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广告语(精选4篇)
visa广告语 第1篇
此为模板,请按此格用带有贵公司中英文抬头、中英文地址、电话、邮箱、传真的信纸打印(请注意空格处也需用打印的形式填写)
DATE:
Consulate General in Guangzhou
(Passport No.Date of birth:)is theof theDepartment in our Company since,and the monthly salary income is RMB.We have approved the annual leave fromtofor holiday to.All the expenses during the travel will be borne by.We hereby guaranteewill obey the laws overseas and we shall retain the position till the end of the holiday.Signature:
Occupation of Signature:
Seal:
Company:
Address:
Telephone:
Fax:
银联与Visa“握手言和” 第2篇
2月25日, 中国银联与Visa在上海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双方意愿达成一致, 在支付安全领域, 双方将致力于建立全球支付安全联盟, 降低支付风险;在支付创新方面, 双方将发挥卡组织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 提供更多的支付选择。此备忘录签署后, 两家全球领先的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将建设一个重要的全球平台。
点评:银联和Visa曾经是亲密的“师徒”关系, 也曾为了各自的利益对抗过, 而面对支付创新层出不穷的挑战时, 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双方这种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 正是出于对持卡人等支付各方的利益考虑。
银联?VISA?支付宝? 第3篇
因为按照WTO的裁定,中国应该在2015年8月29日前开放外卡组织进入中国市场。也就是,不管政府多么不愿意,VISA和万事达之类的巨型国际结算组织都将堂堂正正的踏上中国的土地。至于选择哪家来结算,中国消费者们,你们就要自己看着办了。
国际卡组织登陆
出过国的人应该会对美国的VISA和万事达,日本的JCB有所了解,因为除了中国的一些邻邦可以用银联消费,一旦到了美洲和欧洲,你就不得不收起你的银联卡,那边是信用卡国际组织中排名冠亚的地盘。
随着国人对刷卡消费概念越来越认可,中国范围内的发卡量在短短十几年内呈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最先收益的当然是成立于2002年的中国银联,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进行跨行交易清算的机构,它一直都牢牢把控着这个庞大的市场。
于是渐渐壮大起来的银联和VISA、万事达这些机构开始不可避免的相逢于狭路。其实早在中国信用卡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VISA就已经试图布局中国市场,但是这片看起来既富饶又“原始”的土地让它举步艰难,它不得不选择借本土机构之势才能有所发展。而今,国内的信用卡市场环境可谓土壤肥沃,但是它却只能看着别人吃香喝辣,感觉一定很不舒服。而已经在国内占据绝对优势的银联也要开始谋求向外扩展,但是当他开始有余力睁眼看世界的时候,发现世界市场已经被老牌的几家庞大到怪物级别的机构瓜分殆尽了。于是这种摩擦就变得火花四溅。
2010年,这种摩擦达到了高潮,行业“教父”VISA公开向全球会员银行发出“封杀令”,要求凡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志的双币种信用卡时,不得走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而且VISA将重罚违规的收单银行。据说,那段时间迪拜和新加坡等地的一些大商场的名品店都走不了银联通道,即便能刷出来,速度也极其缓慢。虽然到最后,这个“封杀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撤下了决策者的案头,但是可以看出来,VISA已经对银联感到非常不爽了。
如果你拥有一张双币信用卡,那么你真的应该感叹,这两个命中注定的冤家能在这么一张小小的卡片上和平共处是双方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的。11月初,央行对金融IC卡的应用发布了新规,又将再次打破这个脆弱的和平。金融IC卡的推行工作正在逐步进行,但银行对存量双币双标磁条卡转为芯片卡的态度颇为消极,像是建行、招行之类的大银行纷纷表示,对于双币双标卡更换芯片卡,要将原卡拆分成银联的和外卡组织的两张卡,如果该卡没有到期,还需要收取15元的工本费。而且新的IC将改为PBOC3.0标准,在硬件的不变的基础上,将软件环境进行了界定。未来外卡组织一旦发行人民币单币卡,就必须遵从PBOC标准。人们似乎都听到了那些经常被其他组织控诉其垄断的行业大佬们恨得牙痒痒的声音。
到2015年国内清算市场打开大门的时候,那些已经怒火攻心的巨头们,将通过什么办法踏上中国土地,真的很难预测。尤其是近些年,出国留学、境外游玩已经不再让国人感到高不可攀和陌生,国内的刚需给即将进入的外卡组织开辟了康庄大道。
