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ban的意思中文翻译(精选8篇)
urban的意思中文翻译 第1篇
urban搭配举例
urban planning 城市规划,城镇规划
urban construction 城市建设,城市工程
urban development 城市发展,城市开发
urban area 城市地区
urban traffic 城市交通
urban的意思中文翻译 第2篇
お得意さん(おとくいさん)顾客2 愛人(あいじん)情人3 愛想(あいそ)会应酬,恭维话,招待4 案内(あんない)指导,通知5 暗算(あんざん)心算6 彼岸(ひがん)春、秋分的前后三天7 不審(ふしん)可疑8 不時(ふじ)意外9 残高(ざんだか)余额10 残念(ざんねん)可惜的,遗憾的,失望的11 茶房(さぼう)红茶、咖啡店12 差別(さべつ)歧视13 朝飯前(あさめしまえ)简单14 成敗(せいばい)惩罚15 痴漢(ちかん)色情狂16 痴漢(ちかん)色狼、流氓17 馳走(ちそう)好吃的18 出力(しゅつりょく)输出19 出世(しゅっせ)出人头地20 出頭(しゅっとう)自首21 出張(しゅっちょう)出差22 初心(者)(しょしんしゃ)初学者,新手23 処分(しょぶん)整理24 床(ゆか)地板25 床屋(とこや)理发店,理发师26 春雨(はるさめ)粉丝27 粗筋(あらすじ)梗概28 粗品(そしな)礼品29 大柄(おおがら)大花纹30 大方(おおかた)大众31 大根(だいこん)萝卜32 大根役者(だいこんやくしゃ)拙劣的演员33 大黒柱(だいこくばしら)中心人物34 大家(おおや)房东35 大袈裟(おおげさ)夸张/浮夸36 大名(だいみょう)各地诸侯37 大手(おおて)大型厂商、企业38 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没问题、没关系39 得体(えたい)来历、身份40 地道(じみち)脚踏实地41 都合(つごう)事情;便宜;機会;全部42 耳朶(みみたぶ)耳垂、有福43 二枚目(にまいめ)美男子44 翻訳(ほんやく)笔译45 放心(ほうしん)精神恍惚46 分家(ぶんけ)旁系47 風船(ふうせん)气球48 服役(ふくえき)入狱49 浮気(うわき)见异思迁50 改行(かいぎょう)作文时换行51 肝心(かんじん)关键52 高校(こうこう)高中53 怪我(けが)受伤害54 合同(ごうどう)合并55 合意(ごうい)同意56 胡散臭い(うさんくさい)狐疑57 華奢(きゃしゃ)苗条58 還暦(かんれき)六十岁大寿59 火の車(ひのくるま)经济状况不好60 機嫌(きげん)气氛,心情61 急須(きゅうす)茶壶62 家内(かない)老婆63 検討(けんとう)讨论64 见事(みごと)精彩65 見方(みかた)看法、见解66 講義(こうぎ)上课、课程67 交代(こうたい)轮班的人68 交番(こうばん)派出所69 階段(かいだん)楼梯70 結構(けっこう)足够71 結束(けっそく)团结72 節目(ふしめ)转折点73 謹慎(きんしん)闭门思过74 経理(けいり)会计75 精進(しょうじん)素食76 具合(ぐあい)情形,状态77 勘定(かんじょう)算帐78 快報(かいほう)好消息79 老廃物(ろうはいぶつ)废弃物80 老婆(ろうば)老太婆81 楽勝(らくしょう)轻取82 冷房(れいぼう)冷气83 蓮華(れんげ)瓷饭勺84 寮(りょう)宿舍85 料金(りょうきん)学费,费用,税86 留守(るす)不在87 旅券(りょけん)护照88 落第(らくだい)留级89 麻雀(ま―じゃん)麻将90 買手(かいて)买方91 夢中(むちゅう)浑然忘我92 迷惑(めいわく)困扰93 米国(べいこく)美国94 勉強(べんきょう)学习、便宜95 勉強(べんきょう)学习96 面白い(おもしろい)有趣的97 面倒(めんどう)麻烦的(事);帮助98 納品(のうひん)交货99 南米(なんべい)南美100 難聴(なんちょう)重听/耳背101 泥棒(どろぼう)盗贼102 年寄り(としより)老人103 娘さん(むすめ)少女104 女将(おかみ)老板娘105 暖房(だんぼう)暖气106 批評(ひひょう)评论107 皮肉(ひにく)讽刺108 気持(ち)(きもち)感觉,气氛,心情109 気分(きぶん)感觉,气氛,心情110 気色(けしき)
