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Vc含量的测定方法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Vc含量的测定方法(精选9篇)

Vc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1篇

1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材料

1. 1. 1仪器

752N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DK-98 - IIA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ESJ210-4A分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有限公司。

1. 1. 2样品和试剂

供试样品:

成熟度相仿的新鲜水果( 猕候桃、橙子、橘子、柠檬、番茄、黄瓜、香蕉、苹果、梨) 。

供试试剂:

VC标准溶液( 1 mg / m L) : 精确称取VC 100 mg,以10 g / L草酸溶解并稀释至100 m L,冰箱保存;

20 g / 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 称取2,4 - 二硝基苯肼2 g, 溶解于100 m L 4. 5 mol/L硫酸中,过滤。不用时置于冰箱中保存,每次使用前均须过滤;

活性炭: 取100 g活性炭用1000 m L 0. 5 mol盐酸煮沸1 h, 煮沸时搅动。煮后用蒸馏水多次冲洗,至滤液中无Fe2+离子( 硫氰化钾溶液检测) 。110 ℃ 烤箱中干燥过夜,取出置于干燥器备用;

20 g / L草酸溶液: 20 g草酸溶解于700 m L蒸馏水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 m L;

10 g / L草酸溶液: 用蒸馏水稀释500 m L 20 g / L草酸溶液至1000 m L;

20 g / L硫脲溶液: 称取硫脲10 g,溶解于500 m L 10 g / L草酸溶液中;

10 g / L硫脲溶液: 用蒸馏水稀释500 m L 20 g / L硫脲溶液至1000 m L;

硫酸、盐酸等溶液均按照常规方法配制。

1. 2试验方法

1. 2. 1样品的处理

将水果洗净,分别称取20 g不同水果放入研钵,加20 g/L草酸溶液20 g研磨,待研磨均匀后,用两层纱布过滤,用10 g / L草酸溶液清洗滤渣及研钵,将滤液离心,所得上清液置入100 m L容量瓶,用10 g/L草酸溶液定容,备用。

1. 2. 2标准曲线绘制

分别移取2. 5、5、10、20、40、80和160 m L的100 μg/m L VC标准溶液至6个100 m L容量瓶中,用10 g / L的硫脲溶液稀释至刻度,得到稀释液中VC的浓度分别为2. 5 μg/m L, 5 μg / m L,10 μg / m L, 20 μg / m L, 40 μg / m L, 80 μg / m L和160 μg / m L。

分别取4 m L不同浓度的VC标准溶液以及一个空白管,于样品管中加入1 m L 20 g/L 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匀,加盖后连同空白管置入( 37±0. 5) ℃ 水浴中保温3 h后取出,空白管于室温静置10 ~ 15 min后置入冰上,样品管则直接置入冰上, 之后向每管&逐滴缓慢滴加5 m L 85% 硫酸,摇匀,滴加完毕后从冰上取出,待溶液恢复至室温,即刻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值,检测波长为500 nm。取得结果后,以VC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 2. 3样品的测定

分别从100 m L不同水果样品准备液中取25 m L置于100 m L容量瓶中,加入2 g活性炭,振摇1 min,离心过滤,取10 m L滤液,加入10 m L 20 g/L硫脲溶液,混匀。以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测定样品的吸光值,检测波长为500 nm。

1. 2. 4不同贮藏温度下样品的测定

选取成熟度相仿的猕猴桃和梨作为试验材料,贮藏温度分别设置为低温( 冰箱4 ℃ ) 、常温( 室内最低温度16 ℃ ,最高温度27 ℃ ) 和高温( 37 ℃ 恒温) 。贮藏48 h后分别测定样品中VC的含量,每个样设置3个重复。测定方法同1. 2. 3。

1. 2. 5计算

按下式计算样品中的VC含量:

式中: X———样品中VC含量,mg/100 g

ρ———由标准曲线查得氧化处理后的样品提取液中总VC的浓度,μg/m L

F———样品氧化处理过程中的稀释倍数

V———试样用10 g/L草酸溶液定容的体积,m L

m———试样质量,g

2结果与分析

2. 1校准曲线的绘制

将样品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结果显示在500 nm处具有最大吸光值,因此,本试验采用500 nm为检测波长。VC标准曲线( 图1) 显示VC的吸光值与VC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0. 0279X + 0. 0173,相关系数为0. 9992,表明VC浓度在0 ~ 160 μg / m L范围内,VC浓度与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 2不同样品中VC的含量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9种供测试的水果VC含量顺序依次为猕猴桃>橙子>橘子>柠檬>番茄>黄瓜>香蕉>苹果>梨,其中VC含量最高为猕猴桃,其VC含量为150 mg/100 g,VC含量最低的梨VC含量为3. 6 mg/100 g,前者约为后者的42倍。

