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VMI策略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VMI策略范文(精选10篇)

VMI策略 第1篇

传统库存控制策略虽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它是从本企业自身的角度进行库存成本最低的优化管理, 每个企业都独自运行, 只负责自己的库存、生产、分销和采购等活动, 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以订单或现金形式反馈物流和信息流。图1为传统库存控制模式下供应链的运作状态, 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分销商、零售商、顾客六个节点, 共五个层次。

而在如今供应链的环境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供应链整体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上存在的不确定性, 企业为了自身利益, 不惜将库存成本的负担转嫁给供应链中上游或下游的其它企业, 增加了供应链体系中的整体库存, 给供应链节点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成本负担。在供应链环境下, 传统库存管理策略暴露的问题主要包括三大类:供应链运作问题、信息问题、供应链战略规划问题。

因此, 如何突破传统库存控制策略的束缚, 建立适合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 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VMI策略的提出

供应链上存在着由各种不确定因素形成的库存,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库存策略也应随不确定性的来源而发生变化。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 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大的客户价值, 这就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活动同步进行, 对库存管理职能进行必要的整合, 以集中管理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库存, 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在此背景下, 一些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便应运而生, 供应商管理库存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 便是其中一种。

V M 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 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得性, 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 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 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在VMI策略下, 各节点企业共同帮助供应商制定库存计划, 要求供应商来参与管理客户的库存, 供应商拥有和管理库存控制权, 本质上是将多级供应链问题变为单级库存管理问题。

三、V M I策略的两个典型应用层面

以制造型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有两个典型的VMI应用层面:一个应用于供应链上游层面, 即制造商与其供应商之间, 被称为前端VMI, 与制造商的采购物流体系有关;另一个应用于供应链下游层面, 即制造商 (供应商) 与分销商之间, 被称为后端VMI, 与制造商的销售物流体系有关 (如图2所示) 。

四、实施VMI策略的必备条件

1. 目标的一致性

V M I的顺利实施依赖于一个共同的平台, 即供应链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相互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只有在这个平台上, 供应商和下游企业才能很好地实现集成与合作, 在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运输计划和竞争策略等方面共同设计和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

2. 利益的共享性

互利性是VMI实施的动力源泉。VMI直接使客户因库存消除受益, 供应商则可能通过长期调整和重新分配库存而受益。但供应商也可能因承担客户的库存成本而增加自身的管理和处理成本, 这时需要实现VMI必须存在其他的动因, 如满足客户零库存的要求、竞争压力等。

3. 操作的协同性

实施V M I, 要求双方在合作时采取积极响应得态度, 以实现快速反应 (QR) , 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间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 最大限度的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努力降低因信息不畅而引起的库存过高的状况。

4. 客户库存状态的可视性

供应商为了能随时跟踪调查客户的库存状态, 必须建立能够实施处理海量信息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和通畅的信息通道, 对业务处理进行实时记录, 以使所有参与整个业务流程的人员能够实时查询到货物的每一次位移或加工转换, 保证客户状态的透明。

摘要:指出了传统库存策略在供应链环境下暴露的弊端, 分析了VMI策略提出的背景及条件, 介绍了VMI策略的两个典型的应用层面, 最后指出了实施VMI策略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VMI策略,供应链,应用层面,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王 瑛 孙林岩:供应链物流平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黄胜延:基于供应链下游企业间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6~6

[3]黄 翔: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经济效果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6~4

[4]王槐林 杨敏才:供应链管理中VMI系统的研究[J].工业工程, 2005, 8 (1)

vmi:scm下的库存管理方法 第2篇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在国内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许多物流企业也开始重视探讨这种新的管理理念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所谓供应链管理是以各种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供应链各节点间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整个供应链上的畅通无阻的流动,最终达到双赢甚至是多赢目的的过程。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都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而传统的库存和分销管理思想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为在传统的供应链上,基于交易关系的各个环节的企业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库存,在追求本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每个企业都独自制定了自己的库存目标和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这种孤立的运作导致了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沟通,进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需求信息的扭曲和时间的滞后,往往使得库存需求信息在从供应链的下游向上游的传递过程中被逐级放大,从而大大增加了供应链的整体库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实力。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其节点上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大的客户价值,这就要求供应链上各环节企业的活动应该是同步进行,库存管理职能也应当进行必要的整合.这样,企业由以物流控制为目的的库存管理转向以过程控制为目的的库存管理,即供应链的库存管理是基于工作流的管理。供应商管理的库存(VMI)正是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体现供应链的集成化思想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二、VMI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译为“供应商管理的库存”,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具体来说,这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

同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相比,VMI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合作性。VMI模式的成功实施,客观上需要供应链上各企业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密切合作。其中,信任是基础,合作是保证。②互利性。VMI模式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合作降低双方的库存成本,而不是考虑如何就双方的成本负担进行分配的问题。③互动性。VMI模式要求各节点企业在合作时采取积极响应的态度,以快速的反应努力降低因信息不通畅所引起的库存费用过高的问题。④协议性。VMI模式的实施,要求企业在观念上达到目标一致,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具体的合作事项都通过框架协议明确规定,以提高操作的可行性。

三、选择VMI模式的原因

那么VMI模式为什么能够成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模式的最佳选择呢?也就是说它都有哪些优点呢?

1.有利于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双赢

VMI对处于供应链下游企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克服了下游企业自身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局限。随着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核心业务的迅猛发展,供应链上游对下游的后勤管理(包括库存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VMI之后,库存由供应链上游企业管理,下游企业可以放开手脚进行核心业务的开发。同时,VMI还可以满足下游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与下游企业自己管理库存相比,供应商在对自己的产品管理方面更有经验,更专业化,而且供应商可以提供包括软件、专业知识、后勤设备和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服务,供应链中企业的服务水平会因VMI而提高,库存管理成本会降低,下游企业的存货投资也会大幅度减少。这样,由于VMI的实施将同时给处于供应链上游企业的供应商带来许多利益。VMI允许供应商获得下游企业的必要经营数据,直接接触真正的需求信息(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来传送)。这些信息可帮助供应商消除预期之外的短期产品需求所导致的额外成本。同时,企业对安全库存的需求也大大降低。另一方面,VMI可以大大缩短供需双方的交易时间,使上游企业更好地控制其生产经营活动,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柔性。

2.VMI模式具备为供应链减“负”的独特功能

从本质上看,VMI模式的管理理念源于产品的市场全过程管理思想,即只要一个产品没有被最终消费者购买并得到满意的消费,那么这个产品就不能算作已经销售,并构成供应上的一种潜在风险,供应商同样负有监控该产品的流通状况的责任,而不管该产品的产权归属是怎样的,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VMI以供应商掌握销售资料和库存量作为市场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可以由销售资料得到准确的消费需求信息。这样,供应商就可以更有效、更快速地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而且供应商与供应链下游企业分享重要资讯,可以改善各自的需求预测、补货计划、促销管理和运输装载计划等,而对整个供应链来说,就可以降低库存总量并且改善库存周转,进而维持最佳库存量,使库存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四、VMI模式的运作

假定在一个简单的供应链环境下,供应链为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VMI模式运作。

1.基础建设。由上述VMI模式可以看出,要真正实现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用户库存状态的透明化,即供应商或零售商的库存状态能随时进行跟踪调查和检查。二是业务处理的标准化,主要指订单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因此,供应商要想对其用户实施VMI必须进行一些有关VMI的技术支持建设。

随着Internet的日益普及,供应商可借助因特网,通过高速数据专用线与Internet实现联网,通过路由器与自己的Intranet相连,再由Intranet内服务器为供应商的库存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信息存取、处理等服务。另外,供应商还应通过采取条码技术和ID代码对自己的商品进行编码,通过获得商品的标志代码,如EAN或UCC,来实现对用户商品的准确识别,以便随时跟踪和检查用户的库存状况,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为了确保供应商与用户之间订单传递、处理等业务的安全可靠性,供应商可以采用统一标准的EDI报文,进行商品的即时数据交换。并且,为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供应商还可采用基于标准EDIFACT的库存报告清单来实施库存控制,以提高供应商对用户库存的监控效率。

2.建立专门的用户管理职能部门。供应商在实施VMI后,为了集成用户的库存控制功能,需要把用户管理职能从传统的财务管理部门中分离出来,专门用以处理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订货业务、供应商对用户的库存控制和其他的相关业务。

3.建立供应商与用户之间的目标框架协议。供应商应当和用户通过协商来确定库存检查周期、库存的维持水平、订货点等有关库存控制的核心问题,以及合作双方之间如何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存取、订单的传递和处理等有关业务流程的问题。

4.构建完善的销售管理系统。供应商要有效地管理用户库存,必须能快速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和商品的需求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商品补给,从而既能加快供应商响应用户需求的速度,又能减少用户的库存量。因此,一方面,供应商可以通过建立顾客档案信息库来快速掌握顾客需求的变化,增强需求预测分析的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需求放大效应”造成的库存量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供应商可采用ERP系统软件(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通过运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以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加快供应链上的信息传递和实时处理速度。

五、实施VMI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VMI管理库存在企业中的实施 第3篇

【关键词】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供应链

一、VMI概述

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市场竞争,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供应链的各个不同组织都有各自不同的库存策略,也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扭曲现象,影响供应商快速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活动是同步进行,传统的库存控制就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由此产生。所谓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是以通过双方密切合作形成的交付货物的方式为基础的库存管理模式。VMI的主要思想是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设立库存,确定库存水平和补给策略,拥有库存控制权。精心设计的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降低成本,而且客户还可以获得高水平的服务,改善资金流状况,与供应商共享需求变化的透明性和获得更高的用户信任度。VMI管理库存下供应商代替客户履行管理库存职责。在订单管理模式下,运营流程为:客户根据需求向供应商发出订单,供应商根据订单组织采购、生产和交货;在VMI中,供应商不再根据订单发货,而是基于销售分析和客户库存情况组织发货(二者的区别见图一)。

