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护理(精选11篇)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护理 第1篇
1 糖尿病肾病分期[4]
采用Mogenesen标准法, 分为5期, 糖尿病肾病Ⅰ期: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期, 肾脏增大, 尚无组织学改变;Ⅱ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 (或) 系膜扩张, 尿白蛋白排泄率多数在正常范围, 或呈间歇性增高 (如运动后、应激状态) ;Ⅲ期:微量白蛋白尿期, 主要标志是持续微量白蛋白尿, 即尿白蛋白排泄率在30~300mg/24h, 可合并高血压。Ⅳ期:临床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300mg/24h, 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g/24h,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 肾功能逐渐减退;Ⅴ期:尿毒症期, 即终末期肾病, 多数肾单位闭锁,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血压升高。
2 饮食治疗的目的
DN饮食治疗的目的包括下面几个方面[5]: (1) 提供符合生理需要的营养、改善健康状况; (2) 纠正代谢紊乱, 使血糖血脂尽可能接近正常生理水平; (3) 预防和治疗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4) 防止和延缓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神经系统等慢性并发症; (5) 提供足够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改善整个身体状况。
3 饮食护理
3.1 总热量的控制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是要控制总热量, 要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和患者的活动情况来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鲁新红等[6]建议慢性肾病患者每天每公斤标准体重摄入30~35kcal热量 (标准体重=身高-105) 。曾梓珊等[7]认为轻体力活动标准体重者按30kcal·kg-1·d-1供给, 肥胖者 (体重>标准体重20%) 按20~25kcal·kg-1·d-1供给, 消瘦者按35kcal·kg-1·d-1供给。且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要适量增加, 老年患者要酌情减少。选择一些含热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 如山药、南瓜、麦淀粉等。既可补充能量, 又不含蛋白质, 不会加重肾脏负担。
3.2 蛋白质
早期DN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1.0g·kg-1·d-1, 以明显改善肾功能指标 (尿蛋白排泄率, GRF) 。而一旦肾功能受损, 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 则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以防加重肾脏负担。张镇陵[8]认为蛋白质摄入宜采用少而精, 即0.6g·kg-1·d-1, 且以高生物价值的优质蛋白质为主, 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潘振宇等[9]认为对已有大量尿蛋白、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蛋白以优质蛋白为主, 其摄入量应为0.6g·kg-1·d-1。侯平安等[10]认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 因全身水肿严重, 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 蛋白摄入量应增加到1.5~2.0g·kg-1·d-1。周川芬等[11]认为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进入规律透析的患者, 可适当放宽饮食量并增加蛋白质入量, 以防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摄入量为1.2~1.5g·kg-1·d-1, 其中50%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3.3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 来源于米、面等主食。合理调配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 一般每天进食碳水化合物250~300g, 占总热量的60%~70%, 以65%效果最佳[12], 尽量多食含高纤维食品如玉米等粗粮, 每天供给膳食纤维20~35g。可用含蛋白质低的麦淀粉、藕粉、粉丝、粉皮、菱粉、玉米粉代替部分主食, 忌给含单糖高的食物[7]。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增加胃肠蠕动, 加强消化吸收, 有利于抑制高血糖[10]。
3.4 脂肪
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时伴有脂代谢紊乱, 长期的高脂饮食可以导致肾小球胶原纤维的增生, 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以及全身脏器的损伤[13]。应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供给占总热量的25%~30%, 并食用菜籽油、花生油等含饱和脂肪酸低的植物油, 胆固醇控制<300mg/d[7、10、14], 避免进食含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量高的食物, 脂肪的摄入应<50g/d, 每天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20%~25%, 对肥胖和高脂血症患者每天摄入的脂肪总量应该更低[15]。由于大量嘌呤在机体内代谢会加重肾脏负担, 而芹菜、菠菜、花生、鸡汤、各种肉汤、猪头肉、沙丁鱼及动物内脏等都含有大量嘌呤, 故应该严格限食[16]。
3.5 钠、水
正常人每天摄入盐5~6g, 糖尿病肾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及高血压, 故应适当限制盐和水的摄入, 盐摄入2g/d~3g/d, 保证患者体重、血压和电解质的稳定[17], 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展。少食酱油、烧烤酱、罐头食品、咸菜、酱菜、加工的火腿、腊肉等含盐多的调味品。
限制饮水, 舒士敏[18]认为每天的饮水量=尿量+非显性是水量 (出汗、呼气、大便中的水分, 夏季按700~800ml计算, 冬季按500~600ml计算) 。严重水肿者可用螺内酯、呋塞米等药物利尿消肿。张镇凌[8]认为在多尿的状态下, 过分限盐、水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症状, 导致肾脏血流量及灌注压降低, 加重肾脏损伤;相反, 此时若适当补充水份, 就能增加尿量, 从而增加肾脏对毒素的排泄。因此, 要注意向患者介绍食物的含水量, 量出为入, 以保证机体的摄入量平衡。
3.6 维生素
充足维生素可改善机体的代谢状态, 因此DN患者要注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C, 对神经和血管有保护作用, 可避免肾血管的进一步损害[19]。有周围神经病变者应多食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如玉米面、荞麦面、芋头、海带丝、某些水果、蔬菜等。
3.7 钙、磷
肾脏是帮助控制身体磷量的器官, 当肾功能损害时, 磷在体内蓄积, 出现高磷血症, 而血中磷升高则会引起血钙降低, 而低钙高磷引发的甲状旁腺“矫枉失衡”还加速肾衰竭进展, 所以, 应重视饮食高钙低磷饮食。高钙低磷饮食主要强调低磷饮食。具体措施:应禁食动物内脏, 如脑、肝、肾等, 少吃南瓜子等干果[20]。Diaz等[21]对1216例糖尿病肾病成人患者进行观察, 发现48.9%患者维生素D缺乏, 36.6%患者维生素D储存不足, 故应多摄入牛奶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以防肾脏损害时维生素D3的合成能力减退, 影响钙的吸收。如果血钙偏低, 必要时可口服一些钙剂补钙, 如罗盖全等, 平时禁饮浓茶、咖啡, 以促进铁的吸收, 保证铁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3.8钾每天尿量>1000ml和血钾正常时可不必严格限制钾的摄入, 可以选择蔬菜和水果食用。但在终末期肾病时, 由于肾脏对钾的排泄功能降低, 出现高血钾时, 会对肌体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适量限制含钾量高的食物, 每天应低于1500~2000mg[8]。选择含钾量低的食物如南瓜、冬瓜、葫芦、苹果、梨、菠萝、西瓜、葡萄等, 而避免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菠菜、韭菜、潘茄、海带、香蕉、桃子、橘子等, 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B及膳食纤维, 戒烟酒。
综上所述, DN的饮食主要是控制总热量, 选择适宜的蛋白质, 控制脂肪、盐和水的摄入, 选用富含丰富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食物, 长期坚持, 可有效控制DN的发展, DN的饮食教育仍需要我们医师、护士、营养师的指导及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达到康复。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护理 第2篇
