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统战部长在教堂落成典礼上的演讲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统战部长在教堂落成典礼上的演讲(精选7篇)

统战部长在教堂落成典礼上的演讲 第1篇

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很高兴来到这宽畅、明亮的大教堂里与大家一起参加落成典礼,我们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以及区级机关有关部门的领导能够与广大的基督徒们聚集在一起分享这美好的时光也感到非常的荣幸。对冯家溇教会的广大信徒能拥有这样漂亮的教堂表示衷心的祝贺。

各位朋友,我们萧山的基督徒们都能到像这样宽畅、明亮的教堂里聚会也是我们的真实心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区委、区政府始终关心和支持着全区的宗教事业,1984年落实宗教房产政策,其中基督教活动场所就有48处,总金额达20多万元。为了解决广大信教群众的聚会场所问题,近年来我们又在经济发展严重缺地的情况下作了很大的努力,光去年一年就帮助了21个场所进行扩建,扩建面积达到6838平方米。区委、区政府也非常关心广大信教群众的生产生活,去年我们就慰问了43名基督教界人士和11户生活比较困难的基督教信徒家庭,落实慰问金15400多元。区委、区政府始终认为,我们基督教的广大信教群众是萧山广大劳动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萧山的经济、社会、文化和道德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江宁丝绸、以勒纺织、中誉控股、恒达钢构、杰牌控股、道远化纤等许多有名的企业集团都是我们基督徒所创办。我们广大教徒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等行为也为我区的社会道德建设作了很好的示范,我们广大的信教群众也积极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如我们冯家溇教会在情系西部献爱心、为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募捐、对困难信教家庭帮扶等活动中都作出了很好的榜样。

当然,由于“文化大革命”等原因,我们有一些信教群众对政府的关心和帮助还不理解,有的还认为党是无神论者,对我们总是排斥的。其实,我们虽然信仰不同,但我们都强调互相尊重。作为个人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信仰,作为政府我们保护每一个人的信仰自由。有人说:既然信仰自由为什么政府对我们管得这么紧,管得这么严,我说这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

一是防止境外反华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大家知道,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不断发展,去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8万亿人民币,中国的强大使不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担心,也很害怕,他们担心中国的和平崛起,会对他们的霸权造成威胁,比如美国,就怕中国发展以后,它在世界上就不能说了话算数,就千方百计想让中国不稳定,不能一心一意搞建设。西方的一些反华势力就利用宗教来搞渗透,来破坏我们的稳定局面和经济发展,这是我们要防止的。我们萧山基督教地方教会有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好传统,在解放初期的时候,我们有效地抵制了国外反华势力的渗透。但是最近几年,这个方面的问题有些不正常,我们发现有极个别的所谓的负责人,经常与境外联系,有的甚至接受境外势力的捐助。我们就曾经收到过美国的、香港的一些不是很正统的宗教势力向我区一些基督徒发来的慰问信、函电,我们也看到不少在我们萧山发生的事情很快就被歪曲,并在英特网上出现,给美国攻击我们中国提供了口实,这是我们要防止的。

二是防止邪教利用宗教进行犯罪活动。最近几年,国内外的邪教都比较猖獗,国内有如邪教、东方闪电、实际神等等;世界上邪教的危害也屡禁不止,如日本的奥姆真理教信徒1995年3月20日在东京地铁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案,导致12人死亡,5500多人受伤。还有像“统一教会”,它强调对教徒实施思想控制,提出教徒要为“真正的教父”文鲜明献身。文鲜明不但利用传教之机玩弄女性,还大肆聚敛钱财,他在美国拥有110多家大小企业,一年的赢利达7亿多美元。在萧山我们也发现有极少数人企图通过宗教来达到自己个人的目的。这是我们绝对不允许的。

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宗教问题。防止境外反华势力的渗透,确保我们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要防邪教,保持萧山各个宗教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说,只要是纯粹的信仰,我们的党委、政府绝对不会过多地来干涉大家。今天我们在座的大多是冯家溇的信教群众,我们什么时候来干扰过大家呢,我们来这里每次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和热情的接待,我们之间可以说是无话不谈,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人民政府是人民群众的政府,是来为大家服务的,有什么好怕呢?!只有那些不够光明正大的人,或者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才会怕政府,光明正大地传福音,为什么还怕大家来听听呢?!最近有人在说,聚会场所不能让信仰不同的人进来,那我想问,你怎么样让更多的人来信仰至高无上的神呢?!所以我听后感到非常惊讶,《圣经》要大家把福音传给每一个人,可他却不想让不同信仰的人进来听听。这个人之所以说这样的话至少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不是真正的信徒,不能真正贯彻《圣经》的意志;二是他别有用心,他心里有鬼,见不得人。所以对这些事情,我们要擦亮眼睛,正确分析。

