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建设流程范文(精选9篇)
土地建设流程 第1篇
建设工程手续流程
1、预登记申请:拟纳入储备的土地,由原地单位到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办理储备土地登记手续
办理部门:储备中心总工室
需要准备的材料:① 1:500地形图;② 书面申请表③土地证(审原件留复印件)④⑤⑥⑦
办理时限:一周
2、规划计划:原用地单位持储备土地预登记审查意见书等有关资料到计划和规划部门分别办理储备备案和规划手续
办理部门:市规划局或规划李沧分局(不需要办理计划备案)
需要准备的材料:①预登记申请的批复(审原件留复印件)②定界地形图③净空批复意见④规划申请条件表⑤参考性的规划方案⑥⑦ 办理时限:一个月,快则两个周3、储备申请:符合土地储备条件的用地,在办理完土地储备备案和规划有关手续后,由原用地单位向土地储备中心提出申请。
办理部门:储备中心综合处转征地处或者储备处
需要准备的材料①批复的正式规划条件②土地权属单位书面申请③定界地形图、位置图、管线图④预登记批复⑤⑥⑦
办理时限:准备好材料后即可进行勘察和委托评估
4、权属注销:根据原用的单位的申请,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申请注销土地、房屋权属证书原用的单位持注销批复到是房地产登记中心和分局办理注销手续
本项事物办理由储备中心在接受正式储备申请后,向局拟文提出申请,待局批复后,用地单位可持批复到分局办理,然后到交易中心进行权属注销。本项工作不影响招拍挂进程。
5、土地勘查: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委托勘测部门进行测绘和勘查。办理部门: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需要准备的材料:在完成第三步后,持储备中心的勘察委托办理即可。
办理时限:根据项目大小一般一个周内应该可以完成(勘察费用由土地单位支付)
6、评估备案: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委托土地估价机构进行土地价格评估,并将结果报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备案
办理部门:由储备中心采用内部抽签的办理确定土地评估事务所
需要准备的材料:在完成第三步后,由储备中心直接委托给评估事务所
办理时限:评估报告一般在10日左右出具,然后要报国土局市场处进行审批备案,市场 处审批后报市局办公会审批,最快一个周完成
7、签订协议: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与原用地单位签订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协议书,约定土地补偿和土地交接等有关事项。办理部门:储备中心征地处
需要准备的材料:由征地处经办人员拟定征地协议,待储备中心审批后即可签订 办理时限:一个周
8、上报审批:根据有关法规组织材料,报市政府审批。
办理部门:储备中心征地处报市局国土处,国土处报局长,局长审批后转国土处报市政府
需要准备的材料:①土地征收补偿协议②评估报告和备案表③土地出让方案(储备中心审批后报市局批准)④预登记批复⑤勘察报告⑥权属确认书(分局出具报市局地籍处审批)⑦规划条件⑧人防对是否有人防设施的意见(由储备中心向人防征求意见)⑨ 办理时限:最快一个月,获得市政府批文
9、土地交接:市政府批准后,按照协议约定进行土地交接和补偿费支付等工作。办理部门:储备中心征地处
土地补偿费用在土地招拍挂后,土地获得者缴纳土地出让金后,到储备中心办理财政返还程序并签订征地补偿的补充协议后给予支付。
10、土地供应:整理材料做好土地供应前期准备工作 办理部门:储备中心总工室
需要准备的材料:由征地处向总工室交接材料。然后进行招拍挂文件的拟定工作,并由储备中心确定招拍挂时间。
办理时限:文件拟定工作一个周就可以完成,但是具体能够确定招拍挂的时间需要积极的协调储备中心。
发布挂牌公告:出让人至少在挂牌开始前20天发布挂牌公告,公布出让宗地的基本情况和挂牌时间、地点。
出售挂牌公告:在挂牌公告规定的时间内,竞买人按照挂牌文件要求提报相关资料。
审查挂牌资格:根据挂牌文件的要求,对竞买人的开发资质、诚信记录等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通知参加挂牌活动。
挂牌:在挂牌公告规定的时间和交易场所,出让人将宗地快的地块情况最新报价情况等信息挂牌公告,并不断接受新的报价,更新显示挂牌报价。揭牌:在挂牌公告规定的挂牌截至日期确定竞得人,竞得人与出让人签订成交确认书,同时交纳订金。
公布成交结果:挂牌活动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出让人将挂牌结果在土地有形市场指定场所、媒介公布,并退回竞买保证金。
签订出让合同:按照成交确认书约定的时间。签订国有土地使用出让合同书。
土地建设流程 第2篇
摘要:旨在探讨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流程。以河南省为例,基于县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成果,建立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并对该数据库建设流程进行了介绍。建立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可以更好地实现河南省对全省农村集体所有权调查成果的集中管理。
关键词: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
0引言
根据《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河南省现已全面展开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目前全省县级所有权调查的各项工作已全面完成,按照工作安排,河南省将对全省成果进行汇总,同时建设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下面我们就以河南省为例探讨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的流程。
1技术路线
1.1主要技术指标
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的比例尺为1∶10000,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标准分幅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采用标准分幅[1],其编号、名称与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1∶1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保持一致。
1.2技术路线
县级集体土地数据库管理系统输出的县级成果,通过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质量核查软件(简称“质检软件”)的检查和市级核查之后再经过数据整合流程得到满足省级入库标准的数据成果。将处理后的县级数据成果利用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管理系统再次进行数据检查,无误后即可通过单个或批量入库,最终形成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2数据库建设准备工作
2.1接收数据源