2. 3不同贮藏温度下样品中VC的含量

由表2结果可以看出,VC含量最高的猕猴桃和VC含量最低的梨分别置于低温、常温以及高温贮藏48 h之后,V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少程度均为低温<常温<高温,其中猕猴桃在高温条件下贮藏48 h后VC的含量为在低温条件下的77% ,为常温下的84% ; 梨在高温条件下贮藏48 h后VC的含量为在低温条件下的76% ,为常温下的87% 。

3结论

本试验利用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了9种常见水果的VC含量,VC标准曲线结果显示VC浓度与吸光值于500 nm波长处在0 ~ 160 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甲醛含量测定方法 第2篇

1.1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不同分子结构的物质对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是居室、纺织品、食品中甲醛检测最常规的一种方法.目前涉及到的有乙酰丙酮法、酚试剂法、AHMT法、品红一亚硫酸、变色酸法、间苯三酚法、催化光度法等,每种检测方法所偏重的应用领域不同,并各有其优点和一定的局限性.

1.1.1 乙酰丙酮法.乙酰丙酮法指在过量铵盐存在下,甲醛与乙酰丙酮通过45~60℃水浴30min或25℃室温下经2.5 h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然后比色定量[4-7]甲醛含量.甲醛与乙酰丙酮反应的特异性较好,干扰因素少,酚类和其它醛类共存时均不干扰,显色剂较为稳定,检出限达到0.25 me/L[Bl,测定线性范围较宽,适合高含量甲醛的检测,多用于居室和水发食品中对甲醛的测定.但在进行水发食品中甲醛检测时,需将样品中的甲醛在磷酸介质中加热蒸馏提取出来,经水溶液吸收、定容后再检测,操作过程复杂、繁琐、耗时.

1.1.2 酚试剂法.酚试剂法即MBTH法,即甲醛与酚试剂(3一甲基一2一苯并噻唑腙盐酸盐,ugrn)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铁离子氧化成蓝色,室温下经15 rain后显色,然后比色定量[m].酚试剂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02mg/L,较适合测定微量甲醛测定.但脂肪族醛类也有类似的反应,对测定会有干扰,二氧化硫对测定也有一定的干扰,使结果偏低,所以,在测定吊白块时应用此方法要慎重.酚试剂的稳定性较差,显色剂MITI?H在4℃冰箱内仅可以保存3 d,显色后吸光度的稳定性也不如乙酰丙酮法,显色受时间与温度等的限制.本法多用于居室中对甲醛的检测.纺织品和食品中对甲醛的测定有时也用该方法 一 .

1.1.3 AHMT法.AHMT法指甲醛与AHMT(4一氨基一3一联氨一5一巯基一1,2,4一三氮杂茂)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经高碘酸钾氧化成紫红色化合物,然后比色定量检测甲醛含量的方法[13].本方法特异性和选择性均较好,在大量乙醛、丙醛、丁醛、苯乙醛等醛类物质共存时不干扰测定,检出限为0.04 mg/L.但AHMT法在操作过程中显色随时间逐渐加深,标准溶液的显色反应和样品溶液的显色反应时间必须严格统一,重现性较差,不易操作,多用于居室中对甲醛的检测.

1.1.4 品红一亚硫酸法.品红一亚硫酸法指利用甲醛与品红一亚硫酸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呈蓝紫色的特性,用比色定量进行检测的方法[HI1 .本法利用的是甲醛的特有反应,其它醛与酚不干扰测定.此法操作简便、测定范围宽,但其比色液很不稳定,重现性较差,在测定甲醛含量较低的样品时,差异较大,精确度不如乙酰丙酮法,而且品红一亚硫酸法受温度影响较大,检测过程还需浓硫酸,故一般多用于食品中甲醛的定性分析.

1.1.5 变色酸法.变色酸法指将甲醛在浓硫酸介质中与铬变酸(1,8一二羟基萘一3,6一二磺酸)作用,在沸水浴中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进行比色定量的方法.此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1 mg/L比色液稳定.但当酚类和其添加剂离子共存时有干扰,因此该法不适用于测定甲醛含量较高的样品.因含甲醛量高的溶液遇酸极易产生聚合物,所以该反应须在浓硫酸介质作用下进行,操作较繁琐,因此该法多用于方法研究,实际检测时应用较少.间苯三酚法.间苯三酚法指利用甲醛在碱性条件下与间苯三酚发生缩合反应生成橘红色化合物的特性,进行比色定量检测甲醛含量的方法[" 引.此法操作简便、干扰物影响小,检出限为0.1 mg/L.但甲醛与间苯三酚生成物的颜色不稳定,测定结果偏差较大,只适用于甲醛的定性分析.此法多用于水发食品中对甲醛的测定。

1.1.7 催化光度法.催化光度法指水浴条件下,在磷酸介质中甲醛催化溴酸钾一溴甲酚紫 引、金莲橙O0[20]或甲基红[21]等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其反应体系褪色而建立的甲醛测定方法.此法是一新研究方法,操作简便,检出限为0.040.2 mg/L,反应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多用于水发食品中对甲醛的测定.上述分光光度法相对稳定性差,易受乙醛、酚、葡萄糖等成分的干扰,操作过程繁琐,分析时间过长,难以直接用于甲醛现场快速检测,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1.2 电化学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基于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电流(伏安法)、电量(库仑法)、电位(电位法)的变化,判断反应体系中分析物的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用于甲醛检测的有极谱法和电位法2种。