供应商做出组织生产的决策不依赖于订单,而是以客户的需求为主。VMI管理库存一方面节约了客户的库存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使供应商能更好的掌握市场需求动向并根据实际的或预测的消费需求进行及时补货,体现了供需双方的一种合作性策略。

二、实施VMI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VMI有多种情况,有的是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VMI,有的是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VMI,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力求最大限度的优化供应链,根据实际情况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成功实施VMI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合作性原则。实施该策略时,相互的信任和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必须能坚持良好合作的原则,才有可能实现该管理;二是互惠原则。企业为什么要实施VMI管理库存,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互利互惠才是重点;三是连续改进原则。任何策略都不会是最完美的,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以达到最佳才是最正确,才能使供需双方共享利益和消除浪费。

在满足了VMI管理基本原则的情况下,VMI管理库存内容有:

1.建立供应商和客户合作框架协议。为了保证VMI实施的正常进行,双方应共同协商制定合作协议,确定订单处理的业务流程和库存管理的有关参数,如最低库存、安全库存、货物所有权、信息传递方式等。

2.组织机构调整。在有了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供需双方都要进行一定的机构调整以适应VMI的实施。

3.构建信息系统。供应链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结构,VMI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供应链中供应商与需求客户之间的快速响应关系,如果信息传递失真必将导致过量库存、库存短缺、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供应商需要详细掌握企业的产品销售信息和库存消耗信息,掌握库存消耗的规律,为达到这一点,VMI需要高效率的信息系统提供保障。

4.最终客户建档。通过建立客户的信息库,跟踪客户购货行为,可掌握不同客户的需求变化情况。

5.建立监督机制。VMI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合作方在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为保证VMI的顺利实施,监督机制必不可少。

三、实施VMI的步骤

1.评估和选择供应商。在选择VMI的运行模式之前,必须选择恰当的供应商,VMI的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供应商的经验和对VMI方案的专业化程度。当供应商了解到所服务的企业的目标后,他将考虑怎样设计出最好的VMI系统去满足双方的需要。所选择的供应商不仅仅要有运行VMI系统的实践经验,还要有处理所服务的企业在生产中需要的各种类型的原材料的能力。如果匆忙实施VMI,由于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的发生,可能使合作双方都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

2.选择正确的运行模式。最能有效的实施VMI的方式是将不同的模式结合在一起,进而适应不同的环境,达到理想的的运行效果。这些模式有费用项目库存模式、委托库存模式、就近仓储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等。对生产型企业而言,复合型VMI系统尤为重要,其上游可能存在多个供应商,如果针对每个供应商单独建立VMI系统,尽管VMI系统可能由其供应商进行主体投资建设并且进行管理,但是生产商不得不面对企业中仍然要保留大量的VMI系统操作与维护人员,并且不利于对供应商运行状况的统计。

3.与供应商建立合作框架协议。在选择了正确的模式之后 ,必须形成正式的文件报告,这个文件将成为与供应商签订合同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确定可以同其客户开展VMI之后,和供应商一起通过协商,确定处理订单的业务流程以及控制库存的有关参数(如再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和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如EDI或互联网)等。

4.业务流程重组及组织机构的变革。这一点很重要,供应商管理库存法将改变供应商的组织模式,如果VMI系统已经建立起来,并没有触及业务流程的根本变化,仅仅是原有物流某些处理环节的计算机化,VMI将很难得以真正的实现。只有充分利用IT技术,从面向流程、组织的角度,对物流活动中的不合理环节大胆地实行变革才能使VMI得以真正的实现。

VMI显然能够帮助诸多企业获得了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使供应链的得到优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为了成功实施VMI,必须从供应链的角度:一方面配合供应商开展VMI,另一方面从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VMI达到优化供应链,为企业获取更多利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刘文博.供应链库存管理之VMI管理[J].物流科技.2009(3)

VMI企业库存控制策略研究 第4篇

1.1 缺乏灵活的库存, “安全库存”已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在外界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诸如运输、质量、交货期等的影响下, 库存往往存在较大变数。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主要从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方面着手, 以单一增加“安全库存”的方式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但这一方法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只能掩饰问题, 增加了库存积压的风险。一旦外部市场需求的变化, 企业会因大量的安全库存变得应对迟缓, 并不能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安全库存”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从整个供应链视角、库存和供应链上每个企业的实际需求已经脱节。

1.2 沟通不畅, 库存决策盲目

供应链上各企业缺乏信息实时互动, 信息不能及时、快捷地在相关企业间实现共享。且信息传递速度非常慢, 随着信息传递环节增加, 失真就越严重, 不可避免会产生需求扭曲, 即所谓的“牛鞭效应”。信息延迟所导致的决策失误, 将直接影响库存的准确性, 库存不能反映真正的需求, 库存决策带有很大盲目性。当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 如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将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风险。

1.3 缺乏前瞻性、新产品研发受影响

随着消费者口味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消费者的需求也不断改变, 这使得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 为迅速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换代频繁。为此, 企业研发新产品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下, 企业信息共享不及时, 使得供应商对企业需求反应迟缓, 交货期延长, 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企业需求, 测试设备供应太慢, 导致成本上升, 从而阻碍了企业新产品研发, 使企业失去了其在市场的主导地位。

1.4 上下游企业间供需关系不稳定

传统的库存控制模式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上下游企业拥有自己的库存目标, 这种半封闭的库存控制方式自然会导致企业之间的利益上的竞争。企业往往为了转移自身的库存风险而推卸责任, 或将库存积压、短缺的责任推给对方。这些做法不仅影响双方的合作, 导致供应链上游和下游企业间的对立和不信任, 还严重威胁供需稳定性。企业被迫频繁更换供应商, 并陷入产品质量不稳定, 客户投诉率越来越高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 传统库存控制策略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创新库存管理方式可以使现代企业更具竞争力。供应商管理的库存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以下简称VMI) 由此产生。

2 运作VMI的双赢效果

从简单的买卖关系发展到战略伙伴关系, 携手合作, 共同满足市场的需求, 供应链企业间VMI的运行有效地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实现了双赢效应。

首先, 施行VMI的前提是供应商已经取得了需求企业的采购合同, 因此, 供应商在替需求企业管理库存时, 已经实现了具有针对性的销售目标, 这种销售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成本更低。另一方面, 需求方的购买意愿使供应商能够迅速掌握市场趋势, 及时调整产品策略, 合理配置库存、缩短采购、生产周期, 调控市场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 需求方通过意向采购合同, 确保供应商优先以满足己方的供货要求, 降低缺货风险, 这在紧缺商品, 快速消费品和特色商品的供应保障上表现尤为突出。库存在供应商仓库中, 在需求时可以随时供应, 并按协议付款, 这不只是改变了传统的采购方式, 实现了自动补货目的, 资金也实现了零库存, 有效降低了库存管理成本, 实现效益提升。

3 VMI控制方案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昆山某鞋业实施VMI的情况为案例展开研究。

××公司以男女真皮皮鞋的生产和销售作为主导产业。本文以该公司为案例展开研究。

3.1 采用VMI前零售库存状况分析

3.1.1 库存积压严重, “安全”库存转变为“不安全”库存

随着需求的频繁变化, 客户要求公司的交货周期越来越短。公司为了保证生产顺畅和满足客户的要求, 准备安全库存, 以防止市场频繁波动对公司造成损失, 造成大量的库存过剩和资源的浪费。公司在2010年底盘点结束后, 发现因为产品设计更新, 导致的原材料死库存金额达到1000万元。高库存已经成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使得公司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3.1.2 仓库严重爆仓, 管理成本上升

公司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原有的仓库面积无法满足需要, 不得不临时租赁外部公共仓库。公司要支付额外的仓储和运输费用, 管理成本不断上升。另外由于皮革制品在保存中对于仓库保管条件和管理措施都有严格的要求, 而租赁仓库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使得公司的原材料频频出现质量问题, 而租赁仓库却推卸为原材料本身的问题, 很多时候公司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3.1.3 客户的满意度下降

目前, 皮鞋库存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三个环节:制鞋企业、代理商和门店。需求增加的不确定性和传统的订货模式使得门店库存上涨,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制鞋企业不断增加鞋子的品种和款式, 以应对消费者个性化和及时化需求。此外, 作为季节性商品的皮鞋, 交货提前期长和销售旺季较, 导致需求的不确定性很大。此外, 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增加的皮鞋品种, 使零售库存管理更加困难, 门店库存积压严重, 流动资金被库存占用, 库存成本上升。严重影响了经销商与公司之间的关系。

3.2 问题产生的原因

传统的订货模式是库存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

制鞋企业主要通过引入期货订单收集承销商的订单。在一年一度的交易会上,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理商集中到公司制定展点, 选择合适的款式。此类鞋企指定的交易会一年有四次。省级和地区代理基于销售预期下订单。这种期货订单量往往大于实际需求量, 企业根据订单和它自己的预测, 总结和安排生产。

