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9
1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精选7篇)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第1篇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下面是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请参考!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得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饮酒20首》中最著名得一首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饮 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在众人聚居得地方建造屋子,但却没有听到世俗交往得纷扰。

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得思想远离尘世,心所在得地方也就变得安静了。

在东边得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山。

傍晚山气朦胧,夕阳西落,鸟儿相伴飞回山林。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得真正乐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

赏析

1.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得第五首。诗歌得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 “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得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 味得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得情,也写了幽美淡远得景,在情景交融得 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得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得启示,整首诗得韵 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 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得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得真情和高洁人格。

2.这首诗是非常好得一首诗,它得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得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得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得地步呢?下面他答到“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得、非常喧闹得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正所谓小隐隐于野,而大隐隐于市。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得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得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得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得官场,那么我们住得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得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得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得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得修养,对于我们社会得安宁都是很有好处得。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得咏菊得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得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得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得眼帘。诗人面赏菊一面采菊,这已够味了,但无意中又看见青翠高耸得南山,更是饱眼福。这些美景,在官场哪能见到!诗人既以欣慰、宁静得心情描写自然景色,又以这些美丽得景色反映悠闲自得得心境,从而达到人和自然得和谐统一。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得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得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最后两句是全诗得总结:作者从大自然中得到启发,领悟到生活得真谛,但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也无需用言语表达得啊!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得、非常率真得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得某一种境地。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得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辨已忘言”了。

3.这首诗正刻 画了诗得不同流俗得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 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 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 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得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得鸟和那个悠然见山得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得山林中找到了自己得归宿。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第2篇

饮酒 其二

作者:陶渊明朝代:晋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第3篇

戴良 (1317—1383) , 字叔能, 号九灵山人, 元末明初人, 师从元代大儒柳贯、黄溍、吴莱和余阙, 精通经史百家和医、卜、释、老之说, 是元明之际金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诗在当时的东南文坛也享有声誉。 他一生以道学自许, 且个性清高, 虽未曾在元朝任要职, 但元灭亡之后, 他始终坚持忠于元朝。 在明初时, 他屡征不出, 变更姓名而隐于四明山中二十余年, 并以遗民自居。

由此可见, 他和陶渊明一样, 都经历过改朝换代的乱世, 都有过隐逸的经历。 人生境遇的相似, 使得他跨越千年选择陶渊明作为追和的对象。 在其《九灵山房集》中, 现今存有52首和陶诗, 加上其它拟陶、咏陶之作, 将近百首, 可见其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深。 然而, 通过两者的诗作, 会发现两人无论在饮酒的方式、酒中的境界还是寄托的情感, 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下面, 则选取戴良的《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并序》为例, 来比较其与陶渊明饮酒诗的差别。

一、陶潜的酒中真趣与戴良的借酒消愁

同样是酒, 陶渊明乐在其中, 并得酒中真趣, 而戴良却将酒视为消解忧愁的工具, 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一) 饮酒原因的不同

陶渊明是出于自娱而饮酒, 而戴良则表现为因酬唱而喝。 对于喝酒的原因, 陶渊明在诗文中有所提及, 在其自传性的《五柳先生传》中这样说:“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可见其饮酒是出于天性, 并且他对酒的喜爱已经达到了“嗜”的地步, 足见其爱之深。 因此, 陶渊明在得到名酒之后, 就欣喜不已, “偶有名酒, 无夕不饮”。 (《饮酒二十首·序》) 而其喝醉之后, “辄题数句自娱” (《饮酒二十首·序》) , 写酒诗以为乐。可见陶渊明无论是喝酒还是写酒诗, 都是出于“自娱”, 以此来愉悦自己, 是自身的天性使然, 因此更加自然而纯粹。

相比之下, 戴良却并非如此。 在其《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的序中已说到:“余性不解饮, 然喜与客同倡酬。 ”他本来就不能喝酒, 但是喜欢和大家一起酬唱, 他并不是为了能品尝酒之甘美, 而是因为喝酒能增添朋友一起欢聚的兴致。所以, 酒只是大家共同酬唱的一个引子罢了, 与陶渊明对酒的纯粹喜欢是不一样的。 正因为饮酒原因的不同, 他们饮酒的方式也因此而有差异。