情形111 汽車(きしゃ)火车112 汽水(きすい)淡水和海水混在一起113 恰好(かっこう)穿着114 前年(ぜんねん)去年115 強力(ごうりき)脚夫116 情報(じょうほう)资讯、消息117 取締役(とりしまりやく)董事、股东118 趣味(しゅみ)嗜好119 人参(にんじん)胡萝卜120 人間(にんげん)人类121 冗談(じょうだん)开玩笑122 入力(にゅうりょく)输入123 焼餅を焼く(やきもちをやく)吃醋、妒忌124 焼飯(やきめし)炒饭125 蛇口(じゃぐち)水龙头126 生甲斐(いきがい)人生的意义127 勝手(かって)(1)台所。(2)様子。事情。(3)便利。便宜。生計。家計。(5)右手。128 十八番(おはこ)最得意拿手的129 石頭(いしあたま)死脑筋的人130 時雨(しぐれ)秋末冬初之际的阵雨131 世帯(せたい)家庭132 世話(せわ)关心;援助;帮助;尽力;推荐133 是非(ぜひ)务必、无论如何134 手柄(てがら)功劳,成就,荣誉135 手当(てあて)薪水,奖励,补助136 手間(てま)工作时花费的时间和劳力137 手紙(てがみ)信138 水虫 脚气139 素人(しろうと)外行/门外汉140 酸素(さんそ)氧气141 算定(さんてい)估计,估算,计算142 粋(いき)帅143 台所(だいどころ)厨房144 湯(ゆ)热水洗澡温泉145 湯船(ゆびね)浴盆146 天井(てんじょう)天花板147 通達(つうたつ)通告、传达148 外人(がいじん)外国人149 万力(まんりき)老虎钳150 腕白(わんぱく)淘气151 腕前(うでまえ)能力,技能152 腕前(うでまえ)本领153 文句(もんく)不满154 我慢(がまん)忍耐155 無茶(むちゃ)胡来,过分156 無断(むだん)擅自/私自157 無理(むり)勉强158 無駄(むだ)徒劳159 物語(ものがたり)故事160 下地(したじ)素质161 下火(したび)衰退162 下着(したぎ)内衣163 相好(そうごう)表情164 小人(こびと)小矮人165 小心者(しょうしんもの)胆小鬼166 邪魔(じゃま)打搅、麻烦的人167 謝る(あやまる)道歉168 心地(ここち)感觉169 心配(しんぱい)担心;不安170 新米(しんまい)新手171 新聞(しんぶん)报纸172 喧嘩(けんか)打架173 懸命(けんめい)拼命,竭尽全力174 言葉(ことば)语言,用语,发言175 演出(えんしゅつ)监制176 腰掛(こしかけ)凳子177 野球(やきゅう)棒球,垒球178 一人前 一人份179 一味(いちみ)同类180 駅(えき)车站181 陰気(いんき)忧郁182 桜肉(さくらにく)马肉183 用心棒(ようじんぼう)保镖184 用意(ようい)准备185 油断(ゆだん)马虎186 有様(ありさま)状态187 愚痴(ぐち)牢骚188 遠慮(えんりょ)客气189 約束(やくそく)约定,约会190 伝言(でんごん)留言191 札(ふだ)牌子,护身符192 張本人(ちょうほんにん)罪魁祸首193 丈夫(じょうぶ)坚固194 照会(しょうかい)检索195 折衝(せっしょう)交涉,谈判196 真面目(まじめ)认真的197 質問(しつもん)问题198 仲間(なかま)伙伴199 助太刀(すけだち)帮手200 自愛(じあい)自己多加保重201 足軽(あしがる)杂兵202 組合(くみあい)工会团体203 作風(さくふう)写作风格
urban的意思中文翻译 第3篇
英译版圣经翻译最早出现于7 世纪末8 世纪初, 今已失传 (朱树飏, 1998) 。后来的学者们也纷纷不示弱, 翻译出了好多版本, 但结果差强人意, 没有大的改变, 然而17 世纪《钦定版圣经》译本的出现开启了新的局面。“《钦定版圣经》是翻译史上的一部杰作, 英文中的一部经典, 它的影响是空前的 (陈恒, 2002) 。”