此模式下, 代理商无法获取真实的需求信息, 往往依据自己的销售和订单经验、个人的洞察力下订单。由于需求信息不完整, 供应商为确保货物的供应, 不得不持有过量库存。随着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和皮鞋款式增加, 对零售终端的协调与控制能力、货物的配送要求也日益提高。此外, 此订购模式补货量少, 周期较长,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代理商必须提高第一批次订单数量, 这将导致零售商库存增加、利润下滑和其他严重问题。

3.3 实施VMI库存管理模式

(1) 在VMI库存管理框架内, 公司计划将第一批次补货产品发送到门店, 以“寄售”方式存放于门店库房。门店只是在销售瞬间持有库存, 并将库存和销售信息与公司实时共享。公司以此跟踪门店库存状况并制定及时补货计划, 以维护商店正常运营。

(2) 公司通过对市场需求信息的集中与预测, 提升预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以降低库存水平。各门店与公司实现信息共享, 公司指派专门的机构和专人负责处理集中起来的市场信息。产品在门店出售瞬间将通过信息技术即时将需求和库存信息传递回公司, 公司对收集回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对门店的需求进行直接预测。通过数据收集、预测, 减少牛鞭效应, 提高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有效地降低门店需求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库存积压风险。公司通过对供应链库存和需求信息的掌控, 协调生产, 有效减少生产的高峰和低谷, 防止产能过剩, 从而减少供应商的库存。

(3) 及时补货, 降低库存水平。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下, 门店通过供应商实现产品及时补充, 而不是提前购买期货来响应消费者购买需求。供应商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时了解门店销售进度、库存水平等。结合门店的销售和消费者需求趋势, 公司通过及时的补货, 维持门店的库存水平。在这个补货框架内, 一方面, 可以缩短商店补货提前期和增加补货频率, 降低库存水平, 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订单成本, 大大降低了零售商的库存成本, 使零售商可以专注于营销, 公司使用此类补货方式可以提高库存周转次数和减少库存。

公司实施VMI后的成效对比如表1。

3.4 实施VMI后的成效

3.4.1 库存量的下降

实施VMI后, 双方信息实现了共享, 通过充分的信息交流, 代替了库存。现在公司的库存与经销商的库存合二为一, 在保证可靠供应的情况下, 库存实现大幅度下降, 能够更快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3.4.2 公司与经销商抱成一团, 绩效提高

库存信息实现透明化、公开化, 通过沟通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 保障公司实时了解经销商最新的需求情况, 公司可以科学合理安排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计划, 根据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排程, 完成准确、及时送货, 降低了以往的盲目性, 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公司把经销商利益看作自身利益的一部分, 双方相互配合, 共同分享VMI带来的收益。

3.4.3 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存储中心的物料, 可根据日排程灵活取货, 库存降低了, 也就不需要再租赁外部的公共仓库, 相应减少了库存的占用资金和额外的仓储和运输费用。

3.4.4 经销商的资金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经销商在实施了VMI后库存量大幅下降, 总体库存金额降低70%左右, 使得经销商的资金利用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3.4.5 客户满意度的提高

产品的供应与款式得到了保证, 交货能够及时、准确的完成, 减少了客户的投诉, 提高了企业在客户心中的信誉, 为以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结束语

传统的库存管理已不能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 更不能及时响应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使企业的库存风险越来越高, 高库存已经桎梏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VMI模型有效地减少了零售商的库存, 提高竞争力, 以便公司能获得更大的回报, 而投入却比之从前更小。VMI模型基于其先进性和优越性, 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在它的核心目标, 企业不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 得到最佳的库存和补货进度, 并提升了资金利用率, 降低运营成本, 得到更好的收益,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静.谈中小制造企业库存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8) .

[2]邵英.高库存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J].会计师, 2009, (3) .

[3]李静, 李选芒.配送作业的组织与实施[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7) .

[4]张洁.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 .

VMI策略 第5篇

作者: 戴湘荣

作者单位: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刊名: 物流技术与应用 英文刊名: LOGISTICS & MATERIAL HANDLING

年,卷(期): 10(2)

分类号: F7

摘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快速增长使供应链管理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信息网络以及全球化市场,迫使各企业摒弃“纵向一体化”的战略转而建立“横向一体化”的思维,通过建立供应链系统,增强竞争力,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VMI策略 第6篇

随着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以及4G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移动终端已从传统通信、娱乐等应用领域拓展到工作办公领域,“移动办公”作为当今高速发展的通信业与IT业交融的产物,也称之为“3A办公”,即办公人员可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Anything)。[1]这种全新的办公模式,使得办公人员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办公地点不在局限一地,工作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通畅的互动交流,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整体协作能力不断增强。

但恰恰是移动办公,给过去严密的内网防护机制切开了一道缝隙。目前,移动办公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与内容办公系统进行实时应用数据交互,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众多涉密的办公数据在接入、传输、应用及业务处理等过程中产生安全风险越来越多,一旦终端遭受攻击、病毒感染,容易造成数据丢失、泄密等问题,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渐成隐患。

2 移动办公主要安全风险

据权威研究机构统计,2015年间移动威胁恶意样本数量持续攀升,达到了6200034个[2],趋势科技CTO Raimund Genes预测:到2016年安卓病毒将达到2千万,移动支付将会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3]不少黑客激进分子,借机窃取可对目标对象或机构造成伤害的资料,存在严重泄密的风险,甚至利用其发动破坏性攻击,导致目标机构遭受重大损失。

目前移动办公安全主要面临六大挑战。

(1)移动应用开发平台被嵌入恶意代码,如Xcode Ghost,是一种手机病毒,用户通过非官方下载Xcode,在开发过程通过Core Service库文件进行感染,注入第三方代码,泄露用户数据。

(2)移动应用市场传播恶意程序:网民经常通过安卓第三方市场下载一些带有恶意程序的流氓APP,难以卸载,进而窃取用户信息。

(3)无线网络被劫持:国内部分无线路由器设备存在漏洞,有些是因厂家为方便在线调试预留后门,导致用户只要连接Wi Fi,就指向一些欺诈网页等。

(4)移动操作系统出现严重漏洞:特别是Android开源系统,相比IOS和Windows Phone等闭源系统,更容易被轻松获取源码并对其安全机制的实现细节进行研究和破解,如Stagefright漏洞,通过利用发送一个特制的MMS消息,允许远程代码执行。

(5)移动应用漏洞大量出现: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简称CNVD)收集、整理各类信息安全漏洞,发现移动应用漏洞正大量涌现。

(6)移动恶意程序大量出现,例如一些恶意程序在用户不知情或未授权的情况下,通过复制、感染、投递、下载等方式将自身、自身的衍生物进行扩散的程序不断增加。[4]

可见,移动办公的安全威胁已无处不在。许多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考虑从移动终端本身的安全性、网络架构等方面出发,在安全接入、数据存储、权限控制等环节完善移动办公方案,以提高其安全性能。比如接入层面,采用VPN(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属于一种远程访问控制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公共网络架设专用网络,进行加密通信;数据存储方面,采用数据库加密及数据签名技术,通过对业务数据进行数字摘要并用自己的私钥对摘要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签名信息然后将数据的签名信息,保证了数据库的完整性;在权限控制方面,针对各类用户或不同应用设置不同安全规则和安全策略,不同权限访问资源不同。这也是以往几种较为主流的移动办公安全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安全威胁也不断涌出,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安全技术、策略做保障,各类信息安全形势会变得十分严峻。

为了应对这种严峻的形式,一种更为先进、科学、合理的移动办公安全解决方案应运而生———虚拟移动基础架构VMI(Virtual Mobile Infrastructure)技术。

3 VMI技术原理

VMI技术缘于近年来虚拟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是虚拟化技术由服务器虚拟化向桌面虚拟化和移动端虚拟化延伸的一个技术名称。[5]VMI同样采用了虚拟化技术中“集中计算、分布显示”的原则,将X86服务器与整个基础架构范围内共享多台计算机的物理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IT资源池,比如CPU、内存、存储磁盘空间等,以供应用程序根据需要随时调用,极大提高了资源调用的灵活性,也降低了许多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而VMI也是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基于新型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LXC(Linux Container)来实现Android的容器化,进而依据用户需求虚拟不同的Android系统。用户使用各类移动设备如移动手机、便携式计算机、Pad等,通过无线网络和身份认证连接虚拟服务器,来实现移动桌面传输及操控,实现每一个用户都拥有一部自己的虚拟手机。虚拟手机与实体手机一样,可按照用户的需求安装各类APP应用,比如移动OA系统、财务报表系统、项目管理平台及生活、社交方面的各类APP应用,它的最大的亮点在于所有的应用数据均保留在虚拟手机上,不留存于用户移动设备中,确保了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移动办公数据不落地,其原理如图1所示。

4 VMI虚拟移动基础架构的优势

4.1 办公业务数据不落地

VMI虚拟移动基础架构将所有移动APP应用安装在云端,无需在手机本地安装。一方面避免了因一些APP应用自身的漏洞而被黑客利用,导致数据外泄;另一方面,这些APP的发布与运行也是在云端,移动终端设备不再存有业务应用数据,保障应用数据不出网络数据中心。同时,采用专用RMX协议,传送视频变化指令集,并通过SSL加密,为用户打造封闭的移动工作空间。

4.2 基于Android虚拟机的开发、集中配置和发布

目前许多APP应用既要做Android版本,又要IOS版本,成本高,兼容性参差不齐。但在VMI虚拟移动基础架构中,针对各类用户只需要开发Android应用即可,整个客户端又能支持IOS、Android、Windows Phone,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及开发成本,且移动APP应用的发布,只需要针对Android虚拟机进行配置,不涉及每位用户的移动终端配置,可以很便利的进行集中配置和发布,对移动办公设备配置要求也降低了不少,系统兼容性高。

