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S技术范文(精选12篇)
UPS技术 第1篇
随着不间断电源(UPS)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何为用户提供高性能的不间断电源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逆变器是UPS的核心,它必须具备输出高质量电压波形的能力。逆变波形控制策略是逆变器提高波形质量和带负载能力的重要手段,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逆变波形控制技术就一直是逆变电源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在已经产生了基于各种先进控制策略的、种类繁多的逆变波形控制策略与控制方案[3]。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复控制和传统PI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案。
2 重复控制
2.1 基本原理
重复控制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控制系统设计理论,其目的是设计一个控制器,使系统在跟踪任意周期性参考信号时的稳态误差为零。它可根据周期性参考信号的特点和内部模型控制原理,将周期信号发生器植入闭环系统之内,以实现对周期参考信号的稳态跟踪[5]。
重复控制器分为内模和补偿器两部分。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
其中r为给定的参考正弦信号,e为误差信号,d为扰动信号,y为逆变器输出电压,Q(z)为滤波器,C(z)为重复控制环路的补偿器,P(z)为控制对象。
2.2 重复控制器的参数设计
z-N为周期延迟环节;N为每基波周期对输出电压的采样次数;N=fc/f;f为参考输入基波频率;fc为载波频率,2000/50=40。
Q(z)取经验值0.9 5,C(z)=Kr zk S(z),其中Kr为重复控制增益且Kr∈(0,1),用来调节重复控制器输出幅值,
3 复合控制
重复控制使逆变电源的输出波形得到改善,提高了系统的静态性能,但其自身原因使系统的动态特性较差,故不能单独使用重复控制。若将重复控制与PI控制结合起来,瞬态情况下,比例环节起作用,保证系统的快速响应;稳态情况下,重复控制实现无静差。则在改善波形质量的同时,又保证了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能力。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4 仿真研究
仿真工具使用的是MATLAB7.0,根据上述的控制策略建立的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仿真参数的选择:直流母线电压400V,载波频率2kHz,滤波电感3.8mH,滤波电容10µF[3,10]。
仿真波形如图4所示,可见该控制方案实现了理想的输出性能,具有响应速度快,稳态静差小的特点。而只使用PI控制的仿真结果如图5,通过比较,图4的效果要优于图5。使用powergui进行FFT分析如图6,得到THD=0.99,而不使用重复控制的THD=1.75,可见复合控制方案也降低了系统的总谐波畸变度。
5 结束语
针对数字式逆变电源,提出一种重复控制和PI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案,通过仿真分析与传统PI控制相比较,得到的逆变波形更加平滑,也降低了总谐波畸变度,证明该复合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参考文献
[1]S J CHIANG,KUO-LUNG CHAI,YING-YU TZOU.UPS inverter with integrated design of power circuits andcontrollers[C].IEEE ISIE 2005.ubrornik,Croatia,June20-23,2005:645-650.
[2]KAI ZHANG,YONG KANG,JIAN CHEN.DirectRepetitive Control of SPWM Inverter for UPS Purpose[J].IEEE Trans.On Power Electronics,2003,18(3):784-792.
[3]易龙强.数字化UPS/EPS系统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3.
[4]罗泠.数字化在线式UPS的研究和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2.
[5]王娟娟,周永鹏.UPS电源逆变环节数字化控制技术的改进[J].电力电子技术,2007,41(12):118-120.
[6]李昕,李良光.不间断电源与有源滤波相结合的电源系统研究[J].电气应用,2007,26(6):59-61.
[7]周雨田.基于DSP的逆变器重复控制器的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8,11(5):28-30.
[8]付光杰,邹洁.在线式UPS数字化复合控制技术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8,42(8):76-78.
[9]李德华,余鋆,张志远,余敬东.一种新型控制策略在单相逆变器中的应用[J].电力电子技术,2007,41(8):75-79.
UPS维护保养技术规范 第2篇
一、通用原则
1.本技术协议书适用于 所辖 UPS电源检修、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本技术协议书经甲、乙双方确认后作为UPS电源检修、试验商务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商务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3.本技术协议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本协议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4.本技术协议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5.本技术协议书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二、技术要求
1、乙方根据设备清册中的范围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故障排除服务,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乙方按每年 次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其维护保养内容包括: 2.1电池的检修
2.1.1 电池外观进行仔细检查,包括:壳体是否清洁和有无爬酸现象,若有应擦拭干净,并保持通风和干燥;电池箱、盖和电极是否有损坏的痕迹;电极是否生锈;壳体是否有渗漏、变形,若有应及时更换;电池盖和电极柱封口有无过度膨胀及热损害或熔融的迹象;电池盒、导轨、电池架等有无机械或热损害等。
2.1.2 检查蓄电池联接线松紧程度是否合适,极柱螺丝是否松动,若有应紧固。
2.1.3 测量蓄电池单体内阻值及连片阻值,将数据与原始记录值进行比较,若内阻较高,则着重检查以下各项: a)蓄电池的运行方式是否正确; b)蓄电池电压和温度是否在规定范围; c)蓄电池是否长期存在过充电或欠充电; d)运行年限是否超过制造厂家推荐年限。
2.1.4测量蓄电池组温度,检查并记录温度异常的电池。若蓄电池壳体温度超过35℃时壳体是否清洁和有无爬酸现象 2.1.5 蓄电池的核对性充放电试验(每年进行一次)(1)用0.1~0.25C电流值恒流放出额定容量的50%;
(2)放电后应立即用0.1~0.25C电流进行恒流→恒压→浮充电;(3)放电过程中单体蓄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不得低于额定电压的90% 规定;
(4)充电末期蓄电池的电压应达到额定电压的115%~117.5%,并且充入的容量应不小于放出容量的120%;
(5)若经三次充放电循环蓄电池的容量仍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则可认为该组蓄电池的寿命终结,应进行更换。
(6)蓄电池充放电核对性充放电试验结束后能够计算出当电池老化状况,并向用户提供建议。2.2主机的检修
2.2.1柜体外观及元器件应无污迹、掉漆、异物、破损、断裂、无接线、安装错误。
2.2.2 柜内外所有接线应整齐规范,无老化现象,所有紧固件应紧固无松动。
2.2.3 UPS参数校验
根据制造厂的参数设置要求对UPS参数核对无误。包括:均/浮充电压值、电池容量、稳流值、限流值、输出过/欠压值、电池欠压值,并记录。
2.2.4检测机内易损单元(逆变器, 整流器, 静态开关)2.2.5 恢复设备运行, 检测设备的输出主要性能指标 2.3机房其它设备的检测
2.3.1每次UPS巡检时对机房照明灯查看有无损坏,若有损坏通知农发行后勤服务中心进行维修更换。
2.3.2 查看机房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内风扇运转是否良好,安装螺丝应无松动等现象,了解各服务器双电源的运行状态。2.3.2 了解机房两面输入、输出配电屏运行情况,柜内各空开位置功能及工作状态,柜内接线应无松动老化现象。
以上各项的检测结果由乙方作出检修试验报告(附件:UPS检修试验报告)交甲方。
3、乙方每年的检修费用包括:(1)、劳务费(2)、检测费,(3)包含三台MGE Comet 20KVA UPS(4)、对三台UPS共10组蓄电池的维护与检测。
4、当乙方收到甲方说明故障现象的通知(信件,电报,传真或电话)后, 立即派一名工程师到现场排除故障,xxx市为60分钟以内响应。
5、每年的维护费用不包括以下项目,若发生应分别由甲方另行支付: 蓄电池
UPS内部备板备的损坏 设备以外的电源改动部分 安装场地的变动 设备或其他附件的搬运
