间较长和花费高。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临床分析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 男46例, 女14例。年龄22~84 岁, 平均48年。其中有胃溃疡急性穿孔24例, 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36例。就诊时间:穿孔时间1 h~5 d, 其中小于12 h 27例, 超过12 h 33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压痛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检查52例, 可见膈下新月状游离气体影。腹部B超检查均发现腹腔有不同程度的积液8例。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均抽出含有食物残渣的液体。

1.3 治疗

其中单纯穿孔缝合术22例, 胃大部分切除术38例。单纯穿孔缝合术适用于穿孔时间较长、腹腔污染重、继发感染重及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除胃大部切除术外, 对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可选用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部切除术或穿孔修补术后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2 结果

其中胃溃疡穿孔24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36例。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单纯穿孔缝合术22例, 胃大部分切除术38例。治愈57例, 死亡3例, 术后并发症24例。

3 讨论

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是活动期胃、十二指肠溃疡逐渐向深部侵蚀, 穿破浆膜的结果。绝大多数的穿孔只有一处, 多为幽门附近的胃和十二指肠前壁穿孔。急性穿孔后, 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胃酸、胆汁、胰液等消化液和食物进入腹腔, 引起化学性腹膜炎和腹腔内大量液体渗出, 约6~8 h后细菌开始繁殖并逐渐转变为化脓性腹膜炎。由于剧烈的腹痛、强烈的化学刺激、细胞外液的丢失以及细菌毒素吸收等因素, 患者可出现休克。多数患者既往有长期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 穿孔前数日症状加重。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不当或服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等常为诱发因素。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刀割样剧痛, 并迅速波及全腹, 但以上腹为重, 并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表现。呈急性面容, 表情痛苦, 倦屈位、不愿移动;腹部呈舟状;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全腹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 以上腹部为明显, 腹肌紧张呈“木板样”强直;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可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体检时全腹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 肠鸣音一开始就消失。75%的患者伴有气腹表现, 即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X线检查有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溃疡病史和这次发作的临床表现, 必要时可行腹腔穿刺。应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鉴别。术前难以与胃癌穿孔鉴别。

凡是不适合非手术治疗的饱食后穿孔、顽固性溃疡穿孔伴有幽门梗阻、大出血、癌变等并发症者, 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一般的手术方法是经脐上正中切口剖腹探查。通常穿孔在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出现纤维素性渗出液和胆汁染色的液体可明确诊断。若不能发现十二指肠前壁穿孔, 必须彻底检查特殊部位, 包括从胃食管交界至幽门、胃结肠韧带及胃肝韧带的前后壁, 以及其余的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必须打开小网膜腔, 以充分除外隐性的胃后壁穿孔。手术方式有单纯性穿孔缝合修补术和彻底性手术两种。单纯穿孔缝合术, 优点是操作简便易行, 手术时间短, 危险性较小 [1]。但其缺点是约有2/3的患者因溃疡未愈而需再次彻底手术。手术时, 与十二指肠纵轴垂直的方向做全层或浆肌层缝合3~4针。如溃疡瘢痕大、质硬而脆缝合困难;或穿孔较大且靠近幽门估计缝合后易引起狭窄者, 均可利用附近的大网膜填塞固定, 术毕安放腹腔引流。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穿孔时间在12 h之内, 腹腔内炎症及胃十二指肠壁水肿较轻, 一般情况较好, 且溃疡本身有较强的根除指征 (如幽门梗阻、出血、恶变可能、胼胝性溃疡、顽固性溃疡等) 者[2]。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窦切除、穿孔缝合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等术式可视术者经验选用。术中将腹腔积液尽量清除干净, 并用生理盐水做腹腔冲洗 (积液较局限时可不冲洗) 。一般不需放置引流, 但腹腔感染严重或穿孔修补不满意时应放置引流。究竟选择哪一种, 应根据患者的腹腔内炎症和溃疡的情况。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较好, 有幽门梗阻或出血史, 穿孔时间在12 h内, 腹腔内炎症和胃十二指肠壁水肿较轻, 可进行彻底性手术, 否则可作穿孔修补术。

摘要: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57例, 死亡3例, 术后并发症24例。结论 腹痛、腹膜炎体征、腹部X线检查和腹部穿刺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手术治疗行穿孔单纯缝合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关键词:溃疡病,穿孔,临床特点,治疗

参考文献

[1]吴文溪.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见: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 北京:2003:445-460.