各位朋友,我们希望萧山的各大宗教都能健康地发展,希望广大信教群众都能像我们今天这样在宽畅、明亮的场所里过美好、宁静的宗教生活。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也想在这里向我们全区的广大信教群众提两点希望,并通过你们能使广大信徒共同努力:

一是希望大家能有更宽广的胸怀来爱一切。

我不是信徒,可《圣经》我也常常在看,从头到尾我读过两遍,第一遍是读大学时,第二遍是到统战部后,可能远不如大家理解的深透,但我知道,爱是基督教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圣经·哥林多前书》里面说:“你们所作的都要凭爱心而作。”还说:“唯有爱心能造就人。”我为什么要提出希望大家能有更广阔的胸怀来爱一切呢?因为我们看到萧山现在信徒里面有那么一些人,在这个方面是做得不够的。比如,同样是信教的群众,却有很多人谈不到一起、走不到一起、坐不到一起来,有的教会场所拼命把其他场所的人拉到自己这里来,攻击人家如何如何不好。大家都是读同一本《圣经》,信仰同一个神,但是同样信仰的人都不能够爱,我们怎么去爱全世界的人呢?所以要使全区的信徒和睦相处,我们必须有更广阔的胸怀去爱一切。

二是希望大家更加包容、更加忍耐。

包容和忍耐也是《圣经》所倡导的一种伟大精神。《圣经·马太福音》里面说:“有人打你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想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要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马太福音》还说:“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可是我们现在不少信徒离《圣经》提倡的这种精神差距很大。比如说,“文化大革命”,整个社会都遭受了灾难,信教群众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我们的许多干部也同样受到了错误的打击,包括我们的国家主席都被冤屈至死。但是我们说历史过去了,我们应该向前看。可我们有些信徒就是耿耿于怀,对这些事情解脱不了,好像认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政府亏欠我们了,我们现在要和你划清界限,这样的胸怀是很值得探讨的。我们有的信徒还以暴力来对抗法律,对执法的人员大打出手。这些事情发生以后,连社会上的群众也在讲,现在的信徒怎么啦?不像信教徒。当然我们也不排斥有些是混在信教群众里的不法之徒,但是我们也确实看到有一些信教群众在那里动手动脚。所以我们说对照圣经里的要求,这样的信徒差距很大。所以我希望萧山的基督教信徒能够包容一切,能够忍耐,只有这种包容的精神、忍耐的精神,才能完成使命。《圣经》里讲了,人是有原罪的。按照神的意志需要耶稣和每一个信徒去传福音,来拯救人类。但是如果我们这一点忍耐、包容精神都没有,作为一个信徒,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呢?!所以我真心地希望:

1、宗教内部要爱、要包容,不能因为对《圣经》的不同理解而互相排斥,互相仇视,这是违背《圣经》精神的,也是违背基督精神的。如果我们萧山的每个镇街都有像这样漂亮的一两个教堂,我们广大的信教群众都能在这样宽畅明亮的教堂里聚会,那是非常美好事,可有不少信徒不想这样,相信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2、宗教也要与社会相适应,也就是说宗教要爱社会,要包容社会的一切。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证明,宗教什么时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什么时候就发展,什么时候相违背,什么时候就衰落。据我所知,基督教曾经三次大规模地向中国传教,分别是在唐朝、元朝和清朝,但是都大起大落,都与当时是否与社会相适应相关的。比如说清朝的时候,基督教进来后,与中国的传统礼仪发生了矛盾,就是信教以后能不能继续拜祭自己的祖先等,梵帝冈当时规定不能再继续拜祭,结果康熙皇帝下令禁教,结果已经发展了几十万的基督教一下子全部消失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宗教的发展只有与社会相适应了,被社会上的人们所接受了,才能发展,如果你格格不入,想自成一套,这样的宗教在社会上肯定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我希望萧山的基督教能够与社会相适应,能够包容社会的一切。