数据源是接收到的上级统一下发的县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成果,主要包括表格成果、地籍档案资料、数据库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影像数据、其他资料等。
2.2整合数据
数据整合是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建库的工作重点,主要从矢量数据、元数据和其他数据三个方面对县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的成果进行整合处理。
2.2.1矢量数据整合
1)获取县级成果数据从省国土资源厅地籍处获取各县级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成果。2)数据检查河南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的原始资料是全省159个县区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调查成果,以县区为单位,县级数据成果的准确、完整是数据整合工作的重点,关系到整个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的建设,影响到数据库的逐级汇总,因此,在数据整合前,需要对县级数据成果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表格成果、地籍档案资料、数据库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影像数据、其他资料等,检查方式是利用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对县级数据库成果进行整体检查。主要检查内容为:数学基础是否正确、图层及各种扩展属性表是否完整、空间数据拓扑关系是否正确、空间数据的属性结构是否符合《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标准》[2]、数据库中各图层要素中的面积、长度等计算是否准确等。在质检软件中提供了对数据拓扑容限设置的功能,由于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拓扑容差下检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为了使同一数据各级检查的检查结果统一,规定检查的拓扑容限为(Tolerance)为0.001m,设定数据集的精度(Resolution)为容差的1/2(0.0005m)。对提交的县级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查,经过对全省159个县区数据库的质量检查,发现数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拓扑一致性检查中存在界址线要素相互重叠、图层缺失(主要是地籍档案、权利人、权属来源证明、权属审批、权属调查、申请登记、栅格数据、注册登记等)、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基本情况表(Excel)属性内容与数据库中宗地属性不一致等。3)数据接边在接边过程中保证接边后同一数据图形分层及属性结构、属性值保持一致;保证接边后相邻辖区无缝隙、无重叠;接边后数据要素分层应严格按照《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标准》要求。同时保证接边后数据的无拓扑错误;接边后实体的图上点位误差不超过图上0.1mm。从数据接边的检查结果来看,接边中的压盖漏缝现象比较多,对全省数据的逐级汇总影响比较严重,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划定工作界的形式来进行,划定的工作界只作为面积统计使用,不作为权属处理的依据,工作界划定的规则如下:①对于相邻县区接边中存在的压盖漏缝范围大于数据库容差范围的,要求在数据库中新增图层ZD_GZJ(宗地_工作界),ZD_GZJ的属性结构可以参考《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标准》中的ZD属性结构设置,选取ZD层的部分字段作为ZD_GZJ的`字段,并赋予相应的属性和注解。选择合适位置划定工作界,将去除重叠,填补空洞后的宗地_工作界层作为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汇总中面积统计的依据,对于此次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面积汇总中县区面积之和与县级数据库提交的成果中面积不一致的情况,编写县(区)集体土地所有权面积汇总差异说明,内容主要包括差异情况,差异原因等。②对于空洞面积大于该县区最小地籍子区面积的地块,作为缺少数据,上报省国土资源厅地籍处,请各县区数据提交完整后重新上交。③对于县区接边处存在的空洞,参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行政界线在相应的县区新增宗地,并在宗地_工作界层对新增宗地进行详细的描述。④对于县级数据接边中存在的重叠地块,在划定工作界的工程中,参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行政界线,将重叠地块的面积计入其中的一个县区,在另一个县区统计面积时则不再计入。4)数据格式转换(PGDB)原始数据提交的形式主要有VCT、shp、mdb三种形式,在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中入库采用的mdb格式,因此,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①数据格式转换通过ArCatalog新建一个空的MDB数据库,数据坐标系统与原始数据坐标系统相一致,然后通过ArcCatalog中的“import”将各县区原格式数据中各图层导入到MDB数据库中。②扩展属性导入:通过MicrosoftAcess中的“外部数据”中的“dBASE”数据导入方式导入数据库标准中的8张扩展属性表,分别为:SGSJ、ZD_DJDA、ZD_QLR、ZD_QSDC、ZD_QSSP、ZD_SQDJ、ZD_ZCDJ、ZD_QSLYZM。其中,扩展属性表ZD_QSLYZM由于名字太长,导致无法通过MicrosoftAcess导入到数据库中,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在ArcCatalog中新建Table导入数据。5)投影转换由于河南省范围内的159个县区横跨37、38、39度带,在入库过程中,平面坐标的数据存在投影跨带的问题,因此,将质量检查的MDB格式数据投影转换为经纬度坐标数据可以避免此问题,可以利用ArcGIS平台中的投影转换工具Project命令进行投影转换。
2.2.2元数据整合
各县区成果中的元数据[3-4]不完整,部分县区的元数据命名不正确,内容为空,对于元数据内容完整的县区,首先确认相应元数据内容是否和矢量数据保持一致,描述是否正确。对于缺少元数据或者元数据不完整的县区,按照数据库标准[2]补充元数据文件。
3数据库建设
3.1数据入库
数据入库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矢量)和地籍档案两部分的入库,包含检查、预处理、入库三个步骤,整个入库过程采用流程化管理。同时,为了掌握入库的情况还进行了有效的统计。1)入库检查由于数据经过整合,需要对整合后数据进行入库前的质量检查,重点检查数据的规范性以及是否满足入库要求。质检内容主要包括数据质量检查和整合内容检查。检查出的数据错误及处理办法为:①由于原始数据本身造成的数据错误,如属性值域范围不正确等,提交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协调处理。②在数据整合过程中,由于整合错误导致的数据错误,如空间参考错误等问题,需要退回数据整合单位,重新整合处理。数据入库前要通过管理软件中质检模块的检查,入库前的数据以县区为单位进行检查,检查通过的数据才能入库,检查不通过的数据返回重新整改。2)入库模式完成矢量数据预处理和质量检查后,即可进行矢量数据入库。河南省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入库方式采用“整合完一批入库一批”的方式。