我们看一下这个版本的翻译特点有哪些:其一, “国王詹姆士选拔了47 名十分出色的神学家和学者执笔翻译, 其影响巨大是由于这是继希腊《七十子译本》以来第二次极具规模的集体翻译 (陈恒) 。”詹姆士在译者翻译时制定了详细的规则以确保译本忠于原文:不能, 也决不允许由于个人偏好去增减原文意义, 翻译时讲求科学性。其二, 译者们认真研读了16 世纪以来各个译本的优点, 吸取英文既古雅庄严, 又简洁流畅的特点, 使原作的语言特色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三, 译者们从读者角度出发, 顺应时代发展, 对语言通俗流畅易懂等高度关注, 着重处理。最后, 也是该版本最大的亮点, 就是这个版本再一次展现了原文的整体风貌, 辞藻使用方面为了避免行文趋于重复枯燥无味, 译者运用了大量意思相近的词语相互替换;更可贵的是在行文的韵律与节奏上, 译者也竭力效仿原文。
总而言之, 《钦定版圣经》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 不仅取其精华, 留存了《圣经》原本精彩的部分, 而且去其糟粕, 予以创新, 充分发挥英语语言自身的优势, 为读者从全新的视角再一次展现了圣经文采的魅力。
二、中文圣经翻译
《圣经》慢慢被译成中文是在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后, 而且各种版本如同雨后春笋般涌来。中文《圣经》翻译由于各方面原因, 它都是转译自英译本, 所以英语本身的语言特点对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那时候中国学者在翻译方面的建树远远不足以撑起整个圣经翻译的重担, 因而最初的译者都是由外国传教士来担任, 中国学者鲜有独当一头的。加之早期白话文未能普及流行, 中文版本的圣经译文中, 古典文言文被大量引用, 译文效果不想而知, 行文曲折不顺畅, 读来拗口别扭, 难以理解, 还对此后的圣经翻译制造了障碍。
“官话和和合本是对中国影响最大, 流传最广的圣经版本。现在中国通行的中文《圣经》就是在这一译本的修订和完善基础上完成的 (马乐梅、王红印) 。”该版本最初是以《钦定版圣经》为参照物, 由狄考文、富善、鹿依士等人花费几十年时间翻译而成的。译者为了使译文切合原文, 用了通行的白话文, 避免使用方言, 以便于诵读等 (张利伟) 。与之前的译本比较, 这一译本质量有所提高, 但是, 就实际情况而言, 还是存在很多缺陷:对翻译原则的不重视导致了它和钦定本圣经风格大相径庭, ;虽然较之前的文言文版本, 现代汉语大篇幅出现, 但行文中还是夹杂了一些文言文的句法, 半文半白, 读起来不够通顺流畅。另一方面, 读过钦定本的人都深有体会, 钦定版本中行文节奏鲜明, 读来朗朗上口, 而在该版本中, 行云流水般的文风成了平铺直叙的记叙文;辞藻使用也不规范, 多偏生硬、古怪, 与钦定版翻译原则背离, 这也是该译本最大的失误。
三、结语
《圣经》众多出色的译本, 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宗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如今, 《圣经》已不单方面的是一部宗教文献, 它已然成为西方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不了解《圣经》和基督教文化就很难了解西方的思想精神。然而, 与《钦定版圣经》相比, 中文版本的《圣经》不免显得粗糙、暗淡, 文学价值不高。也许, 更好的译本正期待着一大批学者去仔细斟酌、深入研究。
摘要:与英文《圣经》翻译相比较, 中文《圣经》翻译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并非从自古希伯来、古希腊语翻译而来, 而是转译自英文《圣经》的权威版本。但是在转译过程中中文《圣经》并没有遵循英文《圣经》的翻译原则, 没有很好地把握其文体特征, 逊色于英译版圣经。本文可分二个层次, 第一层对钦定版圣经翻译特点进行总结概括, 第二层对中文圣经翻译做了简单评介并具体到对中译圣经中和合本的翻译与钦定版圣经翻译做了比较。
关键词:钦定版圣经,中文圣经,翻译对比
参考文献
[1]陈宏薇.《圣经》汉译及汉译《圣经》在中国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陈恒.早期翻译《圣经》的诸种说法[J].宗教知识, 2002 (4) .
