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规划与集成课程设计(精选6篇)
网络工程规划与集成课程设计 第1篇
武 汉 长 江 工 商 学 院
工学院·计算机技术系
项 目名 称: 中学 校园 计算机 网络
系统 的设 计
学 生姓 名: 学
号 :
班 级 : 指 导教 师:
2011 年 12 月 2 日
桂礼 超 20082506 08801
陈涛、柯 赟
目 录 需求分析.........................................................................................................................1 1.1 需求明确...................................................................................................................1 1.2 IP 地址的规划............................................................................................................1 2 主要技术介绍...................................................................................................................2 2.1 虚拟局域网(VLAN).................................................................................................2 2.2 访问控制列表(ACL)................................................................................................2 2.3 网络地址转换(NAT)..............................................................................................2 2.4 点对点协议(PPP).....................................................................................................2 2.5 路由信息协议(RIP)..................................................................................................2 3 实验内容和步骤..............................................................................................................3 3.1 实验拓扑图及说明......................................................................................................3 3.2 实验步骤及主要配置..................................................................................................4 4 网络测试.......................................................................................................................5 4.1 部门之间的连通测试....................................................................................................5 4.2服务器的连通测试......................................................................................................6 4.3 内网连接 I NTERNET 的测试.......................................................................................7 4.4 外网访问 WEB 服务器测试........................................................................................7 5 课程设计小结.................................................................................................................8 参考文献...........................................................................................................................9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需求分析
1.1 需求明确
本课程设计将根据某一学校建设网络的需求,验室对该网络进行模拟搭建与测试。
背景描述: 该单位需要建设网络的场所包括多媒体机房、心。计算机主要分布如下:
(一)基本需求
1.根据 用途 需按不 同区域 划分子 网进 行管理,合理 规划网 络的 IP 地 址(采用 192.168.0.0~192.168.10.0 之间的私有网络地址)。
2.根据规划的 IP 地址进行 VLAN 划分,以便于网络管理。3.配置正确的路由,保证主机之间可以相互访问。4.搭建 Web 服务器以及 FTP 服务器。5.内网中除多媒体机房外可以访问 可访问 Web 服务器。
6.内网所有主机通过 NAT 方式接入到 Internet。
(二)扩充需求
1.网络服务器的访问量较大,服务器区域到核心交换机提供冗余链路,以增加带宽 2.出口路由器与对端路由器之间通过 PPP 链路链接,采用 PAP 认证 3. 为方便学生使用自带笔记本从机房上网,方式分配。
设计一个中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在实
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以及信息 中
个多媒体机房各为 60 台;教学办公 30 台;行政办公 30 台;
Web 服务器和 FTP 服务器各 1 台。从 ISP 申请到的公网 IP 地址为 202.69.10.3~202.69.10.5。
FTP 服务器,外网不能访问 FTP 服务器; 内外网均
每个机房提供无线接入,IP 地址采用 DHCP 1.2 IP 地址的规划
通过对需求的分析,决定采用星型网络拓朴结构,星型拓朴结构为现在较为流行的一种 网络结构,它是以一台中心处理机(通信设备)为主而构成的网络,其它入网机器仅与该中 心处理机之间有直接的物理链路,中心处理机采用分时或轮询的方法为入网机器服务,央节点的要求比较高。
在局域网中需要合理的划分
所有 的数据必须经过中心处理机。由于所有节点的往外传输都必须经过中央节点来处理,因此,对中
IP,在该实验中 IP 的划分如表 1-1 所示:
表 1-1 局域网 IP 划分及 VLAN情况
VLAN名称 vlan10 vlan20 vlan30 vlan40 vlan50 vlan60
IP 网段
默认网关 192.168.1.1 192.168.2.1 192.168.3.1 192.168.4.1 192.168.5.1 192.168.6.1
说明 多媒体 办公中心 行政办公 信息中心 FTP server Web server
192.168.1.0/24 192.168.2.0/24 192.168.3.0/24 192.168.4.0/24 192.168.5.0/24 192.168.6.0/24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主要技术介绍
2.1 虚拟局域网(VLAN)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中文名为 “虚拟局域网 ”。是在一个物理网络上划 分出来的逻辑网络,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的划分成一个网段,拟工作的技术。通过使用 理 PC 机之间的相互通信。
VLAN 将四个部门分别划分到不同的
从而实现虚
VLAN,这样就可以便于管
2.2 访问控制列表(ACL)
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是路由器和交换机接口的指令列表,用来控 制端口进出的数据包。ACL 适用于所有的被路由协议,如 控制。在该实验中使用
IP、IPX、AppleTalk 等。这张表
中包含了匹配关系、条件和查询语句,表只是一个框架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对某种访问进行
ACL 用来控制多媒体机房的网段(192.168.1.0), 再在 VLAN50 里面运
FTP 服务器。用该控制列表,这样就能保证多媒体机房不能访问
2.3 网络地址转换(NAT)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属接入广域网(WAN)技术,是一种将私 有(保留)地址转化为合法 IP 地址的转换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 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单,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来内网访问外网的地址转换。
NAT 不仅完美地解决了
Internet 接入方式
IP 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
NAT 是用
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该实验中式样了静态N
AT和动态NAT,静态NAT是用来让外网访问WEB服务器的配置,而动态
2.4 点对点协议(PPP)
点对点协议(PPP)为在点对点连接上传输多协议数据包提供了一个标准方法。初设计是为两个对等节点之间的 二层协议,即 SLIP。
PAP:是 PPP 协议集中的一种链路控制协议,主要是通过使用 2 次握手提供一种对等 结点的建立认证的简单方法,这是建立在初始链路确定的基础上的。
完成链路建立阶
段之后,对等结点持续重复发送 ID/ 密码给验证者,直至认证得到响应或连接终止。一种用来同步调制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PPP 最
IP 流量传输提供一种封装协议。在 TCP-IP 协议集中它是
OSI 模式中的第二层),替代了原来非标准的第
2.5 路由信息协议(RIP)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RIP 的特点 :
RIP 是一种
内部网关协议。在国家性网络中如当前的因特网,拥有很多用于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1)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那么这两个路由器是相邻的。
如果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不经过另外一个路由器,RIP 协议规定,不相邻的路由器之间不交换信息。秒,然后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3)按固定时间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 路由表。实验内容和步骤
3.1 实验拓扑图及说明
在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拓扑图,实验为了方便和简洁,要取其一来进行配置,其实验拓扑图如下图所示:个多媒体机房在实验中只需
图 3-1 实验拓扑图
该拓扑主要采用了星型结构,用一台核心三层交换机实现校园内巨大数据的快速转发。在核心交换机上分配
VLAN 用来控制四个部门的通讯,同时配置了
ACL 用来控制多媒体机
提高访问内网服
Web
NAT 转换技术,来实现内网主机的上网问题;
WEB 服务器 IP : 192.168.6.10
WEB 服务器,其外网 房对FTP服务器的访问; 在连接服务器的链路上使用冗余链路实现备份,务器的可靠性;在接入路由器上,通过 其中: FTP 服务器 IP : 192.168.5.10 使用静态 NAT 来实现外网对其的访问;在多媒体机房,使用无线
AP 提供无线设备的接入。
多媒体机房的无线 AP 采用 dhcp 方式分配 ip 地址。默认网关: 192.168.1.1 在外网 IP 的划分中,由于 IP 的个数有限,且考虑到外网要访问 IP 的分配如下:
202.69.10.3 应用在出口路由器的外网接口上,实现与外网的连通。202.69.10.4 通过 NAT 来实现内网连接 internet 的地址转换。
202.69.10.5 通过静态 nat 到 web 服务器上,实现外网对 web 服务器的访问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3.2 实验步骤及主要配置
根据上面的实验拓扑图构建好实验连路图。的划分如下:
第一模块:完成内网四个部门之间的相互连通 第二模块:实现四个部门与服务器之间的连通 第三模块:完成内网主机通过
四模块:控制多媒体机房对
NAT 与外网的连通 第FTP 服务器的访问控制
VLAN 的划分,trunk 口
在实验过程中主要是分模块完成的,其模块
在实验的过程中,分别对上面的四个模块进行配置,使用到了 的配置,NAT 的配置,ACL 的控制。配置的命令参考书上的。
在做这次实验中用到了很多配置,其中主要配置如下:
