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技术范文(精选12篇)
微博技术 第1篇
实时性语言模型和融入时间信息的查询建模
实时性语言模型
语言模型作为检索的最基本模型框架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点, 而实时性语言模型的建立能有效的帮助更加全面搜索到相应的微博文本信息。因为时间是提高检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效的利用时间条件就能很好的提升检索的准确性, 而实时性语言模型就是利用了这样的一个技术原理。
微博因为文本短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过时间这样一个元素进行区分, 而在当前大部分的搜索引擎当中, 一般都是基于网页中的关键词频率、链接、用户评价计算权重来对该网页文本进行加权, 使得不同的网页在检索结果中具有不同的先验概率。这样一来以微博文本的时间特性作为重要的查询条件输入到相应检索公式中就能使得检索出来的信息更具有准确性和针对性, 从而也就更有可能满足搜索人的相应需求。
融入时间信息的查询建模
之前已经描述出了时间信息在微博文本检索中的重要性, 这也是基于微博这样一种特殊的信息发布而形成的, 所以良好的融入时间信息的查询建模往往就能更为行之有效的达到相应的检索需求。而最终搜索到的相应微博文本信息也就能缩小其广度而增强其精度。
比方说通过利用微博文本的平均“年龄”来融入查询检索中, 而文本年龄即与其提交的时间相关。将文本年龄作为计算因子加入到检索排序公式之中, 检索后得到一个初始微博文本的列表, 这样就能更加精确的查询出相应的微博文本而极大的减轻了短小随意而且实时性强等条件的干扰。
基于参考文档模型的微博文本检索
参考文档模型建立的作用
微博因为字数限定所以大都为短文本, 而这类文档的检索进行时极易发生词典问题, 这就会直接导致搜索信息的不够准确使得搜索的难度增大, 搜索者即便通过关键词进行查询仍旧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再从检索内容中进行区分, 最终才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应微博内容。这就极大的提升了搜索功能的使用难度并且带来较坏的体验感。
反馈技术作为检索体现的根本技术, 基于早期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仅对查询而不对文档进行反馈使得检索结果宽泛而更具模糊性。同时利用的反馈源如果仅局限在待检索的文档集合本身, 则会造成反馈中能够使用的信息资源有限, 这都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到检索结果达不到预期要求。而在参考文档模型框架下对查询和文档同时进行反馈建模, 就能很好的解决相应技术问题。
参考文档模型建立的技术关键
参考文档建模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参考文档, 对查询和待检索文档集合同时进行反馈建模, 所以在建模过程中, 参考文档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前的一些检索技术中一般会以检索相同或者相近领域的文档来作为最终的参考文档, 但是鉴于微博文本短小的特点, 这样传统的检索方式往往就会使得检索信息结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 传统技术的相应特点往往容易形成伪反馈从而降低检索反馈的精度, 良好的将参考文档进行精确的选择建立同时在伪反馈的基础上优化相关性, 这样就能更好的通过实时反馈进行信息的检索从而提升精确程度, 最终让检索的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
基于排序学习模型的微博文本检索
在微博文本检索中使用排序学习模型的重要性
传统的检索技术中, 使用排序得到的结果往往比较简单和粗糙, 比如向量空间模型和语言模型等, 但是基于文本的特性使得检索仍旧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度, 最终也不会产生太多检索差异。但是对于微博文本的特点尤其是在近些年微博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形成的微博文档的数量也变得越来越多, 排序的简单粗糙性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传统检索模型的搜索精度。
当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排序模型的重要性, 开始采用排序学习方法, 一项基于机器学习的新的学习方法。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同时让有标注的数据自动学习一个排序模型, 这样就能让检索更加智能且具有时效性, 最终帮助搜索结果更能符合检索者的预期。
排序学习模型中特征抽取的相关问题
在建立排序学习模型的过程中,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特征选择, 如何进行特征选择往往直接决定了检索结果。而相应的特征类别主要分为微博的相关性、微博用户特征以及微博文本特征这三类, 因此良好的将这三类特征严格区分并将相应的数据结合进入检索公式当中就能有效的完善排序学习模型的建立, 提升检索的精准度。
所谓特征抽取一定不能仅仅关注三类特征中的一种, 之前所提到了微博文本具有简短而数量巨大的特征, 所以只有良好的将三类特征进行严格的区分规划, 最终结合起来检索, 这样才能保证提升微博检索的有效率。使用单个特征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的消耗但极有可能带来的就是最终的检索结果往往并不能尽如人意。
结束语
微博营销_微博中国 第2篇
网络营销课程论文
网络营销战略模式
——微博营销,如何织好这条“围脖”?
119G网盘免费注册永久使用http://
摘 要
微博是一种新兴的媒介体系,微博营销是网络营销的一种,它借助于微博平台来进行营销活动。本文通过描述微博营销中的一些经典案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发现微博营销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营销;微博;战略;Twitter
1.微博营销 1.1定义 微博,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公开发布的微型博客形式。用户可以通过个人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其微博发布消息。微博营销是随着微博的产生而催生出的一种新兴的网络营销方式。每个人通过注册一个微博,然后利用更新内容来跟大家交流,或提出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最终达到营销的目的。1.2特点
便捷化:微博信息的发布渠道简单,不用经过多次冗长的审批,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和成本。
高速化:一个信息主体在相应的平台上发出后在短时间内就能互动性地被转发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立体化:微博营销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面对产品进
此成为公司营销与沟通计划的一部分。这样以来,企业开展网络营销,通过对客户的直接沟通、快速响应的形式建立起来的有效的信任机制,能帮助企业提升外部形象和口碑。2.2 W(Weakness劣势)
盈利模式难寻新突破。微博营销模式传播是以个人面向网络的及时广播,通过群聚的方式使每个人都能形成一个自己的听众群落,并且能以最精炼的词汇表达出高深的观点。从这个角度看,微博与及时通讯的软件兼容并包,虽然在形式上有了进步,但在短时间内被关注的次数能否快速突破,盈利模式能否有新的发展,这些问题仅凭一款内测产品是难以下定结论的。另外,微博的及时广播这种形式也不能真正形成一种意见领袖圈子,想要以类似名言警句的模式扩大社会圈子,也未必能成功。
外挂、假粉丝等现象严重。号称“微博女王”的演员姚晨拥有超过330万的粉丝关注,即使很少发微博的史玉柱,粉丝也超过了65万人。微博对于普通网友是一个发牢骚的地方,而对于企业来说还有经济价值这一层深远的含义。被关注的粉丝多,自然就提升了自身的品牌价值。近日,史玉柱就发微博呼吁“有头有脸的人们抵制外挂,不向外挂工作室购买粉丝数。”但其实,在淘宝网上这种店铺都生意兴隆,一个假粉丝要价0.1元。一个店主称自己店铺的客户已经过万,其中不乏一些名人。店主称客户要多少粉丝都没问题,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外挂、假粉丝的这种微博毒瘤,只是在制造繁荣泡沫,以便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连锁效应。2.3 O(Opportunity机会)
覆盖面广,模式新颖。新浪的微博广告词是:这年头,没个“围
2.4 T(Threats威胁)
诚恳态度是关键。许多微博爆红后广告约不断,因此文章不再客观中立,沦为背后企业主的发声筒,并且愚钝地低估网友智商。也许广告文会在搜索引擎上被默认为人气博客,但流失众多粉丝才是最真实的指标。名人也好企业也好,若想通过平日的知名度在微博上汇聚人气,与粉丝真诚地互动才能获得一呼百应的效果。
来自SNS的威胁。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在国内意译为社交网站,比如人人网(校内网)、开心网等。与微博相比较,SNS中朋友圈内关系往往真实度比较高,非常可靠,互相之间不存在所谓的“网络假面具”,比较容易实现实名制。微博只能通过简短的文字来直抒胸臆,而在SNS上,当想要与朋友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表达自己更深层次的情感时,他们会发表“日志”。还有一点是微博不能与SNS抗衡的,就是SNS的应用系统比较多,比如网络电视、网上购物、玩游戏等等。据调查SNS的用户与微博的用户重叠率很高,虽然两者均称不会冲突,但目前来看SNS的用户群确实比微博用户群大。
3.微博营销战略选择
3.1提高品牌知名度,获取更高利润。
奥巴马是靠什么赢得年轻族选票?答案就是140字创造出来的惊人的广告效益。当一群人固定在一个地方聚集,就能成为企业操作营销手法的天堂,比如星巴克在六个城市开展招贴画的营销计划,在-6
微博技术 第3篇
1.设计理念
运用微博平台提供的丰富的社交工具,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活动,如:师生答疑、师生互动、生生答疑、生生互评、生生互动等。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在真实任务情境的体验里,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悉心指点和引导,同学的互助协作和分享,经过大量的训练与实践,提高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2.微博班级组建
微博班级组建主要包括班级组建筹备、班级创建及班级管理三个方面。
(1)班级组建筹备:包括微博服务平台选型,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进行探究。选定平台后,还要对学生信息化素养进行摸底、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微博应用技术培训。
(2)微博班级创建:教师用班级名注册微博班级,指导学生注册新浪邮箱并加入微博班级,可以选择设置好友分组、备注设置、相互关注等。
(3)微博班级管理:教师要对微博班级的操作规范进行定义,严格粉丝管理,设置话题过滤。挑选有能力的学生共同来管理微博班级,可以分配一定的权限,对确保班级的正常运行进行必要的维护。
3.微博班级教学活动
微博班级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形成时间、空间、主体等多个维度的互动,包括:课前预习、课内任务呈现、课堂反馈小结及课后巩固互动。
(1)课前预习活动:教师将导学案通过长微博的形式发布。导学案包括了本节学习目标,相关知识点的背景资料推荐、重难点聚焦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本节课的大致内容。
(2)课内任务呈现:教师将上课的任务分别以微博的形式呈现。学生针对每条微博(不同的任务),利用教材或网络资源进行自学,通过微博评论的方式呈现自己的答案或作品并要求公布解决本知识点的相关网络知识的链接地址。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评论,给予评价,或是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通过浏览评论找出没有参与评论的学生(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或是小组帮扶帮助其达成目标。学生通过浏览同伴的评论,完善自己的答案或是作品。每个任务通过全体学生不断的完善呈现一个当堂的最佳结果。
(3)课堂反馈小结:通过设置投票,师生私信,课堂调查反馈等形式,检查学生掌握落实知识点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4)课后巩固活动:选择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动画、图片和文字结合的分方式设置课程内容答疑;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或答案(可以是典型错误或是有闪光点的作业)进行交流展示。以便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二、利用微博平台进行教学的优势分析
1.学生学习更加专注
于传统的课堂,教师讲解过多,学生跟不上思路,学生间的互相干扰等因素,多有可能导致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采用微博平台后,学生思想更加集中,不容易分神,因为整个课堂学生都处于探究之中,干扰因素降到了最低,对于每一个任务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想法去实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知识体系的建构。
2.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一直强调课堂应该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利用微博平台的教学方式,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角色转换为课堂任务情境的创设,课堂流程的引导。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有选择的完成各个任务,不再是全班统一的步子,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提高。
3.学生学习素材的多样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学习习惯,如:有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有些喜欢观看动画,图片形式,有些喜欢听取别人的指导的形式。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利用微博平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通过搜集不同类型的资料,阅读教材,同伴交流,教师指导等渠道来参与学习。
4.丰富教师的备课资源
教师备课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备学生的重点是要知道学生的想法,思路,典型误区等。微博平台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想法都可以通过评论的形式展示,每个作品都会在任务微博后展示。学生好的想法,闪光点,知识误区,解题思路等一一展示无遗。成为我们备课丰富的资源库。
5.有利于德育教育渗透
通过微博平台的学习,规范的管理,能让学生遵守微博班级的章程,让学生养成对自己言行负责,不在微博班级里发表和学习无关的话题,不在互联网上发表一些不负责言语,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德育教育。