不属于维护保养设备范围的或不是乙方所销售的其他附件及设备装置
UPS技术 第3篇
据了解,传统的UPS系统使用化学蓄电池的储能技术,这项技术发展得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据业界统计,UPS系统70%的故障是由蓄电池引起的,其他如自身发热、占地面积大、故障率高、维护周期密集等问题,使得蓄电池成为传统UPS系统中最不可靠的组成部分。而Active Power公司“磁悬浮飞轮”技术,拥有150多项全球专利。这个重量为200多公斤的飞轮,在真空环境中能保持每分钟7700转的转速。与几十年前笨重的、质量不稳定的巨型飞轮相比,新型飞轮在连续运行时间、关键负载等方面有极大提升。
据美国权威评测机构测评显示,Active Power公司产品将UPS效率提高至98%(传统UPS电源为92%~93%);较传统蓄电池UPS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降低7倍 ;同时因其能耗低、无需更换电池和空调,电源系统TCO整体拥有成本降低60%;占地面积与传统电源相比减少75%,寿命长达20年。
目前,Active Power产品已行销六大洲,在全球50多个国家销售,为超过750兆瓦的关键负载提供电源保障 ,累计不中断运行时间超过7700万小时。据了解,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和最大的软件企业的云计算中心以及VISA、3M等国际知名公司均已采用Active Power电源保护系统。在能源与环保受到高度重视的欧美等国,Active Power公司智能绿色电源系统已经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选择。
美国Active Power公司大中国区总裁王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前景不可估量。Active Power公司无电池智能高效电源系统,在降低自身能耗的前提下,还免去了化学电池污染之忧,已在世界各国赢得广泛赞誉,相信也会赢得中国客户的喜爱与信赖。”
UPS抗晃电技术及其应用 第4篇
所谓“晃电”即雷击、短路、双电源切换、某种瞬时性故障和其它原因所造成的, 引起电压具有很大副度波动的现象。电压的波动范围在零电压到最大电压值之间。电压波动的时间很短, 一般在0.7到1秒钟之间。以上两点是“晃电”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在实际生产中, 由于“晃电”使正常的电压值在一瞬间降得很低, 小于接触器线圈的吸合电压 (0.8Un) , 使接触器的主触头释放, 常闭辅助触头闭合, 常开辅助触头断开, 造成电动机停机甩负荷。晃电对电机而言, 由于过程极短, 电动机的转速不会发生明显的下降, 所以由晃电造成的停机被视为故障。
1 目前抗晃电技术及其缺点
目前, 抗晃电的方法主要可归结为三类:
(1) 应用断电延时继电器、电机再起动器。通过时序关系, 使接触器的主触头在晃电结束后重新吸合 (晃电期间断开) , 实现电机再起动。
这种防晃电方法的特点是在晃电发生期间主触头断开, 电压恢复后电机重起动, 电机重起动产生的冲击电流大, 控制回路原理复杂, 而且电机再起动器的成本很高。
(2) 采用储能延时元件, 对接触器的线圈在晃电期间继续提供能量, 保证主触头的吸合。这样的产品有广州邦浦电气有限公司的FS防晃电交流接触器、FS-MD延时模块、西门子的3RT1916-2B.0等。
这种防晃电方式有元件的选型不灵活, 选择范围小, 增加了控制线路的复杂程度等缺点。
(3) 施耐德延时锁扣头装置, 在接触器吸合后线圈转入省电模式, 而靠锁扣头锁扣作用保持主触头的接通状态。在晃电发生时接触器主触头不断开, 在进行了正常的停机操作后主触头才断开。但是这种锁扣头只能与施耐德的接触器配合使用, 由锁扣头锁定的主触头在断电的情况下断开需要独立的电源, 而且在大于170A的接触器时, 并没有与之配套的锁扣装置。
2 基于UPS系统的抗晃电技术
2.1 UPS抗晃电系统原理
基于UPS系统的交流接触器抗晃电技术是应用成熟的UPS技术, 在低压配电柜里构建独立的供电系统, 为低压配电柜的二次控制部分提供可靠的电源, 通过独立的母线系统给需要二次电源的元件集中提供优质的不间断电源。根据系统特点和设定, 在系统发生短时的晃电时, 接触器的线圈能够依靠UPS提供的可靠电源正常工作, 保持主触头的吸合, 避免了由于晃电的发生引起的电机停机甩负荷事故。另外, 当配电柜的主母线失电超过一定的时间后, 则根据该系统二次控制部分设定断开输出, 避免事故的发生。该系统可以可靠的防止由于晃电带来的不必要的停机甩负荷事故的发生, 结构简单、成本低, 抽屉里的二次控制回路不增加接线难度、适合配备于多数量回路有抗晃电要求的配电柜中。其系统图如图2:
图2的系统做了这样的设计:由两路给二次控制部分的母线供电, 在正常工作时, 一路电源经UPS后给控制电源母线供电。另一路, 在UPS维护和检修时, 通过电源经开关QF2直接给控制电源母线供电。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首先, 闭合QF1, 使得UPS得电, 按下按钮SB2, 接触器KM线圈得电触头吸合, 控制母线得电, 这时UPS处于逆变工作状态。当在发生允许时间范围内的晃电时, UPS转入电池供电模式, 所以控制母线的电压保持不变, 交流接触器不断开。KT是一个失电延时时间继电器, 当电源的电压正常时, 它的失电延时断触点闭合接触器KM线圈带电, 控制电源母线带电后为各控制回路正常供电;但当电源的电压下跌超过设定的时间或进线开关断开时, 时间继电器KT的失电延时断触头断开, KM失电断开, 控制电源母线也会由于接触器KM的断开而失电, 避免了主母线不带电而控制回路带电引起电源恢复后的电动机群的再起动。
另外, QF2可以作为UPS的后备, 在晃电发生的淡季或UPS维护期间使用。
2.2 抗晃电系统的UPS容量的选择
在该系统里面, 对交流接触器来说有两个关键的参数, 即线圈的吸合功率和线圈的保持功率。对于UPS来说, 它的主要负载就是交流接触器的线圈, 是由若干个接触器的线圈共同组成了负载的主要部分。由于线圈是一个感性负载, 当交流电压加在其上时, 会对电源产生一个较大的冲击电流, 从而形成了接触器的吸合功率, 这个功率一般是接触器吸合后的保持功率的10倍以上, 当接触器的主触头被吸合后, 线圈只需要一个保持功率来保持主触头的吸合状态, 这个功率一般远远小于接触器的吸合功率。
在进行UPS容量的选择时, 应同时考虑接触器线圈的吸合功率和保持功率。可按下式进行UPS容量的选择和校验:
SUPSUPS的额定容量
PCONTN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吸合功率
PCONT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保持功率
70%交流接触器的带载率
在一般的工业生产中, 电动机的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起动的, 所以当在起动一个电机前, UPS的负载功率其实为已开起电机接触器的线圈的保持功率之和。只要此刻的UPS的70%的容量的裕量大于起动接触器线圈的吸合功率, 就可以安全的起动电动机。
3 应用实例
兰州石化公司液体橡胶装置冷冻车间是为液体橡胶装置各个生产车间提供冷却循环水的化工装置, 其设备稳定可靠的运行直接影响到车间的连续性生产, 如果“晃电”过后动力设备停机, 将会造成连续性生产中断, 设备损坏, 产生大量的次品废品, 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冷冻车间的电动机低压配电设备需要其具有一定抗晃电的能力。
冷冻车间有核心设备6台, 包括50kw大冰机一台, 37kw小冰机一台, 30kw冷却循环水泵4台。其回路均由15号变电所送出, 15号低压变电所采用双母线进线方式, 共有12面GCK低压配电柜, 该型号低压柜是将所有的二次控制电源取自配电柜的主母排。
在这种取电方式下, 当系统发生晃电时, 主母排的电压也会随之发生下跌, 接触器在这种二次电源的取电方式下不能躲过晃电的干扰, 会造成接触器在晃电情况下的误动作 (线圈失电主触头断开) 。目前的抗晃电措施生产成本高, 控制原理复杂, 潜在故障点多。且改造施工难度大。
如使用ups抗晃电技术进行改造, 则可以在达到比较良好的抗晃电效果的同时控制成本, 降低施工难度。是一种相对成本较小, 可靠性较高的抗晃电方式。有利于设备的可靠运行, 提高设备的寿命。
4 小结和展望
基于UPS系统的交流接触器抗晃电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在多回路的有接触器抗晃电要求的项目中应用潜力很大, 该系统可以适用于不同厂家各种交流接触器, 不受厂家型号的限制, 增加元件选择的灵活性;大大的降低了在抗晃电问题解决方面的生产成本, 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由于UPS可支持并联冗余技术, 即用多台UPS给共同的负载供电, 可以保证系统更高可靠性的要求。它电气施工部分简单, 缩短工时, 所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系统优化、实际施工方面还有待提高。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UPS系统的交流接触器抗晃电技术, 以及利用此技术对兰州石化公司液体橡胶装置冷冻车间主要电动机设备低压配电回路进行改造的可行性分析。UPS抗晃电技术是利用目前成熟的UPS技术, 在低压配电柜里构建独立的供电系统, 为低压配电柜的二次控制部分提供可靠的电源, 此技术可以很好的抵御电力系统晃电引发的电机停机甩负荷事故。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 给企业避免了由停机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UPS,交流接触器,抗晃电改造,低压配电柜
参考文献
【1】王增福, 曲学基.中小型UPS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J].电源工程师, 2005年2月, 第44期.
【2】SIEMENS, Low-voltage Controlgear, Switchgear and System.
【3】施耐德工控产品选型样本.
【4】FS系列防晃电产品样本.