饮食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意义
一.什么是糖尿病
(一)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作用缺陷而导致以慢性血葡萄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
二.糖尿病的分型
(一)1型糖尿病
与自身免疫有关,起病缓急不一,青少年起病较急,症状明显。成年人则起病隐匿,但在感染或其它应急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病人多较消瘦,有酮症酸中毒倾向。胰岛素分泌不足,需应用胰岛素治疗以控制代谢紊乱和维持生命。
(二)2型糖尿病
占病群体的95%,是指胰岛素抵抗和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多成年起病,病程进程缓慢,症状相对较轻,中晚期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并发症。病人以肥胖多见,很少自发性酮症酸中毒。多数病人不需胰岛素治疗。
(三)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
是指目前病因以明确的速发型糖尿病,包括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胰岛素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的糖尿病,感染不常见的免疫导致的糖尿病。
(四)妊娠期糖尿病
是指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论其是否需要胰岛素或单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情况是否和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期糖尿病。
三.临床表现
(一)代谢紊乱型症状群
由于血糖升高后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而外同组织对糖尿病利用障碍,脂肪蛋白质的分泌代谢增加,使病人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一般1型糖尿病起病快,病情重,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起病慢,病情相对较轻。另外,由于糖尿
病刺激局部皮肤,病人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等其它症状可能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便秘等。也有一部分病人并无明显症状,仅因体检时偶然发现高血糖。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多数病人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有糖尿病症状表现,初感疲乏软弱、四肢无力、极度口渴、多尿多饮。当酸中毒出现时则出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有烂苹果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出现昏迷。也有少数病人表现为腹痛等急腹症的表现。
四.糖尿病的治疗
(一)口服药物治疗。(1).促进胰岛素分泌剂 只适用于急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磺脲类和非磺脲类。磺脲类常用药物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苯脲、格列吡嗉、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等。非磺脲类药物有瑞格列奈和耶格列奈。(2).双胍类 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病人第一线药物。此类药物可增加外调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加速无氧糖酵解、降低糖尿病时的高肝糖的生成率、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适用于餐后血糖明显升高、果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优格列波糖。(4).胰岛素增敏剂 为噻唑烷二酮类,也称格列酮类。主要用于胰岛素抵抗明显的2型糖尿病人。主要作用是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此类药物有罗格列酮、比格列酮等。
五.饮食护理
(一)制定总热量
根据病人性别、年龄和身高,或用简易公式计出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cm)-105】,然后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成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105~125.5kJ,轻体力劳动125.5~146kJ,重体力劳动167以上。
(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配方
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质米、面和一定杂粮。蛋白质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
(三)饮食治疗中注意事项。(1).按时进食,对于使用降糖药物的病人尤应注意。(2).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种药物时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以保持饮食平衡。当病人因饮食控制而出现易饥渴的感觉时,可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少于5%的蔬菜,如小白菜、油菜、菠菜、大白菜、韭菜、西红柿、冬瓜、茄子、丝瓜等。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冷饮以及各种含糖饮
料等。体重过重着,要禁忌吃油炸、煎炸食品。炒菜应用植物油,忌食动物油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制饮酒,食盐<10g/d。(4).病人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应补充少量食物,防止低血糖。(5).每周测量体重一次,如体重改变>2kg,应报告医师。
六.健康指导
(一)糖尿病知识指导
采取举办集体讲座、提供学习资料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有效指导,使病人和家属认识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疾病。
(二)饮食指导
病人应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如控制热量、合理配餐、定时进食、食物选择等。指导病人通过观察住院期间餐饮的供给量和主要食物的单配方法,掌握饮食控制的基本做法。
(三)运动指导
让病人了解运动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运动时随身携带甜食和病情卡片以备急需,运动中如感到头晕、乏力、心悸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四)并发症预防
规律生活,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尤其口腔、足部和外阴的清洁,如有破损和感染应立即就医。
(五)定期复查
指导病人出院后定期复查与糖尿病控制的有关生化指标。一般每三周复查果糖胺,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定期对眼底、心血管和胃功能进行检查,以早期发现慢性并发症,及时得到治疗。
襄汾丁大糖尿病医院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糖尿病肾病注意调饮食 第3篇
▲ 优质低蛋白饮食
因为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加重肾脏负担,所以要控制蛋白质摄入的总量。但蛋白质作为重要的营养物质,是人体不能缺少的;尤其是必需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所以含必需氨基酸较多的优质蛋白质应该保证摄入量。具体措施:尽量减少植物蛋白(含非必需氨基酸、劣质蛋白),一般应禁食豆制品,适当限制主食(白面、大米也含有一定量的植物蛋白),可适当补充牛奶、鸡蛋白、鱼、瘦肉等动物蛋白(含必需氨基酸、优质蛋白),其中尤以牛奶、鸡蛋白为宜。蛋白质摄入量的多少,应参考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来决定。血肌酐水平越高,内生肌酐清除率越低,蛋白质摄入控制越要严格。Ccr 40~50毫升/分钟:45~40克/日;Ccr>30~40毫升/分钟:40~35克/日;Ccr15~30毫升/分钟:35~30克/日;Ccr15毫升/分钟以下:20~30克/日。
▲ 适当热量、低脂饮食
一般鼓励以山药、芋头等含淀粉高的食物代替主食;可适当多吃粉丝、粉皮、粉条等,但应注意减主食。此外,也可用小麦淀粉蒸馒头、花卷、包子等,既可补充热量,又不含蛋白质,不会加重肾脏负担。
▲ 高钙低磷饮食
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以低钙高磷为常见,应重视饮食高钙低磷。但令人遗憾的是,含钙高的食品含磷一般也较高,如排骨、虾皮等,所以高钙低磷饮食主要强调低磷饮食。具体措施:应禁食动物内脏,如脑、肝、肾等,少吃南瓜子等干果。
▲ 高纤维素饮食
饮食高纤维素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使毒素排泄顺利,维持人体代谢平衡。具体措施:适当多吃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等)、芋头、海带丝、蔬菜等。但肾衰患者常见表现为高钾血症的电解质紊乱,进食水果、蔬菜应注意避开含钾高的品种,如香蕉、甜橙、甜瓜、西瓜、鲜桃、柚子、马铃薯、葡萄、西葫芦以及调料品中的花椒等。