3、宗教与政府相协调,要理解政府,我们不能忘记“文革”时期人治带来的祸害,所以我们拨乱反正,健全法治,要依法治国。但是我们现在基督教中有一些人不想依法信教,不想依法接受管理,难道还要回到以前人治的老路上去吗?我们说信徒依法信教、政府依法管理,这是宗教与社会之间,各大宗教之间平安相处的最基本的前提。如果失去这一点,我们的社会就会大乱,我们要有真正的信仰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希望在座的信徒们能够共同努力,不要因为少数人的非法行为影响萧山基督教的声誉和健康发展。前几年的非法活动出现以后,萧山的基督教声誉就受到了很大影响。以前不少干部、群众对基督教的总体评价是很好的,认为基督教是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的,对社会风气的导向、对经济建设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前几年的非法活动一产生,不少群众和村干部就说了,怎么现在基督教变成这个样子了?非法活动、违法活动把整个基督教的形象破坏了。所以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对少数人的非法活动能够坚决抵制,对违法活动给予坚决制止。现在我们的党委、政府考虑到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我们尽量予以劝导、说服、教育,尽量避免冲突,但是现在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政府软弱,怕信教的人多了就不敢来动。其实他们错了!我们是怕伤感情,是希望政府和信教群众能够融合、和睦。但是法律也是有底线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告诉这些人,一旦你走上邪路,法律是绝不会容忍的。

朋友们,《圣经·以弗所书》里说:“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所以,我真诚地希望我们萧山的广大基督教信徒能像《圣经》所说的那样,真正发扬爱心、宽容、和平、忍耐等精神,让我们放弃对立!放弃仇恨!放弃敌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以对话求理解,以共识求团结,以包容求和谐”,使我们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让我们拥有各种不同信仰的人们能经常联络,和睦相处。

谢谢大家!

统战部长在教堂落成典礼上的演讲 第2篇

这座雕像的作者是中国雕塑家雷宜锌,他的方案是从全世界52个国家2000多位雕塑家的900多个方案中脱颖而出的。

当天,第一夫人米歇尔、副总统拜登及其夫人吉尔以及马丁·路德·金的家人也参加了揭幕仪式。组织者估计有5万人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

THE PRESIDENT: Thank you very much.(Applause.)Thank you.(Applause.)Please be seated.An earthquake and a hurricane may have delayed this day, but this is a day that would not be denied.For this day, we celebrate Dr.Martin Luther King, Jr.’s return to the National Mall.In this place, he will stand for all time, among monuments to those who fathered this nation and those who defended it;a black preacher with no official rank or title who somehow gave voice to our deepest dreams and our most lasting ideals, a man who stirred our conscience and thereby helped make our union more perfect.And Dr.King would be the first to remind us that this memorial is not for him alone.The movement of which he was a part depended on an entire generation of leaders.Many are here today, and for their service and their sacrifice, we owe them our everlasting gratitude.This is a monument to your collective achievement.(Applause.)