(二) 饮酒方式的不同

首先, 陶渊明享受独饮, 而戴良喜欢众饮。 虽然陶渊明有时也会与他人共饮, 如“日人相与归, 壶浆劳近邻” (《癸卯岁姑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溅我新熟酒, 只鸡招近局” (《归园田居五首·其五》) , 但他更多时候且更为享受的是独饮。在《饮酒二十首·其十五》中, 陶渊明就指出其所居之处是“贫居乏人工, 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鸟, 寂寂无行迹。 ”他是一个人居住在远离喧嚣的环境中, “顾影独尽, 忽焉复醉” (《饮酒二十首·序》) , 一个人与影子相伴, 独饮而尽。 而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下, 他也享受着一个人的独醉, “一觞虽独进, 杯尽壶自倾” (《饮酒二十首·其七》) , 正是那“一士常独醉”中的“一士”。 (《饮酒二十首·其十三》) 而就连下雨天, 他也是独自闲居饮酒, “试酌百情远, 重觞忽忘天” (《连雨独饮》) , 在酒中思考宇宙人生。

戴良则喜欢众饮, 在其《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的序中已道明:

余性不解饮, 然喜与客同倡酬。 士友过从, 辄呼酒对酌, 颓然竟醉, 醉则坐

睡终日, 此兴陶然。 壬子之秋, 乍迁凤湖, 酒既艰得, 客亦罕至, 湖上诸君子,

知余之寡欢也……

在短短的文字中, 就出现了两次“客”, 一次“友”和“诸君子”, 这些相似名称的出现, 在强调的同时也说明了戴良常与客一起饮酒。并且, 在饮酒过程中, 还“与客同倡酬”、“辄呼酒对酌”, 大家相互举杯, 是众人共饮。

其次, 陶渊明只是适量饮酒, 而戴良则是狂饮。 “一觞虽独进, 杯尽壶自倾” (《饮酒二十首·其七》) 、“忽与一樽酒, 日夕欢相持” (《饮酒二十首·其一》) , 从这些量词可以看出陶渊明虽然性嗜酒, 但是喝得却不多, 只是在适量饮酒中感受其中之乐。 然而戴良并非如此, 他本来就不善喝酒, 还与朋友放肆地喝, 以致 “时时沃以酒”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序》) , 终日以酒为伴, 甚至“颓然竟醉, 醉则坐睡终日”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序》) , 整日都在酒醉之中, 狂饮到了如此地步。

再者, 陶渊明多在傍晚饮酒, 而戴良则在白天。 在夜慢慢变长的时节, 陶渊明 “无夕不饮” (《饮酒二十首·序》) , 且“日夕欢相持” (《饮酒二十首·其一》) , 也正因为在傍晚时分饮酒得真趣, 所以其醉后写得饮酒诗, 也有着共同的特征:

栖栖失群鸟, 日暮犹独飞。 (《饮酒二十首·其四》)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饮酒二十首·其五》)

日入群动息, 归鸟趋林鸣。 (《饮酒二十首·其七》)

寄言酣中客, 日没烛当秉。 (《饮酒二十首·其十三》)

由以上可知, 其描述的场景多在黄昏时候, 饮酒的欢乐, 使得陶潜能更好地感受自然, 在日息归鸟中体味隐居之乐。 而戴良则在不同, “醉则坐睡终日”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序》) , 已点明其是在白天饮酒, 因此, 其饮酒诗中也有着突出的共同特点:

今晨风日美, 吾行欲何之。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一》)

好鸟不鸣旦, 好水不出山。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二》)

朝歌紫芝去, 暮逐白云还。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五》)

朝随一帆逝, 暮逐一马驱。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十》)

虽然也提及日暮时分, 但戴良更关注的是白天, 因此常出现“晨”、“旦”、“朝”等词语, 这与其饮酒的时间也是相对应的。

(三) 饮酒后的状态不同

陶渊明在饮酒之后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而戴良却借酒消愁愁更愁。 饮酒之后, 陶渊明明确表达了自己“不觉知有我, 安知物为贵” (《饮酒二十首·其十四》) 的状态。 在酒中, 作者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不单个人消失, 乃至天地万物都不存在了, 真正达到了庄子所说的“忘乎物, 忘乎天, 其名为忘己” (《庄子·天地》) 的境界。 正如《晋书·陶渊明传》载:“每一醉, 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 家务悉委之兒仆。未尝有喜愠之色, 惟遇酒则饮, 时或无酒, 亦雅咏不辍。 尝言夏月虚闲, 高卧北窗之下, 清风飒至, 自谓羲皇上人。”酒沟通了理想和现实, 让作者得到了精神上的超越, 逍遥自在, 在物我冥和、陶然忘机中实现自由。 而在其诗中, 最有代表性的是《饮酒二十首·其五》, 作者在劳动之余, 酒醉之后, 于飞鸟归巢、晚霞辉映的黄昏之中, 采菊东篱, 隐隐约约, 遥见了南山。 此情此景之下, 作者领悟到了其中的真意, 却欲辨忘言, 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与宇宙相融、合二为一的玄妙境界。