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8篇

我院自1996-2006年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46例。其中男性324例, 女性22例, 年龄为18-65岁, 平均年龄为41岁。有溃疡病史者297例, 腹膜刺激征346例, 膈下游离气体285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58例, 胃溃疡穿孔64例, 两处溃疡兼有者24例。保守治疗38例, 行穿孔修补70例, 胃大部切除238例。

2 讨论

上述病例中,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与胃溃疡穿孔比为4:1, 绝大部分为男性, 青壮年。这是由于病人多数是农民或外来务工人员,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生活不规律、经济较困难、诊治不及时等原因造成。

大多数病人穿孔前有溃疡病史或相关症状, 穿孔后表现为急剧腹痛, 显著的腹膜刺激征, 白细胞升高, 腹部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但少数病人仅有典型的突发性腹痛和"板状腹"征, 无膈下游离气体, 腹腔穿刺阴性, 此类病人持续观察治疗, 以免漏诊。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3例临床分析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93例, 均为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 男性49例, 女性44例。年龄36~75岁。所有患者均具有消化道炎症或消化道溃疡的病史。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88例, 急性阑尾炎3例, 急性胆囊炎2例。穿孔至手术最短时间6h, 最长时间50h, 平均约为25h。其中, 有34例患者的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超过10年。在93例患者中通过正规内科治疗的仅30例, 但是在临床症状消失除后1个月, 患者就停止药物治疗, 并不再进行二次检查。

1.2 临床表现

本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3例患者大多数表现为在餐后上腹部持续性疼痛, 有个别患者具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的症状, 在短时间内扩散到全腹部, 产生弥漫性疼痛。疼痛的性质多为突发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烈疼痛。体检得出:患者呈急性痛苦面容, 面色苍白、皮肤湿冷。上腹部或全腹部压痛, 腹肌紧张, 板状腹, 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引起血压降低。

1.3 诊断方法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一般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与发病史及辅助理化检查诊断不难, 绝大多数可以在手术前做出明确的诊断。典型理化检查表现:X线腹部透视见一侧或双侧膈下见游离性气体;诊断性腹部穿刺抽出液含胆汁或食物残渣。假如是慢性穿透性溃疡, 上述的2种典型表现可均为阴性, 可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本组有63例患者于右侧膈下见“新月状”游离气体, 占67.74%;19例患者见双侧游离性气体, 占20.43%;48例患者诊断性腹部穿刺抽出液含胆汁或食物残渣, 占51.61%。5例患者上述2种理化检查均为阴性, 3例患者因无既往胃肠道炎症或溃疡病史, 临床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而被诊断为阑尾炎。2例患者B超检查示胆囊肿大, 胆囊内无明显结石影, 周围有渗出性液性暗区, 诊断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1.4 治疗方法

针对93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 88例患者行单纯性溃疡修补手术, 4例患者是癌性溃疡, 手术中对患者进行二次综合评估, 结合患者家属的意见进行一次性胃大部分切除根治手术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手术。1例患者因不能行根治手术, 同样给予单纯性溃疡修补手术。本组有5例术前误诊的患者, 术中都进行修正性诊断和治疗。