Some giants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like Rosa Parks and Dorothy Height, Benjamin Hooks, Reverend Fred Shuttlesworth ?-they’ve been taken from us these past few years.This monument attests to their strength and their courage, and while we miss them dearly, we know they rest in a better place.And finally, there are the multitudes of men and women whose names never appear in the history books ?-those who marched and those who sang, those who sat in and those who stood firm, those who organized and those who mobilized ?-all those men and women who through countless acts of quiet heroism helped bring about changes few thought were even possible.“By the thousands,” said Dr.King, “faceless, anonymous, relentless young people, black and white„have taken our whole nation back to those great wells of democracy which were dug deep by the founding fathers i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To those men and women, to those foot soldiers for justice, know that this monument is yours, as well.Nearly half a century has passed since that historic March on Washington, a day when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gathered for jobs and for freedom.That is what our schoolchildren remember best when they think of Dr.King-? his booming voice across this Mall, calling on America to make freedom a reality for all of God’s children, prophesizing of a day when the jangling discord of our nation w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a beautiful symphony of brotherhood.It is right that we honor that march, that we lift up Dr.King’s “I Have a Dream” speech ?-for without that shining moment, without Dr.King’s glorious words, we might not have had the courage to come as far as we have.Because of that hopeful vision, because of Dr.King’s moral imagination, barricades began to fall and bigotry began to fade.New doors of opportunity swung open for an entire generation.Yes, laws changed, but hearts and minds changed, as well.Look at the faces here around you, and you see an America that is more fair and more free and more just than the one Dr.King addressed that day.We are right to savor that slow but certain progress-? progress that’s expressed itself in a million ways, large and small, across this nation every single day, as people of all colors and creeds live together, and work together, and fight alongside one another, and learn together, and build together, and love one another.So it is right for us to celebrate today Dr.King’s dream and his vision of unity.And yet it is also important on this day to remind ourselves that such progress did not come easily;that Dr.King’s faith was hard-won;that it sprung out of a harsh reality and some bitter disappointments.It is right for us to celebrate Dr.King’s marvelous oratory, but it is worth remembering that progress did not come from words alone.Progress was hard.Progress was purchased through enduring the smack of billy clubs and the blast of fire hoses.It was bought with days in jail cells and nights of bomb threats.For every victory during the height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there were setbacks and there were defeats.We forget now, but during his life, Dr.King wasn’t always considered a unifying figure.Even after rising to prominence, even after winning the Nobel Peace Prize, Dr.King was vilified by many, denounced as a rabble rouser and an agitator, a communist and a radical.He was even attacked by his own people, by those who felt he was going too fast or those who felt he was going too slow;by those who felt he shouldn’t meddle in issues like the Vietnam War or the rights of union workers.We know from his own testimony the doubts and the pain this caused him, and that the controversy that would swirl around his actions would last until the fateful day he died.I raise all this because nearly 50 years after the March on Washington, our work, Dr.King’s work, is not yet complete.We gather here at a moment of great challenge and great change.In the first decade of this new century, we have been tested by war and by tragedy;by an economic crisis and its aftermath that has left millions out of work, and poverty on the rise, and millions more just struggling to get by.Indeed, even before this crisis struck, we had endured a decade of rising inequality and stagnant wages.In too many troubled neighborhoods across the country, the conditions of our poorest citizens appear little changed from what existed 50 years ago-? neighborhoods with underfunded schools and broken-down slums, inadequate health care, constant violence, neighborhoods in which too many young people grow up with little hope and few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Our work is not done.And so on this day, in which we celebrate a man and a movement that did so much for this country, let us draw strength from those earlier struggles.First and foremost, let us remember that change has never been quick.Change has never been simple, or without controversy.Change depends on persistence.Change requires determination.It took a full decade before the moral guidance of Brown v.Board of Education was translated into the enforcement measures of the Civil Rights Act and the Voting Rights Act, but those 10 long years did not lead Dr.King to give up.He kept on pushing, he kept on speaking, he kept on marching until change finally came.(Applause.)

统战部长在教堂落成典礼上的演讲 第3篇

各位, 此时此刻, 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 要重新开始。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 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 图书馆有那么多书, 也许我看的, 不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 我们要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 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再比如说, 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 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 一辈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虽然我们在北大的时间有四年, 听起来很长很长, 但它和北大的容量比起来, 实在是太短了。等你们毕业后, 你们才会意识到, 这4年, 原来如此快地就过去了。但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 你们当中有很多人还会继续留在北大学习、工作, 这个遗憾还有机会来弥补。即便是你们工作了, 要走上工作的岗位, 北大依然是你们的北大, 它永远欢迎你们回来。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 到这儿来做演讲的最受欢迎的校友代表是两个人, 一个是俞敏洪, 一个是李彦宏。我觉得其实学校经常请这样的人回来做毕业致辞是一个不太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呢?当然他们很好, 但是他们会让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的几年里, 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他们太优秀了。我相信, 你们当中有不少人, 将来比他们更棒, 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数同学会进入一个自己说了不算的单位, 抛开“北大”两个字, 从一个很普通的起点开始, 积累你的人生和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 今天我的出现, 就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了。

既然我代表了这种要进入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从零开始积累的这样一种存在,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经验。其实15年前, 和大家一样, 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 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学的是德国语言文学, 那个专业完全不是我自愿选择的, 我一点都不喜欢德语。然后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去了神华集团, 一个卖煤的公司, 虽然说我是那个公司的元老, 但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怎样发展, 我一点都不想去卖煤。

话说回来, 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么, 但我很清楚我要什么, 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个经验。我在北大三年级的时候, 参加了北大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个专题片, 叫《中华文明之光》, 在做嘉宾主持的时候, 有一天, 我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 然后那个灯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闪亮。在那一刻, 我对自己说, 嘿, 这是我想要的。两年之后, 也恰恰是我毕业那年, 我分配到神华公司那一年的暑期, 突然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面向社会招聘了, 于是我感觉机会来了, 我就去考试, 最终我走上了今天的这条道路。

我觉得我最应该感谢北大的, 是主业之外的那么多丰富的选修课, 是课堂之外的那么多的活动, 让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虽然那一年暑假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招聘空前绝后, 但是我还是想说那句已经被人嚼烂了的话, 那就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准备, 其实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 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在15年后, 要我总结我的成功是从哪里来的, 我觉得这点是最根本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和“我要什么”。