6.家校联系的新平台
利用微博平台教学,家长随时随地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完成课堂任务的情况,学习是否专注,喜欢什么课程,在班级中的地位,进步还是退步了,思想动态等。能全方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三、利用微博平台进行教学的注意事项
1.信息片段化
每条微博的字数限制在140字,虽然现在有长微博,但学生的表达还是比较短小的,这就造成信息的片段化,知识点分散,信息量大而分散。没有一个严谨的逻辑关系。这需要教师和管理同学及时的梳理总结,对评论中出现的好的内容或是错误的内容要及时跟进总结。最好是用一个总结性的帖子对一个任务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让这些片段化的信息能联系在一起。
2.学生的输入问题
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答案的输入或是作品的发布还是有些困难的。进行微博课堂教学时要先进行微博使用的基本技能培训。如截图,复制,图片的发布,文字的输入,超链接的粘贴等技术,在课前一定要进行培训。
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最新网络应用形式,正在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支新生力量,其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潜能还需不断挖掘和探索。本文仅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今后将开展更多的教学实践活动,逐渐建立微博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库,并进一步展开微博教学的激励与评价方法研究,以促进微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燕林,李卢.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1.29
[2]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微博数据获取技术及展望 第4篇
关键词:微博,社会媒体,数据获取,爬虫
微博 (Weibo) 是微型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媒体形式, 微博兼具博客、媒体、即时通讯功能于一身。微博使用简单便捷、支持开放多平台接入方式、消息更新传播速度快,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如何从微博中提取微博内容和用户信息。
由于微博比传统的社交网络具有更强的信息传播能力和成员组织能力, 使得信息能以最快的速度在其中进行传播, 这一优势使其迅速成为当前的主要社会媒体之一[1]。这些优势同时也增加了快速、实时获取微博数据的难度, 使得微博数据获取成为当前网络舆情分析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一方面, 每天在微博上会产生大量新的讨论内容, 使微博数据的获取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 在微博上传播的内容通常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不同意见, 全面实时地掌握微博传播内容有助于政府、企业等部门通过微博这一平台, 及时了解民众关心的问题, 以便及时对问题加以解决或对虚假信息进行澄清, 维护政府和企业的公信力[2,3]。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微博在线数据获取技术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微博数据获取中的瓶颈问题, 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1 微博数据获取技术现状分析
目前,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国防和安全等部门, 均对基于社会媒体的舆情监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国际著名的人工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室和学者 (例如美国Illinois大学Urbana-Champaign分校的Jiawei Han教授、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社会组织系统计算分析中心、剑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雅虎研究中心、惠普研究中心等) 都有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许多企业或组织开发了面向政府舆论监管、自然灾难预警、用户个性化推荐等相关的众多舆情监控软件;国际上一些知名学术组织, 如IEEE、ACM、IFTP、SPIE等, 对网络舆情监控相关研究的发展也非常重视, 在其主办的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刊载了众多该方面的研究成果, 近年在KDD、WWW、ICDM、WSDM等Web搜索和数据挖掘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上, 出现了大量与社会媒体分析相关的研究论文。在美国, 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部、国家安全局、海军空军实验室等都对该领域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有力资助。公开资料显示, 日本、韩国、印度、意大利等国家的学者也对该方向展开了大量和深入的研究。总之, 针对社会媒体的网络舆情监控技术的研究, 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 在国家安全防御、灾难应急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1 微博数据的获取方法
微博信息的获取是研究微博传播、微博账户关系等的基础和保证[4,5,6], 针对数据来源的不同, 目前大部分面向微博的研究所采用的数据获取技术大致可分为4类:基于微博开放平台的数据获取技术、基于网络爬虫技术的数据获取技术、基于数据源镜像的数据获取技术和基于网络数据流的数据获取技术。
1.1.1 基于微博开放平台的数据获取技术
微博开放平台包含了微博平台的微博信息、用户间关注关系以及随时随地信息的扩散传播内容。以新浪微博为例, 新浪微博开放平台按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微博接口、评论接口、用户接口、关系接口、账号接口、收藏接口、话题接口等。按数据的流向可分为读取与写入接口。
对微博开放平台的时候流程大致如下:首先进入微博的开放平台, 用微博账号登录, 登录成功后, 填写个人的基本信息, 得到开发者的身份, 之后创建一个应用, 填写应用的基本信息, 包括:应用名称、应用类型、应用网址等, 然后获得该应用的App Key和Secret Key。在开发过程中, App Key用于验证API接入合法性, App Secret简称API接口密钥, App Key和App Secret配合使用。此类方法通常基于OAuth的用户身份认证机制进行用户身份确认, 获得开放平台提供的访问令牌, 之后通过程序调用微博官方应用提供的编程接口。
微博开放平台的接口信息丰富、调用简单, 所以大多数微博数据分析的研究都会选择该方法作为微博数据获取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新浪开放平台对本地资源的保护机制, 这种数据获取会受到访问次数和访问权限的诸多限制。田董涛[7]、冯典[8]等给出了利用微博平台提供的SDK获取数据的方法, 但调用API一般需通过用户身份的鉴权, 抓取数据不全面, 往往限制较多。
1.1.2 基于网络爬虫技术的数据获取技术
网络爬虫是一段计算机程序, 其从互联网上按照一定的逻辑和算法抓取和下载互联网的网页, 是搜索引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爬虫的爬行原理如下:将网络看作为有向图, 将网站上的网页看作为有向图上分布的节点, 将网页间的相互关系看作为图的有向边。网络爬虫的工作流程就是根据这些有向边即URL链接, 从预先设定的一个或多个节点开始爬取页面, 获取到网页上的内容并从内容中获得网页中其他的URL链接, 然后根据这些URL链接继续遍历网络中的其他节点[9]。
通过爬虫程序也可获得微博平台的大部分数据, 基于网络爬虫的思想, 通过设定入口URL地址, 程序按照一定的爬行策略将网页内容以文本文件的形式保存在本地存储系统中, 并提取微博网页中有效地址作为下一次爬行的入口URL地址, 直到爬行完毕或满足既定爬行条件后程序终止。
常规网页爬虫爬取信息时, 只要向服务器发送URL并获得相应的网页信息, 再对网页进行解析就可获得用户想要的数据。但要想获得微博数据, 还须解决如下问题: (1) 登录问题, 因为只有在登录微博平台后才能看到想要的数据。 (2) 数据抓取问题, 即在登录后, 对URL队列中的页面, 按照一定策略请求进行下载。 (3) 数据解析问题, 即对下载到本地的数据进行解析, 感知并存储目标数据。 (4) 信息去重问题。高凯等[9]对传统爬虫技术在应用于新浪微博数据获取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模拟用户浏览行为方法来爬取到海量微博数据。Xinyue Wang等[10,11]利用微博Hashtags实现了面向主题的自适应微博爬取, 能够比预先设置关键词获得更合理的爬取结果。Symeon等[12]总结了通过爬虫技术对社会媒体资源获取与查找的基本框架和瓶颈。
1.1.3 基于数据源镜像的数据获取技术
除了微博官方的数据查询方式以外, 微博数据也可以通过镜像方式提供给开发方,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得到完整的实时数据。但就一般情况而言, 微博网站出于对用户信息的保密以及自身商业机密, 不会面向公众公开数据, 只有在政府机关需要时可能才会提供。
Twitter从2010年开始允许第三方获取该公司的数据。与其合作的公司有Mediasift[13]、Data Sift[14]和Gnip[15], 这些公司通过商业合作, 可以获得Twitter的完整数据。这些数据在美国多家企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市场研究公司Simply Measured在2013年8月的一份研究显示[16], Interbrand评选的百强品牌中, 有97%使用了Twitter, “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90%, 甚至“接近100%”的企业通过分析Twitter数据来了解消费趋势。
但对于大多数数据分析的研究部门而言, 镜像资源获得往往不是免费的, 且获取渠道会受到权限限制。
1.1.4 基于网络数据流的数据获取技术
随着国家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逐步重视, 各科研单位均积极投身到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上。作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技术, 数据捕获技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尤其是近些年来, 国内方面对能适应高速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行为数据捕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微博通信数据往往基于HTTP协议传输, 通过HTTP协议中的POST方式上传到服务器, 并由服务器通过HTTP协议返回应答。在网络数据流中, 通过特定的应用协议识别标识, 能够定位微博数据流, 对其传输的网络数据进行格式发现和信息抽取, 也可还原微博上下行的原数据。这种数据捕获方法在用户行为审计、局域网安全管控等领域已初步得到了应用, 如深信服上网行为管理、天易成上网行为管理等。
综上所述, 数据获取的方法不同决定了其获取能力、效率以及适用范围, 对以上方法总结如表1所示。
1.2 微博数据的获取条件选择方法
在微博数据获取过程中, 动态海量微博数据的监控条件选择问题是影响微博数据获取完整性和高效性的制约因素。
一方面, 监控选择条件过于苛刻, 则丢失大量真实的流量, 比如Phuvipadawat等[17]仅利用Hashtag或关键词包含breaking news作为突发事件相关数据获取的条件, 必然会忽略掉大量不包含该Hashtag且被广泛转发和讨论的微博信息;Ratkiewicz等[18]采用了预先手工标注关键词和用户账号的方法限定对政治选举相关突发事件的收集和检测, Meyer等[19]关注突发性的灾难性事件, 其过滤方式也是通过预设关键词的方式实现的。这种方法在面向特定领域或特定话题的舆情分析中实现简单, 但预设条件的优劣决定了采集结果的覆盖范围, 不好的预设条件可能降低数据采集的命中率, 造成舆情监控无法跟踪话题演化的完整过程。
另一方面, 监控选择条件过于宽松, 则计算复杂性成为制约检测算法能力的核心问题,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立足于从宏观角度衡量微博实际交互的行为, 不考虑用户兴趣, 不预设关键词, 依靠高频突发关键词定位突发事件[20,21]。考虑到微博Spam现象的日益严重, 高频词未必代表热点话题, Yu等[22]讨论了这一现象, 强调了转发行为在新浪微博中的普遍存在现象, 相对于Twitter更显著, 是形成热点话题的决定因素, 并进一步指出许多登上新浪热点话题排行榜的话题是若干垃圾微博账户通过大量转发微博而形成的。因此, 这类方法的抗噪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1.3 微博数据的表达方法
对微博数据的研究通常是从时间线的截面研究和纵贯研究两个角度进行的:一种研究思路是对某时刻微博舆情的整体情况做瞬间取景的截面研究, 展开临界数据测试与质化分析;另一种研究思路是借助纵贯研究来分析微博舆论在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特点。
从不同角度形成的微博数据表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 话题集合。Sankaranarayanan等[23]从横截面观察twitter中的内容, 通过Leader-follower聚类方法获得谈论同一事件的静态话题集合;杨冠超[24]对微博数据按时间片采集, 得到了时序相连的多个时间片中的动态话题集合, 其元素是每个话题的关键词集合, 计算过程中计算连续的两代话题集合的影响力变化趋势。Yu等[22]将收集到的微博信息按照话题和时间序列对微博进行归类和排序, 按照10 min为间隔将微博切分为不同时间段的动态话题集合。
(2) 话题网络。Cataldi等[20]按照15 min为间隔将微博切分为不同的时间段, 分别描述不同时间切片上的话题集合, 并结合关键词的共现特征构建单个时间切片上的话题网络, 其节点代表关键词, 而边指示了关键词之间的共现特征。
(3) 多元话题传播网络。Ratkiewicz等[18]将社会网络数据流看作是表达微博用户和微博要素间交互的事件流, 其中用户代表微博中的活动个体, 要素由微博Hashtag、主题关键词等构成。基于以上内容, 由多种节点和关系构成传播网络, 由此面向各类社交媒体 (异构、复杂) , 构建一个数据互操作平台, 为实时分析海量社交媒体数据流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从现有微博数据的表达方法来看, 从无结构的微博数据中提炼出其固有的关系和结构, 并以传统的图结构描述依然是主流的微博数据表达思路。但大多数方法在从纵贯角度分析微博的传播和发展时, 武断以单位时间来切割数据流未必会得到更合理的划分结果。
2 微博数据获取技术的瓶颈和展望
由以上分析可见, 微博数据获取的完整性和表达的合理性决定了对微博数据分析的能力, 如何在缩小数据体量与丰富分析线索之间权衡考虑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的关键;此外, 如何设计合理的数据表达方式, 综合考虑微博消息、账户本身的属性、微博消息与微博账户的关系以及微博话题传播的动态性特征, 提高数据表达方式的可扩展性, 也是优化微博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力的关键。
