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B疗效范文(精选7篇)
UVB疗效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09例玫瑰糠疹患者, 均采用七参连软膏联合窄谱UVB照射治疗。其中男62例, 女47例;年龄21~55岁, 平均年龄36.5岁;病程3~5 d。以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 对照组50例, 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1个月内未系统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药、维甲酸类药物, 无紫外线照射禁忌, 无冶游史 (以排除玫瑰糠疹型二期梅毒) 。排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 有光敏性疾病、着色性干皮病、SLE患者。所有109例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并符合玫瑰糠疹诊断标准[1], ①符合赵辨所编著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对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喝酒及食用具有刺激性的辛辣食品;③患者在接受治疗前1个月没有服用过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中药等进行治疗;④患者皮肤面积损伤少于体表的10%, 均满足以上四点符合本次研究的要求。但若患者:①孕妇、有计划生育或在哺乳期的妇女;②有对治疗所用中药或对紫外线过敏;③患有紫外线可导致其加重的疾病, 如:皮肌炎、红斑狼疮、恶性黑素瘤等;④患有严重的重要脏器疾病或系统性疾病;⑤长期消化不良并伴有慢性腹泻的患者;⑥不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不按时吃药等患者均被本次研究排除。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窄谱UVB照射 (紫外线光疗仪, 辐射波长311~315 nm) , 根据患者皮肤类型首次照射剂量为0.3~0.5 J/cm2, 以后每次照射剂量在前次照射无红斑的前提下递增20%~30%, 累计最大剂量为1.3 J/cm2, 隔日1次, 2周观察效果, 同时给予七参连软膏外用, 1次/d。对照组仅使用窄谱UVB照射, 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 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用四级评分法对患者的症状体征经行评价:0为无, 1为轻度, 2为中度, 3为重度。评价内容包括:瘙痒、红斑、脱屑。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为治疗指数≥90%, 显效为90%>治疗指数≥50%, 好转为50%>治疗指数≥20%, 无效为治疗指数<20%。总有效率为痊愈加显效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两组患者情况均有好转。其中, 治疗组59例患者痊愈46例, 显效9例, 病情好转2例, 治疗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93.22%;对照组患者中22例痊愈, 8例显效, 16例病情好转, 治疗无效4例, 治疗总有效率6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432, P<0.01) 。两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1
3 讨论
玫瑰糠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 多发于春秋季节。临床表现为患者皮肤出现破损, 并被覆糠秕状鳞屑的玫瑰色斑丘疹。该病首先由Gilbert于1860年首次报道[1], 至今病因未明, 多数学者倾向于与病毒感染、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以及变态反应因素有关, 且无特效治疗方法。患者发病前多有全身不适、咽痛等症状, 临床表现为胸、颈、腹、背或四肢出现椭圆或圆形的淡红色或黄褐色斑片, 边缘微高, 被覆糠秕鳞屑, 全身大面积发疹前常有前驱斑或称为母斑。其病程多呈自限性, 但治疗不及时往往造成病情迁延, 及时有效的治疗能缩短病程。Alba[2]对该病进行免疫学研究发现血管周围大量抗HLA-DR单克隆抗体、抗T细胞抗体。波长为311 nm的窄谱紫外线 (NB-UVB) 穿透力强, 不易灼伤皮肤, 能明显影响机体多种免疫功能[3], 包括诱导真皮中T细胞凋亡, 使LCs抗原呈递和活化T细胞功能受到抑制, 从而改善玫瑰糠疹的临床症状。
玫瑰糠疹在中医临床中被称为“血疳疮”, 理论上认为该病是由于血热风盛引发的, 若患者为病情迁延者, 则为气虚风燥导致的。中医理论也称玫瑰糠疹为“风热疮”, 认为本病发病有内外两因, 外因多为外感风热之邪;在内由于素体血热, 饮食失节, 劳役失调, 内外合邪, 热毒凝结, 郁于肌肤, 闭塞腠理而发病。治疗宜以凉血清热化斑, 活血消风止痒为主。七参连软膏成分中包含黄连、苦参、苍术、重楼、三七等。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外治湿疹、湿疮;苦参性寒, 清热燥湿, 对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苍术燥湿健脾, 祛风湿、解表;重楼苦以降泄, 消肿止痛, 凉肝定惊;三七散瘀止血, 消肿定痛。以上诉诸药合成的七参连软膏能清热燥湿, 活血消肿, 祛风止痒。本研究显示中药外用联合窄谱UVB照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此种中西医结合疗法可减小长期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能有效的缩短玫瑰糠疹的病程, 患者依从性较好,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七参连软膏联合窄谱UVB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09例玫瑰糠疹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9例给予外用七参连软膏1次/d, 同时配合窄谱UVB照射, 隔日1次。对照组50例仅给予窄谱UVB照射, 隔日1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两组患者情况均有好转。其中, 治疗组59例患者痊愈46例, 显效9例, 病情好转2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93.22%远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432, P<0.01) 。两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外用七参连软膏联合窄谱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好, 可有效缩短病程。
关键词:玫瑰糠疹,窄谱UVB,七参连软膏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775-776.
