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vf心得体会 第1篇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我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个课程设计,好多东西都不会。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课设完成了。不过大家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就开始积极的准备当中,我也开始了图书借阅系统的课程设计。首先我分析了相关的题目内容,并由此而进行了相关资料和书籍的查询工作然后才开始正式进行设计。一开始不知从何下手但后来分析了一下题目。图书管理主要就是有一些操作来完成,这些操作包括:新进图书基本信息的输入、图书基本信息的查询、对 撤消图书信息的删除、为借书人办理注册、办理借书手续、借书人信息等等。最后编写退出系统的函数。同时通过这几天的程序及报告编写,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自己知识的很多漏洞,看到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是比较脆弱。尤其 是编写大型的程序所要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程序编好了,还要经过调试和修改,这步也很关键,好的程序是经过了无数次的修改和调试才产生的。我的程序基本上能够 满足要求,但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我应该在多看书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的练习。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按照书上介绍的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我首先进行需求分析,得到了图书管理员详细的回答后,我想的是这些细节的东西应该应用到我们具体哪些步骤中。开始时没有头绪的,思路渐渐有所清晰后,我就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在画数据流程图和完成数据字典的时候,其实遇到很多困难,主要集中在数据字典中,数据项的填写很乱,我们觉得我们完成的结果中应该存在很多问题。在画E-R图时,按自己大脑的过期思维去想,应该是我们所体现出来的上述E-R图,但是预约和借阅,借阅和续借,和还书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这又是一大漏洞。再以后SQL建表时也不确定。总之,我们认为这个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通过这次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开始对数据库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怎么通过编程建立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在设计的期间,遇到的问题很多,好多知识根本就不懂,然后经过查书没上网搜索和问老师和同学,最后终于慢慢的完成了这个课程设计。在此谢谢老师和同学的帮忙,顺利完成了我大学的第一个课程设计。
最后,在这里对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一定再接再 厉,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vf心得体会 第2篇
已知:数据表如下,包含以下字段:工号(C)、姓名(C)、性别(C)、部门(C)、婚否(L)、工作日期(D)、工资(N)、补贴(N)、公积金(N),应发工资(N)。(填写命令时,均不考虑表的打开和关闭。)
1、显示命令——List [范围] [fields <表达式>] For <条件> 示例:
(1)列出工号前2位等于“01”的男性职工的信息 list all for left(工号,2)=“01” and 性别=“男”(2)列出部门为“财务科”的女性职工的工号,姓名,性别和部门 list all fields 工号,姓名,性别,部门 for 部门=“财务科” and 性别=“女” 练习:
(1)列出部门为“财务科”和“研发部”的所有女性职工的信息
2、批替换命令——Replace [范围] <字段名1> with <表达式1>, … [for <条件>] 示例:
(1)为8月份参加工作的职工每人增加55元补贴 replace 补贴 with 补贴+55 for month(工作日期)=8 练习:
(1)计算并替换每一条记录中的“公积金”字段(公积金=工资*0.05)(2)为部门是“财务科”的职工每人增加12%的补贴(补贴=补贴*1.12)
(3)将工号前4位是“0202”的职工所属部门改为“出纳科”
(4)在“工资”字段中,为2000年以前(不含2000年)参加工作的职工每人增加270元
3、物理删除命令——Delete[范围]
示例:
要求物理删除2000年以后(含2000年)参加工作的部门为“研发部”的职工记录 DELETE ALL FOR YEAR(工作日期)>=2000 AND 部门=“研发部” Pack 练习:
要求物理删除1990年以前(不含1990年)参加工作的部门为“办公室”的职工记录
4、指针定位命令——locate [for <条件>] 示例:
要求将记录指针定位在第一条05年参加工作的男性职工记录 LOCATE FOR YEAR(工作日期)=2005 AND 性别=“男” 或 LOCATE FOR SUBSTR(DTOC(工作日期),7,2)=“05” AND 性别=“男”
5、索引命令——Index on 关键字 tag 索引名
示例:
要求以工资和姓名为为索引关键字建立一个结构复合索引文件,索引名字为“xmgz” INDEX on STR(工资,7,2)+姓名 TAG xmgz
6、统计命令——sum,average,count,calculate SUM [范围] [求和列表] [FOR <条件>] [TO 变量列表] 示例:
(1)统计部门为“财务科”的女性职工的工资字段总和,并将结果赋给变量A51 SUM ALL 工资 FOR 部门=“财务科” AND 性别=“女” TO A51(2)统计女性职工中补贴一项的最低值,并将结果赋给变量A58 calculate min(补贴)for 性别=“女” to A58 练习:
(1)统计女性职工中工资不超过1800元的人数,并将结果赋给变量A56
(2)统计男性职工中补贴一项的最高值,并将结果赋给变量A57
7、排序命令——Sort [fields <表达式>] on fieldname[/D] to tablename 示例:
按照“性别”降序生成一个名为“人事表2”的新表,其中包含4个字段:工号、姓名、性别和部门。Sort fields工号,姓名,性别,部门 on 性别/D to人事表2 VF小结:
1、数据类型
2、命令结构
基本结构:命令动词[
3、常用的函数
vf心得体会 第3篇
X线球管:3.5MHU。
焦点尺寸:1.1mm1.1mm (小) 、1.7mm1.7mm (大) 。
高压发生器:36kW。
扫描层厚:1mm、2mm、3mm、5mm、7mm、10mm。
扫描时间:1.0s、1.5s、2.0s、3.0s。