4.3 保证移动场景下的用户体验

VMI支持跨平台,主流Android、IOS、Window Phone用户都能够得到同样的移动体验,在物理机上构建Android虚拟机,可以直接调用用户本地移动终端各类传感器,例如GPS、摄像头、水平感应仪器等,有利于充分发挥移动APP应用特色功能,给用户带来与物理移动终端同样的真实体验。

4.4 资源利用率更高

VMI采用一种基于新型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LXC(Linux Container)来实现Android的容器化,并依据用户的需求虚拟出不同的Android系统。这种轻量级的虚拟化技术,是一种更为节约资源的容器化技术,从其资源利用率来看,相对以往虚拟桌面,可提高到2~3倍,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率。

5 基于VMI的移动办公安全解决方案

随着各大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校园内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已经进入全面规划和实施阶段,办公OA、教学教务、考试、邮件等各类应用业务逐步实现了移动端化,极大地提升办公、教学、支持服务效率和质量。但移动办公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了许多安全问题。而安全问题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国内学者曾指出移动办公系统安全环境是由构成信息系统的各个组件、环境和人员等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的总和,是一个多维、多元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6]下面将从移动办公安全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VMI技术的移动办公安全策略,该策略结合SSL加密、VMI技术、虚拟化防护、终端接入认证以及传统的网络安全设备,以期许构建一个安全、快捷的移动网络办公环境,主要从物理层安全、网络安全、数据系统安全、机制安全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具体部署如图2所示。

5.1 物理层安全

针对外网和内网的边界分离,一般是通过防火墙和IPS入侵防御系统提供双层防护。首先,通过防火墙的包过滤功能,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使得外部对服务器只能访问限定的制定端口及服务。IPS入侵防御系统位于防火墙和网络的设备之间,通过对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包检测进行防御,直接监视网络或者网络设备的传输行为,能够即时的中断、调整或隔离一些不正常或是具有伤害性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特别是针对已识别具有潜在危险的IP地址,可加入黑名单进行直接拦截,能够有效的阻拦多种网络攻击,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5.2 网络安全

在用户网络接入方面,采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远程访问技术,利用公共网络架设专用网络,VPN网关通过对数据包的加密和数据包目标地址的转换实现远程访问。[7]目前,VPN主流技术是SSL(Secure Socket Layer)技术,它是国际上公认并普遍采用的Socket网络通道加密技术,通过CA数字证书访问SSL VPN实现业务的整合,建立安全加密隧道保障了应用系统的数据安全,提供了系统的强身份认证。

5.3 软件、数据安全

网络接入层面虽采用了VPN技术,对网络数据传输过程进行严密防护。但针对移动终端系统本身安全性以及APP程序自身漏洞等风险并未进行合理考虑,有时会束手无策。前面我们阐述的VMI技术却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通过VMI技术用虚拟手机代替移动终端,所有的移动APP应用安装在云端,无需在移动终端本地安装,很好地避免了一些移动APP应用自身的漏洞而被黑客利用,窃取终端数据,保障了应用数据不出网络数据中心。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部署一套与虚拟环境底层系统无缝集成的虚拟化防护软件,对拦截并检测虚拟机内部网络通信,特别是虚拟手机系统自身漏洞带来的潜在威胁,具有良好的防护能力,保障了VMI虚拟基础架构的底层安全。至于数据存储本身安全性,可以采用高安全性的Oracle数据库系统来进行用户账户管理与安全审核,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数据,如会议发文、签章、机要文件等私密性数据使用加密算法进行存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4 机制安全

网络安全不仅涉及一系列技术问题,它还涉及诸多管理问题。当然技术也解决不了所有安全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将管理摆在重要位置,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在各类组织中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分配各类人员角色,明确权限,落实责任制,比如建立校园网用户管理方法、设备入网申请制度、网络数据中心机房管理规定、无线网络身份认证制度等一些系列网络管理规章制度,很好地规范了用户上网行为、技术人员操作过程以及用户权限分配,有助于提高网络安全性。

6 结束语

VMI技术为移动办公安全提供一种很好的解决思路和技术手段,从技术层面合理地解决当前移动办公业务中所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但技术并非万能,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实践证明,我们从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等多个层面思考一个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好地满足了移动办公安全需求。

摘要: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办公移动化已是大势所趋,然而现有移动办公方案存在许多的弊端和漏洞,移动办公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移动办公的安全性,文章分析了VMI技术原理,并探讨了VMI技术对保障移动办公安全的优势,结合高校办公移动化趋势,思考了基于VMI技术的移动办公安全策略,以期许提高移动办公的安全性。

关键词:VMI,移动办公,安全,策略

参考文献

[1]朱筱赟,胡爱群,邢月秀,赵然.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办公安全方案综述[J].信息网络安全,2015,1:76-83.

[2]移动办公到底存在哪些隐患.[EB/OL].http://mi.chinabyte.com/277/13454277.shtml,2016-5-8.

[3]趋势科技公布2016年资安预测.[EB/OL].http://technews.cn/2015/11/19/trendmicro-2016-security-predictions/,2016-5-8.

[4]中国手机恶意软件分析报告.[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d391a41910a6f524ccbf8578.html.2016,5-24.

[5]张庆萍.虚拟桌面基础架构(VDI)安全研究[J].计算机安全,2011,4:72-74.

[6]王英华,贺春光,丁社红,丁永峰.中原油田移动办公平台安全策略技术研究[J].计算机安全技术,2013,10:115-118.

VMI策略 第7篇

近年来,为了降低库存成本,整合供应链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一种新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特别是在零售行业中,零售商长期以来饱受“长鞭效应”的苦恼,长期以来销售某种产品,为了保证产品销售的连续性,零售商一直独自管理产品库存,单独承担库存成本,而产品一直由几家供应商负责供应,为了保证自己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和加强企业间合作程度,同时降低成本,抑制“长鞭效应”,重新整合企业资源,零售商决定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供应链战略来进行企业之间的联盟。

1集配中心整合运作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企业在销售管理实践过程中围绕供应销售协同问题不断探索,也正是由于分布式VMI运作模式存在投资巨大、运营管理成本高以及容易导致供需关系紧张等问题,企业开始考虑将分布式VMI运作模式下的VMI仓库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组合管理,改变原先的分散独立管理为整合集中管理,不仅有助于降低供应销售整体的投资成本,而且能大大降低供应链整体管理成本。实践中也逐渐出现了许多专注于零售业上游生产商的销售物流整合管理服务的第三方物流集配中心。如宝供物流(P.G.LOGISTICS)就是专注于洗涤行业,负责宝洁、联合利华等在东南亚的物流集配服务;及提供分销、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信息服务、系统规划设计等供应链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如图1所示:

Sale-hub作为产成品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协调组织,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主要承担中转“集配”的职能,中转“集”的功能,即指集配中心负责零售商所需的各类型产成品物料的集中统一采购运输并中转入库,又指把各类型产品批量聚集的整合运输;中转的“配”的功能,实质是在“集”基础上的“配”,指将集中采购的入库的各类型产成品根据规格、型号等各零售商的需求计划进行拣选、组装、分割、包装等并准时配送到各个零售商的地理位置。制造商通过Sale-hub与其他各个零售商建立合作关系,这与传统的采购-分销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2传统的核心制造商运营主体

核心制造商运营管理Sale-hub可以更有利地控制产成品的出项物流,降低销售业务的不确定性,这种运作方式实际上是制造企业销售部门的前置。如林德集团的集配使用的其物流设备销售控制部,通过自己的物流基地对下属多个销售点进行物流设备产品的配送。如图2所示。但是,对于品类繁多的产成品库存管理和直送门店等活动往往并非制造厂商自身的专长业务,其人员的培训、业务经验的增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固定设施设备的投资较大,运作成本往往也较高,而且在资源与精力上也会使制造商从核心业务上有所分散。

3第三方物流运营主体

对于核心制造企业而言,通过“集配中心”整合自身物流网络,可以采取业务外包的方式,形成虚拟企业整合体系,以Coca-Cola;DELL和Kodak在东南亚的各集配商家来看,他们就是专注于本行业的物流集配服务,提供各自领域内最专业的物流服务。我们对汽车制造行业的调研也表明,3PL作为集配中心的运营管理主体情况最为常见,如图3所示。

从外包理论与核心竞争力理论来分析,这种模式可以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专业优势,通过集中库存控制和JIT供应,能有效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提高供应链的响应性,又可以使各零售商与制造商集中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供专业化设施设备、物流信息平台及丰富的物流管理运作经验,可为经销商、零售商和制造商等提供包括干线运输、接货、储存、组配、流通加工、质量控制与配送等全方位的服务,减少被服务方的物流固定资产及人员方面的投资,使被服务方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制造商不再需要与众多的经销商和零售商进行协调,只需要与3PL之间协调物流的销售和配送计划。

4第四方物流4PL运营主体

第三方物流实际上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它对企业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与管理,为客户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作为集配中心运营主体的主要优势在于对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它提供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制订供应链策略和战略规划方案,具体物流业务的实施则是由各不同物流服务领域的各有专业服务优势的3PL服务商在其指导下来完成,从而成为一个或多个客户提供综合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第四方物流除了物流功能的整合外,还对其他的商务功能,如:销售、采购、电子功能等进行整合,如图4所示。