出于对微博官方数据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保护, 在微博数据获取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限制。以新浪微博为例, 为了服务器的正常稳定运行、防止用户利用API进行非法操作, 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对API的返回数据量、API的调用次数都按用户权限的不同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为以下瓶颈问题: (1) 单位时间内单个IP的访问次数受限。 (2) 单位时间内单个令牌的访问次数受限。 (3) 访问令牌的有效期短暂。 (4) 访问数据资源限制增强, 绝大多数用户信息需要用户授权才能获得。 (5) 单次查询的结果条目数量有限, 无法获得完整数据集。 (6) 网页反爬机制导致页面结构动态变化, 页面解析算法需要不断调整。 (7) 数据获取效率低下。
对于微博数据获取的研究多数是沿着其他类型的网络资源获取的研究方法展开的, 但由于微博具有自身的新特征, 其研究角度和方法均有区别。另外, 从多家研究机构开展的微博数据获取工作和积累的经验来看, 针对微博数据获取瓶颈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
(1)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微博数据获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大量智能终端也提供了微博访问能力, 且发展势头迅猛。出于流量的限制, 面向移动终端的微博访问界面更加简洁, 可有效降低页面解析工作的工作复杂性。
(2) 基于令牌池的多主机持续数据获取方案。基于令牌池调度的持续采集策略, 首先积累多个令牌, 存入调度池中, 该调度池以自定义结构存储令牌和其相关属性, 系统定期验证令牌的可用性, 在实际采集过程中, 监控令牌的调用次数, 并按照随机调度、循环调度等策略选择合适的令牌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自动更换令牌拓展了单个用户在某个连续时间段内连续大量使用API的能力。
(3) 拓展其他微博数据获取平台, 形成跨社交媒体的微博数据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将数据获取从单一数据源扩展到腾讯、twitter、网易等多家微博数据平台, 通过数据的交叉融合丰富数据资源, 开展创新研究。
3 结束语
微博技术 第5篇
12月13日,新浪微博正式发布2011微博盘点榜。这份榜单由热门话题、网络语、十大感动微博人物、微博体、微博表情等部分组成,网罗了2011年各类潮流元素。
关键词:微公益
从年初轰轰烈烈的“微博打拐”,到为动车事故“奇迹女孩”小伊伊祈福,我们不断感受着微公益的力量。
微博打拐 草根参与的爱心风暴
“有多少孩子需要回家?”今年春节期间,微博上的解救乞讨儿童大行动持续升温,各地公安部门、社会组织、机构和媒体微博纷纷行动起来,共同参与解救行动。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在新浪微博设立“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官方微博,仅仅10余天时间,就吸引57万多名网民的关注。
加油伊伊 60万网友为她祈福
如果没有7月份的那场事故,两岁多的项炜伊(小伊伊)现在或许只是个普通的女孩,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幸福地成长。然而,7月23日晚,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大约21小时后,现场救援人员在损毁的D3115次列车车厢里发现了小伊伊。在2011十大感动微博人物中,这个“奇迹女孩”的遭遇仍让无数网友至今为之揪心,微博平台上,已有超过60万网友关注了@小炜伊,不断为她献上祝福。
动车事故3天后,珠海政协委员陈利浩通过新浪微博承诺,只要当条微博被转发一次,就捐献一元给小伊伊。这条微博最终被转发了930720次,成为了今年被转发次数最多的一条微博。此后,陈利浩按照网友的建议,捐款1072417.20元,以对应伊伊的获救时间——7月24日17:20。
关键词:互动
过去一年中,微博网友曾与李娜一起经历了法网夺冠的幸福时刻,曾第一时间爆转微博以帮助找到“7·23动车事故幸存者”,也曾为乔帮主的离世唏嘘不已。此前,中国社科院在《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中指出,微博对新闻和舆论传播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见证中国金花奇迹
6月4日晚,法国罗兰·加洛斯成为亿万网球迷和非网球迷们最大的牵挂所在。当天23时,李娜首次夺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中国金花的夺冠,激起网友极大热情。夺冠后5分钟内,新浪微博网友发布的祝贺微博超过30万条,平均每秒发布1000条。
微博求助引爆救援
“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上述这条发自7月23日晚上8时47分的微博,引来成千上万网友的转发,一场从线上到线下的大救援同时迅速展开。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到7月24日凌晨两点,新浪微博上新增100万条讨论微博。在现场救援工作紧张展开的同时,一些“微博寻人启事”也引发了大量关注,网友们纷纷爆转这些微博,希望尽快找到失踪者。
8000万条微博致敬乔布斯
10月6日8点,“新浪科技”在微博上第一时间转发了苹果董事会的声明,网友由此获悉了乔布斯离世的消息。虽然发生在十一长假,但乔布斯去世却成为了新浪微博有史以来关注度最高的新闻事件,48小时内,新浪微博平台上相关的微博数量突破8000万条。
关键词:倾诉
过去一年中,数亿网友在咆哮体、撑腰体、海底捞体的激情创作中,hold住了自己的生活态度,而新浪微博也随之成为了网友们尽情抒写喜怒哀乐的最主流社交平台。
表情“哭笑不得”
微博表情的评选结果让人大呼“坑爹”,在这个根据网友使用次数统计出的榜单中,“哈哈”和“流泪”竟然占据着前两名的位置,令人“哭笑不得”。但这恰恰反映出网友的真实微博态度,心情好时就开怀大笑,遇到烦心事便默默流泪。
除了“哈哈”和“流泪”,入选表情的还包括“偷笑”、“嘻嘻”、“爱你”、“花心”、“抓狂”、“挖鼻屎”、“害羞”、“鼓掌”,越来越多的网友成为夸张表情控。
“微博体”宣泄网友情感
与网络语相比,火爆异常的微博体更能体现网友无穷的创意。根据微博体榜单,今年最流行的十大微博体分别是淘宝体、TVB体、咆哮体、海底捞体、扫地老太太体、见与不见体、小明体、撑腰体、文艺青年体、不相信爱情体。
“千奇百怪”的微博体,为网友宣泄情感提供了最佳载体。以近期流行的小明体为例,对无数网友来说,李雷和韩梅梅最终没有牵手不免令人感叹,而英语四六级的折磨更是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于是,一套由语文考试名人“小明”领衔的汉语听力考级试题在微博上爆红,小明体由此横空出世,网友利用汉字的多意性结合最新网络流行,打造出了“最坑爹”的题目,誓要“考晕”外国人以“报仇雪恨”。
微博盘点榜单
A 热门话题 7·23动车事故 李娜法网夺冠 微博打拐 日本地震 郭美美事件 乔布斯去世 谢娜张杰大婚 小悦悦引发反思拒绝冷漠 拉登之死 穿越剧《步步惊心》热播
B 网络语 hold住 有木有 伤不起亲 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肿么了 卖萌 普通青年 文艺青年 2B青年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坑爹
C 微博体 淘宝体: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商品的描述,后因其亲切、可爱的方式逐渐走红微博。TVB体:是指大量套用TVB电视剧中的经典台词来“吐槽”或者寻求安慰。咆哮体:用于抒发一个感叹号不足以表达的感情,经典用语包括“伤不起”“有木有”。海底捞体:海底捞体源于网上针对海底捞的服务而写出来的赞扬的段子,经过微博的传播发展成为独特的语体,经典句式为“人类再也不能阻挡”。扫地老太太体:扫地老太太是微博中突然走红的网络虚拟人物。她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总能在看似随意中给你最关键的提醒。见与不见体 :网友仿照《非诚勿扰2 》中一首名为《见与不见》诗歌,这首诗歌作者为扎西拉姆·多多。小明体:“小明”长期出现在各类小学作文、语文考题以及数学题、笑话题中。近日,“小明”又回来了!这次他带回的是《汉语听力四六八级考试》。撑腰体:用各大学校长、各地域代表、各领域代表等的口吻,为扶起跌倒老人的善行做全方位保驾护航。文艺青年体:即网友们用五花八门的爆笑对比图做成“普通青年VS文艺青年VS2B青年”的格式。不相信爱情体:不讲因果,任何事情都可导致“不相信爱情”。
D 十大感动微博人物 邓飞 于建嵘 小依依 李娜 吴菊萍 郭明义 知书识墨 鲍秀兰 抗癌教师于娟 傅蔚冈
E 分享视频 短片《Leave Me 让我留下》 MV《明天你好》祝福伊伊 大学生了没--hold住姐 雅克·贝汉电影《海洋》 《开学第一课》救助贫困儿童送书活动 微电影《来信》 洛阳性奴案嫌疑人相貌曝光 6岁娃乞讨养父 王菲法门寺诵《心经》 夏天的T恤可以这样穿
F 微博表情 哈哈泪 偷笑 嘻嘻 爱你 花心 抓狂 挖鼻屎 害羞 鼓掌
微博控:小心微博上瘾 第6篇
两年时间,发了162万条微博,这是一位名为KaNgKaN的网友的腾讯微博记录。据其他网友计算,从2010年4月腾讯微博上线算起,他平均每分钟发1.5条微博。
在网上,极度喜爱微博的人被称为微博控。如此看来,KaNgKaN可算是第一微博控。虽然很多人怀疑他的真实身份与发微博的动机,但在更多人看来,他只是极度痴迷于发微博,有点微博上瘾了。
人人都想被关注
尽管KaNgKaN的例子比较特殊,但是他却体现了微博控的共同特征:希望被关注。过去,他曾经因为发微博太快,被网友认为刷屏而取消了关注。从今年开始,他已经不再刷屏了。有网友猜测此举是为了防止损失粉丝,他自己也抱怨,“今年已经损失大约7000粉丝,不刷屏也加一掉十。”可见,他是渴望被关注的。
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奇怪。知名心理专栏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表示,人人都希望被关注。不同的是,有的人被关注的心理需求早已得到满足,他们就不需要其他途径如微博来满足了。一般说来,这些人在幼年,尤其是半岁前,得到了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与母亲有良好的互动,成年后他们就比较有安全感和自我感。
而我国的家庭教育,往往对与婴儿的沟通比较忽视,这就使一些人成年后依然极度渴望被关注,迫切需要一个平台展示自己。微博正是一个合适的平台。
微博与QQ、MSN不同,后者的聊天记录关上页面就消失了,而且即使是群聊,面对对象依然有限。而微博上自己的言论会永久保留下来,而且任何人都可能看到自己的发言,带来很多受关注的机会。
同博客相比,微博140字的限制,使得微博上的内容更像聊天,可以把自己事无巨细地“秀”出来。此外,与博客主体(博主)与客体(跟帖者)主客分明不同,微博的互动性很强,会使人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在受关注。
武志红以郭美美微博炫富为例,其实她就是想让大家都知道自己有了爱马仕和玛莎拉蒂这些奢侈品。否则“我得不到网友的关注,我多寂寞啊,我心中那个缺乏价值感的空洞如何填补?”这正是哲学上说的,“我得看到你存在,且你关注着我,这时我的存在才是有价值的”。
“我要有影响力”
仅仅获得关注还不够,微博控们还追求影响力。武志红认为,这些人往往比较自恋。他们希望自己有影响力,而自身价值就体现在微博影响力有多大,也就是微博粉丝有多少、有多少人收听。
对微博控来说,微博上的勋章、经验值也很有吸引力。在两年时间里,KaNgKaN就通过完成微博任务,获得了76枚微博勋章,并且他在腾讯微博的经验值也是全国排名第一。这也可视为微博影响力。
武志红表示,在虚拟空间的成就也能带来满足感。与一个人面对面给几百个听众讲课相比,微博互动带来的满足感可能更真实。因为你能够看到他人是如何回应你的,转发微博时是如何评价你的。这种感受在现实中,或者网络博客等交流形式中都是难以做到的。
在微博中不乏“一夜成名”的例子:一不小心发个照片,就可能成为‘微名人’;一不注意提个问,话题就可能成为讨论的焦点;一不留神说句话,回帖就可能成为某某名人微博的沙发,与明星“亲密接触”。
为了在微博界具有影响力,得到更多粉丝、更多转发,可以像KaNgKaN一样海量发微博,但是更常用的方法,就是有人发布离奇、怪诞甚至耸人听闻的言论。
一方面,这种行为诱导了网络谣言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种奇异的微博现象:从一开始“我有一个想法,所以发一条微博”,变成“我要发一条微博,所以需要有个想法”。这种行为固然可能得到现实中难以获得的影响力,但也与微博促进交流的初衷相悖。
交际障碍也会导致微博上瘾
一个人希望自己被关注、希望自己有影响力,确实比较容易成为微博控。但是微博控这个带有玩笑色彩的中性词语,要演变为微博上瘾,有一个鉴定标准,就是看微博是否影响了自身的正常生活。
2008年,我国出台了《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参与此项标准制定的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陶然介绍,网络成瘾包括网络游戏瘾、网络色情瘾、网络信息瘾、网络交易瘾与网络关系瘾。而微博上瘾就属于最后一种。
陶然告诉记者,不少有网络关系瘾的人现实中往往不善交际、比较内向、孤僻。他们为了缓解现实人际交往的不满,通过写微博等形式来缓解抑郁情绪,获得快乐感。此外,这些人现实感往往比较差,不能适应环境与自身扮演的角色。
他坦言,现实中有正常人际关系的人是不会微博上瘾的,他们可以通过朋友聚会、喝酒等形式缓解压力。以KaNgKaN的例子来说,如果他不是有其他原因,比如网上有人怀疑他是用机器发微博或者是腾讯员工,那么现实中他一定存在着人际交往障碍,所以通过微博来弥补正常渠道未满足的交往需求。
当然,在微博控中,这样极端的例子不多。较为常见的情况是:几个朋友聚会,却各发各的微博,偶尔才面对面交流一下。或者偶然登录不上微博,就感到无所事事。
陶然认为,这些现象还不到微博上瘾的程度,不能断定存在现实中交流障碍,但是或多或少有面对面交流不畅的问题。对于这些轻度微博控,还是应该寻找其他健康的交际方式,走进现实、走进人群。
TIPS
微博上瘾可能使大脑病变
微博出现的时间还很短,目前对于微博成瘾的标准并没有国际性认定。我们只能根据《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推导出微博成瘾的大致标准:每天用于非工作学习目的上微博时间过长、频率过大,放弃其他社交活动等。
至于普通微博控与微博成瘾者的关系,就像亚健康与生病一样,虽然也对健康有影响,但还不到病变的程度。微博控也存在着上微博时间过长,占据大部分业余时间等问题,但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不像成瘾者那么严重。
一旦到了上瘾的程度,和酒瘾、毒瘾等上瘾行为类比,微博上瘾也很可能使大脑发生器质性病变。治疗起来要将心理干预、行为控制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其实,无论微博成瘾还是微博控,找到自己之所以沉迷微博的内因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有的人上微博关注于展示自己,而有的人关注于互动。找出不同的动机,才是摆脱微博过分吸引的根本方法。
不过,想要戒掉“微博瘾”或者使自己不再“控”微博,最主要的还是自身意识到过分上微博是个问题,否则,任何治疗方法都是无用的。
华夏心理网资深心理咨询师 荀焱
利用微博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 第7篇
现在软硬件发展迅速, 各类游戏软件与娱乐软件层出不穷, 学生更是喜欢这些。当下, 我们学校学生流行玩微博, 信息技术课上往往偷偷地打开微博, 哪怕是看一眼也好, 平常还在比谁的“粉丝”多。如果谁说不会使用微博, 那就一定会被人说成“out”。他们都愿意在“微博”世界敞开心扉、吐露真言。 为此, 我们试想, 如果将微博演化为一种高效的“教具”, 应用在信息技术课堂那又将是一番什么“微”色?