UPS技术 第5篇
技术方案
一、.技术要求
本工程UPS设备采用三进三出、在线式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数量两台,单机容量30kVA,单机标配手动维修旁路。两台30kVA的UPS须组成冗余互备系统,系统双总线输出,系统电池后备时间单机要求为不小于1小时。
1、基本性能 1.1正常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95%((40±2)℃,无凝露)1.2储存运输环境及机械条件
环境温度:-5℃~5℃(不含电池)
振动、冲击条件:符合GB/T14715-93中5.3.2的规定。1.3外观与结构
机箱镀层牢固,漆面均匀,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机箱表面平整,所有标牌、标记、文字符号应清晰、正确、整齐。
1.4UPS的逆变器:输出电压:380VAC,稳态精度:±1%。
1.5整流器优选12脉冲整流器方式,其中每台UPS的12脉冲整流器应由12只晶闸管和输入移相隔离变压器组成。
2、电磁兼容
应符合IEC EN 62040-2的判断准则。
3、电气特性 3.1输入特性 额定容量:30kVA 输入电压:主电源输入 380V±25% 全数字控制技术
UPS包含有全功率整流器和逆变器的在线式双变换UPS,市电正常既电池状态时所有负载均由逆变器供电。UPS必须是数字UPS,采用全数字控制技术,整流逆变均采用全数字化控制,可靠性高。UPS内置并机功能,内置LBS,内置D级防雷器。 电流畸变:THDi<5% 输入频率:50Hz±10%
频率跟踪范围:50Hz±5%可调 频率跟踪速率:≤1Hz/s 3.2输出特性
配置内置逆变输出隔离变压器 输出电压:380V±1%,三相四线/五线 输出电压稳压精度:正常状态±1% 输出频率:50Hz 输出频率稳定精度:±0.1% 总电压谐波失真度:
100%线性负载 ≤3% 相/相,≤3%相/中线 100%非线性负载 ≤5% 相/相,≤5%相/中线 动态电压瞬变范围:±5%(空载至满载) 恢复时间:≤20ms 不平衡负载电压相移:≤1° 输出功率因数为0.9 输出电流峰值系数:≥3:1 3.3切换时间
市电电池切换时间:0ms 旁路逆变切换时间:﹤4ms(逆变器故障切换)3.4工作效率
系统效率:≥93%(包括输出变压器效率)3.5允许100%三相不平衡
由于UPS的逆变器采用三相独立逆变调节电路,可根据负载电流的大小、功率因数及每相电压反馈自动调整,故可承受100%的不平衡负载。3.6适应负载从0至100%或100%至0的跃变
UPS在负载发生100%的跃变时,输出电压的瞬间变化在±5%以内,并且在20毫秒内迅速恢复到±1%.3.7过载能力:
125%额定电流 10min 150%额定电流 60s 单相200%额定电流 30s
4、智能化电池管理
UPS应具有以下电池管理功能,以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电池必须保证质量,采用一
线品牌蓄电池,并提供原厂出厂证明。 采用间隙式充电方式
充电和放电电流的监测与控制 电池过放电的自动保护
5、UPS必须具有并机功能
采用模块化并机,单机必须具有独立的旁路系统 扩容简便易行,可实现在线扩容(无须转旁路) 采用环形并机通讯电缆,以解决并机控制的故障瓶颈 针对双输出总线系统切换,UPS须配置同步控制器
并机系统应可以根据实际负载自动调整UPS运行数量,以提高UPS系统运行效率。
6、防雷
UPS应具备防雷装置,能承受模拟雷击电压波形10/700μs,幅值为5kV的冲击5次,模拟雷击电流波形8/20μs,幅值为20kA的冲击5次,每闪冲击间隔时间为1min,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7、安全要求 7.1机壳保护
UPS保护接地装置与金属外壳的接地螺钉间应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电阻应不大于0.1Ω。
7.2绝缘电阻
UPS的输入端、输出端对地,施加500V直流电压,绝缘电阻应大于2MΩ。
8、监控
UPS须具备标准的SNMP通讯接口,并提供与通讯接口配套使用的通讯线缆、各种告警信号输出端子。该端口使UPS能够用TCP/IP直接与所有的以太网连接,利用网上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通过网络管理UPS。
须提供监控软件,该管理软件可以实时的监控UPS的运行状态、各项电气参数指标,可根据实际负载的大小测定电池的实际放电时间和容量。
9、可靠性
UPS设备在正常使用环境条件下,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不小于20万小时。
10、质保
UPS全系统(含UPS主机、电池组、并机组件等)质保三年。
二、安全文明要求
为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在开工之前组织施工人员、专职安全员和电厂安监人员进行项目开工会议给施工方予以安全教育,施工人员经考试合格方能进入现场。
针对施工安全建立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小组,设安全专责及质量专责各一名,安全专责负责安全文明巡查并负责组织本项目的内部安全相关验收工作,质量专责负责监督工程各阶段施工质量及阶段性验收。工程经过内部验收合格后,由项目部报请电厂组织专项验收。在安全质量管理小组的督导下,进行安全生产。
3.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遵守电厂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中人身和设备安全。
3.2、所有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都必须按要求正确着装,配戴好安全帽。3.3、施工现场严格执行“三齐”、“三净”、“三不乱”、“三不见”的规定: 三齐:设备摆放整齐;工、器具摆放整齐;材料摆放整齐。三净:开工前、施工中、完工后场地干净。三不乱:电线不乱拉;管道不乱放;杂物不乱丢。三不见:地面不见油污;不见垃圾;不见散乱的材料器具。3.4、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或悬挂安全网。
3.5、脚手架施工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搭设完成并经过安全专责验收。如竹夹板必须扎牢,高处平台必须设置1.05m高的栏杆,严禁上下抛递材料或工具等。
3.6、建立持证上岗制度,对特殊工种如电焊、电工等特殊工种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3.7、禁止违章作业。凡是有人作业,每个工作面必须有监护人员巡视。禁止在施工现场单独作业,每天施工完毕离场前由现场施工负责人召集清点人数,所有人员按序离场,不得在人数不全的情况下擅自离场。
3.8凡是危险作业,必须有工作负责人在作业前进行简要的安排教育,工作负责人或监护人站守现场。专职安全员不定期抽查安全文明施工情况。
三、施工进度计划及控制措施
3.1工程计划工期:**年**月**日-**年**月**日,具体根据电厂系统运行方式而定 3.2工期控制措施
3.2.1配备业务精、技术好,事业心强、有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组建一支由骨干成员组成的项目施工作业队。
3.2.2 在施工计划时期内争取早开工,人员、工器具、设备、材料等提前到位,以早开工促进各项工作的进程,加快项目的实施。
3.2.3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及操作流程,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做到文明施工。
3.2.4强化施工安全生产管理,避免因发生安全事故而影响工程进度。
四、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4.1建立文明施工责任制,明确管理负责人,做到现场清洁整齐。4.2现场施工设备管理方面的措施:
现场使用的施工设备,要按平面固定点存放,安全装置可靠。4.3现场卫生管理的措施:
UPS:与时间赛跑 第6篇
“目前来说,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和平时期世界上最大的物流操作。”伦敦奥组委主席 Sebastian Coe如是说。这对作为本届奥运会的物流合作伙伴UPS而言,自然是一项重大挑战。在为期19天的比赛中,UPS要为34个比赛场馆、26个比赛项目运送超过100万件的运动器材。这其中,既有来自希腊的游泳镜,还有来自丹麦的铁饼,更有来自加拿大的皮划艇。除此之外,UPS还要在来自20多个国家的16000多名运动员和随行人员入住奥运村之前,将包括16000张床、9000个衣柜、170,000衣架在内的各种生活物资运到指定地点。“赛事前后,我们运送的物品超过3000万件,并且还要负责海关报关。对于我们而言,要么承担下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组委会(LOCOG)的所有业务要求,要么什么也别做——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UPS 2012伦敦奥运会赞助和运营总监Alan Williams说。
与时间赛跑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UPS与奥运会有过四次合作,先后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过物流服务。
2009年9月份,UPS与伦敦奥组委签署合作协议之后,就立刻在伦敦周围寻找面积足够大的仓库作为物流中心使用。2011年3月份,位于伦敦北部Stevenage的一处面积为33.1万平方英尺仓库被UPS选定为第一处仓库。这个仓库是由奥运冠军Ben Ainslie和Denise Lewis,以及电视节目主持人Steve Rider在之前建立并运营的。2个月后,UPS租用了Tibery的一处面积达55万平方英尺的仓库,作为物流中心。Tibery距离奥林匹克公园25英里,是离奥运会主场地最近的一个深水港。“对于如何选择物品存放地点,我们的原则更多的是依据货物的技术含量,而不是运输方式。比如,奥运村的家具将被存放在位于Stevenage的仓库,而运动器材则将存放在Tibery。”Williams说。