扫描野:180~480mm。
机架倾斜角度:-30°~+30°。
管电压:80kV、100kV、120kV、135kV。
管电流:30~300mA。
空间分辨力:10%mtf时9 lp/cm, 2%mtf时11 lp/cm。
高对比分辨力:0.45mm±0.05mm。
低对比分辨力:2.5mm。
用户评价>>
VF数据库教学内容与方法初探 第4篇
关键词:Visual FoxPro教学 新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应用型人才的培養,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认知方式,进入到教育课程中来。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教育理念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下指导学生学习,在Visual FoxPro数据库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实践,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
一、Visual FoxPro数据库教学分析
Visual FoxPro数据库教学具有简单易学和面向对象程序处理的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普遍采取“案例教学+教师讲授”的方式。但是,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技能学习中,创新想法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对传统教学进行革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编程的能力。
1.Visual FoxPro数据库教学现状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般不重视上机实践环节,上机之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模仿教师讲授的实例学习,更没有创新意识,结束课程教学时也不会带着问题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以往的教学环节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内容为主体,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练习,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这样,学生就不能学以致用,影响学习积极性。
2.Visual FoxPro数据库教学改革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应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信息素养。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分析Visual FoxPro数据库教学、,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探索出适合Visual FoxPro数据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势在必行。
二、Visual FoxPro数据库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新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基础。Visual FoxPro数据库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分层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大多使用分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需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学生获得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有侧重地调整教学内容。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简到难,逐步推进。在章节学习中,突出实训内容,分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Visual FoxPro数据库教学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法与分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彻底改变单一学习的模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需要让学生掌握使用技能和方法,为独立学习做好铺垫。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分配超出个人能力的任务,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合作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是学生与家长之间。通过多种方式的协同合作、互动学习,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另外,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可以创设学习思维空间,合理利用网络环境,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三、Visual FoxPro数据库教学内容分析
Visual FoxPro数据库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面向对象编程的理解和运用。为了提高学生使用VFP的实际能力,在对教材进行分析之后,制定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模块化的教学内容需要设计教学模块,分层次逐步完成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教学模块目标,可以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完成项目任务的学习。模块的制定中心是围绕一个项目完成,模块之间有渗透和联系。例如,学生管理系统包含数据模块、显示模块、检索模块等。数据模块包含表的创建、数据库的创建以及表与索引的操作;显示模块包含查询、视图的设计等;检索模块包含有对表单和报表以及标签的设计等。各个模块有机结合,最终完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根据需要,设计出创新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寓教于乐,收获知识。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独立实践的提高,以及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发挥。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高级技工学校)