1 组建微博班级
通过调查问卷, 学生信息化素养摸底, 微博应用技术培训等前期准备, 我们选用了腾讯微博作为微博班级的服务平台。并且每班评选出了几位在班级里有威望的学生作为“脖领”, 负责微博班级的日常管理。
2 微博班级教学活动
2.1 课前预习 (包括新课程预告 、 背景资料推荐、 课程预习及难点聚焦 等)
预习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维能力, 开阔思路, 增强求知欲望。但预习对于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一般小学生至多能完成语数英课程的预习任务,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预习不会投入时间, 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对此也无能为力。为此我尝试了教学前利用微博来引导学生对新课程内容进行预习, 包括新课程预告、背景资料推荐、课程预习及难点聚焦等。比如, 六年级下册《汉字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事先对我国汉字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前, 我在微博中与学生交流:比比谁是“识字达人”, 猜猜这几个字念什么? “”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找出答案。有些学生还把汉字发展史的资料也找出来发 到微博班级里, 并进行有关汉字发展的讨论。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投入了两倍或是三倍的热情, 甚至是更高的状态, 得到的收获也是成倍上升, 这样的预习效果是高效的。
2.2 课内合作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重形式、缺实效的现象。特别是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热闹有余、合作不足。 将“微合作”引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合作学习中, 效果大大改变, 如五年级上册《校园环境调查报告》的合作学习中, 教师在微博上发布课程任务, 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将小组分工以及小组内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等在微博中发布。 学生在整个“微合作”学习中, 都表现得较为有序。很多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都愿意参与这种互动讨论, 因为不用在众目睽睽之下起身回答问题, 还能够将心里想说的话都表达出来, 而那些平时喜欢上网不听课的学生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因为可以上课发微博。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掌控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并以留言、评论等方式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
2.3 评价合理化
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 课堂评价与反馈, 对于学生的意义非凡, 但也一直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弱点, 也是难点。传统的评价形式死板, 一般是学生间相互打分, 但小学生相对来说主观性较强, 不能准确地反映其学习情况, 造成教学中的评价流于形式, 不能发挥本应有的作用。微博作为交流互动的平台, 以发言的形式按时间顺序记录了学生学习、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 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 也可以帮助学生与学生间相互了解对方的学习情况, 以便于做出准确的评价。同时教师通过微博“微评价”也能够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实时反馈, 充分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学习感受, 改变了以往都是教师评价学生传统且单一的评价模式。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是 教师的评价对象应是整个小组, 使得学生不但要对自己的合作探究学习负责, 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小组要获得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评价, 就要使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 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学生组内合作。
2.4 课后拓展中的利用
课后拓展中的利用主要为学生的选择运用, 用于兴趣激发与专题探究。包括私信交流、微博聊天、分享信息技术作品等。
将微博应用于教学, 应适时鼓励、引导、监督、约束、规范学生的微博行为, 避免信息垃圾、偏离主题、学习流于形式等不良学习现象的出现。“有效讲授与探究, 师生互动;有效提问与倾听, 指导学习”, 这是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精髓。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特别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成为“自主、合作、愉悦、高效”课堂真正的主人。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利用微博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都面临并且在努力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微博,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彩.浅析微博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24) .
[2]谢丽.信息技术课中合作探究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7) .
微博技术 第8篇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 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人们不仅可以利用微博共享信息, 还可以在微博上搜索信息, 实时收看各种新闻资讯。微博兼有博客和即时消息两种网络服务的优点, 它允许人们把他们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在网络上以短消息的形式发布出去, 这样, 那些关注他的人便可以知道这个人目前的状况。作为世界上拥有注册用户数量最多的微博服务, Twitter在2012年6月已经拥有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 并且数量仍在快速增长。
当用户大量使用微博进行信息传播时, 便产生了大量的信息。这些消息都是不超过140个字的短消息。在这大量的消息之中, 有许多的消息是相关的, 他们都是对于某一事件的描述和评论。那么所有与这一事件相关的消息就构成了这一事件的话题。在微博服务中, 有超过上亿的用户, 每天发布大量的消息。因此如何在大量的微博信息中发现用户所关心的话题是一项富有挑战的课题。
本文将微博消息看作文档, 利用LDA模型对微博消息隐含的话题进行建模, 从而找出微博消息中用户关注的话题。在找出话题之后, 对话题进行重新排名, 从而能更准确地将重要的话题提供给用户。
1 相关工作
在信息检索领域, 话题发现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话题发现模型可以分为基于文档模型的话题发现和基于LDA模型的话题发现。
传统的文本话题发现方法是将文本文档看作向量, 然后利用聚类方法找出热点话题的文档。文献[1]应用文本检索和聚类技术研究了文本内容的事件检测。在分析过程中, 该研究分别采用了层次和非层次的文档聚类算法。研究结果发现, 结果聚类的层次结构对以前不明事件的回顾性检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文献[2]提出了一种增量的层次聚类算法。该算法对词汇表建立了一个层次聚类结构, 并且对结果二叉树进行优化以达到最小的开销。最后, 算法对词汇表中的其它文档进行分类, 将它们分到已经分好的层次结构中。Papka和Allen提出了一个门限值模型, 应用单趟聚类算法对文档集进行话题检测[3]。该模型将事件的属性作为主要依据, 但是由于事件的先前报道不充分将导致算法的准确性不高。此外在单趟聚类算法中, 缺少早期提示或者错误的早期提示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基于时机和社会评估的相互关系, 文献[4]提出了一种新的Twitter热点话题检测方法。在一段合适的时间内, 如果一个话题被广泛检测到, 但是在此之前却很少被检测到, 那么这个话题在这段时间内就是一个新的热点话题。同样在Twitter上, Phuvipadawat和Murate[5]提出了重要新闻的集合的概念, 并设计了“Hotstream”系统为用户提供重要新闻。聚类方法的优点是算法简单易于实现, 并且现有的很多聚类方法都可以作为借鉴, 缺点是不能很好地应对稀疏的微博发言信息。
LDA模型[6]一经提出便广泛应用在文本文档的潜在话题发现中。LDA模型将文档看作一组单词的组合, 可以将高维的稀疏文本向量映射到低位的隐式话题空间, 能很好地应对只有140字的简短并且稀疏的微博信息。为了解决数据稀疏的问题, 文献[7]采用了LDA模型对微博信息进行建模, 然而在对文档集进行聚类的时候, 采用了单趟聚类算法。该单趟聚类算法虽然简单并且易实现, 但是话题发现的准确度非常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LDA模型话题发现的准确性, 研究人员引入了文档以外的信息, 如Rosen-Zvi等[8]将文档的作者之间的网络关系考虑在内, 提出了Topic-Author模型;Mc-callum等[9]不仅考虑了作者之间的网络关系, 还考虑了文本的发送者和接受者信息, 提出了Topic-Author-Recipient模型。实验表明, 考虑除文本以外的额外信息可以更好地提高话题发现的准确性。
2 基于LDA的话题发现方法
LDA模型[6]是一种非监督机器学习技术, 可以用来识别大规模文档集中潜在的主题信息。它采用了词袋的方法, 这种方法将每一篇文档视为一个词频向量, 从而将文本信息转化为了易于建模的数字信息。
本节通过LDA模型分析出文档集中的隐含话题, 然后将话题作为节点建立一个网络, 并按照PageRank方法对拓扑图的节点进行排名。在结果返回时, 将排名靠前的话题返回给用户, 从而提高话题预测的准确性。
2.1 LDA话题发现
对于语料库中的每篇文档, LDA定义了如下生成过程:1) 对每一篇文档, 从主题分布中抽取一个主题;2) 从上述被抽到的主题所对应的单词分布中抽取一个单词;3)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遍历文档中的每一个单词。
形式化一点说, 语料库中的每一篇文档与T个主题的一个多项分布相对应, 将该多项分布记为θ。每个主题又与词汇表中的V个单词的一个多项分布相对应, 将这个多项分布记为φ。上述词汇表是由语料库中所有文档中的所有互异单词组成, 但实际建模的时候要剔除一些停用词, 还要进行一些词干化处理等。θ和φ分别有一个带有超参数α和β的Dirichlet先验分布。对于一篇文档d中的每一个单词, 我们从该文档所对应的多项分布θ中抽取一个主题z, 然后我们再从主题z所对应的多项分布φ中抽取一个单词w。将这个过程重复Nd次, 就产生了文档d, 这里的Nd是文档d的单词总数。这个生成过程可以用图1所示的模型表示。
本文用D={d1, d2, , dM}来表示微博消息的集合, 其中dm表示第m个消息, M是所有信息的数目。每条信息包含若干个单词dm={wm, 1, wm, 2, , wm, Nm}, 其中Nm表示文档dm中的单词的数目。我们用V={v1, v2, , vV}来表示字典的集合, 其中V表示字典中含有的单词的个数。我们用z来表示每个被观测到的潜在话题, Zm={zm, 1, zm, 2, , zm, Nm}表示信息dm的所有单词的话题序列。其LDA模型的话题产生过程算法如下:
其中φk= (φk, 1, φk, V) T∈RV, φk, i=p (w=vi|z=k) 。k话题的数目, 话题和单词的联合分布的参数为Φ= (φ1, φK) T∈ZkV。θm= (θm, 1, , θm, k) T∈Rk, θm, k=p (z=k|dm) 。最后, 微博信息和话题的联合分布参数为Θ= (θ1, , θM) T∈RMk。
马尔科夫链的蒙特卡洛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复杂分布采样的方法。为了使得到的采样数据是一个唯一的稳态分布, 本文应用吉普斯采样构建一个不可归约的, 周期性的, 可逆的马尔科夫链。算法的细节如下。
首先, z和w的联合分布如下:
当指定了LDA模型下z和w的联合分布后, 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吉普斯采样器的条件概率:
当马尔科夫链达到稳态后, 我们可以从该马尔科夫链中采样。当采样结束后, 可以对其它的潜在变量进行估计, 估计公式如下:
2.2 话题重要性排序
根据LDA模型, 我们可以构造微博信息集合的模型图, 见图2 (a) 。图中每条微博信息可以看作一个文档, 每一个文档又包含多个话题, 其中每个话题是由多个词汇所组成。在这个包含3个层次的层次图中, 话题层是隐含的, 可通过2.1节的算法得出。LDA模型的目的就是找出这些话题。LDA模型经过计算后可以找出大量的隐含着的话题, 当找出这些隐含的话题后, 如何将大量的话题返回给用户呢?