[3]蒋骁华.《圣经》汉译及其对汉语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35 (4) .
[4]刘丛如, 吴向军.《圣经》英译与《钦定版圣经》[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6 (2) .
[5]马乐梅, 王红印.中文和合本圣经翻译原则之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1.
[6]麻天祥.中英文《圣经》翻译中本体论和人性论的文化差异[J].世界宗教研究, 2004.
[7]朱树飏.谈圣经翻译[J].外语研究, 1998 (3) .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 第4篇
【关键词】英汉翻译;文化空缺;现象;差异;词汇
一、引言
英语和汉语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也都包含了很多的语言现象。这些丰富的语言现象既发源于文化之中,也促进着文化的发展,使得文化拥有了更多的表现艺术和内涵彰显方式。然而,也正是这些丰富的语言现象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文化背景,使得这两种语言在彼此翻译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以处理的现象。
文化空缺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由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发现的,他在对比两种语言的语法模式中提出了“偶然的缺口”。经过学者们几十年的探索和分析归纳,文化空缺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定义。目前,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定义是:由于各民族在历史背景、社会习俗、宗教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一种语言具有的概念、事物或现象,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应或相近的表达方式,形成了语言文化的空缺。
二、词汇文化空缺
1.生活环境地理差异引起的词汇空缺
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地域上差异使得英汉两种语言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从而表现各自在对方中的词汇空缺或概念空缺。例如,“泰山北斗”、“暗渡陈仓”等带有强烈的中华民族地域色彩的成语是无法在英语中找到相对应的词汇的。同样,英语中的“When Dover and Calais meets.”(绝对不可能的事),“carry coal to Newcastle”(多此一举,Newcastle为英国产煤地)等带有英美地域色彩的习语在汉语中也没有完全对等的词语来表达。另外英语中的水产、航船有关的词语非常多。如“all at sea”(不知所措),“big fish”(大亨),“take the sea”(择业)等。主要原因在于英国是个岛国,水产和航海业在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产生了许多与此相关的词语,汉语在这方面的词语却很少。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因此产生的是很多与农业、庄稼、田地有关的词语,如瓜熟蒂落、顺藤摸瓜等。这类词语在英语中也很有对应的词语。
2.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引起的空缺现象
欧美信仰基督教的国家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间一切安排都是上帝的旨意;而在中国,佛教的影响根深蒂固,人们心中有的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爷。这里,上帝和老天爷所代表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其含义也不大一样。尤其是“God”这个概念,具有浓厚的基督色彩,是欧美文化的特性。另外,英、汉语虽都有“dragon”(龙),但dragon在英语文化中是罪恶的象征,它往往使人联想到“凶狠、残暴”;而在汉语中则恰恰相反。在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在近现代,龙却是珍奇、高贵的象征。因而在汉语中就相应地出现了“龙飞凤舞”、“龙马精神”等褒义表达法。从这种意义上说,“龙”是我国文化的“特产”,是一种文化个性。
3.因政治制度不同而引起的空缺现象
由于政体、国体等方面的差异,也导致了许多文化空缺词汇,如“Were it left to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 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这是曾经为美国总统的Thomas Jefferson说的一句话。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贯标榜新闻言论自由。报纸、广播、电台这三大媒体,差不多已成为了“言论自由”的代名词。杰弗逊在这里把“报纸”与“政府”想提并论,西方人一看便知道是指“自由”和“统治”的人权问题。但newspaper这个词会使大多数中国读者摸不着头脑,怎么把报纸和政府对立起来呢?不是政府出版报纸吗?很显然,newspaper这个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文化个性。与此相反,有些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汉语中所特有的。如一对夫妇一个子女(A child a couple),希望工程(the Hope project)、五讲四美(Five stresses and Four points of Beauty)等。如果英、美国家的人不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对这些说法也会不知所云。这是一种因国体、政体不同所造成的文化空缺词汇现象。