在通过了前台严密的安检后,你可以看到Tibery仓库里摆放的成千上万的已经打包好的箱子和包裹,尺寸从A4纸大小到大件行李的都有。箱子上面,可以很容易地辨认出这届奥运会的复杂标志和特殊的紫颜色。这里不仅有撑杆跳用的杆子,跨栏障碍赛中用到的跳栏,还挂着一张张浅颜色的大尺寸的网——在掷铁饼和铅球赛中它们将作为保护网,还有摊开面积近8万平方英尺专门用于体操比赛的特殊地板材料。
UPS实际上在与时间赛跑,要在奥运会开始前将所有的东西都运到指定地点,“你总不能让100米速跑冠军站在领奖台上苦等他的奖牌吧。”Williams风趣地说。这届奥运会UPS承运的金牌总数是300枚。除此之外,还要在奥运会之后把所有运进去的再运出来。“如果想把整个赛场里所有的东西——人除外——按顺序倒出来的话,只有UPS能做到。”Williams说。UPS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把奥运会期间的所有物品都“倒”出去。
UPS负责运输的物品大多数会通过海上或公路运到英国,这样既可以节省成本,同时也可以保护环境,只有紧急货物才通过飞机运输。赛事期间,UPS每晚都将有6个B767货运航班在英国的东米德兰兹机场降落,另外还有两个航班在伦敦的斯坦斯特德机场降落。
UPS专门成立了一个业务连续运营小组,确保奥运会期间的物流畅通运营。这个小组已经研究了伦敦交通局2011年发布的临时交通路线网,分析在哪里交货可以减少运送时间,以保证物品尽可能有效地送到目的地。UPS还在某些特定地区就地设置安全“支持”区域,方便额外的配送人员在交通高峰拥挤区域收集货物,递送和移交包裹。
在奥运会开始之前,UPS已经将大批昂贵的电视转播器材运到。因为奥运会开幕时间与欧洲足球锦标赛的结束时间相隔很短。而这些转播器材往往需要在比赛开始前的最后一刻才运到比赛转播现场。鉴于许多器材往往需要在最后一刻才能投递,而且由于比赛场地的进出时间受到严格控制,UPS还必须在赛后尽快拆卸这些器材。“本届奥运会上使用的摄像机等转播器材将达到400吨。”Williams预计。
除此之外,UPS还将最新的远程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在运输中,帮助改进和优化路线。远程信息处理技术被用来减少发动机停工时间,最终降低油耗并提高整个运送网络的效率,同时对空气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这些技术通过使用传感器而发生作用,不仅捕捉关于运输车辆的信息、车辆运行路线,还可以捕捉司机及卡车的运行信息。每天,UPS捕捉超过200俩卡车的相关数据,例如速度、每分钟转数、机油压力、驾驶所花费时间……司机在每天工作结束返回到自己的配送中心时,通过900兆赫的无线数据传输将当天的数据上传UPS的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分析后的结果包括由GPS数据导出的地图和路线以及司机行为报告。
新技术的应用,除了可以提供规划、培训和维护的信息外,还也可以让司机学习如何努力提高安全性并减少使用燃料,同时帮助UPS的工程师进一步完善取件及投递路线的算法。
挑战中的挑战
庞大、复杂的奥运物流,对UPS而言是一项重大挑战。而在这项挑战中,还有更艰巨的挑战。“多功能比赛场地的转换任务将尤为艰巨。”Williams说。比如在体操比寒结束后,UPS必须在17个小时之内重新铺设场地的地板材料,以用于下一场篮球决赛的使用。再有,还在48小时内完成马术和现代五项比赛之间的转换,要通过一个单一的入口搬运超过5000件体育器材和近1000件技术装备。
另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就是赛事之后的“反物流”。UPS在2011年10月份从中国和马来西亚运来了450个40英尺集装箱的1.05万套宿舍用具,其中包括床和家具。现在,由40人组成的工程队已经在奥运村安装这些用具。而在奥运会结束后,UPS还要将这些租来的用具被运回中国和马来西亚,最终出售或重新使用。
赛前繁多的测试赛也是挑战之一。在2011年和2012年年初,UPS通过伦敦奥组委举办的一系列现场竞技测试赛“London Prepares”,测试了许多业务流程。这些流程将贯穿比赛期间的每一个阶段,从最初的场地交付和安装,到不同运动和比赛之间的转换,直到最终的底板拆解, 所有一切都要在现场环境中测试进行。
“测试赛后,我们不得不在某些方面修改原定的业务程序。”Williams说。比如,虽然之前已经计算出需要多少人来装卸篮球场馆地板材料,以及需要多少空间来储存这些材料。但在测试过程中交货时,却下起了大雨。而这种底板材料对雨天天气非常敏感,因此UPS需要对原先的计划进行完善。
更加让人不可预料的发生在2011年8月份首先在伦敦爆发之后又蔓延到整个英国的骚乱。当时UPS正在几个场馆进行测试,但这一突发事件打乱了原有的计划。当时,离公路自行车赛事还有36个小时,在此之前,UPS已经把100英里长的障碍物摆在赛道两则,以控制人群。在骚乱发生后,UPS接到通知,需要用链索将这些障碍物连接起来,以防止有人将其搬动用作攻击武器。“我们花了一整夜,把一条2.5英里长的链索截成很多条短链。然后,我们又几乎把英格兰整个东南部地区的所有挂锁都买了下来。”Williams说。
UPS技术 第7篇
1不间断电源(UPS)技术的内涵阐述
1.1工作原理
UPS主要是基于逆变器形成恒频、恒压且持续的电源,并在计算机、服务器、电力电子等设备供电中断的情况下为其提供稳定、 连续电源的装置。
具体而言,由蓄电池、整流器、逆变器等装置为主要构成的不间断电源,首先会在市电正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稳压处理,然后为运行负载提供电力供应,并通过充电作用储存能量;若此时市电输入出现故障或发生中断,UPS便会将电池内储存的能量转化为220V交流电继续为运行负载提供电力供应, 以此使其能够稳定运行,而不会造成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损坏。图1为其基本工作流程。
1.2类型特点
由于UPS技术可提供纯净、稳频、稳压、 抗干扰、全天候、小波形失真的优质正弦波, 从而满足负载对高可靠、高质量电源的要求,所以经过不断发展,其形式日益丰富,功能随之强大,如适用于小功率且经济简单的后备式电源,有着良好的输出能力和市电利用水平,但无法改善波形畸变、压频不稳等影响;3端口式电源,其不受过载、浪涌系数、 电流波峰、输出功率等的限制,对市电的利用率可高达98%,而且还可抑制输出电压中的尖峰干扰,实现不间断的输出电压;再如双变换在线式电源,虽然其电力输出质量较高,但受负载限制,输出能力尚不理想。
2不间断电源(UPS)技术的发展研究
由上可知,UPS所提供的电压频率和波形不仅稳定,而且精度高,对电网干扰、波动、间断以及停电等有着一定的承受能力, 无论是运行负载为线性还是非线性,阻抗输出均较低,故在电源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凸显,而这也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所在。
2.1应用现状
近年来,UPS产品与日俱增,性能不断提升,涉及的行业领域越来越多,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同时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如直流UPS的推广应用,需要将传统UPS输出的交流稳压转化为直流稳压,以此省去DC-AC和AC-DC这一重复环节,进而可以起到简化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良好作用。可是现实中的直流UPS技术尚不成熟,产业标准尚未建立,加之通用设备依旧需要交流电源为其提供电力供应,故直流UPS技术及其产品的推广应用难度较大; 同时目前的UPS技术只能对设备可靠性起到改善作用,还无法彻底解决可靠和安全难题,而且利用水平有限,难以有效融入其他现代技术,故容易受设备质量、安装、维护、 操作不当出现误动作或者衍生系统故障,进而影响优势的充分发挥;此外,UPS设备设计不规范、配置不合理、使用不科学、管理不到位等是其常见的应用问题,而且在传统UPS被直流UPS而取代这一必然趋势面前, 多数产商依旧投资前者,显然具有很大的投资风险,而这些均不利于UPS技术及其产品的顺利发展。
2.2发展趋势
为推动UPS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其发挥更好的性能优势和应用价值,我们不仅要尽快解决当下问题,更要合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强化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以此开辟应用新领域,实现长远发展。具体可从下述两方面着手:
一是提高UPS应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建议相关人员认真分析UPS的应用现状,尽快出台行业标准、设计规范、使用要求等规章制度,以期引导UPS技术发展逐步走向标准化,在此基础上予以科学应用和管理维护。如最好将UPS所处的环境温度控制在0-40℃之间,以免引发部分器件漏电或干扰晶体管、蓄电池正常工作 ;若不结露,尽量将其运行环境的相对湿度保持在0-90% 内, 以免造成局部断路 ;而输入频率和电压分别以 ±5% 正常频率和 ±10-15% 的正常电压为宜 ;同时紧贴实际选择恰当的UPS电源产品和供电电源,尽量不进行过度轻载或满载,以免缩短电池寿命,并尽量减少开关机次数,为蓄电池进行科学充电,结合合理的放电检查、防雷措施、清理工作和及时更换, 确保UPS保持最佳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二是加快创新,不断拓展UPS的功能 ; 未来的UPS将会朝着网络化、智能化、高频化等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尽快实现发展目标。如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UPS规模逐渐由大中型过渡为小微型,以便更好的满足通信、检测、控制领域电能供应要求,如此一来,不仅要求其容量有所扩大,服务数量也会逐渐增多,这势必会带动计算机管理的发展,即基于计算机软硬件装置,加以自动调整和管理,同时经信息传输实现管理人员对其的远程管理,并根据实际要求动态配置负载等,进而突出网络化和智能化特点 ;而若在UPS技术中引入高频化这一概念,不仅可以突破在线式UPS的技术瓶颈,提高现有UPS的性能和功能,还有助于其负载响应能力的提升、产品体积的缩小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这一点已在3KVA以下的在线式高频UPS电源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以此推动自身逐步走向单机、大容量、冗余化,在此基础上,获取更高的实用性和更广的用途和范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间断电源(UPS)技术有助于为停电事故紧急处理争取时间,降低其对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电源的稳定、连续供电,故有着可观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为推动其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其性能优势,以此尽快解决其应用障碍,获得更为宽广的应用领域。
摘要:在信息技术发展力量的推动下,不间断电源(UPS)技术应运而生,经不断改进和完善后得到了推广应用,目前已在通信、供电、金融等行业领域中发挥了积极效用,但与理想效果相比,其在发展和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面临着较多的障碍。对此,本文对不间断电源(UPS)进行了重点研究,希望对其性能提高和广泛应用有所启示。
UPS技术性能及可靠性研究 第8篇
1 UPS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1 UPS的组成
UPS由电源输入电路、整流器、变换器、储能设备和开关这几部分构成。其中, 输入电路包括主路、旁路、电池等;整流器用来满足系统的稳压功能;AC/DC变换器通过自耦变压器、全波整流、滤波等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供给逆变电路。
1.2 UPS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UPS有三种类型, 即在线式、后备式和在线互动式。这里主要对在线式和后备式UPS进行简要介绍。
在线式UPS具有解决尖峰、浪涌、频率漂移等优势。如果市电的供应中断, 电池组将通过逆变电路变成220 V、50 Hz的交流电输出, 并且充电器用输出的直流电给电池充电, 从而使输出电源不间断得到保证, 对电源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在线式UPS因其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或大型网络系统中。而后备式UPS常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通过旁路开关直接输出。只有在市电断电时, 电池组经过逆变电路逆变成交流电输出, 特别适合对单台PC或工作站进行保护。
2 UPS涉及的技术及其性能
2.1 IGBT和PIGBT
逆变功率器件采用的是IGBT (一种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 。IGBT是由双极型三极管 (BJT) 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MOS) 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 它综合了这两者的优点, 具有驱动力小、饱和压低的特点, 可以降低逆变器的换流损耗。与IGBT相比, 高效数字器件PIGBT的性能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改进, 提高了逆变器的可靠性和处理速度, 逆变效率更高, 可以达到98%~99%, 而且热功耗很低, 谐波分量小于1.5%, 动态响应更好, 使得输出的波形更好, 对负载或接地系统等几乎不会造成干扰。
2.2 DSP技术和SMD电气集成模块
UPS通过硬件系统和微机系统对数据进行采集, 用这些信号实现UPS的控制、调整、检测和保护。DSP技术的处理速度较快, 是传统微处理器的12 倍, 同时简化了硬件线路, 提高了UPS的可靠性, 具有更强的瞬态反应能力。采用仿真技术、表面安装焊接技术的电路板使整机散热性更好, 可靠性更高。
2.3 电池的保护功能
安全防护电池包括很多种, 具有充放电实时监控、过流和限流保护功能, 防止用户因过度充放电而对电池造成伤害;欠压预警可以使用户在较为关键的时刻作出处理;对电池设定定期自检的功能, 将系统故障信息反馈给用户, 引导用户在电池使用过程中以在线更换电池的形式应对相应故障问题, 避免因电池故障造成损失。
在发挥电池保护功能的基础上, 为了避免出现不规范使用问题, 相关技术人员在设备操控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对DSP技术、SMD技术的应用, 从而可以有效应对传统模拟控制环境下的多种问题, 达到最佳的电池使用状态。
2.4 灵活、可靠的并联技术
为了使并机中的环流受到更有效的抑制, 常常采用数字模块式环路直接并联技术。该技术能够在保持UPS不断电的情况下实现并机扩容或维修, 使不同功率的UPS直接并联。
2.5 控制和诊断软件
控制软件不仅具有信号采集的功能, 还具有对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测、调整和管理功能。智能化的UPS应该要有专家系统故障诊断软件, 以便当系统出现故障时, 能对故障进行诊断、推理, 判断故障的位置和性质, 然后显示给操作者或维修工程师, 便于更快速地修复, 并自动存储记录信息。
3 UPS可靠性的研究及提高方法
为了使电源供电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保证重要设备的正常工作, 常常用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单机构成双机或者多机的UPS系统。这样, 即使单台UPS发生故障, UPS系统也不会中断供电。同时, 也可外设旁路切换装置, 避免因逆变器故障而造成UPS供电中止。
3.1 外设旁路切换装置
逆变器一旦发生故障, 旁路交流电源就利用接触器和静态开关自行切换, 同时带负荷运行, 保证UPS可以持续供电。为使旁路电源稳定工作, 旁路电源采用两个回路供电, 采用主电源和辅电源相结合的方式。只有在主电源正常时, 才可自动切换回主电源运行。STS也被称为“静态切换开关”, 是一种电源二选一自动切换系统, 能够不间断地在不同输入电源间来回切换, 为单电源负载提供双母线供电。
UPS主供电回路和旁路电源依靠接触器、静态切换开关实现其功能。如果主供电回路出现故障, 就需要转换到旁路电源。此时, 要将旁路电源侧的静态开关闭合, 保证主、旁电源同时处于工作状态, 然后将主回路侧的接触器切断, 在闭合旁路侧接触器的同时断开旁路侧静态开关, 使旁路电源供电。
3.2 采取恰当的方式连接
3.2.1 初级并联方式
这种并联方式是两台UPS共用一组静态旁路开关, 同时增设了并联柜来调控负载电流, 进一步实现并联。要保证UPS切换的一致性, 就要用同组静态开关取代原来各电源上的静态开关。与单个电源和串联热备份的方式相比, 这种方式虽然使UPS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比如对于非线性负载, 容易引发逆变器烧损;一旦静态开关自身出现问题, 整个供电系统的输出便会出现异常。
3.2.2 高级并联方式
高级并联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冗余式并联方式, 负载分配很均匀, 设备的利用率很高。整个系统要依靠导航UPS输出脉冲。一旦导航UPS停止工作, 下级的UPS会自动成为导航器;上级的UPS恢复稳定后, 将继续控制其他UPS;如果系统中非导航的UPS发生故障, 那么将自行退出。采用此连接方式能够保证整个环路中的UPS由同一台UPS控制, 使得不同的UPS的输出动态特性和参量的同步性有了很大提高, 并且解决了初级并联中较难解决的内部环流问题和静态旁路开关的一致性等问题。
3.2.3 日常的检查和维护
需要对UPS主机进行定期的除尘和防尘操作, 同时对连接插件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查, 并做好记录。
4 结束语
供电系统的供电质量、稳定性和效率与UPS工作的可靠性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 相关研究和技术人员需要从UPS的技术性能出发, 加强其可靠性研究, 寻求提高UPS工作可靠性的改善措施, 从而提高其运行水平。
摘要:人们对计算机信息和数据的重视度日益提高, 计算机能否安全运行与供电电源的好坏有密切的联系。因此, 网络服务器等中心设备机房对供电系统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UPS是针对电源可靠性所研制的电源, 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的描述, 并探究了其技术性能和可靠性。
关键词:UPS电源,技术性能,可靠性,DSP技术
参考文献
[1]石磊.UPS电源技术及发展[J].电气开关, 2009, 47 (1) :8-10.
[2]吕燕春.UPS电源技术性能及可靠性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 1998 (1) :29-31.
[3]廖振华.UPS电源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气技术, 2007 (S1) :155-157.