戴良向往陶渊明物我两忘的境界, “爱其语淡而思逸”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序》) , 也自认为读懂了陶渊明, “不有酣中趣, 髙风竟谁传”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二》) , 他认为是因为饮酒识真趣, 才使得陶渊明流传千古;“惟于酣醉中, 归路了不迷”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九》) , 在酣醉之中, 才不会迷失。所以他懂得在酒中寻乐, “世间有真乐, 除是醉中境”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十三》) , 然而, 从他饮酒后的状态来看, 或是“有酒且欢酌, 何用叹此生”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七》) 的今宵有酒今宵醉, 或是“酒至且尽觞, 余事付默默”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十八》) 的借酒消愁, 但是他依然无法排遣内心的苦闷, “沉醉固无益, 不醉亦何成”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三》) 、“惟寻醉乡乐, 一任壮心违”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四》) , 充满了无可奈何之情, 于是他干脆“时时沃以酒, 吾驾亦忘回”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九》) , 且看他:

可能得美酒, 一醉不复醒。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十三》)

若复不醉饮, 此生端足惜。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十五》)

酣歌尽百载, 古道端足恃。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十九》)

当时不痛饮, 为事亦徒勤。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二十》)

戴良要么痛饮、要么醉饮, 都抱着一饮百载, 甚至长醉不复醒的决心。 然而, 作者的心情又是如此复杂, “可能得美酒”即很难得美酒以醉, 颇为无奈;“若复不醉饮”, 醉饮也只是假设的情景, “当时不痛饮, 为事亦徒勤。”更有对过往的悔意。 各种复杂情感相互交织, 使得他只是空喊酒中趣, 却未能忘却世事烦忧, 借酒消愁而愁更愁。

因此, 同样是饮酒, 陶渊明知酒中之乐, 独自享受, 在适度的饮酒中实现了物我两忘的超越; 而戴良虽有意模仿陶渊明, 却在共饮酬唱、狂喝烂醉中, 终难以排遣内心忧愁。 而除此之外, 两人在饮酒中所寄寓的情感也有所不同。

二、陶渊明的返归自然与戴良的回归故国

“回归”是陶渊明和戴良饮酒诗中的共同主题, 但是陶渊明的回归是哲学层面上的自然与人性自由的回归, 戴良则是现实意义上对故国乡土的回归。 在回归这一主题上, 两人都选取了“鸟”作为情感寄托最主要的意象。 下面, 则以“鸟”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情感为例, 来做重点分析。

在陶渊明的饮酒诗中, “鸟”共出现了6次, 有“日暮犹独飞”的“失群鸟” (《饮酒二十首·其四》) , 也有在“寂寂无行迹”的环境中的“翔鸟” (《饮酒二十首·其十五》) , 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饮酒二十首·其五》) 与“日入群动息, 归鸟趋林鸣” (《饮酒二十首·其七》) 中的“归鸟”。 它曾“猛志逸四海, 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 载着陶渊明少年时期的凌云壮志, 期望展翅高飞。 而在经历了世事之后, 作者终于淡漠繁华, 他从鸟入旧林, 鱼思故渊的自然现象中获得启示, 明白了回归自然才是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所在。相比较而言, 失群之鸟“徘徊无定止, 夜夜声转悲” (《饮酒二十首·其四》) , 飞翔之鸟只能在“寂寂无行迹” (《饮酒二十首·其十五》) 中班班鸣叫, 而只有入旧林的飞鸟, 才能实现真正的回归, 与“山气日夕佳”的美景相映成趣。因此“归鸟”这个意象所寄寓的, 即是作者回归自然的向往。