3.2数据库建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方案
1)对于县级数据接边中存在的大片重叠地块,在划定工作界的工程中,参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行政界线,将重叠地块的面积计入其中的一个县区,在另一个县区统计面积时则不再计入。2)对于相邻县区接边处面积的空洞,参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行政界线在相应的县区新增宗地,并在宗地_工作界层的属性表中对该宗土地的来源进行详细描述。县区间数据接边完成后,对数据库中的宗地_工作界层进行椭球面积维护,并分析该县区划定工作界前后总面积的变化。3)县级提交的数据成果中,有些以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命名的数据库文件组织形式,其行政代码并不在河南省现有的159个县区范围内,在数据入库过程中依然按照原开发区所属的县区行政代码进行数据追加入库。
4结束语
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项目是一项数据量大、技术要求严格、工作量繁重的系统工程。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程起点高、技术新、科技含量高、工作难度大。在省国土资源厅地籍处的领导与大力支持下,通过精心组织,认真施工,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获取了大量的技术成果。本文对省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设流程及相关软件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为今后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世元.在全国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18):16-17.
[2]张书波,高云.科学构建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动态管理土地登记信息[J].国土资源,(1):28-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TD/T1016-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TD/T1016-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土地建设流程 第3篇
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2004]28号) , 正式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近几年, 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等多部委对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出台了系列文件, 多省市、多地区深入开展了试点工作, 取得了积极效果, 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 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 (即拆旧地块) 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 (即建新地块) 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 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 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 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目标。增减挂中土地复垦的测量工作, 主要为确定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的范围、面积, 及涉及到的废弃建筑物拆迁面积。测绘工作在增减挂项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影响增减挂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1 城乡土地增减挂土地复垦项目中的测量工作
《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 要对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核实, 做到地类和面积准确, 界址和权属清楚。要弄清楚上述事宜, 则必须得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工作。
农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通常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实地调查阶段, 项目选址确定后, 该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为拟复垦为耕地的地块现状图及范围界线的实地测绘;第二阶段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即根据外业勘查情况在拟复垦为耕地的地块现状图上进行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第三阶段为增减挂项目的施工阶段, 即施工单位将按项目的规划设计图进行现场实施, 在本阶段中, 测量工作主要为施工设计图中施工范围的拐点位置的实地放样。在三阶段完成后, 可根据国家要求进行项目的检查验收申请。
2 增减挂项目中测量工作流程
如上所述增减挂中的测量工作, 主要为确定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的范围、面积, 及涉及到的废弃建筑物拆迁面积。测量工作的主要流程如下:
2.1 确定农村土地复垦项目的选址
农村土地复垦项目的选址一般是由乡镇政府及村委会根据国家政策要求, 选则一合适的位置确定。通常情况下, 从便于测绘工作考虑, 项目选址宜选在易于测绘的地方, 如南方山区, 则应选在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区域, 便于利用先进仪器设备 (网络RTK) 进行野外测量, 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测绘成果的准确性。
2.2 利用测绘仪器进行界址测量
在农村土地复垦项目选址确定后, 测绘人员即可进行界址测量及现状测量工作。由于土地复垦项目大多数在农村, 比较偏远, 尤其是南方丘陵或山区, 作业难度比较大;再土地复垦项目全部要求在国土资源部全国一张图上反映, 因此对界址点坐标的绝对精度要求较高。为此, 作业单位通常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CORS系统 (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 进行测量。