4.风俗习惯差异导致相对词汇空缺
风俗习惯指的是贯穿于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习俗是文化最直接的反映。语言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必然反映出该民族的习俗。按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凡兴工动土,都要察看地形环境,看它是否得“风”得“水”,然后择宜土、避凶地。这就是中国古代相地术中所谓的“风水”。但是西方文化中只有相面术,却无相地术。在西方文化中,但凡信奉基督教者,死后一般葬于教堂墓地,并不考虑什么“风水”,兴工动土一般也无避凶之意,而只出于对建筑本身的考虑。
三、文化现象空缺
许多文化空缺因素都承载着相应的文化现象。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文化形象,有时候要保留文化形象也实非易事。例如英国是个岛国,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从西边吹来的风总是暖洋洋的,“西风”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在英诗中不乏咏西风的诗句,雪莱的“西风颂”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篇。又如夏季是英国温馨宜人的季节,常和“温和、美好”等联系一起,莎士比亚就将爱人比作夏天。但是在中国,东风是和煦温暖的,代表着春天和美好事物。西北风则意味着寒冷的到来,我们不能想象西风能带来春天。再如,临时抱佛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简单地翻译,往往不能传达该词的全部含义,造成文本的信息丢失。
四、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方法
1.音译法
音译法指的是将源语的发音形式转换成目的语的发音形式的翻译方法。对于两种文化中完全找不到相对应的词汇时,即出现完全缺词现象的时候,一般采用音译法。如汉语中的旗袍、茅台、琵琶、磕头、功夫、荔枝、炕、风水、气功、饺子、狗不理包子等已分别被译成了英语词:chipao,mao-tai,pipa,kowtow,kongfu,litchi,kang,fengshui,qikong,jiaozi,goubulibaozi等,这些词已被英语所接受,成为英语中的外来词。而当英语中的engine,motor,logic,sofa等已被译成汉语词:引擎、摩托、逻辑、沙发等,这些词也已被汉语所接受,成为汉语中的外来词。虽然音译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好用的译法,但是音译也有许多缺陷,因为音译往往译不出它们的历史文化意义和隐含意义,更译不出它们的文学艺术意义。
2.改编法
改编法指的是一种音译或直译加意译补充的翻译方法。在这种翻译方法中,一方面译者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却更希望译文含义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添加解释性文字既可保持原文特殊的语言形式,也可通过简要的文字说明译文,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这是一种形、义并用,简洁、直接的变通手法。例如:
(一)班门弄斧: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
(二)梁祝:Liang shaobo and Zhu Yinttai,the Romeo and Juliet in China.
(三)东施效颦:Tung shih imitating His Shih.His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3.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归法的前提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内容和形式。直译法通常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内容、形象和语法结构,保留源语文化的民族、地方和历史特色。
比如:burn ones boat破釜沉舟,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zebra line斑马线(人性横道),dry red wine干红,dry white wine干白,win-win situation“双赢”局面等。但是往往翻译时多会在直译的基础上增加意译补充的翻译。一方面译者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征;另一方面却更希望译文含义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如在翻译一些成语时,会用到这种方法。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s equal Chukeh Liang,the mastermind.这样的注解才会让西方读者明白诸葛亮的文化内涵。
4.借译法
按照外来词的形态结构和构词原理直译过来的方法就是借译。通常在英汉语中的某些文化内涵词在其各自的目标语中能找到指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对应词,就可以借译。例如:
(一)五十步笑百步: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
(二)黄鼠狼给鸡拜年:When the fox preaches,take care of your geese;
(三)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One coaxes,the other coerces;
(四)三纲五常:three cardinals and five permanent virtues.