VF常用语句 第5篇
一、基本操作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完成如下操作:
1.用SQL INSERT语句插入元组(“p7”,“PN7”,1020)到“零件信息”表(注意不要重 复执行插入操作),并将相应的SQL语句存储在文件one.prg中。
2.用SQL DELETE语句从“零件信息”表中删除单价小于600的所有记录,并将相应 的SQL语句存储在文件two.prg中。
3.用SQL UPDATE语句将“零件信息”表中零件号为“p4”的零件的单价更改为1090,并将相应的SQL语句存储在文件Three.prg中。
4.打开菜单文件mymenu.mnx,然后生成可执行的菜单程序mymenu.mpr。
二、简单应用
在考生文件夹下完成如下简单应用:
1.modi1.prg程序文件中SQL SELECT语句的功能是查询哪些零件(零件名 称)目前用于三个项目,并将结果按升序存入文本文件results.txt。给出的SQL SELECT语句中在第1、3、5行各有一处错误,请改正并运行程序(不可以 增、删语句或短语,也不可以改变语句行)。
2.在考生文件夹下创建一个表单,表单名和表单文件名均为formone.scx,如下图所示,其中包含一个标签(Label1)、一个文本框(Text1)和一个命令按钮(Command1)。然后按相关要求完成相应操作。
@#@#@#@#@#
(1)如图所示设置表单、标签和命令按钮的Caption属性。
(2)设置“确定”按钮的Click事件代码,使得表单运行时单击该按钮能够完 成如下查询功能:从“项目信息”、“零件信息”和“使用零件”表中查询指定项目所 用零件的详细信息,查询结果依次包含零件号、零件名称、数量、单价四项内容,各记录按零件号升序排序,并将查询结果存放在以项目号为文件名的表中,如指 定项目号为s1,则生成文件s1.dbf。
最后执行表单,并依次查询项目s1和s3所用零件的详细信息。
三、综合应用
按如下要求完成综合应用(所有控件的属性必须在表单设计器的属性窗口中 设置):
1.根据“项目信息”、“零件信息”和“使用零件”三个表建立一个查询(注意 表之间的连接字段),该查询包含项目号、项目名、零件名称和(使用)数量四 个字段,并要求先按项目号升序排序、再按零件名称降序排序,查询去向为表 three,保存的查询文件名为chaxun;
2.建立一个表单,表单名和文件名均为myform,表单中含有一个表格控件 Grid1,该表格控件的数据源是前面建立的查询chaxun;然后在表格控件下面添 加一个“退出”命令按钮Command1,要求命令按钮与表格控件左对齐、并且宽度 相同,单击该按钮时关闭表单。最后运行该表单。
**************************************************************************************** *第 0001 套
**************************************************************************************** 第 1 题如下描述中正确的是:(D)A、数据库中仅存储数据
B、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集合的组成部分
C、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很高的冗余并缺乏数据独立性
D、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
第 2 题在Visual FoxPro中,以下描述中错误的是:(C)A、普通索引允许出现重复字段值 B、唯一索引允许出现重复字段值 C、候选索引允许出现重复字段值 D、主索引不允许出现重复字段值
第 3 题在Visual FoxPro中,定义数据的有效性规则时,在规则框输入的表达式的类型是A、数值型 B、字符型 C、逻辑型 D、日期型
第 4 题在Visual FoxPro中修改数据库、表单和报表等组件的可视化工具是(C)A、向导 B、生成器 C、设计器
D、项目管理器
第 5 题在Visual FoxPro中,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A、视图设计器中没有“查询去向”的设定
B、视图设计完成后,视图的结果保存在以.QPR为扩展名的文件中 C、视图不能用于更新数据
D、视图不能从多个表中提取数据
第 6 题在Visual FoxPro中,下面的描述中正确是(B)A、视图就是自由表
B、没有打开任何数据库时建立的表是自由表 C、可以为自由表指定字段级规则
D、可以为自由表指定参照完整性规则
第 7 题传统的集合运算包括(B)A、并、选择和投影 B、并、差和交 C、并、交和选择 D、交、差和投影
第 8 题下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A、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表
B、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文件
D、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员
第 9 题在Visual Foxpro中,下面对查询设计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D)A、“排序依据”选项卡对应JOIN IN短语 B、“分组依据”选项卡对应JOIN IN短语 C、“连接”选项卡对应WHERE短语
(C)
**************************** *常用
**************************** 删除表命令 drop table 表名
sql 数据增删改
insert into 零件信息values(“p7”,“PN7”,1020)说明:插入数据
delete from零件信息 where 单价<600 说
明:删除数据
update 零件信息 set 单价=1090 where 零件号=“p4” 说明:更新数据
ALTER TABLE 表结构增删改
ALTER TABLE 金牌榜 add 奖牌总数 i check 奖牌总数>=0
说明:增加字段并设置有效
性规则
ALTER TABLE 评委表 alter 评委编号 set check left(评委编号,2)=“11”说明:修改已有字段的有效性规则
ALTER TABLE 学生 add 性别 c(2)DEFAULT “男”说明:增加字段并设置默认值
ALTER TABLE 学生 alter 性别 c(2)set DEFAULT “男”说明:修改字段并设置默认值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UNIQUE 学号 tag 学号说明:建立候选索引 (表达式 tag
索引名)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primary key 学号 tag 学号 说明:建立主索引 (表达式 tag 索引
名)
sql 复制表结构
