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技术范文(精选12篇)
VB技术 第1篇
Visual Basic专业版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数据库编程语言, 提供了对数据库应用的强大支持。VB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大致有三类:使用数据绑定控件, 使用数据库存取对象变量 (Data Access Object Variable) , 直接调用ODBC 2.0 API接口函数。
一、VB的数据库结构
VB数据库的核心结构是MicroSoft Jet数据库引擎, JET引擎的作用是支持多种ISAM (Indexed Sequential Access Method, 即索引顺序存取方法) 数据驱动程序。VB环境下Access是缺省的数据格式, 对于其他的关系型数据库如FoxPro、Dbase (或Xbase) 、Paradox、Btrieve等, VB的专业版可兼容其驱动程序, 这就使得VB能支持这些数据库格式。由上可见, Ms JET引擎实质上提供了:一个符合ANSI标准的语法分析器;为查询结果集的使用而提供的内存管理功能;同所支持的数据库的外部接口;为应用代码提供的内部接口。
二、VB访问数据库的原则和方法
1. VB访问数据库的原则
(1) 代码的重用和运行的效率
VB程序设计中, 应尽可能减少代码的重复编写, 提高运行效率。例如:通过使用ODBC数据源连接数据库的方法, 可在变换多种数据库类型的情况下, 而不用频繁修改代码。用VBSQL通过DB-Library就做不到。而ODBC接口并不是VB访问数据库运行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样, 同是使用ODBC接口的ADO的效率要高于RDO。
(2) 实现的简便性, 易维护性
如果一种方法实现起来很复杂, 工程的开发必然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同时这样设计出来的应用程序只会支持起来更复杂或维护时更困难。例如:本地需要访问ISAM或Jet类型数据源, 那么就使用DAO/Jet, 而没有必要使用通过ODBC的方法。RDC实现起来要较RDO更容易。
(3) 安全原则
这一条应根据环境和条件决定。例如局域网的网络安全性要好于广域网, 因而可直接利用数据控件DC, 这样实现起来方便快捷, 而广域网需要大量的错误捕获, 如用RDC就不如用RDO易控制错误。
2. 数据访问接口功能及含义
ADC (Advanced Data Connector) :高级数据连接器, 提供绑定ADO数据源到窗体的数据绑定控件上。ADC主要是一种直接访问或者通过ADO访问远程OLE DB对象的一种技术, 它也支持主要应用在微软IE浏览器上的数据绑定控件。它是特地为Web上的浏览器为基础的应用程序而设计的。
ADO (Active Data Objects) :Active数据对象, ADO实际是一种提供访问各种数据类型的连接机制。ADO设计为一种极简单的格式, 通过ODBC的方法同数据库接口。可以使用任何一种ODBC数据源, 即不止适合于SQL Server、Oracle、Access等数据库应用程序, 也适合于Excel表格、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和无格式的数据文件。ADO是基于OLE-DB之上的技术, 因此ADO通过其内部的属性和方法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方法。
DAO (Data Access Objects) :数据访问对象,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界面接口。通过DAO/Jet功能可以访问ISAM数据库, 使用DAO/ODBC Direct功能可以实现远程RDO功能。使用DAO的程序编码非常简单, DAO提供丰富的游标 (Cursor) 类型的结果集和非游标 (Cursor-Less) 类型的结果集, 同DDL (数据描述语言) 的功能很类似。DAO模型是设计关系数据库系统结构的对象类的集合。它们提供了完成管理这样一个系统所的全部操作的属性和方法, 包括创建数据库, 定义表、字段和索引, 建立表间的关系, 定位和查询数据库等工具。
JET (Joint Engine Technology) :数据连接性引擎技术, 是一种基于工作站通过DAO的数据库访问机制。虽然可以通过微软Access提供的ODBC驱动程序访问Jet数据库, 但使用这些驱动程序在功能上有所限制。Jet机制有自己的查询和结果集处理功能, 并可对同种或异种数据源作查询处理。
ODBC (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开放式的数据库连接, 是一种公认的关系数据源的接口界面。提供统一接口的界面, ODBC对任何数据源都未作优化。
ODBC Direct:是一种基于DAO对象的新的DAO模式, 其方法和属性与RDO功能相同。使用在有DAO代码存在的场合, 可用来访问远程数据源。
OLEEDB:是一种底层数据访问界面接口。是用于第三方驱动程序商家开发输出数据源到ADO技术的应用程序或用于C++的开发者开发定制的数据库组件。OLE DB不能被VB直接调用。
RDC (Remote Data Control) :远程数据访问控件, 是一种对RDO数据绑定的控件。可以输出特定的结果集到数据源控件。
RDO (Remote Data Objects) :远程数据对象, 远程数据对象和集合为使用代码来创建和操作一个远程ODBC数据库系统的各个部件提供了一个框架。对象和集合都具有描述数据库的各个部件特征的属性以及用来操作这些部件的方法。可以在对象和集合之间建立起关系, 这些关系就代表了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结构。RDO是ODBC API的一个浅层界面接口。是专为访问远程ODBC关系数据源而设计的。
VBSQL:是Visual Basic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基于API的接口方法, 几乎与C的DB-Library API相同, VBSQL只支持微软的SQL Server。VBSQL快而且轻但不支持对象界面。
3. VB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VB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很多, 一般情况下分成三大类, 而每一类又有很多方法。下面列出每一类, 及每一类包含的方法。
(1) 数据控件法
数据库绑定控件来实现数据的输入、显示、筛选等接口界面。VB支持多种数据源访问控件, 在VB和COM界面接口之间起着媒介作用。这些控件提供了一种减少代码实现数据访问的途径。程序员可以使用同样的对象、属性和方法来处理各种不同的数据库格式。也可从一种数据库格式变到另一种格式 (例如, 将本地的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转换为网络上的SQL Server数据库) , 也可在单一的查询或报表中连接来自多个不同数据库的表。
(2) 数据库存取对象变量 (Data Access Object Variable)
使用DAO访问数据库的对象和方法。
(3) 数据接口法
目前在VB6中有效的数据访问接口方法中, 有些是简单的应用程序接口界面 (APIs) , 有些是组件对象模型界面 (COM) 。这两类数据库接口界面事实上在任何一种开发语言中都包括。
三、总结
近来随着Web应用软件的迅速发展和现有数据存储形式的多种多样, Visual Basic访问数据库的解决方案面临诸多挑战。为此Microsoft提出一种新的数据库访问策略, 即“统一数据访问” (Universal Data Access) 的策略。“统一数据访问”提供了高性能的存取包括关系型和非关系型在内的多种数据源, 提供独立于开发工具和开发语言的简单的编程接口, 这些技术使得企业集成多种数据源、选择更好的开发工具应用软件、操作平台、建立容易维护的解决方案成为可能。“统一数据访问” (Universal Data Access) 的基础是Microsoft的数据访问组件。这些组件包括ActiveX Data Objects (ADO) 、Remote Data Service (RDS也称“高级数据连接器”或ADC) 、OLE DB和ODBC。总之, 在VB中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很多, 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要求而采用适当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冷向君.Visual Basic中文版入门与提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2].李昭原, 罗晓沛.数据库技术新进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3].Steven Holzner.Visual Basic6.0技术内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4].Jiawei Han, Miccheline Kamber.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VB技术 第2篇
1.病毒运行后首先会去查找c盘根目录下是否存在KAV32.exe,如果不存在将自身复制到该路径下。
2.病毒遍历本地所有存储设备,向可移动存储设备中,写入病毒本身KAV.exe和autorun.inf.其中autorun.inf的内容为: [AutoRun]open=“KAV32.exe”
3.查找OUTLook邮箱中的好友列表,然后把指定的网址ken23409.3322.org/发送给对方。
4.添加修改以下注册表项:
(1) HKEY_CLASSES_ROOT.reg
(默认) = TXTFILE (txtfile为默认的.txt文件打开、编辑方式,修改后将.reg文件当成.txt来处理)。