2.2.1 CORS系统简介
CORS系统是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 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它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 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 形成专用网络。CORS系统扩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围, 可向大量用户同时、快速的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全天候、全自动、实时的空间定位信息, 采用连续基站, 用户随时可以观测, 使用方便, 提高了工作效率;用户不需架设参考站, 真正实现单机作业, 减少了费用。总之, CORS的建立大大提高测绘精度、方便了测绘工作。
2.2.2 利用CORS系统的作业流程
利用CORS系统进行复垦项目边界测量的基本过程为: (1) 新建项目; (2) 设置参数; (3) 连接GPS并设置为当地省份的CORS系统; (4) 测量两个已知点的WGS-84坐标, 然后利用该已知点的已知1980国家坐标下的坐标在参数设置菜单下求解当地的坐标转换四参数, 解算后引用该参数; (5) 用第三个已知点对上述参数进行检核; (6) 现场进行拟复垦地块的现状 (为拆迁补偿计算面积服务) 和界线范围测量; (7) 对实测的界址点进行现场打桩, 并做好标记。
2.3 判断选址范围是否符合国家要求
在上述复垦项目的边界测量完成后, 作业人员需将所测的范围界线与当地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对比, 判断项目选址范围是否在二调图的203图斑内。具体做法如下:
(1) 将测量坐标点展绘在成图软件中, 并绘制拟复垦地块的界址范围线, 并保存文件; (2) 将 (1) 中的*.cad文件格式转换为*.dxf格式; (3) 在MAPGIS软件的“文件转换”功能中, 导入*.dxf格式的文件, 并保存为相应的点、线、面文件; (4) 在MAPGIS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中, 打开当地的二调图, 并添加 (3) 中保存的点、线、面文件, 复位窗口即可判断所测拟复垦地块的范围界线是否符合增减挂农村土地复垦的范围需在二调图203图斑内的要求。如果拟复垦地块的范围界线不在当地二调图203图斑范围内, 则需要重新进行选址并重复上述工作;若部分超出203图斑范围, 则超出范围应重新进行选址并重复上述工作;有经验的测绘人员可先从二调图上查出要进行复垦的地块大概坐标, 在实际放样出位置来, 然后再进行上述测量工作, 这样可以提高作业的效率。如果选址范围符合土地复垦要求, 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复垦规划设计工作。
2.4 复垦地块的规划设计工作
复垦地块的规划设计工作一般由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人员在上述测量的现状图及范围界线图上进行设计, 设计完成后上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后, 则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并立项。因此, 上述拟复垦地块的界址线范围测量成果的质量对整个土地复垦项目起着关键的作用, 如果上述测量成果质量有问题, 验收时直接进行否决, 则导致该地块复垦工作的失败。
2.5 实施范围的施工放样
由于规划设计需要或审批要求等原因, 可能使设计后的实施范围和原勘察阶段的测量范围有不同, 因此, 在施工单位进行复垦施工前, 需先对设计图的设计范围进行测量放样。同样, 范围线的放样也是采用CORS系统进行的, 步骤同上述的界线测量步骤, 所不同的是界线测量是在碎部测量菜单下完成的, 界线放样是在放样测量菜单下完成的, 其他步骤都一样。设计范围拐点在实际放样完成之后, 施工单位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土地复垦实施工作。此外, 复垦项目施工阶段的测量放样工作可以再一次检验勘察阶段的测量成果质量。
3 总结
测绘工作在增减挂项目中的作用, 同其他工程项目一样, 在设计阶段, 首先进行项目选址并通过实地测绘拟复垦地块的现状图及界址范围线, 为规划设计服务;在施工阶段, 将设计图上设计好的界址线的位置通过测绘方法在实地标定出来, 为施工单位进提供准备的施工范围界线。这里, 还需强调的是, 设计阶段的现状测量的成果质量的好坏, 对整个土地复垦项目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如果设计阶段的测量成果质量出了问题, 则整个增减挂中的土地复垦项目就是失败的, 一定不能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因此测绘作业单位应加以重视。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复垦项目的测绘工作内容及实施的工作流程, 并针对实际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界址测量,界址放样
参考文献
[1]CORS系统简介, 百度文库.
[2]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土地建设流程 第4篇
关键词:ArcEngine;土地利用规划;建库系统;技术流程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91-02
1 引言
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库是土地利用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土资源基础空间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土地规划审批的图形审查工作,各地国土资源部门都建立了以一定年限为基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
2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源处理
2.1 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
为便于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数据的管理、共享和使用,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主要特征,将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划分成不同的门类、大类、小类,构成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的分类体系,以控制各类信息的编码和使用。整个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分为4个门类,10个大类,48个小类。数据编码采用线分类法,按照土地利用规划要素分类体系分为若干大类,并依次分为小类、一级类和二级类,基本分类代码由七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缩减或扩充。具体分类情况可参见《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2.2 空间数据分层及定义