create table golden(国家代码 c(3),金牌数 i,银牌数 i,铜牌数 i)
sql 复制表结构与数据
select * from 教师 order by 职工号 into table 高校教师
index 建立索引
index on 客户号 tag khh 说明:(表达式 tag 索
引名)
常用命令
report form 报表文件名 preview 说明:(报表预览)
thisform.release 说明:(表单退出)菜单
说明:(菜单分隔符)
set sysmenu to default 说明:(返回系统菜单)do 菜单名.mpr 说明:(调用菜单)顶层表单调菜单方法 显示》常规选项》顶层表单 表单名.release 顶层菜单退出表单
showWindows=2 说明:(设置表单属性)
Init事件 说明:(在表单Init事件里写下面代码)do 菜单.mpr with this,.t.select 语法
select 性别 from 表 where条件1 group by 性别 order by 总分 desc,数学 desc into table 表名 into table 表名 into cursor 临时表名 into array 数组名 to file 文件名.txt
count(*)sum(字段名)avg(字段名)max(字段名)min(字段名)
select 性别,count(*)as 总人数 from 表 group by 性别
select 性别 from 表1 inner join 表2 on 表1.编号=表2.编号 join 表3 on 表2.编号2=表3.编号2
select 性别 from 表1 inner join 表2 join 表3 on 表2.编号2=表3.编号2 on 表1.编号=表2.编号 select 性别 from 表1,表2,表3 where 表1.编号=表2.编号2 and 表2.编号1=表3.编号1
创建视图
create view 视图名 as 一条select语句
二级笔记.txt
**************************************************************************************** *第 0001 套
**************************************************************************************** 第 1 题耦合性和内聚性是对模块独立性度量的两个标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A、提高耦合性降低内聚性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B、降低耦合性提高内聚性有利于提高模块的独立性
C、耦合性是指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D、内聚性是指模块间互相连接的紧密程度
第 2 题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不是n(n-1)/2的排序方法是(D)A、快速排序 B、冒泡排序
C、直接插入排序 D、堆排序
第 3 题设有表示学生选课的三张表,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课程C(课号,课名),选课SC(学号,课号,成绩),则表SC的关键字(键或码)为(C)A、课号,成绩 B、学号,成绩 C、学号,课号
D、学号,姓名,成绩
第 4 题A、选择 B、投影 C、插入 D、连接
第 5 题程序流程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C)A、图元关系 B、数据流 C、控制流 D、调用关系
第 6 题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A、多态性 B、自顶向下 C、模块化 D、逐步求精
第 7 题下列关于栈的叙述正确的是(B)A、栈按“先进先出”组织数据 B、栈按“先进后出”组织数据 C、只能在栈底插入数据 D、不能删除数据
(B)
VF实验报告格式 第6篇
实验目的:
1、掌握SQL的定义、查询等功能。
2、掌握SELECT-SQL语句的使用。
3、掌握ALTER TABLE-SQL、UPDATE-SQL、DELETE-SQL语句的使用。
4、了解CREATE TABLE-SQL语句的使用。
5、掌握查询和视图的建立。
实验内容:(写出题目要求和代码)
一、SELECT-SQL数据查询命令的使用。
P47 实训6-2、6-
4、6-
13、6-
14、6-
15、6-16
二、ALTER TABLE命令的使用。
P52 实训6-
18、6-
19、6-20
三、INSERT命令的使用。
P53 实训6-21
四、UPDATE命令的使用。
P53 实训6-22
五、DELETE命令的使用。
P53 实训6-23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掌握什么内容或有什么收获等)
实验名称:结构化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
2、熟练掌握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
3、掌握VF程序调试的基本方法,能进行基本的程序设计(编程)。
实验内容:(写出题目要求和代码)
一、多分支结构IF/ENDIF的使用
P61 实训7-5
二、循环命令DO WHILE-ENDDO 的使用
P62 实训7-
7、P63 实训7-9(2个表的数据不用写出)
三、循环命令 FOR-ENDFOR的使用
P64 实训7-10
四、循环命令 SCAN-ENDSCAN的使用
P64 实训7-11
五、过程及过程文件的使用
P72 实训8-2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掌握什么内容或有什么收获等)
vf教案13-20 第7篇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的方法。
2、理解查询和查找的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 使用查询向导,查询和查找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举例 讲授 演示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说VF中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它的查询功能了,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重点来学习VF的查询,理解它的强大的功能。
说明:查找和查询的区别。
同学们,我们如果在一个表中要找到某个记录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编辑菜单下的查找了,它的使用方法和我们平时使用WORD是一样的,但是那是简单查找并不是查询,当我们要查找某些复杂的记录时,我们就要使用VF中的查询功能了。
我们这节课将学习使用查询向导来创建查询的方法。
举例:创建一个查询,在“学生管理”数据库中的“各科成绩”表中查询语文大于60并且数学大于70的学生信息,要求要显示的字段有,学号、姓名、语文、数学。分析:
使用查询向导可以快速创建查询,一般的操作步骤是:(1)选择在查询结果中要显示的字段