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护理探讨 第4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饮食护理,探讨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增加, 糖尿病肾病也日益增多, 我国糖尿病肾病 (DN) 占终末期肾病10%左右, 并且发病率有显著增加趋势[1]。饮食护理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观察1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对其进行饮食干预指导,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136例 (排除已经接受透析的) , 男86例, 女50例, 平均年龄 (61±13.5) 岁。诊断标准按照Morgenstern临床分期分为5期, 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期;Ⅲ期: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期, 尿蛋白30~300mg/日;Ⅳ期:临床肾脏疾病期, 尿蛋白>0.5g/日;Ⅴ期:终末肾衰竭期, 肾小球滤过率<10ml/分[2]。其中Ⅲ期26人, Ⅳ期38人, Ⅴ期72人。
方法:依据分期, 制订不同的饮食指导方案。对于DNⅢ~Ⅳ期的患者每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分配比例:50%、30%、20%;V期肾病患者分配比例60%、30%、10%。患者标准体重=身高-105, 再以标准体重为准根据不同体力劳动, 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 再按以上标准分配到一日三餐。①碳水化合物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谷类食物, 建议食用含淀粉高的食物, 如小麦淀粉, 补充热量的同时又不增加植物蛋白质的摄入, 减少肾脏负担, 对V期肾病尤为适用;②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低蛋白饮食为原则, 以鱼肉、虾肉、禽肉等白色肉类代替红色肉类如猪、牛羊。Ⅲ~Ⅳ期患者每日蛋白<0.8g/ (kg·日) , Ⅳ期患者<0.6g/ (kg·日) ;③脂肪的摄入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小于每日总热量的10%, 尽量食用植物油, 每周可适当增加ω-3的摄入, 如坚果类;④V期肾病患者, 保证低磷高钙饮食, 减少海产品和动物内脏的摄入;⑤Ⅴ期肾病及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予以低盐饮食, 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下[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随访半年, Ⅲ~Ⅳ期患者观察随访前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Ⅴ期肾病患者观察尿素氮、肌酐及血钙磷的变化。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随访前后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过饮食护理后, Ⅲ~Ⅳ患者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由 (186±102mg) 降至 (112±79) mg, 并达到统计学意义 (P<0.01) ;Ⅴ期患者的血尿素氮由 (65.1±46.9) mmol/L降至 (56.2±39.8) mmol/L, 肌酐由 (245.5±104.5) mmol/L降至 (203.5±98.5) mmol/L, 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血清钙有所升高, 血磷有所降低, 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后, 除了常规糖尿病教育和护理外, 进一步进行饮食护理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而且还可以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强调低优质白蛋白、低盐、低脂饮食。由于蛋白增加可以增加胶体渗透压, 导致水潴留, 大量蛋白摄入可以增加肾小球灌注, 导致蛋白滤出增加, 进一步损害肾小球基底膜的完整性, 导致肾小球硬化, 滤过功能受损, 促使肾功能恶化, 但是过度控制蛋白质摄入, 可以促进负氮平衡, 导致体内肌肉组织分解、代谢增加, 进一步引起营养不良。控制盐的摄入主要是为了减少水钠潴留, 避免血压进一步升高, 加重肾小球对蛋白质的滤过,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肾功能恶化。同时也要低磷、低脂饮食, 这些主要钙代谢紊乱和大血管病变相关。笔者根据每个患者肾病分期不同, 进行个体化饮食治疗, 并且进行随访, 经过饮食护理后, Ⅲ~Ⅳ期患者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明显下降, 并达到统计学意义 (P<0.01) 。Ⅴ期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有一定程度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清钙有所升高, 血磷有所降低, 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P>0.05)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经诊断为肾病, 进行个体化饮食护理, 不仅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而且对延缓或改善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迟家敏, 汪耀, 周迎生.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 王玉玲, 赖真容.糖尿病肾病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7 (6) :90.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体会 第5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12-02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由于病史长,血糖控制不佳,并发肾脏病变、酮症酸中毒、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眼病变、感染等。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控制血糖
高血糖被认为是引起肾脏病变的始因,严格控制血糖在临床前期具有延缓肾脏病变进展的作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合理用药对于保护肾功能非常重要[2]。定时测微量血糖,为治疗与调整血糖提供有效的资料。护理中注意观察血糖变化、糖化血清蛋白指数、尿糖以及尿酮体、肾功能的改变等。遵医嘱准确应用胰岛素。姚旭等认为早期使用胰岛素,对于初发糖尿病的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促进B细胞休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糖尿病进程[3]。
2心理护理
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正确与否,对于疾病的治疗及恢复有很大影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需要患者更多,更主动的参与医疗活动。护理人员应从患者躯体状态,心理因素和所处社会环境同时着手,既要克服患者满不在乎的思想,又要避免急躁,恐惧情绪。
2.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对病人进行行为分析,和医生一起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
2.2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要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向病人介绍该病情进展情况取得病人的信任。
2.3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鼓励患者克服困难,树立长期以病魔斗争的信心。
2.4对患者的悲观情绪,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让他们相互交流,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主动配合治疗。
3饮食护理
3.1饮食原则。优质低蛋白质饮食:如牛奶蛋白`鸡蛋、禽蛋蛋白,鱼类蛋白、瘦肉蛋;植物蛋白为劣质蛋白,比如豆制品、日常的馒头、米饭所含的蛋白,应该限制,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3.2糖尿病肾病饮食应注意高钙低磷,限制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脂的代谢紊乱可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4];同时注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
4运动护理