[4]李新华, 贾银军.提高UPS电源可靠性的研究[J].硅谷, 2011 (16) :82.
[5]邝宇, 袁瑜霞.针对UPS电源可靠性的相关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16) :122.
UPS电源技术性能及可用性比较 第9篇
UPS(不间断稳压电源) 作为一种稳压稳频纯净化的电源现已成为供电系统的核心部分, 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供电质量较佳的欧美和日本, 已经将UPS 作为标准设备。国内电网供电质量相对较差, UPS 应用更是必不可少。了解UPS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选择与需求相匹配的UPS,对各个层次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1 UPS 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UPS分类方法多种多样, 按性能指标可以简单的将UPS分为以下几类:①功率 :大、中、 小;②输出波形:方波、梯形波、正弦波;③输入输出方式:单相入单相出、三相入单相出、三相入三相出。
按工作原理还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 两大类。动态不间断电源是依靠惯性飞轮存储的动能来维持负载电能供应的连续性的,这种不间断电源具有笨重、噪声大、效率低、切换时间长等缺点, 已被静态不间断电源所取代。静态UPS 以蓄电池组为储能工具, 市电正常时交流市电经整流后变为直流电并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组中, 当市电中断时再由逆变器将蓄电池组中储存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来维持向负载供电。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 静态UPS又可分为后备式、在线式、在线互动式和Delta变换型4种类型。
1.1 后备式UPS
后备式UPS 主要由充电器、蓄电池、逆变器和变压器抽头调压式稳压电源4部分组成,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 但是其输出电压稳定精度差, 市电掉电时负载供电有一段时间的中断。另外受切换电流和动作时间的限制, 输出功率一般较小, 一般后备式正弦波输出UPS 容量在2kVA 以下, 后备式方波输出UPS 容量在1kVA 以下。后备式UPS 的工作原理如图1 所示。
1.2 在线互动式UPS
在线互动式UPS与在线式UPS 相比, 省去了整流器和充电器, 而由一个身兼二职的逆变器/ 充电器模块配以蓄电池组构成, 具有效率高(可达98 %以上) 、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 但是它大部分时间由市电直接给负载供电, 输出电压质量差, 市电掉电时交流旁路开关存在断开时间, 导致UPS 输出存在一定时间的电能中断。其原理框图如图2 所示。
1.3 Delta变换型UPS
Delta变换型UPS 又称串并联UPS , 它主要由低通滤波器、Delta变换器和主变换器构成。Delta变换型UPS 的优点有: ①负载电压由主变换器的输出电压决定, 输出电能质量好;②主变换器和Delta变换器只对输出电压的差值进行调整和补偿, 它们承担的最大功率仅为输出功率的20% (相当于输入市电电压的变化范围) , 所以整机效率高、 功率余量大、 系统抗过载能力强;③输入功率因数高, 可达99% , 输入谐波电流小。但是Delta变换型UPS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相对复杂,可靠性差。其原理框图如图3 所示。
1.4 在线式UPS
在线式UPS又称串联调整式UPS , 目前绝大多数大中型UPS都是在线式的。在线式UPS一般由整流器、充电器、蓄电池组和逆变器等部分组成, 在线式UPS的特点有: ①不论市电正常与否,负载都由逆变器供电, 所以当市电发生故障的瞬间, UPS的输出电压不会产生任何间断;②由于UPS逆变器采用高频SPWM调制和输出波形的反馈控制, 可以向负载提供电压稳定度高、波形畸变小、频率稳定以及动态响应速度快的高质量的电能;③全部负载功率都由逆变器提供, 输出能力受限制;④整流器和逆变器都承担全部负载功率, 整机效率比较低。其原理框图如图4 所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按技术性能优劣排序,其顺序应为: 在线式UPS>Delta变换型UPS>在线互动式UPS>后备式UPS。
理想的UPS 需要具有以下特性: ①输入有很高的功率因数;②输出电压的谐波畸变率很低, 特别是在非线性负载下的总谐波畸变率;③输出电压有很高稳定度, 包括幅值和频率的稳定;④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非常快;⑤系统有很强抗过载能力和抗负载冲击能力, 包括人为的自然灾害;⑥系统有低的电磁干扰, 低的维护费用, 低成本, 重量轻,体积小;⑦可多机并联运行以实现冗余式UPS 供电系统。
2 UPS 的关键技术
UPS 按其容量大小不同可以分为30kVA 以上的大功率UPS、5~30kVA 的中功率UPS 和5kVA以下的小功率UPS。大功率UPS 在技术、工艺、制造等多方面的难度也超出了中小功率的UPS。UPS 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2.1 逆变技术
逆变器是整个UPS 的核心。对于UPS 逆变器的电路结构,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工频机的逆变器。
这种逆变器结构的优点是给用户提供了真正的隔离电源, 具有谐波抑制作用, 可以提高单相负载过载能力; 缺点是输出三相电压相互耦合无法独立控制以及装置体积大。
(2) 高频机的逆变器。
高频机逆变器的优点是输出电压可以独立控制, 装置体积小; 其缺点是输入输出不隔离, 导致可靠性和安全性变差, 并且输出电压有一定的直流成分。
(3) 新型的在线式互动技术。
这种逆变器兼有高频机的优点和缺点。
(4) 四桥臂变换技术。
这种技术正处在研究之中, 它可以使输出三相电压独立控制, 但是其控制模型在多面体内运动, 算法复杂。
总的来说, 逆变器的拓扑结构近年来没有大的突破。为了提高整个UPS 的性能, 更多的集中在UPS 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上。
2.2 整流技术
传统三相大功率UPS 一般采用晶闸管整流技术, 在大功率段一般采用12 相甚至24 相整流技术。晶闸管整流的优点在于原理简单、控制方法成熟、效率高, 但是谐波电流大。为了防止对电网构成污染, 一般采用滤波器技术, 可将12 脉冲整流的输入谐波电流降到6%以下。随着大容量全控器件的发展及控制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出现了采用IGBT 的高频整流技术, 由于这些电路结构可以不断运用各种新的数字控制方法, 它的功率因数可以达0.99 以上, 谐波电流小于3% , 是一种真正的绿色电源, 近年来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整流技术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电压型三相整流技术和电流型三相整流技术两种方案。
2.3 并联技术
在某些特殊场合, 如大规模IDC、机场等, 要求UPS 的容量达到数兆伏安。由于功率器件和散热工艺等方面的限制, 必须将UPS 并联才能达到所需的容量。并联技术的核心是各并联部分的均流问题。UPS 的并联比一般的直流电源并联要复杂的多, 它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 ①每个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的幅值必须相等;②每个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的频率必须相等;③逆变器的输出电压的相位必须一致;采用并联技术可以形成具有容错功能的冗余式供电系统。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 有以下几种冗余配置方案: ①集中式并联;②从式并联控制;③分散式控制;④环链式控制;⑤无线式控制;这几种并联方式, 从可靠性的角度看, 集中式最差, 无线式控制最好。
3 UPS 的发展动向
采用微机控制实现UPS 的智能化和网络化;采用全数字控制手段控制UPS , 使UPS 能有效地满足各种负载的要求(如非线性负载、三相不平衡负载) , 即向数字化发展; 提高逆变器的开关频率,应用新型开关器件实现高效率, 采用功率因数校正装置, 减少谐波, 从而实现UPS 的绿色化; 采用冗余并机技术提高UPS 的容量和可靠性, 即实现大容量UPS 的单相冗余化。
3.1 UPS 的智能化、网络化
为了适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UPS 中已经开始配置RS232 接口、RS485 接口、SNMP 卡和MODEM 结合, 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部分, 具有以下优异的特性:
(1) 实时监控功能。
它对UPS 电源的各模拟参量(市电的输入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 电池组的充放电电压、充放电电流, 逆变器的充放电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及波形失真度, 逆变器电源和交流旁路电源的相位差和瞬态电压差等运行参数)进行实时高速采样, 实现数字式监控。类似的, 对UPS 中的表示工作状态的开关量(主电源与交流旁路电源的输入与否, 断路器的接通与断开, 输入保险丝是否完好, 电池组短路开关及静态开关的接通与断开等) 进行实时监控。
(2) 自诊断、自保护功能。
UPS 将实时采集来的各项模拟参量和工作状态数据以及系统中的关键硬件设备的数据与正常值进行分析比较, 以判断UPS 电源是否有故障隐患存在。如果有故障, 根据相应的故障信息级别在控制面板的显示屏上以友好的图形界面、文字提示方式报警, 或者在现场和控制室以指示灯光、报警器鸣叫方式报警, 也可以用自动拨通电话等方式报警, 并作出相应的保护动作。
(3) 人机对话的控制方式。
大型UPS 电源可向用户提供监控器液晶显示屏以图形和文字方式显示工作流程和参数信息。可以提供让用户操作的可视化菜单。并以帮助和不断提示的方式引导用户按照既定方式处理故障, 有效防止误操作。
(4) 远程控制功能。
由于UPS 和计算机网络融为一体, 在远离UPS 电源机房的计算机网络上的任一个管理平台上经过身份校验后, 可以对访问网络中的任一个UPS 电源的各种资料以及远程控制, 从而实现电源机房的无人值守。
3.2 UPS 的数字化
最初的UPS 采用模拟控制方法有以下局限性:①电路结构复杂, 元器件多, 因器件特性差异造成各电源特性有所差别, 电源一致性不好;②一旦控制方法变动, 必须修改硬件控制板, 工作量大, 设计周期长;③因为硬件电路的局限性, 一些先进的控制方法用模拟电路实现很困难或者无法实现。随着数字处理器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 使得各种先进的控制方法得以实现, 使UPS 的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设计周期缩短, 性能大为提高。
3.3 UPS 的高频化
提高UPS 逆变器的开关频率, 可以有效地减小装置的体积和重量, 并可消除变压器和电感的音频噪声, 同时改善输出电压的动态响应能力。在UPS 输入端采用高频整流, 可以获得较高的功率因数, 较低的谐波电流, 使UPS 具有较好的输入特性。采用高频隔离可以取掉笨的工频隔离变压器, 进一步减小装置的体积和重量。
3.4 UPS 的并联技术
当今UPS 电源的发展趋势是大功率化和高可靠性。虽然现在可以生产几千kVA的大型UPS ,完全可以满足大功率要求的场合。但是, 这样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完全是由单台电源决定的, 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达到很高的。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就必须采用冗余式并机方式, 因而UPS 的并联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UPS 的并联技术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①可以灵活地扩大电源系统的容量;②可以组成并联冗余系统以提高运行的可靠性;③极高的系统可维修性。当单台电源出现故障时, 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热插拔的方式进行更换和维修。
摘要:UPS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介绍并讨论了UPS的分类、工作原理、适用范围;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UPS技术的新动向。
关键词:不间断电源,性能比较,并联技术
参考文献
[1]曹保国.UPS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广明.UPS高可用供电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BEKIAROV S B,EMADI A.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ies;Classification,Operation,Dynamics,and Control[A].Applied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C],2002 APEC.17th Annual IEEE1:597-604.