[2]Alba S, Tagami H.Immunohistologic studies in pityriasis rosea.Evidence for cellular immune reaction in the lesional epidermis.Arch Dermatol, 1985, 121 (9) :761-765.
UVB疗效 第2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阿维A,UVB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1]。本病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1%~3%[2]。我科于2 0 0 6年8月至2 0 0 8年8月将护理干预应用于阿维A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1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且符合寻常性银屑病诊断[3],均为静止期。所有患者无严重心、肝、肾疾病,无甲亢,无皮肤癌,近1月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MTX等药物治疗,无神经系统疾病,无脂质代谢异常和肥胖症,无光敏及对阿维A过敏;无妊娠或准备妊娠及哺乳的育龄妇女。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基本情况见表1。
1.2 方法。
每天午餐时顿服阿维A 30mg(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26),隔日1次使用窄谱UV1000B(德国Waldmann医疗公司生产,国食药监械(进)字2008第2261875号)进行全身照射治疗。初次照射剂量0.5J/cm2(间距21cm),以后根据皮肤反应逐步增加。如出现明显的红斑、疼痛,应待症状消退后维持原照射剂量照射;出现水疱者暂停治疗,待水疱消退后照射剂量减为原来的50%继续照射,以后照射剂量每次递增10%。每周3次,共治疗8周,最大剂量为3.0J/cm2。建立病人档案,记录患者每次治疗情况,内容包括光疗剂量、不良反应、好转情况等。疗程完后,进行统计。
1.3 护理干预
1.3.1 心理干预
银屑病具有的皮肤外观缺陷和病情迁延不愈的特点,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患者往往产生焦虑、自卑、怀疑、抑郁心理,缺乏坚持长期治疗的信心。针对患者心理特点,我们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以诚恳的态度与患者交谈,多体贴、关心和同情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银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和预防方法,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全面认识,使患者正确对待银屑病的慢性过程和复发现实,去除盲目性,增强科学性。阐明心理因素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诉说内心的焦虑,帮助患者消除焦虑和自卑心理、保持乐观的态度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经常陪伴患者来治疗、在生活上多关心患者、在经济上提供保障、使患者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并愉快的接受治疗。告诉患者阿维A和UVB光疗的特点,使患者明白坚持治疗的重要性。
注:P值>0.05,2组患者基本情况无差异
1.3.2 光疗干预
治疗前护士协助医生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UVB治疗的作用机制、优点。护士应告知患者相应注意事项:每次光疗前沐浴1次,清除皮屑,提高疗效;照射时必须带专用防护眼罩,面部无皮损者应戴双层黑布罩遮盖,应全部暴露皮损,着三角裤保护外生殖器;光疗当日避免在日光下直晒,以免红斑反应发生。征得患者同意后,在光疗前、中、后进行医学照相,通过疗效比较,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治疗中,无论是显效快或起效慢者,均不可随意中断治疗。
1.3.3 用药干预
患者服用阿维A一定要遵医嘱,不可随意加减剂量,不可与四环素、MTX、维生素A类药物并用,以避免副作用。
1.3.4 不良反应干预
(1)皮肤护理:皮肤色素沉着者不必紧张,色素沉着会随治疗停止1~2个月后逐步好转。皮肤干燥者可外涂尿素霜(本院自制)以减轻干燥症状。皮肤瘙痒患者应剪短指甲,切忌搔抓,瘙痒难受时可轻拍瘙痒处,四肢可用冷毛巾(以不滴水为宜)湿敷20~30min,或通过听音乐、散步、看书报等方法来分散注意力,必要时外涂止痒药物或口服抗组胺药;(2)口唇干裂者用润唇膏涂口唇;(3)眼睛干燥者用润洁滴眼液,每日3次;(4)服药前期、中期、后期常规化验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