运动可以促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化和个体化。指导病人采取适当的运动方式,鼓励病人坚持体育锻炼,每周3次或4次,每次不少于30min,运动强度要适当。糖尿病人应该采取有氧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拳、体操、游泳、慢跑等。
5积极控制感染
处置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应用抗菌素时应该注意给药途径、时间,还应该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观察抗生素的疗效及有无过敏反应,毒性怍用,预防二重感染。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和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导致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5]。严重威胁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病人及家属只有掌握了疾病的知识和防治疾病的发展和自我监控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力,才能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6]。总之,加强糖尿病肾病的护理,可阻断或延缓病情的发展,使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Gross JL,de Azevedo MJ,Silveiro SP,et al,Diabetic nephropathy:Diagnosis,prevention,and treatment[J].Diabetes Care,2005,28:164-176
[2]唐丽群.糖尿病肾病68例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0):126-127
[3]姚旭.金一.高春兰.韩英.规范胰岛素使用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2009,8(3):379-380
[4]Wanner C,Krane V.Nan high density lipopr otein cholester ol a target of lipid low e ring in dialy sis patients[J].Am JKidney Dis,2006,41:72-75
[5]Granier C,Maknik,Molina L,et al.Gene and protein marker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08,23:792-799
低脂饮食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运用 第6篇
1 血脂异常与糖尿病肾病
血脂异常与糖尿病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血脂升高尤其是胆固醇增高, 可导致肾小球微血管内微小脂栓形成。低密度脂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的毒性作用, 使大分子物质如系膜的降解产物等清除作用减弱, 导致系膜扩大。有研究表明, 在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实验中观察到高脂血症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血脂浓度升高是糖尿病早期肾病和临床性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肾病最显著的危险因素是甘油三脂。血脂异常是指糖尿病病人体内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浓度超过或低于正常值的范围。脂代谢紊乱的血脂谱主要表现为V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 TG (甘油三脂) , LDL (低密度脂蛋白) , HDL (高密度脂蛋白) 。在正常情况下, 血液中的脂质 (胆固醇, 甘油三脂、磷脂、游离脂肪酸等等) 为脂溶性物质, 不溶于水, 在血液中只与血浆的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转和代谢, 供组织利用、储存、代谢或降解。在糖尿病时, 由于机体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 脂代谢紊乱加速肾脏病变的发展速度。有资料表明, 在糖尿病透析患者中, 高脂血症时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可增加7倍以上[3]。因此, 控制血脂水平对肾脏是有益和必要的。饮食控制是纠正血脂异常的基本措施。脂代谢紊乱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致肾病的机制有:
1.1 LDL在高糖环境中被糖化后, 通过亲和机制使巨噬细胞摄取结构改变了的LDL增多, 造成这些细胞内的胆固醇堆积形成泡沫细胞, 使脂质沉积于动脉血管壁上, 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1.2 摄入的脂质增多, 血浆TG浓度升高, 使LDL-TG增多, 造成小而密的LDL即LDL-B亚型占优势, 小而密的LDL即容易沉积于动脉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1.3 脂质和LDL的糖化可直接影响血小板功能, 使血小板易于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并释放出生长因子, 可刺激血管内皮平滑肌增殖, 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
1.4 糖化脂质还可影响前列环素和凝血因子的活性, 促使血栓形成。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 可以从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目前, 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低脂饮食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病变, 病理过程为一渐进性的过程, 如能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降低血中的血脂水平, 减少脂质在动脉血管壁上的沉积, 可避免或减少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可起到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促进受损害肾脏的逆转。
3 脂质的选择
在糖尿病时, 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 造成脂代谢紊乱, 使脂肪的合成、分解、代谢异常, 易形成高脂血症。脂质的沉积, 促进肾小球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加速肾脏的损害。若摄入量不足, 易造成机体能量供给不足, 维持皮肤营养降低, 减弱了对内脏的保护, 散热加快, 影响对维生素 (特别是脂溶性) 的吸收等, 使机体的抗病能力降低, 易并发各种感染。若摄入量过多, 又可加重肾小球动脉硬化的发生, 容易促发或加重糖尿病肾病, 加速肾脏的损害。因此, 脂肪的摄入, 应以不含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椰子油除外) 为主, 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茶油等, 这些植物油是必需脂肪酸的最好来源。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能帮助胆固醇运转, 有降低血清胆固醇, 防止脂质沉积作用。尽量不食用动物性脂肪 (鱼油除外) , 如猪油、肥肉、鸡皮、黄油、奶油等, 而猪脑、蛋黄、羊脑以及其它动物内脏含有较多的胆固醇, 都应避免食用。
4 脂肪的供给量
4.1 脂肪供给量的计算方法
脂肪的摄入量应按标准体重计算, 即:标准体重=身高 (cm) -105, 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以上者为肥胖, 低于10%为消瘦。
4.2 脂肪供给量[4]
糖尿病并发肾病时, 由于脂代谢紊乱、血脂水平升高, 加速了肾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 必须严格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一般以每公斤标准体重0.6g给予, 约占每日总热量的20%~25% (包括烹调用油和食物中所含的脂肪) 或者更低。对肥胖者更应严格限制脂肪的摄入量。无论是不饱和脂肪酸还是饱和脂肪酸均应严格限制, 每日不得超过40g。消瘦患者可相应提高脂肪的摄入量, 但也不宜超过每公斤标准体重1.0g, 这样才能达到既可避免增加肾小球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又可防止营养不良。随着生活条件、饮食结构及寿命的延长, 我国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血脂升高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能否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 即肾小球呈高灌注、高滤过或微量白蛋白尿期, 运用护理干预, 从最基础的饮食控制, 降低血脂水平, 减轻肾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促进受损肾脏的逆转, 阻断或延缓糖尿病肾脏的进程, 减少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这是临床综合护理必须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孙海燕, 扬明功, 刘树辈, 等.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2, 10 (1) :22-27.