1.2.1 示波极谱测定法.示波极谱测定法简称极谱法,是通过获得的电流一电压曲线即极谱波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甲醛在盐酸苯肼一氯化钠底液中产生一个明晰的极谱波,峰电流与甲醛含量成正比,根据样品峰电流与甲醛标准峰电流比较进行定量检测[ 一 ;或在pH值为5的乙酸一乙酸钠介质中,甲醛与硫酸肼的反应产物产生一个灵敏的吸附还原波,其峰高与甲醛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24],根据这种关系对甲醛进行定量检测.该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好,但是极谱分析法对试样的前处理要求比较高,使用的“滴汞电极”有污染,目前多用于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中对甲醛的检测.

1.2.2 电位法.电位法也称离子选择电极法,是利用膜电极将被测离子的活度转换为电极电位而加以测定的一种方法.在硫酸介质中,甲醛对溴酸钾氧化碘化钾具有促进作用,利用这个特性,用碘离子选择电极跟踪I一,可建立测定微量甲醛的动力学电位法(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 mg/L,检出限为0.055 mg/L.此法是一新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较少。

1.3 色谱法

色谱具有强大的分离效能,不易受样品基质和试剂颜色的干扰,对复杂样品的检测灵敏、准确,可直接用于居室、纺织品、食品中对甲醛的分析检测.也可将样品中的甲醛进行衍生化处理后,再进行测定的,常用的衍生剂有2,4一二硝基苯肼(DNPH)、眯唑、乙硫醇、硫酸肼等.’隋雪燕等【26]将样品中的甲醛与DNPH衍生化,生成2,4一二硝基苯腙,经甲苯或正己烷萃取,用毛细管或填充柱气相进行色谱分离,再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高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检出限为0.001 5 mg/L,其中乙醇、丙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均不会产生干扰.陈笑梅等[驯将样品中甲醛与DNPH衍生化后,经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检出限可达0.05 mg/Lt驯.居室、纺织品、食品中样品组分一般较复杂,干扰组分多,甲醛含量又低,常规检测方法中需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分离、浓缩等预处理后再进行检测.色谱法灵敏度高、定量准确、抗干扰性强,可直接用于居室、纺织品、食品中甲醛的检测.但是色谱法对设备要求较高,衍生化时间长,萃取等步骤、操作过程烦琐,不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和家庭的现场快速检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1.4 传感器

用于检测甲醛的传感器有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光生化传感器等.电化学传感器【驯结构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性能稳定,测量范围和分辨率基本能达到室内环境检测的要求.但缺点是所受干扰物质多,且由于电解质与被测甲醛气体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故其工作寿命一般比较短.光学传感器价格比较贵 30,且体积较大,不适用于在线实时分析,使其使用的广泛性受到限制.虽然光生化传感器提高了选择性,但是由于酶的活性以及其它因素导致传感器不稳定,缺乏实用性,而且一般甲醛气体传感器的价格过高,难以普及。

甲醛的危害:

一、刺激作用。

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甲醛,主要表现为对皮肤黏膜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依据病情轻重,患者出现流泪、咽痛、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致敏作用。

皮肤接触一定剂量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呼吸道吸入一定剂量甲醛可能诱发支气管哮喘。

三、致突变作用。

高浓度甲醛是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持续接触高浓度甲醛,导致多种肿瘤发病率增加。

食品中磷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第3篇

关键词:磷 钼酸铵 钒钼酸铵 前处理 灰化法 硝酸-高氯酸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20-0022-01

1 背景及目的

磷是构成人体牙齿和骨骼的重要组分,对人的生理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对遗传信息的传递、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生长发育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磷在食品中广泛存在,故人类营养性的磷缺乏很少见,中国人并不缺乏并已经过量,而过量的磷会干扰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对于食品中磷的检测至关重要,辅助将其含量控制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目前,食品中磷的检测方法主要依据GB/T5009.87-2003《食品中磷含量的测定》。此标准中采用钼酸铵作为显色剂与磷结合生成化合物,并用对苯二酚、亚硫酸钠将其还原为蓝色化合物——钼蓝。该方法稳定性差,干扰因素多,易造成结果不准确。另其第三法中,关于磷酸盐含量的测定,前处理采用灰化处理方法,耗费时间长,容易消解不充分。因此,本文对国标方法进行改进,前处理采用硝酸-高氯酸液态消化法,最终以钒钼酸铵作为显色剂生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测定其含量。节约时间,利于日常批量检验,且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更具参考价值。