1、VLAN 的划分 Switch(config)#vlan 2 Switch(config)#int vlan 2 Switch(config-if)#ip acc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ntface f0/4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2、核心交换机上 trunk 口的配置 Switch(config)#int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Switch(config)#int f0/7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3、核心交换机上静态路由及
RIP 协议的配置
Switch(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5.1 Switch(config)#router rip 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 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 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4.0 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5.0 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6.0 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7.0 Switch(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8.0
4、核心交换机上
ACL 的配置
Switch(config)#access-list 1 deny 192.168.2.0 0.0.0.255 Switch(config)#access-list 1 permit any Switch(config)#intface vlan 6 Switch(config-if)#ip access-group 1 out
5、出口路由器上 NAT 的配置 Router#config terminal Router(config)#ip nat pool np 202.69.10.4 202.69.10.4 netmask 255.255.255.0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Router(config)#access-list 1 permit any Router(config)#in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np overload Router(config)#int f1/0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5.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ip nat inside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Router(config)#int s2/0 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202.69.10.3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ip nat outside 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 网络测试
4.1 部门之间的连通测试
通过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在不同
图 4-1 VLAN 之间的连同测试
VLAN 的PC机可以相互通信,如图 4-1 所示: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4.2服务器的连通测试
其中多媒体机房受到ACL的控制不能访问FTP服务器,如下图所示: PC能访问WEB及FTP服务器,如图
图 4-2 内网访问服务器的测试
其他部门的
4-2 所示:
多媒体机房不能访问FTP服务器,如图
4-3 所示
图 4-3 多媒体机房访问服务器的测试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4.3 内网连接 Internet 的测试
内网通过 NAT 转换,可以与外网之间进行通信,如下图
图 4-4 内网与 Internet 的测试
4-4 所示:
4.4 外网访问 WEB 服务器测试
外网通过静态 NAT 的配置能访问 WEB 服务器,如图 4-5 所示:
图 4-5 外网访问 WEB的测试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小结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是 对我们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
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用相应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完全的解决很多实际上的问题。
夯实基础,为将来走向工
这样才 作岗位,贡献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很深刻的理解了课本上的知识不 能
我们计算机系的同学更应该将手动与实际相结合,能更好的消化课本上的知识,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准。
这次的课程设计我完成基本的功能,在扩展功能中做了增加冗余链路来增加带宽的功 能。在做课程设计之前,我觉得好难,好神奇一样,但我现在看来,这次课程设计不是很难,这次课程设计就相当于是把这几次的实验集中了,当然也 感觉如果平时把实验认真的做好,要好好的理解才能把他们都相互连通起来。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从不知道怎么着手做到能完全做完并且理解,我相信我学到了很 多东西。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划分 在做
VLAN 及划分 VLAN 的作用,只知道问别人就照着做,ACL,经过认真查看 在做的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了
VLAN 的作用,同时也通过这次试验我理解了VLAN及其 作用。
ACL 时,开始产生了一个误解,认为只能在路由器上配置
参考书和问老师及同学才把
网络的开始。
ACL 弄明白。现在我也明白路由协议的作用和配置,也明白了 路由的原理。我相信在以后的网络学习中,这次实验的经验对我来说是很宝贵的,同时也是 我学习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参考文献
[1] 梁广民.思科网络实验室路由、交换实验指南 [2] 石炎生.计算机网络工程实用教程(第二版)社,2002.6 [4] 潘新民.计算机通信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6 [5] 李成忠.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5.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 [3] Andraw S.Tanenbaum.计算机网络工程实用教程(第二版)
[6] 钟小平、张金石.(第 2 版).9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0
网络服务器配置与应用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附录:
1、核心交换机的配置文件 Building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 : 2171 bytes!version 12.2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hostname Switch!ip routing!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no switchport ip address 192.168.0.18 255.255.255.0 duplex auto speed auto!interface FastEthernet0/2!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interface FastEthernet0/4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witchport mode access!interface FastEthernet0/5 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interface FastEthernet0/6 switchport access vlan 40!interface FastEthernet0/7 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port mode trunk!interface FastEthernet0/8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port mode trunk!interface FastEthernet0/9!interface FastEthernet0/10!interface FastEthernet0/11!interface FastEthernet0/12!interface FastEthernet0/13!interface FastEthernet0/14!interface FastEthernet0/15!interface FastEthernet0/16!interface FastEthernet0/17!interface FastEthernet0/18!interface FastEthernet0/19!interface FastEthernet0/20!interface FastEthernet0/21!interface FastEthernet0/22!interface FastEthernet0/23!interface FastEthernet0/24!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2!interface Port-channel 1 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port mode trunk!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interface Vlan1 no ip address!interface Vlan10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interface Vlan20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interface Vlan30 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interface Vlan40 ip address 192.168.4.1 255.255.255.0
!interface Vlan50 ip address 192.168.5.1 255.255.255.0 ip access-group 1 out ip nat outside!interface Vlan60 ip address 192.168.6.1 255.255.255.0
!router rip network 192.168.0.0 network 192.168.1.0 network 192.168.2.0 network 192.168.3.0 network 192.168.4.0 network 192.168.5.0 network 192.168.6.0!ip classless 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0.20!access-list 1 deny 192.168.1.0 0.0.0.255 access-list 1 permit any!line con 0 line vty 0 4 login!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End
2、出口路由器的配置文件
Router#show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 : 936 bytes!version 12.2 no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hostname Router!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no ip address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hutdown!interface FastEthernet1/0 ip address 192.168.0.20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duplex auto speed auto!interface Serial2/0 ip address 202.69.10.3 255.255.255.0 ip nat outside