在戴良笔下, “鸟”是带有一定悲剧色彩的, 作者劝诫“好鸟不鸣旦”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二 》) , 最好藏隐山中, 一旦出来, “一鸟乘风起, 逍遥天畔飞。 一鸟堕泥涂, 噭噭鸣声悲”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四》) , 好运的可以翱翔天际, 而也有可能堕入泥土之中, 悲声鸣叫。 这些可能的风险, 使得作者甚为牵挂和担心。 而在作者所描述的“鸟”意象之中, 最典型的是北翔的归鸟意象:“越鸟当北翔, 夜夜思南栖” (《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四》) 。 并且, 从戴良的《城上乌》可以读出:其中“乌将北翔, 雏莫于俱”中的北翔之“乌”, 与“越鸟”所指是一样的, 有着眷恋北上之意。 此外, “鸟”所指代的相同含义还在戴良的其它诗中屡次出现:

暮鸟寻旧林, 晚兽遵故蹊。 (《治圃四首·其一》)

落叶响空山, 羁鸟号莫林。 (《感怀十九首·其十六》)

游鱼返重渊, 飞鸟归莫山。 行子别乡国, 既久何当还。 (《感怀十九首·其十六》)

窥鸟感归翼, 观鱼悟潜形。 (《题盘隐轩》)

马老犹伏杨, 鸟倦尚归山。 一来东海上, 十载不知还。 (《和陶渊明岁暮答张常侍一首》)

在这里, “鸟”所代表的意义是与游子相通的, 是漂泊天涯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作者有时还以更直接的方式将这种故国之思表达出来, “风波岂不恶, 游子念归途”就直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即使故国已亡, 他还是心心念念, 不敢忘记, 正如其所表达的“故国日已久, 朝暮但神游”、“岁月未足惜, 恐遂忘首丘” (《和陶渊明拟古九首·其八》) 。 因而顾嗣立在品评其诗歌中也说:“叔能自元亡后, 故国旧君之思, 往往见于篇什。……叔能殆欲终其身为有元之遗民者欤!” (1) 可见其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所以, 虽然两人的饮酒诗中都体现了“回归”的主题, 但陶渊明是归于自然, 戴良是回归故国, 他的诗中有着浓烈的故国之思, 其诗歌也是有代表性的遗民之音。

综上所述, 戴良虽然追慕陶风, 并写了和陶饮酒诗与其遥相应和, 由于两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自身思想根源的差异, 使得他们虽然都是饮酒, 但饮酒的方式和寄寓的情感都不相同:陶渊明在适量独饮中感受物我两忘的酒中真趣, 而戴良却在狂饮酬唱中借酒消愁, 这不但是戴良, 也是很多后人在和陶时达不到陶渊明饮酒境界的重要差别之所在。

摘要:元代和陶现象比较明显, 以戴良为例来比较其和陶饮酒诗与陶渊明的饮酒诗, 会发现两者在饮酒的原因、方式、状态以及所寄寓的情感上, 都有所不同, 陶渊明在酒中享受回归自然的自由, 戴良却在狂饮中难遣其故国之愁思, 这也正是其达不到陶渊明饮酒境界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戴良,陶渊明,酒,真趣,愁思

参考文献

[1]逯钦立.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 1979.

[2]邓绍基.元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3][晋]陶渊明.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 2003.

[4][元]戴良.戴良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

[5]陈蓓蓓.戴良遗民心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6]王传军.陶渊明饮酒诗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7]袁行霈.论和陶诗及其文化意蕴[J].中国社会科学, 2003 (6) .

陶渊明饮酒诗研究 第4篇

关键词:陶渊明;饮酒诗;情感;品格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饮酒诗篇,陶渊明是首位著作众多饮酒诗的人。陶渊明的饮酒诗的本意不在于歌颂饮酒,而是以酒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1]。他的饮酒诗有20篇,这些作品是不同时期所作,它们之间无密切的关系,就是诗人诗意大发即兴创作,每首饮酒诗都具有个体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喝酒既是诗人的日常生活,又是诗人的兴趣爱好,喝酒能够减少诗人苦闷的心情。陶渊明向往内心与大自然的融合,创造饮酒诗彰显了诗人的向往与追求。在饮酒作品里面,还流露出了诗人喜好喝酒,喜好酒后发感,同时抒发了陶渊明对社会和自己的思索,他的高洁洒脱品质接着酒而彰显出来。本文要用以下几个方面对陶渊明的饮酒诗进行探究,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及人格品质。