1.3.5 饮食护理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进食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食物,忌腥、辣、刺激性和光敏性食物(如油菜、紫菜等),忌饮酒或含酒精的饮料。
1.4 疗效标准
采用银屑病皮损程度(PASI评分)[4]方法对每个患者的皮损面积、红斑、浸润、脱屑分别记分。基本痊愈为PASI评分减少95%以上;显效为PASI评分减少60%~94%;有效为PASI评分减少20%~59%;无效为PASI评分减少20%以下。基本痊愈与显效例数之和占病例数的百分比为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相对数(构成比、率)描述,样本率差别采用χ2检验,得出p值,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
2 结果
2.1 全部患者均治疗8周,回访2组所有患者,疗效比较(表2)
2.2 不良反应
全部患者均有轻重不等弥漫性色素沉着。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17例,表现为皮肤干燥、皮肤瘙痒、口干等。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9例,除有观察组表现外,还表现有3例唇炎,2例结膜炎,有2例起红斑水泡停光疗3次。2组患者均未发生肝功肾功损害。
3 讨论
3.1 作用机制
阿维A为第二代芳香维A酸依曲替酯的代谢产物,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以及抗炎等作用[5],能显著抑制患者表皮细胞的异常分化,并有免疫调节作用。普遍认为是治疗重症银屑病的首选药物。波长在311nm左右的NB-UVB与普通UVB相比,穿透性更强,不易灼伤皮肤,能更有效诱导真皮中的T淋巴细胞凋亡,同时使朗格汉斯细胞的抗原递呈和活化T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且避开了DNA吸收峰值,不易引起DNA突变,降低了致癌性[6],已成为国外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常规手段。同时应用阿维A和UVB被称为reUVB[7]。此疗法的不良反应有肝肾功能损害,血脂增高,皮肤干燥,唇炎等。两者合用治疗银屑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除了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外,护理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注:经χ2检验2组总有效率P<0.01有统计学意义
3.2 护理体会
目前,医学界认为银屑病是身心疾病,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病程加速治愈。我们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尤其对患者的皮损不能有厌恶或歧视,说话注意语气、语速、眼神等。在治疗护理的每个环节都要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焦虑,自卑心理,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刺激性食物及某些药物(如心得安、抗疟药)均可诱发本病或使之加重[8];而红肉(羊肉、牛肉)可能会加重或诱发银屑病[9];所以我们应加强饮食干预,避免食用上述药物和食物,鼓励患者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减少复发或诱发。指导患者穿宽松棉织内衣,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化妆品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我们耐心解释该疗法的优点,告诉患者不良反应只是暂时的,遵照医嘱和护理指导是可以减轻的,停止治疗后是可以逐渐消失的。
总之,通过对re UVB治疗银屑病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疗效,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所减少。所以,护理干预在在阿维A联合UVB治疗银屑病的康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9.
[2]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05.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2.
[4]Ashcroft DM.Wan Po AL.Williams HC.et al.Clinical measures of disease severity and outcome in psoriasis: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ir quality[J].Br J Dermatol,1999,141.