!interface Serial3/0 no ip address shutdown!interface FastEthernet4/0 no ip address shutdown!interface FastEthernet5/0 no ip address shutdown!router rip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network 192.168.0.0!ip nat pool np 202.69.10.4 202.69.10.4 netmask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np overload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6.10 202.69.10.5 ip classless ip route 0.0.0.0 0.0.0.0 202.69.10.10!access-list 1 permit any!no cdp run!line con 0 line vty 0 4 login!
网络工程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工程规划与集成课程设计
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
(百分制)指导教师签字: 检查时间: 系部签章:
年
月 日
网络工程规划与集成课程设计 第2篇
谢海情,唐立军,唐俊龙,文勇军,彭润伍,周晓萍
(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实现我校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已提出的创新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校目前人才培养现状与特征,改革优化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4+3+2”专业课程体系,并优化集成电路设计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优化;集成电路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34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海情(1982-),男,湖南耒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
以集成电路为龙头的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国家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18号文件),1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我国的集成电路设计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进口产品金额最大的类别是集成电路芯片,超过石油进口。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集成电路(芯片)产业,明确指出,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206月,国务院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加快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10月底12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投资基金成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芯片设计人员达不到需求的10%,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国内高等院校的一个迫切任务[1]。为满足市场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开始批准设置“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2]。
我校开设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期间,由于专业调整,暂停招生。,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恢复本科招生,主要专业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3]。本文根据培养模式要求,从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内容优化两个方面对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
一、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太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专业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是集成电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更好地学习专业方向课提供理论基础。如果基础不打扎实,将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存在较大困难,更甚者将导致其学业荒废。例如,如果没有很好掌握MOS晶体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学生在后面学习CMOS模拟放大器和差分运放电路时将会是一头雾水,不可能学得懂。
但国内某些高校将这些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开设较少课时量,学生不能全面、深入地学习;有些院校甚至不开设这些课程[4]。比如,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没有开设“晶体管原理”这门课程,而是将其内容合并到“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这门课程中去。
2.课程开设顺序不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宽口径专业课之间存在环环相扣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并且,在各类专业课的内部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如果在前面的知识没学好的基础上,开设后面的课程,将直接导致学生学不懂,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某些高校的培养计划中,没有开设“半导体物理”,直接开设“晶体管原理”,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晶体管原理”课程时没有“半导体物理”课程的基础,很难进入状态,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影响[5]。具体比如在学习MOS晶体管的工作状态时,如果没有半导体物理中的能带理论,就根本没办法掌握阀值电压的概念,以及阀值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严重打击学生积极性。“专业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这些专业基础课程本身理论性就很强,公式推导较多,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而我们有些教师在授课时,过分强调公式推导以及电路各性能参数的推导,而不是侧重于对结构原理、工作机制和工作特性的掌握,使得学生(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6]。
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措施
1“。 4+3+2”专业课程体系。形成“4+3+2”专业课程体系模式:“4”是专业基础课“专业物理”、“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3”是专业方向课“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工艺”和“集成电路设计CAD”;“2”是宽口径专业课“集成电路应用”、“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依照整体优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习每门专业课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环环相扣,合理设置各专业课的开课先后顺序,形成先专业基础课,再专业方向课,然后宽口径专业课程的开设模式。
我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本科生实行信息科学大类培养模式,也就是三个本科专业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统一开设课程,主要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等课程,重在增强学生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为各专业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的学习打下很好的理论基础。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分专业开设专业课程。为了均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各学期的学习负担,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理论物理导论”和“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两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中“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这门课程是将固体物理知识和半导体物理知识结合在一起,课时量为64学时,由2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其目的是既能让学生掌握后续专业方向课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又不过分增加学生的负担。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电子器件基础”、“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集成电路设计CAD”和“微电子工艺学”等专业课程。由于“电子器件基础”是其他三门课程学习的基础,为了保证学习的延续性,拟将“电子器件基础”这门课程的开设时间定为学期的1~12周,而其他3门课程的开课时间从第6周开始,从而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方向课时具有高的学习效率和大的学习兴趣。另外,“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程设置96学时,由2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并且,先讲授“CMOS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的内容,课时量为48学时,开设时间为6~17周;再讲授“CMOS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的内容,课时量为48学时,开设时间为8~19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集成电路应用”和“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等宽口径专业课程,并设置其为选修课,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对于有意向考研的同学,可以减少学习压力,专心考研;同时,对于要找工作的同学,可以更多了解专业方面知识,为找到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我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本科生采用信息科学大类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要在大学三年级才能开始开设,时间紧凑。为实现我校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紧跟集成电路发展前沿、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创新性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需要对集成电路设计方向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其学习重点应该是掌握基础的电路结构、电路工作特性和电路分析基本方法等,而不是纠结于电路各性能参数的推导。
在“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和“晶体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冗长的公式及烦琐的推导,侧重于对基本原理及特性的物理意义的学习,以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MOS器件是目前集成电路设计的基础,因此,在“晶体管原理”中应当详细讲授MOS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而双极型器件可以稍微弱化些。