(2)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system
“disableregistrytools” = 0X00000001 (禁用注册表编辑器)
(3)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winoldapp
“disabled” = 0X00000001 (禁止在Windows下使用MS-DOS方式及其它DOS程序)
(4)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
“nosetfolders” = 0X00000001 (从开始菜单隐藏控制面板、打印机/网络连接)
(5)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restrictions
“nobrowseroptions” = 0X00000001(禁用IE的“Internet选项”及其对话框中所有属性设置)
(6)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
“homepage” = 0X00000001 (修改IE主页属性使按钮失效,用户无法更改“主页”栏)
(7)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
“securitytab” = 0X00000001 (禁止使用IE“Internet选项”中的“安全”菜单)
(8)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control panel
“resetwebsettings” = 0X00000001 (隐藏网络标识)
(9) HKEY_USERS.DefaultSoftwareMicrosoftInternet ExplorerMain
“start page” = HTTP://KEN23409.3322.ORG (修改IE主页为:HTTP://KEN23409.3322.ORG)
(10)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Kav32” = C:KAV32.EXE (达到开机自启动目的)
5.从ken23409.3322.org:8081/muma.exe网站下载病毒文件到系统文件夹,命名为:i.exe,并运行该病毒,
(由于该网站下载连接已失效无法确认下载的是何种类型的病毒)。
6.查找以下反病毒软件窗口,找到后结束其进程:
(1).江民杀毒软件KV
(2).金山毒霸2007
(3). 瑞星杀毒软件2007
(4).卡巴斯基反病毒软件 6.0
安全建议:
1 安装正版杀毒软件、个人防火墙和卡卡上网安全助手,并及时升级,瑞星杀毒软件每天至少升级三次。
2 使用“瑞星系统安全漏洞扫描”,打好补丁,弥补系统漏洞。
3 不浏览不良网站,不随意下载安装可疑插件。
4 不接收QQ、MSN、Emial等传来的可疑文件。
5 上网时打开杀毒软件实时监控功能。
6 把网银、网游、QQ等重要软件加入到“瑞星帐号保险柜”中,可以有效保护密码安全。
清除办法:
瑞星杀毒软件清除办法:(AD开始)
浅析VB中的三种数据访问技术 第3篇
关键词:DAO RDO ADO 数据访问
0 引言
数据库实质上是一个庞大的、不同类型的数据集合。早期的数据库系统不提供对外接口,仅可有特定软件访问数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数据库系统逐渐发展、完善对外接口,成为标准的应用支持平台。程序员再也不必自己编写数据管理程序,只需使用标准接口连接数据库即可获得数据库系统的全部功能。而访问数据库是现代应用程序必备的基本功能之一,无论是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是多媒体应用系统,都需要强大的数据库支持。VB为程序员提供了多种访问数据库的手段,包括数据控件、DAO、RDO及ADO等。本文简单介绍DAO、RAO、ADO的体系结构,并对三者进行简单总结和比较。
1 DAO
1.1 DAO概念 数据访问对象DAO(Data Access Objects)出自VB6.0提供的一个对象库,为处理数据提供了完整、灵活的支持。DAO模型是设计关系数据库系统结构的对象类的集合。它们提供了管理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所需的全部操作的属性和方法,其中包括创建数据库,定义表、字段和索引,建立表间的关系,定位和查询数据库等。在程序中使用它可以访问Access、FoxPro、dBase等数据库,某些条件下也可以访问ODBC数据库。
1.2 DAO层次结构 DAO模型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DAO的结构严谨而丰富,正是这样的结构,提供了足够丰富的访问数据库的方法。DAO是完全的面向对象的,它将数据的值作为属性,数据的查询作为方法,数据值的变化作为事件。
1.3 使用DAO 使用DAO的步骤为:①创建工作区;②打开数据库;③创建记录集;④使用记录集访问数据库;⑤关闭DAO。
2 RDO
2.1 RDO概念 远程数据对象RDO(Remote Data Objects)是位于ODBC API和驱动程序管理器之上的对象模型,它提供一系列的对象来满足远程数据访问的特殊要求。尽管RDO在访问Jet数据库时受到限制,只能通过现存的ODBC驱动程序来访问关系数据库,但它能访问任意的ODBC数据源,特别适用于智能的数据库服务器(如SQL Server和Oracle等)。RDO具有短小快速的特性。
2.2 RDO层次结构 要正确地使用RDO,必须深入理解RDO对象模型。RDO对象和集合提供了使用代码创建并控制远程ODBC数据库系统部件的框架。对象和集合的属性描述了数据库部件的特征,也描述了用来操纵它们的方法。RDO对象模型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2.3 使用RDO 使用RDO连接数据库的过程如下:①创建RDO环境;②连接数据库;③打开结果集;④操作结果集;⑤关闭数据库。
3 ADO
3.1 ADO概念 活动数据对象ADO(ActiveX Data Object)是Microsoft新的数据访问技术。该技术可屏蔽远程数据访问的复杂性而高效、快速的访问多种数据库,是基于OLE DB之上的更简单、更高级、更适合Visual Basic程序员,它封装并实际上实现了OLE DB的所有功能,同时消除了OLE DB的多种弊端。
3.2 ADO对象模型 ADO模型包含一组对象,用于访问数据库。ADO对象模型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3.3 使用ADO ADO最基本的操作流程是:①初始化COM库,引入ADO库定义文件;②用Connection对象连接数据库;③利用建立好的连接,通过Connection、Command对象执行命令,或是利用Recordset对象取得结果记录集进行处理;④使用完后关闭连接释放对象。
4 DAO、RDO、ADO的比较
DAO是Jet引擎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接口,用于访问Jet或ISAM数据库,并允许VB开发者直接连接到Access数据表。因此,DAO技术在访问MDB文件格式的数据库时有优势。但如果开发者想使用DAO与Oracle或SQL Server这样的非MDB 文件格式的数据库服务器进行通信,则对数据库的所有调用和数据输出都必须经过Access/Jet数据库引擎,这对于使用数据库服务器的应用程序来说是一个严重的瓶颈。因此适用于单系统应用程序或小范围本地分布使用。
RDO是是一个到ODBC的、面向对象的数据访问接口,是从DAO派生来的,适用于大型的客户、服务器数据库。它兼具 DAO和ODBC API二者的优点:一方面,它较DAO层次结构简单,便于对象的创建和处理;另一方面,它表露了ODBC的底层结构,提供环境、连接和语句句柄。此外,RDO还提供了用来访问存储过程和复杂结果的更多、更复杂的对象、属性和方法,因此,尽管它只能通过现存的ODBC驱动程序访问关系数据库,并在访问Jet或ISAM数据库方面受到某些限制, 但它在许多大型关系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的仍被证明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ADO是一种新的数据库访问技术,是特别为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ADO是DAO和RDO的后继产物,比DAO和RDO更简单、更加灵活。ADO在功能上与RDO更相似,而且它们之间有一种相似的映射关系。ADO扩展了DAO和RDO所使用的对象模型,它包含较少的对象,更多的属性、方法和事件。
RDO使用行和列的概念,而DAO使用记录和字段的概念。RDO的查询结果以结果集的形式返回数据,结果集可以包括零个或多个数据行,每行又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列。DAO需要使用游标访问数据,而RDO允许创建无游标的结果集,所需的资源大大少于游标。DAO支持数据库模式的创建、修改、参照完整性和安全性,而RDO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参照完整性、安全性或模式修改。DAO对象模型主要用于Jet引擎,RDO对象模型主要用于ODBC数据访问,而ADO对象模型主要用于OLE DB。Jet和ODBC主要是针对数据库访问,而OLE DB对许多不同的数据源提供多机种环境的数据访问。Microsoft公司已将 ADO作为数据存取API的未来选择;VBScript以使用ADO,这使它很适合服务器/数据库的整合。因此,ADO是客户/服务器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开发的首选。随着数据库访问技术的不断发展,ADO将成为数据库访问技术的主流。
参考文献:
[1]求是科技.VisualBasic6.0数据库开发技术与工程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21~156.