[5]ORFANOS C E,ZOUBOULIS C C,ALMOND-ROESLER B,et al.Cur-rentuse and future potential role of retinoids in dermatology[J].Drugs,1997,53(3):358~558.
[6]BANDOW G D,KOO JY.Narrowband ultravioletB radiation:a review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J].Dermato,l,2004,43(8):555~561.
[7]李军,王玉琴,刘晨霞,等.阿维A联合UVB治疗严重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J].工企医刊,2008,21(3):7~9.
[8]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增订版第1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183.
UVB疗效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18岁以上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 结合真菌学检查KOH标本镜检阳性, 确诊为马拉色菌毛囊炎。一个月内未使用全身性抗真菌药物, 两周内未使用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排除皮肤癌、放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入选患者均无紫外线过敏史, 近期无其它光疗史。据此标准, 共观察入选132例, 均为本科门诊病人, 其中男89例, 女43例。病程最短者半个月, 最长者5年。其中27例有应用抗生素史, 12例有应用激素史。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患者了解光疗基本情况后, 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有关光疗的基础教育。治疗前, 患者去除衣物, 暴露皮损部位;治疗中, 所有患者应使用UV护目镜保护眼睛。
1.2.2 照射剂量
根据患者皮肤日光反应类型 (我国黄种人皮肤类型主要为Ⅲ、Ⅳ型, 其中以Ⅳ型为主[1]) 来确定UVA/UVB起始照射剂量 (mJ/cm2) 。见表1。
每次增加UVA/B照射剂量, 见表2。
按此照射剂量, 隔日照射1次, 出现红斑反应后可稍调整剂量, 同时延长间隔时间, 以5次为1疗程。治疗后随访3个月。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四级。痊愈为皮损完全消失, 无新发皮损出现, 局部可留有色素沉着斑, 真菌镜检阴性;显效为皮损明显改善或皮损缓解≥70%, 真菌镜检阳性或阴性;好转为皮损改善或缓解≥30%, 真菌镜检阳性或阴性;无效为皮损无改变或缓解30%, 或有新的皮损出现, 真菌镜检阳性。治愈与显效之和为有效率。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例 (%) ]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 132例患者均出现皮肤干燥, 有轻度皮肤红斑及轻度瘙痒、辣痛感, 采用光照前后外涂润肤剂可缓解。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轻重不等的色素沉着, 一般在短期内消退。
2.3 复发情况
目前的治疗尚不能完全解决马拉色菌毛囊炎复发的问题。127例治愈患者3个月随访中19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在随访过程中, 复发患者按记录出现红斑时的照射剂量行1~2次照射可使皮疹完全消退。
3 讨论
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性正常皮肤的寄生菌, 导致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诱发因素主要为日晒、高温、高湿环境多汗、应用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患者等。本次观察病例中39例有明确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史。另93例可能与我地区环境高温、高湿, 易出汗, 适宜马拉色菌的生长繁殖有关, 说明本地区该病的发生多见于环境因素。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 我科选择了以UVA/UVB联合照射治疗, 其主要作用机理是紫外线照射具有直接杀菌作用, 除此之外, 还能通过增强白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 促进补体系统的作用, 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而UVB主要作用于表皮和真皮浅层;UVA能穿透真皮深层作用于病变深处, 故UVA/UVB联合照射可加速皮损的消退。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UVA/UVB联合照射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治愈率为96%, 显效率为4%, 总有效率为100%。同时, 研究结果显示:适当增大照射剂量可更快地达到治疗目的。这与冯舸等[2]的研究结果一致。但需注意增大剂量后易出现光毒反应, 故在初次治疗时避免随意增大照射剂量, 建议在皮疹复发时根据上疗程出现红斑时的剂量来确定增加的照射剂量。
在治疗期间, 除出现不同程度皮肤干燥、红斑、少许瘙痒、辣痛感及色素沉着外, 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通过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 UVA/UVB联合照射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疗程短、无严重不良反应、无脏器功能损害等特点, 无需服用或外用抗真菌药物, 患者依从性好,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廖康煌, 阎春林, 王漪.日光反应性皮肤型的测定及其意义[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5, 28 (05) :287-289.