拿做新闻来说吧, 其实做新闻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 然后是一个电视人, 再然后才是一个主持人。这个排位有多重要呢?它会让你在面临很多的选择的时候, 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条路。比如说在10年前, 大多数的主持人是不愿意去当现场记者的, 因为这显得不够大牌。坐在演播室里多有范儿, 到前方去, 不是做一个普通记者做的事情吗?但是由于我的内心清楚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 所以在那时, 我做了大量的直播工作, 有的很有影响力, 有的则完全没有影响力。等到十年之后, 大家都发现新闻现场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时候, 我已经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经验。我之所以能做这样的选择, 正是因为我清楚, 我首先是个新闻人。

在直播的现场, 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你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候你也许必须得通过自己卖一个破绽, 保证一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在这时候我会选择行内认可大于观众认可。因为我知道, 我是一个电视人, 这比做一个完美的主持人来得更加重要, 而电视直播本身是一个合作的系统。

当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有人说, 嘿, 你来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吧, 这样会让你有更多的收入和更广泛的影响力, 我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个新闻人。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 当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定位的时候, 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这么多年里我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 经常有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生的事业呢?你是很幸运的。我的反驳通常是这样的:如果, 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 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 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 而是待遇好的请问, 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 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 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

基督教堂新堂落成典礼讲话稿 第4篇

2013年 5月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牧长,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 我很荣幸应邀参加黄桥基督教堂新堂落成典礼,首先,我谨代表黄桥镇党委和镇政府,对参加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黄桥基督教堂的落成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我镇的经济建设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了实现“打造副中心、建设小城市”目标,2010年,镇党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镇宗教事业的发展,将黄桥基督教堂建设作为我镇对外交流的形象工程,详细勘察、精心规划、重新选址,高标准、严要求实施重建。教堂的落成,不仅满足了广大基督教信徒对宗教活动的需求,而且也将是黄桥镇风景旅游中的新亮点,更是镇党委和政府重视基督教的充分体现。回顾以往,正是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统筹安排,以及建设单位的精心施工,终于迎来了今天这么气势宏伟、规模盛大的庆典活动。

在这庆典时刻,我对黄桥基督教堂的各位同工提三点期望: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教堂已经落成了,希望广大基督教徒应当懂得珍惜,不能满足于有了一个高大威严的教堂,更应当努力打造一个规范化、属灵化的教会。教会要加强组织管理的能力,做到制度健全、领导有方、合理安排,按着《圣经》教导牧养群羊,严防外来渗透、严防邪教干扰破坏,使教会在社会主义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各位基督教教友要把握学习机会,不仅要多学习《圣经》真理知识,也应当经常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多了解宗教政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懂真理、守国法的好信徒、好公民。

二是牢记使命意识。基督教的各位同工同道,你们不仅是一位有信仰的信徒,更是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通过勤劳、科学致富,为黄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尽上自己的一份力。你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努力将黄桥基督教堂打造成模范实践“三自原则”的新典范、传播中外优秀文化的高平台、凝聚中外信众最可信赖的精神家园、服务地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力量。今年上级宗教部门部署了“教风建设年”的主题活动,希望广大基督教的教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爱心,努力服务社

会、服侍他人,将“上帝爱世人”的心意,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用一句《圣经》上的话说:“有了爱弟兄的心,还要加上爱众人的心。”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称职、作光作盐的基督徒。

三是教派和谐共处。黄桥基督教会是一堂两用,由主日和安息日两个不同的教派所组成的,教派之间当本着上帝的大爱,应当以彼此相爱的心,做到同工之间互相尊重、彼此谦让,搞好教会的自身团结,达到教派之间的和谐共处,在世人面前维护好基督教的自身形象。首先自己要有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其次允许别人有自主权,不能强迫别人服从自己;最后要善于与别人友好合作,协调关系,组织成和谐的整体。这样不仅有益于教会的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爱的氛围,更有利于基督福音的广传。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欢乐!