对于专业方向课程,教师不但要讲授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知识,也要侧重于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的使用,以及基本的集成电路版图知识、集成电路工艺流程,尤其是CMOS工艺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要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量。例如,在“CMOS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课程中,总课时量为48学时不变,理论课由原来的38学时减少至36学时,实验教学由原来的10学时增加至12个学时。36学时的理论课包含了单级运算放大器、差分运算放大器、无源/有源电流镜、基准电压源电路、开关电路等多种电路结构。12个学时的实验教学中2学时作为EDA工具学习,留给学生10个学时独自进行电路设计。从而保证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课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论
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而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根据调研结果,分析目前集成电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集成电路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出“4+3+2”专业课程体系,并对专业课程讲授内容进行优化。从而满足我校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培养实用创新型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段智勇,弓巧侠,罗荣辉,等。 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5 )。
[2]方卓红,曲英杰。关于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科技信息,,(27)。
[3]谢海情,唐立军,文勇军。 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电力教育,,(28)。
[4]刘胜辉,崔林海,黄海。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2)。
[5]杨媛,余宁梅,高勇。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 )。
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规划,设计,给排水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壮大和社会文明的进步[1]。市政工程是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内容,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根据本校开设该课程的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与城镇规划专业的专业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心理特征及该门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在对学生的管理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任课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为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向[2]。现在课堂上大多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到处看,互动较少,学习效率不高,“教”和“学”不同步,上课成了一个彼此应付的过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不高,往往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在工作单位要重新学习,没有发挥高等教育专业课应有的教育作用。
在市政工程规划中,管线综合设计非常重要,其涉及城市空间学、城市规划学、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它是一个多对象、多因素、多学科,且综合性很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与科技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到社会历史条件、时间阶段、自然条件以及地域场所的制约,另外由于个体差异,也会导致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内容有所不同。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对城市空间利用造成浪费,给工程留下不应有的遗憾,还会给施工、生产和生活造成不便,甚至会给管网的安全运行、经济的合理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市政工程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联想假设,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浅显易懂地把问题带出。 安排专门的课程实践,多到施工现场去观摩学习。多查一些经典案例,结合知名设计师的设计思路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产生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地上有居民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的配水、配气、配电等的计算,地下有给水排水电力、电缆、电信等管线的设计计算,与实践联系紧密,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要求很高,要将生活中常见的基础设施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因势利导、实时实地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开关、 阀门、管道材质和窨井内部结构等内容,需要使用现代化多媒体以动画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管线综合时,如图1所示,需要明确各个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南北方的区别,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口述出来,对于初次学习本门学科的本校本科生来讲势必很难理解, 在有限的课时内手绘这两幅图显得不太现实。另外, 对于教材里面没有列出有必要讲解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使用多媒体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四、教师的知识储备要与时俱进
在传统城市规划体系中,基础设施规划一直处于一个从属配套的地位。按照传统的规划编制方法,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的规划供给能力都是以国标中确定的人均指标为依据的,指标体系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不超过指标,我们就不会去考虑资源的节约和使用的效率[3]。而水资源的储量和类型决定着使用方式,不同地方对于水资源的使用方式的规定不同,有些发达省市要求家庭冲厕、洗车必须使用中水而不能使用自来水,这已经纳入了法律范畴,如果使用自来水则属于违法行为,以此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水资源。因此,就要求教师用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眼光及时更新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工作中寻求最适合当下以及满足与以后发展的规划方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避免学生一味地服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开拓创新,采取一种全面的、创新的方法,建立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体系。
五、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提高课堂的参与率和积极性
现在在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作为教师需要转换角色,在课堂上是授业者,课下要和他们做朋友,让学生敞开心扉,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产生兴趣。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并给予正面积极的肯定,让其有参与感,提高其积极性。《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这门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90后”学生胆子较大,参与性较强,因此可以将掌握程度为“了解”的部分让学生准备资料讲课,让全班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逐渐降低学生对理论和公式的恐惧感。课程设计时,让学生去现场了解管线铺设时的位置关系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课程设计,为就业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学生管理者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导向
进入大学,很多学生像脱了缰绳的野马,懈怠了学习,加上换了新环境、新同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又有许多的社团和活动,有些学生加入了学生会,有些学生做兼职,再加上现在智能手机又很普遍,各种软件、游戏、购物网站和网上形形色色有利有害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引诱着他们。而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职能是保障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使学校的教育教学顺利进行[4]。 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从学生的专业特色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疏导教师和学生间历来的紧张关系,缩小距离感,从心理角度出发使学生认识课程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开发,为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才搭建平台[5]。
七、结语
《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要的工具,由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遇到很多复杂的情况,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引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课堂的参与兴趣,同时在课下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学习规划,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和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对于顺利完成学业任务、掌握专业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笔者就自己从事教学过程中所摸索和总结出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归纳,对于其他教学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讨论。
参考文献
[1]刘兴昌.市政工程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汤放华,谢宏坤.城市规划专业生产实习环节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10,(5).
[3]钱七虎,陈晓强.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2):191-194.
[4]田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2):45-46.