[2]夏庆梅熊华钢:VB访问SQLServer的三种数据访问接口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18(12).44~47.
[3]李罡,张翠频,李雷.VisualBasic6.0编程基础与范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325~348.
浅析VB中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第4篇
1 VB访问数据库的几种方法
数据访问是通过数据访问接口实现的, 数据访问接口代表了数据访问技术的集合。Visual Basic 6.0支持三个数据访问接口:DAO, RDO和ADO。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几种数据库访问的方法及其特点。1.1数据访问对象DAO (Data Access Objects) 是第一个面向对象的数据访问接口。通过DAO/Jet功能可以访问ISAM数据库, 使用DAO/ODBC Direct功能可以实现远程RDO功能。DAO特别适合单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或本地的小数据库应用程序。DAO模型是设计关系数据库系统结构对象类的集合, 它提供管理一个数据库所需的全部操作的属性和方法, 包括创建数据库、定义表、字段、索引、建立表间的关系、定位和查询数据库等工具。DAO模型的结构如图1所示。VB将DAO模型封装成Data控件, 通过设置相应的Database Name属性和Recodrd Source属性与数据库中的记录源建立连接。然后, 使用Data控件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编程更为简洁、方便。1.2远程数据对象RDO (Remote Data Objects) 又称远程数据对象, 是指在Client (客户端) 与Server (服务器端) 建立的数据访问模式。RDO是在ODBC API和驱动程序管理器之上的一个浅层界面接口, 使用ODBC API和数据库服务器驱动器创建到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 创建查询和复杂结果集, 并且依赖数据库服务器为大多数请示执行复杂的过程。RDO直接与数据库服务器交互, 这使得RDO特别适于客户机/服务器型应用程序的开发。RDO已被证明是许多SQL Server、Oracle以及其他大型关系数据库开发者经常选用的最佳接口。RDO是从DAO派生出来的, 但两者的数据库模式有很大的不同。DAO是ISAM模式, 而RDO是关系模式。RDO提供了用来访问存储过程和复杂结果集的更多和更复杂的对象、属性及方法。RDO模型的结构如图2所示。和DAO一样, 在VB中也把其封装为RDO控件了, 其使用方法与DAO控件的使用方法完全一样。1.3 Active X数据对象 (Active X data objects) 是为Microsoft最新的功能强大的数据访问接口OLE DB而设计的数据对象, 它对OLE DB的接口作了封装, 定义了ADO对象, 属于数据库访问的高层接口。OLE DB为任何数据源提供了高性能的访问, 这些数据源包括关系和非关系数据库、电子邮件和文件系统、文本和图形、自定义的商业对象等。ADO对象模型定义了一个可编程的对象集合, 该对象集合支持组件对象模型 (COM) 和OLE DB。它是比RDO和DAO更加简单, 更加灵活的对象模型。ADO"扩展"了DAO和RDO所使用的对象模型, 这意味着它包含较少的对象、更多的属性方法参数以及事件。ADO对象模型如图3所示。模型包括以下几种对象:Connection (数据连接) , Error (错误) , Recordset (记录集) , Command (命令) , Parameter (参数) 和Field (对象) , Property (属性) 。
2 使用ADO访问数据库
使用ADO访问数据库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2.1通过ADO Data控件非编程来访问。通过使用ADO数据控件链接xs.mdb数据库来说明ADO数据控件属性的设置过程。在VB程序中使用ADO对象, 必须先引用, 操作为:"工程""引用""Microsoft Active X Data Objects 2.1 Library"。在使用ADO数据控件前, 应先通过"工程部件"命令对话框, 从中选择"Microsoft ADO Data Control 6.0 (OLE DB) "选项, 将ADO数据控件添加到工具箱中:a.在窗体中添加一个ADO数据控件, 右击弹出"属性页"对话框, 选择"使用连接字符串"选项, 单击"生成"按钮, 通过选项设置自动产生链接字符串;b.打开"数据链接属性"对话框, 在"提供者"选项卡内选择一个合适的OLE DB数据源;c.再单击下一步按钮, 打开"数据链接属性"的"链接"选项卡, 指定数据库文件为xs.mdb;d.打开ADO控件属性窗口, 设置Record Source属性, 在弹出的记录源属性页对话框中, 在"命令类型"下拉框中选择"2-ad Cmd Table"选项, 在"表或存储过程名称"下拉框中选择xs.mdb数据库中的"xh"表。此时, 已完成了ADO数据控件的链接工作。2.2用ADO对象库编程访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ADO典型的数据存取过程为:2.1连接数据源;引用A-DO对象库。2.2打开记录集对象;用代码打开数据源, 建立记录集, 将记录集中的记录内容打印出来。
2.3使用记录集;对数据库的访问还可通过对数据的添加Add New、删除Delete、修改、查询等实现具体操作。2.4断开连接。rs.Close
结束语
使用VB开发数据库系统, 以上几种数据访问的方法各有各的特点, 依赖于用户的应用程序而定:DAO方法是基于对象的, 因而便于使用, 灵活地操纵数据的编辑操作;远程数据对象RDO建立了在服务器上处理数据的访问模式;而基于Active X数据对象的ADO更是以其倾向于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 使程序开发者更易于控制数据库的访问, 同时ADO所具有的较强的功能、通用性好、效率高、占空间少, 迅速成为适合于作为服务器端的数据访问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存斌, Visual Basic高级编程及其项目应用开发[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2]谭浩强等,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用VB编写登录程序VB 第5篇
{ 编者按:在前几期编程乐园中,我们一同学习了一些关于VB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但离开实例学习编程,无疑是枯燥无味、事倍功半的,所以我们在此推出“看实例,学编程”栏目,邀请富有经验的PFans介绍他们的典型实例,希望对PFans的编程之旅有所帮助。
我们都知道,在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时会出现一个登录对话框,要求用户输入密码后才能进入Windows。我们用VB也可以编写这样的登录窗口,其具体方法如下:
界面设计:
打开“VB6.0”,出现“新建工程”对话框,选择“标准EXE”单击“打开”即可新建一个工程。新建一个工程后,VB自动生成了一个窗体,其默认的名称是Form1,且显示的标题也是Form1,显然与我们要编写的程序不符。我们可以更改这些设置,方法是:点击Form1窗体,在右边的属性窗口中(如图1)的“名称”后输入“Denglu”(在后面讲的Denglu就是指的这个窗体),在“Caption”后输入“登录窗口”。窗体设置好后,我们便可以将控件放置到这个窗体中去了。
“登录窗口”中主要用到的是TextBox(文本框)控件,该控件主要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文字并显示出来。在该程序中我们便可以使用TextBox控件接收用户输入的信息来判断是否是合法的用户。另外,我们还将用到Label(标签)控件及CommandButton(命令按钮)控件。Label控件用来显示“用户名”及“密码”标题;CommandButton控件用来设计“确定”及“取消”按钮。下面我们将这些控件放置到窗体中:在工具箱中选择“Label”控件(如图2),在窗体中拖动鼠标直到一定的大小,然后在属性窗口中的“Caption”属性后为输入“用户名”,然后在其下方再拖动一个Label控件,将Caption的值改为“密码:”;在工具箱中选择“TextBox”控件(如图3),在“用户名”后拖动一个TextBox控件,用同样的方法在“密码:”后拖动一个TextBox控件,然后在“属性窗口”中将Text的值改为空(即删除默认的Text1),为了不显示出用户输入的密码,我们将第二个TextBox控件的PasswordChar属性设置为*(如图5),这样在用户输入密码时显示的就是*了;在工具箱中选择“CommandButton”控件(如图4),将其拖动到窗体的下方(一共两个),分别设置其Caption属性为“确定”和“取消”。调整好这些控件的位置(如图6)后即可完成界面的设计,