(2)设置查询条件来筛选在查询结果中包含的记录(3)设置排序来组织查询结果(4)选择结果输出记录的比例数
启动查询向导可以从“文件”菜单中单击“新建”命令,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类型”中的“查询”,然后单击“向导”按钮,启动查询向导。
操作:(教师在使用教学系统进行演示,然后说明每一步操作的过程)以查询文件名为“查询1”保存,系统默认的扩展名为.qpr。提高
建立查询后,如果要运行该查询,在Visual FoxPro 6.0 窗口,选择“程序”菜单中的“运行”,从打开的“运行”窗口中选择要运行的查询,如“查询1.qpr”,显示查询运行结果。
另一种运行方法是使用命令方式,命令格式如下: DO 查询文件名.qpr 例如,在命令窗口键入: DO查询1.qpr 命令中的查询文件名必须给出扩展名.qpr。
说明:同学们,查询文件的扩展名是.qpr,这一点大家要牢牢掌握。
任务1:在各科成绩表中查询语文小于60并且数学也小于60的同学的信息,要求显示的字段有学号、姓名、语文、数学。
等学生完成后,提问一两个同学到大屏幕上进行操作,然后纠正他们出现的问题。任务2:在学籍信息登记表中,查询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所有男生的信息,要求显示的字段有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是否党员、入学成绩,查询结果保存为查询3。
提示:日期时间型的数据应该是怎么表示的? 这个题目中共限制了几个查询条件。
同样,等学生完成后,提问一两个同学到大屏幕上进行操作,然后纠正他们出现的问题,在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日期时间型数据的表示方法。1982年1月1日以后出生到底是大于这个日期还是小于,让学生自己试试,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小结: 同学们,我们本节课主要讲授了使用查询向导来对数据表进行简单的查询,使用查询能让我们在庞大的数据海洋里面很轻松的找到我们需要的记录,能大大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同学们下去一定要多多的练习。
第14课时 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的方法。
2、理解查询向导和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三、教学方法 举例 讲授 演示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利用查询设计器可以按照需要设计一个查询,如将满足条件的记录选择出来。而且还可以用它对一个已有的查询进行编辑和修改。下面用二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创建满足条件的查询。
例6.7 创建一个名为“数学及格”的选择查询,将表“grade”中数学成绩高于等于60 分的记录选择出来,查询包括“学生编号”、“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字段,并按数学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一个选择查询来解决以上问题,操作步骤如下:(1)在数据库窗口选中“查询”对象,单击“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选项,进入“选择查询”窗口,同时弹出“显示表”对话框。
(2)单击“表”选项卡,双击“grade”,把“grade”表选入查询设计器的表/查询显示区后,关闭“显示表”对话框。
(3)分别双击“学生编号”、“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字段名,将它们添加到查询设计区的网格中,如下左图所示。
(4)将光标定位在“数学”的“准则”框内,输入“>=60”,再将光标定位在排序的框内,单击出现的下拉箭头,如上左图中箭头所示,在出现的下拉列表框中选择“降序”。
(5)单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保存对查询设计的更改,在出现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数学及格”,然后单击“确定”。查询“数学及格”添加到数据库窗口中。(6)在“数学及格”查询上双击,显示查询结果集,如上右图所示。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操作方法,学生自己观摩。
总结:同学们,使用查询设计器设计查询要经过以下步骤:
1、打开查询设计器
2、选择想从中获取的信息的表或视图,并建立好它们之间的联系。
3、选择出现在查询结果中的字段。
4、设置筛选的条件,查找所需的记录。
5、设置排序,分组等选项,组织查询结果。
6、选择查询结果输出的方向,表,报表,或浏览等。(下节课介绍)
7、运行查询。
8、保存查询文件。
第15课时 复习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的方法。
2、理解查询向导和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
三、教学方法 举例 讲授 演示
四、教学过程
例6.8建立一个名为“成绩总分”的查询,包含 “学号”、“姓名”、“数学”、“英语”、“计算机” 字段,并新建一个总分字段。其中:总分=数学+英语+计算机,并将总分大于240的记录显示出来。操作步骤
(1)在数据库窗口选中“查询”对象,选择“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进入“选择查询”窗口,同时弹出“显示表”对话框。
(2)单击“表”选项卡,由于数据来源于“grade”和“students”两个表,分别双击“grade”、“students”,然后关闭“显示表”对话框。由于在6.2.7节已在“grade”和“students”表间建立了关系,故在它们之间出现一对一的关系连线,如下图所示。
(3)分别双击“学号”、“姓名”、“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字段名,把要求在查询中显示的“学号”等各个字段添加到查询设计区内,如上图所示。
(4)将光标定位到空白字段中,如上图中箭头所示。此时,工具栏上生成器按钮 变为可用,单击它,弹出表达式生成器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5)在上图的左下方的框内,双击“表”文件夹,选择出现的“grade”表,如上图所示,在中间的框中会显示出“grade”表的所有字段。
(5)双击“数学”,单击“+”,双击“英语”,单击“+”,双击“计算机”,则整个公式[grade]![数学] + [grade]![英语] + [grade]![计算机] 就显示出来,如上图上部框中间所示。
(7)单击“确定”按钮,可以看到表达式出现在字段框中,把“表达式1”这几个字改成“总分”(注意:冒号及冒号右边的内容不能改动),在下面的准则框中,输入“>240”,如下左图中箭头所示。