网络工程规划与集成课程设计 第4篇
小金教工程是围绕教育服务和监管的体系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该工程规划了围绕学生、教师、机构三大主线的二十余个业务信息系统,设计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基础数据库、安全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并按照数据架构统一、公共中间件统一、系统松散耦合、信息门户统一建设、应用统一集成的技术架构进行建设。统一门户与应用集成作为小金教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解决各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问题,实现各业务信息系统用户的统一管理和认证、公共软件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使用,实现一定程度的业务流程集成,为小金教工程终端用户提供统一、集成、易用的应用展示服务。因此,统一门户与应用集成对建设体系化的小金教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统一门户与应用集成基于小金教工程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技术架构规划,通过建设信息门户和应用集成平台,编制相关集成标准,实施各业务信息系统与信息门户、应用集成平台的集成,实现小金教工程各业务信息系统在统一基础设施、统一数据标准和统一技术架构下安全、高效、稳定地运行,初步实现小金教工程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目标。
统一的信息门户与应用集成平台建设和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建设过程中将遵循以下原则:
1.统筹规划。从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入手,对教育行业业务现状和信息化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制定小金教工程业务信息系统集成规划,明确集成内容。该规划基于SOA的构架思想,提供开放、弹性的技术架构,采用主流技术标准,为各类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业务协同创造技术条件。
2.分步建设。根据规划,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依托数据交换、应用集成、运维管理等基础工程,形成数据集成、流程集成和界面集成标准,建立共享的技术架构,采用“新系统执行新架构标准、老系统择机逐步改造”的策略,分步实现集成目标。
3.注重实效。在应用效果方面,以用户体验为重心;在建设效率方面,依托成熟的技术和平台,与有经验的集成商合作,保障平台建设和应用集成的效率;在建设效益方面,一是在尽量少改变现有系统的情况下实现集成整合目标,有效保护原有投资,二是作为新建业务信息系统的基础平台,应具备较强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三、集成模式
统一的信息门户与应用集成的建设基于业务功能服务化的思路,采用“平台+应用”的集成模式,实现小金教工程各业务信息系统的整合。业务信息系统的前台应用化、后台平台化,打通系统间的数据、应用、流程和界面,根据业务需求将其组合成相应的业务功能模块,当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能够快速、低成本、高效率地应对业务变化,提升信息化对业务的适应能力。
目前,大部分小金教工程业务信息系统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部署运行和统一维护的原则进行建设,但部分系统由于特殊原因在规划未全部完成前先行开始建设,导致这部分系统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技术平台、不同的开发技术、不同的接口标准和不同的部署方式。
鉴于上述情况,统一门户与应用集成规划先启动建设信息门户、统一用户管理与认证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公共软件资源平台等平台,并基于这些平台对各业务信息系统开展集成整合,规范各业务信息系统的设计,并根据各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情况酌情适度实施集成。同时预留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整合的接口,以便在今后条件成熟时扩展实施。
四、建设内容
统一门户与应用集成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如下部分:信息门户(包括数据展示平台)、统一用户管理与认证平台、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数据采集平台、公共软件和公共组件、应用监控平台和集成标准规范。
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1.信息门户
信息门户是集中展现小金教工程各业务信息系统相关信息、数据和功能的综合性门户。面向公众,它是提供教育部各职能业务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展示平台;面向小金教工程业务用户,它是进行统一业务办理和数据处理的工作平台。
信息门户采用开放、标准的技术框架,实现面向管理部门和个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实现业务信息系统间的单点登录。同时信息门户还提供相应的管理模块,通过便捷、灵活、图形化的操作,实现门户样式、布局、信息和集成内容的变更。
2.数据展示平台
数据展示平台主要面向领导,展示可用于领导决策分析的信息和数据。平台具有集成和展示功能,集成来自各业务信息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的界面和数据,进行统一、灵活、形式丰富的数据展现。
数据展示平台以信息门户的框架为基础,提供随时随地、安全便捷、能通过平板电脑、大屏幕电视和PC电脑等多种终端接入浏览的能力。
3.统一用户管理与认证平台
统一用户管理与认证平台实现各业务信息系统用户的统一管理、统一认证和授权。统一的用户认证管理有助于解决各业务信息系统用户分散管理时用户信息不能及时同步的问题,提高了用户的可管理性、访问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降低了信息资源访问控制的复杂度。
根据小金教工程各业务信息系统的特点,可采用多中心分布式用户管理或集中存储分级管理的用户管理模式。通过统一用户管理平台,实现组织结构、用户信息、角色、权限和群组等信息的维护和管理,并能够向各业务信息系统提供基于标准协议的用户身份认证、用户信息同步等接口,使得各业务信息系统能及时获取用户相关信息。统一用户管理平台提供系统级粗粒度的用户授权管理,细粒度的功能或数据级权限应由各业务信息系统进一步实现管理和授权。
4.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
通过建设通用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小金教工程中央级内部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同时也实现中央级与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间的数据交换。
小金教工程规划设计了公共基础代码数据库和其他主题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由专门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需要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将这些数据共享给各业务信息系统使用。
除了实现内部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小金教工程大部分业务信息系统将同时在中央级和省级进行部署,需要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中央级和省级系统间数据的收集和分发。为确保此间数据的安全,采用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等技术,确保两端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
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管理,能及时监控各交换节点的运行状况,记录所交换数据的流向和流量,在发生问题时及时提醒管理员进行处理。
5.数据采集平台
数据是小金教工程的重要基础,所有数据都是由小金教工程各业务信息系统从最终用户采集而来。为了避免各业务信息系统重复开发类似的数据采集软件,特别规划建设了通用的数据采集平台。
数据采集平台由数据采集客户端和数据管理服务器构成,考虑其通用性,在数据表单的多样性和分发机制、审核流程的灵活定制、用户和数据表单的权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可配置性设计。
6.其他公共软件和公共组件
小金教工程各业务信息系统基本为管理信息系统,在业务功能和技术实现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常使用一些具有类似功能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组件。为了便于实现各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节约投资和开发成本,将多个业务信息系统公用的软件平台和组件,通过统一封装和集中管理,以服务的方式统一提供给各业务信息系统使用。
对于能够以标准协议和集群方式提供服务的公用软件,将在数据中心统一安装配置,供各业务信息系统连接使用;对于没有标准协议或无法以集群方式提供集中服务的公用软件,将规定所使用软件的品牌和版本,各业务信息系统分别独立安装使用。
各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所需的公共组件可分为基础功能组件和业务组件两类。身份认证、日志管理、字符处理等与业务无关的基础功能组件将统一开发、部署和管理,各业务信息系统以服务的方式直接调用;业务信息系统的共性业务功能,酌情封装成通用业务组件,供有需要的业务信息系统调用。
7.应用监控平台
为了确保信息门户和各类软件平台能够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及时发现平台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需要建立应用集成运行环境的监控平台。监控范围覆盖应用集成运行环境的主要软件平台,并能够对主要指标进行监控。
由于部分小金教工程业务信息系统以分级形式部署到省,为确保包含省级系统在内的整体系统正常运行,小金教工程中央级的运行监控平台可直接监控省级应用集成运行环境的运行情况,并能够集中展现在中央级监控系统的界面中。
应用监控平台提供独立、友好的图形监控界面,监控数据的采集频度可配置,并可配置各项监控指标的告警阀值。监控数据以日志形式保留,并可随时查阅历史监控数据,可对监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运行监控数据报表。
8.集成标准规范
集成标准规范是指导各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商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顺利并有效实现应用集成的重要保障。
规范分为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两类。技术规范从门户集成、用户认证、公用软件和公共组件接口、数据共享交换接入和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约束;管理规范从应用集成实施、用户管理、业务系统上线部署等方面进行了约定。
五、结束语
作为基础性的工程,小金教工程统一门户与应用集成工作正在加紧开展。目前正在搭建应用集成支撑平台,并进行相关的平台定制开发工作,预计2012年底前能够提供统一门户和应用集成的能力。?