2 结果

88例患者均于术前明确诊断, 诊断准确率为94.62%。另5例分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3例,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2例。于术中都进行修正性诊断和治疗。1个月后随访, 除4例癌性溃疡高龄患者情况较差, 其他都未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目前, 随着人类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的改变,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并且发病年龄也渐趋高龄化。患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男性病人较多, 患胃溃疡穿孔老年妇女相对多, 并且在老年性溃疡中常为癌性溃疡。因此, 对于早期胃十二指肠炎症或溃疡的患者应进行正规的内科治疗, 提高认识, 并且做到定期复查。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为最佳的治疗方法[1]。一旦发生溃疡穿孔再进行治疗就延误了最佳时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又可分为包裹性穿孔和游离性穿孔。游离性穿孔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气体进入腹腔引起气腹, 给临床诊断提供有利的条件。而包裹性穿孔同样形成侵蚀胃或十二指肠壁全层的溃疡空洞, 但由于临近脏器或大网膜的覆盖而形成一盲腔, 导致胃内容物不能进入腹腔, 或仅仅少量的消耗液进入腹腔, 使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2]。本组有3例情况可能就是这样。回顾手术所见:这3例患者均为十二指肠或胃小弯后壁, 穿孔较小, 直径多<10mm, 穿孔的周围有大量的网膜包裹牵拉, 并见较多的脓性分泌物。周围组织炎症水肿严重。所以在腹部穿刺时仅仅吸到少量的脓性液体, 腹部透视亦未见游离气体, 结合患者的其他病史及体征很误导我们对本病明确的诊断。其实这类患者我们在采集病史时, 患者都确认有上消化道炎症或溃疡病史。而且许多患者的病史都较长。结合现有的临床表现, 我们应想到上消化道慢性穿孔的可能性。在辅助检查没有得到阳性结果时, 结合患者的自身体质条件可以行上消化道泛影葡胺水溶液造影;也可行“人工气胃”的方法, 穿孔者往往都能形成膈下游离气体。如碘液或气体漏到腹腔中即可以确诊。

总之,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一定要结合临床资料, 利用辅助检查做为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并且要根据患者当时情况及术者经验, 采用安全、有效的方法, 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综合治疗, 提高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肖衍泉, 吴嘉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20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21) :128~129.

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10篇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切除术;出血

[中图分类号] R656.6+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207-02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壁细胞和十二指肠壁细胞因多种原因造成圆形缺口而引起的[1-2],其中又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常见类型,其次是胃溃疡,最后以复合性溃疡为罕见情况[3]。胃酸分泌过多,刺激十二指肠壁细胞或者胃壁细胞形成溃疡,是发生这种病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常年复发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常用胃大部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的不良病症[4]。而胃大部切除术由于对操作的要求及高,而且患者凝血功能有差异等很多不确定因素,造成了切除术后有大出血现象的发生,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2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交流经验,弥补不足,为减少切除术后大出血现象的发生提供一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10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患者,均因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后进行了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发大出血的患者,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25~78岁,平均(55.5±30.5)岁;于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胃大部切除术的9例,21例自外院转入;行毕Ⅰ式吻合术9例,毕Ⅱ式吻合术15例,吻合处皆为全层间断缝合。

1.2?临床表现

24例患者均于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发大出血,出血量均>1 000 mL,表现为:头晕,心慌,血压下降,胃管引流管内流出的液体为鲜红色,部分患者未经胃管引流,即发现呕吐物中有新鲜血液和一些凝结块,大便中有大量暗红色血状物。有些严重患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现象,说明病状严重必须立即再次行手术治疗。施行治疗时间的一般在上述症状出现后48 h内进行为宜,延误时间越久,对患者的危险就越大。

1.3?治疗方法

立即对患者进行扩容处理,补充血液容量,再用冰盐水或者NaHCO3等渗液清理胃内残留血液和胃液[5-6],开放静脉通道后,输注维生素K、立止血等止血试剂进行止血治疗,甲氰咪呱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施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肠腔内旷置溃疡出血的患者,应对溃疡处进行切除,如操作有困难,应在不伤其他器官的情况下,在溃疡基部贯穿缝合止血;17例吻合口再次出血,14例由手术操作者在吻合处缝合过松或针脚间距过大引起,2例因缝合处感染引起,1例因胃黏膜下止血不彻底引起,以上原因所致出血,均用电刀沿原切口纵行入吻合口的胃前壁上方1~2 cm处或者至十二指肠下端,出血点处用细线行“8”字缝合,2例出血原因不明,行胃网左、右动脉结扎,并切断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止血。

2?结果

2.1?胃切除术引起大出血原因

对24例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和止血时间进行统计。

2.2?治疗效果

24例患者大出血后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22例痊愈出院,1例发生伤口感染,1例并发十二指肠瘘,经治疗后也痊愈。经过6个月~5年的电话随访,1例于1年后死于脑梗死,其余23例并无再出血症状。