程序代码:
该程序的主要目的是要判断输入的用户名是否合法,所以我们首先编写判断用户名的程序代码。双击“确定”按钮,添加如下的程序代码:(黑体部分为系统自动生成的代码,楷体为注释)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判断是否输入了用户名
If Text1.Text=″″ Then ′如果Text1为空,即没有输入用户
MsgBox ″请输入用户名!″,vbOKOnly+vbCritical,″错误″
Exit Sub ′退出这个过程
Else ′如果输入了用户名
If Text1.Text=″软件世界″ And Text2.Text=″12345″ Then ′如果输入的用户名是″软件世界″且密码为″12345″
MsgBox ″你是合法用户,欢迎进入!″,vbOKOnly+vbInformation,″欢迎进入″
Else ′如果不是″软件世界″或密码不是″12345″
MsgBox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vbOKOnly+vbCritical,″错误″
Text1.Text=″″
Text2.Text=″″ ′清空Text1及Text2控件中的文本内容,让用户重新输入
End If
End If
End Sub
在这一段代码中,我们使用了IfThenElseEnd If。这是一个条件判断语句,If Text1.Text=″″ Then这句代码则是判断Text1是否为空,如果为空,这个条件就成立,则执行Then后的语句,如果Text1不为空,则这个条件不成立,程序将会跳到Else处,执行Else后的语句。
程序测试:
现在我们可以单击“F5”键来运行这个程序,看看其运行效果。直接单击“确定”按钮,将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如图7);在“用户名”后输入“软件世界”,“密码:”后输入“12345”,再单击“确定”按钮,此时便会出现一个“欢迎进行”的信息框(如图8)。怎么样,一个属于自己的“登录窗口”就制作好了。
但这个程序目前还只能判断在程序中已设置好了的用户名及密码,没有灵活性,你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使其能够判断多个合法的用户及密码。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欢迎写信与我交流,我的E-mail地址是:vber@21cn.com。
(重庆 杜伟)}
VB技术 第6篇
关键词:数据库;Visual Basic;河床演变;冲淤计算
关键词:城市;植物;景观;园林
中图分类号:TV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211-2
0 前言
数据库技术主要研究如何科学地组织与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与处理数据,由于计算机管理规模的日益扩大,应用的日益广泛,数据量急剧增长,数据的共享要求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解决多用户、多应用共享数据的要求,使数据为尽可能多的应用服务,就出现了数据库这样的管理技术[1]。
1 数据库理论
数据库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指的是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检索和维护。数据管理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2)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
Access在很多地方得到广泛使用,如小型企业,大公司部门等。它具有存储方式简单,易于维护管理;面向对象Access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这种基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使得开发应用程序更为简便;界面友好、易操作;集成环境、处理多种数据信息;Access支持ODBC,利用Access强大的DDE和OLE特性,可以在一个数据表中嵌入图、声音、Excel表格、Word文档,还可以建立动态的数据库报表和窗体等;支持广泛,易于扩展,弹性较大等优点[2]。
2 Acess数据库的建立
本文应用Access对九段沙沙洲实测地形数据进行了处理。Access是Office系列应用软件之一。它提供了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7种用来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对象;提供了多种向导、生成器、模板,把数据存储、数据查询、界面设计、报表生成等操作规范化;为建立功能完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方便,也使得普通用户不必编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任务。
1997-2008各年的九段沙实测地形数据原先分散在12个文本文档中,将这12组数据导入Access中,并制成表格如图1所示,表格中设置字段“x、y、z、nf”,其中“x、y、z”分别表示九段沙地形坐标,“nf”为各坐标年份。各数据类型均为双精度数字。
3 Visual basic菜单设计
根据所研究对象的特点,设计了沙洲断面概况用于描述不同断面,在不同年份的平均高程、冲刷面积、淤积面积和冲淤平衡面积情况。图2是沙洲断面概况的属性描述图。
3.1 界面设计和操作过程
(1)界面设计:
如图3所示,根据所研究对象的特点,在VB环境中添加Tabstrip控件,设计“选项”和“冲淤统计”两个标签。
在“选项”标签下,添加Combobox控件,作为下拉菜单,用于选择所需断面(断面1-67)。添加Listbox控件,并添加1997-2008各年“年份”选项。将数据库分别与对应的断面和年份连接。运行程序时,可自由选择所需的断面和年份,再点击添加的CommandButton控件,计算出所选年份中指定断面的平均高程、冲刷面积、淤积面积和冲淤平衡面积。
在“冲淤统计标签”下,添加MSFlexGrid控件,制作5×6表格,用于显示在“选项”标签下各年份平均高程、冲刷面积、淤积面积和冲淤平衡面积数据[3]。
(2)操作示例:
①在“选项”标签下“断面号”中选择断面一(dm1);
②在“年份”中选择“1998、2001、2004、2007”,即在这四个年份前打“√”;
③单击“计算”按钮,则在“冲淤统计”标签下会显示1998、2001、2004、2007这四个年份断面一的平均高程、冲刷面积、淤积面积和冲淤平衡面积数据。
3.2 冲淤分析
利用数据库与VB技术联系的方法,可以直接算出各年份各断面的冲淤面积等数值,将变量数值化,可以更精确计算冲刷面积、淤积面积等值,增强分析的准确性,可靠性。
该程序在计算出各项数据后,最终将数据导入文本文件,这样就可以将各年各断面的数据,同时显示出来,进行对比计算分析。
本文对1998、2001、2004、2007这四年的67个断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断面进行分析。
由计算生成数据可知,沙洲头部(断面10)冲淤平衡面积在三个时间段内分别为-2103.54m2、-2967.85m2、-2180.61m2,小于零,则沙洲头部以冲刷为主,且冲淤平衡面积绝对值很大,即淤积面积大大小于冲刷面积。
断面30位于沙洲中部,1998到2001年冲淤平衡面积为-973.07 m2,小于零,则2001年断面30为冲刷,2001到2004、2004到2007年断面30冲淤平衡面积分别为496.92m2、1212.46m2,大于零,则这两个时间段沙洲断面30为淤积。
断面60位于沙洲尾部,1998到2001年、2001到2004年沙洲冲淤平衡面积分别为-761.69m2、-1550.77m2,小于零,则该时间段沙洲尾部以冲刷为主。2004到2007年沙洲冲淤平衡面积为2968.33m2,大于零,则以淤积为主。
从平均高程来看,除断面10外,断面30和断面60均有上升趋势,也表明,整个沙洲有淤积趋势,且沙洲头部冲刷,尾部淤积。
4 结论
通过Visual basic与Access联合运用,编程实现了相关数据操作、数据绘图
等功能,实现计算结果的图形图像化,对河段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郝嘉凌,河口上游建库对下游河道冲淤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2] 刘凤玲.Access教程与实训.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郝嘉凌,陆永军,陈界仁.基于数据库和OLE技术的水流泥沙数据管理系统.第十一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暨2003年海峡两岸港口及海岸开发研讨会,2003.