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方案 第5篇
网络方案专项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目录完成一个完整的校园网络方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网络规划、网络工程核算、网络产品市场跟踪、网络方案文字写作、网络拓扑图形的绘制等多方面能力。
一、基本要求
以学院为例设计一功能齐全的高校校园网,包括WORD文档和PPT演示文稿各一份。
二、方案包括两部分:(应用的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Visio)
1. 网络设计方案书(DOC格式)
2. 网络设计方案演示文稿(PPT格式)
三、方案设计思路:
1. 环境平台:综合布线(双绞线和光缆)、机房设计(UPS供电、防雷)
2. 网络架构:单或双核心;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
3. 出口设计:双出口(教育网+电信网)
4. 信息平台:数据库选择(SQL Server、Oracle…)
5. 网络应用:Web、FTP、E-mail、DHCP、认证计费、OA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
6. 网络安全:防火墙、VPN、IPS、审计服务器、防病毒措施等等
7. 涉及的设备:交换机(核心、汇聚、接入)、路由器、服务器(机架式)、磁盘阵列(SAN)、线缆(双绞线和光缆)、防雷设备、UPS….四、设计步骤:
1. 从网络架构、出口设计、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等入手,先画出网络拓扑图
2. 依据网络拓扑图,统计出设备数量、型号(如:核心交换机台数由网络架构决定,汇聚层交换机台数由设定的分中心个数决定,接入层交换机台数由房间数量决定。)
网络改造集成规划方案 第6篇
规划方案/ 17
目录1
项目概述..........................................................................................1
项目背景....................................................................................1
项目目标....................................................................................1
项目范围..........................................................................................2
参考依据..........................................................................................2
建设原则..........................................................................................3
改造方案..........................................................................................3
办公网改造................................................................................3
综合网改造................................................................................4
综合布线改造.............................................................................5
互联网及机房建设......................................................................6
网络监控....................................................................................7
工程概算....................................................................................8
经费预算....................................................................................9
项目管理.........................................................................................11
实施计划...................................................................................11
组织保障..................................................................................12
质量管理..................................................................................12/ 17
售后服务........................................................................................13
现场培训..................................................................................13
服务保证与承诺.......................................................................13项目 概述
项目背景 XXX 办公网和综合信息网的网络改造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提高信息利用的要求,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当前的网络结构和链路能够很好的承载不断扩充的办公业务需求。同时为了满足企业更好的利用互联网资源。从而推动 XXX 企业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发展。
XXX 企业办公楼网络改造项目主要涉及到三套网络:办公网、综合信息网、互联网。这三套网络需要相互之间物理隔离,三套网络之间的改造相对独立。
项目目标 本次网络改造的目标,实现综合信息网和 办公网的客户端无盘统一管理。阻止客户端可能存在的被攻击或信息泄露。实现企业内部访问互联网资源的同时保障内部客户端的安全。
根据实际考察和相互交流,本次 XXX 办公网和综合信息网改造的目标为:
A)尽量保留用户现有网络中的设备,在确保用户正常业务使用的前提下减少用户投资。
B)在初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到如何实现数据传输,还要充分考虑网络的冗余与可靠,否则一旦运行过程网络发生故障,系统又不能很快恢复工作; C)纳入对网络安全性的考虑。在办公网和综合信息网中传递的数据