但是银联建立起来的支付结算系统中的基础设施,如pos机具,是一步步累积起来的,除非出了大漏洞,不然目前稳定的市场很难摆脱依赖性。而且,银联的费率相比外卡组织低近四倍,这么看来,外卡组织基本上没有竞争力。
第三方支付机构搅局
当然,要说费率,能跟银联拼一拼的恐怕只能在中国企业堆儿里翻一翻了。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现在那些抱着互联网精神就横冲直撞的“门外野蛮人”了。就像VISA眼睁睁的看着银联后来者居上一样,银联与试图动他奶酪的第三方支付也是“积怨已久”。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很多第三方支付直接与银行相连不仅能够完成支付功能,还能够支持银行之间的清算、跨行转账业务,做的就是银联的事,唯独就差了那一纸证书。就拿马云的支付宝来说吧,他通过与各家银行实现直连已经建立了线上清算通道,已经绕开了银联,实现更低廉的手续费,成了事实上的线上银联。第三方支付不仅是结算功能可以完全复制,其“拿来主义”的绝技,还将基本业务延展到理财、全球退税等功能,方便快捷上,比之银联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去年银联发文号召成员银行,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开放接口进行清理整治,推动非金机构统一接入银联网络。
一旦清算市场开放,不可说,这些金融界的屌丝们可能比习惯了境外游戏规则的外卡组织更有威慑力。但是没有实体的卡产品、pos机终端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在清算市场上毕竟还是吃亏的。
国内商业银行分一杯羹
那些既以清算为本,又拥有无数终端的商业银行当然成为清算市场开放后的最大威胁。而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目前累计发卡量第一的工行,它占据了国内大量的银行卡市场,无论在技术还是安全都更胜一筹。尤其是工行近期又获得了跨境资金结算、人民币港币换汇以及账户结算透支等“港股通”业务这一大单,似乎让它更加被大家看好。
但这也不意味着就所向披靡了,毕竟跨行结算是块肥肉,哪家银行甘愿放下身段,甘愿给工商银行做成功的陪衬呢?看看之前胎死腹中的“超级银行”就是前车之鉴。
未来的清算市场,可能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谁能真正撼动银联的宝座,恐怕并不乐观,即使在自由运作的西方市场,清算市场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环境,即便不是一头独大,真正成功生存下来的也是凤毛麟角,最后都会演变成胜者为王的局面。
对于消费者,我们不仅能看看热闹,还可能从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获得多方竞争之下所释放的竞争红利——一个更低的交易费率。总的来说,这绝对是一件美事。
Visa后奥运“变脸” 第4篇
“如果要我评价去年Visa的表现,我只能说‘不辱使命’。”Visa中国区总经理李胜十分谦虚地说。回想起去年8月在北京饭店接受笔者专访的李胜,微黑的眼圈、疲惫的神情——Visa奥运营销进人关键期,繁重的工作负担正在考验着李胜的体力极限。今天再见李胜,虽然忙碌却依旧意气风发。他说后奥运时代的营销计划早在奥运会前就已有了部署,一切都在Visa的掌控之中。
2009年3月18日,Visa正式打响了全球广告宣传活动的中国战役——“带上Visa,付诸行动”。这是Visa自去年上市一周年以来首次推出的全球统一品牌宣传活动,表明了Visa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全球一体化运营的企业。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估算,此次活动总投入将达1.4亿美元。
李胜指出,作为首次推出的全球性广告,“带上Visa,付诸行动”凸显出Visa与现金和支票相比所体现的更为卓越的价值:更高的安全性、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多的方便性,鼓励消费者和企业更多地从使用现金和支票转向更便捷的电子支付方式。此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将进一步增强Visa在全球市场的营销及品牌影响力,并使之能够适合各个市场的特点进行本土化执行,从而达到高效低成本的传播效果。
在中国市场,为了配合这一全球广告的实施与推广,Visa还推出一个专门为国内持卡人打造的文化娱乐消费平台——“Visa娱乐”计划,旨在为所有Visa持卡人提供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的特别优惠。例如,持卡人可以在Visa赞助的各种文艺演出、电影、重大比赛等活动的门票公开发售之前优先购票,享受特殊折扣,预订贵宾席以及参加歌迷见面会、特别首映式等活动。
笔者次日登录中国票务在线网发现,“Visa娱乐”计划的首个项目已经出现在网页上“每日头牌”栏目的首位,该活动就是即将于4月10日举行的“越Visa越动听——许巍‘今天’2009北京演唱会”,活动介绍详细地列举了Visa将对持卡人提供的多项专属优惠,其中以“持Visa卡购票可享受9折优惠”最为抢眼。