图层划分应做到适用、合理,无关联的信息要分层存放,并结合空间数据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图层的划分应符合下列3条原则:(1)按不同的图素内容划分若干图层 (2)相同逻辑的信息内容尽量放在同一图层中; (3)图层的划分要符合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空间数据的基本要求。依据“三原则”,参照《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在《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图层:辅助线、辅助面、地类符号、图斑面、注记层。
3 建库系统
3.1 建库平台
规划数据库的建立采用基于ArcEngine组件进行二次开发的土地利用规划建库系统作为建库平台。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库要求,平台提供以下功能(1)数据管理:提供类似ArcCatalog一样的数据组织、管理工具,可以实现SDE数据库、个人数据库等的综合管理;(2)数据处理:坐标转换、拓扑构面、图幅坐标计算、图幅理论面积计算、图幅合并、基期属性传值导航图层、注记层创建、用途分区划定、规划建库图层属性赋码;(3)数据输出:标准图框生成、规划專题渲染图件制作、专题图件模版制作;(4)数据检查:属性检查、图形检查、拓扑检查、其它检查。
3.2 数据库平台
由于此次建库使用的数字数据比例尺较大,形成海量数据,因此利用ArcSDE+关系数据库来管理空间数据,实现空间数据在逻辑上的连续和空间上的无缝集成。在选择关系型数据库时,考虑到数据库系统必须符合网络化、多媒体化以及统一管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要求,我们选取不仅能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统一存储管理,还能够支持国土综合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关系型数据Oracle10g作为此次数据库管理平台。
4 建库实现
考虑龙泉驿区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实际情况,经反复试验总结,本次建库的技术路线包括以下几步:(1)收集、准备、分析、处理资料,拟定技术方案;(2)以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将基期现状信息进行入库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3)在系统支持下,编制多套规划方案,多方征求意见形成最终的方案,并报有关部门审批,直至审查通过根据通过的规划建立规划数据;(4)将所有规划数据进行入库处理;(5)在系统支持下输出各项规划成果数据表格及图件。以此建库技术路线为准则,制定了如下的建库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4.1 资料收集准备
在资料准备的过程中,资料的内容以《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要求为准。在本次建库中,土地利用规划资料收集包括图件资料、数据资料和文本资料。图件资料包括基年各乡镇1:1万土地利用现状总体图,现阶段城市总体规划图,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图以及土地利用、复垦、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等专项规划图等。数据资料是包括2004年7月建立的2003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以及中心城区规划电子文档。文档资料包括各乡镇中心村分布、面积登记表,中心城区各时段的规划指标及分布情况表、土地潜力整理表。
4.2 基期数据入库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所用的基期现状数据为国土局提供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电子文件,为MapInfo格式。首先,需要将MapInfo格式的数据转换成本次建库平台所支持的数据格式即e00或.shp格式,并且利用平台提供的非标准与标准图层字段映射匹配关系的设置功能使得一些非标准图层结构转换成国土资源部规划数据建库要求的标准结构。其次,将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地类代码或者是实体代码与规划基期地类代码或规划代码形成映射,自动将规划基期数据中三位的 “DLDM”生成七位的“GHDM”。第三,将空间图层统一到同一坐标系下。最后,对合并的基期数据进行自检处理,数据检查包括图形检查、属性检查、拓扑检查和其他检查。在进行基期属性传值自动处理的同时,形成规划编制所需各类导航图层(乡导航、村导航)以及注记图层,一并转入规划基期数据库。
4.3 编制规划方案
在基期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规划要素,建立各项规划信息图层,划分用途分区,建立规划属性数据、从而获得相应的规划数据。规划建库制作采用四定原则:定序(土地使用的时序)、定量(土地使用数量)、定性(土地使用性质)、定位(土地使用空间位置)原则。定序,将各专题规划要素进行规划属性的赋码与自动传值,包括每一个规划图层所需的规划代码、规划时段、规划方案(版本)编号、行政单位代码以及权属单位代码,确定土地使用的时序。定量,通过规划专题分析,进行规划要素的指标划定,确定规划占用基期统计确定土地使用数量。定性,从规划基期提取规划编制要素信息,自动根据规划编码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定位,采用快速导入坐标进行重点建设项目位置定位、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以及土地用途分区划定,确定土地使用空间位置。
4.4 规划数据入库
根据通过规划编制的数据建立规划数据库。在规划数据入库前需要进行数据处理。首先,进行图形数据整理。在图形数据整理过程中删掉所有过渡性的临时图层文件,对图层进行全面的规范化整理,从而获得标准化、规格化的具有准确属性的分层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处理其次进行数据质量检查。质量检查包括属性检查、图形检查和拓扑检查。属性检查主要检查规划代码、规划时段成对出现、圈内外、城市、是否属于本测区权属代码。
4.5 规划数据库应用
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建设,形成规划修编图件成果及规划编制相关统计表格。规划指标及规划文本作为规划实施年度计划指标的核减依据。规划成果数据(图件及表格)作为规划实施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核减依据,从而为下一轮更加科学地进行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阮晓兵.浅谈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2005,(12).
[2]李景文,黄钧华.桂林市土地利用规划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方法[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10).