在这些英译汉句子中,它们的指示意义是基本相同或相近的,但其文化内涵意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差异。例1五十步笑百步,在英译时我们借用了英语成语句子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来翻译。一方面,这对句子都表达“两个人犯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或“自己有同样的错误却指责人家”的指示意义。但该汉语句来自《孟子》,除了“两个人都有错误”这一相同的指示意义,还有“一个比另一个程度要轻”的内涵意义,而后一部分的含义英语句子却没有。
再如,英语中的一些文化部分空缺词语亦可用借译法或语义再生法来处理。
(一)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
(二)neither fish nor foul:非驴非马
(三)rack ones brains:绞尽脑汁
(四)as bold as brass:厚颜无耻
还有一些外来词,也是借译法的典型:超级明星(superstar)、超市(super market)、毫微技术(nano-technology)、千年虫(millennium)、热线(hot line)、冷战(cold-war)、绿卡(green card)、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等。
5.增补法
“增补法”是翻译中最重要的变通手段之一,其翻译可以同时兼顾习语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一些习语按字面意义被翻译成别的语言后,往往因其文化、社会、历史内涵而令人费解或产生混淆,但若单译其隐含意义又会失去其本义上的形象比喻和丰富色彩,这时就应该采用“增补翻译法”。例如“树倒猢狲散”这个习语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慌慌张张),是翻译时增添的成分,原文虽无其字而含其义,添加部分可使译文形象突出、有声有色。另外,英语习语还常以缩略语的形式出现,如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tter of none(杂而不精的人)常常用Jack of all trades来表示;Where theres smoke则是Where theres smoke,theres fire(有烟必有火)的简化表达,如果翻译时拘泥于原文的简化形式而译成“只要有烟”或“有烟的地方”,许多读者就会不知所云。
【参考文献】
[1]张海波.翻译标准视角下的英语成语分类及翻译策略[J].外国语文,2012(10)
[2]李小园.功能语境与专门用途英语语篇翻译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3)
[3]张秋华.英语委婉语的翻译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
[4]李雨霖、陈和盈.浅谈英语颜色词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及翻译.北方文学[J].2011(3)
[5]叶立刚.新闻英语隐喻的翻译[J].新闻爱好者,2010(9)
[6]张阳.从认知的角度看商务英语的隐喻翻译[J].外语研究,2011(6)
[7]马山虎.英语习语的来源及翻译点滴研究[J].学术研究,2013(2)
urban的意思中文翻译 第5篇
shutter的.单词变形
shutter这个英语单词的复数形式是shutters,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是shutters,现在分词形式是shuttering,过去式形式是shuttered,过去分词形式是shuttered。
urban的意思中文翻译 第6篇
persuasion这个单词以persuade为单词词根,可以变形为形容词形式:
persuade 空闲的,有闲的.
persuasive 有说服力的,劝诱的,劝说的
persuadable 可说服的,可劝说的
urban的意思中文翻译 第7篇
人人都应享有进入乡村的权利。
He found that life moved slowly in the countryside.
他发现乡村的生活节奏慢。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e will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surrounding countryside.
这个地点的`开发将会影响周围的乡村。
Large areas of countryside have been swallowed up by towns.
大片大片的乡村地区被城镇吞噬。
Urban development has led to the ruination of vast areas of countryside.
城市发展导致大片的乡村遭到毁坏。
People were leaving the countryside in droves to look for work in the cities.
探秘电影片名的中文翻译 第8篇
在翻译中, 译者往往有一种“美化”的倾向。翻译作为人类精神, 文化交流的一种完成, 目的性很强, 意义也是多面的。影片翻译如同篇章翻译一样, 应具有以下特点:1.能使观众理解原文信息, 即忠实原文。2.易于理解。3.形式前挡, 引人入胜。以下列出最常用的几种:
一、音译
通常情况下, 单一的使用音译得到的中文翻译, 没有实意, 有的甚至晦涩拗口, 令观众难以接受。但在某些情况下, 采用音译则具有简单明了, 所指明确的优点。通常当片名是固定的专有名词时, 采用这种译法。
例:1.片名为某一固定人名《Rocky》《洛基》影片以主人公名字命名, 翻译时, 尊重原文, 直接翻成“洛基”。
2. 片名为某一固定地名《Troy》《特洛伊》
特洛伊是古希腊殖民城市。在那里发生过著名的特洛伊战争, 举世闻名的特洛伊木马也是在这场战争中产生的。而该影片使观众一听便知道, 它就是以特洛伊战争为脚本演绎而来的。
二、直译
根据原片名的意思, 翻译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汉语。