李胜表示:“‘带上Visa,付诸行动’实际上是在向人们发出邀请,鼓励人们去充分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即便是在经济环境充满挑战的时候,仍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内心始终充满着对梦想的追求和对行动的渴望,Visa正是他们在追逐梦想、付诸行动过程中最可靠的支付伙伴。在中国,Visa希望通过即将推出的Visa娱乐计划等系列活动,为国内的Visa持卡人提供更多优惠,让他们有更多的快乐体验。”
从奥运会期间提出的“刷新梦想”到今天的“付诸行动”,Visa实现了北京奥运会后的第一次“变脸”,这也是它从一个非盈利的国际组织转变成要为股东创造回报的上市公司的一个重大举措。
李胜说:“Visa新宣传广告所传达的并非让人们去花更多的钱,而是如何借助Visa去获得生活中最重要的体验。此次宣传活动体现了Visa对生活的态度和公司全球化运营的品牌营销理念。同时,也反映了Visa的信念,即:我们的产品属于所有希望充分享受生活的人。”
全球战略,因地制宜
笔者了解到,“带上Visa付诸行动”,这是Visa公司自成立后50年来第一次将其广告宣传活动整合在一个全球统一的主题下进行推广。在此之前,Visa已经在全球不同地区推出了许多风格迥异、题材丰富的广告宣传片,其中给中国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成龙的“武术精神”、刘翔与袋鼠赛跑、猩猩挡路偷Visa卡……而网上流传的“布鲁斯南与章子怡”的“007”版本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一改往日诙谐夸张的表现,Visa此次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美好、而且是回到Visa品牌最原始、最本质的起点,以一种“宣言”的形式向人们表达了Visa的世界观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在主题为“带上Visa付诸行动”(More People Go With Visa)的30秒电视广告片中,Visa将带领观众踏上充满信心的环球旅程,展现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梦想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们对于付诸行动的渴望——从激动人心的户外运动到时尚休闲的超市购物。Visa告诉每一个持卡人:生活不在于聚敛财富,更重要的是发现生活的体验、积累生活的经验、享受生活的乐趣。
据悉,这则广告宣传于3月2日在全球正式启动,其中亚太区的第一个电视广告片于3月3日在日本推出。广告片将根据每个市场的特点加以本地化的制作。在中国,Visa将推出不同创意的平面、户外和网络版广告,包括“欢腾的焰火”、“大堡礁热带鱼”、“大溪地贝壳”、“肯尼亚火烈鸟”和“护照”等版本。
李胜表示:“‘带上Visa,付诸行动’为Visa和金融机构客户建立了一个既灵活、又统一的营销平台,它能够有效地支持和配合Visa的全球赞助活动及特约商户的营销计划。Visa希望这项活动既具有全球普适性,又具有地域相关性,因为‘Go’是全球各地最常用、最易于理解的少数几个词汇之一。”
Visa在其历史性上市和全球机构重组之后一年的时间就推出了全球广告宣传活动,反映了Visa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的业务发展及整合的战略。经过对公司六大地区的业务与机构调整,Visa实现了上市时的预期目标——提高营运以及全球战略决策的效率。
据李胜介绍,此次宣传活动也是Visa大范围的营销重组工作中的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努力,Visa将其全球媒体购买和广告创意整合在同一公司旗下。此项整合将显著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费用和制作成本,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营销效果。
Visa
威士(Visa):1958年,美洲银行发行了第一张银行信用卡——BankAmericard;1966年,美洲银行Bank of America Service Corp,(BSC)公司成立,同时美洲银行开始授权别的银行发行BankAmericard;1970年美洲银行将BankAmericardi独立出来,成立了National BankAmericard Inc.(BNI);1973年,NBI推出全球首个银行卡电子化授权系统,即VisaNet的前身;1976年,NBI更名为Visa;2008@-3月Visa成功上市,成为一家全球化运营的盈利性公司。1987年,中国境内发行了第一张Visa卡;1995年,中国境内发行的第一张Visa品牌信用卡。Visa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代表处。截止到2008年12月,Visa在中国拥有18家中资和4家外资金融机构客户。
万事达(Master)
万事达(Master):万事达国际组织于20世纪50年代末N60年代初期,创立了一种国际通行的信用卡体系,即风行世界。1969年银行卡协会购下了Master Charge的专利权,统一了各发卡行的信用卡名称和式样设计。随后10年,将Master Charge改名MasterCard。2006年5月,万事达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从而结束了其长达40余载的私有企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