5混合式供货运作模式

供应链协同运作体系中,某些关键型号的产成品的零售商有规模、有实力,或者出于战略业务发展方面的考虑,或者为了充分整合利用原有资源等原因,采取JIT直供的方式;其他大多数供应则通过Sale-hub实现供应物流集配运作。这样,就形成了既有VMI仓库又有Sale-hub的混合式供货(Mixed supply)的运作模式。如图5所示。

这种运作模式对于实施单独VMI的核心产成品制造商而言,有利于其有关信息的保密,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制造商的协调管理难度和整体供应链的运营管理成本。

6 Sale-hub的角色定位与功能范围

在不同的供应链体系和运作环境下,sale-hub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范围,从而对sale-hub运营主体的运作能力也就有相应的管理要求,如下表所示。

Sale-hub 的角色定位和功能范围及对运营主体的要求。

Sale-hub的四种角色定位实质上反映了Sale-hub运营主体的战略发展方向与转型过程,是一种实力的体现。当Sale-hub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与其他相关主体之间是一种战略伙伴关系时,Sale-hub除了承担具体物流业务运作和物流信息系统整合之外,其运营主体往往与中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签署一揽子协议,全权负责制造与销售环节之间的所有业务功能活动和战略性的业务内容,如零售商评价、供应链能力计划等。这必然要求Sale-hub的运营主体具有很强的整合供应链资源能力。这种情况下的运营主体往往是3PL和4PL中的领导者。

7结论

从需求和销售驱动的新视角研究分析供应链协同运作问题,是一种对组织运作模式和实现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发展。在基于时间竞争的环境下,基于VMI战略管理思维,结合销售需求驱动的运作方式与技术策略,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供应链整体运作成本并增强供应链系统柔性。本文提出的各运作模式,能够利用更专业的管理队伍掌控物流运作,并针对供应链的需求很好地协调优化利用相关资源,更适应当前买方市场情况下的需求销售驱动战略思维下供应链协同运作的本质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集配中心的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而优化和集成是分销管理的核心。其中,基于VMI管理策略的库存协调是制造商与各零售商进行协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VMI管理策略有利于降低大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库存成本,缩短交货提前期,实现大型制造与零售商的企业群之间的协同作业,即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情形下分别进行了讨论,重点分析了集配中心的营运主体、角色定位和功能范围等。

关键词:VMI,sale-hub,物流分析

参考文献

[1]EREVELLES S.,STEVENSON T.Enhancing the Business-To-Business supply chian:Insights from Partitioning theSupply-side[J].Industr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6,35,(4).

[2]王槐林,杨敏才,张晓凤,张向阳.供应链管理中VMI系统的研究[J].工业工程,2005.

[3]王静,赵阿群,姜放放.基于VMI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系统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02.

[4]Jen-Ming Chen;;Coordinating a Channel with a JointVMI and Consignment Contract for a Deteriorating Item andStock Dependent Demand[A];Proceedings of 2010 IEEE the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Engineering Management(Volume 2)[C];2010.

[5]马士华,龚凤美.基于Supply Hub的供应商配送批量协同决策[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02.

VMI策略 第8篇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共同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1]。

将供应链管理理念引入到南水北调工程的管理中,不仅为解决南水北调水资源配置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适应了目前水资源配置理论发展方向。南水北调供应链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以各个节点成员的作业协调和集成为保证的一种新的水资源系统运营模式。核心管理思想就是通过设计合理的契约结构,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湖泊或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分工[2]。

南水北调供应链采用何种契约以提高供应链上供需双方合作伙伴关系和整体运作绩效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巨大的研究空间和意义。Tasy综述了常见的能够改善供需链性能的契约种类,给出如下分类框架:①决策权的分配契约; ②价格折扣契约; ③最小订货承诺契约;④灵活订货量契约;⑤回购契约;⑥利益共享契约;⑦提前期契约;⑧质量保障契约等[3]。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契约就是供应商与零售商通过签订库存托管契约协议,供应商代替零售商管理其库存,依据顾客需求制定库存和补货计划,以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顾客服务水平[4]。因此,VMI契约实质是对库存管理的决策权在供需双方进行重新分配的一类契约。

VMI契约具有降低库存成本、减少缺货、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等作用,越来越多的产业和企业采用该类契约提高供应链的效率,提升自身竞争能力[5]。VMI协调策略的最先应用于零售业, 如Wal-Mart和Kmart, 如今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了拓展和应用,VMI契约已成功在医疗系统[6]、 汽车工业、 农业服务产业中得到应用[7]。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在水资源供应领域VMI契约的应用尚未见相关报道。随着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的市场化进程,南水北调供应链需要突破传统的以组织机构和行政隶属关系作为支撑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强调供水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通过签订契约实现管理职能。VMI契约在南水北调供应链中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VMI契约顺利实施的关键是通过供应商或第三方的库存补货与装运调度联合决策实现供应链的收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因此寻找最优库存与装运整合执行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借鉴水槽概念模型直观清晰地阐释了南水北调供应链VMI契约的内涵,设计南水北调供应链的库存补充与调度的VMI系统。通过建立VMI契约下带提前期的SRSS模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求解出不同参数基值和执行策略下的长期平均总成本,并绘制出长期平均总成本的变化趋势,对南水北调供应链执行策略的选取和决策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启发作用。

2 南水北调供应链VMI契约的定义与内涵

VMI契约的出现与改善供应商-零售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对VMI契约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以Lee、Cetinkaya等为代表的国外学者认为VMI契约就是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签订库存托管契约,供应商代替零售商管理其库存,依据顾客需求制定库存和补货计划,以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目标的一种库存管理策略[4]。国内学者普遍认同的VMI定义为: VMI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一种集成的、系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它打破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的执行情况和修改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8]。

文[9]运用成本交易理论,根据南水北调供应链特殊的运营环境,对VMI契约在南水北调供应链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论证,指出所谓南水北调供应链的VMI契约是指各个水资源地区分销商(以下简称WDD)将水量的库存、订货控制权通过契约的方式交给水资源供应商或第三方,供应商或第三方根据WDD的需求信息以及自身生产能力,进行实时、及时的WDD分销商拉动式的补货决策,实现订货、补货的集成。

为了直观清晰地阐释南水北调供应链VMI契约的内涵,我们借鉴水槽概念模型[10],比较分析传统的供水过程与VMI契约下的供水过程。

传统跨流域供水过程WDD根据周边地区的需水要求向水资源供应商提出订货数量和补货时间的要求,供应商根据WDD的要求制定输水补水计划(如图1)。供应商与WDD之间的联系就是订水单。传统供水过程具有以下弊端:①多个WDD独立制定他们的计划,彼此之间没有信息沟通,分别预测各自区域需水量,无法实现库存管理和输水的规模效应;②各个主体“利益自治”,为了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WDD可能隐瞒一些相对敏感的信息,一般不会从整个供应链的全局最优做出决策,即产生了“双重边际现象”;③在传统供水过程中,还可能存在WDD的水量短缺博弈:其他节点成员需水量和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对WDD为不完全信息,供应商供水能力短缺时采取按节点湖泊订货量比例供应水量,因此WDD就故意夸大需水量,导致“牛鞭效应”也即“信息放大效应”。因此,调水系统的上游输出水量大于甚至是远大于下游用户的需水量,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工程运行成本的增加,难以实现工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

VMI契约下的供水过程则克服了传统供水过程的以上弊端(如图2)。 WDD将补货订货权转移给供应商或第三方,供应商或第三方根据WDD节点的需求信息、气象信息、库存信息,结合供应商自身的库存水平和生产能力统一组织水商品的配置和调度过程,实现集中库存控制的规模效应和输水过程的规模效应;WDD则专注于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制定分销价格和开展营销服务等。VMI契约保障了南水北调供应链的高效运营与管理,保证了水商品的及时供应,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工程目标。

3 南水北调供应链VMI契约下存在订货提前期的SRSS策略和模型

3.1 SRSS策略和模型的回顾及评价

在VMI契约环境下,供应商或第三方具有管理买方库存和制定订货方案的职能,为了实现运输的规模效应,往往供应商和第三方倾向将较小规模的需求累积到一定批量或一定时间再发货。这种源于实践的策略引起了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将该类问题归并为库存补货与装运调度联合决策策略(stock replenishment and shipment scheduling,SRSS)。实质上,VMI契约下对SRSS问题的探讨比信息共享问题的研究更有意义,因为VMI契约的本质是供应商或第三方通过库存补充与运输调度的联合决策实现整个供应链成本的降低或收益的增加。

Cetinkaya和Lee是最早开启VMI系统下SRSS问题研究的学者,提出了VMI系统下针对供应商库存与运输决策的整合分析模型,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该问题必然参考的文章。该模型对VMI环境下研究SRSS策略具有开创性意义。以中科大的梁教授和杜少甫博士为代表的国内学者在肯定该经典模型的同时也评判了该模型的不足[11],对其中个别表达式的严谨性提出了质疑:

①该模型假设补货不考虑补货提前期,即订货马上到货,因此也就使得供应商不需要安全库存。事实上,补货提前期通常情况下并不为零,因此研究带提前期的SRSS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②通过证明和验证,指出该经典模型给出的期望发货次数公式是不严谨的。