UVB疗效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4例, 其中男39例, 女25例, 年龄21~66岁, 将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及病情严重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排除标准
(1) 对实验药物过敏者; (2) 严重贫血、白细胞减少者, 严重心、肝、肾疾病者; (3) 4周内进行过系统治疗, 2周内进行过局部治疗; (4) 孕妇、哺乳期妇女; (5) 对光过敏患者; (6) 有肿瘤病史者; (7) 酗酒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甲氨蝶呤片2.5 mg每12 h 1次口服, 连服3次, 每周以同样方式给药, 连续6周, 期间给予叶酸5 mg 1次/d口服, 同时隔日1次给予窄谱UVB (311 nm) 全身照射, 初始剂量为0.3~0.4 J/cm2, 以后根据皮肤反应逐渐增加剂量。对照组单纯使用窄谱UVB照射, 隔日1次, 共6周。
1.4疗效评价指标
按四级评分法进行疗效判定, 在治疗前及6周后做PASI评分, 疗效指数=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 (1) 痊愈:疗效指数≥90%; (2) 显效:60%≤疗效指数<90%; (3) 好转:20%≤疗效指数<60%; (4) 无效:疗效指数<20%。有效率为痊愈和显效之和。
1.5 不良反应监测
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每两周及治疗结束后化验血、尿常规、肝功及肾功, 详细记录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第6周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结果见下表1。
两组疗效进行秩和检验Z=2.475, P=0.013,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认为两组有效率有差别。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7例患者有纳差、恶心及转氨酶升高, 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和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静滴后转氨酶降至正常, 症状消失, 治疗组2例患者和对照组6例患者光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斑及瘙痒, 待症状消失后用原剂量维持照射,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甲氨蝶呤 (MTX) 是一种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可抑制二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 竞争性抑制四氢叶酸在胸腺嘧啶合成过程中传递甲基的作用, 从而有效阻止表皮细胞增殖时DNA合成, 抑制细胞核的有丝分裂[1], 还可抑制体内被激活的淋巴细胞增殖, 减弱CD8细胞的功能, 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 从而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2]。尽管甲氨蝶呤有引起肝脏广泛性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风险, 但由于其起效快、经济、使用方便、疗效确切等, 目前仍用于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窄谱UVB波长为311 nm, 穿透性强, 不易灼伤皮肤, 可诱导皮损内浸润T细胞凋亡, 同时使朗格汉斯细胞的抗原呈递和活化T细胞功能受到抑制, 同时, 由于窄谱UVB避开了DNA吸收的峰值, 不易导致DNA突变, 降低了患皮肤癌的风险, 是目前治疗银屑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3]。
甲氨蝶呤与窄谱UVB联合应用, 效果更好, 且可减少各自的累积剂量, 可用于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
参考文献
[1]张锡宝, 彭振辉, 曹振平.MTX对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增殖的作用及影响.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3, 17 (6) :371-373.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008-1025.