图6.4.3.4图6.4.3.5(8)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保存更改。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查询名“成绩总分”,单击“确定”。双击建好的查询“成绩总分”,查询结果如上右图所示。
学生先进行操作,不会的地方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大屏幕上演示。小结: 本节主要通过实例让同学们熟练的掌握查询设计器来设计查询的的过程,对查询设计器在数据库中的一些具体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16课时 设置查询的去向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设置查询的去向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设置查询的去向
三、教学方法 举例 讲授 演示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前面所使用的查询结果都是在表中显示出来的,但是如果我们要用其它方式来显示查询结果,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
设置查询去向
当我们单击工具栏上的“查询去向”按钮,或从“查询”菜单中选择“查询去向”,或单击右键并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输出设置”都可以出现下面的“查询去向”对话框。
它有七个不同的选项,允许将查询结果传送给七个不同的输出设备。选择不同的按钮,其窗口中的选项也不一样。上图中是默认的“浏览”,即将查询结果送到“浏览”窗口中显示,以进行检查和编辑。
当单击“临时表”时,窗口如下:
以指定的名称把查询结果存贮于临时表中。此临时表只读,并在“数据工作期”窗口中出现。临时表可用于浏览,生成报表或其他目的。当关闭这个表时,查询结果随之消失。当单击“表”时,窗口如下:
用指定的文件名,将查询结果存为(.dbf)表文件。“表名”选项用来指定表的名称。既可以在文本框中键入名称,也可以使用三点按钮来选择一个已有的、要覆盖的表。
单击“图形”按钮,产生可由 Microsoft Graph处理的图形。在设置GENGRAPH之后才可用。
单击“屏幕”按钮,使查询结果在活动输出窗口中显示。通过选择“次级输出”中的单选按钮可以在把查询结果输出到屏幕的同时输出到打印机或文本文件。“选项”复选框可以设置是否输出列标头和是否在屏幕之间暂停。
单击“报表”按钮,将查询结果按某一报表布局显示。使用此选项必须先设置报表文件(.frx),来容纳查询中的输出字段。如下图:
在“打开报表”文本框中输入报表名,或单击“打开报表”按钮选择报表名,或者单击右侧的报表向导按钮进入报表向导,产生一个报表。“次级输出”同“屏幕”。
如果选择“页面预览”将在“页面预览”窗口中显示输出结果。
如果选择“活动控件台”将在活动输出窗口中显示输出结果。
如果选择“报告之前释放页”,将在报表开始之前打印一空白页,以在打印机上隔开文档
如果选择“仅总结信息”,将不打印细节信息。所生成的报表包括标头、注脚、总计信息等等,但不包括细节信息。
单击“标签”按钮,将会将查询结果输出到一个标签文件(.LBX)。使用此选项必须先设置标签文件,来容纳查询中的输出字段。其选项前面几个去向中已介绍。
第17课时 复习
一、教学目的
通过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来掌握有关查询的使用。
二、教学重难点 设置查询的去向
三、教学方法 举例 讲授 演示
四、教学过程 选择题
1.现实世界中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性在信息世界中称为()A.实体 B.实体值 C.属性 D.信息
2.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之间的独立性称为数据的()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3.应用程序设计的工作开始于数据库设计步骤的()A.需求分析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4.在关系R中,代数表达式 σ3<4(R)表示()A.从R中选择值为3的分量小于第4个分量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B.从R中选择第3个分量值小于第4个分量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C.从R中选择第3个分量的值小于4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D.从R中选择所有元组组成的关系
5.对关系模式进行分解时,要使分解具有无损失连接性,在下属范式中最高可以达到()A.2NF B.3NF C.BCNF D.4NF 6.事务的ACID性质,是指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和()A.隔离性、透明性 B.独立性、透明性
C.隔离性、持久性 D.共享性、持久性
7.各个场地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使用不同型号的DBMS,这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类型属于()A.同构同质型 B.同构异质型 C.异构同质型 D.异构异质型 8.为解决“丢失更新”问题,事务在更新一个数据集合前,必须获得对它的()A.S锁 B.X锁 C.S锁和X锁 D.S锁或X锁
9.在删除基本表中某个元组时,将以此表为参照表的关系中外键与主键相同的元组一起删除,应采用的方式是()A.RESSTRDICT方式 B.CASCADE方式 C.SET NULL方式 D.CHECK方式
10.在SQL的查询语句中,对应关系代数中“投影”运算的语句是()A.SELECT B.FROM C.WHERE D.SET 11.在关系模式R(U,F)中,X,Y,Z是U中属性,则多值依赖的传递律是()A.如果X→→Y,Y→→Z,则X→→Z B.如果X→→Y,Y→→Z,则X→→YZ C.如果X→→Y,Y→→Z,则X→→YZ D.如果X→→Y,Y→→Z,则X→→Z-Y 12.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A.需求分析阶段
B.逻辑设计阶段
C.概念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13.关系代数的五个基本操作可直接转换成元组关系演算表达式,它们是:并、差、投影、选择和()
A.交
B.笛卡尔积
C.自然连接
D.除法 14.SQL语言具有的功能是()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第18课时 多表查询(1)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使用查询设计器对多表进行查询
二、教学重难点 多表查询
三、教学方法 举例 讲授 演示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的查询都是基于一个表进行的,那么如果要在多个表之间进行查询的话,那就要使用多表查询,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了。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让同学们了解多表查询的方法。