土地建设流程 第5篇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2、提交经批准的投资计划文件; 3、1/2000(中心城区内)、1/2000 或 1/10000(中心城区外)现势地形图 2 份,其中一份用铅笔标注建设项目用地范围;
4、规划设计成果或经批准的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5、环保部门的批准文件;
6、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及勘测定界图; 国有土地出让合同(或行政划拨批准文件);
土地建设流程 第6篇
挂牌出让土地开发流程挂牌出让土地开发流程
一、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及拨地钉桩成果
·由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或区分中心)办理。
二、开发用地的取得(土地整理储备部门)
·由建设单位向储备中心提交竞买申请,获得竞买资格后提交报价单。·成交确认后20个工作日内分别与土地一级开发单位和市国土局签订《土地补偿协议》及《××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交纳土地开发补偿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契税。
·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在60日内,到土地出让合同经办人开单,然后到大厅领取缴费单,由财务转帐到国土局帐户。后拿缴费单回大厅换取正式*。
·7个工作日内向土地一级开发单位缴纳全部土地开发补偿费。·180日内支付全部政府土地收益金。第61日起至180日止还须按月息0.2%的比例支付未付的政府收益金的资金占用费。
·在办理土地证之前交清契税即可。契税税率为3%,税基为土地出让金与补偿费之和。
·土地储备中心收取一定的挂牌服务费和评估费。
三、立项(先到区发改委)
·由设计单位对项目地块做出规划方案,由建设单位向区发改委提交立项申请。
1、立项申请(加盖立项单位及被占地单位或开发区公章);
2、项目申请报告书(按国家标准格式编写,由甲级资质的咨询服务机构编写);
3、项目占地位置平面四至图;
工业土地变性流程 第7篇
2、承办部门:乡级以上国土资源局土地利用部门、地籍管理部门; 3、办理条件:
(1)申请人资格:土地所有人或者使用权人(2)申请时限:土地批准变更之日起30日内 4.办理人需提交材料目录: a、改变土地用途申请; b、计委立项文件;
c、规划部门统一改变用途的规划用地许可证; d、上级主管部门意见; e、地价评估报告;
f、《国有土地使用证》原件;
g、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委托办理的要有委托书和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 h、《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i、其他资料。5、程序、期限:
1、申请
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应向县级以上国土管理部门提交 改变土地用途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办理改变土地用途应提交的有关资料。
2、审查受理
县级以上国土管理部门对办理改变土地用途的单位或个人提交的有关资料进行审查。对申报资料齐全的符合申请条件的予以受理;
3、地籍部门办理
(1)地籍测量。对该宗土地进行地籍测量,绘制宗地图,按照规定缴纳地籍测量费
(2)组卷上报。改变土地用途各种所需资料齐全后 对该宗土地进行组卷,由主管局长审查,经局会审同意后,上报同级政府审批
(3)通知发件。地籍管理部门领取该宗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后,通知申请人领取有关批准文件手续(4)办理土地变更登记
申请改变土地用途的单位或个人,在领取改变土地用途的批件后,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
6、收费标准:
对出让土地按该地评估价格扣除原出让价格补交出让金
土地出让收入收缴流程亟待规范 第8篇
一、土地出让收入收缴流程的基本规定
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 (财综[2006]6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 (财综[2009]74号) , 土地出让收入收缴流程的基本规定有: (1) 土地出让收入由财政部门负责征收管理, 可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征收。 (2)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 应当明确约定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应当缴纳的土地出让收入具体数额、缴交地方国库的具体时限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3) 土地出让收入征收部门根据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用地批准文件, 开具缴款通知书, 并按照财政部统一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一般缴款书”, 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依法缴纳土地出让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应按照缴款通知书的要求, 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应缴地方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 就地及时足额缴入地方国库。缴款通知书应当明确供应土地的面积、土地出让收入总额以及依法分期缴纳地方国库的具体数额和时限等。 (4) 已经实施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的地方, 土地出让收入收缴按照地方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执行。 (5) 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租赁合同、划拨决定书中, 必须明确土地出让价款、租金和划拨土地价款的总额、缴付时间和缴付方式。土地出让收入原则上采取就地直接缴库方式, 商业银行应当把收缴的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划转地方国库。市县财政部门已将土地出让收入收缴至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的, 严格执行10个工作日划转地方国库的规定, 不得超时滞留已收缴的土地出让收入。
二、土地出让收入收缴流程模式
实现土地出让收入收缴流程规范化非常必要, 不容忽视。根据土地出让收入收缴基本规定, 土地出让收入收缴模式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征收部门开具缴款通知书, 并按照财政部统一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一般缴款书”, 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直接缴入地方国库;二是按照地方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收缴。财综[2006]68号规定:按照规定依法向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收取的定金、保证金和预付款, 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以下简称土地出让合同) 生效后可以抵作土地价款。下面举例分析土地出让收入收缴的集中模式。
例1:美丽县国土资源局2013年2月挂牌出让A宗地, 顺心公司以700万元竞得该宗地使用权。
1. 直接缴库模式下:
土地出让收入征收部门美丽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用地批准文件, 开具缴款通知书, 并按照财政部统一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一般缴款书”, 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顺心公司依法缴纳土地出让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应按照缴款通知书的要求, 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应缴地方国库的土地出让收入, 就地及时足额缴入地方国库。
2. 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模式下:
土地出让收入征收部门美丽县国土资源局开具非税收入缴款书, 执收编码名称为“土地出让总价款”。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顺心公司通过非税收入系统办理交款手续。县财政局及时将其划转地方国库。
但收缴土地出让价款存在两个现实问题, 例2和例3将予以说明。
例2:根据相关规定, 竞得人缴纳的600万元竞买保证金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生效后可以抵作土地价款。财综[2006]68号规定:按照规定依法向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收取的定金、保证金和预付款, 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生效后可以抵作土地价款。划拨土地的预付款也按照上述要求管理。
1.直接缴库模式下:“土地出让收入征收部门美丽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用地批准文件, 开具缴款通知书”继续适用, 但应该调整“按照财政部统一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一般缴款书’, 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顺心公司依法缴纳土地出让收入”。因为600万元的竞买保证金现已在财政专户, 竞得人须补缴100万元的“差额”即可。此时如何办理缴库手续, 没有明确的规定。
笔者认为有两个方案:其一, 600万元的竞买保证金部分填写一份“一般缴款书”, 缴款人为美丽县财政局 (财政专户) , 差额部分填写一份“一般缴款书”, 缴款人为竞得人。两份“一般缴款书”均注明A宗地土地价款。其二, 竞得人将100万元差额缴存财政专户, 连同600万元的竞买保证金一块缴库, 填写一份“一般缴款书”, 缴款人为美丽县财政局 (财政专户) 。在这种情况下, 缴款人得不到一份全额的缴款收据, 将竞买保证金收据 (往来款性质) 作为土地价款收据的一部分是不恰当的, 这一点有待制度规范。
2.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模式下:600万元的竞买保证金部分执收科目“竞买保证金”, 补缴100万元的“差额”执收科目“土地出让价款”。600万元的竞买保证金收据如何转为“土地出让价款”, 目前尚无统一规定。如果“收据换收据”, 理论上可行, 但是原收据 (竞买保证金收据) 已经入账, 不可能再缴回财政局或国土资源局。
例3:根据财综[2006]68号规定:由财政部门从缴入地方国库的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总成交价款中, 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 用于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实行分账核算。从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确定的总成交价款中计提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那么,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何时计提入账?是在土地出让价款缴库时计提并分别入库还是入库后计提并分别记账?没有统一规定。若采取后者, 则与土地出让价款收缴流程无关。
根据财综[2006]68号对土地收益基金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的规定, 二者的计提基础都是总成交价款[其中,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土地出让面积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标准 (对应所在城镇等别) 各地规定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 (不低于15%) ]。收缴竞买保证金的性质只是保证金, 不是土地出让价款, 不能认定其中包含多少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多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综上所述, 土地出让收入收缴流程亟待规范。实现土地出让收入收缴流程规范化, 为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奠定基础, 为实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建[2004]174号) .