UVB疗效 第5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42例该病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真菌室门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69例,男56例,女13例,年龄18~38岁,病程2周~4年平均14月。试验组73例,男57例,女16例,年龄16~41岁平均28.6岁,病程1周~5年平均15月。不同组别相较,病人在年龄数据上接近,性别组成无大幅区别,同时体征检查指数接近P>0.05,抽选的病例存在科研价值。
1.2健康干预
向所有该病患者介绍当今对马拉色菌致病认识的新观念,即紫外线照射与伊曲康唑巩固疗法治疗的可行性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1]。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干预,以求得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确保对本病的治疗效果[2]。
1.3治疗方法
两组皆通过吞服方式使用0.2克的伊曲康唑药品,该药每日仅用一次,用药时间确定在每天用饭之后,不间断用药七日,随后仍需使用该药品,但使用分量为每个月0.2克,总共用药半年[3]。
对照组仅用上述方案医治,而试验组实行上述方案再辅以照射治疗。选择NB-UVB设备,在机器上把波长调整为310nm,同时输送药剂初始分量是每平方厘米0.5J,逐次提升输送药剂的分量,当肌肤产生红斑就要将输药的速率确定在当下的数值,每周两次,连续照射4周,最终剂量<3J/cm2。两组每个月需到科室中接受一次复查。医治之前和疗程完结后都需要给病人测试脏器的机能,并实施血检。
1.4评定方式
每日对病人皮肤上生成的皮疹实施诊查登记缓释情况,据皮疹消逝程度把医治程度分成:医治痊愈、医治显效、症情好转以及用药无效几个级别[4]。
1.5统计研究
通过SPSS21.0对统计资料进行解析,公式中()代表计量,通过t实施数据验证,若P<0.05可证实数据区别明显,统计结果具有客观意义。
2.结果
2.1医治之后不同组别达到的治愈水平
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73例患者达到治愈水平的共61例,占据总数的比率是83.56%,7例达显效水平,5例症情好转,1例用药无效,本组仅出现1例在医治之后症情复发,占据总数比率是1.37%;对照组方面,69例中达到治愈水平的共43例,占据总数比率是60.56%,13例达显效水平,10例症情好转,3例用药无效,本组出现6例在医治之后症情复发,占据比率是8.45%。由计算所得的数据来看,不同组别在病症复发比率方面呈现大幅差别,同时在达成治愈水平的比率上也表现出较大的区别P<0.05。
2.2分析使用药品之后发生的不良状况
不同组别中,14例医治时发生了不良状况,对照组占据10例,比率是14.49%;试验组方面仅有4例,比率是5.48%,6个月后复诊时好转,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二组相较,试验组方面发生不良状况的比率显然比对照组低下P<0.05。
3.讨论
福建莆田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地区,环境的炎热和潮湿,使得马拉色菌毛囊炎发病率与复发率都非常高[5]。当前抗真菌药物对治疗该病疗效较好,但复发率高。为探索出一种可靠而具备普及价值的医治方案,我们在科室抽选一批罹患毛囊炎的病人实例,并以实例为凭据验证在选择伊曲康唑药品实施医治时辅以UVB的作用。文章数据证明,在医治痊愈得到的比率以及症情复发控制上,试验组的医治效果皆比另一组更佳P<0.05。故此,伊曲康唑药品辅以UVB方案有效、可靠,具备普及价值。
参考文献
[1]莫家亮,马福生,谭以和,等.伊曲康唑巩固疗法降低马拉色菌毛囊炎复发率的临床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6)2157-2159.
[2]李洁思,张璇君.窄谱UVB联合小剂量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9,15(7):817-819.
[3]张嫣华,李艳.紫外线照射联合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8):752-753.
[4]李智忠,李宏春,等.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试验总结[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07,11:102-105.