都是相当重要的信息,因此一定要保证数据安全保密,防止非法窃听和恶意破坏,在网络建设的开始就考虑采用严密的网络安全措施。
D)网络改造建设要为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随着将来企业业务的增长,网络的扩展和升级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E)由于视频会议、视频点播、IP 电话等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网络传输的数据已不再是单一数据了,多媒体网络传输成为世界网络技术的趋势。企业着眼于未来,对网络的多媒体支持是有很多需求的。项目范围
本次网络改造涉及办公网、综合信息网、互联网、网络监控及综合布线等项目范围。
在完成项目后,需要提交项目运行过程的全部安装、配置、测试、验收相关的项目文件。
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最终的信息模块分布图和设备物理链路分布图;提供关于链路和信息模块的标签分配表; 针对交换机的安装,提供关于初步管理配置的配置模板(包括访问控制、密码设定、终端限制、环路避免、端口安全等);针对每条链路均提供连通性测试和网络延迟测试并生成记录。参考依据
GB/T 18233-2008(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通用布缆国家标准)
GB/T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 21671-2008(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
HJ 460-2009(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建设 原则
网络建设依据一下主要原则:
满足办公网络和综合信息网的业务应用系统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硬件资源,进行网络改造时考虑与已有的专用办公网相兼容;网络改造考虑安全可靠、可管理和可扩展的网络结构。
高可靠性-选用可靠性高的网络产品,合理设计网络架构,制定可靠的网络备份策略,保障网络有故障恢复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支持网络的正常运行。
实用性-网络改造方案设计实施应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费用,追求高的性效比。
可扩展性-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网络可以平滑的扩充和升级,减少对网络架构和现有设备的调整。改造 方案
办公网改造 在现有网络内增加 4 台交换机,其中三台交换机用作终端接入层,另外一台用作数据汇聚层。
综合考虑到目前各楼层房间的信息面板的信息点的数量和未来的扩展需求,选择接入层交换机为由 24 个百兆电口和 4 个千兆上联口的二层可网管交换机。用作数据汇聚层的交换机采用高端的支持 IPV6 功能的智
能弹性交换机,其有 24 个千兆电口和 4 个千兆下联光电口。以便为接入层链路提供高速的数据汇聚和传输。
各交换机安装好光模块,到光配架用 LC-FC 一对单模光纤联通。三台接入层交换机通过光纤分别连接到 汇聚层的 IPv6 智能弹性交换机。最后通过光纤将 智能弹性交换机连接到指定的分布层交换链路上。然后测试所有线路看网络访问是否正常。
在办公大楼的各楼层设置楼层配线间,确保现有的配线架到各办公室的线路已经铺设完毕和测试联通。充分的利用原有的线路。
在机柜上新增配线架,以便与弥补当前配线间的配线架接口数量不足的情况。在新增的配线架上安装网络模块,同时更换用户需求中指定的各方面的信息面板以提供足够的网络信息点。
线路准备完毕后,将网络交换机安装到各个楼层的配线间内,然后测试各条链路的对应关系并标记。
综合网改造 在现有网络内增加 4 台交换机,其中三台交换机用作终端接入层,另外一台用作数据汇聚层。
综合考虑到目前各楼层房间的信息面板的信息点的数量和未来的扩展需求,选择接入层交换机为由 24 个百兆电口和 4 个千兆上联口的二层可网管交换机。用作数据汇聚层的交换机采用高端的支持 IPV6 功能的智能弹性交换机,其有 24 个千兆电口和 4 个千兆下联光电口。以便为接入层链路提供高速的数据汇聚和传输。
与办公网类似,安装好各交换机的光模块,到光配架用 LC-FC 一对单模
光纤联通。三台接入层交换机通过光纤分别连接到 汇聚层的 IPv6 智能弹性交换机。最后通过光纤将智能弹性交换机连接到综合信息网络指定的分布层交换链路上。然后测试所有线路看网络访问是否正常。
在大楼的各楼层设置楼层配线间,确保现有的配线架到各办公室的线路已经铺设完毕和测试联通。充分的利用原有的线路。
在机柜上新增配线架,以便与弥补当前配线间的配线架接口数量不足的情况。在新增的配线架上安装网络模块,同时更换用户需求中指定的各方面的信息面板以提供足够的网络信息点。
线路准备完毕后,将网络交换机安装到各个楼层的配线间内,然后测试各条链路的对应关系并标记。
在综合信息网中,为了便于对客户端加强管理和提高信息安全的保密措施,部署 46 台无盘工作,通过增加一台管理工作站,在它上面安装无盘管理软件,统一管理和维护 46 台无盘工作站。
综合布线改造 综合布线系统在充分考虑信息点(或模块)分布和数量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设计,精心施工。信息点分布和数量应至少能满足未来 5-10 年内的应用和用户需求,避免短期内重复施工。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布线硬件主要包括:配线架、传输介质(双绞线和光纤)、通信模块、线槽和管道等。
综合布线包括六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主干子系统。
为办公网与综合信息网分别布两条 50 米长的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网线使用蓝色和红色加于区分。这两条线分别从 3 楼的配线间一直连接到 4 楼的指挥室,涉及到跨楼层穿线的工作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准备配线架用的 1.5 米跳线和预备一些水晶头做耗材使用,确保任务的完成。
每个房间的信息点的面板的数量根据用户要求(需要更换)进行布置。每个信息点由一个双口信息面板(RJ45 接口)组成:一个为语音点,一个为数据点,或者两个都为数据点。所有的信息插座、面板和配线架管理系统模块都有标记。
在进行布线时需要线槽时,线槽的规格按这样确定:线槽的横截面积保留40%的富余量以备扩充,超5类双绞线的横截面积为0.3平方厘米。线槽安装时,注意与强电线槽的隔离。
互联网 及机房建设
图 5.4:互联网及机房改造图 基于原有互联网机房的布线结构做有限的扩展,新增 20 台无盘工作站,统一接入到新增的接入层交换(H3C5120)上。
无盘工作站通过专用的无盘管理服务器(DELL)进行管理和维护。在互联网机房的 ISP 接入出增加一台路由器(H3C ER6300)作为网络边界,同时,为了考虑互联网的访问控制,增加一台防火墙(H3C F1000S)作为安全措施。
互联网机房原有线路已铺设到讲台位置,需要重新延长。用网络模块延长后铺设到角落位置。在机房角落安装机柜,放置服务器与网络设备等。
将所有设备连接完毕后调试,网络路由器安装在最前端连接运营商的互联网出口,防火墙安装后端提供网络防护。H3C 5120 连接各台互联网电脑,提供汇聚作用。