[2]姚建, 陈道明.糖尿病肾病及其早期防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18 (4) :330-331.
[3]薛耀明, 主编.糖尿病防治问答[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杜, 2001.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护理 第7篇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住我科行腹透患者共78例, 男36例, 女42例, 年龄40岁~75岁, 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 (男16例, 女22例) , 治疗组40例, 男女各20例, 均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行腹膜透析, 采用美国百特公司双联系统进行腹透。
2 饮食和营养指导方法
2.1 对照组
指导进低盐糖尿病饮食, 每日进食盐含量<5g/日, 钠摄入增加, 患者会想到口渴, 饮食增加, 造成体内水、钠潴留, 引起高血压, 水肿和心力衰竭等, 对于少尿和无尿患者的钠摄入量应限制在3~4g/d。含高钠的食物有盐、咸猪肉、佐料、浆油、泡菜、咸菜、火腿、辣酱等, 控制纯糖的摄入, 对于碳水化合物如米饭等限制量摄入, 若一但出现水肿, 可加用高浓度 (4.25) 透析液加强超滤, 但高糖透析液易引起血液升高, 出现高渗性昏迷及腹膜老化, 影响腹透的长期后果, 所以限制盐及纯糖的摄入。
2.2 进优质高蛋白饮食
腹膜透析患者, 每日白蛋白、球蛋白、免商球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 CAPD时每日蛋白丢失量5~15g左右, 腹膜炎时蛋白丢失量成倍增加, 如果饮食及补充不够, 则身体肌肉分解, 所以必须摄入足够“量”和“质”的蛋白质, 要求蛋白摄入1.2~1.5g/kg·d, 其中50%为优质蛋白, 如鱼、瘦肉、牛奶、鸡蛋等, 尽量少摄入植物蛋白, 如花生、豆类及豆制品。
2.3 指导进食低磷和适量含钾高的食物
正常人饮食中磷的含量为1~1.8g/d, 其存在于所有食物中, 尤其是牛奶、猪肝、肉类、鱼类、紫菜、豆类干果中含量最多, 肾是帮助控制身体磷量的重要器官, 当肾功能损害, 磷在体内畜积, 出现高磷血症, 血磷升高, 引起血钙降低, 继之产生甲状旁腺亢进, 最终导致肾性骨病, 腹透患者需要高蛋白饮食, 摄入越高, 含磷越高, 腹面透及皮肤排出小部分, 其余磷沉积于皮肤引起瘙痒, 如全麦类、核果类及其制品、巧克力、内脏类、蛋黄、牛肉干等加工食品, 临床上服用钙片作为磷结合剂, 钙片应饭后服用, 可减少食物中磷的吸收。适量含钾高的食物, 人体内血钾正常值3.5-5.5mmo1/L, 腹透有尿患者一般不必限制食物中钾的摄入, 需要补充适量含钾高的食物, 如果是无尿透析者, 一般不需额外补充钾及含钾高的食物, 含钾高的食物有:牛奶、大豆、土豆、磨菇、红枣、香蕉、橘子等。
2.4 水的摄入应根据每日腹透出量和尿量来决定
如超滤量和尿量之和在1500ml之上, 患者无明显高血压、水肿等, 可正常饮食水, 少尿或无尿者, 要适量控制水份的摄入, 每日摄入的水份=500ml+前1天的尿量+前1天的腹透超滤量。
2.5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每日进食10-20g蒜泥 (2-3瓣碎大蒜头) , 特别是早餐放在馒头或面条中食用, 其药理作用有:抗细菌、抗真菌、抗原虫等作用, 其挥发性物质有降血糖作用, 长期食用, 能保持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 能很好地预防腹泻与便秘, 减少因腹泻或便秘造成的腹腔感染发生率。
2.6 腹透患者每月静滴一次人血白蛋白10g
预防性的保证身体蛋白的需要。因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部分年龄偏高, 身体本身营养受到长期的消耗, 在透析前就出现了营养不良, 一旦透析, 增加其营养的丢失, 更加重营养失衡, 往往通过饮食是很难补充, 所以采用静脉补充有其充分的必要性。
3 结果
治疗组腹透病人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3年存活期为33人, 存活率82.5%, 腹腔感染发生人数5人, 发生率12.5%, 因感染或营养不良而住院者13人, 占32.5%。而对照3年存活期24人, 存活率63%, 腹腔感染发生人数10人, 发生率26.5%, 因感染或营养不良住院者达70%。
4 小结
饮食和营养的指导对于腹透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向患者讲解决营养不良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 改变饮食观念和不良饮食习惯, 才能使患者积极配合饮食治疗, 同时护理人员的宣教水平直接影响饮食指导的效果, 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要有幽默感, 有耐尽、爱心, 注意宣教方法, 内容形象具体,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经济基础确定指导内容, 使患者感到通俗易懂, 便于接受和操作。
摘要:糖尿病肾病行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问题比较突出, 它不仅影响腹透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也是并发症如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临床饮食和营养指导内容: (1) 指导患者进低盐低粮饮食; (2) 优质高蛋白饮食; (3) 低磷、适量含钾食物; (4) 水的摄入根据每日腹透出量和尿量来决定; (5) 每日口服10~20g蒜泥, 保持肠道菌群平衡; (6) 每月一次人血白蛋白10g静滴, 预防低蛋白血症, 由静脉给予营养补充。
关键词:腹膜透析,饮食和营养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555.