[4]HOU YONG,JIANG XIAOHUA,JIANGJIANGUO.Study onControl Strategy of Parallel Processing UPS Systems[A].PowerSystem Technology.2002.Proceeding.PowerCon 2002[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4:2280-2284.
[5]LIN XINCHUN,CHEN XIKUN,KANG YONG,et al.ParallelThree-Phase UPS Inverters with a New Control Technique[A].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C],2002.pesc 02.2002IEEE33rd Annual,2005(2):905-908.
UPS电源技术性能及可靠性探讨 第10篇
关键词:UPS电源,技术性能,可靠性
UPS电源的操作形式分别是在线式与后备式, 而实际输出波形则是正弦与方波, 通过这种工作方式能够有效隔离直流电能, 进而抑制电网突然发生变化时带来的不良影响,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确保供电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例如在医院、机场等重要场所里面, 如果突然断电势必会影响正常使用。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以及各类专业电子设备的出现, 都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UPS电源能在使用过程中起到不错的供电效果, 为此得到了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并逐渐发展成了高度自动化、高效能的供电中心。
1 UPS电源技术性能
1.1 重复控制技术
UPS电源由逆变器以及其他设备共同组成, 具备储能装置是一种恒压恒频电源。UPS电源的重复控制技术需要稳态内膜, 以此来实现电压降至零时其可以继续发挥控制作用, 抵消其他电流带来的干扰。在UPS电源中使用重复控制技术, 能够构成低成本、高效率的波形控制体系。具体一些就是在每个环节输入电压误差后, 会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出现一次, 只要输入的电压误差不为零, 那么它所输出的幅度就会逐渐增加, 如果电压误差在控制技术的影响下衰减至零, 与之相对应的输出电力并不会直接消失, 只是暂时不再发生变化, 但是还会保持上周期的输出波形, 并且该类波形还会周期性的输出, 最终通过重复控制技术, UPS电源实现对谐波的有效控制。
1.2 并联技术
UPS电源如果是在医院、机场以及火车站等场所进行服务, 因为这些场所的用电特殊性, UPS电源容量只有达到数兆伏安, 才能满足这些特殊场所的需求。而UPS电源实际上因散热技术以及功率设备等外在因素的干扰, 并不能真正达到容量的需求标准, 为此, UPS电源要想解决这一现状, 还需要使用并联技术。UPS电源使用并联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电能均流问题。UPS电源并联技术与直流电源并联技术相比较而言, 前者并联技术制定的标准更高, 一定要能满足各类逆变器所输出的电压频率、幅值以及相位等是一致的或者是相等的。UPS电源使用并联技术的过程中, 可逐步形成具备容错效果的冗余供电系统。当前UPS电源所使用的主要并联技术是集中式、分散式、从式、环链式以及无线式的控制技术等等, 这么多技术当中, 按照技术性能进行有效分析, 得出无线式的控制技术其起到的效果最佳。
1.3 整流技术
UPS电源功率过大时常会使用整流技术, 在功率特别大的位置会使用不同相位的整流技术。UPS电源里面使用整流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是操作原理非常简单, 其次是控制方法现已成熟, 功率比较高等等, 同样的也存有一定的劣势, 那就是谐波电流比较大, 运行的安全性较低。而为了确保不给电网带来干扰, 常会在实际运行时使用其他先进技术, 如滤波器技术等, 具体来讲就是把12 脉冲中的整流输入到谐波电流中, 直至其减值到6 脉以下。
2 UPS电源的可靠性
2.1 在线式的UPS电源
在线式的UPS电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能够直接消除电网带来的影响, 并且还能降低对负荷造成的影响。在供电电压平稳的状态下, 能够加快电网和其他设备的转换速度, 如电网和蓄电池之间的切换时间就为零。如果在供电过程中, 突然电压不能进行稳定供电, 这时在线式的UPS电源就会启动继续供电;如果供电电压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保持稳定供电, 电流则会直接通过突波抑制设备, 在整流设备里面直接转换成直流电, 然后再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 进而满足各类设备的实际需求。
2.2 后备式的UPS电源
后备式的UPS电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会发挥稳压设备功能, 改善当前供电电压的波动, 但是对部分进入电网中的干扰信号则不会起到相应的抑制作用。当供电突然中断或者是电压在170V以下时, 蓄电池就会直接利用逆变器为负载及时提供稳压交流电。而在供电电压较为稳定时, 电流在对旁路通道进行交流, 或者是转换了开关以后, 会开始直接为负载进行供电, 而逆变器则会停止工作, 这样一来就能节省不少电能。
2.3 互动式的UPS电源
UPS电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其互动式的UPS电源逆变器一直处于准备状态, 因此它运行时电流需要进行转换的时间非常短,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输出电压的可靠性。但是互动式UPS电源所使用的充电器, 一般是使用双向的变换器, 也就是说它实际充电效果不好, 将会直接导致UPS电源不能再继续得以正常使用, 为此, 在逆变器以及电池充电器里面必须要增设一个电力转换器, 然后再使用变向转换器来有效加快电池实际充电的速度, 在其处于停电状态的情况下, 变向转换器会直接替换逆变器, 也就是说电池中原来存储的电能会转换成交流电源中供应的负载。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 UPS电源技术性能以及可靠性都非常的突出, 因此被各种大型的场所或者是特殊区域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 UPS电源还能确保为各类设备提供优质供电服务, 确保电力相关设备可以稳定运行, 进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此, 对UPS电源技术进行有效掌握, 不仅能够使用可靠的UPS电源, 还能使电力系统得到优质电源。
参考文献
[1]吕燕春.UPS电源技术性能及可靠性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3, 01:29-31.
[2]董妍, 张翌旸.UPS电源技术性能及可靠性的研究[A].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 (上册) [C].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 2012:2.
浅析企业UPS智能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UPS;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Enterprise UP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Wang Qing
(Mingda Polytechnic Institute,Yancheng2243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enterprises of informatization depends on the extent deepened ceaselessly.Network uninterrupted operation as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and the necessary data server also became enterprise precious possessions.How to create a safe and reliable power supply environ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face.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he current lack of technical personnel i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o the soft rib of UPS product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actual ability is very limited.