由于每个话题由多个词汇所组成, 并且同一个词汇可能包含在多个话题中, 如图2 (a) 中的wordp, wordq, wordr和words, 它们分别包含在topic1&topick, topic1&topic2, topic2&topick和topic1&topick中。如果将话题作为节点, 话题和话题之间共享的词汇作为边, 可以得到如图2 (b) 所示的无向网络。在这个无向网络中, 节点表示文档所隐含的话题, 节点之间的边表示话题之间的共享词汇。由于两个话题可能包含多个相同的词汇, 故两个节点间可能多条重复边。如果将边上的词汇去掉, 用两个节点之间的边的个数来表示这两个节点的边的权重, 图2 (b) 所示的图可以进一步化为图3所示的加权无向网络。
在话题组成的无向加权图中, 我们可以通过节点之间的链接关系分析话题的重要性, 如PageRank[10], HITS[11], SALSA[12]等。
PageRank作为网络节点排名的事实标准, 被广泛采用。PageRank将随机冲浪模型引入网络节点的排名。假设从某一节点出发, 沿着节点的边随机游走, 当游走的步数趋于无穷时, 停留在每一节点的概率为一个固定的值 (即稳态值) , 并且无论我们如何选择初始节点, 停留在每个节点的概率都不发生变化。按照节点的稳态值的大小对网络节点进行排序, 就可以得到节点在网络中的排名。PageRank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n表示网络中节点的个数, P为网络的转移概率矩阵, α为阻尼系数, π为网络中n个节点的稳态值向量。
3 实验及结果分析
3.1 评价标准
本文中话题检测的性能用话题缺失的概率Pmiss, 错误提示的概率PFA来表示, 和上述两者的组合CDet来表示。其中CDet的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TDT标准[2], 我们令CMiss=1.0, CFA=0.1, Ptarget=0.02。在实际应用中, 这些参数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我们对CDet进行规范化, 从而得到 (CDet) Norm:
在上述公式中, (CDet) Norm的值越小, 说明话题检测的质量越好。
3.2 数据收集
我们在2012年12月通过开放API收集了Twitter上的204 074条信息。这些信息共包含了1 589个话题。
3.3 结果分析
首先我们根据3.1节提供的标准分析了算法的准确性。我们分别实现了简单的基于LDA的话题检测方法和经过LDA模型进行话题检测后采用PageRank进行重新排名的方法, 实验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所示。
从上述两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随着相似性门限值t的增大, 两种算法的缺失概率PMiss也逐渐的增大, 并且错误检测的概率PFA逐渐减小。此外, 由于本文的方法对LDA模型分析后的结果进行了重新排名, 可以将重要的结果返回给用户, 所以经过PageRank排名的LDA模型减小了PMiss, PFA和 (CDet) Norm, 从而提高了话题发现的准确度。
4 结语
微博作为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信息传播和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时性使得微博能及时地反映用户的当前状态。当现实社会的某一热点事件发生时, 人们可以在微博上快速传播这一事件。然而微博中充斥着大量的信息, 因此如何在微博中发现热点话题是一项重非常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通过LDA模型对微博中隐含的话题进行建模, 根据话题间共享词汇的关联性将话题构成一个无像加权图, 通过PageRank算法对话题的重要性进行排名, 最终将重要的话题返回给用户。实验表明, 排名后返回给用户的话题的准确性明显高于未排名的结果。
参考文献
[1]Blei D, Ng A, Jordan M, et al.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J].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2003 (3) :993-1022.
[2]Yang Y, Pierce T, Carbonell J.A study on Retro-spective and On-Line Event detection[C]//Proceedings of the 21st Annual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1998:28-36.
[3]Trieschnigg D, Kraaij W.TNO hierarchical topic detection report[C]//The 7th Topic Detection and Tracking Conference, 2004.
[4]Papka R, Allan J.On Line New Event Detection Using Single Pass Clustering[R].UMass Computer Science, 1998.
[5]Cataldi L, Caro D.Schifanella C.Emerging Topic Detection on Twitter based on Temporal and Social Terms Evalu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ultimedia Data Mining, Washington, 2010, 1-10.
[6]Phuvipadawat S, Murata T.Breaking News Detection and Tracking in Twit-ter[C]//2010 IEEE/WIC/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t Agent Technology, Toronto, 2010:120-123.
[7]Huang B, Yang Y, Mahmood A, et al.Microblog Topic Detection Based on LDA Model and Single-Pass Clustering[C]//Rough Sets and Current Trends in Computing, Springer, 2012:166-171.
[8]Rosen-Zvi M, Griffiths T, Steyvers M, et al.The author-topic model for authors and documents[C]//Proc.of Conf.on Uncertaint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4, 487-494.
[9]Mccallum A, Corrada-Emmanuel A, Wang X.Topic and role discovery in social networks[C]//Proc.of Int.Joint Conf.on Articial Intelligence, 2005:786-791.
[10]Page L, Brin S, Motwani R, et al.The PageRank citation ranking:bringing order to the web[R].Stanford InfoLab, 1999.
[11]Chatrchyan S, et al.Observation of a new boson at a mass of 125 GeV with the CMS experiment at the LHC[J].Physics Letters B, 2012, 716 (1) :30-61.
微博技术 第9篇
一、我国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的现状
我国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微博内容以公告通知、发布数字资源动态为主,有一些图书馆会对新书进行推荐,并且不断进行活动和意见收集,从而使得图书馆微博的粉丝数量不断在增加。但是随着寒暑假的来临,一些图书馆不进行更新,这就使得图书馆微博的粉丝逐渐下降。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开始使用微博技术,这使得微博信息不再仅限于公告通知, 而是提供更广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例如:图情资讯、参考资讯等。这些都使得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这使得图书馆馆员能够接受群众的意见,从而使得高校图书馆在不断更新,不断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二、我国微博技术的具体特点
1.微博传播的迅速性。微博开始摆脱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它使得电脑和手机的终端进行了融合,这就让微博的使用者摆脱了电脑硬件的束缚,从而促使微博传播的内容更加及时、快速。微博与其他的传播技术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虽然使用微博的人数逐渐增多,并且使用微博的用户分布范围较广,但是各地用户都能在第一时间发出信息和收到信息。微博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发到微博上与自己的粉丝分享,这样可以使得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透明化。微博传播的迅速性这就使得微博具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2.微博创造的随意性。微博不仅仅是一个传播信息的平台,而且也是一个自己自主、随意创造内容的平台,它使得微博使用者既能够对微博信息进行评价,又能够自己创造微博信息。每一个微博用户可以将自己遇到的新鲜事发布出来,这样可以使得自己的粉丝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你发生的事情。除此之外,微博用户还可以与自己的粉丝进行互动,当自己的粉丝有什么新动态时,微博用户可以进行评价,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有助于微博用户和自己的粉丝进行沟通。微博创作的自主性和随意性,这就使得微博创作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能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微博创作的随意性,这就使得微博用户可以毫无忌讳地说出自己的心声, 从而使得社会生活变得透明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微博用户的互动性。微博不同于传统媒体和博客媒介,微博真正实现了双向互动。微博传播主要以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形式。当微博用户更新了个人动态时,它的好多粉丝都能够看到微博用户的更新,这就是一对多的传播形式。然而粉丝可以对微博用户的个人动态进行评价,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就是多对一的传播形式。微博用户可以同时和自己的朋友,粉丝进行互动,各自阐发各自的想法,从而使得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有趣、丰富。微博用户的互动性,这不仅仅使得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使得图书馆馆员与粉丝进行互动,从而使得图书馆不断更新图书资料和文学作品,这样不仅仅使得图书馆的资料更加丰富,而且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步伐能够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
4.微博网络的广阔性。通过微博网络可以关注了解到自己想了解的那个人的动态,这样就可以不费力气和时间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和人。微博用户关注了某人之后,这个人的微博动态会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微博用户,这就使得微博用户能够全面了解到某人的最近的消息。微博网络的广阔性使得微博用户能够从多元化的角度掌握某一个人的信息,从而使得微博技术更加方便化。
5.微博发布的方便化。微博用户通过移动设备、MSN、QQ、gtalk、 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将自己的微博信息发送出去,这样使得微博用户的关注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微博用户的具体动态。 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发送文本,这样使得微博发布更加方便化。 微博发布的方便化使得微博能够被更多的人使用,从而使得微博使用的范围逐渐增大,有利于微博技术的大众化。
三、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的作用
1.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有助于高校向外界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从而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大学生是一群富有朝气、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富有好奇心的群体。高校图书馆使用微博技术, 这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步伐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这样不仅仅可以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而且能够激发大学生阅读的兴趣。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死读书的形象,使得高校图书馆更具有时代性。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高校拥有一个良好的声誉,从而使得高校赢得外界学生们的青睐。
2.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高校开辟一个宣传的新渠道,从而扩大了服务群体。高校通过微博传递的信息,可以帮助更多的用户正确地认识图书,了解图书的具体内容。高校还可以通过微博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图书不断进行更新,从而可以使得图书馆的图书多种多样。高校通过微博使得他的服务群体不仅仅是本校大学生,而且还有外界和学者和学生,这样促使高校不断吸取新的书籍和图书资料,从而使得高校图书馆更具有文化氛围。
3.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服务效率。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分享图书资料,从而帮助学生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可以使得用户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到书籍的更新,并且及时反馈信息,从而使得图书馆能够跟进用户的最新需求。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得高校图书馆真正为用户提供主动的服务。
4.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维护成本较低,并且对技术的要求较低。微博用户不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微博能够为广大的人们所接受。使用微博无需交任何费用,这就使得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受到许多高校的热烈欢迎。微博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编辑内容,这就使得操作微博是简单的。
四、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1.通过微博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与读者进行互动。微博为高校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传统的图书馆交流中,不能实现馆员和读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然而通过微博,使得图书馆馆员与读者之间能够相互交流信息,这样有助于帮助馆员及时了解到用户的需求,不断更新图书馆的资料,从而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
2.通过微博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引进微博技术使得馆员能够轻松地解决读者的问题。通过微博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已有的资源,促使用户之间进行互动,通过互动从而解决了用户的某些问题。微博技术有助于帮助馆员解决用户的问题,这样可以提升图书馆的公众形象。
3.通过微博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信息。图书馆中具有重要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通过微博可以给读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信息,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在第一时间掌握到这种服务信息。用户也可以不断反馈自己的需求,从而使得图书馆不断更新从而能够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
4.通过微博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微博,图书馆学者与外部的学者可以进行学术交流,从而使得图书馆的发展更具有文化性。图书馆的学者通过微博可以了解到外部信息的变化和外部的意见,从而可以推动本校图书馆的发展。通过微博可以帮助图书馆学者节省一定的时间,并且能够及时掌握新的动态,及时地对图书馆的资料进行更新。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它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利用微博技术实现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交流。高校图书馆结合微博技术,可以不断更新图书资料,使得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贴心满意的服务。 图书馆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粉丝, 这样有助于获得更多的用户关注。利用微博对图书馆进行宣传时, 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从而使得微博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公众形象,而且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微博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过程中,如何将微博技术的特点与图书馆的服务结合起来,从而可以使得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向着一个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微博技术,高校图书馆,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楠.微博在图书馆中应用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J].情报资料工作,2012(1).
[2]蒋萍.微博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信息,2011(27).