作者简介:王洪波(1977-),男,本科学历,济宁市任城区水务局助理工程师。
VB技术 第7篇
SQL Server是微软推出的中小型网络数据库系统, 是目前最常用的数据库系统之一。随着SQL Server网络数据库应用程序日益增多, 这种Web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一般依赖于已存在的用户数据库。Visual Basic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 具有简单易学、灵活方便和易于扩充的特点。而且Microsoft为其提供了与SQL Server通信的API函数集及工具集, 因此, 它越来越多地用作大型公司数据和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前端, 与后端的Microsoft SQL Server相结合, VB能够提供一个高性能的客户机服务器方案。
1 VB访问SQL Server数据的常用方法
使用Visual Basic作为前端开发语言, 与SQL Server接口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即:
1.1 数据访问对象/Jet
VB支持Data Access Objects (DAOs) 的子集。DAO的方法虽然不是性能最好的管理客户机服务器之间的对话方式, 但它的确有许多优点。DAO/Jet是为了实现从VB访问Access数据库而开发的程序接口对象。使用DAOs访问SQL Server的过程如下:应用程序准备好语句并送至Jet, Jet引擎 (MASJT200.DLL) 优化查询, 载入驱动程序管理器并与之通讯, 驱动程序管理器 (ODBC.DLL) 通过调用驱动器 (SQL-SRVR.DLL) 的函数, 实现连接到数据源, 翻译并向SQL Server提交SQL语句且返回结果。
1.2 利用ODBC API编程
ODBC (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的思想是访问异种数据库的一种可移植的方式。与数据资源对话的公用函数组装在一个称为驱动程序管理器 (ODBC.DLL) 的动态连接中。应用程序调用驱动程序管理器中的函数, 而驱动程序管理器反过来通过驱动器 (SQLSRVR.DLL) 把它们送到服务器中。
1.3 使用VBSQL对DB库API编程
DB库是SQL Server的本地API, SQL Server的Visual Basic库 (VBSQL) 为Visual Basic程序员提供API。从一定意义上说, VB-SQL是连接Visual Basic程序到SQL Server的性能最好、最直接的方式。VBSQL包含以下三个文件:
(1) VBSQL.VBX:包含库函数, 具有访问重要的消息和处理错误的能力;
(2) VBSQL.BI:包括所有的常量和变量说明;
(3) VBSQL.HLP:Windows帮助文件, 使用VBSQL的指南。
使用VBSQL时, 必须将VBSQL.BI加入到Visual Basic工程文件中, 并确保VB程序运行时有VBSQL.VBX文件。一般的DB库API编程的过程是这样的:先通过调用Sql Init对DB库进行初始化, 再调用Sql Connection打开一个连接, 然后就可做一些工作。
1.4 RDO远程数据对象 (Remote Data Ob-jects)
要讨论RDO, 就必然要谈到DAO。RDO是从DAO派生出来的, 但两者很大的不同在于其数据库模式。DAO是针对[记录 (Records) ]和[字段 (Fields) ], 而RDO是作为[行 (Rows) ]和[列 (Columns) ]来处理。也就是说DAO是ISAM模式, RDO是关系模式。此外DAO是访问Access的Jet引擎 (Jet是ISAM) 的接口, 而RDO则是访问ODBC的接口。
可见, RDO是综合了DAO/Jet、VBSQL/DBLib以及ODBC的优点的对象 (Object) 。需要强调的是, RDO是包裹着ODBC API的一层薄薄的外壳, 被设计成在后台 (服务器端) 有数据库存在的前提下运行, 同时, 也是针对SQL Server和Oracle而特别设计的。
RDO的优势在于它完全被集成在VB之中。此外, 直接访问SQL Server存储过程, 完全支持T-SQL, T-SQL调试集成在开发环境中, Visual Database Tools的集成化等, 也是RDO的长处。
在RDO的对象和集合中, 有很多对数据库的状态和设定进行操作的属性 (Property) 以及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方法 (Method) 。利用这些, 从RDO2.0起就可以开发事件驱动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RDO对象与VB中其他对象的概念相同。与VB用的Active X控件 (以往称为Custom Control或OCX、VBX) 相似的是, RDO也带有属性和方法;但同Spread、Input Man等普遍应用的Active X控件不同的是, RDO没有自己的用户界面, 因而可以和VB标准的Timer控件归为同一类。当然也可以将RDO看作调用ODBC API函数, 进而对后台数据库操作加以控制的对象。
1.5 ADO数据对象 (Active Data Objects)
ADO是基于全新的OLE DB技术, OLE DB可对电子邮件、文本文件、复合文件、数据表等各种各样的数据通过统一的接口进行存取。随着Active X控件的升级 (Windows 98的Active X 5.0) , RDO将被以Active X技术为基础的ADO接口所替代。
2 性能比较及应用说明
用VB开发基于SQL Server的数据库系统, 以上几种访问SQL Server的方法各有各的特点。DAOs方法是基于对象的, 因而便于使用, 但是它是从Visual Basic到SQL Server最慢的连接方式。ODBC API和VBSQL方法从本质上讲是基于程序的。ODBC API方法通用性好, 允许最强的互操作性, 编程简单, 但速度慢于VBSQL方法。VBSQL方法通过VBSQL控件, 提供了重要的SQL Server前端应用程序所需的灵活性、强大功能和良好性能。它具有真正的事件驱动及错误处理能力, 完全支持异步处理、游标和计算列等。这些都是VBSQL方法超出其它方法的优势, 但其编程稍复杂。RDO是位于ODBC API之上的一个对象模型层, 它依赖ODBC API、ODBC驱动程序以及后端数据库引擎来实现, 用RDO所需的程序短小 (约250 KB) 、快速。RDO具备基本的ODBC处理方法, 可直接执行大多数ODBC API函数, RDO包含在VB 4.0/VB 5.0企业版中, 由MSRDO32.DLL动态连接库来实现。RDO是综合了DAO/Jet、VBSQL/DBLib和ODBC的优点的对象模型, 包含ODBC API应用层, 设计为在后台 (服务器端) 有数据库存在的前提下运行, 是针对SQL Server和Oracle而特别设计的。RDO的优势在于它完全被集成在VB之中, 可直接访问SQL Server存储过程, 完全支持T-SQL, T-SQL调试集成在开发环境中, Visual Database Tools的集成化等。但微软已宣布今后不再对VBSQL/DBLib进行升级, 而ODBC API函数一般的编程方式也不为人们所喜爱, RDO的应用将逐渐减少。至于实际使用哪一种接口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的应用程序的具体情况而定。
3 Visual Basic访问数据库的前景
近来随着Web应用软件的迅速发展和现有数据存储形式的多种多样, Visual Basic访问数据库的解决方案面临诸如快速提取分布于企业内部和外部有用商业信息等的多种挑战。为此Microsoft提出一种新的数据库访问策略, 即“统一数据访问” (Universal Data Acces_s) 的策略。“统一数据访问”提供了高性能的存取包括关系型和非关系型在内的多种数据源, 提供独立于开发工具和开发语言的简单的编程接口, 这些技术使得企业集成多种数据源, 选择更好的开发工具、应用软件、操作平台, 建立容易维护的解决方案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陈艳峰, 高文姬, 邵蕴秋等.Visual Basic数据库项目导航[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陈艳峰, 高文姬, 邵蕴秋等.Visual Basic数据库项目导航[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VB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 第8篇
一、系统概述
北京金隅科技学校(原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北京市首批现代化标志性学校之一,在这风风雨雨的50多年中,取得了许多成绩。学校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坚持“立足集团、服务北京、面向全国、建设一流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继承“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特色。
这样一所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及声誉的学校,怎样把学校的各方面展示得淋漓尽致并且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呢?