梁教授和杜少甫博士改进了上述不足,研究了带提前期的SRSS问题,对经典模型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拓展。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梁教授和杜少甫博士的改进是基于补货提前期内的需求供应商不予以满足并支付惩罚成本的假设,实质上该模型只是整合发货次数发生了改变,供应商的安全库存s形如虚设,在补货提前期内不能够起到保证供给的作用;另外,无论是Cetinkaya和Lee的模型还是梁教授和杜少甫博士的模型都是从卖方的成本最小化角度出发,对卖方来说发货时间间隔越长越容易达到规模经济效应,然而发货时间间隔越长买方的库存成本越大,因此,仅考虑最小化卖方的成本而忽略买方的成本优化是违背买卖双方平等互惠原则的。

本文以南水北调供应链的库存补货与装运调度联合决策为研究对象,建立该供应链VMI契约下带补货提前期的SRSS模型。较之传统的SRSS模型主要做出以下改进:①在南水北调供应链中,设计了中立的第三方调度中心,调度中心接受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双重委托,代替双方统一权衡运输、库存、客户等待、缺货等成本,通过采取适当的补货发货策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最小或收益最优;②根据南水北调供应链库存持有成本的特点,强调水资源在库时间对库存持有成本的影响,弱化水资源库存数量对库存持有成本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符合该供应链库存持有成本发生的现状,另一方面,简化了问题;③通过强大的MATLAB软件,跟踪了1000个补货周期,数值仿真出在不同参数基值和执行策略下的长期平均总成本,并绘制出长期平均总成本的变化趋势,对南水北调供应链执行策略的选取和决策具有一定的支撑和启发作用。

3.2 南水北调供应链库存补充与调度的VMI系统

根据南水北调供应链的拓扑结构图[12],我们设计了南水北调供应链库存补货和调度的VMI系统结构(如图3)。

南水北调供应链的库存补充与调度的VMI系统与典型供应链系统的区别在于引入了第三方调度中心负责整个供应链的库存补充与调度计划决策。如前所述,中立的第三方接受水资源供应商和地区分销商的双重委托,代替双方统一权衡运输、库存、客户等待、缺货等成本,通过采取适当的补货发货策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最小或收益最优。而非某一个成员的最优。

南水北调供应链的总成本,本文从水资源供应商和WDD两个方面考虑:水资源供应商的成本构成包括生产以及输送水资源的成本和未能及时满足WDD需求的缺货罚成本; WDD的成本由库存成本、 向水资源零售商(WR)输送水资源的发货成本、向调度中心提出补水需求时的补货成本构成。另外,不考虑供应商和WDD的等待成本,一方面简化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该供应链的自然垄断性质,使得无论是WDD还是WR都愿意等待水资源的整合调度,无需上级水资源供应商或调度中心支付等待成本补偿。

3.3 模型建立及模型求解

(1) 问题描述与参数符号

本文在Cetinkaya和Lee以及杜少甫的SRSS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考虑了带随机提前期,需求累积过程符合Possion分布(需求只与时间间隔有关,无关乎开始时刻)的补货发货整合问题。调度中心的调度策略采用基于时间的整合发货策略,也即每过T单位时间,调度中心作出一次发货决策,当调度中心通过信息共享和周期性的库存检查策略发现WDD库存水量不足以满足单位时间内到达的需求时才向水资源供应商发出一次补货指令和订单,使得库存货重新达到Q的水平,用(Q,T)表示库存补货和运输整合执行策略。

①基本假设

允许缺失一部分水量,缺水不补,缺水部分对水资源供应商进行相应的缺货处罚,也即缺货罚成本;WDD的库存成本与在库库存无关,仅与库存的在库时间有关,假设单位时间的库存成本为h.

策略执行方案:调度中心每过T单位时间作出一次发货决策; 当补货提前期大于T,则调度中心推迟WDD向WR的首次发货,直到补货到达为止; 每作出一次发货决策后,调度中心即刻盘点WDD处的库存(周期性的库存检查策略),库存货不足以满足单位时间内的需求时调度中心才向水资源供应商发出一次补货指令和订单,每次订Q个单位的水资源。

成本结构:如前所述,水资源供应商的成本=生产运输成本(CSD)+缺货罚成本(CSP);WDD成本=补货成本(CDR)+库存持有成本(CDH)+发货成本(CDD)。

②参数符号

cDR:WDD单位补货成本;

ADR:WDD固定补货成本;

cDD:WDD单位发货成本;

ADD:WDD固定发货成本;

cSD:水资源供应商单位发货成本;

ASD:水资源供应商固定发货成本;

cSP:水资源供应商单位缺货罚成本;

h:单位时间的库存成本;

τ:补货提前期, 外生的随机变量, 概率密度函数ψ();

I(t):库存水平,期初期末库存水平I(0)=I(K)=0;

Ni(T):第i此发货前的T单位时间内的累积需求量;

δτ:提前期缺货量,也即[0,τ-T]期间内撤消的需求量;

TRC:补货周期长度;

CD:WDD一个补货周期内发生的成本;

CS:水资源供应商一个补货周期内发生的成本;

CT:一个补货周期内发生的平均成本。

(2) 模型求解

①库存变动过程

τTτ>T两种情况。当τT库存时变过程如图4所示,首次发货决策由调度中心正常作出,库存水平函数I(t)表示如下:

Ι(t)={0,Q,Q-Ν1,,Q-i=1Κ-1Νi,max{0,Q-i=1ΚΝi},0t<ττt<ΤΤt<2Τ(Κ-1)ΤtΚΤt=ΚΤ(1)

τ>T库存时变过程如图5所示,首次发货决策推迟至τ时刻,发生提前期缺货,库存水平函数I(t)表示如下:

Ι(t)={0,Q,Q-Ν1,,Q-i=1Κ-1Νi,max{0,Q-i=1ΚΝi},0t<τt=ττt<τ+Ττ+(Κ-2)Τtτ+(Κ-1)Τt=τ+(Κ-1)Τ(2)

τT时, WDD可以及时向WR供水,不存在对水资源供应商的缺货罚成本; 当τ>T时, 发生提前期内缺货,缺货量等于[0,τ-T]期间的累积需求数,因而δτ服从参数为λ(τ-T)的Poisson分布,因此

E[δτ]=Τλ(τ-Τ)ψ(τ)dτ=λΤ(τ-Τ)ψ(τ)dτ(3)

②补货周期长度

首先计算一个补货周期内的期望发货次数。无论τTτ>T都可以得到如下关于期望发货次数的表达式:

Κ=inf{k:i=1kΝi>Q,kΝ+}(4)

通过假设2的策略执行方案,进一步得到:

Κ(Q,Τ|Ν1=i)={1,iQ1+Κ(Q-i,Τ),i<Q(5)

根据更新理论,可以得到:

E[Κ(Q,Τ)]=1+i=0Qmg(i)(6)E(ΤRC)=0ΤΤE(Κ)ψ(τ)dτ+Τ(τ+ΤE(Κ)-Τ)ψ(τ)dτ=ΤE(Κ)+γ(Τ)(7)

其中,γ(T)=∫∞T(τ-T)ψ(τ),假设提前期τ符合参数为λτ的指数分布,则

γ(Τ)=λτ-1e-λτΤ

③一个补货周期内(更新周期)的平均成本分析

CΤ=CD+CSE[ΤRC]

CD=hTE(K)+ADR+CDRQ

+ADDE(Κ)+CDDQ(8)CS=ASD+CSDQ+λγ(Τ)(9)

通过求解混合整数规划问题

minC(Q,Τ)s.t.Q0Τ0

可以获得最优执行策略(Q*,T*),然而通过求导取一阶条件为零的方法对于这个问题来说过于复杂,因此,我们采用数值仿真的办法。该方法不仅以数字形式直观给出平均成本的结果,同时在不同执行策略和原始参数下对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化趋势进行可视化。

4 数值仿真与结果分析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通过图6所示的仿真流程,求解可行策略的长期平均成本。

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尚未正式运行,没有原始的一手资料,因此模型中的参数假设被赋予以下基值,如表1所示。

假设调度中心选取的执行策略为(18,1),共仿真10次,每次跟踪1000个补货周期,计算该执行策略下的长期平均总成本,如表2所示。

在追踪1000个补货周期后,我们绘制出其中1次仿真的长期平均总成本的追踪结果,如图7所示,通过该趋势图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随着追踪补货周期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趋于稳定。因此,给我们如下启示:一旦执行策略制定,策略执行的前期成本摄动是相对比较大的,需要保持执行策略的相对稳定性才能够降低成本。

5 结论

本文阐释了南水北调供应链VMI契约的内涵,建立了其VMI契约下带补货提前期的SRSS模型,并通过数值仿真求解出不同参数基值和执行策略下的长期平均总成本,绘制出长期平均总成本的变化趋势,认为需要保持执行策略的相对稳定以降低南水北调供应链的长期平均总成本,因此该项研究对南水北调供应链的决策具有一定的支撑和启发作用。本文研究同样采用了补货提前期内的需求供应商不予以满足并支付缺货罚成本的假设,为了确保整个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资源配置目标得以实现,WDD实际上需要库存一部分水资源需求缓冲水量以满足补货提前内需求,对该问题的探讨是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05.

[2]王慧敏,胡震云.南水北调供应链运营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J].水科学进展,2005,(11):864~869.

[3]Tsay A A.The quantity flexibility contract andsupplier-customer incentives[J].ManagementScience,1999,(10):1339~1358.

[4]Cetinkaya S,Lee C Y.Stock replenishment andshipment scheduling for vendor-managed inventorysystems[J].Management Science,2000,(2):217~232.

[5]Disney S M,Towill D R.The effect of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dynamics on the bullwhipeffect in the supply cha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3,(2):199~215.