[3]杨帅.高校图书馆微博应用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
微博技术 第10篇
1 市场与用户规模
我国很多研究人员称微博为社会化媒体或者社交媒体, 事实上, 该概念源自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极为流行且被用户广泛应用的“脸书”。虽然“脸书”最早的用户群体仅局限在校园中, 然而, 现阶段已经成为国外最为火热的人际关系网。在美国社交网站中, “脸书”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0%, 远高于My space与twitter。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与“脸书”性质较为类似的社交网站, 像开心网、人人网以及陌陌等, 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具有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现阶段被普遍应用的主要是微信与微博。就微博发展史来看, 微博可以说是现阶段我国网络企业对发达国家产品的模仿与创新, 尽管微博、微信是和twitter具有相似性质的产品, 然而在国内市场中极具独特性, 一方面具有我国本土特征, 另一方面也兼具西方特质。
美国互联网企业于2006年发布twitter公众测试版, 我国同类企业具有非常迅速的反应, 腾讯QQ、饭否及叽歪等先后上线, 将与twitter相似的服务提供给手机或者互联网用户, 同时允许网民通过手机短信、网页等方式, 同时兼容各类通讯软件, 发送和接收图片和文字信息。然而, 这些早期产品具有的市场规模比较小, 而且用户分布也只局限在媒体行业或者IT行业中, 影响力较小, 这些先行者大部分都没有取得市场主导地位, 没有升级为市场领导者。
而微博的产生与兴盛以门户网站新浪为起源, 新浪微博平台于2009年前后上线走红, 同时其他互联网门户网站包括腾讯、网易、人民网以及搜狐等也持续跟进, 基于微博的互动优势与市场发力, 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了微博的市场份额, 一时间网络上盛行一个织围脖的词语。
微博和微信均为以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融合为基础的创新形式产品, 一方面是技术革新的必然产物, 另一方面也被称为商业竞争的必然结果。由门户网站腾讯提供的微信, 因为企业本身在社交产品方面具有的竞争优势, 与微博、微信在媒体与社交上的相似性, 使得微信有取代微博的可能性, 导致微博用户出现分流, 严重威胁着微博市场。
2 微博微信技术对现有媒介形式的影响
微博与微信两个社交媒体软件发展到现在也不过三四年时间, 但是其所吸纳的市场份额、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早已不容小觑, 我国六亿网民中超过一半用户拥有微博, 微信用户则仍旧保持着急速增长的态势。
可以说, 微博与微信是对现有媒介模式的重要革新, 其正逐步取代着博客、短信、QQ等产品, 成为交替媒介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媒介产品。对比以往的软件, 微博与微信无论是便利度、人性化程度、功能等都出现了革命性增长, 提升了人际交往的互动频率;从市场营销角度来看, 其出现是迎合市场需求、占据竞争优势、积极创新实践的重要成果。微信平台融合文字、图片、语音对讲、视频会话等多种功能, 以数字化为基础完成了功能的集成与革新;微博平台可提供更加高效、便利、快速、人性化的信息传播, 二者的出现都符合媒介融合的底层要求, 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终端智能升级、市场规模扩大等都为微博微信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融合提供了良好基础。
3 移动互联网平台与微博微信技术融合
移动互联网平台与微博微信技术的融合主要以两方面为主, 分别是媒介平台的融合与媒介内容的融合。
3.1 媒介平台的融合
微信作为基于移动智能手机平台开放的应用软件, 有web版与软件版, 允许手机与PC信息的实时传输与浏览, 提供二维码扫描服务;微博平台支持互联网环境下多途径登录, 有web版与软件版, 在延伸博客功能的基础上, 增加了QQ的实时通信功能、文件传输、视频等多项功能, 可满足多种应用需求。微博与微信发展到现在, 都初步具有了全媒体性质, 允许用户自由选择信息发布空间与形式, 摆脱了以往诸多的时间与空间束缚, 无疑进一步提升了移动互联网平台应用的便利性和沟通即时性, 其所具备的移动与有线互联性质有助于进一步消除沟通的物理界限, 实现跨媒体平台沟通。
微博与微信技术的出现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互应用的新形势, 是移动互联网平台应用技术的革新, 二者共同搭建了新媒体时代、数字时代的互动新平台。以微博为例, 其成立以来, 吸引了越来越多传统媒体加入, 包括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网、各大卫视等传统媒体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并进行了认证, 这些微博账号的存在不仅进一步发挥了传统媒体对新闻主题的策划、延伸、评价反馈功能, 还在新浪媒体汇这一平台迅速完成了不同媒体之间新闻信息的沟通与共享。微博与传统媒体二者互补, 既存在竞争又存在融合, 共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新型信息服务。
3.2 媒介内容的融合
媒介内容的融合主要表现在新闻发布与人际传播社交网络两个方面。传统新闻发布与传播带有较强的单向性与单面性, 而微博平台中用户都可参与信息的发布与传播, 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信息的补充与修正, 海量用户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对新闻的批判与质疑, 虽然增加了新闻监管的难度, 但是同时也推动了新闻信息的透明化与公开化。微博平台的信息传播并非传统链条式传播, 而是以跟踪式、裂变式形式践行传播, 在这个虚拟场合中舆论监督的力量被进一步扩大, 比如济南市人民法院薄熙来一案的微博公开直播、广东人民法院的IPAD商标案微博直播都进一步增强了信息影响力, 微博也被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源加以使用, 具备了社交媒体与大众传播双重性质。
微信原本主打即时通信业务, 但是现在也与新闻媒体推送服务密切相关, 不过因用户参与环境体验方面有所欠缺, 限制了其在大众传播媒介形式方面的发展空间。
微信与微博都主打“微”这一特点, 为用户提供更多参与人际交往的空间与平台, 通过转发、分享、评论等多项功能使其成为公共社交平台, 在营销领域表现突出, 成为移动运营商的新重点营销领域, 为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媒介融合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4 结语
微博微信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融合是当前典型的技术潮流, 不同媒介平台形式上与内容上的融合为信息传播、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逄通, 肖文.依托移动通信平台提升高校档案服务力--以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山西档案, 2014 (04) :130-131.
微博达人揭开官员微博幕后故事 第11篇
风格比内容重要,互动比原创重要;微博真正的抓手是政务公开;微博的潜能还很大,官员应该直面微博,在官员与公众之间,不需要新闻发言人和一道道审查体系,官员要在微博的平台上学会直面公众
“早听说《小康》杂志8月刊专发《微博官员脸谱》提及我。昨日在重庆转机时,一位旅客根据杂志照片认出了我,我才找来杂志,在机上做了拜读。文章写得好,有助于公众了解官员微博的情况,并推动这一进程。”8月18日12点52分,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将今年8月1日出版的总第135期(2011年第8期)《小康》杂志封面“搬”上了腾讯微博,他还说,“尽管内容都摘于我的微博,但我不想以这种方式打搅大家,还是恳请媒体朋友少登、少登。”
“为蔡师画像很难,#小花絮#里高手描摹不下千幅。理解蔡师的苦衷,但为了倡导#公开是个好东西#的理念,我们还是希望更多的干部能从公开的报道中理解公开的意义,学会沟通的技巧,做更多实在的事情,能真正的与民众同呼吸,共命运。”小康杂志社及时利用腾讯官方微博与蔡奇进行互动。
得到“小康杂志社”的回应后,蔡奇真诚地表示,“感谢小康!理解万岁!”
目前蔡奇在腾讯微博上有超过526万名粉丝,在他身后有数万名正在尝试使用微博的官员们,140个字如何说得明白流畅,引人关注,对官员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当一连串舆论热点事件在微博上持续发酵升腾时,这些官员微博领袖和潜水官员们都在做什么?
8月6日下午,腾讯网副总编辑李玉霄,香港《文汇报》北京分社执行总编辑凯雷做客由求是《小康》杂志、《锦绣》杂志和腾讯网共同主办的第十一期默客媒体沙龙,在北京时尚廊书店,李玉霄和凯雷对谈官员微博幕后的故事,解读那些多面官员在公开、透明的社交平台上如何袒露自已的工作与生活,如何平衡为官之道与微博之道。
在互动环节,不仅现场听众向嘉宾积极发问,同时通过腾讯微博的上墙直播,会场外的网友们也与现场嘉宾、听众一同分享了官员微博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微博是政务公开的延续
“蔡奇在腾讯微博上出现,是我们‘挖土豆’挖出来的,偶然发现的。”
“我们刚刚发现蔡奇的时候,蔡奇拒绝我们给他认证,也拒绝我们去收听他,他让我们这些腾讯的工作人员和微博管理者不要给他特别的照顾政策。”
“刚开始用微博的时候,蔡奇的头像和现在的不一样,现在用的是一张照片,一开始则类似于铅笔画,看起来其貌不扬,像一个老头,显得比较苍老,以至于我们都认不出他。”
“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前,我特别注意观察蔡奇的微博,那时候他的每一条微博的转播率大概是一两百条,还不算特别高,我打开看,发现评论中没有不满意或者找茬的。我就专门向公司的微博审核团队询问,我说你们是不是把蔡奇作为VIP、先审后发了,他们回答说没有,确实没过滤,这是蔡奇本人在网上的姿态,也是他对自己微博和微博账号的定位。”
蔡奇从潜水到被“挖”出,再到后来浮出水面,直面草根民众,一系列幕后故事被李玉霄揭开后,不仅引发了听众的好奇,也让凯雷感到兴奋,“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他说。
凯雷有长达12年的全国两会采访经验,近距离接触、采访过许多官员,同时也是一位微博达人,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政务官员微博有一些特点,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官员微博。
“微博是政务公开的延续。”凯雷说,“这一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与蔡奇这两位官员的微博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张春贤任铁道部部长的时候,凯雷采访过他,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开放、开明的官员,做事也很果断,后来张春贤调任湖南省委书记,他对网络民意的重视更是人尽皆知。“今年两会期间,张书记在腾讯网开通微博,我并不感到意外。”凯雷说。
2002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时任浙江省衢州市市长蔡奇积极倡议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的事情,给凯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7年,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这5年中蔡奇和多位人大代表对政务公开的推动显得非常重要,现在又过去了5年,这5年实际上是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国务院在信息公开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力度来推动,而官员在其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凯雷认为,作为一名官员,蔡奇从做市长的时候推动信息公开,到做组织部长的时候推动政务公开,再到开微博与网友互动,赢得众多粉丝,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这也表明了中国民众对信息公开的强烈需求和诉求。”凯雷说。
观察官员微博的12大指标
如何观察官员微博?车子、房子、票子等民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否也是官员最关心的事情?“二者应该是重合的。”凯雷回答说。在沙龙活动现场,凯雷在与听众的不断互动、交流中,总结出了观察官员微博的12大指标,“我把它称作‘凯雷指数’。”凯雷幽默地话语引发了听众们的会心一笑。
在“凯雷指数”中,排在最前面的两大指标对后面的10个指标起到了绝对的引领作用,一是政务公开,二是政务服务。
接下来的5个指标则是公众最关心的5个领域的问题,同时也应该是官员最关注并应该积极予以解决的5个领域的问题,即:住房、医疗、教育、安全、公平,其中安全又包括了社会保障和社会治安。
因为官员微博不仅是和本职工作相结合的,也应该像普通网友的微博一样,充分表达官员个人的喜、怒、哀、乐,所以,在最后5个指标中,凯雷总结了5个“所”,即:所思、所学、所喜、所忧、所为,其中所为又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官员做了什么,接触到了什么,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二是官员的行踪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公开透明。
官员应该如何经营自己的微博,他们是如何来看待微博的?不同的人存有不同的看法。在微博上“围观”了“官员微博幕后故事”媒体沙龙活动后,蔡奇广播说:“一场话语革命的对话。”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广播道:“微博正在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人类有汽车,第一批开汽车的人一定是勇敢的,也是幸福的。人类有微博,第一批上微博的人,包括官员也一定是勇敢的,但也是幸福的。人类的发展不断需要一个个第一批。”
“我的微博我做主。”8月中旬,当《小康》记者来到除浙江、广东外的另一个政务微博大省新疆的时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可让正期待着去浙江参加8月25日由腾讯网参与主办的“首届全国政务微博研讨会”,他准备在发言中表明自己的微博要自己做主的观点。
“客观地说,但凡开通微博的官员,大多数还都是有进取心的,比较敏锐的,官员微博的风格也是多样的。”李玉霄认为,官员微博首先要满足工作所需,大多数网友收听官员微博,还是对官员的职位和他所管辖的工作领域有兴趣,所以才会“收听”的。“在为工作服务、传达政情之外,可以多在良性互动方面做出些尝试。”李玉霄建议。
一场关于说话的革命的背后,实际上是关于执政理念的革命。“对于政府开网络微博你怎么看?”这是今年6月,北京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道面试题,而“政府应该如何通过微博进行问政”,将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一道长期课题。
在互动环节,现场听众和广大博友们最关心的都是网络问政,大家围绕微博问政是否有效、是否存在虎头蛇尾现象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交流中,大家达成共识:风格比内容重要,互动比原创重要;微博真正的抓手是政务公开;微博的潜能还很大,官员应该直面微博,在官员与公众之间,不需要新闻发言人和一道道审查体系,官员要在微博的平台上学会直面公众。
微博技术 第12篇
(一) 微博技术的特点
微博, 即微博客 (Micro Blog) 的简称, 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 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
较之传统的博客或其他BBS式发布平台而言, 微博客“草根性”更强, 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 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 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 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 应该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微博技术是指基于微博客 (Micro Blog) 而产生的一系列包含软硬件的开发、调试、运行的技术。微博技术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微博本身的便携、基于用户等特性, 使得微博技术得以广泛的运用于有线网络、无线通讯网络等各种传输介质, 同时也成为了非常高效的“草根”传播媒体。