首先,从技术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手段。
其次,从工具开发软件的选择上Visual Basic6.0是基于事件驱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使用VB来制作多媒体系统,在方法上可以说融合了描述语言及流程图式开发工具的优点,在开发效率、系统的弹性和扩充方面VB表现较为突出。
最后,从系统界面的设计上要注重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高清晰度的动态视频,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和谐统一的友好界面。
二、系统结构层次图
系统采用层次化结构自上而下进行设计,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系统软件设计
1. 软件结构
(1)图、声、文的调用次序:图像、图片与文字同时出现,有图像就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声音作为背景音乐。
(2)主程序通过按钮方式调用其他程序,图片通过数码相机采集,然后通过U S B接口传送到计算机形成J P G格式的图片;声音(背景音乐是搜索已有的素材,配音是通过声卡、麦克风录制而成)→声卡→音箱;动画是使用Flash工具软件做成的.AVI视频文件;在引用图片时,适当引用已有的图片素材。
2. 设计思想
本系统要把学校的各个方面展示给初中毕业生,笔者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学校的概况、教学系介绍、辉煌成就及21世纪的金隅科技学校展示为一体化,在创作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屏幕设计应做到均衡、简洁、一致性,从主界面到子界面都采用冷色调,始终使用一种或同类效果的过渡,色调一致,思想一致,这样给人一种清新的视觉感受,所有界面均采用事件驱动方式设计。
(2)采用图文并举、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学校的各个场景,有些场景采用交互式处理,有些场景采用自动播放式处理。
(3)声音比图像和文字产生的作用更强烈,背景音乐引用较为轻快,节奏较为明快,没有突出的、强烈的大起大落,给人一种舒适、明快的感觉,引用的背景音乐是“少女的祈祷”。
(4)动态元素(视频、音乐、音效)能引起更多的注意,在展示给用户的第一界面(主画面)中采用一段视频,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5)考虑用户的满意度。用户喜欢较短的响应时间,如果有长的延时应通知(提示)用户,求助信息明晰,字符易懂。构造良好的菜单树,舍弃多余信息,优化用户视觉。屏幕安排合理的显示,确保适宜的显示速率和响应时间。
(6)多媒体创作中的非计算机因素。多媒体创作融科学技术、人文艺术为一体,创作者除需具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知识和编程能力外,还应具备各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7)实现信息管理自动化。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将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按照同一核心、一定的顺序排列,使之将主题表现得生动活泼,使人们对课题的视听感觉表现自然,达到课题表现的目的。
(8)确定多媒体应用软件的素材。声音,通过声卡录制、修改、编辑,形成相关的.w a v文件;图像,通过数码相机来获取,适当引用已有的图片素材;文本,全部为中文脚本;动画,F l a s h做动画,保存成.A V I文件;视频,通过数码摄像机获取,适当引用已有的视频素材。
3. 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
(1)动画的实现
在主画面上有一个10秒钟左右的动画,为了考虑主画面的运行速度,所加的动画不能时间太长,否则运行的速度就会变慢,使用户有一个等待主画面的时间,程序的时效性不好。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考虑不直接用视频采集,而用Flash做动画,主要体现学校的外观及标志(即校园景象及校徽),最后保存为.AVI文件,用VB中的MCI控件播放。
(2)图片的处理
在本系统设计中引用了许多图片,有的作为标志图片,有的被引用为背景图片,还有的是直接显示图片,这些图片根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1)标志图片的处理。标志图片应代表界面的特征,本系统中的标志图片,有的是直接引用已有的素材,有的是用Coll3D软件做成的。
(2)背景图片的处理。作为背景图片,应该是颜色淡并且画面真实的图片。将1张清晰的图画处理成淡色,常用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对颜色的处理,一种是对亮度的处理。大多数人处理图片首选的软件是PhotoShop,但这无形中又增加了设计的难度,从数码相机导入的图片一般分辨率比较高,直接用附件中的画图软件来处理,一味缩小图像,造成了图像失真,色点聚集厉害,本来一张很清晰的图片却发生了很大的抖动,这种方法也不能达到淡背景的要求,所以不能直接使用附件中的画图软件来处理图片。为了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使图片清晰度符合要求,笔者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在Word软件“插入”菜单中选择“图片”中的“来自文件”,则将文件中的图片插入到Word文件中,图片保持原来的清晰度,且大小或图像的裁剪都可以通过图片工具来处理。要处理为淡背景,则用图片工具增加亮度即可,然后把它复制到画图软件中,直接保存成需要的图片格式。
(3)界面的一致性
界面的创意主要考虑到界面的一致性,一致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色调一致;二是风格一致。在保持色调一致性时,主要注意的是界面的背景颜色与表达的主题思想要一致,以冷色调(深蓝色)为主线,其他配色为辅,在界面的表现风格上,主要是以事件驱动方式为主,自动播放为辅。
(4)界面表现活泼的处理方法
在考虑界面表现一致的前提下,也不失表现活泼些,这样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活泼主要表现在按钮的制作上,每个界面的按钮表现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主画面上按钮全部引用1张色调一致的图片;信息系介绍画面上的按钮全部是用C o o l3D做成的文字图片,来表现该界面的主题;有的简单界面是采用VB做成的带有背景颜色的按钮,表现形式各有特色。
(5)图片及文字的自动播放处理方法
在辉煌成就这个画面上图片及文字采用的是自动播放的方式,实现的方法是使用Timer控件来控制交替播放的时间,即多长时间图片变换,文字是与图片对应起来的,哪张图片对应的是哪些说明文字,文字的对应方法是利用数组来实现的。
四、系统特点
1. 采用VB语言编程进行多媒体软件的制作,可移植性强,扩充性强。
2. 本系统充分体现多媒体软件的特点,大量使用各种媒体,充分利用图像直观而形象地表达主题思想,声音与动态图像合成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3. 系统稳定,衔接流畅,操作简单,系统的界面设计新颖,不枯燥乏味,有很强的交互性,一般均采用事件驱动方式,操作便捷,功能选项一目了然。
4. 本系统为演示类型的多媒体系统,所有脚本均采用中文脚本。综上所述,VB在多媒体咨询系统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VB的事件驱动、面向对象、简单易学的特点,此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VB中ADO访问数据库技术探讨 第9篇
关键词:数据库访问,ADO,对象模型
0 引言
Visual Basic是一种可视化的、事件驱动运行机制的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具, 在数据库开发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目前在Visual Basic中开发数据库程序主要有DAO、RDO、A-DO3种数据库开发技术。其中最流行的是ADO。它是建立在基于低层数据访问接口OLE DB (Objects Link and Embedding Data Base, 对象连接与嵌入数据库) 技术上的数据对象。
ADO设计为一种极简单的格式, 通过ODBC的方法同数据库接口连接。用户可以使用任何一种ODBC数据源, 即不仅适合于SQL Server、Oracle、Access等数据库, 也适合于Excel表格、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和无格式的数据文件。
1 ADO对象模型及功能
ADO按照访问和更新数据源的顺序定义了一个模型, 在这个对象模型中包含了7个对象, 它们的具体功能是:
(1) Connection对象。Connection对象用于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 通过连接可从应用程序访问数据源。它保存诸如指针类型、连接字符串、查询超时、连接超时和缺省数据库这样的连接信息。