在社区落成典礼仪式上的讲话 第5篇

晴日暖风生喜气,绿萌幽草胜花时。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热情庆祝城关镇东关社区乔迁新址。在这里,我代表城关镇党委、人大、政府向东关社区乔迁揭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应缴参加今天乔迁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几度东风催世换,千年往事浪淘沙。东关社区是一片发展的沃土,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居民勤劳而充满智慧。特别是东关社区成立以来,立足于扎实的根基,沐浴改革的春风,东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两委”班子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以构建和谐东关为目标,大力推行“工业当家,商业引路,牧工农一齐上”的发展战略和“打造支柱产业,提升商贸档次、创建文明社区”的发展思路,率领社区上下励精图治,抢抓机遇,务实奋进,使发展的东关展现了迷人的新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驶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商贸优势进一步巩固,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唯有开拓,才能发展;唯有创新,才能跨越。

雄关漫道其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东关社区“两委”班子,挖潜筹资,励精图治,建起社区新办公大楼,在全镇16个社区(村)阵地建设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东关社区乔迁既是社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社区经济实现新的腾飞提供了更好更高的平台。现在,东关社区又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希望东关社区以这次乔迁为契机,深入开展“新社区、新作风、新形象”主题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绩突出、作风优良、务实高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创建学习型社区、服务型社区、效率型社区。努力塑造勤政为民的公仆形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清正廉洁为民掌权,夙兴夜寐为民工作,脚踏实地为民办事,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使新的社区成为展示东关干部新形象,新风貌的平台,成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居民的平台。今天,进入新社区大楼办公的社区“两委”班子,作为8000多东关社区人民谋利的服务团,肩负着新的开拓重担,肩负着跨越发展的重担,肩负着东关社区人民的重托,希望东关社区和全镇其他的15个社区(村)“两委”班子都要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按照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踏上新的征程,进行新的创业,实现新的飞跃,开创东关社区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孔子像落成典礼上的讲话 第6篇

县领导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2周年的纪念日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在**中学隆重集会,举行孔子雕像的落成典礼及揭幕仪式。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对**中学孔子雕像的落成揭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举世敬仰的“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表示深深的敬意!

**历史悠久,建县已有1500年,是崇文尚学之乡。**中学作为我县的唯一一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是我县教育的龙头学校。近几年来,**中学坚持“德育作先导,全面育人,整体发展”的办学原则,努力践行“励志、笃行、厚德、博学”的校训,老师勤奋耕耘,苦心钻研,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取得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不断上升,教育管理迈上新台阶,连续四年被市教育局评为高考优胜单位等的好成绩。就在**中学正在向着建设省一级优质学校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由我县热心教育的爱心人士**先生捐赠给**中学我们中华民族至圣先师孔子像,这真是给**送来了及时雨!选择在孔子诞辰日在这样一所学校举行孔子雕像落成暨揭幕仪式,意义重大,她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孔子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

孔子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是全人类的精神导师。这尊孔子标准像象征着我们老师的伟大品格、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诲人不倦的崇高职业道德。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所创建的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十九世纪,孔子思想传入欧洲,开始产生世界性的影响,美国著名诗人、哲学家爱默生称赞孔子是“全世界民族的光荣”。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就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代名词,可以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孔子开始的。今天**中学请来孔子石像,继承孔子的伟大精神,这种追远怀古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更值得全县所有的文化教育部门学习。

统战部长在教堂落成典礼上的演讲 第7篇

我很荣幸能在这个下午与你们相聚在“the Baccalaureate”这个古老的仪式上。我今天的任务是给予你们一些最后的建议,而你们的任务则是让这些话语(病毒式地)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但是首先,你们要先填好你们的“Baccalaureate Bingo (游戏)”的卡片。

自从你们4年前来到这座校园起,你们就似乎注定将成为一个不寻常的群体。我们第一次相聚并不是在300周年剧场(译注:即哈佛园内纪念教堂与怀德纳图书馆之间的草坪)的阳光下,而是在暴雨停电后的科学中心。你们在那里玩着扑克牌和香蕉拼字游戏、吃着应急的披萨饼,并在一个完全不同于你们想象的场合初识彼此。当时没人知道我们会步入一个怎样不同的境地。一个星期内,整个世界遭遇了自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几个月内,奥巴马的成功当选让你们中的许多人涌上了哈佛广场的街头。接下来的4年我们见证了一连串的灾难海啸、地震、石油泄漏、革命、庞氏骗局、传染病。而我们所经历的天气即使是在新英格兰也算是奇怪的了我们在泥泞中欢庆哈佛的375岁生日、在那个是冬天的冬天踏过两倍于平常的积雪,并在这个不算冬天的冬天穿着短袖走过哈佛园。