2 方法概述

2.1 原理

试样经酸氧化,使磷在硝酸溶液中与钒钼酸铵生成黄色络合物。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40nm处测定吸光度,其颜色的深浅与磷的含量成正比。

2.2 试剂(未经特殊标注均为分析纯)

(1)硝酸、高氯酸、硫酸、钒钼酸铵显色剂、磷酸二氢钾(基准试剂)标准溶液。

(2)配制方法:

钒钼酸铵显色剂:

A液:25g钼酸铵,溶于400ml水中。

B液:1.25g偏钒酸铵溶于300ml沸水中,冷却后加250ml硝酸,将A液缓缓倾入B液中,不断搅匀,并用水稀释至1L,贮于棕色瓶中。

磷酸二氢钾标准溶液(50μg/ml):称取在105℃±1℃烘干至恒重的磷酸二氢钾标准品0.2197g,溶于400 ml水中,加8ml硫酸,定容至1L。可长久贮存。

2.3 仪器

电子天平(0.0001g)、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0.001)。

2.4 操作过程

分别吸取磷酸二氢钾标准贮备液0ml,2.5ml,5ml,7.5ml,10ml,15ml,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10ml钒钼酸铵显色剂,用水定容,静置10min以上,于440nm处比色。

称取适量样品(视样品中磷含量而定)于三角瓶中,加数粒玻璃珠,加入30ml硝酸,小心加热煮沸至黄烟逸尽,加入高氯酸10ml,继续加热至产生白烟,溶液澄清。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取适量样液(含磷量在50μg-750μg)于50ml容量瓶中,加钒钼酸铵显色剂10ml,用水定容,静置10min以上,于440nm处比色,对照标准曲线计算磷含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前处理方法的比较,详见表1

由此可见,采用本方法进行前处理,不仅操作简便,节省大量时间,而且对样品处理更充分,利于后续分析。

3.2 不同比色方法的比较

国标中采用钼酸铵作为显色剂,对苯二酚及亚硫酸钠作为还原剂,最终生成蓝色化合物,其中亚硫酸钠稳定性差,需临用时现行配制,且固体必须干燥,否则对结果有影响。而本方法中钒钼酸铵较为稳定,不存在上述问题。

(1)取八种不同样品,通过两种方法测定磷含量,结果比较详见表2。

可见本方法在对不同样品进行检测时与国标方法结果并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结果绝对差值与其算数平均值之比小于5%,具有可行性。

(2)取同一样品进行六平行实验,结果比较详见表3。

由表3可见,本方法重现性更好,结果更稳定、可靠。

4 结语

Vc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材料为新鲜采收的同一管理条件下的福椒3号(绿熟果和红熟果)、福椒4号(绿熟果和红熟果)、辣妹子(绿熟果和红熟果)、香辣(绿熟果和红熟果)、强丰7301(绿熟果和红熟果)、辣丰3号(绿熟果和红熟果)6个品种果实,材料由海南大学实验基地提供。

1.2 方法

试验在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艺综合实验室进行,VC含量采用2,6-二氯酚靛酚法测定[6],试验数据借助Excel和SASS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方差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成熟度辣椒果实中VC含量的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供试的6个辣椒品种的果实中,福椒3号﹑福椒4号﹑辣妹子﹑香辣和辣丰3号5个品种的2种成熟度果实VC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强丰7301的2种成熟度果实VC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除强丰7301和辣丰3号2个品种外,其余品种从绿熟果到红熟果果实中的VC含量均呈增长趋势,即红熟果VC含量较高,绿熟果较低,即福椒3号﹑福椒4号﹑辣妹子和香辣品种VC含量随着果实由绿转红而增加,而强丰7301和辣丰3号品种VC含量则随着果实由绿转红而降低。

(mg/100g鲜重)

注:1个果实为1次重复,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每行进行差异比较,大写字母表示在0.01水平上的显著差异,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的显著差异。

2.2 不同品种同一成熟度的辣椒果实中VC含量的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同一成熟度下,供试的6个辣椒品种其VC含量差异显著。绿熟果以辣丰3号VC含量最高,为103.23mg/100g鲜重,福椒3号VC含量最低,为61.85mg/100g鲜重,辣丰3号VC含量较福椒3号增加41.38mg/100g鲜重,为福椒3号1.67倍;辣丰3号绿熟果到红熟果的转变过程中,VC含量下降较多,降幅为12.31mg/100g鲜重,而强丰7301则下降较少,仅降低2.13mg/100g鲜重。红熟果以福椒4号VC含量最高,为142.91mg/100g鲜重,福椒3号VC含量最低,为84.41mg/100g鲜重,福椒4号VC含量比福椒3号高58.5mg/100g鲜重,为福椒3号的1.69倍。

(mg/100g鲜重)

注:1个果实为1次重复,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每列进行差异比较,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的显著差异。

3 结论

福椒3号﹑福椒4号﹑辣妹子和香辣4个品种从绿熟果到红熟果果实中的VC含量均增加,而强丰7301和辣丰3号2个品种从绿熟果到红熟果果实中的VC含量均降低。因此,从VC含量来看,福椒3号﹑福椒4号﹑辣妹子和香辣4个品种应在红熟期VC含量最大时采收,而强丰7301和辣丰3号这2个品种应在绿熟期VC含量最大时采收。绿熟期以辣丰3号VC含量最高,其次是强丰7301、辣妹子、香辣、福椒4号、福椒3号;红熟期以福椒4号VC含量最高,其次是辣妹子、强丰7301、香辣、辣丰3号、福椒3号。在辣椒育种生产时,要考虑其不同成熟期VC含量差异选择适宜品种种植。

参考文献

[1]杨雪梅,谢琴淑.辣椒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15.