[6]Haavik S.Building a demand-driven,vendor-man-aged supply chain[J].Healthcare Financial Manage-ment,2000,(2):56~61.

[7]Waller M,Johson M E.Vendor-managed inventoryin the retail supply chain[J].Journal of BusinessLogistics,1999,(20):183~203.

[8]马士林,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侯艳红,王慧敏.南水北调供应链协调机制程序化选择[J].人民长江,2007,(9):58~62.

[10]Holmstrom J,Framling K,Kaipia R,Saranen J.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new solutions needed for mass collaboration[Z].2000.

[11]杜少甫.VMI集成环境下的补货发货策略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VMI策略 第9篇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在这种方式下, 零售商的需求信息通过Internet传递给供应商, 由供应商来确定补货数量和时间, 既满足下游要货方的需求, 同时也使自己的库存管理和订货策略更加合理, 从而带来供应链上供需双方的成本降低。Disney和Towill建立了分析模型, 说明了VMI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VMI供应链系统中, 各种成本此消彼涨, 需要进行严格的权衡。特别是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 它们一般分别占物流总成本的20%和33%, 这需要企业重点权衡。因此研究VMI下的库存订货策略, 控制库存运输成本有重要的现实意义。Lee和Chen论证了在VMI模式系统内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通过VMI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环节太多而造成的信息失真和牛鞭效应。Waller等论证了提高VMI模式的利用效率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库存成本。Weng解决了联合订货策略、最优定价和数量折扣问题。Lap Mui Ann Chan证明在VMI系统中, 通过利用运输成本结构的数量折扣, 调节库存订货策略可以最小化整个供应链成本, 并用精确算法和启发式算法求解。Hill和Galbreth提出一个启发式程序, 可以有效解决全部数量折扣下的降低运输成本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由一个供应商、一个仓库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 建立各零售商在多周期的随机需求下使仓库保持零库存的整数规划模型, 并用遗传算法求解, 得到满意的补货策略。

2 问题描述与模型建立

2.1 问题描述

本文模型由一个供应商、一个仓库和n个零售商组成, 如图1所示。零售商未来T期的需求信息通过Internet传递给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货物承运, 且提供数量折扣, 供应商作为决策中心, 根据零售商的库存信息和需求信息, 以及运输数量折扣, 确定补货策略 (何时补货, 补多少) 。本文模型的优化目标就是在满足各零售商的需求情况下, 制定各个零售商的补货策略, 使得该供应链上库存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总和最小。

2.2 模型建立

构建数学模型之前, 本文首先针对VMI下库存补货策略问题, 做了如下的基本假设: (1) 各期需求呈一定分布且已知; (2) 满足所有零售商T的所有需求, 无缺货; (3) 仓库作为中转站, 直接转运货物, 没有库存; (4) 运输费用采用的是增量折扣成本函数。

决策变量:

Xit表示供应商对第i个零售商在第t期是否补货。亦即Xit=1表示补货, 否则Xit=0。

参数变量:

n:零售商的个数;

T:计划提供产品的周期数;

m:从供应商到仓库的运输次数;

R:数量折扣成本函数的分段数;

T0={t1=1, t2, tm}:供应商需要运输产品到仓库的时间;

Ti={ti1=1, ti2, , tim}⊂T0:仓库需要运输产品到零售商i的时间;

Qit:第t期从仓库运输到零售商i的产品数量;

Q0t:第t期从供应商运输到仓库的产品数量;

K0t (Q0t) :第t期从供应商运输Q0t产品到仓库的运输成本, t=1, 2, T;

Kit (Qit) :第t期从仓库运输Qit产品到零售商i的运输成本, t=1, 2, , T。K0t (Q0t) 和Kit (Qit) 采用的是全部折扣成本函数:

undefined

其中αi为运输费率, α1>α2>αn>0, Mi 为折扣分界点;

Ur0t:第t期Q0t所在的折扣区间;

Urit:第t期Qit所在的折扣区间;

Iit:t期零售商i的库存;

hit:t期零售商i的库存费率;

dit:t期零售商i的需求。

n个零售商, T周期补货策略问题的整数规划模型如下: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Qit+Iit-1=dit+Iit, Ii0=0 ∀i=1, 2, , n, ∀t=1, 2, T (4)

此规划模型为0-1整数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为供应链运输和库存的总成本最小, 包括:从供应商到仓库的运输成本;从仓库到各个零售商的运输成本;各零售商的库存成本。

约束 (1) 表示在第t期零售商i的补货数量是从t期到k期的需求之和;约束 (2) 表示在T时间内所有需求都得到满足;约束 (3) 表示供应商在第t期提供的产品数量等于各零售商补货数量之和;约束 (4) 表示各零售商满足需求的物流平衡方程, 且最初库存为零;约束 (5) 表示Xitk是值为0或1;约束 (6) 表示若M (r-1) 0tQ0t

从以上模型可看出, 模型的规模随着零售商个数n和周期数T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决策变量的个数为n*T个, 约束 (1) 约束 (8) 的个数分别为n*T、n、T、n*T、n*T、R*T、R*n*T、3n*T个, 则其总约束个数为[ (6+R) * n*T+ (R+1) T+n]个 (在之后的算法中R=5) 。以2个零售商、2个周期的模型为例, 其决策变量数为4个, 约束个数为58个, 4个零售商、3个周期的模型, 其决策变量数为12个, 约束个数为154个, 因此该0-1整数规划模型比较难用常规方法求解, 而对于此0-1整数规划问题来说, 由于0-1变量适合于二进制编码, 将遗传算法用于解0-1规划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性, 因此, 本文应用启发式算法中的遗传算法来解决VMI下的补货策略问题。

3 遗传算法的实施

生物的进化过程主要是通过染色体之间的交叉和染色体的变异来完成的。与此相对应, 遗传算法中最优解的搜索过程也是模仿生物的这个进化过程, 使用所谓的遗传算子 (genetic operators) 作用于群体P (t) 中, 进行一系列的遗传操作, 从而得到新一代群体P (t+1) 。本文设计的遗传算法如下:

(1) 染色体编码。

由于决策变量是一个0-1变量, 则n个零售商, T期的补货策略可以用一个nT维的矩阵ANT表示。

, ∀i=1, 2, , n, ∀t=1, 2, , T, 是一个0-1变量, 则n个零售商, T期的补货策略可以用一个nT维的矩阵ANT表示。

undefined

ANT为一个0-1矩阵, 其中1表示补货, 0表示不补货。由于第一期必须补货, 所以Xundefined=1。因此将每个零售商从第2期到第T期的补货策略组合成一个序列, 此序列本身就是一个二进制编码符号串, 不用进行特别的编码就可以作为一个个体, 染色体的长度为n* (T-1) , 即

X={X12, , X1T, X22, , X2T, Xn2, , XnT}。

(2) 适应度函数处理。

遗传算法在进化搜索中基本不利用外部信息, 仅以适应度函数 (fitness function) 为依据, 利用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来进行搜索, 在遗传算法中, 以个体适应度的大小来确定该个体被遗传到下一代群体中的概率。个体的适应度越大, 该个体被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也越大;反之, 个体的适应度越小, 该个体被遗传到下一代的概率也越小。为正确计算不同情况下各个个体的遗传概率, 要求所有个体的适应度必须为正数或零, 不能是负数。由式 (1.1) 可知, 此目标函数的值域总是非负的, 并且优化的目标是求函数的最小值。对于求目标函数最小值的优化问题, 理论上只需简单地对其增加一个负号就可将其转化为求目标函数最大值的优化问题, 即minf (X) =max (-f (X) ) , 但是又必须满足适应度为正的要求, 故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可以取为:F (X) =Cmax-f (X) , 其中Cmax为一个预先指定的相对比较大的数。

(3) 选择操作。

本算法选择常用的轮盘赌选择法。为了选择交配个体, 需要进行多轮选择。每一轮产生一个[0, 1]均匀随机数, 将该随机数作为选择指针来确定被选个体。选择操作通过计算染色体适应度对初始群体进行初步筛选。

(4) 交叉算子。

交叉也叫基因重组, 是把两个父个体的部分结构加以替换重组而生成新个体的操作。首先对群体中的个体进行两两随机配对。群体大小为M, 则共有M/2对相互配对的个体组。其中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其次对每一对相互配对的个体组, 随机设置某一基因座之后的位置为交叉点。染色体的长度为n*T, 则共有 (n*T-1) 个可能的交叉点位置。最后对每一对相互配对的个体, 依设定的交叉概率Pc在其交叉点处相互交换两个个体的部分染色体, 从而产生出两个新的个体。

(5) 变异算子。

重组之后是子代的变异, 子个体变量以很小的概率或步长产生转变。首先对个体的每一个基因座, 依变异概率Pm指定其为变异点。然后对每一个指定的变异点, 对其基因值做取反运算, 从而产生出一个新的个体。

遗传算法运算流程:

第一步, 初始化。自动生成遗传算法的初始群体P (0) , 这一群体组成初始补货策略集。

第二步, 适应度评价, 计算群体中各个个体的适应度。

第三步, 群体P (i) 经过选择、交叉、变异运算之后得到下一代群体P (i+1) , 转至步骤 (2) 。

第四步, 重复以上步骤 (2) 和 (3) 直到达到最大的迭代数, 则以进化过程中所得到的具有最大适应度的个体作为最优解输出, 终止计算。

4 运行结果及分析

在实验中, 设零售商个数n=3, 周期数T=13, 各零售商的需求服从正态分布NORM (100, 20) , 库存费率h为0.2, 初始条件是群体规模M=80, 终止进化代数MaxGeneration=1000, 且经过对该问题模型的多次实验, 当取交叉概率Pc=0.6和变异概率Pm=0.08时, 其收敛效果较好。算法经过785代以后终止, 表1列出了实验数据, 图2显示了遗传算法的优化过程, 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 供应链总成本不断降低, 而且趋近于一个最小值。