一、描绘陶渊明隐居后的田园生活

饮酒诗细致入微的描绘了质朴、美丽的田园景色,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的世俗世界的不满与对质朴的田园乡村的赞美。陶渊明的饮酒诗将纯洁质朴的归隐生活同尔虞我诈的仕途生活进行对比,其内容让人津津乐道。陶渊明离开官场时,内心始终不得宁静,一直到他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家,心里才得以平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篇饮酒诗是为我们现代人熟知的一首,这个作品是陶渊明辞官(彭泽令)归隐以后创作的。陶渊明远离了官场的喧嚣生活,在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达到了心旷神怡的境界[2]。陶渊明用朴实无华的诗句把自身的感情和兴致非常自然地释放而出,而且诗句也富有意蕴、耐人寻味。诗人在饮酒诗中经常反映出归隐生活的喜悦和对归隐生活的热爱,之后他一直归隐田园生活,拒绝了再度返回官场做官的机会。“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和“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这两句都表达了他决心归隐的坚定思想。诗人大彻大悟,将平常的田园生活折射的情感共鸣描绘在诗句里,令人对其田园生活由衷崇敬。

二、彰显陶渊明高洁正直的品质

诗人喝酒的目的是远离尘世,在喝酒的归生活中洋溢着其不被浑浊世俗沾染的高洁品质和洒脱精神。诗人隐居以后,虽然他进行了辛苦的劳作,经历了自给自足的艰苦,但是他在当时昏暗世俗世界能够保持崇高的思想,在饮酒诗篇中彰显了诗人高洁正直的品质。“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此句诗表达出那时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但是陶渊明不一样,高洁正直的品质让他厌烦了上层社会的勾心斗角、黑白不分的情况。从这几句诗所反映的诗人的品质看来,我们既了解陶渊明的淳朴热情,又可以凭借他对老人的坚定话语,抒发了陶渊明淡泊明志、回归自然的信念,彰显了他开阔的心胸。此高洁正直的精神品质,是诗人超凡洒脱的表现,给后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表达陶渊明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诗人的归隐是由于他本身看透了人世间的黑暗腐朽而自己找到了一个能让自己高洁正直品质不被污染的归宿。可是就从陶渊明的所有诗篇来看,他在归隐田园的生活中内心郁郁不得志的苦闷还是超过怡然自得的喜悦。陶渊明把自己的豪情壮志压制在内心,因此总是记者现实,在诗篇中时时反映出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与悲伤。“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这几句诗看似在称赞孤独飞翔的的鸟,更深层次上是借此表现出历经沧桑、波折却归隐田园的自己。诗句既表达了诗人的远离世俗,找到自己的归处,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陶渊明本身并不是乐意归隐田园的,他的志向永远压在心底,他一直关注着外界社会,但是他的诗字里行间反映着对浑浊显示的厌倦与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内心。陶渊明喝酒作诗,就是在安慰自己,用词掩盖自己的悲愤之情。诗人想方设法陶醉在田园生活之中,借酒消愁,可是却不可以让他从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中摆脱出来。他的远大理想不能达到,归隐田园还不受其他人理解,这使他极度悲愤,通过饮酒诗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四、反映浑浊的现实社会

在东晋时期,社会动荡,儒学影响力减弱,社会上的有识之士思想被束缚,而这些人都想挣脱这种束缚,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3]。陶渊明处于这个时期,不仅对昏暗社会现状无可奈何,而且不想被世俗所污染,最终离开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下定决心归隐田园,饮酒作诗以乐其志。可诗人心系国家存亡和百姓劳苦,他看见官场黑暗、社会动乱时候,内心非常气愤;他看见百姓受苦时候,心里特别伤心。然而这种情况他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他通过喝酒写诗表达对黑暗腐朽社会的极度愤慨。“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这句饮酒诗陶渊明没有直接讽刺虚伪黑暗的社会氛围,却凭借伯夷、叔齐的故事表达他对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世俗的强烈不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陶渊明著作饮酒诗20首,将自己内心的思想和心情,用这些诗作间接地抒发出来。诗人以超凡脱俗的视角揭示了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同时将内心的悲伤和苦闷反映出来。陶渊明的饮酒诗隐含着诗人高洁正直的高大品格,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有着巨大的影响。后人在阅读陶渊明的饮酒诗时,一定要品味其意境,明白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龚斌.陶渊明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第5篇

饮酒 其四

作者:陶渊明朝代:晋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第6篇

饮酒 十二

作者:陶渊明朝代:晋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

陶渊明《饮酒》诗词赏析 第7篇

饮酒 十七

作者:陶渊明朝代:晋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