[2]邹学校.中国辣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徐毅,除建南,罗兆荣,等.辣椒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1990(1):53-58.

[4]张海利,李焕秀.不同成熟度辣椒果实中VC及糖含量测定[J].甘肃农业科技,2007(1):5-7.

[5]张恩让,张万萍,张帆,等.贵州不同地区辣椒风昧品质研究[J].辣椒杂志,2006(3):

蛋白水解液中多肽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5篇

蛋白水解液中多肽含量的测定方法

用10%(W/V)的`三氯乙酸沉淀蛋白水解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经离心过滤后,在上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于540nm下测定其OD值,继而在Gly-Gly-Tyr-Arg四肽标准曲线上查出样品中的多肽含量.

作 者:鲁伟 任国谱 宋俊梅 LU Wei Ren Guo-pu SONG Jun-mei  作者单位:鲁伟,宋俊梅,LU Wei,SONG Jun-mei(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任国谱,Ren Guo-pu(湖南亚华乳业博士后工作站,湖南,长沙,410006)

刊 名:食品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FOOD SCIENCE 年,卷(期): 26(7) 分类号:Q51 关键词:双缩脲反应   三氯乙酸   多肽含量  

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概述 第6篇

关键词: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特点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是目前生物化学中常用的一项指标测定。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凯氏定氮法、紫外吸收法、双缩脲分光光度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Lowry法、二辛可酸比色法(BCA法)、荧光光度法、电流法、毛细管电泳分析法、罗丹明生物探针法以及高效光谱遥感技术分析法等。

每种测定法都有其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缺点。实验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再选择最佳使方法。实验对测定所要求的灵敏度和精确度、蛋白质的性质、溶液中存在的干扰物质、测定所要花费的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实验方法的选择。

本文主要就几种常见的蛋白质测定方法的原理及特点作一简单概述、比较。

1 凯氏定氮法

1.1基本原理

凯氏定氮法包括微量定氮法和全量定氮法两种方法,其测定蛋白质含量的过程主要包括消化、蒸馏、吸收、滴定等步骤。

含氮有机物与浓硫酸共热时,其中的碳、氢二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氮则转变成氨,并进一步与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铵,此过程称为“消化”。浓碱可使消化液中的硫酸铵分解,游离出氨,借水蒸汽将产生的氨蒸馏到硼酸溶液中,硼酸吸收氨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降低。用标准无机酸滴定,直至恢复溶液中原来氢离子浓度为止,即可根据所用标准酸的当量数计算出待测物中的总氮量。蛋白质中的氮含量一般为16%,据此推断蛋白质含量。

1.2 方法特点

该方法仪器装置简单,试剂用量少且廉价易得。精密度、准确度高,最低可检出0.05mg氮,且样品用量少。但操作较繁琐费时,不利于大批样品的测定,且测定的结果只能是粗蛋白质的含量,处理未知样品时,其误差还有变大的危险。

1.3适用场合

适用于一切形态的食品与生物样品。对于不溶和浑浊的样品,其他许多方法不能进行测定,凯氏定氮法是唯一可行的分析方法。

2双缩脲法

2.1基本原理

双缩脲(NH3CONHCONH3)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1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够以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都有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发生双缩脲反应时,紫色络合物颜色的深浅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与蛋白质分子量及氨基酸成分无关,故可用以测定蛋白质含量。

2.2方法特点

该方法操作简便,试剂单一,可快速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受蛋白质种类和环境温度的影响小。但灵敏度差,测定范围仅为1~20mg蛋白质。

2.3适用场合

适用于需要快速,但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蛋白质测定,常用于谷物蛋白质含量测定。

3紫外吸收法

3.1基本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等残基的苯环含有共轭双键,使蛋白质具有吸收紫外光的能力。在280nm具有吸光度是蛋白质的一种普遍性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溶液在280nm的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

3.2方法特点

该方法不消耗样品,测定后样品仍能回收,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且简便、灵敏、快速。但也存在缺点:①在测定与标准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差异较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误差。②若样品中含有嘌呤、嘧啶等吸收紫外线的物质,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干扰。③蛋白质吸收高峰常因pH的改变而有變化,因此样品与标准蛋白溶液的pH值若不同,会影响样品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3.3 适用场合