UVB疗效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 男42例, 女34例, 年龄为19~63岁, 平均年龄为 (37±5.3) 岁。全部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且皮损面积高于体表面积20%。排除嗜酒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月内使用抗真菌药物、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 5 mg/次, 2次/d, 3次/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窄谱UVB治疗, 1次/d, 3次/周, 20次治疗后继续经巩固治疗。其中窄谱治疗操作方法: (1) 确定所需剂量。根据具体临床病情确定, 通常初始剂量为0.5 J/cm2, 后经疗效逐渐每0.1 J/cm递增。 (2) 患者准备工作:将患者全部衣物脱掉, 且遮盖好敏感部位;患者站在适当位置;给予患者安全防护眼镜。 (3) 将辐射剂量输入, 回车确认进行治疗。 (4) 按停止键结束治疗, 管壁电源。 (5) 做好记录。治疗开始后每月进行1次复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PASI评分方法, 并按照相关评分标准进行评估。痊愈:PASI评分降低高于95%;显效:PASI评分降低为60%~94%;有效:PASI评分降低20%~59%;无效:PASI评分降低低于20%。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显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组间比较经χ2检验,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在总有效率上, 观察组为84.2%, 对照组为57.9%,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1例出现轻度红斑, 后降低辐射剂量红斑消失。
3 讨论
银屑病是较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症针对人群主要为青壮年, 严重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发病过程中患者毛细血管、后微动脉会发生病理变化, 导致真皮乳头层扩张, 血管大量增加, 通透性增强。当今常规治疗银屑病方法主要包括静脉封闭、维生素类、免疫疗法等[3]。但多数药物疗效不明显, 易于复发, 价格较贵应用范围较为局限。甲氨蝶呤为系统性用药, 目前对银屑病作用机制尚未清楚。其能够有效控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长, 控制过度繁殖过度形成角质形成细胞, 保障细胞因子平衡[4]。即使甲氨蝶呤会导致肝毒性不良反应, 但药物见效快、安全性高。银屑病经UVB光照射治疗, 疗效确切。患者经照射治疗后可有效控制银屑病表皮细胞DNA合成, 进而缩短银屑病表皮角化细胞周期[5]。此外UVB还可影响皮肤免疫反应。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窄谱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较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 更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控制红斑反应发生, 依从性较高, 疗效显著[6]。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经甲氨蝶呤联合窄谱UVB治疗, 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光疗与药物治疗联合, 疗效更显著。
综上所述, 甲氨蝶呤联合窄谱UVB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甲氨蝶呤联合窄谱UVB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窄谱UVB治疗。再综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在总有效率上, 观察组为84.2%, 对照组为57.9%,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窄谱UVB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氨蝶呤,窄谱UVB,寻常型,银屑病,疗效
参考文献
[1]刘建.银屑病患者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4, 5 (1) :64-65.
[2]吴波, 陈孝顶, 夏丹, 等.中药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10 (5) :304-305.
[3]刁庆春, 柯丹, 陈德宇, 等.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 24 (5) :444-445.
[4]于晓飞, 吴秀艳, 徐雯洁.寻常型银屑病常见症候分布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 (4) :1008-1011.
[5]蔡宝祥, 周炳荣, 王晓华.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郁金银屑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J].中国现代医师, 2012, 50 (9) :34-35.
UVB疗效 第7篇
关键词:玫瑰糠疹,中医药疗法,窄谱中波紫外线
玫瑰糠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皮肤上发生椭圆形或圆形淡红或黄褐色斑片,上覆糠秕样鳞屑,好发于躯干及四肢的近侧端。自觉瘙痒[1]。笔者自2008年以来运用消风散内服外洗,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7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中有关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1.1.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有关风热疮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1.1.3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有关风热疮证候分类的内容:风热蕴肤:发病急骤,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淡红斑片,中心有细微皱纹,表面少量细糠状鳞屑,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微黄。舌质红,苔白或薄黄,脉浮微数。