为了以后举例的方便,我们再建立一个“图书订货库”,它包括图书表、订货表、客户表三个表。分别将图书表.书名、客户表.客户名称设置为主索引,将订货表.书名和客户名称设置为普通索引,并且在各表之间建立关联。如下图:
在图书表中输入数据(所有数据为随意设置,不做实际参考),如下图:
在订货表中输入数据,如下图:
在客户表中输入内容,如下图:
我们建立这个多表查询的目的是查询“客户名称”为新华书店的订货信息。
我们看到,图书订货数据库中图书表和客户表是多对多关系,即一种书可由多个客户订购,一个客户可订购多种书。而图书表和订货表、客户表和订货表都是一对多关系。
小结:本节主要是让同学们先建立我们需要的数据表,为下一节课的多表查询建立基础。
第19课时 多表查询(2)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使用查询设计器对多表进行查询
二、教学重难点 多表查询
三、教学方法 举例 讲授 演示
四、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建立了几个表,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几个表来建立一个多表查询。接上节课的内容。我们打开“文件”菜单,单击“新建”,选择“查询”并单击“新件文件”按钮,进入查询设计器。在“添加表或视图”窗口中依次将“图书订货库”的图书表、订货表和客户表加入到表设计器。如下图:
由于我们在“图书订货库”中建立了表间永久关系,因此在添加的表之间自动产生关联。
注意:如果我们添加了图书表后接着添加客户表,由于我们在数据库中未建立两表的直接关联,便会弹出一个“联接条件”对话框,要求加入联接条件,我们不需要这两表建立直接关联,按“取消”按钮即可。如下图:
我们需要了解的项目有客户名称、订购的书名、每本书的定价、订货数量、每种书的预付款总额、客户联系电话,联系人等。因此我们在“字段”选项卡中选择加入相应的字段。
其中的每种书预付款总额没有与之相应的字段,需要在“函数和表达式”文本框中建立。单击文本框右侧的三点按钮,进入“表达式设计器”,通过选择或输入,在“表达式”框中建立表达式“图书表.定价*订货表.订货数量*0.75",其中的0.75指当一次性交清款,将按75折给予优惠。如下图:
按“确定”按钮关闭表达式生成器。这时在查询设计器中的“表达式和函数”文本框中出现刚才建立的表达式,按“添加”按钮,将表达式加入“选定字段”,并用垂直双向箭头调整字段输出的顺序。如下图:
小结:我们本节课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了多表查询的一部分操作,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多表查询之间几个表的关系,要区分开什么是内部连接、左连接、右连接和完全连接的区别。
第20课时 多表查询(3)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使用查询设计器对多表进行查询
二、教学重难点 多表查询
三、教学方法 举例 讲授 演示
四、教学过程 在“联接”选项卡中我们取默认的内部联接。由于要查询的是各表之间的匹配记录,因此在为各表间的联接都要为内部联接。如下图:
在“筛选”选项卡中设置筛选条件。一种条件可以有几种表示方法,如何设置根据个人习惯。筛选条件和上面的联接条件类似,两者都是先比较值,然后输出满足条件的记录。不同的是两者比较的对象,联接条件是将一个表的字段值与另一个表的字段值相比较,而筛选条件则是字段值与筛选值(实例文本)相比较。这里我们选择、输入:订货表.客户名称=新华书店 我们希望按照预付款数额由小到大排列,因此我们从“选定字段”中将表达式添加到“排序条件”框中。如下图:
我们不需要分组,“分组依据”选项卡不设置。“杂项”取默认值。这样,基于“图书订货库”的一个查询就完成了。
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取“运行查询”,就会在默认的“浏览”窗口中看到我们查询的结果,如下图:
和输出到“浏览”窗口类似,如果我们选择“屏幕”则会将查询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如果我们在“查询去向”中选择“表”,并在其文本框中输入“ls”,则当我们运行查询后,查询结果就送到ls.dbf表中,用来进行各种操作。从“打开”窗口就可看到出现了 ls.dbf 的表名。如下图:
和选择“表”类似,如果选择“报表”或“标签”,会将这次查询的结果送到指定的报表和标签中去。
VF数据库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第8篇
关键词:VF数据库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056-01
职业教育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专注技能培训,在职业教育中,我们坚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提高社会竞争力,完善市场竞争,为了更好的发展职业教育,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下,我们应积极实现教育改革,实现数据库(VF)的优化教学,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提高教学质量。在体育院校,计算机实验学与非体育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基于这一点,我们就体育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加强进行了初步探讨。
1 创新VF数据库教学方法
1.1 调整VF数据库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重视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也应认识到技术培养对教学的重要性,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如今的技术教育以培养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教学内容应遵循适度、够用的原则,在满足学生未来需求的情况下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懂得取舍。例如,我们在讲第2章VisualFoxPro 6.0概述时,应带领学生上机操作,而第4章数据库和表、第9章项目管理器、第5章查询和视图结合到一起讲解,先讲数据库项目的创建,再讲创建数据库和表、创建索引等,最后讲查询和视图。因为这三章的内容将VF数据库的建立与执行表现得直观、具体,综合性强,我们在教学时也方便系统的展示给学生,让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如果涉及到VF的基础知识,即第3章内容时,就采取学生需要什么就讲解什么的方法,提高针对性,加强重点性。表单在讲解时考虑与数据库、程序设计章节内容的融合,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例,尽量应用到大部分控件,让学生对没有讲到的控件也能够触类旁通,扩展知识面。