土地建设流程 第9篇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
一.前言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关系到党的农村基本政策贯彻落实的大事,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完善土地承包资料档案、承包合同和登记簿,将承包地块、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是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对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行的一次集中完善;是加强农村土地制度建设,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重大行动;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突出问题、顺利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重大举措。
一、作业流程
二、工作准备
1.成果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1)收集已知控制点资料,了解项目区自然和人文等背景情况;
(2)收集各级政府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的有关政策文件、要求等,用于了解、掌握中央总体政策要求和地方的具体政策要求;
(3)收集二调数据库有关正射影像、界线、耕地等成果资料,用于了解项目区耕地分布特点,掌握作业范围;
(4)收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资料,用于确定承包地块是否为基本农田;
(5)收集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用于确定承包地块的地力等级;
(6)收集二轮土地承包资料及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以村、组为单位,包括土地承包合同、台账、登记簿、调整变更情况、土地流转情况以及其他方式承包情况等相关信息和资料,以便掌握农户承包地登记基本信息情况;
(7)收集户籍信息资料,以便掌握户主和共有权人姓名、性别、年龄及相互关系等基本情况;
(8)收集其他方面资料,如各类行政范围界线图、申请书、委托书等,用于确定项目区工作范围及此次承包地确权所需的相关资料。
全面分析各种资料。包括控制点精度,各种图件、表格的制作成图方法,各种数据成果的精度标准等,对于本项目可利用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类保存;对于不可利用的资料按照保密规定进行处理。
按照上级要求,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规程》和资料分析结果形成试点工作方案。
2.人员培训
针对中央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人员培训。
(1)根据要求对参加试点工作的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学习;熟练掌握发包方调查表、承包方调查表的填写方法;了解承包地块调查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信息公示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示结果归户表的填写要求;了解调查工作流程等。
(2)根据要求对参加试点工作的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政策法规、技术依据学习;熟练掌握承包地块调查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信息公示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示结果归户表填写方法;熟悉调查工作流程;对调查工作使用的各种软件、设备等进行统一培训。
通過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认识本次试点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协调各方人员,分工不分家,密切配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试点工作。
3.工作底图与调查表的制作
(1)制作调查工作底图
外业调查工作底图采用1:2000数字正射影像(DOM)制作。在DOM上套合最新确定的行政界线等有关的二调数据,并将村组名称等标注到DOM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根据村民小组面积大小情况,按1:2000比例尺分幅打印出图,形成外业调查工作底图。
(2)制作权属调查表
根据收集的承包合同、土地台帐、登记簿、农户信息等资料,按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制作如下表格。
a.发包方调查表;
b.承包方调查表;
c.承包地块调查表;
d.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信息公示表;
e.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示结果归户表。
其中,a、b由工作组中非技术服务人员制作填写;c、d、e由工作组中非技术服务人员协助,由技术服务人员制作填写完成。
三、入户调查
1.发包方调查
发包方调查以收集到的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其它合法权属资料为基础,内容包括发包方的名称和负责人姓名等信息。发包方按以下情形确定;
(1)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发包方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
(2)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发包方为村内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
(3)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发包方为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
承包合同生效后,集体经济组织发生分立或者合并的,发包方名称确定为分立或者合并后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同时注明分立或者合并前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发生变更的,发包方名称确定为变更后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同时注明变更前的集体经济组织名称。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负责人发生变更的,负责人姓名为变更后的发包方负责人姓名,同时注明变更前的负责人姓名。
发包方调查以发包方为单位填写《发包方调查表》。
2.承包方调查
承包方的调查以收集到的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其他合法权属资料为基础。
承包方调查应以承包方为单位填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归户表》,表中发包方和承包地块信息应直接采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表》记载的结果。