[2]中药大辞典[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册, 110.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护理 第8篇
关键词:复方α-酮酸,糖尿病肾病,硝基酪氨酸,羰基化蛋白,共轭双烯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且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质是参与、促进肾损害过程的重要物质, 而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产物直接影响氧化应激反应, 因而该研究选择氧化应激反应的标志性产物作为评价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判断。 该文选择该院收治的3例妊娠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3例妊娠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随机分为A、B、C 3组,均为1例。 3例患者均为Ⅳ期。 A组,年龄23岁,参与研究孕周28周,孕次1次;B组,年龄29岁,参与研究孕周27周,孕次2次 ;C组 ,年龄25岁 ,参与研究孕周27周 ,孕次1次 。 A、B、C 3组患者在孕周、孕次等一般资料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认为有可比性。
1.2方法
该研究3组患者均在终止妊娠后治疗, 均从肠道途径获得所有蛋白质,未使用干扰蛋白分解的药物[1]。
A组患者给予正常蛋白质饮食 ,控制蛋白摄入量为1 g/kg·d, 每日饮食热量需超过35 kcal/(kg·d), 并严格进行低磷饮食 干预;按照患者血糖情况给予胰岛素治疗。
B组患者给予低蛋白饮食 ,控制蛋白摄入量在0.6 g/(kg·d)范围内,低磷饮食、热量控制及胰岛素使用方法同A组。 增加氨基酸胶囊治疗。
C组同样给予低蛋白饮食,蛋白摄入量要求同B组,0.6g/(kg·d) 低磷饮食、热量控制及胰岛素使用方法同A组,增加复方 α–酮酸治疗[2]。
3组患者治疗前 ,测定氧化应激指标 (Elisa法 ),治疗3个疗程(12周)后,再次测量氧化应激相关指标。
1.3观察指标
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为该研究观察指标,包括CD、8-OHd G 、 NT和PC, 即共轭双烯 、8-羟基脱氧鸟苷 、 硝基酪氨酸和羰基化蛋白[3]。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 0统计学软件分析生化指标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 ;用 (±s)表示 ,计数资料以 χ2检验 。
2结果
2.1基本描述
见表1。
注: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P<0.01。
2.1.1氧化应激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1.2氧化应激指标组间比较C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C组疗效优于B组。
分析统计结果可知,C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下降幅度最大,C组改善效果最好,低蛋白饮食+复方 α-酮酸治疗效果最好。
3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至今未完全阐明, 而妊娠期糖尿病肾病尚未展开研究,该实验仅是为了数据采集,了解妊娠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低蛋白饮食治疗基础上,增加复方 α-酮酸治疗[4]。 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下降幅度最大, 可知应用低蛋白饮食+复方 α-酮酸, 对氧化应激发生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其临床效果优于其他组。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护理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9月,在某院选择60例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他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该组平均患病时间是9.2年,最长患病时间19年,最短患病时间4年。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该组平均患病时间为8.5年,最长患病时间是18年,最短患病时间为5年,参与实验的所有患者都是经过相关临床检验最终给予确诊糖尿病肾病。经确定,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研究比较。
1.2 方法
①首先所有的患者都进行常规的透析,之后照常护理,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没有差别。
②医护人员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饮食及营养的指导,按照如下公式:全日热卡=1000+年龄×(80~100)[2]。分别为患者补充以下营养元素:55%~60%的碳水化合物、15%~20%的蛋白质、25%~30%的脂肪和油。每次摄入营养以后如实记录,以便以后查阅。
③专职的医护人员每天严格认真的记录干预组患者的相关生理变化,包括体重、血糖、血压等生理数据,并且统计其营养成分以及饮食类型。
1.3 评价标准
有效:正在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饮食及营养的指导下身体状况明显有所改善,蛋白质、热量摄入正常。
无效:正在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饮食及营养的指导下身体状况没有明显改善,蛋白质、热量摄入不正常,血糖和营养状况变差或者不变。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接受饮食及营养的指导,具有非常积极的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的患者蛋白质及热能的摄入量均有提高且相关生理指标一切正常。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在我国,糖尿病肾病的感染人群不断增加,多数以中老年人为主,其治疗过程也十分复杂与缓慢,许多患者都饱受病痛折磨。目前,我们大多都采用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但是其中“低脂适量少食多餐”的治疗原则[3]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及其容易引起不良等并发症[4]。病人在透析的过程中,人体内的蛋白质也会被大量消耗[5],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摄入和补充蛋白质的营养成分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合理的指导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摄入合理的营养元素,充足的营养能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医生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随时检查患者的生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心理建设同样不可少,用乐观勇敢的心态面对病痛的折磨,这样就可以减轻不少的治疗压力。
该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饮食及营养指导,对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积极的的作用。在今后的治疗中,医护人员给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可以有效减少病患的痛苦,使患者积极的面对治疗,并减少其他并发症发作的风险,有效改善病人的身体状况,早日迎来健康的明天。
摘要:目的 探索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饮食及营养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89月,在某医院选择60例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把他们分成2组,每组30例,接受饮食及营养指导的一组患者为实验组,另一组成为对照组。在试验期间,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接受治疗,实验组除常规的护理外对他们进行饮食及营养的指导。一个月后,通过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 经过一系列检查对比,实验组患者通过饮食及营养指导后,相关生理机能营养摄入合理,与对照组相比,血糖的平稳性、营养状况等明显好转(P<0.05)。结论 在治疗期间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饮食及营养指导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治疗,血液透析,营养指导
参考文献
[1]薛云丽.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饮食护理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4(8):760-761.