3?讨论

3.1?胃切除术后大出血原因分析

3.1.1?吻合处出血?吻合处出血是胃切除术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患者凝血机制较差或者是由于手术者在进行手术时的误差所致,发生的时间不太确定,常发生在手术完成的一天以内,如完成胃切除的患者,胃管引流不断出现新鲜血液,且流出量比较多时,可先判断为吻合处出血,进行检查处理。严重出血者甚至休克的患者,应立即施行手术再止血。据分析,下列几种原因可能导致吻合处出血:(1)在吻合處进行缝接的时侯,缝合口的过于线松弛,未能拉紧,导致不断出血,或者是吻合处周围的一些血管没能完全缝合住也造成不断出血;(2)在进行胃十二指肠的手术过程中,胃黏膜下的小动脉没能彻底止血,故手术后,黏膜下动脉再度出血[7];(3)在胃切除手术中,吻合处的缝线下针处过于稀松,间距太大,使得组织水肿引起黏膜破裂从而导致出血现象的发生;(4)术后吻合处的缝线也可能会脱松,或者缝线处感染引起出血。

3.1.2?胃切除术后残留溃疡出血?当患者胃十二指肠内有两处或几处溃疡同时存在时,手术操作者往往可能重点对一处大的溃疡进行处理,有可能就忽略了另一处小的溃疡,如当十二指肠溃疡与胃部贲门溃疡同时发生时[8],胃部贲门溃疡就不易被查觉出现术后大出血。

3.1.3?胃黏膜损伤出血?在术中结扎胃网左、右动脉的时侯,由于血管钳可能夹伤残胃黏膜,这种管钳使用不当或者操作粗暴也能引起的黏膜损伤也易造成术后出血。

3.1.4?肠腔内旷置溃疡出血?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会使行十二指肠溃疡部与周围的炎症部位混淆不清,难以剥离[9],为了避免对肝-十二指肠韧带有所损伤,故常行溃疡旷置手术,而旷置溃疡如果处理不当,手术的刺激也可能使在术后的较早期发生出血现象。

3.2?胃切除术后大出血外科治疗

24例胃切除手术后大出血的患者,3例是由于旷置溃疡出血引起的,故而对旷置的溃疡进行切除,其中2例切除顺利,1例如强行切除会伤及胰腺,故而采取在直视下,对溃疡的底部用贯彻的方式缝合止血。3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后,止血效果好。17例吻合口再度出血的患者,10例是由于在吻合口处,缝线太松引起术后出血,4例为针距局部较大,组织水肿后引起黏膜破裂而出血,均由电刀按原切口纵行进腹,找到出血的吻合处,清理积血和血块,并于活动处行“8”字方式缝合。2例缝线处感染引起出血,则进行腹后清理感染部位,再行缝合。1例是胃黏膜下小动脉止血不良,再度出血,则对该部位进行黏膜下彻底止血,都在一定时间内,及时止血,效果良好。2例残留溃疡出血的,手术重新处理好溃疡,起到了止血的效果。2例由于出血原因不明,故阻断胃内血流,仅由胃短动脉供血,起到了良好的止血作用。

笔者强调在进行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手术时,应该小心谨慎,避免出现由于手术操作对患者造成的并发症现象,在处理胃十二指肠出血,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大出血的患者,要找准原因,针对不同的出血类型进行及时处理,避免病情的延误,影响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屈新才,郑启昌,余建明,等.超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胃切除术后大出血[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5):379-381.

[2] 刘大军.胃大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出血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13):15-17.

[3] 邹云东,刁秀莲,党登峰,等.胃切除术治疗争论老年性上消化道穿孔超过12小时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28(18):18-21.

[4] 汪进国,吴佩,武健,等.胃切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4):238-241.

[5] 邹小明.胃切除术后胃肠道出血的原因与对策[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3,6,(1):12-13.

[6] 何丽娟,叶扬娥,朱蔓然,等.食道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内镜下治疗的体会[J].现代消化及介入治疗,2006,11(3):169-170.

[7] 吕昕亮,朱景德,邵初晓,等.胃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再手术治疗临床分析(附14例报告)[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11(2):125-126.

[8] 潘爱秀,周望京,叶津,等.胃切除患者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分析与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8):31-32.

[9] 冯家宁,张辉寰,曾伟,等.消化道大出血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17-19.