(2) Error对象。包含数据提供程序出错时的扩展信息。
(3) Property对象。包含某个ADO对象的提供程序定义的特征。
(4) Command对象。包含关于某个命令, 例如查询字符串、参数定义等信息。在建立Connection后, 可以发出命令操作数据源。一般情况下Command对象可以在数据库中添加、删除或更新数据, 或者在表中进行数据查询。Command对象在定义查询参数或执行一个有输出参数的存储过程时非常有用。
(5) Parameter对象。包含参数化的Command对象的某单个参数的信息。该Command对象有一个包含其所有Parameter对象Parameters集合。
(6) Recordset对象。用来存储数据操作返回的记录集。Recordset对象只代表一个记录集, 这个记录集是一个连接的数据库中的表, 或者是Command对象的执行结果返回的记录集。在ADO对象模型中, 在行中检查和修改数据是最主要的方法, 所有对数据的操作几乎都是在Recordset对象中完成的。Record对象用于指定行、移动行、添加、更改、删除记录。
(7) Field对象。包含记录集中数据的某单个列的信息。掌握其中的Command、Connection、Recordset对象就可以实现基本的数据库操作。
2 使用ADO访问数据库的两种方式
在VB中, 使用ADO访问数据库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非编程访问方式, 使用ADO Data控件方式, 通过对控件的绑定来访问数据库中数据, 另一种是ADO对象模型编程访问方式, 通过定义对象和编写代码来实现对数据的访问。
(1) 使用非编程访问方式ADO Data控件访问数据库。 (1) 在工具箱中添加ADO Data控件, 操作为:选择工程菜单中的部件选项, 再选择“Microsoft ADO Data Control”; (2) 在窗体上把新出现在工具栏的ADO Data控件拖入; (3) 设置相关属性。
(2) 使用编程访问方式ADO对象模型访问数据库 (可以插入代码) 。 (1) 引用ADO对象库。操作为:“工程”菜单下选择引用选项, 再选择“Microsoft Activex Data Object 2.6 Library; (2) 为了能够在程序中使用ADO对象, 首先需要声明该对象, 然后才能连接数据库进行操作。
下面是在VB中利用ADO模型进行数据库连接输出报表的一个实例程序。
3 ADO两种访问方式比较
使用ADO Data控件在连接数据库时, 不需要创建连接对象和记录集对象, 直接设置相关属性就可以了, 简化了编程, 但在功能上有所限制, 对数据库的连接在程序运行时难以改变, 在访问大型数据库时效率比较低。如果通过对象模型编程方式连接数据库时, 则对数据库的操作非常灵活, 效率上也会大大提高。
4 结束语
ADO是DAO/RDO的后继产物, 作为最新的数据库访问模式, 微软已经明确表示今后把重点放在ADO上, 已经成为了当前数据库开发的主流。它具有功能强、通用性好、效率高、占空间少等特点。通过对ADO Data控件属性设置和利用ADO对象模型编程来访问数据库的两种方式都体现了这些特点, 我们在实际开发中, 对数据库的操作更适合采用对象模型编程方式, 以便更灵活地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肖必武.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VB技术 第10篇
由于招生信息学生身份的识别是依据报名号,这样以来,在网上报名经过现场确认之后,自动生成了一个以报名号为文件名的学生照片库,而学院信息化系统对学生身份的识别是由学校教务管理统一制定的学号编制规程制定,学生在学校使用的一卡通也是以学生的学号为主要识别依据。之前的操作是将学生的报名号和学号形成的Excel对照表,以及从考试院下载学生照片(以报名号命名的文件名)一并打包交给学校制卡中心,由制卡中心完成核对功能。
这样以来,制卡中心要依据表格上提供的信息依次核对照片上学生的信息,核对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那么,如何将大量的招生照片信息统一处理为以学号命名的照片文件名呢?制卡中心不必再按照报名号和学号对照表,再查询学生照片信息,直接依据照片文件明来完成制作,提高制卡速度和效率,也为学院管理学生、识别学生提供高效的信息处理依据。
2 界面及程序设计
2.1 界面设计
如图1所示,左侧框架中存放的是原始照片路径。可以提供操作者选择原始照片存放路径,选择存放的文件夹之后,下面列表框显示的是该路径下带有报名号的所有照片文件名,笔者将所有照片放在招生管理模块下的photos文件夹下。
中间是提示信息、选项按钮和命令按钮。
右侧框架中存放的是处理后的照片路径,由于学院存在很多校外教学点,将校内的学生和校外的学生照片要分拣。笔者将校内、校外的照片准备存放在insidephotos和outsidephotos两个文件夹中。首先选择“校内”选项按钮,再选择校内照片存放路径,单击“报名号->学号”,则系统自动将左侧文件名中属于校内信息的学生所有照片的文件名自动转换为对应的学号文件名。
2.2 程序代码
在SQL Server数据库中存放学生表,主要字段有学生报名号、学号、教学点代码等字段,下面是主要的程序代码:
3 结语
翻转课堂与VB教学改革 第11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VB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146-02
1 前言
计算机语言VB课程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学生主要通过编写程序,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吸收和掌握课程内容。但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讲课时间较长,则会缩短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根据计算机语言VB课程的这一特性,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引入计算机语言VB课程是VB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
2 计算机语言VB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翻转课堂简介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是2006由美国林地公园的高中两名教师提出来的。2007年,美国教育技术专家Jeremy F.Strayer展开一系列对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任务导向方面的实践研究[1]。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课程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带着疑问回到课堂;然后将大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教师解答疑问、学生汇报讨论学习。
一方面,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教学先由教师在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学习、练习,再掌握课程知识,翻转成学生课前先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然后回到课堂运用自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是一个教学过程顺序的颠倒。另一方面,翻转课堂颠倒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位置关系[2]。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学生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在翻转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课前,学生依据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完成自主学习;课堂上,也以学生进行实践项目为主,教师从旁辅助。所以,翻转课堂就是对传统教学课堂的颠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是学科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
VB课程的二阶段翻转课堂模型 根据计算机语言VB课程实践运用性强的特性,建立VB课程的二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图1)。以网络教学平台、微课、QQ学习讨论群等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将课程分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和课中项目化活动学习,即课前阶段和课堂阶段两部分。