1. 低廉的成本与低端的技术要求。
微博技术的低成本指的是, 使用微博对于用户而言几乎是完全免费的, 从微博账号的注册到在微博发布消息, 对于微博的注册、更新和维护使用费用除去上网本身的费用之外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开支。
所谓低端的技术要求体现在微博的使用、开发、维护和管理上, 具体来看:其一, 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 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 从这个角度来说, 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 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 没有博客那么高;其二,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 微博的使用非常简单, 不论是使用网页浏览器或者SMS信息, 使用微博的难度等同于网页浏览和收发短信, 用户借助java、asp.net等开发环境即可完成复杂操作;其三, 微博较之门户网站或者博客, 它的使用方式更为便捷, 用户不需使用计算机语言代码即可添加删除信息或关注特定对象, 也不需要繁琐连续性操作。
2. 高效便捷的核心辐射式影响力。
相对于普通宣传平台而言, 用户的关注属于一种“被动”的关注状态, 写出来的内容其传播受众并不确定;而微博的关注则更为主动, 只要轻点“follow”, 即表示你愿意接受某位用户的即时更新信息, 与博客或BBS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 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交流, 即信息发布者可以与参与者实现一点对多点或是一点对一点式的交流, 而参与者也可以选择参与或者仅仅观看。
换而言之, 微博中的任何一个用户可以选择关注某一特定用户或用户群, 关注者可以收听到被关注的用户或用户群发布的每一条信息, 被关注者则可以选择一对多的发布公共信息, 或者与某一特定被关注者进行隐私的一对一交流。在一系列互动中, 所有的信息都是经过最佳提炼的最简短的, 这样的信息交流方式也是更为高效便捷的。
3. 广泛的搭载平台和极高的兼容性。
从载体上看, 微博是一个软件, 这就决定了它可以搭载在多种平台上, 从个人计算机到掌上电脑, 从普通手机到便携式播放器, 所有的设备只要能够链接到互联网, 就可以访问和更新微博。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应用软件访问微博, 因而在没有安装微博软件的终端上, 用户可以使用任何的浏览器通过网页完成同样的操作。
从实现功能上看, 微博本身也可以通过开放的端口搭载各种建议的应用如投票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 也可以通过短地址 (如h ttp://*.cn) 的方式添加音乐、图片、视频一类的媒体链接或指向性页面链接, 这些应用和链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140字带来的信息碎片效应, 极大丰富了微博的功能和信息量, 同时也提升了微博的实际使用价值。
4. 极为广泛用户群体和及时性。
当前, 对于网络使用者而言, 微博技术与即时通讯技术、无线通讯技术高度结合, 带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响:其一, 新兴的微博技术与已有的即时通讯软件对接, 将注册、登陆和更新微博等重要工作集合在一个软件中, 进一步降低了微博使用者的对技术要求;其二, 已有的即时通讯和无线通讯软件拥有者庞大的用户群体, 与微博技术结合后, 将微博使用者和传统通讯使用者无缝对接, 实现了传统通讯用户像综合通讯用户的过渡;其三, 微博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结合, 使得用户可以使用无线设备访问微博。低级的技术门槛和极高的应用性能, 必然带来更多的使用者。
同时, 这三种技术结合后, 再一次提升了信息交互的速度,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获取最新信息。在没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 只要有SMS或WAP终端 (例如手机) 也可即时访问微博。例如2009年在美国曼哈顿特区发生的美航1549航班坠机事件中, 一位网民通过微博手机终端发布了大量的现场报道、图片, 这一速度比《纽约时报》网络版快了15分钟。
介于微博技术简便、高效、快捷等诸多特点, 尤其是微博技术与网络即时通讯技术的紧密结合, 微博技术被广泛运用在现代电子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 微博技术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国“网络问政”正在兴起, 微博则成为了一支重要的中坚力量。如2010年, 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公安机关先后开通微博, 并通过微博发动网民参与, 破获了大量案件。一年多以前胡主席首次与网友交流, 正如他所说:“今后与大家一起织围脖 (写微型博客) 也不是不可能”。
(二) 微博技术在“政府-公民”平台中运用的典型实例
南方周末杂志于2011年6月16日发表的文章《第三世界政要中的“微博控”》中如此陈述:“迄今, 7名G8政要, 15名G20领导人, 19名欧洲国家元首分别拥有各自的推特账号”。
微博技术在问世5年以来的时间里, 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子信息交互领域, 并体现出了巨大的使用价值。在电子政务领域, 微博的进入更吸引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就现今微博技术在电子政务中G2C平台中的应用来看,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官方微博和私人微博。
1. 作为公共组织成员的私人微博。
私人微博在电子政务G2C平台中是指由政府机关、公共组织成员 (通常是领导人员) 和社会名流开通的私人性质的微博, 因而其发布的信息包含了私人性和官方性两重性质。这一类微博发布的信息内容通常是私人性质的, 包括了私人言论、生活事件等, 但微博消息体现出组织意志,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例如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的微博, 于2010底年开通腾讯微博, 并给自己的贴标签 (tag) “老童鞋”“苹果控”“布尔什维克”。作为典型的官员微博, 截止2011年8月, 蔡奇微博的“粉丝”数量已经突破了50万。
蔡奇是国内注册个人实名微博最高级别的官员之一, 蔡奇自开通微博以来, 近一年以来, 发布广播近3000余条, 内容几乎每天更新, 涵盖了日常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消息, 包括祝某人生日快乐, 祝某人节日快乐等消息, 平均每天广播数近12条。微博中, 蔡奇以亲民的形象走进草根中间, 细致耐心地与听众互动, 回答问题, 并对组织工作的相关问题阐述和解释, 听取粉丝的意见。
又如卢旺达总统卡加梅, 于2007年注册twitter账户。在卡加梅的微博中, 与粉丝互动的信息在近千条微博中占据了近七成。卡加梅在微博上对待本国和西方的听众态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与西方国家听众的互动并非每次都是友好的。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卡加梅与一名听众在twitter上“隔空论战”。这名听众是《独立报》前编辑比勒尔, 他在用“独裁而愚昧”形容卡加梅, 并讥讽卡加梅发表的“媒体、联合国或人权组织都没有权利指责他”的言论。卡加梅在注意到这条留言后, 连续发布了14条信息进行回击, 无一例外的表达出强烈的职责, 甚至最短的一条只有三个字:你错了。
由以上案例分析, 不难发现, 私人微博虽然以私人性的内容为主, 将个人以第一人称的形象展示在网民面前, 蔡奇和卡加梅的微博都起到了塑造亲民形象的作用。但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表达出博主所在组织的组织意志;从蔡奇微博中与网民互动答疑可以看出, 私人微博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但不是绝对代表官方立场的。这一类微博的功能上更多的趋向于树立个人形象和组织形象。
2. 作为公共组织部门的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在电子政务G2C平台中是指由政府机关、公共组织部门以部门名义注册使用的微博, 这一类微博是纯粹的官方性质的, 它的维护更新是由一个或多个共同享有该账号的部门成员完成的。微博的内容上主要以该部门事务为主。
例如, 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公安厅于2010年8月开通腾讯微博, 微博名称为“广东省公安厅”。注册仅7天, 听众已超过36万人, 成为最高的政府微博。截至2011年8月, 开通微博一年后, 广东省公安厅的微博共有听众超过423万人, 其中, 有2878人是博主和听众双向关注。
广东省公安厅, 近一年时间共更新微博3597条, 平均每天10条。从发布内容上看, 包括了通缉告示、网络征集意见、重大事件通知等;从与听众互动来看, 包括了督办事务反馈、对具体政策措施解释、相关工作事宜答疑等, 甚至通过微博受理、督促补办某听众身份证的信息。其微博互动频繁, 具有良好细致性、动态性和互动性, 在互动过程中体现出很好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质。
又如, 成都市政府官方微博, 微成都。微成都于2010年9月开通微博, 截止2011年12月, “微成都”的听众大实际达到379万, 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微博”。截止2011年12月, 微成都共发布广播5702条。微成都自称“小微”, 在腾讯微博中非常活跃, 微成都的认证资料为“微成都的官方微博。新鲜资讯, 小微有速度;冷暖生活, 小微有温度;麻辣话题, 小微有态度。”与此相同, 微成都在发布的微博中给听众以亲切可人的感觉。
微成都在微博标签 (tag) 中这样编辑:“成都新闻、成都旅游、微博成都、成都微博、城市微博、成都美食”, 同样, 微成都微博发布的内容涵盖也非常广泛, 包括了成都旅游宣传、风景照、小吃美食、温馨提示、交通旅游信息、城市新闻资讯等。微成都作为一个城市微博, 充当着市民贴心助手和城市形象大使两大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 微成都从成立之初的一个微博, 逐渐发展成一个名为“小微在身边”的微博团队, 由“微成都”“成都小微”“独家联播”“成都好吃”“小微帮忙”“小微曝光”共计6个独立微博构成的微博团队分工细致, 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微博的更新。
从广东省公安厅微博和微成都微博可以分析得出, 官方性质的微博承担的功能较多, 广播内容论具有绝对的官方性和权威性, 不涉及具体发布广播的人员的个人意志, 也不代表个人立场。目前的官方微博在电子政务G2C平台中通常扮演公告栏、在线答疑、生活助手和形象宣传的角色。
总体来看, 分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于新浪和腾讯微博的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官方微博方面, 政府机构及其部门成员的微博中, 公、检、法的微博占总量的52.41%, 为各类微博中数量最多的。微博大量集中在公安司法领域, 并在此领域体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私人微博方面, 社会名流、学者博主居多, 且听众也更为广泛, 政府官员博主较少。
显然, 随着微博技术的迅速兴起, 微博成了“网络服务”和“网络问政”的一个重要窗口。微博的功能和定位模糊、功能趋于单一、不同部门之间微博发展的不平衡都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公民”平台的瓶颈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 G2C平台的建设, 很大程度取决于整个互联网络环境, 其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来自电子政务网络内网、电子政务外网、网络硬件、网络软件、网络使用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这些因素中, 网络软硬件环境和网络使用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 互联网普及率低且不平衡
电子政务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 一方面需要建立起覆盖范围广泛的网络通信设施,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些设施, 普及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从硬件基础来看, 我国的信息网络硬件建设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据统计, 截至2010年4月, 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4亿, 虽然这一数字早已超出世界上所有国家, 但我国人口基数大, 网络普及率还未达到30%;而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网络普及率均已超过70%。更为突出的问题是, 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数字鸿沟问题长期存在, 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的网络普及率仍然很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报告显示, 2009年底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5%。与此同时, 受经济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 在同一个地区, 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 不同社会层次的人群对于网络硬件的利用率也相差悬殊。因此, 在部分地区建设互联网的应用困难重重, 社会成员对于网络基础设施的享用难以普及, 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信息网络的类型看, 以标准后缀名分类为准, “.com”为代表的商业性质网站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gov”“.edu”等非营利性网站, 且前者的加载和刷新速度通常高于后者, 页面信息的时效性和丰富美观程度也远高于后者。这一现象直接体现出我国网络中政府组织网站建设的落后程度。公益性网站建设及维护的高成本直接制约着此类网站的质量, 也致使此类网站长期无人问津, 功能薄弱。
(二) 政治信息素养整体偏低, 政治参与意识较薄弱
信息素养的含义极为广泛, 它不仅包括挑选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保存应用信息的的基本技能, 还包括在新时代的环境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方法以及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人的上网行为从一个方面折射出人的信息素养。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近几年网络用户数量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新增网民众多。
CNNIC发布的《20082009中国新网民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 在新网民的各种网络应用中, 使用率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网络音乐、即时通信和网络新闻, 很多新网民上网行为是从娱乐和人际交往开始, 深层次的应用不足。就整体而言, 我国网民的上网行为也不成熟。由此可见, 当前我国相当多的网络用户上网行为以娱乐目的为主, 部分网络用户开始关注电子商务的应用, 关注电子政务等其他方面应用的人数较少。
更为严重的是, 在官方机构网络宣传不足的前提下, 我国网民的网络政治参与逐渐显露出“非理性”“负面性”的态势。“南京天价烟局长”、“郭美美炫富事件”、“723动车事故”、“云南李昌奎改判案”以及弘扬真善美的“杭州最美妈妈”, 网络以最迅捷的姿态介入公共事件, 并形成汹涌的“民意大潮”。在对这些事件的关注中, 我国网名普遍体现出一下特点:非主流性, 浏览者多而参与者少;负面性, 批评的多而肯定的少;非理性, 情绪宣泄多而理性思考少;从众性, “马太效应”;扩散性, “雪球效应”;逆反性, 挑战权威;有组织性, “意见领袖”与“网络推手”;虚拟性, 与现实生活的反差。这些特点相互关联, 相互作用, 反映出主流宣传渠道的不畅通。