适于用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蛋白质。在蛋白质和酶的生化制备中(特别是在柱层析分离中)广泛应用。

4 考马斯亮蓝法

4.1 基本原理

考马斯亮蓝法是根据蛋白质与染料相结合的原理设计的。考马斯亮蓝是一种有机染料,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在稀酸溶液中与蛋白质的碱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结合后变为蓝色,在蛋白质含量为1~1000μg范围内,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595nm波长下的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4.2方法特点

该法易于操作,干扰物质少,所用试剂较少,显色剂易于配制。同时考马斯亮蓝与蛋白质结合反应十分迅速而稳定,2min左右即达到平衡,其结合物室温下1h内保持稳定,且在5~20min之间,颜色的稳定性最好。

但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碱性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不同,考马斯亮蓝法用于不同蛋白质测定时有较大的偏差,在制作标准曲线时通常选用γ-球蛋白为标准蛋白质,以减少这方面的偏差。

4.3适用场合

该方法适用于要求灵敏度高、快速定量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测定。

5总结

蛋白质测定方法有十几种,在常用测定方法中,考马斯亮蓝法灵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灵敏10~20倍。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较为准确,灵敏度高,故往往以该法测定的蛋白质作为其他方法的标准蛋白质。但凯氏定氮法操作过程比较复杂繁琐,测定也较费时,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危害操作者的身体健康,污染环境。紫外吸收法和考马斯亮蓝法都是较为快速的测定方法。另外,不同方法下不同物质对蛋白测定的干扰也不同。故对于不同样品,应选择合适方法测定,如对测定结果要求较高,则往往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测定,并分析测定结果,最终得出最准确蛋白含量值。

参考文献:

[1]王宗乾,程龙,邱小永,姬树人,陈维国. 凯氏定氮法测定牛奶纤维蛋白质含量[J]. 印染,2008,12:32-34.

[2]杨正坤, 王秀丽, 龙施华, 郝再彬, 单展展, 周菲菲.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大豆茎叶中蛋白质含量[J]. 湖北农业科学,2012,20:4610-4612.

[3]钱博. 乳粉蛋白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 浙江大学,2006.

Vc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7篇

一、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固体分析纯Na2S2O3.5H2O 13g, Na2CO30.1g, 放入烧杯中, 加入新煮沸并已冷却至室温的蒸馏水500ml, 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转移入500ml棕色瓶中保存1-2周, 待标定。

2.标定:准确称取0.12~0.15g K2Cr2O7基准物, 放于锥形瓶中, 加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25ml溶解。加入2g固体KI及20ml稀H2SO4, 摇匀, 水封后于黑暗处放置约10分钟。取出, 加100ml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立即用已配好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呈浅黄色, 加入1ml淀粉指示剂, 滴至由蓝色变为亮绿色即为终点。记下终点读数。平行测定3次, 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

二、1/2 I2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用小烧杯称取碘片3.3g, 另称取固体KI9.3g, 将KI分3~4次放入盛有碘片的小烧杯中, 每次加入5~10ml蒸馏水, 用玻璃棒轻轻研磨, 使碘片溶解。如此反复至小烧杯中的碘片完全溶解为止。用20~30ml蒸馏水洗涤小烧杯2~3次, 无损转移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摇匀, 待标定。

2.标定:用移液管准确移取上述已标定好的已知浓度的Na2S2O3标准溶液25ml于锥形瓶中, 加1ml淀粉溶液, 以待标定的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稳定的蓝色为终点 (即30s内不褪色) , 记录消耗的I2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3次, 计算标准溶液的浓度。同时做空白实验。

三、维生素C中的抗坏血酸含量测定具体过程

准确称取维生素C样品0.2~0.3g, 放于250ml锥形瓶中, 加入80ml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 使样品充分溶解, 再加入2mol/L HAc溶液10ml, 0.5%淀粉溶液2ml, 立即用已标定好的I2标准溶液滴定, 至呈现稳定的蓝色即为终点。反复操作平行测定3次, 记录实验数据。同时作空白实验。重复性试验:取维生素C片样品6份, 重复以上操作, 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以确定本方法是否有良好的重现性。

四、维生素C中的抗坏血酸含量测定实验结果

五、维生素C中的抗坏血酸含量测定实验总结

1.直接碘量法的优点与不足:优点为直观、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不足之处为易受其他还原性物质的干扰, 碘具有挥发性和腐蚀性;溶液与空气接触时间长, 维生素C易被氧化, 造成测定结果偏低。2.反应条件注意点:酸性, 在弱酸性条件下Vc在空气中氧化速度减慢;溶剂:用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