1.2 制作数据库(VF)课件
(VF)数据库的教学重在实践,其内容丰富,加上图形、界面多的特点,让学生在理解上感觉有所难度,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再带领学生继续前进,必须应用现代教学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发挥思维能力,形成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以生动、具体、详细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出VF数据库教学内容,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会引导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数据库(VF)课件,在制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
1.3 互动式教学环境
VF数据库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践,学生会先学习课本内容,然后参与实践操作,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和机房成为学生实践的主要基地。但如果只是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和上机操作,学生的实践学习还远远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完善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我们要采取互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在机房进行,首先要给每个同学配备一台电脑,教师机配有投影仪和双向教学的软件系统,建立机房局域网,老师通过局域网将事先设计好的课件和程序案例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享受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数据库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安排实践教学,并从旁讲解、指导,让学生边讲边练,还可以通过监控、提问、讨论等功能实现双向学习,让老师时刻掌握学生的动态,提高教学效率。互动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而老师为了做好互动教学,能随机应变,更好的为学生解答疑难,就必须认真钻研,精心备课,分析教材,掌握重难点,这样一来,对教师也是一种教学上的鞭策和督促。
1.4 引导学生自定自选开发项目,组织数据库开发兴趣小组
我们所教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一样的水平,一样的能力,作为老师要客观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各有特性,学习水平也各不一样。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引导学生自定自选开发项目,如工资管理系统、通讯录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然后根据不同的项目组建兴趣小组。老师先给出项目设计的题目、设计要求、设计内容,学生按照自己这个组的情况分配工作,自己寻找资料。在完成项目设计后,老师还要求进行项目演示,或举行项目制作大赛,比较分析各组的学习成果。一般由组長介绍本组开发的系统的功能、系统特色,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荣誉感。学生选择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完成作业任务过程中自然也是斗志高昂,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而学到了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增强他们对VF数据库教学的热爱。
2 教学反思
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首先要注重定向教育,针对教育的对象执行有针对的教学任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职业教育以技术培训为主,学生技术能力的提高是职业教育的重点任务,因此,技能培养应占有较大比例,计算机专业类的教学也是如此。体育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体育有专长而文化成绩不很高的学生。一方面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动手能力较其它专业的学生强,而文化水平略低一筹,这使得他们上计算机实验课时精神抖擞,上理论课时毫无兴趣,昏昏欲睡。体育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使理论带动实践。职业类教学重在实践,实践教学是(VF)数据库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因为这门课不是靠课上听、看书本就能学会,而是必须丰富上机经验,加强实践才能学会的。采取项目教学法,并鼓励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激发每一个人的学习热情,然后再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实际动手,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3 结语
我院是一所体育院校,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除了加强理论知识教学,更重要的就是实践。老师们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提起兴趣,融入到学习中。实践学习的安排要有针对性,合理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材内容是老师必须做的功课,只有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才能推动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总之,体育院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有其特有的特点,我们应该对症下药,加强改革,使计算机基础教育更上一个台阶,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禹树春.高职计算机教学内容改革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5(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