从表1可以看出, 经过785代的遗传演化, 供应链的最小成本为4705.82, 相对最优个体为:X*=111111000000111000010000110000111111, 其相对最优补货策略如表2所示。

为了检查遗传算法求解该问题的有效性, 我们将此算法在Pentium Ⅳ CPU, 1G内存的PC机上运行, 并分别测试了零售商个数n=5, 15, 25, 50, 100以及周期数T=12的运行时间, 得到了较好结果, 证明了该算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大规模的补货策略问题。如表3所示。

5 结论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 也是现在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研究了在VMI系统下, 多个零售商多周期随机需求下的最优补货策略问题, 建立了0-1整数规划模型, 并将其转化为遗传算法求解, 得出了相对最优的补货策略, 降低了供应链总成本, 运算结果证明了遗传算法对解决该问题的高效性。

摘要: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 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它优化了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使企业的效益及效率不断得到提高。在VMI库存管理模式以及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下, 供应商将同时面对库存决策与运输协调的问题。在由一个供应商、一个仓库、多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中, 对于多周期随机需求下的补货策略问题, 提出了整数规划模型, 并用遗传算法来求解, 实验表明, 遗传算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大规模问题, 且获得效果很好的满意解。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 ,补货策略,遗传算法,运输折扣

参考文献

[1]Disney SM, Towill DR.A procedure for the opti mization of thedynamic response of a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system.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02, (43) :27-58.

[2]马德良, 张家钰, 戴惠良.VMI系统下一个物流成本控制优化模型的建立[J].东华大学学报, 2003, 29 (6) :35-38.

[3]Cetinkaya S., Chung-Yee Le.Stock Replenishment and Ship-ment Scheduling for Vendor-managed Inventory Systems.Man-agement Science, 2000, 46 (2) :217-232.

[4]Lee, H., Padmanabhan, P., Whang, S.Information distortionin a supply chain:the bull whip effect.Management Science, 1997, 43 (4) :546-558.

[5]Chen F., Drezner Z., Ryan J.K., et al.Quantifying the bull-whip effect in a si mple supply chain:the i mpact of forecasting, lead ti mes andinformation.Management Science, 2000;46 (3) :436-443.

[6]Waller M., Johnson.M.E., Davis, T.Vendor-managed inven-tory in retail supply chain.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9, 20 (1) :183-203.

[7]Weng Z.K.Channel coordination and quantity discount.Man-agement Science, 1997, 41 (9) :1509-1522.

[8]Lap Mui Ann Chan, Ana Muriel, Zuo-Jun Max Shen, et al.Ef-fective Zero-Inventory-Ordering Policies for the Single-WarehouseMultiretailer Problem with Piecewise Linear Cost Structures.Management Science, 2002, 48 (11) :1446-1460.

VMI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VMI,问题,对策

0 引言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问题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供应链下库存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供应链的战略与规划问题,如链上的企业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等;二是信息类问题,如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等;三是供应链的运作问题,如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缺乏合作与协调等。因此,提出了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策略,即企业间合作的库存管理模式,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从而更好地适应了市场变化的需求。

1 VMI概述

1.1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涵义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VIM)是一种供应链环境下(SCM)的库存运作模式,供应商通过获取其用户的库存数据和负责维持用户的库存水平来优化供应链的运作绩效,它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供应商有规律地定期检查用户的库存,并快速完成补货任务,从而获得较高的用户满意度。

VMI是一种以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不但能降低供应链各个环节上企业的成本,而且能克服下游企业信息和技术的局限,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

1.2 实施VMI的目的意义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实施不仅加快了整个供应链面对市场的响应时间,而且可以最大化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运作成本,对分销商、供应商和合作各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VMI由供应商主动管理库存、制定库存策略,降低了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成本和降低了缺货率和积压率,从而使最终产品价格降低,增加竞争力并增加销售收入。

对供应商:能够掌控终端需求信息,得到更为准确的预测,消除牛鞭效应,从而更有效安排生产,增加整个生产的柔性,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竞争性。

对合作各方:使供应商在产品管理上更专业化。可以实现更有效的库存管理和订货决策;降低各方的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加强各方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和持续改进能力,为各方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VMI模式存在的问题

VMI模式虽然能够带来很多的利益,但是也并非十全十美,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1)国内企业对VMI的认识不足。VMI是一种新兴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现处于研究和应用的初级阶段。国内目前更注重介绍前沿的思想理论,缺乏对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具体供应链方法的系统理论的介绍,造成了国内企业对VMI认识的不足。

(2)责任与利益不统一。在VMI模式下,供应商承担了客户的库存管理及需求预测分析的责任,但他比其客户获取更少的利润,造成了责任与利益不统一,从而影响了供应商实施VMI的积极性。

(3)企业间缺乏信任。VMI是跨企业边界的集成与协调,要求供需双方建立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如果企业缺乏信任,要实现信息共享和企业间的集成与协调是不可能的。

(4)实施VMI软硬件不足。实施VMI要求企业有较高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共享必需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而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一些内部集成软件还不够普及。国内EDI还未全部普及,通过Internet方式安全性又不高,因此目前我国企业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VMI,还不具备充分的条件。

(5)VMI投资过大。VMI信息系统开发需要大量资金,而很多企业在未充分认识和理解VMI,只看到其巨大的利益,但却未看到潜在的巨大风险,盲目投资,结果却带来巨大的损失。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实施VMI必须慎重,既要看到实施VMI给企业所带来的利益,也要考虑其存在的问题,绝不能草率行事。

3 VMI模式对策建议

3.1 VMI模式遵循的原则

供应商管理库存依赖于供应商与销售商、顾客的良好合作,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共同遵守以下原则:

(1)合作性原则。在VMI实施过程中,实施各方都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够相互保持较好的合作。而这种合作是建立在彼此的信任与信息的高度透明基础上的;同时,这种合作还需要在企业制度、企业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以此规范和约束合作各方的行为。

(2)互惠原则。VMI追求的就是一种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它将同时给位于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和位于供应链下游的分销商带来利益。因此,供应商管理库存不是关于成本如何分配或谁来支付的问题。而是关于降低供应链总成本的问题,从而使合作各方都能够在成本降低的过程中得到实惠。

(3)目标一致性原则。VMI实施各方都要明白各自的责任,在观念上达成一致,实现共赢。如库存放在哪里、什么时候交货、什么时候付款等问题都要有约在先并且体现在合作框架协议中。

(4)连续改进原则。VMI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各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地监督和修正,以形成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3.2 VMI模式实施的方法

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首先,要改变订单的处理方式;其次,供应商和批发商一起确定供应商的订单处理业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库存控制参数,共同建立一种订单的处理标准模式;最后把订货、交货和票据处理各个业务功能集成在供应商一边。

3.3 实施VMI对策建议

一方面由于国内企业对VMI的认识和实施VMI的硬件条件不足;另一方面完全实施VMI的投资很大,一旦不成功会对企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加强对VMI的认识和重视。企业基层和中层的支持对VMI非常重要,因为VMI的实施往往会带来企业流程重组,从而冲击他们既得利益,因此,企业中基层人员的态度决定了VMI的成败。只有得到中基层积极支持和配合,VMI才有可能成功。企业可以邀请专家或相关咨询机构参与,确保VMI项目的技术可行性。

(2)企业应选择适当的产品。并不是所有的行业和产品都适宜采用VMI。适合采用VMI战略的产品生命周期长、产品需求比较稳定、产品采购量大、产品采购成本巨大、非本企业关键性产品、内部加工生产该产品不经济、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等条件。因此,实施VMI要注意本企业产品的特性。

(3)必须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实施VMI,企业间需建立合理的VMI合约,建立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实施双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必须要注意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否具有实施VMI的能力,包括技术能力、生产能力、供应链的管理能力、预测能力等。

(4)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施的VMI双方有必要建立一个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以利于各节点企业从整个供应链利益出发进行决策。VMI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合作各方应立足于整个供应链,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和风险,只有这样,VMI才有可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供应链库存管理服务。

(5)建立风险防范措施及合理的VMI合约。实施VMI必须建立良好的风范防范措施和签订合理的VMI合约,规范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由于在供应链环境下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各种风险,为了使VMI的各方都得到满意的结果,必须有好的风险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激励措施,使合作双方都得到各自利益。

(6)建立好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各节点企业从整个供应链利益出发进行决策,从而更好的发挥VMI的作用。现在衡量VMI绩效主要运用两种供应链的评估方法,即以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OOR)为基础的绩效衡量和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为基础的绩效衡量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VMI模式是SCM环境下一种新型的库存管理模式,其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由于VMI还处于初级理论阶段,我国现有很多企业的软硬件条件还不足以支持VMI的实施,因此VMI还存在很多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条件的逐步完善,VMI将会给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王焰.一体化的供应链-战略设计与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3]谭东彦.浅析供应商管理库存[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142-143.

[4]种美香.关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几点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8(5):106-107.

[5]冯缨,欧阳敏.供应商管理库存分析[J].财会通讯,2008(3):45-46.

[6]华长生.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缺陷与对策研究[J].财经广场,2004(12):38-39.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