[2]杨凯杰,俞群,汪菲菲,等.糖尿病几个实用数据公式的意义[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5):61.
[3]陶静,王玉萍,杨柳,等.糖尿病病人饮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4):426-429.
[4]李丹,彭成,谢晓芳,等.黄酮类化合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1):239-242.
糖尿病肾病病人的治疗及护理 第10篇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6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39-0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常见于糖尿病病史在5-10年以上的患者,是糖尿病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的慢性并发症。是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死因,亦是2性糖尿病患者仅次于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及医疗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死亡率下降,在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并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却成为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致残原因。
1 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据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五期:Ⅰ期:为糖尿病初期,肾脏体积增大,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高滤过状态;Ⅱ期:为早期肾小球病变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蛋白排泄率多在正常范围,或呈间歇性增高(如运动后);Ⅲ期:糖尿病肾病早期,本期主要损害肾小球基底膜电荷屏障,使负电荷减少,电荷屏障破坏,清蛋白排出增加,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波动在20-200μg/min,本期后阶段可出现血压升高;Ⅳ期:临床肾病期,尿蛋白进一步增多,UAER>200μg/min,尿白蛋白排出量>0.3g/24小时,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可伴浮肿、高血压;Ⅴ期:尿毒症期,健康肾单位锐减,肾小球滤过滤进一步下降,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此期需逐步开展血液净化治疗。
2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及护理是相辅相成的,其治疗绝不仅仅是药物治疗,而治疗也绝不是单纯医生的职责,作为护理工作人员,直接在床旁与患者接触时间要比医生多得多,所以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及护理不仅需要医生的督导,也需要护理人员的渗透,且患者住院期间能及时发现患者不良饮食、运动习惯,及时纠正,护理工作者更占优势。
2.1 心理护理 糖尿病肾病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心情抑郁,情绪低落,对他们的护理要有耐心,搞好护患关系,了解病人心理活动,对病人行为进行分析,和医生一起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对住院病人,首先要有同情心,了解病人,平等待人,做治疗时向病人说明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可能发生的反应,使病人从容对待、乐于合作,对病人的疑问,应耐心向病人解答,让病人产生一种信赖感,愿意与护士交谈。使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明白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降低血糖,控制血压 研究证实,有效控制血糖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决定作用,而合理饮食、口服药物以及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控制血糖的主要手段。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胰岛素注射方法,做到按时和准量注射。注射胰岛素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因此在治疗中应不断调节胰岛素的用量至事宜水平,并经常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血压较为常见。高血压可加重蛋白尿,使DN患者肾功能加速进展并恶化,因此早期降血压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在141/90mmHg为宜,当血压>145/90-95mmHg时应抓紧降压,但是降压不能太低,以免造成肾脏血流灌注不足而加重肾损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和DN有着独特的作用,可以防止出现肾小球硬化,保护肾脏功能,是治疗糖尿病肾病中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2.3 合理控制饮食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热量应根据理想体重和活动情况来调整。蛋白质摄入应根据患者情况遵循个体化的原则。一般0.8g/kg/d,对有低蛋白血症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须限制钠的摄入,蛋白质摄入宜采用少而精。即0.6g/kg/d,以高生物价值的优质蛋白质为主。指导患者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以减少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同时还要摄入一定量的果胶、瓜胶、纤维素等膳食纤维。1天至少3餐,或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以降低血糖的峰值。当患者出现水钠潴留时,可对其进行适当限制盐分和水分的摄入,并根据患者的尿量调整饮水量,保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糖尿病肾病患者并发高血压时,合理饮食也很重要,患者应采用低盐饮食,少食腌制品。
2.4 基础护理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分别记录白天和夜间的尿量,尿量作为饮水的参考值,定期测体重和腹围,保持皮肤清洁,加强个人卫生,经常使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洗澡,出汗后及时用温水擦干汗渍或更换内衣,避免皮肤抓伤或其他伤害,观察皮肤有无发红、肿胀、疼痛等感染迹象,应随时保持干燥。