Keywords:Enterprise;UPS;Data;Management
一、UPS的诠释及功能
UPS是一种不间断电源。故名思义,我们就可以猜得到它是一种电源,而且是一种提供持续的电源。也就是在市电中断之后,保持供电,让你的负载能达到不断电的目的。那UPS是否只有不间断的这个功能呢。或者除了供电的功能之外还有其他的功能呢?请看UPS四大功能解析:
(一)停电保护:
交流输入中断时UPS立即将电池直流电源转换成交流电继续供电。后备供电时间长短由电池容量、负载大小等因数决定。同时,智能型UPS通过网络管理卡,实现服务器(负载)自动定时关闭的功能。
(二)高低电压保护:
市电电压过高或过低时UPS内稳压器(AVR)将做适当的调整,使UPS输出的电压保持在可使用的范围,若电压过低或过高超过可使用范围,UPS将电池直流电源转换成交流电继续供电,以保护用户设备。
(三)波形失真处理:
由于电力经由输配电线路传送至客户端,各种机器设备的使用往往造成市电电压波形的失真,因为波形失真将产生谐波干扰设备,且会使电力系统变压器温度升高,一般要求失真率<5%,一般UPS设计失真率<3%。
(四)频率稳定:
市电频率分为50Hz/60Hz两种,所谓频率就是每一秒变动的周期,50Hz就是每秒50周次,中国是50Hz。发电机运转时受到客户端用电量的突然变化造成转速的变动将使转换出来的电力频率飘移不定,经UPS转换后的电力可提供稳定的频率。
对于UPS的这四个功能,作用都非常地大。因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是交流电,而交流电无论是电流还是电源都是都会产生波动。最显著的功能就是能够定时关闭服务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操作系统的稳定性。
二、通过PowerChute软件管理UPS
使用PowerChute集中管理UPS,用户只要写入需要管理的UPS及其他可基于SNMP管理设备的IP地址,PowerChute就能定期自动地在广域网层次上,对数量众多并且分散的UPS进行集中管理,从而保证电源保护系统的健康运行和整个网络的高可用性。可以设置断电持续时间,并自动关机。
PowerChute可以生成一系列的有关UPS的管理报表,为用户提供电源系统相关的详细、有效的资产管理工具,例如电池状况报告、目录式UPS详细信息报告、宕机时间报告、ODBC兼容可以定时自动更新的数据库和支持Microsoft的Word、Excel或者RTF格式的报告输出,并且UPS的运行状态超过预警值时自动E-mail通知网络管理员。
三、Network Managerment Card管理
网络管理卡通过交换机将UPS直接连接到网络,并提供对UPS的管理,避免了需要诸如服务器之类的代理。嵌入技术提供了优异的可靠性,并使UPS能够重新启动挂起的设备。通过web浏览器、Telnet或SSH分别管理 UPS。通知特性可在问题发生时通知您。对于受到保护的服务器,所包括的PowerChute Network Shutdown软件在延长停电发生时提供合适的无人照管关机。
参考文献:
[1]张亮,电气时代,UPS的原理与应用,2000年04期
[2]张广明,UPS十大技术现状,中国计算机用户,2004.10.第37-38期.36
[3]张广明,沈卫东、曲颖编著,UPS高可用供电系统设计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4]王其英,何春华,UPS供电系统综合解决方案,电子工业出版社
UPS技术 第12篇
因为社会的飞速发展与进步, 生活中众多的领域对电源供电的质量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了, 当然, 也伴随着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电源能源。如今, 我们对UPS的理解程度已远远超出了水力、风力、火力或者核发电等等传统的认识的局限, 这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如今的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固态电源系统的广泛应用与进步创造了条件, 现代的电力电子技术是20世纪里的一个重要技术, 它是集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技术以及功率半导体技术为一体的新学科, 电力电子器件作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 经过了不控、半控、全控的历程后, 正往大电流、智能化、高耐化、全控型的方向前进。
为了实现固态电源的低污染、高性能, 高频化的电源越来越得到普及, 而高开关频率的电子器件是高频化电源设计的最关键, 这种依赖关系迫使它往高频化的方向发展, 那些比较传统的电力电子器件现如今已远远达不到这种高开关低耗能并有着优良导热性的要求, 为适应电力电子未来发展的方向, 人们不得不重新寻找适应它的新材料, 例如碳化材料的高耐压大电流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将电力电子技术。
2 电源并联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
把多个电源并联在一起, 让他们稳定得运行起来想必是件挺困难的事情, 因为电源所输出的是正弦电压, 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要保持每一台所并联电源输出电压的频率、相位以及幅值, 否则在电源并联之间会形成巨大的负载电流一环流, 使得并联系统处在崩溃状态, 但是如果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就可以让正处于并联状态电源输出电压的频率、相位以及幅值保持一致, 从而有效地阻止了此环流。现如今有主从控制、集中控制、分散控制、无互连线分散控制等等UPS的并联系统控制。实际上, UPS的并联其实就是所组成UPS的逆变器之间的并联, 因此, 探究逆变器并联的控制是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
2.1 主从控制的方式
在主从控制的方案里, 在并联逆转器系统的其中一台是电压控制型的, 它的输出就相当于电压源, 我们把它叫做主模块, 并联系统的输出电压就是他所支撑着的, 其余的逆转器都是作为电流源输出的, 我们称他们为从模块, 其中它把主模块的输出电流作为自己的电流指令。
主从控制比集中控制少了集中控制中心, 所以主从并联系统比集中控制的可靠性要高, 可是从模块们还需要在并联的主模块里获得电流指令, 但要是还要考虑在线热插拔功能实现的话, 控制其逻辑是比较复杂的, 因此, 也实现不了其真正的模块化。
为了是主从并联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当模块发生故障时, 可以采用通过硬件软件的方式, 让其余的从模块进行竞争而产生个新的主模块的控制方案, 不仅可以避免因主模块失效而造成的系统崩溃, 还可以继续运行, 同时也是逆变器并联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
2.2 集中控制方式
在集中控制方式里, 有个集中并联控制单元, 他把搜索到的相位以及市电频率当做基准, 然后结合某个输出电压的基准, 并且会对每一台逆变电源下发出所检索到的交流基准指令, 然后每个并联逆转器根据搜索的负载电流的平均值与自身的情况输出电流, 并且计算出电流的偏差。如果每个并联单元都是被一种信号控制的情况下所输出的电压频率与相位没有很大的偏差, 就可以判断出因为电压的幅值不相同所造成的每个并联逆变器单元的偏差, 因此, 把这种电流的偏差当做电压指令的弥补在各电源里, 用来消除掉电流的不平衡的问题。
在这个方案里, 因为每个并联着的逆转器里都有电流环, 所以可以获得比较不错的动态与静态均流的效果;此外, 因为在平均的电流里会有50Hz甚至更高频率的信号, 只有确保传输此信号的传输介质具有很高的传输宽带才能使每一台逆变器做到均流准确。所以才会特别容易被干扰到, 进而严重威胁到并联系统的安全运作。
2.3 分散逻辑控制的方式
在分散逻辑控制的方案里, 所有参加并联逆变器都是相同的, 没有集中控制中心, 逆变器的均流控制都是根据并联运作的逆变器间的通讯总线来完成的, 通过总线, 并联状态下的逆变器互相传递消息, 以呈现出每台逆变器输出负载均流以及输出的电压锁相和其相联系的逻辑转换。
分散逻辑控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分散控制方式是下垂特点的控制方式, 这个方式及时借助了电力系统里的同步发电机并联式后的方式;另一种是利用均流总线分散的控制方式, 也就是每个并联的逆变器都需要经过均流总线来获得其余并联模块的各种信息, 并且根据这个信息调整自身输出的幅值与相位, 以至于是最后的负载均分得到一定的满足。
2.4 无互联线时并联控制
因为在分散逻辑并联控制的方案中各个逆变器电源里有太多的互连线, 而且容量大设备并联的时候互连线之间的距离比较远, 干扰也比较严重。但是可以采用无互连线的并联控制方案,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相对完善的并联系统中的逆变电源独立控制, 还能够在结构与容量都不同的电压型逆变电源之间或者公共电网和逆变电源之间形成负载均分控制以及并联运行控制。所以成为取消逆变电源间的均流互联线最为优秀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坚.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 (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孔祥强, 杨前明, 李瑛, 王如竹.天然气驱动小型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效益分析[A].2005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年
[3]张钢, 刘志刚, 沈茂盛, 刁利军.组合式变流器错时矢量调制技术及并联控制方案[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08年02期
[4]张立, 赵永健.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年9月
[5]王其英, 何春华.UPS不间断电源剖析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年
[6]黄探宇.高可靠性集中热备份UPS供电系统.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年
[7]何仰赞, 温憎恨, 王腹瑛, 周勤慧.电力系统分析 (下) .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