胃十二指肠溃疡 第1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50例:男143例, 女7例, 男女之比为20:1.最大年龄91岁, 最小年龄13岁, 平均54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28例, 占穿孔总数85%之多;胃溃疡穿孔22例。穿孔至手术最短时间8h, 最长时间78h, 平均49h。

1.2 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

有溃疡病史且近期有返酸嗳气胃区烧灼痛及饮食不当或清晨空腹时出现上腹痛等溃疡病活动症状者107人;突发急剧上腹痛并迅速扩展为全腹痛明显腹膜刺激症者140例;有面色苍白, 四肢凉, 出冷汗, 脉率块等轻度休克症状者18例;膈下游离气体者118例;腹穿抽出胆汁样液或食物残渣者97例;化验血常规白细胞升高125例。

1.3 治疗

手术治疗141例, 保守治疗9例。急诊行穿孔修补术者115例, 行胃大部切除术者26例。胃穿孔修补术后病理证实为癌性穿孔短期行胃癌根治术者4例。保守治疗9例中有1例因瘢痕性幽门狭窄不完全梗阻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均规律内科用药治疗。

2 结果

本组病例穿孔均经手术或胃镜证实。急诊手术治疗率为94%;术后死亡3例 (2.1%) 。

3 讨论

(1) 诊断上:本组多数病人以往有溃疡病症状或确定溃疡病史, 穿孔前数日有返酸嗳气胃区烧灼痛等溃疡病活动的症状;穿孔后表现为急性腹痛;显著的腹膜刺激征;腹部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腹腔穿刺阳性;白细胞显著升高等, 根据这些特点, 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结合腹腔脏器超声及CT等其它辅助检查协助鉴别急性胰腺炎, 胆石症, 急性胆囊炎等病症[1,2,3]; (2) 治疗上:我县区属边远山城, 人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部分病人经济较为困难, 生活无规律, 多数病人得病未经规律治疗;且交通业不发达, 发病后就诊偏晚, 入院时病情较重, 保守治疗效果差, 所以, 目前我们认为: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随着临床药物的不断推陈出新及内科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经验的大量积累, 近年来内科治疗溃疡病的效果大为改观, 因此, 我们主张单纯穿孔缝合术为主要的手术方式, 术后积极规律内科用药治疗。这样既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穿孔修补术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又减轻了病人的医疗负担。

摘要: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通过对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中医院2005-2011年共收治的150例胃十二指肠穿孔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0例病人, 男143例, 女7例。男女之比为20:1。最大年龄91岁, 最小年龄13岁, 平均年龄54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28例, 占穿孔总数85%;胃溃疡穿孔22例。均行手术或胃镜检查得到证实。手术治疗141例, 保守治疗9例, 手术治疗率为94%。穿孔至手术最短时间8h, 最长时间78h, 平均49h。有确定溃疡病史或溃疡病症状者107人, 腹膜刺激症者140例, 膈下游离气体者118例, 轻度休克者18例。行穿孔修补术者115例, 行胃大部切除术者26例, 胃穿孔修补术后病理证实为癌性穿孔短期行胃癌根治术者4例。保守治疗9例中有1例因幽门瘢痕性狭窄不完全性梗阻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死亡3例 (2.1%) 。结论 本组多数病人以往有溃疡病症状或确定溃疡病史, 穿孔前数日有返酸、嗳气、胃区烧灼痛等溃疡病活动的症状;穿孔后表现为急性腹痛;显著的腹膜刺激征;腹部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腹腔穿刺阳性;白细胞显著升高等。根据这些特点, 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结合腹腔脏器超声及CT等其它辅助检查协助鉴别急性胰腺炎、胆石症、急性胆囊炎等病症。因为病人病情重, 入院晚, 保守治疗效果差, 所以, 目前我们认为: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随着临床药物的不断推陈出新及内科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经验的大量积累, 近年来内科治疗溃疡病的效果大为改观, 因此, 我们主张单纯穿孔缝合术为主要的手术方式, 术后积极规律内科用药治疗。这样既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穿孔修补术方法简单, 疗效确切, 术后恢复快;又减轻了病人的医疗负担。

关键词:溃疡穿孔,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主编.外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8:78.

[2]吕新生.实用临床普通外科学[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0:66.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