你们很特别,很幸运

通过一系列“第一”和“最后”的交汇,你们也见证了哈佛的改变。你们是多年来第一届在没有提前录取的情况下入学的学生、第一届享受我们当前的助学金系统的学生、最后一届采用“核心教程”(译注:自2013届起,哈佛本科学生的博雅教育必修课程由原有的“核心课程”即CoreCurriculum全面转为“综合教育”即GeneralEducation)的学生、第一届在洛克菲勒国际经历基金的支持下国外游学的学生、最后一届经历在寒假后期末考试的创伤的学生、第一届使用智能卡的学生、最后一届使用@fas.harvard.edu邮箱(译注:自2013届起,哈佛本科学生的邮箱地址由原来与文理研究生院共用的fas.harvard.edu即文理学院前缀改为独立的college.harvard.edu)和纸质学生手册及课程评价指南的学生、最后一届由非正式的开学典礼启示大学生涯的学生、第一届带领一支常青藤篮球队在全国女子邀请锦标赛中取得胜利的学生、50多年来第一届将男子篮球队带入全国大学运动协会(NCAA)赛事的学生这一切都向大家证明了你们作为最后一届享有热早餐的学生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你们之间产生了一位马歇尔学者、四位罗德学者,并在哈佛一耶鲁橄榄球赛中保持全胜。

谁能想到,你们现在即将步入的这个世界要和四年前的那个世界这么不一样呢?不过我确实预想你们会从那些在停电时打牌的孩子们成长成非常不同的人,而你们也证实了我的预想。

你们尝试了许多新事物你们当中的一员告诉我学习划艇改变了他/她的生活,你们学习了斯瓦西里语、乌尔都语和梵文,你们积极探索如何教授印度的孩子们预防性医疗的意义,你们与智利的孩子们一起参与了2010年的灾后重建,你们变得更加善于合作并富有创业精神,你们发起了“哈佛大思想(Harvard Thinks Big)”(译注:即2012年由学生发起的10位哈佛教授仿照TED演讲形式的10次演讲),你们针对“占领”运动制作了公共政策信息表,你们发起了一个鼓励社区工作的网络平台,你们通过“科学女生协会”分会的建立鼓励剑桥当地学生学习数学与科学,你们把昆西烧烤店(译注:Quincy Grille,即昆西学院晚上由学生管理的小吃店,提供薯条、炸鸡柳、炸莫扎瑞拉奶酪等)变成了全部河畔学院(译注:即River House,哈佛大学位于查尔斯河畔的九所住宿学院)共有的夜宵聚集点,你们创始了本科学院的第一个法语剧社,你们在大雨中表演了《欢乐颂》,你们在这座教堂的走廊里给了我一段即兴的小夜曲,你们在苏格兰的小岛上研究生命的起源,你们还在热带雨林中的火山里迷失又被找到。

你们的确不同寻常,但是你们在周四的毕业典礼上是否应当怀着“自己不同寻常”的想法毕业呢?前哈佛文理学院院长杰里米诺尔斯(Jeremy Knowles)曾经在你们上几届的学长们开学时告诉他们,教育的主要意义(甚至是全部意义)是让你能知道别人是否在说瞎话。迄今为止,这是我所见到的对博雅教育的怀疑与批判精神最好的概述。还有什么比能够辩伪存真更符合我们的校训“真理”二字的呢?

认为我们自己不同寻常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瞎话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真的,所以难以察觉。你们都很杰出。我4年前说过,你们没有一个人是招生办公室的失误,而你们也通过这4年的辛勤努力证明了这一切。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你们拼得了你们今天的坐席,而我们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也会庆祝你的这些成就。但是在我们完全进入毕业季的疯狂中前,我想先暂停一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讲你们的不同寻常,讲讲另一个平行的事实,那就是你们和我都同样无比的幸运。

全世界大约有1.2亿21岁的青年,而只有1551人将在几天后从哈佛毕业。这种机遇的比例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样的。这让我们明白这个世界有多么不公平。无论我们有多努力、征服了多少苦难,我们最终能够来到这里总是有一点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在里面。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首先幸运地出生在了西方发达国家,接下来则是一系列其他的机缘巧合我们的父母、学校、朋友、健康、助学金,或是一本儿童画册,或是在我们之前争取教育权利的先辈,或是直接向我们提供帮助与指引的人们,或是那些改变我们想法或感动我们内心的事情。我们今天聚集在这座教堂,这座高等教育的圣殿,但是这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机缘巧合而决定的。