1.2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玫瑰糠疹病例1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男36例,女42例,年龄12~56岁,平均31.9岁,病程2~21天,平均10.1天。对照组78例,男34例,女44例,年龄14~57岁,平均32.3岁,病程1~18天,平均9.4天。两组治疗前1个月内均无用药史。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研究方法
1.3.1 治疗组:
(1)消风散内服外洗:方药选自《外科正宗》,原方组成为荆芥6g、防风6g、牛蒡子6g、蝉蜕6g、苍术6g、苦参6g、石膏6g、知母6g、当归6g、胡麻仁6g、生地黄6g、木通3g、甘草3g。临床上药物的具体用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痒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每日1剂,水煎,空腹服,药渣加水半盆后复煎用于外洗,每日1次。(2)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德国Waldmann公司生产的UV109局部治疗仪照射,波长311nm,用亚红斑量照射,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1.3.2 对照组: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C,炉甘石洗剂外搽,1天2次。
两组均用药3周后判定疗效。
1.4 疗效评定与统计学方法
1.4.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所载的疗效评定,拟订标准如下:治愈:皮损完全消退。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病例数×100%。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治疗不耐受、未按规定用药、未按规定完成全部疗程或随意更换药物等情况所致的脱落病例,将最后一次观察到的数据结转到试验最终结果进行意向性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ITT),计为无效病例。
1.4.2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运用统计软件SPSS16.0版本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见表1。两组病例均完成2周治疗,脱落病例计入无效病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从表1中可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
注:χ2=5.42,χ20.05=3.84,χ2>χ20.05,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3例照射NB-UVB后出现红斑、干燥、瘙痒,中止治疗后缓解。对照组有7例口服抗组胺药后出现头晕、嗜睡、口干,停药后缓解。
3 讨论
迄今为止,关于玫瑰糠疹具体的发病原因仍未明确。各种感染、药物、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均可参与本病的发病[3]。本病有自限性,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因能自愈,故治疗的目的是设法减轻症状,缩短病程[1]。本病中医称为“风热疮”,病名首见于明代《外科启玄》,该书认为本病因于“肺受风热,故皮毛间有此症也。”本病主要有两个证型,风热蕴肤型是其中之一,由外感风热之邪而成。外感风热之邪,或汗出当风,则外邪蕴入肌肤,闭塞腠理,日久不散,郁而化热,热灼伤津,故血燥成疮。该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消风散是中医皮肤科的名方,具有疏风养血,清热除湿的功用。方中荆芥、防风为君药,荆芥味辛性温,善去血中之风。防风,能发表祛风,胜湿,长于祛一切风,二药相伍,疏风以止痒。苦参、苍术为臣,苦参性寒,善能清热燥湿,止痒,苍术燥湿、辟秽、发汗、健脾,两者相配,燥性尤强,即燥湿止痒,又散风除热。佐以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解毒,蝉蜕散风热、透疹,此二味不仅可增荆芥、防风祛风之力,更能疏散风热透疹。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木通利湿热,胡麻仁、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润燥,且生地善清血中之热,与清气分热之石膏、知母共除内热。当归兼可活血,有治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之理。甘草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用为佐使。诸药合用,于祛风之中伍以除湿、清热、养血之品,使风邪去,湿热除,血脉和,则瘙痒自止。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消风散具有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而当归、生地则能够增强复方的整体效应。药渣加水复煎后外洗患处可使有效成分经皮肤吸收,既可直接作用于局部增强疗效,又可充分利用中药内剩余的有效成分,一举两得。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VB)是指波长为311~312nm、峰值为311nm的特定紫外线波段。大量的研究发现波长为311nm的NB-UVB是最具有治疗作用的成分。NB-UVB对比PUVA的优势在于清除皮损快,疗程短,光暴露时间短而治疗效应大,缓解间期长,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每次照射时间短、不超过7分钟,仅需在照射治疗过程中配戴紫外线防护眼镜。NB-UVB主要通过调节皮肤免疫系统发挥对多种皮肤病的治疗作用:(1)诱导T细胞凋亡;(2)改变朗格汉斯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3)对细胞因子的作用:NB-UVB明显抑制淋巴细胞增殖,使IL-2、IL-10、干扰素-7明显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下调对炎症性疾病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4)对黑色素细胞的影响:紫外线照射可使正常皮肤产生色素沉着,主要是由于黑色素由还原态变为氧化态以及新黑色素的生成;(5)红斑效应是机体经光线照射后发生的一种反应,NB-UVB更不容易产生红斑效应,这一特性保证了治疗时可以使用更高的照射剂量,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NB-UVB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如银屑病、掌跖脓疱病、特应性皮炎、白癜风、扁平苔藓、蕈样肉芽肿、带状疱疹及玫瑰糠疹等。综上所述,消风散内服外洗联合NB-UVB治疗风热蕴肤型玫瑰糠疹具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75-77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