Vc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8篇

VC纯品为白色无臭结晶,熔点为190~192℃,易溶于水,微溶于丙酮,不溶于油剂。结晶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在空气中稳定,但在水溶液中易被空气和其它氧化剂氧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见光加速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3]。VC测定的方法很多,一般有荧光法、碘量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4]。这些方法虽各有特点,但操作过程复杂,所用试剂不稳定,操作程序复杂、费时,仪器贵,速度慢。为此,笔者在文献基础上采用紫外光分光光度法[5]快速测定VC,根据VC对紫外产生吸收,于波长243nm处测定样品溶液吸光度,进而通过工作曲线快速测定样品中VC的含量[6]。此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不需基准物质和标定,所用试剂价格低廉、易得,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1.1.1 实验仪器

研钵,UV-18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FA1104电子天平,100mL、50mL容量瓶,100mL烧杯,砂芯漏斗,刻度吸管,PHS-3S-酸度计。

1.1.2 药品

维生素C标准溶液: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维生素C(分析纯)10mg,加2mL 10%HCl,混合均匀,加入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定容至100mL棕色容量瓶,摇匀形成100�g·mL-1维生素C标准溶液[7]。

1%盐酸溶液、10%盐酸溶液、0.1mol·L-1NaOH溶液、蒸馏水。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预处理

取外购维C银翘片1片,充分研磨并混匀,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少量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和2mL 10%盐酸溶解并过滤,转移到1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定容至100mL棕色容量瓶中,备用[8]。

1.2.2 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9]

用吸量管吸取上述样品储备液1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并用1%HCl和0.1mol·L-1 NaOH调pH为6,定容至刻度,摇匀,以蒸馏水为参比,在243nm测定吸光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pH值的选择

吸取100�g·mL-1维生素C标准溶液5.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1%盐酸溶液和0.1mol·L-1NaOH溶液与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调节pH为1~10定容至刻度,以试剂空白为参比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经测定pH=6时吸光度最大,所以本实验取p H=6。pH值过高或过低都能使其内酯环水解,使其含量下降,也可进一步发生脱羧反应而生成糖醛,后者受空气影响而氧化和聚合呈色(一般为深黄色)。

2.2 最佳反应时间

吸取100�g·mL-1维生素C标准溶液5.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1%盐酸溶液和0.1mol·L-1NaOH溶液与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调节pH=6,以试剂空白为参比,在243nm处第2、10、20、30、60、120min处测定吸光度A,结果见图2。从图2中可看出120min时吸光度减小并趋于稳定值。这是由于维生素C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质,所以测定时应盖上比色皿塞且快速进行测定。

2.3 最佳吸收波长测定

吸取100�g·mL-1维生素C标准溶液5.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1%HCl和0.1mol·L-1 NaOH调pH为6,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至刻度。试剂空白作参比,在UV-1108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从210~320nm处进行扫描。结果表明最大吸收波长为243nm。紫外吸收光谱图如图3所示。

3 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结果

3.1 标准曲线

分别移取100�g·mL-1维生素C标准溶液0、2.00、3.00、4.00、5.00、6.00mL于6个50mL容量瓶中,即浓度分别为0、4.0、6.0、8.0、10.0、12.0�g·mL-1,用1%盐酸溶液和0.1mol·L-1 NaOH溶液与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调节pH=6.0并定容至刻度。快速地用UV-18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43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并绘制标准曲线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维生素C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其线性方程为:A=0.0040+0.0656C,R2=0.99991。

3.2 样品分析结果

对药品标示值中VC含量为49.5 mg·片-1的同一样品进行3次测定,测定结果分别为48.1、48.6、47.9mg·片-1,平均值为4 8.2mg·片-1。

4 结论

研究表明,维生素C在盐酸介质中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在紫外区有吸收峰,故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维生素C,该方法具有待测样品微量、测定简单、快速、准确,不需基准物质标定,所用试剂价格低廉、易得的优势,适用于维生素C快检分析和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含量测定,可以满足药物分析以及食品工业分析的质量监测与控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含量,最大吸收波长为243nm,在p H=6的弱酸性条件下测定吸光度。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40+0.0656C,R2=0.99991。该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含维C的药片中维生素C的测定。

关键词:维C银翘片,紫外分光光度法,维生素C,测定

参考文献

[1]赵连俊.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研究[J].当代化工,2008,37(6):672-673.

[2]王征帆,杨艳丽.恒电流库伦分析法在水果VC含量测定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41-3942.

[3]郑京平.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方法探讨[J].光谱实验室,2006,23(4):731.

[4]王占文,陈玉銮.磷钼杂多酸光度法测定药物和食品中抗坏血酸[J].分析化学,1991,19(3):357-361.

[5]何照范,张迪清.保健食品化学及其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01-102.

[6]于小萍.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蔬菜水果中VC的含量[J].河北化工,2007,30(11):76.

[7]贾君.5种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研究[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4,10(2):33-34.

[8]刘军鸽.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23(5):474-476.