而事实是,我们并不会那么轻易地认识到这点。我们总是喜欢用逻辑去看问题,哪怕是随机的事件,我们也会用逻辑与因果论去套用。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通过解释我们总是意识不到我们在编故事这一现象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总是选择相信这些故事。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的英才教育/社会(meritocracy)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最高等学府和自由社会顶层精英的成员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取得这些成就的故事。哈佛在1930年代通过以考试为基础的奖学金项目以及对优秀学生的破格录取让这个理想变得愈发神圣。这改变了哈佛大学、改变了成千上万个学生的命运,也让你们得以来到这里。

Hold住你的好运

但是问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会可能会看起来像是固有的权利机会是我们的,因为是我们争取来的。于是我们逐渐忽视巧合的作用,我们不再去想事情可能会往另一个方向发展。如果爱意味着永远都不用说对不起哈佛学生们都很清楚(译注:“爱意味着永远都不用说对不起”是1990年电影《爱情故事》的经典台词,而因该电影情节与哈佛相关,哈佛本科学生的入学传统之一是统一观看由CrimsonKey协会背景搞笑解说版《爱情故事》)那么运气就意味着永远不认为什么是应得的。

4年前,当世界还一片繁荣时,大量的毕业生们都去华尔街工作,运气看起来没那么重要。似乎一个哈佛毕业生就应当在金融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一切。但一位2009届的毕业生说这个改变是幸运的,因为解放了他,让他可以不去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另一位毕业生则说这让他有借口去追寻自己的志愿。这场变局让许多人得以重新定位自己,去从事公共服务、艺术、研究的工作,去怀抱着理想闯荡。

多年来我一直告诉学生: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做对你意义重大的事情。这可能是金融,但也可能是别的。在尝试A计划之前,不要去执行你那安稳的B计划,哪怕A计划看起来机会很渺茫。我称之为停车位人生理论:不要因为怕找不到更近的停车位就停在离目的地十条街远的地方。去你想去的地方,实在不行,你总是可以回到你应该去的地方。

或许因为我所站的讲台本应是一位清教徒牧师的位置,我开始在想哈佛的创始人的语言中的“上帝的白白的恩典”。好运并不是我们应有的权利,而是被赐予我们的。我们获得恩典并不因为我们比别人做得更好,甚至并不因为我们好,而是随意赋予我们的。就像麻省重要的清教徒约翰科顿(John Cotton)所说,我们“被泼洒着恩典的祝福”。如果回到1636年,我站在这里的话,可能不会被算作是“被泼洒着恩典”的一员,因此我感激我们身边的英才教育/社会(meritocracy)。两者我们都需要。

接受运气可以解放我们。其实我们越不去想运气,就越会担负想要去变得不寻常的压力,就越要面临在所谓“成就的竞技场”内竞技的恐惧。作家沃尔特科恩(Walter Kirn)在他的作品《迷失在英才体制中(Lostinthe Meritocracy)》中称之为“向上逃逸”,因为在这个社会中“百分比位数即命运”,我们对自己的非凡的信念反而把我们框死了。根据最新的研究,相信自己好运会让自己变得更幸运,因为这会培养出一些企业家与CEO们归为运气的特质而我认为这些特质是富有意义的人生的基础谦卑、好学、乐观、脆弱、真诚、慷慨和开放。

所以,当你拿着你的毕业证书步入受教育者的行列,步入社会时,记住你的好运。这是对你的慰藉。你一旦认识到你的好运,成就非凡就不再是你的目的,你的目的将会是做一个对世界有价值的人,而且你会意识到你和那些没有和你一样机会的人们之间的联系。你们当中的一员告诉我,他/她想触碰那些“和我一样但没有同样的机遇”的人们。成就是有阶级的。驱动我们学习的火苗更像是上天的恩赐、更像运气、更像是恩典。

有料,就容易运气好

你们已经知道这点了,因为学习总是伴随着运气。想一想科学中的机缘巧合。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就是无意中发现的当两位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试图消除他们天线中的杂音时,他们发现这个杂音就是宇宙的背景辐射,这使得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证实。而无意中发现青霉素的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则称这个过程为“发现你并未寻找的事物”。

运气并非争取来的,但是我们可以做好准备。博雅教育让我们学会改变与适应,随时接受偶然,指引我们认识并把握偶然的机遇。运气与准备的关系,很难说清。

或许没有任何一届毕业生像你们一样清楚如何找到运气、天分和准备的平衡。天分本身是上天赐予的,但是你的努力决定着其他的一切。洛杉矶道奇队的著名投手桑迪克法克斯(Sandy Koufax)曾被问到他是如何四场比赛将对手零封的。他说“你得运气好,但是如果你有料的话,那就很容易运气好。”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