2.5 运动护理 早期糖尿病肾病病人进行适当的轻度活动,如散步,广播体操之类,运动时间在餐后1.5-2h,每次持續45min,每日上午、下午各运动一次,每一次运动后以全身微汗、不感疲劳、心慌及气促为宜,每周坚持4-5次,运动时心率不要>110次/min,运动后监测血压、尿量等变化。通过适量运动,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脂质在肾内沉积,从而改善肾功能使尿蛋白排泄率下降。II型糖尿病肾病及肾衰竭期,不宜进行运动疗。适量的运动可减轻体重,增强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日常锻炼对慢性肾衰患者防止病情的恶化有着重要意义。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第11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护理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 是一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以血糖增高为其标志, 是危害人类健康、降低生存质量的顽疾之一。长期高血糖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葡萄糖本身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系列后果是造成肾脏病变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 1型糖尿病 (T1DM) 肾病的发病率为20%~40%, 2型糖尿病 (T2DM) 肾病的发病率为10%~20%, DM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的占5%~10%[1]。由于T2DM起病隐匿, 有5%的患者在诊断DM的时候就已合并DM肾脏损害。在美国,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在我国, 终末期肾病患者中DN约占15%[2]。达县人民医院从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DN患者76例, 经综合治疗和加强护理措施,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6例DN患者, 其中男性47例, 女性29例, 年龄25~80岁;其中肾病综合征25例, 肾小球动脉硬化症36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 其他6例;73例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好转出院, 3例发生肾功能衰竭经综合治疗, 抢救无效死亡。
2 护理措施
我们对本组76例DN患者, 在临床治疗的同时, 主要采取了6方面的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DM系终身性疾病, 患者病程长, 治疗效果差, 易复发, 多数患者反复住院, 家庭经济较为困难, 易产生悲观失望、焦虑易怒、寂寞孤独或固执怪癖等心理特征, 对医护人员的行为、情绪相当敏感, 特别是一些暗示性语言。护理人员要同情患者, 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 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在护理时给予关心、体贴、照顾和尊重, 操作时注意力集中, 动作轻巧、干净利落, 力争准确率达到100%, 并且要善于调整好自身的情绪, 切不可惊慌失措、心烦意乱, 以增加患者的惶恐和焦虑, 因紧张、压力增加会使血糖升高, 使病情恶化。对性情急躁、情绪易波动的患者要积极引导, 多方开导, 积极宣讲有关疾病知识, 在取得信任合作的基础上与其交流, 耐心倾听其心理感受和需要, 针对抑郁情绪、心理整合力差的特点, 教会一套管理、控制、发泄情绪的方法, 树立乐观的人生观, 对家庭经济情况差的患者, 讲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保持情绪稳定、心情开朗, 积极配合治疗, 才能很快控制血糖, 恢复肾功能。在可能的条件下, 协调各方关系,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减轻心理负担, 争取家属配合, 并介绍意志坚强、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与其心理交谈。最终达到正确对待疾病、乐观生活的目的。
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和性质、肢体肿胀程度、血糖变化情况并记录。对水肿严重伴高血压的患者, 每周测体质量2次, 定时监测血压、心率、呼吸, 一旦出现头痛、呕吐、肢体活动不便、智力障碍等, 立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 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对肾功能极差的患者要准确记录出入量, 特别是尿量, 密切观察尿蛋白、血肌酐、尿酸、血钾的变化。若尿突然减少, 有可能肾功能恶化或体液不足, 及时汇报紧急处理。
2.3 休息
DN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直到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后才可逐步增加活动。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 但不宜过度劳累, 并合理安排生活, 避免受凉, 以免加重病情或病情复发。
2.4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护理措施, 应严格和长期执行使血糖、尿糖恢复正常[3]。有肾脏并发症的DM患者大都有10年以上DM史, 有一定的DM保健知识, 对饮食控制已形成自己的规律。在尊重患者的饮食习惯, 保证热量的基础上, 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 指导蛋白质及盐分的摄入量, 以调整饮食结构, 防止血糖波动和加重肾脏负担。DN患者要特别注意体质量、水肿情况,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无盐、低盐、低脂低蛋白和无糖软食;尿量少、血钾高者应限制含钾高的蔬菜、水果;浮肿、尿少伴高血压、心力衰竭者严格限制盐分和水量;慢性肾炎患者应适当给予高蛋白以补充尿中长期丢失的蛋白质;晚期肾功能衰竭者给予高质量的低蛋白饮食。应嘱禁食皮蛋及其含铅、汞高的食品。
2.5 预防各种并发症
感染是DN患者一个常见并发症。DN患者一般营养状况较差, 免疫功能低下, 极易并发各种感染, 如肺部、尿路、皮肤感染和败血症等, 特别是尿路感染。故应做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原则。首先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流通, 紫外线照射2次/d, 30min/次, 每日用2%~4%含氯消毒剂拖地1次, 医护人员应戴口罩接触患者;其次是保持患者口腔、皮肤的清洁干燥, 尿毒症患者口中常有尿味 (尿素从唾液腺排出所致) , 易发生牙龈肿胀, 口腔黏膜溃烂, 早中晚用3%过氧化氢溶液擦洗口腔, 进食后用3%硼酸水漱口;再次是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澡勤换衣, 衣裤鞋袜宽松柔软 (纯棉) , 避免蚊虫叮咬及碰伤皮肤;对合并感染的患者选用抗生素要注意其肾毒性。长期卧床者, 定时翻身擦背, 防止压疮发生。
2.6 用药护理
熟练掌握治疗DN的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的精神状态, 生命体征、皮肤色泽、尿量、尿蛋白及血糖情况, 为医师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2.7 健康教育
除宣讲DM、肾脏疾病的有关知识外, 应针对具体情况有的放矢, 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陈旧观念;教会自测尿糖、血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低血糖的先兆症状及预防, 酮症酸中毒的症状及预防。嘱生活规律、戒烟酒, 注意个人卫生, 预防各种感染[4];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 节制房事, 心情舒畅, 定期门诊复查血糖、尿常规及肾功能。特别是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的应用, 降糖药物种类较多, 有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的, 有抑制胰高血糖素的, 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不能随意加药或停药;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及部位。同时监测血糖、血压、尿糖、体质量、血脂是每个糖尿病患者必须做的[5]。若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周迎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J].糖尿病之友杂志 (医生版) , 2006, 7 (6) :38.
[2]刘志红.糖尿病肾病的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 26 (5) :233.
[3]李改焕.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249.
[4]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345-346.