网络监控 为了确保企业机房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除了在系统软、硬件层面的支撑,还需要有一种切实有效的机房实时监控系统。本次项目中增加了如下三项监控内容:温湿度监控报警器、电力报警器、视频监控摄像头。
整个 GPU 边缘融合系统由投影显示部分、多屏控制系统和控制软件系统组成。投影显示部分:主要包括一个专业清投视讯投影屏幕,而投影仪阵列是由标准化的若干投影机并联而成;多屏控制系统:边缘融合机连接计算机,兼容传输并合成多种图像信号源,以满足需求的画面尺寸和分辨率显示在大屏上。本方案系统具备:4 路高解析度显示通道;4 路复合视频信号输入;4 路计算机信号输入;控制软件系统:是一套专用的控制软件,负责控制大规模投影系
统的图像拼接、边缘融合、色彩校正、几何校正和显示效果的调整,选择需要的显示信号的图像,以及用户的分级管理等功能。
GPU 边缘融合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要把用户所需要显示的信号按照用户的要求显示到通过多通道投影融合之后的大屏上,本系统中,用户应用系统中计算机信号源主要来自于用户网络中的计算机信号、远程监控的视频信号以及图形处理机中预存的展示信息,在我们的设计方案中,这些信号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显示到大屏上去的。
同时清投视讯GPU边缘融合系统是由高分辨率和高亮度的投影拼接融合而成,所以整个显示区域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色彩还原真实,能保证色彩的长期运行稳定不变,图像失真小,亮度均匀,显示清晰等。
工程概算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参数、说明 数量 1 全千兆安全智能交换机 24 个 10/100/1000Base-T 以太网端口,4 个1000Base-X SFP 千兆以太网端口 2 2 安全智能三层交换机个 10/100Base-TX 以太网端口(PoE),2 个10/100/1000Base-T 以太网端口,2 个复用的100/1000Base-X SFP 千兆以太网端口 6 3 光模块 单模千兆光纤模块 12 4 面板 Rj45 双头网络面板 40 5 信息模块 Rj45 信息点模块 80 6 配线架 Rj45 配线架 2 7 无盘软件 基于 PXE 启动方式,用于远程启动的网络平台软件企业版 46 无盘工作站 处理器:E8400;内存4G DDRIII 1066;512M独立显卡;4.5L 立卧两用迷你机箱;耳麦;PS/2 键盘鼠标。
经费预算 网络名称
设备名称
品牌
型号
数量
单价
总价
办 公 网 交换机 H3C LS-5120 1
交换机 H3C LS-3100-52P-H3 3
光模块 H3C SFP-GE-LX-SM1310-A 6
面板 安普
信息模块 安普 超五类的 40
配线架 安普
综 合 信 息 网 交换机 H3C LS-5120-24P-EI-H3 1
交换机 H3C LS-3100-52P-H3 2
交换机 H3C LS-3100-52P-H3 1
光模块 H3C SFP-GE-LX-SM1310-A 6
面板 安普
信息模块 安普
配线架 安普
台式电脑 联想 启天 M4300S 46
无盘软件 锐起 V3.0 企业版 46
互 联 网 服务器 DELL R710 1
防火墙 H3C F1000-S 1
交换机 H3C LS-5120-52P-LI 1
路由器 H3C ER6300 1
显示器 优派 VA1932wa 4
台式电脑 联想 启天 M4300S 20
无盘软件 锐起 V3.0 企业版 20
机柜
机 房安 全监控 温湿度监控报警器电力报警器 科宇
视频监控 监控头 1
视频监控电脑 联想 启天 M7150 1
边缘融合控制器 清投视讯 GPU 边缘融合机TNB-S3124T 1
工 程 电源面板 TCL
配件 模块 安普
网线 安普
光纤 金牛
网线 安普
项 目集成 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现场的工程施工、售前方案设计、一年内的售后上门服务
工 程税点 工程费用的 5%
费 用总计项目管理
实施计划 序号 任务阶段名称及详细项目 预计时间 1 各个配线间分线 3 工作日 2 安装配架、网络模块、墙上面板 3 工作日 3 各个网络的网络设备安装调试 4 工作日 4 互联网机房布线、安装机柜配置服务器 3 工作日
序号 任务阶段名称及详细项目 预计时间 5 视频矩阵安装调试、其他综合布线工作 4 工作日 6 总计 17 工作日
组织保障 为确保本次 XXX 办公网和综合信息网的网络改造工作各项任务的顺利落实,各相关参与单位必须要做好组织保障,各单位各施其责,协作配合,保障网络改造项目正常有序按进度的完工。各单位职责与角色如下:
XXX 企业 用户方,负责提供具体项目的实际需求,在项目实施前反馈必要的需求变更或者提供详细支持信息,在项目过程中,参与项目监控合反馈具体期望,最后组织项目验收
XXX 有限公司 负责网络改造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
质量管理
在项目实施初期,制定完善的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在网络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交付等过程中,充分做到全过程有跟踪记录,书面化记录工程过程的详细实施记录和出现的问题。做好对项目问题的日志记录和对出现问题的应
对措施的计划。
每安装一个设备或硬件模块,均需要做单点测试,确保项目过程中每一步的质量都有保证。在执行安装和测试前,制定项目工作流程、安装核对表、测试核对表。
在项目交付前,需要根据相关质量核对表对各项做逐一的审计。
整个工程都需要严格遵守《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做到布线整洁、美观和干净。对设备、线路、端子、模块、插座等一一用标签标明用途、连接等信息。售后服务
现场培训 根据用户系统实际环境的情况,在现场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和结束后,针对项目中发现的和已经纠正的问题,进行现场讲解,使用户详细了解改造后的网络状况,针对设备配置、日常维护、故障解决等方面内容进行完全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可以使用户具备自操作、自学习、自维护的基本工作能力。
培训地点:用户现场; 培训时间:项目实施或最后验收时; 培训人数:用户自定义; 培训内容:网络系统整改介绍、无盘管理系统配置、使用、维护等;
服务保证与承诺(1 1)
质量保证和服务承诺书
我方提供的所有货物保证是全新,未使用过的正宗原装合格正品,保证进口产品全部通过正规合法渠道。
(2 2)
保修,包换措施,设备升级
质保期内的服务:所有硬件设备均提供三年硬件质保 ㈠ 保修期内的产品硬件质量问题我方负责对其提供的设备进行上门维修,不收取额外的费用; ㈡ 提供 7*24 小时技术支持热线服务,工作日内出现质量问题时或故障时,自接到用户电话后两个小时内到达现场解决故障。
(3 3)
一年免费运行维护服务 在系统交付后,提供一年的免费网络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服务。维护服务期满前,总结和分析维护期发现的错误和问题,提交“系统维护报告” 给用户提出系统性的建议。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