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常用测定方法 第9篇

1、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歷程

最初对煤炭微量元素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发现煤炭中存在的微量元素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煤炭中发现越来越多种的微量元素,直到今天,人们重点测定和研究的多达46种。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进步,对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不再仅仅停留在种类上,而是开始研究各种微量元素在不同的煤矿、同种煤矿的不同煤层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这些差异对煤质、环境的影响。随着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开采、加工过程中,生态环境被破坏的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更深入了一个层次,即研究煤中各种微量元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直到今天,人们已经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对煤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入。

2、煤中微量元素的存在状态及原因

2.1煤中微量元素的存在状态

研究煤中微量元素的存在状态使人们能够判断哪些元素更容易分解、释放,对全面预防有害元素污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微量元素在煤中有以下几种存在状态:第一,以单矿物的形式吸附在煤炭中,这种形式的微量元素并不参与煤炭的组成;第二,有些微量元素参与煤的构成,也就是说,这些微量元素本身就是煤炭的一部分;第三,有些学者认为,有些微量元素可能结合煤中诸如羟基、氨基、羧基一类的官能团,形成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第四,有些学者认为,诸如锌、铜、锰、铬等微量元素可能会置换羧基、羟基里的氢元素,形成另一种独特的存在状态;第五,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诸如铜、砷、锌、硼、镍、硒、铬等微量元素能够和煤中的有机物质结合,形成络合物等。

2.2煤中微量元素形成各种状态的原因

对于煤炭各种存在状态产生的原因,许多学者各执一词,近几年来,比较有说服力的一种说法是,有些煤中存在的一些有机物质有富集部分微量元素的能力,例如褐煤和泥炭中的黄腐酸和腐殖酸。随着时间的推移,煤化程度会逐渐增高,腐殖酸的官能团逐渐减弱,被富集来的微量元素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释放。一部分以单独的矿物形态存在于煤层中间,一部分可能被运出煤层外,释放到周围的土壤和大气中,另一部分与煤当中的有机物质结合,成为煤炭的一部分。总之,微量元素在煤中存在的状态各种各样,不同状态下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差异,形成这些状态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对于这些存在状态以及这些状态形成的原因,我们应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逐渐明确其对煤质的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为煤矿的回收利用打下理论基础。

3、煤中微量元素测定方法的发展历程

只有测定方法逐渐先进,我们才能够对煤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含量以及状态进行精确的掌握。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煤中微量元素测定的方法也逐渐丰富。对于含量极少的微量元素也能用先进的方法检测出来,对于同一种微量元素有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一种测定方法也可以检测多种微量元素。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对精确测定煤中微量元素具有重要意义。

4、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

4.1传统的化学方法

比较常见的化学方法为比色法和容量法。比色法的原理是分子当中的某些基团在吸收了辐射后,电子会产生跃迁,从而形成吸收光谱,将形成的吸收光谱与标准光谱进行对比,对检测成分进行分析。容量法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人工滴定法,这种方法的滴定终点是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情况决定的,滴定结束后,观察标准溶液所消耗的体积,根据体积变化计算、分析,得出结论。这些传统的化学方法对实验员的要求较高,如果实验员的经验不丰富,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4.2利用原子发射、吸收光谱对微量元素进行测定

利用原子发射光谱的原理使低价态电子被激发后会跃迁到高价态电子,测量这种变化得到图谱,与相应的标准图谱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能够测定的元素比较多,例如铜、砷、锌、硼、镍、硒、钼、锗、钛等多种元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对样品进行多种元素的“普查”,缺点是精密度较低,不能对样品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是需要先将所需测定的样品制成溶液,经过火焰激发后,使元素处于原子蒸发状态,实现测定。原子吸收光谱的优点是成本比较低,仪器比较先进。缺点是对样品的要求较高,进行测定前必须对固体样品进行处理,使其变为液态。

4.3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法

这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煤样里的元素在受到外界的刺激后,会发出不同波长、不同能量的X射线,与被激发原子的原子序数成正比,X射线的强度与被激发元素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判定被激发原子的种类和浓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微量元素的种类与浓度的测定。缺点是灵敏度不高,不能满足精度要求高的微量元素测定。

4.4中字活化分析测定法

中字活化分析是比较广义的定义,实际它包含了许多方法,这里介绍一种最常用的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用低能量的中子直接照射固体煤样,被照射元素的同位素能够捕获低能量的中子,形成放射性的同位素,这种放射性同位素又能够发射出γ射线,分析γ射线的强度,就能够判断出该元素的含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固体煤样直接定,步骤比较简单。缺点是需要中子反应器,设备比较昂贵。

4.5火花源质谱检测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高频火花当做离子源,对所测样品进行无机成分分析,准确测定出样品中微量元素的种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过程简单,对所测样品的形态没有严格要求,测量结果比较精确,但是对设备的质量要求较高。

5、结语

在对煤这一能源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对其研究不断深入,从最初的对煤中微量元素种类的测定,到对其存在状态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使我们对煤中微量元素的了解更加深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们在对煤中微量元素进行研究时,更是联系了环境学、生态学,深入的分析在开采和加工煤炭时所释放的微量元素对周围地质、大气环境的影响,为今后制定保护环境的策略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