(三) 政府网站效能失真
据CNNIC统计, 2009年我国有近三成的网民表示绝少或者从来没有访问过政府网站, 有45%的网民每月或少于每月上一次, 只有7%的网民每天都上。如果排除掉政府工作人员, 上政府网站的网民比例恐怕更低, 政府网站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困窘。
从政府门户网站的性质来看, 一方面是政府公文信息的发布平台, 是政府对公众的信息公开渠道。另一方面, 则是公众政治参与, 与政府互动的渠道。现实中, 政府网站更新速度缓慢, 甚至远远低于纸质媒体, 特别是省级以下政府的网站, 常有连续数月未更新的状况。而交互平台方面, 对于提问的答复速度差强人意, 且答复的内容也往往是原有行政程序性的答复, 既所谓的“路标”“挂号室”性质的答复, 有的基层政府网站甚至没有交互平台。
归其原因:其一,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 资源不对等严重制约了G2C平台的全面展开;其二, G2C平台采用的传媒介质影响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反观发达国家G2C平台建设的状况, 虽然有许多不同, 但有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注意:
一是整合系统、一站式服务的门户网站。“一站式网站”体现了“顾客至上”、“无缝隙政府”理念, 实现与公民的双向交流及对公民要求的快速响应, 因而已经成为整合电子政务平台的最佳途径。
二是注意克服“数字鸿沟”。公众是否真正接受电子政府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为公众减少麻烦, 带来方便, 这就要求在推进电子政务时重视“网络平民化”, 考虑多种接入设备, 特别是普及化程度高的设备 (如电视、手机) , 应用操作要尽可能简便。
值得注意的是, 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极大程度推进着西方国家电子政务的推行, 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着G2C平台。
三、微博技术在“政府-公民”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政府-公民是电子政务的基本目标, 主要为了推动市民与政府的互动, 实现网上交易。例如更新执照和证书、报税、申请等, 既省时又易于实现。G2C也力求透过网站和 (或) 报亭等分发工具的使用, 使公众更易于获取信息。G2C的另一个特征是试图削弱以机构为中心的、同时管理过程相互重叠的政府职能。一些电子政务的倡导者认为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之一应该是建立一个“一站式办公”网站, 给公众提供多任务集成服务, 尤其是涉及多个机构的服务, 避免逐个地与各个机构打交道。G2C的一个潜在的副产品是, 通过提供更多的机会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 从而推动公众之间的互动, 激发公众的参政意识。将微博技术应用到电子政务G2C平台中, 目的就在于解决现行G2C平台建设的诸多弊病, 甚至于重塑G2C平台。
(一) 微博技术与“政府-公民”平台结合预期实现的功能
1. 填补由于通讯手段差异带来的数字鸿沟, 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最初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顾问Dannisi提出, 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实际上表现为一种创造财富能力的差距。2000年八国峰会后, 数字鸿沟逐渐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
据工信部统计, 我国手机普及率已到达72.89部/百人, 其中智能手机的比重超过20%。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 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超过了120部/百人, 而在初高中学生人群中, 手机的普及率已达到37.41部/人。这里有一个更为直观的现象, 相较之普遍在农村地区稀缺的个人计算机, 手机的已经广泛普及, 在拥有手机的人群中, 又以年龄14-60岁的青、中年人居多。
微博技术其中重要的一个特点在于可以搭载于各类便携平台之上, 可以通过SMS短信、WAP无线网络访问, 换言之, 只要拥有一部移动电话, 在任何一个有网络信号的地方都可以及时访问微博。微博技术成本低廉, 技术门槛低, 所以对使用者来说, 由原先的无线通讯和即时通讯的习惯用户转型为微博技术习惯用户, 基本没有技术障碍。这无异于为G2C平台的普及和延伸扫清了障碍, 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更加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 从而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素养。
2. 补充和完善现有G2C平台的功能, 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国政府网站的作用主要集中于发布信息, 其功能只等同于将传统纸质媒体照搬到了网络中。将微博技术应用于G2C平台, 更快捷的发布信息, 将其作为一个迅捷的“广告”窗口, 并将微博与原有的政府门户网站高度融合, 无疑将提升政府门户的点击量, 提高公民对政府行为的关注程度。鉴于微博的透明性, 作为交互平台使用的微博更可以将政府对公民提问的答复直接的公布, 省去回答相同问题的成本。
基于微博技术“脸对背”辐射式的特点, 借鉴已有的成功案例, 将微博技术应用到电子政务G2C平台, 实现对现有G2C平台功能的扩充。一方面, 借助私人微博树立政府工作人员良好的亲民形象, 通过微博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工具一对一式地解决与公众生活切实相关的问题, 消除误解。另一方面, 借助微博一对多的特点, 拓宽信息发布渠道, 并将单纯的信息发布工具逐渐转变为信息发布、搜集、处理、反馈的一站式服务, 在多种应用的支持下, 将微博作为电子政务G2C平台的业务受理窗口。以此在从整体上提高G2C平台的作用,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塑造全新的G2C模式。
3. 降低G2C平台的建设经济、技术成本。
微博技术的“零成本”优势使其能够更快速的进入用户群体。政府、公民都是微博的用户, 对于政府而言, 将微博融入G2C平台完全不需要投入新的人员、设备和资金, 甚至不需要够买任何一台服务器, 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下, 政府与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工作是非常简单易行的。对于公民而言, 微博本身就是一个网络交流工具, 可以作为与人际关系群体交流的工具。此外, 以海宁市为例, 2011年4月海宁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发布《关于启用微博公文的通知》, 在全市司法系统内推行微博公文, 借助微博技术推动公文简化进程, 简化行政流程。
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在于行政程序的“流程再造”, 通过现代技术, 改变现有的组织结构。现有的电子政务G2C平台建设实际上是增加分工部门, 增加工作人员, 增加开支, 将微博技术与现有G2C平台结合, 将硬件投资开支转移至第三方网络运营商, 减少工作人员的开支, 甚至不需要专门雇佣维护更新微博的专门人员,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本身的开销, 将建设投资风险转嫁给第三方, 达到政府、运营商、民众的多赢, 构建扁平型政府组织构架。
4. 实现更为广泛的公众政治参与, 形成新的问政渠道。
微博技术的应用是一种创新民主形式, 诠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彰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将微博技术应用与G2C平台, 使之成为民众参政议政新渠道。微博技术简单易懂, 操作方便, 对于用户而言, 更提供了广泛的体验途径。从其内容来看, “140字”式的短小信息更容易被广泛的网民接受, 相较之长篇幅的信息资源, 网民更乐意与接受这样类似短信的信息碎片。从参与形式来看, 微博的重点在于交互式, 而G2C的意义也在于交互, 将微博作为一种信息发布、交互平台, 更能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 使之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支持。
通过辐射状的网络渠道, 每一个微博用户都可以一对一的在线反馈信息。基于微博的政治表达、建言献策, 正在成为网民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从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流到中央下文要求高校团委开设微博, 通过微博的政治参与蔚成风气。一位新华网友认为, 只要符合法律, 每个普通网民都可以通过发帖子、写微博等形式自由表达意愿, 并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基于G2C平台的交流体现了执政者真正把民心民意当作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重要参考。
(二) 微博技术在“政府-公民”平台中的运行方式
1. 多载体的综合性信息发布平台。
微博技术是一个综合性信息发布平台。各级、各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开通微博, 将包括近期工作、告知事项以类似“手机报”的形式发表, 民众通过收听政府微博的方式, 就可以长期关注政府动态, 关注近期与自己相关事项, 及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公民更可以通过“转载”“分享”的方式, 就可以在他所处的社会群体中传播, 从而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需要注意的是, 鉴于微博“140字”的法则, 这样的信息发布必定是精炼的, 可能只是提纲性的, 而详细的内容仍然需要更新到政府网站上。从这个意义上说, 微博技术的运用同时也能改变政府网站长期停止更新的局面。
将微博作为信息发布平台, 还必须依赖于IP地理信息定位数据库和实名认证系统的支持。任何一个用户在注册开通微博的同时即将物理地址信息和身份信息录入数据库, 这些隐私信息对其他微博用户不可见, 而后台服务器则自动将该地区的政务微博加入到这名用户的关注名单中。
2. 内容广泛的综合性交互式业务办理通道。
第一, 广阔的链接渠道。微博技术提供了非常广阔的链接方式, 微博用户可以将应用、图片、视频、网页等等资源通过短地址的方式发布在微博中。微博的使用者通过微博发布信息提要, 并将原始网页的地址附在信息后, 听众就可以通过点击这些链接浏览相关的门户网页, 或者打开相关应用。
第二, 丰富的嵌入式应用。微博运营商或第三方通过在微博中加入应用, 提升微博的使用价值。这些应用类型多样, 内容涵盖面相当之广, 从最简单的投票系统, 到复杂的测试, 甚至于材料呈报、评议、考核系统都可以通过应用完成。用户只需要授权微博运营商或第三方使用其真实信息即可完成复杂的工作。
第三, 与即时通讯和无线通讯工具的高度结合。微博重要特点就在于可以搭载在多种平台上。基于以上两点, 微博用户可以即时通讯的过程中完成政务工作, 即通过在线聊天等方式及时便捷的完成咨询等复杂的行政程序。结合无线通讯技术, 用户更可以脱离个人计算机, 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并办理相关事务。
第四, 与其他程序的结合。微博技术进一步发展, 必然要求微博本身更加开放, 通过开源代码编写和开放端口与更多的应用程序对接。例如腾讯在2011年推出的Q+, 将即时通讯、网页浏览、微博、交友社区等功能全部整合在一个菜单中, 用户通过桌面微型菜单即可完成业务办理、咨询、缴费、娱乐等诸多事项。
3. 便捷的网络问政工具。
微博是公民政治参与便捷途径。公民通过收听政府相关部门的微博, 可以直接的“点对点”地与政府相关部门交流, 或者从政府与其他公民交流中获得所需信息, 进行“背对脸”式的观看, 简化了原先G2C的工作流程。对于类似听证会的公民决策过程, 微博技术则可以使政府在更广的范围内, 用更低的成本征求民众意见, 如通过微博就某一问题展开大规模调查;如天津市政府, 还可以定期向社会公布公款开支情况, 接受民众监督;又或者发布“天气变化, 注意增减衣物”的温馨提示, 提高政府的影响力, 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好铺垫工作。更值得一提的是, 在我国初高中较高手机普及率、网民年轻化等有利条件下的, 政府推行以微博技术为主要通道的G2C平台, 更能培养这一部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以腾讯为例, 据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透露, 在2010年3月5日19时52分58秒, 腾讯QQ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1亿, 全球总计注册用户超过10亿;截止到2011年9月30日, 腾讯微博平台上的注册用户数超过3.1亿。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与相关政务微博互动, 对政治参与广度的拓宽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总结前文的运行方式, 用事例说明。例如, 甲是三明学院学生, 则甲在注册微博时必须如实录入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相关信息, 台接收数据之后, 则自动在甲的收听列表中添加“三明民政局”“三明公安”“三明卫生局”的微博, 并在征求甲同意的前提下为其添加关注“三明就业信息”的微博。当甲即将毕业时, “三明就业信息”定期向它的关注用户发布招聘信息;甲可以通过“三明民政局”咨询到户口迁移、社会保障等事宜;而后, 甲决定留在某公司, 则可以通过“三明卫生局”微博中的嵌入式应用或链接在网页中申请体检并与缴费, “三明卫生局”根据甲的注册信息核对并准许体检;体检时, 甲只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到指定医院即可完成体检, 体检报告通过邮件等应用软件发送至甲的邮箱, 甲即可办理完成录用所需的政务手续。
总而言之, 微博技术的运行模式非常多样, 给G2C平台带来改变必定是前所未有的。
四、结语
十二五开局伊始,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又一关键性阶段。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 电子政务建设中基本的目标在于G2C平台的建设。G2C平台建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子政务实施的成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电子政务建设也面临一个又一个的考验。
微博技术作为一种新生的网络“草根”应用平台, 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电子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对于电子政务中G2C平台具有巨大的使用价值, 它自身的特性更决定了它在未来网络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微博技术怎么在G2C平台中运行, 在G2C平台中承担何种角色, 又将微博技术融入G2C平台, 实现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最大化, 实现社会层面的最优资源配置, 必将成为当下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课题。
摘要:我国于20世纪末开始了由“三金工程”到全面电子政务的建设, 随着时间发展, 现行的“政府-公民” (G2C) 平台运行模式越发显现出发展的滞后性, 政府门户网站覆盖率低, 投资收益率低, G2C的运行模式很大程度上还是照搬原有的行政程序, 违背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初衷。微博是一种通过即时信息分享实现的网络个人社区。微博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即时便捷、高度兼容等特点, 目前在国内外电子政务实践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从2007年第一个微博twitter问世到腾讯Q+的推出, 微博本身也实现着从单纯个人社区到综合性信息交互工具的转变。将微博技术与G2C平台结合, 可以实现电子政务建设向低投资、高收益、广覆盖的转变, 完善现有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简化行政事务流程, 重塑G2C平台甚至于整个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