课前阶段,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教师根据课程知识点的的教学目标设计课件,并以网页、PPT和微课等多样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学习习惯,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完成课前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的课前练习作业,并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
课堂阶段,学生完成课中项目化活动学习。教师针对学生课前阶段产生的学习问题做一个不超过10分钟的课程补充讲授,然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配组成学习小组,发布实验项目任务。在课堂上,学生对实验项目做出合理分工、协助合作。教师巡视每组学生的学习进程,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以讨论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完成项目任务后,可以采用课堂汇报、小组答辩、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成果交流、互动评价。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是死坐在书桌后面听课,而是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共同追求进步,是一个互动学习的过程。
翻转课堂教学建设工具介绍 翻转课堂建立离不开多种软件平台、软件工具的技术支持,例如:课程管理系统就有MediaCore Video Learning Platform、eFront Learning、Blackboard以及Moodle等;课件制作类工具有PowerPoint、FrontPage、OutStart Trainer等;微课制作工具有Camtasia Studio、Screen Flow、会声会影等;内容展示工具有Prezi、Slideshare等;思维导图工具有MindManager、Office Visio 2010等。各种软件功能不同、各有优点,要根据课程需要选择不同软件平台或软件工具。
3 翻转课堂运用实施
在常州工学院计算机语言VB课程的翻转课堂建设中,选择教学平台Blackboard建立学习支撑平台,对课程进行在线教学管理。在Blackboard教学平台上,教师发布课件、微课视频、课程知识地图以及课前作业练习;学生课前登录Blackboard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内容的提前学习。如图2所示,在教学平台上发布窗体和常用控件及学习内容的导读与知识点的实时测试。
此外,开发VB程序设计一体化自主学习软件,学生可以脱机登录软件,进行单项知识点和综合知识点的练习。程序运行界面如图3所示。
由于基于Blackboard的学习支撑平台的建立与VB程序设计一体化的自主学习软件的开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特点、学习情况按需调整学习进度,完成学习内容,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此外,课前学习时间的增加能够满足学生对课程知识吸收内化的时间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平衡了学生因自身学习风格差异造成的学习差异。
4 结束语
在计算机语言VB翻转课堂教学中采用两阶段教学模型,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流程,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学习支撑平台和自主学习软件进行教学内容的自我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秀麟,等.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1):79-85.
VB技术 第12篇
所谓多媒体仿真, 是指采用不同媒体形态描述不同性质的模型信息, 建立反应系统内在运动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的多媒体仿真模型, 井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运行, 产生定性、定量相结台的系统动态演变过程, 从而获取关于系统的感性和理性认识[1]。
近几年来, 多媒体仿真技术在农业工程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主要是用于虚拟植物生长过程等方面, 应用于对出苗率等统计数据方面, 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某种确定的作物, 作物实际出苗情况跟特定的温度湿度是有一定关系的, 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中, 一块大田内的温度湿度情况很难保持一致, 通常外围的温度湿度都要低于中心位置, 所以,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 有必要把一整块的大田分割成小的区域来研究, 保持每个小区域内的基本情况相同, 分别对这些区域的出苗情况进行仿真, 得出的仿真结果才更可靠。
一、开发环境
VB是Visual Basic的简称, 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编程语言之一, 它也被公认为是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编程方法。无论是开发功能强大、性能可靠的商务软件, 还是编写能处理实际问题的实用小程序, VB都是最快速、最简便的方法。而且VB可以方便地同微软公司的word, excel等办公软件通讯, 本系统需要将实验结果保存至excel或word文档进行保存, 所以, 本系统选用VB作为开发工具。
二、需求分析
作为一个出苗率的多媒体仿真环境系统, 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可以根据设定的出苗率及一些随机边界条件显示作物出苗情况。首先, 该系统要存在一个多媒体环境, 如果实验结果为出苗, 则显示作物幼苗, 如果实验结果为未出苗, 则显示土地。其次, 该系统需要记录每次实验结果, 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再次, 这些数据应该可以方便的被打印出来, 另外, 由于对大田进行了分块处理, 具体某块地块的出苗情况还应该可以被快速查询。
三、系统开发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 该系统可以分为以下的功能模块:
(1) 数据设置模块, 用于设定初始理论出苗率及影响出苗率的各种条件, 如温度, 湿度, 种子种类等;
(2) 多媒体显示模块, 是本系统的核心模块, 主要根据设定的理论出苗率及各种随机条件显示实验结果;
(3) 仿真实验控制模块, 主要用于控制仿真实验参数, 如设置实验次数边界条件等;
(4) 结果查询模块, 主要用于查询某地块详细结果, 记录总体仿真实验结果等;
(5) 输出模块, 用于将结果输入word文档进行保存。
系统多媒体环境如图 (1) , 如果该地块实验结果为出苗, 则显示幼苗, 如果该地块实验结果未出苗, 则显示土地。
查询环境如图 (2) , 该模块可以通过查询得知具体某一地块的仿真实验情况。
三、系统测试
利用该系统进行仿真实验, 设定实验次数为100, 理论出苗率为95%, 利用该系统进行仿真, 各地块的实验结果如图 (3) 。设定不同试验次数, 对该系统进行测试实验, 发现实验次数越大, 实验出苗率就越接近设定出苗率。
通过测试实验分析, 该系统仿真数据相对于理论出苗率呈正态分布状态, 说明该系统的仿真实验结果是科学的。
四、结论
通过本系统对某一设定出苗率进行反复仿真实验, 只要实验次数够多。就可以得到出苗情况的较科学的仿真数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还可以对某块土地区域加入一些特殊的边界条件进行仿真, 这些都是下一步将要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维平, 朱一凡等.多媒体仿真建模方法和仿真策略[J].系统仿真学报, 1995, 7 (4) , 11~17.
[2]侯玉虹, 尹光华等.土壤底墒与苗期灌溉量对玉米出苗和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 7 (24) , 51-56.
[3]卢镇波, 李青, Visual Basic编程实例入门与提高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年.
[4]罗娟, 胡念苏.炉膛火焰彩色监视的多媒体仿真技术 (J) 电站系统工程2005, 21 (4) , 23-26.
[5]颜小燕.城市中运动目标无源定位多媒体仿真 (J) , 计算机仿真.200623 (2) , 208-210.
[6]南春丽, 张生瑞, 宁航, 严宝杰.城市交通仿真中的随机数及其性能评价, 计算机工程, 200935 (10) , 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