承包方信息有争议且无法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应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归户表》中予以注明。
承包方调查分家庭承包和其它方式承包两种类型进行。
(1)家庭承包
承包方调查包括承包方代表(户主或农户代表人)的姓名、住所和农户家庭成员的姓名、与户主关系和身份证号码等。承包方代表按以下情形确定;
a.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证书上记载的人;
b.未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证书的,为在承包合同上签字的人;
c.前两项规定的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确认的,为农户成员推选的人。
承包方代表的住所以承包方代表的宅基地地址或长期稳定住所地址为依据。
农户家庭成员信息以户口簿登记信息为基本依据。承包合同生效后,农户家庭内,家庭成员分家的,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处理。
(2)其它方式承包。
a.承包方调查包括承包方(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住所,承包方为单位时,调查单位名称和单位住所。
b.承包方为个人时,调查个人姓名和个人住所。
承包方调查以农户为单位填写《承包方调查表》,需严格按相应的填表说明要求进行。
3.发包方调查表和承包方调查表完成入户调查工作后,由项目组成员录入电脑,形成电子表格。
四、控制测量
1.地籍控制测量一般规定
(1)地籍控制网分为地籍首级控制网、地籍图根控制网,各等级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
(2)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本精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a.四等网或E级网中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不得超过1/45000;
b.四等网或E级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3)控制点的选点、埋石、标石类型、点名和点号按照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等标准执行。
2.地籍首级控制测量方法
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等级分为三、四等或D、E级和一、二级。主要采用静态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建立,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也可以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施测。根据已知控制点分布情况,以GPS网或GPS附合导线的形式,按照D、E级GPS点的要求布设首级控制点。
3.地籍图根控制测量的方法
可采用动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静态和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地籍图根控制网点。图根點以首级控制点为基础,根据作业范围和图幅分布情况布设,每幅1:500图均匀布设一个图根点,图根点用木桩或铁钉做标志,采用GPS快速导线或GPS-RTK方法完成。
(1)当采用静态和快速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时,观测、计算及其技术指标的选择按照CJJ/T8-2011《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级GPS点测量的要求执行。
(2)可采用RTK方法布设图根点。保证每一个图根点至少与一个相邻图根点通视。为保证图根点测量精度,要求每个图根点应有两次独立观测结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平面坐标较差不得大于±3cm,高程测量的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作为图根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4.界址点根据需要设立标志,界址点和界线采用GPS-RTK结合全站仪进行测量。
五、承包地块调查
承包地块的调查内容包括地块名称、合同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土地用途、地力等级、是否基本农田、承包方(代表)以及地块坐落等信息。承包地块调查过程中应现场填写《承包地块调查表》。
承包地块由指界人现场指界,测绘单位作业人员逐地块调查承包地的承包经营权状况和界址,绘制图斑并在图斑内填写图斑编号等信息形成草图,并现场填写调查表;每完成一个地块后,将调查底图、调查表等外业调查成果,交指界人签字(摁手印),每完成一个村民小组后加盖村委会公章;此成果作为外业调查的基础资料。
1.承包地块调查的指界人按以下原则确定:
(1)指界人应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2)家庭承包的指界人为承包方代表或委托代理人;
(3)其他方式承包的指界人为单位法人代表、承包方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
a.单位法人代表进行指界时,须出示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和法人代表个人身份证明书;
b.委托代理人进行指界时,应出示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身份证明书以及调查确认委托书。
2.指界前应通知调查地块及其毗邻地块的指界人如期到现场指界。
3.测量员会同相关指界人共同指界,同时对指定的界址点和界线进行测量,对界址点进行编号,并将相关情况填在《承包地块调查表》上,由指界人签章或捺手印确认。
4.测量员要充分利用工作底图,标注地块的空间分布情况,重点反映对地块方位坐落(四至)、距离和对空间方位描述起关键作用地物点、特征点等信息。
5.对于权属调查前地块边界已经灭失、由多个承包方共同承包经营的,应根据承包合同由各承包方相互协商处理,尽可能恢复原地块边界,得到各方认可后分承包方进行调查。恢复边界确有困难的,由测量员会同相关指界人根据原承包合同的记载,按比例划分工作边界,并在《承包地块调查表》中予以注明。
6.对于存在承包经营权权属争议的地块,不进行四至确认,应在《承包地块调查表》中对权属争议情况予以注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用途与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描述不符的,应在《承包地块调查表》中予以注明。
7.调查指界完成后,测量员须按相关编码规则的要求对承包地块进行编码,并在工作底图上进行标注形成调查草图。调查草图的绘制内容包括:
(1)地块编码、承包方(代表)姓名等地块信息;
(2)具有明显方位意义、对地块四至描述起关键作用的地物名称,如河流、道路、独立地物等;
(3)标明地块分布草图绘制情况的信息,包括所绘制的发包方名称、制图员和制图日期等。
8.调查成果确认
将调查底图、承包地块调查表整理后形成外业调查成果,并交给指界人确认。指界人需要确认的内容包括:农户地块数量是否正确,是否有地块遗漏,地块名称是否准确,台账上的地块是否都已调查等信息。指界人确认无误后在调查底图和承包地块调查表上签字并摁手印确认。
9.土地权属争议的处理
有争议的界线,应依法予以调处,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难以调处的,划定工作界线,签订《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待争议解决后再行登记入库。
10.调查成果移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