意译能较好地体现原片名的初衷和希冀。有些片名本身就说明了电影的某些重要信息, 如影片的时代背景, 主人公的特点, 影片核心内容等。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融合, 许多欧美的历史、文化, 包括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等已逐渐被中国人熟悉。因此, 直接将片名翻译成中文, 就能起到很好的吸引观众的作用。
例如:《Pearl Harbor》《珍珠港》从片名便可获悉, 影片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为时代背景的。因此, 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观众便会迫不及待地走入电影院观看。
又如《rave Heart》《勇敢的心》观众从此片名中就可大致了解到该影片是描述某位具有大无畏精神的英雄人物的。
再如:《50First Dates》《初恋五十次》此片名也采用了直译的方式。其英文片名本身已经很有噱头, 足以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且片名也很好的诠释了影片的主要情节, 因此在翻译时可以省去一番周折, 直接“搬上”其中文对应的翻译即可。
三、增译
这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翻译方法, 它可以弥补两种语言中的差距, 使译文语义更加清楚。它是在基本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稍加修饰。这样做的优点有:
1. 使得片名所指更具体, 帮助观众理解
例如:《Patton》《巴顿将军》单是一个“Patton”对于美国观众而言, 也许能很快联想到二战时期最为著名的美国将军巴顿。然而, 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而言, 则云里雾里, 不知所指。加上“将军”一词, 大部分人就可以八九不离十猜到, 这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依据的军事传记片。
2. 增加影片的吸引力
例如:《the Apartment》《公寓春光》 (桃色公寓) 其英文片名如果直接译为汉语的话, 就是“公寓”, 非常简单朴实。但是相信如此翻译, 一定达不到“公寓春光”, “桃色公寓”这样的译名所达到的宣传效果。无论“春光”还是“桃色”都能在第一时间令观众“想入非非”, 从而对影片大致内容有一个预估。加上这两个词语在汉语中的朦胧, 暧昧的意味, 使得观众更加想一探究竟。制片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 使得影片名称更加本土化, 方便观众记忆, 迎合目的国观众的文化
例如:《Forrest Gump》《阿甘正传》其英文片名仅仅是一个人名, 然而翻译却颇具中国特色。“正传”一词来自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阿Q正传》, 带有一种幽默感, 和影片的基调也比较符合。
四、减译
影片名翻译时除了常用增译法之外, 也常常采用减译法。减译通常有以下几点优点:
1. 使得片名更加符合汉语规范
例如:《My Fair Lady》《窈窕淑女》中文翻译并没有把“My”也译出来。因为英文片名并非要强调“My”, 而是在英语中, 不能直接说“Fair Lady”, 必须在这个名词性词组前加上冠词, 物主代词等等进行修饰。然而, 汉语中, “窈窕淑女”一词完全可以单独使用, 如加上“我的”, 似乎在特地强调, 这与原名初衷并不相符。
2. 强调重点
过长的片名很容易使得观众产生反感。因此, 在翻译时, 通过减译法可以使得重点更为凸显。例如:《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几乎已成为了不分国界, 家喻户晓的童话人物。单是“白雪公主”一词, 观众便已经可以了解影片的内容了, 再添上七个小矮人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五、音义结合
音义结合即将“音译”和“意译”结合起来进行翻译。也就是说, 将英文片名中一部分或全部灵活选取“音译”或“意译”的适宜方法, 并加以结合使之成为适宜的片名。音义结合的方法既保留了原语的语音特点又巧妙地融入了目的语的文化特征, 使得译名既“洋气”又“中国”, 一举两得。
如:《King Kong》《金刚》如果把该片名译作“金康”“金空”等, 则成为了完全没有意义的音译名词。但是翻译成“金刚”, 就能迅速给中国观众留下一个威武勇猛的印象。因为, “金刚”为汉民族文化所特有的, 是佛的侍卫的名字。在中国人心目中, “金刚”力大无比, 武艺超群, 是无坚不摧的勇士的化身。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可以为电影加分不少。
以上翻译英文片名时最常用的方法的目的都是统一的, 即:使中文译名既有艺术性, 又有实用性。艺术性指的是: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 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 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而实用性指的是:将影片主题思想进行浓缩, 帮助读者了解影片、吸引观众、活跃和美化影片。影片片名的翻译是一项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它不仅是简单的英汉翻译, 更是两种文化的移植。看似简单的几个词往往需要反复地推敲琢磨, 以期达到翻译的“信、达、雅”三标准。
摘要:许多具有优异票房成绩, 影响深远的电影, 不仅内容丰富, 寓意深刻, 同时也具有一个非常得体, 强吸引力的片名。这些片名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式, 本文简要的分析了英文电影名的中译过程中所常用的几种翻译方法, 并对其作用进行相关的举例说明
关键词:电影片名,中文翻译
参考文献
[1]《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许均等著译林出版社
[2]《影视翻译研究》朴哲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